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81354A - 基于电线杆充电装置的供电系统及其供电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电线杆充电装置的供电系统及其供电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81354A
CN110481354A CN201910490393.1A CN201910490393A CN110481354A CN 110481354 A CN110481354 A CN 110481354A CN 201910490393 A CN201910490393 A CN 201910490393A CN 110481354 A CN110481354 A CN 1104813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voltage
electric pole
electric
charging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9039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Rongling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Rongling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Rongling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Rongling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9039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81354A/zh
Publication of CN1104813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813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4Co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6Data transfer between charging stations and vehicles
    • B60L53/665Methods related to measuring, billing or pay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基于电线杆充电装置的供电系统及其供电方法,其中所述供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转化经被架设于一电线杆的电线输送的380V电压为一220V的充电电压;和在所述电线杆的相关位置输送所述充电电压于一电线杆充电装置的至少一充电端口以供接入并提供电量至一电力设备,其中所述电线杆充电装置被安装于所述电线杆。

Description

基于电线杆充电装置的供电系统及其供电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线杆供电领域,进一步涉及一基于电线杆充电装置的供电系统及其供电方法。
背景技术
电线杆,常用于架设通电电线,经常出现于大街小巷或者乡村道路中。在日常应用中,电线杆一般沿街道或者道路的边缘依次矗立,为满足用户正常用电需求,电线杆一般架设上下两层线路,其中,上层线路一般为三根线用于输送10KV交流电压,下层线路一般为四根线(即三相四线制,其中包括三根相线和一根零线)用于输送380V三相交流电压,其中下层的四根线(380V)用于通过配电箱配送两根线(包括一根相线和一根零线)直接接入各个用户家庭中实现220V供电。为了使上层的三根线(10KV)能够被接入用户家庭正常供电,部分的电线杆上配备有一低压变压器,其中所述低压变压器用于将上层的三根线的10KV的电压转变为380V的三相交流电压,然后通过配电箱配送两根线(220V)至各个用户家庭中实现220V供电。
在现实生活中,通常的供电方法为:由发电站提供电压,高压变压器升压,高压输送,低压变压器降压,经被架设于电线杆的电线输送380V三相电压,最后配送220V电压的一入户线至用户家庭。也就是说,用户需将电器接入所述入户线,以提供电量至电器。一般情况下,所述入户线由普通铜制导线制成,其中所述入户线本身具有电阻,且所述入户线的线路越长,电阻越高。正常情况下,所述入户线优选地从最近的电线杆上架设的电线延伸至用户家庭,以减少入户线的长度和阻抗,节省费用和减少电能的耗损。但是,由于电线杆均设置于道路边缘,与用户家庭存在一定的间距,为确保电能的正常供给,相应地,所述入户线的长度大多在10米至100米之间,甚至对于有些远离道路的用户家庭,所述入户线的长度高达几百米。因此,经由所述入户线输送电量至用户家庭,并为电器提供电量时,所述入户线本身的阻抗不可避免地耗损了电能,浪费能源。
然而,对于一些电动汽车或者电动车等电力车,其一般需被停至用户家庭附近,才能够被接入所述入户线以补充电量。由于电动汽车或电动车本身储存的电量有限,车主在驾车行驶的途中,常常遇到电力车电量不足的情况,而导致行程停滞。一般情况下,鉴于安全考虑或者与陌生人交流的障碍限制,大部分车主难以就地将电力车接入附近的陌生人家庭的入户线以补充电量。或者,对于乡村道路,电力车停滞的位置附近没有其他用户家庭居住,也就导致车主无法为电力车补充电量,影响行程。
就目前市场上,少量的用户家庭为了挣钱,通常在家门口的道路旁边设立独立的一充电桩,其中所述充电桩被接入所述入户线,以用于为电力车补充电量。可以看出的是,电能依然必须经过所述入户线,通过所述充电桩被输送至电力车,因此,所述入户线自身的阻抗会耗损大量的电能。同时,由于线路限制和人为管理限制的问题,所述充电桩一般只能设立在用户家庭的附近,而大部分用户家庭不会考虑去设立所述充电桩,甚至有些用户外出时,就会关闭充电桩而暂停供应等,从而使所述充电桩的数量和位置无法普及到覆盖车辆行驶道路的大部分路径,也就存在电力车在中途行驶断电后无法就地找到所述充电桩进行充电的情况,给用户出行带来困扰。
