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40473B - 一种安装有可调过冷器组的液冷冷水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安装有可调过冷器组的液冷冷水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40473B
CN110440473B CN201910785926.9A CN201910785926A CN110440473B CN 110440473 B CN110440473 B CN 110440473B CN 201910785926 A CN201910785926 A CN 201910785926A CN 110440473 B CN110440473 B CN 1104404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cooler
liquid
cooling
pipe
adjust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8592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40473A (zh
Inventor
王健
谢颖
罗国虎
温小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College of Applie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College of Applie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College of Applie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Jiangxi College of Applie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1078592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4047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404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404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404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404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F25B1/005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of the single unit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0/00Subcoolers, desuperheaters or superheaters
    • F25B40/02Subcoo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09Improving heat transf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装有可调过冷器组的液冷冷水机,冷水机内冷凝器和节流元件之间串接一个热交换温度可调整的过冷器组,过冷器组包括电机、主动螺杆、从动螺杆和过冷器,过冷器包括顶盖、冷却管、波纹管、弹簧、限位套筒、分隔片、支撑套筒和集液器,这些元件组成了多个串联的腔室,过冷器通过改变多个腔室内容积的大小,调节其内部热交换面积及温度,从而动态控制节流元件入口处冷媒的过冷量,控制节流元件内闪发气体所占容积的比容,最终提高制冷量,提高冷水机能效。此外,过冷器可对蒸发器出口冷媒进行有效过热,使得蒸发器出口残存部分液体,通过过热进一步蒸发,有效抑制压缩机吸气带液现象,保证压缩机正常工作。

Description

一种安装有可调过冷器组的液冷冷水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水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安装有热交换温度可调整的过冷器的冷水机。
背景技术
冷水机技术是暖通行业发展的强劲动力,特别适用家用生活,控制产品,机械制造等领域的液体冷却工作。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高端制造、精密加工行业的发展,消费者对于冷水机设备的数量及质量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优质冷水机的研制具有重要意义。
