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47196B - 用于在通信系统中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在通信系统中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47196B
CN110447196B CN201880018166.2A CN201880018166A CN110447196B CN 110447196 B CN110447196 B CN 110447196B CN 201880018166 A CN201880018166 A CN 201880018166A CN 110447196 B CN110447196 B CN 1104471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cch
symbols
ofdm symbols
uci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1816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47196A (zh
Inventor
柳贤锡
薛鹏
柳炫圭
崔相元
黄奎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4471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471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471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471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用于支持高于4G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的数据传输速率的5G通信系统与IoT技术合并的通信技术及其系统。本发明可以基于5G通信技术和IOT相关技术被应用于智能服务(例如,智能家居、智能建筑、智能城市、智能汽车或联网汽车、医疗保健、数字教育、零售、安保和与安全相关的服务等)。此外,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在通信系统中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终端和基站的操作方法和设备。

Description

用于在通信系统中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通信系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在通信系统中传输终端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自4G通信系统商业化以来日益增长的对无线数据通信量的需求,已经努力开发改进的5G通信系统或预5G通信系统。因此,5G通信系统或预5G通信系统被称为“超4G网络通信系统”或“后LTE系统”。
正在考虑在超高频(毫米波)频带(例如60GHz频带)中实施5G通信系统,以便实现更高的数据速率。为了在超高频带中减少无线电波的路径损耗并增加无线电波的传播距离,在5G通信系统中正在讨论诸如波束形成、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ass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全维度多输入多输出(full-dimensional MIMO,FD-MIMO)、阵列天线、模拟波束形成和大规模天线的技术。
此外,在基于演进的小小区、高级小小区、云无线电接入网络(云RAN)、超密集网络、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D2D)通信、无线回程、移动网络、协作通信、协调多点(coordinated multi-point,CoMP)、接收端干扰消除等的5G通信系统中正在进行对于系统网络改进的开发。
另外,在5G系统中,作为先进编码调制(advanced coding modulation,ACM)的混合FSK与QAM调制(FQAM)和滑动窗口叠加编码(sliding window superposition coding,SWSC),以及作为先进接入技术的滤波器组多载波(filter bank multi carrier,FBMC)、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和稀疏码多址接入(sparsecode multiple access,SCMA)正在被研发。
同时,互联网——迄今为止一直是以人为中心的连接性网络,人类在其中生成和消费信息,现在正演变为物联网(IoT),其中分布式实体或“事物”在其中交换和处理信息。万物联网(IoE)已经出现,其是IoT技术和大数据处理技术通过与云服务器的连接的结合。由于IoT实施已经需要诸如传感技术、有线/无线通信和网络基础设施、服务接口技术和安全技术等技术元素,近来已经研究了用于连接诸如传感器网络、机器到机器(machine-to-machine,M2M)通信、机器类型通信(MTC)等事物的技术。IoT环境可以提供智能互联网技术(Internet technology,IT)服务,这些服务通过收集和分析从连接的事物产生的数据来在人们的生活中创造新的价值。IoT可以通过现有信息技术(IT)和各种行业的融合和组合,被应用于各种领域,诸如智能家庭、智能建筑、智能城市、智能汽车或联网汽车、智能电网、医疗保健、智能电器和先进医疗服务中的那些领域。
与此相一致,已经进行了各种尝试来将5G通信系统应用于IoT网络。例如,诸如传感器网络、机器到机器(M2M)通信、机器类型通信等的技术正在使用诸如波束成形、MIMO、阵列天线等5G通信技术来实施。云无线接入网(云RAN)作为上述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应用也可以被认为是5G技术和IoT技术之间融合的示例。
同时,在传统LTE中,终端可以向基站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information,UCI),并且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可以包括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ybrid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ACK/NACK、信道质量信息(channel qualityinformation,CQI)、预编码矩阵指示(precoding matrix indication,PMI)信息、秩指示(rank indication,RI)信息和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信息中的至少一条。控制信息可以通过作为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control channel,PUCCH)传输,或者可以与数据一起通过作为上行链路数据信道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传输。关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时频传输位置,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可以在时间轴上传输一个子帧,并且可以在频率轴上的系统带宽的两端处传输。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基于时隙执行跳频来获得频率分集。
这种操作可能无法满足作为5G通信系统的要求中的一个的低延迟,并且也可能不支持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设计的可扩展性。例如,为了满足低延迟,一个时隙{即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可以在特定服务中包括7个符号。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TDD)系统,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符号数量可以根据用于传输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的符号数量而变化。因此,在这种场景下,有必要设计可扩展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公开的一方面是提供一种用于操作终端和基站以便在通信系统中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问题的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终端的方法可以包括:生成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为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生成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将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和DMRS映射到被分配给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多个符号;以及将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和DMRS传输到基站,其中DMRS被映射到所述多个符号中的奇数符号。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终端可以包括:收发器,其被配置为发送和接收信号;以及控制器,其被配置为生成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生成用于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将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和DMRS映射到被分配给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多个符号,并且将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和DMRS传输到基站,其中DMRS被映射到所述多个符号中的奇数符号。