CN110520644B - 摩擦离合器 - Google Patents

摩擦离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20644B
CN110520644B CN201880025036.1A CN201880025036A CN110520644B CN 110520644 B CN110520644 B CN 110520644B CN 201880025036 A CN201880025036 A CN 201880025036A CN 110520644 B CN110520644 B CN 1105206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friction
side cam
clutch
driv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2503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20644A (zh
Inventor
高田高志
斋藤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gura Clut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gura Clut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gura Clut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Ogura Clutc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5206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206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206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206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22Friction clutches with axially-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 F16D13/38Friction clutches with axially-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with flat clutching surfaces, e.g. discs
    • F16D13/52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Clutches in which three or more axially moveable members are fixed alternately to the shafts to be coupled and are pressed from one side towards an axially-located member
    • F16D13/54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Clutches in which three or more axially moveable members are fixed alternately to the shafts to be coupled and are pressed from one side towards an axially-located member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the effective force between the actuating sleeve or equivalent member and the pressure member
    • F16D13/56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Clutches in which three or more axially moveable members are fixed alternately to the shafts to be coupled and are pressed from one side towards an axially-located member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the effective force between the actuating sleeve or equivalent member and the pressure member in which the clutching pressure is produced by springs on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Details of mechanically-actuated clutches not specific for one distinct type
    • F16D23/12Mechanical clutch-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d outside the clutch as such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3/00Automatic clutches
    • F16D43/02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 F16D43/20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controlled by torque, e.g. overload-release clutches, slip-clutches with means by which torque varies the clutching pressure
