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48177A - 智能茶饮机 - Google Patents

智能茶饮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48177A
CN110448177A CN201910828129.4A CN201910828129A CN110448177A CN 110448177 A CN110448177 A CN 110448177A CN 201910828129 A CN201910828129 A CN 201910828129A CN 110448177 A CN110448177 A CN 1104481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water
main control
control chip
c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2812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48177B (zh
Inventor
邵长泉
邵从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Yin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Yin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Yin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Yin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2812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4817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481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481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481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481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0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6Filters or strainers for coffee or tea makers ; Holder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0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44Parts or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verage-making apparatu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0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44Parts or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verage-making apparatus
    • A47J31/46Dispensing spouts, pumps, drain valves or like liquid transporting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0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44Parts or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verage-making apparatus
    • A47J31/46Dispensing spouts, pumps, drain valves or like liquid transporting devices
    • A47J31/462Dispensing spouts, pumps, drain valves or like liquid transporting devices with an intermediate liquid storage tank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0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44Parts or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verage-making apparatus
    • A47J31/54Water boiling vessels in beverage making mach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茶饮机。包括机壳及分别安装于机壳上的水箱、加热装置、冲泡杯和冲泡控制装置;水箱与加热装置通过抽水管道连接且抽水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抽水泵和流量计;冲泡杯设有注水口以及出茶通道;加热装置与冲泡杯的注水口通过注水管道连接且注水管道上设有注水控制装置;智能茶饮机还设有用来控制出茶通道输出茶汤工作的出茶控制装置。本发明能模拟人工泡法,通过茶叶类型的选择和投茶量的自动秤重,便能自动为待冲泡茶叶匹配适宜的水温、水量和浸泡出茶时间进行茶叶冲泡,因此泡茶者不需要掌握泡茶技能也能通过该智能茶饮机冲泡出最适宜的茶汤,从而解决“喝茶要先学茶”的难点,实现“人人都是茶艺师”,让“茶为国饮”成为可能。

Description

智能茶饮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泡茶设备,特别为一种智能茶饮机。
背景技术
茶乃最健康的饮品,已被全世界所认同。但作为茶叶的原产地,中国却面临“七万个中国茶厂不敌一个立顿”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在于:茶类复杂,标准化缺失,冲泡与饮用技艺繁杂,不利推广。由于出厂的茶叶并不是最后饮用的茶汤,所以中国茶事实上属于“半成品”。如今,中药都可以在药房熬制好直接带走了,中国茶却还是以半成品形式销售,把茶叶最后一个加工程序—冲泡留给了消费者。这是一种不是人人都能完成的技术活,因此中国茶也被称为“功夫茶”,造成了“想喝茶要先学茶”的怪现象,这也成为中国“茶为国饮”的最后一米瓶颈,是茶产业发展的痛点所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多种泡茶机,如上海天泰茶业科技有限公司出品的茶胶囊冲泡机,可以实现不同茶类不同泡法,但是事先要把茶叶包装成胶囊,提供一种方便的同时又制造了一种麻烦;湖南泉笙道茶业有限公司出品的茶饮机,可以定时、定温,但是不能自动控制茶和水的比例,还是靠人为估算投茶量和注水量,泡出的茶不标准;广东肇庆聚茗客茶业有限公司出品的“品之易”泡茶机,可以定量投茶、注水,但是不能改变投茶量,泡出来的茶缺少个性,只适合饮,不适合品;湖南白沙溪茶业有限公司出品的泡茶机,不能自动投茶、倒茶渣,许多都要手动完成,并不能实现机器带来便捷的最大化。这些机器从一定程度上让泡茶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表现中国“名茶众多、茶茶不同”的特点,无法解决中国茶个性化和标准化难以兼容的痛点,更不能实现精细化冲泡、标准化口感,不能还原六大茶类的香气和滋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茶饮机,该装置能模拟人工泡法,通过茶叶类型的选择和投茶量的自动秤重,便能自动为待冲泡茶叶匹配适宜的水温、水量和浸泡出茶时间进行茶叶冲泡,因此泡茶者不需要掌握泡茶技能也能通过该智能茶饮机冲泡出最适宜的茶汤,从而解决“喝茶要先学茶”的难点,实现“人人都是茶艺师”,让“茶为国饮”成为可能。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智能茶饮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及分别安装于机壳上的水箱、加热装置、冲泡杯和冲泡控制装置;所述水箱与加热装置通过抽水管道连接且抽水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抽水泵和流量计;所述冲泡杯设有用来注入冲泡水的注水口以及用来输出茶汤的出茶通道;所述加热装置与冲泡杯的注水口通过注水管道连接且注水管道上设有用于控制该注水管道注水通断工作的注水控制装置;所述智能茶饮机还设有用来控制出茶通道输出茶汤工作的出茶控制装置;
