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03464A - 液体加热容器 - Google Patents
液体加热容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403464A CN110403464A CN201810411160.3A CN201810411160A CN110403464A CN 110403464 A CN110403464 A CN 110403464A CN 201810411160 A CN201810411160 A CN 201810411160A CN 110403464 A CN110403464 A CN 11040346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vex ribs
- groove
- pot
- noise reduction
- coa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21—Water-boiling vessels, e.g. kettles
- A47J27/21008—Water-boiling vessels, e.g. kettles electrically heated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21—Water-boiling vessels, e.g. kettles
- A47J27/2116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02—Selection of specific materials, e.g. heavy bottoms with copper inlay or with insulating inlay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06—Lids or covers for cooking-vessel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45/00—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gripping kitchen utensils or crockery
- A47J45/06—Handles for hollow-ware art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壶体,壶体包括壶底,壶底上形成有凸筋和凹槽,凹槽由凸筋围成;加热装置,位于壶底的外表面上,用于加热壶体,壶底与加热装置连接的面为金属面。该方案通过在壶底上设置凸筋和凹槽,能够在壶底上通过凹槽合理地限定出多个边界,而凸筋能够在气泡上升碰触到凹槽边界上时使气泡产生破裂或与壶底脱离,这样使得壶底产生的气泡只能够在凹槽内进行汇集,这样便能够准确地限定出壶体底部产生的气泡的大小,以实现对产品噪音的精准控制,及增强产品的传热效率,降低温控器早跳的风险。
Description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4月26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810388326.4、发明名称为“液体加热容器”、于2018年4月26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820611637.8、实用新型名称为“液体加热容器”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厨房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容器。
背景技术
目前的液体加热容器常采用加热管的方式进行加热,其加热面较小,导致局部功率密度(加热管的功率/加热管在壶底的投影面积)较高,进而引起壶体的底壁面的过热度较大,这样产生的气泡小且密集,从而使得噪声较大。而针对噪音问题,现有技术通过在壶体的底壁上增加疏水涂层的方法,这样可利用疏水涂层的疏水性,使多个小气泡在壶体底部先逐渐汇聚成大气泡,这样便可减小气泡的脱离量及破裂量,以达到降噪的效果。但该种结构,疏水涂层的接触角较难精准控制,这就导致无法精确地控制产生的气泡的尺寸,而汇集后的大气泡的直径有些甚至会达到10mm以上,这就使得聚集在壶体底壁的气泡较大,从而气泡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壶体内的水与壶体的底壁隔离,这样一方面会使得壶体的底壁的传热效率较低,因而降低了产品的加热效率,另一方面加热管产生的热量会聚集到壶体的底壁上,从而导致壶体的底壁温度过高,这样也就容易造成壶体的底壁进行干烧,因而影响了底部温控器的寿命,同时会产生温控器早跳的风险。
因此,如何提出一种能够合理控制产生的气泡的大小以降低噪音的液体加热容器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
有鉴于此,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所述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壶体,所述壶体包括壶底,所述壶底上形成有凸筋和凹槽,所述凹槽由所述凸筋围成;加热装置,位于所述壶底的外表面上,用于加热所述壶体,所述壶底与所述加热装置连接的面为金属面。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壶体和加热装置,其中,壶体用于盛装水,加热装置用于加热壶体,以加热壶体内的水。