    • F16D43/21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controlled by torque, e.g. overload-release clutches, slip-clutches with means by which torque varies the clutching pressure with friction members
    • F16D43/213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controlled by torque, e.g. overload-release clutches, slip-clutches with means by which torque varies the clutching pressure with friction members with axially applied torque-limiting friction surfaces
    • F16D43/215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controlled by torque, e.g. overload-release clutches, slip-clutches with means by which torque varies the clutching pressure with friction members with axially applied torque-limiting friction surfaces with flat friction surfaces, e.g. discs
    • F16D43/216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controlled by torque, e.g. overload-release clutches, slip-clutches with means by which torque varies the clutching pressure with friction members with axially applied torque-limiting friction surfaces with flat friction surfaces, e.g. disc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22Friction clutches with axially-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 F16D13/38Friction clutches with axially-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with flat clutching surfaces, e.g. discs
    • F16D13/52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Clutches in which three or more axially moveable members are fixed alternately to the shafts to be coupled and are pressed from one side towards an axially-located member
    • F16D13/54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Clutches in which three or more axially moveable members are fixed alternately to the shafts to be coupled and are pressed from one side towards an axially-located member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the effective force between the actuating sleeve or equivalent member and the pressure member
    • F16D13/56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Clutches in which three or more axially moveable members are fixed alternately to the shafts to be coupled and are pressed from one side towards an axially-located member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the effective force between the actuating sleeve or equivalent member and the pressure member in which the clutching pressure is produced by springs only
    • F16D2013/565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Clutches in which three or more axially moveable members are fixed alternately to the shafts to be coupled and are pressed from one side towards an axially-located member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the effective force between the actuating sleeve or equivalent member and the pressure member in which the clutching pressure is produced by springs only with means for releasing the clutch pressure in case of back torqu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Details of mechanically-actuated clutches not specific for one distinct type
