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31102B - 用于提升联运集装箱的侧向提升吊具以及操作侧向提升吊具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提升联运集装箱的侧向提升吊具以及操作侧向提升吊具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31102B
CN110431102B CN201880018624.2A CN201880018624A CN110431102B CN 110431102 B CN110431102 B CN 110431102B CN 201880018624 A CN201880018624 A CN 201880018624A CN 110431102 B CN110431102 B CN 1104311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corner casting
locking device
spreader
male 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1862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31102A (zh
Inventor
埃里克·弗伊兰德
厄尔扬·卡尔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LME Spreader AB
Original Assignee
ELME Spreader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LME Spreader AB filed Critical ELME Spreader AB
Publication of CN1104311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311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311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311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00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attached to lifting or lowering gear of cranes or adapted for connection therewith for transmitting lifting forces to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 B66C1/10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attached to lifting or lowering gear of cranes or adapted for connection therewith for transmitting lifting forces to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by mechanical means
    • B66C1/22Rigid members, e.g. L-shaped members, with parts engaging the under surface of the loads; Crane hooks
    • B66C1/223Rigid members, e.g. L-shaped members, with parts engaging the under surface of the loads; Crane hooks for contai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9/00Devices for lifting or lowering bulky or heavy goods for loading or unloading purposes
    • B66F9/06Devices for lifting or lowering bulky or heavy goods for loading or unloading purposes movable, with their loads, on wheels or the like, e.g. fork-lift trucks
    • B66F9/075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 B66F9/0755Position control; Position det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9/00Devices for lifting or lowering bulky or heavy goods for loading or unloading purposes
    • B66F9/06Devices for lifting or lowering bulky or heavy goods for loading or unloading purposes movable, with their loads, on wheels or the like, e.g. fork-lift trucks
