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29951B - 射频收发器设备、对应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射频收发器设备、对应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29951B
CN110429951B CN201910354605.3A CN201910354605A CN110429951B CN 110429951 B CN110429951 B CN 110429951B CN 201910354605 A CN201910354605 A CN 201910354605A CN 110429951 B CN110429951 B CN 1104299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transmit
reception
received
amplitu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5460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29951A (zh
Inventor
F·贝尔菲奥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Microelectronics SRL
Original Assignee
STMicroelectronics SR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Microelectronics SRL filed Critical STMicroelectronics SRL
Publication of CN1104299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299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299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299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5Performance testing
    • H04B17/19Self-test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04B17/29Performance test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0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 G01S7/35Details of non-pulse system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0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 G01S7/35Details of non-pulse systems
    • G01S7/352Receiv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0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 G01S7/40Means for monitoring or calibrating
    • G01S7/4004Means for monitoring or calibrating of parts of a radar system
    • G01S7/4008Means for monitoring or calibrating of parts of a radar system of transmitt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0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 G01S7/40Means for monitoring or calibrating
    • G01S7/4004Means for monitoring or calibrating of parts of a radar system
    • G01S7/4021Means for monitoring or calibrating of parts of a radar system of re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5Performance testing
    • H04B17/17Detection of non-compliance or faulty performance, e.g. response devi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0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 G01S7/40Means for monitoring or calibrating
    • G01S7/4004Means for monitoring or calibrating of parts of a radar system
    • G01S7/4039Means for monitoring or calibrating of parts of a radar system of sensor or antenna obstruction, e.g. dirt- or ice-co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射频收发器设备包括发送电路,该发送电路通过根据控制信号调制射频信号在连接到发送天线的发送焊盘处生成发送信号。第一接收电路和第二接收电路在连接到第一接收天线和第二接收天线的第一接收焊盘和第二接收焊盘处接收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经由射频信号解调所接收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以生成第一解调接收信号和第二解调接收信号。控制电路在接收测试阶段期间操作以仅生成控制信号,以便根据第一解调接收信号和第二解调接收信号来测试所接收的第一信号是否与所接收的第二信号相对应。当测试指示所接收的第一接收信号与第二接收信号不相对应时,生成指示接收误差的接收误差信号。

Description

射频收发器设备、对应系统和方法
优先权声明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4月30日提交的意大利专利申请号102018000004974的优先权,其内容在法律所允许的最大范围内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射频收发器设备(例如,集成电路芯片),其可以用于不同的应用领域,例如,用于雷达系统,例如,用于走向自动驾驶的汽车场景。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应用于超宽带(UWB)雷达、调频连续波(FMCW)雷达和/或其他雷达系统(例如,用于汽车和消费者应用)的集成电路(IC)。
