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00988B - 设检测机构的水下线缆 - Google Patents

设检测机构的水下线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00988B
CN110500988B CN201910785461.7A CN201910785461A CN110500988B CN 110500988 B CN110500988 B CN 110500988B CN 201910785461 A CN201910785461 A CN 201910785461A CN 110500988 B CN110500988 B CN 1105009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cable
detection
cable body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8546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00988A (zh
Inventor
曹以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l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l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l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8546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0098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009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009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009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009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2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 G01B21/32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for measuring the deformation in a soli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3/00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 G01M3/0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 G01M3/04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fluid at the leakage point
    • G01M3/16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fluid at the leakage point using electric detection means
    • G01M3/18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fluid at the leakage point using electric detection means for pipes, cables or tubes; for pipe joints or seals; for valves; for welds; for containers, e.g. radiators
    • G01M3/181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fluid at the leakage point using electric detection means for pipes, cables or tubes; for pipe joints or seals; for valves; for welds; for containers, e.g. radiators for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14Submarine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17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external factors, e.g. sheaths or armouring
    • H01B7/18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wear, mechanical force or pressure; Sheaths; Armouring
    • H01B7/185Sheaths comprising internal cavities or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17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external factors, e.g. sheaths or armouring
    • H01B7/18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wear, mechanical force or pressure; Sheaths; Armouring
    • H01B7/189Radial force absorbing layers providing a cushioning effec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32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with arrangements for indicating defects, e.g. breaks or leak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设检测机构的水下线缆,包括线缆本体;所述线缆本体上沿线缆本体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若干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用于检测线缆形变状态以及用于线缆检漏;第一缓冲机构,所述第一缓冲机构设置在线缆本体表面。本发明通过在线缆本体表面设置检测机构用于检测线缆形变状态以及用于线缆检漏,通过在线缆本体表面设置检测机构便于检测线缆本体的实时状态,从而便于水下线缆的使用。线缆表面还设置缓冲机构,能够起到对线缆表面保护的作用,从而便于水下线缆的使用。

