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35512A - 车辆及座椅、座椅靠背、靠背骨架、颈靠骨架 - Google Patents

车辆及座椅、座椅靠背、靠背骨架、颈靠骨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35512A
CN110435512A CN201810411018.9A CN201810411018A CN110435512A CN 110435512 A CN110435512 A CN 110435512A CN 201810411018 A CN201810411018 A CN 201810411018A CN 110435512 A CN110435512 A CN 1104355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rest
flexible portion
neck
seat
skelet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1101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35512B (zh
Inventor
齐伸翼
张广
谢富科
郑灏
邓世林
李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tong Bu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Yutong Bu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Yutong Bu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Yutong Bu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41101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3551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355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355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355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355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4Back-rests or cushions
    • B60N2/643Back-rests or cushions shape of the back-res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4Back-rests or cushions
    • B60N2/66Lumbar supports
    • B60N2/665Lumbar supports using inflatable blad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及座椅、座椅靠背、靠背骨架、颈靠骨架。车辆包括座椅,座椅包括椅座和靠背,靠背包括背靠和颈靠,背靠包括背靠骨架,颈靠包括颈靠骨架,背靠骨架和颈靠骨架均包括位于中部的柔性部分,所述柔性部分连接有用于沿上下方向拉压和/或沿前后方向推拉使柔性部分弯曲变形进而改变柔性部分弯曲度以贴合人体的驱动机构,所述柔性部分的后侧设置有用于顶撑柔性部分的充气气囊。所述靠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柔性部分主要起座椅靠背前侧曲面的定形作用,充气气囊起支撑作用,柔性部分弯曲变形是连续的,可以使柔性部分的曲率调节更加的精确,更贴合乘客的后背曲线,使乘客有更高的舒适度。

Description

车辆及座椅、座椅靠背、靠背骨架、颈靠骨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及座椅、座椅靠背、靠背骨架、颈靠骨架。
背景技术
在一些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中,多数座椅的靠背前侧面的曲线形状均是设定形状,无法根据使用者的个人情况进行调整,这就导致使用者在使用座椅的过程中往往会由于靠背曲线设计与背部曲线不匹配,造成腰部或颈肩部部分区域处于悬空状态,舒适性较差,甚至会引起使用者的脊柱类疾病。尤其是在交通工具中,对于需要长时间乘坐的乘客来说,上述问题尤为突出。
针对上述问题,有人提出了关于靠背曲线可调的座椅的设计,例如,一项授权公告号为CN102180110B,名称为一种可调节椅背弯曲度的座椅的中国专利,即公开了一种椅背弯曲度可调的座椅,该座椅包括椅座和靠背,在靠背的内腔中从上部到下部连续设置有多个气囊伸缩装置,所述气囊伸缩装置包括气囊、设置在气囊前端的气囊伸缩顶筒、与气囊伸缩顶筒铰接的活动连接板,多个气囊伸缩装置的活动连接板共同构成用于顶撑乘客后背的顶撑结构。该座椅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调节不同气囊伸缩装置中气囊的充气量,可调节不同位置处活动连接板的顶出距离,从而形成不同弯曲形状的顶撑面,以配合不同乘客使用,进而提高乘客乘坐时的舒适度。
上述结构的调节原理是将用于顶撑乘客后背的顶撑结构分成多段,通过调节每段的顶撑距离进而调节顶撑结构顶撑面的曲率,调节精度的大小取决于顶撑结构分段数量的多少,分的段数越多,气囊伸缩装置越多,调节精度就越高。但是,分段数量增多,就会导致椅背结构复杂,制造成本增加,制造难度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靠背的颈靠部分和背靠部分弯曲度调节精度高、结构简单的座椅;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上述座椅中使用的座椅靠背和靠背骨架,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座椅的车辆;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仅靠背的颈靠部分弯曲度调节精度高、结构简单的座椅;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上述座椅中使用的座椅靠背和颈靠骨架,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座椅的车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种座椅的技术方案1是:座椅,包括椅座和靠背,所述靠背包括背靠和颈靠,所述背靠包括背靠骨架,颈靠包括颈靠骨架,所述背靠骨架和颈靠骨架均包括位于中部的柔性部分,所述柔性部分连接有用于沿上下方向拉压和/或沿前后方向推拉使柔性部分弯曲变形进而改变柔性部分弯曲度以贴合人体的驱动机构,所述柔性部分的后侧设置有用于顶撑柔性部分的充气气囊。
