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34155A - 一种有机污染土壤与芒硝的共烧结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有机污染土壤与芒硝的共烧结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34155A
CN110434155A CN201910758875.0A CN201910758875A CN110434155A CN 110434155 A CN110434155 A CN 110434155A CN 201910758875 A CN201910758875 A CN 201910758875A CN 110434155 A CN110434155 A CN 1104341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ltcake
polluted soil
sintering
organic polluted
organ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5887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34155B (zh
Inventor
戚杨健
孟峰
杨煜强
葛小芳
吴莹
王晓燕
孔维泽
卢小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oxing Solid Waste Management Center
Shaox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Shaoxing Solid Waste Management Center
Shaox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oxing Solid Waste Management Center, Shaox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Center filed Critical Shaoxing Solid Waste Management Center
Priority to CN20191075887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3415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341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341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341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341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9DISPOSAL OF SOLID WASTE; 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BDISPOSAL OF SOLID WASTE
    • B09B3/00Destroying solid waste or transforming solid waste into something useful or harml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9DISPOSAL OF SOLID WASTE; 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BDISPOSAL OF SOLID WASTE
    • B09B3/00Destroying solid waste or transforming solid waste into something useful or harmless
    • B09B3/40Destroying solid waste or transforming solid waste into something useful or harmless involving thermal treatment, e.g. evaporation

Abstract

一种有机污染土壤与芒硝的共烧结工艺,属于污染土壤治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向有机污染土壤中添加芒硝、石灰石和燃料,充分混合后制球,在高温下完成烧结。本发明是一种高效、经济的有机污染土壤治理技术,利用烧结工艺将有机物焚毁彻底,同时增强土壤强度。在烧结过程中,芒硝和石灰石是有效的助溶剂,能够降低烧结温度,减少烧结时间;同时石灰石在高温下会分解成为氧化钙,氧化钙可以有效固定硫酸根,避免芒硝中大量硫酸根转化为二氧化硫排放的情况。同时,烧结后的烧结体中毒性物质含量低于GB5085.6‑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毒性物质含量鉴别》规定的毒性物质含量限值,实现了有机污染土壤的无害化。

Description

