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77144A - 一种茶叶摇青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茶叶摇青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77144A
CN110477144A CN201910929627.8A CN201910929627A CN110477144A CN 110477144 A CN110477144 A CN 110477144A CN 201910929627 A CN201910929627 A CN 201910929627A CN 110477144 A CN110477144 A CN 1104771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conveyer belt
rocking green
green cylinder
r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2962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亚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Yanshangsong Modern Agricul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Yanshangsong Modern Agricul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Yanshangsong Modern Agricul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Yanshangsong Modern Agricul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2962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77144A/zh
Publication of CN1104771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77144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叶摇青方法,包括用第一输送带将鲜叶沿着第一输送带的上带面的步骤;用均料刷板沿着第一输送带宽度方向移动,以将第一输送带上的茶叶赶至摇青筒内的步骤;启动驱动电机,实现对鲜叶的摇青的步骤;启动卸料油缸,以连动摇青筒绕着筒口端倾斜向下且实施对鲜叶卸料的步骤;启动驱动电机,使得摇青筒转动,并且实现对摇青筒的抖动,将摇青筒内摇青后的茶叶从筒口导出的步骤;卸料油缸复位,并且使得摇青筒复位,该方法能够实现对鲜叶的自动化供料,并且可自动将摇青机内的鲜叶导出,提高茶叶加工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茶叶摇青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叶摇青方法。
背景技术
乌龙茶作为作为发酵茶的一种,实际加工操作时,需要经过采摘、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鲜叶通过摇青机加工时,使得鲜叶位于摇青机滚筒内的机械摩擦力造成叶细胞损伤,使茶多酚酶促氧化,诱发香气,从而使得茶叶能形成茶所特有的香高味醇品质。现有的摇青机多为卧式布置的滚筒设备,在实际投放鲜叶时,将滚筒外壁的门打开,而后将鲜叶投放至滚筒内,启动电机,从而实现对滚筒的转动,滚筒往复转动一段时间后,需要将滚筒门打开,而后将滚筒内经过摇青处理后的叶片从门所在的开口导出;上述在实施对茶叶摇青操作时十分不便,传统的摇青设备加工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茶叶摇青方法,能够实现对鲜叶的自动化供料,并且可自动将摇青机内的鲜叶导出,提高茶叶加工效率。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茶叶摇青方法,所述茶叶摇青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鲜叶投放至振动布料机上,使得茶叶导送至滑板上,并且导送至第二输送带上;