举例地,目前的充电桩大多被安装于停车库如地下停车库,受地下停车库的位置和数量的限制,车主基本上无法在行车过程中且需充电时及时的遇到地下停车库,进而无法及时地前往地下停车库进行充电,充电不便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基于电线杆充电装置的供电系统及其供电方法,其中所述供电系统能够将被架设于一电线杆的电线输送的电能直接供应至一电力设备,同时所述供电系统无需接入传统的通向用户家庭的一入户线,从而缩短了导线的长度,降低了因自身阻抗而耗损的电能。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基于电线杆充电装置的供电系统及其供电方法,其提供被安装于所述电线杆的相关位置的至少一电线杆充电装置以用于充电,相较于传统的充电桩,所述电线杆充电装置位于车主的行车路线的道路旁边,充电更加方便,快捷。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基于电线杆充电装置的供电系统及其供电方法,其中所述供电系统能够覆盖车辆行驶道路的大部分路径,以保证所述电力设备如电力车在中途行驶断电后能够就近找到所述供电系统进行充电,从而避免耽误用户的行程。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基于电线杆充电装置的供电系统及其供电方法,其中所述供电系统能够将被架设于所述电线杆的电线输送的380V交流电导出220V交流电或者220V直流电并输出至所述电力设备,以供满足所述电力设备的正常供应需求。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基于电线杆充电装置的供电系统及其供电方法,其中所述供电系统能够降压充电至所述电力设备,以防止损坏所述电力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基于电线杆充电装置的供电系统及其供电方法,其中所述供电系统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依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供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导出经被架设于一电线杆的电线输送的电压为一充电电压;和
B、在所述电线杆的相关位置输送所述充电电压于一电线杆充电装置的至少一充电端口以供接入并提供电量至一电力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步骤A,其中所述电线杆充电装置被安装于所述电线杆的杆体或者以所述电线杆为中心的一定预设范围内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步骤A包括步骤:A1、延伸一第一导线于所述电线的其中一火线和延伸一第二导线于所述电线的一零线;
其中在所述步骤B中包括步骤:B1、经由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输送所述充电电压至所述充电端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充电电压为交流电压,其中所述充电端口被实施为一交流接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导线或所述第二导线的延伸长度被设置为沿所述电线杆延伸的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步骤A包括步骤:A2、转换所述充电电压为一直流电压;
其中在所述步骤B中还包括步骤B2、输送所述直流电压至所述充电端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供电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C、当所述电力设备被接入所述充电端口进行充电时,收取充电费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供电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D、变压所述充电电压为至少一预定电压;
在所述步骤B中还包括步骤:B3、输送所述预定电压至所述充电端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供电方法还包括一壳体,其中所述充电端口被安装于所述壳体,其中所述壳体具有一固定端以用于固定安装于所述电线杆的杆体。
依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供电系统,其包括:
一导出模块,其中所述导出模块用于导出经被架设于一电线杆的电线输送的电压为一充电电压;和
一电线杆充电装置,其中所述电线杆充电装置具有至少一充电端口,其中所述电线杆充电装置的所述充电端口被设置于该电线杆的相关位置,其中所述充电电压被输送至所述充电端口以供接入并提供电量至一电力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电线杆充电装置被安装于该电线杆的杆体或者以该电线杆为中心的一定预设范围内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导出模块包括一第一导线和一第二导线,其中所述第一导线用于延伸至该电线的其中一火线和其中所述第二导线用于延伸至该电线的一零线,其中经由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输送所述充电电压至所述充电端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充电电压为交流电压,其中所述充电端口被实施为一交流接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导线或所述第二导线的延伸长度被设置为沿所述电线杆延伸的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导出模块包括一交直流转换模块,其中所述交直流转换模块用于转换所述充电电压为一直流电压;
其中所述电线杆充电装置包括一直流充电线,其中所述直流充电线用于输送所述直流电压至所述充电端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供电系统进一步包括一收费模块,当所述电力设备被接入所述充电端口进行充电时,其中所述收费模块用于收取充电费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供电系统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变压器,其中所述变压器用于降压所述充电电压为至少一预定电压;
其中所述电线杆充电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变压充电线,其中所述变压充电线用于输送所述预定电压至所述充电端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供电系统还包括一壳体,其中所述充电端口被安装于所述壳体,其中所述壳体具有一固定端以用于固定安装于该电线杆的杆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一供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所述供电方法提供220V交流电至一电力设备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所述供电方法提供220V直流电至所述电力设备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所述供电方法为所述电力设备充电的实际应用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一供电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所述供电系统提供直流电至所述电力设备的模块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所述供电系统提供低于220V的低压电至所述电力设备的模块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所述供电系统的配电箱的布置系统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路边停车位电线杆安装所述供电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提供的一供电方法,其中所述供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导出经被架设于一电线杆200的电线300输送的380V电压为一220V的充电电压;和