一种有机污染土壤与芒硝的共烧结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染土壤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有机污染土壤与芒硝的共烧结工艺。
背景技术
由于工业化发展过程中污染防治措施的滞后,导致土壤污染问题严重,尤其在医药、农药等行业中,土壤被有机污染物污染的情况层出不穷。不仅限制了这部分土地的利用,也给生态环境和人类身体健康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因此,有机污染土壤的修复工作日益被重视。目前,常见的修复方法有生物法、植物法、微生物法、挖掘填埋法、通风去污法、淋洗法、萃取法、光降解法、焚烧法等。上述方法除焚烧法外均存在见效慢、去除效率低、难以彻底去除污染的缺点。焚烧法虽见效快,但焚烧成本高,且焚烧后的土壤机械强度低。
基于此,本发明人经过潜心研究,反复试验,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新设计出一种有机污染土壤与芒硝的共烧结工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案由此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有机污染土壤与芒硝的共烧结工艺,用于解决有机污染土壤存在的处理困境,将有机污染土壤变成无害的建筑原材料。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有机污染土壤与芒硝的共烧结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向有机污染土壤中添加芒硝、石灰石和燃料,充分混合后制球,在高温下完成烧结。
作为优选,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对有机污染土壤进行风干、破碎和筛分处理,风干过程产生的废气引入烧结窑中作为新风焚烧处理;同时对芒硝、石灰石和燃料进行破碎、筛分处理;
(2)将处理后的有机污染土壤、芒硝、石灰石和燃料按配比进行充分混合形成混合料,然后对混合料进行制球处理,得到小球;
(3)将小球置于烧结窑中高温烧结。
作为优选,所述有机污染土壤为含有机污染物的土壤,有机污染物包括有机农药、石油、塑料制品、染料、表面活性剂、增塑剂和阻燃剂等。
作为优选,所述芒硝为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产生的十水硫酸钠。
作为优选,所述燃料为焦炭或无烟煤。
作为优选,步骤(1)中所述有机污染土壤风干后的含水率低于15%,所述有机污染土壤、芒硝、石灰石和燃料破碎筛分后的粒径均小于3mm。
作为优选,按质量百分比计,步骤(2)中所述有机污染土壤、芒硝、石灰石和燃料的配比为:有机污染土壤55%-80%,芒硝10%-30%,石灰石5%-15%,燃料5%-10%。
对上述配比作进一步优选,按质量百分比计,步骤(2)中所述有机污染土壤、芒硝、石灰石和燃料的配比为:有机污染土壤60%-70%,芒硝10%-25%,石灰石5%-10%,燃料7%-10%。
对上述配比再作进一步优选,按质量百分比计,步骤(2)中所述有机污染土壤、芒硝、石灰石和燃料的配比为:有机污染土壤62%-69%,芒硝13%-25%,石灰石6%-9%,燃料7%-9%。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混合料的含水率为6%-12%,所制得的小球80%以上的粒径为3mm-8mm。若混合料中的含水率过低,则混合料无法成球;若混合料中的含水率过高,会导致小球的机械强度下降,同时后续烧结过程能耗升高。若小球的粒径过大,会导致烧结过程中球体内部烧结效果差,达到同等烧结效果所需的能耗和时间将会增加,甚至出现无法成功烧结的情况;若小球的粒径过小,会影响热量等在体系中的传质效果;同时如果体系中粒径范围过广,也将导致不同局部烧结效果差异显著,从而整体将被判定为烧结失败。
作为优选,步骤(3)中烧结温度为900℃-1100℃,烧结时间为45min-90min。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是一种高效、经济的有机污染土壤治理技术,利用烧结工艺将有机物焚毁彻底,同时增强土壤强度。在烧结过程中,芒硝和石灰石是有效的助溶剂,能够降低烧结温度,减少烧结时间;同时石灰石在高温下会分解成为氧化钙,氧化钙可以有效固定硫酸根,避免芒硝中大量硫酸根转化为二氧化硫排放的情况。烧结后的烧结体中毒性物质含量低于GB5085.6-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毒性物质含量鉴别》规定的毒性物质含量限值,实现了有机污染土壤的无害化,且烧结后的烧结体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破碎后可替代砂石作为建筑原材料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1
有机污染土壤信息:某农药厂搬迁后清理出的有机污染土壤,主要污染物为二氯甲苯,含量为50360mg/kg,含水率为35%。
一种有机污染土壤与芒硝的共烧结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对有机污染土壤进行风干处理,处理后,有机污染土壤的含水率为13.5%;然后对风干后的有机污染土壤、芒硝、石灰石和燃料进行破碎、筛分处理,处理后,有机污染土壤、芒硝、石灰石和燃料的粒径均小于3mm;
