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94068B - 手持式工具 - Google Patents

手持式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94068B
CN110494068B CN201880018086.7A CN201880018086A CN110494068B CN 110494068 B CN110494068 B CN 110494068B CN 201880018086 A CN201880018086 A CN 201880018086A CN 110494068 B CN110494068 B CN 1104940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nk
straight
edge
bending
seg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1808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94068A (zh
Inventor
K·Y·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ntensil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entensil P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GB1704010.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GB2560531B/en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ntensil Pte Ltd filed Critical Greentensil Pte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4940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940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940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940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D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NOT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ES B31B OR B31C
    • B31D5/00Multiple-step processes for making three-dimensional articles ; Making three-dimensional articles
    • B31D5/04Multiple-step processes for making three-dimensional articles ; Making three-dimensional articles including folding or pleating, e.g. Chinese lanter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GHOUSEHOLD OR TABLE EQUIPMENT
    • A47G21/00Table-wa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GHOUSEHOLD OR TABLE EQUIPMENT
    • A47G21/00Table-ware
    • A47G21/02Forks; Forks with ejectors; Combined forks and spoons; Salad serv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GHOUSEHOLD OR TABLE EQUIPMENT
    • A47G21/00Table-ware
    • A47G21/04Spoons; Pastry ser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628Nonplanar uniform thickness material

Landscapes

  • Table Equipment (AREA)
  • Cartons (AREA)
  • Making Paper Articles (AREA)
  • Sheet Holders (AREA)
  • Shaping Of Tube Ends By Bending Or Straightening (AREA)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 Display Devices Of Pinball Game Machines (AREA)
  • Electrically Operated Instructiona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形成手持式工具的坯料。所述坯料包含细长片材,所述细长片材包含顶部表面和底部表面、第一纵向末端和第二纵向末端、第一侧末端和第二侧末端,以及圆周边缘。所述圆周边缘包含后边缘、前边缘、第一侧边缘和第二侧边缘。所述细长片材还包含至少一个延伸的向上弯曲线,和第二向上弯曲片段,以及连接片段。所述细长片材还包含第一向下弯曲线和第二向下弯曲线。

Description

手持式工具
本申请案的技术领域大体上涉及手持式工具,特定来说涉及从片形坯料形成手持式工具或用具。
由片形材料制成的手持式工具或用具一般来说用作由块体材料制成的工具的低成本替代方案。
US 20140238987 A1描述一种可折叠勺子,其具有勺杯部区段和勺柄。包含顶点折曲和谷底折曲的勺柄以及勺杯部区段是由单片可折叠材料形成的。
新加坡注册设计30201703913Y和30201703914W涉及一种勺子。
新加坡注册设计30201703916PY和30201703915R涉及一种叉子。
本申请案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对使用者和环境友好的形式的稳定手持式工具,该工具可以容易地且有成本效益地制造。
根据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形成手持式工具的坯料。所述坯料具有扁平细长形状。所述坯料可具有基本上对称形状,特别是相对于纵向对称轴线的基本上对称形状。在下文中,如果未不同地指定,那么对称性或对称布置指代相对于坯料的对称轴线的对称性或对称布置。
所述坯料包括顶部表面、与顶部表面相对的底部表面、第一纵向末端、第二纵向末端、第一侧末端和第二侧末端。所述坯料的圆周切割边缘包括第一纵向末端处的后边缘、第二纵向末端处的前边缘、第一侧末端处的第一侧边缘和第二侧末端处的第二侧边缘。
所述坯料还包括在坯料的侧边缘之间延伸的至少一个基本上连续向上弯曲线,具有第一向上弯曲片段、第二向上弯曲片段和连接片段。向上弯曲片段从坯料的侧边缘处的相应端点以倾斜角向内延伸,沿着朝向坯料的前边缘的纵向方向指向且提供具有钝的且至少部分地圆化的形状的顶点。
“基本上连续”在此上下文中意味着线还可以包括通过裂口或不连续处分隔的连续区段。
由于向上弯曲线的布置,可区分坯料沿着纵向方向的三个主要区段:手柄区段,其从后边缘延伸到侧边缘处的向上弯曲线的笔直片段的端点;功能区段,其从前边缘的尖端延伸到顶点;以及中间区段,其在手柄区段与功能区段之间。
功能区段的形状可以是定制的,且可以取决于工具的特定用途和/或顾客的意图而显著变化。
确切地说,坯料的功能区段可以具有基本上光滑或圆化的轮廓线,以用于形成勺子或勺子状工具,例如铲勺、铲、漏斗或相似物。
功能区段还可以具有尖齿轮廓线,以用于形成具有各种几何形状的叉子或叉子状工具。
功能区段还可以包括不同数目和大小的孔或穿孔,以用于由坯料形成粗滤器或过滤器。
所述坯料还包括在后边缘与第一向上弯曲片段之间延伸的第一向下弯曲线,和在后边缘与第二向上弯曲片段之间延伸的第二向下弯曲线,以及在向下弯曲线、向上弯曲线和后边缘之间延伸的中间区域或中间槽道。
弯曲线充当弯曲辅助,其便于以预定方式弯曲或折叠坯料,从而便于折叠坯料以形成具有所需形状的手持式工具。
由于在向下弯曲线、向上弯曲线和后边缘之间延伸的中间区域,形成向下弯曲线之间的细长中间槽道,其不含弯曲线。在形成工具之后,中间槽道贡献于工具的稳定性,因为在折叠状态中,中间槽道形成或建置坯料的两个向下弯曲部分之间的细长平台,其充当运载构造且对工具给予特定稳定性。
顶点的钝且至少部分地圆化的形状用于将来自工具的前面部分的压力分布于顶点的周缘上。这意味着压缩应力损坏坯料的风险可减小。顶点处的尖锐边缘伤害人的风险也可减小。
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向下弯曲线在后边缘与第一侧边缘之间延伸,且第二向下弯曲线在后边缘与第二侧边缘之间延伸,其方式为在坯料的后边缘处提供两个翼。
在坯料的后边缘处的拐角翼可用于形成手持式工具的舒适手柄。
向下弯曲线可以被布置成使得在连接片段处提供中间区域的加宽。确切地说,向下弯曲线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基本上笔直纵向片段和曲线片段,所述曲线片段形成中间区域或中间槽道的加宽。在坯料的后边缘与顶点之间的区中向下弯曲线的笔直片段的纵向布置为此区提供了特别好的保护,此区可充当工具的运载构造或脊。
向下弯曲线的笔直片段可以延伸到坯料的后边缘。将向下弯曲线的笔直片段延伸到坯料的后边缘有助于沿着向下折叠线的准确折叠,尤其在后边缘的区中。
在后边缘的其中向下弯曲线的笔直片段终止的一个或多个点处,可在后边缘中提供一个或多个凹痕。
在向下弯曲线的末端处的凹痕可大体上便于坯料在后边缘处的弯曲。
同时,顶点的加宽可用于顶点区中的局部应力减少,且因此得到更稳定的工具。
第一向上弯曲片段与第二向上弯曲片段之间的角度可以选择为在20°到66°的范围中,更具体来说26°到35°的范围中。
通过将向上弯曲片段之间的角度选择为在此范围中,可形成广泛多种定制的有用工具。
向下弯曲线中的每一个可以在邻近于顶点的相应结点处与向上弯曲线会合。
通过在顶点附近提供向下弯曲线与向上弯曲线之间的结点,可通过改善顶点区域中的受控可折叠性而便于从坯料形成工具。
在结点处,向上弯曲线与相应向下弯曲线之间的角度可以基本上垂直或位于60°到90°的范围内,更具体来说80°到90°的范围内。由于选择或预定义在结点处在向上弯曲线与相应向下弯曲线之间的角度,因此可以避免具有锐角的折曲的建置,且可改善顶点区中的坯料的可控的可折叠性。
钝且至少部分地圆化的顶点可以具有基本上光滑形状。确切地说,顶点可以具有圆形形状或具有圆角的扁平尖端。顶点的光滑形状可以使坯料中的拉伸分布变平滑,使得顶点区中的局部应力最大值可减小。
可以通过形成于坯料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基本上连续弯曲凹槽来提供弯曲线中的至少一个。
取决于坯料的基本材料,可应用用于产生凹槽的不同技术。
确切地说,可以在坯料的相应表面中刻出或模压凹槽。也可以通过施加压力、切割、激光烧蚀或相似技术来形成凹槽。
通过在坯料中刻出或模压凹槽,可容易地提供弯曲线所需图案。
对于向下弯曲线,可以在坯料的顶部表面上提供凹槽。
通过在坯料的顶部表面上提供凹槽,坯料可沿着弯曲线减弱,其方式为使得坯料沿着弯曲线特别容易可以向下弯曲或折叠。
对于向上弯曲线,可在坯料的底部表面上提供凹槽。
通过在坯料的底部表面上提供凹槽,坯料可沿着弯曲线减弱,其方式为使得坯料沿着弯曲线特别容易可以向上弯曲或折叠。
用于弯曲线的凹槽可以具有圆化或基本上矩形型面,具有在1与5之间、更具体来说2与4之间的纵横比,即其深度与宽度的比率。刻痕的深度可以在坯料的厚度的10%到30%的范围内,这取决于所选材料。
弯曲线中的至少一个还可以通过沿着弯曲线的预定义路径提供额外材料层,具体来说通过印刷所述额外材料层而形成。通过提供一般可具有与坯料的基本材料不同的机械特性的额外材料层,可局部修改坯料的弯曲性,其方式为使得坯料在一个方向上与在另一方向上相比更容易弯曲,因此便于坯料的弯曲或折叠。
凹槽的型面和确切尺寸一般来说取决于坯料的所选材料、厚度和用途。
坯料可以包括具体来说经过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可持续林业倡议(SFI)、森林管理委员会(FSC)、美国测试与材料协会(ASTM)等等批准或认证的可堆肥的和/或可再循环的材料。
在下文中,提供可能的材料的非穷尽性列表:
-FSC/SFI认证-ASTM D6868符合可堆肥性和可再循环性。此类材料(例如,
Figure BDA0002200702640000041
纸)是耐久的、防水性、抗撕的,
-无BPA(双酚A)、无乳胶、热塑性橡胶(TPR)和热塑性弹性体(TPE),
-优质食品级硅酮(SR/LSR)、弹性体,由-103°F到500°F的宽耐温性范围表征。其为不粘的、无毒的、高度拉伸的、柔性的,且具有低压缩永久变形。此外,其为无臭的、无味的、防霉菌的且疏水性的。
坯料材料也可包括玻璃纤维加固塑料(FRP)、微格金属、Dyneema、聚丙烯(PP)、高密度聚乙烯(H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聚碳酸酯(PC)、纳米管等等。
确切地说,对于基于纸的坯料,材料可具有从230g/m2到350g/m2的材料面积密度。
对于基于纸的坯料材料,纸颗粒的定向可选择为基本上平行于坯料的纵向方向。
由于纸颗粒的纵向定向,由坯料形成的工具的稳健性可以增加。
在不同位置,且具体来说在手柄区段,即坯料的后边缘与侧边缘处的端点之间,可提供基本上圆形和/或细长形状的升高部分或凸块。
由于凸块或升高部分,可改善工具的稳健性。此外,通过在坯料的手柄区段中提供凸块或升高部分,工具的手柄的握把可改进,使得可牢固地抓握工具。
坯料可以具有基本上锥形形状,使得坯料在后边缘处的宽度小于功能区段的宽度。确切地说,侧边缘可包括相对于对称轴线以倾斜角布置的基本上笔直片段,其方式为使得坯料在后边缘处的宽度小于功能区段的最大宽度,具体来说是在前边缘的尖端与顶点之间。
坯料的此锥形形状一般得到具有较窄手柄和较宽功能区段的工具。同时,锥形形状可以用于在坯料的制造期间节省材料。确切地说,在由相同工作片批量生产坯料时,在坯料的锥形形状的情况下以交替定向切割坯料可带来实质材料节省。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基本上平行于弯曲线的额外弯曲线。确切地说,额外向下弯曲线可以在中间槽道的区中平行于对称轴线延伸。
通过提供额外弯曲线,弯曲可以在所述多个向下弯曲线上方共享,其方式为使得减少弯曲线中的每一个处的弯曲角度,且因此减少坯料的应力。
此外,提供具有基本上扁平、细长形状的坯料以用于折叠而形成手持式工具。坯料具体来说在坯料的手柄区段中包括两个可弯曲的侧翼,沿着坯料的纵向对称轴线布置的中间槽道或中间槽道区,和部分地避开中间槽道的一个末端的弓形部。弓形部可具体来说至少部分地包括将形成的工具的功能区段或功能部分。
侧翼和中间槽道至少部分地由向下弯曲线划分,且弓形部是通过向上弯曲线与中间槽道和侧翼划分,其方式为使得在中间槽道与弓形部之间形成向上弯曲线的顶点。侧翼从坯料的平面、具体来说相对于中间槽道的弯曲随后导致沿着弓形部的圆周的拉伸应力且导致弓形部的顶点区中的压缩应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坯料的侧翼的弯曲过程中从中间槽道或中间槽道区形成中间通道或脊。
由于侧翼的弯曲造成的拉伸应力和压缩应力,弓形部的平面几何形状在能量方面不是有利的,使得机械波动,例如弓形部的尖端在一个或另一方向上从初始平面的手动倾斜可导致应力的至少部分释放,因此得到工具的稳定三维形状。
确切地说,坯料可以包括后边缘和尖端,且中间槽道可在后边缘与顶点之间的区中延伸,从而到达后边缘和/或顶点。
向上弯曲线可以包括连接坯料的侧边缘处的端点与顶点的两个向上弯曲片段。确切地说,向上弯曲片段可形成为基本上对称布置且基本上连续的笔直片段。
由于端点与顶点之间的向上弯曲线的笔直区段,通过弯曲坯料以用于形成工具所引起的材料的应力可减小。
通过同时移动侧翼远离坯料的平面,在侧边缘处的端点与侧翼一起移动或牵引。这意味着端点离开坯料的平面,具体来说中间槽道的平面,且基本上在垂直于坯料的对称轴线的平面中移动,从而造成弓形部的变形。
端点可有用于通过检查在形成工具的状态中端点是否会合而看见侧翼是否正确地弯曲。
顶点可具有光滑、至少部分地圆化或分段圆化的形状。由于顶点的此形状,坯料材料中的局部张力以及伤害使用者的风险可减小。
中间槽道可在接近顶点的一端处具有加宽。
通过在顶点处加宽中间槽道,中间槽道为顶点提供宽支撑以承受来自弓形部的侧的压缩应力。
确切地说,由于中间槽道在顶点处的加宽且由于顶点的钝或圆化的形状,因此来自弓形部的前面部分的压力分布于顶点的周缘上,其方式为使得由顶点附近的压缩应力损坏坯料的风险减少。
坯料,特别是坯料的侧翼,可以配备有磁体。确切地说,磁性材料的条状物可以层压在坯料的侧翼上或嵌入于其中。
即使工具实际上不在使用中且因此使用者不施加弯曲力,侧翼中的磁体也可以保持侧翼在一起或处于折叠状态。
根据另一方面,提供用于制造用于形成手持式工具的坯料的过程。此过程包括提供工作片的工件的扁平片材。
对于工作片,可使用适合于根据所述方面的制造过程的任何材料,且所述材料特别适合于根据将由坯料形成的工具的任何用途的使用。
工作片具体来说可以是基于纸的、基于硅酮的、基于金属的或相似情况。
确切地说,工作片可以包括可堆肥的和/或可再循环的经过FDA批准的食品安全材料,包含但不限于纸,尤其是具有从230g/m2到350g/m2范围内的面积密度。
过程还包括在工件的工件的预定义位置提供呈向下弯曲线形式且呈至少一个向上弯曲线形式的弯曲辅助,以及根据预定义图案切割工件以使得切出具有基本上对称细长形状的坯料。通过沿着向上弯曲线且沿着向下弯曲线折叠坯料,形成预定形状的手持式工具。
为了由工件切出坯料,可以使用模切过程。模切过程特别适合于通过使用模切工具切割相同形状的许多块片。
可以通过工作片的刻划或模压提供表面凹槽来形成弯曲线。为了切出坯料和/或为了提供凹槽,可以使用激光切割。通过使用激光切割,可容易地调整或修改切割图案。
模压凹槽特别适合于具有固定设计的坯料的大量生产。
通过从同一工作片切出具有交替定向的坯料,在具有锥形形状的坯料的情况下可以节省大量的工作片材料。
