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锁死紧固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螺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锁死紧固件。
背景技术
目前紧固件的使用十分广泛,对紧固件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锁紧螺钉、防锁死特种紧固件和耐腐蚀螺钉也相应用在需要的地方。现有紧固件一般通过提高材质的机械性能来满足紧固的需要;紧固件的锁死发生在不锈钢、铝合金及钛合金紧固件上,金属合金本身有防锈蚀特性,在金属合金表面受损伤时会产生一层薄薄的氧化层来防止进一步的锈蚀。当紧固件被锁紧后,牙纹间所产生的压力与热力会破坏并抹去中间的氧化层,使金属合金牙纹直接发生阻塞或剪切,从而发生黏着现象,进而使紧固件完全锁死而无法拆卸。
传统通过以下方法在安装过程中预防锁死,第一、使用前先确认紧固件的机械性能是否能满足使用需求,如螺丝的抗拉强度与螺母的保证载荷。螺丝的长度要选择适当,以旋紧后露出螺母1-2个牙距为准;第二、使用前查看螺纹是否粗糙,螺纹间是否有铁屑或污物,这些东西常会导致锁死;第三、使用前可以给紧固件做润滑处理,建议使用黄油,二硫化钼,云母,石墨或滑石粉来做润滑,一般使用浸蜡处理来做润滑防锁死;第四、使用紧固件的注意:旋入的速度力量要适当,不要过快过大,尽可能选用扭力扳手或套筒扳手,避免使用活动扳手或电动扳手;速度过快会使温度急速上升而导致锁死;施力的方向,螺母必须垂直于螺丝的轴线进行旋入;使用垫圈能有效防止上锁过紧的问题。
但在松开螺栓过程中,一旦发生锁死,传统的螺栓无法通过扳手旋转等传统旋转的方法解锁,将螺栓旋开。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在螺纹锁死后,便于通过旋转的方式解锁的防锁死紧固件解决如上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公开一种防锁死紧固件,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下”、“上”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一种防锁死紧固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带头螺杆和防锁死螺母,其中防锁死螺母由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组成;第一部件和带头螺杆进行螺纹配合;第一部件通过螺纹压紧第二部件于工作面上;当第一部件于带头螺杆锁死后,通过旋转第二部件来解除第二部件对第一部件与工作面之间的支撑。
一种与所述的一种防锁死紧固件进行配合的扳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扭矩扳手和内六角环,其中内六角环固装在扭矩扳手用于拧螺母的内六角口下方;内六角环的内六角口与扭矩扳手的内六角口大小相同;固定板固装在扭矩扳手的握柄下表面上,固定板一端与内六角环固连。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一部件为A螺母,第二部件为B螺母;其中A螺母的下表面具有A圆凸端,且A圆凸端具有贯通的螺纹孔,A圆凸端的螺纹孔孔径与A螺母的螺纹孔孔径相同;A螺母和A圆凸端所够成的螺纹孔与上述带头螺杆螺纹配合;A圆凸端外圆面周向均匀分布有三组挡结构,每组挡结构由具有间距的两个A挡块构成;A圆凸端下表面周向均匀开有三个A容纳槽;B螺母的内壁为非螺纹面,B螺母的内壁中部周向均匀分布有三个A转块;三个A转块分别与三组挡结构中的A挡块配合;B螺母的内壁下部周向均匀分布有三个A承压板,A承压板的下表面与B螺母的下表面共面;三个A承压板分别与三个A容纳槽配合。