    • F16D23/12Mechanical clutch-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d outside the clutch as such
    • F16D2023/123Clutch actuation by cams, ramps or ball-screw mechanis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1/00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 F16D41/22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clutching ring or disc axially shifted as a result of lost motion between actuating me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ne-Way And Automatic Clutches, And 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Clutches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一种摩擦离合器(1),配备有输入构件(2)、摩擦离合器机构(7)、第一转子(21)、反扭矩限制器机构(25)和第二转子(23)。摩擦离合器机构(7)包括多个摩擦盘(8、11)和按压所述摩擦盘(8、11)的压板(12)。反扭矩限制器机构(25)具有位于第一转子(21)侧的凸轮槽(44)、第二转子(23)侧的凸轮槽(45)以及凸轮槽(44、45)之间的滚珠(41)。凸轮槽(44、45)具有半球状的装配部(47、51)和倾斜凸轮部(48、52)。由于滚珠(41)从装配部(47、51)向倾斜凸轮部(48、52)运动,第一转子(21)的端部(61)在与摩擦盘(8、11)相反的方向上按压压板(12)。

Description

摩擦离合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防止从输出侧到输入侧的过大扭矩(反扭矩)传递的反扭矩限制器机构的摩擦离合器。
背景技术
在摩托车驾驶中,有时需要减档操作以减速。离合器轴的转速通过变档前齿轮箱的齿数比和变档后的齿数比之差而增大。如果此时连接离合器,则发动机速度随着离合器轴的转速增大的而增大。增加发动机速度的离合器轴的扭矩被称为反扭矩。
发动机制动(器)在高的发动机速度下趋于强劲。如果在降档操作之后离合器被不小心连接,则施加发动机制动,在驱动轮和路面之间产生被称为打滑或跳动的现象,并且摩托车车身位置变得扰动和不稳定。如果使用半离合器来缓慢地连接离合器,则发动机速度的突然增加可以被缓和,并且发动机制动可以被手动控制。但是,在需要剧烈操作的情况下,例如在赛车等中,半离合操作是困难的,并且给驾驶员带来负担。为了解决该问题,存在一种摩擦离合器,该摩擦离合器具有在预定值处切断或中断传递到发动机的反扭矩并缓和发动机制动的施加的机构,即反扭矩限制器。
这种类型的摩擦离合器在例如专利文献1中被公开。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摩擦离合器是设置在摩托车的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上的多盘式摩擦离合器。该摩擦离合器包括反扭矩限制器机构,以避免过大的反扭矩反向地从变速器侧传递到曲轴侧。
该反扭矩限制器机构设置在输出侧转子上,动力经由摩擦离合器的多个摩擦盘传递到该输出侧转子。输出侧转子包括与多个摩擦盘接合的第一转子和经由反扭矩限制器机构从第一转子将动力传递到其的第二转子。第二转子被连接以与变速器的输入轴一起旋转。
所述反扭矩限制器机构包括与第一转子一起旋转的第一环以及与第二转子一起旋转的第二环。第一环可拆卸地装配在第一转子的环形槽中并由第一转子保持。第一环包括用于将第一环固定到第一转子的多个固定突起以及与第二环啮合的多个扭矩传递突起。每个固定突起装配在形成于第一转子的环形槽的底部的固定凹槽中。
第二环可拆卸地装配在第二转子的环形槽中并由第二转子保持。第二环包括用于将第二环固定到第二转子的多个固定突起以及与第一环啮合的多个扭矩传递突起。每个固定突起装配在形成于第二转子的环形槽的底部的固定凹槽中。
设置在第一环和第二环上的每个扭矩传递突起具有用于正(或向前)扭矩传递的接合表面和用于反(或向后)扭矩传递的凸轮表面。当从第一转子向第二转子传递动力时,正扭矩传递接合表面与另一环的正扭矩传递接合表面接触。
当从第二转子向第一转子传递扭矩时,反扭矩传递凸轮表面与另一环的反扭矩传递凸轮表面接触,扭矩传递突起彼此滑动,并且第一转子沿轴向运动。摩擦离合器中的第一转子的这种运动减小了压板压紧多个摩擦盘的压力,并且减小了反扭矩。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摩擦离合器中,第一环和第二环的反扭矩传递凸轮表面是面接触,因此在接触部分难以滑动。表面接触的不良滑动增加了反扭矩限制器机构的工作阻力,并且提高了反扭矩被切断时的调节值。发动机制动在高调节值时趋于强劲,并且驾驶员需要紧张地执行半离合操作。
相关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号2011-21719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擦离合器,该摩擦离合器能够通过减小反扭矩限制器机构的工作阻力而切断更小值的反扭矩。
