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15182B - 摄像光学镜头 - Google Patents
摄像光学镜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515182B CN110515182B CN201910764606.5A CN201910764606A CN110515182B CN 110515182 B CN110515182 B CN 110515182B CN 201910764606 A CN201910764606 A CN 201910764606A CN 110515182 B CN110515182 B CN 11051518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image
- optical lens
- curvature
- tt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6—Panoramic objectives; So-called "sky lenses" including panoramic objectives having reflecting surfac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25—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optical correction, e.g. distorsion, aberratio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five components onl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摄像光学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有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及有负屈折力的第五透镜;第一透镜物侧面和像侧面的曲率半径分别为R1和R2,第二透镜物侧面和像侧面的曲率半径分别为R3和R4,第三透镜物侧面和像侧面的曲率半径分别为R5和R6,第五透镜物侧面和像侧面的曲率半径分别为R9和R10,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的轴上距离分别为d6及d8,第五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9,满足:0.04≤R1/R2≤0.07;‑3.60≤R3/R4≤‑2.50;1.55≤R5/R6≤1.80;2.80≤R9/R10≤3.20;0.65≤d8/d9≤0.85;0.56≤d6/d8≤0.60。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镜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智能手机、数码相机等手提终端设备,以及监视器、PC镜头等摄像装置的摄像光学镜头。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的功能不断完善,除了传统的数码相机和独立的摄像头、监控器等,诸如平板电脑、手机等便携电子设备也配备了摄像光学镜头,并且要求手机等电子设备中的镜头在具备良好成像品质的同时满足轻薄化要求,因此,具备良好成像品质的小型化摄像镜头俨然成为目前市场上的主流。
为获得较佳的成像品质,传统搭载于手机相机的镜头多采用三片式、四片式透镜结构。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用户多样化需求的增多,在感光器件的像素面积不断缩小,且系统对成像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五片式透镜结构逐渐出现在镜头设计当中,常见的五片式透镜虽然能够具有较好的光学性能,但是结构厚度和透镜形状设置仍然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性,导致摄像镜头在具有良好光学性能的同时,无法满足广角化和超薄化的设计要求。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摄像光学镜头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像光学镜头,以解决目前摄像光学镜头在具有良好光学性能的同时,无法满足广角化和超薄化的设计要求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了一种摄像光学镜头,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以及第五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
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2,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3,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4,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5,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6,所述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9,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0,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的轴上距离为d6,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第五透镜的轴上距离为d8,所述第五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9,满足下列关系式:
0.04≤R1/R2≤0.07;
-3.60≤R3/R4≤-2.50;
1.55≤R5/R6≤1.80;
2.80≤R9/R10≤3.20;
0.65≤d8/d9≤0.85;
0.56≤d6/d8≤0.60。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7,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8,满足下列关系式:
2.80≤R7/R8≤3.00。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所述第一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1,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满足下列关系式:
0.06≤d1/TTL≤0.19;
-2.30≤(R1+R2)/(R1-R2)≤-0.73;
0.42≤f1/f≤1.30。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所述第二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3,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满足下列关系式:
0.03≤d3/TTL≤0.08;
-4.84≤f2/f≤-1.36;
0.22≤(R3+R4)/(R3-R4)≤0.84。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所述第三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5,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满足下列关系式:
0.03≤d5/TTL≤0.11;
