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75179B - 一种tws耳机充电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tws耳机充电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75179B
CN110475179B CN201910893148.5A CN201910893148A CN110475179B CN 110475179 B CN110475179 B CN 110475179B CN 201910893148 A CN201910893148 A CN 201910893148A CN 110475179 B CN110475179 B CN 1104751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per shell
sliding
stop
shell
kno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9314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75179A (zh
Inventor
葛伟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9314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7517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751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751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751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751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25Accumulators or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0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covered by H04R1/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10Details of 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earphones or monophonic headphones covered by H04R1/1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105Manufacture of mono- or stereophonic headphone compon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TWS耳机充电盒,实现上壳的滑动开合,使用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所述TWS耳机充电盒包括上壳、下壳和中壳,中壳上形成有耳机容纳腔;上壳包括第一上壳和第二上壳,第一上壳和第二上壳上均固设有滑动部,中壳上形成有滑槽,滑动部被配置为限位在滑槽内且可沿滑槽水平滑动;还包括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滑动部沿滑槽水平滑动以带动第一上壳和第二上壳相背或相向移动,进而露出或隐藏耳机容纳腔。本发明TWS耳机充电盒,实现上壳的滑动开合,操作简单、方便,且第一上壳和第二上壳不直接承受用户手部操作力量,而是由驱动机构驱动,滑动开合盖力度易于控制,不会由于用户施力过大而产生损坏,使用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

Description

一种TWS耳机充电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TWS耳机充电盒的结构改进。
背景技术
随着TWS耳机越来越受欢迎,其需求量越来越大,TWS耳机充电盒是购买耳机时必备附件,为TWS耳机提供收纳和充电功能。
目前市面上TWS耳机充电盒的翻盖方式比较单一,多为手动上下翻盖方式,具体地,充电盒上壳的一侧边通过转轴连接于下壳,另一侧边通过磁吸或卡扣的方式连接在下壳的对应侧边上,开盖露出TWS耳机时需要用户施力掰动上壳使上壳和下壳的磁吸或卡扣结构分离,这种翻转开合盖结构,需要用户施力作用在上壳上,如果用户用力过大,很可能造成转轴结合位置受损,影响充电盒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TWS耳机充电盒,实现上壳的滑动开合,相比现有翻转式开盖,滑动开合盖力度易于控制,使用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
