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44037B - 上行链路传输的预编码信息信令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上行链路传输的预编码信息信令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44037B
CN109644037B CN201780051178.0A CN201780051178A CN109644037B CN 109644037 B CN109644037 B CN 109644037B CN 201780051178 A CN201780051178 A CN 201780051178A CN 109644037 B CN109644037 B CN 1096440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coding
uplink
reference signal
information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5117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44037A (zh
Inventor
卢勋东
郭莹宇
贾羲炖
吕贞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4172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33135A/zh
Publication of CN1096440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440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440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440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78Special codebook structures directed to feedback optim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65Feed forward of transmit weights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4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er for adjusting OFDM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e.g. transmission timing or guard interval l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Quality of the received signal, e.g. BER, SNR, water fi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the mobile station comprising multiple antennas, e.g. to provide uplink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45Variable feedback
    • H04B7/065Variable contents, e.g. long-term or short-sh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用于将IoT技术与用于支持超出4G系统的更高数据传输速率的5G通信系统融合的通信技术及其系统。本公开可以基于5G通信技术和IoT相关技术应用于智能服务(例如,智能家居、智能建筑、智能城市、智能或联网汽车、医疗保健、数字教育、零售业务以及与安全性和安全相关的服务)。公开了一种用于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配置有效的分层2架构及其主要功能的方法和装置。

Description

上行链路传输的预编码信息信令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由基站确定为接收端的终端在上行链路传输中使用的预编码信息被发送到终端,可能给控制信道容量带来沉重的负担,特别是当每个子带采用预编码时。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基站和终端之间的上行链路传输的每子带预编码信息信令方法,其不对控制信道容量造成额外负担。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自4G通信系统部署以来对无线数据业务的增长需求,已经努力开发改进的5G或5G前通信系统。因此,5G或5G前通信系统也称为“超4G网络”或“后LTE系统”。
为了实现更高的数据速率,正在考虑在更高频率(mmWave)频带(例如,60GHz频带)中实现5G通信系统。为了减少无线电波的传播损耗并增加传输距离,针对5G通信系统,正在讨论波束成形、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全维MIMO(FD-MIMO)、阵列天线、模拟波束成形和大规模天线技术。
此外,在5G通信系统中,正在开发基于先进小型蜂窝、云无线接入网络(RAN)、超密集网络、设备到设备(D2D)通信、无线回程、移动网络、协作通信、协作多点(CoMP)、接收端干扰消除等的系统网络改进。
在5G系统中,已经开发了作为高级编码调制(ACM)的混合FSK和QAM调制(FQAM)和滑动窗口叠加编码(SWSC)以及作为高级接入技术的滤波器组多载波(FBMC)、非正交多址(NOMA)、和稀疏码多址(SCMA)。
互联网是人类生成和使用信息的以人为中心的连接网络,现在正在发展为物联网(IoT),在这种物联网中,物联网等分布式实体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交换和处理信息。通过与云服务器连接,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处理技术相结合的万物互联(IoE)已经出现。
IoT实施需要诸如“传感技术”、“有线/无线通信和网络基础设施”、“服务接口技术”和“安全技术”等技术要素,最近对传感器网络、机器对机器(M2M)通信、机器类型通信(MTC)等进行了研究。
这样的IoT环境可以提供智能互联网技术服务,通过收集和分析连接的事物之间产生的数据,为人类生活创造新的价值。通过现有信息技术(IT)和各种工业应用的融合和组合,IoT可应用于包括智能家居、智能建筑、智能城市、智能汽车或联网汽车、智能电网、医疗保健、智能家电和先进医疗服务等的多个领域。
根据这些发展,已经进行了各种尝试以将5G通信系统应用于IoT网络。例如,诸如传感器网络、机器类型通信(MTC)和机器到机器(M2M)通信的技术可以通过波束成形、MI MO和阵列天线来实现。云无线接入网络(RAN)作为上述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应用也可以被认为是5G技术和IoT技术之间的融合的示例。
在诸如LTE/LTE-A系统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基于诸如由终端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SRS)的参考信号来估计上行链路信道,确定预编码信息和调制以及编码方案(MCS)信息,并将确定的信息发送到终端。终端经由上行链路(UL)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接收预编码和MCS信息,并基于所接收的信息执行上行链路传输。由于某些原因(例如足够的覆盖获取),UL DCI的容量受到限制,从而防止了大量信息的发送。在这方面,传统无线通信系统仅支持基于单个预编码信息传输的宽带预编码。
然而,宽带预编码在预编码精度方面低于子带预编码,并且宽带预编码和子带预编码之间的上行链路传输效率差与终端的发送天线的数量成比例地增加。与在假设每个终端多达4个发送天线的情况下设计的当前无线通信系统相比,下一代无线通信(例如,5G新无线(NR))系统可能通过增强天线形状因子和发展射频(RF)技术以及使用高频载波来考虑在终端处支持4个或更多个发送天线。因此,越来越需要在NR通信系统中支持上行链路子带预编码。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1)一种终端基于基站发送的宽带预编码信息确定子带预编码信息的方法,以及2)终端在数据信道(xPUSCH)上而不是控制信道(xPUCCH)上接收上行链路预编码信息的方法。
【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的方法包括:从基站接收终端上行链路的预编码相关信息;基于预编码相关信息识别上行链路子带预编码是否适用;和根据被识别为适用的上行链路子带预编码,基于特定子带预编码信息执行上行链路传输。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的方法包括:基于终端的上行链路的信道状态,识别是否允许终端的上行链路子带预编码;向终端发送包括识别结果的预编码相关信息;和基于预编码相关信息的传输,从终端接收上行链路资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包括收发器和控制器,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所述收发器从基站接收所述终端上行链路的预编码相关信息,基于所述预编码相关信息识别上行链路子帧预编码是否适用,并控制所述收发器根据被识别为适用的上行链路子带预编码,基于所述特定子带预编码信息进行上行链路传输。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包括收发器以及控制器,控制器被配置为基于终端的上行链路的信道状态来识别是否允许终端的上行链路子带预编码,控制收发器向终端发送包括识别结果的预编码相关信息,并控制收发器基于预编码相关信息的传输,从终端接收上行链路资源。
