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94702B - 制冷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制冷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94702B
CN110494702B CN201780089516.XA CN201780089516A CN110494702B CN 110494702 B CN110494702 B CN 110494702B CN 201780089516 A CN201780089516 A CN 201780089516A CN 110494702 B CN110494702 B CN 1104947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compressor
heat exchanger
refrigeration cycle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8951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94702A (zh
Inventor
畑中谦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4947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947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947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947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5/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several evaporator circuits, e.g. for varying refrigerating capacity
    • F25B5/04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several evaporator circuits, e.g. for varying refrigerating capacity arranged in ser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7/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cascade operation, i.e. with two or more circuits, the heat from the condenser of one circuit being absorbed by the evaporator of the next circui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23Sepa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07Exceeding a certain pressure value in a refrigeration component or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26Problems to be solved characterised by the startup of the refrigeration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19Pressures
    • F25B2700/193Pressures of the compressor
    • F25B2700/1933Suction pressures

Abstract

制冷循环装置具备:第一制冷剂回路,其包括第一压缩机、油分离器、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一制冷剂流路、第一节流装置、以及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第三热交换器,并供第一制冷剂流动;第二制冷剂回路,其包括第二压缩机、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第四热交换器、第二节流装置、以及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二制冷剂流路,并供第二制冷剂流动;回油回路,其包括第一开闭装置,将油分离器与第一压缩机连接,并使积存于油分离器的冷冻机油返回到第一压缩机;以及控制装置,其控制第一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第一节流装置、第二节流装置及第一开闭装置,在第一压缩机及第二压缩机停止且第一制冷剂回路的低压部的压力成为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控制装置实施开始第二压缩机的运转并打开第一开闭装置的第一控制。

Description

制冷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多个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具备低元回路和高元回路的制冷循环装置,所述低元回路包括压缩机、级联热交换器、液体收容部、节流装置及蒸发器,所述高元回路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热交换部及级联热交换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低元回路的蒸发器用于空调对象空间的冷却等。另外,在级联热交换器中,高元回路中的制冷剂冷却低元回路中的制冷剂。而且,在液体收容部设置有热交换部。因此,低元回路中的制冷剂被液体收容部中的制冷剂冷却。
低元回路的压缩机有时会因例如停电等而停止。当低元回路的压缩机停止时,低元回路中的制冷剂不再循环。这样一来,低元回路中的气体制冷剂不再由低元回路的蒸发器冷却,另一方面,低元回路中的气体制冷剂有时会被外部空气加热。其结果是,低元回路中的气体制冷剂的压力有时会上升。越是采用例如二氧化碳制冷剂这样的高压制冷剂,气体制冷剂的压力的上升越显著。另外,例如像夏季那样外部空气温度越高,气体制冷剂的压力的上升越显著。作为防备上述这样的气体制冷剂的压力上升的手段,例如有使供气体制冷剂流动的配管的耐压提高的手段。但是,如果是使配管的耐压提高的手段,则配管成本会增大。
专利文献1记载的制冷循环装置在低元回路的压缩机停止的情况下,开始高元回路的压缩机的运转。由此,在级联冷凝器及液体收容部中,高元回路中的制冷剂冷却低元回路中的制冷剂。这样,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制冷循环装置中,冷却低元回路中的制冷剂,抑制低元回路的压力的上升。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5751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的制冷循环装置中,即便在低元回路的压缩机停止的情况下,低元回路中的制冷剂也自然循环,低元回路中的制冷剂被高元回路中的制冷剂冷却。在此,在低元回路的压缩机停止的状态下,制冷剂有时难以通过低元回路的压缩机。若压缩机例如为涡旋压缩机,到达压缩机的制冷剂吸入管的制冷剂如果没有穿过固定涡旋件与摆动涡旋件之间,则不能到达压缩机的排出管。当制冷剂难以通过低元回路的压缩机时,使制冷剂自然循环时的制冷剂的流量会下降。当该流量下降时,若不使高元回路的压缩机的转速大幅增大,则低元回路中的制冷剂的冷却变得不充分,有可能无法抑制低元回路的压力的上升。也就是说,在专利文献1的制冷循环装置中,存在如下课题:为了抑制低元回路的压力的上升,高元回路中的消耗电力增大。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课题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一边抑制消耗电力,一边抑制第一制冷剂回路(低元回路)中的制冷剂的压力的上升的制冷循环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具备:第一制冷剂回路,所述第一制冷剂回路包括第一压缩机、油分离器、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一制冷剂流路、第一节流装置、以及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第三热交换器,并供第一制冷剂流动;第二制冷剂回路,所述第二制冷剂回路包括第二压缩机、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第四热交换器、第二节流装置、以及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二制冷剂流路,并供第二制冷剂流动;回油回路,所述回油回路包括第一开闭装置,将油分离器与第一压缩机连接,并使积存于油分离器的冷冻机油返回到第一压缩机;以及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控制第一压缩机、第二压缩机及第一开闭装置,在第一压缩机及第二压缩机停止且第一制冷剂回路的低压部的压力成为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控制装置实施开始第二压缩机的运转并打开第一开闭装置的第一控制。
发明的效果
由于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具备上述结构,所以能够一边抑制消耗电力,一边抑制第一制冷剂回路(低元回路)中的制冷剂的压力的上升。
附图说明
图1A示出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100的制冷剂回路结构等。
图1B是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100具备的第一压缩机1的示意图。
图1C示出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100的设置例。
图1D是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100的控制装置Cnt的功能框图。
图1E是第二热交换器4与液体收容器6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1F是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100的效果的说明图。
图1G是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100的变形例。
图2A是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200的结构说明图。
图2B是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200的控制装置Cnt的功能框图。
图2C是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200的变形例1。
图2D是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200的变形例2。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实施方式。此外,本发明不由以下所示的附图的形态限定,可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正。
实施方式1.