制冷控制效果好、节能环保是评价冷水机优劣的重要指标。在冷却系统中添加过冷器,将冷凝器冷凝后的饱和液体通过过冷器进行再冷却,使其温度低于冷凝压力下的饱和温度,实现冷媒过冷。从而使节流前的制冷剂液体减少在节流过程中产生的闪发气体,提高单位制冷量,使得冷水机能效增高,为了实现冷却系统在冷凝器出口端的进一步过冷,近年来技术人员做了相关研究:
(1)通过加装膨胀阀,动态控制制冷剂流量(如参考专利200910055542.8),当所述阀门进出口两端的液体压降处于一预定范围时,智能调节控制器控制机构驱动节流阀体动作,以调节通过节流阀体的液体流量,且节流阀体的流量控制引入了流量控制模型建立智能控制的方式,使节流阀对制冷剂的控制灵活,精确度高,可以大大地提高冷水机组的能效,但是制冷剂容易在膨胀阀内闪发。(2)采用冷凝器与过冷器为一体结构(如参考专利201210503294.0)通过一个导流板隔离所述冷凝器与过冷器,导流板上开设用于将冷凝器冷凝后的制冷剂导流至过冷器的导流凹槽中,对冷媒进一步冷却,冷凝器与过冷器为一体,使整个结构更加紧凑,冷水机组的占用空间小;(3)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设置高压浮球阀和低压集液器(如参考专利201310246753.6),来自蒸发器内的未蒸发完全的制冷剂液体在低压集液器内部由于重力作用而置于底部,此液体与来自高压浮球阀的高压制冷剂进行换热,提高制冷剂液体的过冷度,但是结构复杂,增加元件较多;(4)设置集液器、多个换热器及换向阀(如参考专利201410319270.9),通过换向阀的切换改变液路方向,使得多相冷媒在集液器进行换热,从而提高制冷剂的过冷度,但是增加元件较多,成本高昂;(5)额外增设冷却回路和过冷器(如参考专利201821386425.0),通过在冷媒水泵的出水口和入水口之间新增一条供水管路引入到过冷器,同时在冷媒水供水管路上设置有电磁阀,通过控制冷媒水的流动,从而控制变频器的温度,降低冷凝出液温度。
这些方法都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冷凝器出口处冷媒的温度,提高过冷度,但存在以下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1)过冷器内部热交换面积固定,热交换量固定不可调节,过冷器不能动态控制冷媒的过冷量,针对冷水机的不同工况,液冷系统的过冷度无法自适应控制,制冷效果及节能效果不佳。
(2)过冷器中的冷却管与冷媒管多为平行布置,冷热管的热交换面积小,在相同体积下,冷却管的冷却路径小,冷却量有限,冷却效果不佳。
(3)满液式冷水机组中的压缩机容易吸气带液,从而容易造成压缩机跑油对压缩机造成损害,压缩机寿命下降。目前的满液式冷水机组为了避免压缩机带液,将蒸发器筒体做的很大,并且换热管布置位置很低,造成了换热器成本的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有可调过冷器组的液冷冷水机,冷水机内冷凝器和节流元件之间串接一个热交换温度可调整的过冷器组,过冷器组包括电机、主动螺杆、从动螺杆和过冷器,过冷器包括顶盖、冷却管、波纹管、弹簧、限位套筒、分隔片、支撑套筒和集液器,这些元件组成了多个串联的腔室,过冷器通过改变多个腔室内容积的大小,调节其内部热交换面积及温度,从而动态控制节流元件入口处冷媒的过冷量,控制节流元件内闪发气体所占容积的比容,最终提高制冷量,提高冷水机能效。此外,过冷器可对蒸发器出口冷媒进行有效过热,使得蒸发器出口残存部分液体,通过过热进一步蒸发,有效抑制压缩机吸气带液现象,保证压缩机正常工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安装有可调过冷器组的液冷冷水机,包含压缩机、风冷冷凝器、节流元件和蒸发器,所述风冷冷凝器和节流元件之间串接了一个热交换温度可调整的过冷器组,过冷器组内有多个相互间隔的腔室。
进一步的,所述过冷器组包括电机、主动螺杆、从动螺杆和过冷器,过冷器包括顶盖、冷却管、波纹管、弹簧、限位套筒、分隔片、支撑套筒和集液器;冷却管顶部套入从动螺杆,从动螺杆侧边设置电机,并且电机可带动主动螺杆与从动螺杆啮合转动;冷却管自上而下布置有从动螺杆、顶盖、弹簧、限位套筒、分隔片、支撑套筒和集液器,弹簧与限位套筒的外侧设置有波纹管,且波纹管、冷却管、顶盖和分隔片组成A型腔室,冷却管、分隔片、支撑套筒和集液器组成C型腔室,分隔片上开设有贯通的连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过冷器还包括多个波纹管,多个弹簧,多个限位套筒和多个分隔片,冷却管与波纹管、限位套筒、两个分隔片组成容积可变的B型腔室,多个B型腔室自上而下依次布置在A型腔室与C型腔室之间,且在圆周方向相邻分隔片开设的连通孔中心之间错开一定间隔角度b。
进一步的,所述集液器为漏斗状薄壁结构,集液器外泄口为漏斗底部小口,该小口偏心设置,因此集液器内壁面形成了集液器内壁陡坡面和集液器内壁缓坡面,在集液器内壁缓坡面与集液器外泄口对应的另一头焊接有冷却出口管;集液器内壁陡坡面的倾斜角大于集液器内壁缓坡面。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在安装时具有一定的初始压缩量。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的初始高度为h1,限位套筒的高度为h2,且h1/3 <h2< h1。