    • B66F9/075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 B66F9/12Platforms; Forks; Other load supporting or gripping members
    • B66F9/18Load gripping or retaining means
    • B66F9/186Container lifting fra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提升彼此堆叠的上部联运集装箱(10')和下部联运集装箱(10)的侧向提升吊具(20),包括:布置在吊具的第一纵向端部处的集装箱锁定装置(30),集装箱锁定装置(30)包括被配置成连接到上部集装箱(10')的底部角铸件的上部凸锁插入件,以及被配置成连接到下部集装箱(10)的顶部角铸件的下部凸锁插入件,其中所述集装箱锁定装置(30)包括被配置成提供是否尝试将下部凸锁插入件连接到上部集装箱(10')的底部角铸件的指示的指示器。

Description

用于提升联运集装箱的侧向提升吊具以及操作侧向提升吊具 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提升两个联运集装箱的侧向提升吊具。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操作此类吊具的方法。
背景技术
联运集装箱为一种标准化的集装箱,可在不同的运输方式(诸如铁路、卡车和船舶)之间使用和转移,而无需卸载和重装集装箱内的货物。通常借助于集装箱吊具或轭架(yoke)来搬运不同标准尺寸的集装箱和其他类型的刚性承载器,该集装箱吊具或轭架通常可由卡车或起重机承载。吊具在提升铸件处附接到集装箱,该提升铸件通常被称为角铸件,因为它们通常布置在标准的20英尺或40英尺集装箱的所有角上。为此目的,吊具设置有多个扭锁或其他集装箱锁定装置,这在本领域中为已知的。通常,吊具为可伸缩的,以便允许沿集装箱的纵向轴线改变集装箱锁定装置之间的距离,从而适应不同标准长度的集装箱。联运集装箱的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规定,例如:在ISO 668:2013和ISO 1496-1:2013标准中。
侧向提升吊具通常用于提升空集装箱,因为由于空集装箱的重量相对较小,所以连接到集装箱的单个侧面的角铸件可能就足够。侧向提升吊具通常可由提升卡车承载,用于在例如货物码头区域内移动集装箱。有时,可一次运输两个空集装箱,其中一个集装箱堆叠在另一个集装箱上。在EP 0701964中示出一种用于同时搬运两个集装箱的示例性侧向提升吊具。
空集装箱可在相当高的集装箱堆叠上彼此堆叠;近年来,使用多达九个ISO集装箱的堆叠已变得很普遍,这对应于大约22.5米的堆叠高度。卡车的操作员难以将集装箱和/或吊具的位置控制在如此高的水平。每天,集装箱在搬运期间都会受到损坏,不用说,一个集装箱掉到地上可能会对人员造成严重损坏和危险。因此,人们不断努力提高集装箱搬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吊具还需要满足其他要求。举例来说,应可能以合理的成本生产和操作,并且应易于且便于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解决或至少减轻上述问题的部分或全部。为此,提供一种侧向提升吊具,用于在单个提升操作中提升上部联运集装箱和下部联运集装箱,所述上部集装箱和下部集装箱彼此堆叠,吊具包括布置在吊具的第一纵向端部处的第一集装箱锁定装置,第一集装箱锁定装置包括被配置成连接到上部集装箱的底部角铸件的上部凸锁插入件,以及被配置成连接到下部集装箱的顶部角铸件上的下部凸锁插入件,其中所述第一集装箱锁定装置包括被配置成提供是否尝试将下部凸锁插入件连接到上部集装箱的底部角铸件的指示的指示器。如果尝试将下部凸锁插入件连接到上部集装箱的底部角铸件,则同时尝试将上部凸锁插入件连接到上部集装箱的底部角铸件水平面上方的上部集装箱的一部分。如果集装箱为普通的货物集装箱,这通常会致使上部凸锁插入件在被阻挡之前在货物集装箱门或墙壁上形成凹痕,并且卡车操作员意识到他/她的错误并再次尝试。然而,如果货物集装箱设置有上部凸锁插入件尝试进入的凹部,则两个凸插入件可移动到对应于完成的连接运动的位置。在此类情况下,错误可能在未被发现的情况下通过,操作员可能会尝试提升吊具。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对集装箱的更严重的损坏,并且如果提升吊具最初有些成功则甚至可能导致下部集装箱掉落。举例来说,冷藏集装箱有时设置有凹进的门,这可允许例如如果下部侧夹具连接到上部集装箱的底部角铸件,则上部侧夹具在门前自由移动。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指示器可被配置成提供是否尝试将下部凸锁插入件连接到上部集装箱的底部角铸件而不使上部凸锁插入件与上部集装箱接合的指示。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指示器可包括下部凸锁插入件的一部分,该部分经设定几何形状以防止下部凸锁插入件插入上部集装箱的底部角铸件中。此类指示器非常简单且便宜,因为它不需要额外的部件来操作。此外,只要集装箱的角铸件符合既定ISO标准中规定的形状,它本质上非常坚固并且不太可能失效;因此,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底部角铸件可为依据ISO 668:2013和/或ISO 1396-1:2013的底部角铸件。