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41957B -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41957B
CN110441957B CN201910497208.1A CN201910497208A CN110441957B CN 110441957 B CN110441957 B CN 110441957B CN 201910497208 A CN201910497208 A CN 201910497208A CN 110441957 B CN110441957 B CN 1104419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light
light source
region
trans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9720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41957A (zh
Inventor
胡晓刚
刘邦梅
顾毓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Chongqing HK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Chongqing HK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Chongqing HK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9720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4195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419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419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419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419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背光模组包括背板、直下式光源以及罩板;其中所述直下式光源设置在所述背板上,所述直下式光源对应划分为光源强的第一光源区以及光源弱的第二光源区;所述罩板覆盖设置在所述直下式光源上,所述罩板上包括第一透光区以及第二透光区;所述第一透光区对应所述第一光源区设置;所述第二透光区对应所述第二光源区设置;其中,所述第一透光区的光通量小于所述第二透光区的光通量。这样可以通过背光模组补偿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使得显示面板的不同的显示区域显示亮度均匀,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装置通常包含了液晶显示面板与光源模块,其中光源模块主要是用来提供液晶显示面板在进行显示时所需的面光源。一般而言,光源模块可依其光源所设置的位置分为直下式(direct type)以及侧光式(edge-lit type)两种。对于大尺寸的显示装置来说,目前常见的为直下式背光,光源配置于显示面板的正下方,而侧光式光源模块的光源则配置于光源模块的侧边,通常用于较小尺寸的液晶显示器。
为了防止显示装置中显示面板的亮度不均,一般是使用整片的光学膜以使整个画面的亮度均匀化,如此在不损及光源亮度的情况下可以保持整个画面的亮度。然而就现有技术来说,所使用的光学膜片仍然存在有光量分配不均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以解决显示装置显示亮度不均匀的现象。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直下式光源以及罩板;其中所述直下式光源设置在所述背板上,所述直下式光源对应划分为光源强的第一光源区以及光源弱的第二光源区;所述罩板覆盖设置在所述直下式光源上,所述罩板上包括第一透光区以及第二透光区;所述第一透光区对应所述第一光源区设置;所述第二透光区对应所述第二光源区设置;其中,所述第一透光区的光通量小于所述第二透光区的光通量。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直下式光源以及罩板;其中所述直下式光源设置在所述背板上,所述直下式光源对应划分为光源强的第一光源区以及光源弱的第二光源区;所述罩板覆盖设置在所述直下式光源上,所述罩板上包括第一透光区以及第二透光区;其中,所述直下式光源包括多个点光源,每个所述点光源对应划分为光源强的第一光源区以及光源弱的第二光源区;所述第二透光区距所述点光源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透光区距所述点光源的距离,所述每一个第一透光区的单位面积的光通量小于对应的所述第二透光区的单位面积的光通量。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上述的背光模组。
相对于使用光学膜片以使整个画面的亮度均匀化的方案来说,本申请设置罩板,罩板对应光源强的第一光源区的位置设置第一透光区,罩板对应光源弱的第二光源区的位置设置第二透光区,所述第二透光区的光通量大于所述第一透光区的光通量,如此每个所述直下式光源强对应的第一透光区透过的光少,而光源弱的第二透光区透过的光多,这样可以通过背光模组补偿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使得显示面板的不同的显示区域显示亮度均匀,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组的局部放大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组的局部放大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组的局部放大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示意图;