【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提出的上行链路预编码信息信令方法和基站和终端的操作在有效地确定上行链路预编码信息和允许用于上行链路传输效率增强的子带预编码方面是有利的,而没有额外的控制信道负担。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传统LTE或LTE-A系统中的下行链路传输的时频资源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传统LTE或LTE-A系统中的上行链路传输的时频资源结构的图。
图3是示出映射eMBB、URLLC和mMTC的各种切片的示例性时频资源区域的图。
图4是示出映射eMBB、URLLC和mMTC的各种切片的另一示例性时频资源区域的图。
图5是示出传统LTE或LTE-A系统中的示例性码块分段的图。
图6是示出用于NR的示例性外码的图。
图7是示出基于动态波束成形的UL传输和基于半动态波束成形的UL传输的图。
图8是示出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示例性资源分配和子带预编码的图。
图9是表示基站确定所有上行链路预编码信息的情况的上行链路传输过程的图。
图10是表示基站确定上行链路预编码信息的一部分的情况的上行链路传输过程的图。
图11是示出终端将第二和第三信道(或参考信号)视为潜在干扰链路的情况的图。
图12是示出终端将第二和第三信道(或参考信号)视为潜在期望链路的情况的图。
图13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UE的配置的框图。和
图14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站的配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可以省略对这里包含的公知功能和结构的详细描述,以避免模糊本发明的主题。此外,考虑到本发明中的功能来定义以下术语,并且它们可以根据用户或操作者的意图、使用等而变化。因此,应该基于本说明书的总体内容进行定义。
通过参考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详细描述和附图,可以更容易地理解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以及实现它们的方法。然而,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示例性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示例性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发明彻底和完整,并且将本发明的构思完全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并且本发明将仅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贯穿说明书,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元件。
移动通信系统已发展为高速、高质量分组数据通信系统(诸如高速分组接入(HSPA)、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中定义的LTE(或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E-UTRA))和LTE高级(LTE-A)、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2(3GPP2)中定义的高速分组数据(HRPD)、以及在IEEE中定义的能够提供数据和早期语音导向服务之外的多媒体服务的802.16e)。同时,5G无线通信系统正在进行5G或NR标准化。
作为代表性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之一,LTE系统在下行链路(DL)中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在上行链路(UL)中采用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
术语“上行链路”表示从终端(或UE或MS)到BS(gNB)的无线传输路径,术语“下行链路”表示从BS到终端的无线传输路径。这种多址方案的特征在于分配用于发送用户专用数据和控制信息的时频资源,而不相互重叠,即保持正交性,以便区分用户专用数据和控制信息。
当在初始数据传输中发生解码失败时,LTE系统采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方案用于物理层重传。HARQ方案被设计为以这样的方式操作:当解码数据失败时,接收器向发送器发送指示解码失败的否定确认(NACK),以便发送器重新发送物理层上的相应数据。
接收器将重传的数据与解码失败的数据组合以改善数据接收性能。HARQ方案还可以被设计为以这样的方式操作:当接收器成功解码数据时,向发送器发送指示成功解码的确认(ACK),以便发送器发送新数据。
图1是示出用于在LTE系统中发送下行链路数据或控制信道的基本时频资源结构的图。
在图1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频率。时域中的最小传输单元是OFDM符号,并且Nsymb个OFDM符号102形成时隙106,并且2个时隙形成子帧105。每个时隙跨越0.5ms,并且每个子帧跨越1.0ms。
无线帧114是由10个子帧组成的时间单元。在频域中,最小传输单元是子载波,并且总系统传输带宽由NBW个子载波104组成。
在时频资源结构中,基本资源单元是由OFDM符号索引和子载波索引指示的资源元素(RE)。资源块(RB)(或物理资源块(PRB)108由时域中的Nsymb个连续OFDM符号102和频域中的NRB个连续子载波110定义。
也就是说,一个RB 108由Nsymb x NRB RE 112组成。通常,RB是最小的数据传输单元。在LTE系统中,Nsymb=7,NRB=12,并且NBW和NRB与系统传输带宽成比例。数据速率与为终端调度的RB数量成比例地增加。对于LTE系统,定义了6种不同的传输带宽。在频率双工(FDD)系统(其中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在频率上分离)的情况下,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传输带宽可以在带宽上不同。
与系统传输带宽相比,信道带宽表示RF带宽。表1示出了LTE标准中定义的系统传输带宽和信道带宽之间的关系。例如,LTE系统可以具有由50个RB组成的10MHz信道带宽。
[表1]
Figure GDA0003868105200000061
在子帧的开始处以N个OFDM符号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通常,N={1,2,3}。因此,N值根据要发送的控制信息量在每个子帧处变化。控制信息包括用于指示用于传送控制信息的OFDM符号的数量的控制信道传输时段指示符、用于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的调度信息、以及HARQ ACK/NACK信号。
在LTE系统中,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数据调度信息经由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从基站发送到终端。DCI根据目的被分类为不同的DCI格式,例如,指示用于UL数据调度的UL授权或用于DL数据调度的DL授权、指示对于尺寸小的控制信息的使用、指示基于多个天线的空间复用是否被应用、以及指示功率控制的使用。例如,用于DL授权的DCI格式1被配置为至少包括以下信息。
-资源分配类型0/1标志:资源分配类型0/1标志指示资源分配方案是类型0还是类型1。类型0是通过应用位图方案以资源块组(RBG)为单位分配资源。在LTE系统中,调度的基本单元可以是由时频域资源表示的资源块(RB),并且RBG可以包括多个RB,并且可以是类型0方案中的调度的基本单元。类型1是在RBG中分配特定RB。
-资源块分配:资源块分配指示分配用于数据传输的RB。可以根据系统带宽和资源分配方案来确定资源。
-调制和编码方案(MCS):MCS指示用于数据传输的调制方案和要发送的传输块(TB)的大小。
-HARQ进程号:HARQ进程号表示HARQ的进程号。
-新数据指示符:新数据指示符指示HARQ传输是初始传输还是重传。
-冗余版本(RV):冗余版本指示HARQ的冗余版本。
-用于PUCCH的TPC命令:用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发送功率控制(TPC)命令指示用于作为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PUCCH的功率控制命令。
在经历信道编码和调制处理之后,DCI可以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在下文中可互换地称为控制信息)或增强型PDCCH(EPDCCH,在下文中可互换地称为增强控制信息)上发送。
通常,DCI可以独立地对每个终端进行信道编码,然后信道编码的DCI可以配置有其依赖的PDCCH并被发送。在时域中,可以在控制信道传输时段期间映射和发送PDCCH。PDCCH的频域映射位置可以由每个终端的ID确定,并且可以在整个系统传输频带中扩展。