为达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TWS耳机充电盒,包括上壳、下壳和固定装配于下壳内的中壳,所述中壳上形成有用于容纳TWS耳机的耳机容纳腔;所述上壳包括第一上壳和第二上壳,所述第一上壳和所述第二上壳上均固设有滑动部,所述中壳上形成有与所述滑动部一一对应的滑槽,所述滑动部被配置为限位在所述滑槽内且可沿所述滑槽水平滑动;所述TWS耳机充电盒还包括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滑动部沿所述滑槽水平滑动以带动所述第一上壳和所述第二上壳相背或相向移动,进而露出或隐藏所述耳机容纳腔。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旋钮、转轴、凸轮、对旋钮顺时针旋转至极限位置和逆时针旋转至极限位置时进行定位的旋钮定位结构以及对所述滑动部起复位作用的复位弹簧,所述旋钮位于所述下壳的外表面上且固连在所述转轴的一端上;所述凸轮与所述转轴同轴固连为一体且位于所述下壳内,所述凸轮位于所述第一上壳上的滑动部和所述第二上壳上的滑动部之间;所述中壳上对应形成有避让所述凸轮旋转的避让空间,所述复位弹簧一端抵靠在所述滑槽内壁上,另一端抵靠在所述滑动部上,所述滑动部抵靠在所述凸轮上。
所述旋钮定位结构包括形成在所述旋钮圆周方向上的第一止位凸起、第二止位凸起、设在所述下壳上的两个止位弹片和形成在所述下壳上的弧形限位槽,所述止位弹片具有与所述第一止位凸起配合止位的止位部,所述第二止位凸起位于所述弧形限位槽内;当所述旋钮旋转至所述第一止位凸起与其中一所述止位弹片的所述止位部配合止位时,所述第二止位凸起抵靠在所述弧形限位槽的一端槽壁上,当所述旋钮旋转至所述第一止位凸起与另一所述止位弹片的所述止位部配合止位时,所述第二止位凸起抵靠在所述弧形限位槽的另一端槽壁上。
所述第一上壳和所述第二上壳在水平方向上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上壳和所述第二上壳上均固设有两根所述滑动部,所述第一上壳和所述第二上壳上的滑动部相对设置。
各所述滑动部对应的所述复位弹簧的数量为两个,且两所述复位弹簧上下间隔设置。
所述凸轮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凸轮与所述第一上壳的所述滑动部一一对应设置。
所述滑动部上形成有向与其滑动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凸出的限位凸起,所述滑槽内对应形成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滑动部的滑动方向平行,所述限位凸起嵌入所述限位槽内且与所述限位槽滑动配合。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旋钮、与所述滑动部一一对应的连杆、竖直设置的螺杆和与螺杆螺旋配合的升降螺母,所述旋钮位于所述下壳的外表面上且固连在所述螺杆的底端上,所述连杆、所述螺杆和所述升降螺母位于所述第一上壳上的滑动部和所述第二上壳上的滑动部之间,所述中壳上对应形成有避让所述连杆、所述螺杆及所述升降螺母的避让空间;所述连杆顶端与所述升降螺母铰接,底端和与其对应的所述滑动部铰接,所述螺杆被配置为仅可转动,所述升降螺母被配置为仅可沿所述螺杆轴向升降移动。
各所述滑动部对应的所述复位弹簧的数量为两个,且两所述复位弹簧上下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上壳上的滑动部和所述第二上壳上的滑动部相对所述螺杆对称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本发明TWS耳机充电盒,其上壳分成两部分,即第一上壳和第二上壳各部分上壳上固设有滑动部,并通过设置驱动机构,来驱动滑动部沿中壳上的滑槽水平滑动以带动第一上壳和第二上壳相背或相向移动,进而使耳机容纳腔露出或隐藏,以便取放或收纳TWS耳机,即实现上壳的滑动开合,操作简单、方便,且第一上壳和第二上壳不直接承受用户手部操作力量,而是由驱动机构驱动,滑动开合盖力度易于控制,不会由于用户施力过大而产生损坏,使用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TWS耳机充电盒实施例一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结构图;
图3为图1的C向视图;
图4为图3的A-A向剖视图;
图5为图3的B-B向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TWS耳机充电盒实施例一中下壳及中壳装配结构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TWS耳机充电盒实施例一中第一上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TWS耳机充电盒实施例一中充电盒处于开盖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TWS耳机充电盒实施例一中当充电盒处于开盖状态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00、上壳;110、第一上壳;120、第二上壳;130、滑动部;131、限位凸起;200、下壳;210、卡槽;300、中壳;310、滑槽;311、限位槽;312、弹簧容置槽;320、耳机容纳腔;400、TWS耳机;500、驱动机构;510、旋钮;511、圆点标识;520、转轴;530、凸轮;540、旋钮定位结构;541、第一止位凸起;542、第二止位凸起;543、止位弹片;544、止位部;545、弧形限位槽;550、复位弹簧;
图10为本发明TWS耳机充电盒实施例二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分解结构图;
图12为图10的侧视图;
图13为图12的A-A向剖视图;