工件可以包括具有基本上平行于坯料的纵向轴线的颗粒定向的纸。
由于纸颗粒的纵向定向,因此可改善由坯料形成工具的稳健性。
所述过程还可以包括在坯料中形成升高部分。升高部分或凸块可用于手持式工具的额外稳健性,且也可改进用于由使用者抓握和保持的握把。凸块可以在坯料中模压或盲凸印。因此,可容易地形成凸块。
过程还可以包括提供呈坯料的一个或多个加强层的形式的加强件。确切地说,加强层可包括在坯料的在工具的形成或使用期间暴露于应力的关键区域处提供硅、金属或塑料。
加强件可以包括嵌入式层,即嵌入于工作片材料中的材料层。加强层可以包括模制硅酮层,具体来说挤压模制硅酮层。
加强件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凸印结构,类似于形成于坯料中的凸块的那些结构。
过程还可以包括提供坯料的颜色标记。确切地说,颜色标记可用于标记折叠线以及功能区段以便于使用。
过程可以实行为分批过程,其中由一个工件生产两个或更多个坯料。
通过使用批次或批量过程,用于制造坯料需要的时间和材料可减少。
确切地说,在分批过程中,可以一种布置从工件生产坯料以使得坯料彼此平行,同时相邻坯料在相反方向上定向。
由于此布置,在具有锥形形状的坯料的情况下,可在工件的同一区域上并排容纳更多坯料。
根据另一方面,提供通过折叠根据第一方面的坯料形成的手持式工具。
特定形状和尺寸可以取决于工具的特定设计和用途以及所选材料而变化。
确切地说,取决于坯料的特定设计,可以形成不同种类的勺子,例如茶匙、咖啡勺、甜点勺、沙拉勺、品尝勺、汤勺、大勺子等等。类似地,通过相应地设计坯料可以形成大量多种厨房用具或叉子状工具。
通过改变功能部分的弯曲方向,可以形成“反向勺子”,其可用作用于软食品的漏斗或用具,所述软食品例如酸奶、雪糕、大豆凝乳等等。此类反向工具还特征在于稳健性和形状稳定性,因为当功能区段的前部部分相对于中间槽道的平面在与侧翼相同的方向上弯曲时也可实现在能量方面有利的稳定配置。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形成手持式工具的坯料。换句话说,可折叠所述坯料以形成所需手持式工具。所述手持式工具的一个实例是杯部。在广义上,杯部还可以指碗、容器或铲勺。
所述坯料包含扁平且细长片材。
所述扁平且细长片材包括两个相对的主表面,即顶部表面和底部表面。
所述片材还包含第一纵向末端和第二纵向末端以及第一侧末端和第二侧末端。第一纵向末端与第二纵向末端相对地定位。第一侧末端与第二侧末端相对地定位。
所述片材还包括圆周边缘。圆周边缘包括提供于第一纵向末端处的后边缘、提供于第二纵向末端处的前边缘、提供于第一侧末端处的第一侧边缘,和提供于第二侧末端处的第二侧边缘。
此外,所述扁平且细长片材包含局部低洼形部分。
关于局部低洼形部分,其包括圆形向上弯曲线、第一笔直向下弯曲线和第二笔直向下弯曲线。
圆形向上弯曲线的第一末端紧靠第一笔直向下弯曲线的第一末端安置,而圆形向上弯曲线的第二末端紧靠第二笔直向下弯曲线的第一末端安置。第一笔直向下弯曲线的第二末端紧靠第二笔直向下弯曲线的第二末端安置。
功能上,圆形向上弯曲线、第一笔直向下弯曲线和第二向下笔直弯曲线的此布置允许局部低洼形部分弯曲以用于形成手持式工具的杯部的容器部分。
容器部分具有圆锥形部分。圆形弯曲线为所述圆锥形部分提供钝顶点。就此来说,钝顶点用以增加容器的耐久性,且不会割到手持式工具的容器部分的使用者。
所述扁平且细长片材经常包含矩形部分。
所述矩形部分包括至少一个纵向向下弯曲线、至少一个橫向向上弯曲线和至少一个对应橫向向下弯曲线。
详细地说,所述纵向向下弯曲线、橫向向上弯曲线和橫向向下弯曲线经常是笔直的。
纵向向下弯曲线从后边缘朝向前边缘的方向延伸或拉伸。
橫向向上弯曲线从纵向向下弯曲线延伸到第一侧边缘,而橫向向下弯曲线从纵向向下弯曲线延伸到第二侧边缘。橫向向上弯曲线还对准于对应橫向向下弯曲线。
在功能上,纵向向下弯曲线、橫向向上弯曲线和橫向向下弯曲线被布置成使得它们允许矩形部分弯曲,其中矩形部分弯曲以形成手持式工具的手柄部分。
向上弯曲线经常包含提供于坯料的底部表面上的刻出线。刻出线指代窄的中空通道、弯曲凹槽、或窄的细长凹陷区域以便于弯曲或折叠坯料以形成所需手持式工具。刻出线的深度和宽度经常是根据坯料的材料、厚度和用途来适配。
类似地,向下弯曲线可包含提供于顶部表面上的刻出线。
矩形部分可包含一对或多对挡片部分模切线。这些切割线允许坯料的部分弯曲。在使用中,所述部分弯曲以使得这些部分充当挡片部分以支撑容器部分的侧部。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矩形部分还包括仅一对切割线。
在另一实施方案中,矩形部分包含两对切割线。
笔直纵向向下弯曲线可包含一个笔直纵向向下弯曲线片段。这经常针对薄的坯料提供。
笔直纵向向下弯曲线还可包含靠近彼此提供的两个笔直纵向向下弯曲线片段。这经常针对厚的坯料提供。双弯曲线段允许厚坯料容易地弯曲。
笔直橫向向上弯曲线可包含仅一个笔直橫向向上弯曲线片段,而笔直橫向向下弯曲线包含仅一个对应笔直橫向向下弯曲线片段。这两个线片段允许坯料弯曲以用于形成手持式工具的手柄部分。
替代地,笔直橫向向上弯曲线可包含两个笔直橫向向上弯曲线片段,而笔直橫向向下弯曲线包含两个对应笔直橫向向下弯曲线片段。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两个笔直橫向向上弯曲线片段靠近彼此提供,而所述两个对应笔直橫向向下弯曲线片段也靠近彼此提供。此布置经常针对厚坯料提供,其中这些线片段允许厚坯料容易地弯曲。
在另一实施方案中,所述两个笔直橫向向上弯曲线片段远离彼此提供,而所述两个对应笔直橫向向下弯曲线片段也远离彼此提供。此布置允许坯料的细长部分在坯料的两个部分处弯曲以用于形成坯料的手柄部分。
坯料可包含在笔直橫向向上弯曲线与对应笔直橫向向下弯曲线之间的相交区处提供的凹痕。所述凹痕用以容纳坯料的材料厚度。当坯料弯曲时,弯曲区域经常扩大,尤其是在拐角。此扩大可阻碍坯料的弯曲。凹痕用以接纳扩大区域以允许更容易弯曲坯料。
凹痕经常具有梯形形状,这对于接纳上述坯料的扩大区域是有效的。
坯料经常包含第一笔直向上弯曲线片段和第二笔直向上弯曲线片段。
第一笔直向上弯曲线片段从圆形向上弯曲线延伸到第一侧边缘。类似地,第二笔直向上弯曲线片段从圆形向上弯曲线朝向第二侧边缘的方向延伸。
第一笔直向上弯曲线片段和第二笔直向上弯曲线片段允许更容易弯曲局部低洼形部分以用于形成手持式工具的容器部分。
坯料可包含硅材料或食品级纸材料,但其它材料也是可能的。
本申请提供通过折叠上述坯料形成的手持式工具。
本申请提供用于形成手持式工具的模制坯料,所述手持式工具即勺子或锹。所述模制坯料包含分隔预定距离的两个大体上扁平部分。
模制坯料是通过使用压力的过程塑形或形成。所述过程可包含加热和/或干燥步骤。过程的实例是纸浆模制。
详细地说,模制坯料包含细长片材。
细长片材包含顶部表面和与顶部表面相对地提供的底部表面。片材还包含第一纵向末端和与第一纵向末端相对地提供的第二纵向末端,第一侧末端和与第一侧末端相对地提供的第二侧末端。
细长片材还包含圆周边缘,所述圆周边缘包括提供于所述第一纵向末端处的后边缘、提供于所述第二纵向末端处的前边缘、提供于所述第一侧末端处的第一侧边缘,和提供于所述第二侧末端处的第二侧边缘。
细长片材还包含在坯料的两个相对侧边缘之间延伸的弯曲与连接条带。所述弯曲与连接条带包含第一条带片段、第二条带片段和连接条带片段。
第一条带片段和第二条带片段从坯料的侧边缘处的相应端点以倾斜角向内延伸,沿着朝向坯料的前边缘的纵向方向指向。连接条带片段充当钝顶点,其具有至少部分地圆化的形状。
细长片材还包含在后边缘与第一条带片段之间延伸的第一向下弯曲线和在后边缘与第二条带片段之间延伸的第二向下弯曲线。
弯曲与连接条带和前边缘封闭第一大体上扁平部分,而弯曲与连接条带和后边缘封闭第二大体上扁平部分。
第一扁平部分提供于第一平面中,而第二大体上扁平部分提供于第二平面中。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一平面分隔预定距离。
此分隔允许更容易折叠坯料以形成工具。分隔允许使用者通过仅将坯料的侧面朝向彼此按压而在一次移动中弯曲坯料以用于形成勺子。
本申请提供用于形成手持式工具的又一模制坯料,所述手持式工具即勺子或锹。模制坯料包含两个大体上扁平部分。一个扁平部分弯曲以充当容器部分,且另一扁平部分弯曲以充当勺子的手柄部分。
详细地说,模制坯料包含细长片材。
细长片材包含顶部表面和与顶部表面相对地提供的底部表面。片材还包含第一纵向末端和与第一纵向末端相对地提供的第二纵向末端,第一侧末端和与第一侧末端相对地提供的第二侧末端。
细长片材还包含圆周边缘,所述圆周边缘包括提供于所述第一纵向末端处的后边缘、提供于所述第二纵向末端处的前边缘、提供于所述第一侧末端处的第一侧边缘,和提供于所述第二侧末端处的第二侧边缘。
细长片材还包含在坯料的两个相对侧边缘之间延伸的弯曲与连接条带。弯曲与连接条带包含第一条带片段、第二条带片段和连接条带片段。
第一条带片段和第二条带片段从坯料的侧边缘处的相应端点以倾斜角向内延伸,沿着朝向坯料的前边缘的纵向方向指向。连接条带片段充当钝顶点,其具有至少部分地圆化的形状。
细长片材还包含在后边缘与第一条带片段之间延伸的第一向下弯曲线和在后边缘与第二条带片段之间延伸的第二向下弯曲线。
弯曲与连接条带和前边缘封闭第一大体上扁平部分,而弯曲与连接条带和后边缘封闭第二大体上扁平部分。
第一扁平部分弯曲以充当容器部分,且第二扁平部分弯曲以充当勺子的手柄部分。
模制坯料的形状允许更容易折叠坯料以形成工具。所述形状允许使用者通过将坯料的侧面朝向彼此按压而在一次移动中弯曲坯料以用于形成勺子。
坯料可包含上文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
在附图中更详细地描述本申请的主题,其中
图1示出用于折叠以形成根据一实施例的手持式工具的坯料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2示出沿着图1的线AA取得的图1的坯料的横截面图,
图3示出用于折叠以形成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手持式工具的坯料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4示出用于折叠以形成根据又一实施例的手持式工具的坯料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5示出沿着图4的线BB取得的图4的坯料的横截面图,
图6示出用于折叠以形成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手持式工具的坯料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7示出沿着图6的线CC取得的图6的坯料的横截面图,
图8示出用于折叠以形成根据又一实施例的手持式工具的坯料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9示出沿着图9的线DD取得的图5的坯料的横截面图,
图10示出用于折叠以形成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手持式工具的坯料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11示出用于折叠以形成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手持式工具的坯料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12示出用于折叠以形成根据又一实施例的手持式工具的坯料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13示出用于折叠以形成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手持式工具的坯料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14示出用于折叠以形成根据又一实施例的手持式工具的坯料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15示出用于折叠以形成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手持式工具的坯料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16示出沿着图15的线EE取得的图15的坯料的横截面图,
图17示出图15的坯料的变体的横截面图,
图18示出图15的坯料的另一变体的横截面图,
图19示出用于折叠以形成根据又一实施例的手持式工具的坯料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20示出用于折叠以形成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手持式工具的坯料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21示出用于折叠以形成根据再另一个实施例的手持式工具的坯料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22示出用于折叠以形成根据又一实施例的手持式工具的坯料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23示意性地示出用于生产根据实施例的坯料的可能的面板布置,
图24至37从不同视图示出处于其初始状态和折叠状态的坯料的不同实施例,
图38示出扁平的薄坯料的示意性俯视图,所述坯料既定用于折叠以形成具有手柄的杯部,
图39示出具有手柄的杯部的前视图,图38的薄坯料折叠以形成杯部,
图40示出图39的杯部的第一透视图,
图41示出图39的杯部的侧视图,
图42示出图39的杯部的第二透视图,
图43示出图38的薄坯料的部分,
图44示出图38的薄坯料的侧视图,
图45示出图38的薄坯料的透视图,其沿着纵向刻出线折叠以形成图39至42的杯部,
图46示出图38的薄坯料的前视图,
图47示出图45和46的薄坯料,其进一步折叠以形成图39至42的杯部,
图48示出扁平的厚坯料的示意性俯视图,所述坯料既定用于折叠以形成具有手柄的杯部,
图49示出具有手柄的杯部的前视图,图48的薄坯料折叠以形成杯部,
图50示出图49的杯部的第一透视图,
图51示出图49的杯部的侧视图,
图52示出图49的杯部的第二透视图,
图53示出图48的厚坯料的部分,
图54示出图48的厚坯料的侧视图,
图55示出图48的厚坯料的透视图,其沿着纵向刻出线折叠以形成图49至52的杯部,
图56示出图55的厚坯料的前视图,
图57示出图55和56的厚坯料,其进一步折叠以形成图49至52的杯部,
图58示出扁平的薄坯料的示意性俯视图,所述坯料既定用于折叠以形成具有支架的杯部,
图59示出具有支架的杯部的前视图,图58的坯料折叠以形成杯部,
图60示出图59的杯部的侧视图,
图61示出图59的杯部的前透视图,
图62示出图59的杯部的第二透视图,
图63示出图58的坯料的部分,
图64示出图58的坯料的侧视图,
图65示出图58的薄坯料的透视图,其沿着纵向刻出线折叠以形成图59至62的杯部,
图66示出图65的薄坯料的前视图,
图67示出图65和66的薄坯料,其进一步折叠以用于形成图59至62的杯部,
图68示出扁平的薄坯料的示意性俯视图,所述坯料既定用于折叠以形成无手柄的杯部,
图69示出以图68的薄坯料形成的杯部的前视图,
图70示出图69的杯部的透视图,
图71示出图69的杯部的第一侧视图,
图72示出图69的杯部的第二侧视图,
图73示出图69的杯部的后视图,
图74示出图69的杯部的第二侧视图,
图75示出图68的薄坯料的部分,
图76示出图68的薄坯料的侧视图,
图77示出图68的薄坯料的前视图,其沿着纵向刻出线折叠以用于形成图69至74的杯部,
图78示出图77的薄坯料的后视图,
图79示出图77和78的薄坯料,其进一步折叠以形成杯部,且
图80示出图68的坯料的变体,
图81示出又一薄坯料的示意性俯视图,其为图81的坯料的变体,
图82示出具有支架的杯部的前视图,图81的坯料折叠以形成杯部,
图83示出图82的杯部的侧视图,
图84示出图82的杯部的前透视图,
图85示出图82的杯部的第二透视图,
图86示出图81的薄坯料的透视图,其沿着纵向刻出线折叠以形成图82至85的杯部,
图87示出图86的薄坯料的前视图,
图88示出图86和87的薄坯料,其进一步折叠以用于形成图82至85的杯部,
图89示出具有预定形状的坯料的俯视图,所述坯料是图1的坯料的变体,
图90示出图89的坯料的前视图,
图91示出沿着图89的线A′-A′取得的图89的坯料的横截面图,
图92示出沿着图89的线B′-B′取得的图89的坯料的横截面图,
图93示出具有另一预定形状的坯料的俯视图,所述坯料是图89的坯料的变体,
图94示出沿着图89的线C-C取得的图93的坯料的横截面图,
图95示出沿着图89的线C-C取得的图93的坯料的实施例的横截面图,且
图96示出沿着图89的线C-C取得的图93的坯料的另一实施例的横截面图。
在以下描述中,提供细节来描述本申请案的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不具有此类细节的情况下实践所述实施例。
实施例的一些部分具有相似部分。相似部分可以具有相同名称或带有字母符号或撇号符号的相似部件标号。一个部件的描述在适当情况下参照另一相似部件也适用,由此减少文字的重复而不限制本公开。
图1和2示出坯料1,其既定用于折叠而形成根据实施例的手持式工具。
坯料1既定用于折叠而形成手持式工具并且具有扁平、细长且基本上对称的形状,其对称轴线A在图中指示为点划线。
坯料1包括顶部表面2、与顶部表面2相对的底部表面3、第一侧边缘4、与第一侧边缘4相对的第二侧边缘4'、前边缘5和后边缘6。
坯料1基本上包括三个区段:手柄区段7、功能区段8,以及连接手柄区段7与功能区段8的中间区段9。
坯料1还包括呈向下弯曲线10、10'和向上弯曲线11的形式的弯曲辅助,用于便利以预定义方式弯曲或折叠坯料1从而形成具有所需形状的手持式工具。
示出为虚线的向上弯曲线11具有在坯料的两个相对边缘4、4'之间延伸且包括两个基本上笔直的向上弯曲片段12、12'的平滑连续线的形状。笔直向上弯曲片段中的每一个从坯料1的手柄区段7处的相应侧边缘4、4'以相对于坯料1的对称轴线A的倾斜角朝向功能区段8延伸经过中间区段9上方,使得两个向上弯曲片段12、12'在中间或连接片段13上方连接,从而形成坯料1的功能片段8处的钝顶点。
取决于具体实施例,顶点13的形状可以不同。在图1的实施例中,顶点具有曲率半径为近似5mm的基本上圆形形状。
向下弯曲线10包括示出为实线的两条对称地布置的平滑连续线,各自包括从坯料1的后边缘6朝向顶点13延伸的笔直片段14、14′,以及弯曲部分15,向下弯曲线10的弯曲部分15中的每一个终止于在顶点13附近的向上弯曲线11处的相应结点16处。