背景技术
雷达系统被用于广泛的应用领域。例如,雷达系统可以用于检测车辆前方的障碍物,例如,以便自动激活车辆的制动器或者与前方车辆维持大致恒定的距离。
为此,这种雷达系统通常使用多个发送天线和接收天线,这些天线通常连接到被配置为管理各种发送信道和接收信道的集成电路。
在汽车应用的背景下,国际标准ISO26262规定了对电气设备和/或电子设备的功能安全性的要求。该标准要求监测这些设备内的部件,以便在其使用寿命期间检测缺陷和/或故障。例如,当将ISO26262标准应用于雷达系统时,应当可以检测到用于处理发送信道和接收信道的集成电路的功能异常。
然而,当将监测功能应用于诸如发送链和接收链的设备的射频部件时,可能会出现某些问题,即,监测功能可能影响射频系统的整体性能。
传统途径可以包括采用冗余途径,例如,提供带有两个具有相同目的的不同集成设备的设备,使得如果设备发生故障,则剩余设备仍然可以运行。此外,例如,对于某些焊盘连接,解决方案可以包括焊球冗余,即,为单个焊盘提供不同的焊球。然而,已经观察到,对于毫米波(mmW)接收输入焊盘和发送输出焊盘,这种焊球冗余途径可能对射频系统的RF性能(例如,在频率带宽和封装损耗方面)产生影响。
用于测试输入焊盘/输出焊盘与相应的mmW焊球的连接的其他已知解决方案涉及通过测量雷达发射器的发送焊盘的阻抗来测试连接,以检测和报告可以指示焊球断裂的(大)偏差。例如,在H.Knapp等人的文献“Three-channel 77GHz automotive radartransmitter in plastic package”,IEEE Radio Frequency Circuits Symposium(RFIC),2012,(通过引用并入)中描述了这种解决方案。然而,该解决方案可能增加输出匹配网络的复杂性,并且可能损害mmW焊盘的整体内部损耗,从而降低功率输出。
此外,欧洲专利号2866040A(通过引用并入)公开了一种用于测试RF芯片和外部电路之间的IC连接的测试电路。在该文献中,为了测试连接,电流源可以用于从芯片侧朝向待测试的连接注入DC电流,并且分流路径可以在外部电路侧上耦合到待测试的连接。然而,该解决方案可能在隔离和/或损耗方面对mmW频率产生(强烈)影响。
因此需要改进的解决方案,其可以符合ISO26262标准,同时避免影响系统的性能。
发明内容
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上述问题可以借助于具有在所附权利要求中阐述的特征的射频RF收发器设备来解决。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包括对应系统(例如,包括RF收发器设备和一个或多个发送天线和接收天线的系统)、以及操作该设备的对应方法。
权利要求是如在本文中所提供的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组成部分。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涉及射频设备,例如,76-81GHz雷达封装的收发器,该射频设备包括(例如,集成)电路,该电路用于测试射频设备的发送链和接收链的电连接中的缺陷/故障,例如,在eWLB或FCBGA封装中组装的雷达传感器中的焊球断裂检测。射频收发器设备可以包括:
-至少第一发送焊盘,其被配置为连接到相应的第一发送天线;
-至少第一发送电路,其被配置为通过根据相应的第一发送控制信号调制射频信号来生成针对第一发送焊盘的相应的第一发送信号;
-至少第一接收焊盘和第二接收焊盘,其被配置为连接到相应的第一接收天线和第二接收天线;
-至少第一接收电路和第二接收电路,其被配置为通过经由射频信号解调由第一接收焊盘和第二接收焊盘所接收的相应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来生成相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和第二接收信号。
射频收发器设备可以包括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在接收测试阶段期间可以被配置为用于:
-生成第一发送控制信号并且测试由第一接收焊盘接收的第一接收信号是否与由第二接收焊盘接收的第二接收信号相对应;以及
-当测试指示第一接收信号与第二接收信号不相对应时,生成指示接收误差的接收误差信号。
例如,第一接收信号与第二接收信号的幅度差可以指示在一个或多个RF接收链的焊球中存在的缺陷或断裂。
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射频设备可以适用于不同类型的频率应用,例如,高频应用,诸如微波和/或毫米波mmW系统。此外,射频设备的控制电路可以有助于符合ISO26262标准,同时避免影响设备(或芯片)的整体性能,例如,影响设备的RF性能。
附图说明
现在,参考附图仅通过示例对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进行描述,其中
图1例示了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设备的后视图;
图2和图3例示了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系统的特征;
图4和图5例示了在系统的正常操作期间指示发送和接收信号的信号;以及
图6和图7表示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系统的特征。
具体实施方式
在后续描述中,图示了一个或多个具体细节,旨在提供对本说明书的实施例的示例的深入理解。可以在没有具体细节中的一个或多个具体细节的情况下或者利用其他方法、部件、材料等获得实施例。在其他情况下,未对已知结构、材料或操作进行详细说明或描述,使得实施例的某些方面将变得明显。
在本说明书的框架中对“实施例”或“一个实施例”的引用旨在指示关于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配置、结构或特性被包括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可以存在于本说明书的一个或多个点中的诸如“在实施例中”或“在一个实施例中”的短语不一定是指同一个实施例。而且,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以以任何适当的方式组合特定构造、结构或特性。
本文中所使用的引用仅为了方便而提供,因此不限定保护范围或实施例的范围。
图1例示了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例如,射频)设备10的后视图。设备10可以经由一个或多个焊料形成物(下文表示为焊球100-114)耦合到印刷电路板PCB(不可见)。
通常,对于某些焊盘,例如,设备10的功能输入/输出焊盘,已经讨论过的冗余焊球途径可能可行,并且不同的焊球100可以电连接到公共焊盘X、Y,如图1中的虚线矩形所例示的。相反,对于设备10的某些其他焊盘,例如,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接收焊盘R1、R2、R3、R4以及第一、第二和第三发送焊盘T1、T2和T3,冗余途径可能不是所希望的,并且可以提供相应的单个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接收焊球102-108加上相应的单个第一、第二、第三发送焊球110-114,以用于将这些焊盘耦合到PCB。如已经讨论的,发送焊盘T1-T3和接收焊盘R1-R4可以经由PCB和焊球102-114耦合到相应的发送天线和接收天线。
