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10542B - 保压阀 - Google Patents

保压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10542B
CN110410542B CN201910343020.1A CN201910343020A CN110410542B CN 110410542 B CN110410542 B CN 110410542B CN 201910343020 A CN201910343020 A CN 201910343020A CN 110410542 B CN110410542 B CN 1104105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spring
spring chamber
cylinder
end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4302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10542A (zh
Inventor
熊仓基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kuetsu Indust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kuetsu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kuetsu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kuetsu Industr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4105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105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105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105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7/00Safety valves; Equalising valves, e.g. pressure relief valves
    • F16K17/02Safety valves; Equalising valves, e.g. pressure relief valves opening on surplus pressure on one side; closing on insufficient pressure on one side
    • F16K17/04Safety valves; Equalising valves, e.g. pressure relief valves opening on surplus pressure on one side; closing on insufficient pressure on one side spring-loaded
    • F16K17/06Safety valves; Equalising valves, e.g. pressure relief valves opening on surplus pressure on one side; closing on insufficient pressure on one side spring-loaded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the opening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7/00Safety valves; Equalising valves, e.g. pressure relief valves
    • F16K17/02Safety valves; Equalising valves, e.g. pressure relief valves opening on surplus pressure on one side; closing on insufficient pressure on one side
    • F16K17/164Safety valves; Equalising valves, e.g. pressure relief valves opening on surplus pressure on one side; closing on insufficient pressure on one side and remaining closed after return of the normal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27/00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F16K27/02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of lift val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afety Valves (AREA)
