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16281A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16281A
CN110416281A CN201910789616.4A CN201910789616A CN110416281A CN 110416281 A CN110416281 A CN 110416281A CN 201910789616 A CN201910789616 A CN 201910789616A CN 110416281 A CN110416281 A CN 1104162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underl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od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8961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8961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16281A/zh
Publication of CN1104162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162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4Insulating layers formed between TFT elements and OLED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驱动电路,平坦化层,多个阳极,像素界定层,以及阴极层;其中,平坦化层在背离衬底基板一侧的表面具有多个第一凹槽,部分阳极位于第一凹槽内;像素界定层在背离衬底基板一侧的表面具有多个与各第一凹槽一一对应的第二凹槽,部分阴极层位于第二凹槽内;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与阳极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具有交叠区域;第二凹槽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对应的第一凹槽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范围内。上述显示面板中,增大了阳极与阴极层之间的距离,避免由于阴极层与阳极之间的距离过近影响显示效果,并且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抗冲击力及抗弯折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指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显示设备被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其中,柔性的显示面板具有轻薄、可折叠等优点,并且能够以多种形态使用和收纳,因而柔性的显示面板越来越受人们青睐。
然而,在柔性的显示面板中,阳极与阴极层之间的距离过近时,显示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阴极层与阳极之间的距离过近影响显示效果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之上的驱动电路,位于所述驱动电路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平坦化层,位于所述平坦化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多个阳极,位于所述阳极所在膜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像素界定层,以及位于所述像素界定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阴极层;其中,
所述平坦化层在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表面具有多个第一凹槽,部分所述阳极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所述像素界定层在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表面具有多个与各所述第一凹槽一一对应的第二凹槽,部分所述阴极层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像素界定层还包括与各所述阳极一一对应的多个开口;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开口内的所述阳极与阴极层之间的所述发光层;
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与所述阳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具有交叠区域;所述第二凹槽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凹槽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范围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小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像素界定层的第一厚度大于或等于第二厚度;
所述第一厚度为所述像素界定层在所述第二凹槽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凹槽之间的位置处的厚度;
所述第二厚度为所述像素界定层在除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以外的位置处的厚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大于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的所述阳极的厚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在0.5μm~3μm之间,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在0.5μm~3μm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在平行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任一条直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凹槽的对应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在平行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任一条直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在5μm~12μm的范围内,所述第二凹槽的宽度在3μm~10μm的范围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凹槽之间的距离大于3μm,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凹槽之间的距离大于3μm。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平坦化层在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表面具有多个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阳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无交叠。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凹槽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无交叠。