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基站的方法可以包括:在多个符号中从终端接收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和用于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以及基于解调参考信号,处理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其中DMRS被映射到所述多个符号中的奇数符号。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基站可以包括:收发器,其被配置为发送和接收信号;以及控制器,其被配置为在多个符号中从终端接收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和用于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并且被配置为基于解调参考信号处理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其中DMRS被映射到所述多个符号中的奇数符号。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能够高效地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息(该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可以具有各种比特大小而在性能方面没有劣化),并且能够高效地设计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以便具有各种数量的符号。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使用正常循环前缀(normal cyclic prefix,NCP)的LTE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结构的示例。
图2示出了使用扩展循环前缀(extended cyclic prefix,ECP)的LET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结构的示例。
图3示出了具有一个符号长度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结构的示例。
图4示出了具有两个符号长度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结构的示例。
图5示出了使用级联结构的长PUCCH设计的示例。
图6示出了使用级联结构的长PUCCH设计的另一示例(设计具有奇数个符号的长PUCCH的方法)。
图7示出了使用截短结构的长PUCCH设计的示例。
图8示出了LTE PUCCH格式1/1a/1b的结构的示例。
图9示出了LTE PUCCH格式2/2a/2b的结构的示例。
图10示出了根据长PUCCH的时间资源的数量的变化的长PUCCH的频率资源的数量的变化的示例。
图11示出了用于通过长PUCCH传输UCI的终端的发送器的结构的示例。
图12示出了用于接收UCI的基站接收器的结构的示例。
图13示出了用于通过长PUCCH传输UCI的终端的发送器的结构的另一示例。
图14示出了在长PUCCH的符号数量小于UCI的调制符号的数量的情况下的映射方法的示例。
图15示出了在长PUCCH的符号数量大于UCI的调制符号的数量的情况下的映射方法的示例。
图16是示出了在图11和图13中示出的终端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7是示出用于执行在图11和图13中示出的操作的基站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8示出了在频率轴上以一个RB为单位使用不同预编码器的情况的示例。
图19示出了在频率轴上以RB群组(四个RB构成一个RB群组)为单位使用不同预编码器的情况的示例。
图20示出了在时间轴上以一个符号为单位使用不同预编码器的情况的示例。
图21示出了在时间轴上以符号群组(四个符号构成一个符号群组)为单位使用不同预编码器的情况的示例。
图22示出了在时间轴上将预编码器循环(PC,precoder cycling)方案应用于长PUCCH的方法的示例。
图23示出了在时间轴上将预编码器循环(PC)方案应用于长PUCCH的方法的另一示例。
图24示出了在时间轴上将预编码器循环(PC)方案应用于长PUCCH的方法的另一示例。
图25示出了在具有两个天线端口的终端中将时间轴预编码器循环(PC)方案应用于长PUCCH的方法的示例。
图2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终端的配置的图。
图2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基站的配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在本公开的以下描述中,当可能使本公开的主题相当不清楚时,将省略对结合在此的已知功能或配置的详细描述。下面将描述的术语是考虑到本公开中的功能而定义的术语,并且可以根据用户、用户意图或习惯而不同。因此,术语的定义应该基于整个说明书的内容做出。
在传统的LTE中,如图1或图2所示,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可以在包括两个时隙的单一子帧中在系统带宽的两端传输。图1示出了使用正常循环前缀(NCP)的情况,并且图2示出了使用扩展循环前缀(ECP)的情况。在使用NCP的情况下,一个子帧可以包括14个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spread-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DFT-S-OFDM)符号,并且一个时隙可以包括7个DFT-S-OFDM符号,如图1所示。在使用ECP的情况下,一个子帧可以包括12个DFT-S-OFDM(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并且一个时隙可以包括7个DFT-S-OFDM符号,如图2所示。如图1和图2所示,在时隙1中在系统带宽的上端处传输的PUCCH#1可以在时隙2中在系统带宽的下端处传输,以便获得频率分集。同样,在时隙1中在系统带宽的下端处传输的PUCCH#2可以在时隙2中在系统带宽的上端处传输,以便获得频率分集。尽管在图1和图2中未示出,但是探测参考信号(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可以在子帧的最后一个符号(NCP中的第14个符号和ECP中的第12个符号)中传输。如果在最后一个符号中传输SRS,则用于PUCCH的传输的最后一个符号可能被打孔。
同时,在传统的LTE系统中,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TTI)是1个子帧(1ms)。相比之下,在5G通信系统中TTI可以被配置为时隙以便减少延迟。也就是说,一个时隙可以是一个TTI。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时隙可以包括7个DFT-S-OFDM符号或7个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yclic prefix-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CP-OFDM)符号,或者可以包括14个DFT-S-OFDM符号或14个CP-OFDM符号。基站可以向终端通知一个时隙包括7个符号还是14个符号。此外,在现有技术中,从基站传输到终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和从终端传输到基站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在彼此不同的传输时间间隔(TTI)中传输。例如,基站在第n个子帧中将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传输到终端,并且终端在第(n+4)个子帧中将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传输到基站。例如,终端可以响应于在第(n+4)个子帧中接收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而向基站发送ACK/NACK信息。如果基站在第(n+4)个子帧中接收到NACK,则基站可以在第(n+K)个子帧中重传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值K在频分双工(FDD,frequency divisionduplexing)系统中可以固定为8,并且可以根据下行链路(DL,downlink)或上行链路(UL,uplink)子帧的配置而变化,但是在时分双工(TDD,time division duplexing)系统中可以被固定在特定配置中。这种操作可能不满足作为5G通信系统的要求之一的低延迟,并且可能限制基站调度器的自由度,从而降低了基站的灵活性。
为了满足上述要求,已经提出了帧结构。子帧结构可以与“自包含帧结构”互换使用,并且可以表示用于支持快速HARQ-ACK的帧结构或者用于支持低延迟的帧结构。在这种帧结构中,可以为每个子帧动态地改变子帧的配置。例如,第n个子帧可以被配置为接收下行链路数据,第(n+1)个子帧可以被配置为传输上行链路数据,第(n+2)个子帧可以被配置为接收下行链路数据,第(n+3)个子帧可以被配置为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因此,在上述帧结构中,用于在上行链路中传输控制信息的控制信道可以被定位在TTI的最后一个符号310或320,或者定位在TTI的最后两个符号410和420,如图3和图4所示。用于支持快速HARQ-ACK的PUCCH被称为“短PUCCH”。
尽管图3和图4示出了两个符号被指派给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但是PDCCH可以使用一个符号或者三个或更多个符号来传输。尽管在图3和图4中未示出,但是在用于传输下行链路数据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channel)在PDCCH之后被传输的情况下,可以在短PUCCH符号之前提供包括一个符号(或者两个或更多个符号)的间隙。该间隙旨在用于在接收与发送之间进行硬件切换所需的时间,以便终端在接收到在下行链路中传输的PDCCH/PDSCH后,在上行链路中执行传输短PUCCH的操作。类似地,该间隙旨在用于在发送与接收之间进行硬件切换所需的时间,以便基站在下行链路中传输PDCCH和PDSCH之后,执行接收在上行链路中传输的短PUCCH的操作。尽管在图3和图4中未示出,但是在用于传输上行链路数据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在PDCCH之后被传输的情况下,可以在PDCCH之后提供包括一个符号(或者两个或更多个符号)的间隙。如上所述,该间隙旨在用于在终端的接收与传输之间的硬件切换或者在基站的传输与接收之间的硬件切换所需的时间。相应地,可用于传输PDSCH或PUSCH的符号数量可以根据构成时隙的符号数量(7个符号或14个符号)、PDCCH的符号数量和构成间隙的符号数量而变化。
