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42254A - 触控显示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显示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42254A
CN110442254A CN201910142492.0A CN201910142492A CN110442254A CN 110442254 A CN110442254 A CN 110442254A CN 201910142492 A CN201910142492 A CN 201910142492A CN 110442254 A CN110442254 A CN 1104422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control electrode
touch control
line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4249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42254B (zh
Inventor
包智颖
王世君
纪昊亮
赵天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4249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42254B/zh
Priority to US16/638,436 priority patent/US11099693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9/106241 priority patent/WO2020173082A1/en
Priority to US16/638,437 priority patent/US11216128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9/106200 priority patent/WO2020173081A1/en
Publication of CN1104422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422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422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422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可解决触控显示基板不同位置处,第一触控电极上信号对信号线上信号耦合存在差异的问题。触控显示基板包括设置在衬底上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第一触控电极包括多个第一镂空区和多个第二镂空区;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二触控电极,第二触控电极包括设置在第一镂空区的触控子电极;多条信号线,多条信号线中部分信号线与第一镂空区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部分信号线与第二镂空区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与第一镂空区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的信号线和与第二镂空区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的信号线为不同信号线。

Description

触控显示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自触控技术兴起以来,由于其具有简单、快捷、人性化等特点,因而触控技术的普及度越来越高,市面上具有触控功能的产品也越来越多,例如手机、平板以及笔记本电脑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可解决触控显示基板不同位置处,第一触控电极上信号对信号线上信号耦合存在差异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触控显示基板,包括:设置在衬底上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互交叉;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多个第一镂空区和多个第二镂空区;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镂空区的触控子电极;多条信号线,所述多条信号线中部分信号线与所述第一镂空区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部分所述信号线与所述第二镂空区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与所述第一镂空区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的信号线和与所述第二镂空区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的信号线为不同信号线;所述信号线为栅线或数据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条所述信号线与所述第一镂空区或所述第二镂空区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条所述信号线与所述第一镂空区或所述第二镂空区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重叠面积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显示基板还包括连接线,所述连接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显示基板包括亚像素区域和用于界定所述亚像素区域的像素界定区域;所述连接线位于所述像素界定区域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线包括:相互交叉的多条第一子连接线和多条第二子连接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连接线与所述栅线平行,且与所述栅线同层同材料;和/或,所述第二子连接线与所述数据线平行,且与所述数据线同层同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显示基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栅线与所述数据线之间的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子连接线穿过所述第一绝缘层上的过孔与所述第二子连接相连接;在所述数据线相对于所述栅线靠近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情况下,所述触控显示基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数据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之间的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子连接线穿过所述第二绝缘层上的过孔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相连接;在所述栅线相对于所述数据线靠近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情况下,所述触控显示基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栅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之间的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一子连接线穿过所述第二绝缘层上的过孔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条第一子连接线连接在一起;和/或,所述多条第二子连接线连接在一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显示基板还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多条第一触控线和多条第二触控线,所述第一触控线和所述第二触控线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其中,一条所述第一触控线与一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电连接;一条所述第二触控线与一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中的所述触控子电极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中的多个所述触控子电极呈矩阵排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同层同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复用为公共电极。