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像素界定层在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表面具有多个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阳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无交叠。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驱动电路包括多个与各所述阳极一一对应的输出端,所述平坦化层包括与各所述输出端一一对应的通孔,所述阳极通过所述通孔与对应的所述输出端电连接。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位于衬底基板之上的驱动电路,位于驱动电路背离衬底基板一侧的平坦化层,位于平坦化层背离衬底基板一侧的多个阳极,位于阳极所在膜层背离衬底基板一侧的像素界定层,以及位于像素界定层背离衬底基板一侧的阴极层;其中,平坦化层在背离衬底基板一侧的表面具有多个第一凹槽,部分阳极位于第一凹槽内;像素界定层在背离衬底基板一侧的表面具有多个与各第一凹槽一一对应的第二凹槽,部分阴极层位于第二凹槽内;像素界定层还包括与各阳极一一对应的多个开口;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开口内的阳极与阴极层之间的发光层;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与阳极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具有交叠区域;第二凹槽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对应的第一凹槽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范围内。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平坦化层在背离衬底基板一侧的表面具有多个第一凹槽,像素界定层在背离衬底基板一侧的表面具有多个与第一凹槽一一对应的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与阳极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具有交叠区域,且第二凹槽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凹槽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范围内,从而增大了阳极与阴极层之间的距离,避免由于阴极层与阳极之间的距离过近影响显示效果,并且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抗冲击力及抗弯折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至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在制作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柔性的显示面板中,会在像素界定层背离衬底基板的一侧设置多个凹槽,以增大像素界定层与阴极层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像素界定层与阴极层之间的结合力,避免柔性的显示面板受到冲击或弯折时发生局部剥离。
然而,在像素界定层具有凹槽的位置处,阴极层与阳极之间的距离过近,有击穿的风险,而且,由于颗粒物等原因很容易导致短路,此外,阴极层与阳极之间的距离过近,还会在器件并联许多大电容,造成显示不均等异常情况,影响显示效果。
针对显示面板中存在的阴极层与阳极之间的距离过近影响显示效果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附图中各膜层的厚度和形状不反映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发明内容。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如图1所示,包括:衬底基板101,位于衬底基板101之上的驱动电路102,位于驱动电路102背离衬底基板101一侧的平坦化层103,位于平坦化层103背离衬底基板101一侧的多个阳极104,位于阳极104所在膜层背离衬底基板101一侧的像素界定层105,以及位于像素界定层105背离衬底基板101一侧的阴极层106;其中,
平坦化层103在背离衬底基板101一侧的表面具有多个第一凹槽U1,部分阳极104位于第一凹槽U1内;
像素界定层105在背离衬底基板101一侧的表面具有多个与各第一凹槽U1一一对应的第二凹槽U2,部分阴极层106位于第二凹槽U2内;像素界定层105还包括与各阳极104一一对应的多个开口T;
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开口内的阳极104与阴极层106之间的发光层107;
第一凹槽U1和第二凹槽U2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至少与阳极104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具有交叠区域;第二凹槽U2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位于对应的第一凹槽U1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的范围内。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平坦化层在背离衬底基板一侧的表面具有多个第一凹槽,像素界定层在背离衬底基板一侧的表面具有多个与第一凹槽一一对应的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与阳极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具有交叠区域,且第二凹槽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凹槽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范围内,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抗冲击力及抗弯折能力,并且,增大了阳极与阴极层之间的距离,避免由于阴极层与阳极之间的距离过近影响显示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面板,从而更容易实现可折叠或可弯曲的柔性显示面板。
上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每一个像素单元内具有一个块状的阳极104,上述像素界定层105位于阳极104背离衬底基板101的一侧,像素界定层105一般为有机材料制作,用于限定像素单元的开口区域的位置,在像素界定层105背离衬底基板101的一侧具有阴极层106,阴极层106一般为整层设置。
具体地,像素界定层105包括与阳极104一一对应的开口T,开口T贯穿像素界定层105,在开口T内还设置有位于阳极104与阴极106之间的发光层107,像素界定层105需具有一定的厚度H2,以使开口T内能够容置发光层107,并且部分阴极层106位于开口T内。在具体实施时,通过向阳极104和阴极层106施加电信号,在电场的作用下,阳极104产生的空穴和阴极层106产生的电子发生移动,空穴和电子移动至发光层107内相遇而复合发光。
具体地,如图1所示,上述驱动电路至少包括一个薄膜晶体管TFT,该薄膜晶体管TFT包括有源层201、栅极202、源极203以及漏极204等结构。阳极104可以通过与漏极204电连接,实现与驱动电路102的电连接,从而可以通过驱动电路102向阳极104提供驱动信号,以实现分别控制各像素单元发光,实现画面显示。
在驱动电路102背离衬底基板101的一侧具有平坦化层103,平坦化层103一般为有机材料制作,从而可以起到对驱动电路102进行平坦化的作用。平坦化层103在背离衬底基板101一侧的表面具有多个第一凹槽U1,部分阳极104位于第一凹槽U1内部,通过设置第一凹槽U1,可以增大平坦化层103与阳极104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平坦化层103与阳极104之间的结合力,避免显示面板受到冲击力或者弯曲时平坦化层103与阳极104之间发生剥离。具体地,第一凹槽U1的深度h1小于平坦化层103的厚度,也就是说,第一凹槽U1并不贯穿平坦化层103。此外,平坦化层103还包括与漏极204一一对应的通孔V,通孔V贯穿平坦化层103,阳极104通过通孔V与对应的漏极204实现电连接。