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摩擦离合器,该摩擦离合器包括:输入构件,其接收来自动力源的动力并旋转;第一转子,其构造成在平行于输入构件的旋转轴线的离合器工作方向上运动,摩擦离合器机构,其介于输入构件和第一转子之间;第二转子,其与输出构件一起旋转,以及反扭矩限制器机构,其介于所述第一转子和所述第二转子之间,所述摩擦离合器机构包括:摩擦构件,所述摩擦构件包括第一摩擦盘和第二摩擦盘,所述第一摩擦盘和第二摩擦盘分别设置在所述输入构件和所述第一转子上,并在离合器工作方向运动以彼此接触和彼此远离;第一压板,在第一摩擦盘和第二摩擦盘彼此靠近的方向上按压摩擦构件,以及第二压板,其与第一压板一起夹持摩擦构件,反扭矩限制器机构包括:驱动侧凸轮槽,形成在第一转子的面向第二转子的表面中;从动侧凸轮槽,形成在第二转子的面向第一转子的表面中;滚珠,装配在驱动侧凸轮槽和从动侧凸轮槽中以能够滚动,并且介于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之间;以及弹簧,其将第一转子朝向第二转子偏压,所述驱动侧凸轮槽和所述从动侧凸轮槽中的每一个包括:装配部,所述装配部包括与所述滚珠的一部分的外形匹配的形状,并且防止所述第二转子的旋转相位相对于所述第一转子的旋转相位的延迟;以及倾斜凸轮部,当第二转子的旋转相位比第一转子的旋转相位提前时,该倾斜凸轮部使滚珠滚动并使第一转子沿远离第二转子的方向运动;以及第一转子包括按压部,当第一转子随着滚珠的滚动而运动时,该按压部在第一摩擦盘和第二摩擦盘彼此远离的方向上按压第一压板。
发明效果
当反扭矩被传递到根据本发明的摩擦离合器时,第二转子的旋转相位比第一转子的旋转相位提前。在这种情况下,反扭矩限制器机构的滚珠从驱动侧凸轮槽和从动侧凸轮槽二者的装配部运动到倾斜凸轮部,并沿着倾斜凸轮部滚动与反扭矩的幅值相对应的移动量。当滚珠沿着倾斜凸轮部移动时,第一转子沿着远离第二转子的方向移动,从而当第一转子的按压部按压第一压板时,减小在摩擦离合器机构中传递的扭矩。结果,摩擦离合器机构滑动以切断从摩擦离合器传递到动力传递路径的上游侧的反扭矩。
由于反扭矩限制器机构采用了滚珠凸轮工作机构,所以工作阻力小。因此,本发明能够提供这样一种摩擦离合器,其能够长时间维持离合器滑动的半离合状态,因为能够切断较小值的反扭矩。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摩擦离合器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滑动板的正视图;
图3是沿着图2中的线III-III截取的剖视图;
图4是中心板的后视图;
图5是沿着图4中的线V-V截取的剖视图;
图6是第一转子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第二转子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用于说明动力扭矩传递路径的示意图;以及
图9是用于说明反扭矩传递路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图1至图9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摩擦离合器的实施例。
图1中所示的摩擦离合器1可以设置在例如摩托车(未示出)的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上。在图1中的最外侧位置的输入构件2接收来自电源(未示出)的动力并旋转。虽然为了易于理解结构,图1中所示的输入构件2被示出为一个部件,但是它包括与电源源侧上的驱动齿轮(未示出)啮合的输入齿轮3以及经由扭矩阻尼器(未示出)连接到输入齿轮3的圆筒形离合器壳体4。
输入构件2通过位于轴向部分的输出轴5由轴承6可旋转地支撑。输出轴5从摩擦离合器1接收动力并旋转。当摩擦离合器1安装在摩托车中时,输出轴5由变速器的输入轴形成。输出轴5相当于本发明中的“输出构件”。
离合器壳体4保持包括在摩擦离合器机构7中的多个第一摩擦盘8。每个第一摩擦盘8形成为环形盘状,并且在设置在第一摩擦盘8的外周部的突起8a与离合器壳体4的相应切口槽9接合的状态下容纳在离合器壳体4中。该切口槽9在平行于离合器壳体4的旋转轴线C的方向上延伸,并使离合器壳体4的内部和外部彼此连通。第一摩擦盘8的突起8a和离合器壳体4的切口槽9设置在离合器壳体4在周向上被分割的多个位置。
第一摩擦盘8在其能够相对于离合器壳体4在切口槽9的长度方向(与离合器壳体4的旋转轴线C平行的方向)上自由移动的状态下与离合器壳体4一起旋转。为了方便起见,第一摩擦盘8自由移动的方向将被简称为“离合器工作方向”。离合器壳体4在离合器工作方向上与输入齿轮3相对的一侧将被称为“在离合器工作方向上的一侧”(图1中的右侧和第一摩擦盘8移动离开输入齿轮3的方向)。相反的一侧将被称为“离合器工作方向上的另一侧”(图1中的左侧和第一摩擦盘8靠近输入齿轮3的方向)。
摩擦离合器机构7介于输入构件2和第一转子21之间。摩擦离合器机构7包括上述的第一摩擦盘8、分别插入在两个相邻的第一摩擦盘8之间的多个第二摩擦盘11、以及从在离合器工作方向上的两侧夹持第一摩擦盘8和第二摩擦盘11的第一压板12和第二压板13。
每个第二摩擦盘11形成为环形盘状,并且在向内设置在第二摩擦盘11的内周部的突起11a与(稍后描述)第一转子21的内毂14的相应花键槽15接合的状态下容纳在离合器壳体4中。第一摩擦盘8和第二摩擦盘11在离合器工作方向上移动以彼此接触和彼此远离或分离。第一摩擦盘8和第二摩擦盘11构成摩擦构件10(见图8和图9)。
第一转子21包括上述的内毂14和滑动板18。如图6所示,内毂14包括具有上述花键槽15的圆筒部16和从圆筒部16沿径向向内延伸的内凸缘部17。第二摩擦盘11的突起11a和内毂14的花键槽15设置在圆筒部16沿周向以预定间隔被分割的多个位置处。具有环形盘状的滑动板18通过多个安装螺栓19附接到内毂14的内凸缘部17。每个安装螺栓19经由内凸缘部17的通孔17a螺纹固定到滑动板18的相应的螺纹孔20。
如图2所示,在滑动板18的内周部一体地形成有沿径向向内延伸的多个突出件22。在相邻的突出件22之间形成空间S以避免与另一部件发生干涉。突出件22在突出侧的端部由第二转子23的中心凸台24可移动地支撑(见图1:稍后将描述)。“可移动地”意味着滑动板18能够相对于中心凸台24自由地旋转并且在离合器工作方向上自由地移动。由内毂14和滑动板18形成的第一转子21被构造成使得其能够相对于第二转子23自由地旋转并且在离合器工作方向上自由地移动。
从输入构件2经由摩擦离合器1传递到第一转子21的动力经由反扭矩限制器机构25(将在后面描述)从第一转子21传递到第二转子23。
在图1中,第一压板12具有在离合器工作方向上从一侧向另一侧按压第一摩擦盘8和第二摩擦盘11的功能。也就是说,第一压板12在相邻的第一摩擦盘8和第二摩擦盘11彼此靠近的方向上按压第一摩擦盘8和第二摩擦盘11。第一压板12形成为盘形,并定位在与离合器壳体4相同的轴线上。第一压板12经由图1中下侧示出的多个弹簧机构26由第二转子23(稍后描述)的中心板27支撑。