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触控显示基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由于触控显示基板中第一触控电极除包括第一镂空区外,还包括第二镂空区,且第一信号线与第一镂空区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第二信号线与第二镂空区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因而相对于相关技术中,信号线如数据线或栅线仅与第一镂空区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本发明实施例部分信号线与第一镂空区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部分信号线与第二镂空区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因此相对于相关技术中,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一信号线的耦合面积和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三信号线的耦合面积的差异,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一信号线的耦合面积和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二信号线的耦合面积的差异减小,进而第一触控电极上信号对第一信号线上信号耦合和第一触控电极上信号对第二信号线上信号的耦合差异减小,即减小了触控显示基板不同位置处,第一触控电极上信号对信号线上信号耦合的差异。基于此,改善了相关技术中,信号线如数据线或栅线仅与第一镂空区具有重叠区域,导致的触控显示基板不同位置处第一触控电极上信号对信号线上信号耦合存在差异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当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复用为公共电极时,由于第一触控电极不同位置处的电压差异较小,因而位于触控显示基板不同位置处的像素上的压差差异减小,改善了等间距横纹不良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一;
图6为图4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二;
图7为图4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三;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基板的区域划分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五;
图11为图10中CC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12为图4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四;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六;
图14为图10中DD向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相关技术中,为了有效解决高PPI(Pixels Per Inch,像素密度)显示装置数据线(Source)充电时间不足的问题以及能够支持主动笔等,开发了触控(Touch)和显示(Display)同步进行的自互容一体化触控技术。触控显示基板的结构如图1所示,触控显示基板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10,第一触控电极10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交叉;第一触控电极10包括多个第一镂空区101;触控显示基板还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二触控电极20,第二触控电极20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触控电极20包括设置在第一镂空区101的触控子电极201。
由于第一触控电极10包括第一镂空区101,因而第一触控电极10不同位置处的面积会有差异,因此位于触控显示基板上不同位置的信号线与第一触控电极10耦合的面积会产生差异,进而导致触控显示基板上不同位置处,第一触控电极10上信号对信号线上信号耦合产生差异。具体的,如图2所示,以信号线为栅线(Gate)为例,第一触控电极10与G1或Gn的耦合面积远大于第一触控电极10与G2或Gn-1的耦合面积,栅线逐行扫描时,第一触控电极10位于区域01处的电压与位于区域02处的电压会有差异。当第一触控电极10和第二触控电极20复用为公共电极(Vcom)时,由于第一触控电极10位于区域01处的电压与位于区域02处的电压会有差异,因而导致位于区域01处和位于区域02处的像素(Pixel)上的压差有差异,最终造成等间距横纹不良。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触控显示基板,如图3a和图3b所示,包括:设置在衬底上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10,第一触控电极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交叉;第一触控电极10包括多个第一镂空区101和多个第二镂空区102;设置在衬底上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二触控电极20,第二触控电极20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触控电极20包括设置在第一镂空区101的触控子电极(Touch Unit)201。
触控显示基板还包括:多条信号线30,多条信号线30中部分信号线30与第一镂空区101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部分信号线与第二镂空区102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与第一镂空区101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的信号线30和与第二镂空区102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的信号线30为不同信号线;信号线30为栅线或数据线。
本发明说明书附图中均以信号线30为栅线为例进行示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10为驱动电极(Tx sensor),第二触控电极20为感应电极(Rx sensor)。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10为感应电极,第二触控电极20为驱动电极。