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A螺母的外六角面和B螺母的外六角面大小相同;当A螺母在带头螺杆上进行拧紧的过程中,A螺母与B螺母同步旋转,一个挡结构中的两个A挡块分别为第一A挡块和第二A挡块,B螺母上的A转块与A螺母相应的挡结构中的第二A挡块接触。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A容纳槽与A圆凸端下表面连接处采用斜面处理,该斜面与A圆凸端下表面之间所构成的锐角在5°~10°之间。斜面处理的好处在于,便于A承压板进入到相应的A容纳槽中。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一部件包括C螺母和垫圈,其中垫圈的中心圆孔内壁上周向均匀开有三个贯通弧形槽,垫圈上周向开有三个贯通的B容纳槽;C螺母的上表面具有C圆凸端,下表面具有薄圆凸端,薄圆凸端远离C螺母的端面具有卡环,卡环的外环面周向均匀分别有三个弧形端;三个弧形端分别与垫圈上的三个弧形槽配合;C圆凸端、薄圆凸端和卡环上均具有贯通的螺纹孔,且该螺纹孔孔径与C螺母的螺纹孔孔径相同;C圆凸端远离C螺母的一端端面具有螺纹套;C圆凸端端面周向均匀开有贯通于薄圆凸端下表面的三个贯通孔;C圆凸端外圆面上周向均匀分布有三组挡结构,每组挡结构由具有间距的两个C挡块构成。
上述第二部件包括D螺母、小螺母和转杆,其中D螺母的内壁为非螺纹面,D螺母的内壁中部周向均匀分布有三个C转块;三个C转块分别与三组挡结构中的C挡块配合;D螺母的内壁上部周向均匀分布有三个D承压板,D承压板的上表面与D螺母的上表面共面;D螺母的内壁上部周向均匀分布有三个主啮齿,主啮齿的上表面与D螺母的上表面共面;小螺母与上述螺纹套的外螺纹进行螺纹配合;三个转杆分别穿过上述三个贯通孔;每个转杆的下端具有旋转块,上端具有圆柱端,圆柱端外柱面上具有两个从啮齿。
上述D承压板的下板面与C圆凸端的上端面配合;上述旋转块分别与垫圈和薄圆凸端配合;圆柱端上的从啮齿分别与D承压板和主啮齿配合。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C螺母的外六角面和D螺母的外六角面大小相同,便于本发明的扳手对C螺母和D螺母进行旋转;上述小螺母的外六角面小于D螺母的外六角面,这样的设计在于考虑小螺母不与转杆上圆柱端的圆顶产生干涉。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圆柱端的端面采用圆顶处理,圆顶处开有一字切口。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卡环的轴向长度大于垫圈的轴向长度。这样的设计在于,当旋转块进入到相应B容纳槽中时,垫圈会相对于卡环向上移动一定距离,所以就卡环的轴向长度大于垫圈的轴向长度,以满足垫圈会相对于卡环向上移动的空间。上述B容纳槽与垫圈上表面连接处采用斜面处理,该斜面与垫圈上表面之间所构成的锐角在5°~10°之间。斜面处理的好处在于,便于旋转块进入到相应的B容纳槽中。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当C螺母在带头螺杆上进行拧紧的过程中,C螺母与D螺母同步旋转,一个挡结构中的两个C挡块分别为第一C挡块和第二C挡块,D螺母上的C转块与C螺母相应挡结构中的第二C挡块接触。