(2)称取处理后的有机污染土壤0.56t、芒硝0.30t、石灰石0.05t和燃料0.09t,充分混合形成混合料,然后对混合料进行制球处理,得到小球;所制得的混合料的含水率为7.56%,粒径为3mm-8mm的小球约占总量的90.2%;
(3)将小球置于烧结窑中高温烧结,烧结温度为1050℃,烧结时间为60min。
根据GB5085.6-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毒性物质含量鉴别》中记载,二氯甲苯属于附录B中的有毒物质,当二氯甲苯的总含量低于3%时,可认定为一般固废。本实施例烧结后的烧结体中二氯甲苯检测结果显示0.06%,因此可认为上述有机污染土壤和芒硝共烧结后已实现了无害化。
实施例1-2
一种有机污染土壤与芒硝的共烧结工艺,和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有机污染土壤、芒硝、石灰石和燃料的称取量不同,其他条件均相同,具体如下:
(1)对有机污染土壤进行风干处理,处理后,有机污染土壤的含水率为13.5%;然后对风干后的有机污染土壤、芒硝、石灰石和燃料进行破碎、筛分处理,处理后,有机污染土壤、芒硝、石灰石和燃料的粒径均小于3mm;
(2)称取处理后的有机污染土壤0.72t、芒硝0.10.t、石灰石0.08t和燃料0.10t,充分混合形成混合料,然后对混合料进行制球处理,得到小球;所制得的混合料的含水率为9.72%,粒径为3mm-8mm的小球约占总量的85.7%;
(3)将小球置于烧结窑中高温烧结,烧结温度为1050℃,烧结时间为60min。
本实施例烧结后的烧结体中二氯甲苯检测结果显示0.06%,因此可认为上述有机污染土壤和芒硝共烧结后已实现了无害化。
对比例1-1
一种有机污染土壤与芒硝的共烧结工艺,和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有机污染土壤、芒硝、石灰石和燃料的称取量不同,其他条件均相同,具体如下:
(1)对有机污染土壤进行风干处理,处理后,有机污染土壤的含水率为13.5%;然后对风干后的有机污染土壤、芒硝、石灰石和燃料进行破碎、筛分处理,处理后,有机污染土壤、芒硝、石灰石和燃料的粒径均小于3mm;
(2)称取处理后的有机污染土壤0.60t、芒硝0.25t、石灰石0.05t和燃料0.10t,充分混合形成混合料,然后对混合料进行制球处理,得到小球;所制得的混合料的含水率为8.10%,粒径为3mm-8mm的小球约占总量的90.3%;
(3)将小球置于烧结窑中高温烧结,烧结温度为1050℃,烧结时间为60min。
本实施例烧结后的烧结体中二氯甲苯检测结果显示0.03%,因此可认为上述有机污染土壤和芒硝共烧结后已实现了无害化。
对比例1-2
一种有机污染土壤与芒硝的共烧结工艺,和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有机污染土壤、芒硝、石灰石和燃料的称取量不同,其他条件均相同,具体如下:
(1)对有机污染土壤进行风干处理,处理后,有机污染土壤的含水率为13.5%;然后对风干后的有机污染土壤、芒硝、石灰石和燃料进行破碎、筛分处理,处理后,有机污染土壤、芒硝、石灰石和燃料的粒径均小于3mm;
(2)称取处理后的有机污染土壤0.70t、芒硝0.10t、石灰石0.10t和燃料0.10t,充分混合形成混合料,然后对混合料进行制球处理,得到小球;所制得的混合料的含水率为9.45%,粒径为3mm-8mm的小球约占总量的91.0%;
(3)将小球置于烧结窑中高温烧结,烧结温度为1050℃,烧结时间为60min。
本实施例烧结后的烧结体中二氯甲苯检测结果显示0.03%,因此可认为上述有机污染土壤和芒硝共烧结后已实现了无害化。
对比例1-3
一种有机污染土壤与芒硝的共烧结工艺,和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有机污染土壤、芒硝、石灰石和燃料的称取量不同,其他条件均相同,具体如下:
(1)对有机污染土壤进行风干处理,处理后,有机污染土壤的含水率为13.5%;然后对风干后的有机污染土壤、芒硝、石灰石和燃料进行破碎、筛分处理,处理后,有机污染土壤、芒硝、石灰石和燃料的粒径均小于3mm;
(2)称取处理后的有机污染土壤0.69t、芒硝0.15t、石灰石0.09t和燃料0.07t,充分混合形成混合料,然后对混合料进行制球处理,得到小球;所制得的混合料的含水率为11.3%,粒径为3mm-8mm的小球约占总量的91.3%;
(3)将小球置于烧结窑中高温烧结,烧结温度为1050℃,烧结时间为60min。
本实施例烧结后的烧结体中二氯甲苯检测结果显示未检出,因此可认为上述有机污染土壤和芒硝共烧结后已实现了无害化。
为表述方便,将“有机污染土壤55%-80%,芒硝10%-30%,石灰石5%-15%,燃料5%-10%”该配比称为普通配比A,将“有机污染土壤60%-70%,芒硝10%-25%,石灰石5%-10%,燃料7%-10%”该配比称为中等配比B,将“有机污染土壤60%-70%,芒硝10%-25%,石灰石5%-10%,燃料7%-10%”该配比称为最优配比C。
由上述实施例1-1、实施例1-2、对比例1-1、对比例1-2和对比例1-3可知,实施例1-1和实施例1-2中,有机污染土壤、芒硝、石灰石和燃料的配比符合普通配比A;对比例1-1和对比例1-2中,有机污染土壤、芒硝、石灰石和燃料的配比符合中等配比B;对比例1-3中,有机污染土壤、芒硝、石灰石和燃料的配比符合最优配比C。经烧结后烧结体中二氯甲苯的检测结果可知,普通配比A、中等配比B和最优配比C经烧结后,均实现了有机污染土壤无害化,符合GB5085.6-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毒性物质含量鉴别》。烧结效果:最优配比C>中等配比B>普通配比A。
