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35373A - 悬架机构以及负载牵引设备 - Google Patents

悬架机构以及负载牵引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35373A
CN110435373A CN201910777362.4A CN201910777362A CN110435373A CN 110435373 A CN110435373 A CN 110435373A CN 201910777362 A CN201910777362 A CN 201910777362A CN 110435373 A CN110435373 A CN 1104353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f spring
vehicle
support
main beam
suspension f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7736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虎
欧阳华
吴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Automobile Hoisti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Automobile Hoist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Automobile Hoisti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Automobile Hoist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7736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35373A/zh
Publication of CN1104353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353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1/00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springs
    • B60G11/02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springs having leaf springs only
    • B60G11/10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springs having leaf springs only characterised by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ttaching the spring to axle or sprung part of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1/00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springs
    • B60G11/02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springs having leaf springs only
    • B60G11/10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springs having leaf springs only characterised by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ttaching the spring to axle or sprung part of the vehicle
    • B60G11/113Mountings on the ax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悬架机构以及负载牵引设备,涉及车辆技术领域。该悬架机构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连接有第一板簧,第二支架与第三支架之间连接有第二板簧,第一板簧用于安装第一车桥,第二板簧用于安装第二车桥;第一板簧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且第一板簧能够带动第一车桥同步倾斜;第二板簧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且第二板簧能够带动第二车桥同步倾斜;第一板簧与第二板簧的倾斜角度相同,且二者沿同一方向倾斜,以缓解现有技术中负载牵引车在遇到转弯工况时,后轮转动时稳定性和适配性较低等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悬架机构以及负载牵引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悬架机构以及负载牵引设备。
背景技术
负载牵引车为一种车头和车厢之间通过工具牵引的货车或者挂车,即车头可以完全脱离原来的车厢而牵引其他的车厢,该车厢也可以完全脱离原来的车头而被其他的车头牵引。当负载牵引车与车头或者测试车连接时,负载牵引车能够单独制动,也能够随着车头或者测试车同步制动。在实际使用中,车辆常常会遇到转弯的行驶工况,此时负载牵引车需要跟随测试车同步转向。为确保车辆移动的平稳性,牵引车的后轮也需要随之做出相适应的转动。但是现有技术中,受到成本与结构的制约,大部分负载牵引车的后轮转动平稳性较低,特别是大型的牵引车在转弯时更难以确保转弯的平稳性。
鉴于此,迫切需要一种转弯平稳性和适配性更高的悬架机构以及负载牵引设备,以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架机构,以缓解现有技术中负载牵引车在转弯工况时,后轮转动时稳定性和适配性较低等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悬架机构,包括均连接于车架底部且沿车架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布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
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连接有第一板簧,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三支架之间连接有第二板簧,所述第一板簧用于安装第一车桥,所述第二板簧用于安装第二车桥;
所述第一板簧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板簧能够带动所述第一车桥同步倾斜;所述第二板簧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二板簧能够带动所述第二车桥同步倾斜;