  • Check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保压阀,结构部件不会因弹簧的作用力而飞出,分解时的作业性、安全性优异。在弹簧室(50)内设置不能通过连通孔(54)的大小的端板(55),在另一端侧端壁(53)的内表面与端板(55)之间收纳弹簧(40),将在一端(30a)安装有阀芯(20)的阀杆(30)的另一端(30b)经由设置于弹簧室(50)的一端侧端壁(52)的连通孔(54)以及设置于阀箱(10)的安装孔(16)与所述端板(55)抵接或连结,由此能够使阀芯(20)落座在设置于阀箱(10)的连通口(11)的座面(11a)。当阀芯(20)落座于座面(11a)的闭阀时,端板(55)配置在与一端侧端壁(52)的内表面接触或隔着微小间隔接近的位置,由此,即便解除阀箱(10)与弹簧室(50)的紧固,通过限制弹簧(40)的伸长,也能够防止弹簧室(50)的飞出。

Description

保压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压阀,例如涉及在油冷式螺杆压缩机中,如为了将存储罐内的压力保持在规定的设定压力以上而设置在存储罐与消耗侧之间的保压阀那样,当一次侧的流体压力超过规定的设定压力时开阀,在设定压力以下闭阀的保压阀的构造。
背景技术
在图7所示的油冷式螺杆压缩机100中,压缩机主体130形成为将通过一对螺杆转子的啮合旋转而经由吸入流路137导入的空气等被压缩气体与冷却油一起压缩后作为气液混合流体排出的结构,因此,从压缩机主体130作为气液混合流体排出的压缩气体暂时被导入到存储罐160内,分离成压缩气体与冷却油。
然后,导入到存储罐160并分离了冷却油的压缩气体进一步通过分离器165,除去在压缩气体中以雾的状态包含的油分之后,朝消耗侧供给。
在如以上那样构成的油冷式螺杆压缩机100中,如果通过分离器165的压缩气体的流速过快,则无法在分离器165中充分捕集冷却油,有可能向消耗侧供给包含油分的压缩气体,因此需要限制通过分离器165的压缩气体的流速。
此外,回收到存储罐160内的润滑油借助存储罐160内的压力经由供油流路140向压缩机主体130的供油口供油,因此,需要将存储罐160内的压力维持在这样的供油所需的压力。
因此,在分离器165的二次侧设置保压阀200,限制通过分离器165的压缩气体的流速而防止分离器165的油分离性能降低,并且防止存储罐160内的压力降低到低于规定的设定压力,通过维持对压缩机主体130进行冷却油的供油所需的压力,由此防止伴随着供油不良的压缩机主体130的破损等。
作为设置于这种油冷式螺杆压缩机100的保压阀200,在后述的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图8以及图9所示的保压阀200。
这些保压阀200构成为,在作为主体的阀箱210设置有与存储罐160的分离器165连通的入口212以及与消耗侧连通的出口213,并且在阀箱210内形成有与所述入口212连通的一次流路214以及与所述出口213连通的二次流路215,通过使阀芯220相对于在将所述一次流路214与二次流路215连通的连通口211上设置的座面211a落座或离开,能够开闭所述连通口211。
该阀芯220将其阀轴222滑动自如地插入到插入孔231内而安装在活塞230的一端侧,将收纳该活塞230以及对该活塞230朝向连通口211施力的弹簧240的气缸260突出设置于所述阀箱210的上方。
在如以上那样构成的保压阀200中,在存储罐160内的压力超过由弹簧240的作用力决定的规定的压力(设定压力)的情况下,阀芯220克服弹簧240的作用力从座面211a离开而打开连通口211,对消耗侧进行压缩气体的供给。与此相对,当存储罐160内的压力降低到所述设定压力以下时,通过弹簧240的作用力,阀芯220落座在设置于连通口211的座面211a而关闭连通口211,停止对消耗侧供给压缩气体。由此,存储罐160内的压力不会降低到低于所述设定压力,能够保持在所述设定压力以上的压力。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6-44787号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实开昭57-137869号
如图8所示,在如以上那样构成的保压阀200中,为了使压缩流体不进入到气缸260内,在活塞230的外周与气缸260的内壁间设置有O形环等的密封件234。
此外,为了防止闭阀时的泄漏,利用橡胶等的弹性材料形成阀芯220本身、阀芯220与座面211a接触的部分,此外,在连通口211的座面211a安装密封件。
因此,在这样的保压阀200中,需要定期地进行上述密封件和阀芯的更换等的维护作业,为了进行该维护作业,卸下保压阀200的一部分,将阀箱210的上部开放。
在图8所示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保压阀200中,当卸下未图示的螺栓等的紧固构件等而卸下将气缸260固定于阀箱210的固定环259时,能够将气缸260的下端从阀箱210拔出,由此将阀箱210的上部开放,能够进行上述密封件和阀芯220的更换。
但是,由于上述的弹簧240在被压缩成能够经由活塞230将阀芯220朝向连通口211施力的状态下收纳在气缸260内,因此,如果卸下固定环259,则因弹簧240的作用力而气缸260和弹簧240猛力地飞出,从而有可能会丢失这些部件,此外,如果飞出的部件碰到作业者,则有可能使作业者受伤。
因此,当卸下气缸260时,为了防止这种飞出,需要一边用一只手按压气缸260的上方,一边用另一只手进行松开将固定环259和阀箱210固定的螺栓等紧固构件的作业,因此作业性差。
尤其地,在保压阀200的设定压力高的情况下,弹簧240的作用力也相应地变大,因此,使气缸260飞出的力也变大,对于一边以克服该力的强力按压气缸260一边进行的气缸260的拆装作业而言,作业性进一步恶化,此外,由于使气缸260飞出的力大,所以因飞出的气缸260和弹簧240碰到而导致作业者受伤也变得严重。
