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68622A - 安全用记录介质 - Google Patents

安全用记录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68622A
CN110468622A CN201810443904.XA CN201810443904A CN110468622A CN 110468622 A CN110468622 A CN 110468622A CN 201810443904 A CN201810443904 A CN 201810443904A CN 110468622 A CN110468622 A CN 1104686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substance
paper
recording medium
safe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4390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泽龙
金宰焕
李明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terial Puls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terial Puls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erial Pulse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erial Puls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44390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68622A/zh
Publication of CN1104686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686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HPULP COMPOSITIONS; PREPARATION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D21C OR D21D; IMPREGNATING OR COATING OF PAPER; TREATMENT OF FINISHED PAPER NOT COVERED BY CLASS B31 OR SUBCLASS D21G; PAPE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21H21/00Non-fibrous material added to the pulp, characterised by its function, form or properties; Paper-impregnating or coat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its function, form or properties
    • D21H21/14Non-fibrous material added to the pulp, characterised by its function, form or properties; Paper-impregnating or coat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its function, form or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function or properties in or on the paper
    • D21H21/40Agents facilitating proof of genuineness or preventing fraudulent alteration, e.g. for security paper
    • D21H21/42Ribbons or strip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安全用记录介质。所述安全用记录介质包括由可印刷基材和检测用物质一体形成的检测基材层,其中,所述可印刷基材为纸或薄膜,所述检测用物质相互直交的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中两个方向的长度为1~200μm,其余一个方向的长度为0.2~20mm,所述检测用物质在所述检测用物质的全体重量中含有选自碳、氢、氧及氮中的至少一种5~50重量%。

Description

安全用记录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全用记录介质,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为了防止诸如纸或薄膜的记录介质流出到外部而含有检测用物质的安全用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纸被用作写字、印刷等多样用途,特别是长期以来被用作记录介质。
一般而言,制造纸的造纸工序由制浆工序、抄纸工序、涂布工序、加工工序构成,具体工序如下。
制浆工序是向抄纸机发送纸料之前的工序,作为纸的主原料的纸浆经过解离及打浆过程和配合填充剂等各种药品的过程后,在除渣器和筛选器等中经过除尘及精选过程,送到抄纸机的流浆箱。所述除尘及精选过程作为去除不适合造纸的纤维束和异物质、夹杂物的工序,利用除渣器去除比重大的物质,通过筛选去除尺寸大的物质。
抄纸工序是使纸料脱水干燥而抄制纸的工序,从流浆箱喷出的原料在网部分形成纸胚后,在压榨部分经过压附脱水过程,在干燥部分使残留水分蒸发后,在压光机中调节纸的厚度,完成为制品。
涂布工序是为了提高纸的印刷合适性及图像再现性而在纸表面涂覆涂料的工序,从退绕机展开并送到涂布部(涂布机)的纸经过利用刮刀或辊等使涂布面变得均一的过程,在干燥器中干燥而完成为制品,根据制品的不同,也可能通过超级压光机处理而赋予光泽。