而通过在壶底上设置凸筋,并通过凸筋在壶体上围成凹槽,使得凸筋能够作为凹槽的边界,从而能够通过凸筋的形状、大小来限定出凹槽的形状和大小,这样能够在壶底上通过凸筋和凹槽的尺寸合理地限定出多个边界,以使壶底产生的气泡只能够在凹槽限定的边界内进行汇集,而凸筋能够在气泡上升碰触到凹槽边界上时使气泡产生破裂或使气泡与壶体底部脱离,这样便能够通过合理设置凹槽的尺寸,以合理限定壶体的底部产生的气泡的尺寸及限定气泡的汇集区域、气泡的汇集形状,以达到精确控制产生的气泡的大小和控制气泡汇集区域、气泡的汇集形状的目的,进而便能够防止电水壶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气泡过大以及避免壶体产生的气泡凌乱、气泡汇集毫无规律等情况的发生,从而一方面既能够通过控制气泡的大小合理限制产品的噪音,实现对产品噪音的精准控制,又能够通过减小产生的气泡的大小,以使壶体内的水能够与壶体底部充分接触,进而增强产品的传热效率,以提高产品的加热效率。另一方面能够通过凸筋与凹槽限定气泡的汇集区域,从而可以从整体上控制多个气泡的汇集规律及气泡汇集形成的形状或图案,以提升液体加热过程用户的使用体验满意度。此外,通过减小产生的气泡的大小还能够使壶体底部的受热更加均匀,因而可防止出现壶体的底部因气泡的隔离而导致壶体的局部受热严重,从而出现壶体的局部温度过高,进而可降低温控器早跳的风险。此外,由于气泡只能够在凹槽内产生,因此,将凹槽设置在不同位置,便能够使气泡在不同的位置处产生,这样便能够通过凹槽的设置位置合理限定气泡产生的位置,从而便可合理设置凹糟和凸筋在壶底上的形状,比如将凹槽设置成螺旋形,多个同心环形等,以使气泡的产生位置也相应地呈现出不同的形状,比如螺旋形,同心环形等,这样壶体产生的气泡在壶体内上升的过程中便能够对应形成与凹糟一致的形状,这样便能够通过凹槽的形状合理地限定出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的形状,而对于透明电水壶等加热容器而言,用户可通过壶体观看到壶体内的气泡,而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能够形成与凹槽的形状一致的形状,因此,通过将凹槽设置成各种花样的形状,产品在工作时,产生的气泡便可在壶体内形成一个非常漂亮的画面,这样便可提升用户在使用产品时用户体验,以提高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
其中,壶底与加热装置连接的面优选为金属面,即金属材质制成的面,因为金属面的导热性能较好,因而使得加热装置能够将更多的热量传递到壶底,这样便能够提高液体加热容器的加热效率。当然,壶底与加热装置连接的面也可为非金属面,比如由陶瓷材质做成的陶瓷面。其中,即可将整个壶底设置成金属的,以形成金属面,也可在其它壶底的外底部上设置一金属涂层,以形成金属面。
另外,这里重点说明一下,本申请中的凹槽是通过凸筋围成的,而凹槽是通过凸筋隔开的,即凹槽和凸筋密不可分,两者缺一不可,而凸筋的数量和形状可根据需要设置,具体地,比如,可将凸筋设置成一个或多个环形凸筋,此时,环形凸筋的内部便能够形成一凹槽,而在一个或多个环形凸筋独立设置时,一个或多个凹槽便可相互独立设置,当然,也可将多个环形凸筋相互同心设置,以形成多个同心设置的环形凹槽。在比如,还可将一个较长的凸筋呈环形地缠绕成包括内外多层且内外多层均间隔设置的凸筋盘,比如,可将一个凸筋螺旋缠绕成螺旋筋,此时,螺旋筋便可围成一个螺旋槽。此外,这里说明一下,由于对于多个独立设置的凹槽而言,为了使凹槽之间能够连通,可在凸筋上设置缺口,但该缺口不易过大,具体地,应该不足以让凹槽内的气泡穿越或通过该缺口,而与相邻的凹槽内的气泡合并成大气泡。比如,可在相邻的两个凹槽A和凹槽B之间设置缺口,那么该缺口的尺寸应该使得凹槽A内的气泡不能够通过该缺口而与凹槽B内汇合成一个大气泡,即这里,凸筋和凹槽能够合理地限定出气泡产生的边界,以使多个气泡之间不能够在汇集成更大的气泡。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第一降噪涂层,所述第一降噪涂层至少设置在所述凹槽的内底面上。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凹槽的内底面上和/或内侧面上设置第一降噪涂层,能够通过第一降噪涂层降低产品的噪音,具体地,比如可在壶底上设置疏水涂层,这样可利用疏水涂层的疏水特性,使得壶体底壁产生的气泡不易从壶体的底部脱离,这样就使得壶体产生的小而密集的小气泡能够在壶体的底壁上的凹槽中汇集成一个大气泡,而汇集成大气泡后,大气泡中的热量与水中的热量较为一致,因而使得大气泡能够在露出水面后再破裂,这样便可防止气泡在水中破裂而产生较大噪音。此外,疏水涂层使小而密集的小气泡汇集成一个大气泡后,便可有效减少小气泡的数量,减少小气泡在水中的破裂,因而也可进一步降低噪音。
当然,在其它方案中,也可不设置降噪涂层,此时,可通过其它的方式使壶体底部能够产生较大的气泡或者通过其它方式,比如改变加热装置的结构,改变加热方式,或者改变加热参数等方式使小而密集的气泡能够汇集成大气泡。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凸筋的顶部与所述凹槽的底部之间的最大高度差h1大于所述第一降噪涂层的厚度t1。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凸筋的顶部与凹槽的底部之间的最大高度差h1大于第一降噪涂层的厚度t1,即是说凸筋高出第一降噪涂层设置,这样才使得凸筋能够露出第一降噪涂层,从而使得凸筋和凹槽能够对第一降噪涂层上产生的气泡的边界进行有效限定,反之,若凸筋的顶部与凹槽的底部之间的最大高度差h1小于或等于第一降噪涂层的厚度t1,这样凸筋隐藏安装在第一降噪涂层内,使得凸筋和凹槽无法对第一降噪涂层上产品的气泡进行边界限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凸筋的顶部与所述凹槽的底部之间的最大高度差为h1,其中,0.03mm≤h1≤2mm,或0.1mm≤h1≤1.0mm,或0.1mm≤h1≤0.5mm。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凸筋的顶部与凹槽的底部之间的最大高度差不易过大,因为过大会导致凸筋不好加工,浪费材料而导致成本高,且会导致壶体的底壁凹凸的太严重,从而不好清洗。因此,优选地可将凸筋的顶部与凹槽的底部之间的高度差h1设置在0.03mm至2mm之间,以使凸筋既好加工又能够降低成本,且还能够使产品比较好清洗。
