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25607B - 一种模块化集成灶底座及其安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块化集成灶底座及其安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25607B
CN110425607B CN201910718413.6A CN201910718413A CN110425607B CN 110425607 B CN110425607 B CN 110425607B CN 201910718413 A CN201910718413 A CN 201910718413A CN 110425607 B CN110425607 B CN 1104256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body
supporting
support
base
reinforc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1841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25607A (zh
Inventor
钱松良
宋烨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Lanjuxi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Lanjuxi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Lanjuxi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Lanjuxi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1841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256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256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256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256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256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15/00Details
    • F24C15/08Foundations or supports plates; Legs or pillars; Casings; Whe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15/00Details
    • F24C15/08Foundations or supports plates; Legs or pillars; Casings; Wheels
    • F24C15/086Adjustable legs or pill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15/00Details
    • F24C15/20Removing cooking fum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化集成灶底座,包括底座体和支撑架,底座体的底面四周角上均可拆卸安装有支撑柱,支撑架位于底座体内,支撑架包括支撑纵杆和支撑横杆,支撑纵杆纵向均匀设置在底座体内,支撑横杆横向均匀设置在支撑纵杆的上方。该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加强板与底座体的安装;2)限位板与底座体的安装;3)支撑柱与底座体的安装;4)支撑架与底座体的安装;5)集成灶箱体与底座的安装。本发明通过支撑架和底座体的双重作用,有效保证底座的结构强度和牢固性能,并支撑架又分为支撑纵杆和支撑横杆,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对集成灶箱体进行支撑,使得整个模块化集成灶的结构更稳固,同时通过支撑柱的设计,可以将底座整体抬高。

Description

一种模块化集成灶底座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集成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化集成灶底座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集成灶是一种集吸油烟机、燃气灶、消毒柜、储藏柜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厨房电器,具有节省空间,抽油烟效果好,节能低耗环保等优点。集成灶是运用微空气动力学原理,采用深井下排或侧吸下排,下排风产生流体负压区的原理,让油烟往下吸走,油烟吸净率达95%以上。集成灶是为解决传统油烟机无法彻底根除油烟的难题,改善厨房和家居环境而研制开发的厨房家电产品。