图2表示射频系统(例如,调频连续波FMCW系统)的非限制性示例,该射频系统包括被配置为用于发送第一发送信号TX1的第一发送链、以及被配置为用于接收第一接收信号RX1的第一接收链,该第一接收信号RX1指示第一发送信号TX1在目标对象O(不是系统的一部分)处朝向系统反射。图2的系统包括设备10、以及耦合到设备10的第一发送天线AT1和第一接收天线AR1。具体地,射频设备10可以分别经由第一发送焊盘T1和第一接收焊盘R1(例如,直接)连接到第一发送天线AT1和第一接收天线AR1。应当领会,即使如图2所表示的系统包括单个发送链和单个接收链,这样做是为了简化和易于理解。然而,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以存在多个发送链,每个发送链包括发送焊盘T1-T3中的发送焊盘、相应的发送焊球110-114、以及相应的发送天线,和/或可以存在多个接收链,每个接收链包括接收焊盘R1-R4中的接收焊盘、相应的接收焊球102-108、以及相应的接收天线。
设备10包括控制电路12(例如,微处理器)、频率发生器18、耦合到控制电路12并且被配置为用于生成第一(调制)发送信号TX1的第一发送电路(TXC)14、以及耦合到控制电路12并且被配置为通过解调第一接收信号RX1来生成第一解调信号RD1的第一接收电路(RXC)16。具体地,控制电路12可以(例如,直接)连接到第一发送电路14并且向其提供第一发送控制信号EN1。反过来,第一发送电路14可以(例如,直接)连接到控制电路12以及第一发送焊盘T1,并且可以被配置为通过根据第一发送控制信号EN1调制(例如,射频)载波信号LO来生成针对第一发送焊盘T1的第一发送信号TX1,该载波信号LO由(例如,直接)连接到第一发送电路14的设备10的频率发生器18提供。
此外,控制电路12可以(例如,直接)连接到第一接收电路16并且从其接收第一解调接收信号RD1。反过来,第一接收电路16可以(例如,直接)连接到控制电路12以及第一接收焊盘R1,并且可以被配置为用于通过经由载波信号LO解调在第一接收焊盘R1处接收的第一接收信号RX1来生成第一解调接收信号RD1,该载波信号LO由同样(例如,直接)连接到第一接收电路16的设备10的频率发生器18提供给第一接收电路16。
图3例示了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设备10的特征。
如本文中所例示的,频率发生器18包括压控振荡器VCO 180,压控振荡器VCO 180被配置为用于依据施加到其上的控制电压来生成特定频率的振荡信号。压控振荡器180可以(例如,直接)连接到FMCW(调频连续波)调制器182,FMCW调制器182可以提供控制电压,该控制电压产生具有扫描频率的载波信号LO,如下面更好描述的。
在本非限制性示例中,第一发送电路14可以包括放大器140,放大器140可以从频率发生器18接收载波信号LO以及可以接收第一控制信号EN1。例如,如果第一控制信号EN1是数字二进制信号,则这种信号可以被配置为用于在接通状态(由于调制信号EN处于其高值)和关闭状态(由于调制信号EN处于其低值)之间切换放大器140。
此外,在本非限制性示例中,第一接收电路16可以包括(例如,级联的):第一放大器160,诸如低噪声放大器(LNA),第一放大器160被配置为用于放大第一接收信号RX1;混频器162,被配置为用于将放大后的第一接收信号RX1与第一载波信号LO进行混合,从而解调所述第一接收信号RX1。具体地,在所考虑的实施例中,混频器162在输出处提供具有以下各项的信号:
-第一频率,其对应于放大后的第一接收信号RX1和第一载波信号LO的频率之和;以及
-第二频率,其对应于放大后的第一接收信号RX1和第一载波信号LO的频率之间的差。
在所考虑的实施例中,接收电路16还包括带通滤波器(BPF)164,带通滤波器(BPF)164在混频器162下游并且被配置为用于滤除带通频率范围之外的不需要的频率:在本非限制性示例中,带通滤波器164可以被配置为用于接收经混合的第一接收信号RX1并且仅用于提供指示放大后的第一接收信号RX1与第一载波信号LO之间的频率差的信号作为输出。在各种实施例中,第二放大器160(例如,电压增益放大器VGA)和/或模数转换器ADC 166可以存在于带通滤波器164的下游,以分别用于放大经滤波的信号和将经处理的信号转换为第一解调数字信号RD1。然后,第一解调信号RD1可以经由接口168发送到控制电路12,该接口168被配置为准许控制电路12接收第一解调接收信号RD1。
在设备10的正常操作期间,载波信号LO可以对应于调频振荡信号,例如,频率f在第一频率f1(例如,77GHz)和第二频率f2(例如,78GHz)之间扫描的连续信号,其例如遵循锯齿行为,如图4所例示的。如本文中所例示的,在时刻t0,载波信号LO的频率可以对应于第一频率f1,并且载波信号LO的频率可以增加(例如,线性地)直到在时间t1达到第二频率f2为止。然后,载波信号LO的频率f可以保持恒定,例如,保持在第一频率f1,直到达到时间t2并且开始新的循环为止,即,循环结束时间t2对应于后面的周期的循环开始时间。
此外,在设备10的正常操作期间,第一控制信号EN1可以在激活放大器140的高值与去激活放大器140的低值之间切换,其中第一控制信号EN1的频率小于带通滤波器164的频带范围(在较低阈值与较高阈值之间)。例如,第一控制信号EN1可以被用作发送选择机制(例如,当RF系统中存在多个发送链时),例如,当第一控制信号EN1处于其高值时,使得能够从第一发送链进行发送,或者当第一控制信号EN1处于其低值时,用于禁止这种发送。
在图5中,在设备10的正常操作期间以虚线表示第一接收信号RX1的示例,其中在第一发送信号TX1(图5中以实线例示)被发送,在静止对象O处被反射,并且在第一时间间隔Δt之后在第一接收链处被接收,该第一时间间隔Δt指示第一发送信号TX1的飞行时间,例如,几ns。
在所考虑的实施例中,混频器162接收载波信号LO(在正常操作中,对应于第一发送信号TX1)和第一接收信号RX1,并且产生指示两个信号之间的频率差的信号作为输出:即,如图5所例示的,混合信号的混合频率Δf指示载波信号LO和第一接收信号RX1之间存在的频率差。
因而,在所考虑的实施例中,应用于混频器162的输出处的混合信号的带通滤波器164仅维持混合信号的频率处于给定频率间隔。因而,滤波器164应当被配置为使得混合频率Δf位于带通滤波器164的频率间隔内。更具体地,只要频率差Δf取决于目标O与RF系统的距离,带通滤波器就可以被配置为仅选择给定范围的频率差Δf,从而准许对距RF系统的给定最小距离与最大距离之间的目标O的检测进行限制,即,带通滤波器164可以用于对由于与目标O不同的其他对象生成的信号RX1中的分量而导致的噪声信号进行过滤。
例如,靠近发送天线和接收天线定位的反射表面(诸如车辆的保险杠和/或针对RF系统的板上和硅隔离上提供的部件)可以在有限的飞行时间之后产生回波第一接收信号RX1,并且只要载波信号LO与第一接收信号RX1之间的频率差Δf是指示第一发送信号TX1的飞行时间的第一时间间隔Δt的函数,就可以得到具有低混合频率Δf(几乎DC或最多几kHz)的对应混合信号。因此,在正常操作期间,带通滤波器162可以滤除指示这些部件的距离的接收信号。相反,带通滤波器164被配置为使具有特定频率范围的信号通过,具有特定频率范围的该信号可以指示预期目标O的距离。因而,控制电路12可以根据频率差Δf计算目标O的距离。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控制电路12可以被配置为根据测试信号激活接收测试阶段,并且可选地激活发送测试阶段。可以执行这样的测试阶段,以用于测试设备10的接收焊盘和/或发送焊盘与对应的接收天线和/或发送天线的电连接,该接收天线和/或发送天线经由相应的接收焊球和/或发送焊球连接到焊盘。
