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71993B - 一种事件的关联方法、装置以及存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事件的关联方法、装置以及存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471993B CN110471993B CN201910601949.XA CN201910601949A CN110471993B CN 110471993 B CN110471993 B CN 110471993B CN 201910601949 A CN201910601949 A CN 201910601949A CN 110471993 B CN110471993 B CN 11047199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ssociation
- user
- event
- events
- lev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8—Databas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database models, e.g. relational or object models
- G06F16/284—Relational databas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8—Databas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database models, e.g. relational or object models
- G06F16/284—Relational databases
- G06F16/288—Entity relationship mod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关联方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事件的关联方法、装置以及存储装置,关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用户针对不同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联指令;记录用户选择关联的不同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向用户输出显示所述关联关系;所述事件的构成要素包括事件的内容信息,以及用户针对所述事件配置的关联项和为所述事件添加的属性项。通过用户输入关联指令,使不同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之间形成关联关系,后续用户通过直观关联关系,能够非常明朗的了解各个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对所有事件的发展趋势有一定清晰的认知,便于用户梳理记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关联方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事件的关联方法、装置以及存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平板电脑等手持设备已逐渐普及化,为了满足信息化市场的发展,且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服务,人们常通过手持设备对与信息相对应的事件进行记录,以此起到提醒备忘的功能。
但是,现有的记录工具仅仅局限于手持设备上原有的备忘录APP,只能针对单个事件进行输入记录,各个事件处于独立状态,相互之间无法产生关联。而用户记录的多个事件中,相互之间可能呈现一定的发展趋势,或者一定的因果关系。当用户记载的事件过多时,只能依靠自身记忆一一找寻各个事件相互之间的关联关系,给用户来带极差的体验。
因此,设计一种事件的关联方法、装置以及存储装置,一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事件的关联方法、装置以及存储装置,解决现有事件记录方法中各个事件无法产生关联,只是起到零散记录功能的问题。
为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事件的关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用户针对不同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联指令;记录用户选择关联的不同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向用户输出显示所述关联关系;所述事件的构成要素包括事件的内容信息,以及用户针对所述事件配置的关联项和为所述事件添加的属性项。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在接收用户针对不同事件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联指令的步骤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接收用户选择的不同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将用户所选择的不同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组成待关联集。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记录用户选择关联的不同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接收用户针对关联关系自定义的关联标签;记录用户自定义的关联标签;接收用户选择关联标签的选择指令,根据选择指令获取与关联标签相对应的关联关系,并向用户输出所述关联关系。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接收用户选择关联标签的选择指令,根据选择指令获取与关联标签相对应的关联关系的步骤具体为:接收用户选择第一级关联标签的第一级选择指令,根据第一级选择指令获取与第一级关联标签相对应的第二级关联标签,并向用户输出所述第二级关联标签;接收用户选择第二级关联标签的第二级选择指令,根据第二级选择指令获取与第二级关联标签相对应的多个所述关联关系,并向用户输出所述关联关系。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关联项为用户所配置的、由所述事件引发的一个或者多个行为项。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行为项为思考项、疑问项、下一步计划项或者执行项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属性项包括所述事件的关键词。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属性项还包括所述事件的环境信息。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环境信息为天气信息或者声音信息。