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964A - 低气动噪声的集电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低气动噪声的集电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964A
CN1104964A CN94108619.4A CN94108619A CN1104964A CN 1104964 A CN1104964 A CN 1104964A CN 94108619 A CN94108619 A CN 94108619A CN 1104964 A CN1104964 A CN 11049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colector
trolley head
cross sectional
middle body
f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410861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908C (zh
Inventor
日高秀登
岩本谦吾
野口裕弘
宫村元博
矢岛诚一
堺井稻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st Japan Railway Co
Original Assignee
West Japan Railway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st Japan Railway Co filed Critical West Japan Railway Co
Publication of CN11049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9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90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90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Current collectors for power supply lin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18Current collectors for power supply lin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using bow-type collectors in contact with trolley wire
    • B60L5/20Details of contact bow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00/00Type of vehicles
    • B60L2200/26Rail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70/00Problem solutions or mea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L2270/10Emission reduction
    • B60L2270/14Emission reduction of noise
    • B60L2270/142Emission reduction of noise acoust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urrent-Collector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 Propelled Vehicles (AREA)
  • Soundproofing, Sound Blocking, And Sound Damping (AREA)

Abstract

为降低列车运行时作用于集电器的气动升力的 变化,提供一种低气动噪声的集电器装置。集电器 (1)具有一个集电头(2),集电头顶面嵌有接触条 (3)。集电器中央部分(2a)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每一 侧部的截面形状沿前后方向外凸。矩形截面能够在 气流冲击角度变化时使气动升力基本保持恒定。这 种截面形状易于承受气流的紊流作用,可以在气流冲 击角不稳定的情况下抑制气动升力的变化。每一侧 部(2b)的截面形状是朝着前后方向外凸的,以此降 低气动噪声。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在列车顶部的能适合高速运行的改进的低气动噪声集电器装置。特别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可稳定产生于集电器装置上的气动升力。
在本说明书中,术语“前、后”是指与列车的行进方向相应的前、后方向。
通常所用的安装在列车顶部的以便从下方与接触导线相接触,以此将电流引入列车内部的集电器装置一般为架式的结构,这种结构通过一个由菱形框架组件构成的铰接机构来支承一个其顶面设有与接触导线相接触的接触条的集电器装置,这样就使集电器装置可上下运动。然而,架式集电器装置有一个缺点,即当运行速度超过200km/h时,所产生的气动噪声级增大,引起铁路沿线的噪声。