同时,如上所述,短PUCCH具有通过支持HARQ-ACK来减少延迟的效果。然而,由于短PUCCH是使用一个或两个符号来传输的,因此在确保覆盖方面可能存在限制。因此,如图1和图2中所示,可以支持能够使用多个DFT-S-OFDM符号(或CP-OFDM符号)来传输的PUCCH。用于支持覆盖的这种PUCCH被称为“长PUCCH”。长PUCCH可以被处理以便于对PUSCH进行频分复用(FDM,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然后可以被传输。此外,长PUCCH可以被处理以便于对短PUCCH进行FDM或TDM(时分复用)。因此,能够构成长PUCCH的DFT-S-OFDM符号(或CP-OFDM符号)的数量可以是可变的,如下面表1和表2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2201025120000081
上面的表1示出构成长PUCCH的符号数量的示例(1个TTI=7个符号)。
[表2]
Figure BDA0002201025120000082
Figure BDA0002201025120000091
上面的表2示出构成长PUCCH的符号数量的示例(1个TTI=14个符号)。
表1和表2中不存在短PUCCH的情况可以是短PUCCH资源没有被配置在相应的TTI(时隙)中的情况,或者可以是短PUCCH资源未被处理以便于对长PUCCH资源进行TDM的情况(即,FDM的情况)。此外,尽管在表1和表2中假设在TDD系统中所述间隙包括一个符号,但是在考虑到终端的定时提前(TA,timing advance)情况下,所述间隙可以在具有大的小区半径的小区中需要两个或更多个符号。进一步,尽管在TDD系统中假设PDCCH的符号数量达到两个,但是可以使用三个或更多个符号。考虑到上面提到的各种情况,可用于长PUCCH的符号数量可能更加可变。
为了针对各种情况有效地设计长PUCCH,可以使用如图5中的示例所示的级联结构或者使用如图7中的示例所示的截短结构来设计长PUCCH。
使用级联结构的长PUCCH的设计:在使用级联结构的设计中,首先定义包括符号的最小数量的基本单元,并且如果需要具有各种符号数量的长PUCCH的设计,则可以以基本单元为单位增加符号数量。也就是说,假设两个符号被定义为如图5所示的基本单元510,并且一个符号用于解调参考信号(DMRS)的传输,并且另一符号用于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的传输。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基本单元的级联来设计包括4、6、8、10、12和14个符号的长PUCCH。然而,在使用级联结构的设计的情况下,DMRS的开销总是占据50%的符号,而不管如图5所示的长PUCCH的符号数量如何,这可能是不期望的。此外,包括奇数个符号(例如,5、7、9、11和13个符号)的长PUCCH不能由基本单元的简单级联来支持。为了降低DMRS开销并支持奇数个符号,可以将用于UCI的传输的最后一个符号添加到级联的长PUCCH的末端,如图6所示。也就是说,包括2个符号的基本单元610和添加到其的一个符号可以构成包括3个符号的长PUCCH。同样地,包括5个符号的长PUCCH可以通过级联各自包括两个符号的两个基本单元并且通过然后将一个符号添加到级联符号结构(包括4个符号)来配置。图5示出了包括2个符号的基本单元,其中一个符号用于DMRS,并且另一符号用于UCI传输,但是可以考虑包括三个或更多个符号的基本单元,其中一个符号用于DMRS,并且两个符号用于UCI传输。此外,DMRS可能被定位在包括三个或更多符号的基本单元中的第一个符号处。例如,可以提供被配置为UCI+DMRS+UCI的基本单元结构。
使用截短结构的长PUCCH的设计:不同于使用级联结构(在该级联结构中定义包括最小数量符号的基本单元)的PUCCH的设计,在使用截短结构的设计中首先定义包括最大数量符号的基本单元,并且如果需要具有各种符号数量的长PUCCH的设计,则可以减少基本单元中的符号数量。也就是说,如果14个符号被定义为基本单元710,如图7所示,则在同时减少符号数量的同时,有可能设计具有各种符号数量的长PUCCH。然而,这种方法可能对DMRS模式敏感。例如,如果DMRS被定位为如图8的810所示,则DMRS必须被截短,以便支持包括四个符号的长PUCCH,这可能是不期望的。作为另一示例,如果DMRS被定位为如图9的910所示,则DMRS必须被截短,以便支持包括12个符号的长PUCCH,这可能是不期望的。
同时,也可以如图1或图2所示执行跳频,以便在使用级联结构的长PUCCH设计或使用截短结构的长PUCCH设计中获得频率分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长PUCCH包括奇数个符号,则可能需要确定被用于执行跳频的符号的数量。例如,如果长PUCCH包括7个符号,并且如果跳频由基站在TTI内配置,则可能需要确定是否使用3个符号的第一部分和4个符号的第二部分来执行跳频,或者是否使用4个符号的第一部分和3个符号的第二部分来执行跳频。如果将在TTI的最后一个符号中传输SRS或短PUCCH,则长PUCCH的最后一个符号可能被打孔。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期望的是将更多符号分配给第二部分。作为另一示例,如果长PUCCH包括使用级联结构的7个符号,则长PUCCH可以具有结构“DMRS-UCI-DMRS-UCI-DMRS-UCI-UCI”,如图4所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使用3个符号的第一部分和4个符号的第二部分来执行跳跃,则第一部分包括“DMRS-UCI-DMRS”(3个符号),并且第二部分包括“UCI-DMRS-UCI-UCI”(4个符号)。第一部分没有必要包括两个DMRS,但第二部分仅包括一个DMRS。为了提高信道估计性能,可能优选的是将第一部分配置为“DMRS-UCI”(2个符号),并且将第二部分配置为“DMRS-UCI-DMRS-UCI-UCI”(5个符号)。
因此,用于跳频的符号划分可以由基站配置,并且该配置可以通过公共RRC、UE特定RRC或群组公共DCI传输到终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指示用于跳跃的第一部分或第二部分的符号数量,或者可以使用预定模式(pattern)来指示模式数量。更具体地,在包括7个符号的长PUCCH中,模式-1可以指示“2(第一部分)+5(第二部分)”,模式-2可以指示“3+4”,并且模式-3可以指示“3+3”。在这种情况下,模式-3表示,虽然总共7个符号可以用于长PUCCH,但是跳频仅使用偶数个符号而不使用最后的符号来执行。最后的符号可以用于传输另一终端的SRS或短PUCCH,或者同一终端可以使用6个符号来传输长PUCCH,并且可以使用剩余的一个符号来传输SRS。
同时,UCI有效载荷的大小范围可以从1比特到几百比特。具有各种大小的UCI有效载荷必须保证类似的上行链路性能,而不考虑构成长PUCCH的符号数量如何。例如,当传输100比特的UCI时,包括4个符号的长PUCCH的性能和包括14个符号的长PUCCH的性能需要彼此相似。为此,通过长PUCCH传输的UCI的时频资源的数量需要满足下面的等式1。
[等式1]
N1×m1≈N2×m2
在等式1中,N1或N2可以表示长PUCCH的符号数量,并且m1或m2可以是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的数量或长PUCCH的子载波的数量。也就是说,如图10所示,如果长PUCCH的符号数量从N1减少到N2,则长PUCCH的RB的数量(或子载波的数量)可以从m1增加到m2。另一方面,如果长PUCCH的符号的数量从N2增加到N1,则长PUCCH的RB的数量(或子载波的数量)可以从m2减少到m1。在这种情况下,指示长PUCCH的符号数量的N1和N2可以不包括DMRS符号。通过这种操作,可以灵活地设计具有各种UCI有效载荷和各种数量的符号的长PUCCH。
表3是取决于UCI有效载荷大小的长PUCCH的各种类型的格式的示例。如果UCI有效载荷具有大的大小(例如几百比特),为了降低编码速率,有必要减少长PUCCH中可用于DMRS的符号数量(以减少DMRS开销)。另一方面,如果UCI有效载荷具有小的大小(例如,1或2比特),与UCI有效载荷具有大的大小的情况相比,即使没有显著降低编码率,也可以确保足够的接收性能。因此,可能没有必要减少DMRS开销。因此,DMRS开销可以根据UCI有效载荷的大小而变化,这可能需要支持不同的长PUCCH格式。因为太多的长PUCCH格式需要复杂的系统,所以可能期望支持尽可能少的长PUCCH格式。因此,将基于以下表4中示出的三种长PUCCH格式来描述本公开中提出的方法。
[表3]
格式 UCI有效负载,0[比特] 信道编码
1 1或2 重复或顺序
2 2&lt;0≦X<sub>2</sub> 块码(例如,雷德密勒码)
j X<sub>j-1</sub>&lt;0≦X<sub>j</sub> 块码
k X<sub>k-1</sub>&lt;0≦X<sub>k</sub> 极性码
n X<sub>n-1</sub>&lt;0≦X<sub>n</sub> 极性码
上面的表3示出了根据UCI有效载荷大小的各种格式的长PUCCH。
[表4]
格式 UCI有效负载,0[比特] 有效编码率 信道编码
1 1或2 R<sub>1</sub> 重复或顺序
2 2&lt;0≦X<sub>2</sub> R<sub>2</sub> 块码(例如,雷德密勒码)
3 X<sub>2</sub>&lt;0≦X<sub>3</sub> R<sub>3</sub> 极性码
上面的表4示出了根据UCI有效载荷大小的长PUCCH格式。
表4中的有效编码率(Rr)可以根据下面的等式2来确定。
[等式2]
Figure BDA0002201025120000121
在等式2中,“N”表示构成特定长PUCCH格式的符号总数,并且D表示以特定长PUCCH格式传输的DMRS占用的符号数量。“m”是构成特定长PUCCH格式的资源块(RB)的数量。例如,如表4所示,长PUCCH的格式1旨在传输1比特或2比特的UCI。长PUCCH格式1可以通过如上面表1或表2所示的各种符号数量来传输。同样地,长PUCCH格式2可以用于UCI有效载荷大小大于2比特且小于或等于X2个比特的情况,并且可以通过如上表1或表2所示的各种数量的符号来传输。此外,长PUCCH格式3可以用于UCI有效载荷大小大于X2个比特且小于或等于X3个比特的情况,并且可以通过如上表1或表2所示的各种数量的符号来传输。