B、第二输送带将鲜叶逐步导送至第一输送带上,启动第一输送带,使得鲜叶沿着第一输送带的上带面位置;
C、启动无杆气缸,连动均料刷板沿着第一输送带宽度方向移动,以将第一输送带上的茶叶赶至摇青筒内;
D、启动驱动电机,使得摇青筒位于第一支撑轴承及第二支撑轴承上转动,实现对鲜叶的摇青操作;
E、设定驱动电机的正转时间及反转时间,以实施对摇青筒的正向及反向循环往复式转动;
F、当摇青筒实施对鲜叶的摇青处理完毕后,启动卸料油缸,使得卸料滑块沿着卸料滑轨滑动,从而连动卸料连杆升降,以连动摇青筒绕着筒口端的转动座转动,以实施对鲜叶的卸料;
G、启动驱动电机,使得摇青筒转动,并且使得摇青筒的振动圈与振动滚轮抵靠,以实现对摇青筒的抖动,将摇青筒内摇青后的茶叶从筒口导出;
H、卸料油缸复位,并且使得摇青筒呈现筒芯水平的卧式布置,重复步骤A至G,完成对鲜叶的摇青操作。
本发明取得的技术效果为:在实际摇青操作时,将鲜叶投放至供料装置内,供料装置将鲜叶导送至摇青筒内,启动驱动机构实施对摇青筒的转动,以实现对鲜叶的摇青操作,当摇青操作完毕后,启动卸料机构,使得摇青筒绕出料端位置的转动座转动,从而使得摇青筒的筒口倾斜处置向下,以实现对摇青处理后的鲜叶的自动下料操作,该摇青机能够显著提高鲜叶的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是自动上下料摇青机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和图4是自动上下料摇青机的两种使用状态的主视图;
图5是自动上下料摇青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7和图8是自动上下料摇青机的摇青筒两种视角的剖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发明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如在本文中所使用,术语“平行”和“垂直”不限于其严格的几何定义,而是包括对于机加工或人类误差合理和不一致性的容限;下面详尽说明该自动上下料摇青机的具体特征:
一种自动上下料摇青机,包括摇青筒10,所述摇青筒10的两端筒口分别构成进料口及出料口,所述摇青筒10的进料口设置有供料装置20,所述供料装置20的出料端伸入摇青筒10的腔室内,所述摇青筒10的出料端筒壁铰接设置在转动座30上,所述铰接轴水平且与摇青筒10长度方向垂直,所述摇青筒10与卸料机构连接,所述卸料机构驱动摇青筒10绕铰接轴转动且使得出料端筒口朝下;
结合图1至图4所示,在实际摇青操作时,将鲜叶投放至供料装置20内,供料装置20将鲜叶导送至摇青筒10内,启动驱动机构实施对摇青筒10的转动,摇青筒10的转动为往复式转动方式,当摇青筒10朝着一个方向转动一端时间后,再反向转动一端时间,以提高对鲜叶的摇青效果,使得鲜叶的一部分细胞壁破坏,释放鲜叶的香味,以提高后期茶叶的品质,当摇青操作完毕后,启动卸料机构,使得摇青筒10绕出料端位置的转动座30转动,从而使得摇青筒10的筒口倾斜处置向下,以实现对摇青处理后的鲜叶的自动下料操作,该摇青机能够显著提高鲜叶的加工效率;
上述的摇青筒10优选为竹篾筒,使得摇青筒10的内壁存在特殊的平整状态,在实施对鲜叶的摇青处理时,能够有效确保对鲜叶内细胞壁的有效破坏,使得鲜叶释放出液汁,以使得对摇青后茶叶的炒青处理时,茶叶的香味能够充分释放;
为提高摇青筒10的强度,将竹篾编制好的筒放置在钢筋笼内,以实现对竹篾筒的安装固定。
为使得导入摇青筒10内的茶叶均匀沿着长度方向分布,确保对鲜叶的摇青效果,使得大部分鲜叶均能与摇青筒10内接触摩擦,所述供料装置20的出料口位置设置有均料机构40,所述均料机构40用于将供料装置20出口导出的鲜叶沿着摇青筒10长度方向均匀布料;
均料机构40启动,使得茶叶沿着摇青筒10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进而能够确保对茶叶的摇青效果。
为确保对抬举起来的摇青筒10的有效卸料,使得摇青筒10内的茶叶能够有效导出,所述摇青筒10外壁还设置有振动机构,所述卸料机构驱动摇青筒10绕铰接轴转动且使得出料端筒口朝下时,所述振动机构实施对摇青筒10外壁的振动;
在实施卸料操作时,卸料机构使得摇青筒10绕铰接作30的铰接转动,进而使得摇青筒10的筒口倾斜向下,启动振动机构,使得摇青筒10振动,从而实现对摇青筒10内鲜叶的振动,以确保将摇青筒10内鲜叶的卸料操作。
结合图8所示,为将鲜叶导送至摇青筒10的筒腔内,并且实现对鲜叶的均匀布料,所述供料装置20包括水平布置的第一输送带21,所述第一输送带21导入摇青筒10的筒腔内,所述均料机构40包括设置在摇青筒10筒腔内的均料刷板41,所述均料刷板41长度方向布置,所述均料刷板31与第一输送带21靠近或远离且沿着第一输送带21宽度方向往复移动;