S2、在所述电线杆200的相关位置输送所述充电电压于一电线杆充电装置20的至少一充电端口101以供接入并提供电量至一电力设备400。
在所述步骤S1中,所述电线杆200被实施为设立于一道路的边缘,其中所述电线杆200通常距所述道路的边线相距一定的距离,一般情况下在1米左右,或者,部分的所述电线杆200被设立于所述道路的边线,在此不受限制。所述道路一般为一车辆行驶的道路。换句话说,所述电线杆200邻近所述道路,或者说,一车辆能够停靠在邻近所述电线杆200的道路边。也就是说,用户能够选择性地将所述车辆停靠在距离所述电线杆200最近的所述道路边(所述道路边通常设有停车位),以使所述车辆与所述电线杆200之间的距离最小,一般情况下在1米左右,在此不受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电线杆200通常沿着所述道路依次设立,并共同架设所述电线300,其中每两个所述电线杆200之间的间距一般为100米左右。
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1中,导出经电线300输送的380V电压为220V电压。
值得一提的是,为使所述充电端口101的数量和位置能够普及并覆盖所述道路的大部分路径,在所述步骤S1中,在沿所述道路设立的多个所述电线杆200的位置,分别导出所述电线的380V电压为220V电压,在所述步骤S2中,在各所述电线杆200的相关位置分别输送220V电压于多个所述充电端口101,以使所述电力设备400能够在所述道路的路径上的任一所述电线杆200的位置,被接入相应的所述充电端口101,以供补充电量。
换句话说,所述电线杆充电装置20的所述充电端口101位于所述电线杆200的相关位置,优选地,所述电线杆充电装置20被安装于所述电线杆200的杆体,其中所述电线杆充电装置20的所述充电端口101位于所述电线杆200的杆体。可选地,所述电线杆充电装置20能够被安装于以所述电线杆200为中心的一定预设范围内的位置,所述充电端口101能够位于以所述电线杆200为中心的一定预设范围内的位置,比如以所述电线杆200为中心的2米范围内的位置,以确保所述电力设备400能够在所述道路边被正常地接入所述充电端口101,且不会影响他人行走,在此不受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力设备400被实施为一电力车,其中所述电力车用于在所述道路上行驶。当所述电力车需要补充电量时,如在行车途中电量不足时,用户能够就近选择在所述道路边的所述电线杆200的位置停靠所述电力车,然后用户能够将所述电力车的充电线接入位于所述电线杆200的相关位置的所述充电端口101,以供补充电量。因此,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电线杆200的数量与位置基本上能够覆盖所述道路的大部分路径,因此,分别位于各所述电线杆200的相关位置的所述充电端口101的数量与位置也相应地能够覆盖所述道路的大部分路径,从而保证所述电力设备400如电力车在中途行驶断电后能够就近地接入所述充电端口101进行充电,从而避免耽误用户的行程。也就是说,多个所述电线杆充电装置20分别位于车主的行车路线的道路旁边的多个电线杆的位置,基本上覆盖车主的行车路径的范围,使得车主能够在行车过程中需充电时及时地选择就近的所述电线杆充电装置20进行充电,充电更加方便,快捷。
可选地,所述电力设备400被实施为一充电电池,如一电力车的电池箱或电源箱等。所述充电电池能够储存一定的电量。在所述步骤S2中,所述充电电池被保持在接入所述充电端口101的位置,使得所述充电电池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充满电量。即或所述充电电池也位于所述电线杆200的相关位置。因此,当所述电力车的电池组的电量不足时,车主能够就近地将位于所述电线杆200的相关位置的所述充电电池取出并与所述电力车的电池组互相更换,以使已经被充满电量的所述充电电池为所述电力车提供电量。相应地,所述电力车的电池组与所述充电电池的型号一致,车主能够将电量不足的电池组保持在接入所述充电端口101的位置以被充入电量,以备所述电力车下次使用。
如图4所示,在步骤S1中,包括以下步骤:
S11、延伸一第一导线11于所述电线300的其中一火线301,和延伸一第二导线12于所述电线300的一零线302;
如图2所示,在步骤S2中,包括以下步骤:
S21、经由所述第一导线11和所述第二导线12输送220V交流电压至所述电线杆充电装置20的所述充电端口101,以实现对所述电力设备400进行交流充电。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11中,所述电线300被实施为三相四线制式的电线,其中所述电线300包括三条火线301和一条零线302,其中每两条火线301之间具有380V交流电压,其中任一火线301与零线302之间分别具有220V交流电压。在步骤S11中,所述第一导线11被接入所述电线300的其中一条火线301,其中所述第二导线12被接入所述电线300的所述零线302,即所述第一导线11与所述第二导线12之间具有220V交流电压。在步骤S21中,所述第一导线11与所述第二导线12同时被接入所述充电端口101,使得所述充电端口101能够输出220V交流电压。也就是说,所述充电端口101被实施为一交流接口,其中所述电力设备400具有一交流插头401,其中所述交流插头401用于被接入所述充电端口101以供所述电力设备400被补充电量。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导线11和所述第二导线12的数量均可以被实施为多条,其中各所述第一导线11被可选择地连接所述电线300的其中一所述火线301,其中各所述第二导线12均被连接于所述零线302,其中一所述第一导线11与其中一所述第二导线12被同时接入其中一所述充电端口101,以保证供电的可靠性。