图11在上面的表4中示出了用于长PUCCH格式3(在UCI有效载荷大小较大的情况下)的终端的发送器的结构。由终端生成并且大于X2个比特且小于或等于X3个比特的UCI O个比特通过信道编码被信道编码为M个比特。经信道编码的M个比特经由UE特定的加扰进行调制。调制符号被解复用,并且然后被映射到长PUCCH的各个符号。在这种情况下,终端的控制器1110确定要被映射所述调制符号的DFT-S-OFDM符号,其与要在长PUCCH中使用的符号的数量相关。例如,如果长PUCCH包括7个符号(N=7),并且如果第一DFT-S-OFDM符号用于DMRS(如图10所示),则控制器1110可以使用所有六个路径来映射调制符号。也就是说,控制器1110可以确定在7个长PUCCH符号当中可用于DMRS的DFT-S-OFDM符号的数量,并且然后可以导通/关断与其相对应的路径的开关。如果第三DFT-S-OFDM符号用于DMRS,则控制器1110可以关断该开关,使得所述调制符号不被映射到第三DFT-S-OFDM符号。更具体地,如果七个DFT-S-OFDM符号当中的DFT-S-OFDM符号1和DFT-S-OFDM符号3用于DMRS,则DFT-S-OFDM符号2、4、5、6、和7可以在所述调制符号的映射中使用(相对应的DFT-S-OFDM符号的路径被导通以便被映射所述调制符号)。作为另一示例,如果长PUCCH包括四个DFT-S-OFDM符号,并且如果第一DFT-S-OFDM符号用于DMRS,则控制器1110可以关断与DFT-S-OFDM符号5、6和7相对应的路径的开关。路径的打开/关闭可以由图11中示出的控制器1110或解复用器执行(或者解复用器可以包括在控制器中)。
调制符号通过穿过正交覆盖码(orthogonal cover code,OCC)块和循环移位块进入DFT块。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1110可以根据等式1控制可用于传输长PUCCH的频率资源(RB或子载波)。更具体地,如果可用于长PUCCH的DFT-S-OFDM符号的数量(可以在其中传输UCI的符号的数量,不包括DMRS的数量)是N1,则控制器可以将DFT大小配置为m1。此外,如果DFT-S-OFDM符号的数量(可以在其中传输UCI的符号的数量,不包括DMRS的数量)是N2,则控制器可以将DFT大小配置为m2。可以经由DFT块利用IFFT处理调制符号,并且然后可以被映射到DFT-S-OFDM符号。
图12示出了在表4中示出的长PUCCH格式3的情况下(在UCI有效载荷具有大的大小的情况下)基站接收器的操作的示例。与在终端的发送器中提供的控制器1210一样,在基站的接收器中提供的控制器1210确定要打开或关闭的DFT-S-OFDM符号的数量,并且根据在其中传输DMRS的DFT-S-OFDM符号的数量来确定是否导通或关断相应路径的开关。对其中DMRS路径被导通的DFT-S-OFDM符号执行信道估计,并且将其结果发送到均衡器。同时,对其中开关被导通的DFT-S-OFDM符号执行FFT,并将其结果发送到均衡器。均衡器通过利用从信道估计器接收的输入值和FFT的结果值来提供IDFT块的输入值。IDFT执行具有根据控制器1210的控制确定的IDFT大小的IDFT。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1210可以根据由等式1确定的长PUCCH的频率资源来确定IDFT大小。IDFT的结果被传输到OCC块,使得发送器中使用的OCC被移除并被输入到复用器。随后的块可以以发送器中执行的过程的相反的顺序进行处理。
图13示出了在以上表4中的长PUCCH格式2的情况下(在UCI有效载荷具有小的大小的情况下)的终端的发送器的结构。在终端中生成并且大于2比特且小于或等于X2个比特的UCI O比特通过信道编码被信道编码为M个比特。经信道编码的M个比特经由UE特定的加扰进行调制。调制符号被解复用,并且然后被映射到长PUCCH的各个符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使用块码(例如,Reed-Muller码:RM码),则经编码的比特的数量可以具有固定值。例如,假设RM(20,A),如果输入值“A”被输入到信道编码器中,则信道编码器的输出值被固定为20个比特。在这种情况下,值“A”可以小于或等于13个比特。作为另一示例,假设RM(32,B),如果输入值“B”被输入到信道编码器中,则信道编码器的输出值被固定为32个比特。在这种情况下,“B”可以小于或等于11个比特。
因此,如果使用块码,则可能需要支持不同大小(支持不同输出值)的块码,以便支持具有各种数量的DFT-S-OFDM符号的长PUCCH。更具体地,如果块码的输出值被定义为M_bit,则调制符号的数量可以是M_symb=M_bit/2(假设为QPSK调制)。如果构成长PUCCH的DFT-S-OFDM符号的数量被定义为“N”,并且如果用于DMRS的DFT-S-OFDM符号的数量被定义为“D”,则可能发生以下情况。
情况1)Msymb=(N-D)个DFT-S-OFDM符号,例如,Msymb=(N-D)=10
情况2)Msymb>(N-D)个DFT-S-OFDM符号,例如Msymb=10和(N-D)=7
情况3)Msymb<(N-D)个DFT-S-OFDM符号,例如,Msymb=10和(N-D)=12
情况1)与LTE相同。更具体地,如果在LTE PUCCH格式2/2a/2b中,UCI有效载荷大小是3比特到13比特,则可以使用RM(20,A)。由于用了QPSK调制,所以从信道编码的20个比特中生成了10个调制符号。假设NCP,LTE PUCCH包括14个DFT-S-OFDM符号,并且14个符号中的4个符号用于DMRS传输。因此,可用于UCI传输的DFT-S-OFDM符号的数量是10,这等于QPSK调制符号的数量。假设10个QPSK调制符号是d0、d1、……、和d9,每个di(i∈∈{0、1、……、9})通过长度为12(12个子载波)的序列以DFT-S-OFDM符号的频率来扩展。也就是说,QPSK调制符号d0通过长度为12(12个子载波)的序列以DFT-S-OFDM符号1的频率来扩展,并且QPSK调制符号d1通过长度为12(12个子载波)的序列以DFT-S-OFDM符号3的频率来扩展(DFT-S-OFDM符号2用于DMRS传输)。因此,上述问题可能不会发生。
然而,情况2)(其中QPSK调制符号的数量大于DFT-S-OFDM符号的数量),或者情况3)(其中QPSK调制符号的数量小于DFT-S-OFDM符号的数量)可能会引起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如果DFT-S-OFDM符号的数量不同于调制符号的数量,则可以调整频率轴上的子载波的数量或RB的数量,如等式1所述。
更具体地,如果如在上述情况2)中那样,DFT-S-OFDM符号的数量少于调制符号的数量,则频率轴上的资源数量(子载波的数量或RB的数量)可以增加。另一方面,如果如在上述情况3)中那样,DFT-S-OFDM符号的数量大于调制符号的数量,则频率轴上的资源数量(子载波的数量或RB的数量)可以减少。
参考图13中的示例添加对情况2)的附加描述,假设使用RM(20,A)并且通过QPSK调制生成的10个QPSK调制符号(M_symb=10)被表示为d0、d1、......、和d9。此外,假设7个DFT-S-OFDM符号(N=7)被配置为长PUCCH,并且三个DFT-S-OFDM符号被用于DMRS传输(D=3)。也就是说,假设四个DFT-S-OFDM符号(N-D=4)用于UCI传输,并且分别由s0、s1、s2和s3表示。图13中的控制器1310可以通过等式1根据构成长PUCCH的DFT-S-OFDM符号的数量来改变用于长PUCCH的频率资源(子载波的数量或RB的数量)。更具体地,控制器1310可以确定频率资源的大小(RB的数量),使得通过将频率资源的大小乘以(N-D)个DFT-S-OFDM符号而获得的值大于或等于值M_symb{(N-D)xx m≥≥≥≥M_symb)。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配置了m=3(36个子载波),则可以满足4xx3≥≥10。
在图13中,调制符号d0可以通过具有长度L的序列被映射到s0。在这种情况下,序列长度L可以根据在s0传输中使用的频率资源的数量(子载波的数量)而变化,或者可以固定为特定值,而不管频率资源的数量如何。对于其中序列长度L根据频率资源而变化的示例,如果在长PUCCH的传输中使用的子载波的数量是12,则L=12,并且如果在长PUCCH的传输中使用的子载波的数量是24,则L=24。另一方面,在序列长度固定为特定值,而不管频率资源的数量如何的情况下,可以重复地使用长度L=12(或L=6)的序列。也就是说,如果频率资源的数量是24,则可以使用两次L=12的序列,或者可以使用L=6的序列四次。
图14示出了在频率轴上扩展调制符号di(i=0、1、……、9)并使用具有长度L的序列将其映射到四个DFT-S-OFDM符号的方法的示例。如上所示,由于即使存在10个调制符号,也存在四个DFT-S-OFDM符号,所以可以使用m=3(36个子载波)。在这种情况下,调制符号可以使用循环重复以d0、d1、……、d9、d0和d1的顺序被映射到各个符号。因此,调制符号d0、d4和d8可以被扩展到DFT-S-OFDM符号s0,并且调制符号d1、d5、d9可以被扩展到DFT-S-OFDM符号s1。此外,调制符号d2、d6和d0可以被扩展到DFT-S-OFDM符号s2,并且调制符号d3、d7和d1可以被扩展到DFT-S-OFDM符号s3。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3所示,用于将调制符号扩展到DFT-S-OFDM符号的序列可以在调制符号之间不同(即,可以在单一DFT-S-OFDM符号中使用不同的序列),或者可以在单一DFT-S-OFDM符号中使用相同的序列。更具体地,对于DFT-S-OFDM符号s0的示例,构成DFT-S-OFDM符号s0的各个调制符号d0、d4和d8可以具有L=12,并且可以使用具有不同循环移位值的序列。可替换地,如果在单一DFT-S-OFDM符号中使用相同的序列,则构成DFT-S-OFDM符号s0的调制符号d0、d4和d8可以使用具有长度L=12和相同循环移位值的序列。作为在单一DFT-S-OFDM符号中使用相同序列的情况的另一示例,构成DFT-S-OFDM符号s0的调制符号d0、d4和d8可以使用具有长度L=36和相同循环移位值的序列。在所有上述情况下,不同的DFT-S-OFDM符号可以使用具有不同循环移位值的序列。
另一方面,如果如在情况3)中那样,DFT-S-OFDM符号的数量大于调制符号的数量,则可能没有必要改变频率轴上的资源(子载波的数量或RB的数量)。参考图13中的示例添加对情况3)的附加描述,假设使用RM(20,A)并且通过QPSK调制生成的10个QPSK调制符号(M_symb=10)被表示为d0、d1、......、和d9。此外,假设14个DFT-S-OFDM符号(N=14)被配置为长PUCCH,并且两个DFT-S-OFDM符号被用于DMRS传输(D=2)。也就是说,假设12个DFT-S-OFDM符号(N-D=12)被用在UCI传输,并且被分别表示为s0、s1、……、s11。图13中的控制器1310可以向解复用器提供输入值,并且然后可以将调制符号映射到DFT-S-OFDM符号,如图15所示。图12示出了在频率轴上扩展调制符号di(i=0、1、……、9)并使用具有长度L=12的序列将其映射到12个DFT-S-OFDM符号的方法的示例。如上所示,由于即使存在10个调制符号,也存在12个DFT-S-OFDM符号,所以调制符号可以使用循环重复以d0、d1、……、d9、d0和d1的顺序被映射到各个DFT-S-OFDM符号。在这种情况下,不同的DFT-S-OFDM符号可以使用具有不同循环移位值的序列。然而,为了降低复杂性,相同的调制符号d0被扩展到的DFT-S-OFDM符号s0和s10可以使用具有相同循环移位值的序列,并且相同的调制符号d1被扩展到的DFT-S-OFDM符号s1和s11可以使用具有相同循环移位值的序列。
