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12850U - 麻将机及其拾牌搬运系统 - Google Patents

麻将机及其拾牌搬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12850U
CN210612850U CN201920865218.1U CN201920865218U CN210612850U CN 210612850 U CN210612850 U CN 210612850U CN 201920865218 U CN201920865218 U CN 201920865218U CN 210612850 U CN210612850 U CN 2106128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d
mahjong
tile
lifting
pus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6521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取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haosheng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Tryho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Tryho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Tryho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6521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128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128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128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in-Freed Apparatuses For Hir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麻将机领域,一种拾牌搬运系统,包括送牌装置、叠推装置和斜坡出牌装置;所述斜坡出牌装置包括上牌支架,以及设置在上牌支架上的上牌组件、第一升牌组件和第二升牌组件;所述上牌支架包括第一储牌槽和第二储牌槽;所述第一储牌槽处于第二储牌槽的下方,第一升牌组件包括能够与第一储牌槽的轨道末端相承接,并将麻将牌抬升至桌面上的第一升牌托板,第二升牌组件包括能够与第二储牌槽的轨道末端相承接,并将麻将牌抬升至桌面上的第二升牌托板。该拾牌搬运系统能够将开局所需的牌也叠好推出,并采用两条储牌槽而减少单条储牌槽的长度,能够简化结构,方便用户玩牌,使用舒适度更佳。

Description

麻将机及其拾牌搬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麻将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麻将机及其拾牌搬运系统。
背景技术
“麻将牌”又名麻雀牌(又名“马吊”),简称“雀牌”,是一种中国古人发明的博弈游戏,牌类娱乐用具,用竹子、骨头或塑料制成的小长方块,上面刻有花纹或字样,它是一种四个人参加的游戏,不同地区的游戏规则稍有不同。一副麻将牌包括,“万、饼、条”为3种基础花色,称为:万子牌(万)、筒子牌(饼)、条子牌(索)三种,每种从“一”到“九”各4张,共计二十七种108张牌;又加上“东、南、西、北、中、发、白”字牌各4张,共计七种28张牌;总共136张牌,这也就我们平时说的“素麻将”。后又添加同扑克中的“王”(JOKER)功能相近的花牌,一般有八张:“春、夏、秋、冬、梅、兰、竹、菊”,共一百四十四张牌,这就形成我们所说的“有花麻将”。另有百搭牌8张。因此,一副完整的麻将牌共152张(有的地区74张),包括字牌、花牌、序数牌、百搭牌。流行的是精简版麻将,不含百搭和大白板,共144张。与其他骨牌形式相比,麻将的玩法最为复杂有趣,它的基本打法简单,容易上手,但其中变化又极多,搭配组合因人而异,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一种最能吸引人的博戏形式之一。
随着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休闲娱乐生活,方便省力的自动麻将机逐渐得到人们的喜爱。
现有的四口自动麻将机由于受其推升机构的结构限制,在推升出牌时都是两张牌叠在一起出牌,桌面上每人前面只有一列牌。如公开号为CN201164721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自动麻将机的推升机构,其包括花格板、储牌板和分别设置在储牌板两侧的托牌装置和推牌装置,所述托牌装置包括托板、托板支撑装置和由电机驱动的托牌凸轮,所述托牌凸轮上设有连杆,所述托板下方设有一带有腰孔的托板支架,所述连杆一端活动设置在所述腰孔内,在储牌板的中部装有传感器,由于该推升机构只有一个固定的储牌板,因此该推升机构每次只能推出一列牌,在开始玩牌时,需人工抓取开局的十二或十三张牌。为了弥补现有四口麻将机的不足,因此业内开发出了八口麻将机,八口麻将机能够将开局所需的十二或十三张牌也叠好推出。