向下弯曲线10的笔直片段14、14′在两侧上纵向地且靠近对称轴线A延伸,使得形成从后边缘6延伸到顶点13的条状物。
在此实施例中,笔直部分15彼此平行且平行于坯料1的对称轴线A。因此,中心条状物或中间通道在其全长上具有基本上恒定宽度,顶点区中除外,在顶点区中中间通道由于向下弯曲线10的弯曲部分15而变宽。
在结点16处,向上弯曲线11基本上垂直于向下弯曲线10。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结点16处向上弯曲线11与向下弯曲线10之间的角度在60°与90°之间,更具体来说在80°与90°之间。
向上弯曲线11的向上弯曲片段12、12′形成或建立近似26°的角度。
工具的长度为近似130mm,而其宽度为约40mm。手柄区段7、中间区段9和功能区段分别具有近似40mm、63mm和27mm的长度。
取决于用途以及工具的设计,向上弯曲线11的向上弯曲片段12、12′之间的角度可以特定来说从近似20°变化直到近似66°。
向上弯曲线11的顶点13和向下弯曲线10的弯曲部分15示出具有与顶点13近似相同曲率半径的圆形曲率。在此实施例中的曲率半径是近似5mm。
在坯料1的手柄区段7中,提供基本上圆形形状的升高部分或凸块17。
在向下弯曲线10的笔直片段14、14′的末端处,在坯料1的后边缘6中提供凹痕18。后边缘6是基本上笔直的且具有圆角19。所述圆角的曲率半径是近似2mm。
坯料1的侧边缘4是笔直的且相对于坯料的对称轴线A稍微倾斜,其方式为在后边缘6处的坯料1的宽度小于坯料1的功能区段8的宽度。
在此实施例中,前边缘5具有圆形形状,具有等于功能区段8的宽度的曲线直径。
后边缘中的凹痕18的深度是近似2mm。
坯料1的长度是近似130mm且最大宽度是40mm。
在手柄区段7中邻近于中间区段9提供细长的横向结构20。
在此实施例中,以垂直于坯料1的对称轴线A的细长凸块的形状提供横向结构20。
弯曲线10、10′、11形成为坯料的表面中刻出的弯曲凹槽。
在向下弯曲线10、10′的情况下,弯曲凹槽提供于坯料1的顶部表面2上。
在向上弯曲线11的情况下,弯曲凹槽提供于坯料1的底部表面3上。
取决于具体实施例,凸块和/或弯曲辅助可以具备颜色标记,以便于手柄区段和/或弯曲辅助的辨识。
在本实施例中,坯料1是经过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用于由纸制成的一次性勺子的坯料。所述纸的面积密度是近似300g/m2
可以使用各种材料作为坯料的基本材料,例如纸、硬纸板、金属、硅酮或任何其它合适的材料。
确切地说,坯料可以包括可堆肥的和/或可再循环的经过FDA批准的食品安全材料,包含但不限于纸,尤其是具有从约200g/m2到约350g/m2范围内的面积密度。
弯曲刻痕的深度和宽度一般来说取决于坯料的材料、厚度和用途。
坯料1可以通过沿着弯曲线10和11手动地弯曲坯料而容易地塑形为手持式工具。
确切地说,由于沿着弯曲线10、10'和11在坯料1的不同表面上提供的弯曲刻痕,因此特别容易沿着向下弯曲线10向下以及沿着向上弯曲线11向上弯曲坯料1。
弯曲线10、10'和11划分坯料1的四个单独区域,包含相对于坯料1的对称轴线A对称地布置的两个侧翼30、沿着对称轴线A对应于中心通道的中间槽道31,以及包含功能区段8且在中间区段9上方延伸且部分地避开顶点13的弓形部32。侧翼30从坯料1的后边缘6在手柄区段7和中间区段9上方延伸到顶点13。在坯料的侧边缘4处,侧翼30和弓形部在作为向上弯曲线11的端点的相应端点21、21′处会合。
向下弯曲线10划分侧翼30与中间槽道31之间的边界。
为了将坯料1塑形为手持式工具,将坯料1的侧翼30相对于中间槽道31向下(远离观看者)弯曲。侧翼30的向下移动由向下移动箭头符号33指示。
同时,通过相对于中间槽道31向下弯曲或折叠侧翼30,形成沿着中间槽道31的升高平台,其位于因沿着向下折叠线10折叠坯料1而产生的两个边沿之间。
由于中间槽道31的形状稳定性,在弯曲过程的开始时,坯料的纵向尺寸保持基本上相同,且端点21、21′基本上垂直于坯料1的对称轴线A或中间槽道31移动。这意味着沿着弓形部32的圆周,积累拉伸应力或拉伸,其沿着前边缘5和侧边缘延伸到相应端点21、21′。沿着弓形部32的圆周的拉伸应力示出为弯曲箭头40。
同时,通过侧翼30向下的弯曲,在侧边缘4处的端点21、21′也被向下移动或牵引。这意味着端点21、21′离开图式的平面或中间槽道31的平面且向下移动,基本上在垂直于坯料的对称轴线A的平面中行进,从而导致弓形部32的变形。
事实上,由于翼30对端点21、21′的向下牵引,因此弓形部32不再是平面或基本上二维对象,而是变成三维对象。
通过沿着向上弯曲线11形成侧边沿,中间槽道31提供工具的形状稳定的载体构造。如果工具提供为勺子,那么在使用中,中间槽道31连同侧边沿一起用以防止切割到使用者的口部或嘴唇。
通过继续翼30的向下弯曲,沿着弓形部32的圆周的拉伸应力增长,从而抵靠中间槽道31朝向顶点13拉动坯料1的尖端22,从而导致顶点13的区中的基本上轴向压缩力(由宽箭头41指示)。
通过在顶点13处的中间槽道31的加宽且由于顶点13的锥形形状,来自弓形部32的前部的压缩力分布于顶点13的宽度上,其方式为在顶点13的周缘处的压缩应力减少。
通过顶点13处的压缩应力的减少,可避免对顶点13或顶点区的损坏。
通过由侧翼30的弯曲造成的拉伸应力和中心压缩应力,所述前部的平面几何形状变成在能量方面不稳定,其中所述前部或尖端22保持在中间槽道31的平面中。
通过手动地向上倾斜功能区段8的尖端22,弓形部32的前部可向上翻转且可采取稳定位置,其中沿着拉伸线40的圆周拉伸被最小化。弓形部32的前部的向上移动由向上移动箭头符号34示出。
在向上翻转之后,弓形部32的前部且因此功能区段8采取稳定位置。
确切地说,通过向上翻转,弓形部32的前部、功能区段8获得杯部形状,顶点13是杯部的最深点,且坯料1变成形状稳定的工具,在此实施例中是小勺子。
只要侧翼保持向下弯曲,特别是通过在手中保持工具,则从此最终形状的任何偏离将是在能量方面不利的,因为这将增加沿着弓形部32的规避的拉伸应力。
因此,通过相对于中间槽道31向下折叠侧翼30,形成形状稳定的手持式工具。
凸块17和横向结构20可以充当握把结构或握持器,用于使用者更容易处置工具。
可容易地制造图1的坯料。首先,提供扁平工作片或工件,包括纸、硬纸板、塑料、金属或任何合适材料。
可以在坯料材料的坯料片材中在与坯料的具体实施例对应的预定义位置处刻出或模压弯曲线。
可以通过在具有适当形状的两个互补工具之间按压工作片来凸印或模压凸块17和横向结构20。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工作片中盲凸印凸块和/或横向结构。
具体来说借助于模切来从工作片切出坯料1。
弯曲线10、11、凸块17、横向结构20的形成和/或模切可以在工作片的更大区域上执行,其方式为从单个面板产生多于一个坯料。此批次或批量生产可以在制造过程中节省时间和成本。
滚动机器,具体来说模切辊,可以用于实行先前提到的操作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一个或多个加强层,具体来说是中间槽道31的加强层。
加强件可以形成为沿着中间槽道提供的额外材料层。额外材料层可以包括金属、热塑性或热固性材料。其可以层压,特别是胶合到坯料1的顶部表面2或底部表面3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嵌入于坯料1中。
加强件可以包括嵌入于坯料材料中或施加在坯料材料的表面中的一个表面上的纤维。
在具体实施例中,图1的坯料1包含弯曲线或模切线,使得未折叠或扁平坯料1可充当书签。也可以在坯料1上印刷广告或有用信息,进而允许坯料1的使用者能够快速且轻松访问此类数据。
图3示出用于折叠以形成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手持式工具的坯料1a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3的坯料1a在其结构和功能部分上基本上对应于图1的实施例。
与图1的实施例的一个差异在于坯料1a的特定形状,具体来说顶点13和尖端22的形状。此外,不同于图1,向下弯曲线10的笔直片段14是不平行的,但在坯料1a的后边缘6处的单个凹痕18处会合。
由于向下弯曲线10的布置,中间槽道31朝向后边缘6变窄,从而基本上变成在后边缘6处的单个线。
顶点13具有扁平尖端和圆角。向下弯曲线10与向上弯曲线11之间的结点16稍微远离向上弯曲线11的笔直片段12上的顶点的圆角。向上弯曲线11的笔直片段12之间的角度是近似22度。
坯料1a还包括横向结构20和凸块17。凸块17在此实施例中是细长的且横向地定向。
凸块17和横向结构20是带颜色的以便指定手柄区段便于使用。
坯料1a的特定形状可归因于将由坯料1a形成的手持式工具的特定形状。由图3的坯料1a形成的工具应该具有宽扁平尖端,使得其适合于例如舀或铲等任务。
顶点的宽扁平形状允许形成浅且宽的杯部。宽扁平形状也可以有助于减少顶点处的压缩应力并且还获得工具的功能区段的所需三维形状。
中间槽道31朝向后边缘6的变窄可以适用于在工具的大量生产期间节省材料。确切地说,由于坯料1a的锥形形状,在相同面积上通过以交替定向放置它们可以并排地容纳更多坯料1a,且因此可从单个工件生产更多坯料。
在后边缘处主槽道31的变窄带来的平台或中心运载构造的减弱不会使工具的总稳定性显著劣化,因为主要张力分布于中间区段9和功能区段8上方,在顶点13的区中具有压缩应力的最大值。
图4和5示出坯料1b。坯料1b既定用于折叠而形成根据又一实施例的手持式工具。
与先前实施例相比,图3的坯料1b具有两条额外向下折叠线10a和10a′,呈平行于坯料1b的对称轴线A的直线的形式。额外折叠线10a和10a′中的每一个从顶点13处的相应结点16延伸到坯料1b的后边缘6处的相应凹痕18。
额外折叠线10a和10a′用以提供较强的中间槽道31。
顶点13与图1的实施例相比稍微更窄。向上弯曲线11的笔直片段12之间的角度是近似31.50度。
在坯料1b的手柄区段7中,类似于图3的实施例,多个细长横向凸块17具备颜色标记。
与不同先前实施例,功能区段8具有圆化的稍微细长或椭圆形形状,基本上是为了工具的特定目的或既定用途而界定。在当前情况下,将形成的工具是勺子,其由于尖端22的更尖锐形状以及额外向下折叠线10和10'而适合于处置更硬的材料,例如硬冰淇淋或相似物。
图6和7示出坯料1c。在使用中,坯料1c折叠而形成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手持式工具。
图6的坯料1c在其结构和功能部分上基本上对应于图1的实施例。
不同于图1,坯料1c具有特定形状的功能区段8,其具有细长的稍微椭圆形形状。此特定形状的原因在于,将由此坯料1c形成的工具是特定类型的勺子,类似于传统的中国勺子。
手柄区段7与坯料1c的最宽部分相比较窄。坯料1c的最宽部分在中间区段9中,更靠近功能区段8。
向上弯曲线11的笔直片段12之间的角度是近似30.5度。
工具的长度是近似130mm,在最宽部分和后边缘6处的宽度分别是近似40mm和35mm。手柄区段7、中间区段9和功能区段分别具有近似40mm、60mm和30mm的长度。
中间槽道31具有额外加强件50,示出为中间槽道31的区域中的黑条状物。
加强件50是通过凸印形成。在广义上,加强件50也可以通过凹印形成。
传统的中国勺子的特性特征除了其典型形状和比例以外,是勺子的浅度,或更精确地说是勺子的杯部的浅度。杯部的浅度尤其具有在勺子处于使用中的同时允许勺子的内含物的快速冷却的优点。
与传统的中国勺子不同,由图6的坯料1c制成的勺子的杯部不具有平底。而是杯部的最深部分由顶点13限定。
手柄区段的窄度导致沿着弓形部8的圆周的较小拉伸应力,且因此导致弓形部从初始平面几何形状的较小变形。因此,可容易地实现杯部的浅形状。
图8和9示出坯料1d。坯料1d用于折叠而形成根据又一个实施例的手持式工具。此实施例基本上对应于图6的实施例,且表示用于形成较大的中国勺子的坯料1d。确切地说,功能区段8和中间区段9与图6的实施例相比更宽。
向上弯曲线11的笔直片段12和12'之间的角度是近似34.50度。
工具的长度是近似130mm,在最宽部分和后边缘6处的宽度分别是近似50mm和35mm。手柄区段7、中间区段9和功能区段分别具有近似40mm、60mm和30mm的长度。
中间槽道31具有额外加强件50,呈沿着坯料1d的对称轴线A提供的加强层的形式。
对于包括纸的坯料1d,可使用盲凸印提供加强件50,这可以提供较强的中间槽道31。
图10示出用于折叠以形成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手持式工具的坯料1e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10的坯料1e基本上对应于图1的实施例,不同主要在于功能区段8的前部部分。确切地说,前边缘5的轮廓线示出相对于坯料1e的对称轴线A轴向对称地布置的两个凹口51,其方式为使得形成功能区段8中的三个齿。弓形部32的尖端22同时也是尖齿的中间齿的尖端。
在从坯料1e形成工具之后,这些齿可充当叉齿,且工具自身可用作叉子。
图11示出用于折叠以形成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手持式工具的坯料1f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11的坯料1f基本上对应于图3的实施例,不同主要在于坯料1f的功能区段8的前部部分的形状。确切地说,前边缘5的轮廓线示出相对于坯料1f的对称轴线A对称地布置的两个凹口51,其方式为使得形成功能区段8中的三个齿。弓形部32的尖端22同时也是尖齿的中间齿的尖端。类似于图3的实施例,尖端22是扁平的且因此功能区段8的中间齿也是扁平的。
由图11中示出的坯料1f形成手持式工具得到具有宽齿的工具,其即可用作叉子又可用作勺子,且可以例如用于吃蛋糕、冰淇淋、意大利面或相似物。
图12示出用于折叠以形成根据又一实施例的手持式工具的坯料1g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12的坯料1g基本上对应于图4的实施例,不同主要在于坯料1g的功能区段8的前部部分的形状。确切地说,类似于先前两个实施例,前边缘5的轮廓线示出相对于坯料1g的对称轴线A对称地布置的两个凹口51,其方式为使得形成功能区段8中的三个齿。弓形部32的尖端22同时也是尖齿的中间齿的尖端。与先前两个实施例相比,所述三个齿不是钝的。因此,由图12中示出的坯料1g形成手持式工具得到具有尖锐齿的叉子。确切地说,由于尖锐齿且由于中间槽道中的加强结构,叉子可用于处置例如花土等相对硬的物质,或例如硬冰淇淋等较硬的食物,或相似物。
图13示出用于折叠以形成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手持式工具的坯料1h的示意性俯视图。
在坯料1h的功能区段8中,形成类似于图10的实施例的齿的三个齿。
特别与图10的实施例相比,图13的实施例的特性是较宽中间槽道31和扁平顶点13。此外,向上弯曲线11的笔直片段12之间的角度是近似35.25度。这是相对地宽的角度,从而导致较短中间区段9和较长手柄区段7。除此以外,中间槽道31具备加强件50,由中间槽道31的实心黑颜色指示。
由图13的坯料1h形成工具得到具有特定几何形状的叉子,其可用于处置特别硬的物质。实际上,中间槽道31的加强件50和较长手柄区段7允许在工具上施加特别大的力而不会对工具造成损坏。
图14示出用于折叠以形成根据又一实施例的手持式工具的坯料1i的示意性俯视图。
此实施例基本上对应于图6的实施例,示出用于形成类似于中国勺子的勺子的坯料1i。然而,在功能区段8的前部中,图14的坯料1i具有两个凹口51,形成三个齿。因此,通过折叠坯料1i,可以形成基本上类似于中国勺子的工具,但其可用作叉子。
图15和16示出坯料1j,其既定用于折叠而形成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手持式工具。
不同于先前实施例,除在对称轴线A的两侧上在手柄区段7上方和中间区段9上方延伸的侧翼30之外,图15中示出的坯料1j还包括两个拐角翼60或在邻近于坯料1j的后边缘6的两个手柄区段拐角处的拐角翼。手柄翼60是从相应侧翼30由两个手柄弯曲线61划分。手柄弯曲线61从坯料1j的后边缘6延伸到坯料1j的相应侧边缘4、4'处的相应端点21、21'。手柄弯曲线61促进手柄翼60的弯曲,确切地说,从图平面远离观看者向下弯曲,如由向下移动符号33指示。
图15的坯料1j的基本材料是硅酮。
以硅酮作为其基本材料,坯料1j可形成为耐久的基于硅酮的工具,例如可靠的基于硅酮的厨房用具。
如图16中所见,坯料1j还包括中间槽道31,其具有呈嵌入式金属片31a形式的加强件,示出为沿着对称轴线A的坯料1j的暗部分。这沿着对称轴线A从顶点13朝向后边缘6延伸,且在到达后边缘6之前终止于手柄区段7中。在使用中,金属片31a使得中间槽道31是坚硬且稳定的。换句话说,中间槽道31可承受更多重量或应力。
由于中间槽道31和手柄翼60的此配置,在形成工具之后,在后边缘6处的手柄翼60之间的手柄区段的一部分可保持未折叠。因此,可以塑形具有一种“体积效果”的舒适手柄。
此外,图15的实施例在手柄区段7中,具体来说在手柄翼60中包括加强件。这示出为手柄翼60中的暗三角形。在此实施例中,手柄翼的加强件包括挤压模制硅酮。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可以包括在中间槽道31的区中和手柄翼60中嵌入于坯料1j中的一个或多个金属层。
在其它实施例中,加强件可以包括层压在坯料1j上的表面层,具体来说在暴露于增加的应变的位置处,例如中间槽道31,尤其是顶点13或手柄区段附近,在使用工具时其由使用者抓握。
前边缘5是笔直的,使得前部部分的尖端22是基本上扁平的。
工具的长度是近似160mm,且宽度是近似40mm。手柄区段7、中间区段9和功能区段分别具有近似50mm、80mm和40的长度。
向上弯曲线11的笔直片段12之间的角度是近似25.90度。
尺寸,尤其是中间区段9和功能区段8的长度,以及向上弯曲线11的笔直片段12之间的角度可以取决于工具的用途而显著变化。
工具的长度是近似160mm,且宽度是近似40mm。手柄区段7、中间区段9和功能区段分别具有近似50mm、80mm和30mm的长度。中间槽道31的宽度是近似4mm。
坯料1j还包括握把结构或握持器。在此实施例中握持器是以的突起硅酮的细长结构或条状物的形式提供。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手柄区段7中提供具有颜色图案的握持器。握持器的颜色图案和几何形状可以取决于工具的特定设计而变化。
图17示出图15的坯料的变体的横截面图。图17示出包括硅酮材料的坯料1ja。坯料1jb包含中间槽道31,其包括用于加强中间槽道31的扩大主体。