作为防止这样的气缸260飞出的方法,例如将紧固固定环259和阀箱210的未图示的螺栓等紧固构件的长度加长,通过将多个紧固构件一点一点地按顺序分数次松开,在紧固构件松开结束之前使弹簧240伸长到自由长度,或者,也考虑使弹簧240伸长到作用力足够弱的长度,由此无需按压气缸260便能够进行拆卸作业。
在上述方法中,无需按压气缸260,使用双手进行螺栓等紧固构件的拆卸作业,在这一点上作业性提高,但是由于紧固构件变长,分解时转动螺栓等紧固构件的次数相应地增加,因此,作业性的恶化依然没有得到改善。
另外,在图9所示的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保压阀200的结构中,将阀箱210和气缸260形成为一体,利用顶盖253闭塞该气缸260的上端,并且,在顶盖253设置用于调整弹簧240的作用力的调节螺杆253c,因此,在卸下顶盖253之前松开调节螺杆253c,使弹簧240伸长至自动长度或者接近自由长度的状态,在作用力消失或者充分减弱的状态下卸下顶盖253,由此,即便不用手按压顶盖253,也能够防止顶盖253、承接盘255’以及弹簧240的飞出。
但是,在保压阀200的设定压力高的情况下,经凭借松开调节螺杆253c,有时无法将弹簧240的作用力减弱到以单手按压的程度的力就能够防止顶盖253、承接盘255’、弹簧240的飞出的程度,在构造上分解时作业性的恶化、作业的危险性依然存在。
另外,在图9所示的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保压阀200的结构中,如果通过加长气缸260的长度,并且加长调节螺杆253c的长度,能够在卸下顶盖253之前通过松开调节螺杆253c使弹簧240伸长至自由长度,则即便是设定压力高的保压阀200,也能够不用手按压就防止顶盖253、承接盘255’、弹簧240的飞出,但在该结构中,由于调节螺杆253c变长,分解前转动调节螺杆253c的次数以及组装后为了恢复到设定压力而转动调节螺管253c的次数相应地增加,因此,不仅作业性差的问题依然无法解决,而且由于气缸260变长,还会产生保压阀200大型化的问题。
另外,以上,以油冷式螺杆压缩机中使用的保压阀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在分解时,因内置的弹簧的作用力而致使结构部件飞出以及与此相伴的作业性的恶化和危险性是不仅在油冷式螺杆压缩机中使用的保压阀、而且在全部保压阀中都有可能产生的问题,此外,是不仅在将气体作为对象的保压阀、而且在将液体、其他全部流体作为控制对象的全部保压阀中都有可能共通产生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压阀,形成为比较简单的构造,保压阀的结构部件不会因内置的弹簧的作用力而在分解时飞出,因而,为了开放保压阀的阀箱而进行的分解时的作业性提高,并且能够消除伴随着部件的飞出的作业的危险性。
以下记载有用于解决课题的装置和在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中使用的附图标记。所述附图标记用于使权利要求范围的记载和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的记载对应更清楚,当然不是用于限制对本申请的发明的技术范围的解释。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保压阀1,其特征在于,具备:
阀箱10,具备与入口12连通的一次流路14、与出口13连通的二次流路15、以及将所述一次流路14与二次流路15连通的连通口11;
阀芯20,对所述连通口11进行开闭;
阀杆30,在一端30a侧安装所述阀芯20;以及
弹簧40,按压所述阀杆30的另一端30b,将所述阀芯20朝向落座在设置于所述连通口11的座面11a的方向施力,
以在对收纳所述弹簧40的弹簧室50的一端50a进行划分的一端侧端壁52设置的连通孔54经由设置于所述阀箱10的安装孔16与所述二次流路15连通的方式,将所述弹簧室50的所述一端50a能够拆装地安装于所述阀箱10,
所述弹簧室50在内部具备能够在所述弹簧室50内移动但不能通过所述连通孔54的大小的端板55,在所述弹簧室50的另一端侧端壁53的内表面与所述端板55之间收纳所述弹簧40,
所述阀杆30的所述另一端30b经由所述安装孔16以及所述连通孔54与所述端板55抵接或连结,并且,
当所述端板55位于与所述一端侧端壁52的内表面接触的位置或者隔着微小间隔δ接近所述一端侧端壁52的内表面的位置时,所述连通口11由所述阀芯20堵塞而闭阀(技术方案1)。
在上述结构的保压阀1中,所述端板55和所述阀杆30能够形成为不同的构件(参照技术方案2;图1~5)。
或者,所述端板55所述阀杆30一体形成而连结在一起(参照技术方案3;图6)。
进而,在所述弹簧室50的所述另一端侧端壁53的内壁与所述弹簧40之间设置有能够在所述弹簧室50内移动的第二端板55’,在所述端板55与所述第二端板55’之间保持所述弹簧40,并且设置有设定压力调整用螺栓53c,该设定压力调整用螺栓53c从所述弹簧室50外朝向弹簧室50内与贯通所述弹簧室50的所述另一端侧端壁53的螺纹孔53b螺合,且前端与所述第二端板55’接触(参照技术方案4;图4)。
在所述弹簧室50的所述一端50a设置有与所述连通孔54连通并朝所述二次流路15内突出的气缸60,将所述阀杆30形成为在所述气缸60内沿着轴线方向滑动的活塞状的结构(参照技术方案5;图1~5)。
或者,取代上述结构,将设置于所述阀箱10的所述安装孔16形成为气缸60’,将所述阀杆30形成为在所述气缸60’内沿着轴线方向滑动的活塞状的结构(参照技术方案6;图6)。
通过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结构,在本发明的保压阀1中能够得到以下的显著效果。