公开号为CN107519637A的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麻将机及其上牌方法,麻将机包括围绕在洗牌大盘四周设置的四组拾牌搬运系统,拾牌搬运系统包括用于从洗牌大盘上一张张拾取麻将牌并送出的送牌装置、用于将两张麻将牌叠摞呈一墩的叠牌装置、用于将麻将牌推入储牌槽的推牌装置、用于将排好的多墩麻将牌沿斜坡送上麻将机桌面的斜坡出牌装置,所述斜坡出牌装置包括上牌组件和升牌组件,上牌组件包括储牌槽,储牌槽呈大角度弧形弯曲,增加了储牌槽内麻将牌的存储数量;同一组拾牌搬运系统中的上牌组件和升牌组件直接相邻。上述麻将机可以实现分阶段上牌的方法,在存储麻将牌时,送牌装置拾取麻将牌并由推牌装置推进储牌槽内;当麻将机收到第一个上牌信号时,升牌装置的升牌托板下降,上牌推头先将储牌槽内的一部分麻将牌(一般为六墩半或十三张麻将牌)推上升牌托板,升牌托板升起将这些麻将牌上牌至桌面,待玩家取走桌面上的麻将牌;麻将机收到第二个上牌信号后,升牌托板在此下降,上牌推头再将储牌槽内剩下的麻将牌推上升牌托板,升牌托板升起将麻将牌上牌至桌面。采用这种分阶段上牌推两次的方案,能够使用现有的四口麻将机结构实现八口麻将机的功能,但是由于上牌至升牌装置的过程中,上牌推头在储牌槽中占用一墩牌的位置,所以在17墩牌需要18-19墩牌的储牌槽长度,使用这种方式的麻将机玩较大的牌时,所需麻将机的轨道长度较长,现有机型大小的麻将机无法实现,因此需要尽量减小麻将机储牌槽的长度。
公开号为CN108635827A的发明专利公开文本中记载了一种三层麻将机的上牌结构,包括上下重叠安装的圆环状单层牌道和圆环状双层牌道,所述单层牌道安装有电机座,所述电机座通过齿轮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电机座通过转轴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电机座上的被动轴通过轴承连接有单层牌转盘,所述单层牌转盘的齿与所述齿轮咬合,所述单层牌转盘上设置有单层牌拨杆,所述双层牌道上安装有调牌圈和置于所述调牌圈内的双层牌拨杆;三层牌进入牌道后,所述第二电机驱动齿轮,带动单层牌转盘转动,通过所述单层牌转盘的单层牌拨杆将单层牌道的牌推至麻将机桌面;三层牌进入牌道后,所述第一电机驱动转轴,带动双层牌拨杆转动,将双层牌道的牌推至麻将机桌面。上述结构的麻将机,将三张麻将牌叠摞呈一墩,将一墩麻将牌分为单层(一张牌)和双层(两张牌叠摞)分别送入单层牌道和双层牌道后送至麻将机桌面,这样设置能有效缩短所需的麻将机轨道长度。但是上述麻将机的上牌结构的占用高度较大,使用这种结构的麻将机的整体高度较大,特别是玩较大的麻将牌时,现有机型大小的麻将机无法实现。另一方面,分别使用两个电机直接或间接驱动两个推牌头推动单层牌道和双层牌道内的麻将牌,增加了麻将机的结构复杂度以及控制复杂度,且增加麻将机的生产成本。
公开号为CN208694238U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轨道分牌器及麻将机,轨道分牌器包括用于承载和平行推送由堆垛装置输出的预定层数的堆垛麻将牌的主轨道、用于将主轨道输送的麻将牌分离成待抓麻将牌和待出麻将牌的分牌结构、用于将从主轨道上分离出的待抓麻将牌依次输送至抓牌区域整齐排列的第一分轨道、用于将从主轨道上分离出的待出麻将牌依次输送至出牌区域整齐排列的第二分轨道以及用于推动麻将牌的推牌机构,主轨道的出牌端分别与第一分轨道的进牌端和第二分轨道的进牌端连接,第一分轨道的出牌端与抓牌区域的上牌口连接,第二分轨道的出牌端与出牌区域的上牌口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轨道分牌器,使麻将牌同时出牌至抓牌区域和出牌区域,玩家操作更加方便,节约了玩家的时间。但其技术方案中,第二分轨道处于第一分轨道的下方,故要将从主轨道上分离出的待出麻将牌依次输送至出牌区域,还需要设置第二分轨道以及用于推动麻将牌的推牌机构,相对结构复杂。并且,第二分轨道的出牌端与出牌区域的上牌口连接,出牌区域需设置升牌托板,由于第二分轨道处于下方,升牌托板的摆动角度较大且在承牌时的倾斜角度更大,使升牌托板附近的麻将机需更大的避让空间来实现升牌托板更大角度的抬升。
如公开号为“CN108635827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文本中记载了一种三层麻将机的上牌结构,包括上下重叠安装的圆环状单层牌道和圆环状双层牌道,单层牌道安装有电机座,电机座通过齿轮安装有第二电机,电机座通过转轴安装有第一电机,电机座上的被动轴通过轴承连接有单层牌转盘,单层牌转盘的齿与所述齿轮咬合,单层牌转盘上设置有单层牌拨杆,双层牌道上安装有调牌圈和置于调牌圈内的双层牌拨杆;三层牌进入牌道后,第二电机驱动齿轮,带动单层牌转盘转动,通过单层牌拨杆将单层牌道的牌推至麻将机桌面。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三层麻将机的上牌结构,设计一个电机座,两个电机,分别推动单层牌和双层牌,具有一个结构两种效果的好处,实用性和通用性更强。其方案中,采用三张牌上下叠堆,并设置两个电机分别推动单层牌和双层牌,并设置上下重叠安装的圆环状单层牌道和圆环状双层牌道,麻将牌推送至单层牌道和双层牌道上时,牌道底板由麻将牌之间切入;但该结构容易导致麻将牌推送牌道过程中容易由于翘动而导致凌乱、出错等现象。