其中,在第一触控电极10和第二触控电极20的相交位置处,对于第一触控电极10包括的第一镂空区101的个数和第二触控电极20包括的触控子电极201的个数不进行限定,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在第一触控电极10和第二触控电极20的相交位置处,可以是如图3b所示,第一触控电极10包括一个第一镂空区101,第二触控电极20包括一个触控子电极201;也可以是如图3a所示,第一触控电极10包括多个第一镂空区101,第二触控电极20包括多个触控子电极201,示例的,在第一触控电极10和第二触控电极20的相交位置处,第一触控电极10包括M*N个第一镂空区101,第二触控电极20包括M*N个触控子电极201,M,N为正整数,M≥2,N≥2。在第一触控电极10和第二触控电极20的相交位置处,当第一触控电极10包括多个第一镂空区101,第二触控电极20包括多个触控子电极201时,可以增大第二触控电极20中触控子电极201的周长,即可以增大第二触控电极20中触控子电极201和第一触控电极10相对应的长度,进而增大边缘场电容。
此外,对于第二镂空区102的形状、数量和设置位置不进行限定,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与第一镂空区101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的信号线和与第二镂空区102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的信号线30为不同信号线是指一条信号线30不能既与第一镂空区101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又与第二镂空区102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
在此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中,既包括与第一镂空区101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的信号线30,又包括与第二镂空区102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的信号线30。在一些实施例中,多条信号线30中部分信号线30与第一镂空区101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部分信号线30与第二镂空区102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还有部分信号线30既与第一镂空区101在衬底上的正投影无重叠区域,又与第二镂空区102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具有无重叠区域。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多条信号线30中每条信号线30与第一镂空区101或第二镂空区102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由于第二触控电极20不存在镂空区,因而触控显示基板不同位置处,信号线30与第二触控电极20的耦合面积相同,因此触控显示基板不同位置处,第二触控电极20上信号对信号线30上信号耦合是一致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10和第二触控电极20复用为公共电极(Vcom)。这样一来,第一触控电极10和第二触控电极20既可以用于实现触控功能,又可以用于实现显示功能,且触控功能和显示功能可以同时实现。由于触控功能和显示功能可以同时实现,因此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解决高分辨率产品数据线充电时间不足的问题,并支持主动笔。在此基础上,相对于既制作第一触控电极10和第二触控电极20,又制作公共电极,本发明实施例,将第一触控电极10和第二触控电极20复用为公共电极,可以降低触控显示基板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10和第二触控电极20同层同材料。
本发明实施例,当第一触控电极10和第二触控电极20同层同材料时,可以同时制作第一触控电极10和第二触控电极20,从而简化了触控显示基板的制作工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10和第二触控电极20的材料为透明导电材料。示例的,第一触控电极10和第二触控电极20的材料为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或IZO(Indium Zinc Oxide,氧化铟锌)等。
应当理解到,由于栅线上的电压远大于数据线上的电压,因而触控显示基板上不同位置处,第一触控电极10上信号对栅线上信号耦合产生的差异远大于触控显示基板上不同位置处,第一触控电极10上信号对数据线上信号耦合产生的差异,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不考虑触控显示基板上不同位置处,第一触控电极10上信号对数据线上信号耦合产生的差异。
本发明实施例为了便于描述,将与第一镂空区101在衬底上的正投影有重叠区域的信号线30称为第一信号线,即第一信号线和第一镂空区101在衬底上的正投影有重叠区域;将与第二镂空区102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的信号线30称为第二信号线,即第二信号线与第二镂空区102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将与第一镂空区101和第二镂空区102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均无重叠区域的信号线30称为第三信号线,即第三信号线与第一镂空区101和第二镂空区102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均无重叠区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基板,由于触控显示基板中第一触控电极10除包括第一镂空区101外,还包括第二镂空区102,且第一信号线与第一镂空区101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第二信号线与第二镂空区102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因而相对于相关技术中,信号线30如数据线或栅线仅与第一镂空区101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本发明实施例部分信号线30与第一镂空区101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部分信号线30与第二镂空区102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因此相对于相关技术中,第一触控电极10与第一信号线的耦合面积和第一触控电极10与第三信号线的耦合面积的差异,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10与第一信号线的耦合面积和第一触控电极10与第二信号线的耦合面积的差异减小,进而第一触控电极10上信号对第一信号线上信号耦合和第一触控电极10上信号对第二信号线上信号耦合的差异减小,即减小了触控显示基板不同位置处,第一触控电极10上信号对信号线30上信号耦合的差异。基于此,改善了相关技术中,信号线30如数据线或栅线仅与第一镂空区101具有重叠区域,导致的触控显示基板不同位置处第一触控电极10上信号对信号线30上信号耦合存在差异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当第一触控电极10和第二触控电极20复用为公共电极时,由于第一触控电极10不同位置处的电压差异较小,因而位于触控显示基板不同位置处的像素上的压差差异减小,改善了等间距横纹不良的问题。