1.77≤(R5+R6)/(R5-R6)≤6.88;
-12.52≤f3/f≤-3.21。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7,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8,所述第四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7,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满足下列关系式:
0.08≤d7/TTL≤0.26;
0.43≤f4/f≤1.42;
1.01≤(R7+R8)/(R7-R8)≤3.15。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满足下列关系式:
0.05≤d9/TTL≤0.21;
-1.95≤f5/f≤-0.59;
0.96≤(R9+R10)/(R9-R10)≤3.15。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和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像高分别为TTL及IH,满足下列关系式:
TTL/IH≤1.50。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为f12,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满足下列关系式:
0.61≤f12/f≤1.9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摄像光学镜头,在具有良好光学性能的同时,满足广角化和超薄化的设计要求,尤其适用于由高像素用的CCD、CMOS等摄像元件构成的手机摄像镜头组件和WEB摄像镜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一中摄像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轴向像差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倍率色差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二中摄像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轴向像差示意图;
图7是图5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倍率色差示意图;
图8是图5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三中摄像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轴向像差示意图;
图11是图9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倍率色差示意图;
图12是图9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发明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以下为实施方式一: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摄像光学镜头10。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摄像光学镜头10,该摄像光学镜头10包括五个透镜。具体地,摄像光学镜头10,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圈S1、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以及第五透镜L5。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五透镜L5和像面Si之间设置有玻璃平板GF等光学元件,其中玻璃平板GF可以是玻璃盖板,也可以是光学过滤片(filter),当然在其他可实施方式中,玻璃平板GF还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L3具有负屈折力;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L5具有负屈折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义第一透镜L1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所述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2,满足关系式:0.04≤R1/R2≤0.07,规定了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与其像侧面的曲率半径的比值范围,借此,规定了第一透镜L1的形状,在该条件式规定的范围内,可以有效地平衡光学系统的球差以及场曲量。
定义所述第二透镜L2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3,所述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4,满足关系式:-3.60≤R3/R4≤-2.50,规定了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与其像侧面的曲率半径的比值范围,借此,规定了第二透镜L2的形状,在该条件式规定的范围内,可以缓和光线经过镜片的偏折程度,有效减小系统像差。
定义所述第三透镜L3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5,所述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6,满足关系式:1.55≤R5/R6≤1.80,规定了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与其像侧面的曲率半径的比值范围,借此,规定了第三透镜L3的形状,在该条件式规定的范围内,有利于补正轴上色像差。
定义所述第五透镜L5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9,所述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0,满足关系式:2.80≤R9/R10≤3.20,规定了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与其像侧面的曲率半径的比值范围,借此,规定了第五透镜L5的形状,在该条件式规定的范围内,有助于高光学系统性能。
定义所述第四透镜L4与所述第五透镜L5的轴上距离为d8,所述第五透镜L5的轴上厚度为d9,满足关系式:0.65≤d8/d9≤0.85,规定了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L5轴上距离与第五透镜L5轴上厚度的比值,在条件式范围内有助于压缩光学系统总长,实现超薄化效果。
定义所述第三透镜L3与所述第四透镜L4的轴上距离为d6,所述第四透镜L4与所述第五透镜L5的轴上距离为d8,满足关系式:0.56≤d6/d8≤0.60,规定了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的轴上间距,与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的轴上距离的比值范围,在该条件式规定的范围内,有助于压缩光学系统总长,实现超薄化效果。
定义所述第四透镜L4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7,所述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8,满足下列关系式:2.80≤R7/R8≤3.00,规定了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与其像侧面的曲率半径的比值范围,借此,规定了第四透镜L4的形状,在该条件式规定的范围内,随着超薄广角化的发展,有助于补正轴外画角的像差等问题。