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拾牌搬运系统,该拾牌搬运系统能够将开局所需的十二或十三张牌也叠好推出,并采用两条储牌槽而减少单条储牌槽的长度,能够简化结构,方便用户玩牌,使用舒适度更佳。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麻将机,该麻将机具有上述拾牌搬运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拾牌搬运系统,包括用于从洗牌大盘上一张张拾取麻将牌并送出的送牌装置,以及用于将多张麻将牌叠摞成一墩,并将麻将牌推入储牌槽的叠推装置,以及用于将排好的多墩麻将牌沿斜坡送上麻将机桌面的斜坡出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坡出牌装置包括上牌支架,以及设置在上牌支架上的上牌组件、第一升牌组件和第二升牌组件;所述上牌支架包括能够从叠推装置的出牌口承接单层麻将牌的第二储牌槽,以及能够从叠推装置的出牌口承接两张叠摞麻将牌的第一储牌槽;所述第一储牌槽处于第二储牌槽的下方,第一升牌组件包括能够与第一储牌槽的轨道末端相承接,并将麻将牌抬升至桌面上的第一升牌托板,第二升牌组件包括能够与第二储牌槽的轨道末端相承接,并将麻将牌抬升至桌面上的第二升牌托板。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储牌槽的轨道路径呈“C”形,第一储牌槽是以上牌组件的转动轴心为圆心的圆弧形;第二储牌槽的轨道路径呈“J”形,包括弧形段和直线段,直线段的首端与弧形段的末端相连接,第二储牌槽的弧形段是与第一储牌槽的弧度重合,直线段与第二升牌托板处于同一直线上。
作为优选,所述上牌组件的摆动端经过第二储牌槽的直线段末端。该方案的上牌组件的摆动端经过第二储牌槽的直线段末端,配合上述第二储牌槽的工位较高的特征,可通过周向转动的一组上牌组件实现第一储牌槽和第二储牌槽的麻将牌上牌工序。
作为优选,所述上牌组件包括第一上牌摆杆、第二上牌摆杆和上牌电机,第一上牌摆杆和第二上牌摆杆同轴转动设置,并均由上牌电机所驱动;所述第一上牌摆杆沿第一储牌槽的轨迹将麻将牌推送至第一升牌托板上,第二上牌摆杆沿第二储牌槽的轨迹推送麻将牌至第二升牌托板上。
作为优选,所述上牌支架还包括连接在第一储牌槽的轨道末端部上的第一升牌支架,以及连接在第二储牌槽的轨道末端部上的第二升牌支架;所述第一升牌组件包括一端铰接于第一升牌支架上的第一升牌托板,以及驱动所述第一升牌托板沿其铰接端运动的升牌驱动组件;第一升牌托板沿其铰接端能够相对于第一升牌支架在一定范围内摆动,当第一升牌托板的活动端处于摆动路径的最下端时,第一升牌托板与第一储牌槽的轨道末端部相承接;所述第二升牌组件包括一端铰接于第二升牌支架上的第二升牌托板,以及驱动所述第二升牌托板沿其铰接端运动的升牌驱动组件。第二升牌托板沿其铰接端能够相对于第二升牌支架在一定范围内摆动,当第二升牌托板的活动端处于摆动路径的最下端时,第二升牌托板与第二储牌槽的轨道末端部相承接。
作为优选,所述叠推装置包括用于在送牌装置的出牌口承接麻将牌的承牌块,以及用于将所述承牌块上的麻将牌推送至储牌槽内的推牌头;所述承牌块能够送牌装置的出牌口升降运动,承牌块包括用于承接单层麻将牌的上承牌区,以及用于承接两张叠摞的麻将牌的下承牌区;所述第一储牌槽的始端用于与下承牌区相承接,第二储牌槽的始端用于与上承牌区相承接。在所述叠推装置中,承牌块包括上承牌区和下承牌区,上承牌区和下承牌区中的其中一个承牌区用于承接单层麻将牌(发牌所需的麻将牌),另一承牌区用于承接两张叠摞的麻将牌(抓牌所需的麻将牌);并通过推牌头能够将上承牌区和下承牌区中的麻将牌推送至对应的储牌槽中。相比于现有技术(CN107519637A),采用该叠推装置,在叠牌工序中就可将发牌所需的麻将牌,以及抓牌所需的麻将牌分隔开,并且无需再推牌工序中三层麻将牌进行切入分隔;从而简化了结构,并且避免了三层麻将牌在推牌工序中进行分隔所造成的易于出错的问题。
作为优选,所述推牌头包括用于推送上承牌区内的麻将牌的上推牌区或上推牌头,以及用于推送下承牌区内的麻将牌的下推牌区或下推牌头。
一种麻将机,包括如上中任一项所述的拾牌搬运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涉及一种拾牌搬运系统,以及具有该拾牌搬运系统的麻将机。该拾牌搬运系统中,送牌装置用于从洗牌大盘上一张张拾取麻将牌并送出,叠推装置用于将多张麻将牌叠摞,并将麻将牌送出;进一步地,斜坡出牌装置中包括第一储牌槽和第二储牌槽,第一储牌槽能够从叠推装置的出牌口承接单层麻将牌,并经由第一升牌托板将麻将牌抬升至桌面上作为开局所发的牌;第二储牌槽能够从叠推装置的出牌口承接两张叠摞麻将牌,并经由第二升牌托板将麻将牌抬升至桌面上作为局中所摸的牌。采用该结构,能够将开局所需的十二或十三张牌也叠好推出,并采用两条储牌槽而减少单条储牌槽的长度,能够简化结构,方便用户玩牌,使用舒适度更佳。进一步地,该方案第一储牌槽处于第二储牌槽的下方,第二储牌槽处于上方,此时第二储牌槽的相对位置较高,与其承接的第二升牌托板的摆动角度较小,由于摆动角度较小而使机架内部不需要做太多避让空间;且在第二升牌托板在承接麻将牌时的倾斜角也相对较小,使第二升牌托板抬升过程中不会因为倾斜角太大而导致麻将牌下滑。
一种麻将牌的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洗牌大盘转动刮牌器不动,洗牌大盘上的麻将牌被分别拨送至洗牌大盘边缘四个送牌装置的进牌口下方;
b)麻将牌被送牌装置中吸牌轮吸起并理顺为同一方向后送入送牌通道再经输送带从送牌通道的出牌口送出至叠推装置中的承牌块上,送牌装置中连续送出的三张麻将牌中的一张麻将牌推送至承牌块的上承牌区内,另外两张麻将牌推送至承牌块的下承牌区内并叠成一墩;
