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及其防霉控制方法、计算机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及其防霉控制方法、计算机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空调内盘管一般用于空调内机的冷却。空调运行制冷和除湿一段时间后,内盘管会冷凝空气中的水分产生小水珠,此时关机,内盘管上的水珠难以完全挥发,会滋生较多细菌和病毒。当再次开启空调时,内盘管滋生的细菌和病毒会随着内机的出风口吹出,污染空气并同时伴有霉味。
传统的防霉控制方法,通常在空调收到关机命令时,使空调的风机运行一段时间,从而对内盘管进行风干处理。
发明人在实现传统技术的过程中发现:传统的防霉控制方法,无法让内盘管上的水珠充分挥发,防霉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技术中存在的内盘管上的水珠无法充分挥发,防霉效果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空调及其防霉控制方法、计算机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一种空调防霉控制方法,应用于空调,所述空调包括内盘管、加热器以及风扇,所述方法包括:
在获取到所述空调的关机指令的情况下,根据当前的室内环境温度确定第一预设温度;
根据所述空调开启时获取到的室内环境湿度确定延时时长;
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和所述内盘管的温度控制加热器工作,以使所述内盘管的温度升高,直至所述内盘管的温度达到所述第一预设温度;
控制所述风扇工作,直至所述风扇在所述加热器完全停止工作后工作的时长达到所述延时时长。
上述空调防霉控制方法,在空调获取到关机指令后,可以根据室内环境温度与内盘管的温度控制加热器工作,加热内盘管,从而加快空调内盘管上的小水珠的蒸发,并避免空调关机后内盘管冷凝空气中的水分产生小水珠。同时,该空调防霉控制方法还根据空调开机时的室内环境湿度控制风扇在加热器完全停止工作后延时工作,可以进一步风干空调内盘管上的小水珠,提升空调防霉效果。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所述方法的步骤。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盘管、加热器以及风扇,所述空调还包括:
截止条件获取模块,用于在获取到所述空调的关机指令的情况下,根据当前的室内环境温度确定第一预设温度;
延时时长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空调开启时获取到的室内环境湿度确定延时时长;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和所述内盘管的温度控制加热器工作,以使所述内盘管的温度升高,直至所述内盘管的温度达到所述第一预设温度;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控制所述风扇工作,直至所述风扇在所述加热器完全停止工作后工作的时长达到所述延时时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空调防霉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空调防霉控制方法的步骤S100的部分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空调防霉控制方法的步骤S300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空调防霉控制方法的步骤S500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空调防霉控制方法的步骤S530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中空调防霉控制方法的步骤S100的部门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空调防霉控制方法的步骤S200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防霉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空调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空调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中空调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各附图标号所代表的含义分别为:
10、空调;
110、内盘管;
120、加热器;
130、风扇;
140、控制模块;
150、截止条件获取模块;
160、延时时长确定模块;
170、工作模式获取模块;
180、存储模块;
20、计算机设备;
210、控制器;