熟知本领域的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所述电线300也可以被实施为输送10KV交流电的三线制,在所述步骤S1中还包括步骤,导出10KV电压为220V电压,以满足充电需求,在此不受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所述充电端口101位于所述电线杆200的相关位置,所述第一导线11与所述第二导线12均自所述电线杆200顶部的所述电线300延伸至所述充电端口101,因此,所述第一导线11与所述第二导线12的长度一般小于所述电线杆200的长度,通常情况下,所述第一导线11与所述第二导线12的长度短于10米。换句话说,所述第一导线11或所述第二导线12的延伸长度被设置为沿所述电线杆200延伸的长度。相较于传统的入户线,所述第一导线11与所述第二导线12并未延伸至用户家庭,长度明显缩短,节省材料,且降低了导线自身的阻抗所消耗的能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线11和所述第二导线12经一开关控制箱800延伸至所述充电端口101,其中所述开关控制箱800用于控制电路的开关、控制电压的输出量或者计算电流量等等。换句话说,所述开关控制箱800被设置于所述电线300与所述充电端口101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导线11和所述第二导线12自所述电线300经所述开关控制箱800延伸至所述充电端口101。或者说,所述开关控制箱800能够控制所述第一导线11和所述第二导线12的通断,从而使控制所述充电端口101的通电与断电。进一步地,所述开关控制箱800还可以包括一漏电保护器,其中所述漏电保护器用于检测电路异常时断开所述第一导线11和所述第二导线12,从而确保所述充电端口101的安全性。可选地,所述开关控制箱800还可以包括一电表,其中所述电表用于计算所述充电端口101输出的电流或者电压等,以用于按量计费等,在此不受限制。
熟知本领域的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所述充电端口101能够与所述电力设备400的所述交流插头401相匹配。基于不同型号的所述电力设备400,所述交流插头401具有多种类型,因此,所述充电端口101能够被实施为多个不同型号的充电端口,即每个所述充电端口101均能够输出220V交流电压,且各所述充电端口101分别与不同型号的所述电力设备400的所述交流插口401相匹配连接,以实现兼容性。比如所述电力设备400被实施为不同型号的电力车,如各种品牌的两轮电动车、三轮电动车、四轮的油电混动车以及纯电动车等等,在此不受限制。
如图3所示,在本优选实施例的第一种变形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1还包括以下步骤:
S12、转换所述第一导线11与所述第二导线12输送的220V交流电压为220V直流电压;
在所述步骤S2中,包括以下步骤:
S22、输送220V直流电压于所述充电端口101以实现对所述电力设备400进行直流充电。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12中,可以选用一交直流转换模块13将所述第一导线11与所述第二导线12输送的220V交流电压转换为220V直流电压,其中所述第一导线11与所述第二导线12被接入所述交直流转换模块13。熟知本领域的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所述交直流转换模块13可以被实施为一整流器,其中所述交直流转换模块13包括导线和四个二极管,其中所述整流器能够有效地将220V交流电压转换为稳定的220V直流电压,在此不受限制。
在所述步骤S22中,所述充电端口101被实施为一直流接口,其中所述电力设备400具有一直流插头402,其中所述直流插头402用于接入所述充电端口101,以供实现对所述电力设备400进行直流充电。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充电端口101可以被实施具有多个不同型号的直流接口,其中不同型号的直流接口能够分别连接相匹配的型号所述电力设备400的所述直流插头402,以实现兼容性。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充电端口101也可以被实施为兼具交流与直流的充电接口,也就是说,在所述步骤S2中,其中所述充电端口101即能够输出220V的交流电压,也能够输出220V的直流电压,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熟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所述充电端口101也可以被实施为无线充电端口,其中所述充电口101与所述电力设备400之间能够进行无线充电,在此不受限制。
进一步地,所述供电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3、当所述电力设备400被接入所述充电端口101进行充电时,收取充电费用。
在所述步骤S3中,根据所述电力设备400被接入所述充电端口101进行充电的时间,收取相应的充电费用,其中充电时间与充电费用之间的关系被设定为一定的函数关系,比如充电费用越高,充电时间就越长。可选地,在所述步骤S3中,根据所述电力设备400被充入的电量,收取相应的充电费用,其中充电电量与充电费用之间的关系被设定为一定的函数关系,比如充电费用越高,充电电量就越多,等等,在此不受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在步骤S3中,可以先收费,然后根据收取的费用,为所述电力设备400充相应电量的电或者充相应时间的电。或者,在步骤S3中,可先为所述电力设备400充相应电量的电或者充相应时间的电,然后收取相应的费用,在此不受限制。
进一步地,在步骤S3中,一收费模块30用于接收用户支付的费用,其中所述收费模块30具有一收费端口31,其中所述收费模块30的收费方式可以选用二维码或者条形码扫码付费、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会员支付、虚拟货币或积分支付或者兑换支付等等网络支付,或者投币方式、人工收款等现金支付等等,在此不受限制。相应地,所述收费端口31可以被实施为条形码、二维码或者投币口等等,以便于用户缴费充电。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供电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S4、降压220V的所述充电电压为至少一预定电压。
在所述步骤S2中,包括以下步骤:
S23、输送所述预定电压于所述充电端口101,以实现对所述电力设备400进行预定电压充电。
在所述步骤S4中,所述预定电压低于220V电压,举例地,所述预定电压包括但不限于110V、36V、24V或者12V等等。所述电力设备400如电动车、移动充电设备、电池箱、电池组、手机、充电宝、电动玩具、无人机或者电子手表等等,其中所述充电端口101被相匹配地实施为相应的充电插口,比如所述充电端口101被实施为二端子插口或者三端子插口等等,其中所述充电端口101能相匹配地够输出所述预定电压至所述电力设备400,以防止充电电压过高而损坏所述电力设备400。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4中,可以选用至少一变压器40将所述第一导线11与所述第二导线12输送的220V电压降压为所述预定电压。进一步地,所述变压器40具有一输入端和一输出端,其中所述输入端被接入所述第一导线11和所述第二导线12,即所述输入端电压为220V,经降压后,所述输出端电压为所述预定电压,其中所述输出端被接入所述充电端口101,从而使所述充电端口101能够输出所述预定电压至所述电力设备400。
可选地,若所述电线300被实施为输送10KV电压时,所述步骤S4还包括步骤:S41、降压10KV电压为220V电压或者所述预定电压。