c)叠推装置中的上推牌头将上承牌区内的麻将牌推送至第二储牌槽内,下推牌头将下承牌区内的麻将牌推送至第一储牌槽内;重复上述叠推步骤,使第一储牌槽和第二储牌槽内已存储足够的麻将牌时,则等待上牌信号;
d)接到上牌信号后,第一升牌托板的活动端下降与第一储牌槽的轨道末端部相承接,第二升牌托板的活动端下降与第二储牌槽的轨道末端部相承接;上牌电机驱动第一上牌摆杆和第二上牌摆杆同步旋转,第一上牌摆杆沿第一储牌槽的轨迹将麻将牌推送至第一升牌托板上,第二上牌摆杆沿第二储牌槽的轨迹推送麻将牌至第二升牌托板上;上牌完成后第一升牌托板和第二升牌托板抬升后将麻将牌提升至桌面板上;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涉及一种麻将牌的整理方法,该麻将牌的整理方法中,整理方法中叠推装置中的上承牌区承接一张麻将牌,下承牌区承接两张麻将牌并叠成一墩;推牌工序中,上承牌区的单层麻将牌推送至第二储牌槽内,由上牌组件将麻将牌推送、第一升牌托板抬升至桌面上作为开局所发的牌;下承牌区的两张叠摞麻将牌推送至第一储牌槽内,由上牌组件将麻将牌推送、第一升牌托板抬升至桌面上作为局中所摸的牌。采用该结构,能够将开局所需的十二或十三张牌也叠好推出,并采用两条储牌槽而减少单条储牌槽的长度,能够简化结构,方便用户玩牌,使用舒适度更佳。
附图说明
图1为麻将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叠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叠推装置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叠推装置承接第一张麻将牌时的示意图。
图5为叠推装置承接第二张麻将牌时的示意图。
图6为叠推装置承接第三张麻将牌时的示意图。
图7为叠推装置承接三张麻将牌后抬升的示意图。
图8为叠推装置承接三张麻将牌后推牌的示意图。
图9为麻将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第一储牌槽和第二储牌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10所示的一种麻将机,包括位于机架1底板中央的中心控制盘组件11、洗牌大盘和刮牌器,围绕洗牌大盘四周设置有四组拾牌搬运系统,所述拾牌搬运系统包括用于从洗牌大盘上一张张拾取麻将牌并送出的送牌装置2,以及用于将多张麻将牌叠摞成一墩的叠牌装置,以及用于将麻将牌推入储牌槽的推牌装置,以及用于将排好的多墩麻将牌沿斜坡送上麻将机桌面的斜坡出牌装置。所述斜坡出牌装置包括上牌支架,以及设置在上牌支架上的上牌组件和升牌组件;所述上牌支架包括储牌槽和升牌支架。
在实施例为了实现八口机功能,所述机架1的桌面板上设有用于送出摸牌所需麻将牌的四个第一升牌口,以及用于送出开局发牌所需麻将牌的四个第二升牌口。四个第一升牌口处于桌面板的中部,且围绕中心控制盘组件11四周设置。该第一升牌口与目前所采用的四口机的升牌位置类似,本方案中的第一升牌口相对于桌面边缘倾斜设置,且第一升牌口左侧端与桌面边缘的距离小于第一升牌口右侧端与桌面边缘的距离以该侧用户的方向判断左右端;如此以使用户的右前方空间操作空间更大,适用于多数用户的用手习惯。所述四个第二升牌口分别处于桌面板的四端边缘处,且与所述桌面边缘基本平行;当第二升牌口送出麻将牌后,用户仅需将该处的麻将牌竖起即相当于完成了传统四口机中需人工发牌的步骤。
所述的麻将机内部的具体结构如下:
所述送牌装置2,包括送牌盒,送牌盒内设有移送麻将牌的送牌通道,送牌通道的进牌口处设有吸牌轮,送牌通道内设有由送牌电机驱动的输送带。本实施例中,送牌通道可以选用传统的直线形通道,但是出于优化结构布局的需要也可以选用弧形的送牌通道。为了保证麻将牌输送可靠性,送牌通道的出牌口高度不低于送牌通道的进牌口高度。送牌装置2的具体结构可参见公开号为CN105413161A、CN106492454A、CN106669142A等专利文献。
本实施例中的叠牌装置和推牌装置可以独立运动,在动作上通过传感器感应的方式协同工作;也可以是由一个叠推装置3(叠推机头)同步驱动实现。本实施例主要为了实现八口机的功能,即能够将开局所需的十二或十三张牌也叠好推出。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叠推装置3能够叠放三张麻将牌,具体结构可以参考公开号为CN107335216A的专利文件。具体来说,如图2和3所示,该叠推装置3包括用于在送牌装置2的出牌口承接麻将牌的承牌块31,以及用于将所述承牌块31上的麻将牌推送至储牌槽内的推牌头。所述承牌块31能够送牌装置2的出牌口升降运动,实现麻将牌的堆叠成墩;所述承牌块31具有三个停留高度,承牌块31上能够叠放三张麻将牌,即将三张麻将牌叠摞成一墩。区别于公开号为CN107335216A的专利文件,本实施方案中的承牌块31包括上下设置且相对独立的上承牌区311和下承牌区312,承牌块31上下升降运动过程中,上承牌区311和下承牌区312相对于送牌装置2的出牌口升降,为了实现三张麻将牌的叠堆,承牌块31同样具有三个停留高度。而进一步地为了在叠牌工序中就将开局发牌所需的麻将牌单层和摸牌所需的麻将牌两张牌叠摞区分开,该方案设置了上承牌区311和下承牌区312,上承牌区311和下承牌区312中的其中一个承牌区用于放置单层麻将牌,而另一承牌区用于放置两张叠摞的麻将牌。考虑到麻将牌上牌的便利性,上述方案中的上承牌区311用于放置单层麻将牌,下承牌区312用于放置两张叠摞的麻将牌。所述承牌块31的上下升降原理可选与公开号为CN107335216A的专利文件中的叠推装置3相同。该方案中,所述叠推装置3还包括壳体32,以及设置在壳体32上的叠推电机33、承牌凸轮34和承牌摆臂35,叠推电机33驱动所述承牌凸轮34转动,承牌凸轮34上设有承牌曲线槽341;承牌摆臂35铰接于壳体32上,具体是承牌摆臂35的端部上设转轴351并绕该转轴351上下摆动,该承牌摆臂35的中部上设有承牌滚轮352,该承牌滚轮352在承牌曲线槽341内运动,承牌摆臂35的活动端与上下升降的承牌块31活动连接。所述叠推电机33运转时带动承牌凸轮34转动,承牌凸轮34旋转,承牌摆臂35的一端部上的承牌滚轮352相对承牌曲线槽341运动,伴随着承牌滚轮352在承牌曲线槽341内位置的变化,与承牌摆臂35另一端活动链接的承牌块31实现升降。