所述座椅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背靠骨架和颈靠骨架中的柔性部分主要起座椅靠背前侧曲面的定形作用,充气气囊起支撑作用,柔性部分弯曲变形是连续的,可以使柔性部分的曲率调节更加的精确,更贴合乘客的后背曲线,使乘客有更高的舒适度。
本发明第一种座椅的技术方案2是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柔性部分包括一条或并排设置的两条以上竖向延伸的长条形的柔性支撑,所述柔性支撑的前侧沿其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横条,所述柔性支撑与多个横条共同构成背部支撑结构。
本发明第一种座椅的技术方案3是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柔性支撑仅有一个且位于柔性部分的中部,使柔性部分形成肋排形结构。
本发明第一种座椅的技术方案4是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柔性支撑包括柔性筋条,柔性筋条后侧沿其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活动块,活动块的前端转动装配在柔性筋条上,相邻活动块的之间连接有弹性件。
本发明第一种座椅的技术方案5是在技术方案1-4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在柔性部分至少一端处的复合驱动装置,所述复合驱动装置包括用于驱动柔性部分的端部前后运动的横向驱动装置和驱动柔性部分的端部上下运动的纵向驱动装置,横向驱动装置和纵向驱动装置中的一个与另一个的输出端同步运动。
本发明第一种座椅的技术方案6是在技术方案5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背靠骨架和颈靠骨架上均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横向滑槽和沿竖向方向延伸的纵向滑槽,横向滑槽与纵向驱动机构连接以被纵向驱动机构驱动上下运动,横向滑槽中导向装配有与所述柔性部分连接的滑块,横向驱动机构导向安装在纵向滑槽中且其输出端与所述滑块连接以驱动滑块沿横向滑槽前后运动。
本发明第一种座椅的技术方案7是在技术方案1-4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背靠骨架和颈靠骨架的相邻端固定,相背端分别设置所述驱动机构。
本发明第一种座椅的技术方案8是在技术方案1-4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配置有相应的压力传感器,可通过压力传感器采集的座椅靠背相应部位的压力来控制驱动机构。
本发明第一种座椅的技术方案9是在技术方案1-4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座椅还具有用于手动控制充气气囊收缩和膨胀的手动控制器。
本发明第一种座椅的技术方案10是在技术方案1-4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背靠骨架和颈靠骨架对应的充气气囊一体设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种座椅靠背的技术方案1是:座椅靠背,包括背靠和颈靠,所述背靠包括背靠骨架,颈靠包括颈靠骨架,所述背靠骨架和颈靠骨架均包括位于中部的柔性部分,所述柔性部分连接有用于沿上下方向拉压和/或沿前后方向推拉使柔性部分弯曲变形进而改变柔性部分弯曲度以贴合人体的驱动机构,所述柔性部分的后侧设置有用于顶撑柔性部分的充气气囊。
所述座椅靠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背靠骨架和颈靠骨架中的柔性部分主要起座椅靠背前侧曲面的定形作用,充气气囊起支撑作用,柔性部分弯曲变形是连续的,可以使柔性部分的曲率调节更加的精确,更贴合乘客的后背曲线,使乘客有更高的舒适度。
本发明第一种座椅靠背的技术方案2是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柔性部分包括一条或并排设置的两条以上竖向延伸的长条形的柔性支撑,所述柔性支撑的前侧沿其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横条,所述柔性支撑与多个横条共同构成背部支撑结构。
本发明第一种座椅靠背的技术方案3是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柔性支撑仅有一个且位于柔性部分的中部,使柔性部分形成肋排形结构。
本发明第一种座椅靠背的技术方案4是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柔性支撑包括柔性筋条,柔性筋条后侧沿其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活动块,活动块的前端转动装配在柔性筋条上,相邻活动块的之间连接有弹性件。
本发明第一种座椅靠背的技术方案5是在技术方案1-4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在柔性部分至少一端处的复合驱动装置,所述复合驱动装置包括用于驱动柔性部分的端部前后运动的横向驱动装置和驱动柔性部分的端部上下运动的纵向驱动装置,横向驱动装置和纵向驱动装置中的一个与另一个的输出端同步运动。
本发明第一种座椅靠背的技术方案6是在技术方案5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背靠骨架和颈靠骨架上均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横向滑槽和沿竖向方向延伸的纵向滑槽,横向滑槽与纵向驱动机构连接以被纵向驱动机构驱动上下运动,横向滑槽中导向装配有与所述柔性部分连接的滑块,横向驱动机构导向安装在纵向滑槽中且其输出端与所述滑块连接以驱动滑块沿横向滑槽前后运动。
本发明第一种座椅靠背的技术方案7是在技术方案1-4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背靠骨架和颈靠骨架的相邻端固定,相背端分别设置所述驱动机构。
本发明第一种座椅靠背的技术方案8是在技术方案1-4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配置有相应的压力传感器,可通过压力传感器采集的座椅靠背相应部位的压力来控制驱动机构。
本发明第一种座椅靠背的技术方案9是在技术方案1-4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座椅靠背还具有用于手动控制充气气囊收缩和膨胀的手动控制器。