图1A示出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100的制冷剂回路结构等。
图1B是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100具备的第一压缩机1的示意图。
图1C示出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100的设置例。
[整体结构说明]
制冷循环装置100具备室内单元101和室外单元102。如图1C所示,室内单元101设置于建筑物Bd。室外单元102设置于建筑物Bd的外侧。室内单元101与室外单元102经由制冷剂配管7C及制冷剂配管11连接。制冷剂配管7C供气液二相的制冷剂流动。制冷剂配管11供气体制冷剂流动。
如图1A、图1B及图1C所示,制冷循环装置100具备第一制冷剂回路C1和第二制冷剂回路C2。也就是说,制冷循环装置100具有二元制冷循环。第一制冷剂回路C1对应于第一制冷循环(低元侧制冷循环),第二制冷剂回路C2对应于第二制冷循环(高元侧制冷循环)。第二制冷剂回路C2的冷却能力比第一制冷剂回路C1的冷却能力低。第一制冷剂回路C1和第二制冷剂回路C2成为独立的制冷剂回路。在第一制冷剂回路C1中循环的第一制冷剂和在第二制冷剂回路C2中循环的第二制冷剂既可以是相同种类的制冷剂,也可以是不同种类的制冷剂。在实施方式1中,第一制冷剂是二氧化碳制冷剂。二氧化碳制冷剂是全球变暖系数较低且环境负荷较小的制冷剂。另一方面,二氧化碳制冷剂的工作压力较高。第二制冷剂也能够采用二氧化碳制冷剂。制冷循环装置100相当于例如储藏储藏品等的制冷装置及对空调对象空间进行冷却的空调装置等。在实施方式1中,对制冷循环装置100为制冷装置这种情况进行说明。
制冷循环装置100具备控制装置Cnt。另外,制冷循环装置100具备第一送风机3A、第二送风机10A及送风机15A。另外,制冷循环装置100具备冷凝器温度传感器SE1、蒸发器温度传感器SE2及压力传感器SE3。
第一制冷剂回路C1包括第一压缩机1、油分离器2、第一热交换器3、第二热交换器4的第一制冷剂流路、第一节流装置5、液体收容器6、阀8、节流装置9、第三热交换器10及储液器12。另外,第一制冷剂回路C1包括回油回路C3。回油回路C3具备将油分离器2与第一压缩机1连接的配管Rp1和设置于该配管Rp1的开闭装置13。而且,第一制冷剂回路C1包括制冷剂配管7A、制冷剂配管7B、制冷剂配管7C及制冷剂配管11。第一制冷剂在第一制冷剂回路C1中流动。第一制冷剂回路C1构成为第一制冷剂按第一压缩机1、油分离器2、第一热交换器3、第二热交换器4的第一制冷剂流路、第一节流装置5、液体收容器6、阀8、节流装置9、第三热交换器10及储液器12的顺序流动。制冷剂配管7A将第二热交换器4与第一节流装置5连接。制冷剂配管7B将第一节流装置5与液体收容器6连接。制冷剂配管7C将液体收容器6与阀8连接。制冷剂配管11将第三热交换器10与储液器12连接。制冷剂配管7C及制冷剂配管11是将室内单元101与室外单元102连接的配管。第一制冷剂回路C1具有对制冷循环装置100的冷却对象进行冷却的功能。在实施方式1中,室内单元101向设置有室内单元101的空间SP供给冷气。由此,设置于空间SP的储藏品等被冷却。在此,空间SP是冷冻保存储藏品的例如建筑物Bd内的空间。
第二制冷剂回路C2包括第二压缩机14、第四热交换器15、第二节流装置16及第二热交换器4的第二制冷剂流路。第二制冷剂在第二制冷剂回路C2中流动。第二制冷剂回路C2构成为第二制冷剂按第二压缩机14、第四热交换器15、第二节流装置16及第二热交换器4的第二制冷剂流路的顺序流动。第二制冷剂回路C2具有对第一制冷剂回路C1进行过冷却的功能和在第一压缩机1停止时对第一制冷剂回路C1中的第一制冷剂进行冷却的功能。
第一压缩机1压缩第一制冷剂并使之成为高温及高压。以第一压缩机1是涡旋压缩机的情况为一例进行说明。第一压缩机1具备密闭容器1A、压缩机构部1B、定子1C、转子1D、轴1E、吸入管1F及排出管1G。压缩机构部1B包括固定涡旋件及摆动涡旋件。在固定涡旋件与摆动涡旋件之间形成有压缩第一制冷剂的压缩室。定子1C固定在密闭容器1A内。在密闭容器1A的底部积存有冷冻机油。通过使轴1E旋转,从而密闭容器1A的冷冻机油被引入轴1E内的流路(图示省略)。被引入到了轴1E内的流路中的冷冻机油被供给到压缩机构部1B。吸入管1F、排出管1G及回油回路C3的配管Rp1与密闭容器1A连接。第一压缩机1的吸入部对应于吸入管1F或与吸入管1F连接的制冷剂配管。第一压缩机1的排出部对应于排出管1G或与排出管1G连接的制冷剂配管。积存于油分离器2的冷冻机油从配管Rp1返回到密闭容器1A内。第二压缩机14压缩第二制冷剂并使之成为高温及高压。油分离器2积存与制冷剂一起从第一压缩机1排出的冷冻机油。积存于油分离器2的冷冻机油经由回油回路C3返回到第一压缩机1。回油回路C3的一端与油分离器2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压缩机1连接。回油回路C3将油分离器2与第一压缩机1连接,并使积存于油分离器2的冷冻机油返回到第一压缩机1。
第一热交换器3的一方经由制冷剂配管与油分离器2连接,另一方经由制冷剂配管与第二热交换器4连接。在第一热交换器3附设有第一送风机3A。在第一热交换器3中,空气与第一制冷剂进行热交换。
第二热交换器4包括第一制冷剂流路及第二制冷剂流路。第二热交换器4是级联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4构成为在第一制冷剂流路中流动的第一制冷剂与在第二制冷剂流路中流动的第二制冷剂能够进行热交换。第二热交换器4的第一制冷剂流路的一方经由制冷剂配管与第一热交换器3连接,另一方经由制冷剂配管7A与第一节流装置5连接。第二热交换器4的第二制冷剂流路的一方经由制冷剂配管与第二节流装置16连接,另一方经由制冷剂配管与第二压缩机14的制冷剂的吸入部连接。
第一节流装置5及节流装置9能够由能控制开度的电磁阀构成。另外,第一节流装置5及节流装置9也能够采用毛细管。液体收容器6具有积存液体制冷剂的功能。液体收容器6设置于冷凝器的下游侧。也就是说,液体收容器6设置于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一制冷剂流路的下游侧。阀8能够由例如能控制开闭的电磁阀构成。阀8设置于室内单元101。
