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斜坡出牌装置,该斜坡出牌装置通过被动式上牌方案,每个拾牌搬运系统都能够节省一组升牌组件,而整台麻将机可以节省四组升牌组件,从而大大降低成本;且该方案简化上牌结构,节省麻将机空间。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拾牌搬运系统,该拾牌搬运系统具有上述斜坡出牌装置。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麻将机,该麻将机具有上述斜坡出牌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斜坡出牌装置,所述斜坡出牌装置包括上牌支架,以及设置在上牌支架上的上牌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牌支架包括能够从叠推装置的出牌口承接单层麻将牌的第二储牌槽,第二储牌槽的末端部设有升牌斜面与第二升牌口相连接;所述上牌组件包括第二上牌组件,第二上牌组件将第二储牌槽内的单层麻将牌由升牌斜面推送至桌面板上。
该技术方案涉及一种斜坡出牌装置,该斜坡出牌装置中的第二储牌槽用于储存和输送单层麻将牌,供开局时发牌使用。将玩牌过程中所抓的牌与开局时分的牌相分开,能够将开局所需的十二或十三张牌也叠好推出,简化结构,方便用户玩牌,使用舒适度更佳。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本方案中的第二储牌槽的末端部设有升牌斜面与第二升牌口相连接,升牌斜面为固定式不可调节的斜面;区别于公开号为CN208694238U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的现有技术,本方案所采用的一种被动式上牌方案,不具有抬升麻将牌的功能。运行时,第二储牌槽内的麻将牌推上升牌斜面,并由第二升牌口送至桌面板上。通过上述被动式上牌方案,每个拾牌搬运系统都能够节省一组升牌组件,而整台麻将机可以节省四组升牌组件,从而大大降低成本;且该方案简化上牌结构,节省麻将机空间。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上牌组件包括上牌推动组件,以及带动所述上牌推动组件沿第二储牌槽的轨道方向运动的第二牵引组件;所述上牌推动组件能够相对第二储牌槽的深度方向进行纵向调节。
作为优选,所述上牌推动组件包括滑动柱、上牌推块和滑动座;所述滑动柱第二储牌槽的深度方向设置穿设于第二牵引组件的上,上牌推块连接在第二牵引组件上方的滑动柱上,滑动座连接在第二牵引组件下方的滑动柱上;所述滑动柱能够相对第二牵引组件沿其轴向方向移动,第二牵引组件与滑动座之间的滑动柱之间设有弹簧;所述第二储牌槽下方设有与滑动座配合,调节滑动座高度的滑动轨道。
作为优选,所述桌面板上的第二升牌口内活动设置有翻板,翻板能够沿其活动端转动盖合或打开所述第二升牌口;所述第二升牌口处于盖合状态时,翻板的上端面与所述桌面板齐平;第二升牌口处于打开状态时,翻板转动至桌面板上方。
作为优选,所述翻板的一端铰接在桌面板上,翻板能够沿铰接端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翻板包括平板体和U形板,U形板的开口朝上,U形板的一侧U形端部连接在平板体端部上,U形板的另一侧U形端部通过销轴铰接在桌面板上;所述桌面板的顶层延伸至翻板的U形板上方,当平板体盖合在第二升牌口时,桌面板顶层的延伸部覆盖U形板的U形开口。铰接端隐藏,避免灰尘落至麻将机内部
作为优选,所述桌面板的第二升牌口下方设有铰链座,翻板与所述铰链座呈圆弧形滑动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翻板包括平板体,以及连接在平板体两侧的铰链板;所述铰链板上设有圆弧形滑槽,铰链座的侧面上设有半圆形凹槽,半圆形凹槽内设有导向柱;所述铰链板嵌装载半圆形凹槽内,导向柱装入铰链板的圆弧形滑槽内。
一种拾牌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所述的斜坡出牌装置。
一种麻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所述的斜坡出牌装置。
上述拾牌搬运系统和麻将机采用上述斜坡出牌装置,具有降低成本、简化上牌结构,节省麻将机空间的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如图1~10所示的一种麻将机,包括位于机架1底板中央的中心控制盘组件11、洗牌大盘和刮牌器,围绕洗牌大盘四周设置有四组拾牌搬运系统,所述拾牌搬运系统包括用于从洗牌大盘上一张张拾取麻将牌并送出的送牌装置2,以及用于将多张麻将牌叠摞成一墩的叠牌装置,以及用于将麻将牌推入储牌槽的推牌装置,以及用于将排好的多墩麻将牌沿斜坡送上麻将机桌面的斜坡出牌装置。所述斜坡出牌装置包括上牌支架,以及设置在上牌支架上的上牌组件和升牌组件;所述上牌支架包括储牌槽和升牌支架。