因此,与上述的架式结构不同,日本实用新型公开5-25902号(日本专利申请3-80695号)公开了一种低气动噪声的集电器装置100(下文中称之为“传统装置”),如图21所示,它由集电器110以及用来支承集电器110的柱状支承部分120组成。集电器110的截面为椭圆形或气体动力学形状。图21表示了依照上述专利申请的传统装置100的外形。
传统装置100的集电器110由接触条130和集电头111组成。接触条130与接触导线相接触,而集电头则具有设置在其顶面上的接触条130。朝着集电头111的一端锥形伸出的每个角状部分112与集电头111制成一体,一个平滑的、椭圆形或气体动力学形状的表面作为一个整体构成了集电头111的侧视截面形状。接触条130的安装方式使它能够通过弹簧140或类似物精确地上下弹性运动。在正常情况下,接触条130与集电头111的顶面平齐或者略微高出一点。
传统装置100的支承部分120由运动部分121和底座部分122构成。运动部分121可上下运动,其顶端连接到集电器110的底面上。底座122垂直安装在列车顶部,并且与运动部分121的一个升降机构(未示出)相配合。在图21所示的例子中,支承部分120是圆柱形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其俯视图中的形状可以是椭圆或气体动力学形状,以列车的前后方向为其纵向。
在这种结构的传统装置100中,采用与架式集电器装置相同的方式,在列车运行时使集电器110的接触条130以适当的接触压力与接触导线相接触,以此向列车供电,与架式集电器装置相比较,在传统装置100中,由于集电头111的侧视截面形状为椭圆或气体动力学形状,这就有可能降低列车运行时所产生的气动升力。此外,集电器110和支承部分120被加大尺寸,以此增加它们相对于气流的宽度,因而起到使气动噪声的频率向低频段移动的作用,在低频段中听觉对噪声不那么敏感。
集电器装置通常是在与接触导线保持接触的情况下基本上连续地向列车供电,然而,在列车高速运行时,常常会担心出现“脱离接触”的现象,也就是接触导线由于与集电器装置相接触而可能会振动,于是两者之间的接触状况可能受到影响而出现间隙,在某些情况下“脱离接触”可能会频繁发生。如果发生这种情况的频率超出允许的限度,就无法向列车提供所需的电力,列车的正常运行就会受到干扰。脱离接触常常还伴随出现火花放电,其结果,接触导线和接触条可能受到局部摩损或熔损。更严重的是,在主电路中产生异常电压造成绝缘损坏。还可能产生例如电波干扰等诸多的问题。因此,一般来说,集电器装置要通过弹簧或类似物使它与接触导线可靠接触,以避免接触不良。
另外,在列车运行时,集电头111受到向后的风的作用,因而一种与行进方向相应的,称之为“气动升力”的垂直向上的力便作用在集电器110上。因此,考虑到气动升力的存在,使集电器110压到接触导线上的弹簧力必须调整为一适当的值。如果接触力过大,会加剧接触导线的摩损或损坏,相反,如果接触力太小,就会频繁发生接触不良,造成输入电流不稳定。
然而,在传统的装置100中,由于列车运行时所产生的气动升力的值是不稳定的,这就难以在集电器110和接触导线之间保持适当的接触状态。因此,传统装置难以实际应用。作用于传统装置的集电器110的气动升力值为何不稳定其理由如下:
ⅰ)由于柱状支承部分的尺寸较大,气流在集电器底面处是剧烈的紊流。
ⅱ)为了降低所产生的气功噪声的频率,加大了集电器的尺寸。然而,其结果是支承部分承受大量的不稳定的紊流气流。
ⅲ)集电器的集电头的截面形状为椭圆或气体动力学形状。然而这种形状导致这样一个问题:当集电头受到由下方倾斜向上的气流时,就会产生很大的气动升力。而且根据气流冲击集电器的冲击角的不同,气动升力数值显著地增加或减小。因此,气流以不稳定的冲击角冲击集电器的底面,就会使气动升力产生明显的变化。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用的低气动噪声的集电器装置。它克服了传统装置所存在的上述缺陷。这里所提供的低气动噪声的集电器装置(下文中简单地称之为本发明装置)具有一个集电器和一个用于支承所述集电器中央部分的底面的柱状支承部分。集电器由与接触导线相接触的接触条以及集电头组成。集电头具有安装着所述接触条的顶面。该装置的特征在于集电器中央部分的截面形状是矩形,每一侧部的截面形状具有朝着前后方向的外凸部分。
集电器中央部分的截面形状是由接触条和集电头来确定的。当接触条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远小于集电头的顶面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时,集电头中央部分的截面形状被制成矩形。这样,集电器的中央部分也是矩形。
当接触条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大致等于集电头的顶面的宽度时,集电器中央部分的截面形状是通过接触条的顶面、集电头的底面和前后表面而形成矩形。
集电器的每一个侧部的截面形状可由集电头的形状来确定。较为理想的是,截面形状为某种气体动力学形状。例如,一种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外凸的弧形或椭圆形部分的形状一种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外凸面的弧形或椭圆形部分,以及具有与弧形或椭圆形相邻的锥形部分的形状;一种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外凸的修成圆角的多边形形状;等等。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该装置的特征在于,集电器中央部分的截面面积小于每一侧部的截面面积。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该装置的特征在于,沿着列车的行进方向朝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分流板设置在支承部分的每一侧上。
