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68653B - 一种石墨烯超薄导电磨耗层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石墨烯超薄导电磨耗层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68653B
CN110468653B CN201910862059.4A CN201910862059A CN110468653B CN 110468653 B CN110468653 B CN 110468653B CN 201910862059 A CN201910862059 A CN 201910862059A CN 110468653 B CN110468653 B CN 1104686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or
epoxy resin
graphene
construction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6205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68653A (zh
Inventor
靖通
赵露
张功勇
梁涛
孙国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an Tongda Highway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an Tongda Highwa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an Tongda Highway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an Tongda Highwa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6205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686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686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686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686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686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1/00Details of pavings
    • E01C11/2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slipperiness or protecting against influences of the weather
    • E01C11/26Permanently installed heating or blowing devices ; Mounting thereof
    • E01C11/265Embedded electrical heating elements ;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道路施工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石墨烯超薄导电磨耗层施工方法,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施工准备,通电线缆架设,传感器埋设与安装,控制系统安装,在控制箱内安装控制系统,调平层铺设,铺筑隔热层,敷设石墨烯发热层,铺筑表面磨耗层,养护,施工完成之后进行养护,系统调试与检验,在系统全部安装完成后,进行系统调试,质量检验与验收,在有效强度形成并稳定后再开放交通,一般为铺筑后30小时。这种石墨烯超薄导电磨耗层施工方法,具有快速除雪、降低腐蚀作用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石墨烯超薄导电磨耗层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石墨烯超薄导电磨耗层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石墨烯超薄导电磨耗层是一种应用于沥青路面表面,提高路表的抗滑能力、对道路预防性养护的保护层。石墨烯是当下最热门的新型材料,其结构独特并且性能优良。石墨烯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强度最大的材料,也是世界上导电性最好的材料。石墨烯应用于现代生活中的很多地方,由于其轻薄却强度大的这个最大的特点,石墨烯就可以在很多领域发挥它的作用,比如轻薄防弹衣,飞机材料等。将石墨烯制备成一种纳米级的二维碳材料,具有高电热传导性和热电转换性能。