进一步的,所述波纹管为具有一定弹性的密封材料,且波纹管内外壁面涂有保温涂料。
进一步的,所述连通孔结构为腰形槽,腰型槽的圆弧面的圆心与分隔片内孔同心,腰形槽展开对应的圆弧角度为a,角度a的大小为30°<a<80°。
进一步的,所述间隔角度b为30°,60°,90°时,过冷器热交换量最佳。
进一步的,所述分隔片的内孔壁面开设有密封环槽,所述限位套筒的内孔壁面也开设有密封环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可调过冷器根据冷水机工况,动态调节过冷量,提高冷水机能效。过冷器由多个腔室串联而成,通过改变多个腔室内容积的大小,调节其内部热交换面积及温度,从而动态控制节流元件入口处冷媒的过冷量,动态控制冷媒在节流过程中产生的闪发气体,减少闪发气体所占容积的比容,提高单位制冷量和能效,节约能源,同时控制冷媒在蒸发器的吸热情况,实现冷水机冷却温度的动态调整;当节流元件为毛细管时,过冷器依然可以通过动态调整,获得较合适的热交换比,提高该类型冷水机的经济性能。
(2)可调过冷器组热交换面积大,换热效果好。过冷器中分隔片开设有连通孔,相邻分隔片上的连通孔成一定角度间隔设置,由于过冷器由多个腔室串联而成,当气态冷媒流入过冷器后,在压力作用下,冷媒气体顺着连通孔并绕着冷却管螺旋环形流经各腔室,与同类型产品相比,在相同的体积下,该结构过冷器冷却介质流动路径长,热交换面积大,换热效果好;与同类型产品相比,在相同换热效果情况下,该结构更加精简方便。
(3)可调过冷器组可有效抑制压缩机吸气带液,提高压缩机工作寿命。本发明中蒸发器出口流出的液态冷媒在过冷器中可进一步吸热蒸发为气态,并输送至压缩机,此液态冷媒再蒸发过程可有效抑制压缩机吸气带液现象,保证压缩机正常工作;此外,本发明冷水机中的蒸发器尺寸可有效优化,节约蒸发器成本,减小了冷水机尺寸。
(4)可调过冷器组底部的集液器可将内部冷凝的液态冷媒回收通入蒸发器,从而减小能量损失,保证冷水机制冷量。偏置漏斗状集液器,可生成较宽的集液面积,该接触面可有效收集落入集液器的少量液体,通过支路将集液器收集的液态冷媒重新引入蒸发器进行蒸发,保证冷水机的能效,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冷水机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过冷器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3是过冷器组去掉波纹管后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4是过冷器组正视图。
图5是图4在A-A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集液器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7是集液器的正视图。
图8是分隔片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9是分隔片的正视图。
图10是顶盖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11是顶盖的剖视图。
图12是过冷器中多分隔片布置图。
图13是过冷器中气态冷媒流动路径简图。
图14是过冷器工作原理图。
图15是集液器收集液态冷媒工作原理图。
图16是本发明过冷器组在冷水机的一种实施例。
图17是本发明过冷器组在冷水机的另一种实施例。
图中:1、电机,2、主动螺杆,3、从动螺杆,4、顶盖,5、冷却管,6、波纹管,7、弹簧,8、限位套筒,9、分隔片,10、支撑套筒,11、开关阀,12、集液器,13、外泄管,14、冷却出口管,15、连通孔,16、冷却进口管,17、第二连通孔,18、第三连通孔,19、进液口,20、出液口,21、压缩机,22、风冷冷凝器,23、过冷器组,24、单向阀,25、节流元件,26、蒸发器,27、蝶阀,28、液压泵,29、温度传感器,30、过冷器,31、限位块,32、密封环槽,33、第一连通孔,34、第一腔室,35、第二腔室,36、第三腔室,37、第四腔室,121、集液器内壁陡坡面、122、集液器内壁缓坡面,123、集液器外泄口,601、第一波纹管,602、第二波纹管,603、第三波纹管,701、第一弹簧,702、第二弹簧,703、第三弹簧,801、第一限位套筒,802、第二限位套筒,803、第三限位套筒,901、第一分隔片,902、第二分隔片,903、第三分隔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液冷冷水机包含压缩机21、风冷冷凝器22、节流元件25和蒸发器26,并且在风冷冷凝器22和节流元件25之间串接了一个热交换温度可调整的过冷器组23,过冷器组内有多个相互间隔的腔室。