第三热交换器10的一方经由制冷剂配管与节流装置9连接,另一方经由制冷剂配管与储液器12连接。在第三热交换器10附设有第二送风机10A。在第三热交换器10中,空气与第一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用第三热交换器10冷却后的空气被供给到空调对象空间。
第四热交换器15的一方经由制冷剂配管与第二压缩机14连接,另一方经由制冷剂配管与第二节流装置16连接。在第四热交换器15附设有送风机15A。在第四热交换器15中,空气与第二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第二节流装置16能够由能控制开度的电磁阀构成。另外,第二节流装置16也能够采用毛细管。
此外,第一热交换器3及第四热交换器15以制冷剂(第一制冷剂及第二制冷剂)与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形态为一例进行说明,但不限定于此。第一热交换器3及第四热交换器15也可以是制冷剂与空气以外的热介质进行热交换的形态。也就是说,也可以在第一热交换器3及第四热交换器15连接有与第一制冷剂回路C1及第二制冷剂回路C2独立的热介质回路。热介质例如能够采用水、载冷剂、制冷剂等。此外,在热介质为水及载冷剂的情况下,能够采用输送水及载冷剂的泵代替供给空气的第一送风机3A及送风机15A。另外,在热介质为制冷剂的情况下,能够采用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代替供给空气的第一送风机3A及送风机15A。
[控制装置Cnt的说明]
图1D是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100的控制装置Cnt的功能框图。参照图1D,说明制冷循环装置100实施的第一控制及控制装置Cnt的结构等。
控制装置Cnt取得冷凝器温度传感器SE1的检测温度的信息、蒸发器温度传感器SE2的检测温度的信息及压力传感器SE3的检测压力的信息。冷凝器温度传感器SE1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一温度传感器,蒸发器温度传感器SE2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二温度传感器。
控制装置Cnt具有如下功能:在第一压缩机1及第二压缩机14停止且第一制冷剂回路C1的低压部的压力成为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实施开始第二压缩机14的运转并打开开闭装置13的第一控制。在第一压缩机1及第二压缩机14停止的情况下,例如用户有时将制冷循环装置100的电源关闭(OFF)。在像夏季等那样外部空气温度较高的季节,封入有成为气体状态的第一制冷剂的制冷剂配管11的温度容易上升。其结果是,制冷剂配管11中的第一制冷剂的压力上升到基准值以上,制冷剂配管11破损等的可能性变高。另外,为了防止这种破损等,即便使制冷剂配管11的耐压提高,配管成本也会增大。因此,在第一压缩机1及第二压缩机14停止且第一制冷剂回路C1的低压部的压力成为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即便电源关闭,制冷循环装置100也自动开始第二压缩机14的运转。此外,控制装置Cnt也使送风机15A运转,第二节流装置16设为预先确定的开度。由此,在第二热交换器中,第二制冷剂回路C2中的第二制冷剂冷却第一制冷剂回路C1中的第一制冷剂,第一制冷剂的压力的上升被抑制。在第二制冷剂回路C2中的第二制冷剂冷却第一制冷剂回路C1中的第一制冷剂时,第一制冷剂在第一制冷剂回路C1中自然循环。也就是说,此时的第一制冷剂的输送能力比第一压缩机1运转时的第一制冷剂的输送能力小。因此,在第一制冷剂难以通过第一压缩机1的情况下,第一制冷剂的流量下降。当第一制冷剂的流量下降时,如果不提高第二制冷剂回路C2中的第二压缩机14的转速而增大冷却能力,则有可能无法抑制第一制冷剂回路C1的压力的上升。因此,在制冷循环装置100中,与第二压缩机14的运转的开始同步地打开开闭装置13。由此,第一制冷剂容易通过第一压缩机1,即便在第一制冷剂自然循环时,也能够抑制第一制冷剂的流量下降。
另外,第一控制的实施条件和结构可以是如下内容。
在第一热交换器3的检测温度为第三热交换器10的检测温度以上的情况下,控制装置Cnt在使第一送风机3A及第二送风机10A停止的状态下实施第一控制。第一热交换器3的检测温度为第三热交换器10的检测温度以上这一条件是如下条件:即便在使第一送风机3A运转的状态下使第一制冷剂通过第一热交换器3,能够使第一制冷剂液化的可能性也较低。例如像夏季那样外部空气温度较高时,设置于室外单元102的第一热交换器3的温度也变高。因此,即便使第一送风机3A运转并向第一热交换器3供给空气,第一制冷剂也不液化。因此,为了抑制消耗电力,制冷循环装置100使第一送风机3A停止。另外,设为使第二送风机10A也停止的状态。这是由于,当使第二送风机10A运转时,会促进第一制冷剂的气化,第一制冷剂的压力会上升。
而且,第一控制的实施条件和结构可以是如下内容。
在第一热交换器3的检测温度比第三热交换器10的检测温度低的情况下,控制装置Cnt不实施第一控制而实施在使第二压缩机14停止的状态下使第一送风机3A及第二送风机运转的第二控制。第一热交换器3的检测温度比第三热交换器10的检测温度低这一条件是如下条件:通过在使第一送风机3A运转的状态下使第一制冷剂通过第一热交换器3,从而存在能够使第一制冷剂液化的可能性。例如像冬季及夜间那样外部空气温度较低时,设置于室外单元102的第一热交换器3的温度也变低。因此,如果使第一送风机3A运转并向第一热交换器3供给空气,则第一制冷剂液化,能够抑制第一制冷剂的压力的上升。此外,设为使第二送风机10A停止的状态。这是由于,当使第二送风机10A运转时,会促进第一制冷剂的气化,第一制冷剂的压力会上升。
此外,在第一压缩机1及第二压缩机14停止的情况下,也假想停电的情况。在停电的情况下,制冷循环装置100从其他系统接受电力的供给,并进行各种工作。
控制装置Cnt具备判定部90A、工作控制部90B及存储部90C。
判定部90A具有判定第一制冷剂回路C1的低压部的压力是否成为基准值以上的功能。第一制冷剂回路C1的低压部是指例如节流装置9的下游侧且第一压缩机1的吸入部的上游侧。也就是说,第一制冷剂回路C1的低压部是指用节流装置减压后的制冷剂流动的部分。判定部90A基于压力传感器SE3的检测压力,判定第一制冷剂回路C1的低压部的压力是否成为基准值以上。此外,在该判定中,可以不使用压力传感器SE3,而使用外部空气温度等。这是由于,在外部空气温度与第一制冷剂回路C1之间存在相关性。另外,判定部90A具有判定第一热交换器3的检测温度是否为第三热交换器10的检测温度以上的功能。而且,判定部90A具有判定第一热交换器3的检测温度是否比第三热交换器10的检测温度低的功能。