220、存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申请针对空调内机的内盘管在工作过程中,会冷凝空气中的水分产生小水珠,从而滋生细菌和病毒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空调的空调防霉控制方法、计算机设备、可读存储介质及空调。
一般来说,空调内机可以包括用于发出控制命令的控制器、用于存储预设指令的存储器和起冷却作用的内盘管,这些都是本领域的惯用技术手段,不再赘述。在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空调内机还可以包括环境湿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加热器和风扇。
其中,环境湿度传感器可以与控制器电连接。环境湿度传感器用于采集环境湿度,并将采集到的环境湿度传递至控制器。
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温度,其可以用于采集所处环境的温度,如室内环境温度。当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室内环境温度时,其可以设于室内并处于一定高度,从而准确采集室内环境温度。第一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并将采集到的温度传递至控制器。
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温度,其可以用于采集所处环境的温度,如内盘管温度。当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内盘管温度时,其可以与内盘管相接触,从而准确采集内盘管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还与控制器电连接,并将采集到的温度传递至控制器。
加热器与控制器电连接,以受控制器控制。加热器工作时可以对内盘管进行升温。
风扇一般可以包括马达和与马达连接、受马达驱动的扇叶。扇叶在马达驱动下旋转即可产生风力。马达与控制器电连接,以受控制器控制。风扇工作时产生的风力可以对内盘管进行风干处理。
如图1所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防霉控制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00,在获取到所述空调的关机指令的情况下,根据当前的室内环境温度确定第一预设温度。
空调获取关机指令。关机指令用于控制空调关机停止工作。这里的关机指令可以是由用户通过遥控器或手机等信号发射装置发射的关机控制指令,也可以是空调预设的定时关机的关机控制指令。
第一预设温度为加热器停止工作的截止温度。加热器工作过程中,内盘管温度不断升高。当内盘管温度升高至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时,即可以控制加热器停止工作。因此,在获取到所述空调的关机指令的情况下,可以首先获取第一预设温度。这里的第一预设温度可以是用户预先设置,并存储在存储器内的一预设温度值,也可以是空调执行预设程序,从而根据实时的室内环境温度计算所得的一温度值。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温度为空调获取关机指令的情况下,根据当前的室内环境温度计算所确定的一温度值。
S200,根据所述空调开启时获取到的室内环境湿度确定延时时长。
空调开启是指空调根据开机指令开机工作。这里的空调开机指令可以是由用户通过遥控器或手机等信号发射装置发射的开机控制指令,也可以是空调预设的定时开机的开机控制指令。室内环境湿度可以是通过环境湿度传感器采集的环境湿度。
空调在获取开机指令开机工作时,获取室内环境湿度,并根据室内环境湿度确定延时时长。延时时长是根据空调开启时获取到的室内环境湿度所确定的一时间段。在本实施例中,延时时长指的是风扇在加热器完全停止工作后的工作时长,其中,加热器完全停止工作具体是指加热器在停止工作后,直至空调再次开启之前均不再工作。
S300,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和所述内盘管的温度控制加热器工作,以使所述内盘管的温度升高,直至所述内盘管的温度达到所述第一预设温度。
室内环境温度可以是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对室内环境温度进行采集。内盘管温度可以是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对内盘管温度进行采集。获取室内环境温度和内盘管的温度后,即可根据室内环境温度和内盘管的温度控制加热器工作,从而升高内盘管温度。空调在工作过程中,空气中的水分遇冷的内盘管会凝结成小水珠并附着在内盘管上。而在该步骤中,加热器工作,内盘管温度升高,可以加快内盘管上附着的小水珠的蒸发,并且可以避免空气中的水分继续预冷液化。
第一预设温度为加热器停止工作的截止温度。加热器工作过程中,内盘管温度不断升高。当内盘管温度升高至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时,控制加热器停止工作。