鲜叶通过第一输送带21输送,使得鲜叶沿着第一输送带21的上带面排布,当第一输送带21沿着摇青筒10输送的过程中,并且鲜叶导送至第一输送带21的出口位置时,启动均料刷板41沿着第一输送带21的宽度方向移动,从而将排布在第一输送带21上的茶叶赶落至摇青筒10内,并且可以使得鲜叶沿着摇青筒10内壁长度方向均匀排布;
为确保第一输送带21上的茶叶均匀排布,所述第一输送带21的进料端与振动布料机的出口衔接,振动布料机为常见的排料机械,振动布料机包含振动板,振动板上设置有振动电机,通过启动振动电机,使得鲜叶沿着振动板移动,进而实现对鲜叶的导送,将鲜叶逐步导送至第一输送带21上,并且使得鲜叶较为均匀的排布在转动的第一输送带21上,以实现对鲜叶的在先布料操作,当对鲜叶进行摇青操作时,振动布料机停机,并且第一输送带21向相应的停机,以给鲜叶提供足够的摇青时间。
具体地,结合图8中的放大图,所述均料刷板41的一端与无杆气缸42的活塞连接,所述无杆气缸42的活塞杆水平且与摇青筒10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无杆气缸42的活塞杆两端通过升降支架43与第一输送带21的两侧机架连接,所述升降支架43与升降单元连接,升降单元驱动升降支架43竖直移动;
当鲜叶接近移动至第一输送带21的出料端位置后,第一输送带21停机,而后启动无杆气缸42,使得均料刷板41沿着第一输送带21的宽度方向移动,进而将第一输送带21上的茶叶由均料刷板41的刷毛推送至摇青筒10内,以实现对鲜叶的均匀布料及供料;
上述均料刷板411在实施对第一输送带21上的鲜叶推送的同时,升降单元首先连动升降支架43的竖直移动,使得均料刷板411的下刷毛与第一输送带21的上带面抵靠,进而确保将第一输送带21上的茶叶有效推送至摇青筒10内。
具体地,结合图8的放大图,为实现对均料刷板411的竖直升降,所述升降单元包括立式设置在第一输送带21两侧机架的竖直滑杆211,所述升降支架32滑动设置在竖直滑杆211上,所述竖直滑杆211的上端设置呈“T”形,所述竖直滑杆211上设置有复位弹簧212,所述复位弹簧21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升降支架43及第一输送带21两侧的机架抵靠,所述第一输送带21一侧的机架还延伸设置有升降驱动板213,所述无杆气缸42的活塞上转动式设置有升降驱动轮44,所述升降驱动轮44轮芯水平且与摇青筒10的筒长方向平行,所述升降驱动轮44的上轮缘与升降驱动板213的下板面抵靠,所述升降驱动板213的下板面一端低、一端高布置;
上述的升降驱动板213固定布置,当无杆气缸42启动后,活塞沿着活塞杆移动,从而使得升降驱动轮44的轮缘与升降驱动板213下板面抵靠时,当升降驱动轮44移动至升降驱动板44的低位下板面段后,使得均料刷板411下降且实施对茶叶的赶料操作,当无杆气缸42复位后,在复位弹簧212的作用下,使得均料刷板411抬高复位,进而移动至第一输送带21的旁侧,以避免均料刷板411的刷毛对鲜叶导送的影响;
为谁像你对摇青筒10的转动驱动,所述摇青筒10进料端筒口与第一支撑轴承50的一侧转盘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轴承50的另一侧转盘与卸料机构连接,所述摇青筒10出料端的筒口与第二支撑轴承60的一侧转盘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轴承60的另一侧转盘与转动座30铰接;
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上述摇青筒1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轴承50及第二支撑轴承60连接,第一支撑轴承50及第二支撑轴承60可以为推力轴承,以实现对摇青筒10的转动撑托,以使得摇青筒10能够有效转动;
为实现对导入摇青筒10内的第一输送带21的支撑,并且避免第一输送带21对摇青筒10转动时的干涉,所述第一输送带21伸入摇青筒10内的机架上设置有滚轮支架214,所述滚轮支架214上转动式设置有支撑滚轮215,所述支撑滚轮215的轮芯水平且轮缘与摇青筒10的内壁抵靠;
利用支撑滚轮215与摇青筒10的内壁抵靠,进而不影响摇青筒10的正常转动;
为实现对第一输送带21的平稳支撑,所述支撑滚轮215沿着摇青筒10的内壁周向方向间隔设置四个,四个支撑滚轮215连线构成矩形;
在第一输送带21的进料端及出料端分别设置上述的支撑滚轮215,进而使得第一输送带21有两端支撑,以确保对第一输送带21的有效支撑。