相对于传统的紧固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利用本发明的扳手将本发明的紧固件紧固在工作面后,第二部件对第一部件与工作面之间起到支撑作用;当需要将本发明的紧固件从工作面上拆卸下来时,利用本发明的扳手可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一起从工作面上拆卸下来;当遇到第一部件于带头螺杆锁死后,本发明的扳手中扭矩扳手所产生力扭矩无法使第一部件旋转来解除锁死,而本发明扳手中内六角环则可以大力扭转第二部件,通过旋转第二部件来解除第二部件对第一部件与工作面之间的支撑,这样第一部件与工作面之间将失去强大的挤压力,从而较容易使用扳手来将第一部件从带头螺杆拆卸下来,能有效解决紧固件的锁死问题。本发明结构简单,具有较好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带头螺杆、B螺母和A螺母的安装及剖面示意图。
图2是B螺母和A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带头螺杆结构示意图以及B螺母与A螺母的安装俯视示意图。
图4是扳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带头螺杆、垫圈、C螺母和D螺母的安装及剖面示意图。
图6是C螺母与D螺母的安装俯视示意图以及旋转块与垫圈配合的俯视示意图。
图7是C螺母和D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垫圈和转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A容纳槽和B容纳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1、带头螺杆;2、B螺母;3、A螺母;4、A圆凸端;5、A挡块;6、A容纳槽;7、A承压板;8、A转块;9、螺纹孔;12、扭矩扳手;13、固定板;14、内六角环;16、螺纹套;17、小螺母;18、D螺母;19、C螺母;20、垫圈;21、C圆凸端;22、C挡块;23、贯通孔;24、薄圆凸端;25、卡环;26、弧形端;27、D承压板;28、主啮齿;29、C转块;30、圆柱端;31、一字切口;32、从啮齿;33、转杆;34、旋转块;35、B容纳槽;36、弧形槽;40、斜面;41、第一A挡块;42、第二A挡块;43、第一C挡块;44、第二C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附图的结构比例只是示意性的,具有结构比例可根据实际需求来具体确;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公开的概念。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除非另外定义。应注意,这里使用的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本说明书的上下文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刻板的方式来解释。
一种防锁死紧固件,它包括带头螺杆1和防锁死螺母,其中防锁死螺母由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组成;第一部件和带头螺杆1进行螺纹配合;第一部件通过螺纹压紧第二部件于工作面上;当第一部件于带头螺杆1锁死后,通过旋转第二部件来解除第二部件对第一部件与工作面之间的支撑。