在实施例为了实现八口机功能,所述机架1的桌面板上设有用于送出摸牌所需麻将牌的四个第一升牌口,以及用于送出开局发牌所需麻将牌的四个第二升牌口。四个第一升牌口处于桌面板的中部,且围绕中心控制盘组件11四周设置。该第一升牌口与目前所采用的四口机的升牌位置类似,本方案中的第一升牌口相对于桌面边缘倾斜设置,且第一升牌口左侧端与桌面边缘的距离小于第一升牌口右侧端与桌面边缘的距离以该侧用户的方向判断左右端;如此以使用户的右前方空间操作空间更大,适用于多数用户的用手习惯。所述四个第二升牌口分别处于桌面板的四端边缘处,且与所述桌面边缘基本平行;当第二升牌口送出麻将牌后,用户仅需将该处的麻将牌竖起即相当于完成了传统四口机中需人工抓牌的步骤。
所述送牌装置2,包括送牌盒,送牌盒内设有移送麻将牌的送牌通道,送牌通道的进牌口处设有吸牌轮,送牌通道内设有由送牌电机驱动的输送带。本实施例中,送牌通道可以选用传统的直线形通道,但是出于优化结构布局的需要也可以选用弧形的送牌通道。为了保证麻将牌输送可靠性,送牌通道的出牌口高度不低于送牌通道的进牌口高度。送牌装置2的具体结构可参见公开号为CN105413161A、CN106492454A、CN106669142A等专利文献。
本实施例中的叠牌装置和推牌装置可以独立运动,在动作上通过传感器感应的方式协同工作;也可以是由一个叠推装置3(叠推机头)同步驱动实现。本实施例主要为了实现八口机的功能,即能够将开局所需的十二或十三张牌也叠好推出。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叠推装置3能够叠放三张麻将牌,具体结构可以参考公开号为CN107335216A的专利文件。具体来说,如图2和3所示,该叠推装置3包括用于在送牌装置2的出牌口承接麻将牌的承牌块31,以及用于将所述承牌块31上的麻将牌推送至储牌槽内的推牌头。所述承牌块31能够送牌装置2的出牌口升降运动,实现麻将牌的堆叠成墩;所述承牌块31具有三个停留高度,承牌块31上能够叠放三张麻将牌,即将三张麻将牌叠摞成一墩。区别于公开号为CN107335216A的专利文件,本实施方案中的承牌块31包括上下设置且相对独立的上承牌区311和下承牌区312,承牌块31上下升降运动过程中,上承牌区311和下承牌区312相对于送牌装置2的出牌口升降,为了实现三张麻将牌的叠堆,承牌块31同样具有三个停留高度。而进一步地为了在叠牌工序中就将开局发牌所需的麻将牌单层和摸牌所需的麻将牌两张牌叠摞区分开,该方案设置了上承牌区311和下承牌区312,上承牌区311和下承牌区312中的其中一个承牌区用于放置单层麻将牌,而另一承牌区用于放置两张叠摞的麻将牌。考虑到麻将牌上牌的便利性,上述方案中的上承牌区311用于放置单层麻将牌,下承牌区312用于放置两张叠摞的麻将牌。所述承牌块31的上下升降原理可选与公开号为CN107335216A的专利文件中的叠推装置3相同。该方案中,所述叠推装置3还包括壳体32,以及设置在壳体32上的叠推电机33、承牌凸轮34和承牌摆臂35,叠推电机33驱动所述承牌凸轮34转动,承牌凸轮34上设有承牌曲线槽341;承牌摆臂35铰接于壳体32上,具体是承牌摆臂35的端部上设转轴351并绕该转轴351上下摆动,该承牌摆臂35的中部上设有承牌滚轮352,该承牌滚轮352在承牌曲线槽341内运动,承牌摆臂35的活动端与上下升降的承牌块31活动连接。所述叠推电机33运转时带动承牌凸轮34转动,承牌凸轮34旋转,承牌摆臂35的一端部上的承牌滚轮352相对承牌曲线槽341运动,伴随着承牌滚轮352在承牌曲线槽341内位置的变化,与承牌摆臂35另一端活动链接的承牌块31实现升降。
如图4~6所示,上述所指承牌块31具有三个停留高度,具体包括第一高度、第二高度和第三高度;
第一高度,是承牌块31的下承牌区312用于存放该区域的第一张麻将牌;该第一高度中,下承牌区312的底板下承牌板的高度略低于送牌装置2的出牌口高度。
第二高度,是承牌块31的下承牌区312用于存放该区域的第二张麻将牌;该第二高度中,第一张麻将牌的顶面低于送牌装置2的出牌口,下承牌区312承接从送牌通道送出的第二张麻将牌,第二张麻将牌叠置在第一张麻将牌上面;
第三高度,是承牌块31的上承牌区311用于存放该区域的第一张麻将牌;该第三高度中,上承牌区311的底板上承牌板的高度略低于送牌装置2的出牌口高度。