加工工序是将结束抄纸或涂布工序的纸根据需要者的要求而裁断成卷(roll)或平板(sheet)后按单位包装的工序,经过该工序的纸作为制品供应给需要者。
另一方面,随着最近对信息重要性的强调,关于这些信息安全的必要性及关注也与日俱增。因此,管制各种存储介质带出的安全技术日益发展,进而,对于印刷的文书也一样,随着对带出进行管制的必要性的增加,尝试在安全文书上附着检测用标签而阻止带出。
即,在出入口安装探测门,当附着了检测用标签的文书通过探测门时,感知其并提供警报信号,防止带出。这种技术现在在图书馆或公司等处,用于防止无端带出各种书籍或文书。
其中,检测用标签的感知方式,代表性的有电磁方式(Electromagnetic)和感知普通金属物质的金属探测方式(Metal detector),所述电磁方式是当以具有软磁性的金属物质构成的检测用标签通过探测门等检测装置发生的交流磁场时,发生磁场变化从而感知。
电磁方式意味着利用电磁场的方式,是软磁性物质置于使用频率为数Hz~数KHz的交流磁场内时,发生交流磁场的变化,读取谐波(Harmonics)而进行检测的方式。软磁性物质如要具有作为传感器的功能,优选在较弱的外部磁场内可以容易地磁化,相对磁导率越高,饱和磁通密度(Saturation Magnetic Flux Density)越大。
金属探测方式检测仪是为了利用电磁感应(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和涡电流(Eddy Current)来感知不易察觉的金属物质而制造的工具。如果借助于流过交流电流的线圈(Coil)而发生磁场,则由此在金属中发生涡电流。金属探测仪利用因该涡电流而发生的磁场来探测金属。如果更详细地说明,金属探测仪由一对线圈和控制所需的电子电路构成。如果向线圈中流入交流电流,则在线圈中发生周期性地变化的磁场,当金属物质处于线圈下方时,因变化的磁场而感应发生涡电流,金属物质因该电流而发生磁场,金属探测仪感知该磁场的变化,感知金属物质。
但是,为了利用所述检测系统,需要在每页安全文书逐一附着检测用标签或感知标牌的步骤或工序,在该过程中需要大量劳动力和昂贵的费用。另外,当以在文书表面附着检测用标签的状态,在打印机、传真机等设备中作为用纸使用时,会诱发设备操作失灵,缩短设备寿命,当以不在文书表面附着检测用标签的状态进行印刷或复印时,可能会因失手或故意而遗漏检测用标签。而且,检测用标签露出于外部,因而使用者可以识别检测用标签的存在,存在可能故意损毁标签而使文书流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提出了不在用纸表面附着检测用标签而以在用纸内部配备检测用标签的状态生产的安全用纸。
首先,如图1所示,提出了将检测用标签附着于一侧纸后再贴合其他纸的安全用印刷用纸(大韩民国公开专利第2008-0107977号)。但是,就这种安全用印刷用纸而言,需要将检测用标签附着于一侧纸后再贴合其他纸的工序,贴合时使用粘合剂,因而在打印机输出文书时,释放有害物质,检测用标签两侧的用纸剥离,印刷时发生卡纸,为了遮蔽贴合之间的标签而在贴合工序中添加炭黑,因而用纸的白度(Whiteness)下降,导致画质下降。另外,使用者可以容易地认识检测用标签或感知标牌,因而存在通过将其去除或损毁而依然容易地带出文书的问题。
另外,如图2所示,提出了一种包括在制纸工序中由检测用标签和纸一体形成的用纸的安全用记录介质(大韩民国授权公报第10-1341164号)。但是,所述安全用记录介质在制纸工序中使用抄纸机进行抄纸的同时,需要添加软磁性导丝或标签等检测用物质的工序,此时,存在需要安装用于添加检测用物质的追加性新设备的费用的问题。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有过在抄纸工序之前阶段的制浆工序中,在纸浆中混合检测用物质后,在抄纸工序中进行抄纸的尝试。但是,在所述制浆工序中的除尘及精选过程中,检测用物质相当多地损失,在之后抄纸工序中,混合浆料纸浆内的检测用物质的保留率显著降低,导致最终制造的安全用纸的检测力显著下降,另外,还存在因检测用物质损失而导致生产单价增加的问题。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现存问题而研发的,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不安装新设备,而依然使用原有抄纸设备,而且检测力优良,探测门可容易地感知的安全用记录介质。
另外,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用记录介质,利用将多数的微细检测用物质混合于浆料纸浆的混合浆料纸浆进行抄纸或在挤压成薄膜时混入,与印刷基材形成一体,从而可以防止检测用物质露出于用纸的表面,可以防止对检测用物质的损毁或去除等。
另外,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用记录介质,利用将多数的微细检测用物质混合于浆料纸浆的混合浆料纸浆进行抄纸或在挤压成薄膜时混入,与印刷基材形成一体,从而可以防止检测用物质从印刷基材剥离,无需使用另外的粘合剂,使有害物质的释放减少。
进而,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用记录介质,利用将多数的微细检测用物质混合于浆料纸浆的混合浆料纸浆进行抄纸或在挤压成薄膜时混入,与印刷基材形成一体,从而可以防止检测用物质因外力而断裂。
技术方案
旨在解决所述课题的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安全用记录介质,包括由可印刷基材和检测用物质一体形成的检测基材层。
所述可印刷基材可以为纸或薄膜。
所述检测用物质相互直交的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中两个方向的长度可以为1~200μm,其余一个方向的长度可以为0.2~20mm,优选地,所述两个方向的长度可以为1~200μm,其余一个方向的长度为0.2~10mm,另外,优选地,所述两个方向的长度可以为1~30μm,其余一个方向的长度可以为0.2~5mm。
所述检测用物质可以在所述检测用物质的全体重量中含有选自碳、氢、氧及氮中的至少一种5~50重量%,所述检测用物质的比重可以为3~6g/cm3
所述检测用物质可以以氧化物形态包含氧,当利用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分析所述检测用物质时,氧的浓度可以为30~75At%。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安全用记录介质,不安装新设备,而是可以依然利用原有抄纸设备,可以简化制造工序,可以减少追加费用负担。
