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98264A - 一种浮动密封自动对接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浮动密封自动对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98264A
CN110498264A CN201910892403.4A CN201910892403A CN110498264A CN 110498264 A CN110498264 A CN 110498264A CN 201910892403 A CN201910892403 A CN 201910892403A CN 110498264 A CN110498264 A CN 1104982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iving device
floating
feed bin
cover plate
support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9240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伟川
李志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engyit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engyi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engyit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engyi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9240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98264A/zh
Publication of CN1104982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982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69/00Auxiliary measures taken, or devices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loading or unloading
    • B65G69/18Preventing escape of dust
    • B65G69/181Preventing escape of dust by means of sealed systems
    • B65G69/183Preventing escape of dust by means of sealed systems with co-operating closure members on each of the parts of a separable transfer chan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Transport Of Granula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浮动密封自动对接系统,包括控制器、料仓和接料装置;所述对接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接料装置上的对接装置以及与料仓相连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与料仓上的开关阀相连,以控制料仓下料口的开闭;对接装置包括浮动部、气囊和回位部,浮动部对应套设在所述下料口外周,气囊与浮动部同轴套设在下料口外周,浮动部与回位部相连,浮动部与接料装置滑动连接,回位部固定在接料装置上,控制器与对接装置和驱动装置相连。优点是:采用浮动的方式,实现了气囊膨胀时与下料口的密闭对接,保证了物料在转移的过程中不会挥发或者粉尘暴露,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物料收率,有效保证产品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浮动密封自动对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料周转料仓对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浮动密封自动对接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周转料仓与卸料装置之间的对接多采用人工对接的方式,由人工采用软连接将料仓落料口与接料口连接,实现密闭落料;或者是采用自动方式对接,但是自动的方式无法实现密闭,容易造成卸料时粉尘外泄。现工厂自动化技术迅速发展,且在制药和食品行业对生产过程清洁、无尘的环境要求,需要生产过程中尽量的做到密闭、无尘、少人(或无人)化生产模式,要求粉体的转运过程,实现更大程度的实现无尘化和自动化;而现有的对接方式无法满足上述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浮动密封自动对接系统,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前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浮动密封自动对接系统,包括控制器、料仓和接料装置;所述对接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接料装置上的对接装置以及与所述料仓相连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料仓上的开关阀相连,以控制料仓下料口的开闭;所述对接装置包括浮动部、气囊和回位部,所述气囊与所述浮动部同轴套设在所述下料口外周,所述浮动部与所述回位部相连,所述浮动部与所述接料装置滑动连接,所述回位部固定在所述接料装置上,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对接装置和所述驱动装置相连。