基于上述承牌块31结构,所述推牌头需能够将上承牌区311和下承牌区312中的麻将牌分别推送至对应的储牌槽,在第一种方案中,可采用两个相互独立运行的推牌头分别用于推送上承牌区311和下承牌区312中的麻将牌。在第二种方案中,包括上推牌头361和下推牌头362,上推牌头361和下推牌头362是由同一驱动结构同步驱动,实现分别推送上承牌区311和下承牌区312中的麻将牌。在第三种实施方案中,采用一个推牌头,该推牌头包括用于推送上承牌区311内的麻将牌的上推牌区,以及用于推送下承牌区312内的麻将牌的下推牌区,上推牌区与下推牌区中设有一缺口与上承牌区311的底板相对应,以保障该推牌头在推送麻将牌时不会被承牌块31所阻碍。在具体如图2和3所示的实施方案中,上推牌头361和下推牌头362是由同一驱动结构同步驱动。具体来说,叠推装置3还包括横向滑动限制在壳体32上的推牌滑块37,具体地,壳体32上设有横向设置的光轴,推牌滑块37滑动设置在光轴上,推牌滑块37与上推牌头361和下推牌头362连接实现同步横向滑动。所述承牌凸轮34带动推牌滑块37横向滑动,从而控制上推牌头361和下推牌头362的推牌动作与承牌块31的升降运动实现联动。在如图所示的实施方案中,推牌滑块37上设置有推牌曲线槽371,承牌凸轮34上设有推牌滚轮342,推牌滚轮342在推牌曲线槽371内运动, 基于推牌滚轮342在推牌曲线槽371内的运动位置的变化,使推牌滑块37在横向方向上产生变化。
上述方案中,承牌滚轮352在承牌曲线槽341内的位置变化,使承牌块31实现升降;推牌滚轮342在推牌曲线槽371内的位置变化,使推牌滑块37在横向方向移动。故承牌曲线槽341和推牌曲线槽371的曲线变化影响着承牌块31(叠牌动作)和推牌滑块37(推牌动作)。具体地,上述承牌曲线槽341和推牌曲线槽371的形状可参考公开号为“CN107335216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文本中记载的承牌曲线槽和推牌曲线槽形状,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根据需要对承牌曲线槽和推牌曲线槽做出适应性改变。
上述叠推装置3完成了三张麻将牌的叠放,并将三张麻将牌分为两组;上面一组为单张麻将牌,下面一组为两张麻将牌叠摞。在后续的斜坡出牌装置中,所述的上牌支架包括两条储牌槽(第一储牌槽41和第二储牌槽42),两个升牌支架(第一升牌支架43和第二升牌支架44);升牌组件也有两组(第一升牌组件和第二升牌组件)。具体地,第一储牌槽41和第二储牌槽42的起始端分别与叠推装置3的出牌端相承接,第一储牌槽41处于第二储牌槽42的下方。第一储牌槽41的起始端是用于承接下承牌区312所送出的两层叠摞的麻将牌,第二储牌槽42的起始端是用于承接上承牌区311所送出的单层麻将牌。如图9和10中所示,所述第一储牌槽41的轨道路径呈“C”形,第一升牌支架43连接在第一储牌槽41的轨道末端部上,第一升牌支架43处于第一升牌口下方的机架1内;第一储牌槽41内的两层叠摞的麻将牌经输送后由第一升牌口送至桌面板上。所述第一升牌组件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见申请人日前所提交的申请号为“2019200586016”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中的升牌结构,包括一端铰接于第一升牌支架43上的第一升牌托板45,以及驱动所述第一升牌托板45沿其铰接端运动的升牌驱动组件。第一升牌托板45沿其铰接端能够相对于第一升牌支架43在一定范围内摆动,当第一升牌托板45的活动端处于摆动路径的最下端时,第一升牌托板45与第一储牌槽41的轨道末端部相承接;当第一升牌托板45的活动端处于摆动路径的最上端时,第一升牌托板45处于水平状并封闭第一升牌口。如图中所示,所述第二储牌槽42的轨道路径呈“J”形,第二升牌支架44连接在第二储牌槽42的轨道末端部上,第二升牌支架44处于第二升牌口下方的机架1内;第二储牌槽42内的单层麻将牌13张或14张经输送后由第一升牌口送至桌面板上。所述第二升牌组件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见申请人日前所提交的申请号为“2019200586016”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中的升牌结构,包括一端铰接于第二升牌支架44上的第二升牌托板46,以及驱动所述第二升牌托板46沿其铰接端运动的升牌驱动组件。第二升牌托板46沿其铰接端能够相对于第二升牌支架44在一定范围内摆动,当第二升牌托板46的活动端处于摆动路径的最下端时,第二升牌托板46与第二储牌槽42的轨道末端部相承接;当第二升牌托板46的活动端处于摆动路径的最上端时,第二升牌托板46处于水平状并封闭第二升牌口。
上述斜坡出牌装置中,可以选择两组上牌组件分别用于对第一储牌槽41上的麻将牌和第二储牌槽42上的麻将牌进行推送,每组上牌组件均包括上牌摆杆和上牌电机,上牌电机驱动上牌摆杆沿其一端转动,上牌摆杆的另一端略过储牌槽实现推送麻将牌,而采用两组上牌组件分别推送一方面要设置两组驱动电机带动,结构复杂、成本高;另一方面也要考虑两根上牌摆杆的摆动路径是否会存在交错或与上牌支架、储牌槽的配合关系。另外,也可参考公开号为CN108096828A中所记载的技术方案,在第一储牌槽41和第二储牌槽42内分别设置拉牌组件,拉牌组件包括沿第一储牌槽41或第二储牌槽42轨道方向运动的拉牌头,拉牌头可以是如公开号为CN108096828A的专利文献中一样,采用拉牌电机通过钢丝绳驱动,也可以是通过皮带带动。当然,也可将上述两方案结合,即在第一储牌槽41推牌时采用上牌摆杆,而在第二储牌槽42推牌时采用拉牌头;或者与上述两方案相反。