工作控制部90B控制第一压缩机1的转速及第二压缩机14的转速。另外,在第一节流装置5、节流装置9及第二节流装置16为电磁阀的情况下,工作控制部90B控制第一节流装置5的开度、节流装置9的开度及第二节流装置16的开度。另外,工作控制部90B控制第一送风机3A的风扇转速、第二送风机10A的风扇转速及送风机15A的风扇转速。另外,工作控制部90B控制阀8的开闭及开闭装置13的开闭。在判定部90A判定为第一制冷剂回路C1的低压部的压力成为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工作控制部90B执行第一控制。在判定部90A判定为第一热交换器3的检测温度为第三热交换器10的检测温度以上的情况下,工作控制部90B在使第一送风机3A及第二送风机10A停止的状态下实施第一控制。在判定部90A判定为第一热交换器3的检测温度比第三热交换器10的检测温度低的情况下,工作控制部90B不实施第一控制而实施第二控制。
在存储部90C中存储有各种数据。
控制装置Cnt中包含的各功能部由专用的硬件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程序的MPU(Micro Processing Unit:微处理单元)构成。在控制装置Cnt为专用的硬件的情况下,控制装置Cnt例如相当于单一电路、复合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将它们组合而成的部件。既可以用单独的硬件来实现控制装置Cnt实现的各功能部中的每一个,也可以用一个硬件来实现各功能部。在控制装置Cnt为MPU的情况下,控制装置Cnt执行的各功能利用软件、固件或软件与固件的组合来实现。软件或固件记述为程序,并存储于存储器。MPU读出并执行存储于存储器的程序,从而实现控制装置Cnt的各功能。存储器例如是RAM、ROM、闪存、EPROM、EEPROM等非易失性或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
[第二热交换器4与液体收容器6的位置关系]
图1E是第二热交换器4与液体收容器6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图1E中的Z方向是重力方向。液体收容器6配置在比第二热交换器4靠下侧的位置。由此,在第二热交换器4中液化的第一制冷剂迅速地流入液体收容器6。在实施第一控制的情况下,第一制冷剂自然循环。因此,第一制冷剂的输送能力比第一压缩机1运转时的第一制冷剂的输送能力小。因此,在制冷循环装置100中,液体收容器6配置在比第二热交换器4靠下侧的位置,使得液化的第一制冷剂迅速地流入液体收容器6。另外,制冷剂配管7A及制冷剂配管7B构成为在第二热交换器4中液化的第一制冷剂容易流入液体收容器6。也就是说,制冷剂配管7A及制冷剂配管7B的结构不是在第一制冷剂从第二热交换器4向液体收容器6流动时第一制冷剂例如从下侧向上侧流动那样的结构。
[实施方式1的工作说明(通常运转)]
第一制冷剂回路C1中的第一制冷剂在从第一压缩机1排出时,流入第一热交换器3。流入到了第一热交换器3的第一制冷剂向从第一送风机3A供给的空气散热。从第一热交换器3流出的第一制冷剂流入第二热交换器4。第二热交换器4中的第一制冷剂被第二制冷剂冷却。从第二热交换器4流出的第一制冷剂在第一节流装置5中减压,温度及压力下降。从第一节流装置5流出的第一制冷剂流入第三热交换器10。流入到了第三热交换器10的第一制冷剂从由第二送风机10A供给的空气吸热并使空气冷却。从第三热交换器10流出的第一制冷剂流入储液器12。从储液器12流出的第一制冷剂被吸入第一压缩机1。
第二制冷剂回路C2中的第二制冷剂在从第二压缩机14排出时,流入第四热交换器15。流入到了第四热交换器15的第二制冷剂向从送风机15A供给的空气散热。从第四热交换器15流出的第二制冷剂在第二节流装置16中减压,温度及压力下降。从第一节流装置5流出的第二制冷剂流入第二热交换器4并使第一制冷剂冷却。由此,能够对第一制冷剂赋予过冷度。另外,在第一压缩机1停止的情况下,能够抑制第一制冷剂的压力的上升。从第二热交换器4流出的制冷剂被吸入第二压缩机14。
[实施方式1的工作说明(第一控制)]
在第一压缩机1及第二压缩机14停止且第一制冷剂回路C1的低压部的压力成为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控制装置Cnt开始第二压缩机14的运转。另外,控制装置Cnt打开开闭装置13。由于第一制冷剂回路C1的低压部的第一制冷剂的压力上升,所以第一制冷剂回路C1中的第一制冷剂自然循环。第一制冷剂从第一压缩机1的吸入部流入密闭容器1A内。然后,流入到了密闭容器1A的第一制冷剂经由配管Rp1及开闭装置13流入油分离器2。然后,流入到了油分离器2的第一制冷剂经由第一热交换器3流入第二热交换器4。流入到了第二热交换器4的第一制冷剂被第二制冷剂回路中的第二制冷剂冷却而成为气液二相状态。成为气液二相状态的第一制冷剂经由制冷剂配管7A及第一节流装置5流入液体收容器6。第一制冷剂中的液体制冷剂积存于液体收容器6,第一制冷剂中的气体制冷剂经由制冷剂配管7C、阀8及节流装置9流入第三热交换器10。通过使第一制冷剂在第一制冷剂回路C1中循环,从而第一制冷剂被第二热交换器4中的第二制冷剂冷却,积存于液体收容器6的液体制冷剂逐渐增加。这样,第一制冷剂回路中的第一制冷剂的压力上升被抑制。
[实施方式1的效果]
图1F是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100的效果的说明图。
图1F所示的图表的横轴示出制冷循环装置的冷却能力,纵轴示出第一制冷剂回路的压力。图1F所示的图表的曲线L1示出以往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冷却能力。图1F所示的图表的曲线L2示出制冷循环装置100的冷却能力。图1F所示的图表的曲线L3示出上述压力的基准值。