图2~5表示了本发明中过冷器组的总体结构示意图。一种适用于液冷冷水机的可调过冷器组,包括电机1、主动螺杆2、从动螺杆3和过冷器30,过冷器30包括顶盖4、冷却管5、波纹管6、弹簧7、限位套筒8、分隔片9、支撑套筒10、开关阀11、集液器12、外泄管13、冷却出口管14和冷却进口管16。冷却管5自上而下布置有从动螺杆3、顶盖4、弹簧7、限位套筒8、分隔片9、支撑套筒10和集液器12,弹簧7与限位套筒8的外侧设置有波纹管6,且波纹管6、冷却管5、顶盖4和分隔片9组成A型腔室,冷却管5、分隔片9、支撑套筒10和集液器12组成C型腔室,为了提高热交换面积,过冷器30也可包含多个波纹管6,多个弹簧7,多个限位套筒8和多个分隔片9,冷却管5与波纹管6、限位套筒8、两个分隔片9组成B型腔室,多个B型腔室自上而下依次布置在A型腔室与C型腔室之间,A型腔室和B型腔室容积可变。
过冷器30由多腔室串联而成,对其进一步细化,在冷却管5上自上而下布置有从动螺杆3、顶盖4、第一弹簧701、第一限位套筒801、第一分隔片901、第二弹簧702、第二限位套筒802、第二分隔片902、第三弹簧703、第三限位套筒803、第三分隔片903、支撑套筒10和集液器12,第一弹簧701与第一限位套筒801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波纹管601,第二弹簧702与第二限位套筒802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波纹管602,第三弹簧703与第三限位套筒803的外侧设置有第三波纹管603。
其中冷却管5、顶盖4、第一分隔片901、第一波纹管601和第一限位套筒801组成第一腔室34;冷却管5、第一分隔片901、第二波纹管602、第二限位套筒802和第二分隔片902组成第二腔室35;冷却管5、第二分隔片902、第三波纹管603、第三限位套筒803和第三分隔片903组成第三腔室36;冷却管5、第三分隔片903、支撑套筒10和集液器12组成第四腔室37。冷却管5贯穿过冷器30形成的四个腔室,其中第一腔室34为A型腔室,第二腔室35、第三腔室36为B型腔室,第四腔室37为C型腔室。
冷却管5顶部套入从动螺杆3,从动螺杆3侧边设置电机1,并且电机1可带动主动螺杆2与从动螺杆3啮合转动,从而使得从动螺杆3沿着冷却管5上下移动,电机1固定安装在冷水机上。
集液器12的最底部设置有外泄管13,外泄管13上设置有开关阀11。
冷却管5与集液器12底部相接触位置设置有限位块31。
波纹管6为具有一定弹性的密封材料,且波纹管6内外壁面涂有保温涂料,波纹管6与顶盖4、分隔片9及支撑套筒10之间的连接可采用焊接或胶接。
限位套筒8为圆环柱状套筒,其内孔壁面开设有密封环槽。
图5中,冷却管5为空心圆管,其上端口为出液口20,冷却管5的下端口为进液口19。过冷器的第一腔室34、第二腔室35、第三腔室36为可变形腔室,第四腔室37为固定腔室。
可变形腔室的变形量由弹簧7和限位套筒8共同决定,弹簧7的初始高度h1决定了腔室的最大容积,限位套筒8的高度h2决定了腔室的最小容积,当h1/3 <h2< h1时过冷器整体回复能力最佳,控制效果最好。
图6,7是集液器的结构示意图,集液器为漏斗状薄壁结构,集液器外泄口123为漏斗底部小口,该小口偏心设置,因此集液器内壁面形成了集液器内壁陡坡面121和集液器内壁缓坡面122,在集液器内壁缓坡面122与集液器外泄口123相对应的另一头焊接有冷却出口管14。集液器内壁陡坡面121的倾斜角大于集液器内壁缓坡面122,集液器内壁缓坡面122的接触面积大于集液器内壁陡坡面121,集液器内壁缓坡面122的宽接触面积可有效收集落入集液器的少量液体。
图8,9是分隔片的结构示意图,分隔片主体是同心环片结构,分隔片33的同心环面沿着圆周方向开有贯通的连通孔15,该孔结构为腰形槽,腰型槽的圆弧面的圆心与分隔片内孔同心,分隔片9的内孔壁面开设有密封环槽32。
连通孔15展开对应的圆弧角度为a,圆弧角度a的大小与过冷器热交换量有较大关系,圆弧角度a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导致热交换量下降,优选的圆弧角度a的大小为30°<a<80°。
图10,11是顶盖的结构示意图。顶盖4的主体也是同心环片结构,同心环面开有圆形通孔,通孔上焊接有冷却进口管16,优选的冷却进口管16的材质为黄铜。顶盖4内外壁面涂有保温涂料,具有隔热属性。
图12是过冷器中多个分隔片布置图。将顶盖上的冷却进口管16、集液器上的冷却出口管14、第一分隔片上的第一连通孔33、第二分隔片上的第二连通孔17第三分隔片上的第三连通孔18全部投影在第一分隔片中,可以看到冷却进口管16的圆心与冷却出口管14的圆心同心布置,且在圆周方向相邻通孔中心之间的角度间隔为b,间隔角度的大小与过冷器热交换量有较大关系,间隔角度b为30°,60°,90°时最佳。
由图12、图13可知,冷水机中的气、液态冷媒由冷却进口管16进入过冷器,通过分隔片上的连通孔,气态冷媒在过冷器的各腔室内环绕,并最终到集液器,并从冷却出口管14流出。
图14是过冷器工作原理图,图中实线箭头表示液态冷媒,虚线箭头表示气态冷媒,过冷器一般情况下的连接方式为冷却进口管16与蒸发器出口相连接,冷却出口管14与压缩机进气口相连接,进液口19与冷凝器出口相连接,出液口20与节流元件进口相连接。当冷水机中的气、液态冷媒由冷却进口管16进入过冷器,在压力作用下依次环绕经过第一腔室34、第二腔室35、第三腔室36、第四腔室37,此时冷媒的温度是逐渐升高过程。冷凝器出口的液态高温冷媒从进液口19流入过冷器,通过冷却管5流经过冷器的各腔室,最后从出液口20流出,在流动过程冷却管5内的介质逐渐降温,在冷却管5的外壁面,冷热介质实现热交换过程。