S400,控制所述风扇工作,直至所述风扇在所述加热器完全停止工作后工作的时长达到所述延时时长。
由步骤S200已经根据获取空调开启时获取到的室内环境湿度确定了延时时长。
当空调获取关机指令并完成加热内盘管后,可以根据室内环境湿度控制风扇工作,从而风干内盘管。在该步骤中,由风扇对内盘管进行风干,可以进一步减小内盘管上附着有小水珠的可能性,从而进一步提升空调的防霉效果。风扇在加热器完全停止工作后的工作时间为步骤S200所确定的延时时长。
本实施例中的空调防霉控制方法,在空调获取关机指令后,根据室内环境温度与内盘管的温度控制加热器工作,加热内盘管,可以通过加热内盘管加快内盘管上的小水珠的蒸发。同时,该空调防霉控制方法根据环境湿度控制风扇在加热器完全停止工作后工作,可以进一步风干空调内盘管上的小水珠,提升空调防霉效果。另外,该空调防霉控制方法,其步骤S200中的环境湿度空调开启时即预先获取并存储的室内环境湿度,可以避免由于空调工作过程中改变环境湿度,从而影响风扇工作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述空调防霉控制方法,其步骤S100包括:
S110,在获取到空调的关机指令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空调的工作模式。
空调获取关机指令。关机指令用于控制空调关机停止工作。这里的关机指令可以是由用户通过遥控器或手机等信号发射装置发射的关机控制指令,也可以是空调预设的定时关机的关机控制指令。
空调获取关机指令后,根据空调关机指令获取空调工作模式。一般来说,空调工作时,空调工作模式可以是除湿模式、制冷模式、制热模式和通风模式的任意一个。
S120,若空调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或除湿模式,则执行所述根据当前的室内环境温度确定第一预设温度的步骤。
获取空调工作模式后,对空调工作模式进行判断,若空调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或除湿模式,则执行所述根据当前的室内环境温度确定第一预设温度的步骤。
进一步的,该空调防霉控制方法,其步骤S100还包括:
S122,若空调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和除湿模式以外的其它模式,则根据所述空调关机指令停止工作。
一般来说,空调在不同模式下工作时,其内盘管温度不同。其中,当空调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或除湿模式时,内盘管温度相对较低,此时,空调内盘管也更容易产生小水珠。而当空调工作模式为除制冷模式和除湿模式外的其它模式时,内盘管温度更接近室温,其不易产生小水珠。基于此,本实施例的空调防霉控制方法,可以仅在空调完成除湿模式或制冷模式时对内盘管进行干燥处理,在空调完成其它工作模式后直接停止工作并关机,从而既可以达到空调防霉效果,又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电能浪费。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空调防霉控制方法,其步骤S300包括:若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与所述内盘管的温度差值小于预设温差,则控制所述加热器按第一工作模式工作,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为:以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的时长之和为一个工作周期,在每个周期内的第一时段工作,并在第二时段内停止工作。若所述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温差,则控制所述加热器按第二工作模式工作,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为:以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的时长之和为一个工作周期,在每个作周期内的第三时段工作,并在每个工作周期的第四时段停止工作。
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步骤S300包括:
S310,判断温度差值与预设温差的大小关系。
温度差值指室内环境温度与内盘管的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其是由室内环境温度和内盘管温度的值做减法运算而得的。预设温差可以是一个预设的固定值,其用于与温度差值进行大小对比,并根据对比结果决定加热器的工作方式。
一般来说,温度差值与预设温差的大小关系包括:温度差值小于预设温差、温度差值等于预设温差或温度差值大于预设温差。
S322,若温度差值小于预设温差,则控制加热器按第一工作模式工作。