模块化集成灶是将集成灶分为底座、集成灶箱体、燃气灶和油烟机等几个独立的部分,再将这几部分拼装成一个完整的集成灶,从而便于后续的维修和更换。底座是模块化集成灶的一部分,底座实现对整个模块化集成灶的底部支撑,同时底座内还可以放置集油盒。现有的底座结构的稳定性一般,在长期使用中,底座容易发生变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模块化集成灶底座及其安装方法的技术方案,整体结构设计巧妙合理,通过支撑架和底座体的双重作用,有效保证底座的结构强度和牢固性能,并支撑架又分为支撑纵杆和支撑横杆,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对集成灶箱体进行支撑,有效确保集成灶箱体与底座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整个模块化集成灶的结构更稳固,同时通过支撑柱的设计,可以将底座整体抬高,使得底座的底面与地面之间留有一定的高度差,从而保证底座的通风性和透气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模块化集成灶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体和支撑架,底座体的底面四周角上均可拆卸安装有支撑柱,支撑架位于底座体内,支撑架包括支撑纵杆和支撑横杆,支撑纵杆纵向均匀设置在底座体内,支撑纵杆通过连接件与底座体固定连接,支撑横杆横向均匀设置在支撑纵杆的上方,支撑横杆的两端分别与底座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底座体的前端面上设置有插孔,底座体的内部设置有框槽,插孔与框槽相匹配,插孔内插接有集油盒,集油盒穿过插孔延伸至框槽内,框槽内设置有挡板,挡板上设置有嵌位槽,集油盒的端部设置有嵌位块,嵌位块与嵌位槽相匹配,整体结构设计紧凑合理,集油盒穿过插孔延伸至框槽内,通过框槽对集油盒延伸至底座体部分的左右两侧进行限位,保证集油盒安装的稳固性,同时通过挡板对集油盒的端面进行抵紧限位,再通过嵌位槽和嵌位块的设计可以对集油盒进行进一步的限定。
进一步,底座体的顶面四周角上均设置有限位板,限位板的顶面与底座体的顶面相齐平,限位板的底面上设置有套筒,限位板的底部设置有折边,折边与底座体的内侧壁螺钉固定,限位板的设计既可以增加底座体四周角处的结构强度,使得底座体的四周角处更不易变形弯曲,同时由于限位板的顶面与底座体的顶面相齐平,使得限位板可以对底座上放置的集成灶箱体起到辅助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大底座与集成灶箱体底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保证集成灶箱体在底座上的放置稳定性,并且限位板底面的套筒的设计,可以对后续支撑柱的顶部起到进一步的限位左右,从而保证底座体上四个支撑柱的安装高度一致,保证底座的整体水平性,降低安装难度。
进一步,底座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凸台,凸台与底座体之间形成卡槽,卡槽内卡接有与其相匹配的加强板,加强板上设置有空心槽,加强板的顶面左右两端均设置有限位块,加强板的底面左右两端均设置有限位槽,限位块与限位槽相匹配,限位块卡接在限位槽内,凸台的设计可以与底座体之间形成一个卡槽,从而便于加强板与底座体之间的限位卡接,并且加强板的个数不定,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选择加强板的实际安装数量,上下两个加强板之间通过限位块与限位槽之间的卡接限位,实现精准的定位,同时保证上下两个加强板之间的放置稳定性。
进一步,底座体的底面四周角上均设置有第一限位孔,加强板的四周角上均设置有第二限位孔,支撑柱与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孔、套筒相匹配,支撑柱的顶端依次穿过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孔卡接在套筒内,支撑柱与加强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压紧螺母,压紧螺母与支撑柱螺纹紧固连接,支撑柱的底端设置有加固盘,第一限位孔的设计可以实现支撑柱与底座体之间的插接限位,而第二限位孔的设计可以实现支撑柱与加强板之间的插接限位,进一步限定加强板在底座体内的位置,最后再通过压紧螺母的螺纹拧紧限位,既可以实现支撑柱与底座体之间的限位固定,又可以将加强板与底座体之间压紧限位,设计巧妙,安装方便,通过一个压紧螺母可以实现支撑柱、加强板的同时固定,加固盘的设计可以增大支撑柱底面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整个底座的放置更平稳可靠,从而使得模块化集成灶的放置更稳固。
进一步,连接件包括托座和连杆,托座与底座体的内侧壁螺钉固定,托座对称设置在连杆的两端,托座上设置有放置槽,放置槽与支撑纵杆相匹配,支撑纵杆的端部卡接在放置槽内,托座的顶面高度与底座体的顶面高度相齐平,托座的设计可以对支撑纵杆的两端进行限位支撑,并且通过放置槽的辅助设置,实现支撑纵杆与托座之间的卡接限位,从而保证两者之间的卡接牢固性,保证底座的顶面整体平整,而两个托座之间又通过连杆之间连接,可以保证前后两个托座位置调整的一致性,同时又能够保证连接件的整体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增大连接件与支撑纵杆之间的支撑面,保证连接件对支撑纵杆的支撑力。
进一步,放置槽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一穿孔,支撑纵杆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穿孔,支撑纵杆的端部通过螺栓杆与托座固定连接,螺栓杆与第一穿孔、第二穿孔相匹配,螺栓杆通过第一穿孔、第二穿孔横向贯穿托座和支撑纵杆,螺栓杆的两端均设置有紧固螺母,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可以实现螺栓杆与托座、支撑纵杆的连接,再通过螺栓杆两端的紧固螺母的拧紧限位,从而将托座与支撑纵杆之间进一步的限位固定,限制支撑纵杆的上下移动,设计合理,连接灵活,安装拆卸方便简单。
进一步,支撑横杆设置有两个,支撑纵杆的顶面上设置有两个定位槽,定位槽与支撑横杆相匹配,支撑横杆卡接在定位槽内,支撑横杆的顶面、支撑纵杆的顶面均与底座体的顶面相齐平,由于支撑横杆卡接在支撑纵杆的定位槽内,从而通过支撑横杆可以实现支撑纵杆之间的间接连接,使得整个支撑架的结构更稳固,使得整个底座不易发生变形。