另外,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安全用记录介质,通过包括检测力优良的检测基材层,从而在探测门中,文书等可以容易地被感知,能够防止重要文书等流出到外部。
另外,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安全用记录介质,利用将多数的微细检测用物质混合于浆料纸浆的混合浆料纸浆进行抄纸,或在挤压成薄膜时混入,与印刷基材形成一体,从而可以遮蔽检测用物质,可以防止检测用物质露出于用纸的表面,因而可以防止对检测用物质的损毁或去除等。
另外,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安全用记录介质,利用将多数的微细检测用物质混合于浆料纸浆的混合浆料纸浆进行抄纸,或在挤压成薄膜时混入,与印刷基材形成一体,从而无需使用另外的粘合剂或另行附着检测用物质,因而可以使有害物质的释放实现最小化,可以防止检测用物质从印刷用纸等剥离。
另外,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安全用记录介质,利用将多数的微细检测用物质混合于浆料纸浆的混合浆料纸浆进行抄纸,或在挤压成薄膜时混入,与印刷基材形成一体,从而可以在印刷时保持优良的行进性及画质。
进而,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安全用记录介质,利用将多数的微细检测用物质混合于浆料纸浆的混合浆料纸浆进行抄纸,或在挤压成薄膜时混入,与印刷基材形成一体,从而可以防止检测用物质因外力而断裂。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安全用纸的剖面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安全用纸的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安全用记录介质的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安全用记录介质的剖面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安全用记录介质的剖面图。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安全用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顺序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安全用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顺序图。
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安全用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顺序图。
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安全用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顺序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1:第一原纸 12:第二原纸
13:用纸 14:检测用标签
110:检测基材层 120:遮蔽层
130:底涂层 140:检测用物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在对各图的构成要素赋予附图标记方面,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相同的构成要素,即使显示于不同的图上,也尽可能使得具有相同的标记。另外,在说明本发明方面,在判断认为对相关公知构成或功能的具体说明可能混淆本发明要旨的情况下,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说明本发明的构成要素方面,当说层、膜、区域、板等构成要素在另一构成要素“上”或“上面”时,这应理解为不仅是在另一构成要素“紧上面”的情形,也包括在其中间还有其他构成要素的情形。相反,在说某种构成要素在其他部分“紧上面”的情况下,应理解为表示在中间没有其他部分。
另外,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记录介质”,指称可印刷的记录介质,例如可以是纸或薄膜等。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安全用记录介质的剖面图。
如图3所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安全用记录介质包括混入有检测用物质140的检测基材层110。其中,安全用记录介质由可印刷基材形成,所述可印刷基材可以是诸如纸或薄膜等。
在所述检测基材层110中含有检测系统进行感应的检测物质。因此,当将本发明的可印刷记录介质带出到外部时,检测系统可以感知所述检测基材层110中含有的检测用物质140,因而使得可以防止诸如印刷用纸等的记录介质的流出。
检测基材层110由检测用物质140以及普通的纸成分构成。即,在检测基材层110中含有针叶树及阔叶树纸浆、碳酸钙、作为施胶剂的烷基烯酮二聚物和消泡剂、湿强度增强剂、作为固色剂的聚合氯化铝、阳离子性聚丙烯酰胺等。
另外,所述检测基材层110可以由检测用物质140以及通常的薄膜成分构成。作为通常的薄膜成分,例如可以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或聚碳酸酯、醋酸纤维素、聚烯烃、聚酯等。
所述检测用物质140在检测基材层110由纸成分构成的情况下,可以在作为抄纸工序以前步骤的制浆工序中,具有诸如导丝或标签等的多样形态并以微细的大小在浆料纸浆中混入多数。另外,检测用物质140在检测基材层110由薄膜成分构成的情况下,在挤压成薄膜时,具有诸如导丝或标签等的多样形态并以微细的大小在检测基材层110中混入多数。