考虑到,第一触控电极10与第一信号线的耦合面积或第一触控电极10与第二信号线的耦合面积均远大于第一触控电极10与第三信号线的耦合面积,若多条信号线30中包括第三信号线(即多条信号线30中包括与第一镂空区101和第二镂空区102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均无重叠区域的信号线30),则第一触控电极10上信号对第一信号线上信号耦合或第一触控电极10上信号对第二信号线上信号耦合与第一触控电极10上信号对第三信号线上信号耦合会存在较大差异。为了使第一触控电极10上信号对每条信号线30上信号耦合一致,因而本发明实施例优选的,每条信号线30与第一镂空区101或第二镂空区102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每条信号线30与第一镂空区101或第二镂空区102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因而多条信号线30划分为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不包括第三信号线,而第一信号线与第一触控电极10的耦合面积和第二信号线与第一触控电极10的耦合面积差异较小,即第一触控电极10上信号对第一信号线上信号耦合和第一触控电极10上信号对第二信号线上信号耦合的差异较小,因此确保了第一触控电极10上信号对每条信号线30上信号耦合一致,进而使得整个触控显示基板上的第一触控电极10上信号和信号线30上信号均一。
在每条信号线30与第一镂空区101或第二镂空区102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的情况下,在一些实施例中,多条信号线30与第一镂空区101或第二镂空区102在衬底上的正投影的重叠面积不完全相同,即部分信号线30与第一镂空区101或第二镂空区102在衬底上的正投影的重叠面积相同,部分信号线30与第一镂空区101或第二镂空区102在衬底上的正投影的重叠面积不相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多条信号线30与第一镂空区101或第二镂空区102在衬底上的正投影的重叠面积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多条信号线30与第一镂空区101或第二镂空区102在衬底上的正投影的重叠面积相同,因而多条信号线30与第一触控电极10的耦合面积相同,这样第一触控电极10上信号对多条信号线上信号耦合完全一致,因此进一步提高整个触控显示基板上的第一触控电极10上信号和信号线30上信号均一性,从而避免了横纹不良。在触控显示基板应用于触控显示装置时,提高了触控显示装置的画质。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第一触控电极10的面积越小,第一触控电极10的电阻越大。第一触控电极10的电阻若太大,则第一触控电极10和第二触控电极20的负载差异会变大,从而产生方格,即第一触控电极10和第二触控电极20的负载差异变大,导致的第一触控电极10和第二触控电极20复用为公共电极时,第一触控电极10和第二触控电极20上的电压不同,进而导致的触控显示装置中第一触控电极10和第二触控电极20对应位置处的亮度不同。
为了避免第一触控电极10面积较小导致的第一触控电极10电阻过大的问题,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设计第二镂空区102时,如图4和图5所示,相邻两个触控子电极201之间的第一触控电极10并没有被全部挖空来形成第二镂空区102,相邻两个触控子电极201之间还保留部分第一触控电极10,即如图5中虚线框所示,沿信号线30的延伸方向,相邻第二镂空区102之间保留有连接块103。这样设计第二镂空区102可以增加第一触控电极10的面积,减小第一触控电极10的电阻。
然而,参考图5可以看出,由于连接块103的存在,因而导致了信号线G2与第一触控电极10的耦合面积和信号线G1、信号线G3、信号线G4与第一触控电极10的耦合面积不一致。为了确保多条信号线30与第一触控电极10的耦合面积一致,因而本发明实施例优选的,如图6所示,将相邻两个触控子电极201之间的第一触控电极10全部挖空,以使多条信号线30与第一触控电极10的耦合面积一致,进而确保第一触控电极10上信号对多条信号线30上信号耦合一致。
在此基础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触控显示基板还包括连接线(ConnectLine)40,连接线40与第一触控电极10电连接,例如连接线40与第一触控电极10并联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连接线40与第一触控电极10电连接,因而可以降低第一触控电极10的电阻,避免了第一触控电极10上设置第一镂空区101和第二镂空区102导致的第一触控电极10电阻较大的问题。此外,在设计第二镂空区102时,在确保多条信号线30与第一触控电极10的耦合面积一致的基础上,还可以避免增加第一触控电极10的电阻。
如图8所示,触控显示基板包括亚像素区域03和用于界定亚像素区域03的像素界定区域04,像素界定区域04即黑矩阵图案所在的区域。
其中,当触控显示基板应用于液晶触控显示装置中时,亚像素区域03为透光区域,像素界定区域04为非透光区域;当触控显示基板应用于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中时,亚像素区域03为发光区域,像素界定区域04为非发光区域。
对于连接线40的设置位置不进行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线40经过亚像素区域03和像素界定区域04。当连接线40经过亚像素区域03和像素界定区域04时,由于连接线40经过亚像素区域03会对亚像素区域03的显示造成影响,考虑到若一行亚像素区域03设置连接线40,一行亚像素区域03不设置连接线40,则触控显示装置会出现显示效果不均一的情况,因而在连接线40经过亚像素区域03和像素界定区域04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优选的,连接线40经过每行亚像素区域03。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线40位于像素界定区域04内。当连接线40位于像素界定区域04内时,可以避免连接线40影响触控显示装置的显示。
此外,对于连接线40的设置数量不进行限定,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连接线40包括:相互交叉的多条第一子连接线401和多条第二子连接线402。
附图9中未示意出信号线30。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子连接线401和第二子连接线402可以和触控显示基板上已有的图案层同层制作,也可以单独制作。为了简化触控显示基板的制作工艺,本发明实施例优选的,第一子连接线401、第二子连接线402均和触控显示基板上已有的图案层同层制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连接线401与栅线平行,且与栅线同层同材料;和/或,第二子连接线402与数据线平行,且与数据线同层同材料。
本发明实施例,由于第一子连接线401与栅线同层同材料,因而可以在制作栅线的同时制作第一子连接线401,从而简化了触控显示基板的制作工艺。由于第二子连接线402与数据线同层同材料,因而可以在制作数据线的同时制作第二子连接线402,从而简化了触控显示基板的制作工艺。
应当理解到,第一子连接线401和第二子连接线402均与第一触控电极10电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连接线401和第二子连接线402分别通过不同的过孔与第一触控电极10电连接。
当第一子连接线401和第二子连接线402分别通过不同的过孔与第一触控电极10电连接时,一方面增大了触控显示基板的制作难度;另一方面过孔数量太多会对显示造成影响。
基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优选的,如图10和图11所示,触控显示基板还包括设置在栅线31与数据线32之间的第一绝缘层50;第一子连接线401穿过第一绝缘层50上的第一过孔与第二子连接线402相连接;在数据线32相对于栅线31靠近第一触控电极10的情况下,触控显示基板还包括设置在数据线32与第一触控电极10之间的第二绝缘层60;第二子连接线402穿过第二绝缘层60上的第二过孔与第一触控电极10相连接。在栅线31相对于数据线32靠近第一触控电极10的情况下,触控显示基板还包括设置在栅线31与第一触控电极10之间的第二绝缘层60;第一子连接线401穿过第二绝缘层60上的第二过孔与第一触控电极10相连接。