Description

设检测机构的水下线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设检测机构的水下线缆。
背景技术
水下线缆为海洋水下光缆、电缆、及各种海洋水下设备和海上拖拽系统等提供水下通讯、电力等服务。水下线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海水中受力(水下压力、水流推力、各类生物和物体碰触等)复杂,工况恶劣,很容易产生缆索的弯曲打结、疲劳磨损漏水而影响线缆的使用,因此需要对水下线缆的工作状态和形状等信息进行实时检测;现有水下线缆未连接检测机构,使得线缆使用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设检测机构的水下线缆,用以解决现有水下线缆未连接检测机构,使得线缆使用不便的缺陷。
一种设检测机构的水下线缆,包括:
线缆本体;
所述线缆本体上沿线缆本体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若干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用于检测线缆形变状态以及用于线缆检漏;
第一缓冲机构,所述第一缓冲机构设置在线缆本体上。
优选的,所述检测机构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套接在线缆本体外,所述第二壳体两端设有线缆穿口,所述第二壳体两端沿着线缆本体长度方向设有中空圆柱形延伸部,所述中空圆柱形延伸部的内径与所述线缆本体外径匹配,所述中空圆柱形延伸部与线缆本体外壁密封连接;
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应变传感器、微控制器、通信模块和检漏组件,所述应变传感器通过线缆卡箍与线缆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应变传感器、通信模块、检漏组件分别与所述微控制器电连接,相邻检测机构中的通信模块通信连接;
所述线缆本体内设有电源线,所述电源线从线缆本体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内部的部分引出而同所述微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线缆本体包括:最外层的第一护套层和其内侧的第二护套层,所述第一护套层、第二护套层均为绝缘护套层;
所述检漏组件包括:漏水检测线,所述漏水检测线包括:绝缘带,所述绝缘带由具有吸水性的绝缘材料制成,所述绝缘带内设有至少两根平行的检测导线,所述漏水检测线设置在整个线缆本体的所述第一护套层和第二护套层之间;
所述微控制器与其所在处检测导线连接,所述微控制器在所述检测导线上施加检测电压,当线缆本体进水时,对应位置的绝缘材料因为吸水具有导电性,从而使得两根检测导线之间的电阻降低,通过检测电阻值来判断线缆是否进水。
优选的,所述具有吸水性的绝缘材料为聚乙烯、尼龙或聚偏氟乙烯中任一种,所述检测导线为铜丝。
优选的,所述第一缓冲机构包括若干缓冲组件和第三护套层,所述第三护套层套接在线缆本体外,所述若干缓冲组件设置在第三护套层与线缆本体外壁之间、且沿着线缆本体长度方向和周向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缓冲组件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间隔设有两个缓冲连接板,所述缓冲连接板平行于线缆本体轴线设置,所述两个缓冲连接板之间设有若干第一连接弹簧;
两个固定杆,所述固定杆朝向线缆本体径向设置,两个固定杆一端分别与两个缓冲连接板远离第一连接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
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所述两个固定杆另一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远离固定杆的一端设有凸圆弧,所述第二连接块远离固定杆的一端设有凹圆弧,所述第一连接块远离固定杆的一端与第三护套层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远离固定杆的一端与线缆本体外壁固定连接;
两个滑槽,所述两个滑槽分别设置在第一壳体平行于固定杆方向的相对两侧内壁;
两个滑轮,所述两个滑轮分别连接在所述缓冲连接板两侧,所述滑轮滑动连接在所述滑槽内。
优选的,所述应变传感器通过信号处理电路与微控制器连接,所述信号处理电路包括:
第三电阻、第五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第一端与第五电阻第一端连接,所述应变传感器与第三电阻第一端与第五电阻第一端之间的电连接点连接;
第一电阻、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第一端与第二电阻第一端均接地,所述第一电阻第二端与第三电阻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第二端与第五电阻第二端连接;
放大器,所述放大器的第四引脚端接地,所述放大器的第三引脚端与第五电阻第二端以及第二电阻第二端的之间的电连接点连接,所述放大器的第二引脚端与第三电阻第二端以及第一电阻第二端之间的电连接点连接;
滑动变阻器,所述滑动变阻器一端与放大器的第一引脚端连接,所述滑动变阻器另一端与放大器的第八引脚端连接;
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一端与放大器输出端连接;
运算放大器,所述运算放大器反相输入端与第四电阻另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微控制器连接;
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一端与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
第六电阻,所述第六电阻一端与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电源线和微控制器之间连接有过压保护电路,所述过压保护电路包括:
第七电阻,所述第七电阻为限流电阻,所述第七电阻一端与电源线的输出端连接;
第八电阻,所述第八电阻为补偿电阻,所述第八电阻一端与电源线的输出端连接;
第九电阻,所述第九电阻第一端与电源线的输出端连接;