如图4~6所示,上述所指承牌块31具有三个停留高度,具体包括第一高度、第二高度和第三高度;
第一高度,是承牌块31的下承牌区312用于存放该区域的第一张麻将牌;该第一高度中,下承牌区312的底板下承牌板的高度略低于送牌装置2的出牌口高度。
第二高度,是承牌块31的下承牌区312用于存放该区域的第二张麻将牌;该第二高度中,第一张麻将牌的顶面低于送牌装置2的出牌口,下承牌区312承接从送牌通道送出的第二张麻将牌,第二张麻将牌叠置在第一张麻将牌上面;
第三高度,是承牌块31的上承牌区311用于存放该区域的第一张麻将牌;该第三高度中,上承牌区311的底板上承牌板的高度略低于送牌装置2的出牌口高度。
基于上述承牌块31结构,所述推牌头需能够将上承牌区311和下承牌区312中的麻将牌分别推送至对应的储牌槽,在第一种方案中,可采用两个相互独立运行的推牌头分别用于推送上承牌区311和下承牌区312中的麻将牌。在第二种方案中,包括上推牌头361和下推牌头362,上推牌头361和下推牌头362是由同一驱动结构同步驱动,实现分别推送上承牌区311和下承牌区312中的麻将牌。在第三种实施方案中,采用一个推牌头,该推牌头包括用于推送上承牌区311内的麻将牌的上推牌区,以及用于推送下承牌区312内的麻将牌的下推牌区,上推牌区与下推牌区中设有一缺口与上承牌区311的底板相对应,以保障该推牌头在推送麻将牌时不会被承牌块31所阻碍。在具体如图2和3所示的实施方案中,上推牌头361和下推牌头362是由同一驱动结构同步驱动。具体来说,叠推装置3还包括横向滑动限制在壳体32上的推牌滑块37,具体地,壳体32上设有横向设置的光轴,推牌滑块37滑动设置在光轴上,推牌滑块37与上推牌头361和下推牌头362连接实现同步横向滑动。所述承牌凸轮34带动推牌滑块37横向滑动,从而控制上推牌头361和下推牌头362的推牌动作与承牌块31的升降运动实现联动。在如图所示的实施方案中,推牌滑块37上设置有推牌曲线槽371,承牌凸轮34上设有推牌滚轮342,推牌滚轮342在推牌曲线槽371内运动, 基于推牌滚轮342在推牌曲线槽371内的运动位置的变化,使推牌滑块37在横向方向上产生变化。
上述方案中,承牌滚轮352在承牌曲线槽341内的位置变化,使承牌块31实现升降;推牌滚轮342在推牌曲线槽371内的位置变化,使推牌滑块37在横向方向移动。故承牌曲线槽341和推牌曲线槽371的曲线变化影响着承牌块31(叠牌动作)和推牌滑块37(推牌动作)。具体地,上述承牌曲线槽341和推牌曲线槽371的形状可参考公开号为“CN107335216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文本中记载的承牌曲线槽和推牌曲线槽形状,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根据需要对承牌曲线槽和推牌曲线槽作出适应性改变。
上述叠推装置3完成了三张麻将牌的叠放,并将三张麻将牌分为两组;上面一组为单张麻将牌,下面一组为两张麻将牌叠摞。在后续的斜坡出牌装置中,所述的上牌支架包括两条储牌槽(第一储牌槽41和第二储牌槽42),两个升牌支架(第一升牌支架43和第二升牌支架44);升牌组件也有两组(第一升牌组件和第二升牌组件)。具体地,第一储牌槽41和第二储牌槽42的起始端分别与叠推装置3的出牌端相承接,第一储牌槽41处于第二储牌槽42的下方。第一储牌槽41的起始端是用于承接下承牌区312所送出的两层叠摞的麻将牌,第二储牌槽42的起始端是用于承接上承牌区311所送出的单层麻将牌。如图9和10中所示,所述第一储牌槽41的轨道路径呈“C”形,第一升牌支架43连接在第一储牌槽41的轨道末端部上,第一升牌支架43处于第一升牌口下方的机架1内;第一储牌槽41内的两层叠摞的麻将牌经输送后由第一升牌口送至桌面板上。所述第一升牌组件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见申请人日前所提交的申请号为“2019200586016”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中的升牌结构,包括一端铰接于第一升牌支架43上的第一升牌托板45,以及驱动所述第一升牌托板45沿其铰接端运动的升牌驱动组件。第一升牌托板45沿其铰接端能够相对于第一升牌支架43在一定范围内摆动,当第一升牌托板45的活动端处于摆动路径的最下端时,第一升牌托板45与第一储牌槽41的轨道末端部相承接;当第一升牌托板45的活动端处于摆动路径的最上端时,第一升牌托板45处于水平状并封闭第一升牌口。如图中所示,所述第二储牌槽42的轨道路径呈“J”形,第二升牌支架44连接在第二储牌槽42的轨道末端部上,第二升牌支架44处于第二升牌口下方的机架1内;第二储牌槽42内的单层麻将牌13张或14张经输送后由第一升牌口送至桌面板上。所述第二升牌组件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见申请人日前所提交的申请号为“2019200586016”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中的升牌结构,包括一端铰接于第二升牌支架44上的第二升牌托板46,以及驱动所述第二升牌托板46沿其铰接端运动的升牌驱动组件。第二升牌托板46沿其铰接端能够相对于第二升牌支架44在一定范围内摆动,当第二升牌托板46的活动端处于摆动路径的最下端时,第二升牌托板46与第二储牌槽42的轨道末端部相承接;当第二升牌托板46的活动端处于摆动路径的最上端时,第二升牌托板46处于水平状并封闭第二升牌口。