所述第一板簧与所述第二板簧的倾斜角度相同,且二者沿同一方向倾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架固设有平衡支架,所述第一板簧和所述第二板簧分别通过所述平衡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悬架机构还包括第一转向臂,所述第一转向臂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车桥,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支架;
所述悬架机构还包括第二转向臂,所述第二转向臂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车桥,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支架。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载牵引设备,以缓解现有技术中负载牵引车在遇到转弯工况时,后轮转动时稳定性和适配性较低等技术问题。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负载牵引设备,包括上述的悬架机构,还包括负载车;
所述悬架机构安装在所述负载车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负载车包括车架主梁;
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以及所述第三支架均固设于所述车架主梁的底部,且所述车架主梁上设置有加重块。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车架主梁远离地面的一面设置有用于定位安装所述加重块的定位桩。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车架主梁具有填充腔,所述填充腔内设置有填充物。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车架主梁沿自身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侧设置有冷凝装置,所述冷凝装置具有喷射头,所述喷射头用于向所述第一车桥和/或所述第二车桥喷射冷凝水的喷射头;
所述喷射头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喷射头沿所述车架主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冷凝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喷射头连通的冷凝水箱;
所述冷凝水箱与所述负载车的刹车储气筒连通,且二者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调压阀,所述刹车储气筒能够为所述调压阀提供气源,所述调压阀用于调节所述冷凝水箱的压力。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车架主梁的前端设置有用于与测试车连接的牵引架,且所述牵引架具有多个沿自身高度方向间隔排布的牵引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悬架机构,包括沿水平方向依次间隔排布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且三者均连接于车架的底部。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通过第一板簧连接,第三支架与第二支架通过第二板簧连接,且第一板簧用于安装第一车桥,第二板簧用于安装第二车桥。其中,第一板簧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且第一板簧能够带动第一车桥同步倾斜;第二板簧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且第二板簧能够带动第二车桥同步倾斜。而且第一板簧与第二板簧的倾斜角度相同,且二者沿同一方向倾斜。
通过使得第一板簧和第二板簧同向倾斜,以使得与第一板簧对应的第一车桥、与第二板簧对应的第二车桥也同向倾斜。此时,第一车桥上的主销能够随着第一车桥的倾斜相对于竖直平面产生偏移,第二车桥上的主销也能够随着第二车桥的倾斜相对于竖直平面产生偏移。当车桥上的主销相对于竖直面产生偏离时,主销会对车轮施加一个拉力,即回正力,且在负载牵引运动中该回正力始终存在。故而当车辆行驶至转弯工况时,例如车辆需要右转弯,车桥的主销后倾以便适应随动转向。但是因为主销相对于竖直方向具有偏离,当车轮发生转动,主销作用于车轮的回正力能够促使车轮回正,进而通过主销施加至车轮的回正力促使车轮能够自动回正以跟随行车轨迹行驶,进而实现更好的适应车辆随动转向的目的,以增加后轮转动时的稳定性和适配性。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负载牵引设备,包括上述的悬架机构,还包括负载车,悬架机构安装在负载车上。
需要注意的是,悬架机构的结构和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上述已经详细阐述,故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负载牵引设备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负载牵引设备的仰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悬架机构中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悬架机构的主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悬架机构与车轮连接的示意图。
图标:11-第一支架;12-第二支架;13-第三支架;14-第一下转向臂;15-第二下转向臂;16-第一上转向臂;17-第二上转向臂;21-第一板簧;22-第二板簧;30-车桥;31-第一车桥;32-第二车桥;41-车架主梁;42-牵引架;51-冷凝水箱;61-车轮;111-第一连接头;121-平衡支架;122-第一接头;123-第二接头;131-第二连接头;411-加重块;412-定位桩;421-牵引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图3-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悬架机构包括均连接于车架底部且沿水平方向依次间隔排布的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和第三支架13;第一支架11与第二支架12之间连接有第一板簧21,第二支架12与第三支架13之间连接有第二板簧22,第一板簧21用于安装第一车桥31,第二板簧22用于安装第二车桥32;第一板簧21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且第一板簧21能够带动第一车桥31同步倾斜;第二板簧22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且第二板簧22能够带动第二车桥32同步倾斜;第一板簧21与第二板簧22的倾斜角度相同,且二者沿同一方向倾斜。