优选的,所述浮动部包括水平设置的浮动罩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浮动罩板下表面的物料通道,所述浮动罩板上设置有一贯穿其上下两侧的通孔,所述物料通道为内部中空且上下两端敞口设置的筒状结构,所述物料通道的上端与所述通孔同轴,所述下料口经所述通孔伸入所述物料通道内,令所述浮动部对应套设在所述下料口的外周。
优选的,所述浮动罩板上表面沿所述下料口周向设置有环形的放置部,所述放置部靠近所述下料口的一侧沿所述下料口的径向向外凹陷形成一圈“C”形的放置槽,所述气囊对应放置在所述放置槽内;所述放置部与所述浮动罩板分别独立设置并固定连接,或者,所述放置部由所述浮动罩板靠近所述下料口的一侧向上弯折而成。
优选的,所述接料装置上设置有一环状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水平固定在所述接料装置上方,所述物料通道在所述下料口的轴线方向上穿过所述支撑件,令所述浮动罩板支撑在所述支撑件上方;所述物料通道的下端经软连接件与所述接料装置的接料口对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件内周壁沿其周向间隔均匀设置有至少三个凸出部,所述凸出部自所述支撑件的内周壁沿其径向向靠近其轴线的方向凸出延伸,所述凸出部的上表面分别设置有一滚珠槽,各滚珠槽内设置有滚珠,所述浮动罩板的下表面与滚珠槽内的滚珠接触,以令其与滚珠发生相对滑动。
优选的,所述支撑件内周壁沿其周向间隔均匀设置有至少三个回位部;所述回位部包括回位杆和弹性件,所述回位杆的一端与弹性件相连,所述回位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物料通道的外壁接触,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回位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件的内周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对接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物料通道上的物料传感器和设置在所述接料装置上的位置传感器,所述物料传感器和所述位置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相连。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执行器和浮动支座,所述执行器上设置有与所述开关阀相连的拨杆;所述浮动支座包括横向支座和纵向支座,所述横向支座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矩形框,所述第一矩形框中部的第一镂空部中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水平导杆,两所述水平导杆贯穿执行器,且各所述水平导杆的两端与所述第一矩形框固定连接;各所述水平导杆上分别套设有两个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执行器与第一矩形框之间。
优选的,所述纵向支座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二矩形框,所述第二矩形框中部的第二镂空部中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竖直导杆,两所述竖直导杆贯穿所述第一矩形框相对的两边,且各所述竖直导杆的两端与所述第二矩形框固定连接;各所述竖直导杆上分别套设有一个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所述第一矩形框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接料装置包括矩形支撑框和位于支撑框中部的接料口,所述软连接件与所述接料口对接;所述支撑框的四个角均设置有料仓导板,所述料仓导板呈“V”形,所述料仓导板沿向靠近所述接料口的方向自上而下倾斜设置;所述料仓导板靠近所述接料口的一侧与料仓外周壁对应贴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解决了粉体物料转运过程中料仓与卸料装置的自动化、密闭化对接问题。2、采用浮动的方式,实现了气囊膨胀时与下料口的密闭对接,保证了物料在转移的过程中不会挥发或者粉尘暴露,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物料收率,降低了物料受污染的几率,有效保证产品质量。3、对接过程无人工参与,完全采用自动化的方式,提高了生产率,降低了劳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回位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料仓;2、下料口;3、开关阀;4、气囊;5、浮动罩板;6、回位部;7、回位杆;8、弹性件;9、支撑件;10、放置槽;11、物料通道;12、软连接件;13、执行器;14、拨杆;15、第一矩形框;16、水平导杆;17、第一弹簧;18、第二矩形框;19、竖直导杆;20、第二弹簧;21、接料装置;22、料仓导板;23、支撑框;24、接料口;25、物料传感器;26、位置传感器;27、楔形手柄;28、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如图1至4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浮动密封自动对接系统,包括控制器、料仓1和接料装置21;所述对接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接料装置21上的对接装置以及与所述料仓1相连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料仓1上的开关阀3相连,以控制料仓1下料口2的开闭;所述对接装置包括浮动部、气囊4和回位部6,所述浮动部对应套设在所述下料口2外周,所述气囊4与所述浮动部同轴套设在所述下料口2外周,所述浮动部与所述回位部6固定连接,所述浮动部与所述接料装置21滑动连接,所述回位部6与所述接料装置21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对接装置和所述驱动装置相连。
