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34029A - 丁字形挂具 - Google Patents

丁字形挂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34029A
CN110434029A CN201910767004.5A CN201910767004A CN110434029A CN 110434029 A CN110434029 A CN 110434029A CN 201910767004 A CN201910767004 A CN 201910767004A CN 110434029 A CN110434029 A CN 1104340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right bar
shaped hanger
drop
load arm
hanger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6700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34029B (zh
Inventor
陈剑飞
安允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Numerical Control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Numerical Contro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Numerical Control Ltd filed Critical Siemens Numerical Control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6700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3402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340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340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340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340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13/00Means for manipulating or holding work, e.g. for separate articles
    • B05C13/02Means for manipulating or holding work, e.g. for separate articles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丁字形挂具。包括:吊钩(110),具有向下的开口;立杆(120),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立杆(120)的上端与吊钩(110)连接,在立杆(120)的下端形成有载臂(122);挂梁(130),在水平方向上延伸,挂梁(130)连接于载臂(122),并且挂梁(130)垂直于载臂(122);支脚(140),设置在立杆(120)上。由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挂钩不易使用的问题。

Description

丁字形挂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定子浸漆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丁字形挂具。
背景技术
伺服电机生产过程中设置有浸漆工艺,浸漆工艺又分为:预热、浸漆、凝胶、固化、冷却等步骤。定子预热后会被放入浸漆槽浸漆30秒,然后依次经过凝胶炉、固化炉、冷却区以完成浸漆工艺。在自动化浸漆生产线中,如何设计定子在输送链上的传送方式十分关键。
目前在电机工厂中通常采用吊篮承载方案。在该方案中,待加工的定子被放入一个吊篮中,随后待加工的定子随吊篮一起在输送链上移动,以完成各个工序。在目前的吊篮方案中,浸漆的时由于整个吊篮都会被放入浸漆槽中,导致绝缘漆上升到较高的温度,从而需要更长的降温时间,这在浪费能源的同时也不利于浸漆槽中绝缘漆的保存。
另外,在吊篮方案中,大量的树脂会被残留在篮子上,这不仅造成了树脂的浪费而且还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去清理篮子。在相关的方案中,在凝胶炉下面设置有接漆盘,以用于收集从定子上滴下来的多余绝缘漆。采用吊篮方案会导致更多的绝缘漆从吊篮上滴下去,造成了绝缘漆的大量浪费,同时需要更频繁地清理接漆盘。由于凝胶炉内温度较高,绝缘漆滴到接漆盘后会很快固化,这给清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采用挂钩承载方案的。然而,由于这种挂钩很简单,就需要工人很多操作,才能完成定子的吊挂,并且劳动强度非常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丁字形挂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挂钩不易使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丁字形挂具,其包括:吊钩,具有向下的开口;立杆,其上端与吊钩连接,在立杆的下端形成有载臂,立杆与载臂形成L形;挂梁,在水平方向上延伸,挂梁连接于载臂,并且挂梁垂直于载臂;支脚140,设置在立杆上。
以这样的方式,在定子浸漆工艺上料时,将挂梁伸入到待加工的定子中,并使其抵靠在定子壳的端口下面,将载臂压在端口上方,并将支脚也抵靠在端口的上方,通过载臂、挂梁和支脚的配合,实现了丁字形挂具与待加工的定子的稳定挂接。由此,使得丁字形挂具能够不借助外力而保持稳定。待加工的定子通过丁字形挂具吊挂在生产线上的吊架上,以进行随后的加工。在此,“L形”应被理解为大致形成字母“L”的形状,而不限定立杆与载臂互相垂直。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柔性连接件,吊钩通过柔性连接件与立杆连接。
以这样的方式,通过设置柔性连接件,便于在吊挂吊钩时的操作。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柔性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以及连接板,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的一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在连接板的两端上,第一连接块的另一端连接在吊钩上,第二连接块的另一端连接在立杆上。
以这样的方式,通过两段式的铰链机构,使得吊挂吊钩更加方便。为使吊钩跨过挂梁后稳定的挂在挂梁上,两段式的机构能构提供足够的柔性。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第一连接块具有长形的块体,在块体的每个端面上形成有两个相互平行间隔开地向外延伸的半圆板,在两个半圆板的圆心处设置有第二通孔,连接板153的两端设置有与第二通孔相同的第三通孔,第二通孔与第三通孔对齐,连接板153设置在半圆板之间并贴紧半圆板的内表面。