目前,人们消除路面凝冰的方法主要采取的是化学消融法,化学消融法主要是向路面洒布一定量的防冻结化学材料,以降低结冰点,使路面冰雪溶化或者降低路面结冰程度。其中,采用融雪剂是最为广泛的应用方法,融雪剂种类繁多,主要有氯盐型和非氯盐型。到目前为止,由于氯盐类融雪剂融化冰雪效果好、价格便宜,多数国家仍主要使用氯盐类融雪剂。早期大都使用氯化钠,后来也使用氯化钙、氯化镁、氯化钾等。
但是这种化学消融法所采用的氯盐类融雪剂在融化冰雪的同时,给道路、设施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基础设施、桥梁、道路、停车场、地下管线、汽车等的腐蚀危害,故有待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石墨烯超薄导电磨耗层施工方法,具有快速除雪、降低腐蚀作用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石墨烯超薄导电磨耗层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施工准备,对交通、道路环境、施工设备、施工材料进行前期的准备,并与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S200,路面铣刨与导线槽设置,在选定的区域内,使用铣刨机设备对所选定区域进行铣刨打磨,并凿出安装导线的细槽;
S300,通电线缆架设,在线缆桥架中放置通电线缆;
S400,传感器埋设与安装,将所需的传感器在合适的位置进行埋设并安装;
S500,控制系统安装,在控制箱内安装控制系统;
S600,调平层铺设,将经铣刨打磨后的路面清扫干净,刷亲水性环氧底涂,用环氧砂浆封底将路面调平;
S700,铺筑隔热层,在调平层上铺设石墨烯布区域涂刷一层环氧树脂黏结层,待环氧树脂黏结层干燥后,刷石墨烯布底胶,粘贴石墨烯布后固定;
S800,敷设石墨烯发热层,待环氧树脂黏结层完全干燥后,通过石墨烯布底胶使石墨烯布与原路面粘结,并在石墨烯布表面再次涂刷一层环氧树脂黏结层,在埋入电极处铺设细沙至平整,在导线细槽的不平整处,涂刷环氧树脂黏结层并抛撒细沙至与路面齐平,接着再次涂刷一层环氧树脂黏结层;
S900,铺筑表面磨耗层,按照确定的配比分别将所需重量的各种物料投入到设备中搅拌均匀即可获得胶结料拌合物,观察搅拌均匀,待环氧树脂黏结层干燥后即可铺撒胶结料拌合物;
S1000,养护,施工完成之后进行养护,养护期间对施工区域进行封闭,禁止其他车辆及行人驶入,并对施工区域附近进行打扫,通车后有骨料脱落,予以回收,保持路面整洁;
S1100,系统调试与检验,在系统全部安装完成后,进行系统调试;
S1200,质量检验与验收,在有效强度形成并稳定后再开放交通,一般为铺筑后30小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石墨烯超薄导电磨耗层能够稳定地铺设于路面上,将石墨烯作为导电发热材料,与其他材料形成复合的超薄导电磨耗层铺筑于公路、桥梁表面,在冰冻季节通过通电发热,可以起到快速融雪除冰的作用;将石墨烯超薄导电磨耗层应用于沥青路面表面,不仅能够显著提高路表的抗滑能力,起到预防性养护的目的,而且在冰雪天气下,通过自动化感知路面冰雪状态,通过加热石墨烯发热层,将热量传导至路表,起到快速融雪化冰的目的,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和交通中断,保障道路的安全和畅通,因此,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S200中,在导电石墨烯布放置电极的区域设置一个避免电极起鼓的电极安装斜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斜槽的设置,避免了电极起鼓,同时保证了电极与纤维布的平顺接触,从而提高了石墨烯超薄导电磨耗层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S300中,线缆桥架的制作包括如下步骤:
S310,桥架制作,桥架采用不锈钢材质,制作完成后,统一进行喷塑;
S320,运至现场,将制作好的桥架运至施工现场;
S330,弹线定位,根据设计图确定桥架的安装位置,从始端至终端找好水平或垂直线,用粉线袋沿桥墩、防撞护栏处,在线路的中心线进行弹线,按照设计图要求及施工验收规范规定,分匀档距并用笔标出具体位置;
S340,桥架安装;
S350,金属膨胀螺栓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线缆桥架能够被更加规范地制作出来,这样便能提高线缆桥架的稳定性,从而给通电线缆提供更加稳定的工作环境。
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S400中还包括如下步骤:
S410,传感器埋设位置设计,为保证传感器正常工作,避免行车荷载的影响,设计将传感器埋置于路侧,具体位于行车标线与防撞护栏底部内边缘之间;
S420,切割路面及准备工作,在路面上切出与传感器相适配的传感器放置槽,传感器的数据线用水管或PVC管套住;
S430,放置传感器,将传感器放入切好的传感器放置槽中,V字型的金属支架架在路面上,传感器底部与传感器放置槽底部的空洞用砂石填平,填平后用水平仪检测传感器检测,放置好传感器后,传感器的上方用重物压制,避免传感器发生移动;
S440,填补路面,填补传感器路面使用环氧树脂和凝固剂,混合后迅速搅拌,在凝固剂开始凝固前用漏斗或者木棒引流进入传感器放置槽内,在传感器口的部分要用石头先堵住,用环氧树脂先封住传感器;