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属性项还包括所述事件的参与人员信息。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属性项还包括所述事件的地点信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事件的关联装置,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针对不同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联指令;记录单元,用于记录用户选择关联的不同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输出单元,用于向用户输出显示所述关联关系;所述事件的构成要素包括事件的内容信息,以及用户针对所述事件配置的关联项和为所述事件添加的属性项。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关联装置还包括:选择单元,用于接收用户选择的不同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组成单元,用于将用户所选择的不同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组成待关联集。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关联装置还包括:自定义单元,用于接收用户针对关联关系自定义的关联标签;自定义记录单元,用于记录用户自定义的关联标签;关联关系输出单元,用于接收用户选择关联标签的选择指令,根据选择指令获取与关联标签相对应的关联关系,并向用户输出所述关联关系。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关联关系输出单元具体为:第一级选择指令单元,用于接收用户选择第一级关联标签的第一级选择指令,根据第一级选择指令获取与第一级关联标签相对应的第二级关联标签,并向用户输出所述第二级关联标签;第二级选择指令单元,用于接收用户选择第二级关联标签的第二级选择指令,根据第二级选择指令获取与第二级关联标签相对应的多个所述关联关系,并向用户输出所述关联关系。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关联项为用户所配置的、由所述事件引发的一个或者多个行为项。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行为项为思考项、疑问项、下一步计划项或者执行项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属性项包括所述事件的关键词。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属性项还包括所述事件的环境信息。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环境信息为天气信息或者声音信息。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属性项还包括所述事件的参与人员信息。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属性项还包括所述事件的地点信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事件的关联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任一所述事件的关联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存储装置,所述存储装置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能够被执行以实现如上任一所述事件的关联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设计一种事件的关联方法、装置以及存储装置,通过用户输入关联指令,使不同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之间形成关联关系,后续用户通过直观关联关系,能够非常明朗的了解各个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对所有事件的发展趋势有一定清晰的认知,便于用户梳理记忆;另外,可预先将多个间隔较远的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组成待关联集,再在待关联集中对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进行选择关联,便于用户操作。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事件的关联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2是本发明组成待关联集的流程框图;
图3是本发明输出关联关系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框图;
图4是本发明输出关联关系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框图;
图5是本发明输出关联关系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事件的关联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7是本发明选择单元以及组成单元的结构框图;
图8是本发明自定义单元、自定义记录单元以及关联关系输出单元的结构框图;
图9是本发明第一级选择指令单元以及第二级选择指令单元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事件的关联方法的优选实施例。
具体地,参考图1,一种事件的关联方法,所述事件的关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接收用户针对不同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联指令;
步骤3、记录用户选择关联的不同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
步骤5、向用户输出显示所述关联关系。
首先,接收用户针对不同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输入关联指令,即是说,接收用户针对不同事件输入关联指令,或者,接收用户针对不同事件的构成要素输入关联指令,亦或者,接收用户针对不同事件和事件的构成要素输入关联指令。随后,根据关联指令,记录并存储用户选择关联的不同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并向用户输出显示所述关联关系,所述关联关系是可视化的,即是说,用户肉眼能够查看所述关联关系。