以这样的方式,通过使半圆板与连接板贴靠,使得半圆板与连接板的连接十分紧密,从而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这样可以避免在挂置定子后在前进过程中发生晃动,从而互相碰撞。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支脚为长板形,在支脚的第一端设置有螺栓141,支脚通过螺栓可枢转地设置在立杆的通孔中,在支脚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设置有人字形开口。
以这样的方式,通过调节可枢转的支脚和人字形开口,使得支脚能够很好的支撑在定子的边缘上,以防止丁字形挂具倾倒。同时也增加了传输过程中丁字形挂具的稳定性。确保待加工的定子不会发生掉落现象。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载臂的末端设置有向下敞开的定位开口。
以这样的方式,通过将定位开口盖设在定子端口边缘,进一步提供了挂具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通过设置载臂的长度与挂梁在载臂上的位置,使得立杆偏离竖直方向一第一角度,第一角度小于等于4.5度并大于等于3.5度。
浸漆过程中整个定子会浸入浸漆槽中,为了把定子底部多余的绝缘漆排出来,电机上通常设计了流漆孔。以这样的方式,通过设置第一角度,使得在待加工的定子在悬挂状态下是倾斜的,并使流漆孔有利于绝缘漆的排出。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挂梁的中点连接在所述载臂的下表面上,挂梁包括水平延伸的梁体,在梁体的两个端面上形成有倒角面,并且在端面上形成有沿梁体的方向向外延伸的撑板。
以这样的方式,在将挂梁伸入定子端口之后,通过使倒角面抵靠定子端口的内表面以及以撑板撑靠在端口下面,使得丁字形挂具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挂梁与立杆形成第二角度,第二角度大于92.5度并小于93.5度。
以这样的方式,通过结合第一角度来设置第二角度,使得在定子悬挂的状态下,流漆孔位于整个定子的最低点,以最大化绝缘漆从流漆孔的流出的速度。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吊钩包括: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的吊杆,在吊杆的顶端形成有沿垂直于吊杆的方向上延伸的吊臂,在吊臂的末端形成有竖直向下延伸的吊头。
以这样的方式,使得吊钩具有方形的向下的开口,在吊挂到例如具有矩形截面的吊梁上时,能够使吊挂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柔性连接件包括钢丝绳结构。
以这样的方式,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应当选用硬度高些的钢丝绳,以达到稳定性要求。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提供了一种丁字形挂具,通过其载臂、挂梁和支脚与定子的配合,实现了丁字形挂具与待加工的定子的稳定挂接。如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挂钩不易使用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丁字形挂具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丁字形挂具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丁字形挂具的正视图;以及
图4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的丁字形挂具上悬挂了待加工的定子时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10:吊钩;
111:吊杆;
112:吊臂;
113:吊头;
120:立杆;
122:载臂;
123:定位开口;
130:挂梁;
131:梁体;
132:倒角面;
133:撑板;
140:支脚;
141:螺栓;
142:人字形开口;
150:柔性连接件;
151:第一连接块;
152:第二连接块;
153: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挂钩不易使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丁字形挂具。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丁字形挂具的示意图。在图1中,丁字形挂具包括:吊钩110,具有向下的开口;立杆120,其上端与吊钩110连接,在立杆120的下端形成有载臂122,立杆120与载臂122形成L形;挂梁130,在水平方向上延伸,挂梁130连接于载臂122,并且挂梁130垂直于载臂122;支脚140,设置在立杆120上。在此,丁字形挂具的支脚140为长板形,在支脚140的第一端设置有螺栓141,支脚140通过螺栓141可枢转地设置在立杆120的通孔中,在支脚140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设置有人字形开口142。在载臂122的末端设置有向下敞开的定位开口123。
此外,丁字形挂具还包括柔性连接件150,吊钩110通过柔性连接件150与立杆120连接。柔性连接件150包括:第一连接块151、第二连接块152以及连接板153,第一连接块151与第二连接块152的一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在连接板153的两端上,第一连接块151的另一端连接在吊钩110上,第二连接块152的另一端连接在立杆120上。另外,在第一连接块151具有长形的块体,在块体的每个端面上形成有两个相互平行间隔开地向外延伸的半圆板,在两个半圆板的圆心处设置有第二通孔,连接板153的两端设置有与第二通孔相同的第三通孔,第二通孔与第三通孔对齐,连接板153设置在半圆板之间并贴紧半圆板的内表面。
通过两段式的铰链机构,使得吊挂吊钩更加方便。为使吊钩跨过挂梁后稳定的挂在挂梁上,两段式的机构能构提供足够的柔性。并且半圆板与连接板的连接十分紧密,从而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这样可以避免在挂置定子后在前进过程中发生晃动,从而互相碰撞。
吊钩110包括: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的吊杆111,在吊杆111的顶端形成有沿垂直于吊杆111的方向上延伸的吊臂112,在吊臂112的末端形成有竖直向下延伸的吊头113。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丁字形挂具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在图2中,挂梁130的中点连接在载臂122的下表面上,挂梁130包括水平延伸的梁体131,在梁体131的两个端面上形成有倒角面132,并且在端面上形成有沿梁体131的方向向外延伸的撑板133。在此,示例性地呈现了撑板133的形状。该撑板133近似为斜边为向内凹的圆弧的直角三角形。需要指出的是,撑板133的形状应配合定子的端口,在此并不限定撑板的形状,只要能够实现支撑作用,任何形状都是可行的。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丁字形挂具的正视图。优选地,挂梁130与立杆120形成第二角度,第二角度大于92.5度并小于93.5度。在此示出的视图中,第二角度为93度。