图16是示出了在图11和图13中示出的终端的操作的流程图。终端可以从基站接收用于UCI传输的参数(1610),并且可以使用所述参数来确定UCI有效载荷的大小(1620)。例如,所述参数可以包括关于UCI的配置的信息。也就是,所述参数可以包括关于下列各项中的至少一个的信息:HARQ ACK/NACK、CQI/PMI、RI、以及波束测量信息(关于由终端测量的下行链路波束的质量、相应波束的索引等的信息),其构成UCI。此外,所述参数可以包括用于终端确定每条UCI信息的比特大小的参数。对于HARQ ACK/NACK的示例,如果支持若干下行链路子帧或CA(载波聚合),则所述参数可以包括关于由ACK/NACK指示的分量载波(component carriers,CC)数量的信息。这些不同的参数可以通过公共RRC、UE特定的RRC、群组公共DCI、或UE特定的DCI从基站传输,并且终端接收所述参数并且然后确定UCI有效载荷的大小(1620)。
在确定UCI有效载荷的大小之后,终端根据如表3或表4所示的UCI有效载荷的大小来确定长PUCCH格式(1630)。例如,如果根据UCI有效载荷的大小(如果UCI的大小小于或等于X2比特)确定长PUCCH格式3,如表4所示,则终端确定长PUCCH的时频资源的大小(1640)。在这种情况下,基站可以确定长PUCCH的所有时频资源,并且可以将其配置传输到终端。可替换地,基站可以确定时间或频率资源中的一个,并且可以将其配置传输到终端,使得终端可以根据在基站与终端之间定义的规则直接地确定剩余资源,而无需来自基站的配置。例如,基站可以配置可用于长PUCCH的符号数量,并且终端可以根据等式1来确定用于长PUCCH的频率资源的大小(1650)。
在基站向终端指示长PUCCH的时间资源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以下选项。
选项1)能够执行上行链路传输的所有符号可以用作长PUCCH符号的情况:假设一个TTI(1个时隙)包括N个DFT-S-OFDM(或CP-OFDM)符号,并且第一个符号用于PDCCH,第二个符号用于保护(间隙)。在这种情况下,剩余的(N-2)个符号可以用于长PUCCH传输。相应地,希望在相应的TTI中传输长PUCCH的终端可以从基站接收关于时隙结构的信息。关于时隙结构的信息可以通过RRC或群组公共DCI从基站传输,并且关于时隙结构的信息可以包括构成时隙的符号总数和在基站与终端之间预先确定的模式。例如,构成时隙的符号总数可以表示“0”=7个符号(类型1)和“1”=14个符号(类型2)。另一方面,作为时隙模式的示例,假设定义了八个模式,则基站可以表示000=模式1、001=模式2、……、111=模式8。根据要支持的模式的数量,表示模式的比特数量可以变化,并且模式可以根据PDCCH的符号数量、间隙(保护)的符号数量、或者在相应TTI中提供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的符号数量而变化。作为关于时隙结构的信息的另一示例,基站可以通过RRC或群组公共DCI向终端通知以上提及的时隙的类型、在PDCCH中使用的符号数量和在间隙中使用的符号数量。作为通过群组公共DCI传输时隙结构信息的更具体的示例,1个最高有效位(most significant bit,MSB)或1个LSB可以表示时隙的类型,并且剩余的比特可以表示在PDCCH和间隙中使用的符号的数量。可替换地,用于时隙的类型、PDCCH和间隙的符号的各自数量可以构成独立的字段。
同时,在选项1中,长PUCCH的最后一个符号可以用于传输1-符号的短PUCCH或SRS。此外,在选项1中,长PUCCH的最后两个符号可以用于传输2-符号的短PUCCH。在这种情况下,终端可以将相应的一个或多个符号打孔。基站可以通过群组公共DCI或UE特定的DCI通知终端,是否要在在其中传输长PUCCH的TTI中对用作短PUCCH或SRS的符号进行打孔。例如,基站可以通过公共RRC或UE特定的RRC信令配置时隙(或子帧),在该时隙(或子帧)中能够传输短PUCCH或SRS的符号(或多个符号)很可能存在,并且可以通过群组公共DCI或UE特定DCI指示相应的符号(多个符号)是否将在特定时隙(或子帧)中被打孔。
选项2)能够执行上行链路传输的符号中的一些可以用作长PUCCH符号的情况:假设一个TTI(1个时隙)包括N个DFT-S-OFDM(或CP-OFDM)符号,并且第一个符号用于PDCCH,第二个符号用于保护(间隙)。在这种情况下,剩余的(N–2)个符号可以用于上行链路数据或控制信息的传输。其中(N–2)个符号中的一些可以用于长PUCCH传输的选项2)不同于其中所有(N–2)符号都用于长PUCCH传输的选项1)。例如,如果(N–2)个符号中的两个用于短PUCCH,则基站可以通知终端(N–4)个符号可用于长PUCCH。因此,不同于其中生成(N–2)个符号并且将最后两个符号打孔的选项1),在选项2)中可以对(N–4)个符号执行速率匹配。在这种情况下,基站可以显式地通知终端可用于SRS或短PUCCH的符号数量。
如果基站向终端指示长PUCCH的频率资源,则可以考虑以下选项。
选项1)隐式指示:基站可以通过RRC或群组公共DCI向终端发信号通知长PUCCH开始的频率资源的起点(RB的索引)。在终端之间,频率资源的起点可以不同。作为另一示例,基站可以向终端通知频率资源的起点,并且可以从由终端接收的UE特定的DCI的控制信道元素(CCE)索引中获取关于长PUCCH的频率资源的大小的信息。同时,基站可以仅通知终端长PUCCH开始的频率资源的起点,并且终端可以自己确定频率资源的大小(RB的大小),以便符合根据DFT-S-OFDM符号的数量确定的规则,如上面的等式1所示。
选项2)显式指示:关于长PUCCH的频率RB索引和频率RB大小的信息可以通过UE特定DCI、RRC或群组公共DCI来传输。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RRC配置频率RB索引的集合,并且可以通过UE特定的DCI来指示所配置的集合当中的要实际使用的索引。
同时,关于是否支持跳频的信息以及关于跳频带宽和跳频符号单元(如果支持跳跃的话)的信息可以由基站通过RRC或群组公共DCI来指示。例如,如果长PUCCH包括7个符号,并且如果跳频由基站在TTI中配置,则跳频符号单元可以是关于是否使用第一部分中的3个符号和第二部分中的4个符号来执行跳频、是否使用第一部分中的4个符号和第二部分中的3个符号来执行跳频、或者是否使用第一部分中的2个符号和第二部分中的5个符号来执行跳频的信息。
图17是示出用于执行在图11和图13中示出的操作的基站的操作的流程图。基站传输可以由终端使用以确定UCI有效载荷的大小的参数(1710)。例如,所述参数可以包括关于以下各项中至少一个的信息:HARQ ACK/NACK、CQI/PMI、RI、以及波束测量信息(关于由终端测量的下行链路波束的质量、相应波束的索引等的信息),其构成UCI。此外,所述参数可以包括用于终端确定每条UCI信息的比特大小的参数。对于HARQ ACK/NACK的示例,如果支持若干下行链路子帧或CA(载波聚合),则所述参数可以包括关于由ACK/NACK指示的分量载波(component carrier,CC)数量的信息。这些不同的参数可以通过公共RC、UE特定的RRC、群组公共DCI或UE特定的DCI从基站传输,并且终端可以接收所述参数,然后可以确定UCI有效载荷的大小。
同时,基站可以确定从终端传输上述信息的时间,并且可以确定UCI有效载荷的大小(1720)。例如,HARQ ACK可以在第n个子帧中从终端传输,CQI/PMI可以在第(n+k)个子帧中从终端传输,并且波束测量信息可以在第(n+j)个子帧中从终端传输。作为另一示例,所有UCI信息可以被复用,并且然后可以在第n个子帧中从终端同时传输。相应地,已经传输了参数的基站可以获得从终端传输相应的UCI信息的时间,并且可以确定或预测在特定子帧中从终端传输的UCI的有效载荷的大小(1720)。
一旦确定或预测了UCI有效载荷的大小,基站就根据如表3或表4所示的UCI有效载荷的大小来确定长PUCCH格式(1730)。例如,如果根据UCI有效载荷的大小(如果UCI的大小小于或等于X2比特)来确定长PUCCH格式3,如表4所示,则基站可以确定可以由终端在第n个子帧中传输的长PUCCH的时频资源的大小(1740)。在这种情况下,基站可以确定长PUCCH的所有时频资源,并且可以将其配置传输到终端。可替换地,基站可以确定时间或频率资源中的一个,并且可以将其配置传输到终端,使得终端可以根据在基站与终端之间定义的规则直接地确定剩余资源,而无需来自基站的配置。例如,基站可以配置可用于长PUCCH的符号数量,并且终端可以根据等式1确定在长PUCCH中使用的频率资源的大小。
在基站向终端指示(配置)长PUCCH的时间资源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以下选项(1750)。
选项1)基站在特定子帧(例如,第n个子帧)中通过上行链路可以接收的所有符号可以用作长PUCCH符号的情况:假设一个TTI(1个时隙)包括N个DFT-S-OFDM(或CP-OFDM)符号,并且第一个符号用于PDCCH,第二个符号用于保护(间隙)。在这种情况下,剩余的(N-2个)符号可以用于接收长PUCCH。相应地,希望在相应的TTI中接收长PUCCH的基站可以向终端传输关于时隙结构的信息。关于时隙结构的信息可以通过RRC或群组公共DCI从基站传输,并且关于时隙结构的信息可以包括构成时隙的符号总数和在基站与终端之间预先确定的模式。例如,构成时隙的符号总数可以表示“0”=7个符号(类型1)和“1”=14个符号(类型2)。另一方面,作为时隙模式的示例,假设定义了八个模式,则基站可以表示000=模式1、001=模式2、……、111=模式8。根据要支持的模式的数量,表示模式的比特数量可以变化,并且模式可以根据PDCCH的符号数量、间隙(保护)的符号数量、或者在相应TTI中提供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的符号数量而变化。作为关于时隙结构的信息的另一示例,基站可以通过RRC或群组公共DCI向终端通知以上提及的时隙的类型、在PDCCH中使用的符号数量和在间隙中使用的符号数量。作为通过群组公共DCI传输时隙结构信息的更具体的示例,1个最高有效位(most significant bit,MSB)或1个LSB可以表示时隙的类型,并且剩余的比特可以表示在PDCCH和间隙中使用的符号的数量。可替换地,用于时隙的类型、PDCCH和间隙的符号的各自数量可以构成独立的字段。
同时,在选项1中,长PUCCH的最后一个符号可以用于传输1-符号的短PUCCH或SRS。此外,在选项1中,长PUCCH的最后两个符号可以用于传输2-符号的短PUCCH。基站可以向终端传输该信息,并且终端可以接收该信息,并且然后可以将相应的一个或多个符号打孔。基站可以通过群组公共DCI或UE特定的DCI通知终端,是否要在在其中传输长PUCCH的TTI中对用作短PUCCH或SRS的符号进行打孔。例如,基站可以通过公共RRC或UE特定的RRC信令配置时隙(或子帧),在该时隙(或子帧)中能够传输短PUCCH或SRS的符号(或多个符号)而存在,并且可以通过群组公共DCI或UE特定DCI指示相应的符号(多个符号)是否将在特定时隙(或子帧)中被打孔。