定义所述第一透镜L1的轴上厚度为d1,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满足下列关系式:0.06≤d1/TTL≤0.19,规定了第一透镜L1的轴上厚度与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TTL的比值,在满足该条件式规定的范围内,有利于实现超薄化。
定义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一透镜L1的焦距为f1,满足下列关系式:0.42≤f1/f≤1.30,规定了第一透镜L1的焦距与整体焦距的比值。在规定的范围内时,第一透镜L1具有适当的正屈折力,有利于减小系统像差,同时有利于镜头向超薄化、广角化发展。
定义第一透镜L1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所述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2,满足关系式:-2.30≤(R1+R2)/(R1-R2)≤-0.73;规定了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与其像侧面的曲率半径的和,与该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与其像侧面的曲率半径的差之间的比值,借此,合理控制第一透镜的形状,使得第一透镜能够有效地校正系统球差。
定义所述第二透镜L2的轴上厚度为d3,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满足下列关系式:0.03≤d3/TTL≤0.08,规定了第二透镜L2的轴上厚度与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TTL的比值。在满足该条件式规定的范围内,有利于实现超薄化。
定义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二透镜L2的焦距为f2,满足关系式:-4.84≤f2/f≤-1.36,规定了第二透镜L2的焦距与摄像光学镜头10的总焦距的比值,通过将第二透镜L2的负光焦度控制在合理范围,有利于矫正光学系统的像差。
定义所述第二透镜L2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3,所述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4,满足关系式:0.22≤(R3+R4)/(R3-R4)≤0.84;规定了第二透镜L2的形状,在范围内时,随着镜头向超薄广角化发展,有利于补正轴上色像差问题。
定义所述第三透镜L3的轴上厚度为d5,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满足关系式:0.03≤d5/TTL≤0.11,规定了第三透镜L3的轴上厚度与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TTL的比值,在满足该条件式规定的范围内,有利于实现超薄化。
定义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三透镜L3的焦距为f3,满足关系式:-12.52≤f3/f≤-3.21,规定了第三透镜L3的焦距与摄像光学镜头10的总焦距的比值,通过光焦度的合理分配,使得系统具有较佳的成像品质和较低的敏感性。
定义所述第三透镜L3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5,所述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6,满足关系式:1.77≤(R5+R6)/(R5-R6)≤6.88,规定了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与其像侧面的曲率半径的和,与该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与其像侧面的曲率半径的差之间的比值,在满足该条件式规定的范围内,可有效控制第三透镜L3的形状,有利于第三透镜L3成型,并避免因第三透镜L3的表面曲率过大而导致成型不良与应力产生。
定义所述第四透镜L4的轴上厚度为d7,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满足关系式:0.08≤d7/TTL≤0.26,规定了第四透镜L4的轴上厚度与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TTL的比值,在满足该条件式规定的范围内,有利于实现超薄化。
定义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四透镜L4的焦距为f4,满足关系式:0.43≤f4/f≤1.42,规定了第四透镜L4的焦距与摄像光学镜头10的总焦距的比值,通过光焦度的合理分配,使得系统具有较佳的成像品质和较低的敏感性。
定义所述第四透镜L4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7,所述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8,满足关系式:1.01≤(R7+R8)/(R7-R8)≤3.15,规定了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与其像侧面的曲率半径的和,与该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与其像侧面的曲率半径的差之间的比值,借此,规定的是第四透镜L4的形状,在范围内时,随着超薄广角化的发展,有利于补正轴外画角的像差等问题。
定义所述第五透镜L5的轴上厚度为d9,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满足关系式:0.05≤d9/TTL≤0.21,规定了第五透镜L5的轴上厚度与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TTL的比值。在满足该条件式规定的范围内,有助于实现超薄化。
定义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五透镜L5的焦距为f5,满足关系式:-1.95≤f5/f≤-0.59,规定了第五透镜L5的焦距与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的比值,借此,对第五透镜L5的限定可有效的使得摄像镜头的光线角度平缓,降低公差敏感度。
定义所述第五透镜L5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9,所述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0,满足关系式:0.96≤(R9+R10)/(R9-R10)≤3.15,规定了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与其像侧面的曲率半径的和,与该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与其像侧面的曲率半径的差之间的比值,借此,规定的是第五透镜L5的形状,在条件范围内时,随着超薄广角化发展,有利于补正轴外画角的像差等问题。
定义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像高为IH,满足关系式:TTL/IH≤1.50,有利于实现超薄化。
定义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第一透镜L1与第二透镜L2的组合焦距为f12,满足关系式:0.61≤f12/f≤1.93,借此,可消除摄像光学镜头的像差与歪曲,且可压制摄像光学镜头后焦距,维持影像镜片系统组小型化。
即当满足上述关系时,使得摄像光学镜头10实现了在具有良好光学性能的同时,还能满足广角化、超薄化的设计要求;根据该摄像光学镜头10的特性,该摄像光学镜头10尤其适用于由高像素用的CCD、CMOS等摄像元件构成的手机摄像镜头组件和WEB摄像镜头。