可以理解的是,为防止漏电,保证用户的使用安全或者行人的安全,所述供电方法需在安全地情况下实现对所述电力设备400的充电。进一步地,在所述供电方法中还包括:所述充电端口101被防漏电地安装于一壳体50,其中所述壳体50能够有效地防止雨水或者灰尘落入所述充电端口101而导致漏电或者阻碍充电等。为便于用户缴费充电,所述收费模块30的所述收费端口31被设置于所述壳体50的表面,其中所述壳体50的表面还可以被附着使用说明以给予用户缴费充电说明信息。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线11和所述第二导线12的外层均包裹至少一层绝缘层,以防止所述第一导线11或所述第二导线12漏电。
优选地,所述壳体50具有一固定端,其中所述壳体50的所述固定端适于被固定安装于所述电线杆200的杆体,其中所述第一导线11和所述第二导线12自所述电线300延伸至所述壳体50并电连接于所述充电端口101。所述壳体50具有一封闭的腔室,其中所述交直流转换模块13和所述变压器40均被安装于所述壳体50的所述腔室,以防止漏电。
可选地,所述壳体50还具有一换电柜,其中所述换挡柜具有一电池容纳腔,其中所述充电端口101位于所述电池容纳腔,其中所述电池容纳腔用于收纳所述电力设备400如电池箱或电池组,且在所述电池箱或者电池组被安装于所述电池容纳腔时,所述电池箱恰好与所述充电端口101相匹配地电连接,以完成对所述电池箱的充电。
如图5至图7所示,依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优选实施例还提供了一供电系统100,其中所述供电系统100包括:
至少一导出模块10,其中所述导出模块10用于导出被架设于一电线杆200的电线300输送的380V电压为220V电压;和
一电线杆充电装置20,其中所述电线杆充电装置20具有至少一充电端口101,其中所述电线杆充电装置20的所述充电端口101被设置于在所述电线杆200的相关位置,其中经所述导出模块10导出的220V电压被输送至所述电线杆充电装置20的所述充电端口101,以使所述充电端口101能够提供220V电压以供接入并提供电量至一电力设备400。
所述电线杆200被实施为设立于一道路的边缘,其中所述电线杆200通常距所述道路的边线相距一定的距离,一般情况下在1米左右,或者,部分的所述电线杆200被设立于所述道路的边线,在此不受限制。所述道路一般为一车辆行驶的道路。换句话说,所述电线杆200邻近所述道路,或者说,一车辆能够停靠在邻近所述电线杆200的道路边。也就是说,用户能够选择性地将所述车辆停靠在距离所述电线杆200最近的所述道路边(所述道路边通常设有停车位),以使所述车辆与所述电线杆200之间的距离最小,一般情况下在1米左右,在此不受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电线杆200通常沿着所述道路依次设立,并共同架设所述电线300,其中每两个所述电线杆200之间的间距一般为100米左右,即所述供电系统100也以相应的间距沿所述道路设置,在此不受限制。
进一步地,所述导出模块10用于导出经所述电线300输送的380V电压为220V电压。
值得一提的是,为使所述充电端口101的数量和位置能够普及并覆盖所述道路的大部分路径,在沿所述道路设立的多个所述电线杆200的位置,多个所述导出模块10分别导出所述电线的380V电压为220V电压。在各所述电线杆200的相关位置,所述电线杆充电装置20分别输送220V电压于多个所述充电端口101,以使所述电力设备400能够在所述道路的路径上的任一所述电线杆200的位置,被接入相应的所述充电端口101,以供补充电量。
换句话说,所述充电端口101位于所述电线杆200的相关位置,优选地,所述充电端口101位于所述电线杆200的杆体。可选地,所述充电端口101能够位于以所述电线杆200为中心的一定预设范围内的位置,比如以所述电线杆200为中心的2米范围内的位置,以确保所述电力设备400能够在所述道路边被正常地接入所述充电端口101,且不会影响他人行走,在此不受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力设备400被实施为一电力车,其中所述电力车用于在所述道路上行驶。当所述电力车需要补充电量时,如在行车途中电量不足时,用户能够就近选择在所述道路边的所述电线杆200的位置停靠所述电力车,然后用户能够将所述电力车的充电线接入位于所述电线杆200的相关位置的所述充电端口101,以供补充电量。因此,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电线杆200的数量与位置基本上能够覆盖所述道路的大部分路径,因此,分别位于各所述电线杆200的相关位置的所述充电端口101的数量与位置也相应地能够覆盖所述道路的大部分路径,从而保证所述电力设备400如电力车在中途行驶断电后能够就近地接入所述充电端口101进行充电,从而避免耽误用户的行程。
可选地,所述电力设备400被实施为一充电电池,如一电力车的电池箱或电源箱等。所述充电电池能够储存一定的电量。所述充电电池被保持在接入所述充电端口101的位置,使得所述充电电池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充满电量。即或所述充电电池也位于所述电线杆200的相关位置。因此,当所述电力车的电池组的电量不足时,车主能够就近地将位于所述电线杆200的相关位置的所述充电电池取出并与所述电力车的电池组互相更换,以使已经被充满电量的所述充电电池为所述电力车提供电量。相应地,所述电力车的电池组与所述充电电池的型号一致,车主能够将电量不足的电池组保持在接入所述充电端口101的位置以被充入电量,以备所述电力车下次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导出模块10包括一第一导线11和一第二导线12,其中所述第一导线11被电连接于所述电线300的其中一火线301,其中所述第二导线12被电连接于所述电线300的一零线302,经由所述第一导线11和所述第二导线12输送220V交流电压至所述电线杆充电装置20的所述充电端口101,以实现对所述电力设备400进行交流充电。
优选地,所述电线300被实施为三相四线制式的电线,其中所述电线300包括三条火线301和一条零线302,其中每两条火线301之间具有380V交流电压,其中任一火线301与零线302之间分别具有220V交流电压。所述第一导线11被接入所述电线300的其中一条火线301,其中所述第二导线12被接入所述电线300的所述零线302,即所述第一导线11与所述第二导线12之间具有220V交流电压。所述第一导线11与所述第二导线12同时被接入所述充电端口101,使得所述充电端口101能够输出220V交流电压。也就是说,所述充电端口101被实施为一交流接口,其中所述电力设备400具有一交流插头401,其中所述交流插头401用于被接入所述充电端口101以供所述电力设备400被补充电量。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导线11和所述第二导线12的数量均可以被实施为多条,其中各所述第一导线11被可选择地连接所述电线300的其中一所述火线301,其中各所述第二导线12均被连接于所述零线302,其中一所述第一导线11与其中一所述第二导线12被同时接入其中一所述充电端口101,以保证供电的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所述充电端口101位于所述电线杆200的相关位置,所述第一导线11与所述第二导线12均自所述电线杆200顶部的所述电线300延伸至所述充电端口101,因此,所述第一导线11与所述第二导线12的长度一般小于所述电线杆200的长度,通常情况下,所述第一导线11与所述第二导线12的长度短于10米。相较于传统的入户线,所述第一导线11与所述第二导线12并未延伸至用户家庭,长度明显缩短,节省材料,且降低了导线自身的阻抗所消耗的能量。