具体的,第一支架11和第三支架13均是成对设置,且成对的两个支架沿车辆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第二支架12设置有三个,也沿车辆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第一支架11、每个第二支架12以及每个第三支架13的顶端均设置有用于与车架固接的安装平台。
其中,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以及第三支架13上用于与车架焊接固定的安装平台均处于同一水平面内,且第一支架11的长度大于第三支架13的长度,故而第一支架11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末端低于第三支架13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末端,且第二支架12上用于连接第一板簧21和第二板簧22的安装位能够位于第一支架11的延伸末端与第三支架13的延伸末端之间。当第一板簧21连接于第一支架11与第二支架12时,第一板簧21能够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即沿第一方向倾斜,此时第一板簧21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第一倾斜角。第二板簧22连接于第二支架12和第三支架13,故而第二板簧22也能够相对于水平面与第一板簧21同向倾斜,即第二板簧22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第二倾斜角的角度等于第一倾斜角的角度,进而通过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以及第三支架13的高度差使得第一板簧21和第二板簧22形成一条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斜面。故而,当第一板簧21与第二板簧22安装完成后,第一板簧21和第一车桥31连接,第二板簧22和第二车桥32连接,故而使得第一车桥31在第一板簧21的作用下也能够相对于水平面产生同样的倾斜角,第二车桥32在第二板簧22的作用下相对于水平面产生同样的倾斜角。此时,位于第一车桥31上的主销以及位于第二车桥32上的主销同步随之转动以相对于竖直面产生偏移。因为在现有技术中,两个主销均处于竖直方向,当第一车桥31和第二车桥32分别相对于水平面产生夹角后,各自对应的主销也会相对于竖直方向产生偏移。
当车桥30上的主销相对于竖直面产生偏离时,主销会对车轮61施加一个拉力,即回正力,且在负载牵引运动中该回正力始终存在。故而当车辆行驶至转弯工况时,例如车辆需要右转弯,车桥30的主销后倾以便适应随动转向。但是因为主销相对于竖直方向具有偏离,当车轮61发生转动,主销作用于车轮61的回正力能够促使车轮61回正,进而通过主销施加至车轮61的回正力促使车轮61能够自动回正以跟随行车轨迹行驶,进而实现更好的适应车辆随动转向的目的。另外,因为主销的偏离对车轮61始终施加有一个回正力,故而即使车轮61发生转向,主销施加的回正力也能够迅速的使得车轮61回正,进而降低转弯时对车轮61轮面的磨损。
其中,根据多组试验测试得知夹角等于8度时效果最佳。即车桥30相对水平面的偏离角度为8度,车轮61的主销相对竖直平面的偏离角度也为8度。此时,主销偏离施加至车轮61的回正力即能够促使车轮61在转弯中迅速回正,同时又能够满足车轮61稳定转向的要求。
其中,本申请中负载车的前桥和后桥分别具有第一车桥31和第二车桥32,故而负载车的前轮与后轮均具有上述的回正力。
请继续参考图3-图5,优选的,第二支架12固设有平衡支架121,第一板簧21和第二板簧22分别通过平衡支架121与第二支架12连接。
具体的,第一支架11的延伸末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头111,第三支架13的延伸末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头131,第二支架12的中部设置有平衡支架121,进而确保平衡支架121位于第一连接头111与第二连接头131之间,且第一连接头111与平衡支架121之间的竖直高度差等于第二连接头131与平衡支架121之间的竖直高度差,进而确保第一板簧21与第二板簧22能够同向倾斜。
其中,平衡支架121固设在第二支架12上,第一板簧21的一端与第一支架11铰接,另一端与平衡支架121朝向第一支架11的一端铰接;第二板簧22的一端与第三支架13铰接,另一端与平衡支架121朝向第三支架13的一端铰接,进而实现第一板簧21与第二板簧22的安装。
请继续参考图3-图5,优选的,悬架机构还包括第一转向臂,第一转向臂的一端铰接于第一车桥31,另一端铰接于第二支架12;悬架机构还包括第二转向臂,第二转向臂的一端铰接于第二车桥32,另一端铰接于第二支架12。
在实际使用时,第一转向臂包括第一下转向臂14和位于第一下转向臂14上方的第一上转向臂16;第二转向臂包括第二下转向臂15和位于第二下转向臂15上方的第二上转向臂17。
其中,第二支架12靠下的位置处具有第一接头122和第二接头123,且第一接头122位于第二接头123的上方,即第二支架12的底部呈阶梯结构。第一下转向臂14的一端铰接于第一接头122,另一端铰接于第一车桥31,第二下转向臂15的一端铰接于第二接头123,另一端铰接于第二车桥32。同时,第一上转向臂16的一端铰接于第一车桥31,另一端铰接于第二支架12靠近安装平台的位置处;第二上转向臂17的一端铰接于第二车桥32,另一端铰接于第二支架12靠近安装平台的位置处。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负载牵引设备,包括上述的悬架机构,还包括负载车;悬架机构安装在负载车上。
具体的,悬架机构安装在负载车上,此时以第一支架11所在的位置为前方,即负载车的前方,则第三支架13位于后方。
需要注意的是,负载牵引设备的结构和产生的有益效果在实施例一中已经详细阐述,故而在此不再赘述。
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2,优选的,负载车包括车架主梁41;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以及第三支架13均固设于车架主梁41的底部,且车架主梁41上设置有加重块411。
具体的,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以及第三支架13的顶部均设置有安装平台,以通过安装平台焊接于车架主梁41上,进而实现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以及第三支架13相对于车架的安装。同时,在车架主梁41上设置有加重块411,通过加重块411能够增加车架主梁41的重量,即使得负载车的重心降低。
其中,加重块411的数目为多个,多个加重块411可选择的使用,即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一定数量的加重块411加载于车架主梁41上。
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2,在实际使用时,车架主梁41远离地面的一面设置有用于定位安装加重块411的定位桩412。
具体的,定位桩412焊接固定在车架主梁41上,加重块411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定位桩412贯穿的通孔。一个定位桩412上能够叠放多个加重块411。
其中,当定位桩412的数量为多个时,定位桩412能够沿车架主梁41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定位桩412也能够沿车架主梁41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其只要能够实现加重块411相对于车架主梁41的定位安装即可。