以设置于收纳弹簧40的弹簧室50的一端50a的连通孔54经由设置于阀箱10的安装孔16与阀箱10的二次流路15连通的方式,将所述弹簧室50的一端50a能够拆装地安装于所述阀箱10,并且,在弹簧室50内设置能够在所述弹簧室50内移动但不能通过所述连通孔54的大小的端板55,在所述弹簧室50的另一端侧端壁53的内表面与所述端板55之间收纳所述弹簧40,与将向安装于一端30a的阀芯20传递所述弹簧40的作用力的阀杆30的另一端30b经由所述安装孔16以及所述连通孔54与所述端板55抵接或连结,并且,当所述端板55位于与所述一端侧端壁52的内表面接触的位置或者隔着微小间隔δ接近所述一端侧端壁52的内表面的位置时,所述连通口11由所述阀芯20堵塞而闭阀,通过形成为上述结构,即便在卸下将弹簧室50的一端50a固定于阀箱10的螺栓等紧固构件的情况下,弹簧40也不伸长或者仅能够伸长与微小间隔δ对应的长度,因此,能够形成弹簧室50、收纳在弹簧室50内的弹簧40及端板55等部件不会飞出的构造。
其结果是,能够提供如下的保压阀1,即,当在更换密封件34和阀芯20等之际卸下弹簧室50时,无需预先按压弹簧室50以使其不飞出,能够提高分解时的作业性,并且不存在飞出的部件碰到作业者而使作业者受伤等危险性,分解作业时的安全性也优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保压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分解截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保压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截面图(闭阀状态)。
图3是本发明的保压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截面图(开阀状态)。
图4是本发明的保压阀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保压阀的另一变形例的截面图。
图6是本发明的保压阀的又一变形例的截面图。
图7是油冷式螺杆压缩机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
图8是现有的保压阀的截面图(与专利文献1的保压阀对应)。
图9是现有的保压阀的截面图(与专利文献2的保压阀对应)。
附图标记说明:
1:保压阀;10:阀箱;11:连通口;11a:座面;12:入口;13:出口;14:一次流路;15:二次流路;16:安装孔;20:阀芯;21:主体(阀芯20的);22:阀轴;22a:弹簧室;30:阀杆;30a:一端(阀杆30的);30b:另一端(阀杆30的);31:插入孔;32:卡合突起;33:逆流防止用弹簧;34:密封件(O形环);40:弹簧;50:弹簧室;50a:一端(弹簧室的);50b:另一端(弹簧室的);51:主体;52:一端侧端壁;53:另一端侧端壁(弹簧室罩);53a:突起;53b:螺纹孔;53c:设定压力调整用螺栓;54:连通孔;55:端板;55’:第二端板;56:突起;57:卡合凹部;58:突出部;59:凸缘;60、60’:气缸;65:紧固构件(螺栓);100:油冷式螺杆压缩机;130:压缩机主体;137:吸入流路;140:供油流路;160:存储罐;165:分离器;200:保压阀;210:阀箱;211:连通口;211a:座面;212:入口;213:出口;214:一次流路;215:二次流路;220:阀芯;222:阀轴;230:活塞;231:插入孔;234:密封件(O形环);240:弹簧;253:顶盖;253c:调节螺杆;255’:承接盘;259:固定环;260: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保压阀。
1.实施方式1
(保压阀的整体结构)
参照图1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的保压阀1的结构,所述保压阀1构成为包括:阀箱10,形成保压阀1的主体部分;阀芯20,对将形成在所述阀箱10内的一次流路14与二次流路15间连通的连通口进行开闭;阀杆30,在一端30a安装有所述阀芯20;弹簧40,按压所述阀杆30的另一端30b,将所述阀芯20朝向所述连通口11施力;以及弹簧室50,收纳所述弹簧40。
(阀箱)
上述的阀箱10形成保压阀1的主体部分,在该阀箱10设置有与作为参照图7说明的油冷式螺杆压缩机100的存储罐160等的保压对象的设备连通的入口12、以及将经由所述入口12导入的流体排出的出口13,并且在其内部设置有与所述入口12连通的一次流路14以及与所述出口13连通的二次流路15,该一次流路14和二次流路15经由连通口11连通。
因而,通过使后述的阀芯20落座在设置于所述连通口11的座面11a上,将所述一次流路14与二次流路15间的连通切断,能够停止从存储罐160朝消耗侧的压缩气体的供给。
在上述的连通口11形成有用于使阀芯20落座的上述的座面11a,以便能够利用阀芯20从二次流路15侧堵塞所述连通口11,在连通口11中的与后述的阀芯20接触的所述座面11a的部分,也可以根据需要安装未图示的密封件。
在该连通口11的上方设置有能够安装后述的弹簧室50的安装孔16,通过在该安装孔16的形成位置安装弹簧室50的一端50a来堵塞安装孔16,能够将形成在阀箱10内的流路14、15密封。
(弹簧室)
在设置于阀箱10的安装孔16如上述那样能够拆装地安装有弹簧室50的一端50a,通过将该弹簧室50安装于阀箱10,能够将阀箱10内的流路14、15密封。
该弹簧室50具备圆筒状的主体51、覆盖该主体51的一端侧的一端侧端壁52、以及覆盖另一端侧的另一端侧端壁(弹簧室罩)53,在所述一端侧端壁52形成有上述的连通孔54。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圆筒状的气缸60与所述一端侧端壁52一体地形成,所述气缸60从弹簧室50的一端50a突出,并且具有与所述连通孔54连续的内周面,当将弹簧室50安装于阀箱10时,该气缸60朝向阀箱10内的连通口11突出设置在二次流路15内。
