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77573A - 电吹风 - Google Patents

电吹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77573A
CN110477573A CN201910870953.6A CN201910870953A CN110477573A CN 110477573 A CN110477573 A CN 110477573A CN 201910870953 A CN201910870953 A CN 201910870953A CN 110477573 A CN110477573 A CN 1104775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cover
wind energy
flow
ar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7095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77573B (zh
Inventor
林�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pecies Orig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pecies Orig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pecies Orig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pecies Orig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7095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7757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775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7757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15296 priority patent/WO2021052320A1/zh
Priority to JP2022515577A priority patent/JP7437076B2/ja
Priority to EP20865230.5A priority patent/EP4014784A4/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775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77573B/zh
Priority to US17/694,742 priority patent/US20220192341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DHAIRDRESSING OR SHAV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COSMETICS OR COSMETIC TREATMENTS, e.g. FOR 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 A45D20/00Hair drying devic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45D20/04Hot-air producers
    • A45D20/08Hot-air producers heated electrically
    • A45D20/10Hand-held drying devices, e.g. air douch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DHAIRDRESSING OR SHAV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COSMETICS OR COSMETIC TREATMENTS, e.g. FOR 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 A45D20/00Hair drying devic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45D20/04Hot-air producers
    • A45D20/08Hot-air producers heated electrically
    • A45D20/10Hand-held drying devices, e.g. air douches
    • A45D20/12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nozzles, stands

Landscapes