所述冲泡控制装置包括用于外部输入控制信息的输入器、以及与输入器连接的控制模块;所述输入器包括输入控制键盘或触摸控制屏或远程服务器或手机APP、小程序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主控芯片、与输入器有线或无线连接的输入模块以及用来储存一种以上不同茶叶类型的冲泡技术参数的存储模块,所述输入模块包括用来输入待冲泡茶叶类型要求的输入选择模块;所述冲泡技术参数包括不同茶叶类型对应的冲泡水量、冲泡水温度及冲泡时间;
所述智能茶饮机还包括用来秤量待冲泡茶叶重量的秤重装置,所述秤重装置与主控芯片连接用来输入其秤量的待冲泡茶叶重量;
所述主控芯片分别与输入选择模块和存储模块连接,主控芯片能根据输入选择模块输入的待冲泡茶叶类型要求调取存储模块存储的相应茶叶类型的冲泡技术参数以及秤重装置秤量的待冲泡茶叶重量计算抽水管道的抽水量、加热装置的加热温度以及出茶控制装置的出茶控制时间;
所述主控芯片与第一抽水泵和流量计连接,主控芯片根据其计算的抽水量和流量计检测的流量控制第一抽水泵从水箱向加热装置抽取相应数量的冲泡水;
所述主控芯片与加热装置通过温度控制器连接,主控芯片根据其计算的加热温度,通过温度控制器控制加热装置将抽取到加热装置内的冲泡水加热到所需温度;
所述主控芯片与注水控制装置连接,当主控芯片通过温度控制器检测到加热装置内的冲泡水加热到所需温度后,主控芯片控制注水控制装置进行注水工作;
所述主控芯片与出茶控制装置连接,根据主控芯片计算的出茶控制时间控制出茶控制装置的出茶汤工作。
其工作原理和过程如下:该茶饮机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秤重装置对待冲泡的茶叶进行秤量,并能将待冲泡茶叶的茶量信息传输给主控芯片,后将待冲泡的茶叶投入至冲泡杯中,通过输入器选择与之对应的茶叶类型,并经输入选择模块传输给主控芯片,主控芯片根据输入选择模块输入的待冲泡茶叶类型要求调取存储模块存储的相应茶叶类型的冲泡技术参数以及秤重装置秤量的待冲泡茶叶重量计算抽水管道的抽水量、加热装置的加热温度以及出茶控制装置的出茶控制时间,主控芯片根据其计算的抽水量和流量计检测的流量控制第一抽水泵从水箱向加热装置抽取相应数量的冲泡水;根据其计算的加热温度,通过温度控制器控制加热装置将抽取到加热装置内的冲泡水加热到所需温度;随后当主控芯片通过温度控制器检测到加热装置内的冲泡水加热到所需温度后,主控芯片控制注水控制装置进行注水工作;最后根据其计算的出茶控制时间控制出茶控制装置的出茶汤工作。因此泡茶者不需要掌握泡茶技能也能通过该智能茶饮机冲泡出最适宜的茶汤。
优选地,所述输入模块还包括连接于输入器和主控芯片之间的用于修改或增加存储模块中茶叶类型的冲泡技术参数的数据更新模块。所述数据更新模块可以与服务器连接,以便对冲泡技术参数进行更新,从而实现机器的自学习。
优选地,所述输入模块还包括连接于输入器和主控芯片之间的用于自行设置冲泡技术参数的自定义输入模块,主控芯片根据自定义输入模块输入的控制指令控制第一抽水泵、加热装置、及出茶控制装置的工作。通过自定义输入模块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自行设定冲泡技术参数,从而泡出适宜的茶汤。
优选地,所述冲泡杯包括上端开口的杯体、及置于杯体内部用于将杯体内腔分隔成上下两层的滤网、设于杯体底部的底部注水花洒、环绕杯体周壁设置且位于滤网上方的环形注水管;所述注水口包括设置在底部注水花洒顶面的多个朝向杯体内腔的第一注水口、以及间隔设置在环形注水管内圈管壁的多个朝向杯体内腔的第二注水口;各第二注水口的出水方向均沿同一倾斜角度倾斜向上以使环形注水管能喷洒出漩涡状的水流;
所述注水管道包括进水端与加热装置出水端连接的注水总管以及分别与注水总管出水端连接的第一注水分支管和第二注水分支管,所述注水控制装置包括分别设于第一注水分支管和第二注水分支管上且分别与主控芯片连接的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底部注水花洒的进水端延伸至杯体外部与第一注水分支管的出水端连接;所述环形注水管的进水端延伸至杯体外部与第二注水分支管的出水端连接。注水总管与各分支管之间可以通过分支器进行分支连接。
优选地,所述冲泡杯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机壳上的冲泡机仓,所述冲泡机仓套置于杯体外且内部设有供杯体在其内部上下翻转的空腔,冲泡机仓的横向或纵向两侧设有安装板,杯体的两相对侧壁上设有两根水平同轴设置的转轴,所述两根转轴均延伸出冲泡机仓且转动连接于两安装板上;
其中一块安装板上设有与其中一根转轴连接的用于驱动杯体翻转180°以方便倾倒茶渣和驱动杯体反转回位的驱动组件,冲泡机仓上还固定设有位于杯体的开口正上方且上下连通的用于向杯体内投茶的投茶套圈、以及活动扣置于投茶套圈上方的用于与投茶套圈相配合启闭杯体的杯盖组件;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安装板上且分别位于转轴上方和下方的上行程限位开关和下行程限位开关、固定套置于冲泡杯的一根转轴上能随转轴在两行程限位开关之间往复旋转且能启闭两行程限位开关的行程控制件、及输出轴端与转轴驱动连接的用于驱动转轴转动的驱动电机;
所述输入模块还包括连接于输入器和主控芯片之间的用于输入倒茶渣指令的倒茶渣控制模块,所述的主控芯片分别与上行程限位开关、下行程限位开关及驱动电机连接,主控芯片根据倒茶渣控制模块输入的指令及上行程限位开关、下行程限位开关的反馈信号控制驱动电机的正反转工作。
优选地,所述杯盖组件包括扣置于投茶套圈顶部开口上的杯盖本体、与杯盖本体相固定连接的且水平滑动连接于机壳上的用于控制杯盖本体开启或关闭投茶套圈顶部开口的滑动盖板;
所述杯盖本体的底部还设有顶部注水花洒,所述注水口还包括设于顶部注水花洒底面的多个朝向杯体内腔的第三注水口;所述注水管道还包括与注水总管出水端连接的第三注水分支管,顶部注水花洒的进水端与第三注水分支管的出水端相连接,所述注水控制装置还包括设于第三注水分支管上并且与主控芯片连接的第三电磁阀,所述冲泡技术参数还包括不同茶叶类型对应采用其中至少一个注水分支管进行注水的注水方式选择,所述主控芯片根据输入选择模块输入的待冲泡茶叶类型要求所对应的冲泡技术参数中的注水方式,控制相应注水分支管上的电磁阀的启闭工作。
优选地,所述输入模块还包括连接于输入器和主控芯片之间的用于输入洗茶杯指令的洗茶杯控制模块,所述的主控芯片根据洗茶杯控制模块输入的指令控制第一抽水泵和加热装置抽水加热到设定温度后,控制第一注水分支管和/或第二注水分支管上的电磁阀开启注水工作进行洗茶杯。
优选地,注水总管位于冲泡机仓外部,所述第一注水分支管和第二注水分支管的进水端与注水总管的出水端连接之后,从安装板外部穿过转轴的中部,延伸进入冲泡机仓后伸出转轴,再分别与底部注水花洒的进水端和环形注水管的进水端连接,第一注水分支管和第二注水分支管的进水端与注水总管的出水端的连接部位留有方便在杯体旋转时供相应注水分支管拉伸的冗长部分。
优选地,所述机壳包括位于冲泡机仓前侧的前侧板,所述前侧板上设有一个用于放置茶杯的出茶窗台,
出茶窗台的正上方设有出茶口,所述出茶口分别和一路出茶腔管和一路出水腔管连通,其中出茶腔管的进水端与出茶通道的出水端相连接,所述出茶通道的进水端设于杯体的底部,所述出茶控制装置由设置于出茶通道上的出茶泵构成;且出茶泵与主控芯片相连接,能根据主控芯片计算的出茶控制时间控制出茶泵的出茶汤工作;所述注水管道还包括与注水总管出水端连接的第四注水分支管,所述出水腔管的进水端与第四注水分支管的出水端相连接,所述注水控制装置包括设在第四注水分支管上并与主控芯片相连接的用于启闭出水腔管的第四电磁阀;
所述输入模块还包括连接于输入器和主控芯片之间的用于输入出热水指令的出热水控制模块,所述主控芯片根据出热水控制模块输入的指令控制第一抽水泵和加热装置抽水加热到设定温度后,控制第四注水分支管上的电磁阀开启出水工作。
优选地,在出茶窗台的旁侧设有用于检测是否有茶杯放置到位的杯子传感器,所述杯子传感器与主控芯片相连接并向其反馈茶杯是否放置到位,当主控芯片接收到茶杯放置到位的信号时出茶泵和第四电磁阀才允许被运行。