图22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示意图;
图23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示意图。
其中,其中,100、显示装置;200、显示面板;300、背光模组;310、背板;311、第一区域;312、第二区域;313、第三区域;320、直下式光源;321、第一光源区;322、第二光源区;323、点光源;330、罩板;331、第一透光区;3311、第一开孔;332、第二透光区;3321、第二开孔;333、透光区;400、栅极驱动模块;500、源极驱动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是代表性的,但是本申请可以通过许多替换形式来具体实现,不应被解释成仅受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除非另有说明,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为不排他的包含,可能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其组合。
另外,“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相对位置关系描述的,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附图和可选的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100,所述显示装置100包括背光模组300和显示面板200。参考图2至图4,为了区别于图3与图4,图4中标示了透光区333,作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装置100包括显示面板200和背光模组300,所述背光模组300包括:背板310、直下式光源320以及罩板330;其中,所述直下式光源320设置在所述背板310上,所述直下式光源320对应划分为光源强的第一光源区321以及光源弱的第二光源区322;所述罩板330覆盖设置在所述直下式光源320上,所述罩板330上包括第一透光区331以及第二透光区332;所述第一透光区331对应所述第一光源区321设置;所述第二透光区332对应所述第二光源区322设置;其中,所述第一透光区331的光通量小于所述第二透光区332的光通量。
具体的,所述直下式光源320包括多个点光源323,每个所述点光源323对应划分为光源强的第一光源区321以及光源弱的第二光源区322;所述第二透光区332距所述点光源323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透光区331距所述点光源323的距离;所述每一个第一透光区331的单位面积的光通量小于对应的所述第二透光区332的单位面积的光通量。
参考图5,具体的,为配合显示面板的驱动效果,所述的点光源323的分布可以是不均匀的,对应所述点光源323聚集的区域为第一光源区321域,对应所述点光源323分散的区域为第二光源区322域;所述第一透光区331的光通量小于所述第二透光区332的光通量。
对于双边驱动的显示面板来说,所述显示装置100包括两组栅极驱动模块400或源极驱动模块500以驱动所述显示面板200,所述两组栅极驱动模块400或源极驱动模块500分别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200的两侧;对应的,所述背板310包括互为相邻的第一区域311和第二区域312;所述第一区域311设置在所述背板310的中央,所述背板310的第二区域312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区域311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区域312之间,多个所述直下式光源320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311的密集程度大于所述直下式光源320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312的密集程度;所述第一区域311对应的罩板330的光通量小于所述第二区域312对应的罩板330的光通量。
参考图6与图7,以用户观看到显示面板200的中央区域为中心,左右方向为水平方向,上下为竖直方向;若显示装置100包括两组栅极驱动模块400以驱动所述显示面板200,所述两组栅极驱动模块400分别设置在显示面板200的水平方向的两侧,因为显示面板200内线阻的影响,显示面板200靠近栅极驱动模块400的水平方向的两侧的显示区域的显示亮度大于显示面板200中心区域的显示亮度,那么在水平方向就造成显示面板200出现中心区域与水平方向两侧的显示区域显示亮度不均匀的现象,这样降低显示装置100的显示质量;对应所述显示面板200设置的背光模组300上的所述背板310的第二区域312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区域311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区域312之间,所述第一区域311的光源的密集程度大于两个所述第二区域312的光源的密集程度,两个所述第一区域311对应显示面板200的水平方向上的两侧显示区域,第二区域312对应所述显示面板200的中心区域,通过罩板330来改变第一区域311和第二区域312的光通量,这样可以对显示面板200的中心区域进行亮度补偿,同时使得两侧显示区域亮度减少,这样可以使得显示面板200水平方向两侧的显示区域与中心区域的显示亮度均匀一致,这样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200的显示效果,提高了显示装置100的品质。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自身需求将多个所述直下式光源320沿竖直方向在背板310上设置为等间距排布或者不等间隔排布。