  • Cleaning And Drying Hai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吹风,涉及头发干燥装置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外壳,外壳包括分体卡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形成筒形的通道,外壳位于通道的一端形成轴向的入风口,外壳自入风口到出风口一侧依次设置为独立的驱动控制装置、安装风能发生装置、加热装置,在加热装置和出风口之间还设有导流结构。技术效果是,该电吹风的入风口和出风口均与外壳上,且相互垂直,驱动控制装置、风能发生装置、加热装置和导流结构均布置在外壳内部,电吹风外壳是一个连续的筒状,出风口设于其中一个端部的径向侧边,风流可吹出直接作用在人体的头发上。

Description

电吹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头发干燥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吹风。
背景技术
电吹风是一种常用的家用电器,主要用于头发的干燥和整形,也可供实验室、理疗室及工业生产、美工等方面作局部干燥、加热和理疗之用,应用非常广泛。
目前,市场上的电吹风的样式多种多样,大多都是具有手柄部分和主体部分,该种电吹风的手柄部分和主体部分大多都是一体式的,也有可将手柄弯折收纳的设计,但是整体上还是不够精致小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吹风,其具有各个功能模块集成于一筒状的壳体内、精致小巧且便携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电吹风,包括外壳,外壳包括分体卡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形成筒形的通道,外壳位于通道的一端形成轴向的入风口,外壳自入风口到出风口一侧依次设置为独立的第一安装腔体、第二安装腔体和第三安装腔体,第一安装腔体内安装驱动控制装置,第一安装腔室内安装风能发生装置,第三安装腔室内安装对风能发生装置产生的风流提供温度的加热装置,在加热装置和出风口之间还设有将加热后的风流引导至出风口处的导流结构;驱动控制装置分别与风能发生装置、加热装置通过导电线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电吹风的入风口和出风口均与外壳上,且相互垂直,驱动控制装置、风能发生装置、加热装置和导流结构均布置在外壳内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形成线性连接的第一安装腔体、第二安装腔体和第三安装腔体,也就是说电吹风外壳是一个连续的筒状,出风口设于其中一个端部的径向侧边,风流可吹出直接作用在人体的头发上。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安装腔体的位于外壳和风能发生装置之间设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减震套,所述减震套的内圈设有供风能发生装置嵌设的环形槽,风能发生装置套设限制在减震套的内环形槽内,减震套的外壁设有沿轴向的穿线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震套设于外壳和风能发生装置之间,消除了两者存在的间隙,并且,利用减震套自身的弹性,给风能发生装置所产生的振动力提供一个反作用力,可将大部分的振力消散,人体的手部在握持时,感知的是比较柔和的微小振感,提升握持舒适度。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安装腔体内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均设有沿外壳内沿轴向布置的第一弧形肋板和第二弧形肋板,第一弧形肋板和第二弧形肋板形成供减震套嵌设的安装区域,第一弧顶肋板和第二弧形肋板圆周分布且形成轴向延伸的槽间隙,穿线槽具有外凸部分 且该部分嵌设至槽间隙内形成圆周方向的限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弧形肋板和第二弧形肋板形成供减震套嵌设的安装区域,利用槽间隙与穿线槽的外凸部分进行嵌设限位,使得减震套固定后更为稳定。
进一步设置:所述穿线槽的两个边沿上分别设有径向外凸的弧形片形成外凸部分,两个弧形片包覆在穿线槽的槽口边沿半封闭并供导电线穿过,当两个弧形片受压时,穿线槽被封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穿线槽具有的两个弧形片方便在导电线穿设后对其进行隐藏,将导电线暂时的约束在穿线槽内,避免安装时互相干扰。
进一步设置:所述风能发生装置包括微型电机和由微型电机驱动的风叶,微型电机的外部设有套环,风叶安装在微型电机的主轴上,套环安装在电机的外部并延伸至风叶的外圈,风叶的叶片外圈与套环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风能发生装置的套环嵌设在减震套的环形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微型电机和风叶的安装结构优化后形成一体结构,并隐藏在套环内,套环将主体嵌设在减震套的环形槽内。
进一步设置:所述减震套的其中一端部的外边沿设有环形卡槽,环形卡槽的槽深与第一弧形肋板相适配,减震套一端嵌设在其中一个第一弧形肋板上,另一端抵触在另一第一弧形肋板的端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震套一端利用环形卡槽嵌设在第一弧形肋板上,另一端抵触在另一第一弧形肋板的端面上形成嵌设限位。