可以通过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来发送下行链路数据,该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是用于下行链路数据传输的物理信道。可以在控制信道传输时段之后发送PDSCH,并且可以通过在PDCCH上发送的DCI来指示诸如频域中的详细映射位置和调制方案的调度信息。
在构成DCI的控制信息中使用5比特MCS,基站向终端通知应用于要发送的PDSCH的调制方案和要发送的数据的大小(例如,传输块大小(TBS))。TBS对应于在将用于纠错的信道编码应用于要由基站发送的数据(例如,传输块(TB))之前给出的大小。
LTE系统支持的调制方案可以包括正交相移键控(QPSK)、16正交幅度调制(QAM)和64QAM;它们分别具有调制阶数(Qm)2、4和6。也就是说,QPSK调制每符号发送2比特,16QAM每符号发送4比特,并且64QAM每符号发送6比特。
图2是示出用于在LTE-A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数据或控制信道的基本时频资源结构的图。
在图2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频率。时域中的最小传输单元是SC-FDMA符号,并且Nsymb UL个SC-FDMA符号202形成时隙206。两个时隙形成子帧205。频域中的最小传输单元是子载波,并且系统传输带宽由总NBW个子载波204组成。NBW与系统传输带宽成比例。
在时频域中,基本资源单元是RE 212,并且每个RE由一个SC-FDMA符号索引和一个子载波索引定义。RB或PRB 208由时域中的Nsymb UL个连续SC-FDMA符号和频域中的Nsc RB个连续子载波定义。因此,一个RB由Nsymb UL x Nsc RB个RE组成。通常,最小数据或控制信息传输单元是RB。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被映射到与一个RB相对应的频率区域,并且在一个子帧的时间段期间被发送。
LTE标准定义了承载半持久调度(SPS)释放的PDSCH或PDCCH/EPDCCH与承载与PDSCH、PDCCH或EPDCCH相对应的HARQ ACK/NACK的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之间的关系。例如,在以FDD模式操作的LTE系统中,对应于承载SPS的PDSCH或PDCCH或EPDCCH的HARQ ACK/NACK、在第(n-4)个子帧中发送的PDSCH或PDCCH或EPDCCH被在第n个子帧发送的PUCCH或PUSCH中携带。
LTE采用用于DL HARQ的异步HARQ方案。也就是说,如果eNB从UE接收用于最初发送的数据的HARQ NACK,则其可以通过调度操作自由地确定重发定时。如果UE未能解码接收的数据,则它存储错误的初始数据并将缓冲的数据与重传的数据组合。
如果UE在第n个子帧接收到携带由eNB发送的DL数据的PDSCH,则其通过PUCCH或PUSCH在(n+k)子帧向eNB发送包括与DL数据相对应的HARQACK/NACK的UL控制信息。这里,取决于双工模式(即,FDD或时分双工(TDD))和LTE系统使用的子帧配置,不同地确定k。例如,在FDD LTE系统中k固定为4;然而,k可以根据TDD LTE系统中的子帧配置和子帧索引而变化。
LTE系统采用具有用于UL传输的固定数据传输定时的同步HARQ方案,其不同于DLHARQ。也就是说,PUSCH和PUSCH所跟随的PDCCH之间的UL-DL定时关系和携带与PUSCH相对应的DL HARQ ACK/NACK的物理混合指示符信道(PHI CH)根据如下规则被固定。
如果UE在第n个子帧处从eNB接收到承载UL调度控制信息的PDCCH或携带DL HARQACK/NACK的PHI CH,则其基于控制信息在第(n+k)个子帧通过PUSCH发送UL数据。这里,根据使用的双工模式,即FDD或TDD及其配置,不同地确定k。例如,在FDD LTE系统中k固定为4;然而,k可根据TDD LTE系统中的子帧配置和子帧索引而变化。
UE在第i个子帧处从eNB接收携带DL HARQ ACK/NACK的PHI CH,并且在第(i+k)个子帧处接收与UE发送的PUSCH相对应的DL HARQ ACK/NACK。这里,取决于双工模式(即,FDD或TDD)及其在LTE系统中使用的配置,不同地确定k。例如,在FDD LTE系统中k固定为4;然而,k可根据TDDLTE系统中的子帧配置和子帧索引而变化。
虽然以上描述针对LTE系统,但是本发明的提出的方法适用于包括5G NR的各种无线通信系统。
图3和图4示出了被认为在5G NR系统中支持的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超可靠低延迟通信(URLLC)和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MTC)服务的数据被映射到频率-时间资源。
在图3中,eMBB、URLLC和mMTC数据被映射到整个系统频带300。在需要在预定频带中发送eMBB和mMTC数据的过程中发送URLLC数据的情况下,如附图标记301和309所示,eMBB和mMTC服务数据的正在进行的传输的部分被打孔,然后被分配用于URLLC数据,如附图标记303、305和307所示。
在上述类型的服务中,延迟关键的URLLC可以被分配用于eMBB服务的部分资源,如附图标记303、305和307所示。如果URLLC数据是在为eMBB服务分配的资源上被发送,这意味着不应传输应在部分资源上传输的eMBB数据,导致eMBB数据的传输吞吐量降低。在这种情况下,用于URLLC数据传输的资源分配可能导致eMBB数据传输失败。
如图4所示,整个系统频带400可以被划分为子带402、404和406,用于特定于服务的数据传输。子带可以被预分割并通过高层信令通知给终端,或者基站可以任意地进行子划分并且在没有任何子带信息提供的情况下向终端提供服务。
在图4中,作为示例,子带402、404和406分别被指定用于eMBB、URLLC和mMTC数据传输。在图3和4中,URLLC传输的传输时间间隔(TTI)可以短于eMBB和mMTC传输的TTI。
参考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可以省略对这里包含的公知功能和结构的详细描述,以避免模糊本发明的主题。此外,考虑到本发明中的功能来定义以下术语,并且它们可以根据用户或操作者的意图、使用等而变化。因此,应该基于本说明书的总体内容进行定义。
在以下描述中,术语“基站(BS)”表示用于向终端分配资源的实体,并且旨在包括节点B、演进节点B(eNB)、无线接入单元、基站控制器和网络节点中的至少一个。术语“终端”旨在包括用户设备(UE)、移动站(MS)、蜂窝电话、智能电话、计算机和具有通信功能的多媒体系统。术语“下行链路(DL)”表示从基站到终端的无线传输路径,并且终端“上行链路(UL)”表示从终端到基站的无线传输路径。
尽管通过示例的描述针对LTE或LTE-A系统,但是本发明可应用于具有类似技术背景和信道格式的其他通信系统。例如,本发明可应用于LTE-A之后正在开发的5G移动通信技术(5G新无线(NR))。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发明甚至可以在略微修改的情况下应用于其他通信系统。
在以下描述中,eMBB服务被称为第一类服务,eMBB服务数据被称为第一类数据。第一类服务和第一类数据的特征在于高数据速率和宽带传输要求。URLLC服务被称为第二类服务,URLLC服务数据被称为第二类数据。
第二类服务和第二类数据的特征在于低等待时间和高可靠性要求。mMTC服务被称为第三类服务,mMTC服务数据被称为第三类数据。第三类服务和第三类数据的特征在于低数据速率、高覆盖率和低功率要求。
三种类型的服务或数据在物理层信道结构上可能不同。例如,它们可以在TTI长度、频率资源分配单元、控制信道结构和数据映射方案方面不同。
尽管使用三种类型的服务和三种类型的数据进行描述,但是本发明可应用于存在更多类型的服务和相应的服务数据的其他情况。
可以用对于传统LTE和LTE-A系统使用的术语“物理信道”和“信号”来描述本发明中提出的方法和装置。然而,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除LTE和LTE-A系统之外的其他无线通信系统。
本发明定义了用于发送上述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服务或数据的终端和基站的操作,并提出了一种用于服务被调度用于接收系统中的不同类型服务或数据的终端的方法。在本发明中,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终端是被安排用于分别接收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服务或数据的终端。
所提出的本发明的方法可以适用于FDD和TDD系统。
在以下描述中,术语“物理层信令”旨在表示使用物理层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从基站向终端发送信号以及使用物理层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从终端向基站发送信号的方案,它也可以互换地称为L1信令和PHY信令。
在以下描述中,术语“高级信令”和“高层信令”旨在表示使用物理层下行链路数据信道从基站向终端和使用物理层上行链路数据信道从终端向基站发送信号的方案。它们也可以互换地称为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L2信令、分组数据会聚协议(PDCP)信令和媒体访问控制(MAC)控制元素(MACCE)。
在以下描述中,术语“TPMI”表示发送预编码矩阵指示符或发送预编码矩阵信息,并且还可以称为波束成形向量信息和波束方向信息。
在以下描述中,术语“UL DCI”和“UL相关DCI”旨在表示传达上行链路传输所需的信息的物理控制(L1控制)信令,例如包括UL资源配置信息和资源配置类型信息的UL授权、UL功率控制信息、UL循环移位或正交覆盖码(OCC)、信道状态信息(CSI)请求、SRS请求、码字特定MCS信息和UL预编码信息字段。
在本发明中,假设支持动态波束成形或半动态波束成形以支持各种场景中的上行链路传输。