在该弹簧室50内设置有端板55,所述端板55具有能够在弹簧室50内移动但无法通过上述连通孔54的大小,在弹簧室50的另一端侧端壁(弹簧室罩)53的内表面与所述端板55之间收纳弹簧(螺旋弹簧)40。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该端板55形成为比弹簧室50的主体51的内径小径的圆板状,在端板55的保持弹簧40的面(纸面上侧的面)形成有突起56,以便能够适当地保持弹簧40的端部,使该突起56能够嵌合在弹簧40的端部内径内。
此外,在该端板55的与弹簧保持面相反侧的面(纸面下侧的面),形成有与形成于后述阀杆30的另一端30b的卡合突起32嵌合的卡合凹部57,通过两者的嵌合能够将阀杆30和端板55配置在同轴上。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将该卡合凹部57形成为贯通端板55的壁厚的贯通孔,但是该卡合凹部57也可以形成为有底孔,只要能够与形成于阀杆30的另一端30b的卡合突起32卡合即可,并不限定于图示的构造。
另外,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端板55的与弹簧保持面相反侧的面(纸面、下侧的面)形成为除了卡合凹部57的形成部分以外都为平坦的形状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如图5所示,代替该结构,通过在端板55的与弹簧保持面相反侧的面设置插入到连通孔54内的突出部58,能够将端板55可靠地配置在弹簧室50的径向的中心,通过如此构成,组装时的端板55的定位变得容易。
此外,也可以构成为,在覆盖弹簧室50的另一端侧的弹簧室罩53的内表面也同样地设置插入到弹簧40的端部内径内的突起53a,能够将弹簧40的上端在定位的状态下卡止。
另外,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弹簧40的上端直接卡止在弹簧室罩53的内表面的结构,但是也可以如图4所示,代替该结构,在弹簧40的上端与弹簧室罩53的内表面之间设置第二端板55’,使弹簧40的上端卡止于所述第二端板55’,并且,通过使第二端板55’的上表面抵接在与贯通弹簧室罩53的螺纹孔53b螺合的设定压力调整用螺栓53c的前端,能够根据设定压力调整用螺栓53c的拧入量的变化变更保压阀1的设定压力。
(阀芯和阀杆)
如图1所示,落座在设置于阀箱10的连通口11的座面11a而堵塞连通口11的阀芯20具备主体21以及安装在该主体21的中心的阀轴22,当堵塞连通口11时,该阀芯20的主体21的周缘部与设置于连通口11的座面11a接触,切断一次流路14与二次流路15间的连通。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作为该阀芯20,示出了具备圆盘状的主体21的构造,但是阀芯20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图示的形状,作为保压阀1中使用的阀芯20,可以采用已知的各种形状的阀芯。
设置于该阀芯20的阀轴22能够滑动地插入到设置在阀杆30的一端30a侧的插入孔31内,由此,将阀芯20安装在阀杆30的一端30a侧。
此外,所述阀轴22的端部形成为中空而形成弹簧室22a,在该弹簧室22a内收纳逆流防止用弹簧33,以与上述的弹簧40相比极弱的力将阀轴22朝从插入孔31推出的方向施力,由此,在产生流体从二次流路15侧向一次流路14侧的逆流的情况下,阀芯20能够立即与连通口11的座面11a接触而关闭流路。
对阀芯20传递上述的弹簧40的作用力的上述的阀杆30,在如上所述设置有从弹簧室50的下端突出的气缸60的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形成位在该气缸60内滑动的活塞状。
并且,利用O形环等密封件34将该阀杆30的外周与气缸60的内周间的间隔密封,防止流体经由该间隔流入到弹簧室50内。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阀杆30的外周形成密封槽,在该密封槽内安装密封件(O形环)34,但是也可以在气缸60的内周设置密封槽,在该密封槽安装密封件(O形环)34。
另外,关于阀芯20和阀杆30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当阀芯20落座于座面11a而关闭连通口11的闭阀时,设置在弹簧室50的端板55的下表面设计成位于与一端侧端壁52的内表面接触的位置,或者优选如图2中放大图所示,设计成隔着微小的间隔δ接近一端侧端壁52的内表面的位置。
通过如此设定成产生微小间隔δ,能够使阀芯20与座面11a可靠地接触,以免阀芯20从连通口11的座面11a浮起。
该微小间隔δ是在卸下螺栓等的紧固构件65而解除弹簧室50相对于阀箱10的紧固时弹簧40能够伸长的长度,因此,能够在能够防止伴随着该伸长的弹簧室50的飞出的程度的间隔的范围内适当设定微小间隔δ,作为一例,将其设为几mm左右的间隔。
(作用等)
在以上说明的保压阀1中,在与入口12连通的存储罐内的压力低,因而阀箱10的一次流路14内的压力低的状态下,如图2所示,利用弹簧40将阀杆30和阀芯20压下,阀芯20落座于连通口11的座面11a,成为一次流路14与二次流路15间的连通被切断的状态。
当从该状态起存储罐内的压力升高而阀箱10的一次流路14内的压力升高时,产生将阀芯20从设置于连通口11的座面11a抬起的方向的力,该力经由阀芯20和阀杆30作用在压缩弹簧40的方向上。
然后,当一次流路14内的压力克服弹簧40的作用力而上升到将阀芯20和阀杆30推起为止时,如图3所示,阀芯20从设置于连通口11的座面11a离开,一次流路14与二次流路15连通,存储罐内的压缩气体经由二次流路15和出口13导入消耗侧。