进一步,优选地,0.1mm≤h1≤1.0mm,或0.1mm≤h1≤0.5mm,这样可将凸筋的顶部与壶底之间的最大高度差h1进一步设置在0.1mm至1mm之间或设置在0.1mm至0.5mm之间,比如0.2mm至0.5mm之间,当然,凸筋的顶部与壶底之间的最大高度差h1也可设置在0.5mm至1mm之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凸筋的宽度为e,所述凹槽的宽度为a,其中,0.1mm≤e≤1.0mm,3mm≤a≤10mm或5mm≤a≤8mm;或0.1mm≤a≤1.0mm,3mm≤e≤10mm或5mm≤e≤8mm。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在壶底上设置有凸筋和凹槽时,可优选将凸筋的宽度e设置在0.1mm至1.0mm之间,此时,可将凹槽的宽度a设置在3mm至10mm之间,或进一步优选将凹槽的宽度a设置在5mm至8mm之间,这样能够合理地限定凸筋和凹槽之间的空间,以合理限定气泡的尺寸,以使产生的气泡的尺寸比较适中,从而有效降低产品的噪音。此外,也可将凸筋的宽度设置的较大,而将凹槽的宽度设置的较小,此时,凸筋的宽度e可优选设置在3mm至10mm之间,或进一步优选地在5mm至8mm之间,而凹槽的宽度a可设置在0.1mm至1.0mm之间。当然,在凸筋由正多边形制成时,凸筋的宽度e也可设置在0.1mm至5.0mm之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凸筋与所述第一降噪涂层之间的高度差为h2,其中,0mm<h2≤1mm,或0.05mm≤h2≤0.5mm,或0.1mm≤h2≤0.3mm。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将凸筋与第一降噪涂层之间的高度差h2设置在大于0mm小于等于1mm之间,比如,0mm与0.5mm之间,或进一步优选设置在0.05mm与0.5mm之间或0.1mm与0.3mm之间,比如0.2mm,这样使得凸筋能够高于第一降噪涂层一定距离,从而使得凸筋能够形成凹槽,以在第一降噪涂层的周围限定出气泡的边界,以合理限定气泡的尺寸。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降噪涂层的厚度为t1,其中,10μm≤t1≤100μm,或15μm≤t1≤70μm,或20μm≤t1≤50μm。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合理设置第一降噪涂层的厚度,以使第一降噪涂层即能够具有较好的降噪性能,又能够使第一降噪涂层不至于过厚而导致成本增加。因此,优选地,可将第一降噪涂层的厚度t1设置在10μm至100μm之间,进一步优选地,可将第一降噪涂层的厚度t1设置在15μm至70μm之间,比如15μm至50μm之间,或20μm至50μm之间,比如40μm。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降噪涂层为疏水涂层。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第一降噪涂层为疏水涂层,这样可利用疏水涂层的疏水特性,使得壶体底壁产生的气泡不易从壶体的底部脱离,这样就使得壶体产生的小而密集的小气泡能够在壶体的底壁上的凹槽内汇集成一个大气泡,而汇集成大气泡后,大气泡中的热量与水中的热量较为一致,因而使得大气泡能够在露出水面后再破裂,这样便可防止气泡在水中破裂而产生较大噪音。此外,疏水涂层使小而密集的小气泡汇集成一个大气泡后,便可有效减少小气泡的数量,减少小气泡在水中的破裂,因而也可进一步降低噪音。具体地,比如可通过硅涂层或氟涂层等来进行降噪处理,因为,硅涂层或氟涂层等来进行降噪处理的方式比较常见且比较成熟,因而易于实施。此外,该种降噪方式,疏水涂层能够使气泡在壶底上的凹槽内汇集变大,凹槽能够准确地限定气泡的最大尺寸,而凸筋又能够使气泡及时破裂或从壶底脱离,这样便能够将疏水涂层与凸筋和凹槽结合在一起使用,以准确地控制气泡的大小,从而能够大幅度降低噪音,改善降噪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凸筋上设置有第二降噪涂层。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凸筋上设置第二降噪涂层,使得整个壶底的凹槽和凸筋上均覆盖有一层降噪涂层,这样便能够进一步降低产品的噪音。其中,优选地,可将第一降噪涂层和第二降噪涂层的材质设置为相同材质的涂层,这样在具体加工时,可将第一降噪涂层和第二降噪涂层一起加工成型,从而能够提高降噪涂层的加工速度,降低降噪涂层的加工难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降噪涂层与所述第二降噪涂层的厚度一致,或所述第二降噪涂层的厚度为t2,其中,10μm≤t2≤100μm,或15μm≤t2≤70μm,或20μm≤t2≤50μm。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第一降噪涂层与第二降噪涂层的厚度一致能够使第一降噪涂层和第二降噪涂层能够一体加工成型。具体地,可将第二降噪涂层的厚度t2设置在10μm至100μm之间,进一步优选地,可将第二降噪涂层的厚度t2设置在15μm至70μm之间或20μm至50μm之间,比如40μm。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降噪涂层为疏水涂层。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优选通过疏水涂层,比如硅涂层或氟涂层等来进行降噪处理,因为,通过疏水涂层,比如硅涂层或氟涂层等来进行降噪处理的方式比较常见且比较成熟,因而易于实施。此外,该种降噪方式,能够与凸筋结合在一起使用,从而能够大幅度降低噪音,改善降噪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凹槽上的所述第一降噪涂层为一个连续性的涂层,或所述凹槽上的所述第一降噪涂层包括多个相互断开的涂层片段;和/或所述凹槽上的所述第一降噪涂层与所述凸筋上的所述第二降噪涂层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凸筋之间的第一降噪涂层为一个连续性的涂层,即是说凸筋之间的第一降噪涂层不间断设置,也就是说凸筋之间的第一降噪涂层为一体式结构,这样能够使第一降噪涂层之间相互牵制,因而可防止降噪涂层脱落。此外,所有的第一降噪涂层连续设置,也即不间断设置也能够使第一降噪涂层的加工更加便利。