选项2)基站在特定子帧(例如,第n个子帧)中通过上行链路可以接收的符号中的一些可以用作长PUCCH符号的情况:假设一个TTI(1个时隙)包括N个DFT-S-OFDM(或CP-OFDM)符号,并且第一个符号用于PDCCH,第二个符号用于保护(间隙)。在这种情况下,剩余的(N–2)个符号可以用于上行链路数据或控制信息的传输。其中(N–2)个符号中的一些可以用于长PUCCH传输的选项2)不同于其中所有(N–2)符号都用于长PUCCH传输的选项1)。例如,如果(N–2)个符号中的两个用于短PUCCH,则基站可以通知终端(N–4)个符号可用于长PUCCH。因此,不同于其中生成(N–2)个符号并且将最后两个符号打孔的选项1),在选项2)中可以对(N–4)个符号执行速率匹配。在这种情况下,基站可以显式地通知终端可用于SRS或短PUCCH的符号数量。
在基站向终端指示(配置)长PUCCH的频率资源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以下选项(1750)。
选项1)隐式指示:基站可以通过RRC或群组公共DCI信令通知向终端发信号通知长PUCCH开始的频率资源的起点(RB的索引)。在终端之间,频率资源的起点可能不同。作为另一示例,基站可以向终端通知频率资源的起点,并且可以从由终端接收的UE特定的DCI的控制信道元素(CCE)索引中获取关于长PUCCH的频率资源的大小的信息。同时,基站可以向终端仅通知长PUCCH开始的频率资源的起点,并且终端可以自己确定频率资源的大小(RB的大小),以便符合根据DFT-S-OFDM符号的数量确定的规则,如上面的等式1所示。
选项2)显式指示:关于长PUCCH的频率RB索引和频率RB大小的信息可以通过UE特定DCI、RRC或群组公共DCI来传输。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RRC配置频率RB索引的集合,并且可以通过UE特定的DCI来指示在所配置的集合当中的要实际使用的索引。
同时,关于是否支持跳频的信息以及关于跳频带宽和跳频符号单元(如果支持跳跃的话)的信息可以由基站通过RRC或群组公共DCI来指示。例如,如果长PUCCH包括7个符号,并且如果跳频由基站在TTI中配置,则跳频符号单元可以是关于是否使用第一部分中的3个符号和第二部分中的4个符号来执行跳频、是否使用第一部分中的4个符号和第二部分中的3个符号来执行跳频、或者是否使用第一部分中的2个符号和第二部分中的5个符号来执行跳频的信息。
同时,为了提高长PUCCH的接收可靠性,可以在发送器(终端)中使用天线分集方案。在本公开中,预编码器循环(PC)被认为是传输天线分集方案。在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方案中,不同的预编码器可以在频率轴(1810)上以一个RB为单位使用,如图18所示;或者不同的预编码器可以用于RB群组中的相应一个,如图19所示{其中四个RB构成一个RB组的示例(1910)}。频率选择性可以使用上述PC方案在发送器处人工生成,从而进一步获得频率分集。与图19中的方案相比,图18中的方案可以进一步增加频率选择性,从而最大化频率分集。然而,由于在图18中必须以一个RB为单位执行信道估计,所以与图19中的信道估计性能相比,信道估计性能可能恶化。例如,由于图19中频率轴的内插可以使用在四个RB(一个RB群组)中发送的所有参考信号(RS)来执行,所以可以进一步提高信道估计性能。然而,由于图18中频率轴的内插仅使用在一个RB中传输的RS来执行,所以与图19中的信道估计性能相比,信道估计性能可能降低。因此,可以看出的是频率选择性的增加与信道估计性能的提高之间存在折中关系。
然而,图18和图19中提到的频率轴上的PC方案可能不直接应用于长PUCCH。这是由于这样的事实,即长PUCCH具有比CP-OFDM的峰均功率比(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PAPR)性能更好的峰均功率比性能,因为长PUCCH使用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波形。这源于这样的事实,即DFT-S-OFDM能够保持单载波特性。因此,如果频率轴上的PC方案被直接引入到DFT-S-OFDM,则可能不再保持DFT-S-OFDM的单载波特性,从而使PAPR性能劣化。因此,为了保持PAPR特性,使用DFT-S-OFDM的系统必须在时间轴上使用PC方案,而不是在频率轴上使用PC方案。时间轴上的PC方案可以通过将不同的预编码器应用于各个DFT-S-OFDM符号(2010)或者通过对包括两个或更多个DFT-S-OFDM符号(2110)的每个单元使用不同的预编码器来实施,如图20和图21所示。例如,图20示出了将不同的预编码器应用于各个DFT-S-OFDM符号,并且图21示出了将不同的预编码器应用于具有两个或更多个DFT-S-OFDM符号的各个单元(四个DFT-S-OFDM符号使用一个预编码器)。
为了在时间轴上操作PC方案,接收器必须知道构成在发送器中应用的相同预编码器的单元的符号数量。这个信息可以遵循在基站与终端之间的预先确定的规则,或者可以通过单独的信令(例如,公共RRC/专用RRC信令或DCI)从基站传输到终端。例如,图22示出了将时间轴上的PC方案应用于长PUCCH的方法(选项1)。图22基于这样的假设,即2-符号的基本单元包括用于DMRS传输的一个符号和用于UCI传输的另一个符号,并且长PUCCH包括6个或更多个符号。在这种情况下,基站和终端可以初步承诺以长PUCCH的基本单元为单位使用不同的预编码器(2210)。尽管未在图22中示出,但是可以以图5和图6中所示的长PUCCH结构中的基本单元为单位使用不同的预编码器。除了包括两个符号的基本单元之外,这还可以以相同的方式被应用于包括三个或更多个符号的基本单元。
将时间轴上的PC方案应用于长PUCCH的另一示例在图23中示出(选项2)。不同于图22中的方案(其中将不同的预编码器应用于构成长PUCCH的各个基本单元),图23示出了不同的预编码器可以以在其中执行跳频的符号为单位被应用。也就是说,尽管构成长PUCCH的基本单元是2个符号,但是如果在4-符号的单元中执行跳频,则可以以4个符号为单位使用不同的预编码器(2310)。尽管图23示出了包括8个符号的长PUCCH,但是这个方案可以以相同的方式被应用于包括偶数个符号的长PUCCH。例如,在包括10个符号的长PUCCH中,如果在5-符号的单元中执行跳频,则可以以5个符号为单位使用不同的预编码器。另一方面,上述示例可以以类似的方式应用于包括奇数个符号的长PUCCH。例如,在包括9个符号的长PUCCH中,跳频可以以5个符号和4个符号为单位来执行,或者跳频可以以4个符号和5个符号为单位来执行。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跳频单元应用不同的预编码器。选项2的特征在于,在一个时隙中执行的跳频数量决定了可以在一个时隙中使用的预编码器的数量。例如,如果在一个时隙中执行跳频一次,则在一个时隙中可以使用最多两个预编码器。
将时间轴上的PC方案应用于长PUCCH的另一示例在图24中示出(选项3)。图24中的选项3与图22中的选项1和上述图23中的选项2的不同之处在于,基站通过单独的信令向终端传输关于应用相同预编码器的时间轴单元(符号或包括两个或更多符号的群组)的信息。因此,基站可以通过公共RRC/专用RRC信令向终端配置应用相同预编码器的时间轴单元,或者可以通过DCI向终端指示应用相同预编码器的时间轴单元。例如,假设在图24中长PUCCH包括12个符号。在这种情况下,基站可以向终端发信号通知在第N个时隙中以6个符号为单位应用相同的预编码器,并且可以向终端发信号通知在第(N+K)个时隙中以4个符号为单位应用相同的预编码器。以这种方式,基站可以根据终端的移动速度和信道的特性灵活地确定是否提高信道估计性能或频率分集增益。更具体地,由于终端的高速导致信道时间轴的大改变,所以有必要提高信道估计性能,而不是确保频率分集增益。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信道估计性能可以通过在时间轴上通过多个DMRS执行内插来提高,所以有必要增加可以应用相同预编码器的时间轴单元(第N个时隙)。另一方面,由于终端的低速导致信道时间轴的小改变,所以为了提高系统性能优选的是确保频率分集增益,而不是提高信道估计性能。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减少可以应用相同预编码器的时间轴单元{第(N+K)个时隙}。
同时,如果终端具有两个或多个天线端口,则可以通过每个天线端口传输正交DMRS来应用时间轴上的PC方案。例如,图25示出了时间轴PC方案被应用于具有两个天线端口的终端的示例。为了保持每个天线端口的DMRS的正交性,通过第一符号传输的DMRS是频分复用(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ed,FDM),如图25所示。也就是说,天线端口#1(由图25中的P1指示)和天线端口#2(由图25中的P2指示)是频分复用的。假设在通过天线端口#1传输的长PUCCH中使用预编码器[1 1 1 1],并且在通过天线端口#2传输的长PUCCH中使用预编码器[1j-1-j]。还假设接收器具有用于发送器的每个天线端口的预编码器信息。另外,假设通过天线端口#1建立的信道是h1,并且通过天线端口#2建立的信道是h2。在这些假设下,接收器知道具有预编码器#1的第二符号服从信道h1+h2,具有预编码器#2的第三符号服从信道h1+jh2,具有预编码器#3的第四符号服从信道h1-h2,具有预编码器#4的第五个符号服从信道h1-jh2,从而解码UCI信息。
图2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终端的配置的图。
根据本公开的终端可以通过终端接收器2620从基站接收参数。基于所述参数,终端处理器2610可以确定UCI有效载荷的大小,可以确定长PUCCH格式,可以确定长PUCCH资源的大小,并且可以将调制符号映射到长PUCCH符号。此外,终端可以通过终端发送器2630传输基于终端处理器2610的操作生成的信号。
图2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基站的配置的图。
根据本公开的基站可以通过基站发送器2730向终端传输参数。终端处理器2710可以确定UCI有效载荷的大小,可以根据UCI有效载荷的大小确定长PUCCH格式,可以确定长PUCCH资源的大小,并且可以分配长PUCCH资源。同时,基站接收器2720可以接收基于接收所述参数的终端的操作生成的信号。
同时,已经呈现了说明书和附图中公开的本公开的实施例,以容易地解释本公开的技术内容并帮助理解本公开,并且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也就是说,对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基于本公开的技术精神可以实现不同的修改。另外,如果需要的话,可以以组合的方式采用以上各个实施例。

Claims (12)

1.一种由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执行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从基站接收控制消息,所述控制消息包括关于用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多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数量的第一信息和使能用于PUCCH的时隙内跳频的第二信息,其中多个OFDM符号的数量等于或大于4并且等于或小于14;