进一步设置:所述加热装置位于风能发生装置的出风向的后侧,在该区域内,外壳的内部设有隔热阻燃罩,导流结构设置于隔热阻燃罩上,隔热阻燃罩包括相互分离设置的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隔热阻燃罩位于风能发生装置的一侧设有环形沟槽,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在安装时,利用环形沟槽嵌设在第一弧形肋板上;在减震套抵接第一弧形肋板端面一侧设有内翻边,第一弧形肋板和内翻边抵接在环形沟槽内,且环形沟槽的其中一槽壁所形成的钩部嵌设至减震套的内翻边内完成密封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风能发生装置的后侧具有隔热阻燃罩,隔热阻燃罩与其密封套接,确保风能发生装置产生的风能充分的利用。
进一步设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围合成矩形框架的支承板、位于矩形框架内部的支撑框架和设于支撑框架上的加热丝,支撑框架包括板面相互十字搭接的支撑板和由支撑板之间的间距形成的热风道,支撑板的外圈设有若干凹槽,加热丝卷绕嵌设在凹槽内并处于热风道的空间位置上,支撑框架上对应加热丝的首尾两端分别设置正负接线端子,接线端子与驱动控制装置通过导电线电连接,在其中一接线端子的连接段上增加熔断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可拆卸的支承板和支撑板,方便对熔断式更换维修。
进一步设置:所述导流结构包括设于第一罩体上与出风口相接的导流口,导流口与出风口内外贴合。导流口的内壁圆周布置有多个导流片,导流片径向延伸且周向等间距布置,在导流口尾端处留有空缺位,第二罩体上设有隆起成筒状的凸起,凸起与第二罩体的边沿圆弧过渡,边沿形成流道,第二罩体对应第一罩体的空缺位上设有分流片,分流片将第二罩体的流道阻隔为两个独立的部分,分流片第二罩体的流道底部延伸至第一罩体的空缺位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结构将风流通过自身的结构合理的分散导出。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罩体自沿加热装置至导流口一侧逐渐下凹,使得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所形成流道空间骤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风能发生装置送出的风流穿过加热装置后,于流道中汇集,风能发生装置产生的风流经过加热器后送入流道,并经过流道上的分流片将风流阻挡,阻挡过程中,风压增大,两股短促而有力的空气流,并经由分流片导向上方的各个导流片中均匀分散流出。
附图说明
图1是电吹风的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电吹风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风能发生装置与壳体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是减震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隔热阻燃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温度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11、第一壳体;12、第二壳体;2、入风口;3、出风口;4、第一安装腔体;5、第二安装腔体;6、第三安装腔体;7、风能发生装置;8、加热装置;81、支承板;82、支撑板;83、凹槽;9、盖板;
91、电路板;92、温控开关;93、传感器;94、通孔;95、电源开关;96、风量档位开关;
13、第一弧形肋板;14、第二弧形肋板;15、槽间隙;
20、隔热阻燃罩;21、第一罩体;22、第二罩体;23、导流结构;231、导流口;232、导流片;233、空缺位;234、凸起;235、流道;236、分流片;
24、格挡件;25、环形沟槽;26、第四安装腔体;
51、微型电机;52、风叶;53、套环;54、减震套;55、环形槽;56、环形卡槽;57、穿线槽;58、弧形片;59、内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第一种优选实施方式:
一种电吹风,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外壳1,外壳1包括分体卡接的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采用采用卡扣连接,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形成筒形的通道,外壳1位于通道的一端形成轴向的入风口2,并在该入风口2安装具有多个孔的盖板9,盖板9封闭入风口2,利用盖板9的孔供气流穿过。
外壳1于另一端部设有径向穿设的出风口3,出风口3位于第一壳体11上且与通道连通。
外壳1自入风口2到出风口3一侧依次设置为独立的第一安装腔体4、第二安装腔体5和第三安装腔体6,第一安装腔体4内安装驱动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第一安装腔室内安装风能发生装置7,第三安装腔室内安装对风能发生装置7产生的风流提供温度的加热装置8,驱动控制装置分别与风能发生装置7、加热装置8通过导电线连接。
第一安装腔体4的第一壳体11上设有多个螺纹柱,驱动控制装置利用紧固件固定在第一安装腔体4的螺纹柱上。