S450,扫尾工作,待环氧树脂凝固后,拆除金属支架,撕下绿色保护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感器的数据线用水管或者PVC管套住,再将传感器放置于路面上的传感器放置槽内,之后将传感器放置槽进行封堵,这样传感器便能在发挥作用的同时,隐藏于路面内,同时传感器的数据线能够受到保护,从而延长了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40中,环氧树脂和凝固剂调配的比例为4: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氧树脂和凝固剂的使用,能够在传感器的四周形成一层保护层,这样便能够在铺平路面的同时,对传感器进行保护,从而进一步提高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环氧树脂和凝固剂在冬季调配时使用加热器材进行适当加热,加热器材包括铁锅,小铁铲,小桶,煤气灶,天然气,水,将煤气灶搭好,在铁锅中加水,把不加凝固剂的环氧树脂连带包装桶一起放入铁锅内加热,环氧树脂成液态胶状时倒入小桶中与凝固剂混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气温较低时,环氧树脂容易固化而无法搅拌混合,因此通过使用加热器材对环氧树脂进行加热,将环氧树脂加热至液态胶状时,从而加快温度较低时环氧树脂与凝固剂充分混合所消耗的时间。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700中,环氧树脂黏结层的厚度为1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氧树脂黏结层具有很好的粘性,环氧树脂黏结层将石墨烯布与原路面牢牢地粘接在一起,从而提高石墨烯布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900中,胶结料拌合物选用单组份环氧树脂和集料,单组份环氧树脂:集料为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胶结料拌合物通过单组份环氧树脂和集料以1:5的比例进行调配,集料为砂和碎石,这样便能提高路面的硬度,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环氧树脂搅拌时的温度控制在20-30度,环氧树脂的涂刷量为1.4-2.0kg/㎡。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氧树脂能够在20-30度的温度范围内呈液体胶装,从而提高环氧树脂的搅拌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100中,系统调试包括软件调试和硬件调试,硬件调试包括路面气象信息采集系统、控制系统检验和石墨烯层通电加热检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软件以及硬件分别进行调试,从而使得本发明中各项传感器以及控制系统运行稳定,保证了本发明在实际生活中的正常使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石墨烯超薄导电磨耗层能够稳定地铺设于路面上,将石墨烯作为导电发热材料,与其他材料形成复合的超薄导电磨耗层铺筑于公路、桥梁表面,在冰冻季节通过通电发热,可以起到快速融雪除冰的作用;将石墨烯超薄导电磨耗层应用于沥青路面表面,不仅能够显著提高路表的抗滑能力,起到预防性养护的目的,而且在冰雪天气下,通过自动化感知路面冰雪状态,通过加热石墨烯发热层,将热量传导至路表,起到快速融雪化冰的目的,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和交通中断,保障道路的安全和畅通,因此,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线缆桥架工艺流程的制定,使得线缆桥架能够被更加规范地制作出来,这样便能提高线缆桥架的稳定性,从而给通电线缆提供更加稳定的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体现石墨烯超薄导电磨耗层施工工艺流程的示意图;
图2是用于体现线缆桥架的工艺流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石墨烯超薄导电磨耗层施工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00,施工准备,按照交通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进行交通封锁或半封锁;在施工道路(或标段)的两端,应当放置交通安全警示标志和车辆导向标志,应当配备专人执勤指挥;作业人员必须穿着安全识别服;夜间作业人员、作业机具和设备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配备反光安全识别标志。根据设计要求清除所有非适用材料及其它杂物,对原路面存在病害、缺陷的部位进行修补,以保证原路面的完整性、承载力及平整度,防止由于原路面存在的问题而影响彩色防滑路面的使用效果及使用寿命。根据设计要求准备小型铣刨机若干台,鼓风机若干台等安装及施工设备,准备传感器、线缆、控制系统、亲水性环氧树脂、环氧砂浆、石墨烯布、界面剂和环氧彩陶颗粒等材料。施工前应对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调整机械设备按照要求到位且状态良好。