通过上述方法,可将呈一定发展趋势或者呈一定因果关系的不同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关联在一起,并向用户输出展示所述关联关系,所述关联关系为一条事件线。从而,后续用户只需直观所述关联关系,即可得知各个事件以及各个事件的构成要素甚至是各个事件与事件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联性,清晰的了解整个事件的发展脉络,对整个事件具有清晰的认知,也便于用户梳理记忆,从中了解自己对每一重要事件的处理方式,对于用户自身也有更好的认知。并且,用户针对每一所述关联关系,在经过总结反思之后,用户能够更为理智地规划自身未来发展,得到进一步地成长。往往发生的事件会影响用户的情绪,但事件所直接带来的情绪是不够理性的。通过上述关联方法,用户能够通过记录事件的各个信息,并对各个信息的实现关联,相当于站在第三者的角度更为客观的对该事件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而将得到的认知应用到生活、工作领域,有助于用户得到更好的成长,能够通过认知运用更为易于掌控自己的人生。
需要说明的是,因为每个人的认知水平和身边的资源不一样,很多人会由于认知水平的局限没有看到事情的可能性,没有看到自己身边的资源而失去了一些人生的可能性,通过上述关联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把资源和个人成长联系起来,也可以帮助用户通过别人的成长路径看到各种各样的可能性,从而帮助人们达到更好的个人成长。
其中,所述事件的构成要素包括事件的内容信息,以及用户针对所述事件配置的关联项和为所述事件添加的属性项。所述内容信息、关联项以及属性项可为文字、语音、图片或者视频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关联项为用户所配置的、由所述事件引发的一个或多个行为项。可选地,所述行为项为思考项、疑问项、下一步计划项或者执行项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所述思考项即是由所述事件引发的相关想法,所述疑问项即是由所述事件引发的问题,所述计划项即是由所述事件引发的规划,所述执行项即是当时事件发生时所做的一些事情,例如,当时所做出的动作或者所讲出的话语。当然,所述行为项也可以为其它,此处不一一赘述。
可选地,所述属性项包括所述事件的关键词,所述关键词即是针对所述事件的总结概括词。
所述属性项还包括所述事件的环境信息,所述环境信息为发生事件时的天气信息或者声音信息,例如,所述天气信息为“晴天”或“阴雨”等,所述声音信息为“播放莫扎特音乐”等。
所述属性项还包括所述事件的参与人员信息。
所述属性项还包括所述事件的地点信息。
当然,所述属性项也可以包括其它,此处不一一赘述。
参考图5,记录有多个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形成事件记录集10,所述事件记录集10不仅局限于图中的多维表格,还可以为其它,例如多维树状图等。事件描述即是事件的内容信息22,所述关联项23为事件想法、事件问题、事件规划,所述属性项24包括事件人员、事件地点、事件环境、事件关键词。事件记录集10还依照事件时间21进行排序,用户在每一所述内容信息22、所述关联项23和所述属性项24的同列位置输入对应的信息。
举例来说,在图5中,事件描述A为“在学院当物理导师助理”,事件想法A为“想象自己成为一名物理学者”,事件问题A为“现有教育方式是否正确”,事件规划A为“往物理学科领域更加深入钻研”,事件人员A为“导师”,事件地点A为“学院”,事件关键词A为“#大学、#物理”。事件描述B为“交完毕业论文后,有种解脱感”,事件想法B为“物理不是自己热爱的事情”,事件问题B为“什么事情才是自己所热爱的”,事件规划B为“跟父母商量”,事件人员B为“自己”,事件地点B为“宿舍”,事件关键词B为“#思考、#真实”。事件描述C为“家庭会议”,事件想法C为“自己未来需要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事件问题C为“自己能否坚持真正热爱的教育行业”,事件规划C为“考研报读师范大学”,事件人员C为“父母”,事件地点C为“家里”,事件关键词C为“#教育、#教师。
而用户根据自身认知,以及为了后续自己能够更好的梳理事件发展过程,认为事件描述A与事件问题B关联,而事件问题B与事件规划C关联,则先后选择事件描述A、事件问题B和事件规划C,将三者以连线方式关联在一起,成为一个关联关系。并且,认为事件问题A与事件问题B关联,而事件问题B与事件描述C关联,则先后选择事件问题A、事件问题B和事件描述C,将三者以连线方式关联在一起,成为另一个关联关系。当然,上述不仅限于连线方式,也可以为其他,例如用同一图形标记归类。
从而,用户在事件记录集10中通过上述方法将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关联一起之后,有助于对事件的整体关联流程以及对自身有更好的认知,后续用户只需直观事件记录集10,即可对整个事件的发展历程一目了然。
进一步地,参考图2,所述在接收用户针对不同事件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联指令的步骤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接收用户选择的不同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
步骤12、将用户所选择的不同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组成待关联集。
首先,用户选择不同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并在接收到用户选择的不同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之后,将用户所选择的不同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组成待关联集,可以理解的是,即是将不同事件组成待关联集,或者,将不同事件的构成元素组成待关联集,亦或者,将不同事件和事件的构成要素组成待关联集。需要说明的是,用户可以无需选择所有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只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所需的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然后,用户在待关联集中输入选择不同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联指令。
值得一提的是,并非待关联集中的所有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都必须生成关联关系,也可只针对部分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生成关联关系。
由于受到空间限制,特别是终端界面的限制,记录的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可能相隔较远,用户不便于选择想要形成关联关系的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因此,通过上述方法,先将预关联的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归类到待关联集中,在待关联集中省略了无需关联的其他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后续用户只需在待关联集中选择所需关联的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即可,便于用户操作。
再进一步地,参考图3,所述记录用户选择关联的不同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1、接收用户针对关联关系自定义的关联标签;
步骤42、记录用户自定义的关联标签;