进一步,底座体的左右两端面上均设置有定位孔和散热槽,散热槽位于定位孔的下方,定位孔位于两个支撑横杆之间,定位孔的设计可以便于后续集成灶箱体与底座之间的安装固定,简化实际的安装拆卸步骤,散热槽的设计可以保证底座体内部的通风散热性能,并且与空心槽相配合,使得底座内部空气整体流通,当底座与集成灶箱体安装后,使得空气也可以继续流通到集成灶箱体内,有效提高模块化集成灶内部的整体散热性,延长模块化集成灶的使用寿命。
采用如上述一种模块化集成灶底座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加强板与底座体的安装:首先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加强板的安装个数,再逐个安装加强板,将第一块加强板卡接到底座体的卡槽内,并且该加强板的限位块正面朝上,接着放置第二块加强板,使得第一块加强板上的限位块正好卡入到第二块加强板底面上的限位槽内,再根据第二块加强板的放置过程进行第三块加强板的安装,直至完成所需个数的加强板的安装;通过增减加强板的安装个数,可以对底座的实际结构强度进行调整,从而适用于对不同重量的集成灶箱体的支撑作用,扩大底座的适用范围,并且加强板卡接在卡槽内,实现加强板与底座体之间的限位卡接,上下两个加强板之间通过限位块与限位槽的卡接限位,实现精准的定位,保证上下两个加强板之间的放置稳定性,安装过程无需尺寸的测量,简化安装难度;
2)限位板与底座体的安装:在底座体的顶面四周角上分别安装限位板,将限位板的折边紧贴底座体的内侧壁,接着调整限位板的上下高度,直至限位板的顶面高度与底座体的顶面高度相齐平,再将折边与底座体内侧壁螺钉固定;先通过折边紧贴底座体的内侧壁,实现限位板的初步定位,接着移动限位板,直至限位板的顶面高度与底座体的顶面高度相齐平,实现限位板的精准定位,再通过螺钉固定保证限位板与底座体的安装牢固性,也便于后续限位板的拆卸更换;
3)支撑柱与底座体的安装:将支撑柱从底座体底面的第一限位孔往上移动,支撑柱往上移动过程穿过加强板上的第二限位孔,直至支撑柱的顶端穿过最上方的加强板后,从支撑柱的顶端旋入压紧螺母,接着支撑柱继续往上移动,直至支撑柱的顶端卡入到套筒内且与套筒的顶面抵触时,支撑柱移动到位,将压紧螺母往加强板方向转动,直至压紧螺母与最上方的加强板的顶面抵触压紧;通过先安装的限位板对支撑柱的安装起到限位作用,当支撑柱的端部穿过底座体的底面和加强板插入到套筒内时,则保证支撑柱移动过程中的垂直性,而当支撑柱的端部抵触到套筒的底面时,则保证支撑柱上移到位,从高度和垂直性上同时限制支撑柱,保证底座体四周角上四个支撑柱的安装高度一致,从而保证底座底面的水平性,而且由于支撑柱同时穿过了底座体和加强板,当紧固螺母对支撑柱进行限位固定时,还能够对加强板进行压紧限位,结构设计巧妙,安装方便简单;
4)支撑架与底座体的安装:
a、首先进行支撑纵杆的安装,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支撑纵杆的安装个数,支撑纵杆的数量与连接件的数量一一对应,根据连接件的安装个数和底座体的实际长度,测出每个连接件在底座体上的安装位置,并用记号笔标记,接着逐个安装连接件,将连接件横向卡入到底座体内,调整托座的上下位置,直至连接件两端的托座的顶面与底座体的顶面相齐平,再左右水平移动连接件,直至连接件移动到标记位置,将托座与底座体螺钉固定,接着将支撑纵杆安装到连接件上,将支撑纵杆的两端卡入到连接件两端的托座的放置槽内,再将螺栓杆横向贯穿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再在螺栓杆的两端安装套入紧固螺母,直至紧固螺母与托座的外壁抵触压紧;支撑纵杆的个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从而对支撑架的结构强度进行调整,通过测量标记支撑纵杆的安装位置,可以保证支撑纵杆纵向均匀分布在底座体上,从而保证支撑架的结构平衡性和稳固性,使得集成灶箱体底面的受力均衡;
b、接着对两个支撑横杆进行安装,将两个支撑横杆分别卡接在支撑纵杆顶面的两个定位槽内,并且卡接时保证两个支撑横杆端部的固定部相互相反设置,调整支撑横杆的左右位置,使得支撑横杆的两端正好与底座体的内侧壁贴合接触,再通过固定部将支撑横杆与底座体之间螺钉固定;通过先安装支撑纵杆对支撑横杆的安装起到限位卡接作用,有效简化支撑横杆的安装难度,也不需要进行尺寸的再测量,结构设计巧妙,而两个支撑横杆安装过程中保证两个支撑横杆端部的固定部相互相反设置,可以便于后续集成灶箱体与底座之间的安装卡接;
5)集成灶箱体与底座的安装:将集成灶箱体抬放到底座上方,调整集成灶箱体的位置,使得集成灶箱体底面左右两端的插块与底座体的左右两内侧壁相贴合,并且插块正好插接在两个支撑横杆之间,使得插块上预留的孔洞正好与定位孔相对应,再采用与孔洞和定位孔相对应的螺钉将插块与底座体固定。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整体结构设计巧妙合理,通过支撑架和底座体的双重作用,有效保证底座的结构强度和牢固性能,使得底座不易变形弯曲,而且支撑架与底座体为可拆装连接,当底座内部出现问题时,无需将整个底座更换,可以对出现问题的部分进行维修更换,降低后侧的维修成本,并且支撑架又被分为支撑纵杆和支撑横杆,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对集成灶箱体底面进行支撑,有效确保集成灶箱体与底座之间的接触面积,集成灶箱体的底面受力更加的均衡,使得整个模块化集成灶的结构更平稳牢固,支撑纵杆还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选择安装个数,从而对底座的结构强度进行调整,同时通过支撑柱的设计,可以将底座整体抬高,使得底座的底面与地面之间留有一定的高度差,从而保证底座的通风性和透气性,也避免底座底面受到磨损腐蚀等,延长底座的使用寿命,并且通过在底座体内部卡接加强板可以进一步增加底座体的结构强度,而且加强板的个数不定,可以根据设计标准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