每个弹簧机构26包括螺纹地固定到中心板27的圆筒形支撑构件28。圆筒形支撑构件28从中心板27通过滑动板18的上述空间S延伸到离合器工作方向上的一侧,并且穿过第一压板12的凹部12a。凹部12a和圆筒形支撑构件28设置在第一压板12沿周向被分割的多个位置处。支撑垫圈29通过定位螺栓30被固定到每个圆筒形支撑构件28的远端。压缩螺旋弹簧31被压缩并插入在支撑垫圈29和凹部12a的底部之间。圆筒形支撑构件28穿过压缩螺旋弹簧31的中心。第一压板12通过压缩螺旋弹簧31的弹簧力在离合器工作方向从一侧向另一侧按压第一摩擦盘8和第二摩擦盘11。
释放杆32与第一压板12的轴向部分接合。释放杆32用于断开摩擦离合器1。释放杆32的一端可移动地装配在输出轴5的中空部分中,另一端连接到离合器操作机构(未示出)。当断开摩擦离合器1时,离合器操作机构克服压缩螺旋弹簧31的弹簧力朝向离合器工作方向的一侧拉动释放杆32。
第二压板13接收第一压板12的压力,并形成为环形盘状,如图7所示。第二压板13通过多个安装螺栓33附接到中心板27。每个安装螺栓33穿过第二压板13的通孔13a。
中心板27与上述的第二压板13协作构成第二转子23,并且形成为盘形。中心板27包括位于轴向部分的中心凸台24和从中心凸台24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环形盘状中心凸缘34。中心凸台24形成为圆筒形。多个花键槽35在中心凸台24的内周部形成,并通过花键与输出轴5连接。
如图1所示,中心凸台24在凸缘轴环36插入到中心凸台24和支撑输入构件2的轴承6之间的状态下安装到输出轴5上。输出轴5的突出部从中心凸台24向着离合器工作方向的一侧突出。该突出部装配到用于保持中心凸台24的加强板37中,螺母构件38螺纹地固定到该突出部上以将加强板37固定到输出轴5。包括中心凸台24的第二转子23固定到输出轴5,并且在防止相对于输出轴5在离合器工作方向的运动的状态下与输出轴5一起旋转。
滑动板18可移动地安装在中心凸台24的外表面上。中心板27的中心凸缘34在离合器工作方向上与滑动板18对齐并面对滑动板18。中心凸缘34和滑动板18通过滚珠41连接。滚珠41包含在反扭矩限制器机构25中,其细节将在后面描述。
中心凸缘34具有螺纹孔42和螺纹孔43,上述圆筒形支撑构件28螺纹地固定在螺纹孔42中,用于附接第二压板13的安装螺栓33固定在螺纹孔43中。如图4所示,两种类型的螺纹孔42和43设置成交替地在中心凸缘34沿周向被分割的多个位置处对准。用于圆筒形支撑构件28的每个螺纹孔42贯通设置在中心凸缘34上的加强肋34a而形成。
反扭矩限制器机构25介于第一转子21和第二转子23之间。反扭矩限制器机构25由滚珠凸轮工作机构构成。如图1所示,反扭矩限制器机构25包括形成在滑动板18中的驱动侧凸轮槽44、形成在中心凸缘34中的从动侧凸轮槽45、装配在驱动侧凸轮槽44和从动侧凸轮槽45中的滚珠41、以及相对于滑动板18布置在离合器工作方向的一侧的反扭矩调节弹簧构件46。
驱动侧凸轮槽44形成在滑动板18的在离合器工作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和面对中心凸缘34的表面上。在该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驱动侧凸轮槽44沿周向形成在滑动板18的外周部。
当从滑动板18的轴向方向观察时,每个驱动侧凸轮槽44形成为在滑动板18的旋转方向延伸的近似椭圆形。当将动力从摩擦离合器1传递到输出轴5时,滑动板18的旋转方向是如图2中的箭头R1所示的顺时针方向。
每个驱动侧凸轮槽44包括第一装配部47和第一倾斜凸轮部48。第一装配部47是滑动板18在旋转方向R1上的后部,第一倾斜凸轮部48是前部。驱动侧凸轮槽44具有这样的平面形状,在该平面形状中,曲率半径在第一装配部47处相对增大,而在第一倾斜凸轮部48处相对减小。第一装配部47具有与滚珠41的一部分的外形匹配的形状。由于滚珠41是球形的,所以第一装配部47具有四分之一球形的形状,如图3所示。第一倾斜凸轮部48具有在旋转方向R1上朝向滑动板18的前侧逐渐倾斜变浅的斜面。驱动侧凸轮槽44可以通过切削或磨削滑动板18而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在滑动板18中形成有第一倾斜凸轮部48的倾斜角度或倾角不同的四种类型的驱动侧凸轮槽44。即,如图3所示,形成具有倾角α1°的第一驱动侧凸轮槽44a、具有倾角α2°的第二驱动侧凸轮槽44b、具有倾角α3°的第三驱动侧凸轮槽44c和具有倾角α4°的第四驱动侧凸轮槽44d。倾角α2°大于倾角α1°,倾角α3°大于倾角α2°,倾角α4°大于倾角α3°。也就是说,第一倾斜凸轮部48的倾角的大小为α1°<α2°<α3°<α4°。如图2所示,三组第一至第四驱动侧凸轮槽44a至44d沿周向设置在滑动板18的三个部分。
如图1所示,从动侧凸轮槽45形成在中心凸缘34的在离合器工作方向一侧的端部和面对滑动板18的表面上。在该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从动侧凸轮槽45沿周向形成在中心凸缘34的外周部。
当从中心板27的轴向观察时,每个从动侧凸轮槽45形成为在与中心板27的旋转方向R2相反的方向上延伸的近似椭圆形。当将动力从摩擦离合器1传递到输出轴5时,中心板27的旋转方向是如图4中的箭头R2所示的逆时针方向。
每个从动侧凸轮槽45包括第二装配部51和第二倾斜凸轮部52。第二装配部51是中心板27在旋转方向R2上的前部,第二倾斜凸轮部52是后部。从动侧凸轮槽45具有这样的平面形状,在该平面形状中,曲率半径在第二装配部51处相对增大,而在第二倾斜凸轮部52处相对减小。第二装配部51具有与滚珠41的一部分的外形匹配的形状。由于滚珠41是球形的,所以第二装配部51具有四分之一球形的形状,如图4所示。第二倾斜凸轮部52具有沿旋转方向R2朝向中心板27的后侧逐渐倾斜变浅的斜面。从动侧凸轮槽45可以通过切削或磨削中心凸缘34而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在中心凸缘34上形成有第二倾斜凸轮部52的倾斜角度或倾角不同的四种类型的从动侧凸轮槽45。即,如图5所示,形成具有倾角β1°的第一从动侧凸轮槽45a、具有倾角β2°的第二从动侧凸轮槽45b、具有倾角β3°的第三从动侧凸轮槽45c、以及具有倾角β4°的第四从动侧凸轮槽45d。倾角β2°大于倾角β1°,倾角β3°大于倾角β2°,倾角β4°大于倾角β3°。即,第二倾斜凸轮部52的倾角的大小为β1°<β2°<β3°<β4°。
如图4所示,在中心凸缘34的周向上的三个部分设置有三组第一至第四从动侧凸轮槽45a-45d。第一至第四从动侧凸轮槽45a-45d的位置对应于上述的第一至第四驱动侧凸轮槽44a-44d的位置。即,第一驱动侧凸轮槽44a形成在其面对第一从动侧凸轮槽45a的位置处,并且第二驱动侧凸轮槽44b形成在其面对第二从动侧凸轮槽45b的位置处。第三驱动侧凸轮槽44c形成在其面对第三从动侧凸轮槽45c的位置处,并且第四驱动侧凸轮槽44d形成在其面对第四从动侧凸轮槽45d的位置处。更具体地,驱动侧凸轮槽44的第一装配部47面对从动侧凸轮槽45的第二装配部51。