在像素界定层105背离衬底基板101一侧的表面具有多个第二凹槽U2,部分阴极层106位于第二凹槽U2内,具体地,第二凹槽U2的深度h2小于像素界定层105的厚度H2,也就是说,第二凹槽U2并不贯穿像素界定层105,通过在像素界定层105的表面设置第二凹槽U2,可以增大阴极层106与像素界定层105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像素界定层105与阴极层106之间的结合力,避免显示面板受到冲击力或者弯曲时,像素界定层105与阴极层106之间发生剥离。在具体实施时,也可以在其他膜层的表面设置凹槽,以进一步增大膜层之间的结合力,提升显示面板的抗冲击能力和弯折性能。
参照图1,上述第一凹槽U1和第二凹槽U2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至少与阳极104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具有交叠区域,也就是说,第一凹槽U1和第二凹槽U2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位于阳极104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的范围内;或者,第一凹槽U1和第二凹槽U2对应于阳极104的边缘处,第一凹槽U1和第二凹槽U2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的一部分位于阳极104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的范围内,另一部分位于阳极104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的范围外。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凹槽U1与多个第二凹槽U2一一对应,且第二凹槽U2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位于对应的第一凹槽U1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的范围内,相比于第二凹槽U2与第一凹槽U1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部分交叠或者无交叠的结构,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结构,可以增大阳极与阴极层之间的距离,避免由于阴极层与阳极之间的距离过近,导致阳极与阴极层容易被击穿、发生短路或造成显示不均等异常情况,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抗冲击力及抗弯折能力。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如图1所示,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1的方向上,第二凹槽U2的深度h2小于对应的第一凹槽U1的深度h1,从而可以进一步保证阳极104与阴极层106之间的距离较大。并且,第二凹槽U2的深度较小,有利于保持阴极层106在制作过程中的连续性。
更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同样参照图1,像素界定层105的第一厚度d1大于或等于第二厚度d2;
第一厚度d1为像素界定层105在第二凹槽U2与对应的第一凹槽U1之间的位置处的厚度;
第二厚度d2为像素界定层105在除第一凹槽U1和第二凹槽U2以外的位置处的厚度。
也就是说,通过第二凹槽U2在衬底基板101设置于对应的第一凹槽U1在衬底基板101的范围内,在第二凹槽U2与对应的第一凹槽U1之间的阴极层106与阳极104之间的距离,比不设置凹槽的位置处的阴极层106与阳极104之间的距离更大,从而通过设置相对应第一凹槽U1和第二凹槽U2可以在增加显示面板的抗冲击能力和抗弯折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大阴极层106与阳极层104之间的距离,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在具体实施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1的方向上,第一凹槽U1的深度h1大于位于第一凹槽U1内的阳极104的厚度d3。从而,可以保证位于第一凹槽U1位置处的部分阳极104可以嵌入到第一凹槽U1内部,保证阳极104与阴极层106具有较大的距离。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1的方向上,第一凹槽U1的深度h1可以在0.5μm~3μm之间,第二凹槽U2的深度h2可以在0.5μm~3μm之间。这样,一方面能够保证部分阳极104能够嵌入到第一凹槽U1内,部分阴极层106能够嵌入到第二凹槽U2内,提高显示面板的抗弯折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保证阳极104在第一凹槽U1处为连续的,阴极层106在第二凹槽U2处为连续的,保证阳极104和阴极层106的良好的导电性。
在具体实施时,可以结合平坦化层103的厚度H1和阳极104的厚度来确定第一凹槽U1的深度,可以结合像素界定层105的厚度H2与阴极层106的厚度来确定第二凹槽U2的深度,此处不对第一凹槽U1和第二凹槽U2的深度的具体数值进行限定。
在具体实施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参照图1,在平行于衬底基板101的任一条直线的方向上,以位于图1所示的截面内且平行于衬底基板101的直线的方向为例,第一凹槽U1的侧壁与对应的第二凹槽U2的对应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零。
从而可以保证第二凹槽U2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能够在第一凹槽U1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的范围内,并且,可以避免第一凹槽U1与对应的第二凹槽U2的侧壁对齐,导致位于第一凹槽U1边缘位置处的阳极104与阴极层106之间的距离过近,从而保证显示面板具有较好的显示效果。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在平行于衬底基板101的任一条直线的方向上,同样以图1所示的截面内且平行于衬底基板101的直线的方向为例,第一凹槽U1的宽度L1在5μm~12μm的范围内,第二凹槽U2的宽度L2在3μm~10μm的范围内。将第一凹槽U1设置在该范围内可以保证能够容置部分阳极104,使部分阳极104能够嵌入到第一凹槽U1内,将第二凹槽U2设置在该范围内可以保证容置部分阴极层106,使部分阴极层106能够嵌入到第二凹槽U2内,提高显示面板的抗冲击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如图2所示,相邻的两个第一凹槽U1之间的距离D1大于3μm,相邻的两个第二凹槽U2之间的距离D2大于3μm。从而保证相邻的两个第一凹槽U1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避免由于相邻的第一凹槽U1之前的距离过近,导致实际工艺过程中相邻的两个第一凹槽U1连到一起,并且,也可以避免平坦化层103上的第一凹槽U1过密,影响平坦化层103的平坦化性能。同理,相邻的两个第二凹槽U2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也可以避免相邻的两个第二凹槽U2连到一起。
在图2中,以六个像素单元P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为例进行示意,每一个像素单元P内具有一个开口T,图中R、G、B分别表示开口T内发光层的出射光的颜色,并且,图2中以每一个像素单元P的非开口区域内具有一个第一凹槽U1和一个第二凹槽U2为例,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第一凹槽U1和第二凹槽U2的数量和位置,此处不做限定。
如图2所示,相对应的第一凹槽U1和第二凹槽U2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一凹槽U1和第二凹槽U2的形状可以是正方形、矩形、圆形、六边形等形状,例如图2中第一行的两个像素单元P中,第一凹槽U1和第二凹槽U2的形状可以均为正方形或圆形,例如图2中第三行的两个像素单元P中,第一凹槽U1的形状为正方形,第二凹槽U2的形状为六边形;或,第一凹槽U1的形状为圆形,第二凹槽U2的形状为六边形。此外,第一凹槽U1和第二凹槽U2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可以根据像素单元中非开口区域的空间大小,来确定第一凹槽U1和第二凹槽U2的形状,此处不做限定。