本发明的安装过程合理清晰,先安装的部分不会影响到后续安装的部分,同时可能对后续安装的部分起到辅助定位作用,有效降低安装难度,保证安装位置的精确性,先进行加强板的安装,可以在限位板未安装时,便于将加强板卡入到底座体内的卡槽中,并且可以再后续支撑柱安装时可以对加强板的位置起到进一步的限位作用,接着再进行限位板的,通过先安装限位板对接下来支撑柱的安装起到辅助作用,再安装支撑柱,支撑柱安装过程中,当支撑柱的底端插入限位板底面的套筒内且抵触到套筒的端面时,支撑柱安装到位,保证四个支撑柱的安装高度一致,从而保证底座的整体平稳性,最后进行支撑架的安装,先安装支撑纵杆,通过精确测量支撑纵杆的安装位置,保证支撑纵杆的安装精准性,而支撑纵杆可以对支撑横杆的安装起到限位作用,从而也保证后续支撑横杆安装位置的精准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一种模块化集成灶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底座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限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支撑纵杆与连接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支撑柱与底座体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支撑纵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加强板与底座体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集油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体;2-支撑架;3-支撑柱;4-支撑纵杆;5-支撑横杆;6-连接件;7-插孔;8-框槽;9-集油盒;10-挡板;11-嵌位槽;12-嵌位块;13-限位板;14-套筒;15-折边;16-第一限位孔;17-第二限位孔;18-压紧螺母;19-加固盘;20-凸台;21-卡槽;22-加强板;23-空心槽;24-限位块;25-限位槽;26-托座;27-连杆;28-放置槽;29-第一穿孔;30-第二穿孔;31-螺栓杆;32-紧固螺母;33-定位槽;34-散热槽;35-定位孔;36-固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11所示,为本发明一种模块化集成灶底座,包括底座体1和支撑架2,底座体1的前端面上设置有插孔7,底座体1的内部设置有框槽8,插孔7与框槽8相匹配,插孔7内插接有集油盒9,集油盒9穿过插孔7延伸至框槽8内,框槽8内设置有挡板10,挡板10上设置有嵌位槽11,集油盒9的端部设置有嵌位块12,嵌位块12与嵌位槽11相匹配,整体结构设计紧凑合理,集油盒9穿过插孔7延伸至框槽8内,通过框槽8对集油盒9延伸至底座体1部分的左右两侧进行限位,保证集油盒9安装的稳固性,同时通过挡板10对集油盒9的端面进行抵紧限位,再通过嵌位槽11和嵌位块12的设计可以对集油盒9进行进一步的限定。
底座体1的顶面四周角上均设置有限位板13,限位板13的顶面与底座体1的顶面相齐平,限位板13的底面上设置有套筒14,限位板13的底部设置有折边15,折边15与底座体1的内侧壁螺钉固定,限位板13的设计既可以增加底座体1四周角处的结构强度,使得底座体1的四周角处更不易变形弯曲,同时由于限位板13的顶面与底座体1的顶面相齐平,使得限位板13可以对底座上放置的集成灶箱体起到辅助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大底座与集成灶箱体底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保证集成灶箱体在底座上的放置稳定性,并且限位板13底面的套筒14的设计,可以对后续支撑柱3的顶部起到进一步的限位左右,从而保证底座体1上四个支撑柱3的安装高度一致,保证底座的整体水平性,降低安装难度。
底座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凸台20,凸台20与底座体1之间形成卡槽21,卡槽21内卡接有与其相匹配的加强板22,加强板22上设置有空心槽23,加强板22的顶面左右两端均设置有限位块24,加强板22的底面左右两端均设置有限位槽25,限位块24与限位槽25相匹配,限位块24卡接在限位槽25内,凸台20的设计可以与底座体1之间形成一个卡槽21,从而便于加强板22与底座体1之间的限位卡接,并且加强板22的个数不定,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选择加强板22的实际安装数量,上下两个加强板22之间通过限位块24与限位槽25之间的卡接限位,实现精准的定位,同时保证上下两个加强板22之间的放置稳定性。
底座体1的底面四周角上均设置有第一限位孔16,加强板22的四周角上均设置有第二限位孔17,支撑柱3与第一限位孔16、第二限位孔17、套筒14相匹配,支撑柱3的顶端依次穿过第一限位孔16、第二限位孔17卡接在套筒14内,支撑柱3与加强板22的连接处设置有压紧螺母18,压紧螺母18与支撑柱3螺纹紧固连接,支撑柱3的底端设置有加固盘19,第一限位孔16的设计可以实现支撑柱3与底座体1之间的插接限位,而第二限位孔17的设计可以实现支撑柱3与加强板22之间的插接限位,进一步限定加强板22在底座体1内的位置,最后再通过压紧螺母18的螺纹拧紧限位,既可以实现支撑柱3与底座体1之间的限位固定,又可以将加强板22与底座体1之间压紧限位,设计巧妙,安装方便,通过一个压紧螺母18可以实现支撑柱3、加强板22的同时固定,加固盘19的设计可以增大支撑柱3底面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整个底座的放置更平稳可靠,从而使得模块化集成灶的放置更稳固。