应当理解到,在数据线32相对于栅线31靠近第一触控电极10的情况下,由于第一子连接线401与第二子连接线402相连接,第二子连接线402与第一触控电极10相连接,因而第一子连接线401也与第一触控电极10相连接。在栅线31相对于数据线32靠近第一触控电极10的情况下,由于第一子连接线401与第二子连接线402相连接,第一子连接线401与第一触控电极10相连接,因而第二子连接线402也与第一触控电极10相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在数据线32相对于栅线31靠近第一触控电极10的情况下,相对于第一子连接线401通过第一绝缘层50上的过孔和第二绝缘层60上的过孔与第一触控电极10相连接,第二子连接线402通过第二绝缘层60上的过孔与第一触控电极10相连接,本发明实施例,由于只需在第一绝缘层50上设置过孔将第一子连接线401和第二子连接线402连接在一起,在第二绝缘层60上设置过孔将第二子连接线402与第一触控电极10连接在一起,就可以将第一子连接线401、第二子连接线402均与第一触控电极10连接在一起,因而简化了触控显示基板的制作工艺,且减少了过孔数量。同理,在栅线31相对于数据线32靠近第一触控电极10的情况下,将第一子连接线401与第二子连接线402相连接,第一子连接线401与第一触控电极10相连接的有益效果与上述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
本发明实施例,当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时,可以进一步减小过孔在触控显示基板上的分布,避免过孔对显示效果的影响。
参考图10,触控显示基板上横纵交叉的栅极31和数据线32限定出多个亚像素区域03,当触控显示基板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中时,亚像素区域03设置有像素电极;当触控显示基板应用于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中时,亚像素区域03设置有阳极。如图10所示,触控显示基板还包括薄膜晶体管33,薄膜晶体管33包括源极、漏极、有源层、栅极以及栅绝缘层,漏极与像素电极或阳极电连接,源极与数据线32电连接。
基于上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50与栅绝缘层同层同材料,第二绝缘层60与位于薄膜晶体管33上的平坦层同层同材料。此处,平坦层的材料例如可以为树脂。
由于第一绝缘层50与栅绝缘层同层同材料,因而可以在制作栅绝缘层的同时制作第一绝缘层50,从而简化了触控显示基板的制作工艺。由于第二绝缘层60与平坦层同层同材料,因而可以在制作平坦层的同时制作第二绝缘层60。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触控电极10和第二触控电极20复用为公共电极时,像素电极或阳极与公共电极之间设置有绝缘层。此外,在公共电极设置在薄膜晶体管33和像素电极或阳极之间时,由于像素电极或阳极要与薄膜晶体管33的漏极电连接,因而如图10和图12所示,第一触控电极10和第二触控电极20还包括第三镂空区104,像素电极或阳极穿过第一触控电极10和第二触控电极20上的第三镂空区104与薄膜晶体管33的漏极电连接。
为了进一步降低第一触控电极10和第二触控电极20的负载,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第一触控电极10和第二触控电极20还包括第四镂空区105。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第一触控电极10中第二镂空区102和至少一个第三镂空区104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多条第一子连接线401连接在一起;和/或,多条第二子连接线402连接在一起。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3所示,在多条第一子连接线401直接连接在一起的情况下,多条第二子连接线402可以直接连接在一起;当第一子连接线401和第二子连接线402连接在一起时,多条第二子连接线402也可以通过第一子连接线401连接在一起,这是因为多条第一子连接线401直接连接在一起,而第一子连接线401又和第二子连接线402连接在一起,因而多条第二子连接线402也连接在一起。同理,在多条第二子连接线402直接连接在一起的情况下,多条第一子连接线401可以直接连接在一起;当第一子连接线401和第二子连接线402连接在一起时,多条第一子连接线401也可以通过第二子连接线402连接在一起。
本发明实施例,多条第一子连接线401连接在一起,多条第一子连接线401短路(short),多条第二子连接线402连接在一起,多条第二子连接线402短路,而第一子连接线401和第二子连接线402均与第一触控电极10连接,因而可以进一步降低第一触控电极10的电阻。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a和图3b所示,触控显示基板还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条第一触控线110和多条第二触控线210,第一触控线110和第二触控线210均沿第一方向延伸;其中,一条第一触控线110与一个第一触控电极10电连接;一条第二触控线210与一个第二触控电极20中的触控子电极201连接。
为了便于第二触控线210与第二触控电极20中的触控子电极201连接,因而本发明实施例优选的,每个第二触控电极20中的多个触控子电极201呈矩阵排布。示例的,第二触控电极20包括8行×4列个触控子电极201。
如图3a和图3b所示,在数据线32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情况下,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线110、第二触控线210与数据线32同层同材料。此时,第一触控线110、第二触控线210与数据线32平行。在此情况下,可以在制作数据线32的同时制作第一触控线110和第二触控线210。
基于上述,需要说明的是,在数据线32相对栅线31靠近第二触控电极20的情况下,第一触控电极10和第二触控电极20同层同材料,如图10和图14所示,由于只在第二触控电极20和第二触控线210之间的第二绝缘层60上设置过孔,在数据线32和栅线31之间的第一绝缘层50上不设置过孔,因而第二触控电极20只会与第二触控线210连接,并不会与栅线31或与栅线31平行的子连接线相连。示例的,如图10所示,当第一子连接线401与栅线31平行时,第二触控电极20不会与第一子连接线401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由于第一触控线110和第二触控线210均沿第一方向延伸,因而驱动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或芯片)可以设置在触控显示基板的同一侧边,实现单边驱动,以减小触控显示装置的宽度。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触控显示基板。
其中,触控显示装置可以是显示不论运动(例如,视频)还是固定(例如,静止图像)的且不论文字还是的图像的任何装置。更明确地说,预期所述实施例可实施在多种电子装置中或与多种电子装置关联,所述多种电子装置例如(但不限于)为移动电话、无线装置、个人数据助理(PDA)、手持式或便携式计算机、GPS接收器/导航器、相机、MP4视频播放器、摄像机、游戏控制台、手表、时钟、计算器、电视监视器、平板显示器、计算机监视器、汽车显示器(例如,里程表显示器等)、导航仪、座舱控制器和/或显示器、相机视图的显示器(例如,车辆中后视相机的显示器)、电子相片、电子广告牌或指示牌、投影仪、建筑结构、包装和美学结构(例如,对于一件珠宝的图像的显示器)等。
此外,触控显示装置还可以是触控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触控显示基板,触控显示装置中的触控显示基板具有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基板相同的结构和有益效果,由于上述实施例已经对触控显示基板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因而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触控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衬底上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互交叉;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多个第一镂空区和多个第二镂空区;
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镂空区的触控子电极;