优选地,在机壳上设置有位于冲泡杯后侧的水箱座,所述水箱安装于水箱座上,水箱的出水端与抽水管道的入水端相连接;
在水箱中还设置有用于检测水箱中设定的最高和最低水位的水位感应装置,所述水位感应装置与主控芯片相连接用于反馈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信号,在水箱的旁侧设有蓄水泵,所述蓄水泵的入水端与外界的水源相连接,且蓄水泵的出水端与水箱的蓄水腔相通并为其供水,所述蓄水泵受控于主控芯片,主控芯片根据水位感应装置反馈来的最低和最高水位控制蓄水泵的启闭工作。
优选地,所述水位感应装置包括分别设置于水箱中上下部位且均沿竖直方向延伸的两个浮动轨道、及分别安装于两对应浮动轨道中的且能沿着水位的高低上下浮动的两个浮块;在位于下侧的轨道下部和位于上侧的轨道上部分别设有低水位传感器和高水位传感器,所述两个浮块均内置电磁铁,两浮块上下浮动的过程中能启闭与之对应的水位传感器;所述低水位传感器和高水位传感器均与主控芯片相连接并向其反馈水位信号。
优选地,在水箱座的底部安装有水箱微动传感器,水箱的底部设有安装到位后能触碰并导通水箱微动传感器的插件,所述水箱微动传感器与主控芯片相连接并为其反馈水箱是否安装到位的信号,主控芯片根据水箱是否安装到位控制茶饮机的运行或停止。
优选地,所述茶饮机还包括用于收纳茶渣的收纳装置,所述收纳装置包括置于冲泡杯下方的茶渣收集箱,所述茶渣收集箱的内部设有收集腔体,所述茶渣收集箱的一侧壁设有一个使收集腔体与外部连通的通道开口,在收集腔体内活动安装用于存放茶渣的茶渣收纳屉,所述茶渣收纳屉从收集腔体侧壁的通道开口塞入收集腔体并安装到位后能将收集腔体所形成的通道开口关闭;所述茶渣收集箱的顶部开口,当杯体翻转时杯中的茶渣能落至茶渣收纳屉中进行收纳,茶渣收纳屉的底部开设有出水通孔,在茶渣收纳屉内还设有滤板用于茶渣和废水进行分离,茶渣收集箱的底部安装有用于将茶渣收纳屉底部出水通孔排出的废水进一步排出的排水管;收集腔体的内部安装有用于检测茶渣收纳屉是否装满的容量传感器,所述茶渣收纳屉上还开设有方便容量传感器进行检测的缺口,所述容量传感器与主控芯片相连接并向其反馈茶渣收纳屉是否装满的信号。茶渣收纳屉被装满后茶饮机无法运行工作,当茶渣收纳屉被清空后可正常运行。
优选地,在滑动盖板的底部安装有触碰磁铁,在机壳上与触碰磁铁相对应的位置安装有磁铁触碰开关,滑动盖板关闭到位后触碰磁铁导通磁铁触碰开关,所述磁铁触碰开关与主控芯片相连接并为其反馈滑动盖板是否关闭的信号,主控芯片根据滑动盖板是否关闭的信号控制机器的运行或停止。
优选地,所述秤重装置为一个勺状的电子秤,所述电子秤内置信息发送模块,所述信息发送模块与主控芯片之间通过无线或有线连接并向其发送所秤待冲泡茶叶的茶量信息以供使用。无线连接方式可以是蓝牙、WiFi、移动通信等方式。
优选地,所述智能茶饮机还包括与主控芯片连接的显示屏和/或语音播报装置。显示屏和语音播报装置可以实现机器工作情况的反馈,和操作控制的输入。
其中,所述主控芯片启用的东软型号为HR7P201芯片。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与主控芯片相连接的系统供电模块,如图20所示,其中将DC12V降压成DC5V供主控芯片使用。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连接于主控芯片和加热装置之间的加热通讯模块,如图21所示,其中通讯方式为串口通讯,波特率为9600。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连接于主控芯片和各电磁阀之间的电磁阀控制模块,如图22所示,其中F1_OUT-F4_OUT点位分别与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及第四电磁阀对应连接,主控芯片根据不同的冲泡技术参数对电磁阀控制模块中的F1-F4点位进行高低电平控制从而控制相应电磁阀的开关,以选择合适注水方式进行注水或控制出热水的时间。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连接于主控芯片和杯子传感器之间的杯子传感器反馈模块,如图23所示,其中BZ_SW点位与杯子传感器相连接,当杯子传感器导通时,BZ_SW点位对地短接,BZ点位向主控芯片传输低电平,主控芯片检测到BZ点位传输来的低电平时出茶泵和第四电磁阀才允许被打开。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连接于主控芯片和出茶泵之间的出茶泵控制模块,如图24所示,其中B3-OUT点位与出茶泵相连接,主控芯片通过对B3点位高低电平输出从而控制出茶泵的开关。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连接于主控芯片和各行程限位开关之间的行程限位开关反馈模块,如图25所示,其中DW_SW点位分别与上行程限位开关和下行程限位开关相连接,当某一行程限位开关导通时,DW_SW接地,使DW点位变为低电平反馈给主控芯片;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连接于主控芯片和驱动电机之间的电机驱动模块,如图26所示,其中JDDJ_OUT点位与驱动电机相连接,当JDDJ_OUT点位输出为高电平时驱动电机启动,反之当JDDJ_OUT点位输出为低电平时驱动电机停止,主控芯片接收到下行程限位开关反馈来的低电平时,表示冲泡杯翻转到位,主控芯片向JDDJ点位传输低电平控制驱动电机停止工作,主控芯片接收到上行程限位开关反馈来的低电平时,表示冲泡杯回位,主控芯片再次向JDDJ点位传输低电平控制驱动电机停止工作。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连接于主控芯片和蓄水泵之间的的蓄水泵控制模块,如图27所示,其中B1-OUT点位与蓄水泵相连接,主控芯片依据水位感应装置输入的最高或最低水位对B1点位高低电平输出从而控制蓄水泵的开关,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连接于主控芯片和各水位传感器之间的水位反馈模块,如图28所示,其中LOCK_SW点位分别与低水位传感器和高水位传感器相连接;当下部的浮块随着水位的下降导通低水位传感器时,LOCK_SW点位对地短路,SW点位输出为低电平,主控芯片检测到SW点位为低电平时向蓄水泵控制模块中的B1点位传输高电平,蓄水泵启动自动蓄水,随后低水位传感器断开,当上部的浮块随着水位的上升导通高水位传感器时,LOCK_SW点位再次对地短路,SW点位输出为低电平,主控芯片再次检测到SW点位为低电平时向蓄水泵控制模块中的B1点位传输低电平,蓄水泵关闭停止蓄水。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连接于主控芯片和容量传感器之间的容量传感器反馈模块,如图29所示,其中CT_SW点位与容量传感器相连接,容量传感器导通时CT_SW点位对地短路,CT点位输出为低电平,主控芯片检测到CT点位为低电平时控制控制机器无法运行。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连接于主控芯片和水箱微动传感器之间的水箱安装反馈模块,如图30所示,其中SX_SW点位与水箱微动传感器相连接,当水箱安装到位后,插件导通水箱微动传感器,SX_SW点位对地短路,SX点位输出为低电平,主控芯片检测到SX点位为低电平时启动茶饮机工作,同理反之水箱微动传感器断开时茶饮机无法工作。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连接于主控芯片和磁铁触碰开关之间的磁铁触碰开关反馈模块,如图31所示,其中HEAT_SW点位与磁铁触碰开关相连接,当磁铁触碰开关导通,HEAT_SW接地,使SW点位为低电平,主控芯片接收到SW点位传输来的低电平时则控制冲机器工作,反之无法进行工作。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连接于显示屏和主控芯片之间的显示通讯模块,如图32所示,其中通讯方式为串口通讯,波特率为9600。
较之前技术而言,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茶饮机,该装置能模拟人工泡法,通过茶叶类型的选择和投茶量的自动秤重,便能自动为待冲泡茶叶匹配适宜的水温、水量和浸泡出茶时间进行茶叶冲泡,因此泡茶者不需要掌握泡茶技能也能通过该智能茶饮机冲泡出最适宜的茶汤,从而解决“喝茶要先学茶”的难点,实现“人人都是茶艺师”,让“茶为国饮”成为可能。
2.本发明中的注水方式可以通过底部花洒进行注水冲泡、通过环形注水管进行漩涡水流注水冲泡、和通过顶部注水花洒进行注水冲泡,不同的冲泡方式匹配对应不同的茶叶类型,从而冲泡出适宜的茶汤。