此外,本发明提供的摄像光学镜头10中,各透镜的表面可以设置为非球面,非球面可以容易制作成球面以外的形状,获得较多的控制变数,用以消减像差,进而缩减透镜使用的数目,因此可以有效降低本发明摄像光学镜头10的总长度。本发明实施例中,各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
各实例中所记载的符号如下所示,焦距、轴上距离、曲率半径、轴上厚度、反曲点位置、驻点位置的单位为mm。
TTL:光学总长(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到成像面的轴上距离),单位为mm。
优选的,透镜的物侧面和/或像侧面上还可以设置有反曲点和/或驻点,以满足高品质的成像需求,具体的可实施方案,参下。
图1是实施方式一中摄像光学镜头10的结构示意图。以下示出了本发明实施方式一中摄像光学镜头10的设计数据。
表1、表2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的设计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距离、半径和中心厚度的单位为毫米(mm)。【表1】
上表中各符号的含义如下。
S1:光圈;
R:光学面的曲率半径;
R1: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R2: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R3: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R4: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R5: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R6: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R7: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R8: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R9: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R10: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R11:光学过滤片GF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R12:光学过滤片GF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d:透镜的轴上厚度或相邻透镜之间的轴上距离;
d0:光圈S1到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1:第一透镜L1的轴上厚度;
d2: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到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3:第二透镜L2的轴上厚度;
d4: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到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5:第三透镜L3的轴上厚度;
d6: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到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7:第四透镜L4的轴上厚度;
d8: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到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9:第五透镜L5的轴上厚度;
d10: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到光学过滤片GF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d11:光学过滤片GF的轴上厚度;
d12:光学过滤片GF的像侧面到像面Si的轴上距离;
nd:d线的折射率;
nd1:第一透镜L1的折射率;
nd2:第二透镜L2的折射率;
nd3:第三透镜L3的折射率;
nd4:第四透镜L4的折射率;
nd5:第五透镜L5的折射率;
ndg:光学过滤片GF的折射率;
vd:阿贝数;
v1:第一透镜L1的阿贝数;
v2:第二透镜L2的阿贝数;
v3:第三透镜L3的阿贝数;
v4:第四透镜L4的阿贝数;
v5:第五透镜L5的阿贝数;
vg:光学过滤片GF的阿贝数。
【表2】
在表2中,k是圆锥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A20是非球面系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各透镜的非球面优选的使用下述条件式的非曲面,但是,下述条件式的具体形式仅为一个示例,实际上,并不限于条件式中表示的非球面多项式形式。
Y=(x2/R)/{1+[1-(1+k)(x2/R2)]1/2}+A4x4+A6x6+A8x8+A10x10+A12x12+A14x14+A16x16+A18x18+A20x20
表3、表4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摄像光学镜头10中各透镜的反曲点以及驻点设计数据。其中,P1R1、P1R2分别代表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和像侧面,P2R1、P2R2分别代表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和像侧面,P3R1、P3R2分别代表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和像侧面,P4R1、P4R2分别代表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和像侧面,P5R1、P5R2分别代表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反曲点位置”栏位对应数据为各透镜表面所设置的反曲点到摄像光学镜头10光轴的垂直距离。“驻点位置”栏位对应数据为各透镜表面所设置的驻点到摄像光学镜头10光轴的垂直距离。
【表3】
【表4】
驻点个数 | 驻点位置1 | |
P1R1 | 0 | |
P1R2 | 1 | 0.315 |
P2R1 | 1 | 0.485 |
P2R2 | 0 | |
P3R1 | 1 | 0.315 |
P3R2 | 1 | 0.525 |
P4R1 | 0 | |
P4R2 | 0 | |
P5R1 | 1 | 0.435 |
P5R2 | 1 | 1.255 |
图2、图3分别示出了波长为435nm、486nm、546nm、587nm和656nm的光经过实施方式一的摄像光学镜头10后的轴向像差以及倍率色差示意图。图4则示出了,波长为546nm的光经过实施方式一的摄像光学镜头10后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图4的场曲S是弧矢方向的场曲,T是子午方向的场曲。
后出现的表13示出各实施方式一、二、三中各种数值与条件式中已规定的参数所对应的值。
如表13所示,第一实施方式满足各条件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入瞳直径为1.639mm,全视场像高为2.784mm,对角线方向的视场角为79.00°,使得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广角化、超薄化,其轴上、轴外色像差充分补正,且具有优秀的光学特征。
以下为实施方式二:
图5是实施方式二中摄像光学镜头20的结构示意图,实施方式二与实施方式一基本相同,以下列表中符号含义与实施方式一也相同,故对于相同的部分此处不再赘述,以下仅列出不同点。