步骤43、接收用户选择关联标签的选择指令,根据选择指令获取与关联标签相对应的关联关系,并向用户输出所述关联关系。
首先,用户输入针对关联关系自定义的关联标签,所述关联标签可为一总结概括词,或者为其它,例如语音、图片或视频等。然后,接收用户针对关联关系自定义的关联标签。接着,记录并存储用户自定义的所述关联标签。而后,接收用户选择关联标签的关联指令,根据选择指令获取与关联标签相对应的关联关系,并向用户输出展示所述关联关系。
举例来说,在所述关联关系形成之后,用户输入针对每一所述关联关系自定义的关联标签分别为“小学”、“初中”、“高中”,每一关联标签与具体的关联关系相互对应。随后,用户输入选择指令选择“小学”的关联标签,即可获取对应的关联关系。
具体地,参考图4,所述接收用户选择关联标签的选择指令,根据选择指令获取与关联标签相对应的关联关系的步骤具体为:
步骤431、接收用户选择第一级关联标签的第一级选择指令,根据第一级选择指令获取与第一级关联标签相对应的第二级关联标签,并向用户输出所述第二级关联标签;
步骤432、接收用户选择第二级关联标签的第二级选择指令,根据第二级选择指令获取与第二级关联标签相对应的多个所述关联关系,并向用户输出所述关联关系。
所述关联标签包括第一级关联标签以及优先级小于第一级关联标签的第二级关联标签,所述第一级关联标签包括多个第二级关联标签,所述第二级关联标签包括多个所述关联关系。用户可先输入第一级选择指令,根据第一级选择指令获取与第一级关联标签相对应的第二级关联标签。随后,向用户输出展示所述第二级关联标签。然后,用户接着输入第二级选择指令,根据第二级选择指令获取与第二级关联标签相对应的多个所述关联关系。随后,向用户输出展示多个所述关联关系。
从而,经过多层的归类,在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过多,以及形成的关联关系过多时,用户能够根据第一级关联标签和第二级关联标签进行归类总结,并在后续,针对第一级关联标签和第二级关联标签进行层层筛选,最终获取想要的关联关系。
举例来说,用户自定义具有多个第二级关联标签的第一级关联标签为“成长”,并自定义具有多个关联关系的第二级关联标签分别为“小学”、“初中”和“高中”。后续用户选择“成长”的第一级关联标签,可获取“小学”、“初中”和“高中”的第二级关联标签,用户进一步选择所需求的“小学”的第二级关联标签,即可获取对应的关联关系。
可选地,所述关联指令为用于线条连接不同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之间的线条关联指令,即是说,用户可通过先后选择不同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所选择的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之间形成用线条连接的线条关联指令;在显示关联结果之后,用户可根据线条,获取相关联的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
或者,所述关联指令为用于相同图形标记不同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之间的图形关联指令,即是说,用户可通过先后用相同的图形标记不同的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所选择的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之间有相同的图形标记;在显示关联结果之后,用户可根据相同图形,获取相关联的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
如图5至图9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事件的关联装置的较佳实施例。
具体地,参考图6,一种事件的关联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200,用于接收用户针对不同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联指令;
记录单元300,用于记录用户选择关联的不同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
输出单元500,用于向用户输出显示所述关联关系。
首先,通过接收单元100,接收用户针对不同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输入关联指令,即是说,接收用户针对不同事件输入关联指令,或者,接收用户针对不同事件的构成要素输入关联指令,亦或者,接收用户针对不同事件和事件的构成要素输入关联指令。随后,通过记录单元300,根据关联指令,记录并存储用户选择关联的不同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并通过输出单元500,向用户输出显示所述关联关系,所述关联关系是可视化的,即是说,用户肉眼能够查看所述关联关系。
通过上述装置,可将呈一定发展趋势或者呈一定因果关系的不同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关联在一起,并向用户输出展示所述关联关系,所述关联关系为一条事件线。从而,后续用户只需直观所述关联关系,即可得知各个事件以及各个事件的构成要素甚至是各个事件与事件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联性,清晰的了解整个事件的发展脉络,对整个事件具有清晰的认知,也便于用户梳理记忆,从中了解自己对每一重要事件的处理方式,对于用户自身也有更好的认知。并且,用户针对每一所述关联关系,在经过总结反思之后,用户能够更为理智地规划自身未来发展,得到进一步地成长。往往发生的事件会影响用户的情绪,但事件所直接带来的情绪是不够理性的。通过上述关联方法,用户能够通过记录事件的各个信息,并对各个信息的实现关联,相当于站在第三者的角度更为客观的对该事件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而将得到的认知应用到生活、工作领域,有助于用户得到更好的成长,能够通过认知运用更为易于掌控自己的人生。
需要说明的是,因为每个人的认知水平和身边的资源不一样,很多人会由于认知水平的局限没有看到事情的可能性,没有看到自己身边的资源而失去了一些人生的可能性,通过上述关联装置可以帮助人们把资源和个人成长联系起来,也可以帮助用户通过别人的成长路径看到各种各样的可能性,从而帮助人们达到更好的个人成长。
其中,所述事件的构成要素包括事件的内容信息,以及用户针对所述事件配置的关联项和为所述事件添加的属性项。所述内容信息、关联项以及属性项可为文字、语音、图片或者视频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关联项为用户所配置的、由所述事件引发的一个或多个行为项。可选地,所述行为项为思考项、疑问项、下一步计划项或者执行项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所述思考项即是由所述事件引发的相关想法,所述疑问项即是由所述事件引发的问题,所述计划项即是由所述事件引发的规划,所述执行项即是当时事件发生时所做的一些事情,例如,当时所做出的动作或者所讲出的话语。当然,所述行为项也可以为其它,此处不一一赘述。
可选地,所述属性项包括所述事件的关键词,所述关键词即是针对所述事件的总结概括词。
所述属性项还包括所述事件的环境信息,所述环境信息为发生事件时的天气信息或者声音信息,例如,所述天气信息为“晴天”或“阴雨”等,所述声音信息为“播放莫扎特音乐”等。
所述属性项还包括所述事件的参与人员信息。
所述属性项还包括所述事件的地点信息。