结合图3和图4所示,为实现对摇青筒10的有效卸料,所述卸料机构包括与转动座30连接的卸料滑轨31,所述卸料滑轨31上设置有卸料滑块32,所述卸料滑块32与卸料连杆33的一端铰接,所述卸料连杆33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轴承50的另一侧转盘边缘铰接,所述卸料连杆33两端的铰接轴水平且与摇青筒10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卸料滑块32与卸料油缸34的活塞杆连接,所述卸料油缸34的长度方向与摇青筒10平行;
当鲜叶位于摇青筒10内摇青处理完毕后,启动卸料油缸34,使得卸料滑块32沿着卸料滑轨31滑动,进而连动卸料连杆33实施对摇青筒10进料端位置的第一支撑轴承50的固定转盘抬升,当摇青筒10抬升后,使得摇青筒10出口端倾斜向下,启动摇青筒10转动,进而实现对摇青筒10内摇青后的茶叶的卸料操作。
为实现对摇青筒10的驱动,所述第二支撑轴承60与转动座30铰接的转盘上设置有驱动电机71,所述筒口外壁设置有齿圈11,所述齿圈11与驱动齿轮12啮合,所述驱动电机71驱动驱动齿轮12转动,所述卸料滑轨31的端部设置有两支撑辊35,所述两支撑辊35与摇青筒10长度防线平行,所述两支撑辊35分置在第一支撑轴承50的另一侧转盘的两侧,所述两支撑辊35的辊面与第一支撑轴承50的另一侧转盘的边缘抵靠或分离;
在实施对摇青筒10的转动时,启动驱动电机71,使得摇青筒10位于第一支撑轴承50及第二支撑轴承60上的转动动作,使得驱动电机71呈现一段时间的正转及一段时间的反转,当摇青操作完毕后,启动卸料油缸34,实现对摇青筒10内鲜叶的卸料操作,当摇青筒10的出料端倾斜向下后,启动驱动摇青筒10继续转动,以确保摇青筒10内的鲜叶能够顺利从摇青筒10导出。
为确保对鲜叶的卸料可靠度,所述振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摇青筒10旁侧的振动滚轮81,所述摇青筒10的外壁设置振动圈13,所述振动圈13的外圈间隔布置有振动块131,所述振动滚轮81的轮缘与振动圈13的外壁抵靠;
结合图4和图7所示,当摇青筒10处在倾斜状态时,摇青筒10转动,使得振动圈13与振动滚轮81抵靠,振动滚轮81与振动圈13的振动块131抵靠分离时,使得摇青筒10出现振动摆动,进而确保将摇青筒10内的鲜叶有效的导出。
为实现对振动滚轮81的支撑,并且使得振动滚轮81能够随着摇青筒10卸料偏转而移动,所述振动滚轮81的滚轮支架上设置有滑动杆811,所述滑动杆811水平且与摇青筒10长度方向垂直,所述滑动杆811滑动设置在支撑滑架82上,所述支撑滑架82上设置有弧形滑孔821,所述弧形滑孔821所在的圆心与摇青筒10的出料端铰接轴轴心同心,所述滑动杆811滑动设置在弧形滑孔821内;
结合图7中的放大图,所述滑动杆811上滑动设置有垫圈812,所述滑动杆811伸出弧形滑孔821的端部设置有驱动滚珠813,所述滑动杆811上套设有压缩弹簧814,所述压缩弹簧814的两端分别与垫圈812及滑动杆811的杆端抵靠,所述驱动滚珠813与驱动限位板83的板面抵靠,所述驱动限位板83与弧形滑孔821延伸方向一致且上端面的厚度大于下端面的厚度;
当卸料机构驱动摇青筒10绕转动座30的铰接轴转动时,连动振动滚轮81同步摆动,使得振动滚轮81的滑动杆811绕着弧形滑孔821转动,由于弧形滑孔821与转动座30的铰接轴同心,因此能够确保振动滚轮81处在振动圈13所在的位置,确保摇青筒10转动后,能够使得振动滚轮81与振动圈13有效抵靠;
结合图7中的放大图,当摇青筒10卸料时,使得滑动杆811沿着弧形滑孔821滑动,并且内使得滑动杆811杆端的驱动滚珠813与驱动限位板83抵靠,由于驱动限位板83的厚度上高下薄,当驱动滚轮813与上端的较厚的一段抵靠时,使得压缩弹簧814压缩,进而使得振动滚轮81与振动圈13抵靠,摇青筒10转动,以确保对摇青筒10的晃动,当卸料完毕后,摇青筒10复位并且水平,压缩弹簧814复位,使得驱动滚轮813与振动圈13远离,不影响摇青筒10的正常转动,以实现对鲜叶的摇青操作。
为实现对滑动杆811的滑动支撑导向,所述滑动杆811的伸出端延伸设置有支撑架815,所述支撑架815沿着摇青筒10长度延伸且两端延伸端朝向摇青筒10的筒壁,所述支撑架815的两端延伸端分别与第一支撑轴承50及第二支撑轴承60的固定转盘外壁构成滑动配合,所述支撑架815滑动方向水平且与摇青筒10长度方向垂直。
结合图3和图4所示,为避让摇青筒10晃动的避让,所述卸料滑轨31的下板面等间距分布有多个移动滚珠311,所述移动滚珠311滚动式设置在固定基板36上,所述卸料滑轨31的一侧设置有复位杆312,所述复位杆312的杆端伸出固定基板36的一侧,所述复位杆312上套设有弹簧313,所述弹簧313的两端分别与固定基板36的一侧及卸料滑轨31的一侧抵靠连接。