多条信号线,所述多条信号线中部分信号线与所述第一镂空区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部分所述信号线与所述第二镂空区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与所述第一镂空区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的信号线和与所述第二镂空区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的信号线为不同信号线;所述信号线为栅线或数据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信号线与所述第一镂空区或所述第二镂空区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信号线与所述第一镂空区或所述第二镂空区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重叠面积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基板还包括连接线,所述连接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基板包括亚像素区域和用于界定所述亚像素区域的像素界定区域;
所述连接线位于所述像素界定区域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线包括:相互交叉的多条第一子连接线和多条第二子连接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连接线与所述栅线平行,且与所述栅线同层同材料;
和/或,所述第二子连接线与所述数据线平行,且与所述数据线同层同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基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栅线与所述数据线之间的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子连接线穿过所述第一绝缘层上的过孔与所述第二子连接线相连接;
在所述数据线相对于所述栅线靠近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情况下,所述触控显示基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数据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之间的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子连接线穿过所述第二绝缘层上的过孔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相连接;
在所述栅线相对于所述数据线靠近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情况下,所述触控显示基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栅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之间的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一子连接线穿过所述第二绝缘层上的过孔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第一子连接线连接在一起;
和/或,所述多条第二子连接线连接在一起。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基板还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多条第一触控线和多条第二触控线,所述第一触控线和所述第二触控线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其中,一条所述第一触控线与一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电连接;一条所述第二触控线与一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中的所述触控子电极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10所述的触控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中的多个所述触控子电极呈矩阵排布。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同层同材料。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复用为公共电极。
14.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基板。
CN201910142492.0A 2019-02-26 2019-02-26 触控显示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Active CN1104422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42492.0A CN110442254B (zh) 2019-02-26 2019-02-26 触控显示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US16/638,436 US11099693B2 (en) 2019-02-26 2019-09-17 Touch-sensing display substrate, touch-sensing display apparatus, method of operating touch-sensing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ouch-sensing display substrate
PCT/CN2019/106241 WO2020173082A1 (en) 2019-02-26 2019-09-17 Touch-sensing display substrate, touch-sensing display apparatus, method of operating touch sensing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ouch-sensing display substrate
US16/638,437 US11216128B2 (en) 2019-02-26 2019-09-17 Touch-sensing display substrate, touch-sensing display apparatus, method of operating touch sensing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ouch-sensing display substrate
PCT/CN2019/106200 WO2020173081A1 (en) 2019-02-26 2019-09-17 Touch-sensing display substrate, touch-sensing display apparatus, method of operating touch-sensing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ouch-sensing display substrat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42492.0A CN110442254B (zh) 2019-02-26 2019-02-26 触控显示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42254A true CN110442254A (zh) 2019-11-12
CN110442254B CN110442254B (zh) 2020-06-09

Family