底座体1的底面四周角上均可拆卸安装有支撑柱3,支撑架2位于底座体1内,支撑架2包括支撑纵杆4和支撑横杆5,支撑纵杆4纵向均匀设置在底座体1内,支撑纵杆4通过连接件6与底座体1固定连接,连接件6包括托座26和连杆27,托座26与底座体1的内侧壁螺钉固定,托座26对称设置在连杆27的两端,托座26上设置有放置槽28,放置槽28与支撑纵杆4相匹配,支撑纵杆4的端部卡接在放置槽28内,托座26的顶面高度与底座体1的顶面高度相齐平,托座26的设计可以对支撑纵杆4的两端进行限位支撑,并且通过放置槽28的辅助设置,实现支撑纵杆4与托座26之间的卡接限位,从而保证两者之间的卡接牢固性,保证底座的顶面整体平整,而两个托座26之间又通过连杆27之间连接,可以保证前后两个托座26位置调整的一致性,同时又能够保证连接件6的整体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增大连接件6与支撑纵杆4之间的支撑面,保证连接件6对支撑纵杆4的支撑力。
放置槽28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一穿孔29,支撑纵杆4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穿孔30,支撑纵杆4的端部通过螺栓杆31与托座26固定连接,螺栓杆31与第一穿孔29、第二穿孔30相匹配,螺栓杆31通过第一穿孔29、第二穿孔30横向贯穿托座26和支撑纵杆4,螺栓杆31的两端均设置有紧固螺母32,第一穿孔29和第二穿孔30可以实现螺栓杆31与托座26、支撑纵杆4的连接,再通过螺栓杆31两端的紧固螺母32的拧紧限位,从而将托座26与支撑纵杆4之间进一步的限位固定,限制支撑纵杆4的上下移动,设计合理,连接灵活,安装拆卸方便简单。
支撑横杆5横向均匀设置在支撑纵杆4的上方,支撑横杆5的两端分别与底座体1固定连接。支撑横杆5设置有两个,支撑纵杆4的顶面上设置有两个定位槽33,定位槽33与支撑横杆5相匹配,支撑横杆5卡接在定位槽33内,支撑横杆5的顶面、支撑纵杆4的顶面均与底座体1的顶面相齐平,由于支撑横杆5卡接在支撑纵杆4的定位槽33内,从而通过支撑横杆5可以实现支撑纵杆4之间的间接连接,使得整个支撑架2的结构更稳固,使得整个底座不易发生变形。
底座体1的左右两端面上均设置有定位孔35和散热槽34,散热槽34位于定位孔35的下方,定位孔35位于两个支撑横杆5之间,定位孔35的设计可以便于后续集成灶箱体与底座之间的安装固定,简化实际的安装拆卸步骤,散热槽34的设计可以保证底座体1内部的通风散热性能,并且与空心槽23相配合,使得底座内部空气整体流通,当底座与集成灶箱体安装后,使得空气也可以继续流通到集成灶箱体内,有效提高模块化集成灶内部的整体散热性,延长模块化集成灶的使用寿命。
采用如上述一种模块化集成灶底座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加强板22与底座体1的安装:首先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加强板22的安装个数,再逐个安装加强板22,将第一块加强板22卡接到底座体1的卡槽21内,并且该加强板22的限位块24正面朝上,接着放置第二块加强板22,使得第一块加强板22上的限位块24正好卡入到第二块加强板22底面上的限位槽25内,再根据第二块加强板22的放置过程进行第三块加强板22的安装,直至完成所需个数的加强板22的安装;通过增减加强板22的安装个数,可以对底座的实际结构强度进行调整,从而适用于对不同重量的集成灶箱体的支撑作用,扩大底座的适用范围,并且加强板22卡接在卡槽21内,实现加强板22与底座体1之间的限位卡接,上下两个加强板22之间通过限位块24与限位槽25的卡接限位,实现精准的定位,保证上下两个加强板22之间的放置稳定性,安装过程无需尺寸的测量,简化安装难度;
2)限位板13与底座体1的安装:在底座体1的顶面四周角上分别安装限位板13,将限位板13的折边15紧贴底座体1的内侧壁,接着调整限位板13的上下高度,直至限位板13的顶面高度与底座体1的顶面高度相齐平,再将折边15与底座体1内侧壁螺钉固定;先通过折边15紧贴底座体1的内侧壁,实现限位板13的初步定位,接着移动限位板13,直至限位板13的顶面高度与底座体1的顶面高度相齐平,实现限位板13的精准定位,再通过螺钉固定保证限位板13与底座体1的安装牢固性,也便于后续限位板13的拆卸更换;
3)支撑柱3与底座体1的安装:将支撑柱3从底座体1底面的第一限位孔16往上移动,支撑柱3往上移动过程穿过加强板22上的第二限位孔17,直至支撑柱3的顶端穿过最上方的加强板22后,从支撑柱3的顶端旋入压紧螺母18,接着支撑柱3继续往上移动,直至支撑柱3的顶端卡入到套筒14内且与套筒14的顶面抵触时,支撑柱3移动到位,将压紧螺母18往加强板22方向转动,直至压紧螺母18与最上方的加强板22的顶面抵触压紧;通过先安装的限位板13对支撑柱3的安装起到限位作用,当支撑柱3的端部穿过底座体1的底面和加强板22插入到套筒14内时,则保证支撑柱3移动过程中的垂直性,而当支撑柱3的端部抵触到套筒14的底面时,则保证支撑柱3上移到位,从高度和垂直性上同时限制支撑柱3,保证底座体1四周角上四个支撑柱3的安装高度一致,从而保证底座底面的水平性,而且由于支撑柱3同时穿过了底座体1和加强板22,当紧固螺母32对支撑柱3进行限位固定时,还能够对加强板22进行压紧限位,结构设计巧妙,安装方便简单;
4)支撑架2与底座体1的安装:
a、首先进行支撑纵杆4的安装,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支撑纵杆4的安装个数,支撑纵杆4的数量与连接件6的数量一一对应,根据连接件6的安装个数和底座体1的实际长度,测出每个连接件6在底座体1上的安装位置,并用记号笔标记,接着逐个安装连接件6,将连接件6横向卡入到底座体1内,调整托座26的上下位置,直至连接件6两端的托座26的顶面与底座体1的顶面相齐平,再左右水平移动连接件6,直至连接件6移动到标记位置,将托座26与底座体1螺钉固定,接着将支撑纵杆4安装到连接件6上,将支撑纵杆4的两端卡入到连接件6两端的托座26的放置槽28内,再将螺栓杆31横向贯穿第一穿孔29和第二穿孔30,再在螺栓杆31的两端安装套入紧固螺母32,直至紧固螺母32与托座26的外壁抵触压紧;支撑纵杆4的个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从而对支撑架2的结构强度进行调整,通过测量标记支撑纵杆4的安装位置,可以保证支撑纵杆4纵向均匀分布在底座体1上,从而保证支撑架2的结构平衡性和稳固性,使得集成灶箱体底面的受力均衡;