在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该斜坡出牌装置采用同一上牌组件,该上牌组件包括第一上牌摆杆、第二上牌摆杆和上牌电机,第一上牌摆杆和第二上牌摆杆同轴转动设置,并均由上牌电机所驱动。如上中所述,第一储牌槽41处于第二储牌槽42的下方,并且第一储牌槽41的顶部与第二储牌槽42的底部之间留有间隙,供第一上牌摆杆伸入第一储牌槽41内进行推牌。所述的第一储牌槽41的轨道路径呈“C”形,第一储牌槽41是以第一上牌摆杆的转动轴心为圆心的圆弧形;第二储牌槽42的轨道路径呈“J”形,“J”形包括弧形段421和直线段422,弧形段421处于直线段422的前方,即直线段422的首端与弧形段421的末端相连接,其中,弧形段421是与第一储牌槽41的弧度重合,直线段422贴合麻将机机架1边缘与所述第二升牌托板46、第二升牌口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上牌电机驱动第一上牌摆杆和第二上牌摆杆转动时,第一上牌摆杆沿第一储牌槽41的轨迹将麻将牌推送至第一升牌托板45上,第一升牌托板45抬升后将麻将牌提升至桌面上;第二上牌摆杆沿第二储牌槽42的轨迹推送麻将牌至第二升牌托板46上,第二升牌托板46抬升后将麻将牌提升至桌面上。上述方案中,为了实现第二上牌摆杆完全将麻将牌推送至第二升牌托板46上,需使第二上牌摆杆的活动端经过第二储牌槽42的直线段422的末端,以保证第二上牌摆杆经过后不会有麻将牌遗留在第二储牌槽42内。并且,上述方案中指出第一储牌槽41处于第二储牌槽42的下方,第二储牌槽42处于上方,此时第二储牌槽42的相对位置较高,第二升牌托板46的摆动角度较小,由于摆动角度较小而使机架1内部不需要做太多避让空间;如公开号为“CN 208694238 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文本中记载的一种轨道分牌器,该方案中包括从所述主轨道上分离出的待抓麻将牌依次输送至所述抓牌区域整齐排列的第一分轨道、用于将从所述主轨道上分离出的待出麻将牌依次输送至出牌区域整齐排列的第二分轨道以及用于推动麻将牌的推牌机构。其方案中由于将待出麻将牌的输送轨道处于下方而需设置第二分轨道和推牌机构,以作出更大的避让空间来实现升牌托板更大角度的抬升。另外,本方案中由于第二升牌托板46在承接麻将牌时的倾斜角也相对较小,使第二升牌托板46抬升过程中不会因为倾斜角太大而导致麻将牌下滑。在另一种等同效果的实施方案中,上牌组件包括上牌摆杆47,以及驱动所述上牌摆动的上牌电机,以及连接在上牌摆杆47活动端上的上牌推头,上牌推头包括第一上牌部和第二上牌部,第一上牌部沿第一储牌槽41的轨迹将麻将牌推送至第一升牌托板45上,第二上牌部沿第二储牌槽42的轨迹将麻将牌推送至第二升牌托板46上,第二上牌部经过第二储牌槽42的直线段422的末端。该方案即是将上述方案中同轴转动设置的第一上牌摆杆和第二上牌摆杆合并为一根上牌摆杆47,并设置两个上牌部完成第一储牌槽41和第二储牌槽42的上牌需求。
上述拾牌搬运系统中,第一储牌槽41的轨道路径呈“C”形,第一升牌托板45承接于第一储牌槽41的轨道末端,第二储牌槽42的轨道路径呈“J”形,第二升牌托板46承接于第二储牌槽42的直线段422末端;由此,拾牌搬运系统中的第一储牌槽41所输送的麻将牌是送至该侧前方的第一升牌口,而第二储牌槽42所输送的麻将牌是逆时针方向临近一方的第二升牌口。同样地,在自动麻将机中,四组拾牌搬运系统分别处于洗牌盘四边,每组拾牌搬运系统的第一储牌槽41送出的麻将牌即在该侧玩家前方,而每组拾牌搬运系统的第二储牌槽42送出的麻将牌就在下游玩家的前方。
上述麻将机最主要的创新点在于:在现有的三层麻将机实现八口机的作用下,该麻将机的送牌装置2分为了上承牌区311和下承牌区312,并与对应的斜坡出牌装置中采用了第一储牌槽41和第二储牌槽42,第一储牌槽41承接下承牌区312所送出的两层叠摞的麻将牌,第二储牌槽42承接上承牌区311所送出的单层麻将牌;并为了实现上牌结构的简化,将第二储牌槽42设置在第一储牌槽41上方,使第二升牌托板46的摆动角度较小,承接时的倾斜角度也小,从而需要做太多避让空间;采用单个上牌组件即可实现升牌;具有简化结构,提升效率的作用。