若是显示装置100包括两组源极驱动模块500以驱动所述显示面板200,参考图8与图9,所述两组源极驱动模块500分别设置在显示面板200的竖直方向的两侧,因为显示面板200内线阻的影响,显示面板200靠近源极驱动模块500的竖直方向的两侧的显示区域的显示亮度大于显示面板200中心区域的显示亮度,那么在竖直方向就造成显示面板200出现中心区域与竖直方向两侧的显示区域显示亮度不均匀的现象,这样降低显示装置100的显示质量。对应的,所述背板310的第二区域312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区域311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区域312之间,所述第一区域311的光源的密集程度大于两个所述第二区域312的光源的密集程度。两个所述第一区域311对应显示面板200的竖直方向上的两侧显示区域,第二区域312对应所述显示面板200的中心区域,通过罩板330来改变第一区域311和第二区域312的光通量,这样可以对显示面板200的中心区域进行亮度补偿,同时使得竖直方向两侧的显示区域亮度减少,这样可以使得显示面板200水平方向两侧的显示区域与中心区域的显示亮度均匀一致,这样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200的显示效果,提高了显示装置100的品质。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自身需求将多个所述直下式光源320沿水平方向在背板310上设置为等间距排布或者不等间隔排布。
再者,若所述显示装置100包括一组栅极驱动模块400或源极驱动模块500以驱动所述显示面板200,一组所述栅极驱动模块400或源极驱动模块500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200的一侧;对应的,所述背板310还包括第三区域313,所述第一区域311位于所述第二区域312与第三区域313之间,所述第二区域312靠近所述栅极驱动模块400或源极驱动模块500,所述第三区域313靠近所述栅极驱动模块400或源极驱动模块500;所述第二区域312的光源的密集程度大于所述第一区域311的光源的密集程度;所述第三区域313的光源的密集程度大于所述第一区域311的光源的密集程度。其中,所述第三区域313对应的罩板330的光通量小于所述第一区域311对应的罩板330的光通量小于所述第二区域312对应的罩板330的光通量。
举例而言,若是显示装置100包括一组栅极驱动模块400以驱动所述显示面板200,作为另一实施例,参考图10与图11,所述一组栅极驱动模块400设置在显示面板200的水平方向的一侧,因为显示面板200内线阻的影响,在水平方向上,所述显示面板200靠近所述源极驱动模块500的显示区域的显示亮度大于所述显示面板200靠近所述源极驱动模块500的显示区域,那么在水平方向就造成靠近所述源极驱动模块500的显示区域与远离所述源极驱动模块500的显示区域显示亮度不均匀的现象,这样降低显示装置100的显示质量。对应的,所述背板310还包括第三区域313,所述第一区域311位于所述第二区域312与第三区域313之间,所述第二区域312靠近所述栅极驱动模块400,所述第三区域313远离所述栅极驱动模块400;所述第二区域312的光源的密集程度大于所述第一区域311的光源的密集程度;所述第三区域313的光源的密集程度大于所述第一区域311的光源的密集程度,通过罩板330来改变第一区域311和第二区域312的光通量,这样可以对显示面板200的进行亮度补偿,使得靠近所述源极驱动模块500的显示区域与远离所述源极驱动模块500的显示区域的显示亮度均匀一致,这样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200的显示效果,提高了显示装置100的品质。
作为另一实施例,若是显示装置100包括一组源极驱动模块500以驱动所述显示面板200,参考图12与图13,所述一组源极驱动模块500设置在显示面板200的竖直方向的一侧,因为显示面板200内线阻的影响,在竖直方向上,所述显示面板200靠近所述源极驱动模块500的显示区域的显示亮度大于所述显示面板200远离所述源极驱动模块500的显示区域,那么在竖直方向就造成靠近所述源极驱动模块500的显示区域与远离所述源极驱动模块500的显示区域显示亮度不均匀的现象,这样降低显示装置100的显示质量。对应的,所述背板310还包括第三区域313,所述第一区域311位于所述第二区域312与第三区域313之间,所述第二区域312靠近所述源极驱动模块500,所述第三区域313远离所述源极驱动模块500;所述第二区域312的光源的密集程度大于所述第一区域311的光源的密集程度;所述第三区域313的光源的密集程度大于所述第一区域311的光源的密集程度,通过罩板330来改变第一区域311和第二区域312的光通量,这样可以对显示面板200的进行亮度补偿,使得靠近所述源极驱动模块500的显示区域与远离所述源极驱动模块500的显示区域的显示亮度均匀一致,这样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200的显示效果,提高了显示装置100的品质。
当然,若所述显示装置100包括两组栅极驱动模块400和两组源极驱动模块500以驱动所述显示面板200;参考图14与图15,两组所述栅极驱动模块400和两组所述源极驱动模块500分别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200的四侧,其中两组所述栅极驱动模块400相对应设置,两组所述源极驱动模块500相对设置,所述栅极驱动模块400和所述源极驱动模块500不设置在同一侧上;对应的,所述背板310上的所述第二区域312为多个,分别环绕所述第一区域311设置,在所述背板310的第一区域311为中心向周围扩散的方向上,所述光源的密集程度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区域311对应的罩板330的光通量小于所述第二区域312对应的罩板330的光通量。这样背光可以对显示面板200的各显示区域进行亮度补偿或亮度减弱的操作,使得显示区域的显示亮度均匀一致,这样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200的显示效果,提高了显示装置100的品质。