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一端与第九电阻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另一端接地;
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所述第十电阻第一端与第九电阻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第一端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十一电阻第一端与第九电阻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第二端接地;
基准电压源,所述基准电压源正极接地,所述基准电压源的参考端与第十一电阻第一端连接;
光电耦合器,所述光电耦合器包括发光二极管和晶体三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负极分别与所述基准电压源负极、第八电阻第二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正极与第七电阻第二端连接,所述晶体三极管发射极接地,所述晶体三极管集电极与微控制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和中空圆柱形延伸部均依次包括外层和内层,所述外层与内层相互平行,所述第二壳体上端的外层透明;
所述外层和内层之间设有第二缓冲机构,所述第二缓冲机构包括:
若干第一连接杆,所述若干第一连接杆均匀间隔设置在外层朝向内层的一侧面、且垂直于外层朝向内层的一侧面;
若干第二连接杆,所述若干第二连接杆均匀间隔设置在内层朝向外层的一侧面,所述若干第二连接杆与若干第一连接杆一一对应的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杆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连接杆远离外层的一端伸入第二连接杆内;
若干第二连接弹簧,所述若干第二连接弹簧与若干第二连接杆一一对应地设置在第二连接杆内部,所述第二连接弹簧一端与第二连接杆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弹簧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杆远离外层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线缆还包括:
警示灯,所述警示灯位于第二壳体内层顶端和外层顶端之间、且固定连接在第二壳体内层顶端;
透明防护罩,所述透明防护罩固定连接在第二壳体内层顶端靠近边缘处,所述透明防护罩包括内罩体和外罩体,所述警示灯位于所述内罩体;
若干弹性球,所述若干弹性球均匀间隔设置所述外罩体和内罩体之间,所述弹性球与外罩体和内罩体分别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罩体表面和内罩体表面对应设有若干散热孔。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护套层、第二护套层、第三护套层与缓冲组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缓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漏水检测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壳体上端的第二缓冲结构、警示灯的接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信号处理电路和过压保护电路的电路图。
图中:1、线缆本体;11、第一护套层;12、第二护套层;2、检测机构;21、漏水检测线;211、检测导线;212、绝缘带;22、第二壳体;221、外层;222、内层;23、中空圆柱形延伸部;24、通信模块;25、应变传感器;26、微控制器;3、第一缓冲机构;31、缓冲组件;311、第一壳体;312、固定杆;313、第一连接块;314、缓冲连接板;315、第一连接弹簧;316、滑轮;317、第二连接块;32、第三护套层;5、第二缓冲机构;51、第一连接杆;52、第二连接杆;53、第二连接弹簧;54、警示灯;55、透明防护罩;551、外罩体;552、内罩体;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R5、第五电阻;R6、第六电阻;R7、第七电阻;R8、第八电阻;R9、第九电阻;R10、第十电阻;R11、第十一电阻;C1、第一电容;C2、第二电容;6、放大器;7、滑动变阻器;8、运算放大器;9、光电耦合器;91、晶体三极管;92、发光二极管;10、基准电压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检测机构的水下线缆,如图1-5所示,包括:
线缆本体1;
所述线缆本体1上沿线缆本体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若干检测机构4,所述检测机构4用于检测线缆(线缆本体)形变状态以及用于线缆(线缆本体)检漏;
第一缓冲机构3,所述第一缓冲机构3设置在线缆本体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线缆本体1上沿线缆本体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若干检测机构4,检测机构4用于检测线缆形变状态以及用于线缆检漏,通过在线缆本体1表面设置检测机构4便于检测线缆本体1的实时状态,从而便于水下线缆的使用。线缆表面还设置缓冲机构,能够起到对线缆表面保护的作用,从而便于水下线缆的使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4所示,所述线缆本体1包括:最外层的第一护套层11和其内侧的第二护套层12,所述第一护套层11、第二护套层12均为绝缘护套层;第一护套层、第二护套层包裹在线缆本体中电源线、控制线等相关线以及其他线缆内部元件的外部,为外部保护层(即线缆本体中电源线、控制线等相关线以及其他线缆内部元件整体位于第二护套层内部)。
所述检测机构2包括:漏水检测线21,所述漏水检测线21包括:绝缘带212,所述绝缘带212由具有吸水性的绝缘材料制成,所述绝缘带内设有至少两根平行的检测导线211,所述漏水检测线21设置在整个线缆本体1的所述第一护套层11和第二护套层12之间;优选的,所述具有吸水性的绝缘材料为聚乙烯、尼龙或聚偏氟乙烯中任一种,所述检测导线211为铜丝。
第二壳体22,所述第二壳体22套接在第一护套层11外,所述第二壳体22与第一护套层11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壳体22两端设有线缆穿口,所述第二壳体22两端沿着线缆本体长度方向设有中空圆柱形延伸部23,所述中空圆柱形延伸部23的内径与所述线缆本体1外径匹配,所述中空圆柱形延伸部23与线缆本体1外壁密封连接;