麻将机工作时,洗牌大盘转动刮牌器不动,洗牌大盘上的麻将牌被分别拨送至洗牌大盘边缘四个送牌装置2的进牌口下方,麻将牌被送牌装置2中吸牌轮吸起并理顺为同一方向后送入送牌通道再经输送带从送牌通道的出牌口送出至叠推装置3中的承牌块31上,送牌装置2中连续送出的三张麻将牌中的一张麻将牌推送至承牌块31的上承牌区311内,另外两张麻将牌推送至承牌块31的下承牌区312内并叠成一墩此处上承牌区311和下承牌区312的承牌顺序可根据需要调节,调节方案根据上文所述的承牌凸轮34和推牌滑块37的配合动作过程;然后,叠推装置3中的上推牌头361将上承牌区311内的麻将牌推送至第二储牌槽42内,下推牌头362将下承牌区312内的麻将牌推送至第一储牌槽41内;重复上述叠推步骤,使第一储牌槽41和第二储牌槽42内已存储足够的麻将牌时,则等待上牌信号。接到上牌信号后,第一升牌托板45的活动端下降与第一储牌槽41的轨道末端部相承接,第二升牌托板46的活动端下降与第二储牌槽42的轨道末端部相承接;上牌电机驱动第一上牌摆杆和第二上牌摆杆同步旋转,第一上牌摆杆沿第一储牌槽41的轨迹将麻将牌推送至第一升牌托板45上,第二上牌摆杆沿第二储牌槽42的轨迹推送麻将牌至第二升牌托板46上;上牌完成后第一升牌托板45和第二升牌托板46抬升后将麻将牌提升至桌面板上。
基于上述麻将牌的整理方法,桌面板上设有四个第一升牌口和四个第二升牌口,故称为八口机;第一升牌托板45送至桌面板上的麻将牌为摸牌所需麻将牌,两层叠堆构成;第一升牌托板45送至桌面板上的麻将牌为开局发给每位玩家的牌,为单层。
实施例
本实施例同样涉及一种麻将机,如图11~13所示,该麻将机包括位于机架1底板中央的中心控制盘组件11、洗牌大盘和刮牌器,围绕洗牌大盘四周设置有四组拾牌搬运系统,所述拾牌搬运系统包括用于从洗牌大盘上一张张拾取麻将牌并送出的送牌装置2,以及用于将多张麻将牌叠摞成一墩,并将麻将牌推入储牌槽的叠推装置,以及用于将排好的多墩麻将牌沿斜坡送上麻将机桌面的斜坡出牌装置。
与实施例相同,本实施例也采用八口机结构。即所述机架1的桌面板12上设有用于送出摸牌所需麻将牌的四个第一升牌口13,以及用于送出开局发牌所需麻将牌的四个第二升牌口14。四个第一升牌口13处于桌面板12的中部,且围绕中心控制盘组件11四周设置。该第一升牌口13与目前所采用的四口机的升牌位置类似,本方案中的第一升牌口13相对于桌面边缘倾斜设置,且第一升牌口13左侧端与桌面边缘的距离小于第一升牌口13右侧端与桌面边缘的距离以该侧用户的方向判断左右端;如此以使用户的右前方空间操作空间更大,适用于多数用户的用手习惯。所述四个第二升牌口14分别处于桌面板12的四端边缘处,且与所述桌面边缘基本平行;当第二升牌口14送出麻将牌后,用户仅需将该处的麻将牌竖起即相当于完成了传统四口机中需人工发牌的步骤。
本实施例中的送牌装置2与实施例1中所采用的方案相同,可参见公开号为CN105413161A、CN106492454A、CN106669142A等专利文献。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中的叠推装置3结构基本相同,均是为了实现叠放三张麻将牌,且承牌块31包括上下设置且相对独立的上承牌区311和下承牌区312。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中的上承牌区311用于承接两层叠摞的麻将牌,下承牌区312用于承接单层麻将牌。承牌块31的上下升降原理可选与公开号为CN107335216A的专利文件中的叠推装置3相同,具体可根据需要对承牌凸轮34的承牌曲线槽341轨迹进行适当调节即可。
所指承牌块31具有三个停留高度,具体包括第一高度、第二高度和第三高度;
第一高度,是承牌块31的下承牌区312用于存放该区域的单张麻将牌;该第一高度中,下承牌区312的底板高度略低于送牌装置2的出牌口高度。
第二高度,是承牌块31的上承牌区311用于存放该区域的第一张麻将牌;该第二高度中,上承牌区311的底板高度略低于送牌装置2的出牌口高度,上承牌区311承接从送牌通道送出的第一张麻将牌。
第三高度,是承牌块31的上承牌区311用于存放该区域的第二张麻将牌;该第三高度中,上承牌区311上的第一张麻将牌顶面略低于送牌装置2的出牌口高度,上承牌区311承接从送牌通道送出的第二张麻将牌,第二张麻将牌叠置在第一张麻将牌上面。
至于叠推装置3中的推牌结构,以及承牌动作与推牌动作的配合与实施例相同,可参见实施例1或者是参考公开号为“CN107335216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文本中记载内容。
本实施例中的斜坡出牌装置和实施例1中方案相同的地方是,所述斜坡出牌装置包括上牌支架,以及设置在上牌支架上的上牌组件。其中,所述上牌支架包括能够从叠推装置3的出牌口承接两层叠摞麻将牌的第一储牌槽41,以及用于由从叠推装置3的出牌口承接单层麻将牌的第二储牌槽42。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记载叠推装置3的上承牌区311用于承接两层叠摞的麻将牌,下承牌区312用于承接单层麻将牌。因此,承接两层叠摞麻将牌的第一储牌槽41处于承接单层麻将牌的第二储牌槽42的上方。在本实施方案中,上牌组件具体包括第一上牌组件和第二上牌组件。其中,第一上牌组件将第一储牌槽41内的两层叠摞麻将牌沿斜面推送至第一升牌口13;第二上牌组件将第二储牌槽42内的单层麻将牌沿斜面推送至第二升牌口14。即本实施中,在第一升牌口13和第二升牌口14上均采用斜坡上牌的方式进行出牌。