所述光通量的不同可以通过开孔实现,作为另一实施例,如图1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100,包括显示面板200和背光模组300;其中,背光模组300包括背板310、多个直下式光源320和罩板330,多个所述直下式光源设置在所述背板310上,所述直下式光源320包括光源强的第一光源区321以及光源弱的第二光源322区;所述罩板330覆盖设置在所述直下式光源320上,所述罩板330上包括第一透光区331以及第二透光区332;所述罩板330对应光源强的第一光源区321的位置设置所述第一透光区331,第一光源区的面积与所述第一透光区的面积相等,所述罩板330对应光源弱的第二光源区322的位置设置所述第二透光区332,第二光源区的面积与所述第二透光区332的面积相等,所述第二透光区332设有开孔,使所述第二透光区332的光通量大于所述第一透光区331的光通量,使得光源弱的地方光通量得到提高,与罩板上对应光源强的地方的光通量相接近,保证光量分布均匀,从而使得整个罩板的透光均匀。
具体的,通过在第一透光区331设置多个第一开孔3311,第二透光区332设置多个第二开孔3321,所述第一开孔和所述第二开孔的形状相同且面积相等,如此开孔可以只使用一种开孔图案的工具,制作此种罩板的时候,无法更换其他开孔工具,有利于提高罩板的生产效率,所述第一开孔3311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二开孔3321的数量,如此第一透光区的开孔的总面积小于第二透光区332的开孔的总面积,那么所述第二透光区332的光通量大于所述第一透光区的光通量,光源强的地方对应的第一透光区透过的光少,光源弱的地方对应的第二透光区332透过的光多,第一透光区也设置开孔,可以减少光在第一透光区的损耗,在保证透光均匀的基础上还提升了罩板整体的透光量,另外第一开孔3311和第二开孔3321一般为穿过罩板的圆形通孔。
作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如图17所示,我们可以保证所述第一开孔3311的数量与所述第二开孔3321的数量相等,但是所述第一开孔3311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开孔3321的面积,此时,形状可以是相同形状的也可以是不同形状的,可以是开孔,也可以是图案,只要能够能使罩板出光均匀即可,由上述的设置中,我们可以知道,所述第一透光区331的所有的第一开孔3311的面积和小于第二透光区332的所有的第二开孔3321的面积和,第一开孔3311和第二开孔的数量3321相等,可以使用两个开孔工具同时进行,无需调整其他参数,操作简单方便,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光源区也可以进一步分为强光源区和较强光源区,在第一透光区上对应设置的通孔的面积也不一样,第二光源区也可以进一步分为弱光源区和较弱光源区,在第二透光区332上对应设置的通孔的面积也不一样,如此进行细分,可以更好的保证罩板的出光均匀。
为了使得第二透光区332的光通量小于第一透光区的光通量,我们还可以使所述第一开孔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二开孔的数量,所述第一开孔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开孔的面积,如此可以根据光强的具体值调整两个透光区的开孔的面积差,改变不同的透光区的光通量,缩小不同的透光区的0光通量的差别,从而进一步的改善光量分配不均的问题。
进一步的,为了调整上述的面积差,所述第一透光区包括多个第一开孔,所述第二透光区332包括多个第二开孔,所述第一开孔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开孔的数量,所述第一开孔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开孔的面积,所有所述第一开孔的面积和与所有所述第二开孔的面积和满足以下公式:
A1<A2,S1<S2且S1*A1<S2*A2;
其中,所述第一开孔的面积为S1,所述第一开孔的数量为A1,所述第二开孔的面积为S2,所述第二开孔的数量为A2。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罩板还可以包括遮光区,遮光区环绕所述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设置,距离光源越远的地方因为光源弱需要开孔面积大,而距离光源近的地方,光源强,一般可以设置遮光区或者只是设置小面积的开孔,如此可以使得罩板对应光弱的地方的透光区的光通量与光强的地方对应的光通量相接近,从而使整个罩板透光均匀。
针对一个点光源的发光区域,罩板根据光源发光的特性,可对应分为左中右三个透光区,一个第一透光区,两个第二透光区332,中间区域为光通量低的第一透光区,两边区域为光通量高的第二透光区332,两边的第二透光区332可以保持一样的设置;对于一个光源来说,将一个光源的出光面的4~16倍为一个透光区域,针对出光面设置的透光区域,将透光区域设置开孔,如此更能保证罩板的出光均匀。针对一个光源对应的区域,离光源近的地方透过的光少,离所述光源远的地方透过的光多,我们在罩板对应的区域通过设置开孔或者图案,使得光通量发生改变,光源强的透光区域要小于光源弱的透光区域,如此使得罩板最后的出光保持均匀。
另外,当所述第二透光区332设置第二开孔的时候,所述第一透光区可以不设置开孔,如此也可以使得第二透光区332的光通量大于所述第一透光区的光通量,从而改善光量分配不均的问题,另外减少开孔数量,可以减少制作罩板的工作量,提高罩板的生产效率。
对于分布不均匀的多个点光源来说,我们可以根据点光源具体的分布情况,在罩板上对应设置不同光通量的区域。如图18或图19所示,作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多个所述直下式光源320在第一方向上等间隔排布,在第二方向上非间隔排布,使得整个所述背板310上的直下式所述光源的分布不均,多个所述直下式光源聚集的区域对应所述罩板的区域的光通量低,多个直下式所述光源相对分散的区域的对应所述罩板的区域设置有开孔,使得所述光源相对分散的区域的对应所述罩板的区域的光通量高,对于背板310上的多个直下式光源320来说,如果光源分布不均也会存在光强的第一光源区321和光弱的第二光源区322,面对光源分布不均,通过改变罩板不同位置的光通量来保证出光均匀,罩板上对应光源强的地方透过的光少,光源弱的地方透过的光多。