图7是示例性示出基于动态波束成形的UL传输和基于半动态波束成形的UL传输的图。
动态波束成形适合于UL信道信息准确的情况,例如,UE具有低移动性,小区被良好分离并且小区间干扰得到良好管理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UE 702可以基于准确的UL信道方向信息利用形成为具有窄波束宽度的波束来执行UL传输。
基站701经由诸如UL授权的UL DCI向UE发送TPMI。在接收到TPMI之后,UE使用预编码器或由TPMI指示的波束成形向量/矩阵将UL数据发送到基站。用于支持动态波束成形的基于码本的MI MO传输可以与包括预编码矩阵信息(PMI)字段的UL DCI一起使用,如果存在秩指示符(RI),则基于RI确定UL DCI。
这里,PMI字段指示UE在UL传输中使用的预编码矩阵。在宽带预编码信息中传送的预编码矩阵可以被配置为控制整个分配的频带的传输方向,并且在窄带预编码信息中传送的预编码矩阵可以被配置为控制每个子带的传输方向。可以将由子带预编码信息指定的预编码向量限制为包括在由宽带预编码信息指定的预编码向量组中。这可以减少子带预编码信息信令开销。
半动态波束成形适合于UL信道信息不准确的情况,例如,UE具有高移动性,小区分离不良以及小区间干扰受到不良管理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UE 703可以使用包括基于适当的UL信道方向信息在不同方向上定向的波束的波束组来执行UL传输。
基站701经由UL DCI(例如UL授权)将TPMI发送到UE。在接收到TPMI之后,UE使用由TPMI指示的预编码器或波束成形向量/矩阵的子集将UL数据发送到基站。
用于支持半动态波束成形的基于码本的MI MO传输可以与包括预编码矩阵信息(PMI)字段的UL DCI一起使用,如果存在秩指示符(RI),则基于RI确定UL DCI。这里,PMI字段指示UE在UL传输中使用的预编码向量组。预编码向量组信息可以在通过宽带信息分配的整个UL频带中共用。UE可以根据预定模式将预编码器循环应用于属于预编码向量组的波束。
预编码向量组或波束组可以以如下两种方式定义:
第一种是基于分层PMI定义波束组。例如,映射到代码点的PMI可以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子PMI。假设PMI由两个子PMI组成,可以预先同意第一和第二子PMI被用作指示分别指示每个包括预定数量的预编码向量的一个波速组和在选定的波束组中包含的一个预编码向量的索引。
例如,由包括基于UE的M个发送天线的每个B离散傅里叶变换(DFT)预编码向量vk的波束组Gi和过采样因子O组成的UL码本可以被定义为等式1。
[等式1]
Figure GDA0003868105200000121
Gi=[vi vmod(i+1,OM) … vmod(i+B-2,oM) vmoa(i+B-1,oM)]
这里,A表示作为波束跳跃因子的波束组间隔(以波束为单位)。在该实施例中,第一PMI i表示波束组索引,并且可以使用具有[l og2B]的有效载荷的第二PMI来指示预编码向量。
第二种是基于具有单一结构的PMI来定义波束/波束组。例如,一个PMI可以被理解为指示基于经由高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发送的信息的波束或波束组的指示符。例如,由包括基于UE的M个发送天线的每个B离散傅里叶变换(DFT)预编码向量vk的波束组Gi和过采样因子O组成的UL码本可以被定义为等式2。
[等式2]
Figure GDA0003868105200000131
Gi=[vi vmod(i+1,OM) … vmod(i+B-2,OM) vmod(i+B-1,OM)]
在该实施例中,如果经由更高层或物理层信令指示动态波束成形或宽带预编码,则可以理解第i个PMI指示vi。同时,如果经由更高层或物理层信令指示半动态波束成形或子带预编码,则可以理解第i个PMI指示Gi
表1A示出了在该实施例中当通过更高层信令指示动态或半动态波束成形传输或宽带或子带预编码时如何解释TPMI。表1B示出了在该实施例中当通过物理层信令指示动态或半动态波束成形传输或宽带或子带预编码时如何解释TPMI。
[表1A]实施例1的示例性PMI表
Figure GDA0003868105200000132
[表1B]实施例2的示例性PMI表(第二示例)
Figure GDA0003868105200000133
Figure GDA0003868105200000141
尽管在等式1和2中假设1维DFT向量的码本用于UE的发送天线以1维布局布置的情况,但是对于UE的发送天线以二维布局布置的情况,可以使用不同格式的UL码本。
例如,如果UE的发送天线阵列包括第一维中的M1个天线端口和第二维中的M2个天线端口,则可以使用一对索引(m1,m1)来定义预编码向量
Figure GDA0003868105200000142
和波束组
Figure GDA0003868105200000143
如等式3所示。
[等式3]
Figure GDA0003868105200000144
Figure GDA0003868105200000145
Figure GDA0003868105200000146
尽管在等式1、2和3中假设UE的发送天线具有相同的极性,但是如果UE的发送天线是双极化的,则考虑到双极化,可以修改示例性UL码本。
例如,如果UE的发送天线被一维地布置以具有总共2M个天线端口(每个极性M个天线端口),则可以定义秩1预编码向量vi,k和波束组Gm,如等式4所示。
[等式4]
Figure GDA0003868105200000147
Figure GDA0003868105200000151
Gm=[vm vmod(m+1,OM) … vmod(m+B-2,OM) vmod(m+B-1,OM)],m=(K-1)i+k
在等式4中,K表示共相量化等级。
在UE的发送天线被二维地布置以具有总共2M1M2个天线端口(每个极性的M1M2个天线端口)的另一示例性情况中,可以定义秩1预编码向量
Figure GDA0003868105200000152
如等式5中所示。这里,M1和M2是针对对应于第一和第二维度的各个极性的、UE的发送天线端口的数量。可以以与等式3的方式类似的方式基于等式5的
Figure GDA0003868105200000153
来配置波束组。
[等式5]
Figure GDA0003868105200000154
Figure GDA0003868105200000155
Figure GDA0003868105200000156
显然,示例性动态/半动态波束成形或宽带/子带预编码信令,即表1A和1B,适用于所有上述示例性码本。
尽管已经基于指示单个方向的秩1码本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在实际实现中,它可以适用于使用指示两个或更多个方向的秩2或更高的码本的情况。
在假设UL DCI包括一个TPMI的上述示例性情况中,UE可以在接收到ULDCI时应用针对波束方向或波束组的UL预编码。这里,应用预编码意味着应用由特定预编码索引指示的矩阵,该矩阵被包括在一组预编码矩阵中。
图8是示出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示例性资源分配和子带预编码的图。
例如,基站可以发送包括NPMI个TPMI的UL DCI,该NPMI个TPMI传送关于用于子带预编码的多个(例如,NPMI个)子带的预编码信息。这里,NPMI由指示分配给UE的UL资源(RB)的数量的RARB、指示构成子带的RB的数量的PSUBBAND以及UL资源分配方案确定。
图8描绘了用于分配连续RB的情况的UL资源,如附图标记801所示,和用于分配不连续(簇化的)RB的情况的UL资源,如附图标记802所示。在图8中,假设PSUBBAND=4。在图8中,资源被分配,如附图标记801所示,即以簇方式分配,并且可以通过等式6利用RARB和PSUBBAND来计算多个必要子带的数量。
[等式6]
Figure GDA0003868105200000161
在分配包括一个或多个簇的资源的情况下,如附图标记802所示,NPMI可以通过等式7或8而不是通过等式6来计算,这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是不正确的。
等式7是用于基于指示所分配的RB的索引中的最低值的RBlow以及指示所分配的RB的索引中的最高者的RBhigh来计算NPMI的方法。等式8是用于基于每个簇的连续分配的RB的数量来计算NPMI的方法。在等式8中,RARB,n表示第n簇中连续分配的RB的数量,并且N表示分配给UE的簇的数量。
[等式7]
Figure GDA0003868105200000162
[等式8]
Figure GDA0003868105200000163
如果UL PMI具有T比特的长度,则在该示例性情况下可能需要发送用于UL子带预编码的NPMIT比特的TPMI有效载荷。这意味着对于使用少量子带和几位码本的情况,TPMI信令可能需要几十个比特。这可能导致显著的ULDCI传输开销;因此,需要一种用于降低ULDCI传输开销的新颖UL子带预编码方法。
<实施例1>
根据实施例1,UE可以部分地进行预编码判决,以便减少用于UL子带预编码的TMPI信令的开销。为此目的,基站可以向UE发送指示符,该指示符指示UE是否被允许经由物理层或更高层信令进行上行链路预编码判决。
在该实施例的示例性实现中,基站可以使用基于第一指示符触发的第二指示符(指示UE是否被允许做出UL预编码判决)来向UE通知每个参考信号的目的。例如,参考信号可以用于确定代表性链路是期望链路还是干扰链路,并且这可以被理解为考虑发送它们自己的参考信号的发送和接收点(TRP)的接收器类型。根据情况可以省略第二指示符。
如果基站配置第一指示符以禁用UE的UL预编码决策能力(例如,第一指示符被设置为0),则基站和UE可以通过如图9所示的过程来执行UL传输。
首先,UE根据来自基站的信令发送SRS。基站对SRS执行测量以生成来自其他UE的信道信息和干扰信息。之后,基站生成诸如TBS和TPMI的UL传输配置信息,并且经由UL DCI将UL传输配置信息发送到UE。
如果通过物理信令发信号通知第一指示符,则基站可以基于UL信道信息和干扰信息来估计UE的子带预编码的有效性。如果确定UE的子带预编码无效,则基站可能不允许UE进行子带预编码确定。之后,UE可以基于所接收的UL DCI进行预编码确定以发送UL数据和DMRS,并且基站可以接收UL数据和DMRS。