图18示出图15的坯料的另一变体的横截面图。图18示出坯料ljb。坯料ljb包含中间槽道31,其包括金属片31b,所述金属片附接到中间槽道31的主体的外表面以用于加强中间槽道31。
图19示出用于折叠以形成根据又一实施例的手持式工具的坯料1k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19中示出的坯料1k在其基本特征方面对应于图15的实施例,且也示出一些差异,尤其在手柄区段7和功能区段的设计方面。手柄区段7中的凸块17是圆形或点形的。
前边缘5具有圆形形状,前部部分或功能区段8的此尖端22是基本上圆形的。
工具的长度是近似110mm,且宽度是近似40mm。手柄区段7、中间区段9和功能区段分别具有近似50mm、30mm和30mm的长度。中间槽道31的宽度是近似2mm。
向上弯曲线11的笔直片段12之间的角度是近似66.00度。
由于其尺寸和形状,处于折叠状态的坯料1k得到一种工具,其具体来说适合于用作用于冰淇淋或米的小铲勺,或者通过在另一方向上弯曲片段8而用作长柄勺。
在一些实施例中,坯料1k包括磁化金属板以便于使用。
图20示出用于折叠以形成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手持式工具的坯料1l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20的实施例与图19的实施例的不同在于手柄区段7中的凸块的纵向定向以及尺寸。
工具的长度是近似140mm,且宽度是近似40mm。手柄区段7、中间区段9和功能区段分别具有近似50mm、60mm和30mm的长度。中间槽道31的宽度是近似4mm。
向上弯曲线11的笔直片段12之间的角度是近似34.10度。
坯料1l的此尺寸和形状使得坯料1l适合于形成可用作长柄勺、铲勺、刮勺、漏斗、锹或铲的工具。
图21示出用于折叠以形成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手持式工具的坯料1m的示意性俯视图。
此实施例对应于图20的实施例且不同主要在于功能区段8的形状。确切地说,功能区段8的尖端22是扁平的,使得坯料1m基本上具有带圆角的矩形的形状。
由此坯料1m形成的工具特别适合于用作刮勺、刮板、漏斗、锹或铲。
图22示出用于折叠以形成根据又一实施例的手持式工具的坯料1n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22的坯料1n基本上对应于图19的实施例且不同主要在于功能区段8的形状和比例。确切地说,功能区段8较长,且功能区段8的尖端22具有圆化椭圆形形状。在功能区段8中,提供多个孔70。孔中的一个提供于顶点13的尖端处。
具有加强件的中间槽道31沿着坯料1n的对称轴线A在中间区段9和手柄区段7上方延伸,而不到达顶点13和后边缘6。
工具的长度是近似140mm,且宽度是近似40mm。手柄区段7、中间区段9和功能区段分别具有近似50mm、50mm和40mm的长度。中间槽道31的宽度是近似2mm。
向上弯曲线11的笔直片段12之间的角度是近似41度。
顶点处的孔70可用于应力释放,且可促进工具的形成。
特定形状和孔70使得坯料1n特别适合于形成可用作粗滤器、铲勺或相似物。
所述多个孔70可以在坯料1n中模切而成。孔是基本上圆形的,且具有近似1.5mm的直径。
取决于工具的用途,孔的直径可以变化,具体来说从1mm直到3mm的范围内。
在一实施例中,在功能区段8中和顶点13处不提供孔。在无孔的实施例中,中间槽道和中间槽道31的加强件可延伸到顶点13。由这些实施例塑形的工具可例如用作刮勺、铲勺或长柄勺。
图23示意性地示出用于生产根据实施例的坯料的可能的面板布置。
在图23的上部,示出根据图3的实施例的一行坯料。上部行中的坯料以交替定向布置。确切地说,每第二个坯料是以其功能部分向上且其手柄部分向下来定向。
在图23的下部,示出具有与上部坯料相同的横向尺寸的一行矩形坯料。
如从图23可见,由于上部行中的坯料的锥形形状,因此可在相同面积上放置更多坯料。
因此,坯料的锥形形状连同上文所论述的设计的技术重要性一起从制造观点来看具有优点。确切地说,在坯料的批量生产中,可以通过在工作片中交替相邻坯料的定向来节省工作片材料和生产成本。因此,由于坯料的锥形形状,可容易地实现批量生产中的工作片材料的大于10%的节省。
在此实例中,已实现11.25%的材料节省。
即使在具有较小面板的批量生产中,即在较小工件的情况下,坯料的交替定向仍可带来相当大的节省。
在制造过程的一些实施例中,从单个工件或工作片生产和模切两个坯料。由于坯料的锥形形状,取决于坯料的特定设计可实现高达近似6%的材料节省。
图24至37从不同视图示出处于其初始状态和折叠状态的坯料的不同实施例。
在图24至33的中心上部,示出根据相应实施例的处于未折叠或初始状态的坯料的俯视图。
在上部行的左侧示出相应工具的俯视图。在上部行的右侧示出工具的仰视图。
在图24至37的下部,示出形成的工具在不同视角下的透视图。
图24至33中示出的实施例对应于上文图1至14中示出的实施例。
图34至37中示出的实施例基本上对应于图15至22中示出的实施例,但还包含一些重要修改。
确切地说,不同于图11至15的实施例,图27至30的实施例包括加强件。在其中使用纸生产实施例的情况下,可使用盲凸印提供加强件。在其中使用硅材料生产实施例的情况下,可使用挤压模制硅酮提供加强件。具有加强件的此区域在图中示出为从顶点延伸到手柄区段的特定暗三角形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挤压模制橡胶作为加强件。
此外,在图34至37的实施例中,没有呈沿着对称轴线A延伸的条状物的形式的中间槽道。而是,与侧翼的折叠一起产生中间槽道或中间通道。类似于中间槽道,中间通道或管具有相同支撑效果且贡献于工具的稳健性。
还值得提到的是,由根据实施例的坯料形成的工具可以一般来说通过改变坯料的功能部分的弯曲方向而容易地修改或变换。确切地说,当功能区段的前部部分相对于中间槽道的平面在与侧翼相同的方向上弯曲时也可以实现在能量方面有利的稳定配置。
图38至47示出图1的坯料的变体。
图38示出用于折叠而形成具有手柄的所需杯部的薄坯料81。
在广义上,杯部还可以指碗、容器或铲勺。
薄坯料81包含细长片材83,其具有多条刻出线85和多个凸块87。
刻出线85和凸块87位于片材83的表面上。
每一条刻出线85包含到弯曲凹槽或到窄的细长凹陷区域的窄的中空通道,以便于坯料81的弯曲或折叠而形成所需杯部。刻出线的深度和宽度是根据坯料81的材料、厚度和用途来适配。
细长片材83是基本上扁平的且围绕其纵向轴线对称。片材83具有顶部表面83T以及与顶部表面83T相对地提供的底部表面83B,如图44所示。片材83还具有第一侧边缘83S1和与第一侧边缘83S1相对地提供的第二侧边缘83S2,以及前边缘83F和与前边缘83F相对地提供的后边缘83R,如图38中所图示。
刻出线85可置于坯料83的顶部表面83T上。此类顶部表面刻出线也被称为向下弯曲线。类似地,刻出线85可置于坯料83的底部表面83B上。此类底部表面刻出线也被称为向上弯曲线。
前边缘83F和后边缘83R置于片材83的纵向末端。前边缘83F连接到第一侧边缘83S1,所述第一侧边缘连接到后边缘83R。后边缘83R连接到第二侧边缘83S2,所述第二侧边缘连接到前边缘83F。
片材83还包括半圆形部分102、第一矩形部分104、第二矩形部分106和第三矩形部分108,如图43中所图示。半圆形部分102紧靠第一矩形部分104安置,所述第一矩形部分紧靠第二矩形部分106安置。第二矩形部分106紧靠第三矩形部分108安置。
半圆形部分102和第一矩形部分104形成局部低洼部分。具有大体上矩形形状的局部低洼部分,所述大体上矩形形状具有三条直线和一条圆形线。
半圆形部分102包括弧形边缘102A和笔直边缘102S。弧形边缘102A的末端紧靠笔直边缘102S的相应末端安置。
第一矩形部分104包含第一长边104L1和与第一长边104L1相对地安置的第二长边104L2,以及第一短边104S1和与第一短边104S1相对地安置的第二短边104S2。第一长边104L1的第一末端紧靠第一短边104S1的第一末端安置。第一短边104S1的第二末端紧靠第二长边104L2的第一末端安置。第二长边104L2的第二末端紧靠第二短边104S2的第一末端安置。第二短边104S2的第二末端紧靠第一长边104L1的第二末端安置。
类似于第一矩形部分104,第二矩形部分106包含第一长边106L1和第二长边106L2,以及第一短边106S1和第二短边106S2。
类似于第一矩形部分104,第三矩形部分108包含第一长边108L1和第二长边108L2,以及第一短边108S1和第二短边108S2。
参考半圆形部分102,弧形边缘102A紧靠前边缘83F安置。笔直边缘102S紧靠第一矩形部分104的第一长边104L1安置。
参考第一矩形部分104,第一短边104S1紧靠第一侧边缘83S1安置。第二短边104S2紧靠第二侧边缘83S2安置。第二长边104L2紧靠第二矩形部分106的第一长边106L1安置。
参考第二矩形部分106,第一短边106S1紧靠第一侧边缘83S1安置。第二短边106S2紧靠第二侧边缘83S2安置。第二长边106L2紧靠第三矩形部分108的第一长边108L1安置。
参考第三矩形部分108,第一短边108S1紧靠第一侧边缘83S1安置。第二短边108S2紧靠第二侧边缘83S2安置。第二长边108L2紧靠后边缘83R安置。
半圆形部分102的笔直边缘102S、第一矩形部分104的长边104L1和104L2、第二矩形部分106的长边106L1和106L2,以及第三矩形部分108的长边108L1和108L2具有相同长度。
第一矩形部分104的第一短边104S1、第二矩形部分106的第一短边106S1以及第三矩形部分108的第一短边108S1被安置成使得它们形成直线。
类似地,第一矩形部分104的第二短边104S2、第二矩形部分106的第二短边106S2以及第三矩形部分108的第二短边108S2被安置成使得它们形成直线。
参考刻出线85,它们包含一组纵向刻出线、一组橫向刻出线和一组对角刻出线。
纵向刻出线包含第一纵向弯曲线,其也被称为短谷脊。纵向刻出线还包含第二纵向弯曲线和第三纵向弯曲线。
详细地说,第一纵向弯曲线包含圆形弯曲线段110C以及第一笔直弯曲线段110S1和第二笔直弯曲线段110S2。
圆形弯曲线段110C安置于底部表面83B上,而第一笔直弯曲线段110S1和第二笔直弯曲线段110S2安置于顶部表面83T上。圆形弯曲线段110C的第一末端紧靠第一笔直弯曲线段110S1的第一末端安置。第一笔直弯曲线段110S1的第二末端紧靠第二笔直弯曲线段110S2的第一末端安置。第二笔直弯曲线段110S2的第二末端紧靠圆形弯曲线段110C的第二末端安置。第一笔直弯曲线段110S1和第二笔直弯曲线段110S2形成小角度。圆形弯曲线段110C安置于半圆形部分102的笔直边缘102S的中点处。第一笔直弯曲线段110S1的第二末端和第二笔直弯曲线段110S2的第一末端安置于第二矩形部分106的第一长边106L1的中点处。
第二纵向弯曲线包含安置于顶部表面83T上的笔直弯曲线段112。笔直弯曲线段112从第一长边106L1的中点延伸到第二矩形部分106的第二长边106L2的中点。
第三纵向弯曲线包含安置于顶部表面83T上的笔直弯曲线段114。笔直弯曲线段114从第一长边108L1的中点延伸到第三矩形部分108的第二长边108L2的中点。
橫向刻出线包含第一笔直弯曲线段116、第二笔直弯曲线段118、第三笔直弯曲线段120和第四笔直弯曲线段122。
详细地说,第一笔直弯曲线段116安置于底部表面83B上且从紧靠第一侧边缘83S1安置的第二矩形部分106的第一长边106L1的一个末端延伸到第二矩形部分106的第一长边106L1的中点。
第二笔直弯曲线段118安置于顶部表面83T上且从第二矩形部分106的第一长边106L1的中点延伸到紧靠第二侧边缘83S2安置的第二矩形部分106的第一长边106L1的一个末端。
第三笔直弯曲线段120安置于底部表面83B上且从紧靠第一侧边缘83S1安置的第三矩形部分108的第一长边108L1的一个末端延伸到第三矩形部分108的第一长边108L1的中点。
第四笔直弯曲线段122安置于顶部表面83T上且从第三矩形部分108的第一长边108L1的中点延伸到紧靠第二侧边缘83S2安置的第三矩形部分108的第一长边108L1的一个末端。
所述组对角刻出线包含第一笔直弯曲线段124和第二笔直弯曲线段126。
详细地说,第一笔直弯曲线段124安置于底部表面83B上且从半圆形部分102的笔直边缘102S的中点延伸到安置于第一侧边缘83S1处的第一矩形部分104的第二长边104L2的一个末端。
第二笔直弯曲线段126安置于底部表面83B上且从半圆形部分102的笔直边缘102S的中点延伸且朝向安置于第二侧边缘83S2处的第一矩形部分104的第二长边104L2的一个末端延伸。
第二笔直弯曲线段126的一个末端安置于半圆形部分102的笔直边缘102S的中点上。第二笔直弯曲线段126的另一末端安置于一点上,该点位于笔直边缘102S的中点与安置于第二侧边缘83S2处的第一矩形部分104的第二长边104L2的一个末端之间的大约中点上。
关于凸块87,它们安置于坯料81的第一升高部分上和第二升高部分上。
第一升高部分由第一长边106L1的一部分、第二长边106L2的一部分和第二矩形部分106的第二短边106S2以及笔直弯曲线段112封闭。
第二升高部分由第一长边108L1的一部分、第二长边108L2的一部分和第三矩形部分108的第二短边108S2以及笔直弯曲线段114的笔直弯曲线段封闭。
在紧靠第一侧边缘83S1安置的第三笔直弯曲线段120的一个末端处提供曲线或圆角130。
在紧靠第四笔直弯曲线段122的一个末端安置的第三笔直弯曲线段120的一个末端处提供曲线或圆角132。
还在紧靠第二侧边缘83S2安置的第四笔直弯曲线段122的另一末端处提供曲线或圆角134。
在用于形成具有长手柄的杯部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包括薄材料的坯料81具有近似285mm的长度和近似120mm的宽度。
半圆形部分102具有约60mm的半径。
参考第一矩形部分104,第一短边104S1和第二短边104S2具有约60mm的长度,且第一长边104L1和第二长边104L2具有约120mm的长度。
参考第二矩形部分106,第一短边106S1具有约82.5mm的长度,第二短边106S2具有约83.0mm的长度,而第一长边106L1和第二长边106L2具有约120mm的长度。
参考第三矩形部分108,第一短边108S1具有约80.0mm的长度,第二短边108S2具有约82.0mm的长度,第一长边108L1具有约120mm的长度,且第二长边108L2具有约118mm的长度。
对角刻出线的第一笔直弯曲线段124与第一侧边缘83S1形成约45度的角度。
在用于形成具有短手柄的杯部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包括薄材料的坯料81具有近似243.5mm的长度和近似120mm的宽度。
半圆形部分102具有约60mm的半径。
参考第一矩形部分104,第一短边104S1和第二短边104S2具有约60mm的长度,且第一长边104L1和第二长边104L2具有约120mm的长度。
参考第二矩形部分106,第一短边106S1具有约59.0mm的长度,第二短边106S2具有约60.0mm的长度,而第一长边106L1和第二长边106L2具有约120mm的长度。
参考第三矩形部分108,第一短边108S1具有约57.0mm的长度,第二短边108S2具有约59.0mm的长度,第一长边108L1具有约120mm的长度,且第二长边108L2具有约118mm的长度。
对角刻出线的第一笔直弯曲线段124与第一侧边缘83S1形成约45度的角度。
坯料81是使用从聚丙烯球粒挤压的食品级合成纸生产。所述合成纸具有约250克/平方米(GSM)到约350GSM的重量值。
在广义上,坯料81也可以使用另一食品级材料生产,例如折叠箱板纸(FBB)、硫酸盐漂白浆板(SBS)和象牙纸板。FBB、SBS和象牙纸板可具有约200克/平方米(GSM)到约400GSM的重量值。
功能上,可手动地折叠坯料81以形成图39至42中图示的杯部。
刻出线85既定用于坯料的弯曲部分以在不同预定方向上弯曲。
半圆形部分102和第一矩形部分104既定用于折叠而形成杯部的容器部分。
第二矩形部分106和第三矩形部分108既定用于折叠而形成杯部的手柄部分。
第一笔直弯曲线段124、圆形弯曲线段110C和第二笔直弯曲线段126被适配成使得它们形成不会割到杯部的使用者的光滑亚麻。
圆角用以提供安全性以防止割到杯部的使用者。圆角还用以增加耐久性且用以提供较坚固的构型。这不同于更容易断裂或损坏的尖角。
在广义上,所述杯部可充当具有有效或功能顶侧的勺子、具有有效底侧的铲勺、具有有效底侧的刮板,或具有有效底侧的漏斗。
图45、46和47示出折叠坯料81以形成具有手柄的杯部的方法。
所述方法包含沿着笔直弯曲线段112和114折叠扁平坯料81的步骤,如图45和46中示出的箭头A1指示。这致使半圆形部分102和第一矩形部分104折叠而形成容器部分,而第二矩形部分106和第三矩形部分108折叠而形成杯部的初始手柄部分。
在此之后,沿着笔直弯曲线段118折叠坯料81,如图45、46和47中示出的箭头A2指示。随后以相对于手柄部分的锐角倾斜所述容器部分。
随后沿着笔直弯曲线段122折叠坯料81,如图45、46和47中示出的箭头A3指示。换句话说,围绕笔直弯曲线段122弯曲手柄部分。
稍后将第三矩形部分108插入到由折叠的第一矩形部分104形成的狭缝中,如图47中示出的箭头A4指示,其中弯曲且安置第二矩形部分106和第三矩形部分108以形成杯部的最终手柄部分。
图48至57示出图1的坯料的另一变体。
图48示出用于折叠以形成具有手柄的杯部的厚坯料。图48的厚坯料是图38的薄坯料的变体。图48的厚坯料和图38的坯料具有相似部分。
图48示出用于折叠以形成具有手柄的所需杯部的厚坯料181。
厚坯料181包括细长片材183,其具有多条刻出线185和多个凸块187。刻出线185和凸块187位于片材183的表面上。
细长片材183是基本上扁平的且围绕其纵向轴线对称。片材183具有顶部表面183T和与顶部表面183T相对地提供的底部表面183B。片材183还具有第一侧边缘183S1和与第一侧边缘183S1相对地提供的第二侧边缘183S2,以及前边缘183F和与前边缘183F相对地提供的后边缘183R,如图48中所图示。
片材183还包括半圆形部分202、第一矩形部分204、第二矩形部分206和第三矩形部分208。半圆形部分202紧靠第一矩形部分204安置,所述第一矩形部分紧靠第二矩形部分206安置。第二矩形部分206紧靠第三矩形部分208安置。
半圆形部分202包括弧形边缘202A和笔直边缘202S。弧形边缘202A的末端紧靠笔直边缘202S的相应末端安置。
第一矩形部分204包含第一长边204L1和与第一长边204L1相对地安置的第二长边204L2,以及第一短边204S1和与第一短边204S1相对地安置的第二短边204S2。