本实施例中,所述气囊4上设置有气嘴,所述气嘴与控制器相连,控制器能够控制气嘴的开闭,使气囊4实现充放气。
本实施例中,所述浮动部包括水平设置的浮动罩板5以及设置在所述浮动罩板5下表面的物料通道11,所述浮动罩板5上设置有一贯穿其上下两侧的通孔,所述物料通道11为内部中空且上下两端敞口设置的筒状结构,所述物料通道11的上端与所述通孔同轴,所述下料口2经所述通孔伸入所述物料通道11内,令所述浮动部对应套设在所述下料口2的外周。
本实施例中,所述物料通道11与所述浮动罩板5可以相互单独设置并固定连接,或者,所述物料通道11和所述浮动罩板5一体成型。
本实施例中,所述浮动罩板5上表面沿所述下料口2周向设置有环形的放置部,所述放置部靠近所述下料口2的一侧沿所述下料口2的径向向外凹陷形成一圈“C”形的放置槽10,所述气囊4对应放置在所述放置槽10内;所述放置部与所述浮动罩板5分别独立设置并固定连接,或者,所述放置部由所述浮动罩板5靠近所述下料口2的一侧向上弯折而成。
本实施例中,所述气囊4在未充气的时候卡和在放置槽10内,不占地方,当需要转料的时候,通过气嘴给气囊4充气,使气囊4膨胀,气囊4膨胀后能够与料仓1的下料口2紧密接触,保证料仓1在下料的过程中不会造成粉尘或物料飞溅外逸,充分保证下料过程的洁净性和密闭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接料装置21上设置有一环状的支撑件9,所述支撑件9水平固定在所述接料装置21上方,所述物料通道11在所述下料口2的轴线方向上穿过所述支撑件9,令所述浮动罩板5支撑在所述支撑件9上方;所述物料通道11的下端经软连接件与所述接料装置21固定连接的接料口24对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物料通道11的上端与所述下料口2对接,所述物料通道11的下端设置有软连接件12,所述软连接件12与所述接料装置21固定连接的接料口24对接。所述软连接件12可以是布制或塑料制或橡胶制的连接套。
本实施例中,所述物料通道11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能够适应任意的下料高度,提高对接系统的使用效率。物料通道11使物料在从料仓1进入与接料装置21固定连接的接料口24的过程中处于密闭状态,不会造成物料飞溅外逸,避免造成物料污染和损失。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9内周壁沿其周向间隔均匀设置有至少三个凸出部,所述凸出部自所述支撑件9的内周壁沿其径向向靠近其轴线的方向凸出延伸,所述凸出部的上表面分别设置有一滚珠槽,各滚珠槽内设置有滚珠,所述浮动罩板5的下表面与滚珠槽内的滚珠接触,以令其与滚珠发生相对滑动.
本实施例中,滚珠的设置能够保证浮动罩板5能够通过滚珠的滚动与接料装置21发生相对的位置变化,使浮动罩板5移动给气囊4充足的膨胀空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9内周壁沿其周向间隔均匀设置有至少三个回位部6;所述回位部6包括回位杆7和弹性件8,所述回位杆7的一端与弹性件8相连,所述回位杆7的另一端与所述物料通道11的外壁接触,所述弹性件8远离所述回位杆7的一端与所述支撑件9的内周壁固定连接;所述浮动罩板5远离所述通孔的一侧的下表面沿所述通孔的周向设置有一环形连接板28;所述连接板28对应套设在所述支撑件9的外周,且所述连接板28的内周壁与所述支撑件9的外周壁相距一定距离。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28可以这样设置:所述浮动罩板5远离所述通孔的一侧向下弯折形成与所述通孔同轴的环形连接板28。所述连接板28对应套设在所述支撑件9的外周,且所述连接板28的内周壁与所述支撑件9的外周壁相距一定距离。
本实施例中,支撑件9为环状,水平固定在所述接料装置21上方。所述物料通道11在所述下料口2的轴线方向上穿过所述支撑件9。所述浮动罩板在所述支撑件9的上方,且所述支撑板9上端与所述浮动罩板5保持一定间隙。
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8为弹簧,弹性件8与所述回位杆7同轴设置,气囊4膨胀驱使浮动罩板5移动,进而使物料通道11带动回位杆7移动,回位杆挤压弹性件8,使弹性件8处于压缩状态,当气囊4放气时,弹性件8伸长,带动浮动罩板5向靠近下料口2的方向移动,回复原位,为下次对接做好准备。
本实施例中,所述凸出部和所述回位部6沿所述支撑件9的周向间隔交错设置。
本实施例中,当需要下料时,料仓1位于接料装置21的上方,料仓1与接料装置21之间在对接的过程中总是会存在一些偏差,而这些偏差就会造成下料过程中物料飞溅外逸,影响现场的环境、造成物料的浪费。对接装置在下料过程中能够自动调整浮动罩板5的位置,使气囊4能够完全包裹住料仓1与接料装置21的连接处,弥补偏差带来的缺陷,保证料仓1与接料装置21之间密封,避免物料外逸。
本实施例中,所述对接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物料通道11上的物料传感器25和设置在所述接料装置21上的位置传感器26,所述物料传感器25和所述位置传感器26均与所述控制器相连。
本实施例中,所述位置传感器26用于检测料仓1与接料装置21是否对接完毕,还能够检测料仓1是否已离开接料装置21。所述物料传感器25用于检测物料通道11内是否还有物料通过,也即能够检测料仓1向接料装置21下料是否已经结束。