S200,路面铣刨与导线槽设置,在选定的区域内,使用地面小型铣刨机对路面进行铣刨打磨1cm,并凿出安装导线的细槽,铣刨完毕后,把路面用鼓风机吹洗干净。为避免电极起鼓,保证电极与石墨烯布的平顺接触,在导电石墨烯布放置电极的区域设置一个宽15cm,长120cm,深度0.5cm(三角形斜槽高度)的电极安装斜槽。
如图2所示,S300,通电线缆架设,在线缆桥架中放置通电线缆。线缆桥架的制作包括如下步骤:
S310,桥架制作,桥架采用不锈钢材质,制作完成后,统一进行喷塑。
S320,运至现场,将制作好的桥架运至施工现场。
S330,弹线定位,根据设计图确定桥架的安装位置,从始端至终端找好水平或垂直线,用粉线袋沿桥墩、防撞护栏处,在线路的中心线进行弹线,按照设计图要求及施工验收规范规定,分匀档距并用笔标出具体位置。
S340,桥架安装,线缆桥架应平整,无扭曲变形,内壁无毛刺,各种附件齐全。线缆桥架的接口应平整,接缝处紧密平直。槽盖装上后平整,无翘角,出线口的位置准确。线缆桥架的所有非导电部分的铁件相互连接和跨接,使之成为一连续导体,并做好整体接地。当线缆桥架的底板对地距离低于2.4m时,线缆桥架本身和线缆桥架盖板均加装保护地线,而2.4m以上的线缆桥架盖板可不加保护地线。线缆桥架经过建筑物的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时,线缆桥架本身断开,槽内用内连接板搭接,不需固定,保护地线和槽内导线均留有补偿余量。线缆桥架直线段连接采用连接板,用爪型垫圈、弹簧垫圈、螺母紧固,接茬处缝隙严密平齐。线缆桥架进行交叉、转弯、丁字连接时,采用单通,二通,三通,四通或平面二通、平面三通等进行变通连接,导线接头处应设置接线盒或将导线接头放在电气器具内。线缆桥架与盒、箱、柜等接茬时,进线和出线口等处采用抱脚连接,并用螺丝紧固,末端加装封堵。在结构物的表面有坡度时,线缆桥架随其变化坡度。待线缆桥架全部敷设完毕后,在配线之前进行调整检查,确认合格后,再进行槽内配线。线缆桥架盖板有关保护接地要求符合验收规范。
S350,金属膨胀螺栓固定。
S400,传感器埋设与安装,将所需的传感器在合适的位置进行埋设并安装,其包括以下步骤:
S410,传感器埋设位置设计,为保证传感器正常工作,避免行车荷载的影响,设计将传感器埋置于路侧,具体位于行车标线与防撞护栏底部内边缘之间。
S420,切割路面及准备工作,在路面上切出与传感器相适配的传感器放置槽,这样利于传感器的水平和路面填平。传感器的数据线用水管或者PVC管套住,尤其是道路中埋设的部分,对传感器的数据线进行有效保护。
S430,放置传感器,将传感器放入切好的传感器放置槽中,V字型的金属支架架在路面上,传感器底部与传感器放置槽底部的空洞用砂石填平,填平后用水平仪检测传感器检测,放置好传感器后,传感器的上方用重物压制,避免传感器发生移动。
S440,填补路面,填补传感器路面使用环氧树脂和凝固剂,混合后迅速搅拌,在凝固剂开始凝固前用漏斗或者木棒引流进入传感器放置槽内,在传感器口的部分用石头先堵住,用环氧树脂先封住传感器。优选的,环氧树脂和凝固剂调配的比例为4:1。合适的调配比例,避免了环氧树脂和凝固剂在起到固定作用时,因变脆而损坏路面。
环氧树脂和凝固剂在冬季调配时使用加热器材进行适当加热,加热器材包括铁锅,小铁铲,小桶,煤气灶,天然气,水,将煤气灶搭好,在铁锅中加水,把不加凝固剂的环氧树脂连带包装桶一起放入铁锅内加热,环氧树脂成液态胶状时倒入小桶中与凝固剂混合。
使用环氧树脂对槽进行填补时,在表层留下一点空间,用沥青完成填平路面的填补。
S450,扫尾工作,待环氧树脂凝固后,拆除金属支架,撕下绿色保护膜。
S500,控制系统安装,在控制箱内安装控制系统。在控制箱内安装控制系统,采取相应措施避免该项工作对原有传输设备和系统造成干扰,在上走线方式使用高架梯作业时,应避免触电、短路或断线等人为故障。施工时掌握线缆所受牵引力在其安全范围内,避免因牵引力过大而损坏线缆。施工操作稳妥可靠。线缆布放时及布放后,其所受张力、侧压力和曲率符合YD2001-92标准中的有关要求。
S600,调平层铺设,将经铣刨打磨后的路面清扫干净,刷亲水性环氧底涂,用环氧砂浆封底将路面调平,以保证导电石墨烯布铺设路面的平整。
S700,铺筑隔热层,在调平层上铺设石墨烯布区域涂刷一层环氧树脂黏结层,优选的,环氧树脂黏结层厚度为1mm,待环氧树脂黏结层干燥后,刷石墨烯布底胶,粘贴石墨烯布后固定。
S800,敷设石墨烯发热层,待环氧树脂黏结层完全干燥后,通过石墨烯布底胶使石墨烯布与原路面粘结,并在石墨烯布表面再次涂刷一层环氧树脂黏结层,在埋入电极处铺设细沙至平整,在导线细槽的不平整处,涂刷环氧树脂黏结层并抛撒细沙至与路面齐平,接着再次涂刷一层环氧树脂黏结层。
S900,铺筑表面磨耗层,按照确定的配比分别将所需重量的各种物料投入到设备中搅拌均匀即可获得胶结料拌合物。优选的,单组份环氧树脂:集料为1:5。优选的,环氧树脂搅拌时的温度控制在20度,环氧树脂的涂刷量为1.4kg/㎡。观察搅拌均匀,待环氧树脂黏结层干燥后即可铺撒胶结料拌合物,注意将胶结料拌合物均匀地铺撒在相应区域,优选的,撒布量控制在16kg/㎡,利用小型钢轮压路机碾压收平,铺平后及时回收多余胶结料拌合物,以避免原材料的浪费。