如图3所示,第二安装腔体5内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上均设有沿外壳1内沿轴向布置的第一弧形肋板13和第二弧形肋板14,第一弧形肋板13和第二弧形肋板14沿外壳1圆周排列,第一弧形肋板13位于第二安装腔体5轴向方向的前后两侧,第二弧形肋板14位于前后侧的第一弧形肋板13之间。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上的第一弧形肋板13的内弧面在圆周方向构成同心圆,第二弧形肋板14的内弧面在圆周方向也构成同心圆,第二弧形肋板14所构成的同心圆的直径小于第一弧形肋板13所构成的同心圆。风能发生装置7嵌设在第一弧形肋板13和第二弧形肋板14所形成的区域内。
具体的,风能发生装置7包括微型电机51和由微型电机51驱动的风叶52,微型电机51的外部设有套环53,风叶52安装在微型电机51的主轴上,套环53安装在电机的外部并延伸至风叶52的外圈,风叶52的叶片外圈与套环53的内壁间隙配合。
如图3和图4所示,套环53与外壳1之间还设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减震套54,具体的,可以选为橡胶或硅胶材料,减震套54具有一定的厚度,确保足够的减震效果。微型电机51套设安装在减震套54内,减震套54的内圈设有供套环53嵌设的环形槽55,减震套54具有一定的弹性,微型电机51嵌设在环形槽55内被包覆。减震套54的其中一端部的外边沿设有环形卡槽56,环形卡槽56的槽深与第一弧形肋板13相适配。减震套54的环形卡槽56嵌设在第一弧形肋板13上时,外壁与第二弧形肋板14抵触,且减震套54背向环形卡槽56的一端部抵触在另一个第一弧形肋板13的侧壁上,减震套54被限制在第一弧形肋板13和第二弧形肋板14所形成的区域内。
第一弧形肋板13和第二弧形肋板14沿外壳1的圆周间隔布置,且分别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内壁上形成轴向的槽间隙15。减震套54的外壁设有沿轴向的穿线槽57,在穿线槽57的两个边沿上分别设有径向外凸的弧形片58,两个弧形片58包覆在穿线槽57的槽口边沿半封闭并供导电线穿过,当两个弧形片58受压时,穿线槽57被封闭。两个弧形片58外凸的部分嵌设至第一壳体11或第二壳体12上的槽间隙15内,形成圆周方向上的限位。
如图2、图5和图6所示,加热装置8位于风能发生装置7的出风向的后侧,在该区域内,外壳1的内部设有隔热阻燃罩20,隔热阻燃罩20采用PA与玻纤共混材料制成。
隔热阻燃罩20包括相互分离设置的第一罩体21和第二罩体22,第一罩体21和第二罩体22利用螺纹柱及螺钉的配合固定连接。第一罩体21嵌设在第一壳体11内,隔热阻燃罩20包括供加热装置8安装的第四安装腔体26和将加热后的风流引导至出风口3处的导流结构23。第四安装腔体26和导流结构23的分界处设有格挡件24,将加热装置8限制第四安装腔体26内,避免加热装置8朝向出风口3一侧位移。
隔热阻燃罩20位于风能发生装置7的一侧设有环形沟槽25,第一罩体21和第二罩体22在安装时,利用环形沟槽25嵌设在第一弧形肋板13上,在减震套54抵接第一弧形肋板13端面一侧设有内翻边59,第一弧形肋板13和内翻边59抵接在环形沟槽25内,且环形沟槽25的其中一槽壁所形成的钩部嵌设至减震套54的内翻边59内完成密封连接,确保避免风能发生装置7送入的风流侧向泄露。
如图2所示,加热装置8包括围合成矩形框架的支承板81、位于矩形框架内部的支撑框架和设于支撑框架上的加热丝,支撑框架包括板面相互十字搭接的支撑板82和由支撑板82之间的间距形成的热风道,支撑板82的外圈设有若干凹槽83,加热丝卷绕嵌设在凹槽83内并处于热风道的空间位置上。在支撑框架上对应加热丝的首尾两端分别设置正负接线端子,接线端子与驱动控制装置通过导电线电连接,在其中一接线端子的连接段上增加熔断丝进行高温保护(部分被遮挡结构未示出)。
支承板81和支撑板82均由云母片搭接而成,具有绝缘及低损失的热阻功能。
支承板81具有四片能够独立弯折的主体部分,弯折成矩形框架后搭接在支撑框架的外部,并利用耐高温胶带粘接。为确保安全性,在矩形框架与隔热阻燃罩20之间设置一层石棉网,进行阻燃防护,同时,石棉网可分散支承板81上的热量,达到散热的作用。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壳体11的内部设有温度控制模块,温度控制模块包括电路板91、与电路板91电连接用于控制加热装置8启闭的温控开关92。电路板91与驱动控制装置电连接。电路板91位于第一壳体11和第一罩体21之间,电路板91采用螺钉安装在第一壳体11上,电路板91上设有传感器93,传感器93可以是温度传感器或温湿度传感器,在第一罩体21靠近入风口2的位置处设有贯穿通孔94,传感器93延伸并穿出通孔94检测入风口2的温度和/或湿度。
第二壳体12上设有控制风能发生装置7启闭的电源开关95,还设有用于控制风能发生装置7的微型电机51转速的风量档位开关96。电源开关95和风量档位开关96与驱动控制装置电连接。
将风流引导至出风口3处的导流结构23包括设于第一罩体21上与出风口3相接的导流口231,导流口231与出风口3内外贴合。导流口231的内壁圆周布置有多个导流片232,导流片232径向延伸且周向等间距布置,在导流口231尾端处留有空缺位233,该位置不布置导流片232。