实施例2-1
有机污染土壤信息:某塑料厂搬迁后清理出的有机污染土壤,主要污染物为2-硝基苯酚,含量为42035mg/kg,含水率为28%。
一种有机污染土壤与芒硝的共烧结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对有机污染土壤进行风干处理,处理后,有机污染土壤的含水率为12%;然后对风干后的有机污染土壤、芒硝、石灰石和燃料进行破碎、筛分处理,处理后,有机污染土壤、芒硝、石灰石和燃料的粒径均小于3mm;
(2)称取处理后的有机污染土壤0.56t、芒硝0.30t、石灰石0.05t和燃料0.09t,充分混合形成混合料,然后对混合料进行制球处理,得到小球;所制得的混合料的含水率为6.72%,粒径为3mm-8mm的小球约占总量的87.8%;
(3)将小球置于烧结窑中高温烧结,烧结温度为1000℃,烧结时间为70min。
根据GB5085.6-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毒性物质含量鉴别》中记载,2-硝基苯酚属于附录B中的有毒物质,当2-硝基苯酚的总含量低于3%时,可认定为一般固废。本实施例烧结后的烧结体中2-硝基苯酚检测结果显示0.05%,因此可认为上述有机污染土壤和芒硝共烧结后已实现了无害化。
实施例2-2
一种有机污染土壤与芒硝的共烧结工艺,和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有机污染土壤、芒硝、石灰石和燃料的称取量不同,其他条件均相同,具体如下:
(1)对有机污染土壤进行风干处理,处理后,有机污染土壤的含水率为12%;然后对风干后的有机污染土壤、芒硝、石灰石和燃料进行破碎、筛分处理,处理后,有机污染土壤、芒硝、石灰石和燃料的粒径均小于3mm;
(2)称取处理后的有机污染土壤0.73t、芒硝0.10t、石灰石0.12t和燃料0.05t,充分混合形成混合料,然后对混合料进行制球处理,得到小球;所制得的混合料的含水率为8.76%,粒径为3mm-8mm的小球约占总量的91.5%;
(3)将小球置于烧结窑中高温烧结,烧结温度为1000℃,烧结时间为70min。
本实施例烧结后的烧结体中2-硝基苯酚检测结果显示0.05%,因此可认为上述有机污染土壤和芒硝共烧结后已实现了无害化。
对比例2-1
一种有机污染土壤与芒硝的共烧结工艺,和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有机污染土壤、芒硝、石灰石和燃料的称取量不同,其他条件均相同,具体如下:
(1)对有机污染土壤进行风干处理,处理后,有机污染土壤的含水率为12%;然后对风干后的有机污染土壤、芒硝、石灰石和燃料进行破碎、筛分处理,处理后,有机污染土壤、芒硝、石灰石和燃料的粒径均小于3mm;
(2)称取处理后的有机污染土壤0.60t、芒硝0.25t、石灰石0.05t和燃料0.10t,充分混合形成混合料,然后对混合料进行制球处理,得到小球;所制得的混合料的含水率为7.2%,粒径为3mm-8mm的小球约占总量的88.3%;
(3)将小球置于烧结窑中高温烧结,烧结温度为1000℃,烧结时间为70min。
本实施例烧结后的烧结体中2-硝基苯酚检测结果显示0.04%,因此可认为上述有机污染土壤和芒硝共烧结后已实现了无害化。
对比例2-2
一种有机污染土壤与芒硝的共烧结工艺,和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有机污染土壤、芒硝、石灰石和燃料的称取量不同,其他条件均相同,具体如下:
(1)对有机污染土壤进行风干处理,处理后,有机污染土壤的含水率为12%;然后对风干后的有机污染土壤、芒硝、石灰石和燃料进行破碎、筛分处理,处理后,有机污染土壤、芒硝、石灰石和燃料的粒径均小于3mm;
(2)称取处理后的有机污染土壤0.70t、芒硝0.10t、石灰石0.10t和燃料0.10t,充分混合形成混合料,然后对混合料进行制球处理,得到小球;所制得的混合料的含水率为8.4%,粒径为3mm-8mm的小球约占总量的92.7%;
(3)将小球置于烧结窑中高温烧结,烧结温度为1000℃,烧结时间为70min。
本实施例烧结后的烧结体中2-硝基苯酚检测结果显示0.04%,因此可认为上述有机污染土壤和芒硝共烧结后已实现了无害化。
对比例2-3
一种有机污染土壤与芒硝的共烧结工艺,和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有机污染土壤、芒硝、石灰石和燃料的称取量不同,其他条件均相同,具体如下:
(1)对有机污染土壤进行风干处理,处理后,有机污染土壤的含水率为12%;然后对风干后的有机污染土壤、芒硝、石灰石和燃料进行破碎、筛分处理,处理后,有机污染土壤、芒硝、石灰石和燃料的粒径均小于3mm;
(2)称取处理后的有机污染土壤0.65t、芒硝0.20t、石灰石0.07t和燃料0.08t,充分混合形成混合料,然后对混合料进行制球处理,得到小球;所制得的混合料的含水率为11.1%,粒径为3mm-8mm的小球约占总量的93.6%;
(3)将小球置于烧结窑中高温烧结,烧结温度为1000℃,烧结时间为70min。
本实施例烧结后的烧结体中2-硝基苯酚检测结果显示未检出,因此可认为上述有机污染土壤和芒硝共烧结后已实现了无害化。
为表述方便,将“有机污染土壤55%-80%,芒硝10%-30%,石灰石5%-15%,燃料5%-10%”该配比称为普通配比A,将“有机污染土壤60%-70%,芒硝10%-25%,石灰石5%-10%,燃料7%-10%”该配比称为中等配比B,将“有机污染土壤60%-70%,芒硝10%-25%,石灰石5%-10%,燃料7%-10%”该配比称为最优配比C。