图6示出了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RF系统的非限制性示例,其适于执行接收测试阶段,该RF系统包括第一发送链、第一接收链和第二接收链。再者,为了简单起见,仅表示这些发送链和接收链,但是存在采用包括多个发送链和多个接收链的RF系统的可能性。
在RF系统中,如图6所示:
-第一发送链可以包括:第一发送电路14,其接收载波信号LO和第一控制信号EN1;以及第一发送焊盘T1,其经由第一发送焊球110(例如,直接)连接到第一发送天线AT1,
-第一接收链可以包括:第一接收天线AR1,其经由第一接收焊球102(例如,直接)连接到第一接收焊盘R1;以及第一接收电路16,其接收载波信号LO和第一接收信号RX1,以及
-第二接收链可以包括:第二接收天线AR2,其经由第二接收焊球104(例如,直接)连接到第二接收焊盘R1;以及第二接收电路16,其接收载波信号LO和第一接收信号RX2。
如已经讨论的,RF系统可以用于汽车应用,例如,它可以安装在车辆上。因而,诸如车辆的保险杠B的反射表面可以在距RF系统相对较短的距离处(即,可以相对于能够由系统检测到的目标O的距离显着更小的距离处)存在。仅作为示例,在本非限制性示例中,反射表面可以由保险杠B表示,但是可以采用不同的反射表面,诸如在针对RF系统的板上和硅隔离上提供的部件(其可以类似地靠近RF系统的发送天线和接收天线定位)。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在接收测试阶段期间,可以例如经由幅移键控ASK调制来调制第一发送信号TX1,其中载波信号的幅度变化可以用于传送数字信息。例如,存在采用开关键控(OOK)调制(即,二进制调制)的可能性,其中可以依据二进制数字调制信号的切换来选择性地发送或不能发送载波信号。在RF系统的当前非限制性示例中,频率发生器18可以产生具有幅度A和恒定频率fLO的载波信号LO,而控制电路12可以生成第一控制信号EN1,第一控制信号EN1例如为具有频率fEN的二进制数字信号,该二进制数字信号可以对应于ASK调制信号。所得的ASK调制的第一发送信号TX1因此可以对应于如下所述的载波信号LO和第一控制信号EN1的乘法。载波信号LO和第一控制信号EN1分别可以具有等式:
LO(t)=Vp*sin(ωpt)
Figure BDA0002045006140000101
其中T表示第一控制信号EN1的时间段,并且ωp=2π*fLO
因而,第一发送信号TX1可以具有以下等式:
TX1(t)=Lo(t)*EN1(t)=Vp*sin(ωpt)*EN1(t)
第一控制信号EN1可以经由对应傅立叶级数展开而写为:
Figure BDA0002045006140000102
其中n包括奇数正整数,并且ωm=2π*fEN=2π/T,从而:
Figure BDA0002045006140000103
Figure BDA0002045006140000104
n是奇数正整数。
因而,在所考虑的实施例中,第一发送信号TX1可以包括频率为fLO+fEN和fLO-fEN的分量。在各种实施例中,在具有不同值的同时,可以独立于载波信号LO的频率fLO来选择频率fEN。具体地,在各种实施例中,选择第一控制信号EN1的频率fEN,使得其被包括在带通滤波器164的频带内。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存在针对可以由第一发送链发送的第一发送信号TX1采用不同类型的调制的可能性。例如,第一发送电路14可以包括混频器,该混频器可以接收载波信号LO以及第一控制信号EN1,该第一控制信号EN1例如包括可以修改载波信号LO的频率和/或幅度的中频信号。例如,第一发送信号TX1可以进行相移键控PSK调制。因而,第一发送电路14可以包括移相器,该移相器可以接收载波信号LO和中频信号作为输入,并且提供PSK调制的第一发送信号TX1作为输出。
一旦发送,第一发送信号TX1就可以在目标O和/或在保险杠B处被反射。因此,第一接收链可以接收由于保险杠B而导致的第一信号RX1(在图6中用实线箭头例示)以及可选地接收由于目标O而导致的第一接收信号RX1(在图6中用虚线箭头例示),并且可以例如使用如前所述的零差配置(homodyne configuration)来对这样的信号进行下转换(downconvert)。
具体地,在接收测试阶段期间,只要第一接收信号RX1,如果其被接收到(例如,目标O可能不存在),可能导致衰减并且可能难以检测到,则由于目标O而导致的第一接收信号RX1可以被认为是可忽略的。此外,由目标O产生的第一接收信号RX1和第二接收信号RX2可能不一致。因而,RF系统可以执行测试阶段,而不使用诸如目标O的车辆外部的部件。
相反,例如,由于保险杠B而导致的第一接收信号RX1和第二接收信号RX2可以具有一般而言低于第一发送信号TX1的发送功率的大约20/25dB的幅度,并且可以分别由RF系统的第一接收链和第二接收链来检测。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经调制的第一接收信号RX1和经调制的第二接收信号RX2可以包括载波信号LO的处于频率fLO的分量和第一控制信号EN1的处于频率fEN的分量,其可以与保险杠B或诸如目标O的其他外部部件无关。应当领会,可能由于保险杠B而导致的第一接收信号RX1的幅度和第二接收信号RX2的幅度基本上恒定,即,如果RF系统的发送链和接收链正常运行,则不同的接收链可以从保险杠B接收相同的恒定信号。
因而,第一接收焊盘R1可以接收由于保险杠B而导致的第一接收信号RX1,并且第二接收焊盘R2可以接收由于保险杠B而导致的第二接收信号RX2,并且将这些信号发送到相应的第一接收电路和第二接收电路16。
参考第一接收电路16(同样适用于系统的每个接收电路),在混频器162中,具有频率fLO的载波信号LO可以与具有频率为fLO+fEN和fLO-fEN的分量的第一接收信号RX1混合,第一接收信号RX1由于如前所讨论的飞行时间而相对于载波信号LO在时间上移位,其中第一RX1接收信号和第二RX2接收信号的飞行时间由于保险杠B与第一AR1接收天线和第二AR2接收天线接近而受到限制。结果,混频器162可以产生信号,该信号具有的所得频率为载波信号LO的频率与第一接收信号RX1的分量的频率之间的差。
带通滤波器164可以滤除可能在预定的频率范围之外的信号,相反地,与第一控制信号EN1的频率相对应的频率+fEN的混合信号可以通过带通滤波器164,并且可以在进一步处理(例如,在166处数字化,在160、168处放大)之后,发送到控制电路12,如先前所描述的。
可以分别从第一接收电路和第二接收电路产生第一RD1解调接收信号和第二RD2解调接收信号,其可以指示第一RX1接收信号和第二RX2接收信号。因而,这些解调接收信号RD1、RD2可以用于测试在一个或多个接收链的焊球中是否发生缺陷和/或断裂。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在接收测试阶段期间,设备10可以被配置为:
-(仅)生成第一发送信号TX1并且经由第一发送焊盘T1将其发送到第一发送天线AT1,
-经由第一接收焊盘R1从第一接收天线AR1接收由于保险杠B而导致的第一接收信号RX1,
-经由第一接收电路16解调第一接收信号RX1,并且生成第一解调接收信号RD1,
-经由第二接收焊盘R2从第二接收天线AR2接收由于保险杠B而导致的第二接收信号RX2,
-经由第二接收电路16解调第二接收信号RX2,并且生成第二解调接收信号RD2,以及
-通过分析第一解调接收信号RD1和第二解调接收信号RD2,测试由第一接收焊盘R1接收的第一接收信号RX1是否与由第二接收焊盘R2接收的第二接收信号RX2相对应;以及
-作为指示第一接收信号RX1与第二接收信号RX2不相对应的测试的结果,生成指示接收误差的接收误差信号。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接收测试阶段可以由控制电路12控制,该控制电路12可以被配置为用于:
-生成第一控制信号EN1,以便产生第一发送信号TX1,
-接收分别指示第一接收信号RX1和第二接收信号RX2的第一解调接收信号RD1和第二解调接收信号RD2,
-确定指示第一接收信号RX1的第一解调接收信号RD1的第一幅度,
-确定指示第二接收信号RX2的第二解调接收信号RD2的第二幅度,
-比较第一幅度和第二幅度,以及
-如果第一解调接收信号RD1的幅度不与第二解调接收信号RD2的幅度相对应,则可能在接收链中的一个接收链中存在缺陷并且可以产生指示缺陷被检测到的接收误差信号。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RD1解调接收信号和第二RD2解调接收信号的幅度与预定值进行比较,该预定值可以指示预期接收信号,例如,幅度为20/25dB的信号,其一般而言低于第一发送信号TX1的发送功率,并且如果第一RD1解调接收信号和第二RD2解调接收信号的幅度不与预定值相对应,可以生成接收误差信号,其指示第一接收链和第二接收链包括缺陷或断裂。
可选地,存在在每个接收测试阶段期间存储第一RD1解调接收信号和第二RD2解调接收信号(例如,其绝对幅度或幅度的变化)的可能性,使得可以在时间上对第一接收链和第二接收链的操作状况进行监测,该操作状况可以指示在一个或多个接收链中随时间而发生的缺陷。
例如,参考第一接收链,在当前发送测试阶段期间存在将当前接收测试阶段的第一解调接收信号RD1与先前发送测试阶段的第一解调接收信号RD1进行比较的可能性。这些幅度之间的差可以指示可能在RF系统的第一接收链的寿命期间产生的缺陷。
因而,在接收测试阶段期间,设备10能够:
-标识在一个或多个接收链中是否发生阻碍接收信号的接收的焊球断裂,
-标识在一个或多个接收链中是否存在使接收信号的接收变差的缺陷,和/或
-标识在RF系统寿命期间一个或多个接收链的操作是否恶化。
应当领会,在本文中所例示的接收测试阶段中,可以借助于第一发送链来测试第一接收链和第二接收链。然而,这仅仅是任意选择,并且每个发送链可以充当测试发送链。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如果存在缺陷和/或断裂,则设备10可以相应地操作作为响应,即,设备10可以中断缺陷链的操作。
如果验证了缺陷的存在,则存在标识第一接收链和第二接收链中的缺陷接收链的可能性。具体地,只要接收链中的缺陷会产生具有较小(或零)幅度的接收信号,就可以通过标识具有较小幅度的、第一解调接收信号RD1和第二解调接收信号RD2中的解调接收信号来标识缺陷接收链。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控制电路12可以可选地向系统的显示器(图中未示出)发送接收误差信号。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发送测试阶段还可以用于具有第一发送链和第二发送链的RF系统,如图7所例示的。在图7中,已经结合图6讨论过的零件或元件用相同的参考标记指示,并且为了简洁起见,不再重复对应的详细描述。在如图7所表示的RF系统中,第二发送链可以包括:第二发送电路14,其接收载波信号LO和第二控制信号EN2;以及第二发送焊盘T2,其经由第二发送焊球112(例如,直接)连接到第二发送天线AT2。
此外,在发送测试阶段期间,只要第一接收信号RX1,如果其被接收到(例如,目标O可能不存在),可能导致衰减并且可能难以检测到,则由于目标O而导致的第一接收信号RX1可以被认为是可忽略的。因而,RF系统可以在不使用诸如目标O的车辆外部的部件的情况下执行发送测试阶段。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在发送测试阶段期间,设备10可以被配置为:
-在第一阶段中,(仅)生成第一发送信号TX1,将第一发送信号TX1提供给第一发送焊盘T1,并且从第一接收焊盘R1接收由于保险杠B而导致的第一接收信号RX1,
-存储指示在第一阶段期间接收的第一接收信号RX1的第一解调接收信号RD1,
-在第二阶段中,在第一阶段之后,(仅)生成第二发送信号TX2,将第二发送信号TX2提供给第二发送焊盘T2,并且从第一接待焊盘R1接收由于保险杠B而导致的第一接收信号RX1,
-通过分析在第一阶段期间接收的所存储的第一解调接收信号RD1和在第二阶段期间接收的第一解调接收信号RD1,来测试第一发送信号TX1是否与第二发送信号TX2相对应;以及
-作为指示第一发送信号TX1与第二发送信号TX2不相对应的测试的结果,生成指示发送误差的发送误差信号。
应当领会,在本文中所例示的发送测试阶段中,可以借助于第一接收链来测试第一发送链和第二发送链;然而,这是任意选择,并且每个接收链可以充当测试接收链。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接收测试阶段可以由控制电路12控制,该控制电路12可以被配置为用于:
-在第一阶段中,仅生成第一控制信号EN1,以便产生第一发送信号TX1,
-在第二阶段中,仅生成第二控制信号EN2,以便产生第二发送信号TX2,
-接收并存储第一解调接收信号RD1,第一解调接收信号RD1指示在第一阶段期间接收的第一接收信号RX1,
-接收第一解调接收信号RD1,第一解调接收信号RD1指示在第二阶段期间接收的第一接收信号RX1,
-确定指示在第一阶段期间接收的第一接收信号RX1的所存储的第一解调接收信号RD1的第三幅度,
-确定指示在第二阶段期间接收的第一接收信号RX1的第一解调接收信号RD1的第四幅度,
-比较第三幅度和第四幅度,以及
-如果第三幅度与第四幅度不相对应,则可能在发送链中的一个发送链中存在缺陷,并且可以产生指示缺陷被检测到的发送误差信号。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以将指示在第一阶段期间和第二阶段期间接收的第一接收信号RX1的第一解调接收信号RD1的幅度与预定值进行比较,并且如果这些幅度不与预定值相对应,可以生成接收误差信号,该接收误差信号指示第一发送链和/或第二发送链分别包括缺陷或断裂。
可选地,存在在每个发送测试阶段期间还存储指示在第二阶段期间接收的第一接收信号RX1的第一解调接收信号RD1(例如,其绝对幅度或幅度的变化)的可能性,使得可以在时间上对第一发送链和第二发送链的操作状况进行监测,该操作状况可以指示在一个或多个发送链中随时间而发生的缺陷。例如,参考第一发送链,在当前发送测试阶段期间,存在将指示在当前发送测试阶段的第一阶段期间接收的第一接收信号RX1的第一解调接收信号RD1与指示在先前发送测试阶段的第一阶段期间接收的第一接收信号RX1的第一解调接收信号RD1进行比较的可能性。这些幅度之间的差可以指示可能在RF系统的第一发送链的寿命期间产生的缺陷。
因而,在发送测试阶段期间,设备10能够:
-标识在一个或多个发送链中是否发生阻碍发送信号的发送的焊球断裂,
-标识在一个或多个发送链中是否存在使发送信号的发送变差的缺陷,和/或
-标识在RF系统寿命期间一个或多个发送链的操作是否恶化。
应当领会,在本文中所例示的发送测试阶段中,可以借助于第一接收链来测试第一发送链和第二发送链。然而,这仅仅是任意选择,并且每个发送链可以充当测试发送链。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如果存在缺陷和/或断裂,则设备10可以相应地操作,即,设备10可以中断缺陷链的操作。
如果验证了缺陷的存在,则存在标识第一发送链和第二发送链中的缺陷发送链的可能性。具体地,只要发送链中的缺陷会产生具有较小(或零)幅度的相应的接收信号,就可以通过标识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中的哪个阶段中第一解调接收信号RD1具有较小幅度来标识缺陷发送链。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控制电路12可以可选地向系统的显示器(不可见)传送发送误差信号。