为实现对鲜叶的连续供料,所述供料装置20还包括第二输送带22,所述第二输送带22的出料端位于第一输送带21的进料端上方位置,所述第二输送带22的机架与第一输送带21的进料端机架铰接,所述第二输送带22的铰接轴水平且与第二输送带22长度方向垂直。
由于第一输送带21抬升的过程中,从而连动第二输送带22转动,并且使得第二输送带22沿着长度方向移动,所述第二输送带22的进料端机架转动式设置在支撑架上,支撑架下方设置有导向滚轮221,所述导向滚轮221的轮芯水平且与第二输送带22垂直,所述导向滚轮221滚动式设置在轨道222上,所述第二输送带22的进料端铰接设置有滑板223,所述滑板223的板端贴靠在第二输送带22的进料端上带面上,所述滑板223与振动机布料机的出料端衔接;
当摇青筒10卸料抬升的过程中,使得第二输送带22沿着轨道222滚动,以实现对第一输送带21的转动避让;
上述的滑板223的一端铰接且铰接轴与第二输送带22长度方向垂直,当振动机布料机的出料端导出的鲜叶导出至滑板223上,当第二输送带22绕进料端支撑架转动抬升的过程中,使得滑板223始终与第二输送带22的进料端衔接,避免滑板223上鲜叶的散落。
结合图1至图4所示,下面详细说明茶叶摇青方法,所述茶叶摇青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鲜叶投放至振动布料机上,使得茶叶导送至滑板223上,并且导送至第二输送带22上;
B、第二输送带22将鲜叶逐步导送至第一输送带21上,启动第一输送带21,使得鲜叶沿着第一输送带21的上带面位置;
C、启动无杆气缸42,连动均料刷板41沿着第一输送带21宽度方向移动,以将第一输送带21上的茶叶赶至摇青筒10内,然后,无杆气缸42复位;
D、启动驱动电机71,使得摇青筒10位于第一支撑轴承50及第二支撑轴承60上转动,实现对鲜叶的摇青操作;
E、设定驱动电机71的正转时间及反转时间,以实施对摇青筒10的正向及反向循环往复式转动;
F、当摇青筒10实施对鲜叶的摇青处理完毕后,启动卸料油缸34,使得卸料滑块32沿着卸料滑轨31滑动,从而连动卸料连杆33升降,以连动摇青筒10绕着筒口端的转动座30转动,以实施对鲜叶的卸料;
G、启动驱动电机71,使得摇青筒10转动,并且使得摇青筒10的振动圈13与振动滚轮81抵靠,以实现对摇青筒10的抖动,将摇青筒10内摇青后的茶叶从筒口导出;
H、卸料油缸34复位,并且使得摇青筒10呈现筒芯水平的卧式布置,重复步骤A至G,完成对鲜叶的摇青操作。

Claims (10)

1.一种茶叶摇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叶摇青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鲜叶投放至振动布料机上,使得茶叶导送至滑板(223)上,并且导送至第二输送带(22)上;
B、第二输送带(22)将鲜叶逐步导送至第一输送带(21)上,启动第一输送带(21),使得鲜叶沿着第一输送带(21)的上带面位置;
C、启动无杆气缸(42),连动均料刷板(41)沿着第一输送带(21)宽度方向移动,以将第一输送带(21)上的茶叶赶至摇青筒(10)内;
D、启动驱动电机(71),使得摇青筒(10)位于第一支撑轴承(50)及第二支撑轴承(60)上转动,实现对鲜叶的摇青操作;
E、设定驱动电机(71)的正转时间及反转时间,以实施对摇青筒(10)的正向及反向循环往复式转动;
F、当摇青筒(10)实施对鲜叶的摇青处理完毕后,启动卸料油缸(34),使得卸料滑块(32)沿着卸料滑轨(31)滑动,从而连动卸料连杆(33)升降,以连动摇青筒(10)绕着筒口端的转动座(30)转动,以实施对鲜叶的卸料;
启动驱动电机(71),使得摇青筒(10)转动,并且使得摇青筒(10)的振动圈(13)与振动滚轮(81)抵靠,以实现对摇青筒(10)的抖动,将摇青筒(10)内摇青后的茶叶从筒口导出;
H、卸料油缸(34)复位,并且使得摇青筒(10)呈现筒芯水平的卧式布置,重复步骤A至G,完成对鲜叶的摇青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摇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带(21)导入摇青筒(10)的筒腔内,所述均料刷板(41)长度方向布置,所述均料刷板(31)与第一输送带(21)靠近或远离且沿着第一输送带(21)宽度方向往复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摇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