一种与所述的一种防锁死紧固件进行配合的扳手,如图4所示,它包括扭矩扳手12和内六角环14,其中内六角环14固装在扭矩扳手12用于拧螺母的内六角口下方;内六角环14的内六角口与扭矩扳手12的内六角口大小相同;固定板13固装在扭矩扳手12的握柄下表面上,固定板13一端与内六角环14固连。
如图1、2、3所示,上述第一部件为A螺母3,第二部件为B螺母2;其中A螺母3的下表面具有A圆凸端4,且A圆凸端4具有贯通的螺纹孔9,A圆凸端4的螺纹孔9孔径与A螺母3的螺纹孔9孔径相同;A螺母3和A圆凸端4所够成的螺纹孔9与上述带头螺杆1螺纹配合;A圆凸端4外圆面周向均匀分布有三组挡结构,每组挡结构由具有间距的两个A挡块5构成;A圆凸端4下表面周向均匀开有三个A容纳槽6;B螺母2的内壁为非螺纹面,B螺母2的内壁中部周向均匀分布有三个A转块8;如图3所示,三个A转块8分别与三组挡结构中的A挡块5配合;B螺母2的内壁下部周向均匀分布有三个A承压板7,A承压板7的下表面与B螺母2的下表面共面;三个A承压板7分别与三个A容纳槽6配合。
如图1所示,上述A螺母3的外六角面和B螺母2的外六角面大小相同;当A螺母3在带头螺杆1上进行拧紧的过程中,A螺母3与B螺母2同步旋转,如图3所示,一个挡结构中的两个A挡块5分别为第一A挡块41和第二A挡块42,B螺母2上的A转块8与A螺母3相应的挡结构中的第二A挡块42接触。
如图9所示,上述A容纳槽6与A圆凸端4下表面连接处采用斜面40处理,该斜面40与A圆凸端4下表面之间所构成的锐角在5°~10°之间。斜面40处理的好处在于,便于A承压板7进入到相应的A容纳槽6中。
如图5、7所示,上述第一部件包括C螺母19和垫圈20,如图8所示,其中垫圈20的中心圆孔内壁上周向均匀开有三个贯通弧形槽36,垫圈20上周向开有三个贯通的B容纳槽35;如图7所示,C螺母19的上表面具有C圆凸端21,下表面具有薄圆凸端24,薄圆凸端24远离C螺母19的端面具有卡环25,卡环25的外环面周向均匀分别有三个弧形端26;如图6所示,三个弧形端26分别与垫圈20上的三个弧形槽36配合;如图7所示,C圆凸端21、薄圆凸端24和卡环25上均具有贯通的螺纹孔9,且该螺纹孔9孔径与C螺母19的螺纹孔9孔径相同;C圆凸端21远离C螺母19的一端端面具有螺纹套16;C圆凸端21端面周向均匀开有贯通于薄圆凸端24下表面的三个贯通孔23;C圆凸端21外圆面上周向均匀分布有三组挡结构,每组挡结构由具有间距的两个C挡块22构成。
如图5、7所示,上述第二部件包括D螺母18、小螺母17和转杆33,如图7所示,其中D螺母18的内壁为非螺纹面,D螺母18的内壁中部周向均匀分布有三个C转块29;三个C转块29分别与三组挡结构中的C挡块22配合;D螺母18的内壁上部周向均匀分布有三个D承压板27,D承压板27的上表面与D螺母18的上表面共面;D螺母18的内壁上部周向均匀分布有三个主啮齿28,主啮齿28的上表面与D螺母18的上表面共面;小螺母17与上述螺纹套16的外螺纹进行螺纹配合;三个转杆33分别穿过上述三个贯通孔23;如图8所示,每个转杆33的下端具有旋转块34,上端具有圆柱端30,圆柱端30外柱面上具有两个从啮齿32。
如图5、7所示,上述D承压板27的下板面与C圆凸端21的上端面配合;上述旋转块34分别与垫圈20和薄圆凸端24配合;圆柱端30上的从啮齿32分别与D承压板27和主啮齿28配合。
上述C螺母19的外六角面和D螺母18的外六角面大小相同,便于本发明的扳手对C螺母19和D螺母18进行旋转;上述小螺母17的外六角面小于D螺母18的外六角面,这样的设计在于考虑小螺母17不与转杆33上圆柱端30的圆顶产生干涉。
如图8所示,上述圆柱端30的端面采用圆顶处理,圆顶处开有一字切口31。
上述卡环25的轴向长度大于垫圈20的轴向长度。这样的设计在于,当旋转块34进入到相应B容纳槽35中时,垫圈20会相对于卡环25向上移动一定距离,所以就卡环25的轴向长度大于垫圈20的轴向长度,以满足垫圈20会相对于卡环25向上移动的空间。如图9所示,上述B容纳槽35与垫圈20上表面连接处采用斜面40处理,该斜面40与垫圈20上表面之间所构成的锐角在5°~10°之间。斜面40处理的好处在于,便于旋转块34进入到相应的B容纳槽35中。