对于所述检测基材层110由纸成分构成的情形,所述制浆工序的除尘及精选过程作为去除不适合制造纸的纤维束和异物质、夹杂物的工序,是利用除渣器去除比重大的物质、通过筛选去除尺寸大的物质的工序。
在所述除尘过程中,除渣器起到滤除比重约6~7g/cm3以上物质的作用。普通的磁性物质的比重为7~9g/cm3,因而为了用作安全用记录介质的检测用物质,如果将其直接投入于纸浆,则在除尘过程的除渣器中,检测用物质损失相当部分。另外,在所述精选过程中,筛选器起到滤除长度约20mm以上物质的作用,为了提高安全用记录介质的检测力,如果直接将较长长度的检测用物质投入纸浆,则在精选过程的筛选器中,检测用物质会损失相当部分。因此,需要对能够在不减小安全用记录介质检测力的同时提高保留率的检测用物质的比重与长度进行研究。
所述检测基材层110中含有的检测用物质140可以为软磁性物质。此时,软磁性物质可以为软质铁氧体(Soft Ferrite)、非晶质(Amorphous)合金、坡莫合金(Permalloy,Fe+Ni)、纳米结晶合金、铁硅铝合金(Sendust,Fe+Al+硅)等和他们的复合材料等。其中,非晶质合金混合了Fe、Ni、Cr、Co等金属,制造时,可以按各个金属比率不同地制造。
为了在所述除尘过程的除渣器中,降低检测用物质140的比重,减小检测用物质140的损失,可以在作为所述软磁性物质的检测用物质140中包含碳、氢、氧、氮等比重低的有机物元素中至少一种,调节检测用物质140的比重。所述有机物元素可以含有所述检测用物质140全体重量中5~50重量%,优选地,可以含有7~40重量%。如果有机物元素的含量不足5重量%,则没有减小检测用物质140比重的效果,如果超过50重量%,则存在作为检测用物质的检测力减弱或软磁性物质与有机物元素融合不良的问题。
另外,含有所述有机物元素的检测用物质140的比重可以为3~6g/cm3,优选地,可以为3.5~5g/cm3。如果检测用物质140的比重不足3g/cm3,则所述软磁性物质中融合的有机物元素的比率升高,检测力会减弱或融合不良,如果超过6g/cm3,则存在减小在除尘过程中损失的检测用物质140的效果下降的问题。
其中,所述软磁性物质与有机物元素的融合形态可以是以高分子形态将有机物元素融合于软磁性物质,也可是以氧化物形态融合于软磁性物质。具体而言,软磁性物质与有机物元素的融合可以由单纯混合的形态、像双金属那样纵向附着的形态、像电线被覆一样的诸如核与壳的结构、在软磁性物质上涂以高分子物质的形态等构成。就核/壳结构而言,在核中以作为软磁性物质的合金为主,降低整体密度的有机物形态或氧化物可以位于壳侧。此时,壳侧只有密度不足3g/cm3,降低整体比重的效果才大。相反,核为有机物形态或氧化物,以合金为主的软磁性物质可以位于壳侧。
另外,当在用作软磁性物质的金属中大量包含铁等时,根据周边环境,会通过生锈等而腐蚀,因而有降低比重作用的壳还可以起到具有防止核的腐蚀效果的保护层作用。就还起到保护层作用的核/壳结构而言,壳更优选为非铁元素的氧化物形态。作为非铁元素的示例,例如可以为钛、铬、钴、镍、锡、锌、硅、锆、铝等。
当利用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S;Energy-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分析本发明中的核/壳结构的检测用物质时,按原子百分率(atomic percent;At%),氧的浓度可以为30~75At%,优选地,可以为35~70At%。如果氧的浓度不足30At%,则没有减小检测用物质的比重的效果,如果超过75At%,则存在作为检测用物质的检测力减弱或软磁性物质与氧化物的融合不良的问题。
在此利用的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主要可以使用与SEM(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衔接者,例如可以为horiba EX-200、AMETEK EDAX TEAM等。
如果为了提高安全用记录介质的检测力而加长检测用物质140的长度,则在所述精选过程的筛选器中,检测用物质140会损失相当部分,在用纸表面产生凸凹,打印机印刷时会发生行进性或画质问题。因此,当用相互直交的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的长度代表所述检测用物质140的大小时,所述三个方向中两个方向的长度可以为1~200μm,其余一个方向的长度可以为0.2~20mm,优选地,所述三个方向中两个方向的长度可以为1~200μm,其余一个方向的长度可以为0.2~10mm,另外,优选地,所述三个方向中两个方向的长度可以为1~30μm,其余一个方向的长度可以为0.2~5mm。
另外,所述检测用物质140的剖面可以为诸如圆形、椭圆形或四边形等的各种多边形的形状。
当检测用物质140的剖面为圆形时,即,在检测用物质140为圆柱形状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可以是作为圆柱形状剖面的圆形的直径方向,所述第三方向可以是圆柱形状的高度方向。此时,直径可以为1~200μm,高度可以为0.2~20mm,优选地,直径可以为1~200μm,高度可以为0.2~10mm,另外,优选地,直径可以为1~30μm,高度可以为0.2~5mm。
当检测用物质140的剖面为椭圆形时,即,在检测用物质140为椭圆柱形状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方向可以是作为椭圆柱形状剖面的椭圆形的短轴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可以是作为椭圆柱形状剖面的椭圆形的长轴方向,所述第三方向可以是椭圆柱形状的高度方向。此时,短轴和长轴可以为1~200μm,高度可以为0.2~20mm,短轴和高度可以为1~200μm,长轴可以为0.2~20mm。优选地,短轴和长轴可以为1~200μm,高度可以为0.2~10mm,短轴和高度可以为1~200μm,长轴可以为0.2~10mm,另外,优选地,短轴和长轴可以为1~30μm,高度可以为0.2~5mm,短轴和高度可以为1~30μm,长轴可以为0.2~5mm。