上述斜坡出牌装置中,可以选择两组上牌组件分别用于对第一储牌槽41上的麻将牌和第二储牌槽42上的麻将牌进行推送,每组上牌组件均包括上牌摆杆和上牌电机,上牌电机驱动上牌摆杆沿其一端转动,上牌摆杆的另一端略过储牌槽实现推送麻将牌,而采用两组上牌组件分别推送一方面要设置两组驱动电机带动,结构复杂、成本高;另一方面也要考虑两根上牌摆杆的摆动路径是否会存在交错或与上牌支架、储牌槽的配合关系。另外,也可参考公开号为CN108096828A中所记载的技术方案,在第一储牌槽41和第二储牌槽42内分别设置拉牌组件,拉牌组件包括沿第一储牌槽41或第二储牌槽42轨道方向运动的拉牌头,拉牌头可以是如公开号为CN108096828A的专利文献中一样,采用拉牌电机通过钢丝绳驱动,也可以是通过皮带带动。当然,也可将上述两方案结合,即在第一储牌槽41推牌时采用上牌摆杆,而在第二储牌槽42推牌时采用拉牌头;或者与上述两方案相反。
在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该斜坡出牌装置采用同一上牌组件,该上牌组件包括第一上牌摆杆、第二上牌摆杆和上牌电机,第一上牌摆杆和第二上牌摆杆同轴转动设置,并均由上牌电机所驱动。如上中所述,第一储牌槽41处于第二储牌槽42的下方,并且第一储牌槽41的顶部与第二储牌槽42的底部之间留有间隙,供第一上牌摆杆伸入第一储牌槽41内进行推牌。所述的第一储牌槽41的轨道路径呈“C”形,第一储牌槽41是以第一上牌摆杆的转动轴心为圆心的圆弧形;第二储牌槽42的轨道路径呈“J”形,“J”形包括弧形段421和直线段422,弧形段421处于直线段422的前方,即直线段422的首端与弧形段421的末端相连接,其中,弧形段421是与第一储牌槽41的弧度重合,直线段422贴合麻将机机架1边缘与所述第二升牌托板46、第二升牌口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上牌电机驱动第一上牌摆杆和第二上牌摆杆转动时,第一上牌摆杆沿第一储牌槽41的轨迹将麻将牌推送至第一升牌托板45上,第一升牌托板45抬升后将麻将牌提升至桌面上;第二上牌摆杆沿第二储牌槽42的轨迹推送麻将牌至第二升牌托板46上,第二升牌托板46抬升后将麻将牌提升至桌面上。上述方案中,为了实现第二上牌摆杆完全将麻将牌推送至第二升牌托板46上,需使第二上牌摆杆的活动端经过第二储牌槽42的直线段422的末端,以保证第二上牌摆杆经过后不会有麻将牌遗留在第二储牌槽42内。并且,上述方案中指出第一储牌槽41处于第二储牌槽42的下方,第二储牌槽42处于上方,此时第二储牌槽42的相对位置较高,第二升牌托板46的摆动角度较小,由于摆动角度较小而使机架1内部不需要做太多避让空间;如公开号为“CN 208694238 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文本中记载的一种轨道分牌器,该方案中包括从所述主轨道上分离出的待抓麻将牌依次输送至所述抓牌区域整齐排列的第一分轨道、用于将从所述主轨道上分离出的待出麻将牌依次输送至出牌区域整齐排列的第二分轨道以及用于推动麻将牌的推牌机构。其方案中由于将待出麻将牌的输送轨道处于下方而需设置第二分轨道和推牌机构,以作出更大的避让空间来实现升牌托板更大角度的抬升。另外,本方案中由于第二升牌托板46在承接麻将牌时的倾斜角也相对较小,使第二升牌托板46抬升过程中不会因为倾斜角太大而导致麻将牌下滑。在另一种等同效果的实施方案中,上牌组件包括上牌摆杆47,以及驱动所述上牌摆动的上牌电机,以及连接在上牌摆杆47活动端上的上牌推头,上牌推头包括第一上牌部和第二上牌部,第一上牌部沿第一储牌槽41的轨迹将麻将牌推送至第一升牌托板45上,第二上牌部沿第二储牌槽42的轨迹将麻将牌推送至第二升牌托板46上,第二上牌部经过第二储牌槽42的直线段422的末端。该方案即是将上述方案中同轴转动设置的第一上牌摆杆和第二上牌摆杆合并为一根上牌摆杆47,并设置两个上牌部完成第一储牌槽41和第二储牌槽42的上牌需求。
上述拾牌搬运系统中,第一储牌槽41的轨道路径呈“C”形,第一升牌托板45承接于第一储牌槽41的轨道末端,第二储牌槽42的轨道路径呈“J”形,第二升牌托板46承接于第二储牌槽42的直线段422末端;由此,拾牌搬运系统中的第一储牌槽41所输送的麻将牌是送至该侧前方的第一升牌口,而第二储牌槽42所输送的麻将牌是逆时针方向临近一方的第二升牌口。同样地,在自动麻将机中,四组拾牌搬运系统分别处于洗牌盘四边,每组拾牌搬运系统的第一储牌槽41送出的麻将牌即在该侧玩家前方,而每组拾牌搬运系统的第二储牌槽42送出的麻将牌就在下游玩家的前方。
上述麻将机最主要的创新点在于:在现有的三层麻将机实现八口机的作用下,该麻将机的送牌装置2分为了上承牌区311和下承牌区312,并与对应的斜坡出牌装置中采用了第一储牌槽41和第二储牌槽42,第一储牌槽41承接下承牌区312所送出的两层叠摞的麻将牌,第二储牌槽42承接上承牌区311所送出的单层麻将牌;并为了实现上牌结构的简化,将第二储牌槽42设置在第一储牌槽41上方,使第二升牌托板46的摆动角度较小,承接时的倾斜角度也小,从而需要做太多避让空间;采用单个上牌组件即可实现升牌;具有简化结构,提升效率的作用。