在四种类型的驱动侧凸轮槽44和从动侧凸轮槽45中,每个滚珠41插入到第一倾斜凸轮部48和第二倾斜凸轮部52的倾角相等的驱动侧凸轮槽44和从动侧凸轮槽45之间。即,三个滚珠41在12个部分插入驱动侧凸轮槽44和从动侧凸轮槽45之间。三个滚珠41装配在驱动侧凸轮槽44和从动侧凸轮槽45中,使得它们可以滚动,并且插入在第一转子21和第二转子23之间。
驱动侧凸轮槽44的第一倾斜凸轮部48和从动侧凸轮槽45的第二倾斜凸轮部52与滚珠41协作构成滚珠凸轮工作机构。包括中心凸缘34的第二转子23的旋转相位相对于包括滑动板18的第一转子21的旋转相位提前。然后,滚珠41在它们远离第一装配部47和第二装配部51移动的方向上滚动,并且使第一转子21相对于第二转子23向离合器工作方向上的一侧移动,即,在第一转子21移动远离第二转子23的方向上移动。
在图1中,每个反扭矩调节弹簧构件46将第一转子21朝向第二转子23(滑动板18朝向中心凸缘34)偏压,并且由板簧形成。弹簧构件46具有定位在与输出轴5的轴线相同的轴线上的环形基部46a和按压部46b,按压部46b从基部46a沿径向向外延伸,并朝着离合器工作方向的另一侧倾斜,与滑动板18接触并将滑动板18向中心凸缘34按压。
基部46a在基部46a在离合器工作方向上的位置可改变的状态下由输出轴5支撑。基部46a通过螺母构件38、多个板间隔件53和杯形定心间隔件54在离合器工作方向上被定位。通过改变板间隔件53的数量,可以改变弹簧构件46在离合器工作方向上的位置。按压部46b的按压滑动板18的弹力通过增加板间隔件53的数量来增大,并且通过减少板间隔件53的数量来减小。滑动板18被按压部46b按压,并保持在滚珠41被夹在滑动板18和中心凸缘34之间的状态。
接下来,将参照图8和图9描述具有这种结构的摩擦离合器1的操作。在图8和图9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参照图1至7描述的相同的部件。附图标记62表示动力传递路径;63表示反扭矩传递路径。附图标记64表示弹簧机构26的压缩螺旋弹簧31的施加到第一压板12的弹簧力(压缩力)。
当动力从动力源经由摩擦离合器机构7传递到第一转子21时,驱动侧凸轮槽44的第一装配部47将滚珠41压向旋转方向R1的前侧,如图8所示。此时,由于滚珠41嵌入到从动侧凸轮槽45的第二装配部51,因此将中心凸缘34压向旋转方向R2的前侧以使旋转相位不会相对于滑动板18延迟。换句话说,第一装配部47和第二装配部51防止包括中心凸缘34的第二转子23的旋转相位相对于包括滑动板18的第一转子21的旋转相位延迟。因此,动力从第一转子21经由反扭矩限制器机构25传递到第二转子23。
如果在离合器壳体4和输出轴5一起旋转的同时从动力源传递到离合器壳体4的动力减小,则反扭矩从输出轴5侧传递到摩擦离合器1。在这种情况下,如图9所示,第二转子23的旋转相位比第一转子21的旋转相位提前。当第二转子23的旋转相位以这种方式提前时,反扭矩限制器机构25的滚珠41从驱动侧凸轮槽44的第一装配部47和从动侧凸轮槽45的第二装配部51运动至第一倾斜凸轮部48和第二倾斜凸轮部52,并且在第一倾斜凸轮部48和第二倾斜凸轮部52中滚动与反扭矩的大小对应的运动量。当滚珠41以这种方式在第一倾斜凸轮部48和第二倾斜凸轮部52中运动时,第一转子21抵抗弹簧构件46的弹簧力向离合器工作方向的一侧运动。
作为第一转子21的一部分的内毂14被构造成当滚珠41滚动预定的移动距离时使离合器工作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部61与第一压板12接触。端部61相当于本发明中的“按压部”。当传递反扭矩时,内毂14的端部61将第一压板12按压向离合器工作方向的一侧(第一摩擦盘8和第二摩擦盘11彼此运动远离的方向)。这减小了第一压板12将摩擦离合器机构7的第一摩擦盘8和第二摩擦盘11按压向离合器工作方向的另一侧的压力。结果,在摩擦离合器机构7中传递的扭矩减小,摩擦离合器1滑动,并且从摩擦离合器1传递到动力传递路径62的上游侧的反扭矩被切断。
通过将滚珠41改变为具有不同倾角的第一倾斜凸轮部48和第二倾斜凸轮部52的驱动侧凸轮槽44和从动侧凸轮槽45,可以改变摩擦离合器机构7开始滑动时的反扭矩的幅值(反扭矩的调节值)。随着第一倾斜凸轮部48和第二倾斜凸轮部52的倾角变大,由于变得难以使第一转子21向离合器工作方向的一侧移动,所以反扭矩的调节值变大。
根据本实施例的反扭矩限制器机构25使用滚珠凸轮工作机构将旋转转换成轴向运动,因此工作阻力低于其中不能旋转的凸轮从动件沿着凸轮表面滑动的结构的凸轮机构的工作阻力。低的工作阻力使得可以切断或中断小的反扭矩。换句话说,摩擦离合器1滑动的半离合状态可以保持较长时间。
在安装于赛车用摩托车上的摩擦离合器中,有时根据回路的行程状况、车辆的特性、驾驶员的喜好等来改变反扭矩的调节值。反扭矩的调节值是反扭矩限制器机构开始操作时的反扭矩的幅值。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摩擦离合器中,能够通过改变第一环和第二环二者的反扭矩传递凸轮面的倾角来改变反扭矩的调节值。然而,凸轮表面的倾角对于第一环和第二环是唯一的。为了改变反扭矩的调节值,需要预先准备多种类型的第一环和第二环,并且存储它们以便更换。
相反,根据该实施例的第一转子21具有第一倾斜凸轮部48的倾角不同的多种类型的驱动侧凸轮槽44。第二转子23具有第二倾斜凸轮部52的倾角不同的多种类型的从动侧凸轮槽45。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摩擦离合器1中,可以通过改变插入有滚珠41的驱动侧凸轮槽44和从动侧凸轮槽45来改变反扭矩的调节值。因此,可以容易地改变反扭矩的调节值而不用更换部件。
根据该实施例的反扭矩限制器机构25的每个弹簧构件46包括定位在与输出轴5的轴线相同的轴线上的环形基部46a以及按压部46b,该按压部46b沿径向方向从基部46a向外延伸并且朝着离合器工作方向的另一侧倾斜。基部46a在基部46a在离合器工作方向上的位置可改变的状态下由输出轴5支撑。在该实施例中,两个弹簧构件46在它们在输出轴5的轴向上彼此重叠的状态下使用,如图1所示。