生成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
生成用于PUCCH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
基于第一信息将UCI和DMRS映射到用于PUCCH的多个OFDM符号;以及
通过基于第二信息应用时隙内跳频,在PUCCH上向基站发送所述多个OFDM符号中的UCI和DMRS,
其中,DMRS被映射到所述多个OFDM符号中的奇数编号的OFDM符号,并且UCI被映射到多个OFDM符号中的偶数编号的OFDM符号,并且
其中,在时隙内跳频之前的PUCCH的第一部分具有的OFDM符号的数量等于或小于在时隙内跳频之后的PUCCH的第二部分具有的OFDM符号的数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基于UCI的比特数为1或2,识别所述PUCCH的PUCCH格式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UCI包括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确认HARQ-ACK或调度请求SR中的至少一个。
4.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所述终端包括:
收发器,被配置为发送和接收信号;以及
控制器,与收发器耦合并且被配置为:
从基站接收控制消息,所述控制消息包括关于用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多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数量的第一信息和使能用于PUCCH的时隙内跳频的第二信息,其中多个OFDM符号的数量等于或大于4并且等于或小于14;
生成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
生成用于PUCCH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
基于第一信息将UCI和DMRS映射到用于PUCCH的多个OFDM符号;以及
通过基于第二信息应用时隙内跳频,在PUCCH上向基站发送所述多个OFDM符号中的UCI和DMRS,
其中,DMRS被映射到所述多个OFDM符号中的奇数编号的OFDM符号,并且UCI被映射到所述多个OFDM符号中的偶数编号的OFDM符号,并且
其中,在时隙内跳频之前的PUCCH的第一部分具有的OFDM符号的数量等于或小于在时隙内跳频之后的PUCCH的第二部分具有的OFDM符号的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基于UCI的比特数为1或2,确定所述PUCCH的PUCCH格式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终端,其中,UCI包括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确认HARQ-ACK或调度请求SR中的至少一个。
7.一种由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执行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向终端发送控制消息,所述控制消息包括关于用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多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数量的第一信息和使能用于PUCCH的时隙内跳频的第二信息,其中多个OFDM符号的数量等于或大于4并且等于或小于14;
基于第一信息在PUCCH上从终端接收用于PUCCH的多个OFDM符号中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和用于PUCCH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以及
基于DMRS获取UCI,
其中,DMRS被映射到所述多个OFDM符号中的奇数编号的OFDM符号,并且UCI被映射到多个OFDM符号中的偶数编号的OFDM符号,并且
其中,在时隙内跳频之前的PUCCH的第一部分具有的OFDM符号的数量等于或小于在时隙内跳频之后的PUCCH的第二部分具有的OFDM符号的数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UCI的比特数为1或2,对于所述PUCCH确定PUCCH格式1。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UCI包括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确认HARQ-ACK或调度请求SR中的至少一个。
10.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所述基站包括:
收发器,被配置为发送和接收信号;以及
控制器,与收发器耦合并且被配置为:-
向终端发送控制消息,所述控制消息包括关于用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多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数量的第一信息和使能用于PUCCH的时隙内跳频的第二信息,其中多个OFDM符号的数量等于或大于4并且等于或小于14;
基于第一信息在PUCCH上从终端接收用于PUCCH的多个OFDM符号中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和用于PUCCH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其中,基于第二信息向PUCCH应用时隙内跳频;以及
基于DMRS获取UCI,
其中,DMRS被映射到所述多个OFDM符号中的奇数编号的OFDM符号,并且UCI被映射到多个OFDM符号中的偶数编号的OFDM符号,并且
其中,在时隙内跳频之前的PUCCH的第一部分具有的OFDM符号的数量等于或小于在时隙内跳频之后的PUCCH的第二部分具有的OFDM符号的数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其中,基于UCI的比特数为1或2,对于所述PUCCH确定PUCCH格式1。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其中,UCI包括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确认HARQ-ACK或调度请求SR中的至少一个。
CN201880018166.2A 2017-03-23 2018-03-20 用于在通信系统中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104471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7-0037150 2017-03-23
KR20170037150 2017-03-23
KR10-2017-0074779 2017-06-14
KR20170074779 2017-06-14
PCT/KR2018/003228 WO2018174522A1 (ko) 2017-03-23 2018-03-20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채널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47196A CN110447196A (zh) 2019-11-12
CN110447196B true CN110447196B (zh) 2022-05-24

Family

ID=63584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8166.2A Active CN110447196B (zh) 2017-03-23 2018-03-20 用于在通信系统中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350393B2 (zh)
KR (1) KR102602335B1 (zh)
CN (1) CN110447196B (zh)
WO (1) WO20181745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84295A1 (zh) * 2017-04-07 2018-10-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US11696287B2 (en) * 2017-04-27 2023-07-04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1316731B (zh) * 2017-09-11 2023-06-06 韦勒斯标准与技术协会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传输和下行链路接收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EP3709523A4 (en) * 2017-11-08 2021-06-30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PROCESS
US11705982B2 (en) * 2018-01-23 2023-07-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tructure
EP3776956B1 (en) * 2018-04-05 2023-08-0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Identification of hybrid arq (harq id) and repetition window for autonomous repeated uplink transmissions
US11582077B2 (en) * 2019-02-25 2023-02-1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nsmission of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over multiple carriers in unlicensed spectrum