b、接着对两个支撑横杆5进行安装,将两个支撑横杆5分别卡接在支撑纵杆4顶面的两个定位槽33内,并且卡接时保证两个支撑横杆5端部的固定部36相互相反设置,调整支撑横杆5的左右位置,使得支撑横杆5的两端正好与底座体1的内侧壁贴合接触,再通过固定部36将支撑横杆5与底座体1之间螺钉固定;通过先安装支撑纵杆4对支撑横杆5的安装起到限位卡接作用,有效简化支撑横杆5的安装难度,也不需要进行尺寸的再测量,结构设计巧妙,而两个支撑横杆5安装过程中保证两个支撑横杆5端部的固定部36相互相反设置,可以便于后续集成灶箱体与底座之间的安装卡接;
5)集成灶箱体与底座的安装:将集成灶箱体抬放到底座上方,调整集成灶箱体的位置,使得集成灶箱体底面左右两端的插块与底座体1的左右两内侧壁相贴合,并且插块正好插接在两个支撑横杆5之间,使得插块上预留的孔洞正好与定位孔35相对应,再采用与孔洞和定位孔35相对应的螺钉将插块与底座体1进一步固定。
本发明整体结构设计巧妙合理,通过支撑架2和底座体1的双重作用,有效保证底座的结构强度和牢固性能,使得底座不易变形弯曲,而且支撑架2与底座体1为可拆装连接,当底座内部出现问题时,无需将整个底座更换,可以对出现问题的部分进行维修更换,降低后侧的维修成本,并且支撑架2又被分为支撑纵杆4和支撑横杆5,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对集成灶箱体底面进行支撑,有效确保集成灶箱体与底座之间的接触面积,集成灶箱体的底面受力更加的均衡,使得整个模块化集成灶的结构更平稳牢固,支撑纵杆4还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选择安装个数,从而对底座的结构强度进行调整,同时通过支撑柱3的设计,可以将底座整体抬高,使得底座的底面与地面之间留有一定的高度差,从而保证底座的通风性和透气性,也避免底座底面受到磨损腐蚀等,延长底座的使用寿命,并且通过在底座体1内部卡接加强板22可以进一步增加底座体1的结构强度,而且加强板22的个数不定,可以根据设计标准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
本发明的安装过程合理清晰,先安装的部分不会影响到后续安装的部分,同时可能对后续安装的部分起到辅助定位作用,有效降低安装难度,保证安装位置的精确性,先进行加强板22的安装,可以在限位板13未安装时,便于将加强板22卡入到底座体1内的卡槽21中,并且可以再后续支撑柱3安装时可以对加强板22的位置起到进一步的限位作用,接着再进行限位板13的,通过先安装限位板13对接下来支撑柱3的安装起到辅助作用,再安装支撑柱3,支撑柱3安装过程中,当支撑柱3的底端插入限位板13底面的套筒14内且抵触到套筒14的端面时,支撑柱3安装到位,保证四个支撑柱3的安装高度一致,从而保证底座的整体平稳性,最后进行支撑架2的安装,先安装支撑纵杆4,通过精确测量支撑纵杆4的安装位置,保证支撑纵杆4的安装精准性,而支撑纵杆4可以对支撑横杆5的安装起到限位作用,从而也保证后续支撑横杆5安装位置的精准性。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发明为基础,为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地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4)

1.一种模块化集成灶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体和支撑架,所述底座体的底面四周角上均可拆卸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架位于所述底座体内,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纵杆和支撑横杆,所述支撑纵杆纵向均匀设置在所述底座体内,所述支撑纵杆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底座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托座和连杆,所述托座与所述底座体的内侧壁螺钉固定,所述托座对称设置在所述连杆的两端,所述托座上设置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与所述支撑纵杆相匹配,所述支撑纵杆的端部卡接在所述放置槽内,所述托座的顶面高度与所述底座体的顶面高度相齐平,所述支撑横杆横向均匀设置在所述支撑纵杆的上方,所述支撑横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座体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体的顶面四周角上均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顶面与所述底座体的顶面相齐平,所述限位板的底面上设置有套筒,所述限位板的底部设置有折边,所述折边与所述底座体的内侧壁螺钉固定,所述底座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底座体之间形成卡槽,所述卡槽内卡接有与其相匹配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上设置有空心槽,所述加强板的顶面左右两端均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加强板的底面左右两端均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限位槽相匹配,所述限位块卡接在所述限位槽内,所述底座体的底面四周角上均设置有第一限位孔,所述加强板的四周角上均设置有第二限位孔,所述支撑柱与所述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孔、所述套筒相匹配,所述支撑柱的顶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孔卡接在所述套筒内,所述支撑柱与所述加强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