当然,凸筋之间的第一降噪涂层也可相互独立设置成被多个凸筋隔离设置的多个涂层片段,以使凸筋之间的第一降噪涂层之间能够相互断开设置,也即不连续设置。而在凹槽的内底面和/或内侧面上设置有第一降噪涂层,且凸筋上设置有第二降噪涂层时,可优选将第一降噪涂层和第二降噪涂层设置为一体式结构,这样能够使所有的降噪涂层一起加工而成,且被设置为连续而不断开的结构,因而能够降低降噪涂层的加工难度,减少加工成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降噪涂层的接触角为θ,其中,90°≤θ≤150°,或95°≤θ≤110°,和/或所述第二降噪涂层的接触角为θ,其中,90°≤θ≤150°,或95°≤θ≤110°。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降噪涂层和/第二降噪涂层的接触角θ设置在90°到150°之间,进一步设置在95°到110°之间,能够合理设置降噪涂层对气泡的吸附力,从而能够使气泡更不易从壶底脱离,这样便使得壶底产生的小而密集的气泡能够在壶底汇集成大气泡,进而便可合理地限定气泡的尺寸,以合理控制噪音。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导热盘,设置在所述壶底的外表面上;发热管,设置在所述导热盘远离所述壶底的一面上;其中,所述凸筋和所述凹槽在所述壶底上形成一区域,所述发热管在所述壶底上的投影位于所述区域内。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加热装置包括导热盘和发热管,其中,导热盘用于进行导热,而发热管用于具体加热导热盘进而加热壶底。而凸筋和凹槽在壶底上形成一区域,也即凸筋和凹槽设置在该区域内,此时,一方面可将区域设置为环形,即将凸筋和凹槽分布在一个环形区域内,当然,也可将凸筋和凹槽从壶底中心开始向外分布。而发热管在壶底上的投影位于区域内,比如,在区域设置为环形时,发热管在壶底上的投影应位于环形区域的内轮廓线和外轮廓线内,而在区域从壶底中心开始向外分布时,发热管在壶底上的投影应位于区域的外轮廓线内,此时,区域的内轮廓线为一个点,且优选与壶底的中心对齐,这样使得凸筋和凹槽的设置区域能够完全覆盖在发热管的安装区域上,而设置发热管的部位处,气泡会比较集中,因而对应所有的发热管的安装区域均设置凸筋和凹槽能够进一步降低噪音。
具体地,比如在多个凸筋位于一圆环形区域内时,圆环形区域的内径的D1应该小于发热管的内径D3,而圆环形区域的外径的D2应该大于等于发热管的外径D4。
其中,优选地,导热盘为铝盘,而发热管可为铝管或铜管。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发热管与所述导热盘接触的面积为A,所述凸筋的外表面的总面积之和为B,所述壶底的内表面的面积为C,其中,A≤B≤C,和/或0.01≤B/C≤0.2,或0.02≤B/C≤0.1,或0.03≤B/C≤0.07。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多个凸筋的外表面的总面积之和B大于等于发热管与导热盘接触的面积A小于等于壶底的内表面的面积为C,这样能够使凸筋的面积比较适中,因而能够进一步降低噪音。其中,具体地,可将多个凸筋的外表面的总面积之和B与壶底的内表面的面积C之比设置在0.01与0.2之间,进一步地可将多个凸筋的外表面的总面积之和B与壶底的内表面的面积C之比设置在0.02与0.1之间,更进一步地,可将多个凸筋的外表面的总面积之和B与壶底的内表面的面积C之比设置在0.03与0.07之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凹槽的内侧面与所述凹槽的内底面之间的夹角为α,其中,90°≤α≤130°。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优选将凸筋的侧面垂直设置,以使凸筋的侧面与壶底的内表面之间的夹角为90°,此时,凹槽的内侧面与凹槽的内底面之间的夹角α也为90°,当然,也可将凸筋设置成上尖下宽的结构,比如三角形或梯形,此时,可使凸筋的侧面与壶底的内表面之间夹角大于90°,进而使得凹槽的内侧面与凹槽的内底面之间的夹角α也能够大于90°,但优选地,可将凸筋的侧面与壶底的内表面之间的夹角设置在大于等于90°小于等于130°的范围内,这样便可将凹槽的内侧面与凹槽的内底面之间的夹角α设置在大于等于90°小于等于130°的范围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凸筋的纵截面的形状为三角形或圆弧形、或梯形。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凸筋的纵截面的形状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成三角形或圆弧形、或梯形等任意形状,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凸筋在壶底上通过缠绕成包括内外多层且内外多层相互间隔设置的凸筋盘,比如凸筋在壶底上缠绕呈螺旋形的凸筋盘。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凸筋包括呈螺旋形地设置在所述壶底上的螺旋形凸筋,所述凹槽包括由所述螺旋形凸筋形成的螺旋形凹槽。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在壶底上设置一个螺旋形凸筋,以便能够在壶底上形成一个螺旋形凹槽,这样便可通过螺旋形凹槽和螺旋形凸筋来限定出气泡产生的边界,以限定出气泡的尺寸。而螺旋形的设置,一方面使得凸筋和凹槽的设置比较有规律,因而能够使凸筋和凹槽在壶底上分布的更加均匀。另一方面使得所有凸筋能够连接为一体,及使得所有凹槽能够连接为一体,因而使得凸筋和凹槽能够更便利地进行加工。同时,螺旋形凹槽能够使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呈螺旋形,即能够使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形成特定的螺旋形,从而在壶体为透明时,用户便可观看到壶体内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呈螺旋形,进而便可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凸筋为环形凸筋,比如,凸筋为多个相互独立设置的多边形凸筋或圆形凸筋或者其它不规则形状的环形的凸筋,具体而言,环形凸筋可包括多个呈同心设置的第一环形凸筋,这样多个第一环形凸筋能够形成同心环凸筋。