本发明第一种座椅靠背的技术方案10是在技术方案1-4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背靠骨架和颈靠骨架对应的充气气囊一体设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种车辆的技术方案1是:车辆,包括车厢和安装在车厢中的座椅,所述座椅包括椅座和靠背,所述靠背包括背靠和颈靠,所述背靠包括背靠骨架,颈靠包括颈靠骨架,所述背靠骨架和颈靠骨架均包括位于中部的柔性部分,所述柔性部分连接有用于沿上下方向拉压和/或沿前后方向推拉使柔性部分弯曲变形进而改变柔性部分弯曲度以贴合人体的驱动机构,所述柔性部分的后侧设置有用于顶撑柔性部分的充气气囊。
所述座椅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背靠骨架和颈靠骨架中的柔性部分主要起座椅靠背前侧曲面的定形作用,充气气囊起支撑作用,柔性部分弯曲变形是连续的,可以使柔性部分的曲率调节更加的精确,更贴合乘客的后背曲线,使乘客有更高的舒适度。
本发明第一种车辆的技术方案2是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柔性部分包括一条或并排设置的两条以上竖向延伸的长条形的柔性支撑,所述柔性支撑的前侧沿其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横条,所述柔性支撑与多个横条共同构成背部支撑结构。
本发明第一种车辆的技术方案3是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柔性支撑仅有一个且位于柔性部分的中部,使柔性部分形成肋排形结构。
本发明第一种车辆的技术方案4是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柔性支撑包括柔性筋条,柔性筋条后侧沿其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活动块,活动块的前端转动装配在柔性筋条上,相邻活动块的之间连接有弹性件。
本发明第一种车辆的技术方案5是在技术方案1-4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在柔性部分至少一端处的复合驱动装置,所述复合驱动装置包括用于驱动柔性部分的端部前后运动的横向驱动装置和驱动柔性部分的端部上下运动的纵向驱动装置,横向驱动装置和纵向驱动装置中的一个与另一个的输出端同步运动。
本发明第一种车辆的技术方案6是在技术方案5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背靠骨架和颈靠骨架上均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横向滑槽和沿竖向方向延伸的纵向滑槽,横向滑槽与纵向驱动机构连接以被纵向驱动机构驱动上下运动,横向滑槽中导向装配有与所述柔性部分连接的滑块,横向驱动机构导向安装在纵向滑槽中且其输出端与所述滑块连接以驱动滑块沿横向滑槽前后运动。
本发明第一种车辆的技术方案7是在技术方案1-4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背靠骨架和颈靠骨架的相邻端固定,相背端分别设置所述驱动机构。
本发明第一种车辆的技术方案8是在技术方案1-4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配置有相应的压力传感器,可通过压力传感器采集的座椅靠背相应部位的压力来控制驱动机构。
本发明第一种车辆的技术方案9是在技术方案1-4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座椅还具有用于手动控制充气气囊收缩和膨胀的手动控制器。
本发明第一种车辆的技术方案10是在技术方案1-4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背靠骨架和颈靠骨架对应的充气气囊一体设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靠背骨架的技术方案1是:靠背骨架,包括背靠骨架和颈靠骨架,所述背靠骨架和颈靠骨架均包括位于中部的柔性部分,所述柔性部分连接有用于沿上下方向拉压和/或沿前后方向推拉使柔性部分弯曲变形进而改变柔性部分弯曲度以贴合人体的驱动机构,所述柔性部分的后侧设置有用于顶撑柔性部分的充气气囊。
所述靠背骨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背靠骨架和颈靠骨架中的柔性部分主要起座椅靠背前侧曲面的定形作用,充气气囊起支撑作用,柔性部分弯曲变形是连续的,可以使柔性部分的曲率调节更加的精确,更贴合乘客的后背曲线,使乘客有更高的舒适度。
本发明靠背骨架的技术方案2是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柔性部分包括一条或并排设置的两条以上竖向延伸的长条形的柔性支撑,所述柔性支撑的前侧沿其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横条,所述柔性支撑与多个横条共同构成背部支撑结构。
本发明靠背骨架的技术方案3是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柔性支撑仅有一个且位于柔性部分的中部,使柔性部分形成肋排形结构。
本发明靠背骨架的技术方案4是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柔性支撑包括柔性筋条,柔性筋条后侧沿其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活动块,活动块的前端转动装配在柔性筋条上,相邻活动块的之间连接有弹性件。
本发明靠背骨架的技术方案5是在技术方案1-4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在柔性部分至少一端处的复合驱动装置,所述复合驱动装置包括用于驱动柔性部分的端部前后运动的横向驱动装置和驱动柔性部分的端部上下运动的纵向驱动装置,横向驱动装置和纵向驱动装置中的一个与另一个的输出端同步运动。
本发明靠背骨架的技术方案6是在技术方案5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背靠骨架和颈靠骨架上均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横向滑槽和沿竖向方向延伸的纵向滑槽,横向滑槽与纵向驱动机构连接以被纵向驱动机构驱动上下运动,横向滑槽中导向装配有与所述柔性部分连接的滑块,横向驱动机构导向安装在纵向滑槽中且其输出端与所述滑块连接以驱动滑块沿横向滑槽前后运动。
本发明靠背骨架的技术方案7是在技术方案1-4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背靠骨架和颈靠骨架的相邻端固定,相背端分别设置所述驱动机构。