压紧螺母,所述压紧螺母与所述支撑柱螺纹紧固连接,所述支撑柱的底端设置有加固盘,所述放置槽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一穿孔,所述支撑纵杆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穿孔,所述支撑纵杆的端部通过螺栓杆与所述托座固定连接,所述螺栓杆与所述第一穿孔、第二穿孔相匹配,所述螺栓杆通过所述第一穿孔、所述第二穿孔横向贯穿所述托座和所述支撑纵杆,所述螺栓杆的两端均设置有紧固螺母,所述支撑横杆设置有两个,所述支撑纵杆的顶面上设置有两个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所述支撑横杆相匹配,所述支撑横杆卡接在所述定位槽内,所述支撑横杆的顶面、所述支撑纵杆的顶面均与所述底座体的顶面相齐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集成灶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体的前端面上设置有插孔,所述底座体的内部设置有框槽,所述插孔与所述框槽相匹配,所述插孔内插接有集油盒,所述集油盒穿过所述插孔延伸至所述框槽内,所述框槽内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上设置有嵌位槽,所述集油盒的端部设置有嵌位块,所述嵌位块与所述嵌位槽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集成灶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体的左右两端面上均设置有定位孔和散热槽,所述散热槽位于所述定位孔的下方,所述定位孔位于两个所述支撑横杆之间。
4.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集成灶底座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加强板与底座体的安装:首先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加强板的安装个数,再逐个安装加强板,将第一块加强板卡接到底座体的卡槽内,并且该加强板的限位块正面朝上,接着放置第二块加强板,使得第一块加强板上的限位块正好卡入到第二块加强板底面上的限位槽内,再根据第二块加强板的放置过程进行第三块加强板的安装,直至完成所需个数的加强板的安装;
2)限位板与底座体的安装:在底座体的顶面四周角上分别安装限位板,将限位板的折边紧贴底座体的内侧壁,接着调整限位板的上下高度,直至限位板的顶面高度与底座体的顶面高度相齐平,再将折边与底座体内侧壁螺钉固定;
3)支撑柱与底座体的安装:将支撑柱从底座体底面的第一限位孔往上移动,支撑柱往上移动过程穿过加强板上的第二限位孔,直至支撑柱的顶端穿过最上方的加强板后,从支撑柱的顶端旋入压紧螺母,接着支撑柱继续往上移动,直至支撑柱的顶端卡入到套筒内且与套筒的顶面抵触时,支撑柱移动到位,将压紧螺母往加强板方向转动,直至压紧螺母与最上方的加强板的顶面抵触压紧;
4)支撑架与底座体的安装:
a、首先进行支撑纵杆的安装,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支撑纵杆的安装个数,支撑纵杆的数量与连接件的数量一一对应,根据连接件的安装个数和底座体的实际长度,测出每个连接件在底座体上的安装位置,并用记号笔标记,接着逐个安装连接件,将连接件横向卡入到底座体内,调整托座的上下位置,直至连接件两端的托座的顶面与底座体的顶面相齐平,再左右水平移动连接件,直至连接件移动到标记位置,将托座与底座体螺钉固定,接着将支撑纵杆安装到连接件上,将支撑纵杆的两端卡入到连接件两端的托座的放置槽内,再将螺栓杆横向贯穿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再在螺栓杆的两端安装套入紧固螺母,直至紧固螺母与托座的外壁抵触压紧;
b、接着对两个支撑横杆进行安装,将两个支撑横杆分别卡接在支撑纵杆顶面的两个定位槽内,并且卡接时保证两个支撑横杆端部的固定部相互相反设置,调整支撑横杆的左右位置,使得支撑横杆的两端正好与底座体的内侧壁贴合接触,再通过固定部将支撑横杆与底座体之间螺钉固定;
5)集成灶箱体与底座的安装:将集成灶箱体抬放到底座上方,调整集成灶箱体的位置,使得集成灶箱体底面左右两端的插块与底座体的左右两内侧壁相贴合,并且插块正好插接在两个支撑横杆之间,使得插块上预留的孔洞正好与定位孔相对应,再采用与孔洞和定位孔相对应的螺钉将插块与底座体进一步固定。
CN201910718413.6A 2019-08-05 2019-08-05 一种模块化集成灶底座及其安装方法 Active CN1104256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18413.6A CN110425607B (zh) 2019-08-05 2019-08-05 一种模块化集成灶底座及其安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18413.6A CN110425607B (zh) 2019-08-05 2019-08-05 一种模块化集成灶底座及其安装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25607A CN110425607A (zh) 2019-11-08
CN110425607B true CN110425607B (zh) 2024-04-09

Family