上述麻将机的麻将牌的整理方法如下:
麻将机工作时,洗牌大盘转动刮牌器不动,洗牌大盘上的麻将牌被分别拨送至洗牌大盘边缘四个送牌装置2的进牌口下方,麻将牌被送牌装置2中吸牌轮吸起并理顺为同一方向后送入送牌通道再经输送带从送牌通道的出牌口送出至叠推装置3中的承牌块31上,送牌装置2中连续送出的三张麻将牌中的一张麻将牌推送至承牌块31的上承牌区311内,另外两张麻将牌推送至承牌块31的下承牌区312内并叠成一墩此处上承牌区311和下承牌区312的承牌顺序可根据需要调节,调节方案根据上文所述的承牌凸轮34和推牌滑块37的配合动作过程;然后,叠推装置3中的上推牌头361将上承牌区311内的麻将牌推送至第二储牌槽42内,下推牌头362将下承牌区312内的麻将牌推送至第一储牌槽41内;重复上述叠推步骤,使第一储牌槽41和第二储牌槽42内已存储足够的麻将牌时,则等待上牌信号。接到上牌信号后,第一升牌托板45的活动端下降与第一储牌槽41的轨道末端部相承接,第二升牌托板46的活动端下降与第二储牌槽42的轨道末端部相承接;上牌电机驱动第一上牌摆杆和第二上牌摆杆同步旋转,第一上牌摆杆沿第一储牌槽41的轨迹将麻将牌推送至第一升牌托板45上,第二上牌摆杆沿第二储牌槽42的轨迹推送麻将牌至第二升牌托板46上;上牌完成后第一升牌托板45和第二升牌托板46抬升后将麻将牌提升至桌面板上。
基于上述麻将牌的整理方法,桌面板上设有四个第一升牌口和四个第二升牌口,故称为八口机;第一升牌托板45送至桌面板上的麻将牌为摸牌所需麻将牌,两层叠堆构成;第一升牌托板45送至桌面板上的麻将牌为开局发给每位玩家的牌,为单层。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8)

1.一种拾牌搬运系统,包括用于从洗牌大盘上一张张拾取麻将牌并送出的送牌装置(2),以及用于将多张麻将牌叠摞成一墩,并将麻将牌推入储牌槽的叠推装置(3),以及用于将排好的多墩麻将牌沿斜坡送上麻将机桌面的斜坡出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坡出牌装置包括上牌支架,以及设置在上牌支架上的上牌组件、第一升牌组件和第二升牌组件;所述上牌支架包括能够从叠推装置(3)的出牌口承接单层麻将牌的第二储牌槽(42),以及能够从叠推装置(3)的出牌口承接两张叠摞麻将牌的第一储牌槽(41);所述第一储牌槽(41)处于第二储牌槽(42)的下方,第一升牌组件包括能够与第一储牌槽(41)的轨道末端相承接,并将麻将牌抬升至桌面上的第一升牌托板(45),第二升牌组件包括能够与第二储牌槽(42)的轨道末端相承接,并将麻将牌抬升至桌面上的第二升牌托板(4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拾牌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牌槽(41)的轨道路径呈“C”形,第一储牌槽(41)是以上牌组件的转动轴心为圆心的圆弧形;第二储牌槽(42)的轨道路径呈“J”形,包括弧形段(421)和直线段(422),直线段(422)的首端与弧形段(421)的末端相连接,第二储牌槽(42)的弧形段(421)是与第一储牌槽(41)的弧度重合,直线段(422)与第二升牌托板(46)处于同一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拾牌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牌组件的摆动端经过第二储牌槽(42)的直线段(422)末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拾牌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牌组件包括第一上牌摆杆、第二上牌摆杆和上牌电机,第一上牌摆杆和第二上牌摆杆同轴转动设置,并均由上牌电机所驱动;所述第一上牌摆杆沿第一储牌槽(41)的轨迹将麻将牌推送至第一升牌托板(45)上,第二上牌摆杆沿第二储牌槽(42)的轨迹推送麻将牌至第二升牌托板(46)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拾牌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牌支架还包括连接在第一储牌槽(41)的轨道末端部上的第一升牌支架(43),以及连接在第二储牌槽(42)的轨道末端部上的第二升牌支架(44);所述第一升牌组件包括一端铰接于第一升牌支架(43)上的第一升牌托板(45),以及驱动所述第一升牌托板(45)沿其铰接端运动的升牌驱动组件;第一升牌托板(45)沿其铰接端能够相对于第一升牌支架(43)在一定范围内摆动,当第一升牌托板(45)的活动端处于摆动路径的最下端时,第一升牌托板(45)与第一储牌槽(41)的轨道末端部相承接;所述第二升牌组件包括一端铰接于第二升牌支架(44)上的第二升牌托板(46),以及驱动所述第二升牌托板(46)沿其铰接端运动的升牌驱动组件;第二升牌托板(46)沿其铰接端能够相对于第二升牌支架(44)在一定范围内摆动,当第二升牌托板(46)的活动端处于摆动路径的最下端时,第二升牌托板(46)与第二储牌槽(42)的轨道末端部相承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拾牌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叠推装置