这里的第一工作模式为:以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的时长之和为一个工作周期,在每个周期内的第一时段工作,并在第二时段内停止工作。第一时段是指一个持续的时间段,例如第一时段可以是60秒。第二时段也是指一个持续的时间段,例如第二时段可以是80秒。此时,步骤S310具体为:加热器先持续工作60秒,再停止工作80秒,往复循环。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中,第一工作模式为一个周期工作模式。第一工作模式的每一个周期内包括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加热器在第一时段内保持工作状态,并在第二时段内保持不工作状态。即第一工作模式为加热器工作一段时间,停止工作一段时间,再工作一段时间,再停止工作一段时间,以此循环,从而对内盘管进行加热。其中,第一时段可以小于等于第二时段。加热器在工作状态和停止工作状态中循环工作,相比于加热器不断工作,可以延长内盘管温度到达第一预设温度的时间,从而确保内盘管上的小水珠完全挥发。
S324,若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差,则控制加热器按第二工作模式工作。
这里的第二工作模式为:以第三时段和第四时段的时长之和为一个工作周期,在每个周期内的第三时段工作,并在第四时段内停止工作。第三时段是指一个持续的时间段,例如第三时段可以是90秒。第四时段也是指一个持续的时间段,例如第四时段可以是90秒。此时,步骤S320具体为:加热器先持续工作90秒,再停止工作90秒,往复循环。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中,第二工作模式为一个周期工作模式。第二工作模式的每一个周期内包括第三时段和第四时段,加热器在第三时段内保持工作状态,并在第四时段内保持不工作状态。即第二工作模式为加热器工作一段时间,停止工作一段时间,再工作一段时间,再停止工作一段时间,以此循环,从而对内盘管进行加热。其中,第三时段可以小于等于第四时段。同时,鉴于第一工作模式为温度差值小于预设温差时的工作模式,第二工作模式为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差时的工作模式,第一时段应小于第三时段,从而更好的实现内盘管的加热挥发小水珠的目的。该实施例中,加热器在工作状态和停止工作状态中循环工作,相比于加热器不断工作,可以延长内盘管温度到达第一预设温度的时间,从而确保内盘管上的小水珠完全挥发。同时,根据温度差值与预设温差的大小关系,设计加热器在每个工作时段的工作时长不同。当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差时,内盘管温度相对较低,此时,加热器工作时间更长,从而更利于升高内盘管的温度,利于小水珠的挥发。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的空调防霉控制方法,其步骤S300的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和所述内盘管的温度控制加热器工作,以使所述内盘管的温度升高之后,还可以包括:
S500,若所述加热器的工作时间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则控制所述风扇工作。
步骤S500区别于步骤S400。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步骤S400位于加热器停止工作之后,其是在加热器停止工作之后,根据室内环境湿度控制风扇工作延时时长。而步骤S500则是在加热器停止工作之前,其是在加热器停止工作之前,控制风扇工作。换句话说,步骤S500发生在步骤S400之前。
如图4所示,所述步骤S500具体为:
S510,获取加热器的工作时间。
由上述实施例已知,在步骤S300中,加热器开始按第一工作模式或第二工作模式的任意一种开始工作。在本实施例中,需要根据加热器的工作时间控制风扇工作。因此,需要首先获取加热器的工作时间。
加热器在第一工作模式下,每个周期内工作第一时段;在第二工作模式下,每个周期内工作第三时段。由于第一时段和第三时段可能小于下述的第一预设时间,因此,这里加热器的工作时间可以是指空调本次获取到关机指令后,加热器的累计工作时间。即在该控制方法的执行过程中,加热器的累计工作时间。
S520,判断加热器的工作时间与第一预设时间的大小关系。
加热器的工作时间即步骤S510中获取的加热器的工作时间。第一预设时间可以是一个预设的固定值,其用于与步骤S510获取的加热器的工作时间进行大小对比,并根据对比结果控制加热器的工作与否。
一般来说,加热器的工作时间与第一预设时间的大小关系包括:加热器的工作时间小于第一预设时间、加热器的工作时间等于第一预设时间,以及加热器的工作时间等于第一预设时间。
S530,若加热器的工作时间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则控制风扇工作。
根据加热器的工作时间与第一预设时间的大小关系控制风扇的工作与否。其中,当加热器的工作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间,则控制风扇工作。当加热器的工作时间小于第一预设时间,则风扇不工作。