如图1F所示,在以往的制冷循环装置中,即便使冷却能力提高、即增大第二制冷剂回路的第二压缩机的转速,第一制冷剂回路的压力也不小于低压部的基准值。但是,在制冷循环装置100中,当实施第一控制时,由于开闭装置13打开,所以第一制冷剂回路C1中的第一制冷剂的循环量(流量)增加。因此,能够高效地用第二制冷剂冷却第一制冷剂,能够抑制使第二压缩机14的转速增大。也就是说,制冷循环装置100能够一边抑制消耗电力,一边抑制第一制冷剂回路(低元回路)中的制冷剂的压力的上升。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
图1G是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100的变形例。在实施方式1中,以在发生停电的情况下制冷循环装置100从其他系统接受电力的供给的形态为一例进行了说明。在变形例中,不是从其他系统,而是从蓄电部Bt接受用于制冷循环装置100的电力的供给。蓄电部Bt是电池。
当发生停电时,制冷循环装置100变得不能运转。例如,在夏季,在制冷循环装置100的停止期间较长时,相应地,第一制冷剂回路C1的低压部的压力上升的可能性变高。因此,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构成为能够从蓄电部Bt接受电力的供给。也就是说,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具备向第二压缩机14供给电力的蓄电部Bt。蓄电部Bt向室外单元102、室内单元101及控制装置Cnt供给电力。
实施方式2.
接着,参照附图来说明实施方式2,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通用的部分,省略说明,以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2A是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200的结构说明图。
图2B是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200的控制装置Cnt的功能框图。
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200除了回油回路C3之外,还具备旁通回路C4。旁通回路C4具备配管Rp2和设置于该配管Rp2的开闭装置13B,所述配管Rp2将第一压缩机1的第一制冷剂的排出部及第一压缩机1的第一制冷剂的吸入部连接。旁通回路C4的配管Rp2绕过第一压缩机1。旁通回路C4的配管Rp2包括与第一压缩机1的第一制冷剂的吸入部连接的一端和与第一压缩机1的第一制冷剂的排出部连接的另一端。控制装置Cnt控制开闭装置13B的开闭。控制装置Cnt在执行第一控制时,除了开闭装置13之外,开闭装置13B也设为打开。此外,控制装置Cnt在执行第一控制时,可以不将开闭装置13设为打开而将开闭装置13B设为打开。开闭装置13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一开闭装置,开闭装置13B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二开闭装置。
[实施方式2的效果]
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200除了具有与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100相同的效果之外,还具有以下效果。
旁通回路C4绕过第一压缩机1。因此,与从第一压缩机1的吸入部到达回油回路C3的入口的流路相比,第一制冷剂更容易通过旁通回路C4的流路。也就是说,由于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200具备旁通回路C4,所以第一制冷剂容易在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200的第一制冷剂回路C1中自然循环。
在实施方式2中,除了回油回路C3之外,还具备旁通回路C4。控制装置Cnt在执行第一控制时,除了开闭装置13之外,开闭装置13B也设为打开。由此,能够使第一制冷剂回路C1中的第一制冷剂的循环量(流量)进一步增加。因此,能够更高效地用第二制冷剂冷却第一制冷剂,能够进一步抑制使第二压缩机14的转速增大。也就是说,制冷循环装置200能够一边进一步抑制消耗电力,一边抑制第一制冷剂回路(低元回路)中的制冷剂的压力的上升。
[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
图2C是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200的变形例1。
旁通回路C4也可以是包括与第一压缩机1的第一制冷剂的吸入部连接的一端和连接到油分离器2与第一热交换器3之间的另一端的形态。即便是变形例1的制冷循环装置200,也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2相同的效果。
[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
图2D是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200的变形例2。
而且,旁通回路C4也可以是包括与第一压缩机1的第一制冷剂的吸入部连接的一端和连接到第一热交换器3与第二热交换器4的第一制冷剂流路之间的另一端的形态。即便是变形例2的制冷循环装置200,也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2相同的效果。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能够应用于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及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
附图标记的说明