显然,上部凸锁插入件可经设定几何形状以允许插入上部集装箱的底部角铸件中。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下部凸锁插入件可适于插入下部集装箱的顶部角铸件的山形墙锁开口(gable lock opening)中,其中所述下部凸锁插入件的水平宽度超过上部集装箱的底部角铸件的山形墙锁开口的水平宽度。因此,标准化的、不同宽度的上部山形墙锁开口和下部山形墙锁开口提供区分上部角铸件和底部角铸件的简单且可靠的手段。ISO集装箱的底部角铸件的山形墙锁开口的水平宽度为51mm;因此,下部凸锁插入件的水平宽度优选地超过51mm。更优选地,它超过54mm以提供一些余量。上部凸锁插入件的水平宽度可小于上部集装箱的底部角铸件的山形墙锁开口的水平宽度,即小于51mm,或小于48mm以提供一些余量。然而,还存在用于区分ISO标准化的顶部角铸件和底部角铸件之间的其他替代方法,因为它们在除了山形墙开口的形状和尺寸之外的其他方面也几何上不同。例如,底部角铸件的纵向侧锁开口位于角铸件的顶部附近,而顶部角铸件的纵向侧锁开口位于角铸件的底部附近。这种差异也可用于设计一种能够与其中一个接合而不与另一个接合的凸锁插入件。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下部凸锁插入件可被配置为围绕基本竖直轴线枢转的下部侧夹具。此类配置可以简单的方式允许保持下部侧夹具缩回到由集装箱的纵向侧面限定的平面后面,同时在连接之前定位吊具。因此,减少在定位期间由于吊具和集装箱之间的冲击而损坏下部凸锁插入件的风险。而且,它可枢转到缩回位置,在缩回位置,它完全容纳在吊具头部中。根据一个实施方式,上部凸锁插入件可被配置为围绕所述基本竖直轴线枢转的上部侧夹具。这种配置也可保护上部侧夹具免受冲击。侧夹具中的每一个可具有爪的总体形状,其中下部凸锁插入件在基部处可比上部凸锁插入件更宽,以防止下部凸锁插入件完全插入上部集装箱的底部角铸件中。如上所述,下部侧夹具的基部的水平宽度可超过例如51mm或54mm以提供一些余量,而上部侧夹具的基部的宽度可小于51mm,或小于48mm以提供一些额外的安全余量。根据特别简单的配置,上部侧夹具和下部侧夹具可刚性地连接到公共轴以用于同时操作,并且侧夹具的相应水平基部宽度可在上述方面中不同,如沿包括轴心线并与侧夹具相交的竖直平面所测量的。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指示器可可操作地连接到吊具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被配置成向承载吊具的卡车生成电子指示信号。因此,可经由例如卡车的控制系统来通知卡车的操作员,和/或卡车可配置成自动限制卡车的最大速度和/或防止提升操作开始。在机械指示器的情况下,诸如经设定形状以仅允许与下部集装箱的上部角铸件接合的凸锁插入件,机械指示器可设置有电子位置传感器,该电子位置传感器被配置成向控制系统提供所述指示信号。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集装箱锁定装置还可包括用于连接到下部集装箱的顶部角铸件的纵向侧锁开口的提升钩。提升钩可刚性地连接到吊具头部,并且可在吊具头部的非常邻接面处与角铸件接合。它通常可承载比枢轴侧夹具更高的竖直载荷。在此类配置中,上部侧夹具和下部侧夹具主要用于将两个集装箱保持在一起,而提升钩在提升时将承载两个集装箱的大部分竖直载荷。通常,提升钩可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倒钩,以与锁开口的上部内边缘接合。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第一集装箱锁定装置还可包括被配置成检测下部集装箱的角铸件和第一集装箱锁定装置的角铸件邻接面之间的距离的距离传感器。距离传感器可被配置为检测至少三种不同的状态,其中第一状态对应于集装箱锁定装置的邻接面足够靠近角铸件以允许提升钩自由地与纵向侧锁开口的内边缘接合;第二状态对应于下部集装箱的角铸件和角铸件邻接面之间的距离短于预定距离,但是太长而不能保证提升钩能够自由地与纵向侧锁开口的内边缘接合;并且第三状态对应于没有检测到角铸件。距离传感器可包括被配置成邻接角铸件的可移动指示器主体,其中所述第三状态对应于可移动指示器主体与角铸件脱离接触。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第一集装箱锁定装置还可包括被配置成当集装箱锁定装置已连接到下部集装箱的上部角铸件时,感测存在上部集装箱的下部角铸件的存在传感器。此类传感器增加额外的安全水平,并且可被配置成生成指示上部集装箱是否被正确定位以用于提升的信号。存在传感器可包括被配置成邻接角铸件的外部竖直表面的可移动指示器主体。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侧向提升吊具还可包括布置在吊具的第二纵向端部处的第二集装箱锁定装置,第二集装箱锁定装置根据如上限定的第一集装箱锁定装置而配置。在吊具的每个端部处具有如上所述的集装箱锁定装置甚至进一步降低损坏或掉落集装箱的风险。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通过在单个提升操作中提升上部联运集装箱和下部联运集装箱的方法,解决或至少减轻上述问题的部分或全部,该方法包括尝试将凸锁插入件插入下部集装箱的顶部角铸件和上部集装箱的底部角铸件中的一个中;基于所述尝试,确定下部集装箱的顶部角铸件和上部集装箱的底部角铸件中的该一个是下部集装箱的顶部角铸件还是上部集装箱的底部角铸件。如上所述,此类方法降低事故风险。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确定可基于所述凸锁插入件,所述凸锁插入件经设定几何形状以允许插入下部集装箱的顶部角铸件中,并防止插入上部集装箱的底部角铸件中。所述凸锁插入件可被配置成插入下部集装箱的顶部角铸件的山形墙锁开口中,其中所述凸锁插入件的水平宽度超过上部集装箱的底部角铸件的山形墙锁开口的水平宽度。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通过以下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说明性和非限制性详细描述,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将用于类似的元件,在附图中:
图1为联运集装箱的透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联运集装箱的顶部角铸件的透视示意图;
图3为图1的联运集装箱的底部角铸件的透视示意图;
图4为用于搬运联运集装箱的侧向提升吊具的透视示意图;
图5为设置有图4的吊具的提升卡车的示意性侧视图,该吊具承载一对图1所示类型的集装箱;
图6为图4的吊具的一部分的透视示意图;
图7为图4的吊具的竖直载体梁的透视示意图;
图8a为图7的竖直载体梁的集装箱锁定装置的透视示意图,示出剖去了壳体部件的视图,并且如从第一视角所见;
图8b为图8a的集装箱锁定装置的透视示意图,再次示出剖去了壳体部件的视图,并且如从第二视角所见;
图9a为图8a至图8b的集装箱锁定装置在连接到一对集装箱之前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9b为图9a的集装箱锁定装置在连接到一对集装箱之后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9c为图9a的集装箱锁定装置在仅连接到所述一对集装箱的上部集装箱之后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0为侧夹具组件的透视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侧夹具组件的上部侧夹板的轮廓的示意图;
图12为图10的侧夹具组件的下部侧夹板的轮廓的示意图;
图13a为图10的侧夹具组件在连接到图5的一对集装箱的一对角铸件之前的透视示意图;
图13b为图10的侧夹具组件在连接到图5的一对集装箱的一对角铸件之后的透视示意图;以及
图14为图11的下部侧夹板的轮廓在图10的侧夹具组件的上部侧夹板的轮廓的顶部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意性地示出根据上述ISO标准的联运集装箱10。为了清楚起见而被示为透明的集装箱10具有顶部面10a、第一纵向侧面10b和第一短侧面或山形墙侧面10c。集装箱还具有底部面、第二纵向侧面和第二山形墙侧面,它们分别位于与顶部面、第一纵向侧面和第一山形墙侧面相对。集装箱10的每个角设置有相应角铸件,用于附接相应集装箱锁定装置,以便于集装箱10的操作,并用于将集装箱10锁定到其他集装箱或货船的甲板上。因此,限定第一纵向侧面10b的顶部角的集装箱顶部角设置有第一顶部角铸件12a和第二顶部角铸件12b。类似地,限定第一纵向侧面10b的底部角的集装箱底部角设置有第一底部角铸件14a和第二底部角铸件14b。
图2以与图1相同的视角更详细地示出顶部角铸件12a。它设置有顶部面锁开口16a、纵向侧锁开口16b和山形墙锁开口16c,它们中的每一个都被配置成接收集装箱锁定装置(诸如提升钩或扭锁)的凸插入件并与其接合。如图2所示,山形墙锁开口16c的水平宽度W1超过纵向侧锁开口16b的水平宽度W2。这是因为根据标准,山形墙锁开口16c最初用于尺寸适于提升满载集装箱的提升钩,由于强度的原因,该提升钩通常比例如扭锁更宽。顶部面锁开口16a的宽度与山形墙锁开口16c相同,使得提升钩可进入顶部面锁开口16a并且从内侧与山形墙锁开口16c的上部边缘接合。由于与纵向侧锁开口16b的高度/宽度比相比,山形墙锁开口16c的高度/宽度比相对适中,因此与纵向侧锁开口16b相比,它也不太适合于扭锁。
图3更详细地示出底部角铸件14a,并且如从下方倾斜所见。它设置有底部面锁开口18a、纵向侧锁开口18b和山形墙锁开口18c,它们中的每一个被配置成接收集装箱锁定装置(诸如扭锁)的凸插入件并与其接合。如图3所示,纵向侧锁开口18b和山形墙锁开口18c各自的水平宽度W2与顶部角铸件12a(图2)的纵向侧锁开口16b相同。
返回参考图1,侧向提升吊具为一种集装箱搬运设备,该集装箱搬运设备被配置用于通过仅在布置在集装箱的单个纵向侧面10b处的角铸件处连接集装箱锁定装置(诸如提升钩或扭锁)来搬运空集装箱10。例如,单集装箱侧向提升吊具通常附接到单个纵向侧面10b的顶部角铸件12a、12b。由于每个角铸件可从三个不同的方向接近,但是集装箱锁定装置没有必要从纵向侧面接近角铸件12a、12b。集装箱锁定装置可从集装箱10的山形墙10c上方或从山形墙10c接近布置在集装箱的相同纵向侧面10b处的两个角铸件12a、12b。换言之,即使侧向提升吊具从集装箱10的纵向侧面10b接近集装箱10,侧向提升吊具的集装箱锁定装置也可能从另一个方向,即从集装箱10的山形墙10c或从该山行墙上方接近角铸件12a、12b。因此,侧向提升吊具可通过将集装箱锁定装置连接到例如集装箱的两个顶部角铸件12a、12b来搬运集装箱10,其中集装箱的其余两个顶部角铸件不被侧向提升吊具用于搬运集装箱10。在这种意义上,侧向提升吊具明显不同于通过将集装箱锁定装置连接到集装箱的所有四个上部角铸件来搬运集装箱10的顶部提升吊具。需要此类顶部提升吊具以用于提升比空集装箱重得多的满载集装箱。