图14为本发明TWS耳机充电盒实施例二中充电盒处于开盖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0、上壳;110、第一上壳;120、第二上壳;130、滑动部;131、限位凸起;200、下壳;300、中壳;310、滑槽;320、耳机容纳腔;330、竖向导槽;400、TWS耳机;500、驱动机构;550、复位弹簧;560、旋钮;570、连杆;580、螺杆;590、升降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一种TWS耳机充电盒,包括上壳100、下壳200和中壳300,中壳300通常与下壳200通过点胶或卡扣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装配于下壳200内部,中壳300上形成有用于容纳TWS耳机400的耳机容纳腔320;上壳100包括第一上壳110和第二上壳120,第一上壳110和第二上壳120上均固设有滑动部130,中壳300上形成有与滑动部130一一对应的滑槽310,滑动部130被配置为限位在滑槽310内且可沿滑槽310水平滑动;本发明一种TWS耳机充电盒还包括驱动机构500,用于驱动滑动部130沿滑槽310水平滑动以带动第一上壳110和第二上壳120相背或相向移动,进而露出或隐藏耳机容纳腔320,以便取放TWS耳机400或者保持TWS耳机400的收纳状态。
下面通过两个具体的实施例来详细阐述本发明的具体结构及开合盖原理。
实施例一
参考图1至图9,本实施例中,耳机容纳腔320和滑槽310开口朝上,即朝向上壳100侧,以符合用户使用习惯,驱动机构500包括旋钮510、转轴520、凸轮530、对旋钮510顺时针旋转至极限位置和逆时针旋转至极限位置时进行定位的旋钮定位结构540以及对滑动部130起复位作用的复位弹簧550,旋钮510位于下壳200的外表面上且固连在转轴520的一端上;转轴520的轴向水平且垂直于滑动部130的滑动方向,且其穿设在中壳300及下壳200上,且其一端露出于下壳200以便连接旋钮510,凸轮530呈椭圆形,与转轴520同轴固连为一体且位于下壳200内部,具体位于中壳300内部,且凸轮530位于第一上壳110上的滑动部130和第二上壳120上的滑动部130之间;中壳300上对应形成有避让凸轮530旋转的避让空间,复位弹簧550一端抵靠在滑槽310内壁上,另一端抵靠在滑动部130上,滑动部130抵靠在凸轮530上。
如图1至图5所示,此时TWS耳机充电盒处于完全关闭状态,凸轮530处于竖直状态,各滑动部130对应的复位弹簧550推动凸轮530两侧的滑动部130抵靠在凸轮530的短轴端部上,由旋钮定位结构540对旋钮510进行定位,进而将TWS耳机充电盒保持在关闭状态;顺时针转动旋钮510,通过转轴520带动凸轮530顺时针旋转,凸轮530推动其两侧的滑动部130相背滑动,进而带动第一上壳110和第二上壳120相背移动而露出耳机收纳腔320,即打开充电盒,此时复位弹簧550受到较大压缩力,产生较大形变量,如图9所示,当旋钮510顺时针转动至极限位置时,如图8所示,凸轮530两侧的滑动部130抵靠在凸轮530的长轴端部上,第一上壳110和第二上壳120相背移动至二者距离最远,使耳机收纳腔320完全暴露,同时旋钮510由旋钮定位结构540进行定位,将TWS耳机充电盒保持在开盖状态;关闭时,逆时针转动旋钮510,通过转轴520带动凸轮530逆时针旋转,复位弹簧550推动滑动部130复位即推动滑动部130相向滑动,进而带动第一上壳110和第二上壳120相向移动而逐渐遮蔽TWS耳机400,至凸轮530旋转至其长轴为竖直状态时,滑动部130再次抵靠在凸轮530的短轴端部上,旋钮定位结构540对旋钮510进行定位,进而将TWS耳机充电盒保持在关闭状态,如图1至图5所示。
进一步地,如图5、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旋钮定位结构540包括形成在旋钮510圆周方向上的第一止位凸起541及第二止位凸起542、设在下壳200上的两个止位弹片543和形成在下壳200上的弧形限位槽545,止位弹片543具有与第一止位凸起541配合止位的止位部544,第二止位凸起542位于弧形限位槽545内,弧形限位槽545与旋钮510同心。其中,第一止位凸起541和第二止位凸起542形成在旋钮510的旋转轴圆周方向上,如图4和图5所示;止位弹片543卡装在形成在下壳200上的卡槽210内,如图2所示,卡槽210的轮廓形状与止位弹片543的轮廓形状相适配。当旋钮510旋转时,由弧形限位槽545的两端槽壁对第二止位凸起542进行限位,使旋钮510顺时针或逆时针只能转动一定角度,对旋钮510的转动角度起到限位作用;当旋钮510旋转至第一止位凸起541与其中一止位弹片543的止位部544配合止位时,第二止位凸起542抵靠在弧形限位槽545的一端槽壁上,当旋钮510旋转至第一止位凸起541与另一止位弹片543的止位部544配合止位时,第二止位凸起542抵靠在弧形限位槽545的另一端槽壁上,从而对旋钮510顺时针旋转至极限位置和逆时针旋转至极限位置时进行定位。为便于操作,可在下壳200及旋钮510上设置开合盖标识,比如图1、图2、图5和图9所示的下壳200上的“CLOSE” 标识和“OPEN”标识以及旋钮510上的圆点标识511,当旋钮510旋转至其圆点标识511与下壳200上的“CLOSE” 标识对正时,上壳100完全打开,如图8所示;当旋钮510旋转至其圆点标识511与下壳200上的“OPEN”标识对正时,上壳100关闭,如图1和图2所示。