当检测用物质140的剖面为四边形时,即,在检测用物质140为四方柱形状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方向可以是作为四方柱形状剖面的四边形的横向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可以是作为四方柱形状剖面的四边形的纵向方向,所述第三方向可以是四方柱形状的高度方向。此时,横向和纵向可以为1~200μm,高度可以为0.2~20mm,优选地,横向和纵向可以为1~200μm,高度可以为0.2~10mm,优选地,横向和纵向可以为1~30μm,高度可以为0.2~5mm。不过,当检测用物质140的剖面为四边形时,将长度最长者称为高度。
另一方面,并非所有软磁性物质均被诸如电磁方式(Electromagnetic)等的检测系统所检测。即,为了能被检测系统所检测,软磁性物质需在残留磁通密度、矫顽力、相对磁导率等方面具有优选的特性。其中,所谓相对磁导率,意味着物质透磁率与真空透磁率之比。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安全用记录介质中使用的软磁性的检测用物质140的基本物性,优选为残留磁通密度0.1T(特斯拉)以上、矫顽力0.01~50A/m、相对磁导率500~1,000,000,在电磁方式(Electromagnetic)检测系统或金属感知系统中均容易地被检测。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安全用记录介质中使用的软磁性物质具有残留磁通密度大、矫顽力及残留磁化小、相对磁导率大的特性,只有在施加外部磁场时才磁化,如果去除外部磁场,则磁化特性几乎消失。因此,包含这种软磁性物质的用纸可以在电磁方式(Electromagnetic)的探测门中容易地被感知。
作为一个示例,在本发明中,软磁性物质的基本物性使用Magnet-Physik(玛格力特磁电公司)制造的磁特性分析仪REMACOMP C-100进行测量。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安全用记录介质中,使用了与磁特性分析仪用于测量的样本大小有差异的诸如微细大小的导丝或标签等的多样形态的检测用物质140,因而会与磁特性分析仪测量的软磁性物质的物性发生差异。
因此,在本发明中,使诸如微细大小的导丝或标签等的多样形态的检测用物质140多数包含于检测基材层110,使得能够保持检测用物质的特性,以便检测系统可以容易地检测。检测基材层110中包含的检测用物质140个数每100cm2为10~2,000个,优选地,每100cm2为10~1,000。当检测用物质的个数不足10个时,探测门感知能力下降,当检测用物质个数超过2,000个时,感知能力好,但不利于检测用物质的遮蔽,单价上升,在打印行进性及固色性方面发生问题。
另一方面,检测基材层110的厚度也很重要,如果检测基材层110的厚度过厚,则有利于检测用物质140的遮蔽,用纸制造时没有卷曲问题,但单价上升,打印行进性及固色性方面发生问题。相反,如果检测基材层110的厚度过薄,则打印机中的固色性增加,单价有利,但不利于检测用物质140的遮蔽,发生用纸卷曲问题。因此,考虑到工序条件及遮蔽性、打印机适合性,优选检测基材层110的厚度为30~400μm。更优选地,检测基材层110的厚度可以为50~150μm。
如前所述,由于将多数的微细大小的检测用物质应用于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安全用记录介质,因而仅凭借所述厚度的检测基材层110,便可以遮蔽检测用物质140,打印机印刷时,使色粉或墨水固着于用纸,可以保持优良的画质。
下面参照图4,对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进行说明。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安全用记录介质的剖面图。
如果参照图4,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安全用记录介质可以在混入有检测用物质140的检测基材层110中还包括遮蔽层120。其中,检测基材层110和检测基材层110中含有的检测用物质140可以与所述图3中说明的相同,因而省略对其的说明。
下面,对遮蔽层120进行说明。
遮蔽层120可以在检测基材层110的两面中至少一面形成。这种遮蔽层120遮蔽软磁性物质,是为了色粉或墨水的固色性而导入。即,遮蔽层120使得在打印机印刷时,使色粉或墨水固着于用纸,可以保持优良的画质。另外,遮蔽层120也可以为了使用纸画质更鲜明,用于提高用纸白度(whiteness)的目的。
作为遮蔽层120的材料,可以使用多样的无机物及树脂。为了提高遮蔽力,粘土、碳酸钙、二氧化钛、二氧化硅、矾土、滑石等无机物可以用作遮蔽层120材料,也可以一同使用胶乳、羧甲基纤维素或羟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纤维素树脂、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等树脂。此时,无机物通常可以为白色颜料或灰白色颜料。
另一方面,优选无机物与树脂组合物的重量份比率为90:5至50:50,如果树脂的含量过多,则在激光打印机中,会发生色粉过强地附着于用纸而不落下的翘曲卡纸(warp-jam)不良,在喷墨打印机中,墨水吸收力或干燥速度会下降。
另外,考虑到软磁性物质的遮蔽力、色粉或墨水的固色性等,优选所述遮蔽层120的厚度为5~30μm。如果遮蔽层120的厚度过厚,则遮蔽力优良,但色粉固色性不良,如果过薄,则遮蔽力下降。
这种遮蔽层120既可以在检测基材层110的两面形成,也可以在检测基材层的一面至少涂布一次形成。
下面参照图5,对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进行说明。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安全用记录介质的剖面图。
如果参照图5,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安全用记录介质可以在混入有检测用物质140的检测基材层110还包括遮蔽层120及底涂层130。这种安全用记录介质由可印刷基材形成,优选所述可印刷基材为薄膜。
其中,检测基材层110、检测基材层110中含有的检测用物质140及遮蔽层120与所述图3及图4中说明的相同,因而省略对其的说明。
下面,对底涂层130进行说明。
当所述可印刷基材为薄膜时,为了提高检测基材层110与遮蔽层120的粘着力,优选在他们之间导入另外的底涂层130。即,底涂层130在可印刷基材为纸的情况下不大需要,但当使用薄膜作为可印刷基材时格外需要。这是因为,如果检测基材层110与遮蔽层120间附着力下降,则打印机印刷时,色粉或墨水会无法顺利固着于用纸,甚至遮蔽层120还会剥离。