如果基站配置第一指示符以使UE能够进行UL预编码确定(例如,将指示符设置为1),则基站和UE执行UL通信,如图10所示。在该示例性实现中,UE可以基于DL参考信号(例如,CSI-RS,波束RS(BRS)和测量RS(MRS))来估计UL信道,并且假设UL信道状态和DL信道状态是相关的。
首先,UE根据来自基站的信令发送SRS。基站对SRS执行测量以生成来自其他UE的信道信息和干扰信息。之后,基站生成诸如TBS和TPMI的UL传输配置信息,并且经由UL DCI将UL传输配置信息发送到UE。
如果通过物理信令发信号通知第一指示符,则基站可以基于UL信道信息和干扰信息来估计UE的子带预编码的有效性。如果确定UE的子带预编码有效,则基站可以允许UE进行子带预编码确定。之后,UE可以根据接收到的UL DCI进行宽带预编码确定,并根据先前估计的UL信道信息进行子带预编码确定。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进行控制,使得在由UL DCI(每个子带)中传送的TPMI指示的波束组中包括的向量或者在信令波束子集(每个子带)中包括的向量中选择子带预编码向量。UE可以基于所确定的宽带和子带预编码向量或矩阵来发送UL数据和DMRS。
在该实施例中,UE的子带预编码确定可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TRP(eNB或基站)和TRP集的接收方案以及每个TRP的UL传输UE的存在/不存在。
图11是示出UL资源利用(RU)高以使得TRP服务于不同的UL UE或者TRP的协调接收是不可能的情况的图。
假设UE的期望链路是H1,则UE必须最大化信道H1上的信号并最小化干扰链路H2和H3上的信号。在这种情况下,UE可以使用等式9来计算指示信号与泄漏噪声比(SLNR)类型UL预编码向量/矩阵的wSLNR
[等式9]
Figure GDA0003868105200000181
作为另一个例子,图12是示出UL资源利用(RU)低以使得相邻TRP不具有UL UE或者TRP的协调接收是可能的情况的图。在这种情况下,所有信道,即H1,H2和H3,是终端的期望链路,使得UE可以最大化在所有信道上发送的信号。在这种情况下,UE可以使用等式10来计算指示匹配滤波器(MF)类型UL预编码向量/矩阵的wMF
[等式10]
Figure GDA0003868105200000182
尽管为了便于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说明,已经通过具体示例对UE的预编码器计算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包括其中基站仅指示每信道解释方案的其他实施例。这可以意味着用于估计各个信道的参考信号的目的通过物理层或更高层信令被通知给UE。
例如,取决于信令条件,各个参考信号可以被视为信道分量或干扰分量。在这种方法中,在图11的情况下,基站将用于测量信道H1的参考信号配置为期望的链路,并将用于测量信道H2和H3的参考信号配置为干扰链路。类似地,在图12的情况下,基站将用于测量信道H1、H2和H3的参考信号配置为期望的链路。
在该实施例中,重要的是基站发送关于参考信号的信息或者除了参考信号的目的(或接收类型的TRP)之外应该由UE考虑的参考信号组的数量(或TRP的数量或协作RS的数量)。。
可以经由物理层或更高层信令从基站向UE通知协作RS的数量,由UE基于信道信息确定协作RS的数量并报告给基站,或者基于UE的发送天线数量来隐式确定协作RS的数量。在基于UE的发送天线的数量隐式地确定协作RS的数量的情况下,如果其被配置为按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RSRP或RSRQ)的降序排列考虑数量多于其发送天线的参考信号,则UE可以选择要考虑的参考信号。
在该实施例的第一示例性信令实现中,可以假设经由更高层信号用信号通知协作RS的数量,并且经由物理层信令用信号通知RS的目的。考虑到因为基于网络拓扑确定的概率很高,所以协作RS的数量是半静态的,而RS的目的可以根据具有到其他TRP的UL传输的任何UE的存在/不存在而动态地改变,从而进行这样的配置。
如果支持用于协作RS的数量的1比特信令,则可以选择NumberCooperativeRS={2或4}。可以使用诸如{1,2}和{1,3}之类的各种组合中的一种。在该示例性实现中,基站仅用信号通知在UL预编码确定中考虑的RS的数量和类型(或目的),并且由UE进行RS选择。
表2A示出了用于发信号通知RS的目的的示例性实现。根据表2A,如果RS类型指示符(RTI)或接收器类型指示符被设置为00,则UE在不假设协作接收的情况下进行UL预编码确定。这种确定以如下两种方式进行。
1)UE进行上行链路预编码确定。这可能意味着不执行子带预编码。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不需要发送用于允许子带预编码的单独信号。2)UE在不假设TRP协作接收的情况下执行UL子带预编码。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分别发送用于允许子带预编码的信号。
如表2A所示,如果RTI被设置为01,则UE将RS的目的识别为类型A.例如,类型A可以将具有最高接收信号强度的RS指示为期望链路,并且所有其他将RS视为干扰链路。也就是说,这可以表示为假设SLNR类型的TRP接收器。
类似地,如表2A所示,如果RTI被设置为10,则UE将RS的目的识别为类型B。例如,类型B可以指示具有最高接收信号强度的RS和所有其他考虑的RS为期望的链接。也就是说,这可以表示为假设MF类型的TRP接收器。
如表2A所示,如果RTI被设置为11,则UE将RS的目的识别为类型C(如果存在类型C)。如果类型C不存在,则可以保留RTI=11。
[表2A]RS类型指示信令示例
Figure GDA0003868105200000201
在该实施例的第二示例性信令实现中,可以假设协作RS的数量和RS的目的被一起编码,并且编码信号经由物理层信令发送。在该示例性实现中,基站可以指定供UE使用的RS集或组。与第一示例性实现不同,基站选择RS以及在UL预编码确定期间考虑的RS的数量和类型(或目的)。
表2B示出了用于信令的另一示例性实现。表2B说明了使用3比特RTI的情况,它可以根据RTI的有效载荷而改变。表2B中的RTI集000的含义与表2A中的RTI设置为00的含义相同。
如果RTI被设置为001,010或011,则UE将具有最高接收信号强度的RS识别为期望链路,并且根据RTI将具有第二、第三和第四最高接收信号强度的RS识别为类型A(干扰)RS。
类似地,如果RTI被设置为001,010或011,则UE识别具有最高接收信号强度的RS为期望链路,并且根据RTI将具有第二、第三和第四最高接收信号强度的RS识别为类型B(期望的)RS。
[表2B]RS类型指示信令示例
Figure GDA0003868105200000202
Figure GDA0003868105200000211
在该实施例的第三示例性信令实现中,可以假设经由更高层信令发信号通知协作RS组列表,并且经由物理层信令用信号通知RS的目的。在该示例性实现中,根据协作RS组中包括的RS(TRP)的数量隐含地确定协作RS的数量。
在该示例性实现中,可以经由更高层信令配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协作RS组的组列表。例如,可以如下生成具有RS ID(或TRP ID)的3个协作RS组列表。
Set#0={RS ID#A,RS ID#B,RS ID#C}
Set#1={RS ID#A}
Set#2={RS ID#B,RS ID#D}
在该示例性实现中,可以基于前述协作RS组列表用信号通知可以如表2C所示设置的RS类型指示符。表2C举例说明了使用2比特RTI的情况,它可以根据RTI的有效载荷进行改变。表2C中设置为00的RTI在含义上与表2A中的RTI设置为00相同。
如表2C所示,如果RTI被设置为01,10或11,则UE通过参考用信号通知的协作RS组列表来确定相应RS的目的,以进行UL预编码确定。尽管在表2C中仅假设类型-A RS,但显然可以根据情况适当地进行任何修改。[表2C]RS类型指示信令示例
Figure GDA0003868105200000221
在该实施例的第四示例性信令实现中,可以假设经由高层信令来用信号通知协作RS(或TRP)的列表和目的,并且经由物理层信令用信号通知其他详细配置。在该示例性实现中,基站可以通过高层信令明确地向UE通知要考虑的RS候选。还可以使用经由高层信令发送的位图来通知各个RS的目的(期望的链路或干扰链路)。
在这种情况下,位图的各个比特通过参考协作RS列表中的RS ID的顺序来指示相应RS的目的。例如,假设{ID ID#A,RS ID#B,RS ID#C}的RS ID列表和{1 0 1}的位图,RSID#A指示对应的RS是期望的链路。RS ID#B指示对应的RS是干扰链路,RS ID#C指示对应的RS是所需链路。这里,假设已经做出先验协议以将位图的每个比特设置为1用于将相应的RS指示为期望的链路,并且设置为0用于将相应的RS指示为干扰链路。
基于高层信令,基站可以通过物理层信令向UE通知协作RS的数量、协作RS的子组索引和RS类型选择指示符。特别地,能够考虑当RS类型选择指示符被设置为0时位图中的相应位被设置为0的RS以及当RS类型选择指示器设置为1时位图中的相应位设置为0的RS来达成协议。
<实施例2>
在实施例2中,基站可以根据情况调整诸如UL相关DCI的控制信道的分层结构,以向UE发送大量UL控制信息。例如,一步式UL相关DCI可能足以在UE具有少量发送天线或仅具有宽带预编码能力的特定情况下发送用于UL传输的控制信息,因此UL TPMI信息量小。
同时,如果UE具有大量发送天线并且支持子带预编码,则可能需要如上所述发送大的有效载荷的UL TPMI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引入两步控制信令来防止由控制信道的大小增加引起的覆盖问题。
为了支持上述控制信道的可变分层结构(或两步DCI),可以采用具有一个或多个比特的分层信息信令。
例如,在经由物理层信令发送高层信息的情况下,UE可以假设存在至少一个层的控制信道。作为更详细的示例,至少一个层的控制信道可以被定义为DCI。在该示例性实现中,假设1比特层信息信令,UE可以基于相应的信令确定是否在附加层上发送控制信道或控制信息。