1第一压缩机,1A密闭容器,1B压缩机构部,1C定子,1D转子,1E轴,1F吸入管,1G排出管,2油分离器,3第一热交换器,3A第一送风机,4第二热交换器,5第一节流装置,6液体收容器,7A制冷剂配管,7B制冷剂配管,7C制冷剂配管,8阀,9节流装置,10第三热交换器,10A第二送风机,11制冷剂配管,12储液器,13开闭装置,13B开闭装置,14第二压缩机,15第四热交换器,15A送风机,16第二节流装置,90A判定部,90B工作控制部,90C存储部,100制冷循环装置,101室内单元,102室外单元,200制冷循环装置,Bd建筑物,Bt蓄电部,C第一制冷剂回路,C1第一制冷剂回路,C2第二制冷剂回路,C3回油回路,C4旁通回路,Cnt控制装置,SE1冷凝器温度传感器,SE2蒸发器温度传感器,SE3压力传感器,SP空间,Rp1配管,Rp2配管。

Claims (12)

1.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中,具备:
第一制冷剂回路,所述第一制冷剂回路包括第一压缩机、油分离器、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一制冷剂流路、第一节流装置、以及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第三热交换器,并供第一制冷剂流动;
第二制冷剂回路,所述第二制冷剂回路包括第二压缩机、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第四热交换器、第二节流装置、以及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二制冷剂流路,并供第二制冷剂流动;
回油回路,所述回油回路包括第一开闭装置,将所述油分离器与所述第一压缩机连接,并使积存于所述油分离器的冷冻机油返回到所述第一压缩机;以及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压缩机、所述第二压缩机及所述第一开闭装置,
所述第一制冷剂回路是低元回路,所述第二制冷剂回路是高元回路,
在所述第一压缩机及所述第二压缩机停止且所述第一制冷剂回路的低压部的压力成为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实施开始所述第二压缩机的运转并打开所述第一开闭装置的第一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所述制冷循环装置还具备:
第一送风机,所述第一送风机向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供给空气;
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
第二送风机,所述第二送风机向所述第三热交换器供给空气;以及
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三热交换器,
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检测温度为所述第三热交换器的检测温度以上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在使所述第一送风机及所述第二送风机停止的状态下实施所述第一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检测温度比所述第三热交换器的检测温度低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不实施所述第一控制而实施在使所述第二压缩机及所述第二送风机停止的状态下使所述第一送风机运转的第二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制冷剂回路还包括液体收容器,所述液体收容器设置在比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一制冷剂流路靠所述第一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的下游侧且比所述第三热交换器靠所述第一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的上游侧的位置,
所述液体收容器配置在比所述第二热交换器靠下侧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所述制冷循环装置还具备旁通回路,所述旁通回路包括第二开闭装置并绕过所述第一压缩机,
在所述第一控制中,也打开所述第二开闭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所述制冷循环装置还具备向所述第二压缩机供给电力的蓄电部。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所述制冷循环装置还具备检测所述第一制冷剂回路的所述低压部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
在所述第一压缩机及所述第二压缩机停止且所述第一制冷剂回路的所述低压部的检测压力成为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实施所述第一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二制冷剂在所述第二制冷剂流路中流动时,所述第一制冷剂流路中的所述第一制冷剂被所述第二制冷剂冷却。
9.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中,具备:
第一制冷剂回路,所述第一制冷剂回路包括第一压缩机、油分离器、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一制冷剂流路、第一节流装置、以及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第三热交换器,并供第一制冷剂流动;
第二制冷剂回路,所述第二制冷剂回路包括第二压缩机、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第四热交换器、第二节流装置、以及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二制冷剂流路,并供第二制冷剂流动;
旁通回路,所述旁通回路包括开闭装置并绕过所述第一压缩机;以及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压缩机、所述第二压缩机及所述开闭装置,