在不损于基本原理的情况下,针对仅通过示例公开的内容,细节和实施例可以甚至显着地变化,而不背离保护范围。
该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20)

1.一种射频收发器设备,包括:
至少第一发送焊盘,其中所述第一发送焊盘被配置为连接到第一发送天线;
第一发送电路,其中所述第一发送电路被配置为通过根据第一发送控制信号调制射频信号,来生成针对所述第一发送焊盘的第一发送信号;
至少第一接收焊盘和第二接收焊盘,所述第一接收焊盘和所述第二接收焊盘被配置为分别连接到第一接收天线和第二接收天线;
至少第一接收电路和第二接收电路,其中所述第一接收电路和所述第二接收电路被配置为通过使用所述射频信号分别解调由所述第一接收焊盘和所述第二接收焊盘接收的第一接收信号和第二接收信号,来分别生成第一解调接收信号和第二解调接收信号,并且所述第一接收电路和所述第二接收电路中的每个接收电路包括具有频率范围的带通滤波器;
其中所述射频收发器设备包括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被配置为在接收测试阶段期间操作以:
生成所述第一发送控制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解调接收信号和所述第二解调接收信号,测试由所述第一接收焊盘接收的所述第一接收信号是否与由所述第二接收焊盘接收的所述第二接收信号相对应;以及
当所述测试指示所述第一接收信号与所述第二接收信号不相对应时,生成指示接收误差的接收误差信号,并且
其中所述控制电路被配置为在正常操作阶段期间操作以:
生成所述第一发送控制信号,所述第一发送控制信号具有比所述带通滤波器的所述频率范围更小的频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接收误差信号包括:
第一接收误差信号,指示当所述第一解调接收信号的幅度小于所述第二解调接收信号的幅度时、由所述控制电路生成的所述第一接收焊盘的误差;以及
第二接收误差信号,指示当所述第一解调接收信号的幅度大于所述第二解调接收信号的幅度时、由所述控制电路生成的所述第二接收焊盘的误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中
其中所述第一发送控制信号在接收测试阶段期间具有位于所述带通滤波器的所述频率范围之间的频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控制电路被配置为:
在每个接收测试阶段之后,存储所述第一解调接收信号和所述第二解调接收信号;
在当前接收测试阶段中,当所述第一解调接收信号的幅度小于在先前接收测试阶段中存储的所述第一解调接收信号的幅度时,生成指示所述第一接收焊盘的误差的第一接收误差信号;以及
在所述当前接收测试阶段中,当所述第二解调接收信号的幅度小于先前接收测试阶段中存储的所述第二解调接收信号的幅度时,生成指示所述第二接收焊盘的误差的所述第一接收误差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发送控制信号是数字信号,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发送电路被配置为通过根据相应的第一发送控制信号执行所述射频信号的幅移键控调制,来生成针对所述第一发送焊盘的相应的第一发送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包括:
第二发送焊盘,其中所述第二发送焊盘被配置为连接到第二发送天线;
第二发送电路,其中所述第二发送电路被配置为通过根据第二发送控制信号调制所述射频信号,来生成针对所述第二发送焊盘的第二发送信号;
其中所述控制电路被配置为在发送测试阶段期间操作以:
在第一阶段中:仅生成所述第一发送控制信号,并且存储在所述第一阶段期间由所述第一接收焊盘接收的所述第一解调接收信号,
在第二阶段中:仅生成所述第二发送控制信号,并且接收在所述第二阶段期间由所述第一接收焊盘接收的所述第一解调接收信号,
根据在所述第一阶段期间接收的所述第一解调接收信号和在所述第二阶段期间接收的所述第一解调接收信号,测试所述第一发送信号是否与所述第二发送信号相对应;以及
当所述测试指示所述第一发送信号与所述第二发送信号不相对应时,生成指示发送误差的发送误差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接收电路和所述第二接收电路中的每个接收电路包括带通滤波器,所述带通滤波器被配置为使具有的频率介于第一频率与第二频率之间的信号通过,并且所述第二发送控制信号具有位于所述第一频率与所述第二频率之间的频率,以及
所述第二发送控制信号是数字信号,并且所述第二发送电路被配置为通过根据相应的第二发送控制信号执行所述射频信号的幅移键控调制,来生成针对所述第二发送焊盘的相应的第二发送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控制电路被配置为:
在所述第一阶段期间确定所述第一接收信号的第一幅度;以及
在所述第二阶段期间确定所述第一接收信号的第二幅度,
其中所述发送误差信号包括:
第一发送误差信号,指示当所述第一幅度小于所述第二幅度时由所述控制电路生成的所述第一发送焊盘的误差;以及
第二发送误差信号,指示当所述第一幅度大于所述第二幅度时由所述控制电路生成的所述第二发送焊盘的误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控制电路被配置为根据测试信号激活所述发送测试阶段和所述接收测试阶段。
10.一种射频系统,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收发器设备;
至少第一发送天线,连接到所述第一发送焊盘;以及
至少第一接收天线和第二接收天线,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接收焊盘和所述第二接收焊盘。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射频系统,包括:反射表面,布置在距所述第一发送天线以及所述第一接收天线和所述第二接收天线一定距离处。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射频系统,
其中所述第一发送控制信号在接收测试阶段期间具有位于所述带通滤波器的所述频率范围之间的频率。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射频系统,其中所述接收误差信号包括:
第一接收误差信号,指示当所述第一解调接收信号的幅度小于所述第二解调接收信号的幅度时、由所述控制电路生成的所述第一接收焊盘的误差;以及
第二接收误差信号,指示当所述第一解调接收信号的幅度大于所述第二解调接收信号的幅度时、由所述控制电路生成的所述第二接收焊盘的误差。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射频系统,其中所述控制电路被配置为:
在每个接收测试阶段之后,存储所述第一解调接收信号和所述第二解调接收信号;
在当前接收测试阶段中,当所述第一解调接收信号的幅度小于在先前接收测试阶段中存储的所述第一解调接收信号的幅度时,生成指示所述第一接收焊盘的误差的第一接收误差信号;以及