3.本发明中的杯体能够实现180°的翻转,方便茶渣的倾倒,以及开启底部注水花洒和环形注水管等构件时即可对杯壁进行清洗,保证冲杯体的干净卫生。
4.本发明中的出茶口分别和一路出茶腔管和一路出水腔管连通,能够达到即可出茶汤也可以出热水的功能。
5.本发明中水箱可以自动补水,当低水位传感器导通时,主控芯片控制蓄水泵自动蓄水,当高水位传感器导通时,主控芯片控制蓄水泵停止工作,以达到自动补水的效果。
6.本发明中还包括与主控芯片连接的显示屏和/或语音播报装置,机器运行中的工作情况可以通过显示屏和语音播报装置进行反馈表达,同时也可以通过显示屏和语音播报装置对机器进行指令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模块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三维结构示意图一(去除部分机壳);
图4为本发明的三维结构示意图二(去除部分机壳);
图5为本发明中冲泡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冲泡杯的结构示意图(去除冲泡机仓);
图7为本发明中冲泡杯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中冲泡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杯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收纳装置的爆炸图;
图11为本发明中水箱和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中水箱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中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中的水箱微动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中水位感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中前侧板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7为本发明中前侧板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8为本发明中出水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中主控芯片的电路图;
图20为本发明中系统供电模块的电路图;
图21为本发明中加热通讯模块的电路图;
图22为本发明中电磁阀控制模块的电路图;
图23为本发明中杯子传感器反馈模块的电路图;
图24为本发明中出茶泵控制模块的电路图;
图25为本发明中行程限位开关反馈模块的电路图;
图26为本发明中电机驱动模块的电路图;
图27为本发明中蓄水泵控制模块的电路图;
图28为本发明中水位反馈模块的电路图;
图29为本发明中容量传感器反馈模块的电路图;
图30为本发明中水箱安装反馈模块的电路图;
图31为本发明中磁铁触碰开关反馈模块的电路图;
图32为本发明中显示器通讯模块的电路图。
标号说明:1-机壳、11-前侧板、12-水箱座、111-出茶窗台、2-水箱、21-插件、3-加热装置、4-冲泡杯、41-杯体、411-转轴、42-滤网、43-底部注水花洒、44-环形注水管、45-冲泡机仓、46-安装板、47-驱动组件、471-上行程限位开关、472-下行程限位开关、473-行程控制件、474-驱动电机、48-投茶套圈、49-杯盖组件、491-杯盖本体、492-滑动盖板、4921-触碰磁铁、410-顶部注水花洒、5-出茶口、51-出茶腔管、52-出水腔管、6-水位感应装置、61-浮动轨道、62-浮块、7-收纳装置、71-茶渣收集箱、711-收集腔体、72-茶渣收纳屉、721-出水通孔、722-缺口、73-滤板、74-排水管、8-秤重装置、9-显示屏、10-语音播报装置、a-出茶泵、b-第四电磁阀、c-杯子传感器、d-蓄水泵、e-低水位传感器、f-高水位传感器、g-水箱微动传感器、h-容量传感器、i-磁铁触碰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
如图1-32所示,一种智能茶饮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1及分别安装于机壳1上的水箱2、加热装置3、冲泡杯4和冲泡控制装置;所述水箱1与加热装置3通过抽水管道连接且抽水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抽水泵和流量计;所述冲泡杯4设有用来注入冲泡水的注水口以及用来输出茶汤的出茶通道;所述加热装置3与冲泡杯4的注水口通过注水管道连接且注水管道上设有用于控制该注水管道注水通断工作的注水控制装置;所述智能茶饮机还设有用来控制出茶通道输出茶汤工作的出茶控制装置;
所述冲泡控制装置包括用于外部输入控制信息的输入器、以及与输入器连接的控制模块;所述输入器包括输入控制键盘或触摸控制屏或远程服务器或手机APP、小程序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主控芯片、与输入器有线或无线连接的输入模块以及用来储存一种以上不同茶叶类型的冲泡技术参数的存储模块,所述输入模块包括用来输入待冲泡茶叶类型要求的输入选择模块;所述冲泡技术参数包括不同茶叶类型对应的冲泡水量、冲泡水温度及冲泡时间;
所述智能茶饮机还包括用来秤量待冲泡茶叶重量的秤重装置8,所述秤重装置8与主控芯片连接用来输入其秤量的待冲泡茶叶重量;
所述主控芯片分别与输入选择模块和存储模块连接,主控芯片能根据输入选择模块输入的待冲泡茶叶类型要求调取存储模块存储的相应茶叶类型的冲泡技术参数以及秤重装置8秤量的待冲泡茶叶重量计算抽水管道的抽水量、加热装置3的加热温度以及出茶控制装置的出茶控制时间;
所述主控芯片与第一抽水泵和流量计连接,主控芯片根据其计算的抽水量和流量计检测的流量控制第一抽水泵从水箱向加热装置抽取相应数量的冲泡水;
所述主控芯片与加热装置通过温度控制器连接,主控芯片根据其计算的加热温度,通过温度控制器控制加热装置将抽取到加热装置内的冲泡水加热到所需温度;
所述主控芯片与注水控制装置连接,当主控芯片通过温度控制器检测到加热装置内的冲泡水加热到所需温度后,主控芯片控制注水控制装置进行注水工作;
所述主控芯片与出茶控制装置连接,根据主控芯片计算的出茶控制时间控制出茶控制装置的出茶汤工作。
如图1所示,优选地,所述输入模块还包括连接于输入器和主控芯片之间的用于修改或增加存储模块中茶叶类型的冲泡技术参数的数据更新模块。所述据更新模块可以与服务器连接,以便对冲泡技术参数进行更新,从而实现机器的自学习。
如图1所示,优选地,所述输入模块还包括连接于输入器和主控芯片之间的用于自行设置冲泡技术参数的自定义输入模块,主控芯片根据自定义输入模块输入的控制指令控制第一抽水泵、加热装置3、及出茶控制装置的工作。通过自定义输入模块可以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自行设定冲泡技术参数,从而泡出自己喜欢的茶汤。
如图4-8所示,优选地,所述冲泡杯4包括上端开口的杯体41、及置于杯体41内部用于将杯体41内腔分隔成上下两层的滤网42、设于杯体41底部的底部注水花洒43、环绕杯体41周壁设置且位于滤网42上方的环形注水管44;所述注水口包括设置在底部注水花洒43顶面的多个朝向杯体41内腔的第一注水口、以及间隔设置在环形注水管44内圈管壁的多个朝向杯体41内腔的第二注水口;各第二注水口的出水方向均沿同一倾斜角度倾斜向上以使环形注水管44能喷洒出漩涡状的水流;
所述注水管道包括进水端与加热装置出水端连接的注水总管以及分别与注水总管出水端连接的第一注水分支管和第二注水分支管,所述注水控制装置包括分别设于第一注水分支管和第二注水分支管上且分别与主控芯片连接的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底部注水花洒43的进水端延伸至杯体41外部与第一注水分支管的出水端连接;所述环形注水管44的进水端延伸至杯体41外部与第二注水分支管的出水端连接。
如图4-9所示,优选地,所述冲泡杯4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机壳1上的冲泡机仓45,所述冲泡机仓45套置于杯体41外且内部设有供杯体41在其内部上下翻转的空腔,冲泡机仓45的横向或纵向两侧设有安装板46,杯体33的两相对侧壁上设有两根水平同轴设置的转轴411,所述两根转轴411均延伸出冲泡机仓45且转动连接于两安装板46上;