另一方面,当一次流路14内的压力降低而将阀芯20和阀杆30朝纸面上方推起的力减弱时,弹簧40伸长到原来的长度,阀杆30下降,在使阀轴22的上端与插入孔31的上端对接的状态下将阀芯20压接于连通口11的座面11a,由此,一次流路14与二次流路15的连通被切断,停止对消耗侧的压缩气体的供给,结果,能够防止存储罐内的压力降低到低于设定压力。
其结果是,当存储罐内的压力暂时超过由弹簧40的作用力决定的规定的设定压力而上升时,存储罐内的压力被维持在设定压力以上,以不会不降低到低于设定压力的方式保持压力。
在如以上那样构成的保压阀1中,设置于阀杆30的O形环等密封件34的更换以及阀芯20的更换等,通过从阀箱10卸下弹簧室50而开放安装孔16来进行。
作为一例,如图1所示,通过利用螺栓等紧固构件65将在弹簧室50的下端朝外突出形成的凸缘59与阀箱10的安装孔16的周缘部紧固,来进行弹簧室50相对于阀箱10的固定。
在该结构中,通过卸下紧固构件65,从阀箱10卸下弹簧室50,并且将从弹簧室50的下端突出的气缸60从阀箱10的二次流路15拔出,由此开放安装孔16。
在拆卸该弹簧室50之际,当松开上述的螺栓65时,在弹簧室50内弹簧40伸长至端板55的下表面与一端侧端壁52的内表面对接为止而微小间隔δ(参照图2的放大图)消失,弹簧40无法进一步伸长,另一方面,在凸缘59的下表面与安装孔16的周缘上表面间产生与上述的间隔δ对应的间隙。
这样,在螺栓等紧固构件65的拆装前后,弹簧40只能伸长与微小间隔δ对应的微小长度,其结果是,即便在不采取用手压入弹簧室50等的措施而松开螺栓65将弹簧室50从阀箱卸下的情况下,也不用担心弹簧室50会飞出。
此外,由于仅通过伸长与上述微小间隔δ对应的长度来限制弹簧40的伸长,因此,作为将弹簧室50与阀箱10紧固的螺栓等紧固构件,通过使用为了紧固两者所需的长度的紧固构件65而能够适当地进行安装,不会出现因使用长的紧固构件而使转动紧固构件的次数增加等、拆装时的劳力增加的情况。
这样,在本发明的保压阀1中,能够从阀箱10将弹簧室50简单且安全地卸下。
并且,从自阀箱10中拔出的气缸60拔出阀杆30,更换安装于阀杆30的外周的O形环34,并且根据需要经由安装孔16进行设置于连通口11的座面11a的密封件以及阀芯20的更换等。
当从气缸60拔出阀杆30时,弹簧40的伸长也受到限制,因此,阀杆30不会因弹簧40的作用力而脱落或飞出,因此在这一点上,分解时的作业性也良好,能够安全地进行作业。
这样,在更换了O形环34、其他的密封件、阀芯20等后,将阀杆30再次插入到气缸60内,并将从弹簧室50的下端突出的气缸60经由安装孔16插入到阀箱10的二次流路15内,利用上述的螺栓等紧固构件65将弹簧室50下端的凸缘59与阀箱10的安装孔16的周缘部紧固固定,由此完成保压阀1的组装。
在阀箱10安装弹簧室50时,无需压缩弹簧室50内的弹簧40,通过将从弹簧室50的下端突出的气缸60插入到设置于阀箱10的安装孔16内,无需施加力就能够将弹簧室50载置在阀箱10上。
在该状态下,通过安装螺栓等紧固构件65,能够将弹簧室50简单地安装于阀箱10。
这样,在本发明的保压阀1中,能够简单且安全地进行保压阀1的分解和组装。
2.实施方式2
以上,在参照图1~5说明的保压阀1中,对将保持弹簧40的下端的端板55与阀杆30分体构成的例子进行了说明。
与此相对,在图6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保压阀1中,将保持弹簧40的下端的端板55与阀杆30一体形成而连结在一起。
此外,在参照图1~5说明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设置从弹簧室50的下端向阀箱10的二次流路15内突出的气缸60,并且在插入到气缸60内的阀杆30的外周形成的密封槽安装O形环34的结构,但在图6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保压阀1中,将设置于阀箱10的安装孔16局部形成为厚壁,利用安装孔16的内壁形成气缸60’,在该气缸60’内插入如上所述与端板55一体形成的阀杆30。
并且,在图6的结构中,在形成为在气缸60’的内周面设置密封槽,并在该密封槽内安装O形环34的结构这一点上,与参照图1~5说明的保压阀的结构不同。
在如以上那样构成的图6所记载的保压阀1中,在更换O形环34的情况下,当取下将设置于弹簧室50的下端的凸缘59固定于阀箱的螺栓等紧固构件65而从阀箱10卸下弹簧室50时,将阀杆30与弹簧室50一起从气缸60’内拔出,能够更换在形成于气缸60’内壁的环形槽中安装的O形环34。
在该图6所记载的结构的保压阀1中,也与参照图1~5说明的保压阀1相同,当拆装弹簧室50时,即便不用手压下弹簧室50也不用担心弹簧室50会飞出,因此,能够高效且安全地进行维护等作业。
尤其地,在图6所记载的结构的保压阀1中,通过使端板55与阀杆30一体化,部件个数减少,分解和组装时的作业工时减少,在这一点上维护性得到提高,并且,通过使端板55与阀杆30的中心始终一致,能够进行顺畅的动作。
另外,在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气缸60’的内壁侧安装O形环34的结构,但是也可以代替该结构,在阀杆30的外周形成密封槽并安装O形环等密封件。
此外,在图6所示的保压阀1的结构中,也如图4所示,构成为设置支承弹簧40的上端的第二端板55’,并且,在弹簧室罩53设置螺纹孔53b和与其螺合的压力调整用螺栓53c,由此能够改变设定压力。

Claims (8)

1.一种保压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压阀具备:
阀箱,具备与入口连通的一次流路、与出口连通的二次流路、以及将所述一次流路与二次流路连通的连通口;
阀芯,对所述连通口进行开闭;
阀杆,在一端侧安装所述阀芯;以及
弹簧,按压所述阀杆的另一端,将所述阀芯朝向落座在设置于所述连通口的座面的方向施力,