图4示出根据上述ISO标准用于搬运两个相互堆叠的联运集装箱的侧向提升吊具20。吊具20包括在其各自的端部处支撑一对竖直载体梁24a-b的水平主梁22。竖直载体梁24a-b经由相应行进梁(未示出)可伸缩地连接到主梁22,该行进梁被配置成沿主梁22的纵向轴线L从主梁22的相应端部伸缩地延伸。因此,竖直载体梁24a-b之间的水平距离可改变,以允许提升不同长度的集装箱。卡车桅杆联轴器26安装在主梁22的中央,并且被配置成连接到提升卡车(未示出)的桅杆。每个竖直载体梁24a、24b在相应竖直套筒28a、28b中被竖直引导,该竖直套筒28a、28b焊接到相应行进梁(未示出)的远端。每个竖直载体梁24a-b在其顶部附近设置有相应集装箱锁定装置30a、30b,用于以将在下面进一步详细说明的方式连接到角铸件。集装箱锁定装置30a、30b有时也称为吊具头部。吊具控制器19以未示出的方式可操作地连接到吊具20的各种传感器和致动器。
图5示意性地示出连接到提升卡车21的图4的吊具20。吊具20可沿桅杆25竖直移动,以允许例如将集装箱布置在高堆叠中。在图5的图示中,吊具20连接到并提升一对集装箱10和10'。下部集装箱10在其顶部角铸件12a、12b(图1)处附接到集装箱锁定装置30,并且其纵向侧面10b(图1)搁置在集装箱侧支撑件32上。上部集装箱10'搁置在下部集装箱10上,并且其底部角铸件14a、14b(图1)附接到集装箱锁定装置30。卡车控制系统23以未示出的方式可操作地连接到吊具控制系统19(图4),并且允许从吊具20向卡车21的驾驶员传达警告。
图6示出由竖直套筒28a承载的所述一对竖直载体梁24a-b的第一竖直载体梁24a。在其底端,竖直载体梁设置有集装箱侧支撑件32a,该集装箱侧支撑件32a被配置成一旦集装箱锁定装置30a附接到集装箱10(图1),就邻接并支撑集装箱10的纵向侧面10。在图5的视图中,为了图示清楚,已移除主梁,以显露焊接到竖直套筒28a的行进梁34a。
图7示出从竖直套筒28a(图6)移除的第一竖直载体梁24a。竖直载体梁24a的水平凸缘36a被配置成搁置在竖直套筒28a的上端;否则,竖直载体梁24a在套筒28中自由滑动,以便补偿一对集装箱锁定装置30a-b(图4)和待提升的集装箱10(图1)之间在连接之前水平对齐的任何差异。壳体38a保护集装箱锁定装置30a免受冲击,并且壳体的前表面部分40a被配置成在待提升的集装箱10的纵向侧面10b处邻接角铸件12a、角铸件14a。
图8a至图8b详细示出第一集装箱锁定装置30a,并且为了图示清楚,移除大部分壳体38a。集装箱锁定装置30a包括用于连接到下部集装箱10(图1)的顶部角铸件12a的纵向侧锁开口16b(图1)的提升钩42a。提升钩42a刚性地附接到吊具头部,并且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倒钩44a,以与锁开口16b的上部内边缘接合。
上部集装箱存在传感器46a具有沿横向于纵向方向L的方向T可移动的指示器主体48a(图4),并且被配置成当由上部集装箱10'(图5)的底部角铸件14a(图3)沿方向T按压指示器主体48a时检测上部集装箱10'的存在。
下部集装箱距离传感器50a包括被配置成由下部集装箱10(图5)的顶部角铸件12a(图2)沿方向T按压的指示器主体52a,并由此检测集装箱锁定装置30a的邻接面40a(图7)是否足够靠近角铸件12a,以允许倒钩44a自由地与纵向侧锁开口16b的内边缘接合(图2)。一旦集装箱10、集装箱10'被提升,角铸件12a和集装箱锁定装置30a的邻接面40a之间的检测距离也就用作提升钩42a是否保持与纵向侧开口16b正确接合吊钩的指示器。
侧夹具组件54a包括限定爪形下部侧夹具56的下部侧夹板55以及限定爪形上部侧夹具56'的上部侧夹板55'。侧夹具组件54a可枢转地连接到竖直载体梁24a,以围绕竖直轴线R在内部位置和外部位置之间枢转,该内部位置在图8a至图8b中示出,在该外部位置,下部侧夹具56与下部集装箱10(图5)的顶部角铸件12a的山形墙锁开口16c接合,并且上部侧夹具56'与上部集装箱10'的底部角铸件14a的山形墙锁开口18c接合。液压缸58的一端可枢转地附接到竖直载体梁24a,并且另一端可枢转地附接到侧夹具组件54a,以在内部位置和外部位置之间移动侧夹具组件54a。指示器主体57被配置成与侧夹具组件54a一起旋转,并且当侧夹具组件54a处于外部位置时,指示器主体57与感应传感器59相互作用以生成侧夹具插入确认信号。传感器46a、50a和59可操作地连接到吊具控制系统19(图4)和卡车控制系统23(图5)。
图9a至图9b示意性地示出提升钩42a和下部集装箱10之间的接合。从图9a所示的初始位置,吊具向前移动,使得提升钩42a插入下部集装箱10的顶部角铸件12a的纵向侧锁开口16b中。从图9a的位置到图9b的位置,上部集装箱存在传感器46a的指示器主体48a将被压入吊具头部壳体38a(图7),从而向吊具20的控制系统19(图4)指示吊具20同时与两个集装箱10、10'接合。同时,距离传感器50a的指示器主体52a将被压入吊具头壳体38a中,从而向吊具20的控制系统19指示提升钩42a已被充分插入以与下部集装箱10的上部角铸件12a的纵向侧锁开口16b的内部上边缘接合。在已将侧夹具56'、56(图8a至图8b)插入相应山形墙锁开口16c、18c中并从下部集装箱距离传感器50a和侧夹具位置传感器59接收到确认信号之后,吊具允许沿图9b中箭头方向提升集装箱10、10'。
图9c示出如果吊具20未与待提升的集装箱10、10'齐平的情况下可能发生的潜在危险情况。在此类情况下,集装箱锁定装置中的一个(诸如图4的集装箱锁定装置30b)可以图9b所示的方式正确地与下部集装箱10接合,而另一个集装箱锁定装置30a可以图9c所示的方式不正确地与上部集装箱10'接合。如果上部集装箱10'的山形墙侧面10c(图1)经设定形状以允许上部侧夹具56'完全移动到外部位置,则吊具20可生成允许提升的错误确认信号。由于集装箱锁定装置30b(图4)中的一个将提升集装箱10、10'两者,而另一个集装箱锁定装置30a将仅提升上部集装箱10',集装箱10、10'可能被损坏,并且在最糟糕的情况下,掉落到地上。然而,侧夹具组件54a经设定形状以降低到达此类情况的风险。
