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14177A - 基于颗粒间相互影响的修正二元颗粒空隙堆积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颗粒间相互影响的修正二元颗粒空隙堆积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14177A
CN110414177A CN201910724731.3A CN201910724731A CN110414177A CN 110414177 A CN110414177 A CN 110414177A CN 201910724731 A CN201910724731 A CN 201910724731A CN 110414177 A CN110414177 A CN 1104141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icle
bulky grain
accumulation
component particle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2473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14177B (zh
Inventor
程云虹
朱宝龙
邱伟
王述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China filed Critical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China
Priority to CN20191072473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1417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141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141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141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141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ackable Container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基于颗粒间相互影响的修正二元颗粒空隙堆积设计方法,包括:进行常规二元颗粒堆积体系两种颗粒占比设计;基于颗粒之间的相互影响对二元颗粒堆积体系进行修正;建立修正后的二元颗粒堆积体系,对修正后的二元颗粒堆积体系中两种颗粒的堆积空隙率进行求解;求解两种颗粒在某一体积为V的容器内各自的质量。该方法基于颗粒间相互影响的二元颗粒空隙堆积设计方法引入二元颗粒混合堆积体系中两种不同粒径颗粒对彼此空间占位的影响,并考虑堆积体系中两种颗粒的粒径比值对此影响的大小对二元颗粒堆积体系中两种颗粒比例进行修正。使修正后的实际二元堆积体系空隙率降低,并且两种颗粒能够充分接触、分布均匀、相互嵌锁。

Description

基于颗粒间相互影响的修正二元颗粒空隙堆积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堆积领域,涉及基于颗粒间相互影响的修正二元颗粒空隙堆积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在颗粒堆积领域,现有二元颗粒堆积方式基于颗粒的空隙进行堆积体系设计,即根据大颗粒的空隙确定小颗粒的体积分数,未考虑颗粒之间的相互影响。但在实际堆积过程中,由于小颗粒不仅会存在于大颗粒之间的空隙中,还会将大颗粒松开,进而使大颗粒在二元颗粒堆积体系中的实际空隙率变大;且小颗粒存在于大颗粒空隙中的同时,会有相当一部分颗粒与大颗粒接触,这一部分小颗粒中会存在与大颗粒接触不充分的现象,使得小颗粒在二元实际堆积体系中的空隙率也变大。并且上述两种现象对实际堆积体系的影响还与两种颗粒的粒径比值有关。
在常规二元颗粒堆积体系中,由于上述现象的存在,使二元颗粒堆积体系的空隙率较大,且两种颗粒之间接触不充分,存在一部分大颗粒没有与小颗粒接触的情况。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颗粒间相互影响的修正二元颗粒空隙堆积设计方法,以提高二元颗粒堆积体系密实度及嵌锁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颗粒间相互影响的修正二元颗粒空隙堆积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进行常规二元颗粒堆积体系两种颗粒占比设计;
步骤2:基于颗粒之间的相互影响对二元颗粒堆积体系进行修正;
步骤3:建立修正后的二元颗粒堆积体系,对修正后的二元颗粒堆积体系中两种颗粒的堆积空隙率进行求解;
步骤4:求解两种颗粒在某一体积为V的容器内各自的质量。
在本发明的基于颗粒间相互影响的修正二元颗粒空隙堆积设计方法中,步骤1具体为:
大颗粒粒径为d1,小颗粒粒径为d2,即d1>d2,大颗粒一元堆积空隙率为小颗粒一元堆积空隙率为则此二元颗粒堆积体系体积占比关系为:
其中,为二元堆积体系中大颗粒体积占比,为小颗粒体积占比。
在本发明的基于颗粒间相互影响的修正二元颗粒空隙堆积设计方法中,步骤2具体为:
对二元颗粒堆积体系进行修正,使两种颗粒分布均匀,不仅大颗粒之间相互接触嵌锁,小颗粒和大颗粒之间也相互接触嵌锁,使两种颗粒堆积的更密实,减小二元堆积体系的空隙率。
在本发明的基于颗粒间相互影响的修正二元颗粒空隙堆积设计方法中,步骤2中修正后的二元颗粒堆积体系体积占比关系用下式表示:
γ21=1-f1(x)
γ12=1-f2(x)
其中,γ21为小颗粒对大颗粒的影响,γ12为大颗粒对小颗粒的影响;f1(x)为大颗粒无法填入试验桶的体积分数,即大颗粒的剩余堆积体积分数;f2(x)为小颗粒无法填入试验桶的体积分数,即小颗粒的剩余堆积体积分数;x为大颗粒粒径与小颗粒粒径比值,f1(x)、f2(x)由按照大颗粒空隙确定小颗粒用量的常规二元颗粒堆积体系分别在不同粒径比值下进行堆积试验拟合得到,反映两种颗粒粒径比值大小对修正后的二元颗粒堆积体系中大颗粒和小颗粒的实际堆积空隙率的影响。
在本发明的基于颗粒间相互影响的修正二元颗粒空隙堆积设计方法中,步骤3中建立的修正后的二元颗粒堆积体系为:
联立大颗粒体积分数得到:
联立小颗粒体积分数得到:
解得:
其中,为修正后二元颗粒堆积体系中大颗粒堆积空隙率,修正后二元颗粒堆积体系中小颗粒堆积空隙率,为修正后堆积体系中大颗粒体积占比,为修正后堆积体系中小颗粒体积占比。
在本发明的基于颗粒间相互影响的修正二元颗粒空隙堆积设计方法中,步骤4具体为:
其中,m1为容器内大颗粒质量,m2为容器内小颗粒质量,ρ01为大颗粒表观密度,ρ02为小颗粒表观密度。
本发明的基于颗粒间相互影响的修正二元颗粒空隙堆积设计方法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的设计方法使二元颗粒空隙堆积体系密实度提高3%-5%;堆积体系中,大颗粒与小颗粒分布较为均匀,消除由于二元实际堆积体系中大颗粒堆积空隙率较常规理想堆积空隙率变大而导致的二元堆积体系上部大颗粒较多而小颗粒不足的现象。
(2)修正后的二元颗粒堆积体系小颗粒充分填充在大颗粒的空隙中,并且考虑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大颗粒相互嵌锁的同时,使大颗粒与小颗粒也充分嵌锁,形成了一个密实的二元颗粒堆积体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基于颗粒间相互影响的修正二元颗粒空隙堆积设计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常规二元堆积设计方法认为的理想二元堆积状态;
图3大颗粒受颗粒作用影响;
图4小颗粒受颗粒作用影响;
图5为实际二元堆积状态;
图6为粒径相差2倍的二元颗粒堆积体系;
图7为粒径相差10倍的二元颗粒堆积体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附图所限。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基于颗粒间相互影响的修正二元颗粒空隙堆积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进行常规二元颗粒堆积体系两种颗粒占比设计;
大颗粒粒径为d1,小颗粒粒径为d2,即d1>d2,大颗粒一元堆积空隙率为小颗粒一元堆积空隙率为则此二元颗粒堆积体系体积占比关系为:
其中,为二元堆积体系中大颗粒体积占比,为小颗粒体积占比。
步骤2:基于颗粒之间的相互影响对二元颗粒堆积体系进行修正;
对二元颗粒堆积体系进行修正,使两种颗粒分布均匀,不仅大颗粒之间相互接触嵌锁,小颗粒和大颗粒之间也相互接触嵌锁,修正二元颗粒堆积体系考虑颗粒间的相互影响,使两种颗粒堆积的更密实,减小二元堆积体系的空隙率。
修正后的二元颗粒堆积体系体积占比关系用下式表示:
γ21=1-f1(x)
γ12=1-f2(x)
其中,γ21为小颗粒对大颗粒的影响,γ12为大颗粒对小颗粒的影响;x为大颗粒粒径与小颗粒粒径比值;f1(x)为大颗粒无法填入试验桶的体积分数,即大颗粒的剩余堆积体积分数;f2(x)为小颗粒无法填入试验桶的体积分数,即小颗粒的剩余堆积体积分数。f1(x)、f2(x)由按照大颗粒空隙确定小颗粒用量的常规二元颗粒堆积体系分别在不同粒径比值下进行堆积试验拟合得到,反映两种颗粒粒径比值大小对修正后的二元颗粒堆积体系中大颗粒和小颗粒的实际堆积空隙率的影响。
步骤3:建立修正后的二元颗粒堆积体系,对修正后的二元颗粒堆积体系中两种颗粒的堆积空隙率进行求解;
建立的修正后的二元颗粒堆积体系为:
联立大颗粒体积分数得到:
联立小颗粒体积分数得到:
解得:
其中,为修正后二元颗粒堆积体系中大颗粒堆积空隙率,修正后二元颗粒堆积体系中小颗粒堆积空隙率,为修正后堆积体系中大颗粒体积占比,为修正后堆积体系中小颗粒体积占比。
步骤4:求解两种颗粒在某一体积为V的容器内各自的质量。
其中,m1为容器内大颗粒质量,m2为容器内小颗粒质量,ρ01为大颗粒表观密度,ρ02为小颗粒表观密度。
实施例:
依据本发明方法对总体积为1m3的二元颗粒空隙堆积进行设计,大颗粒与小颗粒粒径分别为10mm、1mm;一元堆积空隙率分别为0.5、0.43,表观密度分别为2727.5kg/m3、2607kg/m3。常规二元颗粒空隙堆积认为颗粒之间处于如图2所示的理想状态,即小颗粒充分填充在大颗粒的空隙中,二者之间没有影响。大、小颗粒的质量m1、m2分别为:
m1=1×(1-0.5)×2727.5=1363.75kg
m2=1×0.5×(1-0.43)×2607=742.995kg
根据总体积和大、小颗粒的体积求出二元颗粒空隙堆积体系空隙率为0.215。