上述空调防霉控制方法,还可以控制风扇在加热器开始工作后工作,从而利用加快空气流动速度加快内盘管上的小水珠的挥发。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530中的控制所述风扇工作,具体包括:若所述室内温度与所述内盘管的温度差值小于所述预设温差,则控制所述风扇按第一转速工作;若所述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温差,则控制所述风扇按第二转速工作;所述第一转速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转速。
具体的,如图5所示,所述步骤S530可以包括:
S532,判断所述温度差值与预设温差的大小关系。
温度差值指步骤S300中获取的室内环境温度与内盘管的温度的温度差值,其是由室内环境温度和内盘管温度的值做减法运算而得的。预设温差可以是一个预设的固定值,其用于与温度差值进行大小对比,并根据对比结果决定风扇的转动速度。
一般来说,温度差值与预设温差的大小关系包括:温度差值小于预设温差、温度差值等于预设温差或温度差值大于预设温差。
S534,若温度差值小于预设温差,则控制风扇按第一转速工作。
根据温度差值与预设温差的大小关系控制风扇的转动速度。其中,当温度差值小于预设温差,则控制风扇按第一转速工作。
S536,若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差,则控制风扇按第二转速工作。
根据温度差值与预设温差的大小关系控制风扇的转动速度。其中,当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差,则控制风扇按第二转速工作。第一转速小于第二转速。
需要注意的是,步骤S532中的温度差值与预设温差和步骤S300的温度差值和预设温差是完全相同的,即判断加热器的工作模式的先决条件,与判断风扇的转速的先决条件是相同的。因此,在执行步骤S310或步骤S320之后,也可以直接根据加热器的工作模式决定加热器的转动速度。即当加热器是第一工作模式时,使风扇按第一转速工作;当加热器是第二工作模式时,使风扇按第二转速工作。此时,风扇转速直接由加热器工作模式决定,可以节省本申请的空调防霉控制方法的计算步骤。
需要理解的是,上述步骤S532到步骤S536,是用于根据室内温度和内盘管的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与预设温差的关系,控制风扇的转速。因此,该步骤同样可以应用于步骤S400,即上述步骤S400中的风扇的转速也可以由步骤S532到步骤S536的逻辑决定。
上述空调防霉控制方法,根据温度差值与预设温差的大小关系,设计风扇在不同情况下转速不同。当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差时,内盘管温度相对较低,此时,风扇转速更快,从而更利于小水珠的挥发。当温度差值小于预设温差时,也可以减少电能的浪费。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温度可以是空调执行预设程序,从而根据实时的室内环境温度计算所得的一温度值。此时,本申请的空调防霉控制方法,其步骤S100中的根据当前的室内环境温度确定第一预设温度,可以包括:若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则确定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为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与第一温度差值的和。若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则确定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为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与第二温度差值的和,其中,所述第二温度差值大于所述第一温度差值。
如图6所示,所述步骤S100还包括:
S130,获取室内环境温度,并判断室内环境温度与第二预设温度的大小关系。
获取室内环境温度可以是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室内的环境温度。室内环境温度是不同时间下的一个可变值。第二预设温度可以是一个预设的固定值,其用于与室内环境温度进行大小对比,并根据对比结果决定第一预设温度的值。
一般来说,室内环境温度与第二预设温度的大小关系包括:室内环境温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室内环境温度等于第二预设温度,以及室内环境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
S142,若室内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则确定第一预设温度为室内环境温度与第一温度差值的和。
根据室内环境温度与第二预设温度的大小关系计算第一预设温度。其中,当室内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则:
第一预设温度=室内环境温度+第一温度差值
其中,第一温度差值可以是一个预设的固定值。例如,可以设置第二预设温度为25℃,第一温度差值为2℃。则当室内环境温度为27℃时,由于27℃大于25℃,此时,第一预设温度为27℃+2℃=29℃。