根据本发明的主要方向,集电器中央部分的截面形状为矩形,这就有可能减小由支承部分周围的紊流而产生的负作用。矩形截面具有这一特征:即便气流的倾斜角发生变化,气动升力的值也会保持基本恒定。因此,集电器中央部分的这种截面形状易于承受集电器支承部分造成的气流紊流。因而就有可能在气流对集电器的冲击角不稳定的情况下,消除集电器中气动升力的变化。
由于在集电器的侧部气流紊流很小,侧部的截面形状制成在前后方向上外凸的,以便降低气动噪声。然而应当注意,取决于侧部截面采取何种确定的形状,作用于集电头的气动升力值会有一定程度的变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央部分的截面面积小于每一侧部的截面面积,这就易于承受集电器支承部分造成的气流紊流,因而可以消除紊流的负作用。在这种情况下,集电器中央部分采取气体动力学形状或椭圆形状即可满足要求。当然,也可以根据本发明的主要方面采用矩形的截面形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设置一对分流板从支承部分沿前后方向延伸,因而降低了支承部分处的气流阻力,围绕支承部分表面的是平稳的气流,避免了紊流的产生。其结果,可以减少从下方冲击集电器的气流量,避免产生气动升力。
附图简要说明。
图1A是一透视图,表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完整装置。图1B是其俯视图。图1C是其集电头中央部分的截面视图。
图2A是一透视图,表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完整装置。图2B是其俯视图。图2C是其集电头中央部分的截面视图。
图3A是一透视图,表示了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完整装置。图3B是其俯视图。图3C是其集电头中央部分的截面视图。
图4A是一透视图,表示了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完整装置。图4B是其俯视图。图4C是其集电头中央部分的截面视图。
图5A是一透视图,表示了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完整装置。它对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改动。图5B是其俯视图。图5C是其集电头中央部分的截面视图。
图6A是一透视图,表示了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完整装置,它对图2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改动。图6B是其俯视图。图6C是其集电头中央部分的截面视图。
图7A是一透视图,表示了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完整装置,它对图3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改动。图7B是其俯视图。图7C是其集电头中央部分的截面视图。
图8A是一透视图,表示了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完整装置,它对图4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改动。图8B是其俯视图,图8C是其集电头中央部分的截面视图。
图9A是一透视图,表示了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完整装置。图9B是其俯视图。
图10A~图10E表示本发明装置所采用的集电头侧部截面形状的各种变化形式。
图11表示为了确定本发明装置对气动升力的稳定效果而进行的风洞实验的主要条件。图11A是其主视图。图11B是其侧视图。
图12表示在风洞实验中使用的,与本发明装置相应的集电头模型。图12A是其俯视图。图12B是其主视图。图12C是其侧视图。
图13表示在风洞实验中使用的,与传统装置相应的集电头模型。图13A是其俯视图。图13B是其主视图。图13C是其侧视图。
图14是风洞实验结果的曲线。方框符号和实心黑圈符号分别表示与本发明装置和传统装置相对应的数值。
图15是列车实际运行实验中所使用的本发明装置。该实验用来确定本发明装置对气动升力的稳定效果。图15A是其主视图,图15B是其俯视图。
图16是列车实际运行实验的结果曲线。方框符号和实心黑圈符号分别表示与本发明装置和传统装置相应的数值。
图17表示在列车实际运行实验中所使用的形状为基本形状的集电头。该实验是为了确定本发明装置的集电头形状与气动升力值之间的关系。图17A是其俯视图。图17B是其放大的侧视图。
图18表示在列车实际运行实验中所使用的某一形状的集电头,它的中央部分的宽度减小了。该实验是为了确定本发明装置的集电头形状与气动升力值之间的关系。图18A是其俯视图。图18B是其放大的侧视图。