本发明靠背骨架的技术方案8是在技术方案1-4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背靠骨架和颈靠骨架对应的充气气囊一体设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种座椅的技术方案1是:座椅,包括椅座和靠背,所述靠背包括背靠和颈靠,所述颈靠包括颈靠骨架,所述颈靠骨架包括位于中部的柔性部分,所述柔性部分连接有用于沿上下方向拉压和/或沿前后方向推拉使柔性部分弯曲变形进而改变柔性部分弯曲度以贴合乘客颈部的驱动机构,所述柔性部分的后侧设置有用于顶撑柔性部分的充气气囊。
靠背的颈靠部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柔性部分主要起座椅靠背前侧曲面的定形作用,充气气囊起支撑作用,柔性部分弯曲变形是连续的,可以使柔性部分的曲率调节更加的精确,更贴合乘客的后背曲线,使乘客有更高的舒适度,此外,无需将充气气囊设置成多段式,使整个靠背结构更加简单。
本发明第二种座椅的技术方案2是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柔性部分包括一条或并排设置的两条以上竖向延伸的长条形的柔性支撑,所述柔性支撑的前侧沿其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横条,所述柔性支撑与多个横条共同构成背部支撑结构。
本发明第二种座椅的技术方案3是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柔性支撑仅有一个且位于柔性部分的中部,使柔性部分形成肋排形结构。
本发明第二种座椅的技术方案4是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柔性支撑包括柔性筋条,柔性筋条后侧沿其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活动块,活动块的前端转动装配在柔性筋条上,相邻活动块的之间连接有弹性件。
本发明第二种座椅的技术方案5是在技术方案1-4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在柔性部分至少一端处的复合驱动装置,所述复合驱动装置包括用于驱动柔性部分的端部前后运动的横向驱动装置和驱动柔性部分的端部上下运动的纵向驱动装置,横向驱动装置和纵向驱动装置中的一个与另一个的输出端同步运动。
本发明第二种座椅的技术方案6是在技术方案5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颈靠骨架上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横向滑槽和沿竖向方向延伸的纵向滑槽,横向滑槽与纵向驱动机构连接以被纵向驱动机构驱动上下运动,横向滑槽中导向装配有与所述柔性部分连接的滑块,横向驱动机构导向安装在纵向滑槽中且其输出端与所述滑块连接以驱动滑块沿横向滑槽前后运动。
本发明第二种座椅的技术方案7是在技术方案1-4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配置有相应的压力传感器,可通过压力传感器采集的座椅靠背相应部位的压力来控制驱动机构。
本发明第二种座椅的技术方案8是在技术方案1-4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座椅还具有用于手动控制气囊收缩和膨胀的手动控制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种座椅靠背的技术方案1是:座椅靠背,包括背靠和颈靠,所述颈靠包括颈靠骨架,所述颈靠骨架包括位于中部的柔性部分,所述柔性部分连接有用于沿上下方向拉压和/或沿前后方向推拉使柔性部分弯曲变形进而改变柔性部分弯曲度以贴合乘客颈部的驱动机构,所述柔性部分的后侧设置有用于顶撑柔性部分的充气气囊。
靠背的颈靠部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柔性部分主要起座椅靠背前侧曲面的定形作用,充气气囊起支撑作用,柔性部分弯曲变形是连续的,可以使柔性部分的曲率调节更加的精确,更贴合乘客的后背曲线,使乘客有更高的舒适度,此外,无需将充气气囊设置成多段式,使整个靠背结构更加简单。
本发明第二种座椅靠背的技术方案2是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柔性部分包括一条或并排设置的两条以上竖向延伸的长条形的柔性支撑,所述柔性支撑的前侧沿其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横条,所述柔性支撑与多个横条共同构成背部支撑结构。
本发明第二种座椅靠背的技术方案3是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柔性支撑仅有一个且位于柔性部分的中部,使柔性部分形成肋排形结构。
本发明第二种座椅靠背的技术方案4是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柔性支撑包括柔性筋条,柔性筋条后侧沿其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活动块,活动块的前端转动装配在柔性筋条上,相邻活动块的之间连接有弹性件。
本发明第二种座椅靠背的技术方案5是在技术方案1-4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在柔性部分至少一端处的复合驱动装置,所述复合驱动装置包括用于驱动柔性部分的端部前后运动的横向驱动装置和驱动柔性部分的端部上下运动的纵向驱动装置,横向驱动装置和纵向驱动装置中的一个与另一个的输出端同步运动。
本发明第二种座椅靠背的技术方案6是在技术方案5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颈靠骨架上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横向滑槽和沿竖向方向延伸的纵向滑槽,横向滑槽与纵向驱动机构连接以被纵向驱动机构驱动上下运动,横向滑槽中导向装配有与所述柔性部分连接的滑块,横向驱动机构导向安装在纵向滑槽中且其输出端与所述滑块连接以驱动滑块沿横向滑槽前后运动。
本发明第二种座椅靠背的技术方案7是在技术方案1-4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配置有相应的压力传感器,可通过压力传感器采集的座椅靠背相应部位的压力来控制驱动机构。
本发明第二种座椅靠背的技术方案8是在技术方案1-4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座椅靠背还具有用于手动控制气囊收缩和膨胀的手动控制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种车辆的技术方案1是:车辆,包括车厢和安装在车厢中的座椅,所述座椅包括椅座和靠背,所述靠背包括背靠和颈靠,所述颈靠包括颈靠骨架,所述颈靠骨架包括位于中部的柔性部分,所述柔性部分连接有用于沿上下方向拉压和/或沿前后方向推拉使柔性部分弯曲变形进而改变柔性部分弯曲度以贴合乘客颈部的驱动机构,所述柔性部分的后侧设置有用于顶撑柔性部分的充气气囊。