S1000,养护,施工完成之后进行养护,养护期间对施工区域进行封闭,禁止其他车辆及行人驶入,并对施工区域附近进行打扫,通车后有骨料脱落,予以回收,保持路面整洁。
S1100,系统调试与检验,在系统全部安装完成后,进行系统调试,系统调试包括软件调试和硬件调试。
软件调试主要检验软件系统能否达到以下功能:处理路面气象数据;根据预测算法处理数据,得出控制命令;处理石墨烯布自检数据,得出控制通电加热命令;人机界面单元方便工作人员操控;无线通讯单元实现人、机远程监测控制。
硬件调试包括路面气象信息采集系统,主被动式路面状态传感器与雨雪传感器能否有效监测路面状态、气象等信息;控制系统检验,检验其能否处理气象信息处理系统的信息,实现自动通电加热控制,同时通过传输单元发送预警信息;石墨烯层通电加热检验,检验其能够根据处理控制系统的指令,在需要时对石墨烯发热层进行通电。
S1200,质量检验与验收,在有效强度形成并稳定后再开放交通,一般为铺筑后30小时。决定开放交通之后,应撤除交通管制标志,不留任何障碍,保证交通顺畅。
实施例二:一种石墨烯超薄导电磨耗层施工方法,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S900,铺筑表面磨耗层,按照确定的配比分别将所需重量的各种物料投入到设备中搅拌均匀即可获得胶结料拌合物。优选的,单组份环氧树脂:集料为1:5。优选的,环氧树脂搅拌时的温度控制在25度,环氧树脂的涂刷量为1.7kg/㎡。观察搅拌均匀,待环氧树脂黏结层干燥后即可铺撒胶结料拌合物,注意将胶结料拌合物均匀地铺撒在相应区域,优选的,撒布量控制在18kg/㎡,利用小型钢轮压路机碾压收平,铺平后及时回收多余胶结料拌合物,以避免原材料的浪费。
实施例三:一种石墨烯超薄导电磨耗层施工方法,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S900,铺筑表面磨耗层,按照确定的配比分别将所需重量的各种物料投入到设备中搅拌均匀即可获得胶结料拌合物。优选的,单组份环氧树脂:集料为1:5。优选的,环氧树脂搅拌时的温度控制在30度,环氧树脂的涂刷量为2.0kg/㎡。观察搅拌均匀,待环氧树脂黏结层干燥后即可铺撒胶结料拌合物,注意将胶结料拌合物均匀地铺撒在相应区域,优选的,撒布量控制在20kg/㎡,利用小型钢轮压路机碾压收平,铺平后及时回收多余胶结料拌合物,以避免原材料的浪费。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石墨烯超薄导电磨耗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00,施工准备,对交通、道路环境、施工设备、施工材料进行前期的准备,并与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S200,路面铣刨与导线槽设置,在选定的区域内,使用铣刨机设备对所选定区域进行铣刨打磨,并凿出安装导线的细槽;
S300,通电线缆架设,在线缆桥架中放置通电线缆;
S400,传感器埋设与安装,将所需的传感器在合适的位置进行埋设并安装;
S500,控制系统安装,在控制箱内安装控制系统;
S600,调平层铺设,将经铣刨打磨后的路面清扫干净,刷亲水性环氧底涂,用环氧砂浆封底将路面调平;
S700,铺筑隔热层,在调平层上铺设石墨烯布区域涂刷一层环氧树脂黏结层,待环氧树脂黏结层干燥后,刷石墨烯布底胶,粘贴石墨烯布后固定;
S800,敷设石墨烯发热层,待环氧树脂黏结层完全干燥后,通过石墨烯布底胶使石墨烯布与原路面粘结,并在石墨烯布表面再次涂刷一层环氧树脂黏结层,在埋入电极处铺设细沙至平整,在导线细槽的不平整处,涂刷环氧树脂黏结层并抛撒细沙至与路面齐平,接着再次涂刷一层环氧树脂黏结层;
S900,铺筑表面磨耗层,按照确定的配比分别将所需重量的各种物料投入到设备中搅拌均匀即可获得胶结料拌合物,观察搅拌均匀,待环氧树脂黏结层干燥后即可铺撒胶结料拌合物;
S1000,养护,施工完成之后进行养护,养护期间对施工区域进行封闭,禁止其他车辆及行人驶入,并对施工区域附近进行打扫,通车后有骨料脱落,予以回收,保持路面整洁;
S1100,系统调试与检验,在系统全部安装完成后,进行系统调试;
S1200,质量检验与验收,在有效强度形成并稳定后再开放交通,一般为铺筑后30小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超薄导电磨耗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00中,在导电石墨烯布放置电极的区域设置一个避免电极起鼓的电极安装斜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超薄导电磨耗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00中,线缆桥架的制作包括如下步骤:
S310,桥架制作,桥架采用不锈钢材质,制作完成后,统一进行喷塑;
S320,运至现场,将制作好的桥架运至施工现场;
S330,弹线定位,根据设计图确定桥架的安装位置,从始端至终端找好水平或垂直线,用粉线袋沿桥墩、防撞护栏处,在线路的中心线进行弹线,按照设计图要求及施工验收规范规定,分匀档距并用笔标出具体位置;
S340,桥架安装;