由上述实施例2-1、实施例2-2、对比例2-1、对比例2-2和对比例2-3可知,实施例2-1和实施例2-2中,有机污染土壤、芒硝、石灰石和燃料的配比符合普通配比A;对比例2-1和对比例2-2中,有机污染土壤、芒硝、石灰石和燃料的配比符合中等配比B;对比例2-3中,有机污染土壤、芒硝、石灰石和燃料的配比符合最优配比C。经烧结后烧结体中2-硝基苯酚的检测结果可知,普通配比A、中等配比B和最优配比C经烧结后,均实现了有机污染土壤无害化,符合GB5085.6-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毒性物质含量鉴别》。烧结效果:最优配比C>中等配比B>普通配比A。
实施例3-1
有机污染土壤信息:某日用化工厂搬迁后清理出的有机污染土壤,主要污染物为丙烯酸,含量为3120mg/kg,含水率为38%。
一种有机污染土壤与芒硝的共烧结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对有机污染土壤进行风干处理,处理后,有机污染土壤的含水率为11.7%;然后对风干后的有机污染土壤、芒硝、石灰石和燃料进行破碎、筛分处理,处理后,有机污染土壤、芒硝、石灰石和燃料的粒径均小于3mm;
(2)称取处理后的有机污染土壤0.55t、芒硝0.30t、石灰石0.05t和燃料0.10t,充分混合形成混合料,然后对混合料进行制球处理,得到小球;所制得的混合料的含水率为6.4%,粒径为3mm-8mm的小球约占总量的83.5%;
(3)将小球置于烧结窑中高温烧结,烧结温度为950℃,烧结时间为90min。
根据GB5085.6-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毒性物质含量鉴别》中记载,丙烯酸属于附录A中的剧毒物质,当丙烯酸的总含量低于0.1%时,可认定为一般固废。本实施例烧结后的烧结体中丙烯酸检测结果显示0.003%,因此可认为上述有机污染土壤和芒硝共烧结后已实现了无害化。
实施例3-2
一种有机污染土壤与芒硝的共烧结工艺,和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有机污染土壤、芒硝、石灰石和燃料的称取量不同,其他条件均相同,具体如下:
(1)对有机污染土壤进行风干处理,处理后,有机污染土壤的含水率为11.7%;然后对风干后的有机污染土壤、芒硝、石灰石和燃料进行破碎、筛分处理,处理后,有机污染土壤、芒硝、石灰石和燃料的粒径均小于3mm;
(2)称取处理后的有机污染土壤0.75t、芒硝0.10t、石灰石0.05t和燃料0.10t,充分混合形成混合料,然后对混合料进行制球处理,得到小球;所制得的混合料的含水率为8.8%,粒径为3mm-8mm的小球约占总量的87.1%;
(3)将小球置于烧结窑中高温烧结,烧结温度为950℃,烧结时间为90min。
本实施例烧结后的烧结体中丙烯酸检测结果显示0.003%,因此可认为上述有机污染土壤和芒硝共烧结后已实现了无害化。
对比例3-1
一种有机污染土壤与芒硝的共烧结工艺,和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有机污染土壤、芒硝、石灰石和燃料的称取量不同,其他条件均相同,具体如下:
(1)对有机污染土壤进行风干处理,处理后,有机污染土壤的含水率为11.7%;然后对风干后的有机污染土壤、芒硝、石灰石和燃料进行破碎、筛分处理,处理后,有机污染土壤、芒硝、石灰石和燃料的粒径均小于3mm;
(2)称取处理后的有机污染土壤0.60t、芒硝0.25t、石灰石0.05t和燃料0.10t,充分混合形成混合料,然后对混合料进行制球处理,得到小球;所制得的混合料的含水率为7.0%,粒径为3mm-8mm的小球约占总量的85.7%;
(3)将小球置于烧结窑中高温烧结,烧结温度为950℃,烧结时间为90min。
本实施例烧结后的烧结体中丙烯酸检测结果显示0.001%,因此可认为上述有机污染土壤和芒硝共烧结后已实现了无害化。
对比例3-2
一种有机污染土壤与芒硝的共烧结工艺,和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有机污染土壤、芒硝、石灰石和燃料的称取量不同,其他条件均相同,具体如下:
(1)对有机污染土壤进行风干处理,处理后,有机污染土壤的含水率为11.7%;然后对风干后的有机污染土壤、芒硝、石灰石和燃料进行破碎、筛分处理,处理后,有机污染土壤、芒硝、石灰石和燃料的粒径均小于3mm;
(2)称取处理后的有机污染土壤0.70t、芒硝0.10t、石灰石0.10t和燃料0.10t,充分混合形成混合料,然后对混合料进行制球处理,得到小球;所制得的混合料的含水率为8.2%,粒径为3mm-8mm的小球约占总量的88.6%;
(3)将小球置于烧结窑中高温烧结,烧结温度为950℃,烧结时间为90min。
本实施例烧结后的烧结体中丙烯酸检测结果显示0.001%,因此可认为上述有机污染土壤和芒硝共烧结后已实现了无害化。
对比例3-3
一种有机污染土壤与芒硝的共烧结工艺,和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有机污染土壤、芒硝、石灰石和燃料的称取量不同,其他条件均相同,具体如下:
(1)对有机污染土壤进行风干处理,处理后,有机污染土壤的含水率为11.7%;然后对风干后的有机污染土壤、芒硝、石灰石和燃料进行破碎、筛分处理,处理后,有机污染土壤、芒硝、石灰石和燃料的粒径均小于3mm;