进一步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上壳110和第二上壳120在水平方向上相对设置,且大小及结构相同,相当于将现有技术中上壳一分为二成两个同样大小和形状的两部分,如图1至图9所示,TWS耳机充电盒整体轮廓形状呈近似矩形,中壳300和下壳300的装配结构也为近似矩形形状,边缘处圆弧过渡,上壳100为近似拱形,第一上壳110和第二上壳120左右对称设置,随滑动部130沿左右方向相背或相向移动,关闭状态时第一上壳110和第二上壳120适配对合,耳机容纳腔320的位置也即对应的TWS耳机400的位置位于中壳300的中间位置,以便第一上壳110和第二上壳120无需移动较大距离即可露出耳机收纳腔320,有利于充电盒的小型化设计。且第一上壳110和第二上壳120对称设置便于加工,且安装时无需区分哪个是第一上壳110,哪个是第二上壳120,大大提高了安装效率;另外,第一上壳110和第二上壳120上均固设有两根滑动部130,且前后设置,第一上壳110和第二上壳120上的滑动部130相对设置,以使第一上壳110和第二上壳120移动平稳,同理为便于加工和装配,四根滑动部130尺寸大小及结构一致,无需区分。滑动部130与第一上壳110和第二上壳120可通过点胶或一体注塑的形式固连为一体,具体固连方式可不做限制。
本实施例中滑动部130为杆状结构,竖向插入所述滑槽310内,而复位弹簧550横向设置,其长度方向与滑动部130的滑动方向一致,当滑动部130长度较大时,为保证其滑动动作平稳,各滑动部130对应的复位弹簧550的数量为两个,且两复位弹簧550上下间隔设置,这样可以对滑动部130实现上下两点复位推力的施加,避免由于滑动部130长度过大而单点推力易使其产生倾斜的问题。同时,在滑槽310内对应设置有弹簧容置槽312,复位弹簧550的一端置于弹簧容置槽312内,如图4所示。
由于当第一上壳110和第二上壳120上均固设两根滑动部130时,若凸轮530数量为一个,要保证所有滑动部130均能抵靠在凸轮530的周向侧壁上,势必凸轮530的厚度较大,导致整个产品重量大,为避免此问题,凸轮530的数量对应设置为两个,两凸轮530与第一上壳110的两滑动部130一一对应设置,同理,也与第二上壳120的两滑动部130一一对应设置,则每个凸轮530的厚度较小,整体重量小。
对于滑动部130可以限位在滑槽310内仅沿滑槽310滑动而不会上下脱离滑槽310,本实施例中采用在滑动部130上形成向与其滑动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凸出的限位凸起131,如图7所示,滑槽310内对应形成有限位槽311,限位槽311的延伸方向与滑动部130的滑动方向平行,限位凸起131嵌入滑槽310内的限位槽311内且与限位槽311滑动配合,从而对滑动部130进行上下限位且不影响其沿滑槽310滑动。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参考图10至图14,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500包括旋钮560、与滑动部130一一对应的连杆570、竖直设置的螺杆580和与螺杆580螺旋配合的升降螺母590,旋钮560位于下壳200的外表面上且固连在螺杆580的底端上,连杆570、螺杆580和升降螺母590位于第一上壳110上的滑动部130和第二上壳120上的滑动部130之间,中壳300上对应形成有避让连杆570、螺杆580及升降螺母590的避让空间;连杆570底端与升降螺母590铰接,顶端和与其对应的滑动部130铰接,螺杆580被配置为仅可转动,升降螺母590被配置为仅可沿螺杆580轴向升降移动。本实施例中第一上壳110和第二上壳120同样左右对称设置,滑动部130数量为两个,分别于第一上壳110和第二上壳120的底部中心位置固连于对应上壳,两滑动部130分别位于螺杆580的左右侧,相应地,连杆570数量为两个,也分别位于螺杆580的左右侧。
通过旋转旋钮560,使螺杆580转动,进而带动升降螺母590沿螺杆580轴向升降移动,带动连杆570的底端升降移动,当升降螺母590带动连杆570的底端向上移动时,如图13和图14所示,连杆570的顶端推动滑动部130向两侧分离滑动,进而带动第一上壳110和第二上壳120相背移动实现开盖过程,当升降螺母590上升至最大行程时,连杆570不再移动,第一上壳110和第二上壳120处于左右最大位移位置,充电盒处于完全打开状态,这一状态由升降螺母590与螺杆580的螺纹自锁来保持;反方向旋转旋钮560,使螺杆580反方向转动,进而带动升降螺母590沿螺杆580轴向下降移动,带动连杆570的底端下降,两侧的滑动部130在连杆570的顶端拉动力和复位弹簧550的弹性作用力下向中间靠近复位,进而带动第一上壳110和第二上壳120相向移动实现合盖过程,当升降螺母590下降复位至初始位置时,连杆570不再移动,第一上壳110和第二上壳120对合,充电盒处于完全打开状态。
具体地,对于升降螺母590仅可沿螺杆580轴向升降移动,本实施例中是通过在中壳300内设置竖向导槽330,竖向导槽330一方面限制升降螺母的旋转,一方面为升降螺母590的升降移动提供导向,从而使升降螺母被配置为仅可沿螺杆580轴向升降移动;相应地,在中壳300上设置限制螺杆580竖直方向自由度的限位块使其不能产生竖直方向上的位移,而仅能转动。
当滑动部130长度较大时,为保证其滑动动作平稳,各滑动部130对应的复位弹簧550的数量为两个,且两复位弹簧550上下间隔设置,这样可以对滑动部130实现上下两点复位推力的施加,避免由于滑动部130长度过大而单点推力易使其产生倾斜的问题。
同样为达到当滑动部130长度较大时滑动动作依然平稳的技术效果,各滑动部130对应的复位弹簧550的数量为两个,且两复位弹簧550上下间隔设置,这样可以对滑动部130实现上下两点复位推力的施加,使滑动部130运行平稳。
同理,第一上壳110上的滑动部130和第二上壳120上的滑动部130相对螺杆580对称设置,相应地,两连杆570相对螺杆580对称设置,使左右两侧的第一上壳110和第二上壳120运行速度一致,开合盖动作协调一致。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6)