类似于第一矩形部分204,第二矩形部分206包含第一长边206L1和第二长边206L2,以及第一短边206S1和第二短边206S2。
类似于第一矩形部分204,第三矩形部分208包含第一长边208L1和第二长边208L2,以及第一短边208S1和第二短边208S2。
参考刻出线185,它们包含纵向刻出线、一组橫向刻出线和一组对角刻出线。
纵向刻出线包含纵向弯曲线。纵向刻出线也被称为长谷脊。
详细地说,纵向弯曲线包含圆形弯曲线段210C以及第一笔直弯曲线段210S1和第二笔直弯曲线段210S2。圆形弯曲线段210C安置于底部表面183B上,而第一笔直弯曲线段210S1和第二笔直弯曲线段210S2安置于顶部表面183T上。圆形弯曲线段210C的第一末端紧靠第一笔直弯曲线段210S1的第一末端安置。第一笔直弯曲线段210S1的第二末端紧靠第二笔直弯曲线段210S2的第一末端安置。第二笔直弯曲线段210S2的第二末端紧靠圆形弯曲线段210C的第二末端安置。
第一笔直弯曲线段210S1的第一末端和第二笔直弯曲线段210S2的第二末端分隔约2mm的距离。第一笔直弯曲线段210S1的第二末端与第二笔直弯曲线段210S2的第一末端接触。
第一笔直弯曲线段210S1和第二笔直弯曲线段210S2形成小角度。圆形弯曲线段210C安置于半圆形部分202的笔直边缘202S的中点处。第一笔直弯曲线段210S1的第二末端和第二笔直弯曲线段210S2的第一末端安置于第二矩形部分206的第二长边206L2的中点处。第一笔直弯曲线段210S1和第二笔直弯曲线段210S2的第一末端从半圆形部分202的笔直边缘202S的中点周围延伸跨越第一矩形部分204,跨越第二矩形部分206,且跨越第三矩形部分208。
橫向刻出线包含一对第一笔直弯曲线段216A和216B、一对第二笔直弯曲线段218A和218B、一对第三笔直弯曲线段220A和220B,以及一对第四笔直弯曲线段222A和222B。
详细地说,第一笔直弯曲线段216A和216B安置于底部表面183B上。它们从紧靠第一侧边缘83S1安置的第二矩形部分206的第一长边206L1的一个末端附近延伸到第二矩形部分206的第一长边106L1的中点附近。第一笔直弯曲线段216A和216B基本上平行且靠近彼此安置。
第二笔直弯曲线段218A和218B安置于顶部表面183T上。它们从第二矩形部分206的第一长边206L1的中点附近延伸到紧靠第二侧边缘183S2安置的第二矩形部分206的第一长边206L1的一个末端附近。第二笔直弯曲线段218A和218B基本上平行且靠近彼此安置。
第三笔直弯曲线段220A和220B安置于底部表面183B上。它们从紧靠第一侧边缘183S1安置的第三矩形部分208的第一长边208L1的一个末端附近延伸到第三矩形部分208的第一长边208L1的中点附近。第一笔直弯曲线段220A和220B基本上平行且靠近彼此安置。
第四笔直弯曲线段222A和222B安置于顶部表面183T上。它们从第三矩形部分208的第一长边208L1的中点附近延伸到紧靠第二侧边缘183S2安置的第三矩形部分208的第一长边208L1的一个末端附近。第一笔直弯曲线段222A和222B基本上平行且靠近彼此安置。
所述组对角刻出线包含第一笔直弯曲线段224和第二笔直弯曲线段226。
详细地说,第一笔直弯曲线段224安置于底部表面183B上且从半圆形部分202的笔直边缘202S的中点延伸到安置于第一侧边缘183S1处的第一矩形部分204的第二长边204L2的一个末端。
第二笔直弯曲线段226安置于底部表面183B上且从半圆形部分202的笔直边缘202S的中点延伸且在安置于第二侧边缘183S2处的第一矩形部分204的第二长边204L2的一个末端的方向上延伸。
第二笔直弯曲线段226的一个末端安置于半圆形部分202的笔直边缘202S的中点上。第二笔直弯曲线段226的另一末端安置于一点上,该点位于笔直边缘202S的中点与安置于第二侧边缘183S2处的第一矩形部分204的第二长边204L2的一个末端之间的大约中点上。
关于凸块187,它们安置于坯料181的第一升高部分上和第二升高部分上。
第一升高部分由第一长边206L1的一部分、第二长边206L2的一部分和第二矩形部分206的第二短边206S2以及纵向弯曲线的笔直弯曲线段210S2封闭。
第二升高部分由第一长边208L1的一部分、第二长边208L2的一部分和第三矩形部分208的第二短边208S2以及纵向弯曲线的笔直弯曲线段210S2封闭。
在安置于第二笔直弯曲线段218A和218B的末端附近的第一笔直弯曲线段216A和216B的末端处提供第一梯形凹痕或开口228。
在安置于第四笔直弯曲线段222A和222B的末端附近的第三笔直弯曲线段220A和220B的末端处提供第二梯形凹痕230。
在用于形成具有长手柄的杯部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坯料181具有近似285mm的长度和近似120mm的宽度。半圆形部分202具有约60mm的半径。
参考第一矩形部分204,第一短边204S1和第二短边204S2具有约60mm的长度,且第一长边204L1和第二长边204L2具有约120mm的长度。
参考第二矩形部分206,第一短边206S1具有约80.5mm的长度,第二短边206S2具有约81.5mm的长度,第一长边206L1和第二长边206L2具有约120mm的长度。第二矩形部分206的中间部分具有约81.0mm的宽度。
参考第三矩形部分208,第一短边208S1具有约77.3mm的长度,第二短边208S2具有约77.8mm的长度,且第一长边208L1具有约120mm的长度。第三矩形部分208的中间部分具有约80.0mm的宽度。
对角刻出线的第一笔直弯曲线段224与第一侧边缘183S1形成约45度的角度。圆形弯曲线段210C具有约3mm的最小直径。第一笔直弯曲线段210S1和第二笔直弯曲线段210S2具有在一个末端最小约2mm和在另一末端约0mm的分隔。
在用于形成具有短手柄的杯部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坯料181具有近似243.5mm的长度和近似120mm的宽度。
半圆形部分202具有约60mm的半径。
参考第一矩形部分204,第一短边204S1和第二短边204S2具有约60mm的长度,且第一长边204L1和第二长边204L2具有约120mm的长度。
参考第二矩形部分206,第一短边206S1具有约60.0mm的长度,第二短边206S2具有约60.5mm的长度,第一长边206L1和第二长边206L2具有约120mm的长度。
参考第三矩形部分208,第一短边208S1具有约56.5mm的长度,第二短边208S2具有约57.0mm的长度,且第一长边208L1具有约120mm的长度。第三矩形部分208的中间部分具有约59.0mm的宽度。
对角刻出线的第一笔直弯曲线段224与第一侧边缘183S1形成约45度的角度。圆形弯曲线段210C具有约3mm的最小直径。第一笔直弯曲线段210S1和第二笔直弯曲线段210S2具有在一个末端最小约2mm和在另一末端约0mm的分隔。
在功能上,可手动地折叠坯料181以形成图49至52中图示的杯部。
半圆形部分202和第一矩形部分204既定用于折叠而形成杯部的容器部分。
第二矩形部分206和第三矩形部分208既定用于折叠而形成杯部的手柄部分。
刻出线185既定用于坯料的弯曲部分以在不同预定方向上弯曲。
平行且靠近的笔直弯曲线段216A和216B允许坯料181的相应厚部分的更容易折叠。
类似地,平行且靠近的笔直弯曲线段220A和220B以及平行且靠近的笔直弯曲线段222A和222B允许坯料181的相应厚部分的更容易折叠。
几乎平行且靠近的弯曲线段210S1和210S2允许坯料181的相应厚部分的更容易折叠。
这些梯形凹痕228和230允许坯料181的相应厚部分的更容易折叠。
梯形凹痕228和230用以容纳坯料181的材料厚度。当弯曲坯料181时,弯曲区域经常扩大,尤其是在拐角。此扩大会阻碍坯料181的弯曲。梯形凹痕228和230用来接纳扩大区域以允许坯料181的更容易弯曲。
在折叠状态中,这些梯形凹痕228和230还允许杯部的安全且稳定形成以及其支架的稳定形成。
图55、56和57示出折叠坯料81以形成具有手柄的杯部的方法。
所述方法包含沿着笔直弯曲线段210S1和210S2折叠扁平坯料181的步骤,如图55和56中示出的箭头A1-1指示。半圆形部分202和第一矩形部分204随后折叠以形成容器部分,而第二矩形部分206和第三矩形部分208折叠以形成杯部的初始手柄部分。
在此之后,沿着笔直弯曲线段218A和218B折叠坯料181,如图55、56和57中示出的箭头A2-1指示。随后以相对于手柄部分的锐角倾斜容器部分。
随后沿着笔直弯曲线段222A和222B折叠坯料181,如图55、56和57中示出的箭头A3-1指示。换句话说,围绕笔直弯曲线段222A和222B弯曲手柄部分。
稍后将第三矩形部分208插入到由折叠的第一矩形部分204形成的狭缝中,如图57中示出的箭头A4-1指示。换句话说,弯曲且安置第二矩形部分206和第三矩形部分208以形成杯部的最终手柄部分。
图58至67示出图1的坯料的变体。
图58示出用于折叠以形成具有支架的所需杯部的薄坯料381。坯料381和图38的坯料81具有相似部分。相似部分可以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部分编号。
在广义上,杯部还可以指碗、容器或铲勺。
薄坯料381包含细长片材383,其具有多条刻出线385、多个凸块387和两个挡片部分388A和388B。刻出线385和凸块387位于片材383的表面上。
细长片材383是基本上扁平的且围绕其纵向轴线对称。片材383具有顶部表面383T和与顶部表面383T相对地提供的底部表面383B,如图64所示。片材383还具有第一侧边缘383S1和与第一侧边缘383S1相对地提供的第二侧边缘383S2,以及前边缘383F和与前边缘383F相对地提供的后边缘383R,如图58中所图示。
前边缘383F和后边缘383R安置于片材383的纵向末端处。前边缘383F连接到第一侧边缘383S1,所述第一侧边缘连接到后边缘383R。后边缘383R连接到第二侧边缘383S2,所述第二侧边缘连接到前边缘383F。
片材383还包括半圆形部分402、第一矩形部分404、第二矩形部分406、第三矩形部分408和第四矩形部分409,如图63中所图示。半圆形部分402紧靠第一矩形部分404安置,所述第一矩形部分紧靠第二矩形部分406安置。
第二矩形部分406紧靠第三矩形部分408安置,所述第三矩形部分紧靠第四矩形部分409安置。
半圆形部分402包括弧形边缘402A和笔直边缘402S。弧形边缘402A的末端紧靠笔直边缘402S的相应末端安置。
第一矩形部分404包含第一长边404L1和与第一长边404L1相对地安置的第二长边4104L2,以及第一短边404S1和与第一短边404S1相对地安置的第二短边404S2。
类似于第一矩形部分404,第二矩形部分406包含第一长边406L1和第二长边406L2,以及第一短边406S1和第二短边406S2。
类似于第一矩形部分404,第三矩形部分408包含第一长边408L1和第二长边408L2,以及第一短边408S1和第二短边408S2。
类似于第一矩形部分404,第四矩形部分409包含第一长边409L1和第二长边409L2,以及第一短边409S1和第二短边409S2。
参考刻出线385,它们包含一组纵向刻出线、一组橫向刻出线和一组对角刻出线。
纵向刻出线包含第一纵向弯曲线和第二纵向弯曲线、第三纵向弯曲线和第四纵向弯曲线。
详细地说,第一纵向弯曲线包含圆形弯曲线段410C以及第一笔直弯曲线段410S1和第二笔直弯曲线段410S2。
圆形弯曲线段410C安置于底部表面383B上,而第一笔直弯曲线段410S1和第二笔直弯曲线段410S2安置于顶部表面383T上。圆形弯曲线段410C的第一末端紧靠第一笔直弯曲线段410S1的第一末端安置。第一笔直弯曲线段410S1的第二末端紧靠第二笔直弯曲线段410S2的第一末端安置。第二笔直弯曲线段410S2的第二末端紧靠圆形弯曲线段410C的第二末端安置。第一笔直弯曲线段410S1和第二笔直弯曲线段410S2形成小角度。圆形弯曲线段410C安置于半圆形部分402的笔直边缘402S的中点处。第一笔直弯曲线段410S1的第二末端和第二笔直弯曲线段410S2的第一末端安置于第二矩形部分406的第一长边406L1的中点处。
第二纵向弯曲线包含安置于顶部表面383T上的笔直弯曲线段412。笔直弯曲线段412从第一长边406L1的中点延伸到第二矩形部分406的第二长边406L2的中点。
第三纵向弯曲线包含安置于顶部表面383T上的笔直弯曲线段414。笔直弯曲线段414从第一长边408L1的中点延伸到第三矩形部分408的第二长边408L2的中点。
第四纵向弯曲线包含安置于顶部表面383T上的笔直弯曲线段415。
笔直弯曲线段415从第一长边409L1的中点延伸到第三矩形部分409的第二长边409L2的中点。
参考橫向刻出线,它们包含第一笔直弯曲线段416、第二笔直弯曲线段418、第三笔直弯曲线段420和第四笔直弯曲线段421。橫向刻出线还包含第五笔直弯曲线段422、第六笔直弯曲线段423。
详细地说,第一笔直弯曲线段416安置于底部表面383B上且从紧靠第一侧边缘383S1安置的第二矩形部分406的第一长边406L1的一个末端延伸到第二矩形部分406的第一长边406L1的中点。
第二笔直弯曲线段418安置于顶部表面383T上且从第二矩形部分406的第一长边406L1的中点延伸到紧靠第二侧边缘383S2安置的第二矩形部分406的第一长边406L1的一个末端。
第三笔直弯曲线段420安置于底部表面383B上且从紧靠第一侧边缘383S1安置的第三矩形部分408的第一长边408L1的一个末端延伸到第三矩形部分408的第一长边408L1的中点。
第四笔直弯曲线段421安置于顶部表面383T上且从第三矩形部分408的第一长边408L1的中点延伸到紧靠第二侧边缘383S2安置的第三矩形部分408的第一长边408L1的一个末端。
第五笔直弯曲线段422安置于底部表面383B上且从紧靠第一侧边缘383S1安置的第四矩形部分409的第一长边409L1的一个末端延伸到第四矩形部分409的第一长边409L1的中点。
第六笔直弯曲线段423安置于顶部表面383T上且从第四矩形部分409的第一长边409L1的中点延伸到紧靠第二侧边缘383S2安置的第四矩形部分409的第一长边409L1的一个末端。
参考所述组对角刻出线,它们包含第一笔直弯曲线段424和第二笔直弯曲线段426。
详细地说,第一笔直弯曲线段424安置于底部表面383B上且从半圆形部分402的笔直边缘402S的中点延伸到安置于第一侧边缘83S1处的第一矩形部分404的第二长边404L2的一个末端。
第二笔直弯曲线段426安置于底部表面383B上且从半圆形部分402的笔直边缘402S的中点延伸且朝向安置于第二侧边缘383S2处的第一矩形部分404的第二长边404L2的一个末端延伸。
第二笔直弯曲线段426的一个末端安置于半圆形部分402的笔直边缘402S的中点上。第二笔直弯曲线段426的另一末端安置于一点上,该点位于笔直边缘402S的中点与安置于第二侧边缘383S2处的第一矩形部分404的第二长边404L2的一个末端之间的大约中点上。
第四矩形部分409包含先前提到的挡片部分388A和388B。
挡片部分388A位于第四矩形部分409的第一半部中,而挡片部分388B位于第四矩形部分409的第二半部中。
挡片部分388A包含笔直刻出线388AS、第一笔直切割线388AC1和第二笔直切割线388AC2。笔直刻出线388AS、第一笔直切割线388AC1和第二笔直切割线388AC2被布置成使得它们形成三角形。详细地说,笔直刻出线388AS的第一末端连接到第一笔直切割线388AC1的第一末端。第一笔直切割线388AC1的第二末端连接到第二笔直切割线388AC2的第一末端。第二笔直切割线388AC2的第二末端连接到笔直刻出线388AS的第二末端。
类似地,挡片部分388B包含笔直刻出线388BS、第一笔直切割线388BC1和第二笔直切割线388BC2。
在其中使用纸提供坯料381的情况下,第一笔直切割线388AC1和第二笔直切割线388AC2具备单个模切线。
关于凸块387,它们安置于坯料381的升高部分上。
升高部分由第三矩形部分408的第一长边408L1的一部分、第二长边408L2的一部分和第二短边408S2以及笔直弯曲线段414封闭。
在用于形成具有支架的杯部的一个实施方案中,薄的坯料381具有近似285mm的长度和近似120mm的宽度。半圆形部分402具有约60mm的半径。第一矩形部分404具有约60mm的宽度和约120mm的长度。第二矩形部分406具有约45.5mm到约46.0mm的宽度和约120mm的长度。第三矩形部分408具有约59.5mm到约60.0mm的宽度和约120mm的长度。第四矩形部分409具有约58.0mm到约59.0mm的宽度和约120mm的长度。对角刻出线的第一笔直弯曲线段424与第一侧边缘383S1形成约45度的角度。
在功能上,可手动地折叠坯料381以形成图59至62中图示的具有支架的杯部。
刻出线385既定用于坯料的弯曲部分以在不同预定方向上弯曲。
半圆形部分402和第一矩形部分404既定用于折叠而形成杯部的容器部分。
第二矩形部分406、第三矩形部分408和第四矩形部分409既定用于折叠以形成用于杯部的容器部分的支架或支撑件。
挡片部分388A和388B既定用于弹出或折叠以为杯部的容器部分的侧面提供额外支撑。
在具体实施例中,半圆形部分402包含用于排空杯部中的液体的多个孔,尤其是当杯部充当滤器时。
在另一实施例中,半圆形部分402包含用于指示杯部中的液体体积的多条测量线。
图65、66和67示出折叠坯料381以形成具有支架的杯部的方法。
所述方法包含沿着笔直弯曲线段412、414和415折叠扁平坯料381的步骤,如图65和66中示出的箭头A1-2指示。这致使半圆形部分402和第一矩形部分404折叠而形成容器部分,同时也致使第二矩形部分406、第三矩形部分408和第四矩形部分409折叠而形成杯部的初始手柄部分。
在此之后,沿着笔直弯曲线段416和418折叠坯料381,如图65、66和67中示出的箭头A2-2指示。随后以相对于手柄部分的锐角倾斜容器部分。
随后沿着笔直弯曲线段420和421折叠坯料381,如图65、66和67中示出的箭头A3-2指示。随后围绕笔直弯曲线段420和421弯曲手柄部分。
随后沿着笔直弯曲线段422和423折叠坯料381,如图65、66和67中示出的箭头A4-2指示。随后围绕笔直弯曲线段422和423弯曲手柄部分。
稍后将第四矩形部分409插入到由折叠的第一矩形部分404形成的狭缝中,如图67中示出的箭头A5-2指示。弯曲且安置第二矩形部分406、第三矩形部分408和第四矩形部分409以形成杯部的最终部分。
在此之后,向外折叠挡片部分388A和388B,如图60所示。
图68至79示出图1的坯料的另一变体。
图68描绘用于折叠以形成无手柄的所需杯部的薄坯料481。
在广义上,杯部还可以指碗、容器或铲勺。
薄坯料481包含细长片材483,其具有多条刻出线485、多个凸块487以及两个挡片部分488A和488B。刻出线485和凸块487位于片材483的表面上。