靠背的颈靠部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柔性部分主要起座椅靠背前侧曲面的定形作用,充气气囊起支撑作用,柔性部分弯曲变形是连续的,可以使柔性部分的曲率调节更加的精确,更贴合乘客的后背曲线,使乘客有更高的舒适度,此外,无需将充气气囊设置成多段式,使整个靠背结构更加简单。
本发明第二种车辆的技术方案2是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柔性部分包括一条或并排设置的两条以上竖向延伸的长条形的柔性支撑,所述柔性支撑的前侧沿其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横条,所述柔性支撑与多个横条共同构成背部支撑结构。
本发明第二种车辆的技术方案3是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柔性支撑仅有一个且位于柔性部分的中部,使柔性部分形成肋排形结构。
本发明第二种车辆的技术方案4是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柔性支撑包括柔性筋条,柔性筋条后侧沿其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活动块,活动块的前端转动装配在柔性筋条上,相邻活动块的之间连接有弹性件。
本发明第二种车辆的技术方案5是在技术方案1-4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在柔性部分至少一端处的复合驱动装置,所述复合驱动装置包括用于驱动柔性部分的端部前后运动的横向驱动装置和驱动柔性部分的端部上下运动的纵向驱动装置,横向驱动装置和纵向驱动装置中的一个与另一个的输出端同步运动。
本发明第二种车辆的技术方案6是在技术方案5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颈靠骨架上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横向滑槽和沿竖向方向延伸的纵向滑槽,横向滑槽与纵向驱动机构连接以被纵向驱动机构驱动上下运动,横向滑槽中导向装配有与所述柔性部分连接的滑块,横向驱动机构导向安装在纵向滑槽中且其输出端与所述滑块连接以驱动滑块沿横向滑槽前后运动。
本发明第二种车辆的技术方案7是在技术方案1-4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配置有相应的压力传感器,可通过压力传感器采集的座椅靠背相应部位的压力来控制驱动机构。
本发明第二种车辆的技术方案8是在技术方案1-4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座椅还具有用于手动控制气囊收缩和膨胀的手动控制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颈靠骨架的技术方案1是:一种颈靠骨架,包括位于中部的柔性部分,所述柔性部分连接有用于沿上下方向拉压和/或沿前后方向推拉使柔性部分弯曲变形进而改变柔性部分弯曲度以贴合乘客颈部的驱动机构,所述柔性部分的后侧设置有用于顶撑柔性部分的充气气囊。
所述颈靠骨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柔性部分主要起座椅靠背前侧曲面的定形作用,充气气囊起支撑作用,柔性部分弯曲变形是连续的,可以使柔性部分的曲率调节更加的精确,更贴合乘客的后背曲线,使乘客有更高的舒适度,此外,无需将充气气囊设置成多段式,使整个靠背结构更加简单。
本发明颈靠骨架的技术方案2是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柔性部分包括一条或并排设置的两条以上竖向延伸的长条形的柔性支撑,所述柔性支撑的前侧沿其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横条,所述柔性支撑与多个横条共同构成背部支撑结构。
本发明颈靠骨架的技术方案3是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柔性支撑仅有一个且位于柔性部分的中部,使柔性部分形成肋排形结构。
本发明颈靠骨架的技术方案4是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柔性支撑包括柔性筋条,柔性筋条后侧沿其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活动块,活动块的前端转动装配在柔性筋条上,相邻活动块的之间连接有弹性件。
本发明颈靠骨架的技术方案5是在技术方案1-4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在柔性部分至少一端处的复合驱动装置,所述复合驱动装置包括用于驱动柔性部分的端部前后运动的横向驱动装置和驱动柔性部分的端部上下运动的纵向驱动装置,横向驱动装置和纵向驱动装置中的一个与另一个的输出端同步运动。
本发明颈靠骨架的技术方案6是在技术方案5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颈靠骨架上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横向滑槽和沿竖向方向延伸的纵向滑槽,横向滑槽与纵向驱动机构连接以被纵向驱动机构驱动上下运动,横向滑槽中导向装配有与所述柔性部分连接的滑块,横向驱动机构导向安装在纵向滑槽中且其输出端与所述滑块连接以驱动滑块沿横向滑槽前后运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种车辆具体实施例1中座椅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种车辆具体实施例1中座椅靠背的内部结构立体图;
图3为图2中结构的主视图;
图4为图2中结构的右视图;
图5为图2中柔性筋条及活动块的连接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种车辆具体实施例1中柔性部分的后视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种车辆具体实施例1中手动控制器与内部结构的连接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种车辆具体实施例中座椅靠背的内部结构立体图;
图9为图8中结构的主视图;
图10为图8中结构的右视图;
图11为图8中柔性筋条及活动块的连接结构图;
图12为本发明第二种车辆具体实施例中柔性部分的后视图;