所述第一制冷剂回路是低元回路,所述第二制冷剂回路是高元回路,
在所述第一压缩机及所述第二压缩机停止且所述第一制冷剂回路的低压部的压力成为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实施开始所述第二压缩机的运转并打开所述开闭装置的第一控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所述旁通回路包括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所述第一制冷剂的吸入部连接的一端和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所述第一制冷剂的排出部连接的另一端。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所述旁通回路包括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所述第一制冷剂的吸入部连接的一端和连接到所述油分离器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之间的另一端。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制冷剂回路还包括液体收容器,所述液体收容器设置在比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一制冷剂流路靠所述第一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的下游侧且比所述第三热交换器靠所述第一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的上游侧的位置,
所述液体收容器配置在比所述第二热交换器靠下侧的位置。
CN201780089516.XA 2017-04-17 2017-04-17 制冷循环装置 Active CN1104947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15474 WO2018193498A1 (ja) 2017-04-17 2017-04-17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94702A CN110494702A (zh) 2019-11-22
CN110494702B true CN110494702B (zh) 2021-06-15

Family

ID=63855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9516.XA Active CN110494702B (zh) 2017-04-17 2017-04-17 制冷循环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3614071B1 (zh)
JP (1) JP6758485B2 (zh)
CN (1) CN110494702B (zh)
ES (1) ES2905756T3 (zh)
WO (1) WO20181934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33382B1 (ko) * 2019-01-09 2023-05-19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열관리 시스템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5589A (zh) * 2002-09-26 2004-03-31 海尔集团公司 环保无氟超低温冷柜
JP2009243767A (ja) * 2008-03-31 2009-10-22 Sanden Corp 冷熱システム
CN102326035A (zh) * 2009-02-24 2012-01-18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热泵系统
CN203274344U (zh) * 2013-03-26 2013-11-06 安徽亿瑞深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复叠制冷系统
CN103499156A (zh) * 2013-09-24 2014-01-08 广州赛宝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高低温环境试验制冷系统、高低温环境试验箱、控制方法
CN104321598A (zh) * 2012-08-20 2015-01-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冷冻装置
CN104520657A (zh) * 2012-08-06 2015-04-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二元制冷装置
WO2016121184A1 (ja) * 2015-01-29 2016-08-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03760A (ja) * 1990-11-29 1992-07-24 Daikin Ind Ltd 冷凍装置用圧縮機の油潤滑装置
JP3166334B2 (ja) * 1992-07-15 2001-05-1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二元冷凍機
KR100764339B1 (ko) * 2004-06-11 2007-10-05 다이킨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과냉각 장치
US8011191B2 (en) * 2009-09-30 2011-09-06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Asheville) Llc Refrigeration system having a variable speed compressor