对于多个光源来说,除了每个光源强弱之分,还会因为背板上的光源分布不均匀,出现光源的强弱之分,点光源相对聚集的区域的罩板的光通量要小于光源相对分散的区域的罩板的光通量。
所述的罩板330可以覆盖在多个点光源310上,参考图20,所述罩板330连接所述背板;所述罩板覆盖至少两行×两列排布的所述光源;罩板可以不局限于光源的排列一一对应设置,可以提高罩板设计的自由度,罩板可以随意设置,而且如果出现了一些不太规则的罩板也可以进行使用,避免制作罩板的材料浪费,从而进一步的提高背光模组的生产效率和罩板的材料的使用率,另外罩板至少覆盖两行*两列的光源,可以减少光源的损失,对于一行光源或者一列光源对应一个罩板的来说,光源在发散的过程中,一个罩板对应一行光源,那么光源发散的空间变少,而且罩板与罩板之间的总的空隙增加,空隙的地方都是光弱区域,会导致整个背板上的光源的透光不均匀,本方案,一个罩板可以覆盖至少两行*两列的灯源,那么一个罩板内的光源的空间增大,而且光源与光源之间的光是可以叠加的,如此光的损失变少,另外罩板在于背板进行连接固定的时候,可以更加方便,罩板与罩板之间的总的空隙也会相应的减少,那么对应间隙的较弱的透光区域也会变少,可以改善光量分配不均,当然为了实现透光均匀,在使用相同的透光材料制作罩板,但是在对应光源弱的罩板的透光区域设置开孔,依次来提升罩板对应光源弱的区域的透光量,使得光源弱的对应的透光区域的透光率靠近透光强的对应的透光区域的透光量。
所述罩板的形状可以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形状一致,成比例缩小,所述罩板的长宽比与所述显示面板的长宽比一致,所述罩板的面积小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面积,罩板的长宽比可以是3:2,罩板与显示面板的面积比也是3:2,罩板对应显示面板会更加合适,利于背光模组的安装,我们知道背光模组包括背板以及罩板等,背板一般与显示面板的形状大小一致,其中罩板与背板进行固定方式连接,固定方式如:粘接、螺丝、插口等,成比例缩小,罩板有利于与背板连接。当然罩板的形状也可以与显示面板的形状不一致,面积也不相等,长宽比也不一致,这样在制作罩板的时候,如果有一些不规则的罩板可以通过各种拼接组合在一起,提高罩板的利用率。
如图21所示,罩板的形状可设置为正方形,对于行列之间的排列,相邻之间的灯源的间距相等,一般称正方形排列,如此光源之间的光相对比较均匀,对应的罩板设置为正方形可以更好的覆盖均匀排列的灯源,使得光源均匀出光。配件规格化,减少仓储成本,另外正方形因为四条边是相等的,安装的时候随便摆放都是一样的,比起长方形便于安装。
为了防止部分灯源出现损坏而导致出光不均匀的情况发生,我们可将罩板为多个,并使相邻的两个所述罩板之间的间距相等,当其中一个灯源或者几个灯源损坏时,可以找到对应的罩板进行拆卸并重新更换灯源,防止部分灯源损坏而导致整个背光模组无法使用的情况发生。
如图22或23所示,作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罩板为多个,多个所述罩板的面积都相等,相邻的两个所述罩板之间的间距相等,相邻的两个所述罩板之间间距为0.5mm-5mm,若超过5mm,那么罩板之间的间隙太大,不利于罩板的出光,罩板与罩板内覆盖的光源的间距太大,会导致光源的均匀透光作用降低,如果技术有限,一般设置在2mm左右,2mm以下因为技术要求高,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当显示面板大的时候,设置多个罩板,更加适应大尺寸面板,单独设置一整大块对应的显示面板的罩板,对于制造技术要求还是比较高,而且要购买一大块制作罩板的材料的金额会比购买多个小块罩板制作材料的金额花费更多。
当然,所述罩板也是可以为一整块的,如图22所示,一块罩板覆盖在所有的所述光源上,一整块直接覆盖所有的光源,对于光源分布不均的十分适用,而且可以使得所有的光源都在一个空间内,光源之间的光可以进行叠加,不但不会减少光量,还可以增加整体的亮度。
需要说明的是,透光区333、第一透光区331一级第二透光区332为了清楚标示,故采用了矩形进行标示;当然也可以使用其他不同的图像进行标示,如圆形。椭圆形等。
作为另一实施方式,所述罩板为同一种材质制成,所述第一透光区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透光区的厚度;对应所述直下光源的光源强的区域厚度大于对应所述直下式光源的光源弱的区域的厚度。
作为另一实施方式,所述罩板为不同的材质制成,所述第一透光区的材质的光通量小于所述第二透光区的材质的光通量。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广泛用于各种显示面板,如TN(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型)显示面板、IPS(In-Plane Switching,平面转换型)显示面板、VA(VerticalAlignment,垂直配向型)显示面板、MVA(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多象限垂直配向型)显示面板。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可选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板;
直下式光源,设置在所述背板上,所述直下式光源对应划分为光源强的第一光源区以及光源弱的第二光源区;
罩板,覆盖设置在所述直下式光源上,所述罩板上包括第一透光区以及第二透光区;所述第一透光区对应所述第一光源区设置;所述第二透光区对应所述第二光源区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透光区的光通量小于所述第二透光区的光通量;
所述罩板为多个,多个所述罩板的面积都相等,相邻的两个所述罩板之间的间距相等;相邻的两个所述罩板之间间距为0.5mm-5mm;所述罩板可拆卸;