图13为本发明第二种车辆具体实施例中手动控制器与内部结构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后封板;2、柔性部分;21、柔性筋条;22、横条;23、活动块;24、橡胶块;3、驱动机构;31、横向滑槽;32、滑块;33、横向驱动装置;34、纵向驱动装置;35、纵向滑槽;4、前侧压力传感器;7、固定架;8、充气气囊;9、手动控制器;10、靠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的第一种车辆的具体实施例1,包括车厢,车厢内设置有座椅,座椅的具体结构如图1至图7所示,包括椅座和靠背10,靠背10包括靠背骨架,靠背骨架包括设置在靠背后封板1前方的可弯曲变形的柔性部分2,柔性部分2的中上部通过固定架7与后封板1固定连接,柔性部分2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驱动机构3,柔性部分2上端的驱动机构3驱动固定架上部的柔性部分弯曲变形以贴合乘客颈部,柔性部分2下端的驱动机构3驱动固定架下部的柔性部分弯曲变形以贴合乘客背部,柔性部分2和后封板1之间还设置有用于支撑柔性部分2的充气气囊8,充气气囊8可收缩和膨胀进而匹配柔性部分的不同弯曲程度。
在上述结构中,固定架7将靠背骨架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颈靠骨架,下部分为背靠骨架。
所述柔性部分2包括竖向设置的、长条形的柔性支撑,柔性支撑位于柔性部分的中部,柔性支撑的前侧的左右两边沿柔性支撑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横条22,柔性支撑和多个横条22共同构成用于支撑乘客后背的背部支撑结构。柔性支撑包括柔性筋条21,柔性筋条21上沿其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活动块23,活动块23的前端转动装配在柔性筋条21上,相邻活动块23的后端之间设置有橡胶块24。
位于柔性部分2的上、下两端的驱动机构对称设置,以位于柔性部分上端的驱动机构为例,柔性部分的上端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横向滑槽31以及沿竖向方向延伸的纵向滑槽35,纵向滑槽35固定在后封板1上,横向滑槽31中导向装配有滑块32,柔性部分的柔性支撑与滑块32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为复合驱动装置,包括用于驱动柔性部分的端部前后运动的横向驱动装置33和驱动柔性部分的端部上下运动的纵向驱动装置34,纵向驱动装置34的伸缩端与横向滑槽31连接以驱动横向滑槽31上下运动,进而带动滑块32上下运动,横向驱动装置33导向装配在纵向滑槽35中且其伸缩端与滑块32连接以在随横向滑槽31上下移动的过程中驱动滑块32前后移动。
所述车辆还包括用于控制驱动机构3以及充气气囊8动作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以及位于所述柔性部分的前侧、用于检测乘客颈部或背部与柔性部分之间顶压力的前侧压力传感器4,控制器与前侧压力传感器4通讯连接并通过前侧压力传感器的反馈信号控制驱动机构动作。控制系统还包括柔性部分的后侧设置的用于检测柔性部分与充气气囊之间顶压力的后侧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器与后侧压力传感器通讯连接并通过后侧压力传感器的反馈信号控制充气气囊动作。控制系统还包括位于座椅上用于手动控制气囊收缩和膨胀的手动控制器9。在上述结构中,控制器可以集成在车辆的整车控制器上,或者是单独设置在每个座椅上的单片机控制器。
此外,座椅还在柔性部分的外侧填充有海绵,以提高乘客的乘坐舒适度。颈靠骨架和背靠骨架对应的充气气囊8一体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颈靠骨架和背靠骨架对应的充气气囊8也可以分体设置。
本发明中的座椅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在使用者背靠座椅的情况下,当使用者的背部或腰部部分区域处于悬空状态时,前侧压力传感器4会采集到座椅靠背表面部分区域压力不足,前侧压力传感器4发出信号促使位于柔性部分2下端的滑块32在横向驱动装置和纵向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向前和向上移动,使柔性部分2下部弯曲率增加,进而使柔性部分靠近人体背部,与此同时后侧压力传感器感应到柔性部分与充气气囊8之间的压力减小,后侧压力传感器发出信号促使充气气囊8充气给柔性部分提供支撑,当前侧压力传感器4感应到乘客与柔性部分之间压力合适时,后侧压力传感器发出信号促使驱动机构停止运动,当后侧压力传感器感应到柔性部分和充气气囊8之间的压力合适时,后侧压力传感器发出信号促使充气气囊8停止充气。
当使用者的背部部分区域处于顶触状态时,前侧压力传感器4会采集到座椅靠背表面部分区域压力过大,前侧压力传感器4发出信号促使柔性部分下部滑块在横向驱动装置和纵向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向后和向下移动,使柔性部分下部弯曲率减小,进而使柔性部分远离人体背部,与此同时,后侧压力传感器感应到柔性部分和充气气囊8之间的压力增大,发出信号促使充气气囊8放气减少对柔性部分提供的支撑,当前侧压力传感器4感应到乘客与柔性部分之间压力合适时,后侧压力传感器发出信号促使驱动机构停止运动,当后侧压力传感器感应到柔性部分和充气气囊8之间的压力合适时,后侧压力传感器发出信号促使充气气囊8停止放气。
当使用者的颈部部分区域处于悬空状态时,前侧压力传感器4会采集到座椅靠背颈部表面部分区域压力不足,前侧压力传感器4发出信号促使柔性部分上部滑块在横向驱动装置和纵向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向前和向下进行移动,使柔性部分上部弯曲率增加,从而使靠背与使用者的颈部贴合;与此同时后侧压力传感器将信号传递给充气气囊8,充气气囊8充气给柔性部分提供支撑。当前侧压力传感器4和后侧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合适时,再发出信号促使驱动机构以及充气气囊停止动作。
当使用者的颈部部分区域处于顶触状态时,后侧压力传感器发出信号促使柔性部分上部滑块在横向驱动装置和纵向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向后和向上移动,使柔性部分上部弯曲率减小,从而减小对使用者的顶撑,与此同时后侧压力传感器发出信号,促使充气气囊8放气以减小对柔性部分的顶撑。当前侧压力传感器4和后侧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合适时,再发出信号促使驱动机构以及充气气囊停止动作。
在柔性部分的弯曲变形过程中,柔性筋条弯曲后,柔性筋条上转动装配的活动块沿其轴向转动以适应柔性筋条的不同弯曲程度,相邻两个活动块后端之间的橡胶块被压缩,给活动块提供支撑,从而为柔性部分提供一定支撑力,使柔性部分保持在该弯曲状态。
本发明中的座椅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柔性部分主要起座椅靠背前侧曲面的定形作用,充气气囊起支撑作用,柔性部分弯曲变形是连续的,可以使柔性部分的曲率调节更加的精确,更贴合乘客的后背曲线,使乘客有更高的舒适度。