S350,金属膨胀螺栓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超薄导电磨耗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400中还包括如下步骤:
S410,传感器埋设位置设计,为保证传感器正常工作,避免行车荷载的影响,设计将传感器埋置于路侧,具体位于行车标线与防撞护栏底部内边缘之间;
S420,切割路面及准备工作,在路面上切出与传感器相适配的传感器放置槽,传感器的数据线用水管或PVC管套住;
S430,放置传感器,将传感器放入切好的传感器放置槽中,V字型的金属支架架在路面上,传感器底部与传感器放置槽底部的空洞用砂石填平,填平后用水平仪检测传感器检测,放置好传感器后,传感器的上方用重物压制,避免传感器发生移动;
S440,填补路面,填补传感器路面使用环氧树脂和凝固剂,混合后迅速搅拌,在凝固剂开始凝固前用漏斗或者木棒引流进入传感器放置槽内,在传感器口的部分用石头先堵住,用环氧树脂先封住传感器;
S450,扫尾工作,待环氧树脂凝固后,拆除金属支架,撕下绿色保护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石墨烯超薄导电磨耗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40中,环氧树脂和凝固剂调配的比例为4: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石墨烯超薄导电磨耗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和凝固剂在冬季调配时使用加热器材进行适当加热,加热器材包括铁锅,小铁铲,小桶,煤气灶,天然气,水,将煤气灶搭好,在铁锅中加水,把不加凝固剂的环氧树脂连带包装桶一起放入铁锅内加热,环氧树脂成液态胶状时倒入小桶中与凝固剂混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超薄导电磨耗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700中,环氧树脂黏结层的厚度为1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超薄导电磨耗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900中,胶结料拌合物选用单组份环氧树脂和集料,单组份环氧树脂:集料为1: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石墨烯超薄导电磨耗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搅拌时的温度控制在20-30度,环氧树脂的涂刷量为1.4-2.0kg/㎡。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超薄导电磨耗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100中,系统调试包括软件调试和硬件调试,硬件调试包括路面气象信息采集系统、控制系统检验和石墨烯层通电加热检验。
CN201910862059.4A 2019-09-12 2019-09-12 一种石墨烯超薄导电磨耗层施工方法 Active CN1104686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62059.4A CN110468653B (zh) 2019-09-12 2019-09-12 一种石墨烯超薄导电磨耗层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62059.4A CN110468653B (zh) 2019-09-12 2019-09-12 一种石墨烯超薄导电磨耗层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68653A CN110468653A (zh) 2019-11-19
CN110468653B true CN110468653B (zh) 2021-04-20

Family

ID=685157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62059.4A Active CN110468653B (zh) 2019-09-12 2019-09-12 一种石墨烯超薄导电磨耗层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68653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63036A (zh) * 2015-05-30 2015-08-26 北京中企卓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机场道面融雪化冰的智能监控加热系统
CN105002803A (zh) * 2015-08-04 2015-10-28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碳纤维加热膜智能融冰方法及装置
CN105256694A (zh) * 2015-11-04 2016-01-20 湖南致同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路面导电抗滑磨耗层及其制备方法