这种底涂层130可以以树脂形成,可以以多元醇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乙烯树脂等树脂形成,可以一同使用异氰酸酯等固化剂。另外,根据情况,可以添加多种种类的无机物。
优选底涂层130的厚度为0.1~5μm,这是因为,如果底涂层的厚度过厚,则在色粉固色性或墨水吸收性方面存在问题,如果底涂层的厚度过薄,则在检测基材层与遮蔽层间的附着力方面存在问题。
下面针对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安全用记录介质的制造工序进行详细说明。
图6是用于说明可印刷基材为纸时的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安全用记录介质制造工序的顺序图。
如图6所示,首先,将检测基材层形成为30~400μm厚度。
当安全用记录介质的可印刷基材为纸时,将针叶树及阔叶树纸浆80~85%、碳酸钙10~15%、作为施胶剂的烷基烯酮二聚物和消泡剂0.8%、湿强度增强剂1.5%、作为固色剂的聚合氯化铝2.5%、阳离子性聚丙烯酰胺0.05%混合而制造浆料纸浆(S110)。
然后,在浆料纸浆中混入多数由所述软磁性物质与所述有机物元素融合的微细大小的所述检测用物质,制造混合纸浆(S120)。
然后,使用长网抄纸机或环网抄纸机,对混合浆料纸浆进行抄纸而制造原纸(S130)。此时,为了增加检测用物质的遮蔽力,在抄纸时可以添加着色染料。不过,当着色染料的颜色过深时,白度(whiteness)下降,图像鲜明度会减小,因而考虑到这点,需要适宜地调节颜色。
形成抄纸后,干燥后完成包括含有检测用物质的检测基材层的用纸(S140)。此时,施胶压榨机可以在抄纸的表面上涂覆氧化淀粉、淀粉固化剂等2μm左右,根据需要,也可以追加实施超级压光(Super Calendering)工序。
图7是用于说明可印刷基材为纸时的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安全用记录介质制造工序的顺序图。
如图7所示,为了提高包括含有检测用物质的检测基材层的用纸的遮蔽力,在检测基材层的两面中至少一面追加形成遮蔽层(S150)。作为遮蔽层的涂布剂溶剂,考虑到环境问题和操作性,优选使用水系。虽然主要使用水,但考虑到树脂的溶解和涂布后干燥性等,可以与水一同使用乙醇、乙二醇醚、甲酮等。
为了涂覆遮蔽层,可以使用多样涂布方式,虽然编织、凹版、逗号、反转、棒式方法等更适合,但只要是涂布所使用的普通方法,则均可使用。优选这种遮蔽层涂布为5~30μm左右的厚度。
图8是用于说明可印刷基材为薄膜时的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安全用记录介质制造工序的顺序图。
如图8所示,首先,将检测基材层形成为30~400μm厚度。
当安全用记录介质为薄膜时,在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或聚碳酸酯、醋酸纤维素、聚烯烃、聚酯等的树脂中添加添加剂等而制造混合树脂(S210)。
然后,在混合树脂中多数混入由所述软磁性物质与所述有机物元素融合的微细大小的所述检测用物质(S220)。
然后,对混入有检测用物质的混合树脂进行挤出,完成包括含有检测用物质的检测基材层的薄膜(S230)。
图9是用于说明可印刷基材为薄膜时的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安全用记录介质制造工序的顺序图。
如图9所示,为了提高包括含有检测用物质的检测基材层的薄膜的遮蔽力而实施追加的工序。
在包括含有检测用物质的检测基材层的薄膜的两面中至少一面形成底涂层(S240)。底涂层树脂,例如可以为多元醇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乙烯树脂等。优选这种底涂层涂布成0.1~5μm左右的厚度。
最后,在底涂层上形成遮蔽层(S250)。在底涂层上形成遮蔽层的方法与所述图7中实施的方法相同。
下面对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安全用记录介质的实施例及比较例进行更具体说明,但并非本发明的权利范围限制于此。
[实施例1]至[实施例5]
以变形、修正的泰勒-乌利托夫斯基(Taylor-Ulitovski)方法制造检测用物质,使得核作为Fe、Co、Ni、Cr、B、Si等的非晶合金,厚度达到5~90μm左右,壳以氧化物形态使用二氧化硅等,厚度达到1~30μm,准备检测用物质,使得表现出下表1所示特性,与浆料纸浆混合后进行抄纸,制成厚度90μm的双胶纸。
表1
[比较例1]
韩国公开专利第2008-0107977号公开的考雷依特公司制安全用印刷用纸。
[比较例2]至[比较例5]
除使得表现出下表2所示特性之外,与所述实施例1一样,制成厚度90μm的双胶纸。
表2
[比较例6]至[比较例7]
以挤出拉伸方法制造检测用物质,使得核作为Fe、Co、Ni、Cr、B、Si等的非晶合金,厚度达到15~40μm左右,准备检测用物质,使得表现出下表3所示特性。
表3
[实验结果]评价资料
针对所述实施例1至实施例5及比较例1至比较例5,利用多种项目实施评价,获得如下表4所示的结果。
表4
针对所述实施例1至5及比较例6至7中的检测物质,实施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分析及耐水性评价,获得如下表5所示的结果。
表5
氧的浓度(At%) 耐水性
实施例1 68
实施例2 54
实施例3 48
实施例4 41
实施例5 36
比较例6 9 X
比较例7 3 X
*白度:利用美国X-rite公司SpectroEye测量仪,测量用纸的一部分,数字越大,目视看起来越白。
*遮蔽力:作为可以识别用纸内的软磁性物质或检测用标签的程度,在普通办公室环境下,将所述用纸放在普通复印纸上,目视判别。(◎:遮蔽力非常优良,○:遮蔽力优良,△:遮蔽力一般,X:遮蔽力不良)
*EM感知灵敏度:测量使用纸通过电磁方式(Electromagnetic)的门(大韩民国CNC国际公司制,商品名:EM VisualPro)时的灵敏度,以5分法表示感知灵敏度。数值越大,灵敏度越高,X是门无法认识的情形。
*TVOC释放量:剪裁用纸50mg,利用GC/MS,浓缩在200℃、5分钟期间发生的挥发成分进行测量。数值越高,有害物质释放量越多。