其中,加重块411采用砝码。每个砝码具有相对应的重量标志,进而便于人为的选择添加几个加重块411。
优选的,车架主梁41具有填充腔,填充腔内设置有填充物。
具体的,车架主梁41上的填充腔用于填充废沙等填充材料,进而能够通过在填充腔内填充部分填充材料,以增加车架主梁41的重量,降低车架主梁41的重心。
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2,优选的,车架主梁41沿自身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侧设置有冷凝装置,冷凝装置具有喷射头,喷射头用于向第一车桥31和/或第二车桥32;喷射头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喷射头沿车架主梁4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在实际使用时,冷凝装置还包括与喷射头连通的冷凝水箱51;冷凝水箱51与负载车的刹车储气筒连通,且二者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调压阀,刹车储气筒能够为调压阀提供气源,调压阀用于调节冷凝水箱51的压力。
具体的,冷凝装置包括冷凝水箱51,且在冷凝水箱51上设置有喷射头,冷凝水箱51内的冷凝水能够从喷射头喷出至车桥30上。冷凝水箱51沿车架主梁4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喷射头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喷射头沿车架主梁4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进而使得沿车架主梁41的长度方向布置的车桥30均具有对应的喷射头,以便喷射冷凝水对车桥30进行降温。即:实现对第一车桥31喷射冷凝水降温,或者实现对第二车桥32喷射冷凝水降温,或者实现对第一车桥31和第二车桥32同时喷射冷凝水降温,或者负载车的所有车桥30均具有对应的喷射头,其只要实现对负载车的所有车桥30进行降温即可。
其中,在车架主梁41的两侧均设置冷凝装置,即:车桥30的左右两侧均具有用于喷射冷凝水的冷凝水箱51和喷射头,确保车桥30的左右两侧均能够被喷射到冷凝水以达到降温的效果。
其中,在刹车储气筒与冷凝水箱51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调压阀,该调压阀与负载车上的刹车储气筒连接,刹车储气筒提供传递至调压阀的气源,进而通过调压阀调节冷凝水箱51的压力,实现与冷凝水箱51连接的多个喷射头的加压喷射,以提高冷却效率。同时,调整冷凝水箱51的压力变化能够确保每个喷射头处的压力相同,以喷出相同压力的冷凝水。
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2,优选的,车架主梁41的前端设置有用于与测试车连接的牵引架42,且牵引架42具有多个沿自身高度方向间隔排布的牵引孔421。
具体的,在车架主梁41的前端固设有牵引架42,牵引架42用于与测试车连接,进而实现该负载车随测试车的同步移动。在牵引架42上设置有多个牵引孔421,且多个牵引孔421沿牵引架42的高度方向间隔排布,测试车能够与不同高度的牵引孔421连接,进而实现不同牵引高度的连接。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悬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均连接于车架底部且沿车架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布的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和第三支架(13);
所述第一支架(11)与所述第二支架(12)之间连接有第一板簧(21),所述第二支架(12)与所述第三支架(13)之间连接有第二板簧(22),所述第一板簧(21)用于安装第一车桥(31),所述第二板簧(22)用于安装第二车桥(32);
所述第一板簧(21)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板簧(21)能够带动所述第一车桥(31)同步倾斜;所述第二板簧(22)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二板簧(22)能够带动所述第二车桥(32)同步倾斜;
所述第一板簧(21)与所述第二板簧(22)的倾斜角度相同,且二者沿同一方向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12)固设有平衡支架(121),所述第一板簧(21)和所述第二板簧(22)分别通过所述平衡支架(121)与所述第二支架(1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悬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架机构还包括第一转向臂,所述第一转向臂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车桥(31),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支架(12);
所述悬架机构还包括第二转向臂,所述第二转向臂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车桥(32),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支架(12)。
4.一种负载牵引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悬架机构,还包括负载车;
所述悬架机构安装在所述负载车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载牵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车包括车架主梁(41);
所述第一支架(11)、所述第二支架(12)以及所述第三支架(13)均固设于所述车架主梁(41)的底部,且所述车架主梁(41)上设置有加重块(4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负载牵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主梁(41)远离地面的一面设置有用于定位安装所述加重块(411)的定位桩(41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负载牵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主梁(41)具有填充腔,所述填充腔内设置有填充物。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负载牵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主梁(41)沿自身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侧设置有冷凝装置,所述冷凝装置具有喷射头,所述喷射头用于向所述第一车桥(31)和/或所述第二车桥(32)喷射冷凝水;