图19表示在列车实际运行实验中所使用的某一形状的集电头,其每一侧部的前后缘上的弧形部分的曲率半径增大了。该实验是为了确定本发明装置的集电头形状与气动升力值之间的关系。图19A是其俯视图,图19B是其放大的侧视图。
图20表示在列车实际运行实验中所使用的某一形状的集电头。它的中央部分的宽度减小了,而且每一侧部的前后缘上的弧形部分的曲率半径增大了。该实验是为了确定本发明装置的集电头形状与气动升力值之间的关系。图20A是其俯视图。图20B是其放大的侧视图。
图21是日本实用新型申请5-25902号中描述的传统装置。图21A是局部的主视图,图21B是其局部的侧视图,图21C是其俯视图。
现在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图1表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装置1。其中,图1A是装置H的透视图。图1B是俯视图,图1C是集电器1的垂直截面视图。
本发明的装置H由集电器1和在集电器1的底部中央进行支承的支承部分4组成。集电器1包括一个集电头2以及一个嵌在集电头2顶面中央的接触条3。角状部分2C从集电头2的两侧延伸出去,以便在接触导线的侧线和主线之间形成调匀的间隙,接触条3的安装使得它能够通过弹簧5或类似物与集电头2相配合的精确地上下运动。
本实施例的特征在于,集电器1的集电头2其中央部位在沿前后方向的截面中的形状为矩形。矩形的优点是能够消除随着气流冲击角度的变化而发生的气动升力的变化,例如一个冲击角度。因此,通过将集电头2中央部分2a制成矩形的截面,由于支承部分4造成的气流紊流的负作用基本上不作用于集电器1,这样,作用于集电器1的气动升力就可保持恒定。因而就易于保持一适当的外作用力使接触条3压在接触导线上,从而避免接触不良。
另外,集电头2的各个侧部2b的截面形状依照气体动力学成形,如椭圆形或类似形状,这有利于减小气动噪声。
还有,接触条3随着与接触导线的接触而逐渐摩损,与此同时,集电头2的上表面通常也随着与接触导线的接触而摩损。但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集电头中央部分2a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即便摩损很大程度后,截面的矩形形状也没有变化。也就是说,本发明的集电器装置H具有这样的优点:即便集电器1的上表面因与接触导线的接触而摩损,控制气动升力变化的控制作用仍可得以保证。
[第二实施例]
图2表示了一个实施例,其中,集电器1的集电头2的中央部分2a上有多个切去部分2d,它是通过分别将中央部分的前后部切除,切成等宽而形成的,这样,中央部分2a的截面就成为矩形。在本实施例的集电器装置H中,除了矩形截面的作用外,还由于集电头中央部分2a的截面面积很小,因此由支承部分4所造成的气流的负作用可被进一步抑制。此外,在这个实施例中,集电头2侧部2b的截面形状由椭圆的一部分构成,在前后方向上是外凸的,因此减轻了气动噪声。
[第三实施例]
图3表示了另一个实施例,它改变了集电器1的集电头2中央部分2a在前后部上的切去部分的形状。也就是说,如俯视图3B所示,集电头2中央部分2a的前后部被切成一个很浅的V形,这样,中央部分2a的截面就成为矩形而且减小了截面面积。
[第四实施例]
在这个实施例中,集电器1的集电头中央部分2a的截面面积被制成小于侧部2b的截面面积,以消除由支承部分4产生的气流的负作用。中央部分2a的截面形状并非一定要求是矩形,例如,如图4所示,可以把中央部分2a的截面形状制成椭圆或类似的形状,其截面面积小于侧部2b的截面面积。在本实施例中,最好将集电头2制成一个单件的整体结构。
[第五实施例]
在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接触条3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远小于集电头2在前后方向上上的宽度。如图5至图8中所示,可以将前述结构改变成这种结构,即接触条3的宽度基本上等于集电头2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这样,集电头1的几乎全部的顶表面面积都由接触条3占据。正是由于这种变化,即便接触条3因与接触导线的接触而被摩损,仍能够使它长时间地保持与接触导线之间的可靠接触。
[第六实施例]
图9表示一个实施例,其中,一对分别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分流板6设置在本发明集电器装置H的支承部分4的各侧面上。通过设置这对分流板6和6,降低了支承部分4的气流阻力,因而可消除气流的紊流。也就是说,作用于集电头2底侧的气流的稳定性能得到提高,因而消除了作用于集电头1的气动升力的改变。
另外,图9所示本发明集电器装置H的集电器1的形状与传统集电器装置100(见图21)的集电器形状相同。如果第一至第四实施例(见图1至图4)所述的集电器1形状应用于本实施例,就可以进一步稳定气动升力。
[第七实施例]
本发明集电器装置H的集电头2的侧部2b的截面形状可以有多种变化。图10表示了其各种实施例。图10A表示了集电头2侧部2b的前后缘2b-1、2b-2的截面积形状。更具体说,截面形状可由弧形部分、椭圆部分或其它任何所需的曲线部分所组合构成。
图10B表示了集电头2侧部2b的前后缘2b-1、2b-2的截面形状,该形状仅由弧形部分构成。
此外,如图10C所示,集电头2侧部2b的前后缘2b-1、2b-2的截面形状由弧形部分p、以及邻近弧形部分p的锥形部分q和r所构成。这就可以确保显著地降低气动噪声。