第二罩体22上设有隆起成筒状的凸起234,凸起234与第二罩体22的边沿圆弧过渡,边沿形成流道235,第二罩体22对应第一罩体21的空缺位233上设有分流片236,分流片236将第二罩体22的流道235阻隔为两个独立的部分,分流片236第二罩体22的流道235底部延伸至第一罩体21的空缺位233上。第一罩体21自沿加热装置8至导流口231一侧逐渐下凹,使得第一罩体21和第二罩体22所形成流道235空间骤减,风能发生装置7送出的风流穿过加热装置8后,于流道235中汇集,风能发生装置7产生的风流经过加热器后送入流道235,并经过流道235上的分流片236将风流阻挡,阻挡过程中,风压增大,两股短促而有力的空气流,并经由分流片236导向上方的各个导流片232中均匀分散流出。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电吹风,包括外壳(1),外壳(1)包括分体卡接的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其特征在于: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形成筒形的通道,外壳(1)位于通道的一端形成轴向的入风口(2),外壳(1)自入风口(2)到出风口(3)一侧依次设置为独立的第一安装腔体(4)、第二安装腔体(5)和第三安装腔体(6),第一安装腔体(4)内安装驱动控制装置,第一安装腔室内安装风能发生装置(7),第三安装腔室内安装对风能发生装置(7)产生的风流提供温度的加热装置(8),在加热装置(8)和出风口(3)之间还设有将加热后的风流引导至出风口(3)处的导流结构(23);驱动控制装置分别与风能发生装置(7)、加热装置(8)通过导电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腔体(5)的位于外壳(1)和风能发生装置(7)之间设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减震套(54),所述减震套(54)的内圈设有供风能发生装置(7)嵌设的环形槽(55),风能发生装置(7)套设限制在减震套(54)的内环形槽(55)内,减震套(54)的外壁设有沿轴向的穿线槽(5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腔体(5)内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上均设有沿外壳(1)内沿轴向布置的第一弧形肋板(13)和第二弧形肋板(14),第一弧形肋板(13)和第二弧形肋板(14)形成供减震套(54)嵌设的安装区域,第一弧顶肋板和第二弧形肋板(14)圆周分布且形成轴向延伸的槽间隙(15),穿线槽(57)具有外凸部分 且该部分嵌设至槽间隙(15)内形成圆周方向的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线槽(57)的两个边沿上分别设有径向外凸的弧形片(58)形成外凸部分,两个弧形片(58)包覆在穿线槽(57)的槽口边沿半封闭并供导电线穿过,当两个弧形片(58)受压时,穿线槽(57)被封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能发生装置(7)包括微型电机(51)和由微型电机(51)驱动的风叶(52),微型电机(51)的外部设有套环(53),风叶(52)安装在微型电机(51)的主轴上,套环(53)安装在电机的外部并延伸至风叶(52)的外圈,风叶(52)的叶片外圈与套环(53)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风能发生装置(7)的套环(53)嵌设在减震套(54)的环形槽(55)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震套(54)的其中一端部的外边沿设有环形卡槽(56),环形卡槽(56)的槽深与第一弧形肋板(13)相适配,减震套(54)一端嵌设在其中一个第一弧形肋板(13)上,另一端抵触在另一第一弧形肋板(13)的端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8)位于风能发生装置(7)的出风向的后侧,在该区域内,外壳(1)的内部设有隔热阻燃罩(20),导流结构(23)设置于隔热阻燃罩(20)上,隔热阻燃罩(20)包括相互分离设置的第一罩体(21)和第二罩体(22),隔热阻燃罩(20)位于风能发生装置(7)的一侧设有环形沟槽(25),第一罩体(21)和第二罩体(22)在安装时,利用环形沟槽(25)嵌设在第一弧形肋板(13)上;在减震套(54)抵接第一弧形肋板(13)端面一侧设有内翻边(59),第一弧形肋板(13)和内翻边(59)抵接在环形沟槽(25)内,且环形沟槽(25)的其中一槽壁所形成的钩部嵌设至减震套(54)的内翻边(59)内完成密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8)包括围合成矩形框架的支承板(81)、位于矩形框架内部的支撑框架和设于支撑框架上的加热丝,支撑框架包括板面相互十字搭接的支撑板(82)和由支撑板(82)之间的间距形成的热风道,支撑板(82)的外圈设有若干凹槽(83),加热丝卷绕嵌设在凹槽(83)内并处于热风道的空间位置上,支撑框架上对应加热丝的首尾两端分别设置正负接线端子,接线端子与驱动控制装置通过导电线电连接,在其中一接线端子的连接段上增加熔断丝。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23)包括设于第一罩体(21)上与出风口(3)相接的导流口(231),导流口(231)与出风口(3)内外贴合;导流口(231)的内壁圆周布置有多个导流片(232),导流片(232)径向延伸且周向等间距布置,在导流口(231)尾端处留有空缺位(233),第二罩体(22)上设有隆起成筒状的凸起(234),凸起(234)与第二罩体(22)的边沿圆弧过渡,边沿形成流道(235),第二罩体(22)对应第一罩体(21)的空缺位(233)上设有分流片(236),分流片(236)将第二罩体(22)的流道(235)阻隔为两个独立的部分,分流片(236)第二罩体(22)的流道(235)底部延伸至第一罩体(21)的空缺位(233)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罩体(21)自沿加热装置(8)至导流口(231)一侧逐渐下凹,使得第一罩体(21)和第二罩体(22)所形成流道(235)空间骤减。