当C螺母19在带头螺杆1上进行拧紧的过程中,C螺母19与D螺母18同步旋转,如图6所示,一个挡结构中的两个C挡块22分别为第一C挡块43和第二C挡块44,D螺母18上的C转块29与C螺母19相应挡结构中的第二C挡块44接触。
本发明中的扭矩扳手12采用现有技术即可。
本发明中由B螺母2、A螺母3、A圆凸端4、A挡块5、A承压板7和A转块8所构成的防锁死螺母的操作流程:当需要将防锁死螺母拧紧在带头螺杆1上时,首先将B螺母2套在A螺母3的A圆凸端4上,三个A转卡块分别位于三个挡结构中,A转块8位于相应挡结构的两个A挡块5中。如图3所示的旋转箭头下,在A螺母3沿着旋转箭头拧紧在带头螺杆1上的初始状态要求,带头螺杆1穿过A螺母3和B螺母2,沿着带头螺杆1的轴向方向上俯视看A螺母3和B螺母2的六角上表面要完全重合,三个A承压板7与三个A容纳槽6相错位分布且三个A承压板7与A圆凸端4下表面接触。对于一个挡结构中的两个A挡块5分别命名为第一A挡块41和第二A挡块42,以第一A挡块41指向第二A挡块42的最小距离为前提,第一A挡块41指向第二A挡块42的圆周方向为如图3所示的旋转箭头,那么要求初始状态下,A转块8与第二A挡块42接触。
然后将本发明的扳手套在A螺母3和B螺母2上,扭矩扳手12的内六角口卡住A螺母3,内六角环14卡住B螺母2;旋转本发明的扳手,A螺母3和B螺母2同步旋转,A螺母3与带头螺杆1进行螺纹配合来进行拧紧。当B螺母2的下表面以及A承压板7的下表面与工作面贴合时,继续利用扳手拧紧A螺母3和B螺母2,直到A圆凸端4挤压A承压板7来使B螺母2和A承压板7的下表面与工作面摩擦限位,此时A螺母3完全拧紧在带头螺母上,B螺母2上表面与A螺母3的下表面之间存在一定间距,保证A螺母3在进行锁死拆卸时能使的B螺母2进行一定程度的反转。
当需要对本发明的防锁死螺母从带头螺杆1上进行拆卸时,重新将本发明的扳手套在A螺母3和B螺母2上,扭矩扳手12的内六角口卡住A螺母3,内六角环14卡住B螺母2;反向旋转本发明的扳手即可让A螺母3和B螺母2同步反向旋转,让本发明的防锁死螺母从带头螺杆1上旋出即可。当本发明的防锁死螺母在带头螺杆1出现锁死现象而难以拆卸时,将本发明的扳手套在A螺母3和B螺母2上,扭矩扳手12的内六角口卡住A螺母3,内六角环14卡住B螺母2;反向旋转本发明的扳手,此时扭矩扳手12只能传递一定程度的扭矩,该扭矩无法将锁死状态的A螺母3反向扭转,所以扭矩扳手12的内六角口将不会带动A螺母3进行反转,而扭矩扳手12的握柄却可以继续在大力作用下反转,握柄可以通过固定板13带动内六角环14大力反向旋转B螺母2,B螺母2带动A转块8和A承压板7反向旋转一定角度;当A承压板7反向旋转一定角度与相应A容纳槽6对准后,A转块8与相应的第一A挡块41接触,在A圆凸端4挤压A承压板7的较大力下,那么A承压板7会向相应A容纳槽6中进入一部分,从而就解除了B螺母2对A螺母3与工作面之间的支撑,进而便于解除A螺母3与带头螺杆1之间的锁死。接下来,继续反向转动扳手,A螺母3就较容易从带头螺杆1上拆卸。
本发明中由B螺母2、A螺母3、A圆凸端4、A挡块5、A承压板7和A转块8所构成的防锁死螺母的使用有益效果:当遇到A螺母3在带头螺杆1锁死后,本发明的扳手中扭矩扳手12所产生力扭矩无法使A螺母3旋转来解除锁死,而本发明扳手中内六角环14则可以大力扭转B螺母2,通过旋转B螺母2使A承压板7进入到相应A容纳槽6中一部分,从而来解除B螺母2对A螺母3与工作面之间的支撑,这样A螺母3与工作面之间将失去强大的挤压力,从而较容易使用扳手来将A螺母3从带头螺杆1拆卸下来,能有效解决紧固件的锁死问题。