图4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的丁字形挂具上悬挂了待加工的定子时的示意图。在图4中,吊钩110吊挂在吊梁上(未示出),吊钩110通过柔性连接件150(在此为两段式的铰链)与立杆120连接。设置在立杆120上的支脚140的人字形开口和载臂122前端的定位开口123都搭在待加工的定子200的边缘上。挂梁130伸入到了定子200中。
优选地,通过设置载臂122的长度与挂梁130在载臂122上的位置,使得立杆120偏离竖直方向一第一角度,第一角度小于等于4.5度并大于等于3.5度。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角度为4度,使得在悬挂状态下,定子200的轴线与柔性连接件150之间形成1.5厘米的的距离。
通过结合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使得在定子悬挂的状态下,流漆孔位于整个定子的最低点,以最大化绝缘漆从流漆孔的流出的速度。
优选地,柔性连接件包括钢丝绳结构。
在此,以最优选的方式实施了本发明,以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挂钩不易使用的问题。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丁字形挂具无需外力能够稳定地挂接在定子上。
2、定子通过丁字形挂具在悬挂装填下,是倾斜的,使得定子的流漆孔位于最下段,有利于绝缘漆流出流漆孔。
3、在定子通过丁字形挂具在生产线上移动时也是稳定的。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丁字形挂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吊钩(110),具有向下的开口;
立杆(120),所述立杆(120)的上端与所述吊钩(110)连接,在所述立杆(120)的下端形成有载臂(122),所述立杆(120)与所述载臂(122)形成L形;
挂梁(130),在水平方向上延伸,所述挂梁(130)连接于所述载臂(122),并且所述挂梁(130)垂直于所述载臂(122);
支脚(140),设置在所述立杆(12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丁字形挂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柔性连接件(150),所述吊钩(110)通过所述柔性连接件(150)与所述立杆(12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丁字形挂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接件(150)包括:第一连接块(151)、第二连接块(152)以及连接板(153),所述第一连接块(151)与所述第二连接块(152)的一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连接板(153)的两端上,所述第一连接块(151)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吊钩(110)上,所述第二连接块(152)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立杆(120)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丁字形挂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块(151)具有长形的块体,在所述块体的每个端面上形成有两个相互平行间隔开地向外延伸的半圆板,在两个半圆板的圆心处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连接板(153)的两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通孔相同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对齐,所述连接板(153)设置在所述半圆板之间并贴紧所述半圆板的内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丁字形挂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140)为长板形,在所述支脚(140)的第一端设置有螺栓(141),所述支脚(140)通过所述螺栓(141)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立杆(120)的通孔中,在所述支脚(140)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设置有人字形开口(14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丁字形挂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载臂(122)的末端设置有向下敞开的定位开口(12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丁字形挂具,其特征在于,通过设置所述载臂(122)的长度与所述挂梁(130)在所述载臂(122)上的位置,使得所述立杆(120)偏离竖直方向一第一角度,所述第一角度小于等于4.5度并大于等于3.5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丁字形挂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梁(130)的中点连接在所述载臂(122)的下表面上,所述挂梁(130)包括水平延伸的梁体(131),在所述梁体(131)的两个端面上形成有倒角面(132),并且在所述端面上形成有沿所述梁体(131)的方向向外延伸的撑板(13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丁字形挂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梁(130)与所述立杆(120)形成第二角度,所述第二角度大于92.5度并小于93.5度。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丁字形挂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钩(110)包括: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的吊杆(111),在所述吊杆(111)的顶端形成有沿垂直于所述吊杆(111)的方向上延伸的吊臂(112),在所述吊臂(112)的末端形成有竖直向下延伸的吊头(113)。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丁字形挂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接件包括钢丝绳结构。