在所述当前接收测试阶段中,当所述第二解调接收信号的幅度小于先前接收测试阶段中存储的所述第二解调接收信号的幅度时,生成指示所述第二接收焊盘的误差的所述第一接收误差信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射频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发送控制信号是数字信号,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发送电路被配置为通过根据相应的第一发送控制信号执行所述射频信号的幅移键控调制,生成针对所述第一发送焊盘的相应的第一发送信号。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射频系统,包括:
第二发送焊盘,其中所述第二发送焊盘被配置为连接到第二发送天线;
第二发送电路,其中所述第二发送电路被配置为通过根据第二发送控制信号调制所述射频信号,来生成针对所述第二发送焊盘的第二发送信号;
其中所述控制电路被配置为在发送测试阶段期间操作以:
在第一阶段中:仅生成所述第一发送控制信号,并且存储在所述第一阶段期间由所述第一接收焊盘接收的所述第一解调接收信号,
在第二阶段中:仅生成所述第二发送控制信号,并且接收在所述第二阶段期间由所述第一接收焊盘接收的所述第一解调接收信号,
根据在所述第一阶段期间接收的所述第一解调接收信号和在所述第二阶段期间接收的所述第一解调接收信号,测试所述第一发送信号是否与所述第二发送信号相对应;以及
当所述测试指示所述第一发送信号与所述第二发送信号不相对应时,生成指示发送误差的发送误差信号。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射频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接收电路和所述第二接收电路中的每个接收电路包括带通滤波器,所述带通滤波器被配置为使具有的频率介于第一频率与第二频率之间的信号通过,并且所述第二发送控制信号具有位于所述第一频率与所述第二频率之间的频率,以及
所述第二发送控制信号是数字信号,并且所述第二发送电路被配置为通过根据相应的第二发送控制信号执行所述射频信号的幅移键控调制,来生成针对所述第二发送焊盘的相应的第二发送信号。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射频系统,其中所述控制电路被配置为:
在所述第一阶段期间确定所述第一接收信号的第一幅度;以及
在所述第二阶段期间确定所述第一接收信号的第二幅度,
其中所述发送误差信号包括:
第一发送误差信号,指示当所述第一幅度小于所述第二幅度时由所述控制电路生成的所述第一发送焊盘的误差;以及
第二发送误差信号,指示当所述第一幅度大于所述第二幅度时由所述控制电路生成的所述第二发送焊盘的误差。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射频系统,其中所述控制电路被配置为根据测试信号激活所述发送测试阶段和所述接收测试阶段。
20.一种测试射频收发器设备的方法,包括:
由第一发送电路生成第一发送信号,所述第一发送信号用于应用连接到第一发送天线的第一发送焊盘,其中生成包括:根据相应的第一发送控制信号调制射频信号;
响应于在分别连接到第一接收天线和第二接收天线的第一接收焊盘和第二接收焊盘处分别接收的第一接收信号和第二接收信号,至少由第一接收电路和第二接收电路分别生成第一解调接收信号和第二解调接收信号,其中生成包括:使用所述射频信号解调所述第一接收信号和所述第二接收信号;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接收电路和所述第二接收电路中的每个接收电路包括带通滤波器,所述带通滤波器被配置为使具有的频率介于第一频率与第二频率之间的信号通过;
在接收测试阶段期间:
仅生成所述第一发送控制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解调接收信号和所述第二解调接收信号,测试由所述第一接收焊盘接收的所述第一接收信号是否与由所述第二接收焊盘接收的所述第二接收信号相对应;以及
当所述测试指示所述第一接收信号与所述第二接收信号不相对应时,生成指示接收误差的接收误差信号;并且
在正常操作阶段期间:
生成所述第一发送控制信号,所述第一发送控制信号具有比所述第一频率和所述第二频率更小的频率。
CN201910354605.3A 2018-04-30 2019-04-29 射频收发器设备、对应系统和方法 Active CN1104299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T102018000004974 2018-04-30
IT102018000004974A IT201800004974A1 (it) 2018-04-30 2018-04-30 Dispositivo ricetrasmittente a radio frequenze, sistema e procedimento corrispondent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29951A CN110429951A (zh) 2019-11-08
CN110429951B true CN110429951B (zh) 2022-04-01

Family

ID=6281699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05266.7U Active CN210137319U (zh) 2018-04-30 2019-04-29 射频收发器设备和对应系统
CN201910354605.3A Active CN110429951B (zh) 2018-04-30 2019-04-29 射频收发器设备、对应系统和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05266.7U Active CN210137319U (zh) 2018-04-30 2019-04-29 射频收发器设备和对应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924194B2 (zh)
EP (1) EP3565145B1 (zh)
CN (2) CN210137319U (zh)
IT (1) IT20180000497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201800004974A1 (it) * 2018-04-30 2019-10-30 Dispositivo ricetrasmittente a radio frequenze, sistema e procedimento corrispondente
US11639984B2 (en) * 2020-05-26 2023-05-02 Veoneer Us, Llc Radar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antenna correlation and covariance eigenvalues in radar sensor blockage determination
DE102020121978B4 (de) * 2020-08-21 2022-03-31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Kalibrierung eines radarsystem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67123A (en) * 1997-06-19 1999-02-02 Motorola, Inc. Phased array radio frequency (RF) built-in-test equipment (BITE)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for