另外,如图10D所示,还可以将集电头2侧部2b的前后缘2b-1、2b-2的截面形状制成在前后方向上外凸的多边形(整个的截面形状为八角形)。而且还可以采用将多边形的角修圆这种形状。多边形的棱的数量实际上不受限制。
[风洞实验]
为了确认依照本发明而获得的稳定气动升力的效果,使用一个真实尺寸的模型进行下述的风洞实验。如图11A所示,在实验中,集电头模型20的两端支承在两个支柱50和50上,支柱的顶面都设有载荷传感器40和40。如图11B所示,风f沿着与集电头模型20的顶面和底面平行地方向吹入。随之使一个与支承部分相应的圆柱30靠近集电头模型20的底面中央,由此测出作用于载荷传感器40的垂直载荷的变化并计算出气动升力系数。气动升力沿着垂直向上的方向作用于模型20。
如图12所示,相应于本发明的集电头模型20的外形尺寸为:长度L为900mm,宽度W为138mm,厚度D为32mm。在中央部分的前后部分别设有长300mm(S)和宽24mm(T)的切去部分22和22。侧部的前后缘21和21分别设有半椭圆形的曲线表面。
另一方面,在图13中是一个相应于传统集电器装置的集电头模型23,其长度(1)为900mm,宽度(w)为138mm,厚度(d)为38mm,它的前后缘24和24制成锥形表面。
相应于支承部分的圆柱30(见图11)的直径Φ是145mm,实验的风速为27米/秒。
气动升力的测定是在集电头模型20或23与圆柱30之间的距离δ分别为无限大(相应于没有圆柱30的情况)、60mm和15mm时进行。由于这个实验系统中,垂直载荷的变化是由载荷传感器40测定的,因此排除了集电器20与圆柱30相互接触(即δ=0)这种情况。
图14表示实验结果。如图14的曲线所示,当没有圆柱30时,作用于各模型的气动升力的数值基本没有区别,然而,当圆柱30距集电头模型60mm时,开始出现气流紊流的负作用,相应于传统装置的集电头模型23的气动系数增加到0.11。与此相反,在相应于本发明的集电头模型20中,无论距圆柱30的距离δ为60m或15mm,气动系数总为零。这应理解为由于圆柱30的存在而造成的气流紊流,其影响是很小的。
[实际的列车运行实验1]
然后,将本发明的装置和传统的装置安装在列车的顶部,在这种情况下测定向前和后退运行中气动升力的不同。假若列车的外形在前后方向上是对称的,而且集电器装置基本上是安装在列车的对称轴上,那么可以理解,在列车运行的前后方向上气动升力基本不会有变化。然而事实上列车通常不会有准确的对称形状,而且集电器装置不会准确安装在列车的对称轴上,因此,根据运行方向,气流冲击集电器装置的状况就会改变,结果,在前后运行方向中的气动升力数值就会有变化。
在实验中,如图15所示,集电器装置1由集电器1和用来支承集电头2的底部中央的支承部分4组成,集电器1由集电头2和接触条3构成,集电头2具有一个由前后部上的切去部分2d而形成的矩形截面的中央部分2a。该装置被安装在列车的顶部60上。设置在列车顶部60上的载荷传感器40通过导线70连接到集电头2的底面。当列车在接触条3不与接触导线相接触的状态下运行时所产生的气动升力由载荷传感器40测定并且计算出气动升力系数。另外,在传统的装置中,集电头2上未设置上述的切去部分。
对实验中所采用的集电器1来说,装有接触条3的集电头2的长度L为800mm,包括角状部分2c在内的长度M为1630mm集电头2的宽度W为165mm,在集电头的中央部分2a上的切去部分2d的长度S是300mm,宽度T是15mm。气动升力系数的值是在列车以275km/h的时速在2.6km的距离上沿前后两方向运行时测出的气动升力的平均值而计算出的。
图16表示实验结果。如该曲线所示,可以看出,与传统的装置相比较,本发明的装置在列车前后方向运行时所产生的气动升力(系数)的变化是很小的。消除气动升力的变化对于稳定集电器装置与接触导线之间的接触状态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象传统的装置那样,列车前后方向运行时产生很大的气动升力变化,使集电器装置压向接触导线的压力就很难调整,这将导致很多问题,例如接触不良。与此相反,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即便由于诸如运行方向等因素发生变化而引起气流状态的改变,作用于集电器的气动升力的变化仍然很小。因此,与接触导线之间的接触状态就保持稳定,这就可以不再担心例如接触不良等诸多问题。
[实际的列车运行实验2]
尽管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消除集电器装置上气动升力的变化,不必多言,气动升力的数值当然是越小越好。例如,在前述的实际运行实验1中所采用集电器装置H中,最好是使在320km/h速度下所产生的气动升力降至10kgf以下。
因此,进行一项实验以便了解本发明集电器装置所采用的集电头中央部分的宽度以及侧部截面形状是如何影响气动升力数值的。
在实验中,采用了如图17~20所示的四种集电头2。具体说来,图17所示的集电头2为基本形状,它大致相同于实际运行实验1中所用的集电头。其外形尺寸为:总长L是800mm,宽度W1是165mm,中央部分2a上的切去部分2d的长度S为300mm,中央部分的宽度Y1是135m,侧部2b的前后缘2b-1、2b-2的截面形状分别由曲率半径R1为3mm的弧形p以及与弧形p相邻的锥形部分q和r(它们的张角θ约为40°)所构成。
在图18所示的集电头2中,中央部分2a的宽度Y2小于图17所示集电头基本形状的宽度,Y2为120mm。
在图19所示的集电头2中,构成侧部2b的截面形状一部分的弧形p的曲率半径R2增大到8mm。从加工方面来说,宽度W2减至150mm左右。
图20所示的集电头2具有两处与图18、19所示集电头的不同点。具体来说,图17所示集电头的基本形状改为这样的形状;中央部分2a的宽度Y2为120mm,弧形p的曲率半径R2以及每个侧部2b的前后缘2b-1、2b-2的宽度W2分别为8mm和大约150mm。