熟知本领域的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所述充电端口101能够与所述电力设备400的所述交流插头401相匹配。基于不同型号的所述电力设备400,所述交流插头401具有多种类型,因此,所述充电端口101能够被实施为多个不同型号的充电端口,即每个所述充电端口101均能够输出220V交流电压,且各所述充电端口101分别与不同型号的所述电力设备400的所述交流插口401相匹配连接,以实现兼容性。比如所述电力设备400被实施为不同型号的电力车,如各种品牌的两轮电动车、三轮电动车、四轮的油电混动车以及纯电动车等等,在此不受限制。
如图6所示,在本优选实施例的第一种变形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出模块10还包括一交直流转换模块13,其中所述交直流转换模块13用于转换所述第一导线11与所述第二导线12输送的220V交流电压为220V直流电压,其中所述电线杆充电装置20还包括一直流充电线21,其中所述直流充电线21用于输送220V直流电压于所述充电端口101以实现对所述电力设备400进行直流充电。
进一步地,所述直流转换模块13将所述第一导线11与所述第二导线12输送的220V交流电压转换为220V直流电压,其中所述第一导线11与所述第二导线12被接入所述交直流转换模块13。熟知本领域的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所述交直流转换模块13可以被实施为一整流器,其中所述交直流转换模块13包括导线和四个二极管,其中所述整流器能够有效地将220V交流电压转换为稳定的220V直流电压,在此不受限制。
换句话说,所述第一导线11与所述第二导线12自所述电线300延伸至所述直流转换模块13,经所述直流转换模块13将220V交流电转换为220V直流电,其中所述直流充电线21自所述直流转换模块13延伸至所述充电端口101,以使所述充电端口101能够输出220V的直流电。
所述充电端口101被实施为一直流接口,其中所述电力设备400具有一直流插头402,其中所述直流插头402用于接入所述充电端口101,以供实现对所述电力设备400进行直流充电。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充电端口101可以被实施具有多个不同型号的直流接口,其中不同型号的直流接口能够分别连接相匹配的型号所述电力设备400的所述直流插头402,以实现兼容性。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充电端口101也可以被实施为兼具交流与直流的充电接口,也就是说,其中所述充电端口101即能够输出220V的交流电压,也能够输出220V的直流电压,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进一步地,所述供电系统100还包括一收费模块30,当所述电力设备400被接入所述充电端口101进行充电时,其中所述收费模块30用于收取充电费用。
根据所述电力设备400被接入所述充电端口101进行充电的时间,所述收费模块30能够收取相应的充电费用,其中充电时间与充电费用之间的关系被设定为一定的函数关系,比如充电费用越高,充电时间就越长。可选地,根据所述电力设备400被充入的电量,所述收费模块30能够收取相应的充电费用,其中充电电量与充电费用之间的关系被设定为一定的函数关系,比如充电费用越高,充电电量就越多,等等,在此不受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收费模块30可以先收费,然后根据收取的费用,所述充电系统100为所述电力设备400充相应电量的电或者充相应时间的电。或者,所述充电系统100可先为所述电力设备400充相应电量的电或者充相应时间的电,然后由所述收费模块30收取相应的费用,在此不受限制。
进一步地,所述收费模块30用于接收用户支付的费用,其中所述收费模块30具有一收费端口31,其中所述收费模块30的收费方式可以选用二维码或者条形码扫码付费、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会员支付、虚拟货币或积分支付或者兑换支付等等网络支付,或者投币方式、人工收款等现金支付等等,在此不受限制。相应地,所述收费端口31可以被实施为条形码、二维码或者投币口等等,以便于用户缴费充电。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供电系统100进一步包括一变压器40,其中所述变压器40用于降压220V电压为至少一预定电压。所述电线杆充电装置20还包括一变压充电线22,其中所述变压充电线22用于输送所述预定电压于所述充电端口101,以实现对所述电力设备400进行预定电压充电。
所述预定电压低于220V电压,举例地,所述预定电压包括但不限于110V、36V、24V或者12V等等。所述电力设备400如电动车、电池箱、手机、充电宝、电动玩具、无人机或者电子手表等等,其中所述充电端口101被相匹配地实施为相应的充电插口,比如所述充电端口101被实施为二端子插口或者三端子插口等等,其中所述充电端口101能相匹配地够输出所述预定电压至所述电力设备400,以防止充电电压过高而损坏所述电力设备400。
优选地,至少一所述变压器40将所述第一导线11与所述第二导线12输送的220V电压降压为所述预定电压。进一步地,所述变压器40具有一输入端和一输出端,其中所述输入端被接入所述第一导线11和所述第二导线12,即所述输入端电压为220V,经降压后,所述输出端电压为所述预定电压,其中所述输出端被接入所述充电端口101,从而使所述充电端口101能够输出所述预定电压至所述电力设备400。
换句话说,所述第一导线11与所述第二导线12自所述电线300延伸至所述变压器40的所述输入端,经由所述变压器40将220V电压降压为所述预定电压,其中所述变压充电线22自所述变压器40的所述输出端延伸至所述充电端口101,以使所述充电端口101能够输出所述预定电压。
可选地,若所述电线300被实施为输送10KV电压时,所述变压器40还包括降压10KV电压为220V电压或者所述预定电压。
可以理解的是,为防止漏电,保证用户的使用安全或者行人的安全,所述供电方法需在安全地情况下实现对所述电力设备400的充电。进一步地,所述供电系统100还包括一壳体50:所述充电端口101被防漏电地安装于所述壳体50,其中所述壳体50能够有效地防止雨水或者灰尘落入所述充电端口101而导致漏电或者阻碍充电等。为便于用户缴费充电,所述收费模块30的所述收费端口31被设置于所述壳体50的表面,其中所述壳体50的表面还可以被附着使用说明以给予用户缴费充电说明信息。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线11和所述第二导线12的外层均包裹至少一层绝缘层,以防止所述第一导线11或所述第二导线12漏电。