由于气态冷媒的流动路径为螺旋环形,移动路径长,在相同的体积小,热交换面积大,同时气态冷媒螺旋移动的方式,更有利于热量的交换,换热效果好。
该热交换过程可使冷凝器出口的冷媒进一步过冷,从而使节流前的制冷剂液体减少在节流过程中产生的闪发气体,减少闪发气体所占容积的比容,提高单位制冷量,使得冷水机能效增高,更加节能环保。
本发明过冷器工作过程中,为了动态的控制热交换量,通过控制腔室的容积进而控制热交换面积,当电机转动时,主动螺杆带动从动螺杆转动,同时从动螺杆沿着冷却管上下移动。当从动螺杆向下移动时,推动顶盖向下移动,在力的作用下,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三弹簧依次压缩,此时第一腔室34、第二腔室35、第三腔室36的容积逐渐减小,当分隔片或顶盖触碰到相应的限位套筒时,腔室容积停止压缩,此时腔室容积变为最小值。同理,当从动螺杆向上移动时,顶盖及分隔片受到弹簧力逐渐回复至初始位置,此时第一腔室34、第二腔室35、第三腔室36的容积逐渐增大,当顶盖和从动螺杆脱离接触时,各腔室的容积变为最大值。过冷器在初始位置时,弹簧具有一定的初始压缩量,腔室的容积介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在工作过程中,波纹管的轴向长度也随着腔室容积变化而发生变化。
根据冷水机的实际工况,过冷器通过改变其内多个腔室内容积的大小,调节其内部热交换面积及温度,从而动态控制节流元件入口处冷媒的过冷量,动态控制冷媒在节流过程中产生的闪发气体,减少闪发气体所占容积的比容,提高单位制冷量和能效,节约能源。 同时控制冷媒在蒸发器的吸热情况,实现冷水机冷却温度的动态调整。
部分冷水机由于蒸发器配比不完善,可能存在冷媒在蒸发器内蒸发不完全现象,蒸发器出口残存部分液体,从而容易造成压缩机吸气带液或跑油现象,对压缩机造成伤害,本发明中,从冷却进口管16进入的液态冷媒通过逐级的吸热进一步蒸发为气态冷媒,可有效抑制压缩机吸气带液现象,保证压缩机正常工作;此外,本发明冷水机中的蒸发器尺寸可有效优化,节约蒸发器成本,减小了冷水机尺寸。
图15中,实线箭头表示液态冷媒,虚线箭头表示气态冷媒,集液器内壁缓坡面122与第三分隔片上的第三连通孔18偏置分布,这样通过第三连通孔18的冷媒气体螺旋下降喷洒在集液器内壁缓坡面122上,在斜面作用下,冷媒气体残存的部分液体流入集液器外泄口123,通过开关阀11和外泄管13可将冷媒液体排出,该结构可一进步抑制压缩机吸气带液现象,保证压缩机正常工作。
图16是本发明过冷器组在冷水机的一种实施例。该冷水机包括制冷循环系统和冷却循环系统,制冷循环内的循环介质是冷媒,冷却循环内的循环介质是油或者水,其中制冷循环系统依次包括压缩机21、风冷冷凝器22、过冷器组23、节流元件25、蒸发器26、温度传感器29,其中压缩机21的出口与风冷冷凝器22的进口接通,风冷冷凝器22的出口与过冷器组23的进液口19接通, 过冷器组23的出液口20与节流元件25的进口接通,节流元件25的出口与蒸发器26的制冷管进口接通,蒸发器26的制冷管出口与冷却进口管16接通,冷却出口管14与压缩机21的吸气口接通,并且在冷却出口管14与压缩机21的吸气口之间串接有温度传感器29,此外过冷器组23的外泄管13流经单向阀24后与节流元件25的出口接通,该支路可将集液器收集的液态冷媒重新引入蒸发器进行蒸发,从而减小能效损失,保证冷水机制冷量,节能环保;冷却循环系统包括液压泵28、蝶阀27、蒸发器26,其中液压泵28的出口流经负载后与蝶阀27的进口接通,蝶阀27的出口与蒸发器26的冷却进口接通,蒸发器26的冷却出口与液压泵28的进口接通。制冷循环系统和冷却循环系统在蒸发器26处进行热交换。
冷媒在压缩机21中被压缩形成高温高压气体,进入风冷冷凝器22冷凝后变为液态冷媒,流经过冷器组23进一步过冷,之后冷媒在节流部件25中进行节流,然后进入蒸发器26蒸发吸热,从而实现对蒸发器26中的冷却循环介质(油或者水)的有效冷却,从蒸发器26出口流出的冷媒经过冷器组23进行有效过热,使得蒸发器出口残存部分液体,通过过热进一步蒸发,接着冷媒流经温度传感器29后流入压缩机21的进口形成循环。
当温度传感器29检测到冷媒温度低于目标温度时,电机转动控制过冷器腔体容积增大,从而使得热交换面积增大,经过过冷器的冷媒过冷度增大;同理当温度传感器29检测到冷媒温度高于目标温度时,电机转动控制过冷器腔体容积减小,从而使得热交换面积减小,经过过冷器的冷媒过冷度减小。
节流元件25可以为毛细管或膨胀阀,当节流元件25为毛细管时,过冷器依然可以通过动态调整,获得较合适的热交换比,提高该类型冷水机的经济性能。
图17是本发明过冷器组在冷水机的另一种实施例。该冷水机包括制冷循环系统和冷却循环系统,制冷循环内的循环介质是冷媒,冷却循环内的循环介质是油或者水,其中制冷循环系统依次包括压缩机21、风冷冷凝器22、过冷器组23、节流元件25、蒸发器26、温度传感器29,其中压缩机21的出口与风冷冷凝器22的进口接通,风冷冷凝器22的出口与过冷器组23的进液口19接通, 过冷器组23的出液口20与节流元件25的进口接通,节流元件25的出口与蒸发器26的制冷管进口接通,蒸发器26的制冷管出口与压缩机21的吸气口接通,并且在蒸发器26的制冷管出口与压缩机21的吸气口之间串接有温度传感器29;冷却循环系统包括液压泵28、蝶阀27、过冷器23和蒸发器26,其中液压泵28的出口与过冷器组23的冷却进口管16接通,过冷器组23的冷却出口管14与蝶阀27的进口接通,蝶阀27的出口流经负载后与蒸发器26的冷却进口接通,蒸发器26的冷却出口与液压泵28的进口接通。制冷循环系统和冷却循环系统在蒸发器26处进行热交换。