每一条刻出线485包含窄的中空通道、弯曲凹槽或窄的细长凹陷区域,以便于坯料481的弯曲或折叠而形成所需杯部。刻出线的深度和宽度是根据坯料481的材料、厚度和用途来适配。
细长片材483是基本上扁平的且围绕其纵向轴线对称。片材483具有顶部表面483T和与顶部表面483T相对地提供的底部表面483B,如图76所示。片材483还具有第一侧边缘483S1和与第一侧边缘483S1相对地提供的第二侧边缘483S2,以及前边缘483F和与前边缘483F相对地提供的后边缘483R,如图68中所图示。
刻出线485可安置于顶部表面483T上或坯料483的底部表面483B上。
前边缘483F和后边缘483R安置于片材483的纵向末端处。前边缘483F连接到第一侧边缘483S1,所述第一侧边缘连接到后边缘483R。后边缘483R连接到第二侧边缘483S2,所述第二侧边缘连接到前边缘483F。
片材483还包括半圆形部分502、第一矩形部分504和第二矩形部分506,如图75中所图示。半圆形部分502紧靠第一矩形部分504安置,所述第一矩形部分紧靠第二矩形部分506安置。
半圆形部分502包括弧形边缘502A和笔直边缘502S。弧形边缘502A的末端紧靠笔直边缘502S的相应末端安置。
第一矩形部分504包含第一长边504L1和与第一长边504L1相对地安置的第二长边504L2,以及第一短边504S1和与第一短边504S1相对地安置的第二短边504S2。第一长边504L1的第一末端紧靠第一短边504S1的第一末端安置。第一短边504S1的第二末端紧靠第二长边504L2的第一末端安置。第二长边504L2的第二末端紧靠第二短边504S2的第一末端安置。第二短边504S2的第二末端紧靠第一长边504L1的第二末端安置。第一长边504L1、第二长边504L2、第一短边504S1和第二短边504S2是基本上笔直的。
类似于第一矩形部分504,第二矩形部分506包含第一长边506L1和第二长边506L2,以及第一短边506S1和第二短边506S2。
参考半圆形部分502,弧形边缘502A紧靠前边缘483F安置。笔直边缘502S紧靠第一矩形部分504的第一长边504L1安置。
参考第一矩形部分504,第一短边504S1紧靠第一侧边缘483S1安置。第二短边504S2紧靠第二侧边缘483S2安置。第二长边504L2紧靠第二矩形部分506的第一长边506L1安置。
参考第二矩形部分506,第一短边506S1紧靠第一侧边缘483S1安置。第二短边506S2紧靠第二侧边缘483S2安置。第二长边506L2紧靠后边缘483R安置。
半圆形部分502的笔直边缘502S、第一矩形部分504的长边504L1和504L2以及第二矩形部分506的长边506L1和506L2具有相同长度。
第一矩形部分504的第一短边504S1和第二矩形部分506的第一短边506S1被安置成使得它们形成具有稍微弯曲的基本上直线。换句话说,第一短边506S1相对于第一短边504S1具有小倾斜。
类似地,第一矩形部分504的第二短边504S2和第二矩形部分506的第二短边506S2被安置成使得它们形成具有稍微弯曲的基本上直线。换句话说,第二短边506S2相对于第二短边504S2具有小倾斜。
参考刻出线485,它们包含一组纵向刻出线、一组橫向刻出线和一组对角刻出线。
纵向刻出线包含第一纵向弯曲线和第二纵向弯曲线。
详细地说,第一纵向弯曲线包含圆形弯曲线段510C以及第一笔直弯曲线段510S1和第二笔直弯曲线段510S2。
圆形弯曲线段510C安置于底部表面483B上,而第一笔直弯曲线段510S1和第二笔直弯曲线段510S2安置于顶部表面483T上。圆形弯曲线段510C的第一末端紧靠且接触第一笔直弯曲线段510S1的第一末端安置。第一笔直弯曲线段510S1的第二末端紧靠且接触第二笔直弯曲线段510S2的第一末端安置。第二笔直弯曲线段510S2的第二末端紧靠且接触圆形弯曲线段510C的第二末端安置。第一笔直弯曲线段510S1和第二笔直弯曲线段510S2形成小角度。圆形弯曲线段510C安置于半圆形部分502的笔直边缘502S的中点处。第一笔直弯曲线段510S1的第二末端和第二笔直弯曲线段510S2的第一末端安置于第二矩形部分506的第一长边506L1的中点处。
第二纵向弯曲线包含安置于顶部表面483T上的笔直弯曲线段512。笔直弯曲线段512从第一长边506L1的中点延伸到第二矩形部分506的第二长边506L2的中点。
关于橫向刻出线,它们包含第一笔直弯曲线段516和第二笔直弯曲线段518。
详细地说,第一笔直弯曲线段516安置于底部表面483B上且从紧靠第一侧边缘483S1安置的第二矩形部分506的第一长边506L1的一个末端延伸到第二矩形部分506的第一长边506L1的中点。
第二笔直弯曲线段518安置于顶部表面483T上且从第二矩形部分506的第一长边506L1的中点延伸到紧靠第二侧边缘483S2安置的第二矩形部分506的第一长边506L1的一个末端。
关于所述组对角刻出线,它们包含第一笔直弯曲线段524和第二笔直弯曲线段526。
详细地说,第一笔直弯曲线段524安置于底部表面483B上且从半圆形部分502的笔直边缘502S的中点延伸到安置于第一侧边缘483S1处的第一矩形部分504的第二长边504L2的一个末端。
第二笔直弯曲线段526安置于底部表面483B上且从半圆形部分502的笔直边缘502S的中点延伸且朝向安置于第二侧边缘483S2处的第一矩形部分504的第二长边504L2的一个末端延伸。
第二笔直弯曲线段526的一个末端安置于半圆形部分502的笔直边缘502S的中点上。第二笔直弯曲线段526的另一末端安置于一点上,该点位于笔直边缘502S的中点与安置于第二侧边缘483S2处的第一矩形部分504的第二长边504L2的一个末端之间的大约中点上。
第四矩形部分409包含先前提到的挡片部分488A和488B。
挡片部分488A位于第二矩形部分506的第一半部中,而挡片部分488B位于第二矩形部分506的第二半部中。
挡片部分488A包含U形切割线488AU。切割线488AU是使用模切过程产生。
多条刻出线,包含安置于底部表面483B上的若干笔直弯曲线段540。它们在U形切割线488AU与安置于第一侧边缘483S1处的第一矩形部分504的第二长边504L2的一个末端之间延伸。
它们还在U形切割线488AU与第二矩形部分506的第二长边506L2的中点之间延伸。刻出线的数目取决于坯料481的材料。
类似地,挡片部分488B包含U形切割线488BU。切割线488BU是使用模切过程产生。
多条刻出线,包含安置于顶部表面483T上的若干笔直弯曲线段542。它们在U形切割线488BU与第二矩形部分506的第二长边506L2的中点之间延伸。它们还在U形切割线488BU与安置于第二侧边缘483S2处的第一矩形部分504的第二长边504L2的一个末端之间延伸。
笔直弯曲线段540和542允许容易插入挡片部分488A和488B以用于将挡片部分488A和488B锁定到坯料481的一部分。笔直弯曲线段540和542还允许容易从锁定状态解锁或移除挡片部分488A和488B。
关于凸块487,它们安置于坯料481的升高部分上。
升高部分由第二矩形部分506的第一长边506L1的一部分、第二长边506L2的一部分和第二短边506S2以及笔直弯曲线段512封闭。
凸块487安置于挡片部分488A和488B上。
这些凸块487允许挡片部分488A和488B的容易摩擦抓持。
凸块487可经由用于包括纸的坯料的盲凸印而产生。凸块487可以镶嵌或附接到包括硅酮或橡胶材料的坯料。
在紧靠第一侧边缘483S1安置的第一笔直弯曲线段516的一个末端处提供曲线边缘或圆角530。
类似地,在紧靠第二侧边缘483S2安置的第二笔直弯曲线段518的一个末端提供曲线边缘或圆角532。
还在紧靠后边缘483R安置的笔直弯曲线段512的一个末端提供曲线边缘或圆角534。
在用于形成杯部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坯料481具有近似179mm的长度和近似120mm的宽度。半圆形部分502具有约60mm的半径。第一矩形部分504具有约60mm的宽度和约120mm的长度。第二矩形部分506具有约57.0mm的宽度和约120mm的长度。对角刻出线的第一笔直弯曲线段524与第一侧边缘483S1形成约45度的角度。
在功能上,可手动地折叠坯料481以形成图69至74和77和79中图示的杯部。
刻出线485既定用于坯料的弯曲部分以在不同预定方向上弯曲。
半圆形部分502和第一矩形部分504既定用于折叠而形成杯部的容器部分。
挡片部分488A和488B既定用于形成突片,其允许使用者容易地锁定和解锁容器部分。
圆角530、532和534既定提供安全性以防止割到杯部的使用者。
图77、78和79示出折叠坯料481以形成无手柄的杯部的方法。
所述方法包含沿着笔直弯曲线段512折叠扁平坯料481的步骤,如图77和78中示出的箭头A1-3指示。这致使半圆形部分502和第一矩形部分504折叠而形成容器部分,而第二矩形部分506折叠以形成杯部的初始手柄部分。
在此之后,沿着笔直弯曲线段518折叠坯料481,如图77、78和79中示出的箭头A2-3指示。随后以相对于手柄部分的锐角倾斜所述容器部分。
随后弯曲第二矩形部分506,如箭头A3-3指示,其中挡片部分488A和488B形成图79中示出的突片。
稍后将突片插入到由折叠的第一矩形部分504形成的狭缝中,如图79中示出的箭头A4-3指示。
图80示出图68的坯料的变体。
图80描绘用于折叠以形成无手柄的所需杯部的厚坯料481′。
坯料481′类似于图68的坯料481。坯料481′和坯料481具有相似部分,带有相同名称或具有撇号或字母符号的相似名称。
厚坯料481′包含具有多条刻出线485的细长片材483。
细长片材483是基本上扁平的且围绕其纵向轴线对称。片材483具有顶部表面483T和与顶部表面483T相对地提供的底部表面483B。片材483还具有第一侧边缘483S1和与第一侧边缘483S1相对地提供的第二侧边缘483S2,以及前边缘483F和与前边缘483F相对地提供的后边缘483R。
参考刻出线485,它们包含一组纵向刻出线和一组橫向刻出线。
纵向刻出线包含一组第一纵向弯曲线,其包含圆形弯曲线段510C′以及第一笔直弯曲线段510S1′和第二笔直弯曲线段510S2′。
圆形弯曲线段510C′安置于底部表面483B上,而第一笔直弯曲线段510S1′和第二笔直弯曲线段510S2′安置于顶部表面483T上。
第一笔直弯曲线段510S1′和第二笔直弯曲线段510S2′基本上彼此平行。
圆形弯曲线段510C′安置于半圆形部分502的笔直边缘502S的中点处。圆形弯曲线段510C'的第一末端紧靠第一笔直弯曲线段510S1'的第一末端安置。第一笔直弯曲线段510S1'的第二末端靠近后边缘483R的中点安置。类似地,圆形弯曲线段510C'的第二末端紧靠第二笔直弯曲线段510S2'的第一末端安置。第二笔直弯曲线段510S2′的第二末端紧靠后边缘483R的中点安置。
关于橫向刻出线,它们包含一对第一笔直弯曲线段516A和516B以及一对第二笔直弯曲线段518A和518B。
详细地说,第一笔直弯曲线段516A和516B基本上平行且靠近彼此定位。第一笔直弯曲线段516A和516B安置于底部表面483B上且从紧靠第一侧边缘483S1安置的第二矩形部分506的第一长边506L1的一个末端延伸到第二矩形部分506的第一长边506L1的中点。
第二笔直弯曲线段518A和518B基本上平行且靠近彼此定位。第二笔直弯曲线段518A和518B安置于顶部表面483T上且从第二矩形部分506的第一长边506L1的中点延伸到紧靠第二侧边缘483S2安置的第二矩形部分506的第一长边506L1的一个末端。
在所述对第一笔直弯曲线段516A和516B与所述对第二笔直弯曲线段518A和518B会合的区域处提供梯形凹痕或开口550′。
在功能上,笔直弯曲线段510S1′和510S2′提供额外弯曲线以用于允许厚坯料481′的更容易折叠。
类似地,第一笔直弯曲线段516A和516B以及一对第二笔直弯曲线段518A和518B提供额外弯曲线以用于允许厚坯料481′的更容易折叠。
图81至88示出图81的坯料的变体。
图81示出用于折叠以形成具有支架的所需杯部的薄坯料381-1。坯料381-1和图38的坯料381具有相似部分。相似部分可以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部分编号。
薄坯料381-1包含具有两个挡片部分388A-1和388B-1的细长片材383-1。
片材383还包括半圆形部分402、第一矩形部分404、第二矩形部分406、第三矩形部分408和第四矩形部分409,如图63中所图示。
详细地说,第四矩形部分406包含先前提到的挡片部分388A-1和388B-1。
挡片部分388A-1位于第四矩形部分406的第一半部中,而挡片部分388B-1位于第四矩形部分406的第二半部中。
挡片部分388A-1包含笔直刻出线388AS-1、第一笔直切割线388AC1-1和第二笔直切割线388AC2-1。笔直刻出线388AS-1、第一笔直切割线388AC1-1和第二笔直切割线388AC2-1被布置成使得它们形成三角形。详细地说,笔直刻出线388AS-1的第一末端连接到第一笔直切割线388AC1-1的第一末端。第一笔直切割线388AC1-1的第二末端连接到第二笔直切割线388AC2-1的第一末端。第二笔直切割线388AC2-1的第二末端连接到笔直刻出线388AS-1的第二末端。
类似地,挡片部分388B-1包含笔直刻出线388BS-1、第一笔直切割线388BC1-1和第二笔直切割线388BC2-1。
在其中使用纸提供坯料381-1的情况下,第一笔直切割线388AC1-1和第二笔直切割线388AC2-1具备单个模切线。
在功能上,挡片部分388A-1和388B-1既定用于弹出或折叠以为杯部提供额外支撑。
图86、87和88示出折叠坯料381-1以形成具有支架的杯部的方法。
所述方法包含向外折叠挡片部分388A-1和388B-1的步骤,如图81所示。
图89至92示出模制坯料1p,其既定用于折叠以形成手持式工具,即勺子或铲勺。坯料1p未经受外部压缩力。
模制坯料1p是图1的坯料的变体,其中模制坯料1p和图1的坯料具有相似部分。
如图89中较佳所见,模制坯料1p包含具有对称轴线A的细长且基本上对称的片材。
如图89至92中较佳所见,片材包含主顶部表面2和与主顶部表面2相对地提供的主底部表面3,第一侧边缘4和与第一侧边缘4相对地提供的第二侧边缘4′,以及前边缘5和与前边缘5相对地提供的后边缘6。第一侧边缘4的第一末端部分紧靠后边缘6的第一末端部分安置。
后边缘6的第二末端部分紧靠第二侧边缘4′的第一末端部分安置。第二侧边缘4′的第二末端部分紧靠前边缘5的第一末端部分安置。前边缘5的第二末端部分紧靠第二侧边缘4的第二末端部分安置。
参看图89,片材包含第一扁平部分9-1p和第二扁平部分9-2p,以及弯曲与连接条带11p。第一扁平部分9-1p一体地连接到弯曲与连接条带11p,所述弯曲与连接条带一体地连接到第二扁平部分9-2p。如图90和91中所见,第一扁平部分9-1p的平面还与第二扁平部分9-2p的平面分隔预定距离d。换句话说,第二扁平部分9-2p相对于第一扁平部分9-1p升高或突起。
参看图89,弯曲与连接条带11p包含两个基本上笔直条带片段12p和12p′以及基本上圆形条带片段13p。笔直条带片段12p和12p′连接到圆形条带片段13p以使得弯曲与连接条带11p围绕轴线A是对称的。圆形条带片段13p也被称为顶点。
详细地说,笔直条带片段12p的第一末端紧靠第一侧边缘4安置。笔直条带片段12p从侧边缘4朝向对称轴线A延伸。笔直条带片段12p相对于侧边缘4以锐角安置。笔直条带片段12p的第二末端紧靠圆形条带片段13p的第一末端安置。笔直条带片段12p的第二末端和圆形条带片段13p的第一末端安置于结点16处。
类似地,笔直条带片段12p′的第一末端紧靠第二侧边缘4′安置。笔直条带片段12p′从侧边缘4′朝向对称轴线A延伸。笔直条带片段12p′相对于侧边缘4′以锐角安置。笔直条带片段12p′的第二末端紧靠圆形条带片段13p的第二末端安置。笔直条带片段12p′的第二末端和圆形条带片段13的第二末端安置于结点16′处。
参考第二扁平部分9-2p,其包含弯曲线10p和10p′。弯曲线10p和10p′在模制坯料1p的后边缘6与圆形条带片段13p之间延伸。弯曲线10p和10p′安置于顶部表面2上。
弯曲线10p包括两个笔直弯曲线段14p1和14p2以及曲线弯曲线段15p。笔直弯曲线段14p1的第一末端部分紧靠后边缘6安置。笔直弯曲线段14p2的第二末端部分紧靠曲线弯曲线段15p的第一末端部分安置。曲线弯曲线段15p的第二末端部分紧靠结点16安置。曲线弯曲线段15p的第二末端部分还紧靠笔直弯曲线段14p2的第一末端部分安置。笔直弯曲线段14p2的第二末端部分紧靠后边缘6安置。
类似地,弯曲线10p′包括两个笔直弯曲线段14p1′和14p2′以及曲线弯曲线段15p′。笔直弯曲线段14p1′的第一末端部分紧靠后边缘6安置。笔直弯曲线段14p1′的第二末端部分紧靠曲线弯曲线段15p′的第一末端部分安置。曲线弯曲线段15p′的第二末端部分紧靠结点16′安置。曲线弯曲线段15p'的第二末端部分还紧靠笔直弯曲线段14p2'的第一末端部分安置。笔直弯曲线段14p2'的第二末端部分紧靠后边缘6安置。
笔直弯曲线段14p1和14p2以及笔直弯曲线段14p1'和14p2'相对于坯料1p纵向延伸。
笔直弯曲线段14p1和14p2安置于对称轴线A的第一侧上,而笔直弯曲线段14p1'和14p2'安置于对称轴线A的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上。笔直弯曲线段14p1和14p2以及笔直弯曲线段14p1'和14p2'靠近且平行于对称轴线A安置,以使得笔直弯曲线段14p2和14p2'以及曲线弯曲线段15p和15p'以及圆形条带片段13p封闭一个条状物或通道,所述条状物或通道从后边缘6延伸到圆形条带片段13p。
所述通道在其全长上具有基本上恒定宽度,顶点区除外,在顶点区中曲线弯曲线段15p和15p'分隔更远离对称轴线A。
在使用中,模制坯料1p的形状可在压力下改变。换句话说,模制坯料1p是柔性的。在无外部压力或力,具体来说外部压缩力的情况下,坯料1p具有如图89至92中所示的形状。当预定压缩力施加于模制坯料1p时此形状可改变。
弯曲线10p'包含凹槽或通道,其中所述凹槽连接到两个相对的部分。一个部分可以相对于另一部分围绕所述凹槽弯曲或旋转。
第一扁平部分9-1p与弯曲与连接条带11p之间的连接或接头充当弯曲线。第一扁平部分9-1p可以相对于弯曲与连接条带11p围绕弯曲线弯曲或旋转。
类似地,第二扁平部分9-2p与弯曲与连接条带11p之间的连接或接头也充当弯曲线。第二部分9-2p可以相对于弯曲与连接条带11p围绕弯曲线弯曲或旋转。
下文描述使用纸浆模制生产坯料1p的方法。
最初提供细钢丝网。充当模具的钢丝网与具有真空泵的腔室连接,其中钢丝网悬挂于液体返回池上方。钢丝网具有坯料1p的上部或暴露表面的形状,其中所述表面包含弯曲线。
在此之后,将食品安全级湿纤维浆料从下方喷洒到钢丝网上。纤维浆料是使用食品安全级纤维生产。
真空泵随后紧密地抵靠钢丝网抽吸浆料,其中浆料的纤维填充钢丝网的所有或大多数间隙和空间,同时也将浆料的水通过钢丝网抽吸到真空腔室中。当通过钢丝网的空气流已被纤维充分阻挡时,过量浆料下落回到返回池中以用于再循环。