优选地,所述壳体50具有一固定端,其中所述壳体50的所述固定端适于被固定安装于所述电线杆200的杆体,其中所述第一导线11和所述第二导线12自所述电线300延伸至所述壳体50并电连接于所述充电端口101。所述壳体50具有一封闭的腔室,其中所述交直流转换模块13和所述变压器40均被安装于所述壳体50的所述腔室,以防止漏电。
可选地,所述壳体50还具有一电池容纳腔,其中所述充电端口101位于所述电池容纳腔,其中所述电池容纳腔用于收纳所述电力设备400如电池箱,且在所述电池箱被安装于所述电池容纳腔时,所述电池箱恰好与所述充电端口101相匹配地电连接,以完成对所述电池箱的充电。
如图8所示,所述供电系统100的配电箱布置系统图,其中所述供电系统100包括一台开关控制箱和一台供电表箱,其中所述开关控制箱用于控制所述供电系统100的开关,为了保证所述供电系统100的供电安全性,所述开关控制箱具有漏电断路器或者接地装置等等,在此不受限制。所述供电表箱用于计量电度数,便于计算所述供电系统100的供电量,从而按照电度数收取相应的充电费用。
如图9所示,所述供电系统100被安装于路边停车位电线杆的示意图,其中所述电线杆沿路边排列。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10)

1.一供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导出经被架设于一电线杆的电线输送的电压为一充电电压;和
B、在所述电线杆的相关位置输送所述充电电压于一电线杆充电装置的至少一充电端口以供接入并提供电量至一电力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供电方法,其中所述步骤A包括步骤:A1、延伸一第一导线于所述电线的其中一火线和延伸一第二导线于所述电线的一零线;
其中在所述步骤B中包括步骤:B1、经由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输送所述充电电压至所述充电端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供电方法,其中所述步骤A包括步骤:A2、转换所述充电电压为一直流电压;
其中在所述步骤B中还包括步骤B2、输送所述直流电压至所述充电端口。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供电方法,其中所述供电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C、当所述电力设备被接入所述充电端口进行充电时,收取充电费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供电方法,其中所述供电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D、变压所述充电电压为至少一预定电压;以及
在所述步骤B中还包括步骤:B3、输送所述预定电压至所述充电端口。
6.一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导出模块,其中所述导出模块用于导出经被架设于一电线杆的电线输送的电压为一充电电压;和
一电线杆充电装置,其中所述电线杆充电装置具有至少一充电端口,其中所述电线杆充电装置的所述充电端口被设置于该电线杆的相关位置,其中所述充电电压被输送至所述充电端口以供接入并提供电量至一电力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供电系统,其中所述电线杆充电装置被安装于该电线杆的杆体或者以该电线杆为中心的一定预设范围内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供电系统,其中所述充电电压为交流电压,其中所述充电端口被实施为一交流接口。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任一所述供电系统,其中所述供电系统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变压器,其中所述变压器用于改变所述充电电压为至少一预定电压;
其中所述电线杆充电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变压充电线,其中所述变压充电线用于输送所述预定电压至所述充电端口。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8任一所述供电系统,其中所述电线杆充电装置还包括一壳体,其中所述充电端口被安装于所述壳体,其中所述壳体具有一固定端以用于固定安装于该电线杆的杆体。
CN201910490393.1A 2019-06-06 2019-06-06 基于电线杆充电装置的供电系统及其供电方法 Pending CN1104813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90393.1A CN110481354A (zh) 2019-06-06 2019-06-06 基于电线杆充电装置的供电系统及其供电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90393.1A CN110481354A (zh) 2019-06-06 2019-06-06 基于电线杆充电装置的供电系统及其供电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81354A true CN110481354A (zh) 2019-11-22

Family

ID=68545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90393.1A Pending CN110481354A (zh) 2019-06-06 2019-06-06 基于电线杆充电装置的供电系统及其供电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8135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35837B2 (ja) 2020-02-17 2023-08-30 東電タウンプランニング株式会社 充電スタンド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4014A (ja) * 1996-06-18 1998-01-16 Masatake Akashi 電気自動車の電源装置及び電気自動車
KR101831406B1 (ko) * 2017-04-26 2018-02-22 주식회사 에스지이엔지 전기 자동차 충전을 위한 전주 콘센트부의 전력 공급을 스케줄링하는 배전 선로 시스템을 이용한 전기 자동차를 충전하는 방법
CN108081997A (zh) * 2017-06-23 2018-05-29 温州睿楚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
CN108134443A (zh) * 2017-11-20 2018-06-08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安阳供电公司 一种小区智能电线杆系统