将滑动板18按压向中心凸缘34的压力对应于弹簧构件46的弹簧力之和。当减小压力时,可以通过将弹簧构件46的数量减到最少一个来调节。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弹簧构件46的减少来增加板间隔件53。当增加压力时,只要弹簧构件46能够容纳在加强板37和螺母构件38之间,就可以通过增加弹簧构件46的数量来调节压力。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增加弹簧构件46来减少板间隔件53。
由于通过改变弹簧构件46的数量来改变将滑动板18压向中心凸缘34的压力,所以可以改变当第一转子21向离合器工作方向的一侧运动时的阻力,即,反扭矩的调节值。本实施例能够提供这样一种摩擦离合器1,其能够对从摩擦离合器1向动力传递路径62的上游侧传递的反扭矩的幅值进行精确地调节。
将根据本实施例的摩擦离合器1组装在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的摩托车允许驾驶员根据驾驶环境和情况(例如,路线、天气和所使用的部件)根据需要调节发动机制动器的制动力的强度和产生时间、收敛的强度和时间等。由于驾驶员可以调节摩托车以具有他想要的发动机制动特性,所以可以容易地预测行为,并且可以进行使车辆性能最大化的骑行。
参考数字和符号的解释
1……摩擦离合器,2……输入构件,5……输出轴(输出构件),7……摩擦离合器机构,8……第一摩擦盘,10……摩擦构件,11……第二摩擦盘,12……第一压板,13……第二压板,21……第一转子,23……第二转子,25……反扭矩限制器机构,41……滚珠,44……驱动侧凸轮槽,45……从动侧凸轮槽,46……弹簧构件,46a……基部,46b……按压部,47……第一装配部,48……第一倾斜凸轮部,51……第二装配部,52……第二倾斜凸轮部,61……端部(按压部)

Claims (4)

1.一种摩擦离合器,包括:
输入构件,所述输入构件从动力源接收动力并旋转;
第一转子,所述第一转子构造成在平行于所述输入构件的旋转轴线的离合器工作方向上运动;
摩擦离合器机构,所述摩擦离合器机构介于所述输入构件与所述第一转子之间;
第二转子,所述第二转子与输出构件一起旋转;以及
反扭矩限制器机构,所述反扭矩限制器机构介于所述第一转子与所述第二转子之间,
所述摩擦离合器机构包括:
摩擦构件,所述摩擦构件包括第一摩擦盘和第二摩擦盘,所述第一摩擦盘和所述第二摩擦盘分别设置在所述输入构件和所述第一转子上,并且所述第一摩擦盘和所述第二摩擦盘在所述离合器工作方向上运动以彼此接触和彼此远离;
第一压板,所述第一压板在所述第一摩擦盘和所述第二摩擦盘彼此接近的方向上按压所述摩擦构件;以及
第二压板,所述第二压板与所述第一压板一起夹持所述摩擦构件,
所述反扭矩限制器机构包括:
驱动侧凸轮槽,所述驱动侧凸轮槽形成在所述第一转子的面向所述第二转子的表面中;
从动侧凸轮槽,所述从动侧凸轮槽形成在所述第二转子的面向所述第一转子的表面中;
滚珠,所述滚珠装配在所述驱动侧凸轮槽和所述从动侧凸轮槽中以能够滚动,所述滚珠介于所述第一转子与所述第二转子之间;以及
弹簧,所述弹簧将所述第一转子朝向所述第二转子偏压,
所述驱动侧凸轮槽和所述从动侧凸轮槽中的每一个包括:
装配部,所述装配部包括与所述滚珠的一部分的外形匹配的形状,并且防止所述第二转子的旋转相位相对于所述第一转子的旋转相位延迟;以及
倾斜凸轮部,当所述第二转子的旋转相位相对于所述第一转子的旋转相位提前时,所述倾斜凸轮部使所述滚珠滚动并使所述第一转子沿远离所述第二转子的方向运动,
所述第一转子包括按压部,当所述第一转子随着所述滚珠的滚动而运动时,所述按压部在所述第一摩擦盘和所述第二摩擦盘彼此远离的方向上按压所述第一压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侧凸轮槽包括多种类型的凸轮槽,所述驱动侧凸轮槽的多种类型的凸轮槽的所述倾斜凸轮部的倾角不同,以及
所述从动侧凸轮槽包括多种类型的凸轮槽,所述从动侧凸轮槽的多种类型的凸轮槽的所述倾斜凸轮部的倾角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侧凸轮槽的所述装配部布置在所述驱动侧凸轮槽的在所述第一转子的旋转方向上的后侧,
所述驱动侧凸轮槽的所述倾斜凸轮部包括形成在所述驱动侧凸轮槽的在所述第一转子的旋转方向上的前侧的斜面,
所述从动侧凸轮槽的所述装配部布置在所述从动侧凸轮槽的在所述第二转子的旋转方向上的前侧,以及
所述从动侧凸轮槽的所述倾斜凸轮部包括形成在所述从动侧凸轮槽的在所述第二转子的旋转方向上的后侧的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板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子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包括:
基部,所述基部形成为环形,所述基部与所述输出构件的轴线位于同一轴线上,并且所述基部在所述离合器工作方向上的位置能够改变的状态下由所述输出构件支撑;以及
按压部,所述按压部从所述基部沿径向向外延伸,所述按压部在所述离合器工作方向上倾斜,并且所述按压部与所述第一转子接触。
CN201880025036.1A 2017-04-18 2018-04-18 摩擦离合器 Active CN1105206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81881 2017-04-18
JP2017-081881 2017-04-18
PCT/JP2018/015951 WO2018194078A1 (ja) 2017-04-18 2018-04-18 摩擦クラッ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20644A CN110520644A (zh) 2019-11-29
CN110520644B true CN110520644B (zh) 2021-01-15

Family

ID=63856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25036.1A Active CN110520644B (zh) 2017-04-18 2018-04-18 摩擦离合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614007B1 (zh)
JP (1) JP6937367B2 (zh)
CN (1) CN110520644B (zh)
WO (1) WO201819407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201900013179A1 (it) * 2019-07-29 2021-01-29 Krspp Di Giachino Davide Frizioni antisaltellamento