(2)称取处理后的有机污染土壤0.62t、芒硝0.22t、石灰石0.08t和燃料0.08t,充分混合形成混合料,然后对混合料进行制球处理,得到小球;所制得的混合料的含水率为9.5%,粒径为3mm-8mm的小球约占总量的87.2%;
(3)将小球置于烧结窑中高温烧结,烧结温度为950℃,烧结时间为90min。
本实施例烧结后的烧结体中丙烯酸检测结果显示未检出,因此可认为上述有机污染土壤和芒硝共烧结后已实现了无害化。
为表述方便,将“有机污染土壤55%-80%,芒硝10%-30%,石灰石5%-15%,燃料5%-10%”该配比称为普通配比A,将“有机污染土壤60%-70%,芒硝10%-25%,石灰石5%-10%,燃料7%-10%”该配比称为中等配比B,将“有机污染土壤60%-70%,芒硝10%-25%,石灰石5%-10%,燃料7%-10%”该配比称为最优配比C。
由上述实施例3-1、实施例3-2、对比例3-1、对比例3-2和对比例3-3可知,实施例3-1和实施例3-2中,有机污染土壤、芒硝、石灰石和燃料的配比符合普通配比A;对比例3-1和对比例3-2中,有机污染土壤、芒硝、石灰石和燃料的配比符合中等配比B;对比例3-3中,有机污染土壤、芒硝、石灰石和燃料的配比符合最优配比C。经烧结后烧结体中丙烯酸的检测结果可知,普通配比A、中等配比B和最优配比C经烧结后,均实现了有机污染土壤无害化,符合GB5085.6-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毒性物质含量鉴别》。烧结效果:最优配比C>中等配比B>普通配比A。
综上,本发明是一种高效、经济的有机污染土壤治理技术,利用烧结工艺将有机物焚毁彻底,同时增强土壤强度。在烧结过程中,芒硝和石灰石是有效的助溶剂,能够降低烧结温度,减少烧结时间;同时石灰石在高温下会分解成为氧化钙,氧化钙可以有效固定硫酸根,避免芒硝中大量硫酸根转化为二氧化硫排放的情况。烧结后的烧结体中毒性物质含量低于GB5085.6-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毒性物质含量鉴别》规定的毒性物质含量限值,实现了有机污染土壤的无害化,且烧结后的烧结体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破碎后可替代砂石作为建筑原材料使用。
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发明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应认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有机污染土壤与芒硝的共烧结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向有机污染土壤中添加芒硝、石灰石和燃料,充分混合后制球,在高温下完成烧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有机污染土壤与芒硝的共烧结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对有机污染土壤进行风干、破碎和筛分处理,风干过程产生的废气引入烧结窑中作为新风焚烧处理;同时对芒硝、石灰石和燃料进行破碎、筛分处理;
(2)将处理后的有机污染土壤、芒硝、石灰石和燃料按配比进行充分混合形成混合料,然后对混合料进行制球处理,得到小球;
(3)将小球置于烧结窑中高温烧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有机污染土壤与芒硝的共烧结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污染土壤为含有机污染物的土壤,有机污染物包括有机农药、石油、塑料制品、染料、表面活性剂、增塑剂和阻燃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有机污染土壤与芒硝的共烧结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芒硝为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产生的十水硫酸钠。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有机污染土壤与芒硝的共烧结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为焦炭或无烟煤。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有机污染土壤与芒硝的共烧结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有机污染土壤风干后的含水率低于15%,所述有机污染土壤、芒硝、石灰石和燃料破碎筛分后的粒径均小于3mm。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有机污染土壤与芒硝的共烧结工艺,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比计,步骤(2)中所述有机污染土壤、芒硝、石灰石和燃料的配比为:有机污染土壤55%-80%,芒硝10%-30%,石灰石5%-15%,燃料5%-10%。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有机污染土壤与芒硝的共烧结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混合料的含水率为6%-12%,所制得的小球80%以上的粒径为3mm-8mm。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有机污染土壤与芒硝的共烧结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烧结温度为900℃-1100℃,烧结时间为45min-90min。