所述第二壳体22内设有应变传感器25、微控制器26和通信模块24,所述微控制器与其所在处检测导线连接,具体的,可为与第二壳体长度方向的两侧的不同根漏水检测导线连接(如一侧导线为第一根导线,另一侧为与第一根导线平行的第二根导线),所述微控制器在所述检测导线上施加检测电压,当线缆本体1进水时,对应位置(漏水点通过间隔设置的多个检测机构能定位在两个检测机构之间的位置,缩小漏水点的定位的范围)的绝缘材料因为吸水具有导电性,从而使得两根检测导线之间的电阻降低;在未吸水时,检测导线211之间绝缘,当绝缘带212吸水时,由于水具有导电性,使得两根检测导线211电学连接。
所述应变传感器25通过线缆卡箍与线缆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应变传感器25、通信模块24分别与所述微控制器26连接,相邻检测机构4中的通信模块24通信连接;优选的,所述应变传感器25为电阻应变计式传感器或者为应变片。所述线缆本体1内设有电源线,所述电源线从线缆本体1位于所述第二壳体22内部的部分引出而同所述微控制器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上述技术方案中,
所述微控制器在所述检测导线211的一端施加检测电压,当线缆本体1进水时,对应位置的绝缘材料因为吸水具有导电性,从而使得两根检测导线之间的电阻降低,微控制器检测的两根检测导线之间的电阻值信息,通过检测电阻值来判断线缆是否进水;
通过应变传感器25测量线缆变形量信息,并将其传输给微控制器26;其中;
一个第二壳体24内第二控制器通过通信模块24将其内的应变传感器25测量的线缆变形量信息、两根检测导线之间的电阻值信息,发送给下一个相邻的第二壳体24上的通信模块24,最后一个微控制器26通过通信模块24与监控终端(如计算机)连接,将其内的各个应变传感器25测量的线缆变形量信息、两根检测导线之间的电阻值信息的信息都传递给计算机进行处理,从而获知线缆本体1的状态。
监控终端设有电阻标准值,当微控制器将其检测的两根检测导线之间的电阻值小于预设电阻标准时,监控终端进行报警提醒,便于及时发现第一护套层11漏水,及时对线缆进行维修或更换,在第一护套层11漏水后,第二护套还能起到保护作用,在第一护套层11漏水后及时报警,避免由于更严重的磨损致使水进入第二护套层12内影响第二护套层12内相关元件的工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4所示,所述第一缓冲机构3包括若干缓冲组件31和第三护套层32,所述第三护套层32套接在线缆本体1外,所述若干缓冲组件(31)设置在第三护套层(32)与线缆本体(1)外壁之间、且沿着线缆本体长度方向和周向均匀分布;优选的,第三护套层32可与线缆本体1为一体结构,中间为空腔,用于安装缓冲组件31。
所述缓冲组件31包括:
第一壳体311,所述第一壳体311内间隔设有两个缓冲连接板314,所述缓冲连接板314平行于线缆本体1轴线设置,所述两个缓冲连接板314之间设有若干第一连接弹簧315,所述第一连接弹簧315两端分别与两个缓冲连接板相对两端固定连接;
两个固定杆312,所述固定杆312朝向线缆本体1径向设置,两个固定杆312一端分别与两个缓冲连接板314远离第一连接弹簧315的一端固定连接;
第一连接块313、第二连接块317,所述两个固定杆312另一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块313、第二连接块317,所述第一连接块313远离固定杆312的一端设有凸圆弧(用于连接在第三护套层13内壁),所述第二连接317远离固定杆312的一端设有凹圆弧(用于连接在线缆本体1外壁,当线缆本体包括上述第一护套层、第二护套层时,对应用于连接在第一护套层11外壁),所述第一连接块远离固定杆312的一端与第一护套层1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317远离固定杆312的一端与线缆本体1外壁固定连接;
两个滑槽,所述两个滑槽分别设置在第一壳体311平行于固定杆方向的相对两侧内壁;
两个滑轮316,所述两个滑轮316分别连接在所述缓冲连接板314两侧,所述滑轮316滑动连接在所述滑槽内。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当线缆受到外部作用力(如水的冲力)时,第一连接弹簧315带动固定杆312同时收缩,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避免外部作用力影响线缆本体1内部相关部件,增加线缆本体1的使用寿命,使得线缆使用方便。
在一个实施例,如图6所示,所述应变传感器25通过信号处理电路与微控制器连接,所述信号处理电路包括:
第三电阻R3、第五电阻R5,所述第三电阻R3第一端与第五电阻R5第一端连接,所述应变传感器25与第三电阻R3第一端与第五电阻R5第一端之间的电连接点连接;
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所述第一电阻R1第一端与第二电阻R2第一端均接地,所述第一电阻R1第二端与第三电阻R3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第二端与第五电阻R5第二端连接;
放大器6,所述放大器6的第四引脚端接地,所述放大器6的第三引脚端与第五电阻R5第二端以及第二电阻R2第二端的之间的电连接点连接,所述放大器6的第二引脚端与第三电阻R3第二端以及第一电阻R1第二端之间的电连接点连接;所述放大器可采用AD620。
滑动变阻器7,所述滑动变阻器7一端与放大器6的第一引脚端连接,所述滑动变阻器7另一端与放大器6的第八引脚端连接;
第四电阻R4,所述第四电阻R4一端与放大器6输出端连接;
运算放大器86,所述运算放大器86反相输入端与第四电阻R4另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86的同相输入端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86的输出端与微控制器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可采用LM340AD;
第一电容C1,所述第一电容C1一端与运算放大器86的反相输入端连接,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86的输出端连接;
第六电阻R6,所述第六电阻R6一端与运算放大器86的反相输入端连接,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86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电源线和微控制器26之间连接有过压保护电路,所述过压保护电路包括:
第七电阻R7,所述第七电阻R7为限流电阻,所述第七电阻R7一端与电源线的输出端连接;
第八电阻R8,所述第八电阻R8为补偿电阻,所述第八电阻R8一端与电源线的输出端连接;
第九电阻R9,所述第九电阻R9第一端与电源线的输出端连接;