所述背板包括互为相邻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设置在所述背板的中央,所述背板的第二区域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区域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区域之间,多个所述直下式光源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的密集程度大于所述直下式光源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的密集程度;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并排设置;
所述第一区域对应的罩板的光通量小于所述第二区域对应的罩板的光通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下式光源包括多个点光源,每个所述点光源对应划分为光源强的第一光源区以及光源弱的第二光源区;
所述第二透光区距所述点光源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透光区距所述点光源的距离;
每一个所述第一透光区的单位面积的光通量小于对应的所述第二透光区的单位面积的光通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点光源的分布不均匀,对应点光源聚集的区域为第一光源区,对应所述点光源分散的区域为第二光源区;
所述第一透光区的光通量小于所述第二透光区的光通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罩板为同一种材质制成,所述第一透光区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透光区的厚度;
对应所述直下式光源的光源强的区域厚度大于对应所述直下式光源的光源弱的区域的厚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罩板为不同的材质制成,所述第一透光区的材质的光通量小于所述第二透光区的材质的光通量。
6.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板;
直下式光源,设置在所述背板上,所述直下式光源对应划分为光源强的第一光源区以及光源弱的第二光源区;
罩板,覆盖设置在所述直下式光源上,所述罩板上包括第一透光区以及第二透光区;
所述第一透光区对应所述第一光源区设置;所述第二透光区对应所述第二光源区设置;
所述罩板为多个,多个所述罩板的面积都相等,相邻的两个所述罩板之间的间距相等;相邻的两个所述罩板之间间距为0.5mm-5mm;所述罩板可拆卸;
所述背板包括互为相邻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所述背板还包括第三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第二区域与第三区域之间,所述第二区域靠近显示面板的栅极驱动模块或源极驱动模块,所述第三区域远离所述栅极驱动模块或源极驱动模块;
所述第二区域的光源的密集程度小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光源的密集程度;所述第三区域的光源的密集程度大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光源的密集程度;所述第三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并排排列;
其中,所述第三区域对应的罩板的光通量小于所述第一区域对应的罩板的光通量小于所述第二区域对应的罩板的光通量。
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和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CN201910497208.1A 2019-06-10 2019-06-10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104419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97208.1A CN110441957B (zh) 2019-06-10 2019-06-10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97208.1A CN110441957B (zh) 2019-06-10 2019-06-10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41957A CN110441957A (zh) 2019-11-12
CN110441957B true CN110441957B (zh) 2021-06-11

Family

ID=684291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97208.1A Active CN110441957B (zh) 2019-06-10 2019-06-10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419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05966B (zh) * 2020-12-02 2022-04-26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面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13573B2 (ja) * 2008-03-24 2013-01-0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Led照明装置
CN201351836Y (zh) * 2009-01-24 2009-11-25 冠捷投资有限公司 直下式背光模块