在具体实施时,第二凹槽U2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的几何中心,可与第一凹槽U1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的几何中心重合,从而避免第一凹槽U1的边缘处的部分阳极104与阴极层106的距离较近。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如图3所示,平坦化层103在背离衬底基板101一侧的表面具有多个第三凹槽U3,第三凹槽U3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与阳极104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无交叠。
由于第三凹槽U3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与阳极104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无交叠,因而设置第三凹槽U3不会影响阳极104与阴极层106之间的距离,并且,通过在平坦化层103的表面设置多个第三凹槽U3,部分像素界定层105可嵌入到第三凹槽U3内,可以增大平坦化层103于像素界定层105之间的结合力,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的抗冲击能力和弯折性能,提高显示面板的机械性能。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凹槽U1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与开口T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无交叠。也就是说,不在对应于开口T位置处的平坦化层103的表面设置凹槽。
在具体实施时,为了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在开口区域的阴极层106与阳极104之间会构成微腔结构,若在开口T位置处的平坦化层103的表面设置凹槽,会影响微腔结构,进而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因而,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在对应于开口T位置处的平坦化层103的表面设置凹槽,可保证显示面板具有较好的显示效果。
在具体实施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如图3所示,像素界定层105在背离衬底基板101一侧的表面具有多个第四凹槽U4,第四凹槽U4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与阳极104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无交叠。
由于第四凹槽U4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与阳极104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无交叠,因而设置第四凹槽U4不会影响阳极104与阴极层106之间的距离,并且,通过在像素界定层105的表面设置多个第四凹槽U4,可以增加像素界定层105表面的凹槽的数量,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的抗冲击能力和弯折性能,提高显示面板的机械性能。
如图3所示,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平坦化层103表面设置第三凹槽U3的同时,也在像素界定层105的表面设置第四凹槽,具体地,第三凹槽U3和第四凹槽U4可以设置为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具有交叠区域,例如第四凹槽U4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可位于第三凹槽U3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的范围内,或者第三凹槽U3和第四凹槽U4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也可以部分交叠。此外,第三凹槽U3和第四凹槽U4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也可以不交叠,此处不做限定。
具体地,第三凹槽U3的尺寸可大于第四凹槽U4的尺寸,例如第三凹槽U3的深度大于第四凹槽U4的深度,第三凹槽U3的宽度大于第四凹槽U4的宽度,或者,也可以将第三凹槽U3的尺寸设置为小于第四凹槽U4的尺寸,此处不做限定。
另外,第三凹槽U3的形状可与第四凹槽U4的形状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第三凹槽U3和第四凹槽U4的形状可以为正方形、矩形、圆形、六边形、三角形等,此处不做限定。
此外,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第三凹槽U3和第四凹槽U4也可以不同时设置,即也可以在平坦化层103的表面设置第三凹槽U3,且不在像素界定层105的表面设置第四凹槽U4;或者,在像素界定层105的表面设置第四凹槽U4,且不在平坦化层103的表面设置第三凹槽U3,此处不做限定。
在具体实施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如图1所示,驱动电路102包括多个与各阳极104一一对应的输出端,平坦化层103包括与各输出端一一对应的通孔V,阳极104通过通孔V与对应的输出端电连接。
具体地,驱动电路102至少包括一个薄膜晶体管TFT,可将薄膜晶体管TFT中的漏极204作为驱动电路102的输出端,阳极104通过通孔V与漏极204实现电连接,从而实现阳极104与驱动电路102的电连接,从而可以通过驱动电路102向阳极104提供驱动信号。
以下结合附图,以图3所示的结构为例,对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进行说明,具体包括:
如图4所示,提供一形成有驱动电路102的衬底基板101,在驱动电路102中的源极203所在膜层之上涂布平坦化层103,具体可以采用有机材料形成平坦化层103,平坦化层103的厚度为H1,然后,对平坦化层103进行曝光、显影等工艺,以形成第一凹槽U1、第三凹槽U3和通孔V,其中,通孔V贯穿平坦化层103,第一凹槽U1的深度h1小于平坦化层103的厚度,第三凹槽U3的深度小于平坦化层103的厚度。
如图5所示,在平坦化层103的表面沉积阳极层,并对阳极层进行曝光、显影、刻蚀等工艺,以形成多个阳极104。并且,部分阳极104位于第一凹槽U1内,阳极104与第三凹槽U3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无交叠。
如图6所示,在阳极104所在膜层之上涂布像素界定层105,具体可以采用有机材料形成像素界定层105,像素界定层105的厚度为H2,然后,对像素界定层105进行曝光、显影等工艺,以形成第二凹槽U2、开口T和第四凹槽U4,其中,开口T贯穿像素界定层105,第二凹槽U2的深度h2小于像素界定层105的厚度H2,第四凹槽U4的深度小于像素界定层105的厚度。并且,第二槽U2的宽度L2小于对应的第一凹槽U1的宽度L1,第二凹槽U2的深度h2小于对应的第一凹槽U1的深度h1。
如图3所示,在像素界定层105背离衬底基板101一侧的表面进行蒸镀工艺,以形成发光层107和阴极层106,然后,进行封装等工艺,对形成的显示面板进行封装,防止水汽和氧气进入显示面板,而损伤显示面板的内部结构。