本发明的第一种车辆的具体实施例2与具体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柔性部分也可以设置成柔性网的形状,柔性网由可弯曲并可在弯曲后保持该形状的柔性绳编制而成,例如万向绳,此时,柔性部分弯曲后通过其自身的塑性保持在该弯曲状态。
本发明的第一种车辆的具体实施例3与具体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颈靠骨架和背靠骨架对应的柔性部分上连接的驱动机构可以与柔性部分的中部连接而不是与柔性部分的端部连接,通过驱动柔性部分的中部运动从而使柔性部分弯曲变形。另外,颈靠骨架和背靠骨架对应的柔性部分上的驱动机构可以设置为两套、三套、或多套等。
本发明的第一种车辆的具体实施例4与具体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柔性支撑可以设置多个,多个柔性支撑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
本发明的第一种车辆的具体实施例5与具体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橡胶块也可以由弹簧代替,只要是能提供给相邻活动块支撑力且具有弹性的弹性件即可。
本发明的第一种车辆的具体实施例6与具体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可以只设置横向驱动装置或只设置纵向驱动装置,只要能驱动柔性部分弯曲变形进而使柔性部分与乘客后背曲线贴合即可。
本发明的第一种车辆的具体实施例7与具体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横向驱动机构和纵向驱动机构的设置方式也可以进行相应改变,例如,纵向滑槽与横向驱动机构连接以被横向驱动机构驱动前后运动,纵向滑槽中导向装配有与所述柔性部分连接的滑块,纵向驱动机构导向安装在横向滑槽中且其输出端与所述滑块连接以驱动滑块沿纵向滑槽上下运动。
本发明的第一种座椅的具体实施例,其具体结构与上述第一种车辆各实施例中座椅的具体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此外,本发明的座椅不仅可以用在车辆上,还可以用在飞机、火车等交通工具上,也可以用在各种公共场合中,例如会议大厅等。
本发明的第一种座椅靠背的具体实施例,其具体结构与上述第一种车辆各实施例中靠背的具体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靠背骨架的具体实施例,其具体结构与上述第一种车辆各实施例中靠背骨架的具体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第二种车辆的具体实施例,包括车厢,车厢内设置有座椅,座椅的具体结构如图8至图13所示,座椅包括椅座和靠背,靠背包括背靠和颈靠,颈靠包括颈靠骨架,所述颈靠骨架的具体结构与上述第一种车辆各实施例中的颈靠骨架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详细赘述。
本发明第二种座椅的具体实施例,包括椅座和靠背,靠背包括背靠和颈靠,颈靠包括颈靠骨架,所述颈靠骨架的具体结构与上述第一种车辆各实施例中的颈靠骨架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详细赘述。
另外,该座椅也不仅可以用在车辆上,还可以用在飞机、火车等交通工具上,也可以用在各种公共场合中,例如会议大厅等。
本发明的第二种座椅靠背的具体实施例,包括背靠和颈靠,颈靠包括颈靠骨架,所述颈靠骨架的具体结构与上述第一种车辆各实施例中的颈靠骨架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详细赘述。
本发明的颈靠骨架的具体实施例,其具体结构与上述第一种车辆各实施例中的颈靠骨架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详细赘述。

Claims (10)

1.座椅,包括椅座和靠背,所述靠背包括背靠和颈靠,所述背靠包括背靠骨架,颈靠包括颈靠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靠骨架和颈靠骨架均包括位于中部的柔性部分,所述柔性部分连接有用于沿上下方向拉压和/或沿前后方向推拉使柔性部分弯曲变形进而改变柔性部分弯曲度以贴合人体的驱动机构,所述柔性部分的后侧设置有用于顶撑柔性部分的充气气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部分包括一条或并排设置的两条以上竖向延伸的长条形的柔性支撑,所述柔性支撑的前侧沿其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横条,所述柔性支撑与多个横条共同构成背部支撑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支撑仅有一个且位于柔性部分的中部,使柔性部分形成肋排形结构。
4.座椅,包括椅座和靠背,所述靠背包括背靠和颈靠,所述颈靠包括颈靠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靠骨架包括位于中部的柔性部分,所述柔性部分连接有用于沿上下方向拉压和/或沿前后方向推拉使柔性部分弯曲变形进而改变柔性部分弯曲度以贴合乘客颈部的驱动机构,所述柔性部分的后侧设置有用于顶撑柔性部分的充气气囊。
5.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该座椅靠背为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的靠背。
6.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该座椅靠背为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的靠背。
7.靠背骨架,其特征在于:该靠背骨架为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的靠背骨架。
8.颈靠骨架,其特征在于:该颈靠骨架为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的颈靠骨架。
9.车辆,包括车厢和安装在车厢中的座椅,其特征在于:该座椅为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
10.车辆,包括车厢和安装在车厢中的座椅,其特征在于:该座椅为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
CN201810411018.9A 2018-05-02 2018-05-02 车辆及座椅、座椅靠背、靠背骨架、颈靠骨架 Active CN1104355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11018.9A CN110435512B (zh) 2018-05-02 2018-05-02 车辆及座椅、座椅靠背、靠背骨架、颈靠骨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11018.9A CN110435512B (zh) 2018-05-02 2018-05-02 车辆及座椅、座椅靠背、靠背骨架、颈靠骨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35512A true CN110435512A (zh) 2019-11-12