气动升力的测定基本上按照与实际运行实验1相同的方式进行。这些数据是在以275km/h的速度穿越空旷区域和隧洞,前后方向运行过程中对参数进行测定而获得的。测出的结果列于表1。
表1 气动升力实验结果
实验编号 集电头面积(m2) 面积比(a) 在时速275km/h下的测定值(kgf)空旷区域遂洞 (%)b 换算(%)(b/a) 在时速320km/h下的测定值(kgf)空旷区域隧洞 备注
1 0.1108 1.00 6.658.11 100100 100100 9.2311.63 图17
2 0.10645 0.96 4.585.96 6973 7276 6.147.85 图18
3 0.1048 0.95 5.528.62 83106 87112 7.4411.66 图19
4 0.10045 0.91 1.533.20 2339 2543 2.044.19 图20
如表1的结果所示,仍旧采用图17所示具有基本形状的集头2时(实验号1),可算出在以320km/h的速度运行在空旷区域时,气动升力值有可能降至10kgf以下。然而在隧洞中运行时,所产生的气动升力就超过了10kgf。因此,如果象图18所示的集电头那样增大切去部分2d(实验号2),使得中央部分2a的宽度减小,就可以使所产生的气动升力减小大约30%。
而且可以看出,象图19所示集电头2那样(实验号3),通过增大侧部2b的每一前后缘2b-1、2b-2的弧形p的曲率半径,就可以在空旷区域运行时抑制气动升力的产生。
随后可以发现,按照图20的集电头(实验号4),它将图18、19的变化之处结合到一起。通过将这些变化之处简单地结合到一起,就产生出大大超出预期范围的对气动升力的明显的抑制作用。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由于能够抑制在列车运行时作用于集电器装置的气动升力的变化,因而将集电器装置压在接触导线上的作用力会是稳定的。因此,正是由于易于在集电器装置和接触导线之间保持一种适当的接触状态。因而不会象传统装置那样,时刻担心将集电器装置压在接触导线上的压力可能过大而使接触导线损坏,或者担心压力可能太小以至频繁发生接触不良。
通过正确地改变集电头中央部分的宽度以及侧部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显著地减小所产生的气动升力。
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改变本发明的各种细节。另外,对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上述描述仅仅是用来进行说明,而不是对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内容所确定的本发明进行限定。

Claims (10)

1、一种低气动噪声的集电器装置,具有一个集电器和一个用于支承所述集电器中央部分的底面的柱状支承部分,集电器由与接触导线相接触的一个接触条以及一个集电头构成,集电头具有安装着所述接触条的一个顶面,所述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集电器中央部分的截面形状是矩形,每一侧部的截面形状具有朝着前后方向的外凸部分。
2、如权利要求1的一种低气动噪声的集电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条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远小于集电头顶面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集电头中央部分的截面形状为矩形。
3、如权利要求1的一种低气动噪声的集电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接触条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大致等于集电头顶面的宽度,集电器中央部分的截面形状是由接触条的顶面、集电头的底面和前后表面构成的矩形。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低气动噪声的集电器装置,其特征在于集电头的每一侧部的截面形状采用气体动力学形状。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低气动噪声的集电器装置,其特征在于,集电头的每一侧部的截面形状包括在前后方向上外凸的弧形或椭圆形。
6、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低气动噪声的集电器装置,其特征在于,集电头的每一侧部的截面形状包括在前后方向上外凸的弧形或椭圆形,以及与所述弧形或椭圆形相邻的锥形。
7、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低气动噪声的集电器装置,其特征在于,集电头的每一侧部的截面形状包括在前后方向上从截面中外凸的多边形。
8、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低气动噪声的集电器装置,其特征在于,集电头的每一侧部的截面形状包括在前后方向上从截面中外凸的多边形,所述多边形被修成圆角。