例如,如果关闭层信息信令(或者将层信息信令设置为第一值,例如0),则UE可以感知DCI是唯一的层。如果接通层信息信令(或者将层信息信令设置为第二值,例如1),则UE可以感知除了DCI之外还在附加层上发送控制信息。
这里,如果层信息信令被设置为1,则可以使用部分DCI(例如,TPMI)作为指示分配给在附加层上发送的控制信息的频率-时间资源的指示符。用于发送附加层控制信息的频率-时间资源不必是单独的控制资源,例如NR PDCCH,并且控制信息可以在部分数据资源(例如,NR PDSCH)上发送。
根据以上示例性实现,如果在部分数据资源(例如,NR PDSCH)上发送附加层控制信息,则UE可以基于部分DCI(例如,TPMI)确定时域和频域中的资源位置。UE无法确定关于接收指定的下行链路数据(NR PDSCH)所需的其他信息的信息,例如MCS、传输方案、空间层和码字的数量。为了解决该问题,可以为UE预先确定的MCS、传输方案、空间层和用于在数据信道上发送附加层控制信息的码字的数量做出事先约定。
如上所述,可以预测用于UL子带预编码的TPMI有效载荷具有几十到几百比特的长度,这与数据有效载荷相比非常短。作为控制信息的一部分的ULTPMI必须具有高可靠性。因此,可以在发送分集方案中以低MCS级别(例如,QPSK和1/3编码率)在单个空间层上利用信号码字发送预定值。尽管已经通过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时的情况适当地改变这些值。
在以上示例性实现中,TPMI具有1)原始TPMI的含义或2)作为指示根据层信息信令用于低层控制信息传输的资源的指示符的含义。然而,不必限于此,并且显而易见的是,第一层的控制信息(DCI)的TPMI可以被感知为宽带TPMI并且在实际应用时被用作指示用于发送低层控制信息的资源的指示符。
如果根据高层信息信令改变第一层(DCI)的TPMI的目的,则低层控制信息可以包括宽带TPMI(或波束组信息)和子带TPMI(或波束信息)。如果根据较高层改变除TPMI之外的第一层(DCI)的控制信息的目的,则低层控制信息可以仅包括子带TPMI(或波束信息)而不包括宽带TPMI(或波束组信息)。
尽管在上述示例性实现中假设1比特层信息信令用于指示2步控制信令结构,但是显然在实际应用时可以使用多比特层信息信令。其详细描述仅仅是解释的扩展,因此被省略。
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的方法的、由发送器、接收器和处理器中的每一个组成的UE和基站分别如图13和14所示。为了实现用于在实施例1和2中执行子带预编码的方法,基站和UE中的每一个的发送器、接收器和处理器应该如各个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那样操作。
图13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UE的配置的框图。如图13所示,UE可以包括处理器1302、接收器1300和发送器1304。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接收器1300和发送器1304可以统称为收发器。收发器可以向基站发送信号和从基站接收信号。信号可以包括控制信息和数据。收发器可以包括:射频(RF)发送器,用于频率上转换和放大要发送的信号;以及RF接收器,用于对接收信号进行低噪声放大和降频转换。
收发器可以将通过无线信道接收的信号输出到处理器1302,并通过无线信道发送从处理器1302输出的信号。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处理器1302可以控制UE的整体操作。例如,处理器1302可以控制接收器1300接收来自基站的携带子带预编码信息的信号并解释子带预编码信息。发送器1304根据上述信息发送UL信号。
图14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站的配置的框图。如图14所示,基站可以包括处理器1403、接收器1401和发送器1405。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接收器1401和发送器1405可以统称为收发器。收发器可以向终端发送信号和从终端接收信号。信号可以包括控制信息和数据。收发器可以包括:RF发送器,用于频率上转换和放大要发送的信号;以及RF接收器,用于对接收信号进行低噪声放大和降频转换。
收发器可以将通过无线信道接收的信号输出到处理器1403,并通过无线信道发送从处理器1403输出的信号。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处理器1403可以控制基站的整体操作。例如,处理器1403可以确定UE的子带预编码方案并且控制以生成到UE的子带预编码信息。发送器1405将子带预编码信息发送到UE,并且接收器1401接收应用了子带预编码的UL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处理器1403可以进行控制以生成包括用于UL预编码的参考信号处理信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
提出说明书和附图中公开的实施例是为了帮助解释和理解本发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修改和改变。如果需要,可以整体或部分地组合实施例。例如,基站和UE可以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和2的部分的组合来操作。尽管实施例涉及FDD LTE系统,但是本发明可以包括针对诸如TDD LTE和5G NR系统的其他系统的替代实施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精神。

Claims (15)

1.一种由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执行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从基站接收包括上行链路的预编码相关信息和与上行链路预编码器相关联的参考信号信息的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其中,所述参考信号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参考信号标识符ID;
基于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识别所述一个或多个参考信号ID中的参考信号ID;
在所述预编码相关信息与终端的预编码计算相关联的情况下,基于识别的参考信号信息确定所述上行链路预编码器;和
基于确定的预编码器向所述基站发送上行链路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预编码相关信息指示所述上行链路预编码器是基于所述终端的所述预编码器计算确定的、还是基于从基站接收的发送预编码矩阵指示符TPMI确定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基于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执行上行链路信道估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预编码器还用于探测参考信号SRS。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上行链路的所述预编码相关信息识别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中存在TPMI。
6.一种由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执行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向终端发送包括上行链路的预编码相关信息和与上行链路预编码器相关联的参考信号信息的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其中,所述参考信号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参考信号标识符ID;和
向所述终端发送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其包括指示所述一个或多个参考信号ID中的参考信号ID的信息;
基于所述预编码器,从所述终端接收上行链路信号,
其中,在所述预编码相关信息与终端的预编码计算相关联的情况下,所述上行链路预编码器是基于PDCCH中的参考信号ID确定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预编码相关信息指示所述上行链路预编码器是基于所述终端的所述预编码器计算确定的、还是基于从基站接收的发送预编码矩阵指示符TPMI确定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上行链路预编码器的所述参考信号信息用于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预编码器还用于探测参考信号SRS。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上行链路的所述预编码相关信息识别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中存在TPMI。
1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该终端包括:
收发器,被配置为发送和接收信号;和
控制器,被配置为:
控制所述收发器从基站接收包括上行链路的预编码相关信息和与上行链路预编码器相关联的参考信号信息的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其中,所述参考信号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参考信号标识符ID,