其中一块安装板46上设有与其中一根转轴411连接的用于驱动杯体41翻转180°以方便倾倒茶渣和驱动杯体41反转回位的驱动组件47,冲泡机仓45上还固定设有位于杯体33的开口正上方且上下连通的用于向杯体33内投茶的投茶套圈48、以及活动扣置于投茶套圈48上方的用于与投茶套圈48相配合启闭杯体33的杯盖组件49;
所述驱动组件47包括设置于安装板46上且分别位于转轴411上方和下方的上行程限位开关471和下行程限位开关472、固定套置于冲泡杯4的一根转轴411上能随转轴411在两行程限位开关之间往复旋转且能启闭两行程限位开关的行程控制件473、及输出轴端与转轴411驱动连接的用于驱动转轴411转动的驱动电机474;
所述输入模块还包括连接于输入器和主控芯片之间的用于输入倒茶渣指令的倒茶渣控制模块,所述的主控芯片分别与上行程限位开关471、下行程限位开关472及驱动电机474连接,主控芯片根据倒茶渣控制模块输入的指令及上行程限位开关471、下行程限位开关472的反馈信号控制驱动电机474的正反转工作。
如图4-9所示,优选地,所述杯盖组件49包括扣置于投茶套圈48顶部开口上的杯盖本体491、与杯盖本体491相固定连接的且水平滑动连接于机壳1上的用于控制杯盖本体491开启或关闭投茶套圈48顶部开口的滑动盖板492;
所述杯盖本体491的底部还设有顶部注水花洒410,所述注水口还包括设于顶部注水花洒410底面的多个朝向杯体41内腔的第三注水口;所述注水管道还包括与注水总管出水端连接的第三注水分支管,顶部注水花洒410的进水端与第三注水分支管的出水端相连接,所述注水控制装置还包括设于第三注水分支管上并且与主控芯片连接的第三电磁阀,所述冲泡技术参数还包括不同茶叶类型对应采用其中至少一个注水分支管进行注水的注水方式选择,所述主控芯片根据输入选择模块输入的待冲泡茶叶类型要求所对应的冲泡技术参数中的注水方式,控制相应注水分支管上的电磁阀的启闭工作。
如图1所示,优选地,所述输入模块还包括连接于输入器和主控芯片之间的用于输入洗茶杯指令的洗茶杯控制模块,所述的主控芯片根据洗茶杯控制模块输入的指令控制第一抽水泵和加热装置3抽水加热到设定温度后,控制第一注水分支管和/或第二注水分支管上的电磁阀开启注水工作进行洗茶杯。
如图6-8所示,优选地,注水总管位于冲泡机仓45外部,所述第一注水分支管和第二注水分支管的进水端与注水总管的出水端连接之后,从安装板46外部穿过转轴411的中部,延伸进入冲泡机仓45后伸出转轴411,再分别与底部注水花洒43的进水端和环形注水管44的进水端连接,第一注水分支管和第二注水分支管的进水端与注水总管的出水端的连接部位留有方便在杯体41旋转时供相应注水分支管拉伸的冗长部分。其中第一注水分支管和第二注水分支管优选为软管。
如图16-18所示,优选地,所述机壳1包括位于冲泡机仓45前侧的前侧板11,所述前侧板11上设有一个用于放置茶杯的出茶窗台111,
出茶窗台111的正上方设有出茶口5,所述出茶口5分别和一路出茶腔管51和一路出水腔管52连通,其中出茶腔管51的进水端与出茶通道的出水端相连接,所述出茶通道的进水端设于杯体41的底部,所述出茶控制装置由设置于出茶通道上的出茶泵a构成;且出茶泵a与主控芯片相连接,能根据主控芯片计算的出茶控制时间控制出茶泵a的出茶汤工作;所述注水管道还包括与注水总管出水端连接的第四注水分支管,所述出水腔管52的进水端与第四注水分支管的出水端相连接,所述注水控制装置包括设在第四注水分支管上并与主控芯片相连接的用于启闭出水腔管52的第四电磁阀b;
如图1所示,所述输入模块还包括连接于输入器和主控芯片之间的用于输入出热水指令的出热水控制模块,所述主控芯片根据出热水控制模块输入的指令控制第一抽水泵和加热装置3抽水加热到设定温度后,控制第四注水分支管上的电磁阀开启出水工作。
如图16-17所示,优选地,在出茶窗台111的旁侧设有用于检测是否有茶杯放置到位的杯子传感器c,所述杯子传感器c与主控芯片相连接并向其反馈茶杯是否放置到位,当主控芯片接收到茶杯放置到位的信号时出茶泵a和第四电磁阀b才允许被运行。
如图11-15所示,优选地,在机壳1上设置有位于冲泡杯3后侧的水箱座12,所述水箱2安装于水箱座12上,水箱2的出水端与抽水管道的入水端相连接;
在水箱2中还设置有用于检测水箱2中设定的最高和最低水位的水位感应装置6,所述水位感应装置6与主控芯片相连接用于反馈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信号,在水箱的旁侧设有蓄水泵d,所述蓄水泵d的入水端与外界的水源相连接,且蓄水泵d的出水端与水箱2的蓄水腔相通并为其供水,所述蓄水泵d受控于主控芯片,主控芯片根据水位感应装置反馈来的最低和最高水位控制蓄水泵d的启闭工作。
如图11-15所示,优选地,所述水位感应装置6包括分别设置于水箱2中上下部位且均沿竖直方向延伸的两个浮动轨道61、及分别安装于两对应浮动轨道61中的且能沿着水位的高低上下浮动的两个浮块62;在位于下侧的轨道下部和位于上侧的轨道上部分别设有低水位传感器e和高水位传感器f,所述两个浮块62均内置电磁铁,两浮块上下浮动的过程中能启闭与之对应的水位传感器;所述低水位传感器和高水位传感器均与主控芯片相连接并向其反馈水位信号。
如图11-15所示,优选地,在水箱座12的底部安装有水箱微动传感器g,水箱2的底部设有安装到位后能触碰并导通水箱微动传感器g的插件21,所述水箱微动传感器g与主控芯片相连接并为其反馈水箱2是否安装到位的信号,主控芯片根据水箱2是否安装到位控制茶饮机的运行或停止。
如图10所示,优选地,所述茶饮机还包括用于收纳茶渣的收纳装置7,所述收纳装置7包括置于冲泡杯4下方的茶渣收集箱71,所述茶渣收集箱71的内部设有收集腔体711,所述茶渣收集箱71的一侧壁设有一个使收集腔体711与外部连通的通道开口,在收集腔体711内活动安装用于存放茶渣的茶渣收纳屉72,所述茶渣收纳屉72从收集腔体711侧壁的通道开口塞入收集腔体711并安装到位后能将收集腔体711所形成的通道开口关闭;所述茶渣收集箱71的顶部开口,当杯体41翻转时杯中的茶渣能落至茶渣收纳屉72中进行收纳,茶渣收纳屉72的底部开设有出水通孔721,在茶渣收纳屉72内还设有滤板73用于茶渣和废水进行分离,茶渣收集箱71的底部安装有用于将茶渣收纳屉72底部出水通孔721排出的废水进一步排出的排水管74;收集腔体711的内部安装有用于检测茶渣收纳屉72是否装满的容量传感器h,所述茶渣收纳屉72上还开设有方便容量传感器h进行检测的缺口722,所述容量传感器h与主控芯片相连接并向其反馈茶渣收纳屉72是否装满的信号。
如图2、9所示,优选地,在滑动盖板492的底部安装有触碰磁铁4921,在机壳1上与触碰磁铁4921相对应的位置安装有磁铁触碰开关i,滑动盖板492关闭到位后触碰磁铁4921导通磁铁触碰开关i,所述磁铁触碰开关i与主控芯片相连接并为其反馈滑动盖板492是否关闭的信号,主控芯片根据滑动盖板492是否关闭的信号控制机器的运行或停止。
如图2所示,优选地,所述秤重装置8为一个勺状的电子秤,所述电子秤内置信息发送模块,所述信息发送模块与主控芯片之间通过无线或有线连接并向其发送所秤待冲泡茶叶的茶量信息以供使用。
如图17所示,优选地,所述智能茶饮机还包括与主控芯片连接的显示屏9和/或语音播报装置10。显示屏9和语音播报装置10可以实现机器工作情况的反馈,和操作控制的输入。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与主控芯片相连接的系统供电模块,如图20所示,其中将DC12V降压成DC5V供主控芯片使用。