9、一种低气动噪声的集电器装置,具有一个集电器和一个用于支承所述集电器中央部分的底面的柱状支承部分,集电器由与接触导线相接触的接触条以集电头构成,集电头具有安装着所述接触条的顶面,所述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集电器中央部分的截面面积小于每一侧部的截面面积。
10、一种低气动噪声的集电器装置,具有一个集电器和一个用于支承所述集电器中央部分的底面的柱状支承部分,集电器由与接触导线相接触的接触条以及集电头构成,集电头具有安装着所述接触条的一个顶面,所述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支承部分每侧设有沿列车的行进方向朝前后方向延伸的分流板。
CN94108619A 1993-07-22 1994-07-22 低气动噪声的集电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90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49211/93 1993-07-22
JP4921193 1993-07-22
JP198060/94 1994-07-18
JP6198060A JP2844425B2 (ja) 1993-07-22 1994-07-18 低空力音型集電装置
US08/375,830 US5566799A (en) 1993-07-22 1995-01-20 Low aerodynamic noise type current collection equipmen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964A true CN1104964A (zh) 1995-07-12
CN1041908C CN1041908C (zh) 1999-02-03

Family

ID=27293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410861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908C (zh) 1993-07-22 1994-07-22 低气动噪声的集电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5566799A (zh)
EP (1) EP0635392A1 (zh)
JP (1) JP2844425B2 (zh)
CN (1) CN1041908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42931A (zh) * 2013-01-28 2013-04-17 李丰良 一种鱼腹形高速受电弓滑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856636C2 (de) * 1998-12-03 2001-10-18 Daimler Chrysler Ag Stromabnehmer für elektrisch betriebene Schienenfahrzeuge
DE102009036963C5 (de) * 2009-08-11 2015-11-26 Deutsche Bahn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Messung der Kontaktkräfte zwischen einem Stromabnehmer und einer Oberleitung unter Einfluss der aerodynamischen Kraftanteile
JP6215036B2 (ja) * 2013-12-20 2017-10-18 西日本旅客鉄道株式会社 パンタグラフの頂点カバー及び該頂点カバーを有するパンタグラフ
WO2018025330A1 (ja) * 2016-08-02 2018-02-08 東海旅客鉄道株式会社 集電舟及び集電装置
RU197566U1 (ru) * 2020-01-29 2020-05-13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Ом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путей сообщения" Измерительный полоз токоприемника электроподвижного состав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954547A (zh) * 1950-01-03
DE2461311A1 (de) * 1974-12-23 1976-07-01 Licentia Gmbh Fassung fuer kohleschleifleisten von oberleitungsstromabnehmern
US4567335A (en) * 1984-07-02 1986-01-28 Harvey Hubbell Incorporated High speed trolley harp assembly
DE3536843A1 (de) * 1985-10-16 1987-04-16 Dornier System Gmbh Stromabnehmervorrichtung
FR2657052B1 (fr) * 1990-01-16 1992-04-30 Sardou Max Locomotive de traction a prise d'energie electrique sur catenaire au moyen d'un pantographe.