杆气缸(42)的活塞杆水平且与摇青筒(10)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无杆气缸(42)的活塞杆两端通过升降支架(43)与第一输送带(21)的两侧机架连接,所述升降支架(43)与升降单元连接,升降单元驱动升降支架(43)竖直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茶叶摇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单元包括立式设置在第一输送带(21)两侧机架的竖直滑杆(211),所述升降支架(32)滑动设置在竖直滑杆(211)上,所述竖直滑杆(211)的上端设置呈“T”形,所述竖直滑杆(211)上设置有复位弹簧(212),所述复位弹簧(21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升降支架(43)及第一输送带(21)两侧的机架抵靠,所述第一输送带(21)一侧的机架还延伸设置有升降驱动板(213),所述无杆气缸(42)的活塞上转动式设置有升降驱动轮(44),所述升降驱动轮(44)轮芯水平且与摇青筒(10)的筒长方向平行,所述升降驱动轮(44)的上轮缘与升降驱动板(213)的下板面抵靠,所述升降驱动板(213)的下板面一端低、一端高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摇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摇青筒(10)进料端筒口与第一支撑轴承(50)的一侧转盘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轴承(50)的另一侧转盘与卸料机构连接,所述摇青筒(10)出料端的筒口与第二支撑轴承(60)的一侧转盘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轴承(60)的另一侧转盘与转动座(30)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摇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带(21)伸入摇青筒(10)内的机架上设置有滚轮支架(214),所述滚轮支架(214)上转动式设置有支撑滚轮(215),所述支撑滚轮(215)的轮芯水平且轮缘与摇青筒(10)的内壁抵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茶叶摇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滚轮(215)沿着摇青筒(10)的内壁周向方向间隔设置四个,四个支撑滚轮(215)连线构成矩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茶叶摇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座(30)与卸料滑轨(31)连接,所述卸料滑块(32)与卸料连杆(33)的一端铰接,所述卸料连杆(33)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轴承(50)的另一侧转盘边缘铰接,所述卸料连杆(33)两端的铰接轴水平且与摇青筒(10)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卸料滑块(32)与卸料油缸(34)的活塞杆连接,所述卸料油缸(34)的长度方向与摇青筒(10)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茶叶摇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轴承(60)与转动座(30)铰接的转盘上设置有驱动电机(71),所述筒口外壁设置有齿圈(11),所述齿圈(11)与驱动齿轮(12)啮合,所述驱动电机(71)驱动驱动齿轮(12)转动,所述卸料滑轨(31)的端部设置有两支撑辊(35),所述两支撑辊(35)与摇青筒(10)长度防线平行,所述两支撑辊(35)分置在第一支撑轴承(50)的另一侧转盘的两侧,所述两支撑辊(35)的辊面与第一支撑轴承(50)的另一侧转盘的边缘抵靠或分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上下料摇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摇青筒(10)外壁还设置有振动机构,所述振动机构实施对摇青筒(10)外壁的振动,所述振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摇青筒(10)旁侧的振动滚轮(81),所述摇青筒(10)的外壁设置振动圈(13),所述振动圈(13)的外圈间隔布置有振动块(131),所述振动滚轮(81)的轮缘与振动圈(13)的外壁抵靠。