在其中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参考实施例1中的附图1所示,所述第一储牌槽41和第二储牌槽42的输送方向即起始端至末端是沿洗牌大盘逆时针方向设置,第一储牌槽41的起始端和末端处于同一侧玩家的前方,第二储牌槽42的末端处于其起始端的逆时针下游玩家前方。具体如图中所示,所述第一储牌槽41的轨道路径是以第一上牌组件的转动轴心为圆心的圆环形,第一储牌槽41的路径所构成的弧心角度大于或等于180°。采用上述方案,第一储牌槽41沿洗牌大盘逆时针方向输送麻将牌,为了使第一储牌槽41的起始端和末端处于同一侧玩家的前方,故需第一储牌槽41采用大于或等于180°的转向,进而采用圆弧形的第一储牌槽41则能够采用摆杆推动的方式进行上牌。具体的方案中,所述第一上牌组件包括上牌电机,以及一端连接在上牌电机输出端上的上牌摆杆;所述上牌摆杆的活动端沿第一储牌槽41的轨迹推送麻将牌。另外,上述方案中记载将第一储牌槽41内的两层叠摞麻将牌沿斜面推送至第一升牌口13,因此该斜坡出牌装置还包括升牌组件,第一储牌槽41末端部上连接有第一升牌支架43,所述升牌组件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见申请人日前所提交的申请号为“2019200586016”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中的升牌结构,包括一端铰接于第一升牌支架43上的第一升牌托板45,以及驱动所述第一升牌托板45沿其铰接端运动的升牌驱动组件。第一升牌托板45沿其铰接端能够相对于第一升牌支架43在一定范围内摆动,当第一升牌托板45的活动端处于摆动路径的最下端时,第一升牌托板45与第一储牌槽41的轨道末端部相承接;当第一升牌托板45的活动端处于摆动路径的最上端时,第一升牌托板45处于水平状并封闭第一升牌口13。
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参考附图12和13所示,所述第一储牌槽41和第二储牌槽42的输送方向即起始端至末端是沿洗牌大盘顺时针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储牌槽41和第二储牌槽42的末端部处于其起始端的顺时针方向下游玩家前侧。在本实施例的附图所示,第一储牌槽41的轨道路径呈“J”形,第一储牌槽41包括贴合机架1边缘的起始段,以及由起始段末端向麻将机中部的第一升牌口13下方转向的弧形段。由于本实施方案中的第一储牌槽41和第二储牌槽42均采用“J”形,而非圆弧形结构,故第一上牌组件无法使用上述方案中的摆杆推动的方式。本实施方案需采用方案是,所述第一上牌组件包括第一上牌推块481,以及带动第一上牌推块481沿所述第一储牌槽41轨道方向往返运动的第一牵引组件。其中的第一牵引组件是沿第一储牌槽41的轨道方向布置的牵引拉绳482,具体可采用同步带或钢丝绳或链条,具体的实施方案可分别参见公开号为CN201783185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全自动麻将机用链条带动斜坡出牌装置;或者是公开号为CN103861280A和CN104645608A的专利文献公开的自动麻将机,其公开采用钢丝绳带动上牌推头移动,实现上牌的方案。同样地,本实施方案中第一储牌槽41末端部上连接有第一升牌支架43,所述升牌组件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见申请人日前所提交的申请号为“2019200586016”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中的升牌结构,包括一端铰接于第一升牌支架43上的第一升牌托板45,以及驱动所述第一升牌托板45沿其铰接端运动的升牌驱动组件。第一升牌托板45沿其铰接端能够相对于第一升牌支架43在一定范围内摆动,当第一升牌托板45的活动端处于摆动路径的最下端时,第一升牌托板45与第一储牌槽41的轨道末端部相承接;当第一升牌托板45的活动端处于摆动路径的最上端时,第一升牌托板45处于水平状并封闭第一升牌口13。