US11743006B2 (en) * 2019-11-27 2023-08-29 Intel Corporation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design for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spread-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DFT-s-OFDM) waveforms
WO2021250896A1 (ja) * 2020-06-12 2021-12-16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WO2021250897A1 (zh) * 2020-06-12 2021-12-16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097063A (ko) * 2009-02-24 2010-09-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중계기가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그 중계기
CN104272609A (zh) * 2012-09-16 2015-01-07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支持协作传输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05141399A (zh) * 2010-01-28 2015-12-09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5391533A (zh) * 2010-05-06 2016-03-09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30719B1 (ko) 2007-12-17 2009-12-09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변조 방법 및 장치
KR101873733B1 (ko) 2010-05-06 2018-07-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EP2966800A1 (en) * 2011-04-29 2016-01-13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Carrier aggregation with subframe restrictions
CN104105138B (zh) 2013-04-03 2019-04-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信道的传输、接收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4201614A1 (zh) 2013-06-17 2014-1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KR20150089715A (ko) 2014-01-28 2015-08-05 주식회사 아이티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uci 코딩율 조절 방법 및 그 장치
EP4236545A3 (en) * 2015-07-30 2023-09-13 Apple Inc. Ofdma-based multiplexing of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WO2017130993A1 (ja) * 2016-01-27 2017-08-03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KR102288627B1 (ko) 2016-03-02 2021-08-1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10455560B2 (en) * 2017-01-05 2019-10-2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hort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design for 5th generation (5G) new radio (NR)
US10693523B2 (en) * 2017-03-21 2020-06-2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between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0999183B (zh) * 2017-08-10 2022-10-04 夏普株式会社 UE、gNB、以及由UE和gNB执行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097063A (ko) * 2009-02-24 2010-09-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중계기가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그 중계기
CN105141399A (zh) * 2010-01-28 2015-12-09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5391533A (zh) * 2010-05-06 2016-03-09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4272609A (zh) * 2012-09-16 2015-01-07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支持协作传输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UCCH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UL CoMP;Samsung;《3GPP R1-122247》;20120525;全文 *
UCI Transmission enhancement;Alcatel-Lucent Shanghai Bell;《3GPP R1-113329》;20111014;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350393B2 (en) 2022-05-31
WO2018174522A1 (ko) 2018-09-27
US20200107317A1 (en) 2020-04-02
CN110447196A (zh) 2019-11-12
KR20180108468A (ko) 2018-10-04
KR102602335B1 (ko) 2023-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47196B (zh) 用于在通信系统中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设备
US10925043B2 (en) Multiplexing large payloads of control information from user equipments
CN107750439B (zh) 用于在无线蜂窝通信系统中使用窄带来传输信号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9644037B (zh) 上行链路传输的预编码信息信令方法和装置
KR20170001489A (ko) 무선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감소된 전송시간구간을 이용한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KR20130073870A (ko) 업링크 제어 정보를 매핑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US20230048695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149407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上行链路资源配置方法和装置
KR20220129270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채널 전송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KR20220137473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채널 전송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2022012475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220152789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채널을 전송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15669148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发送上行链路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KR20220050720A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채널 송신 방법 및 장치
KR20220103026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채널 전송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KR20230021432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채널 전송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KR20220152859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복수 슬롯을 통한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KR20210115222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채널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