CN201910767004.5A 2019-08-20 2019-08-20 丁字形挂具 Active CN1104340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67004.5A CN110434029B (zh) 2019-08-20 2019-08-20 丁字形挂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67004.5A CN110434029B (zh) 2019-08-20 2019-08-20 丁字形挂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34029A true CN110434029A (zh) 2019-11-12
CN110434029B CN110434029B (zh) 2021-07-13

Family

ID=68436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67004.5A Active CN110434029B (zh) 2019-08-20 2019-08-20 丁字形挂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3402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52126A (zh) * 2019-11-18 2020-04-03 四川建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电泳挂具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178731C1 (ru) * 2000-12-15 2002-01-27 Кашковал Григорий Анатольевич Конвейер для подвешивания собранной 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й машины при защитном окрашивании
CN103228367A (zh) * 2010-11-25 2013-07-31 Scl国际特种涂料实验室 双透镜架设备
CN203682877U (zh) * 2013-12-10 2014-07-02 英利能源(中国)有限公司 线锯切割机导轮吊装工装
CN104340295A (zh) * 2014-10-24 2015-02-11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卡车车架柔性挂具
CN205070721U (zh) * 2015-09-25 2016-03-02 河北新四达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定子铁芯浸漆装置
CN208648546U (zh) * 2018-08-13 2019-03-26 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推土机零部件总成吊装装置
CN208840175U (zh) * 2018-08-10 2019-05-10 滨州戴森车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轮毂清洗用挂具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178731C1 (ru) * 2000-12-15 2002-01-27 Кашковал Григорий Анатольевич Конвейер для подвешивания собранной 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й машины при защитном окрашивании
CN103228367A (zh) * 2010-11-25 2013-07-31 Scl国际特种涂料实验室 双透镜架设备
CN203682877U (zh) * 2013-12-10 2014-07-02 英利能源(中国)有限公司 线锯切割机导轮吊装工装
CN104340295A (zh) * 2014-10-24 2015-02-11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卡车车架柔性挂具
CN205070721U (zh) * 2015-09-25 2016-03-02 河北新四达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定子铁芯浸漆装置
CN208840175U (zh) * 2018-08-10 2019-05-10 滨州戴森车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轮毂清洗用挂具
CN208648546U (zh) * 2018-08-13 2019-03-26 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推土机零部件总成吊装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52126A (zh) * 2019-11-18 2020-04-03 四川建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电泳挂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34029B (zh) 2021-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34029A (zh) 丁字形挂具
CN213670016U (zh) 一种铝型材喷氟碳漆用的连续送料设备
CN205077125U (zh) 用于角钢镀锌的吊具
CN110181411A (zh) 一种挂架
CN107161832B (zh) 一种适用于海上补给的吊篮
CN207985985U (zh) 一种成衣吊挂流水线工作站
CN214455202U (zh) 一种可自动卸料用吊斗
CN107148394A (zh) 用于提升通过捆扎装置捆绑在一起的物品的装置
CN105132997B (zh) 一种辐条用电镀挂具
CN108189931A (zh) 一种上下坡车身水平输送机构
CN210146269U (zh) 一种燃气表壳喷塑补枪设备
CN110789996A (zh) 一种用于搬运的重力自锁夹具
CN206767448U (zh) 风口套吊装工具
JP3715043B2 (ja) ワーク取付用ハンガー
CN204866310U (zh) 用于三轮车车厢分片吊装喷涂的挂具
CN110042213A (zh) 一种便于装配时对零件进行调节的挂具
CN110125816A (zh) 一种便捷式车辆毛坯件抛丸处理用挂架
CN110182231A (zh) 一种吊挂底卸式液压车厢
CN207480406U (zh) 一种抛丸喷砂用吊架
CN104372402A (zh) 一种多晶硅铸锭炉装卸料夹具
CN210084210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刮板输送机
CN107036447B (zh) 一种金属熔融炉配套架
CN210457174U (zh) 一种缸盖吊具
CN108340106A (zh) 一种焊钳吊挂
CN211419307U (zh) 悬吊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