CN110435512B CN110435512B (zh) 2020-12-18

Family

ID=68428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11018.9A Active CN110435512B (zh) 2018-05-02 2018-05-02 车辆及座椅、座椅靠背、靠背骨架、颈靠骨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3551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09526A (zh) * 2020-03-31 2020-07-14 常熟理工学院 汽车航空座椅椅背的骨架结构
CN112078455A (zh) * 2020-09-26 2020-12-15 莫毅 一种汽车防疲劳按摩座椅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694A (zh) * 1992-09-29 1994-05-18 Ameu-管理公司巴拿马公司 带调节装置的座椅靠背
JP2000062506A (ja) * 1998-08-24 2000-02-29 Araco Corp 車両用シートのランバサポート装置
WO2005006921A1 (en) * 2003-07-22 2005-01-27 Teleflex Capro Pty Ltd Lumbar support
CN104670058A (zh) * 2015-03-02 2015-06-03 廊坊市金色时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腰背部气动支撑装置及汽车座椅
CN207285695U (zh) * 2017-03-22 2018-05-01 吴耀全 一种可根据不同人体自动变化的背腰支撑结构和座椅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694A (zh) * 1992-09-29 1994-05-18 Ameu-管理公司巴拿马公司 带调节装置的座椅靠背
JP2000062506A (ja) * 1998-08-24 2000-02-29 Araco Corp 車両用シートのランバサポート装置
WO2005006921A1 (en) * 2003-07-22 2005-01-27 Teleflex Capro Pty Ltd Lumbar support
CN104670058A (zh) * 2015-03-02 2015-06-03 廊坊市金色时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腰背部气动支撑装置及汽车座椅
CN207285695U (zh) * 2017-03-22 2018-05-01 吴耀全 一种可根据不同人体自动变化的背腰支撑结构和座椅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09526A (zh) * 2020-03-31 2020-07-14 常熟理工学院 汽车航空座椅椅背的骨架结构
CN111409526B (zh) * 2020-03-31 2020-12-18 常熟理工学院 汽车航空座椅椅背的骨架结构
CN112078455A (zh) * 2020-09-26 2020-12-15 莫毅 一种汽车防疲劳按摩座椅
CN112078455B (zh) * 2020-09-26 2021-11-02 芜湖茂信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防疲劳按摩座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35512B (zh) 2020-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97709B (zh) 座椅装置
US20150251580A1 (en) Vehicle seating assembly with multi-contour system
KR102014011B1 (ko) 시트의 요추 지지대의 점진적인 조절 장치 및 방법
KR102602419B1 (ko) 자율주행 차량의 승객 자세 교정 시스템
CN110435512A (zh) 车辆及座椅、座椅靠背、靠背骨架、颈靠骨架
CN107444218A (zh) 座椅以及车辆
US20180118060A1 (en) Incrementally adjustable seat assembly
WO2015083603A1 (ja) シート装置
CN106032117A (zh) 座椅腰托的渐进式调整系统
JP2020114706A (ja) 座席装置
CN209921129U (zh) 一种汽车座椅调节装置
CN110435503A (zh) 一种车辆及座椅、座椅靠背、靠背骨架
JP2015089692A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107444200A (zh) 用于座椅的坐盆倾角调节机构以及座椅
CN110435513A (zh) 座椅、座椅靠背、背靠骨架及车辆
CN206826446U (zh) 一种软体安全座椅
CN112208410B (zh) 一种汽车座椅、以及相应的控制方法
CN210792904U (zh) 一种带气囊的坐垫
CN203876601U (zh) 靠背坐垫联动座椅及其联动机构
CN204394842U (zh) 一种术后护理床
CN113907929A (zh) 一种妇产科产后恢复治疗护理装置
CN205915994U (zh) 用于座椅的坐盆侧翼以及座椅
CN218430968U (zh) 一种具有按摩头的汽车座椅气袋、汽车座椅装置及汽车
CN218008956U (zh) 带有传感器的气动腰托
CN214028337U (zh) 可变腰靠的汽车座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450061 Yudao Road, Guancheng District,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Yutong Bus Co., Ltd

Address before: 450016 Yutong Road, Guancheng District,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ngzhou Yutong Bus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