本发明中由螺纹套16、小螺母17、D螺母18、C螺母19、垫圈20、C圆凸端21、C挡块22、薄圆凸端24、卡环25、弧形端26、D承压板27、主啮齿28、C转块29、圆柱端30、从啮齿32、转杆33、旋转块34所构成的防锁死螺母的操作流程:当需要将防锁死螺母拧紧在带头螺杆1上时,首先将D螺母18套在C螺母19的C圆凸端21上,D承压板27下板面与C圆凸端21的端面贴合,D螺母18下表面与C螺母19的上表面存在一定间距,保证C螺母19在进行锁死拆卸时能使的D螺母18进行一定程度的反转;D螺母18上的三个C挡块22分别位于C圆凸端21的三个挡结构中,C转块29位于相应挡结构的两个C挡块22中。如图6所示的旋转箭头下,在C螺母19沿着旋转箭头拧紧在带头螺杆1上的初始状态要求,沿着带头螺杆1的轴向方向上俯视看C螺母19和D螺母18的六角上表面要完全重合,对于一个挡结构中的两个C挡块22分别命名为第一C挡块43和第二C挡块44,以第一C挡块43指向第二C挡块44的最小距离为前提,第一C挡块43指向第二C挡块44的圆周方向为如图6所示的旋转箭头,那么要求初始状态下,C转块29与第二C挡块44接触。然后,依次将垫圈20、C螺母19和D螺母18套上带头螺杆1上,卡环25上的三个弧形端26分别卡入到垫圈20的三个弧形槽36中,这样卡环25和垫圈20便能同步旋转;旋转块34位于薄圆凸端24与垫圈20之间,C转块29与相应挡结构中的第二C挡块44接触;一个转杆33上圆柱端30的两个从啮齿32与D螺母18上的一个D承压板27和该D承压板27距离最近的主啮齿28的配合为,如图6所示,一个从啮合与主啮齿28远离D承压板27的齿面接触,另一个从啮齿32位于主啮齿28与D承压板27之间。三个转杆33上的旋转块34与垫圈20上的三个B容纳槽35错位分布,三个转杆33的中轴线分别穿过三个B容纳槽35的中心。
然后将本发明的扳手套在C螺母19和D螺母18上,扭矩扳手12的内六角口卡住C螺母19,内六角环14卡住D螺母18;旋转本发明的扳手,C螺母19和D螺母18同步旋转,C螺母19和D螺母18上的结构均同步旋转,C螺母19与带头螺杆1进行螺纹配合来进行拧紧。当垫圈20下表面与工作面贴合时,继续利用扳手拧紧C螺母19和D螺母18,直到C螺母19通过挤压旋转块34来使垫圈20与工作面之间摩擦限位;此时C螺母19完全拧紧在带头螺母上。随后,撤去本发明的扳手。为了维持住此时D螺母18在C螺母19上的位置,需要利用普通扳手将小螺母17拧紧在螺纹套16上,小螺母17与螺纹套16的外螺纹进行螺纹配合;当小螺母17下表面与D螺母18上的三个D承压板27贴合时,继续拧紧小螺母17,直到D承压板27与C圆凸端21的端面摩擦限位,此时D螺母18与C螺母19的上表面之间存在一定间距,保证C螺母19在进行锁死拆卸时能使的D螺母18进行一定程度的反转。
当需要对本发明的防锁死螺母从带头螺杆1上进行拆卸时,利用普通扳手将小螺母17从螺纹套16上拆卸下来,然后重新将本发明的扳手套在C螺母19和D螺母18上,扭矩扳手12的内六角口卡住C螺母19,内六角环14卡住D螺母18;反向旋转本发明的扳手即可让C螺母19和D螺母18同步反向旋转,让本发明的防锁死螺母从带头螺杆1上旋出即可。当本发明的防锁死螺母在带头螺杆1出现锁死现象而难以拆卸时,利用普通扳手将小螺母17从螺纹套16上拆卸下来,然后重新将本发明的扳手套在C螺母19和D螺母18上,扭矩扳手12的内六角口卡住C螺母19,内六角环14卡住D螺母18;反向旋转本发明的扳手,此时扭矩扳手12只能传递一定程度的扭矩,该扭矩无法将锁死状态的C螺母19反向扭转,所以扭矩扳手12的内六角口将不会带动C螺母19进行反转,而扭矩扳手12的握柄却可以继续在大力作用下反转,握柄可以通过固定板13带动内六角环14大力反向旋转D螺母18,D螺母18带动D承压板27和主啮齿28反向旋转一定角度;主啮齿28拨动相应从啮齿32带动圆柱端30旋转一定角度,圆柱端30经转杆33带动旋转块34旋转一定角度;当旋转块34旋转一定角度与相应B容纳槽35对准后,C转块29与相应的第二C挡块44之间还存在一定的间距;在C螺母19与垫圈20之间的较大压力下,旋转块34会向相应B容纳槽35中进入一部分;从而就解除了C螺母19对垫圈20与工作面之间的支撑,进而便于解除C螺母19与带头螺杆1之间的锁死。接下来,继续反向转动扳手,C螺母19就较容易从带头螺杆1上拆卸。