当然环形凸筋还可包括多个相互不内套的第二环形凸筋。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凸筋包括由多个第一环形凸筋呈同心设置的同心环凸筋,所述凹槽包括由多个同心环凸筋形成的环形凹槽和最内层的第一环形凸筋形成的第一凹槽。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也可在壶底上同心设置多个第一环形凸筋,以在壶底上形成一个同心环凸筋,此时,同心环形凸筋的内外层的凸筋之间能够形成一环形凹槽,而最内层的凸筋便可形成一个普通的凹槽,比如第一凹槽。该种设置,通过同心环同心排列,使得凸筋和凹槽的设置比较有规律,因而能够使凸筋和凹槽在壶底上分布的更加均匀。同时,同心环凸筋能够使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呈同心环形,即能够使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形成特定的同心环形,从而在壶体为透明时,用户便可观看到壶体内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呈同心环形,进而便可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凸筋包括多个呈S形设置的S形凸筋,所述凹槽包括由相邻两个所述S形凸筋形成的S形凹槽。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也可在壶底上设置多个S形凸筋,以通过多个S形凸筋形成多个S形凹槽。同时,S形凹槽能够使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呈S形,即能够使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形成特定的S形,从而在壶体为透明时,用户便可观看到壶体内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呈S形,进而便可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凸筋包括多个第二环形凸筋,多个所述第二环形凸筋在所述壶底的内表面上均位于另一所述第二环形凸筋外,多个所述第二环形凸筋相互连接,或多个所述第二环形凸筋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凹槽包括在每一所述第二环形凸筋的内部区域内形成的第二凹槽。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多个第二环形凸筋在壶底的内表面上均位于另一第二环形凸筋外,使得多个第二环形凸筋相互不内套,这样便能够通过第二环形凸筋的内壁面来围成一第二凹槽,此时,即相当于将一个凸筋的中部掏空以额外形成第二凹槽。该种设置,一个凸筋便能够形成一个第二凹槽,且第二凹槽的大小完全可通过第二环形凸筋来确定,因而通过第二环形凸筋便可准确地限定出第二凹槽的大小,从而即可准确的限定出产生气泡的边界,以准确地限定出气泡的尺寸。此外,该种设置,能够通过第二环形凸筋的内部围成第二凹槽,因而相比于实心凸筋而言,能够使凸筋的宽度更窄,因而能够使产品的成本更低。
其中,多个第二环形凸筋即可相互连接,也可相互独立设置,但优选地,多个第二环形凸筋相互连接,且多个第二环形凸筋优选为多边形设置,这样使得所有的第二环形凸筋的所有边均能够与另一个第二环形凸筋连接,这样便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多个第二环形凸筋之间的间距,以便能够在壶底上形成更多的第二凹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凸筋包括多个第二环形凸筋时,所述第二凹槽上设置有连通口。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在凸筋包括多个第二环形凸筋时,可在第二环形凸筋上设置一个缺口,这样便能够使相邻两个凹槽之间能够形成一个连通口,以使每一第二环形凸筋围成的第二凹槽能够与该第二环形凸筋之外的区域连通,这就使得多个第二环形凸筋之间的第一降噪涂层不会被第二环形凸筋隔开,从而便能够将第一降噪涂层设置成一体,从而在加工时,可将第一降噪涂层一体加工成型,以降低加工难度,提高第一降噪涂层的加工速度。其中,连通口的数量和宽度可任一设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凸筋包括多个第二环形凸筋时,所述多个第二环形凸筋包括正多边形凸筋,每一所述正多边形凸筋的内部均形成一正多边形凹槽,所述正多边形凹槽的正多边形的边数为m,其中,3≤m≤10,或5≤m≤7。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优选将多个第二环形凸筋中的每一凸筋均设置为正多边形凸筋,比如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或其它正多边形,但优选地,正多边形凸筋的边数m优选在3-10之间,进一步地,m可设置在5-7之间,这样使得第二环形凸筋的边数不至于过多,从而使得第二环形凸筋的结构较为简单,因而能够降低第二环形凸筋的加工难度。
其中,优选地,多个所述正多边形凸筋之间没有设置间隙,该种设置使得所有的第二环形凸筋的所有边均能够与另一个第二环形凸筋连接,这样便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多个第二环形凸筋之间的间距,以便能够在壶底上形成更多的第二凹槽。