其中,所述主控芯片启用的是东软型号为HR7P201的芯片。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连接于主控芯片和加热装置之间的加热通讯模块,如图21所示,其中通讯方式为串口通讯,波特率为9600。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连接于主控芯片和各电磁阀之间的电磁阀控制模块,如图22所示,其中F1_OUT-F4_OUT点位分别与第一电磁阀381、第二电磁阀382、第三电磁阀383、及第四电磁阀384对应连接,主控芯片根据不同的冲泡技术参数对电磁阀控制模块中的F1-F4点位进行高低电平控制从而控制相应电磁阀的开关,以选择合适注水方式进行注水或控制出热水的时间。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连接于主控芯片和杯子传感器之间的杯子传感器反馈模块,如图23所示,其中BZ_SW点位与杯子传感器c相连接,当杯子传感器c导通时,BZ_SW点位对地短接,BZ点位向主控芯片传输低电平,主控芯片检测到BZ点位传输来的低电平时出茶泵a和第四电磁阀b才允许被打开。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连接于主控芯片和出茶泵a之间的出茶泵控制模块,如图24所示,其中B3-OUT点位与出茶泵a相连接,主控芯片通过对B3点位高低电平输出从而控制出茶泵a的开关。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连接于主控芯片和各行程限位开关之间的行程限位开关反馈模块,如图25所示,其中DW_SW点位分别与上行程限位开关471和下行程限位开关472相连接,当某一行程限位开关导通时,DW_SW接地,使DW点位变为低电平反馈给主控芯片;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连接于主控芯片和驱动电机474之间的电机驱动模块,如图26所示,其中JDDJ_OUT点位与驱动电机474相连接,当JDDJ_OUT点位输出为高电平时驱动电机474启动,反之当JDDJ_OUT点位输出为低电平时驱动电机474停止,主控芯片接收到下行程限位开关472反馈来的低电平时,表示冲泡杯4翻转到位,主控芯片向JDDJ点位传输低电平控制驱动电机474停止工作,主控芯片接收到上行程限位开关471反馈来的低电平时,表示冲泡杯4回位,主控芯片再次向JDDJ点位传输低电平控制驱动电机474停止工作。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连接于主控芯片和蓄水泵d之间的的蓄水泵控制模块,如图27所示,其中B1-OUT点位与蓄水泵d相连接,主控芯片依据水位感应装置输入的最高或最低水位对B1点位高低电平输出从而控制蓄水泵d的开关,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连接于主控芯片和各水位传感器之间的水位反馈模块,如图28所示,其中LOCK_SW点位分别与低水位传感器e和高水位传感器f相连接;当下部的浮块62随着水位的下降导通低水位传感器e时,LOCK_SW点位对地短路,SW点位输出为低电平,主控芯片检测到SW点位为低电平时向蓄水泵控制模块中的B1点位传输高电平,蓄水泵d启动自动蓄水,随后低水位传感器e断开,当上部的浮块62随着水位的上升导通高水位传感器f时,LOCK_SW点位再次对地短路,SW点位输出为低电平,主控芯片再次检测到SW点位为低电平时向蓄水泵控制模块中的B1点位传输低电平,蓄水泵d关闭停止蓄水。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连接于主控芯片和容量传感器h之间的容量传感器反馈模块,如图29所示,其中CT_SW点位与容量传感器h相连接,容量传感器h导通时CT_SW点位对地短路,CT点位输出为低电平,主控芯片检测到CT点位为低电平时控制控制机器无法运行。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连接于主控芯片和水箱微动传感器g之间的水箱安装反馈模块,如图30所示,其中SX_SW点位与水箱微动传感器g相连接,当水箱2安装到位后,插件21导通水箱微动传感器g,SX_SW点位对地短路,SX点位输出为低电平,主控芯片检测到SX点位为低电平时启动茶饮机工作,同理反之水箱微动传感器g断开时茶饮机无法工作。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连接于主控芯片和磁铁触碰开关i之间的磁铁触碰开关反馈模块,如图31所示,其中HEAT_SW点位与磁铁触碰开关i相连接,当磁铁触碰开关i导通,HEAT_SW接地,使SW点位为低电平,主控芯片接收到SW点位传输来的低电平时则控制冲机器工作,反之无法进行工作。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连接于显示屏和主控芯片之间的显示通讯模块,如图32所示,其中通讯方式为串口通讯,波特率为9600。
工作原理:茶饮机使用时与服务器连接,储存在服务器上的冲泡技术参数序将实时更新到存储模块;泡茶时,控制模块以语音和屏显方式询问使用者要冲泡什么茶和浓淡度,使用者以语音或触屏按键方式回复;控制模块收到指令后以语音和屏显方式提示“请投放茶叶”;使用者将茶叶放到秤重装置秤量后,倒入冲泡杯;同时,秤重装置通过发送模块将秤重结果数据传送给主控芯片;控制模块以语音和屏显方式提示“请关闭顶盖”;使用者关闭滑动盖板,机器便开始工作;主控芯片根据使用者通过语音或按键所告知的茶类、所投茶重量、浓淡度需求,自动匹配水温、水量、注水方式和浸泡时间,同时把相关指令派发;加热模块开始从水箱抽取定量的水进行加热,加热到一定的温度的水通过既定的注水管注入冲泡杯内;出茶控制装置接受指令控制热水浸泡茶叶的时间,浸泡时间一到,出茶泵启动,茶汤便被抽到出水口对备用杯子出茶,供饮用;需要出第二道茶汤时,只需通过语音唤醒或触屏按钮,并对机器说“请出汤”或触屏按纽,控制模块便将第二道茶的冲泡程序传给加热装置、冲泡杯,机器就再次重复烧水、泡茶、出汤动作;要泡出第三、四、五……道茶汤时,重复第二道茶汤的操作;当需要终止泡茶时,用语音或屏显按纽唤醒机器,告诉它“请终止停止、结束泡茶”,冲泡装置立即停止注水或浸泡,驱动电机接收指令,带动杯体随着转轴旋转180度,让杯体里的茶汤和茶渣随重力作用倒入茶渣收纳屉;随后,第一电磁阀接收指令打开,底部注水花洒将杯体的底部和杯壁冲洗干净;随后杯体按照指令再回转180度,归回原位。
尽管本发明采用具体实施例及其替代方式对本发明进行示意和说明,但应当理解,只要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范围内的各种变化和修改均可实施。因此,应当理解除了受随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条件的限制外,本发明不受任何意义上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智能茶饮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1)及分别安装于机壳(1)上的水箱(2)、加热装置(3)、冲泡杯(4)和冲泡控制装置;所述水箱(1)与加热装置(3)通过抽水管道连接且抽水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抽水泵和流量计;所述冲泡杯(4)设有用来注入冲泡水的注水口以及用来输出茶汤的出茶通道;所述加热装置(3)与冲泡杯(4)的注水口通过注水管道连接且注水管道上设有用于控制该注水管道注水通断工作的注水控制装置;所述智能茶饮机还设有用来控制出茶通道输出茶汤工作的出茶控制装置;
所述冲泡控制装置包括用于外部输入控制信息的输入器、以及与输入器连接的控制模块;所述输入器包括输入控制键盘或触摸控制屏或远程服务器或手机APP、小程序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主控芯片、与输入器有线或无线连接的输入模块以及用来储存一种以上不同茶叶类型的冲泡技术参数的存储模块,所述输入模块包括用来输入待冲泡茶叶类型要求的输入选择模块;所述冲泡技术参数包括不同茶叶类型对应的冲泡水量、冲泡水温度及冲泡时间;
所述智能茶饮机还包括用来秤量待冲泡茶叶重量的秤重装置(8),所述秤重装置(8)与主控芯片连接用来输入其秤量的待冲泡茶叶重量;
所述主控芯片分别与输入选择模块和存储模块连接,主控芯片能根据输入选择模块输入的待冲泡茶叶类型要求调取存储模块存储的相应茶叶类型的冲泡技术参数以及秤重装置(8)秤量的待冲泡茶叶重量计算抽水管道的抽水量、加热装置(3)的加热温度以及出茶控制装置的出茶控制时间;
所述主控芯片与第一抽水泵和流量计连接,主控芯片根据其计算的抽水量和流量计检测的流量控制第一抽水泵从水箱向加热装置抽取相应数量的冲泡水;
所述主控芯片与加热装置通过温度控制器连接,主控芯片根据其计算的加热温度,通过温度控制器控制加热装置将抽取到加热装置内的冲泡水加热到所需温度;
所述主控芯片与注水控制装置连接,当主控芯片通过温度控制器检测到加热装置内的冲泡水加热到所需温度后,主控芯片控制注水控制装置进行注水工作;