KR101873595B1 (ko) * 2012-01-10 2018-07-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캐스케이드 히트펌프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JP5575191B2 (ja) 2012-08-06 2014-08-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二元冷凍装置
WO2014045394A1 (ja) * 2012-09-21 2014-03-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5589A (zh) * 2002-09-26 2004-03-31 海尔集团公司 环保无氟超低温冷柜
JP2009243767A (ja) * 2008-03-31 2009-10-22 Sanden Corp 冷熱システム
CN102326035A (zh) * 2009-02-24 2012-01-18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热泵系统
CN104520657A (zh) * 2012-08-06 2015-04-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二元制冷装置
CN104321598A (zh) * 2012-08-20 2015-01-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冷冻装置
CN203274344U (zh) * 2013-03-26 2013-11-06 安徽亿瑞深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复叠制冷系统
CN103499156A (zh) * 2013-09-24 2014-01-08 广州赛宝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高低温环境试验制冷系统、高低温环境试验箱、控制方法
WO2016121184A1 (ja) * 2015-01-29 2016-08-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93498A1 (ja) 2018-10-25
EP3614071B1 (en) 2021-12-22
ES2905756T3 (es) 2022-04-12
JP6758485B2 (ja) 2020-09-23
JPWO2018193498A1 (ja) 2019-11-14
EP3614071A4 (en) 2020-03-11
CN110494702A (zh) 2019-11-22
EP3614071A1 (en) 2020-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63872B2 (en) Regenerative air conditioner
EP2765369B1 (en)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US8117859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trolling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having a cooling mode and a free-cooling mode
JP4895883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US20060277932A1 (en) Refrigerating machine having intermediate-pressure receiver
US20150338121A1 (e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US20150362235A1 (e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US20150354878A1 (e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US11598559B2 (en) Heat source-side unit and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JP2013181736A (ja) コンテナ用冷凍装置
JP6540666B2 (ja) 冷凍装置
US11512880B2 (en)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JP2013164250A (ja) 冷凍装置
JP6653463B2 (ja) 冷凍装置
EP3228954A2 (en) Cooling apparatus
JP5659909B2 (ja)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CN110494702B (zh) 制冷循环装置
JP5517891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US11512876B2 (en)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JP2005214442A (ja) 冷凍装置
CN111919073A (zh) 制冷装置
KR20210018444A (ko) 냉동 사이클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US20230014957A1 (en) Refrigerant apparatus
KR20050074133A (ko) 멀티형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JP6228798B2 (ja) 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及び、ヒートポンプ式給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