如图3所示,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执行器13和浮动支座,所述执行器13上设置有与所述开关阀3相连的拨杆14;所述浮动支座包括横向支座和纵向支座,所述横向支座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矩形框15,所述第一矩形框15中部的第一镂空部中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水平导杆16,两所述水平导杆16贯穿执行器13,且各所述水平导杆16的两端与所述第一矩形框15固定连接;各所述水平导杆16上分别套设有两个第一弹簧17,所述第一弹簧17位于执行器13与第一矩形框15之间。所述拨杆14与料仓1上蝶阀的楔形手柄27相连,拨杆14转动,进而控制开关阀3的开关,控制下料口2的开闭。所述开关阀3为蝶阀。
本实施例中,所述执行器13能够在水平导杆16上来回移动,进而带动拨杆14水平方向的移动。第一弹簧17的设置,能够保证拨杆14受到楔形手柄27侧向力时,推动执行器13在水平导杆16上稳定移动,保证楔形手柄27与拨杆14正中对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纵向支座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二矩形框18,所述第二矩形框18中部的第二镂空部中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竖直导杆19,两所述竖直导杆19贯穿所述第一矩形框15相对的两边,且各所述竖直导杆19的两端与所述第二矩形框18固定连接;各所述竖直导杆19上分别套设有一个第二弹簧20,所述第二弹簧20位于所述第一矩形框15的下方。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矩形框15能够在第二矩形框18上上下移动,进而带动拨杆14竖直方向的移动。第二弹簧20的设置,能够避免第一矩形框15与第二矩形框18之间的刚性撞击,保证第一矩形框15在竖直导杆19上的稳定移动,从而控制执行器13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使楔形手柄27的下沿与拨杆14的U型槽底部接触,从而保证楔形手柄27与拨杆14同轴,使执行器13能够正常驱动开关阀3。
如图4所示,所述接料装置21包括矩形支撑框23和位于支撑框23中部的接料口24,所述软连接件12与所述接料口24对接;所述支撑框23的四个角均设置有料仓导板22,所述料仓导板22呈“V”形,所述料仓导板22沿向靠近所述接料口24的方向自上而下倾斜设置;所述料仓导板22靠近所述接料口24的一侧与料仓1支腿外壁对应贴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料仓导板22的设置能够给料仓1起到引导作用,使料仓1与接料装置21的对接更加顺利和准确。提高对接精度。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对接系统的使用过程如下:料仓1通过自动装置(如机器人或者是自动机械手)从上往下缓慢放下,在一定的尺寸偏差范围内,在料仓导板22的引导下,下料口2落入气囊4的包围内,之后蝶阀的楔形手柄27自动导正进入拨杆14中;位置传感器26检测到料仓1与接料装置21对接,控制器控制气嘴向气囊4充气,气囊4膨胀推动浮动罩板5水平移动,直至气囊4完全膨胀与下料口2抱紧,形成密闭;之后控制器控制执行器13动作,执行器13驱动拨杆14动作实现蝶阀的开启,料仓1内的物料通过物料通道11进入与接料装置21固定连接的接料口24内。当物料传感器25检测到物料通道11内无物料通过时,向控制器发射信号,控制器将控制执行器13关闭蝶阀,并控制气嘴放气,气囊4收缩,浮动罩板5在弹性件8的拉动下回复原位,便于下次对接,料仓1被自动装置提走,与接料装置21分开,位置传感器26检测到料仓1离开。
通过采用本发明公开的上述技术方案,得到了如下有益的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浮动密封自动对接系统,本对接系统解决了粉体物料转运过程中料仓与卸料装置的自动化、密闭化对接问题;对接装置采用浮动的方式,实现了气囊膨胀时与下料口的密闭对接,保证了物料在转移的过程中不会挥发或者粉尘暴露,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物料收率,降低了物料受污染的几率,有效保证产品质;且对接过程无人工参与,完全采用自动化的方式,提高了生产率,降低了劳动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浮动密封自动对接系统,包括控制器、料仓和接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接料装置上的对接装置以及与所述料仓相连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料仓上的开关阀相连,以控制料仓下料口的开闭;所述对接装置包括浮动部、气囊和回位部,所述气囊与所述浮动部同轴套设在所述下料口外周,所述浮动部与所述回位部相连,所述浮动部与所述接料装置滑动连接,所述回位部固定在所述接料装置上,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对接装置和所述驱动装置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密封自动对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部包括水平设置的浮动罩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浮动罩板下表面的物料通道,所述浮动罩板上设置有一贯穿其上下两侧的通孔,所述物料通道为内部中空且上下两端敞口设置的筒状结构,所述物料通道的上端与所述通孔同轴,所述下料口经所述通孔伸入所述物料通道内,令所述浮动部对应套设在所述下料口的外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动密封自动对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罩板上表面沿所述下料口周向设置有环形的放置部,所述放置部靠近所述下料口的一侧沿所述下料口的径向向外凹陷形成一圈“C”形的放置槽,所述气囊对应放置在所述放置槽内;所述放置部与所述浮动罩板分别独立设置并固定连接,或者,所述放置部由所述浮动罩板靠近所述