图10示出隔离的侧夹具组件54a,使得下部侧夹板55和上部侧夹板55'清晰可见。
图11示出上部侧夹板55'的外部轮廓。上部侧夹具56'的水平宽度W3,是相对于旋转轴线R在径向方向上所测量的。水平宽度W3小于上部集装箱10'(图5)的下部山形墙锁开口18c(图3)的水平宽度W2,从而允许上部侧夹具56'完全插入下部山形墙锁开口18c中。
图12示出下部侧夹板55的外部轮廓。下部侧夹具56的水平宽度W4,相对于旋转轴线R在径向方向上所测量的,该水平宽度W4小于下部集装箱10(图5)的上部山形墙锁开口16c(图2)的水平宽度W1,从而允许侧夹具56完全插入上部山形墙锁开口16c中。
图13a至图13b示出侧夹具56'、56插入下部集装箱10(图5)的上部角铸件12a和上部集装箱10'(图5)的下部角铸件14a中。图13a示出处于图7至图8的内部缩回位置的侧夹具组件54a,而图13b示出处于外部位置的侧夹具组件54a。由于上部侧夹具56'可完全插入上部集装箱10'的下部山形墙锁开口18c中,并且下部侧夹具56可完全插入下部集装箱10的上部山形墙锁开口16c中,所以侧夹具组件54a当集装箱锁定装置30a处于图9a所示的位置时可与两个集装箱10、10'接合。
现在返回参考图12,下部侧夹具56的水平宽度W4比上部集装箱10'(图5)的下部山形墙锁开口18c(图3)的水平宽度W2宽,这防止下部侧夹具56完全插入上部集装箱的下部山形墙锁开口18c中。因此,当尝试以图9b所示的方式连接集装箱锁定装置30a时,侧夹具组件54a将被机械地阻止而不能完全移动到外部位置,并且侧夹具位置传感器59(图8a至图8b)不会生成任何侧夹插入确认信号。
根据上述ISO标准,W1应为约63.5mm,而W2应为约51mm;因此,W3应小于约51mm,而W4应在约51mm至约63.5mm之间。W4可优选地超过54mm以提供一些安全余量。
图14示出侧夹板55、55'在彼此顶部放置时的轮廓。该图清楚地示出下部侧夹具56的较宽部分,其允许插入ISO集装箱10(图1)的较宽的上部山形墙锁开口16c(图2)中。
在上文中,已详细描述第一集装箱锁定装置30a(图4)。应理解,第二集装箱锁定装置30b可以基本相同的方式配置,用于连接到集装箱10、10'(图5)的角铸件12b、14b(图1)。
本文的概念主要在上面参考几个实施方式进行描述。然而,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在由所附专利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内,除了上面公开的实施方式之外,其他实施方式同样为可能的。
例如,下部侧夹具56不需要经设定形状以防止插入上部集装箱10'的下部山形墙锁开口18c中。作为示例性但不太优选的替代方案,吊具头部可设置有相机和图像处理电路,该图像处理电路被配置成检测山形墙锁开口18c是否存在于上部侧夹具56'的前面,并且如果不存在,则生成错误信号。

Claims (11)

1.一种侧向提升吊具,用于在单个提升操作中提升联运的上部集装箱(10')和联运的下部集装箱(10),所述上部集装箱和所述下部集装箱(10'、10)彼此堆叠,所述吊具(20)包括
第一集装箱锁定装置(30a),布置在所述吊具(20)的第一纵向端部处,所述第一集装箱锁定装置(30a)包括被配置成连接到所述上部集装箱(10')的底部角铸件(14a)的上部凸锁插入件(56'),以及被配置成连接到所述下部集装箱(10')的顶部角铸件(12a)的下部凸锁插入件(56),所述吊具(20)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集装箱锁定装置(30a)包括指示器,该指示器被配置成提供是否尝试将所述下部凸锁插入件(56)连接到所述上部集装箱(10')的所述底部角铸件(14a)的指示,
其中,所述指示器包括所述下部凸锁插入件(56)的一部分,该部分经设定几何形状以防止所述下部凸锁插入件(56)插入所述上部集装箱(10')的所述底部角铸件(14a)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向提升吊具,其中,所述下部凸锁插入件(56)适于插入所述下部集装箱(10)的所述顶部角铸件(12a)的山形墙锁开口(16c)中,其中所述下部凸锁插入件(56)的水平宽度(W4)超过所述上部集装箱(10')的所述底部角铸件(14a)的山形墙锁开口(18c)的水平宽度(W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侧向提升吊具,其中,所述下部凸锁插入件(56)被配置为围绕基本竖直轴线(R)枢转的下部侧夹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向提升吊具,其中,所述上部凸锁插入件(56')被配置为围绕所述基本竖直轴线(R)枢转的上部侧夹具。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侧向提升吊具,其中,所述指示器能操作地连接到所述吊具(20)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被配置成向承载所述吊具(20)的卡车(21)生成电子指示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侧向提升吊具,其中,所述第一集装箱锁定装置(30a)还包括用于连接到所述下部集装箱(10)的所述顶部角铸件(12a)的纵向侧锁开口(16b)的提升钩(42a)。