表5、表6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的摄像光学镜头20的设计数据。
【表5】
【表6】
表7、表8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摄像光学镜头20中各透镜的反曲点及驻点设计数据。
【表7】
反曲点个数 | 反曲点位置1 | 反曲点位置2 | 反曲点位置3 | |
P1R1 | 1 | 0.675 | ||
P1R2 | 1 | 0.155 | ||
P2R1 | 1 | 0.305 | ||
P2R2 | 0 | |||
P3R1 | 1 | 0.195 | ||
P3R2 | 2 | 0.275 | 0.805 | |
P4R1 | 2 | 0.835 | 0.915 | |
P4R2 | 3 | 0.955 | 1.125 | 1.185 |
P5R1 | 2 | 0.245 | 1.495 | |
P5R2 | 1 | 0.505 |
【表8】
图6、图7分别示出了波长为435nm、486nm、546nm、587nm和656nm的光经过实施方式一的摄像光学镜头20后的轴向像差以及倍率色差示意图。图8则示出了,波长为546nm的光经过实施方式一的摄像光学镜头10后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图8的场曲S是弧矢方向的场曲,T是子午方向的场曲。
如表13所示,第二实施方式满足各条件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摄像光学镜头20的入瞳直径为1.639mm,全视场像高为2.784mm,对角线方向的视场角为79.30°,使得所述摄像光学镜头20广角化、超薄化,其轴上、轴外色像差充分补正,且具有优秀的光学特征。
以下为实施方式三:
图9是实施方式三中摄像光学镜头30的结构示意图,实施方式三与实施方式一基本相同,以下列表中符号含义与实施方式一也相同,故对于相同的部分此处不再赘述,以下仅列出不同点。
表9、表10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三的摄像光学镜头30的设计数据。【表9】
【表10】
表11、表12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摄像光学镜头30中各透镜的反曲点及驻点设计数据。
【表11】
【表12】
驻点个数 | 驻点位置1 | |
P1R1 | 0 | |
P1R2 | 1 | 0.275 |
P2R1 | 1 | 0.485 |
P2R2 | 0 | |
P3R1 | 1 | 0.295 |
P3R2 | 1 | 0.475 |
P4R1 | 0 | |
P4R2 | 0 | |
P5R1 | 1 | 0.425 |
P5R2 | 1 | 1.325 |
图10、图11分别示出了波长为435nm、486nm、546nm、587nm和656nm的光经过实施方式一的摄像光学镜头30后的轴向像差以及倍率色差示意图。图12则示出了,波长为546nm的光经过实施方式一的摄像光学镜头30后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图12的场曲S是弧矢方向的场曲,T是子午方向的场曲。
如表13所示,第三实施方式满足各条件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30的入瞳直径为1.639mm,全视场像高为2.784mm,对角线方向的视场角为79.40°,使得所述摄像光学镜头30广角化、超薄化,其轴上、轴外色像差充分补正,且具有优秀的光学特征。
以下表13根据上述条件式列出了实施方式一、实施方式二、实施方式三中部分条件式的数值,以及其他相关参数的取值。
【表13】
实施例1 | 实施例2 | 实施例3 | |
R1/R2 | 0.06 | 0.05 | 0.07 |
R3/R4 | -3.18 | -3.55 | -2.51 |
R5/R6 | 1.61 | 1.56 | 1.79 |
R9/R10 | 3.05 | 2.82 | 3.19 |
d8/d9 | 0.78 | 0.84 | 0.66 |
d6/d8 | 0.58 | 0.59 | 0.57 |
f | 3.279 | 3.270 | 3.266 |
f1 | 2.728 | 2.811 | 2.834 |
f2 | -6.709 | -6.881 | -7.907 |
f3 | -20.532 | -18.060 | -15.703 |
f4 | 2.828 | 3.046 | 3.082 |
f5 | -2.882 | -3.192 | -3.175 |
f12 | 4.033 | 4.216 | 4.006 |
FNO | 2.00 | 2.00 | 1.99 |
以上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摄像光学镜头,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以及第五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
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2,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3,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4,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5,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6,所述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9,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0,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的轴上距离为d6,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第五透镜的轴上距离为d8,所述第五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9,满足下列关系式:2.80≤R9/R10≤3.20;0.65≤d8/d9≤0.85;0.56≤d6/d8≤0.60;其特征在于,
0.04≤R1/R2≤0.07;
-3.60≤R3/R4≤-2.50;
1.55≤R5/R6≤1.8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7,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8,满足下列关系式:
2.80≤R7/R8≤3.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所述第一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1,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满足下列关系式:
0.06≤d1/TTL≤0.19;
-2.30≤(R1+R2)/(R1-R2)≤-0.73;
0.42≤f1/f≤1.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所述第二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3,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满足下列关系式:
0.03≤d3/TTL≤0.08;
-4.84≤f2/f≤-1.36;
0.22≤(R3+R4)/(R3-R4)≤0.8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所述第三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5,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满足下列关系式:
0.03≤d5/TTL≤0.11;