其中,第二环形凸筋还可为圆形或椭圆形或者是其它不规则形状,比如云朵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凸筋包括呈螺旋形地设置在所述壶底上的螺旋形凸筋时,所述壶底的内表面上从所述螺旋形凸筋的中部至所述螺旋形凸筋的边缘还设置有第一连接筋,所述第一连接筋的宽度为b1,其中,0.1mm≤b1≤5mm,或0.1mm≤b1≤1.0mm,或0.2mm≤b1≤0.5mm;所述凸筋包括由多个第一环形凸筋呈同心设置的同心环凸筋时,所述壶底的内表面上从所述同心环凸筋的中部至所述同心环凸筋的边缘还设置有第二连接筋,所述第二连接筋的宽度为b2,其中,0.1mm≤b2≤5mm,或0.1mm≤b2≤1.0mm,或0.2mm≤b2≤0.5mm。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在凸筋包括螺旋形凸筋时,可在螺旋形凸筋的径向方向上设置第一连接筋,以使内外层的凸筋能够通过第一连接筋相互连接,这样便能够提高螺旋形凸筋之间的连接强度。其中,第一连接筋的宽度可优选与螺旋形凸筋的宽度一致,比如第一连接筋的宽度b1可优选设置在0.1mm至5mm之间,或进一步设置在0.5mm至1mm之间,第一连接筋的高度可优选设置在0.1mm至1mm之间,更进一步地,可设置在0.2mm至0.5mm之间。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筋的数量为多个,比如2个或4个,这样能够从多个方向上对螺旋形凸筋进行加强。同理,在凸筋包括同心环凸筋时,可在同心环凸筋的径向方向上设置第二连接筋,以使内外层的凸筋能够通过第二连接筋相互连接,这样便能够提高同心环凸筋之间的连接强度。其中,第二连接筋的宽度可优选与同心环凸筋的宽度一致,比如第二连接筋的宽度b2可优选设置在0.1mm至5mm之间,或进一步设置在0.5mm至1mm之间,第二连接筋的高度可优选设置在0.1mm至1mm之间,更进一步地,可设置在0.2mm至0.5mm之间。其中,所述第二连接的筋的数量为多个,比如2个或4个,这样能够从多个方向上对同心环凸筋进行加强。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凸筋之间能够形成的最大内接圆的直径为d,其中,3mm≤d≤10mm,或5mm≤d≤8mm。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凸筋之间能够形成的最大内接圆的直径为d,这里最大内接圆的定义为凸筋的轨迹能够形成最大的内接圆的直径,比如,在凸筋包括多个第二环形凸筋时,比如凸筋包括多个多边形凸筋或多个圆形凸筋时,最大内接圆为能够在该第二环形凸筋包围的空间内画出的最大的圆,而在凸筋包括螺旋形凸筋和多个第一环形凸筋同心设置的同心环凸筋时,最大内接圆为内外相邻两层凸筋之间能够形成的最大圆,这里说明一下,在壶底的中部没有设置凸筋时,此时,最内层的凸筋围成的区域的大小不受上述最大内接圆的限定,即凸筋在壶底的中部可形成较大的空余空间,该空余空间的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但优选地该空余空间的外边缘的边界线应该位于发热管的内径的内侧。而通过将最大内接圆的直径d设置在3mm-10mm之间,或进一步设置在5mm-8mm之间,能够合理地限定出凸筋的围成的边界的大小,以准确地限定出凹槽的大小,从而能够合理限定出气泡产生的大小,以合理限定气泡的尺寸,从而可降低产品的噪音。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凹槽的内底面和所述凹槽的内侧面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一降噪涂层。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凹槽的内底面和凹槽的内侧面上均设置第一降噪涂层,使得凹槽的整个内表面上均能够覆盖有降噪涂层,从而能够进一步增强凹槽的降噪性能,以进一步降低噪音。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凸筋通过CNC加工而成,或所述凸筋通过激光雕刻而成,或所述凸筋通过蚀刻工艺加工而成、或所述凸筋通过拉伸冲压工艺加工而成。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凸筋可通过多种加工方式加工而成,具体地,比如通过CNC加工而成或通过激光雕刻而成或通过蚀刻工艺加工而成或通过拉伸冲压工艺加工而成。但优选地,可通过拉伸冲压工艺加工而成,这样能够使凸筋的加工更加简单。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壶体为不锈钢制成,这样使得壶体具有较好的强度且不易生锈。
其中,优选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外壳,所述壶体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壶体的底部;底座,设置在所述外壳外,所述外壳能够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底座上,能够为加热装置等供电以及对外壳、壶体进行支撑。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通过底座来为产品供电,而外壳用于对壶体进行保温以及隐藏保护。
其中,优选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手柄,设置在所述外壳上;壶盖,盖装在所述壶体的壶口上,用于打开或关闭壶体的壶口。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液体加热容器为电水壶,这样便可通过该电水壶进行烧水。