CN108263235A (zh) * 2017-06-23 2018-07-10 温州睿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导轨输电的电动汽车充电系统
WO2018186527A1 (ko) * 2017-04-05 2018-10-11 한국전력공사 배전선로에 연계된 변압기의 부하량에 기초한 전주에 설치된 전기차 충전 장치, 전기차 충전 시스템 및 전주에 설치된 전기차 충전 장치 제어 방법
KR20180112995A (ko) * 2017-04-05 2018-10-15 한국전력공사 컨버터 분리형 전기차 충전 시스템 및 전주에 설치된 전기차 충전 장치
WO2018190464A1 (ko) * 2017-04-14 2018-10-18 한국전력공사 충전케이블 연장 길이를 제어하는 전주에 설치된 전기차 충전 장치 및 전주에 설치된 전기차 충전 장치 제어 방법
WO2018190465A1 (ko) * 2017-04-14 2018-10-18 한국전력공사 충전 동작에 따라 충전기 커버를 제어하는 전주에 설치된 전기차 충전 장치 및 전주에 설치된 전기차 충전 장치 제어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4014A (ja) * 1996-06-18 1998-01-16 Masatake Akashi 電気自動車の電源装置及び電気自動車
WO2018186527A1 (ko) * 2017-04-05 2018-10-11 한국전력공사 배전선로에 연계된 변압기의 부하량에 기초한 전주에 설치된 전기차 충전 장치, 전기차 충전 시스템 및 전주에 설치된 전기차 충전 장치 제어 방법
KR20180112995A (ko) * 2017-04-05 2018-10-15 한국전력공사 컨버터 분리형 전기차 충전 시스템 및 전주에 설치된 전기차 충전 장치
WO2018190464A1 (ko) * 2017-04-14 2018-10-18 한국전력공사 충전케이블 연장 길이를 제어하는 전주에 설치된 전기차 충전 장치 및 전주에 설치된 전기차 충전 장치 제어 방법
WO2018190465A1 (ko) * 2017-04-14 2018-10-18 한국전력공사 충전 동작에 따라 충전기 커버를 제어하는 전주에 설치된 전기차 충전 장치 및 전주에 설치된 전기차 충전 장치 제어 방법
KR101831406B1 (ko) * 2017-04-26 2018-02-22 주식회사 에스지이엔지 전기 자동차 충전을 위한 전주 콘센트부의 전력 공급을 스케줄링하는 배전 선로 시스템을 이용한 전기 자동차를 충전하는 방법
CN108081997A (zh) * 2017-06-23 2018-05-29 温州睿楚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
CN108263235A (zh) * 2017-06-23 2018-07-10 温州睿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导轨输电的电动汽车充电系统
CN108134443A (zh) * 2017-11-20 2018-06-08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安阳供电公司 一种小区智能电线杆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35837B2 (ja) 2020-02-17 2023-08-30 東電タウンプランニング株式会社 充電スタンド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1104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rging an electric vehicle from a streetlight
CN104218644B (zh) 一种电动汽车交直流智能一体化充电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6114276B (zh) 智能电动车充电桩控制系统
US8829851B2 (en) Single electric vehicle charger f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to multiple electric vehicles simultaneously while automatically charging the multiple electric vehicles sequentially
CN108847701B (zh) 一种基于智慧管理的共享充电管理系统
CN104993554B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CN106097587A (zh) 基于云平台、多租户的分布式电动车充电管理系统及方法
CN205451297U (zh) 一种城市智慧能源服务站
US20100198751A1 (en) Plug-in hybrid recharge power system
CN104377785B (zh) 一种电动车充电站及使用方法
CN104269909A (zh) 一种多用户电动汽车交流电充电系统
CN206124797U (zh) 一机双枪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桩
CN108847700A (zh) 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的充电用分时共享电源及其监控系统
CN107554343A (zh) 咪表充电桩
CN108528256A (zh) 一种电动汽车智能共享交流充电系统
CN107554342A (zh) 具有5g基站的充电桩
CN107379979A (zh) 多功能移动快速车载应急充电系统
CN107187327A (zh) 一种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系统
CN103414227B (zh) 区域联网悬托挂式群充电及传媒系统与设备
CN206765836U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
CN110481354A (zh) 基于电线杆充电装置的供电系统及其供电方法
CN203278289U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充电桩
CN205881040U (zh) 基于云平台、多租户的分布式电动车充电管理系统
CN103617679B (zh) 区域托举式电动能群充及传媒系统、组合体设备以及充电站
CN206884779U (zh) 多功能移动快速车载应急充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122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