ID=68428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42492.0A Active CN110442254B (zh) 2019-02-26 2019-02-26 触控显示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42254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58533A (zh) * 2019-11-28 2020-05-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1399693A (zh) * 2020-04-29 2020-07-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
CN113031823A (zh) * 2021-03-30 2021-06-25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3142048A1 (zh) * 2022-01-29 2023-08-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和触控层的制作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293183A1 (en) * 2009-07-18 2014-10-02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CN206162006U (zh) * 2016-11-15 2017-05-10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TW201719620A (zh) * 2015-11-27 2017-06-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驅動方法及其行動裝置
US20170373196A1 (en) * 2015-05-22 2017-12-2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07527894A (zh) * 2017-08-31 2017-12-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9085942A (zh) * 2017-06-14 2018-12-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293183A1 (en) * 2009-07-18 2014-10-02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US20170373196A1 (en) * 2015-05-22 2017-12-2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emiconductor device
TW201719620A (zh) * 2015-11-27 2017-06-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驅動方法及其行動裝置
CN206162006U (zh) * 2016-11-15 2017-05-10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085942A (zh) * 2017-06-14 2018-12-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07527894A (zh) * 2017-08-31 2017-12-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58533A (zh) * 2019-11-28 2020-05-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1158533B (zh) * 2019-11-28 2024-04-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1399693A (zh) * 2020-04-29 2020-07-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
CN113031823A (zh) * 2021-03-30 2021-06-25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031823B (zh) * 2021-03-30 2022-09-2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3142048A1 (zh) * 2022-01-29 2023-08-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和触控层的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42254B (zh) 2020-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88809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0593276B2 (en) Display device
US10636505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442254A (zh) 触控显示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US9875699B2 (en) Display device
EP3350837B1 (en) Array substrate, related display panels, and related display apparatus
CN107863374A (zh) 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0156057A1 (zh) 显示器及其显示面板
CN112230480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164359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442255B (zh) 触控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0989871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708237A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290903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40094836A1 (en) Touch module,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1387310B2 (en) Array substrate with connection portion connecting power bus and power line and display panel
CN113448132B (zh) 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CN114327163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KR102407386B1 (ko) 표시 기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1453191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272885B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防止显示面板中的电磁干扰的方法以及制造显示面板的方法
CN115542604B (zh) 曲面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40061527A1 (en) Touch sensing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20220317535A1 (en) Array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116184708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