所述主控芯片与出茶控制装置连接,根据主控芯片计算的出茶控制时间控制出茶控制装置的出茶汤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茶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模块还包括连接于输入器和主控芯片之间的用于修改或增加存储模块中茶叶类型的冲泡技术参数的数据更新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茶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模块还包括连接于输入器和主控芯片之间的用于自行设置冲泡技术参数的自定义输入模块,主控芯片根据自定义输入模块输入的控制指令控制第一抽水泵、加热装置(3)、及出茶控制装置的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茶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泡杯(4)包括上端开口的杯体(41)、及置于杯体(41)内部用于将杯体(41)内腔分隔成上下两层的滤网(42)、设于杯体(41)底部的底部注水花洒(43)、环绕杯体(41)周壁设置且位于滤网(42)上方的环形注水管(44);所述注水口包括设置在底部注水花洒(43)顶面的多个朝向杯体(41)内腔的第一注水口、以及间隔设置在环形注水管(44)内圈管壁的多个朝向杯体(41)内腔的第二注水口;各第二注水口的出水方向均沿同一倾斜角度倾斜向上以使环形注水管(44)能喷洒出漩涡状的水流;
所述注水管道包括进水端与加热装置出水端连接的注水总管以及分别与注水总管出水端连接的第一注水分支管和第二注水分支管,所述注水控制装置包括分别设于第一注水分支管和第二注水分支管上且分别与主控芯片连接的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底部注水花洒(43)的进水端延伸至杯体(41)外部与第一注水分支管的出水端连接;所述环形注水管(44)的进水端延伸至杯体(41)外部与第二注水分支管的出水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茶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泡杯(4)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机壳(1)上的冲泡机仓(45),所述冲泡机仓(45)套置于杯体(41)外且内部设有供杯体(41)在其内部上下翻转的空腔,冲泡机仓(45)的横向或纵向两侧设有安装板(46),杯体(33)的两相对侧壁上设有两根水平同轴设置的转轴(411),所述两根转轴(411)均延伸出冲泡机仓(45)且转动连接于两安装板(46)上;
其中一块安装板(46)上设有与其中一根转轴(411)连接的用于驱动杯体(41)翻转180°以方便倾倒茶渣和驱动杯体(41)反转回位的驱动组件(47),冲泡机仓(45)上还固定设有位于杯体(33)的开口正上方且上下连通的用于向杯体(33)内投茶的投茶套圈(48)、以及活动扣置于投茶套圈(48)上方的用于与投茶套圈(48)相配合启闭杯体(33)的杯盖组件(49);
所述驱动组件(47)包括设置于安装板(46)上且分别位于转轴(411)上方和下方的上行程限位开关(471)和下行程限位开关(472)、固定套置于冲泡杯(4)的一根转轴(411)上能随转轴(411)在两行程限位开关之间往复旋转且能启闭两行程限位开关的行程控制件(473)、及输出轴端与转轴(411)驱动连接的用于驱动转轴(411)转动的驱动电机(474);
所述输入模块还包括连接于输入器和主控芯片之间的用于输入倒茶渣指令的倒茶渣控制模块,所述的主控芯片分别与上行程限位开关(471)、下行程限位开关(472)及驱动电机(474)连接,主控芯片根据倒茶渣控制模块输入的指令及上行程限位开关(471)、下行程限位开关(472)的反馈信号控制驱动电机(474)的正反转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茶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组件(49)包括扣置于投茶套圈(48)顶部开口上的杯盖本体(491)、与杯盖本体(491)相固定连接的且水平滑动连接于机壳(1)上的用于控制杯盖本体(491)开启或关闭投茶套圈(48)顶部开口的滑动盖板(492);
所述杯盖本体(491)的底部还设有顶部注水花洒(410),所述注水口还包括设于顶部注水花洒(410)底面的多个朝向杯体(41)内腔的第三注水口;所述注水管道还包括与注水总管出水端连接的第三注水分支管,顶部注水花洒(410)的进水端与第三注水分支管的出水端相连接,所述注水控制装置还包括设于第三注水分支管上并且与主控芯片连接的第三电磁阀,所述冲泡技术参数还包括不同茶叶类型对应采用其中至少一个注水分支管进行注水的注水方式选择,所述主控芯片根据输入选择模块输入的待冲泡茶叶类型要求所对应的冲泡技术参数中的注水方式,控制相应注水分支管上的电磁阀的启闭工作。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茶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模块还包括连接于输入器和主控芯片之间的用于输入洗茶杯指令的洗茶杯控制模块,所述的主控芯片根据洗茶杯控制模块输入的指令控制第一抽水泵和加热装置(3)抽水加热到设定温度后,控制第一注水分支管和/或第二注水分支管上的电磁阀开启注水工作进行洗茶杯。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茶饮机,其特征在于:注水总管位于冲泡机仓(45)外部,所述第一注水分支管和第二注水分支管的进水端与注水总管的出水端连接之后,从安装板(46)外部穿过转轴(411)的中部,延伸进入冲泡机仓(45)后伸出转轴(411),再分别与底部注水花洒(43)的进水端和环形注水管(44)的进水端连接,第一注水分支管和第二注水分支管的进水端与注水总管的出水端的连接部位留有方便在杯体(41)旋转时供相应注水分支管拉伸的冗长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茶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包括位于冲泡机仓(45)前侧的前侧板(11),所述前侧板(11)上设有一个用于放置茶杯的出茶窗台(111),
出茶窗台(111)的正上方设有出茶口(5),所述出茶口(5)分别和一路出茶腔管(51)和一路出水腔管(52)连通,其中出茶腔管(51)的进水端与出茶通道的出水端相连接,所述出茶通道的进水端设于杯体(41)的底部,所述出茶控制装置由设置于出茶通道上的出茶泵(a)构成;且出茶泵(a)与主控芯片相连接,能根据主控芯片计算的出茶控制时间控制出茶泵(a)的出茶汤工作;所述注水管道还包括与注水总管出水端连接的第四注水分支管,所述出水腔管(52)的进水端与第四注水分支管的出水端相连接,所述注水控制装置包括设在第四注水分支管上并与主控芯片相连接的用于启闭出水腔管(52)的第四电磁阀(b);
所述输入模块还包括连接于输入器和主控芯片之间的用于输入出热水指令的出热水控制模块,所述主控芯片根据出热水控制模块输入的指令控制第一抽水泵和加热装置(3)抽水加热到设定温度后,控制第四注水分支管上的电磁阀开启出水工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茶饮机,其特征在于:在出茶窗台(111)的旁侧设有用于检测是否有茶杯放置到位的杯子传感器(c),所述杯子传感器(c)与主控芯片相连接并向其反馈茶杯是否放置到位,当主控芯片接收到茶杯放置到位的信号时出茶泵(a)和第四电磁阀(b)才允许被运行。
CN201910828129.4A 2019-09-03 2019-09-03 智能茶饮机 Active CN1104481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28129.4A CN110448177B (zh) 2019-09-03 2019-09-03 智能茶饮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28129.4A CN110448177B (zh) 2019-09-03 2019-09-03 智能茶饮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48177A true CN110448177A (zh) 2019-11-15
CN110448177B CN110448177B (zh) 2024-02-13

Family

ID=684905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28129.4A Active CN110448177B (zh) 2019-09-03 2019-09-03 智能茶饮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48177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02985A (zh) * 2020-06-12 2020-10-23 佛山市百斯特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洗涤设备的洗涤程序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3455901A (zh) * 2021-07-05 2021-10-01 海南好菱潇高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化泡茶机及其使用方法