冷媒在压缩机21中被压缩形成高温高压气体,进入风冷冷凝器22冷凝后变为液态冷媒,流经过冷器组23进一步过冷,之后冷媒在节流部件25中进行节流,然后进入蒸发器26蒸发吸热,从而实现对蒸发器26中的冷却循环介质(油或者水)的有效冷却,从蒸发器26出口流出的冷媒流经温度传感器29后流入压缩机21的进口形成循环。
该冷水机的冷却循环系统内,液压泵28将流经蒸发器26的冷却介质吸入过冷器组23内,通过冷却介质对过冷器组23内的冷媒进行再冷却,从而实现该处冷媒的过冷。
当温度传感器29检测到冷媒温度低于目标温度时,电机转动控制过冷器腔体容积减小,从而使得热交换面积减小,经过过冷器的冷媒过冷度减小;同理当温度传感器29检测到冷媒温度高于目标温度时,电机转动控制过冷器腔体容积增大,从而使得热交换面积增大,经过过冷器的冷媒过冷度增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9)

1.一种安装有可调过冷器组的液冷冷水机,包含压缩机(21)、风冷冷凝器(22)、节流元件(25)和蒸发器(26),其特征在于:风冷冷凝器(22)和节流元件(25)之间串接了一个热交换温度可调整的过冷器组(23),所述过冷器组(23)包括电机(1)、主动螺杆(2)、从动螺杆(3)和过冷器(30);
过冷器(30)自上而下包括顶盖(4)、冷却管(5)、波纹管(6)、弹簧(7)、限位套筒(8)、分隔片(9)和支撑套筒(10),以及开有外泄口的集液器(12);
冷却管(5)顶部套入从动螺杆(3),从动螺杆(3)侧边设置电机(1),并且电机(1)可带动主动螺杆(2)与从动螺杆(3)啮合转动;在从动螺杆(3)的下方,冷却管(5)上依次套入安装有顶盖(4)、弹簧(7)、限位套筒(8)、分隔片(9)、支撑套筒(10)和集液器(12),弹簧(7)与限位套筒(8)的外侧设置有波纹管(6),且波纹管(6)、冷却管(5)、顶盖(4)和分隔片(9)组成A型腔室,冷却管(5)、分隔片(9)、支撑套筒(10)和集液器(12)组成C型腔室,分隔片(9)上开设有贯通的连通孔(15),当电机(1)转动时,A型 腔室的容积会发生变化;
所述过冷器组竖直安装,冷却管(5)上端顶部为出液口(20),下端底部为进液口(19),顶盖(4)上设置有冷却进口管(16),集液器(12)底部设置有冷却出口管(14);
气态冷媒从冷却进口管(16)流入过冷器,由冷却出口管(14)流出;液态高温冷媒从进液口(19)流入,由出液口(20)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装有可调过冷器组的液冷冷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冷器(30)还包括多个波纹管(6),多个弹簧(7),多个限位套筒(8)和多个分隔片(9),冷却管(5)与波纹管(6)、限位套筒(8)、两个分隔片(9)组成容积可变的B型腔室,多个B型腔室自上而下依次布置在A型腔室与C型腔室之间,且在圆周方向相邻分隔片开设的连通孔(15)中心之间错开一定间隔角度b。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安装有可调过冷器组的液冷冷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器(12)为漏斗状薄壁结构,集液器外泄口(123)为漏斗底部小口,该小口偏心设置,因此集液器内壁面形成了集液器内壁陡坡面(121)和集液器内壁缓坡面(122),在集液器内壁缓坡面(122)与集液器外泄口(123)对应的另一头焊接有冷却出口管(14);集液器内壁陡坡面(121)的倾斜角大于集液器内壁缓坡面(12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安装有可调过冷器组的液冷冷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7)在安装时具有一定的初始压缩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装有可调过冷器组的液冷冷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7)的初始高度为h1,限位套筒(8)的高度为h2,且h1/3 <h2< h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装有可调过冷器组的液冷冷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纹管(6)为具有一定弹性的密封材料,且波纹管(6)内外壁面涂有保温涂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装有可调过冷器组的液冷冷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孔(15)结构为腰形槽,腰型槽的圆弧面的圆心与分隔片内孔同心,腰形槽展开对应的圆弧角度为a,角度a的大小为30°<a<80°。