1.77≤(R5+R6)/(R5-R6)≤6.88;
-12.52≤f3/f≤-3.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7,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8,所述第四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7,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满足下列关系式:
0.08≤d7/TTL≤0.26;
0.43≤f4/f≤1.42;
1.01≤(R7+R8)/(R7-R8)≤3.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满足下列关系式:
0.05≤d9/TTL≤0.21;
-1.95≤f5/f≤-0.59;
0.96≤(R9+R10)/(R9-R10)≤3.1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像高为IH,满足下列关系式:
TTL/IH≤1.5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为f12,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满足下列关系式:
0.61≤f12/f≤1.93。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764606.5A CN110515182B (zh) | 2019-08-19 | 2019-08-19 | 摄像光学镜头 |
PCT/CN2019/103601 WO2021031236A1 (zh) | 2019-08-19 | 2019-08-30 | 摄像光学镜头 |
JP2020136523A JP6896923B2 (ja) | 2019-08-19 | 2020-08-12 | 撮像光学レンズ |
US16/993,246 US11493738B2 (en) | 2019-08-19 | 2020-08-13 | Camera optical lens including five lenses of +−-+− refractive power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764606.5A CN110515182B (zh) | 2019-08-19 | 2019-08-19 | 摄像光学镜头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515182A CN110515182A (zh) | 2019-11-29 |
CN110515182B true CN110515182B (zh) | 2021-01-08 |
Family
ID=68626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764606.5A Active CN110515182B (zh) | 2019-08-19 | 2019-08-19 | 摄像光学镜头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493738B2 (zh) |
JP (1) | JP6896923B2 (zh) |
CN (1) | CN110515182B (zh) |
WO (1) | WO202103123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119928A1 (zh) * | 2019-12-16 | 2021-06-24 |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WO2021119888A1 (zh) * | 2019-12-16 | 2021-06-24 |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WO2021119925A1 (zh) * | 2019-12-16 | 2021-06-24 |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WO2021127822A1 (zh) * | 2019-12-23 | 2021-07-01 |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WO2021134321A1 (zh) * | 2019-12-30 | 2021-07-08 |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CN111090166B (zh) * | 2020-03-19 | 2020-07-10 | 瑞声通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WO2021184276A1 (zh) * | 2020-03-19 | 2021-09-23 |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CN111123484B (zh) * | 2020-03-30 | 2020-07-10 | 瑞声通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CN111929829B (zh) * | 2020-09-03 | 2021-04-13 | 诚瑞光学(苏州)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KR20220147335A (ko) * | 2021-04-27 | 2022-11-03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광학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2078643A (ja) * | 2010-10-04 | 2012-04-19 | Olympus Corp | 撮像光学系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
TWI422900B (zh) * | 2010-12-23 | 2014-01-1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光學攝影鏡頭組 |
KR101232028B1 (ko) * | 2011-02-17 | 2013-02-12 | 주식회사 코렌 | 촬영 렌즈 광학계 |
TWI407183B (zh) * | 2011-02-22 | 2013-09-0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影像擷取鏡組 |
TWI440924B (zh) * | 2011-09-06 | 2014-06-1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影像鏡頭組 |
WO2014034025A1 (ja) * | 2012-08-29 | 2014-03-06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レンズ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
US20140063596A1 (en) * | 2012-09-05 | 2014-03-06 | Pil Sun Jung | Photographing lens optical system |
CN103018887B (zh) * | 2012-12-26 | 2015-08-05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微型摄像镜头 |
JP5886230B2 (ja) * | 2013-03-29 | 2016-03-16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レンズ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