下料口的一侧向上弯折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动密封自动对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装置上设置有一环状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水平固定在所述接料装置上方,所述物料通道在所述下料口的轴线方向上穿过所述支撑件,令所述浮动罩板支撑在所述支撑件上方;所述物料通道的下端经软连接件与所述接料装置的接料口对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浮动密封自动对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内周壁沿其周向间隔均匀设置有至少三个凸出部,所述凸出部自所述支撑件的内周壁沿其径向向靠近其轴线的方向凸出延伸,所述凸出部的上表面分别设置有一滚珠槽,各滚珠槽内设置有滚珠,所述浮动罩板的下表面与滚珠槽内的滚珠接触,以令其与滚珠发生相对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浮动密封自动对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内周壁沿其周向间隔均匀设置有至少三个回位部;所述回位部包括回位杆和弹性件,所述回位杆的一端与弹性件相连,所述回位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物料通道的外壁接触,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回位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件的内周壁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浮动密封自动对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物料通道上的物料传感器和设置在所述接料装置上的位置传感器,所述物料传感器和所述位置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密封自动对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执行器和浮动支座,所述执行器上设置有与所述开关阀相连的拨杆;所述浮动支座包括横向支座和纵向支座,所述横向支座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矩形框,所述第一矩形框中部的第一镂空部中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水平导杆,两所述水平导杆贯穿执行器,且各所述水平导杆的两端与所述第一矩形框固定连接;各所述水平导杆上分别套设有两个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执行器与第一矩形框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浮动密封自动对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支座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二矩形框,所述第二矩形框中部的第二镂空部中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竖直导杆,两所述竖直导杆贯穿所述第一矩形框相对的两边,且各所述竖直导杆的两端与所述第二矩形框固定连接;各所述竖直导杆上分别套设有一个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所述第一矩形框的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浮动密封自动对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装置包括矩形支撑框和位于支撑框中部的接料口,所述软连接件与所述接料口对接;所述支撑框的四个角均设置有料仓导板,所述料仓导板呈“V”形,所述料仓导板沿向靠近所述接料口的方向自上而下倾斜设置;所述料仓导板靠近所述接料口的一侧与料仓外周壁对应贴合。
CN201910892403.4A 2019-09-20 2019-09-20 一种浮动密封自动对接系统 Pending CN1104982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92403.4A CN110498264A (zh) 2019-09-20 2019-09-20 一种浮动密封自动对接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92403.4A CN110498264A (zh) 2019-09-20 2019-09-20 一种浮动密封自动对接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98264A true CN110498264A (zh) 2019-11-26

Family

ID=68592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92403.4A Pending CN110498264A (zh) 2019-09-20 2019-09-20 一种浮动密封自动对接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9826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94655A (zh) * 2020-08-12 2020-11-27 惠安县崇武镇芳鑫茶具商行 一种方便下料的料斗及其使用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01015A2 (de) * 1996-04-12 1997-10-15 ANAG A. Nussbaumer AG Dichtungssystem