当然,所述属性项也可以包括其它,此处不一一赘述。
参考图5,记录有多个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形成事件记录集10,所述事件记录集10不仅局限于图中的多维表格,还可以为其它,例如多维树状图等。事件描述即是事件的内容信息22,所述关联项23为事件想法、事件问题、事件规划,所述属性项24包括事件人员、事件地点、事件环境、事件关键词。事件记录集10还依照事件时间21进行排序,用户在每一所述内容信息22、所述关联项23和所述属性项24的同列位置输入对应的信息。
举例来说,在图5中,事件描述A为“在学院当物理导师助理”,事件想法A为“想象自己成为一名物理学者”,事件问题A为“现有教育方式是否正确”,事件规划A为“往物理学科领域更加深入钻研”,事件人员A为“导师”,事件地点A为“学院”,事件关键词A为“#大学、#物理”。事件描述B为“交完毕业论文后,有种解脱感”,事件想法B为“物理不是自己热爱的事情”,事件问题B为“什么事情才是自己所热爱的”,事件规划B为“跟父母商量”,事件人员B为“自己”,事件地点B为“宿舍”,事件关键词B为“#思考、#真实”。事件描述C为“家庭会议”,事件想法C为“自己未来需要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事件问题C为“自己能否坚持真正热爱的教育行业”,事件规划C为“考研报读师范大学”,事件人员C为“父母”,事件地点C为“家里”,事件关键词C为“#教育、#教师。
而用户根据自身认知,以及为了后续自己能够更好的梳理事件发展过程,认为事件描述A与事件问题B关联,而事件问题B与事件规划C关联,则先后选择事件描述A、事件问题B和事件规划C,将三者以连线方式关联在一起,成为一个关联关系。并且,认为事件问题A与事件问题B关联,而事件问题B与事件描述C关联,则先后选择事件问题A、事件问题B和事件描述C,将三者以连线方式关联在一起,成为另一个关联关系。当然,上述不仅限于连线方式,也可以为其他,例如用同一图形标记归类。
从而,用户在事件记录集10中通过上述装置将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关联一起之后,有助于对事件的整体关联流程以及对自身有更好的认知,后续用户只需直观事件记录集10,即可对整个事件的发展历程一目了然。
进一步地,参考图7,所述关联装置还包括:
选择单元110,用于接收用户选择的不同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
组成单元120,用于将用户所选择的不同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组成待关联集。
首先,用户选择不同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并通过选择单元110,在接收到用户选择的不同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之后,通过组成单元120,将用户所选择的不同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组成待关联集,可以理解的是,即是将不同事件组成待关联集,或者,将不同事件的构成元素组成待关联集,亦或者,将不同事件和事件的构成要素组成待关联集。需要说明的是,用户可以无需选择所有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只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所需的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然后,用户在待关联集中输入选择不同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联指令。
值得一提的是,并非待关联集中的所有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都必须生成关联关系,也可只针对部分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生成关联关系。
由于受到空间限制,特别是终端界面的限制,记录的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可能相隔较远,用户不便于选择想要形成关联关系的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因此,通过上述装置,先将预关联的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归类到待关联集中,在待关联集中省略了无需关联的其他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后续用户只需在待关联集中选择所需关联的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即可,便于用户操作。
再进一步地,参考图8,所述关联装置还包括:
自定义单元410,用于接收用户针对关联关系自定义的关联标签;
自定义记录单元420,用于记录用户自定义的关联标签;
关联关系输出单元430,用于接收用户选择关联标签的选择指令,根据选择指令获取与关联标签相对应的关联关系,并向用户输出所述关联关系。
首先,用户输入针对关联关系自定义的关联标签,所述关联标签可为一总结概括词,或者为其它,例如语音、图片或视频等。然后,通过自定义单元410,接收用户针对关联关系自定义的关联标签。接着,通过自定义记录单元420,记录并存储用户自定义的所述关联标签。而后,通过关联关系输出单元430,接收用户选择关联标签的关联指令,根据选择指令获取与关联标签相对应的关联关系,并向用户输出展示所述关联关系。
举例来说,在所述关联关系形成之后,用户输入针对每一所述关联关系自定义的关联标签分别为“小学”、“初中”、“高中”,每一关联标签与具体的关联关系相互对应。随后,用户输入选择指令选择“小学”的关联标签,即可获取对应的关联关系。
具体地,参考图9,所述关联关系输出单元具体为:
第一级选择指令单元431,用于接收用户选择第一级关联标签的第一级选择指令,根据第一级选择指令获取与第一级关联标签相对应的第二级关联标签,并向用户输出所述第二级关联标签;
第二级选择指令单元432,用于接收用户选择第二级关联标签的第二级选择指令,根据第二级选择指令获取与第二级关联标签相对应的多个所述关联关系,并向用户输出所述关联关系。
所述关联标签包括第一级关联标签以及优先级小于第一级关联标签的第二级关联标签,所述第一级关联标签包括多个第二级关联标签,所述第二级关联标签包括多个所述关联关系。通过第一级选择指令单元431,用户可先输入第一级选择指令,根据第一级选择指令获取与第一级关联标签相对应的第二级关联标签。随后,向用户输出展示所述第二级关联标签。然后,通过第二级选择指令单元432,用户接着输入第二级选择指令,根据第二级选择指令获取与第二级关联标签相对应的多个所述关联关系。随后,向用户输出展示多个所述关联关系。
从而,经过多层的归类,在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过多,以及形成的关联关系过多时,用户能够根据第一级关联标签和第二级关联标签进行归类总结,并在后续,针对第一级关联标签和第二级关联标签进行层层筛选,最终获取想要的关联关系。
举例来说,用户自定义具有多个第二级关联标签的第一级关联标签为“成长”,并自定义具有多个关联关系的第二级关联标签分别为“小学”、“初中”和“高中”。后续用户选择“成长”的第一级关联标签,可获取“小学”、“初中”和“高中”的第二级关联标签,用户进一步选择所需求的“小学”的第二级关联标签,即可获取对应的关联关系。