当大力扭转本发明的扳手使得D螺母18大力反向旋转时,有可能出现主啮齿28与相应从啮齿32发生啮合损坏而无法使得主啮齿28拨动从啮齿32的情况,那么继续反向旋转的D螺母18带动D承压板27拨动另一个未损坏的从啮齿32来使用圆柱端30和转杆33来进行旋转。为了保证D承压板27拨动另一个未损坏的从啮齿32能有足够的旋转空间,所以才要求主啮齿28与相应从啮齿32发生拨动失效后,C转块29与相应的第二C挡块44之间还存在一定的间距。
当两个从啮齿32被大力拨动而失效后,为了能使圆柱端30和转杆33依然能旋转一定角度,所以设计出圆柱端30的圆顶处开有一字切口31,利用一字改锥与一字且切口的配合来旋转圆柱端30和转杆33。
本发明中由螺纹套16、小螺母17、D螺母18、C螺母19、垫圈20、C圆凸端21、C挡块22、薄圆凸端24、卡环25、弧形端26、D承压板27、主啮齿28、C转块29、圆柱端30、从啮齿32、转杆33、旋转块34所构成的防锁死螺母的使用有益效果:第一、当遇到C螺母19在带头螺杆1锁死后,本发明的扳手中扭矩扳手12所产生力扭矩无法使C螺母19旋转来解除锁死,而本发明扳手中内六角环14则可以大力扭转D螺母18,通过旋转D螺母18使转杆33带动旋转块34进入到相应B容纳槽35中一部分,从而来解除旋转块34对C螺母19与垫圈20之间的支撑,进而撤去了垫圈20与工作面之间的强大挤压力,从而较容易使用扳手来将C螺母19从带头螺杆1拆卸下来,能有效解决紧固件的锁死问题。第二、在紧固件紧固在工作面上后,C螺母19与垫圈20之间产生较大挤压力,位于C螺母19与垫圈20之间的旋转块34起支撑作用,由于卡环25的弧形端卡入在垫圈20的弧形槽36中,所以C螺母19通过卡环25与垫圈20同步旋转;在C螺母19与垫圈20共同挤压旋转块34的情况下,旋转块34也跟随着C螺母19和垫圈20同步旋转;那么在工作面震动使得紧固件震动时,C螺母19、垫圈20和旋转块34是一体的,而D螺母18经过带头螺杆1的震动会有一定程度的周向旋转力,但是在小螺母17挤压D承压板27来压紧D螺母18的情况下,D螺母18产生的一定程度的周向旋转力不易让D螺母18旋转;另外,D螺母18经过带头螺杆1的震动产生一定程度的周向旋转力,D螺母18带动主啮齿28会产生一定的旋转力,而主啮齿28产生一定的旋转力不足带动圆柱端30的从啮齿32旋转,因为在C螺母19与垫圈20共同挤压旋转块34而限制了旋转块34旋转,那么转杆33和圆柱端30也限制旋转。总之,工作面的震动使得旋转块34、C螺母19和垫圈20将同步运动,也就是C螺母19上的结构、旋转块34、转杆33上的结构和垫圈20将构成一共同体,那么在紧固件震动时,C螺母19将不会从带头螺杆1上震松,能有效紧固带有震动的工作面,使该紧固件的使用范围大大增大。
虽然本发明是结合以上实施例进行描述的,但本发明并不被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而只受所附权利要求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对其进行修改和变化,但并不离开本发明的实质构思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