第二电容C2,所述第二电容C2一端与第九电阻R9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另一端接地;
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所述第十电阻R10第一端与第九电阻R9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R10第一端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第一端与第九电阻R9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第二端接地;
基准电压源10,所述基准电压源10正极接地,所述基准电压源10的参考端与第十一电阻R11第一端连接;
光电耦合器9,所述光电耦合器9包括发光二极管和晶体三极管91,所述发光二极管92负极分别与所述基准电压源10负极、第八电阻R8第二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92正极与第七电阻R7第二端连接,所述晶体三极管91发射极接地,所述晶体三极管91集电极与微控制器26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上述信号处理电路能够对应变传感器25采集的信号进行放大和滤波,使得微控制器26接收的信号准确,从而使得本发明检测机构4检测效果好,从而便于本发明线缆的使用。
上述过压保护电路,当电源线电源的输出电压过高时,电压采样电路将截取输出电压,并经电压采样电路作用,将采样电压输送至基准电压源,与基准电压源的内置基准电压进行误差放大处理后,使光电耦合器的电位拉下,此时光电耦合器的发光二极管发光,从而使晶体三极管处于导通状态。这时,微控制器的电源端电压被拉下,由此而关断电源,起到保护微控制器作用,从而使得本发明检测机构4检测效果好,从而便于本发明线缆的使用。
在一个实施例,如图1、5所示,所述第二壳体24和中空圆柱形延伸部均依次包括外层221和内层222,所述外层221与内层222相互平行,所述第二壳体24上端的外层透明;
所述外层221和内层222之间设有第二缓冲机构5,所述第二缓冲机构5包括:
若干第一连接杆51,所述若干第一连接杆51均匀间隔设置在外层221朝向内层222的一侧面、且垂直于外层221朝向内层222的一侧面;
若干第二连接杆52,所述若干第二连接杆52均匀间隔设置在内层222朝向外层221的一侧面,所述若干第二连接杆52与若干第一连接杆51一一对应的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杆52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连接杆51远离外层221的一端伸入第二连接杆52内;
若干第二连接弹簧53,所述若干第二连接弹簧53与若干第二连接杆52一一对应地设置在第二连接杆52内部,所述第二连接弹簧53一端与第二连接杆52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弹簧53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杆51远离外层221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接弹簧53为缓冲弹簧;
所述线缆还包括:
警示灯54,所述警示灯54位于第二壳体24内层222顶端和外层顶端之间、且固定连接在第二壳体24内层222顶端;优选的,也可设置驱鱼灯。
透明防护罩55,所述透明防护罩55固定连接在第二壳体24内层222顶端靠近边缘处,所述透明防护罩55包括内罩体552和外罩体551,所述警示灯54位于所述内罩体552,所述外罩体551表面和内罩体552表面对应设有若干散热孔;
若干弹性球,所述若干弹性球均匀间隔设置所述外罩体551和内罩体552之间,所述弹性球分别与外罩体551和内罩体552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上述外层221和内层222之间设有第二缓冲机构5,当外层221受到外部压力(如水的冲力的作用),第二连接杆52带动第二连接弹簧53伸缩,起到缓冲作用,保护第二壳体24、中空圆柱形延伸部,延长第二壳体24、中空圆柱形延伸部使用寿命,从而延长检测机构4的使用寿命,从而便于线缆的使用。
上述警示灯54用于警示,保护线缆不受水上移动设备破坏(如船只以及船只螺旋桨缠绕),上述外罩体551和内罩体552之间设有弹性球起到缓冲作用,能够更好保护内罩体552内部的警示灯54,以上便于本发明线缆的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且上述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相互组合。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5)

1.一种设检测机构的水下线缆,其特征在于,包括:
线缆本体(1);
所述线缆本体(1)上沿线缆本体(1)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若干检测机构(2),所述检测机构(2)用于检测线缆形变状态以及用于线缆检漏;
第一缓冲机构(3),所述第一缓冲机构(3)设置在线缆本体(1)上;
所述检测机构(2)包括:第二壳体(22),所述第二壳体(22)套接在线缆本体(1)外,所述第二壳体(22)两端设有线缆穿口,所述第二壳体(22)两端沿着线缆本体长度方向设有中空圆柱形延伸部(23),所述中空圆柱形延伸部(23)的内径与所述线缆本体(1)外径匹配,所述中空圆柱形延伸部(23)与线缆本体(1)外壁密封连接;
所述第二壳体(22)内设有应变传感器(25)、微控制器(26)、通信模块(24)、检漏组件,所述应变传感器(25)通过线缆卡箍与线缆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应变传感器(25)、通信模块(24)、检漏组件分别与所述微控制器(26)电连接,相邻检测机构(2)中的通信模块(24)通信连接;
所述线缆本体(1)内设有电源线,所述电源线从线缆本体(1)位于所述第二壳体(22)内部的部分引出而同所述微控制器(26)电连接;
所述第二壳体(22)和中空圆柱形延伸部(23)均依次包括外层(221)和内层(222),所述外层(221)与内层(222)相互平行,所述第二壳体(22)上端的外层(221)透明;
所述外层(221)和内层(222)之间设有第二缓冲机构(5),所述第二缓冲机构(5)包括:
若干第一连接杆(51),所述若干第一连接杆(51)均匀间隔设置在外层(221)朝向内层(222)的一侧面、且垂直于外层(221)朝向内层(222)的一侧面;
若干第二连接杆(52),所述若干第二连接杆(52)均匀间隔设置在内层(222) 朝向外层(221)的一侧面,所述若干第二连接杆(52)与若干第一连接杆(51)一一对应的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杆(52)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连接杆(51)远离外层(221)的一端伸入第二连接杆(52)内;