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的第一个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的第二个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的第三个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C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的第四个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的D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的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的一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的另一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的又一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的第五个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的第六个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的壶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中的E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的壶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9中的F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的壶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的壶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的第五个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的壶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的第六个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的壶底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24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壶体,12壶底,120凹槽,1200S形凹槽,1202螺旋形凹槽,1204环形凹槽,1206第一凹槽,1208第二凹槽,122凸筋,1222螺旋形凸筋,1224第一环形凸筋,1226第二环形凸筋,1228S形凸筋,124第一连接筋,14第一降噪涂层,16第二降噪涂层,2加热装置,22导热盘,24发热管,3外壳,4底座,5手柄,6壶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24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
如图1至图24所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壶体1和加热装置2,壶体1包括壶底12,壶底12上形成有凸筋122和凹槽120,凹槽120由凸筋122围成;加热装置2位于壶底12的外表面上,用于加热壶体1,壶底12与加热装置2连接的面为金属面。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壶体1和加热装置2,其中,壶体1用于盛装水,加热装置2用于加热壶体1,以加热壶体1内的水。而通过在壶底12上设置凸筋122,并通过凸筋122在壶体1上围成凹槽,使得凸筋122能够作为凹槽120的边界,从而能够通过凸筋120的形状、大小来限定出凹槽的形状和大小,这样能够在壶底上12通过凹槽120的尺寸合理地限定出多个边界,以使壶底12产生的气泡只能够在凹槽120限定的边界内进行汇集,而凸筋122能够在气泡上升碰触到凹槽120边界上时使气泡产生破裂或使气泡与壶体1底部脱离,这样便能够通过合理设置凹槽120的尺寸,以合理限定壶体1的底部产生的气泡的尺寸及限定气泡的汇集区域、气泡的汇集形状,以达到精确控制产生的气泡的大小和控制气泡汇集区域、气泡汇集形状的目的,进而便能够防止电水壶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气泡过大以及避免壶体产生的气泡凌乱、气泡汇集毫无规律等情况的发生,从而一方面既能够通过控制气泡的大小合理限制产品的噪音,实现对产品噪音的精准控制,又能够通过减小产生的气泡的大小,以使壶体1内的水能够与壶体1底部充分接触,进而增强产品的传热效率,以提高产品的加热效率。另一方面能够通过凸筋122与凹槽120限定气泡的汇集区域,从而可以从整体上控制多个气泡的汇集规律及气泡汇集形成的形状或图案,以提升液体加热过程用户的使用体验满意度。此外,通过减小产生的气泡的大小还能够使壶体1底部的受热更加均匀,因而可防止出现壶体1的底部因气泡的隔离而导致壶体1的局部受热严重,从而出现壶体1的局部温度过高,进而可降低温控器早跳的风险。此外,疏水涂层使小而密集的小气泡汇集成一个大气泡后,便可有效减少小气泡的数量,减少小气泡在水中的破裂,因而也可进一步降低噪音。此外,由于气泡只能够在凹槽120内产生,因此,将凹槽120设置在不同位置,便能够使气泡在不同的位置处产生,这样便能够通过凹槽120的设置位置合理限定气泡产生的位置,从而便可合理设置凹糟和凸筋122在壶底上的形状,比如将凹槽120设置成螺旋形,多个同心环形等,以使气泡的产生位置也相应地呈现出不同的形状,比如螺旋形,同心环形等,这样壶体1产生的气泡在壶体1内上升的过程中便能够对应形成与凹糟120一致的形状,这样便能够通过凹槽120的形状合理地限定出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的形状,而对于透明电水壶等加热容器而言,用户可通过壶体1观看到壶体1内的气泡,而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能够形成与凹槽120的形状一致的形状,因此,通过将凹槽120设置成各种花样的形状,产品在工作时,产生的气泡便可在壶体1内形成一个非常漂亮的画面,这样便可提升用户在使用该产品时的用户体验,以提高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
其中,壶底12与加热装置2连接的面优选为金属面,即金属材质制成的面,因为金属面的导热性能较好,因而使得加热装置2能够将更多的热量传递到壶底12,这样便能够提高液体加热容器的加热效率。当然,壶底12与加热装置2连接的面也可为非金属面,比如由陶瓷材质做成的陶瓷面。其中,即可将整个壶底12设置成金属的,以形成金属面,也可在其它壶底12的外底部上设置一金属涂层,以形成金属面。