但由于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使颗粒之间产生如图3、4所示效果,图3表示小颗粒不仅填充在大颗粒空隙中,还有可能将大颗粒挤开;图4表示小颗粒与大颗粒的接触区域存在空隙,其实际堆积状态如图5所示。在实际堆积过程中由于两种颗粒实际空隙率变大,会产生剩余堆积量。采用堆积装置进行堆积试验,测得大颗粒、小颗粒剩余堆积体积分数分别为f1(x)=0.1、f2(x)=0.02,分别对大、小颗粒的空隙率进行修正。
堆积体系中大、小颗粒质量分别为:
m1=1×(1-0.55)×2727.5=1227.375kg
m2=1×0.55×(1-0.492)×2607=728.396kg
根据总体积和大、小颗粒的体积求出修正后的二元颗粒空隙堆积体系空隙率为0.27,颗粒之间相互嵌锁、搭接。
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大小与颗粒粒径比值有关,如图6所示,大颗粒粒径是小颗粒10倍,而图7中大颗粒粒径仅为小颗粒2倍。由于其影响存在自相似性,可以通过大量试验拟合粒径比值对颗粒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当相互影响较为复杂时,如每种颗粒具有多个粒径区间时可以对各区间粒径进行简化,求得特征粒径,按拟合曲线取值。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的思想,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基于颗粒间相互影响的修正二元颗粒空隙堆积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进行常规二元颗粒堆积体系两种颗粒占比设计;
步骤2:基于颗粒之间的相互影响对二元颗粒堆积体系进行修正;
步骤3:建立修正后的二元颗粒堆积体系,对修正后的二元颗粒堆积体系中两种颗粒的堆积空隙率进行求解;
步骤4:求解两种颗粒在某一体积为V的容器内各自的质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颗粒间相互影响的修正二元颗粒空隙堆积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具体为:
大颗粒粒径为d1,小颗粒粒径为d2,即d1>d2,大颗粒一元堆积空隙率为小颗粒一元堆积空隙率为则此二元颗粒堆积体系体积占比关系为:
其中,为二元堆积体系中大颗粒体积占比,为小颗粒体积占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颗粒间相互影响的修正二元颗粒空隙堆积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具体为:
对二元颗粒堆积体系进行修正,使两种颗粒分布均匀,不仅大颗粒之间相互接触嵌锁,小颗粒和大颗粒之间也相互接触嵌锁,使两种颗粒堆积的更密实,减小二元堆积体系的空隙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颗粒间相互影响的修正二元颗粒空隙堆积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修正后的二元颗粒堆积体系体积占比关系用下式表示:
γ21=1-f1(x)
γ12=1-f2(x)
其中,γ21为小颗粒对大颗粒的影响,γ12为大颗粒对小颗粒的影响;f1(x)为大颗粒无法填入试验桶的体积分数,即大颗粒的剩余堆积体积分数;f2(x)为小颗粒无法填入试验桶的体积分数,即小颗粒的剩余堆积体积分数;x为大颗粒粒径与小颗粒粒径比值,f1(x)、f2(x)由按照大颗粒空隙确定小颗粒用量的常规二元颗粒堆积体系分别在不同粒径比值下进行堆积试验拟合得到,反映两种颗粒粒径比值大小对修正后的二元颗粒堆积体系中大颗粒和小颗粒的实际堆积空隙率的影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颗粒间相互影响的修正二元颗粒空隙堆积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建立的修正后的二元颗粒堆积体系为:
联立大颗粒体积分数得到:
联立小颗粒体积分数得到:
解得:
其中,为修正后二元颗粒堆积体系中大颗粒堆积空隙率,修正后二元颗粒堆积体系中小颗粒堆积空隙率,为修正后堆积体系中大颗粒体积占比,为修正后堆积体系中小颗粒体积占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颗粒间相互影响的修正二元颗粒空隙堆积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具体为:
其中,m1为容器内大颗粒质量,m2为容器内小颗粒质量,ρ01为大颗粒表观密度,ρ02为小颗粒表观密度。
CN201910724731.3A 2019-08-07 2019-08-07 基于颗粒间相互影响的修正二元颗粒空隙堆积设计方法 Active CN1104141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24731.3A CN110414177B (zh) 2019-08-07 2019-08-07 基于颗粒间相互影响的修正二元颗粒空隙堆积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24731.3A CN110414177B (zh) 2019-08-07 2019-08-07 基于颗粒间相互影响的修正二元颗粒空隙堆积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14177A true CN110414177A (zh) 2019-11-05
CN110414177B CN110414177B (zh) 2023-04-18