ID=68412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18413.6A Active CN110425607B (zh) 2019-08-05 2019-08-05 一种模块化集成灶底座及其安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256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01794B (zh) * 2020-01-13 2023-08-29 浙江蓝炬星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蒸烤箱箱门防变形支撑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CN112716297B (zh) * 2020-12-25 2022-03-22 浙江大坤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灶用蒸箱的支撑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CN113178796B (zh) * 2021-05-26 2024-01-12 内蒙古北方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通风底座、环网柜和箱式变电站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854014U (zh) * 2015-08-26 2015-12-09 皇明洁能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灶具支架及太阳能灶具装置
KR200479457Y1 (ko) * 2015-08-04 2016-01-28 주식회사 다목에코텍 인덕션 히터 탈부착용 거치대
CN108844102A (zh) * 2018-06-15 2018-11-20 浙江博净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分体集成灶
CN109708175A (zh) * 2019-01-18 2019-05-03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集成灶
CN210373590U (zh) * 2019-08-05 2020-04-21 浙江蓝炬星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集成灶底座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33735U (en) * 2007-09-07 2008-06-01 Jarllytec Co Ltd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vertical movement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479457Y1 (ko) * 2015-08-04 2016-01-28 주식회사 다목에코텍 인덕션 히터 탈부착용 거치대
CN204854014U (zh) * 2015-08-26 2015-12-09 皇明洁能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灶具支架及太阳能灶具装置
CN108844102A (zh) * 2018-06-15 2018-11-20 浙江博净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分体集成灶
CN109708175A (zh) * 2019-01-18 2019-05-03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集成灶
CN210373590U (zh) * 2019-08-05 2020-04-21 浙江蓝炬星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集成灶底座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25607A (zh) 2019-1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25607B (zh) 一种模块化集成灶底座及其安装方法
US10295221B2 (en) Window type air conditioner rack
CN210373590U (zh) 一种模块化集成灶底座
CN110374933B (zh) 一种集成灶风机用安装架及其安装方法
CN110693344A (zh) 一种蒸烤箱烤架用支撑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CN211432429U (zh) 一种蒸烤箱烤架用支撑装置
CN207753581U (zh) 安装治具
CN106196315B (zh) 窗式空调及空调拆装方法
CN204960045U (zh) 一种插接式样板房墙体
CN108035464A (zh) 一种幕墙装饰条连接件及幕墙系统
CN212691972U (zh) 一种暖通空调固定装置
CN110793076B (zh) 一种用于集成灶内的风管托架及其安装方法
CN107218717A (zh) 用于空调器的壁挂板和空调器组件
CN203287206U (zh) 一种空调测试安装架
CN219735486U (zh) 一种方便固定的楼宇暖通空调
CN211080748U (zh) 组合式装饰金属箱体
CN204903590U (zh) 一种灯具老化测试架
CN215519408U (zh) 幕墙横梁连接弹簧销及具有该弹簧销的连接结构
CN205370078U (zh) 铁塔安装底座
CN204880249U (zh) 一种带有活动式支撑装置的嵌入式灶具
CN109892995B (zh) 一种用于嵌入式蒸烤箱安装的通风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215799531U (zh) 一种热风浴实时荧光定量基因扩增分析仪
CN215594449U (zh) 一种被动式建筑保温结构
CN215502578U (zh) 一种烤箱导轨安装结构
CN217208066U (zh) 一种方便维护的通风管道用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