若干第二连接弹簧(53),所述若干第二连接弹簧(53)与若干第二连接杆(52)一一对应地设置在第二连接杆(52)内部,所述第二连接弹簧(53)一端与第二连接杆(52)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弹簧(53)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杆(51)远离外层(221)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线缆还包括:
警示灯(54),所述警示灯(54)位于第二壳体(22)内层(222)顶端和外层(221)顶端之间、且固定连接在第二壳体(22)内层(222)顶端;
透明防护罩(55),所述透明防护罩(55)固定连接在第二壳体(22)内层(222)顶端靠近边缘处,所述透明防护罩(55)包括内罩体(552)和外罩体(551),所述警示灯(54)位于所述内罩体(552);
若干弹性球,所述若干弹性球均匀间隔设置所述外罩体(551)和内罩体(552)之间,所述弹性球与外罩体(551)和内罩体(552)分别固定连接;
所述外罩体(551)表面和内罩体(552)表面对应设有若干散热孔;
所述应变传感器(25)通过信号处理电路与微控制器(26)连接,所述信号处理电路包括:
第三电阻(R3)、第五电阻(R5),所述第三电阻(R3)第一端与第五电阻(R5)第一端连接,所述应变传感器(25)与第三电阻(R3)第一端与第五电阻(R5)第一端之间的电连接点连接;
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所述第一电阻(R1)第一端与第二电阻(R2)第一端均接地,所述第一电阻(R1)第二端与第三电阻(R3)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第二端与第五电阻(R5)第二端连接;
放大器(6),所述放大器(6)的第四引脚端接地,所述放大器(6)的第三引脚端与第五电阻(R5)第二端以及第二电阻(R2)第二端的之间的电连接点连接,所述放大器(6)的第二引脚端与第三电阻(R3)第二端以及第一电阻(R1)第二端之间的电连接点连接;
滑动变阻器(7),所述滑动变阻器(7)一端与放大器(6)的第一引脚端连接,所述滑动变阻器(7)另一端与放大器(6)的第八引脚端连接;
第四电阻(R4),所述第四电阻(R4)一端与放大器(6)输出端连接;
运算放大器(8),所述运算放大器(8)反相输入端与第四电阻(R4)另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8)的同相输入端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8)的输出端与微控制器(26)连接;
第一电容(C1),所述第一电容(C1)一端与运算放大器(8)的反相输入端连接,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8)的输出端连接;
第六电阻(R6),所述第六电阻(R6)一端与运算放大器(8)的反相输入端连接,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8)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电源线和微控制器(26)之间连接有过压保护电路,所述过压保护电路包括:
第七电阻(R7),所述第七电阻(R7)为限流电阻,所述第七电阻(R7)一端与电源线的输出端连接;
第八电阻(R8),所述第八电阻(R8)为补偿电阻,所述第八电阻(R8)一端与电源线的输出端连接;
第九电阻(R9),所述第九电阻(R9)第一端与电源线的输出端连接;
第二电容(C2),所述第二电容(C2)一端与第九电阻(R9)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另一端接地;
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所述第十电阻(R10)第一端与第九电阻(R9)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R10)第一端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第一端与第九电阻(R9)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第二端接地;
基准电压源(10),所述基准电压源(10)正极接地,所述基准电压源(10)的参考端与第十一电阻(R11)第一端连接;
光电耦合器(9),所述光电耦合器(9)包括发光二极管(92)和晶体三极管(91),所述发光二极管(92)负极分别与所述基准电压源(10)负极、第八电阻(R8)第二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92)正极与第七电阻(R7)第二端连接,所述晶体三极管(91)发射极接地,所述晶体三极管(91)集电极与微控制器(26)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检测机构的水下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本体(1)包括:
最外层的第一护套层(11)和其内侧的第二护套层(12),所述第一护套层(11)、第二护套层(12)均为绝缘护套层;
所述检漏组件包括:漏水检测线(21),所述漏水检测线(21)包括:绝缘带(212),所述绝缘带(212)由具有吸水性的绝缘材料制成,所述绝缘带(212)内设有至少两根平行的检测导线(211),所述漏水检测线(21)设置在整个线缆本体(1)的所述第一护套层(11)和第二护套层(12)之间;
所述微控制器(26)与其所在处检测导线(211)连接,所述微控制器(26)在所述检测导线(211)上施加检测电压,当线缆本体(1)进水时,对应位置的绝缘材料因为吸水具有导电性,从而使得两根检测导线(211)之间的电阻降低,通过检测电阻值来判断线缆是否进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检测机构的水下线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具有吸水性的绝缘材料为聚乙烯、尼龙或聚偏氟乙烯中任一种,所述检测导线(211)为铜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检测机构的水下线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缓冲机构(3)包括若干缓冲组件(31)和第三护套层(32),所述第三护套层(32)套接在线缆本体(1)外,所述若干缓冲组件(31)设置在第三护套层(32)与线缆本体(1)外壁之间、且沿着线缆本体长度方向和周向均匀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检测机构的水下线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组件(31)包括:
第一壳体(311),所述第一壳体(311)内间隔设有两个缓冲连接板(314),所述缓冲连接板(314)平行于线缆本体(1)轴线设置,所述两个缓冲连接板(314)之间设有若干第一连接弹簧(315);
两个固定杆(312),所述固定杆(312)朝向线缆本体(1)径向设置,两个固定杆(312)一端分别与两个缓冲连接板(314)远离第一连接弹簧(315)的一端固定连接;
第一连接块(313)、第二连接块(317),所述两个固定杆(312)另一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块(313)、第二连接块(317),所述第一连接块(313)远离固定杆(312)的一端设有凸圆弧,所述第二连接块(317)远离固定杆(312)的一端设有凹圆弧,所述第一连接块(313)远离固定杆(312)的一端与第三护套层(32)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317)远离固定杆(312)的一端与线缆本体(1)外壁固定连接;
两个滑槽,所述两个滑槽分别设置在第一壳体(311)平行于固定杆(312)方向的相对两侧内壁;
两个滑轮(316),所述两个滑轮(316)分别连接在所述缓冲连接板(314)两侧,所述滑轮(316)滑动连接在所述滑槽内。
CN201910785461.7A 2019-08-23 2019-08-23 设检测机构的水下线缆 Active CN1105009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85461.7A CN110500988B (zh) 2019-08-23 2019-08-23 设检测机构的水下线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85461.7A CN110500988B (zh) 2019-08-23 2019-08-23 设检测机构的水下线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00988A CN110500988A (zh) 2019-11-26
CN110500988B true CN110500988B (zh) 2021-08-24

Family

ID=685893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85461.7A Active CN110500988B (zh) 2019-08-23 2019-08-23 设检测机构的水下线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0098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62902A (zh) * 2020-12-24 2021-03-26 山东天予嘉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温下使用的新能源车充电电缆
CN112908540A (zh) * 2021-01-18 2021-06-04 安徽华菱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防腐蚀高耐压的水下机器人专用光电复合电缆
CN113883998B (zh) * 2021-12-06 2022-03-08 山东隽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施工现场电缆检测设备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92436B1 (en) * 1997-10-01 2001-09-18 Input/Output, Inc. Underwater cable arrangements, internal devices for use in an underwater cable, and methods of connecting and internal device to a stress member of an underwater cable
CN2773634Y (zh) * 2005-01-28 2006-04-19 深圳市柏特瑞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漏水检测线缆
CN201892611U (zh) * 2010-12-02 2011-07-06 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 水下电缆漏水报警检测系统
CN102460606A (zh) * 2009-05-27 2012-05-16 普睿司曼股份公司 具有应变传感器和监视系统的电缆和用于检测至少一条电缆中的应变的方法
CN104697432A (zh) * 2015-02-04 2015-06-10 浙江大学 一种能实现变形自检功能的管缆
CN205003327U (zh) * 2015-07-21 2016-01-27 江苏通光海洋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缆芯绝缘层嵌入传感部件的智能海底光缆
CN107705910A (zh) * 2017-09-07 2018-02-16 浙江省海洋开发研究院 设检测机构的水下线缆
CN207116049U (zh) * 2017-06-25 2018-03-16 江苏海峰绳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远洋船舶水下探测绳缆
CN208240377U (zh) * 2018-05-24 2018-12-14 天津天易海上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海底电缆保护管套
CN208507243U (zh) * 2018-06-11 2019-02-15 扬州市金阳光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水下监测用耐磨阻水型控制电缆
CN208847583U (zh) * 2018-07-11 2019-05-10 特恩驰(南京)光纤有限公司 一种光缆拉伸形变测量系统
CN209182956U (zh) * 2018-12-27 2019-07-30 深圳市安正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两线式防导体误报漏水检测线缆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9305494U1 (zh) * 1993-04-07 1993-06-17 Mannesmann Ag, 4000 Duesseldorf, De