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安装有可调过冷器组的液冷冷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角度b为30°,60°,90°时,过冷器热交换量最佳。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安装有可调过冷器组的液冷冷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片(9)的内孔壁面开设有密封环槽(32),所述限位套筒(8)的内孔壁面也开设有密封环槽。
CN201910785926.9A 2019-08-23 2019-08-23 一种安装有可调过冷器组的液冷冷水机 Active CN1104404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85926.9A CN110440473B (zh) 2019-08-23 2019-08-23 一种安装有可调过冷器组的液冷冷水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85926.9A CN110440473B (zh) 2019-08-23 2019-08-23 一种安装有可调过冷器组的液冷冷水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40473A CN110440473A (zh) 2019-11-12
CN110440473B true CN110440473B (zh) 2021-09-24

Family

ID=68437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85926.9A Active CN110440473B (zh) 2019-08-23 2019-08-23 一种安装有可调过冷器组的液冷冷水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404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66468B (zh) * 2020-12-10 2022-03-1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机载自适应换热系统
CN114811985B (zh) * 2022-06-08 2023-01-10 广州市凌静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环保型满液式螺杆机冷水机组
CN116123760B (zh) * 2023-04-04 2023-06-23 无锡迈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过冷度高的过冷器及使用该过冷器的空调冷却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42007A (ja) * 1997-11-06 1999-05-28 Nippon Soken Inc 冷凍サイクル
JP2003075026A (ja) * 2001-08-31 2003-03-12 Daikin Ind Ltd 冷凍装置
DE102005005187A1 (de) * 2005-02-03 2006-08-10 Behr Gmbh & Co. Kg Kondensator für eine Klimaanlage, insbesondere eines Kraftfahrzeuges
CN102345940A (zh) * 2010-08-05 2012-02-08 佛山市众越节能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带有能量系统优化装置的新型制冷系统
WO2014035134A1 (ko) * 2012-08-30 2014-03-06 한국에너지기술연구원 과냉각도 조절이 가능한 냉동 사이클용 가변체적 리시버, 이를 포함하는 냉동 사이클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CN203785340U (zh) * 2014-03-31 2014-08-20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过冷装置
CN105546866A (zh) * 2014-04-08 2016-05-04 浙江大学 一种利用波纹管作为可调气库的脉管制冷机
CN103900298B (zh) * 2012-12-28 2016-07-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回热器、冷冻冷藏装置及冷冻冷藏车