钢丝网连同通过钢丝网塑形的纤维一起稍后移动到用于使纤维干燥的区域,其中干燥纤维形成坯料1p。
在此之后,使钢丝网与干燥坯料1p分离。
在另一实施例中,提供纸片。在此之后,使用模具按压所述纸片以形成坯料1p的第一扁平部分9-1p和升高的第二扁平部分9-2p。在此之后,使用刻划在纸上提供弯曲线10p和10p'以形成成品坯料1p。也可施加热以形成升高的第二扁平部分9-2p。
坯料1p提供的益处在于,第一扁平部分9-1p的平面与第二扁平部分9-2p的平面的分隔允许坯料1p的更容易折叠以形成勺子。
使用者可以仅在一次移动中弯曲坯料1p以形成勺子。使用者将侧边缘4和4'朝向彼此按压。弯曲与连接条带11p随后允许且便于第一扁平部分9-1p围绕提供于第一扁平部分9-1p与弯曲与连接条带11p之间的弯曲线或接头弯曲或旋转。类似地,弯曲与连接条带11p还允许且便于第二扁平部分9-2p围绕提供于第二部分9-2p与弯曲与连接条带11p之间的弯曲线或接头弯曲或旋转。
总之,坯料包含第一扁平部分、第二扁平部分和连接部分。第一扁平部分连接到所述连接部分,所述连接部分连接到第二扁平部分以使得第一扁平部分相对于第二扁平部分升高。
两个扁平部分之间的升高或分隔可以使用不同方法形成。每一方法可包含不同的过程步骤,例如施加压力、施加真空或抽吸和/或施加热。
参考坯料,可根据坯料的材料选择升高的高度。一般来说,高度应当大于坯料的厚度。
可从纸材料或金属材料或其它食品安全级材料生产坯料。
在使用中,升高部分经常被选择为充当手柄/桥区段。
图93和94示出模制坯料1q,其既定用于折叠以形成手持式工具,即勺子或铲勺。
模制坯料1q是图89的坯料的变体。模制坯料1q和图89的坯料具有相似部分。
如图93中较佳所见,模制坯料1p包含具有对称轴线A的细长且基本上对称的片材。
如图93中较佳所见,片材包含主顶部表面2和与主顶部表面2相对地提供的主底部表面3、第一侧边缘4和与第一侧边缘4相对地提供的第二侧边缘4',以及前边缘5和与前边缘5相对地提供的后边缘6。
参看图94,片材包含第一扁平部分9-1p和第二扁平部分9-2p,以及弯曲与连接条带11p。第一扁平部分9-1p一体地连接到弯曲与连接条带11p,所述弯曲与连接条带一体地连接到第二扁平部分9-2p。
弯曲第一扁平部分9-1p以充当勺子的容器部分。弯曲第二扁平部分9-2p以充当勺子的手柄部分。
参看图89,弯曲与连接条带11p包含两个基本上笔直条带片段12p和12p'以及基本上圆形条带片段13p。笔直条带片段12p和12p'连接到圆形条带片段13p以使得弯曲与连接条带11p围绕轴线A是对称的。圆形条带片段13p也被称为顶点。
参考第二扁平部分9-2p,其包含弯曲线10p和10p'。弯曲线10p和10p'在模制坯料1q的后边缘6与圆形条带片段13p之间延伸。弯曲线10p和10p'安置于顶部表面2上。
弯曲线10p包括两个笔直弯曲线段14p1和14p2以及曲线弯曲线段15p。类似地,弯曲线10p'包括两个笔直弯曲线段14p1'和14p2'以及曲线弯曲线段15p'。
笔直弯曲线段14p1和14p2以及笔直弯曲线段14p1'和14p2'相对于坯料1q纵向延伸。
通过对顶部表面2和底部表面3进行刻划且通过对底部表面3进行凹印来形成坯料1q。
图95示出坯料1q的实施例,其中通过使用顶部表面2和底部表面3的凹印来形成坯料1q。
图96示出坯料1q的另一实施例,其中通过顶部表面2和底部表面3的刻划来形成坯料1q。
坯料1q提供的益处在于,模制坯料1q的形状允许坯料1q的更容易折叠以形成勺子。使用者可通过将侧边缘4和4'朝向彼此按压而仅在一次移动中弯曲坯料1q以形成勺子。
所述实施例还可以通过组织成项列表的特征或元件的以下列表来描述。公开于所述项列表中的特征的相应组合分别被视为独立主题,这些组合还可以与本申请案的其它特征组合。
1.一种用于形成手持式工具的坯料(1p),所述坯料(1p)包括细长片材,所述细长片材包括
顶部表面(2)和与所述顶部表面(2)相对地提供的底部表面(3),
第一纵向末端和与所述第一纵向末端相对地提供的第二纵向末端,
第一侧末端和与所述第一侧末端相对地提供的第二侧末端,以及
圆周边缘,其包括提供于所述第一纵向末端处的后边缘(6)、提供于所述第二纵向末端处的前边缘(5)、提供于所述第一侧末端处的第一侧边缘(4),和提供于所述第二侧末端处的第二侧边缘(4'),
所述细长片材还包括
弯曲与连接条带(11p),其在所述坯料(1p)的所述侧边缘(4,4')之间延伸,所述弯曲与连接条带(11p)包括第一条带片段(12p)、第二条带片段(12p′)和(部分圆形)连接条带片段(13p),所述第一条带片段(12p)和所述第二条带片段(12p′)从所述坯料(1p)的所述侧边缘(4,4′)处的相应端点以倾斜角向内延伸,沿着朝向所述坯料(1p)的所述前边缘(5)的纵向方向指向且所述连接条带片段(13p)提供(钝)顶点,(所述顶点包括至少部分地圆化的形状,)
所述细长片材还包括
第一向下弯曲线(10p),其在所述后边缘(4)与所述第一条带片段(12p)之间延伸,以及
第二向下弯曲线(10p′),其在所述后边缘(4)与所述第二条带片段(12p′)之间延伸,
其中所述弯曲与连接条带(11p)和所述前边缘(5)封闭提供于第一平面中的第一扁平部分(9-1p),且
所述弯曲与连接条带(11p)和所述后边缘(6)封闭提供于第二平面中的第二扁平部分(9-2p),且
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一平面分隔预定距离(d)。
2.一种用于形成手持式工具的坯料(1q),所述坯料(1q)包括细长片材,所述细长片材包括
顶部表面(2)和与所述顶部表面(2)相对地提供的底部表面(3),
第一纵向末端和与所述第一纵向末端相对地提供的第二纵向末端,
第一侧末端和与所述第一侧末端相对地提供的第二侧末端,以及
圆周边缘,所述圆周边缘包括提供于所述第一纵向末端处的后边缘(6)、提供于所述第二纵向末端处的前边缘(5)、提供于所述第一侧末端处的第一侧边缘(4),和提供于所述第二侧末端处的第二侧边缘(4′),
所述细长片材还包括
弯曲与连接条带(11p),其在所述坯料(1q)的所述侧边缘(4,4′)之间延伸,所述弯曲与连接条带(11p)包括第一条带片段(12p)、第二条带片段(12p′)和连接条带片段(13p),所述第一条带片段(12)和所述第二条带片段(12')从所述坯料(1q)的所述侧边缘(4,4′)处的相应端点以倾斜角向内延伸,沿着朝向所述坯料(1q)的所述前边缘(5)的纵向方向指向且提供(钝)顶点,(所述顶点包括至少部分地圆化的形状,)
所述细长片材还包括
在所述后边缘(4)与所述第一条带片段(12p)之间延伸的第一向下弯曲线(10p),以及在所述后边缘(4)与所述第二条带片段(12p')之间延伸的第二向下弯曲线(10p′),
其中
所述弯曲与连接条带(11p)和所述前边缘(5)封闭提供于第一平面中的第一扁平部分(9-1p),且
所述弯曲与连接条带(11p)和所述后边缘(6)封闭提供于第二平面中的第二扁平部分(9-2p),
其中
弯曲所述第一扁平部分(9-1p)以充当所述手持式工具的容器部分且弯曲所述第二扁平部分(9-2p)以充当所述手持式工具的手柄部分。
3.根据项目1或2所述的坯料,其中
中间区域(31)在所述向下弯曲线(10,10′)、所述向上弯曲线(11)和所述后边缘(4)之间延伸,且
所述向下弯曲线(10)被布置成使得提供中间槽道(31)在所述连接片段(13)处的加宽。
4.根据项目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坯料,其中所述第一向上弯曲片段(12)与所述第二向上弯曲片段(12')之间的角度在从20°到66°,更具体来说从26°到35°的范围内。
5.根据项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坯料,其中所述向下弯曲线(10,10')中的每一个在邻近于所述连接片段(13)的相应结点(16)处与所述向上弯曲线(11)会合。
6.根据项目5所述的坯料,其中
在所述结点(16)处,所述向上弯曲线(11)与相应的所述向下弯曲线(10,10')之间的角度是基本上垂直的或位于60°与90°之间,更具体来说80°与90°之间。
7.根据项目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坯料,其中
所述弯曲线(10,11)中的至少一个是由所述坯料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弯曲凹槽提供。
8.根据项目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坯料,其中
在所述坯料的所述后边缘(4)与所述侧边缘(4,4')处的端点之间提供升高部分(17)。
9.根据项目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坯料,其中
所述坯料具有基本上锥形形状,使得所述坯料在所述后边缘(6)处的宽度小于所述坯料在所述前边缘(5)的尖端与所述连接片段(13)之间的宽度。
10.一种通过折叠根据项目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坯料形成的手持式工具。
尽管先前详细描述中已呈现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但应了解,存在大量变化。还应当了解,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仅是实例,且并不希望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的范围、适用性或配置。实际上,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将向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提供用于实施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方便的指南。
附图标记
1 坯料
1a,1b,1c,1d,1e,1f,1g,1h,1i,1j,1ja,1jb,1k,1l,1m,1n,1p坯料
2 顶部表面
3 底部表面
4,4' 侧边缘
5 前边缘
6 后边缘
7 手柄区段
8 功能区段
9 中间区段
9-1p 第一扁平部分
9-2p 第二扁平部分
10,10' 向下弯曲线
10p 弯曲线
10p′ 弯曲线
11 向上弯曲线
11p 弯曲与连接条带
12,12′ 向上弯曲片段
12p 笔直条带片段
12p′ 笔直条带片段
13 连接片段
13p 圆形条带片段
14,14′ 向下弯曲线的笔直片段
14p1 笔直弯曲线段
14p2 笔直弯曲线段
14p1' 笔直弯曲线段
14p2′ 笔直弯曲线段
15 向下弯曲图案的曲线片段
15p 曲线弯曲线段
15p′ 曲线弯曲线段
16 结点
16 结点
16′ 结点
17 凸块
18 凹痕
19 后边缘的圆角
20 横向结构
21,21′ 端点
22 尖端
30 侧翼
31 中间槽道
31a 嵌入式金属片
32 弓形部
33 向下移动箭头符号
34 向上移动箭头符号
40 拉伸力
41 压缩力
50 加强件
51 凹口
60 手柄翼
61 手柄弯曲线
70 孔
81 坯料
83 片材
83T 顶部表面
83B 底部表面
83S1 第一侧边缘
83S2 第二侧边缘
83F 前边缘
83R 后边缘
85 刻出线
87 凸块
102 半圆形部分
102A 弧形边缘
102S 笔直边缘
104 第一矩形部分
104L1 第一长边
104L2 第二长边
104S1 第一短边
104S2 第二短边
106 第二矩形部分
106L1 第一长边
106L2 第二长边
106S1 第一短边
106S2 第二短边
108 第三矩形部分
108L1 第一长边
108L2 第二长边
108S1 第一短边
108S2 第二短边
110C 圆形弯曲线段
110S1 第一笔直弯曲线段
110S2 第二笔直弯曲线段
112 笔直弯曲线段
114 笔直弯曲线段
116 第一笔直弯曲线段
118 第二笔直弯曲线段
120 第三笔直弯曲线段
122 第四笔直弯曲线段
124 第一笔直弯曲线段
126 第二笔直弯曲线段
130 圆角
132 圆角
134 圆角
181 坯料
183 片材
183T 顶部表面
183B 底部表面
183S1 第一侧边缘
183S2 第二侧边缘
183F 前边缘
183R 后边缘
185 刻出线
187 凸块
202 半圆形部分
202A 弧形边缘
202S 笔直边缘
204 第一矩形部分
204L1 第一长边
204L2 第二长边
204S1 第一短边
204S2 第二短边
206 第二矩形部分
206L1 第一长边
206L2 第二长边
206S1 第一短边
206S2 第二短边
208 第三矩形部分
208L1 第一长边
208L2 第二长边
208S1 第一短边
208S2 第二短边
210C 圆形弯曲线段
210S1 第一笔直弯曲线段
210S2 第二笔直弯曲线段
216A 第一笔直弯曲线段
216B 第一笔直弯曲线段
218A 第二笔直弯曲线段
218B 第二笔直弯曲线段
220A 第三笔直弯曲线段
220B 第三笔直弯曲线段
222A 第四笔直弯曲线段
222B 第四笔直弯曲线段
224 第一笔直弯曲线段
226 第二笔直弯曲线段
228 梯形凹痕
230 梯形凹痕
381 坯料
381-1 薄坯料
383 片材
383-1 片材
383T 顶部表面
383B 底部表面
383S1 第一侧边缘
383S2 第二侧边缘
383F 前边缘
383R 后边缘
385 刻出线
387 凸块
388A 挡片部分
388A-1 挡片部分
388AS 笔直刻出线
388AS-1 笔直刻出线
388AC1 第一笔直切割线
388AC1-1 第一笔直切割线
388AC2 第二笔直切割线
388AC2-1 第二笔直切割线
388B 挡片部分
388B-1 挡片部分
388BS 笔直刻出线
388BS-1 笔直刻出线
388BC1 第一笔直切割线
388BC1-1 第一笔直切割线
388BC2 第二笔直切割线
388BC2-1 第二笔直切割线
402 半圆形部分
402A 弧形边缘
402S 笔直边缘
404 第一矩形部分
404L1 第一长边
404L2 第二长边
404S1 第一短边
404S2 第二短边
406 第二矩形部分
406L1 第一长边
406L2 第二长边
406S1 第一短边
406S2 第二短边
408 第三矩形部分
408L1 第一长边
408L2 第二长边
408S1 第一短边
408S2 第二短边
410C 圆形弯曲线段
410S1 第一笔直弯曲线段
410S2 第二笔直弯曲线段
412 笔直弯曲线段
414 笔直弯曲线段
415 笔直弯曲线段
416 第一笔直弯曲线段
418 第二笔直弯曲线段
420 第三笔直弯曲线段
421 第四笔直弯曲线段
422 第五笔直弯曲线段
423 第六笔直弯曲线段
424 第一笔直弯曲线段
426 第二笔直弯曲线段
481 薄坯料
481' 厚坯料
483 细长片材
483B 底部表面
483F 前边缘
483R 后边缘
483S1 第一侧边缘
483S2 第二侧边缘
483T 顶部表面
485 刻出线
487 凸块
488A 挡片部分
488AU U形切割线
488B 挡片部分
488AU U形切割线
502 半圆形部分
502A 弧形边缘
502S 笔直边缘
504 第一矩形部分
504L1 第一长边
504L2 第二长边
504S1 第一短边
504S2 第二短边
506 第二矩形部分
506L1 第一长边
506L2 第二长边
506S1 第一短边
506S2 第二短边
510C 圆形弯曲线段
510C' 圆形弯曲线段
510S1 第一笔直弯曲线段
510S1' 第一笔直弯曲线段
510S2 第二笔直弯曲线段
510S2' 第二笔直弯曲线段
512 笔直弯曲线段
516 第一笔直弯曲线段
516A 第一笔直弯曲线段
516B 第一笔直弯曲线段
518 第二笔直弯曲线段
518A 第二笔直弯曲线段
518B 第二笔直弯曲线段
524 第一笔直弯曲线段
526 第二笔直弯曲线段
530 圆角
532 圆角
534 圆角
540 笔直弯曲线段
542 笔直弯曲线段
550' 梯形开口
A 轴线
A1 箭头
A1-1 箭头
A1-2 箭头
A1-3 箭头
A2 箭头
A2-1 箭头
A2-2 箭头
A2-3 箭头
A3 箭头
A3-1 箭头
A3-2 箭头
A3-3 箭头
A4 箭头
A4-1 箭头
A4-2 箭头
A4-3 箭头
A5-2 箭头
d 距离

Claims (22)

1.一种用于形成手持式工具的坯料(1p),所述坯料(1p)包括细长片材,所述细长片材包括
顶部表面(2)和与所述顶部表面(2)相对地提供的底部表面(3),
第一纵向末端和与所述第一纵向末端相对地提供的第二纵向末端,
第一侧末端和与所述第一侧末端相对地提供的第二侧末端,以及
圆周边缘,所述圆周边缘包括提供于所述第一纵向末端处的后边缘(6)、提供于所述第二纵向末端处的前边缘(5)、提供于所述第一侧末端处的第一侧边缘(4),以及提供于所述第二侧末端处的第二侧边缘(4’),
所述细长片材还包括
弯曲与连接条带(11p),其在所述坯料(1p)的所述第一侧边缘(4),第二侧边缘(4’)之间延伸,所述弯曲与连接条带(11p)包括第一条带片段(12p)、第二条带片段(12p’)和连接条带片段(13p),所述第一条带片段(12p)和所述第二条带片段(12p’)从所述坯料(1p)的所述第一侧边缘(4),第二侧边缘(4’)处的相应端点以倾斜角向内延伸,沿着朝向所述坯料(1p)的所述前边缘(5)的纵向方向指向且所述连接条带片段(13p)提供顶点,
所述细长片材还包括
第一向下弯曲线(10p),其在所述后边缘(6)与所述第一条带片段(12p)之间延伸,以及
第二向下弯曲线(10p’),其在所述后边缘(6)与所述第二条带片段(12p’)之间延伸,
第一向下弯曲线(10p)包括两个笔直弯曲线段(14p1),(14p2),以及曲线弯曲线段(15p);
第二向下弯曲线(10p’)包括两个笔直弯曲线段(14p1’),(14p2’),以及曲线弯曲线段(15p’);
其中
所述弯曲与连接条带(11p)和所述前边缘(5)封闭提供于第一平面中的第一扁平部分(9-1p),且
所述弯曲与连接条带(11p)和所述后边缘(6)封闭提供于第二平面中的第二扁平部分(9-2p),且
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一平面分隔预定距离(d)。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坯料(1p),其中
中间区域(31)在所述第一向下弯曲线(10p),第二向下弯曲线(10p’)、所述弯曲与连接条带(11p)和所述后边缘(6)之间延伸,且
所述第一向下弯曲线(10p),第二向下弯曲线(10p’)被布置成使得提供中间区域(31)在连接条带片段(13p)处加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坯料(1p),其中