JP2010205515A (ja) * 2009-03-02 2010-09-16 Opt Design:Kk 面照明ユニット及びこの面照明ユニットを用いた面照明装置
JP5401689B2 (ja) * 2009-10-01 2014-01-29 株式会社オプトデザイン 照明光の色補正方法、この色補正方法を採用した光源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の光源モジュールを用いた照明装置
JP2012174634A (ja) * 2011-02-24 2012-09-10 Sharp Corp 光源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光学部材
JP5715307B2 (ja) * 2011-10-26 2015-05-07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ヌ ヴェ 発光装置
JP6315179B2 (ja) * 2014-03-17 2018-04-25 Tianma Japan株式会社 面発光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6842391A (zh) * 2015-12-03 2017-06-13 扬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扩散板以及光源模组
WO2017110013A1 (ja) * 2015-12-25 2017-06-2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7018596B2 (ja) * 2017-02-09 2022-02-1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
US10732456B2 (en) * 2017-05-16 2020-08-04 Htc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with different element densities and direct-type backlight thereof
CN109407397A (zh) * 2018-10-30 2019-03-0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41957A (zh) 2019-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02407B2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JP4708307B2 (ja) 導光部材およびこの導光部材を用いた面光源装置、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WO2011080985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US20070070267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with zigzag-shaped pixel color filters
KR20110006773A (ko) 디스플레이장치 및 텔레비전
US8556455B2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KR101901255B1 (ko) 표시 장치
KR20080109120A (ko) 확산판을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액정표시장치
TW201421119A (zh) 背光單元、具有該背光單元的液晶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EP2133738A1 (en) Optical member unit, lighting device for display, display,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CN210323683U (zh)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0441957B (zh)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KR102250663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20110017683A (ko) 표시 장치
JP6203518B2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これを含む液晶表示装置
US1019785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210323680U (zh)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KR102302625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CN210323684U (zh) 一种显示面板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KR20200136536A (ko) 게임기의 이중 표시장치에 대한 결합 어셈블리
KR20150038787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382744B1 (ko) 표시장치
KR102129437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모듈
KR102232058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모듈
KR20130053568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