以在对收纳所述弹簧的弹簧室的一端进行划分的一端侧端壁设置的连通孔经由设置于所述阀箱的安装孔与所述二次流路连通的方式,将所述弹簧室的所述一端能够拆装地安装于所述阀箱,
所述弹簧室在内部具备能够在所述弹簧室内移动但不能通过所述连通孔的大小的端板,在所述弹簧室的另一端侧端壁的内表面与所述端板之间收纳所述弹簧,
所述阀杆的所述另一端经由所述安装孔以及所述连通孔与所述端板抵接或连结,并且,
当所述端板位于与所述一端侧端壁的内表面接触的位置或者隔着微小间隔接近所述一端侧端壁的内表面的位置时,所述连通口由所述阀芯堵塞而闭阀,所述微小间隔是在解除所述阀箱与所述弹簧室的所述一端之间的紧固的过程中以所述弹簧的伸长能够消失的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压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板和所述阀杆形成为不同的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压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板和所述阀杆一体形成而连结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保压阀,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弹簧室的所述另一端侧端壁的内壁与所述弹簧之间设置有能够在所述弹簧室内移动的第二端板,在所述端板与所述第二端板之间保持所述弹簧,并且设置有设定压力调整用螺栓,该设定压力调整用螺栓从所述弹簧室外朝向弹簧室内与贯通所述弹簧室的所述另一端侧端壁的螺纹孔螺合,且前端与所述第二端板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保压阀,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弹簧室的所述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连通孔连通并朝所述二次流路内突出的气缸,将所述阀杆形成为在所述气缸内沿着轴线方向滑动的活塞状的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压阀,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弹簧室的所述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连通孔连通并朝所述二次流路内突出的气缸,将所述阀杆形成为在所述气缸内沿着轴线方向滑动的活塞状的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保压阀,其特征在于,
将设置于所述阀箱的所述安装孔形成为气缸,将所述阀杆形成为在所述气缸内沿着轴线方向滑动的活塞状的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压阀,其特征在于,
将设置于所述阀箱的所述安装孔形成为气缸,将所述阀杆形成为在所述气缸内沿着轴线方向滑动的活塞状的结构。
CN201910343020.1A 2018-04-26 2019-04-26 保压阀 Active CN1104105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85678A JP7160552B2 (ja) 2018-04-26 2018-04-26 保圧弁
JP2018-085678 2018-04-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10542A CN110410542A (zh) 2019-11-05
CN110410542B true CN110410542B (zh) 2022-12-30

Family

ID=68357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43020.1A Active CN110410542B (zh) 2018-04-26 2019-04-26 保压阀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160552B2 (zh)
CN (1) CN11041054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1719611D0 (en) * 2017-11-26 2018-01-10 Ar Design Consulting Ltd Improvements to a flexible drinking straw with flow control means for use with a drinking vessel
CN113531393B (zh) * 2021-07-26 2022-08-02 宁波三安制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保压阀
CN114183571B (zh) * 2021-12-14 2023-08-11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可快速维检修一体化阀芯呼吸阀
CN116899773B (zh) * 2023-09-14 2023-11-14 济南京华邦威聚氨酯设备有限公司 聚氨酯聚脲喷枪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37869U (zh) * 1981-02-25 1982-08-28