TWI548893B (zh) * | 2014-11-12 | 2016-09-1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攝影用光學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CN105093493B (zh) * | 2015-03-06 | 2017-12-01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便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
JP6529320B2 (ja) * | 2015-04-14 | 2019-06-12 |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 |
JP5847351B1 (ja) * | 2015-10-09 | 2016-01-20 | エーエーシーアコースティックテクノロジーズ(シンセン)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AAC Acoustic Technologies(Shenzhen)Co.,Ltd | 撮像レンズ |
US10007094B1 (en) * | 2016-12-11 | 2018-06-26 |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 Image pickup optical lens system |
CN106980168B (zh) * | 2016-12-14 | 2019-11-19 |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CN106802467B (zh) * | 2016-12-14 | 2019-05-28 |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CN106802472B (zh) * | 2016-12-14 | 2019-04-26 |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TWI639864B (zh) * | 2017-02-17 | 2018-11-0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影像擷取光學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KR101904059B1 (ko) * | 2017-03-08 | 2018-10-04 | 주식회사 엔투에이 | 내면반사가 완화된 초소형 촬상 렌즈 시스템 |
-
2019
- 2019-08-19 CN CN201910764606.5A patent/CN110515182B/zh active Active
- 2019-08-30 WO PCT/CN2019/103601 patent/WO2021031236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0
- 2020-08-12 JP JP2020136523A patent/JP6896923B2/ja active Active
- 2020-08-13 US US16/993,246 patent/US11493738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1031236A1 (zh) | 2021-02-25 |
JP2021033302A (ja) | 2021-03-01 |
JP6896923B2 (ja) | 2021-06-30 |
US11493738B2 (en) | 2022-11-08 |
US20210055523A1 (en) | 2021-02-25 |
CN110515182A (zh) | 2019-11-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471168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10515182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10488463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10501806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10515178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10412737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10412736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10221410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11596444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10361840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10488462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10488464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10749979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10221409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11736305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10955022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10850563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10531491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13777758A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10531492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10262008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11929844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11736317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11025539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11025547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213000 Xinwei 1st Road, Changzhou Comprehensive Bonded Zone,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Chengrui optics (Changzhou)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3000 Xinwei Road, Changzhou Export Processing Zone,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Ruishe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hangzhou) Co.,Ltd.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