S144,若室内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则确定第一预设温度为室内环境温度与第二温度差值的和,其中,第二温度差值大于第一温度差值。
根据室内环境温度与第二预设温度的大小关系计算第一预设温度。其中,当室内环境温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则:
第一预设温度=室内环境温度+第二温度差值,第二温度差值>第一温度差值
其中,第二温度差值可以是一个预设的固定值,且第二温度差值大于第一温度差值。接续上述举例来说,第二温度差值可以为3℃。则当室内环境温度为24℃时,由于24℃小于25℃,此时,第一预设温度为24℃+3℃=27℃。
上述空调防霉控制方法,根据室内环境温度与第二预设温度的阿晓关系,设计第一预设温度的大小不同,从而在室内环境温度较低时,第一预设温度较高;在室内环境温度较高时,第一预设温度较低。此时,室内环境温度较高时可以减少电能浪费,室内环境温度较低时也利于小水珠的挥发。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00可以包括:若所述室内环境湿度小于预设湿度,则确定所述延时时长为第一延时时长。若所述室内环境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湿度,则确定所述延时时长为第二延时时长,所述第一延时时长小于所述第二延时时长。
具体的,如图7所示,本申请的空调防霉控制方法,其步骤S200包括:
S210,判断室内环境湿度与预设湿度的大小关系。
室内环境湿度可以是通过环境湿度传感器采集的环境湿度。由前述实施例可知,室内环境湿度是空调获取开机指令时通过环境湿度传感器采集的,不再赘述。预设湿度可以是一个预设的固定值,其用于与室内环境湿度进行大小对比,并根据对比结果决定加热器完全停止工作后,风扇的工作时间。
一般来说,室内环境湿度与预设湿度的大小关系包括:室内环境湿度小于预设湿度、室内环境湿度等于预设湿度,以及室内环境湿大于预设湿度。
S222,若室内环境湿度小于预设湿度,则确定延时时长为第一延时时长。
根据室内环境湿度与预设湿度的大小关系控制加热器完全停止工作后风扇继续工作的时间长度。其中,当室内环境湿度小于预设湿度,则控制风扇持续工作第一延时时长。这里的第一延时时长是指一个持续的时间段,例如第一延时时长可以是60秒。此时,该步骤具体即为:若空调开机时的室内环境湿度小于预设湿度,则空调关机且加热器完全停止工作后,风扇再持续工作60秒。
S224,若室内环境湿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湿度,则确定延时时长为第二延时时长,第一延时时长小于第二延时时长。
根据室内环境湿度与预设湿度的大小关系控制加热器完全停止工作后风扇继续工作的时间长度。其中,当室内环境湿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湿度,则控制风扇持续工作第二延时时长。这里的第二延时时长是指一个持续的时间段,例如第二延时时长可以是90秒。此时,该步骤具体即为:若空调开机时的室内环境湿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湿度,则空调关机且加热器完全停止工作后,风扇再持续工作90秒。第二延时时长应大于第一延时时长。
本申请的空调防霉控制方法,可以根据空调开机时的不同室内环境湿度,及空调关机时室内环境温度与内盘管的温度的不同温度差值,控制加热器按不同模式工作,控制风扇按不同转速和延时时长工作,从而使加热器和风扇的工作过程更符合当时状态下的内盘管的水珠挥发。
以下结合图8,从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的空调防霉控制方法进行解释说明。图中从步骤S200开始执行流程,未示出空调获取空调开机指令时,根据空调开机指令获取室内环境湿度h1的步骤。
如图8所示,空调运行过程中,控制器判断是否接收到空调关机指令。若控制器未接收到空调关机指令,则空调继续工作。若控制器接收到空调关机指令,则对空调关机前的工作模式进行判断。
空调的工作模式可以包括除湿模式、制冷模式、通风模式和制热模式等。控制器对空调关机前的工作模式进行判断,若空调关机前的工作模式不是制冷模式和除湿模式,则控制空调直接关机。若空调关机前的工作模式是制冷模式或除湿模式,则控制器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获取室内环境温度T1和内盘管温度T2。
控制器获取室内环境温度T1和内盘管温度T2后,可以根据室内环境温度T1和内盘管温度T2得到温度差值△T。△T=T1-T2。同时,控制器获取室内环境温度T1后,可以根据室内环境温度T1计算第一预设温度Ts,具体为:判断室内环境温度T1与第二预设温度25℃的大小关系,若T1≥25℃,则第一预设温度Ts=T1+2℃;若T1<25℃,则第一预设温度Ts=T1+3℃。
控制器得到温度差值△T后,判断温度差值△T与预设温差10℃的大小关系。若温度差值△T≥10℃,则控制加热器按第二工作模式运行。若温度差值△<10℃,则控制加热器按第一工作模式运行。其中,第一工作模式是指:加热器工作t1时段,然后停止工作t2时段,再工作t1时段,再停止工作t2时段,以此循环。第二工作模式是指,加热器工作t3时段,然后停止工作t4时段,再工作t3时段,再停止工作t4时段,以此循环。其中,t1≤t2,t3≤t4,t1<t3。