CN201910758875.0A 2019-08-16 2019-08-16 一种有机污染土壤与芒硝的共烧结工艺 Active CN1104341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58875.0A CN110434155B (zh) 2019-08-16 2019-08-16 一种有机污染土壤与芒硝的共烧结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58875.0A CN110434155B (zh) 2019-08-16 2019-08-16 一种有机污染土壤与芒硝的共烧结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34155A true CN110434155A (zh) 2019-11-12
CN110434155B CN110434155B (zh) 2021-03-23

Family

ID=68436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58875.0A Active CN110434155B (zh) 2019-08-16 2019-08-16 一种有机污染土壤与芒硝的共烧结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34155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55176A (en) * 1978-05-29 1979-12-06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Sealing solidification of harmful waste
CN1126699A (zh) * 1995-01-09 1996-07-17 化学工业部上海化工研究院 以煤粉为燃料的高浓度脱氟磷酸盐制造方法
CN102898178A (zh) * 2012-09-28 2013-01-30 江苏金久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发泡保温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64326A (zh) * 2014-01-27 2014-06-18 济南大学 一种钢渣骨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66119A (zh) * 2013-12-31 2014-06-18 首钢总公司 用于烧结的节能添加剂及其应用
CN105274329A (zh) * 2015-10-05 2016-01-27 杭州碧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多种金属冶炼废渣制作的球团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42786A (zh) * 2017-09-14 2018-01-30 山东清博生态材料综合利用有限公司 一种陶粒生产协同处置危险废物的系统及工艺
CN108117338A (zh) * 2017-12-28 2018-06-05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利用废弃烧结砖制备煤矿充填膏体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55176A (en) * 1978-05-29 1979-12-06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Sealing solidification of harmful waste
CN1126699A (zh) * 1995-01-09 1996-07-17 化学工业部上海化工研究院 以煤粉为燃料的高浓度脱氟磷酸盐制造方法
CN102898178A (zh) * 2012-09-28 2013-01-30 江苏金久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发泡保温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66119A (zh) * 2013-12-31 2014-06-18 首钢总公司 用于烧结的节能添加剂及其应用
CN103864326A (zh) * 2014-01-27 2014-06-18 济南大学 一种钢渣骨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74329A (zh) * 2015-10-05 2016-01-27 杭州碧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多种金属冶炼废渣制作的球团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42786A (zh) * 2017-09-14 2018-01-30 山东清博生态材料综合利用有限公司 一种陶粒生产协同处置危险废物的系统及工艺