*表面成分分析:利用作为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S;Energy-dispersive X-rayspectroscopy的AMETEK公司EDAX TEAM,分析检测用物质,定量分析氧元素的原子百分率(atomic percent;At%)。数值越高,含有氧的物质越多。
*耐水性:将检测用物质5mg盛装于水50mL烧杯,在常温下放置48小时后,目视判别是否生锈。(○:无变化,△:稍稍发生,X:大量发生)
正如从所述表4的结果可知,确认了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融合了软磁性物质和有机物元素的检测用物质用于检测基材层的实施例1至实施例5的用纸,在制浆工序的除尘及精选过程中,可以在使检测用物质的损失实现最小化的同时制作安全用记录介质。另外可知,所有实施例的安全用记录介质在使用电磁方式(Electromagnetic)检测系统的探测门中容易地被感知。
但是,使用具有与所述本发明检测用物质不同比重和大小的检测用物质的比较例(比较例1除外)的安全用纸,仅仅由于超出大小,检测力减小或在制浆工序的除尘及精选过程中检测用物质损失,因此可知,检测力下降,无法作为防止文书流出用纸使用(比较例2、3、4、5)。虽然包含于所述本发明的检测用物质的比重和第三方向长度的范围,但第二方向长度大时,损失小,但由于是肉眼看起来很大的大小,因而遮蔽性急剧下降,白度也受到影响,而且感知灵敏度不好(比较例2)。虽然包含于所述本发明的检测用物质的比重范围,但如果第三方向长度过短,则即使检测用物质的个数多,在安全门中也根本检测不到,用纸的白度及遮蔽性稍稍下降(比较例3)。虽然包含于所述本发明的检测用物质的比重范围,但如果第三方向长度长,则检测用物质损失,因此,检测力下降,可知不能作为防止文书流出用纸使用(比较例5)。虽然包含于本发明的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第三方向的长度范围,但比重高,如果超出比重的范围,则如比较例5所示,可知在安全用纸的除尘及精选过程过程中,检测用物质大量损失,检测力极大下降(比较例4)。
在作为现有技术的大韩民国申请号第10-2008-0107977号中记载的安全用纸(比较例1),通过将检测用标签插入于用纸之间,从而电磁方式(Electromagnetic)的检测力优良,但由于贴合时使用的粘合剂等,存在有害物质释放量相对较多的问题。
比较例6、7的情形,首先,比重高,在用于安全用纸方面,损失也多,但可知没有起到保护层作用的壳层,耐水性非常脆弱。安全用纸的制造在普通的抄纸机中实现,因而经过与纸浆浆料的整个混合制浆工序及进行抄纸的工序,与水或水分的接触是不可避免的。无耐水性的物质在此过程中容易生锈,因此会制造不良的纸,需要事先排除。检测用物质为微小的尺寸,由于不易破坏性分析的关系,可以利用作为表面成分分析设备的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简单确认是否有保护层。
可知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安全用记录介质,在制浆工序的除尘及精选过程中使检测用物质的损失实现最小化,而且不形成遮蔽层,仅仅凭借检测基材层,便具有优良的遮蔽性(实施例1~5)。
以上示例性地说明了本发明,只要是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便可以在不超出本发明本质性特性的范围内实现多样变形。因此,本说明书公开的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而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本发明的思想及范围并非由这种实施例所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根据以下权利要求书进行解释,处于与其同等范围内的所有技术,应解释为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范围。

Claims (4)

1.一种安全用记录介质,所述安全用记录介质包括由可印刷基材和检测用物质一体形成的检测基材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印刷基材为纸或薄膜,
所述检测用物质相互直交的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中两个方向的长度为1~200μm,其余一个方向的长度为0.2~20mm,
所述检测用物质在所述检测用物质的全体重量中含有选自碳、氢、氧及氮中的至少一种5~50重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用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用物质的比重为3~6g/cm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用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用物质以氧化物形态包含氧。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用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利用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分析所述检测用物质时,氧的浓度为30~75At%。
CN201810443904.XA 2018-05-10 2018-05-10 安全用记录介质 Pending CN1104686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43904.XA CN110468622A (zh) 2018-05-10 2018-05-10 安全用记录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43904.XA CN110468622A (zh) 2018-05-10 2018-05-10 安全用记录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68622A true CN110468622A (zh) 2019-11-19