控制器根据温度差值△T控制加热器工作时,同时获取加热器的工作时间t0,并判断加热器的工作时间t0与第一预设时间30秒的大小关系。若加热器的工作时间t0≥30秒,则控制风扇工作。
控制器还根据温度差值△T与预设温差10℃的大小关系控制风扇的转速,若温度差值△T≥10℃,则控制风扇按第二转速工作。若温度差值△<10℃,则控制风扇按第一转速工作。第一转速小于第二转速。
加热器工作过程中,内盘管温度T2不断上升。上面已经得到第一预设温度Ts。此时,控制器根据内盘管温度T2和第一预设温度Ts控制加热器的继续工作与否。若内盘管温度T2≥Ts,则加热器停止工作。否则加热器继续工作。
加热器完全停止工作后,控制器控制风扇继续工作。在加热器完全停止工作后,控制器控制风扇的工作时间由上述室内环境湿度和预设湿度的大小关系决定。具体为:若空调开机时,控制器获取到的室内环境湿度h1≥预设湿度45%,则加热器完全停止工作后,控制器控制风扇工作第一延时时长,即t5时间段;若空调开机时,控制器获取到的室内环境湿度h1<预设湿度45%,则加热器完全停止工作后,控制器控制风扇工作第人延时时长,即t6时间段。t5<t6。
风扇完成t5时间段或t6时间段的工作后,风扇停止工作,空调关机。
下面进一步结合具体数值,从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空调防霉控制方法进行解释说明:
空调开机时,获取室内环境湿度h1=60%。
制冷模式下,空调获取关机指令后,控制器采集室内环境温度T1为24℃和内盘管温度T2为8℃,此时,控制器得到温度差值△T=16℃。设置第二预设温度为25℃,则由于T1<25℃,第一预设温度Ts=T1+3℃=27℃。
设置预设温差为10℃。由于温度差值△T=16℃>10℃,此时控制器控制加热器按第二工作模式工作,t3为90秒,t4为100秒。
控制器控制加热器工作过程中,当加热器工作时间满第一预设时间,即30秒后,控制器控制风扇开始工作。此时,由于△T=16℃>10℃,控制器控制风扇按第二转速工作,第二转速为280转/min。
加热器工作过程中,内盘管温度T2逐渐上升。当T2≥Ts=27℃时,控制器控制加热器停止工作。
加热器完全停止工作后,此时,由于室内环境湿度h1=60%>预设湿度=45%加热器控制风扇工作第二延时时长t6=2分钟。
风扇完成第二延时时长工作后,停止工作,空调关闭。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空调10,如图9所示,其包括内盘管110、加热器120和风扇130,该空调还包括:截止条件获取模块150、延时时长确定模块160和控制模块140。
截止条件获取模块150用于在获取到所述空调10的关机指令的情况下,根据当前的室内环境温度确定第一预设温度。
延时时长确定模块160用于根据所述空调10开启时获取到的室内环境湿度确定延时时长。
控制模块140用于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和所述内盘管110的温度控制加热器120工作,以使所述内盘管110的温度升高,直至所述内盘管110的温度达到所述第一预设温度;所述控制模块140还用于控制所述风扇130工作,直至所述风扇130在所述加热器120完全停止工作后工作的时长达到所述延时时长。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本申请的空调还可以包括:工作模式获取模块170。
工作模式获取模块170用于在获取到空调10的关机指令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空调10的工作模式。工作模式获取模块170获取空调的工作模式后,若空调10的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或除湿模式,则控制模块140控制截止条件获取模块150工作。截止条件获取模块150用于在获取到所述空调10的关机指令的情况下,根据当前的室内环境温度确定第一预设温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本申请的空调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180。
存储模块180用于存储预设程序和预设数据。在本实施例中,存储模块180可以存储有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其中,第一工作模式为:以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的时长之和为一个工作周期,在每个周期内的第一时段工作,并在第二时段内停止工作。第二工作模式为:以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的时长之和为一个工作周期,在每个工作周期内的第三时段工作,并在每个工作周期的第四时段停止工作。其中,第一时段的时长小于或等于第二时段的时长,第一时长的时长小于第三时段的时长,第三时段的时长小于或等于第四时段的时长。
控制模块140还用于判断室内环境温度与内盘管温度的温度差值和预设温差的大小关系。