JP7384948B2 (ja) 2022-02-08 2023-11-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多板式摩擦クラッチ
CN115030966B (zh) * 2022-04-18 2023-08-01 天津君亚沃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摩擦联结器及转辙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11764A (ja) * 2002-06-06 2004-01-15 Kawasaki Heavy Ind Ltd 車輌用摩擦クラッチ
CN1833118A (zh) * 2003-08-07 2006-09-13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具有自行增力的机电式盘式制动器
CN201651095U (zh) * 2010-04-19 2010-11-24 贺自清 可调扭矩限制器
JP2011021719A (ja) * 2009-07-17 2011-02-03 Exedy Corp 自動二輪車用クラッチ装置
CN204458892U (zh) * 2015-02-15 2015-07-08 利恩传动设备(常州)有限公司 扭矩限制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7817B2 (ja) * 1991-12-10 1995-04-26 株式会社椿本エマソン 回転方向によって異なるトリップトルクを有するボールクラッチ
DE29700807U1 (de) * 1997-01-17 1997-02-27 Joerg Schlechte Praezisionstei Reibungskupplung für Fahrzeuge
JP2000055086A (ja) * 1998-08-05 2000-02-22 Yamaha Motor Co Ltd クラッチ装置のバックトルクリミッタ機構
JP2000240680A (ja) * 1999-02-23 2000-09-05 Nkk Corp トルクリミッタおよびトルクリミッタを組み込んだ吊具
JP5183278B2 (ja) * 2008-04-03 2013-04-17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摩擦クラッチのバックトルク低減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11764A (ja) * 2002-06-06 2004-01-15 Kawasaki Heavy Ind Ltd 車輌用摩擦クラッチ
CN1833118A (zh) * 2003-08-07 2006-09-13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具有自行增力的机电式盘式制动器
JP2011021719A (ja) * 2009-07-17 2011-02-03 Exedy Corp 自動二輪車用クラッチ装置
CN201651095U (zh) * 2010-04-19 2010-11-24 贺自清 可调扭矩限制器
CN204458892U (zh) * 2015-02-15 2015-07-08 利恩传动设备(常州)有限公司 扭矩限制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8194078A1 (ja) 2020-02-27
EP3614007A1 (en) 2020-02-26
WO2018194078A1 (ja) 2018-10-25
EP3614007A4 (en) 2020-12-23
CN110520644A (zh) 2019-11-29
EP3614007B1 (en) 2022-03-02
JP6937367B2 (ja) 2021-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11586B1 (en) Torque fluctuation absorber
CN110454513B (zh) 动力传递装置
CN110520644B (zh) 摩擦离合器
US11215236B2 (en) Clutch device
US11255385B2 (en) Clutch, in particular for a motorcycle, with pressure plate and centrifugal assembly
US9689436B2 (en) Torque limiter
WO2013061959A1 (ja) クラッチ装置
US11359678B2 (en)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US11073184B2 (en)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US11118635B2 (en)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WO2011049109A1 (ja) 二輪車用クラッチ装置
US11773921B2 (en)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US20230272825A1 (en)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US11149799B2 (en)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CN113811697B (zh) 离合器装置
JP7149827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US20230160440A1 (en) Clutch
JP2011021719A (ja) 自動二輪車用クラッチ装置
US11946513B1 (en) Clutch device and motorcycle
US11940013B1 (en) Clutch device and motorcycle
WO2023063153A1 (ja) クラッチ装置および自動二輪車
JP2024044961A (ja) クラッ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