CN201910870953.6A 2019-09-16 2019-09-16 电吹风 Active CN1104775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70953.6A CN110477573B (zh) 2019-09-16 2019-09-16 电吹风
PCT/CN2020/115296 WO2021052320A1 (zh) 2019-09-16 2020-09-15 电吹风
JP2022515577A JP7437076B2 (ja) 2019-09-16 2020-09-15 ヘアドライヤ
EP20865230.5A EP4014784A4 (en) 2019-09-16 2020-09-15 ELECTRIC HAIR DRYER
US17/694,742 US20220192341A1 (en) 2019-09-16 2022-03-15 Electric hair drye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70953.6A CN110477573B (zh) 2019-09-16 2019-09-16 电吹风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77573A true CN110477573A (zh) 2019-11-22
CN110477573B CN110477573B (zh) 2021-08-17

Family

ID=68558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70953.6A Active CN110477573B (zh) 2019-09-16 2019-09-16 电吹风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92341A1 (zh)
EP (1) EP4014784A4 (zh)
JP (1) JP7437076B2 (zh)
CN (1) CN110477573B (zh)
WO (1) WO2021052320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52320A1 (zh) * 2019-09-16 2021-03-25 深圳市物种起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吹风
CN114052371A (zh) * 2020-08-04 2022-02-18 杭州乐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气流倍增头发护理器具
CN114073365A (zh) * 2020-08-17 2022-02-22 杭州乐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损耗头发护理器具
CN114073366A (zh) * 2020-08-17 2022-02-22 杭州乐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人体工程学头发护理器具
CN114190683A (zh) * 2020-12-28 2022-03-18 杭州乐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方便的飓风筒
CN114190680A (zh) * 2021-01-21 2022-03-18 杭州乐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烫飓风筒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98922A (zh) * 2021-08-15 2021-10-15 苏州小枣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吹风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11777A1 (en) * 2011-01-21 2013-05-09 Ba Solutions Co., Ltd. Hair dryer
CN104273921A (zh) * 2013-07-05 2015-01-14 戴森技术有限公司 手持式器具
CN206062462U (zh) * 2016-06-24 2017-04-05 绍兴市聚祥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电吹风旋转式聚风嘴
CN207506112U (zh) * 2017-11-27 2018-06-19 吕璟赟 一种新型吹风机
CN109452744A (zh) * 2018-12-06 2019-03-12 舒可士(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便于手持的毛发干燥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1003904A6 (fr) * 1990-03-02 1992-07-14 Faco Sa Seche-cheveux de voyage.