CN108117338A (zh) * 2017-12-28 2018-06-05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利用废弃烧结砖制备煤矿充填膏体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34155B (zh) 2021-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ong et al. Leaching behavior of heavy metals from sewage sludge solidified by cement-based binders
Iqbal et al. Textile sludge management by incineration technique
CN106244163A (zh) 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药剂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
Abbas et al. A study of Cr (VI) in ashes from fluidized bed combustion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leaching, secondary reactions and the applicability of some speciation methods
CN110711761A (zh) 一种工业废盐资源化回收的方法
CN101664756A (zh) 原位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钝化材料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CN109382396A (zh) 一种用于处理锑污染土壤修复药剂及其使用方法
CN112620336A (zh) 一种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土壤的化学氧化修复方法
CN105127181B (zh) 一种黄金尾矿库原位修复处理方法
CN110434155A (zh) 一种有机污染土壤与芒硝的共烧结工艺
Pöykiö et al. Chemical fractionation method for characterization of biomass-based bottom and fly ash fractions from large-sized power plant of an integrated pulp and paper mill complex
Wang et al. Assessment of leaching behavior and human bioaccessibility of rare earth elements in typical hospital waste incineration ash in China
CN109174949B (zh) 一种低温热处理技术修复氰化物污染土壤的方法
CN101461991A (zh) 一种湿法预处理垃圾焚烧飞灰的装置与方法
CN113020197B (zh) 一种以废治废的填埋处理方式
CN110616073A (zh) 一种高效处理高浓度砷、锑污染土壤的药剂及其应用
CN106190130B (zh) 一种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稳定剂及其应用方法
CN109304360A (zh) 一种高浓度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材料与使用方法
CN104889148A (zh) 重金属污染土壤/尾矿库尾砂的静态钝化吸附修复方法
CN110631021B (zh) 一种飞灰的安全处理方法
EP3102347B1 (en) Use of apc residue for soil treatment, and a method for stabilizing arsenic in soil
CN108994058B (zh) 石油污染土壤的自加速修复方法
CA2085769A1 (en) Ecologically harmless raw materials produced from liquid and solid waste useful as valuable material for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products
CN211976907U (zh) 污染土的储存和处置系统
EP1346373B1 (de) Verfahren zur volumenreduzierenden entsorgung von zu lagernden radioaktiv belasteten ionenaustauscher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