以上以图3所示的结构为例对上述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进行说明,在具体实施时,若制作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只需去掉在平坦化层上形成的第三凹槽,以及去掉像素界定层上形成的第三凹槽,此处不再赘述,另外,对于其他结构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也可以参照上述步骤进行制作,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第二方面,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该显示装置可以应用于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例如手机,如图7所示,该手机的显示面板可以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此外,该显示装置还可以应用于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产品或器件中。由于该显示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上述显示面板相似,因此该显示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上述显示面板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中,平坦化层在背离衬底基板一侧的表面具有多个第一凹槽,像素界定层在背离衬底基板一侧的表面具有多个与第一凹槽一一对应的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与阳极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具有交叠区域,且第二凹槽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凹槽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范围内,从而增大了阳极与阴极层之间的距离,避免由于阴极层与阳极之间的距离过近影响显示效果,并且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抗冲击力及抗弯折能力。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3)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基板,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之上的驱动电路,位于所述驱动电路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平坦化层,位于所述平坦化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多个阳极,位于所述阳极所在膜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像素界定层,以及位于所述像素界定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阴极层;其中,
所述平坦化层在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表面具有多个第一凹槽,部分所述阳极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所述像素界定层在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表面具有多个与各所述第一凹槽一一对应的第二凹槽,部分所述阴极层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像素界定层还包括与各所述阳极一一对应的多个开口;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开口内的所述阳极与阴极层之间的所述发光层;
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与所述阳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具有交叠区域;所述第二凹槽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凹槽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范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小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界定层的第一厚度大于或等于第二厚度;
所述第一厚度为所述像素界定层在所述第二凹槽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凹槽之间的位置处的厚度;
所述第二厚度为所述像素界定层在除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以外的位置处的厚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大于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的所述阳极的厚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在0.5μm~3μm之间,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在0.5μm~3μm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平行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任一条直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凹槽的对应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平行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任一条直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在5μm~12μm的范围内,所述第二凹槽的宽度在3μm~10μm的范围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凹槽之间的距离大于3μm,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凹槽之间的距离大于3μ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坦化层在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表面具有多个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阳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无交叠。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无交叠。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界定层在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表面具有多个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阳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无交叠。
12.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包括多个与各所述阳极一一对应的输出端,所述平坦化层包括与各所述输出端一一对应的通孔,所述阳极通过所述通孔与对应的所述输出端电连接。
1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1910789616.4A 2019-08-26 2019-08-26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04162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89616.4A CN110416281A (zh) 2019-08-26 2019-08-26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89616.4A CN110416281A (zh) 2019-08-26 2019-08-26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16281A true CN110416281A (zh) 2019-11-05

Family