基于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识别所述一个或多个参考信号ID中的参考信号ID;
在所述预编码相关信息与终端的预编码计算相关联的情况下,基于识别的参考信号信息确定所述上行链路预编码器;和
控制所述收发器基于确定的预编码器向所述基站发送上行链路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预编码相关信息指示所述上行链路预编码器是基于所述终端的所述预编码器计算确定的、还是基于从基站接收的发送预编码矩阵指示符TPMI确定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基于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执行上行链路信道估计。
14.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所述基站包括:
收发器,被配置为发送和接收信号;和
控制器,被配置为:
控制所述收发器向终端发送包括上行链路的预编码相关信息和与上行链路预编码器相关联的参考信号信息的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其中,所述参考信号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参考信号标识符ID;
控制所述收发器向所述终端发送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其包括指示所述一个或多个参考信号ID中的参考信号ID的信息;和
控制所述收发器基于所述预编码器,从所述终端接收上行链路信号,
其中,在所述预编码相关信息与终端的预编码计算相关联的情况下,所述上行链路预编码器是基于PDCCH中参考信号ID确定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预编码相关信息指示所述上行链路预编码器是基于所述终端的所述预编码器计算确定的、还是基于从基站接收的发送预编码矩阵指示符TPMI确定的,
其中,所述预编码器还用于探测参考信号SRS,以及
其中,基于上行链路的所述预编码相关信息识别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中存在TPMI。
CN201780051178.0A 2016-08-23 2017-08-23 上行链路传输的预编码信息信令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96440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41726.9A CN116133135A (zh) 2016-08-23 2017-08-23 上行链路传输的预编码信息信令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6-0106917 2016-08-23
KR1020160106917A KR102572619B1 (ko) 2016-08-23 2016-08-23 다수의 배열 안테나를 사용하는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전송을 위한 프리코딩 정보 시그날링 방법 및 장치
PCT/KR2017/009179 WO2018038517A1 (ko) 2016-08-23 2017-08-23 다수의 배열 안테나를 사용하는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전송을 위한 프리코딩 정보 시그날링 방법 및 장치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41726.9A Division CN116133135A (zh) 2016-08-23 2017-08-23 上行链路传输的预编码信息信令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44037A CN109644037A (zh) 2019-04-16
CN109644037B true CN109644037B (zh) 2022-11-22

Family

ID=6124622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41726.9A Pending CN116133135A (zh) 2016-08-23 2017-08-23 上行链路传输的预编码信息信令方法和装置
CN201780051178.0A Active CN109644037B (zh) 2016-08-23 2017-08-23 上行链路传输的预编码信息信令方法和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41726.9A Pending CN116133135A (zh) 2016-08-23 2017-08-23 上行链路传输的预编码信息信令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686501B2 (zh)
EP (1) EP3506525A4 (zh)
KR (1) KR102572619B1 (zh)
CN (2) CN116133135A (zh)
WO (1) WO201803851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102931A1 (en) * 2016-10-07 2018-04-12 Lg Electronics Inc. Reference signal having flexible structure
WO2018174641A2 (en) 2017-03-23 2018-09-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331127B1 (ko) 2017-04-25 2021-11-2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을 위한 자원할당 및 프리코딩 방법 및 장치
KR20190044875A (ko) 2017-10-23 2019-05-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기준신호 또는 채널의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11082107B2 (en) * 2018-03-09 2021-08-03 Mediatek Inc. Frequency-selective precoding for uplink transmission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GB2572390B (en) 2018-03-28 2021-03-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eference signal power boosting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617897B1 (ko) 2019-02-15 2023-12-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기준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EP3965452A1 (en) * 2019-05-02 2022-03-09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KR20210002208A (ko) * 2019-06-27 2021-01-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프리코딩을 수행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US20210099265A1 (en) * 2019-09-30 2021-04-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hase track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delink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394434B2 (en) * 2019-10-25 2022-07-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ubband precoding configuration based on a transmit power parameter for uplink communications
EP4075848A4 (en) * 2019-12-13 2023-08-16 Ntt Docomo, Inc. U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1539557B1 (en) * 2021-12-16 2022-12-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level coding for power efficient channel cod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645871T3 (es) 2006-02-03 2017-12-11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Asignación de recursos de enlace ascendente dentro de un sistema de comunicación móvil