所述喷射头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喷射头沿所述车架主梁(4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负载牵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喷射头连通的冷凝水箱(51);
所述冷凝水箱(51)与所述负载车的刹车储气筒连通,且二者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调压阀,所述刹车储气筒能够为所述调压阀提供气源,所述调压阀用于调节所述冷凝水箱(51)的压力。
10.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负载牵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主梁(41)的前端设置有用于与测试车连接的牵引架(42),且所述牵引架(42)具有多个沿自身高度方向间隔排布的牵引孔(421)。
CN201910777362.4A 2019-08-22 2019-08-22 悬架机构以及负载牵引设备 Pending CN1104353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77362.4A CN110435373A (zh) 2019-08-22 2019-08-22 悬架机构以及负载牵引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77362.4A CN110435373A (zh) 2019-08-22 2019-08-22 悬架机构以及负载牵引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35373A true CN110435373A (zh) 2019-11-12

Family

ID=68437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77362.4A Pending CN110435373A (zh) 2019-08-22 2019-08-22 悬架机构以及负载牵引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35373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423892Y (zh) * 2009-06-25 2010-03-17 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平衡悬架及包括平衡悬架的多轴起重机
CN102991298A (zh) * 2012-11-28 2013-03-27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悬架及工程机械
CN203142648U (zh) * 2013-01-26 2013-08-21 刘云 车辆刹车降温装置
CN204196631U (zh) * 2014-10-11 2015-03-11 山东临沃重机有限公司 一种钢板弹簧式前悬架用三次限位装置
CN204432286U (zh) * 2014-12-25 2015-07-01 长春孔辉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板簧交叉式平衡悬架
JP2018058452A (ja) * 2016-10-04 2018-04-12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懸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423892Y (zh) * 2009-06-25 2010-03-17 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平衡悬架及包括平衡悬架的多轴起重机
CN102991298A (zh) * 2012-11-28 2013-03-27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悬架及工程机械
CN203142648U (zh) * 2013-01-26 2013-08-21 刘云 车辆刹车降温装置
CN204196631U (zh) * 2014-10-11 2015-03-11 山东临沃重机有限公司 一种钢板弹簧式前悬架用三次限位装置
CN204432286U (zh) * 2014-12-25 2015-07-01 长春孔辉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板簧交叉式平衡悬架
JP2018058452A (ja) * 2016-10-04 2018-04-12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懸架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039129A (en) Vehicle for agricultural use
CA2057434C (en) Snowmobile suspension
CN107244353B (zh) 横伸半挂车
CN110949554A (zh) 一种履带运输车调平装置
US4344643A (en) Wheel suspension assembly for a trailer
US8146939B2 (en) Roll-stabilizing fifth wheel apparatus
CN104890752A (zh) 一种行星轮式越障机器人
NO148897B (no) Bjelke for baering av f.eks. hvelv over muraapninger, fasadebekledninger og lignende
CN110979363B (zh) 空铁列车用电池拖车
CN110435373A (zh) 悬架机构以及负载牵引设备
US4053170A (en) Panhard spring suspension arrangement for off-road vehicles
CN107264207B (zh) 一种车辆悬挂装置
US4802689A (en) Suspension system for rigid vehicle axle
CN112109815B (zh) 一种履带式自平衡车
CN212580010U (zh) 一种牵引车
CN209151511U (zh) 一种采棉机及其底盘装置
CN209151610U (zh) 一种采棉机及其底盘装置
CN208515321U (zh) 一种车轮减震结构及装有该结构的消毒机器人
CN102390399B (zh) 车辆止动系统
CN113071279B (zh) 一种无人驾驶矿用车的前悬架系统
CN110654408B (zh) 转向架及具有其的有轨电车
CN209795692U (zh) 滑板车
CN219838407U (zh) 一种电子感应平衡控制系统轴线车装置
CN221293522U (zh) 一种空铁转向架、行走装置及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
CN206664185U (zh) 一种可调式载物拖车减震支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11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