FR2664214B1 (fr) * 1990-07-05 1992-10-16 Alsthom Gec Capteur de courant pour vehicule ferroviaire.
JPH04127803A (ja) * 1990-09-18 1992-04-28 Hitachi Cable Ltd 電車パンタグラフ支持用ケーブルヘッド
JPH0549103A (ja) * 1991-08-08 1993-02-26 Hitachi Ltd 低騒音型集電装置
JPH0568304A (ja) * 1991-09-09 1993-03-19 East Japan Railway Co チエムニパンタグラフ
JPH0525902U (ja) * 1991-09-09 1993-04-02 財団法人鉄道総合技術研究所 低空力音型集電装置
JPH05146004A (ja) * 1991-11-25 1993-06-11 Hitachi Ltd 集電装置
JPH0622404A (ja) * 1992-07-03 1994-01-28 West Japan Railway Co 鉄道車両用集電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42931A (zh) * 2013-01-28 2013-04-17 李丰良 一种鱼腹形高速受电弓滑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908C (zh) 1999-02-03
US5566799A (en) 1996-10-22
EP0635392A1 (en) 1995-01-25
JP2844425B2 (ja) 1999-01-06
JPH0787610A (ja) 1995-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908C (zh) 低气动噪声的集电器装置
CN1101761C (zh) 带有挡风板的刮水器
CN102673354B (zh) 用于电动车辆的动力单元悬架结构
CN1606514A (zh) 用于清洁汽车的风挡玻璃的刮水片
US8807629B2 (en) Air dam
CN200981506Y (zh) 时速200~250km/h客货共线双层集装箱铁路弓网受流技术
JP6215036B2 (ja) パンタグラフの頂点カバー及び該頂点カバーを有するパンタグラフ
CN2782465Y (zh) 电力机车高速受电弓用风动翼片
CN114644061B (zh) 一种气坝装置及车辆
CN112319213A (zh) 一种车身油箱导流板及具有其的车辆
JP2675168B2 (ja) 車 両
JP6208454B2 (ja) 鉄道車両用集電装置
CN210627993U (zh) 一种避雷器用空气动力学伞形结构
CN215976912U (zh) 一种多功能的公路桥梁用挡风屏
CN221525436U (zh) 一种衬套式悬置
CN217347343U (zh) 一种料篮车行走轮
CN219857404U (zh) 前唇结构及车辆
CN221819883U (zh) 一种受电弓弓头及受电弓
CN213580114U (zh) 一种模型轮胎倾角调节机构
CN219524027U (zh) 具有防护功能的副车架
CN219236796U (zh) 一种新能源车充电口支架
CN219446653U (zh) 越野载重子午线轮胎花纹块
CN208814480U (zh) 一种阶级下陷保护装置
CN211252106U (zh) 一种用于悬架的限位块总成
CN210653391U (zh) 一种可有效减小车底气压的汽车前端用导流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