所述第一条带片段(12p)与所述第二条带片段(12p’)之间的角度在从20°到6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坯料(1p),其中所述第一条带片段(12p)与所述第二条带片段(12p’)之间的角度在从26°到3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坯料(1p),其中
所述第一向下弯曲线(10p),第二向下弯曲线(10p’)中的每一个在邻近于所述连接条带片段(13p)的相应结点(16)处与所述弯曲与连接条带(11p)会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坯料(1p),其中
在所述结点(16)处,所述弯曲与连接条带(11p)与相应的所述第一向下弯曲线(10p),第二向下弯曲线(10p’)之间的角度是垂直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坯料(1p),其中
在所述结点(16)处,所述弯曲与连接条带(11p)与相应的所述第一向下弯曲线(10p),第二向下弯曲线(10p’)之间的角度位于60°与90°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坯料(1p),其中
在所述结点(16)处,所述弯曲与连接条带(11p)与相应的所述第一向下弯曲线(10p),第二向下弯曲线(10p’)之间的角度位于80°与90°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坯料(1p),其中
所述第一向下弯曲线(10p),第二向下弯曲线(10p’)和所述弯曲与连接条带(11p)中的每一个是由所述坯料(1p)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弯曲凹槽提供。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坯料(1p),其中
在所述坯料(1p)的所述后边缘(6)与所述第一侧边缘(4),第二侧边缘(4’)处的端点之间提供升高部分(17)。
11.一种通过折叠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坯料(1p)形成的手持式工具。
12.一种用于形成手持式工具的坯料(1q),所述坯料(1q)包括细长片材,所述细长片材包括
顶部表面(2)和与所述顶部表面(2)相对地提供的底部表面(3),
第一纵向末端和与所述第一纵向末端相对地提供的第二纵向末端,
第一侧末端和与所述第一侧末端相对地提供的第二侧末端,以及
圆周边缘,所述圆周边缘包括提供于所述第一纵向末端处的后边缘(6)、提供于所述第二纵向末端处的前边缘(5)、提供于所述第一侧末端处的第一侧边缘(4),以及提供于所述第二侧末端处的第二侧边缘(4’),
所述细长片材还包括
弯曲与连接条带(11p),其在所述坯料(1q)的所述第一侧边缘(4),第二侧边缘(4’)之间延伸,所述弯曲与连接条带(11p)包括第一条带片段(12p)、第二条带片段(12p’)和连接条带片段(13p),所述第一条带片段(12p)和所述第二条带片段(12’)从所述坯料(1q)的所述第一侧边缘(4),第二侧边缘(4’)处的相应端点以倾斜角向内延伸,沿着朝向所述坯料(1q)的所述前边缘(5)的纵向方向指向且提供钝顶点,
所述细长片材还包括
在所述后边缘(6)与所述第一条带片段(12p)之间延伸的第一向下弯曲线(10p),和在所述后边缘(6)与所述第二条带片段(12p’)之间延伸的第二向下弯曲线(10p’),其中
第一向下弯曲线(10p)包括两个笔直弯曲线段(14p1),(14p2),以及曲线弯曲线段(15p);
第二向下弯曲线(10p’)包括两个笔直弯曲线段(14p1’),(14p2’),以及曲线弯曲线段(15p’);
所述弯曲与连接条带(11p)和所述前边缘(5)封闭提供于第一平面中的第一扁平部分(9-1p),且
所述弯曲与连接条带(11p)和所述后边缘(6)封闭提供于第二平面中的第二扁平部分(9-2p),
其中
弯曲所述第一扁平部分(9-1p)以充当所述手持式工具的容器部分且弯曲所述第二扁平部分(9-2p)以充当所述手持式工具的手柄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坯料(1q),其中
中间区域(31)在所述第一向下弯曲线(10p),第二向下弯曲线(10p’)、所述弯曲与连接条带(11p)和所述后边缘(6)之间延伸,且
所述第一向下弯曲线(10p),第二向下弯曲线(10p’)被布置成使得提供中间区域(31)在连接条带片段(13p)处加宽。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坯料(1q),其中
所述第一条带片段(12p)与所述第二条带片段(12p’)之间的角度在从20°到66°。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坯料(1q),其中所述第一条带片段(12p)与所述第二条带片段(12p’)之间的角度在从26°到35°的范围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坯料(1q),其中
所述第一向下弯曲线(10p),第二向下弯曲线(10p’)中的每一个在邻近于所述连接条带片段(13p)的相应结点(16)处与所述弯曲与连接条带(11p)会合。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坯料(1q),其中
在所述结点(16)处,所述弯曲与连接条带(11p)与相应的所述第一向下弯曲线(10p),第二向下弯曲线(10p’)之间的角度是垂直的。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坯料(1q),其中
在所述结点(16)处,所述弯曲与连接条带(11p)与相应的所述第一向下弯曲线(10p),第二向下弯曲线(10p’)之间的角度位于60°与90°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坯料(1q),其中
在所述结点(16)处,所述弯曲与连接条带(11p)与相应的所述第一向下弯曲线(10p),第二向下弯曲线(10p’)之间的角度位于80°与90°之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坯料(1q),其中
所述第一向下弯曲线(10p),第二向下弯曲线(10p’)和所述弯曲与连接条带(11p)中的每一个是由所述坯料(1q)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弯曲凹槽提供。
21.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坯料(1q),其中
在所述坯料(1q)的所述后边缘(6)与所述第一侧边缘(4),第二侧边缘(4’)处的端点之间提供升高部分(17)。
22.一种通过折叠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坯料(1q)形成的手持式工具。
CN201880018086.7A 2017-03-14 2018-03-14 手持式工具 Active CN1104940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1704010.6A GB2560531B (en) 2017-03-14 2017-03-14 Blank for forming a handheld tool
GB1704010.6 2017-03-14
IBPCT/IB2017/056915 2017-11-06
IB2017056915 2017-11-06
PCT/IB2018/051684 WO2018167676A1 (en) 2017-03-14 2018-03-14 A handheld tool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94068A CN110494068A (zh) 2019-11-22
CN110494068B true CN110494068B (zh) 2021-10-19

Family

ID=635235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8086.7A Active CN110494068B (zh) 2017-03-14 2018-03-14 手持式工具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946607B2 (zh)
EP (1) EP3595886B1 (zh)
CN (1) CN110494068B (zh)
MY (1) MY197046A (zh)
SG (1) SG11201907527VA (zh)
TW (1) TWI743333B (zh)
WO (1) WO201816767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9124699A1 (de) * 2019-09-13 2021-03-18 Ar Packaging Gmbh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von zumindest teilweise stabförmigen Erzeugnissen aus Papier, Karton oder einem anderen faserhaltigen Material
CN210520696U (zh) * 2019-09-25 2020-05-15 江苏绿森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纸浆模塑折叠勺
ES2962614T3 (es) * 2019-12-19 2024-03-20 Soremartec Sa Un envase de producto alimenticio con una herramienta para comer
EP4127614A1 (en) * 2020-03-30 2023-02-08 Société des Produits Nestlé S.A. Dosing device
US11731816B1 (en) * 2020-10-16 2023-08-22 Hearthwood, LLC Hybrid food container lids convertible into cutlery
AT523843B1 (de) * 2020-12-09 2021-12-15 Cardbox Packaging Holding GmbH Längenveränderbar ausgebildeter Besteckteil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897092A (fr) * 1943-04-05 1945-03-12 Cuillère
US3828999A (en) 1972-10-24 1974-08-13 D Humphrey Package including disposable utensil
US3931925A (en) * 1974-04-05 1976-01-13 Ruff Stanley L Paperboard container lid convertible into a spoon
NL1000122C2 (nl) * 1995-04-11 1996-10-14 Thomassen & Drijver Opvouwbare lepel.
CN2461425Y (zh) * 2000-05-23 2001-11-28 刘元薰 一种纸制汤匙
KR100407287B1 (ko) * 2002-02-19 2003-11-28 신세환 고강도 종이스푼
KR100387326B1 (ko) * 2002-12-04 2003-06-12 신세환 종이스푼의 제조방법
US8087554B2 (en) * 2004-04-22 2012-01-03 Allway Tools, Inc. Multifunction pouring spout with pivoting handle
KR200386861Y1 (ko) 2005-03-23 2005-06-16 문하규 일회용 스푼
US7637417B2 (en) * 2005-10-19 2009-12-29 Fite Iv Francis Bartow Foldable utensil set
CN2933185Y (zh) * 2006-08-01 2007-08-15 崔大光 用于搅拌冲剂饮品的简易纸勺
CN201816929U (zh) * 2010-08-30 2011-05-04 浙江工业大学 便携式汤匙
CN201831519U (zh) * 2010-08-30 2011-05-18 浙江工业大学 便携式餐叉
KR20120003646U (ko) 2010-11-17 2012-05-25 (주)혜인식품 일회용 수저가 구비된 포장상자
US9131793B2 (en) * 2012-09-11 2015-09-15 Ecotensil Inc. Patterning for constructable utensil
EP2667753B1 (en) * 2011-03-09 2015-06-10 Zanini Ristorazione S.r.l. Container for food and/or drink to be consumed on the move and method for making it
CN202038552U (zh) * 2011-05-03 2011-11-16 曹登禄 一种液体容器导流嘴
EP2556779A1 (en) * 2011-08-11 2013-02-13 Les Promotions Atlantiques Inc./ Atlantic Promotions Inc. Cooking vessel and utensil
WO2014129887A1 (en) * 2013-02-22 2014-08-28 N.V. Nutricia Thermoformed container with lid
US10710784B2 (en) 2013-02-27 2020-07-14 Matthew Brooks Foldable spoon and method for making
US9272807B2 (en) 2013-12-26 2016-03-01 Folditflat Multipurpose eating utensil
CN204580772U (zh) * 2015-04-21 2015-08-26 陆方荣 一种框架式变形杠杆多功能餐具柄
CN204642709U (zh) * 2015-04-29 2015-09-16 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底部开启式卫生烟盒
CN204743576U (zh) * 2015-06-18 2015-11-11 台州市椒江洁净塑业有限公司 一次性塑料餐叉
CN205186933U (zh) * 2015-11-03 2016-04-27 河南工程学院 一种洗衣粉用折叠取粉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95886A4 (en) 2022-05-04
WO2018167676A1 (en) 2018-09-20
EP3595886A1 (en) 2020-01-22
CN110494068A (zh) 2019-11-22
TW201840288A (zh) 2018-11-16
US20200130317A1 (en) 2020-04-30
SG11201907527VA (en) 2019-09-27
TWI743333B (zh) 2021-10-21
MY197046A (en) 2023-05-23
US10946607B2 (en) 2021-03-16
EP3595886B1 (en) 2023-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94068B (zh) 手持式工具
TWI812702B (zh) 手持工具
US7637417B2 (en) Foldable utensil set
US5799863A (en) Unfolding cup with prefolded convex bottom
US9861219B2 (en) Patterning for constructable utensil
KR20110105398A (ko) 보호 슬리브
CN110558801A (zh) 餐具手柄及其餐具
EP1488912A1 (en) Plastic sheet with bending ruled line, and ruled line blade for plastic sheet
TWI226865B (en) Sheet with folding die-cut lines and the blade for die-cutting the said lines of the said sheet
US20220240699A1 (en) Flexible element for forming a piece of disposable cutlery
GB2560531A (en) Blank for forming a handheld tool
JP5038111B2 (ja) 包装容器用の切断刃及び包装容器
GB2560650A (en) Blank for forming a handheld tool
JP4433242B2 (ja) 押潰し可能なブロー容器
JP3237113U (ja) 柄付き食器の柄構造、この柄構造を備えた柄付き食器、及び、この柄構造を備えたスプーン
JP3854541B2 (ja) 折り曲げ罫線入りプラスチックシート及びそのプラスチックシート用罫線刃
WO2023234324A1 (ja) シート材を用いて形成した喫食具
GB2379158A (en) Utensil such as spoon formed by folding
JP2009046202A (ja) 容器
ITMI982100A1 (it) Contenitore per prodotti alimentari e un relativo metodo di produzio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