CN101723185A (zh) * 2009-12-08 2010-06-09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卸料方法、装置以及具有该装置的下置仓式搅拌站
CN202214020U (zh) * 2011-08-01 2012-05-09 北京莱米特科技有限公司 料仓自动对接装置
US20140230963A1 (en) * 2011-09-30 2014-08-21 Getinge La Calhene Mechanism with simplified handling for controlling a device for sealingly connecting two enclosed spaces
CN203998195U (zh) * 2014-08-05 2014-12-10 郑州光大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耐材原料提升筛分下料运输系统
CN108438941A (zh) * 2018-05-30 2018-08-24 奥星制药设备(石家庄)有限公司 一种锥形阀卸料站
CN209259173U (zh) * 2018-12-12 2019-08-16 湖南宏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于移动料仓的自动入料装置
CN210944024U (zh) * 2019-09-20 2020-07-07 北京诚益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浮动密封自动对接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01015A2 (de) * 1996-04-12 1997-10-15 ANAG A. Nussbaumer AG Dichtungssystem
CN101723185A (zh) * 2009-12-08 2010-06-09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卸料方法、装置以及具有该装置的下置仓式搅拌站
CN202214020U (zh) * 2011-08-01 2012-05-09 北京莱米特科技有限公司 料仓自动对接装置
US20140230963A1 (en) * 2011-09-30 2014-08-21 Getinge La Calhene Mechanism with simplified handling for controlling a device for sealingly connecting two enclosed spaces
CN203998195U (zh) * 2014-08-05 2014-12-10 郑州光大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耐材原料提升筛分下料运输系统
CN108438941A (zh) * 2018-05-30 2018-08-24 奥星制药设备(石家庄)有限公司 一种锥形阀卸料站
CN209259173U (zh) * 2018-12-12 2019-08-16 湖南宏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于移动料仓的自动入料装置
CN210944024U (zh) * 2019-09-20 2020-07-07 北京诚益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浮动密封自动对接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94655A (zh) * 2020-08-12 2020-11-27 惠安县崇武镇芳鑫茶具商行 一种方便下料的料斗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64464B (zh) 阀芯壳体密封圈的快速自动组装装置
US7645111B2 (en) System for putting glass plates to target positions
CN107398724A (zh) 一种套筒转换头弹性钢珠自动装配设备
CN110498264A (zh) 一种浮动密封自动对接系统
US8091699B2 (en) Device for loading containers on a transporting element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ejecting incorrectly loaded containers
CN110254864B (zh) 输液器自动包装机的取料移位机构
CN110254861B (zh) 输液器自动包装机的入袋搬移机构
JPH0613371B2 (ja) 収穫品粒子のゲート通過工程を制御する装置
CN217665954U (zh) 用于铆接螺母的上料机构
CN108940918A (zh) 一种物料分拣方法及机构、系统
CN111136031A (zh) 一种卤蛋检测辅助机构
CN110481914B (zh) 输液器自动包装机的包装袋封口机构
CN210944024U (zh) 一种浮动密封自动对接系统
AU5432199A (en) Material handling apparatus
CN108674746A (zh) 自动化装箱设备
CN108680316A (zh) 罐装食品的气密性检测设备
CN211550722U (zh) 一种阀门吹扫机构
CN208360621U (zh) 自动化装箱设备
CN210734706U (zh) 输液器自动包装机
CN116101800A (zh) 一种果蔬分选用无损翻框倾倒传输装置
CN109733871A (zh) 自动对接系统、转运模块及ascs转运系统
CN113070230B (zh) 一种旋转式瓶坯检测机
CN110254865B (zh) 输液器自动包装机的放料上料机构
CN210585956U (zh) 成品箱暗箱自动检测装置
JPH07277493A (ja) 空箱分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