CN114246476A (zh) * 2021-12-09 2022-03-29 裕富宝厨具设备(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电热奶茶机的智能控制系统
CN115644658A (zh) * 2022-11-08 2023-01-31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冲茶设备冲茶的方法与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996322U (zh) * 2011-03-09 2011-10-05 潘毅强 一种全自动冲泡机
CN102273941A (zh) * 2011-08-24 2011-12-14 江西龙天茶业有限公司 智能全自动泡茶装置
JP2012016592A (ja) * 2010-07-08 2012-01-26 Xiaoming Chen 給茶機
KR20130116199A (ko) * 2012-04-13 2013-10-23 샤오티안 (종샨) 인더스트리얼 컴퍼니 리미티드 지능형 항온 차 우림기 및 차 우리기 공정
WO2018236231A1 (en) * 2017-06-21 2018-12-27 Mate T Sp. Z.O.O.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INDIVIDUAL PORTIONS OF FRESHLY BREWED HERBS INFUSIONS, ESPECIALLY TEA
CN109171473A (zh) * 2018-10-23 2019-01-11 福建饮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仿人工泡茶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茶饮机
CN211130698U (zh) * 2019-09-03 2020-07-31 福建饮享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茶饮机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16592A (ja) * 2010-07-08 2012-01-26 Xiaoming Chen 給茶機
CN201996322U (zh) * 2011-03-09 2011-10-05 潘毅强 一种全自动冲泡机
CN102273941A (zh) * 2011-08-24 2011-12-14 江西龙天茶业有限公司 智能全自动泡茶装置
KR20130116199A (ko) * 2012-04-13 2013-10-23 샤오티안 (종샨) 인더스트리얼 컴퍼니 리미티드 지능형 항온 차 우림기 및 차 우리기 공정
WO2018236231A1 (en) * 2017-06-21 2018-12-27 Mate T Sp. Z.O.O.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INDIVIDUAL PORTIONS OF FRESHLY BREWED HERBS INFUSIONS, ESPECIALLY TEA
CN109171473A (zh) * 2018-10-23 2019-01-11 福建饮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仿人工泡茶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茶饮机
CN211130698U (zh) * 2019-09-03 2020-07-31 福建饮享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茶饮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蔡路茵;李华;陈宁洁;张越峰;钟英杰;: "一种基于茶艺功能的新型自动控制泡茶机", 机电工程, no. 03, 20 March 2009 (2009-03-20)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02985A (zh) * 2020-06-12 2020-10-23 佛山市百斯特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洗涤设备的洗涤程序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1802985B (zh) * 2020-06-12 2021-11-19 佛山市百斯特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洗涤设备的洗涤程序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3455901A (zh) * 2021-07-05 2021-10-01 海南好菱潇高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化泡茶机及其使用方法
CN114246476A (zh) * 2021-12-09 2022-03-29 裕富宝厨具设备(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电热奶茶机的智能控制系统
CN114246476B (zh) * 2021-12-09 2023-11-28 裕富宝厨具设备(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电热奶茶机的智能控制系统
CN115644658A (zh) * 2022-11-08 2023-01-31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冲茶设备冲茶的方法与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48177B (zh) 2024-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48177A (zh) 智能茶饮机
CN104887071B (zh) 一种全自动泡茶机
CN100584255C (zh) 全自动泡茶桌
CN202941940U (zh) 自动泡茶机
CN206183035U (zh) 一种自动给料装置及茶饮冲泡机
WO2011144049A1 (zh) 饮品制备机及其显示装置
CN208610615U (zh) 一种内置旋转接水台的泡茶机
CN108013758A (zh) 一种智能泡茶机
CN213551241U (zh) 一种双通道智能茶饮机
CN202751213U (zh) 多功能全自动茶饮机
CN114587142A (zh) 一种功夫茶机器人及功夫茶自动泡茶方法
CN208677074U (zh) 一种自落杯咖啡机
CN108903651A (zh) 人工智能无人水吧
CN110495780A (zh) 一种智能自动出杯的咖啡机
CN206518463U (zh) 便携式内循环胶囊饮品杯及便携式内循环饮品杯
CN211130698U (zh) 智能茶饮机
CN103505045A (zh) 一种多功能全自动茶饮机
CN202858806U (zh) 一种全自动智能电蒸饭机
CN208808193U (zh) 一种用于咖啡机的洒水组件及安装其的咖啡机
CN202287821U (zh) 全自动泡茶机
CN201227172Y (zh) 全自动泡茶桌
CN109330370A (zh) 一种饮品冲泡机及冲泡方法
CN114304894A (zh) 仿茶艺师冲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4839102U (zh) 多功能一体式烹煮机
CN210783994U (zh) 一种用于咖啡液的冷萃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