Family

ID=68504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43904.XA Pending CN110468622A (zh) 2018-05-10 2018-05-10 安全用记录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68622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40641A1 (en) * 2003-08-19 2005-02-24 Cote Paul F. Durable security devices and security article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CN1763312A (zh) * 2004-10-22 2006-04-26 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 纤维防伪纸及其制造方法
CN101302732A (zh) * 2007-05-09 2008-11-12 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 一种复合防伪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KR20170005728A (ko) * 2015-07-06 2017-01-16 한규남 보안용지
KR20170053027A (ko) * 2015-11-05 2017-05-15 국일제지 주식회사 연자성 금속 와이어를 포함하는 보안용지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따라 제조된 보안용지
CN208777076U (zh) * 2018-05-10 2019-04-23 素材的脉 安全用记录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40641A1 (en) * 2003-08-19 2005-02-24 Cote Paul F. Durable security devices and security article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CN1763312A (zh) * 2004-10-22 2006-04-26 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 纤维防伪纸及其制造方法
CN101302732A (zh) * 2007-05-09 2008-11-12 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 一种复合防伪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KR20170005728A (ko) * 2015-07-06 2017-01-16 한규남 보안용지
KR20170053027A (ko) * 2015-11-05 2017-05-15 국일제지 주식회사 연자성 금속 와이어를 포함하는 보안용지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따라 제조된 보안용지
CN208777076U (zh) * 2018-05-10 2019-04-23 素材的脉 安全用记录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433008B2 (ja) 記録用紙
JP4956993B2 (ja) 記録媒体検知システム
JP4916239B2 (ja) 記録媒体及びシート
US8076010B2 (en) Magnetic wire and recording medium
JP4847191B2 (ja) 記録用紙
KR101743823B1 (ko) 보안용지
KR101341164B1 (ko) 보안용 기록매체
CN208777076U (zh) 安全用记录介质
JP4792850B2 (ja) 記録媒体
BR112013025125B1 (pt) uso de uma composição; composição química para preparar ou marcar um documento ou artigo de segurança; artigo, documento ou elemento de segurança e método e aparelho para determinar autenticidade de um documento, artigo ou elemento de segurança
EP1034330B1 (fr) Document de securite comportant des particules magnetiques
KR101738341B1 (ko) 보안용 기록매체
JP4807065B2 (ja) 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Rožić et al. Elemental analysis of ashes of office papers by EDXRF spectrometry
CN110468622A (zh) 安全用记录介质
US8584960B2 (en) Paper
JP2007177333A (ja) 記録媒体
JP5323535B2 (ja) 偽造防止用紙の真偽判定方法
US20200149224A1 (en) Method for production of security paper
KR20200130001A (ko) 보안용 기록매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07177361A (ja) 磁性ワイア、及び該磁性ワイアを含む印刷用紙
KR20130115023A (ko) 금속탐지기 검출용 보안용지
KR20160082187A (ko) 보안용 기록매체
JP4828289B2 (ja) 記録用紙
JP4671863B2 (ja) 記録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