EP1026515A1 (en) * 1999-02-04 2000-08-09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Radar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erroneous detection by comparing sensitivities of each combination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units
CN1721874A (zh) * 2004-07-13 2006-01-18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雷达设备和雷达设备控制方法
JP2008292244A (ja) * 2007-05-23 2008-12-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レーダ装置
WO2012119269A1 (en) * 2011-03-10 2012-09-1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faulty antennas
CN102680961A (zh) * 2011-03-16 2012-09-1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雷达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866040B1 (en) 2013-10-22 2017-07-19 Nxp B.V. Circuit and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IC connection failure
US10326539B2 (en) * 2017-04-12 2019-06-18 Rohde & Schwarz Gmbh & Co. Kg Test system and test method
IT201800004974A1 (it) * 2018-04-30 2019-10-30 Dispositivo ricetrasmittente a radio frequenze, sistema e procedimento corrispondent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67123A (en) * 1997-06-19 1999-02-02 Motorola, Inc. Phased array radio frequency (RF) built-in-test equipment (BITE)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for
EP1026515A1 (en) * 1999-02-04 2000-08-09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Radar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erroneous detection by comparing sensitivities of each combination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units
CN1721874A (zh) * 2004-07-13 2006-01-18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雷达设备和雷达设备控制方法
JP2008292244A (ja) * 2007-05-23 2008-12-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レーダ装置
WO2012119269A1 (en) * 2011-03-10 2012-09-1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faulty antennas
CN102680961A (zh) * 2011-03-16 2012-09-1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雷达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IT201800004974A1 (it) 2019-10-30
EP3565145B1 (en) 2021-02-17
US20190334640A1 (en) 2019-10-31
US10924194B2 (en) 2021-02-16
CN210137319U (zh) 2020-03-10
EP3565145A1 (en) 2019-11-06
CN110429951A (zh) 2019-1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insburg et al. A multimode 76-to-81GHz automotive radar transceiver with autonomous monitoring
CN109471071B (zh) 使用二次调制的rf雷达装置bist
CN110429951B (zh) 射频收发器设备、对应系统和方法
US10278084B2 (en) RF receiver with built-in self-test function
CN106130576B (zh) 具有功率传感器校准的rf前端
EP3483622A1 (en) Radar unit having a built-in self-test
US10761186B2 (en) RF receiver with built-in test capabilities
US7443336B2 (en) In-vehicle pulse radar device
CN108233977A (zh) 具有测试能力的rf收发器
CN210270151U (zh) 电路、雷达传感器系统和交通工具
EP3454078B1 (en) Radar device that implements built-in self-test using noise injection
KR20190034551A (ko) 레이더 시스템에서의 고장 검출
US8552904B2 (en) In-vehicle pulse radar
US9726757B2 (en) Radar device and process therefor
US11139847B2 (en) Self-tuning N-path filter
CN110824333B (zh) 嵌入式测试电路及其方法
US7349678B2 (en)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radio signals simultaneously
JP2006261797A (ja) 送受信モジュール
JP2001021636A (ja) 測位システム用受信装置
CN116248204A (zh) 使用测试信号监测接收天线的阻抗匹配并且监测接收链
JP2005198052A (ja) 高周波装置
KR20030026121A (ko) 직류차단용 커플러를 이용한 광대역 레이더디텍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