可选地,所述关联指令为用于线条连接不同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之间的线条关联指令,即是说,用户可通过先后选择不同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所选择的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之间形成用线条连接的线条关联指令;在显示关联结果之后,用户可根据线条,获取相关联的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
或者,所述关联指令为用于相同图形标记不同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之间的图形关联指令,即是说,用户可通过先后用相同的图形标记不同的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所选择的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之间有相同的图形标记;在显示关联结果之后,用户可根据相同图形,获取相关联的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事件的关联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事件的关联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存储装置,所述存储装置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能够被执行以实现如上所述事件的关联方法的步骤。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26)
1.一种事件的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用户针对不同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联指令;
记录用户选择关联的不同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所述关联关系为一条呈一定发展趋势或者呈一定因果关系的事件线;
向用户输出显示所述关联关系;
所述事件的构成要素包括事件的内容信息,以及用户针对所述事件配置的关联项和为所述事件添加的属性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接收用户针对不同事件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联指令的步骤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用户选择的不同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
将用户所选择的不同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组成待关联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用户选择关联的不同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用户针对关联关系自定义的关联标签;
记录用户自定义的关联标签;
接收用户选择关联标签的选择指令,根据选择指令获取与关联标签相对应的关联关系,并向用户输出所述关联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用户选择关联标签的选择指令,根据选择指令获取与关联标签相对应的关联关系的步骤具体为:
接收用户选择第一级关联标签的第一级选择指令,根据第一级选择指令获取与第一级关联标签相对应的第二级关联标签,并向用户输出所述第二级关联标签;
接收用户选择第二级关联标签的第二级选择指令,根据第二级选择指令获取与第二级关联标签相对应的多个所述关联关系,并向用户输出所述关联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项为用户所配置的、由所述事件引发的一个或者多个行为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行为项为思考项、疑问项、下一步计划项或者执行项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属性项包括所述事件的关键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属性项还包括所述事件的环境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信息为天气信息或者声音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属性项还包括所述事件的参与人员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属性项还包括所述事件的地点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指令为用于线条连接不同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之间的线条关联指令或者用于相同图形标记不同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之间的图形关联指令。
13.一种事件的关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针对不同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联指令;
记录单元,用于记录用户选择关联的不同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所述关联关系为一条呈一定发展趋势或者呈一定因果关系的事件线;
输出单元,用于向用户输出显示所述关联关系;
所述事件的构成要素包括事件的内容信息,以及用户针对所述事件配置的关联项和为所述事件添加的属性项。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关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装置还包括:
选择单元,用于接收用户选择的不同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
组成单元,用于将用户所选择的不同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组成待关联集。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关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装置还包括:
自定义单元,用于接收用户针对关联关系自定义的关联标签;
自定义记录单元,用于记录用户自定义的关联标签;
关联关系输出单元,用于接收用户选择关联标签的选择指令,根据选择指令获取与关联标签相对应的关联关系,并向用户输出所述关联关系。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关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关系输出单元具体为:
第一级选择指令单元,用于接收用户选择第一级关联标签的第一级选择指令,根据第一级选择指令获取与第一级关联标签相对应的第二级关联标签,并向用户输出所述第二级关联标签;
第二级选择指令单元,用于接收用户选择第二级关联标签的第二级选择指令,根据第二级选择指令获取与第二级关联标签相对应的多个所述关联关系,并向用户输出所述关联关系。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关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项为用户所配置的、由所述事件引发的一个或者多个行为项。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关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为项为思考项、疑问项、下一步计划项或者执行项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关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属性项包括所述事件的关键词。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关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属性项还包括所述事件的环境信息。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关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信息为天气信息或者声音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关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属性项还包括所述事件的参与人员信息。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关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属性项还包括所述事件的地点信息。
2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关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指令为用于线条连接不同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之间的线条关联指令或者用于相同图形标记不同事件和/或事件的构成要素之间的图形关联指令。
25.一种事件的关联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所述关联方法的步骤。
26.一种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装置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能够被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所述关联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601949.XA CN110471993B (zh) | 2019-07-05 | 2019-07-05 | 一种事件的关联方法、装置以及存储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601949.XA CN110471993B (zh) | 2019-07-05 | 2019-07-05 | 一种事件的关联方法、装置以及存储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471993A CN110471993A (zh) | 2019-11-19 |
CN110471993B true CN110471993B (zh) | 2022-06-17 |
Family
ID=68507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601949.XA Active CN110471993B (zh) | 2019-07-05 | 2019-07-05 | 一种事件的关联方法、装置以及存储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471993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11370A (zh) * | 2006-12-27 | 2008-07-02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内容记录装置、内容记录方法和内容记录程序 |
CN104424306A (zh) * | 2013-09-04 | 2015-03-18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日志记录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
CN105094753A (zh) * | 2014-04-18 | 2015-11-25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一种线框图的绘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6658346A (zh) * | 2015-07-23 | 2017-05-10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记录事件的方法和装置、提供事件相关信息的方法和物品 |
CN107329665A (zh) * | 2017-07-04 | 2017-11-07 | 杭州哲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智能设备的日记记录方法 |
CN108351884A (zh) * | 2015-10-27 | 2018-07-31 |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用户相关活动的语义位置层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WO2008015789A1 (ja) * | 2006-07-31 | 2009-12-17 | 株式会社ジャストシステム | 文書処理装置及び文書処理方法 |
US20120331378A1 (en) * | 2011-06-22 | 2012-12-27 | Digitalview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imeline visualization and interaction |
US10268660B1 (en) * | 2013-03-15 | 2019-04-23 | Matan Arazi | Real-time event transcription system and method |
CN105515871B (zh) * | 2015-12-23 | 2019-03-19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记录日志的方法及装置 |
CN106484767B (zh) * | 2016-09-08 | 2019-06-21 |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 一种跨媒体的事件抽取方法 |