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侧向提升吊具,其中,所述第一集装箱锁定装置(30a)还包括距离传感器(50a),该距离传感器被配置成检测所述下部集装箱(10)的所述顶部角铸件(12a)和所述第一集装箱锁定装置(30a)的角铸件邻接面(40a)之间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侧向提升吊具,其中,所述第一集装箱锁定装置(30a)还包括存在传感器(48a),该存在传感器被配置成当所述第一集装箱锁定装置已连接到所述下部集装箱(10)的所述顶部角铸件(12a)时,感测所述上部集装箱(10')的所述底部角铸件(14a)的存在。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侧向提升吊具,还包括布置在所述吊具(20)的第二纵向端部处的第二集装箱锁定装置(30b),所述第二集装箱锁定装置(30b)根据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限定的所述第一集装箱锁定装置(30a)而配置。
10.一种在单个提升操作中提升联运的上部集装箱(10')和联运的下部集装箱(10)的方法,包括:
尝试将凸锁插入件(56)插入所述下部集装箱(10)的顶部角铸件(12a)和所述上部集装箱(10')的底部角铸件(14a)中的一个中;
基于所述尝试,确定所述下部集装箱(10)的顶部角铸件(12a)和所述上部集装箱(10')的底部角铸件(14a)中的所述一个是所述下部集装箱(10)的所述顶部角铸件(12a)还是所述上部集装箱(10')的所述底部角铸件(14a),
其中,所述确定基于所述凸锁插入件(56),所述凸锁插入件经设定几何形状以允许插入所述下部集装箱(10)的所述顶部角铸件(12a),并防止插入所述上部集装箱(10')的所述底部角铸件(14a)。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凸锁插入件(56)被配置成插入所述下部集装箱(10)的所述顶部角铸件(12a)的山形墙锁开口(16c)中,所述凸锁插入件(56)的水平宽度(W4)超过所述上部集装箱(10')的所述底部角铸件(14a)的山形墙锁开口(18c)的水平宽度(W2)。
CN201880018624.2A 2017-03-31 2018-03-23 用于提升联运集装箱的侧向提升吊具以及操作侧向提升吊具的方法 Active CN1104311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SE1750402-8 2017-03-31
SE1750402A SE542417C2 (en) 2017-03-31 2017-03-31 Side lift spreader for lifting intermodal containers,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 side lift spreader
PCT/SE2018/050309 WO2018182487A1 (en) 2017-03-31 2018-03-23 Side lift spreader for lifting intermodal containers,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 side lift spread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31102A CN110431102A (zh) 2019-11-08
CN110431102B true CN110431102B (zh) 2021-04-16

Family

ID=63677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8624.2A Active CN110431102B (zh) 2017-03-31 2018-03-23 用于提升联运集装箱的侧向提升吊具以及操作侧向提升吊具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913642B2 (zh)
EP (1) EP3606863A4 (zh)
CN (1) CN110431102B (zh)
SE (1) SE542417C2 (zh)
WO (1) WO201818248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129712B (en) * 2020-05-27 2022-07-29 Konecranes Global Oy Lifting device for lifting containers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18416A (en) * 1970-07-30 1973-05-31 Manns Mechanical Equipment Ltd Fork-lift truck attachments
EP0638512A1 (en) * 1993-08-10 1995-02-15 Mandigers B.V. A carrying device for picking up two containers placed one on top of the other
NL1004817C2 (nl) * 1996-12-18 1998-06-19 Smits Intellectual Property N Draaginrichting voor het opnemen van een tweetal boven elkaar geplaatste containers.