(3)包括用于在送牌装置(2)的出牌口承接麻将牌的承牌块(31),以及用于将所述承牌块(31)上的麻将牌推送至储牌槽内的推牌头;所述承牌块(31)能够送牌装置(2)的出牌口升降运动,承牌块(31)包括用于承接单层麻将牌的上承牌区(311),以及用于承接两张叠摞的麻将牌的下承牌区(312);所述第一储牌槽(41)的始端用于与下承牌区(312)相承接,第二储牌槽(42)的始端用于与上承牌区(311)相承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拾牌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牌头包括用于推送上承牌区(311)内的麻将牌的上推牌区或上推牌头(361),以及用于推送下承牌区(312)内的麻将牌的下推牌区或下推牌头(362)。
8.一种麻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拾牌搬运系统。
CN201920865218.1U 2019-06-10 2019-06-10 麻将机及其拾牌搬运系统 Active CN2106128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65218.1U CN210612850U (zh) 2019-06-10 2019-06-10 麻将机及其拾牌搬运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65218.1U CN210612850U (zh) 2019-06-10 2019-06-10 麻将机及其拾牌搬运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12850U true CN210612850U (zh) 2020-05-26

Family

ID=70763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65218.1U Active CN210612850U (zh) 2019-06-10 2019-06-10 麻将机及其拾牌搬运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1285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01386A (zh) * 2019-06-10 2019-09-06 浙江宣和电器有限公司 麻将机及其拾牌搬运系统、麻将牌整理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01386A (zh) * 2019-06-10 2019-09-06 浙江宣和电器有限公司 麻将机及其拾牌搬运系统、麻将牌整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061932A1 (zh) 自动麻将机
CN210933742U (zh) 一种麻将机及其拾牌搬运系统
CN210612850U (zh) 麻将机及其拾牌搬运系统
CN210933735U (zh) 一种麻将机
CN210612851U (zh) 麻将机及其拾牌搬运系统、斜坡出牌装置
CN210933749U (zh) 麻将机及其平推上牌装置
CN110251934B (zh) 一种麻将机
CN211357692U (zh) 麻将机及其拾牌搬运系统
CN210813882U (zh) 麻将机
CN211357691U (zh) 麻将机及其平推上牌装置、推牌板组件
CN210933748U (zh) 麻将机及其平推上牌装置、推牌驱动机构
CN110215680B (zh) 麻将机及其拾牌搬运系统、斜坡出牌装置
CN211798747U (zh) 麻将机
CN210933740U (zh) 麻将机及其斜坡上牌机构
CN210933739U (zh) 一种麻将机及其拾牌搬运系统
CN210933747U (zh) 麻将机及其平推上牌装置、升牌驱动机构
CN210933737U (zh) 麻将机
CN110201386A (zh) 麻将机及其拾牌搬运系统、麻将牌整理方法
CN212854602U (zh) 麻将机
CN210933738U (zh) 麻将机及其推牌机头
CN111068292B (zh) 麻将机及其上牌方法
CN210813876U (zh) 麻将机及其拾牌搬运系统、平推上牌装置
CN211798744U (zh) 麻将机及其上牌装置
CN211798746U (zh) 麻将机及其拾牌搬运系统
CN109173237B (zh) 自动麻将机及其上牌组件、上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702

Address after: 311223 1st floor, building 3, 888 Shenda Road, Jingjiang street, Xiaoshan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Chaosheng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1223 No.888, Shenda Road, Jingjiang street, Xiaoshan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XUANHE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