US8811353B2 (en) * 2008-04-22 2014-08-19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Rank and PMI in download control signaling for uplink single-user MIMO (UL SU-MIMO)
CN102017690B (zh) * 2008-04-25 2013-11-06 夏普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以及移动通信方法
US9001802B2 (en) * 2008-08-11 2015-04-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signals using multi-antenna
US8204453B2 (en) * 2008-08-20 2012-06-19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unit
KR101644433B1 (ko) 2009-02-13 2016-08-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4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프리코딩 수행 방법
EP2464030B1 (en) 2009-08-06 2019-01-0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supporting multiple antenna transmission
US9112552B2 (en) * 2010-01-22 2015-08-1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n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158319B (zh) * 2010-02-12 2015-12-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混合复用解调参考符号的预编码方法及装置
WO2011131127A1 (zh) 2010-04-20 2011-10-2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发送与接收信道探测参考信号的方法、装置与系统
KR101843019B1 (ko) * 2010-04-30 2018-03-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여러 리포팅 모드를 지원하는 다중 입출력 통신 시스템
CN102244559A (zh) * 2010-05-12 2011-11-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预编码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装置
US9351288B2 (en) 2012-06-05 2016-05-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Uplink channel sounding an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estim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multiple antennas
US9294172B2 (en) * 2013-01-25 2016-03-2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downlink channel state
US10020860B2 (en) * 2014-12-02 2018-07-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ownlink signaling for partially precoded CSI-RS and CSI feedback
KR102318817B1 (ko) * 2015-11-05 2021-10-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필터 뱅크 다중 반송파 기법을 위한 전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EP3911083A1 (en) 2016-03-02 2021-11-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channel acces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44037A (zh) 2019-04-16
CN116133135A (zh) 2023-05-16
WO2018038517A1 (ko) 2018-03-01
US20190199417A1 (en) 2019-06-27
KR20180022071A (ko) 2018-03-06
KR102572619B1 (ko) 2023-08-30
EP3506525A1 (en) 2019-07-03
US10686501B2 (en) 2020-06-16
EP3506525A4 (en) 2019-07-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44037B (zh) 上行链路传输的预编码信息信令方法和装置
CN115174318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和基站及其方法
CN109478979B (zh) 无线蜂窝通信系统中设置多个dmrs结构的方法和设备
CN109997399B (zh) 用于在无线蜂窝通信系统中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US10812983B2 (en)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using narrowband in wireless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31656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precoding for uplink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264036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接收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或信道的方法和设备
US11109406B2 (en) Scheduling method and devi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roviding broadband service
EP3557787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porting semi-persistent channel state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330319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라디오 링크 모니터링 방법 및 장치
CN110447196B (zh) 用于在通信系统中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设备
CN109429552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资源分配方法、数据接收方法以及装置
CN113572588A (zh) 收发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15955721A (zh) 用于在无线蜂窝通信系统中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109196809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确定上行数据和控制信号发送定时的方法和设备
KR20130073870A (ko) 업링크 제어 정보를 매핑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US11456782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275239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이에 기반한 데이터 수신 방법과 이를 위한 장치
KR20220152789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채널을 전송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KR20230128536A (ko) 다중 안테나 패널을 통한 수신이 가능한 ue를 스케줄링하기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15134062B (zh) 无线蜂窝通信系统中设置多个dmrs结构的方法和设备
CN115134062A (zh) 无线蜂窝通信系统中设置多个dmrs结构的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