JPH11301998A (ja) * 1998-04-21 1999-11-02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スプレッダの制御装置
EP1018481A1 (en) * 1999-01-05 2000-07-12 Smits Intellectual Property N.V. A carrying device for picking up two containers placed one on top of another
CN201161785Y (zh) * 2008-02-22 2008-12-10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集装箱
CN201785172U (zh) * 2010-08-10 2011-04-06 三一集团有限公司 空箱堆高机双箱吊具和具有该吊具的堆高机
CN102092661A (zh) * 2011-01-30 2011-06-15 三一集团有限公司 堆高机吊具及设有该吊具的堆高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09270A (en) * 1972-05-24 1974-05-07 Valmet Oy Lateral container grabber having carrying pins at the upper corners of the containers
US4715762A (en) * 1983-02-24 1987-12-29 Mi-Jack Products, Inc. Grappler system for lifting apparatus
US4546891A (en) * 1983-02-24 1985-10-15 Mi-Jack Products, Inc. Grappler system for lifting apparatus
US5201629A (en) * 1991-04-09 1993-04-13 Clark Material Handling Company Container transporter
NL193063C (nl) 1993-01-15 1998-09-08 John Francis Heymans Grijpinrichting voor laadkisten.
SE509126C2 (sv) 1994-08-19 1998-12-07 Elmhults Konstruktions Ab Förfarande och anordning vid sidlyftok för hantering av på varandra stående containrar
CA2258181A1 (en) * 1996-02-21 1997-08-28 Hyco-Cascade Pty. Ltd. Container handling assembly
KR100812521B1 (ko) * 2006-04-06 2008-03-12 신기섭 컨테이너용 결속부재 및 그를 구비한 컨테이너
CN202953357U (zh) * 2012-11-26 2013-05-29 南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硬开顶集装箱及顶盖吊具
CN203410890U (zh) * 2013-08-01 2014-01-29 广东新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锁紧机构及硬开顶集装箱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18416A (en) * 1970-07-30 1973-05-31 Manns Mechanical Equipment Ltd Fork-lift truck attachments
EP0638512A1 (en) * 1993-08-10 1995-02-15 Mandigers B.V. A carrying device for picking up two containers placed one on top of the other
NL1004817C2 (nl) * 1996-12-18 1998-06-19 Smits Intellectual Property N Draaginrichting voor het opnemen van een tweetal boven elkaar geplaatste containers.
JPH11301998A (ja) * 1998-04-21 1999-11-02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スプレッダの制御装置
EP1018481A1 (en) * 1999-01-05 2000-07-12 Smits Intellectual Property N.V. A carrying device for picking up two containers placed one on top of another
CN201161785Y (zh) * 2008-02-22 2008-12-10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集装箱
CN201785172U (zh) * 2010-08-10 2011-04-06 三一集团有限公司 空箱堆高机双箱吊具和具有该吊具的堆高机
CN102092661A (zh) * 2011-01-30 2011-06-15 三一集团有限公司 堆高机吊具及设有该吊具的堆高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SE1750402A1 (en) 2018-10-01
EP3606863A4 (en) 2021-03-10
US20200079631A1 (en) 2020-03-12
US10913642B2 (en) 2021-02-09
CN110431102A (zh) 2019-11-08
WO2018182487A1 (en) 2018-10-04
EP3606863A1 (en) 2020-02-12
SE542417C2 (en) 2020-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02651B (zh) 用于提升联运集装箱的吊具
US20160325928A1 (en) A locking apparatus and a securing mechanism therein
EP3613699A1 (en) Inspection system for container
JP2013518788A (ja) コンテナ処理装置、そのようなものの利用法、および積み下ろし時の方法
EP0082631A2 (en)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transport frames for vehicles
EP2707749B1 (en) System for determination of a container's position in a vehicle and/or in its trailer to be loaded with containers
EP2782863B1 (en) System for indicating and measuring the position of a container in a vehicle and/or trailer loaded with containers
US20130343860A1 (en) Container Auto-Lock System
CN106458075A (zh) 用于夹持、移动和放置货板的夹持器
CN110431102B (zh) 用于提升联运集装箱的侧向提升吊具以及操作侧向提升吊具的方法
CN110072784A (zh) 用于形成集装箱角部的角件、设有这种角件的集装箱和能与这种角件配合的夹持机构和夹具
KR20040071315A (ko) 자체-로킹, 자체-조정 리셉터클 특히, 컨테이너
CN109368069B (zh) 一种集装箱旋锁检测系统及方法
EP3601144B1 (en) Side lift spreader for lifting intermodal container
US20230373758A1 (en) Spreader, container handling equipment comprising spreader, and method of lifting a transport container
JP7462798B2 (ja) 支持フレーム上のコンテナを運送するための産業トラック
GB2134080A (en) Cargo carriers
CN210620040U (zh) 一种防止集装箱卡车被起吊的安全保护系统
KR20230173176A (ko) 자동 잠금 장치, 잠금 시스템 및 잠금 장치를 작동시키는 방법
ITMO20090048A1 (it) Macchina per il montaggio e lo smontaggio di dispositivi di aggancio per container
EP0278782A2 (en) Rear-end connector for freight container transference rack
JP2024520203A (ja) 自動ロック機構、ロックシステム及びロック機構を動作させる方法
WO2010056188A1 (en) A method for load treatment of containers on board the cargo ship and a device making this
WO2014167180A1 (en) Coupling device for contain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