若室内环境温度与内盘管的温度差值小于预设温差,则控制模块140控制加热器120按第一工作模式工作。若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差,则控制模块140控制加热器120按第二工作模式工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空调10的存储模块180还可以存储有第一预设时间。此时,控制模块140在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和所述内盘管的温度控制加热器120工作,以使所述内盘管110的温度升高之后,还可以:判断加热器120的工作时间与第一预设时间的大小关系,若加热器120的工作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舌尖,则控制风扇130工作。
进一步的,上述空调10的控制模块140还可以根据室内环境温度与内盘管温度的温度差值和预设温差的大小关系控制风扇130的转速。此时,若室内环境温度与内盘管110的温度间的温度差值小于预设温差,则控制模块140控制风扇130按第一转速工作。若室内环境温度与内盘管110的温度间的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差,则控制模块140控制风扇130按第二转速工作。其中第一转速小于第二转速。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空调10的存储模块180还可以存储有第二预设温度、第一温度差值和第二温度差值。第一温度差值小于第二温度差值。
此时,截止条件获取模块150可以根据室内环境温度与第二预设温度的大小关系确定第一预设温度。具体为:截止条件获取模块150判断室内环境温度与第二预设温度的大小关系,若室内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则截止条件获取模块150确定第一预设温度为室内环境温度与第一温度差值的和。若室内环境温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则截止条件获取模块150确定第一预设温度为室内环境温度与第二温度差值的和。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空调10的存储模块180还可以存储有预设湿度。此时,延时时长确定模块160可以根据室内环境湿度与预设湿度的大小关系确定延时时长。具体为:延时时长确定模块160判断室内环境湿度与预设湿度的大小关系,若室内环境湿度小于预设湿度,则延时时长确定模块160确定延时时长为第一延时时长。若室内环境湿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湿度,则延时时长确定模块160确定延时时长为第二延时时长。其中,第一延时时长小于第二延时时长。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20,该计算机设备20可以包括空调的内盘管110、加热器120、风扇130、存储器210和控制器220。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控制器220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210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20的数据库用于存储第二预设温度和预设湿度等。该计算机程序被控制器220执行时以实现一种空调防霉控制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2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控制器210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在获取到所述空调的关机指令的情况下,根据当前的室内环境温度确定第一预设温度;
根据所述空调开启时获取到的室内环境湿度确定延时时长;
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和所述内盘管110的温度控制加热器120工作,以使所述内盘管110的温度升高,直至所述内盘管110的温度达到所述第一预设温度;
控制所述风扇130工作,直至所述风扇130在所述加热器完全停止工作后工作的时长达到所述延时时长。
以上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实现如上方法步骤的具体过程和有益效果与其对应的方法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在获取到所述空调的关机指令的情况下,根据当前的室内环境温度确定第一预设温度;
根据所述空调开启时获取到的室内环境湿度确定延时时长;
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和所述内盘管的温度控制加热器工作,以使所述内盘管的温度升高,直至所述内盘管的温度达到所述第一预设温度;
控制所述风扇工作,直至所述风扇在所述加热器完全停止工作后工作的时长达到所述延时时长。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