JP2019039597A (ja) * 2017-08-24 2019-03-14 三菱重工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二重管式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熱交換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06339A (ja) * 2003-09-29 2005-04-21 Calsonic Kansei Corp 熱交換器、および、熱交換器を用いたヒートポンプ式空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42007A (ja) * 1997-11-06 1999-05-28 Nippon Soken Inc 冷凍サイクル
JP2003075026A (ja) * 2001-08-31 2003-03-12 Daikin Ind Ltd 冷凍装置
DE102005005187A1 (de) * 2005-02-03 2006-08-10 Behr Gmbh & Co. Kg Kondensator für eine Klimaanlage, insbesondere eines Kraftfahrzeuges
CN102345940A (zh) * 2010-08-05 2012-02-08 佛山市众越节能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带有能量系统优化装置的新型制冷系统
WO2014035134A1 (ko) * 2012-08-30 2014-03-06 한국에너지기술연구원 과냉각도 조절이 가능한 냉동 사이클용 가변체적 리시버, 이를 포함하는 냉동 사이클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CN103900298B (zh) * 2012-12-28 2016-07-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回热器、冷冻冷藏装置及冷冻冷藏车
CN203785340U (zh) * 2014-03-31 2014-08-20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过冷装置
CN105546866A (zh) * 2014-04-08 2016-05-04 浙江大学 一种利用波纹管作为可调气库的脉管制冷机
JP2019039597A (ja) * 2017-08-24 2019-03-14 三菱重工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二重管式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熱交換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40473A (zh) 2019-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40473B (zh) 一种安装有可调过冷器组的液冷冷水机
CN203857539U (zh) 一种具有压缩机余热回收功能的空调系统
CN202792668U (zh) 一种冷水机组
CN1862151A (zh) 回热式制冷循环系统空调器
CN201344687Y (zh) 气液分离器
CN102644596A (zh) 容量控制式旋转压缩机
CN100580345C (zh) 空调的二次节流再冷却装置
CN106766401B (zh) 双水程卧式直接接触凝结换热器
CN203605512U (zh) 一种气液分离器过冷的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
CN109682127B (zh) 一种高效节能多回路蒸发器
CN100552327C (zh) 热泵及热泵的压缩机排出压力控制装置
CN115014003B (zh) 回热器、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CN108709333B (zh) 二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的制冷系统的运行方法及系统
CN114719507B (zh) 一种应用于冰箱的涡流制冷装置、冰箱及其使用方法
CN101672544A (zh) 一种小型制冷装置
CN204648729U (zh) 液冷伺服专用恒温冷油机
CN212842464U (zh) 一种模块化冰水节能系统
CN201497245U (zh) 一种小型制冷装置
CN114909725A (zh) 一种高效节能多联机系统
CN203810781U (zh) 一种高效冷水机
CN210688834U (zh) 一种蓄热式热泵融霜系统
CN202350370U (zh) 一种满液式压缩机组集成模块冷凝器
CN202581554U (zh) 单制冷空调的管路系统
CN221403536U (zh) 一种复合型蒸发吸收器
CN219367847U (zh) 一种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