US4485843A (en) * 1981-05-05 1984-12-04 Wolff Robert C Variable pressure relief and control valve
CN201738875U (zh) * 2010-04-08 2011-02-09 重庆市正华钻采设备有限公司 石油天然气井安全截断阀控制用超失压导阀
JP2016044787A (ja) * 2014-08-26 2016-04-04 株式会社Ihi バルブとこれを備えた逆止弁付保圧弁
CN205824298U (zh) * 2016-06-29 2016-12-21 上海阀门厂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核电主蒸汽安全阀
CN106352100A (zh) * 2015-07-17 2017-01-25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压力动作阀及冷冻循环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047359A (zh) *
JP5580240B2 (ja) 2011-03-31 2014-08-27 能美防災株式会社 自動弁装置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圧力調整弁
CN104653829A (zh) 2013-11-25 2015-05-27 西安立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自卸车举升泵内嵌式安全阀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37869U (zh) * 1981-02-25 1982-08-28
US4485843A (en) * 1981-05-05 1984-12-04 Wolff Robert C Variable pressure relief and control valve
CN201738875U (zh) * 2010-04-08 2011-02-09 重庆市正华钻采设备有限公司 石油天然气井安全截断阀控制用超失压导阀
JP2016044787A (ja) * 2014-08-26 2016-04-04 株式会社Ihi バルブとこれを備えた逆止弁付保圧弁
CN106352100A (zh) * 2015-07-17 2017-01-25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压力动作阀及冷冻循环
CN205824298U (zh) * 2016-06-29 2016-12-21 上海阀门厂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核电主蒸汽安全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60552B2 (ja) 2022-10-25
CN110410542A (zh) 2019-11-05
JP2019190599A (ja) 2019-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10542B (zh) 保压阀
US4437487A (en) Lightning protected check-type drain valve
JP6007317B2 (ja) 流体制御用バルブアセンブリ
US20080060992A1 (en) Filter device
JP5242010B2 (ja) 改良型シールアセンブリを有する液体吐出装置
EP1798456A1 (en) Cutoff valve
US20140150903A1 (en) Pilot type pressure regulator
WO1982003900A1 (en) Pressure-responsive shut-off valve
US9920857B2 (en) Vacuum valve
JPH1194197A (ja) ガスボンベ用バルブ装置およびそのバルブ装置の減圧弁
US6428708B1 (en) Filter apparatus and method
US8152030B2 (en) Valve wrench assembly kit for restoring purposed function to a compromised aerosol container
JP6226789B2 (ja) フィルタレギュレータ
US6027315A (en) Inlet control valve for compressors
JP4094909B2 (ja) オイルフィルタ
KR20200041334A (ko) 스핀온 유체 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CN110500414B (zh) 汽轮机及其速关阀
EP1158226A2 (en) Gas charging device
JP4448418B2 (ja) 流体濾過フィルタ
KR102420258B1 (ko) 직수형 정수기
CN210770262U (zh) 汽轮机及其速关阀
CN210531620U (zh) 汽轮机及其速关阀系统
CN114127461B (zh) 排放阀单元和流体装置
CN111720594A (zh) 具有泄压保护功能的单向阀
EP3697518B1 (en) Automatic air vent and safety valve integrated in the cartridg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1386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