CN201910929627.8A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茶叶摇青方法 Withdrawn CN11047714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29627.8A CN110477144A (zh)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茶叶摇青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29627.8A CN110477144A (zh)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茶叶摇青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77144A true CN110477144A (zh) 2019-11-22

Family

ID=68544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29627.8A Withdrawn CN110477144A (zh)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茶叶摇青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7714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09534A (zh) * 2021-12-30 2022-02-08 福建佳友茶叶机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摇青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09534A (zh) * 2021-12-30 2022-02-08 福建佳友茶叶机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摇青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77144A (zh) 一种茶叶摇青方法
CN110477145A (zh) 一种摇青机均料机构
CN109773422A (zh) 一种轴承外圈粗加工系统
CN110547342A (zh) 一种摇青机翻转卸料机构
CN110510431A (zh) 一种自动上下料摇青机
CN219589325U (zh) 一种改进型电池钢壳自动脱水设备
CN207463744U (zh) 一种用于毛坯管材的全自动清洗系统
CN219030749U (zh) 应用于改进型电池钢壳自动脱水系统的自动供料装置
CN206464963U (zh) 磁力研磨抛光机
CN207266533U (zh) 马铃薯收获机及收获系统
CN216304059U (zh) 一种和毛机毛仓调节装置
CN109748099A (zh) 轴承外圈夹持装置
CN112224800B (zh) 一种旋转塔式石灰石堆料装置
CN208265376U (zh) 一种提高烟丝浸渍均匀性的旋转喂料装置
CN209380498U (zh) 一种轴承生产用抛光装置
CN208446489U (zh) 一种水果涂膜保鲜设备
CN209174121U (zh) 连续式羽绒检针器
CN219390439U (zh) 应用于改进型电池钢壳自动脱水系统的卸料台
CN219078444U (zh) 应用于改进型电池钢壳自动脱水系统的机械手
CN111674895A (zh) 一种上甑机器人用伸缩输送机构
KR101323482B1 (ko) 수삼 세척기
CN108438955A (zh) 一种提高烟丝浸渍均匀性的旋转喂料装置及布料方法
CN109748075A (zh) 轴承外圈卸料装置
CN109732285A (zh) 一种轴承外圈粗加工方法
CN109604214A (zh) 一种医用橡胶手套的清洗装置及其清洗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