1.一种TWS耳机充电盒,包括上壳、下壳和固定装配于下壳内的中壳,所述中壳上形成有用于容纳TWS耳机的耳机容纳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包括第一上壳和第二上壳,所述第一上壳和所述第二上壳上均固设有滑动部,所述中壳上形成有与所述滑动部一一对应的滑槽,所述滑动部被配置为限位在所述滑槽内且可沿所述滑槽水平滑动;所述TWS耳机充电盒还包括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滑动部沿所述滑槽水平滑动以带动所述第一上壳和所述第二上壳相背或相向移动,进而露出或隐藏所述耳机容纳腔;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旋钮、转轴、凸轮、对旋钮顺时针旋转至极限位置和逆时针旋转至极限位置时进行定位的旋钮定位结构以及对所述滑动部起复位作用的复位弹簧,所述旋钮位于所述下壳的外表面上且固连在所述转轴的一端上;所述凸轮与所述转轴同轴固连为一体且位于所述下壳内,所述凸轮位于所述第一上壳上的滑动部和所述第二上壳上的滑动部之间;所述中壳上对应形成有避让所述凸轮旋转的避让空间,所述复位弹簧一端抵靠在所述滑槽内壁上,另一端抵靠在所述滑动部上,所述滑动部抵靠在所述凸轮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WS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定位结构包括形成在所述旋钮圆周方向上的第一止位凸起、第二止位凸起、设在所述下壳上的两个止位弹片和形成在所述下壳上的弧形限位槽,所述止位弹片具有与所述第一止位凸起配合止位的止位部,所述第二止位凸起位于所述弧形限位槽内;当所述旋钮旋转至所述第一止位凸起与其中一所述止位弹片的所述止位部配合止位时,所述第二止位凸起抵靠在所述弧形限位槽的一端槽壁上,当所述旋钮旋转至所述第一止位凸起与另一所述止位弹片的所述止位部配合止位时,所述第二止位凸起抵靠在所述弧形限位槽的另一端槽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TWS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壳和所述第二上壳在水平方向上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上壳和所述第二上壳上均固设有两根所述滑动部,所述第一上壳和所述第二上壳上的滑动部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TWS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滑动部对应的所述复位弹簧的数量为两个,且两所述复位弹簧上下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TWS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凸轮与所述第一上壳的所述滑动部一一对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WS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上形成有向与其滑动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凸出的限位凸起,所述滑槽内对应形成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滑动部的滑动方向平行,所述限位凸起嵌入所述限位槽内且与所述限位槽滑动配合。
CN201910893148.5A 2019-09-20 2019-09-20 一种tws耳机充电盒 Active CN1104751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93148.5A CN110475179B (zh) 2019-09-20 2019-09-20 一种tws耳机充电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93148.5A CN110475179B (zh) 2019-09-20 2019-09-20 一种tws耳机充电盒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75179A CN110475179A (zh) 2019-11-19
CN110475179B true CN110475179B (zh) 2020-11-03

Family

ID=68516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93148.5A Active CN110475179B (zh) 2019-09-20 2019-09-20 一种tws耳机充电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751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81764B (zh) * 2019-11-28 2021-10-15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存放结构及智能设备
CN111407057A (zh) * 2020-04-24 2020-07-14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盒