CN205259061U (zh) * 2015-12-20 2016-05-25 辽宁科技学院 一种融冰雪桥面铺装结构层
CN108411729A (zh) * 2018-03-14 2018-08-17 山东高速济泰城际公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融雪融冰能力的超薄导电磨耗层铺装结构
CN108755340A (zh) * 2018-06-04 2018-11-06 长安大学 一种智能化自动融雪化冰的桥面铺装系统
CN110158407A (zh) * 2018-03-14 2019-08-23 山东交通学院 一种石墨烯导电抗滑耐磨耗路面及其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63036A (zh) * 2015-05-30 2015-08-26 北京中企卓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机场道面融雪化冰的智能监控加热系统
CN105002803A (zh) * 2015-08-04 2015-10-28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碳纤维加热膜智能融冰方法及装置
CN105256694A (zh) * 2015-11-04 2016-01-20 湖南致同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路面导电抗滑磨耗层及其制备方法
CN205259061U (zh) * 2015-12-20 2016-05-25 辽宁科技学院 一种融冰雪桥面铺装结构层
CN108411729A (zh) * 2018-03-14 2018-08-17 山东高速济泰城际公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融雪融冰能力的超薄导电磨耗层铺装结构
CN110158407A (zh) * 2018-03-14 2019-08-23 山东交通学院 一种石墨烯导电抗滑耐磨耗路面及其施工方法
CN108755340A (zh) * 2018-06-04 2018-11-06 长安大学 一种智能化自动融雪化冰的桥面铺装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68653A (zh) 2019-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06933B1 (ko) 도로 융설장치
CN100516365C (zh) 沥青路面坑槽修补工艺
CN113338108A (zh) 一种抗凝冰磨耗层及沥青路面的养护施工方法
CN111926651B (zh) 一种道路用电加热防冰融雪系统及其铺设方法
KR101880473B1 (ko) 도로용 융설 미끄럼방지재를 이용한 동결 및 미끄럼방지 시공방법
US20020001506A1 (en) Method of resurfacing roads and bridge decks
CN111996895A (zh) 一种道路标线的施工方法
CN110468653B (zh) 一种石墨烯超薄导电磨耗层施工方法
CN104631277A (zh) 一种路面施工方法
CN102635047B (zh) 大跨索结构桥梁桥面组合结构层施工工艺
CN114674404A (zh) 动态称重智能检测系统施工方法
CN108726935A (zh) 导电稀浆封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摊铺工艺
CN105755927A (zh) 路面施工方法
CN211340403U (zh) 一种主动抗冰雪的桥面沥青铺装结构
Gadja et al. A comparison of six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Portland cement concrete and asphalt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s
JPH11247114A (ja) 部分排水性道路舗装構造とその構築方法
KR20110113793A (ko) 포장도로의 융설장치 및 그 설치구간의 도로포장방법.
CN111979865A (zh) 一种复合式沥青路面施工方法
Ellis et al. Evaluation of seal coating treatments to manage temporary pavement paint markings during highway construction
KR200413525Y1 (ko) 도로 포장재
CN214401252U (zh) 一种用于透水沥青罩面的涂装罩面结构
CN218842771U (zh) 一种主动除冰融雪智能路面
CN219118010U (zh) 一种异构环境平板式动态称重系统路面硬化结构
CN113152311B (zh) 一种钢桥面铺装维修方法及维修后性能评价方法
Bateman Design Guide for Road Surface Dress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