CN107067134A (zh) * | 2016-12-21 | 2017-08-18 |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 一种情景序列构建方法及装置 |
CN107517216B (zh) * | 2017-09-08 | 2020-02-21 | 瑞达信息安全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安全事件关联方法 |
-
2019
- 2019-07-05 CN CN201910601949.XA patent/CN11047199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11370A (zh) * | 2006-12-27 | 2008-07-02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内容记录装置、内容记录方法和内容记录程序 |
CN104424306A (zh) * | 2013-09-04 | 2015-03-18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日志记录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
CN105094753A (zh) * | 2014-04-18 | 2015-11-25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一种线框图的绘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6658346A (zh) * | 2015-07-23 | 2017-05-10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记录事件的方法和装置、提供事件相关信息的方法和物品 |
CN108351884A (zh) * | 2015-10-27 | 2018-07-31 |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用户相关活动的语义位置层 |
CN107329665A (zh) * | 2017-07-04 | 2017-11-07 | 杭州哲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智能设备的日记记录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471993A (zh) | 2019-11-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aladine | Enhancing e-learning with media-rich content and interactions | |
US20150004571A1 (en) |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skills training | |
US11836119B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enerating and assigning metadata tags | |
Datig | Walking in your users’ shoes: an introduction to user experience research as a tool for developing user-centered libraries | |
CN110532048B (zh) | 一种事件的记录方法、装置以及存储装置 | |
Araújo et al. | Personalization of interactive digital media in ubiquitous educational environments | |
Whittemore | Metadata and memory: Lessons from the canon of memoria for the design of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s | |
Abrams et al. | Sowing the seeds for more usable web archives: a usability study of Archive-It | |
CN110471993B (zh) | 一种事件的关联方法、装置以及存储装置 | |
Akcam et al. | Exploring business student perception of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 |
Warner et al. | Slidespecs: Automatic and interactive presentation feedback collation | |
CN109213927A (zh) | 学习资源推荐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10457468B (zh) | 一种事件的分类方法、装置以及存储装置 | |
Rush et al. | Minute to learn it: Integrating one-minute videos into information literacy programming | |
CN110457400B (zh) | 一种事件的关联方法、装置以及存储装置 | |
CN105809592A (zh) | 一种学习资料的整理方法和学习资料的整理系统 | |
Ezeh et al. | DIGITAL EMPLOYABILITY SKILLS REQUIRED BY FUTURE SECRETARIES FOR OPTIMUM PRODUCTIVITY IN BUSINESS ORGANIZATIONS | |
Shabir et al. | UNDERSTANDING STUDENTS’ LEARNING EXPERIENCES IN THE DIGITAL AGE | |
Harhai et al. | Past events, current teens, future skills: producing digital oral history | |
TWI708200B (zh) | 基於電子書習題以自動推薦或標記可供提問的系統 | |
Nagao et al. | Tools and evaluation methods for discussion and presentation skills training | |
Ogata et al. | Role of Passive Capturing in a Ubiquitous Learning Environment. | |
CN105589955A (zh) | 一种多媒体课程处理方法和装置 | |
US20150051958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Computer-Implemented Portable Environment for In-Class Educator Observation | |
US20180350255A1 (en) | Automated learner-focused content division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