ID=68368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89616.4A Pending CN110416281A (zh) 2019-08-26 2019-08-26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16281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28484A (zh) * 2019-11-19 2020-02-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3644102A (zh) * 2021-08-10 2021-11-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WO2022007160A1 (zh) * 2020-07-06 2022-01-1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4039012A (zh) * 2021-11-04 2022-02-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led器件及oled显示装置
WO2023019603A1 (zh) * 2021-08-16 2023-02-23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80057789A (ko) * 2006-12-21 2008-06-2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6449657A (zh) * 2016-10-27 2017-02-22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显示装置、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8807496A (zh) * 2018-08-02 2018-11-13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461760A (zh) * 2018-09-30 2019-03-12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CN208622783U (zh) * 2018-08-10 2019-03-19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屏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80057789A (ko) * 2006-12-21 2008-06-2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6449657A (zh) * 2016-10-27 2017-02-22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显示装置、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8807496A (zh) * 2018-08-02 2018-11-13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8622783U (zh) * 2018-08-10 2019-03-19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屏
CN109461760A (zh) * 2018-09-30 2019-03-12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28484A (zh) * 2019-11-19 2020-02-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WO2022007160A1 (zh) * 2020-07-06 2022-01-1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3644102A (zh) * 2021-08-10 2021-11-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3644102B (zh) * 2021-08-10 2024-03-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WO2023019603A1 (zh) * 2021-08-16 2023-02-23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N114039012A (zh) * 2021-11-04 2022-02-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led器件及oled显示装置
CN114039012B (zh) * 2021-11-04 2023-05-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led器件及oled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16281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4022139B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3855193B (zh) 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4576959A (zh) 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3000661B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10535719B2 (en) Color film substrate for WOLED display and WOLED display
CN107819018A (zh) 一种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539043A (zh) 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06654067A (zh) 触控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0047898A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09273494A (zh) 一种oled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209729911U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3811501A (zh) 柔性显示装置
CN108695370A (zh) Oled基板及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3489894A (zh) 有源矩阵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4103673A (zh) 一种oled显示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39465A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585690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4347680A (zh) 一种am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0071154A (zh) 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461838A (zh)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3715204B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8649050A (zh) 一种oled显示基板及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7123664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713025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10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