基于上述两种方案中的第一储牌槽41的布局结构和第一储牌槽41所采用的第一上牌组件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区别于背景技术的方案在于,所述第二储牌槽42采用的是一种被动式上牌方案。而实施例1中所采用的方案是通过摆杆推动的方式在推动第一储牌槽41内的麻将牌同时也推动第二储牌槽42内的麻将牌。如实施例1中的附图1和本实施例中的附图12所示,第二储牌槽42均呈“J”形形状,区别仅在于第二储牌槽42是沿洗牌大盘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送牌。但无论如何,第二储牌槽42均适用于以下实施方案,在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储牌槽42的末端部设有升牌斜面与第二升牌口14相连接,区别于实施例1,本实施方案中的升牌斜面491是固定承接于第一储牌槽41末端上,而实施例1中的第二升牌托板则是采用一端铰接,另一端可升降的斜坡方式。在本实施方案中,由于升牌斜面491采用固定方式设置,因而不具有抬升麻将牌的功能,需要通过第二上牌组件将麻将牌强行推上升牌斜面491,并由第二升牌口14送至桌面板12上。考虑到上述使用情况,因此该被动式上牌方式一般作为单层麻将牌的出牌结构,因为双层麻将牌在斜面推送时容易产生上层麻将牌的滑坡和错位。同时,升牌斜面491的坡度也应当被予以考虑,坡度太小会使升牌斜面491较长而占用麻将机空间,坡度太大则会导致麻将牌难以推送至桌面板12上;本实施例附图所示的角度为36°,但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应当可在合适的角度内进行调整。另外,为了使麻将牌更容易由升牌斜面491推送至桌面板12上,可使第二储牌槽42沿送方向逐步抬升储牌槽高度。在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上牌组件包括上牌推动组件,以及带动所述上牌推动组件沿第二储牌槽42的轨道方向运动的第二牵引组件;所述上牌推动组件能够相对第二储牌槽42的深度方向进行纵向调节。其中,第二牵引组件是沿第二储牌槽42的轨道方向布置,与上述的第一牵引组件一致,可采用同步带或钢丝绳或链条,具体的实施方案可分别参见公开号为CN201783185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全自动麻将机用链条带动斜坡出牌装置;或者是公开号为CN103861280A和CN104645608A的专利文献公开的自动麻将机,其公开采用钢丝绳带动上牌推头移动,实现上牌的方案。在本实施例的附图所示,第二牵引组件采用链条401,可以由驱动电机通过齿轮带动。如图中所示,所述上牌推动组件包括滑动柱402、上牌推块403和滑动座404;所述滑动柱402第二储牌槽42的深度方向设置穿设于第二牵引组件的上,上牌推块403连接在第二牵引组件上方的滑动柱402上,滑动座404连接在第二牵引组件下方的滑动柱402上;所述滑动柱402能够相对第二牵引组件沿其轴向方向移动,第二牵引组件与滑动座404之间的滑动柱402之间设有弹簧405;所述第二储牌槽42下方设有与滑动座404配合,调节滑动座404高度的滑动轨道。在具体实施如图14所示,第二储牌槽42的槽底中部设有沿其轨道方向设置的线性通孔423,上牌推块403伸出于线性通孔423,而上牌推块403下方的滑动柱402、弹簧405和滑动座404均处于第二储牌槽42下方。所述的滑动轨道可以是与第二储牌槽42轨道方向完全一致,也可以仅与第二储牌槽42在储牌槽高度调节段完全一致。所述滑动座404可以是与滑动轨道采用一种光滑配合的方式,也可采用一种滚动配合的方式,如可在滑动座404上装入滚轮,或者是在滑动轨道上嵌装滚珠等。上述上牌推动组件运动推送麻将牌的步骤如下,第二牵引组件中的驱动电机通过齿轮带动链条401沿第二储牌槽42的轨道方向输送,带动上牌推动组件沿线性通孔423运动,上牌推动组件中的上牌推块403伸入第二储牌槽42内推送麻将牌。前侧的麻将牌通过叠推方式被顺利沿升牌斜面491推送出第二升牌口14,当上牌推块403移动至升牌斜面491的位置时,为了使最后几张麻将牌顺利推出第二升牌口14;此时滑动座404与滑动轨道配合,滑动轨道的高度抬升使滑动座404及其连接的滑动柱402、上牌推块403高度抬升,弹簧405被压缩,上牌推块403提升高度进行推送将最后几张麻将牌顺利推出第二升牌口14。在第二牵引组件驱动上牌推动组件沿第二储牌槽42的轨道方向返回时,滑动轨道高度下降,在重力和弹簧405力作用下,上牌推块403高度下降。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桌面板12上的第二升牌口14内活动设置有翻板5,翻板5能够沿其活动端转动盖合或打开所述第二升牌口14,第二升牌口14的宽度和翻板5的宽度大于一张麻将牌的宽度。所述第二升牌口14处于盖合状态时,翻板5的上端面与所述桌面板12齐平;第二升牌口14处于打开状态时,翻板5转动至桌面板12上方。在麻将牌通过上述被动式上牌方案推送出第二升牌口14时,翻板5被顶开一定角度,使麻将牌顺利送出;而在正常状态时,翻板5盖合在第二升牌口14上与所述桌面板12齐平。