CN113548249B (zh) * 2021-07-29 2022-11-0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配对装置和检测系统
CN113745875B (zh) * 2021-09-29 2024-01-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和可穿戴设备组件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9007A (zh) * 1996-07-12 1998-04-15 氟器皿有限公司 带门的晶片运载装置
CN205707941U (zh) * 2016-06-27 2016-11-23 淮南师范学院 一种推拉盒盖式收纳盒
CN205883491U (zh) * 2016-08-06 2017-01-11 黄远青 一种新型多点式连接多媒体立体声音箱
CN107264990A (zh) * 2017-07-03 2017-10-20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一种智能光电感应棉签盒
CN107965144A (zh) * 2017-12-07 2018-04-27 中国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预留洞口支模装置及支模方法
CN209023424U (zh) * 2018-09-27 2019-06-25 东莞市志强木艺制品有限公司 滑轨式双门酒盒
CN209137031U (zh) * 2018-07-13 2019-07-23 刘异 一种骨科治疗用骨裂咬合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138552U (zh) * 2017-09-24 2018-11-23 博闰宏达(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安装的电磁阀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9007A (zh) * 1996-07-12 1998-04-15 氟器皿有限公司 带门的晶片运载装置
CN205707941U (zh) * 2016-06-27 2016-11-23 淮南师范学院 一种推拉盒盖式收纳盒
CN205883491U (zh) * 2016-08-06 2017-01-11 黄远青 一种新型多点式连接多媒体立体声音箱
CN107264990A (zh) * 2017-07-03 2017-10-20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一种智能光电感应棉签盒
CN107965144A (zh) * 2017-12-07 2018-04-27 中国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预留洞口支模装置及支模方法
CN209137031U (zh) * 2018-07-13 2019-07-23 刘异 一种骨科治疗用骨裂咬合装置
CN209023424U (zh) * 2018-09-27 2019-06-25 东莞市志强木艺制品有限公司 滑轨式双门酒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75179A (zh) 2019-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75179B (zh) 一种tws耳机充电盒
CN102297189B (zh) 内螺纹部件、使用其的电动阀和该内螺纹部件的制造方法
WO2019206093A1 (zh) 闭门器及具有该闭门器的冰箱
US10689166B1 (en) Lid and container including the same
KR20030094092A (ko) 사이드 록크 장치
CN110602583B (zh) 耳机收纳盒
US11940755B2 (en) Process cartridge with movable force receiving portion configured to separate developing roller and photosensitive drum
WO2020073914A1 (zh) 低功耗的智能电锁口机构
JP2011076064A5 (zh)
CN209882041U (zh) 一种翻盖式tws耳机充电盒
CN109018356A (zh) 一种配枪弹仓、配枪和飞行器
CN113490094A (zh) 耳机充电盒和无线耳机装置
US9869949B2 (en) Toner cartridge with a toner switch assembly
KR101732674B1 (ko) 푸쉬풀 동작으로 개방되는 도어락 장치
CN110769342B (zh) 耳机充电盒
CN114872448A (zh) 一种便携式打印机
CN209994535U (zh) 耳机收纳盒
CN113542476B (zh) 背盖顶出机构及电子装置
JP2016122547A (ja) リミットスイッチ
CN216982077U (zh) 耳机充电盒和无线耳机装置
CN113498879B (zh) 翻盖组件及电子雾化器
CN220000864U (zh) 电子烟盒
CN212572129U (zh) 无线耳机充电盒
CN220254658U (zh) 一种耳机盒的开合结构
CN217609511U (zh) 推送机构及卷烟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