Family

ID=68366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24731.3A Active CN110414177B (zh) 2019-08-07 2019-08-07 基于颗粒间相互影响的修正二元颗粒空隙堆积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14177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308391A (ja) * 2007-06-18 2008-12-25 Taiheiyo Cement Corp ポーラスコンクリートの配合設計方法
JP2012194658A (ja) * 2011-03-15 2012-10-11 Nippon Steel Corp 粒子存在場解析装置、粒子存在場解析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04926219A (zh) * 2015-06-16 2015-09-23 深圳大学 一种绿色混凝土配合比优化方法
CN107607426A (zh) * 2017-08-07 2018-01-19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固井水泥混合体系的堆积率及空隙率测定方法
CN108585635A (zh) * 2017-09-25 2018-09-28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通过优化致密填充粒径分布提高材料颗粒填充密度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308391A (ja) * 2007-06-18 2008-12-25 Taiheiyo Cement Corp ポーラスコンクリートの配合設計方法
JP2012194658A (ja) * 2011-03-15 2012-10-11 Nippon Steel Corp 粒子存在場解析装置、粒子存在場解析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04926219A (zh) * 2015-06-16 2015-09-23 深圳大学 一种绿色混凝土配合比优化方法
CN107607426A (zh) * 2017-08-07 2018-01-19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固井水泥混合体系的堆积率及空隙率测定方法
CN108585635A (zh) * 2017-09-25 2018-09-28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通过优化致密填充粒径分布提高材料颗粒填充密度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ICARDO P. DIAS ET AL: "Particulate Binary Mixtures: Dependence of Packing Porosity on Particle Size Ratio", 《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14177B (zh) 2023-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29799B (zh) 一种烧结料仓组下料的控制装置及方法
CN206229696U (zh) 一种立式颗粒茶叶去沫筛分装置
CN103937575B (zh) 一种生物质颗粒燃料生产工艺
CN107657128B (zh) 破碎状态的粗集料颗粒离散元方法
CN110414177A (zh) 基于颗粒间相互影响的修正二元颗粒空隙堆积设计方法
CN102963701A (zh) 一种烧结分料器的动态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057215B (zh) 输送带式磁力铁粉筛分机
CN105778963A (zh) 复合粘结剂及其在半焦和生石灰的冷态成型中的应用
CN106383040B (zh) 一种脱硫湿磨机石灰石制浆系统性能测试方法
CN101914672B (zh) 一种烧结返矿调整方法及调整系统
CN107285257A (zh) 一种油辣椒自动化装料装置
CN102627977A (zh) 一种扩大炼焦煤资源的方法
CN102211697B (zh) 料仓
CN114807596A (zh) 一种矿堆的配料控制方法和装置
JP5793232B1 (ja) 肥料の生産方法
Oduntan et al.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 cassava pelletizer
JP5594707B1 (ja) 肥料の生産方法
CN208679728U (zh) 一种进料均匀的振动筛
CN113234458A (zh) 捣固煤饼垮煤控制方法
CN205851349U (zh) 一种用于纳米银粉的筛选的装置
JP2016044121A (ja) 肥料の生産方法
CN108251584B (zh) 一种增大高炉块状带炉料空隙度的方法
CN202124240U (zh) 新型料仓
CN213232122U (zh) 一种焦化生产用的进料系统
CN106422934A (zh) 一种混合进料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