如图15和16所示,在其中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翻板5的一端铰接在桌面板12上,翻板5能够沿铰接端转动。具体来说,所述翻板5包括平板体51和U形板52,U形板52的开口朝上,U形板52的一侧U形端部连接在平板体51端部上,U形板52的另一侧U形端部通过销轴铰接在桌面板12上;所述桌面板12的顶层121延伸至翻板5的U形板52上方,当平板体51盖合在第二升牌口14时,桌面板12顶层121的延伸部覆盖U形板52的U形开口。此方案中,翻板5相对桌面板12转动势必需要在配合端留有间隙,便于翻板5能够沿铰接端转动;如此可能造成该间隙会有灰尘或异物进入麻将机内部,此方案在翻板5与桌面板12下方设置U形板52,U形板52的U形开口能够规避上述问题。并且该方案中,桌面板12的顶层121(面板绒布)延伸至翻板5的U形板52上方,翻板5的铰接端处于桌面板12的顶层121(面板绒布)下方,能够将铰接端隐藏,从用户视角无法察觉上述转动端部,用户体验更佳。
如图17~19所示,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桌面板12的第二升牌口14下方设有铰链座49,该铰链座49承接在第二储牌槽42的末端部上,并且上述方案中的升牌斜面491是作为铰链座49的一部分。该方案中,翻板5与所述铰链座49呈圆弧形滑动配合。具体来说,所述翻板5包括平板体51,以及连接在平板体51两侧的铰链板53;所述铰链板53上设有圆弧形滑槽531,铰链座49的侧面上设有半圆形凹槽492,半圆形凹槽492内设有导向柱493;所述铰链板53嵌装载半圆形凹槽492内,导向柱493装入铰链板53的圆弧形滑槽531内。此方案中,导向柱493至少有两根,否则无法约束形成圆弧形滑动配合。此方案中,翻板5的活动角度相比于第一种实施方案中的翻板5活动角度更大,使麻将牌推出第二升牌口14时更加顺畅。另外,铰链板53是连接在平板体51的下端面两侧边缘上,本方案中的桌面板12部分覆盖于铰链座49的上方,使翻板5盖合在第二升牌口14上时与桌面板12相接达到基本配合,使用户视角无法查看到上述半圆形凹槽492和铰链板53,用户体验更佳。
另外,基于上述第二升牌口14内活动设置翻板5的方案;还可将此方案与现有麻将机的平推上牌结构进行配合,平推上牌结构可参见公开号为“CN207627889U”,发明创造名称为《麻将机的平推上牌机构》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文本,或者是公开号为“CN207898942U”,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麻将机的升牌机构》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文本。
麻将机工作时,洗牌大盘转动刮牌器不动,洗牌大盘上的麻将牌被分别拨送至洗牌大盘边缘四个送牌装置2的进牌口下方,麻将牌被送牌装置2中吸牌轮吸起并理顺为同一方向后送入送牌通道再经输送带从送牌通道的出牌口送出至叠推装置3中的承牌块31上,送牌装置2中连续送出的三张麻将牌中的两张麻将牌推送至承牌块31的上承牌区311内并叠成一墩,另外一张麻将牌推送至承牌块31的下承牌区312内。然后,叠推装置3中的上推牌头361将上承牌区311内的麻将牌推送至第一储牌槽41内,下推牌头362将下承牌区312内的麻将牌推送至第二储牌槽42内;重复上述叠推步骤,使第一储牌槽41和第二储牌槽42内已存储足够的麻将牌时,则等待上牌信号。
接到上牌信号后,第一升牌托板45的活动端下降与第一储牌槽41的轨道末端部相承接,第一上牌组件将第一储牌槽41内的麻将牌推送至第一升牌托板45上,上牌完成后第一升牌托板45抬升后将麻将牌提升至桌面板12上。其中一种方案是,上牌电机驱动上牌摆杆旋转,上牌摆杆沿第一储牌槽41的轨迹将麻将牌推送至第一升牌托板45上。另一种方案是,第一牵引组件中的电机驱动牵引拉绳482同步带或钢丝绳或链条401带动第一上牌推块481沿所述第一储牌槽41轨道方向运动,第一上牌推块481将第一储牌槽41内的将麻将牌推送至第一升牌托板45上。同时,第二牵引组件中的驱动电机通过齿轮带动链条401沿第二储牌槽42的轨道方向输送,带动上牌推动组件沿线性通孔423运动,上牌推动组件中的上牌推块403伸入第二储牌槽42内推送麻将牌。前侧的麻将牌通过叠推方式被顺利沿升牌斜面491推送出第二升牌口14,当上牌推块403移动至升牌斜面491的位置时,上牌推块403提升高度进行推送将最后几张麻将牌顺利推出第二升牌口14送至桌面板12上。
基于上述麻将牌的整理方法,桌面板12上设有四个第一升牌口13和四个第二升牌口14,故称为八口机;第一升牌托板45送至桌面板12上的麻将牌为摸牌所需麻将牌,两层叠堆构成;升牌斜面491上采用被动式送牌方式送至桌面板12上的麻将牌为开局发给每位玩家的牌,为单层。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