GB2496561B (en) * 2010-09-01 2015-12-02 Schlumberger Holdings Pipeline with integrated fiber optic cable
GB2545380B (en) * 2014-11-25 2021-01-13 Halliburton Energy Services Inc Smart subsea pipeline
US10935575B2 (en) * 2017-10-31 2021-03-02 Abb Schweiz Ag Submersible split core current sensor and housing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92436B1 (en) * 1997-10-01 2001-09-18 Input/Output, Inc. Underwater cable arrangements, internal devices for use in an underwater cable, and methods of connecting and internal device to a stress member of an underwater cable
CN2773634Y (zh) * 2005-01-28 2006-04-19 深圳市柏特瑞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漏水检测线缆
CN102460606A (zh) * 2009-05-27 2012-05-16 普睿司曼股份公司 具有应变传感器和监视系统的电缆和用于检测至少一条电缆中的应变的方法
CN201892611U (zh) * 2010-12-02 2011-07-06 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 水下电缆漏水报警检测系统
CN104697432A (zh) * 2015-02-04 2015-06-10 浙江大学 一种能实现变形自检功能的管缆
CN205003327U (zh) * 2015-07-21 2016-01-27 江苏通光海洋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缆芯绝缘层嵌入传感部件的智能海底光缆
CN207116049U (zh) * 2017-06-25 2018-03-16 江苏海峰绳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远洋船舶水下探测绳缆
CN107705910A (zh) * 2017-09-07 2018-02-16 浙江省海洋开发研究院 设检测机构的水下线缆
CN208240377U (zh) * 2018-05-24 2018-12-14 天津天易海上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海底电缆保护管套
CN208507243U (zh) * 2018-06-11 2019-02-15 扬州市金阳光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水下监测用耐磨阻水型控制电缆
CN208847583U (zh) * 2018-07-11 2019-05-10 特恩驰(南京)光纤有限公司 一种光缆拉伸形变测量系统
CN209182956U (zh) * 2018-12-27 2019-07-30 深圳市安正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两线式防导体误报漏水检测线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00988A (zh) 2019-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00988B (zh) 设检测机构的水下线缆
US9212965B2 (en) Leak detection device and remote monitoring system having slave controllers with unique IDs
BRPI0710664A2 (pt) aparelho detector de vazamento, segmento de mangueira, e, método para detectar um vazamento de fluido em uma mangueira
CN204798502U (zh) 医用漏血漏液报警器
JP6616781B2 (ja) ソースレベルの監視機能および制御機能を備えた音響プロジェクタ
CN209280089U (zh) 一种光纤水位监测装置及分布式系统
CN110579270A (zh) 一种适用于强电磁环境的声传感器
CN212300582U (zh) 具有位移检测功能的线性马达系统
CN210040648U (zh) 一种数字温度计校准用连接器
CN210016222U (zh) 工程机械传感器的电气接口结构
CN201069672Y (zh) 一种医用检测仪器连接用线
CN207717240U (zh) 一种用于粮食仓储行业的多点采集式温度传感器
CN207850881U (zh) 桥梁监测腐蚀电阻传感器及其监测系统
CN201885836U (zh) 基于光纤微弯损耗的通用型压力感测装置
CN110829133A (zh) 一种新型智能碳刷装置
CN107835933B (zh) 移动传感器与固定元件之间的信息传输和能量传输
CN212748172U (zh) 一种检测光缆
CN204479024U (zh) 一种桥梁结构安全监测用光纤光栅位移传感器
CN210089906U (zh) 一种法兰式全密封张力传感器
CN104568126B (zh) 小型化深水数据记录仪
CN218412864U (zh) 一种便携式飞机电缆导通性测量装置
CN210576946U (zh) 一种新型智能碳刷装置
CN102486421A (zh) 六维力传感装置
CN211013289U (zh) 一种高精度测温传感器
CN209046646U (zh) 小型便携式光缆快速搜寻器及光缆搜寻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4th floor, Industrial Bank building, 4013 Shennan Avenue, Fu'an community, Futian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ol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4 / F, Industrial Bank building, 4013 Shennan Avenue,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Sol industry (Group)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