GB2521145B (en) * 2013-12-10 2016-04-13 Dyson Technology Ltd A hand held appliance
CN108851462A (zh) 2017-05-09 2018-11-23 深圳市物种起源科技有限公司 手持电吹风
CN209185835U (zh) * 2018-08-23 2019-08-02 深圳市物种起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吹风机的新型风道
CN109512119A (zh) 2018-11-28 2019-03-26 中山市瑞驰泰克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梳齿电吹风
CN110150827B (zh) 2019-06-17 2024-05-10 嘉兴市资格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吹风
CN110477573B (zh) * 2019-09-16 2021-08-17 深圳市物种起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吹风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11777A1 (en) * 2011-01-21 2013-05-09 Ba Solutions Co., Ltd. Hair dryer
CN104273921A (zh) * 2013-07-05 2015-01-14 戴森技术有限公司 手持式器具
CN206062462U (zh) * 2016-06-24 2017-04-05 绍兴市聚祥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电吹风旋转式聚风嘴
CN207506112U (zh) * 2017-11-27 2018-06-19 吕璟赟 一种新型吹风机
CN109452744A (zh) * 2018-12-06 2019-03-12 舒可士(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便于手持的毛发干燥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52320A1 (zh) * 2019-09-16 2021-03-25 深圳市物种起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吹风
CN114052371A (zh) * 2020-08-04 2022-02-18 杭州乐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气流倍增头发护理器具
CN114073365A (zh) * 2020-08-17 2022-02-22 杭州乐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损耗头发护理器具
CN114073366A (zh) * 2020-08-17 2022-02-22 杭州乐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人体工程学头发护理器具
CN114190683A (zh) * 2020-12-28 2022-03-18 杭州乐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方便的飓风筒
CN114190680A (zh) * 2021-01-21 2022-03-18 杭州乐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烫飓风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192341A1 (en) 2022-06-23
EP4014784A4 (en) 2022-10-26
EP4014784A1 (en) 2022-06-22
WO2021052320A1 (zh) 2021-03-25
JP2022547188A (ja) 2022-11-10
JP7437076B2 (ja) 2024-02-22
CN110477573B (zh) 2021-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77573A (zh) 电吹风
CN109700159B (zh) 一种吹风机
CN205753782U (zh) 料理机的离心风道系统和具有其的料理机
CN109090799A (zh) 过温保护结构及毛发干燥装置
CN207751176U (zh) 一种消音热风枪
CN210809674U (zh) 减震套、风能发生装置的安装结构和吹风机
CN214802988U (zh) 一种离子吹风机
CN215409418U (zh) 一种立式吹风机
CN210623227U (zh) 一种风扇出风结构及具有其的无叶风扇
CN104807180A (zh) 暖风机的集成化发热送风装置
CN211011573U (zh) 热风式取暖器
CN209331292U (zh) 过温保护结构及毛发干燥装置
CN210809677U (zh) 电吹风及其温度控制模块的安装结构
CN209788886U (zh) 一种吹风机
CN207471809U (zh) 输送暖风的暖床系统
CN202840823U (zh) 开启式变频电机的通风装置
CN213587640U (zh) 一种改进的高效电吹风
CN217364924U (zh) 一种高速吹风机
CN206761050U (zh) 一种隔热导流电吹风外壳
CN220024974U (zh) 一种洗碗机的送风装置及洗碗机
CN220369964U (zh) 一种洗碗机的送风装置及洗碗机
CN205664493U (zh) 一种吸顶式空调室内机
CN220529970U (zh) 一种洗碗机的送风装置及洗碗机
CN214630571U (zh) 一种电吹风
CN204936488U (zh) 一种装配有烘干装置的凸版印刷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