另外,这里重点说明一下,本申请中的凹槽120是通过凸筋122围成的,而凹槽120是通过凸筋122隔开的,即凹槽120和凸筋122密不可分,两者缺一不可,而凸筋122的数量和形状可根据需要设置,具体地,比如,可将凸筋122设置成一个或多个环形凸筋,此时,环形凸筋的内部便能够形成一凹槽120,而在一个或多个环形凸筋独立设置时,一个或多个凹槽120便可相互独立设置,当然,也可将多个环形凸筋相互同心设置,以形成多个同心设置的环形凹槽。在比如,还可将一个较长的凸筋122呈环形地缠绕成包括内外多层且内外多层均间隔设置的凸筋盘,比如,可将一个凸筋122螺旋缠绕成螺旋筋,此时,螺旋筋便可围成一个螺旋槽。此外,这里说明一下,由于对于多个独立设置的凹槽120而言,为了使凹槽120之间能够连通,可在凸筋122上设置缺口,但该缺口不易过大,具体地,应该不足以让凹槽120内的气泡穿越或通过该缺口,而与相邻的凹槽120内的气泡合并成大气泡。比如,可在相邻的两个凹槽A和凹槽B之间设置缺口,那么该缺口的尺寸应该使得凹槽A内的气泡不能够通过该缺口而与凹槽B内的气泡汇合成一个大气泡,即这里,凸筋122和凹槽120能够合理地限定出气泡产生的边界,以使多个气泡之间不能够在汇集成更大的气泡。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5和图6所示,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第一降噪涂层14,第一降噪涂层14至少设置在凹槽120的内底面上。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凹槽120的内底面上和/或内侧面上设置第一降噪涂层14,能够通过第一降噪涂层14降低产品的噪音,具体地,比如可在壶底12上设置疏水涂层,这样可利用疏水涂层的疏水特性,使得壶体1底壁产生的气泡不易从壶体1的底部脱离,这样就使得壶体1产生的小而密集的小气泡能够在壶体1的底壁上的凹槽120中汇集成一个大气泡,而汇集成大气泡后,大气泡中的热量与水中的热量较为一致,因而使得大气泡能够在露出水面后再破裂,这样便可防止气泡在水中破裂而产生较大噪音。此外,疏水涂层使小而密集的小气泡汇集成一个大气泡后,便可有效减少小气泡的数量,减少小气泡在水中的破裂,因而也可进一步降低噪音。
当然,在其它方案中,也可不设置降噪涂层,此时,可通过其它的方式使壶体1的底部能够产生较大的气泡或者通过其它方式,比如改变加热装置2的结构,改变加热方式,或者改变加热参数等方式使小而密集的气泡能够汇集成大气泡。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凸筋122的顶部与凹槽120的底部之间的最大高度差h1大于第一降噪涂层14的厚度t1。
在该些实施例中,凸筋122的顶部与凹槽120的底部之间的最大高度差h1大于第一降噪涂层14的厚度t1,即是说凸筋122高出第一降噪涂层14设置,这样才使得凸筋122能够露出第一降噪涂层14,从而使得凸筋122和凹槽120能够对第一降噪涂层14上产生的气泡的边界进行有效限定,反之,若凸筋122的顶部与凹槽120的底部之间的最大高度差h1小于或等于第一降噪涂层14的厚度t1,这样凸筋122隐藏安装在第一降噪涂层14内,使得凸筋122和凹槽120无法对第一降噪涂层14上产品的气泡进行边界限定。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凸筋122的顶部与凹槽120的底部之间的最大高度差为h1,其中,0.03mm≤h1≤2mm,或0.1mm≤h1≤1.0mm,或0.1mm≤h1≤0.5mm。
在该些实施例中,凸筋122的顶部与凹槽120的底部之间的最大高度差不易过大,因为过大会导致凸筋122不好加工,浪费材料而导致成本高,且会导致壶体1的底壁凹凸的太严重,从而不好清洗。因此,优选地可将凸筋122的顶部与凹槽120的底部之间的高度差h1设置在0.03mm至2mm之间,以使凸筋122既好加工又能够降低成本,且还能够使产品比较好清洗。
进一步,优选地,0.1mm≤h1≤1.0mm,或0.1mm≤h1≤0.5mm,这样可将凸筋122的顶部与壶底12之间的最大高度差h1进一步设置在0.1mm至1mm之间或设置在0.1mm至0.5mm之间,比如0.2mm至0.5mm之间,当然,凸筋122的顶部与壶底12之间的最大高度差h1也可设置在0.5mm至1mm之间。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和图10所示,凸筋122的宽度为e,凹槽120的宽度为a,其中,0.1mm≤e≤1.0mm,3mm≤a≤10mm或5mm≤a≤8mm;或0.1mm≤a≤1.0mm,3mm≤e≤10mm或5mm≤e≤8mm。
在该些实施例中,在壶底12上设置有凸筋122和凹槽120时,可优选将凸筋122的宽度e设置在0.1mm至1.0mm之间,此时,可将凹槽120的宽度a设置在3mm至10mm之间,或进一步优选将凹槽120的宽度a设置在5mm至8mm之间,这样能够合理地限定凸筋122和凹槽120之间的空间,以合理限定气泡的尺寸,以使产生的气泡的尺寸比较适中,从而有效降低产品的噪音。此外,也可将凸筋122的宽度设置的较大,而将凹槽120的宽度设置的较小,此时,凸筋122的宽度e可优选设置在3mm至10mm之间,或进一步优选地在5mm至8mm之间,而凹槽120的宽度a可设置在0.1mm至1.0mm之间。当然,在凸筋122由正多边形制成时,凸筋122的宽度e也可设置在0.1mm至5.0mm之间。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6所示,凸筋122与第一降噪涂层14之间的高度差为h2,其中,0mm<h2≤1mm,或0.05mm≤h2≤0.5mm,或0.1mm≤h2≤0.3mm。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将凸筋122与第一降噪涂层14之间的高度差h2设置在大于0mm小于等于1mm之间,比如,0mm与0.5mm之间,或进一步优选设置在0.05mm与0.5mm之间或0.1mm与0.3mm之间,比如0.2mm,这样使得凸筋122能够高于第一降噪涂层14一定距离,从而使得凸筋122能够形成凹槽120,以在第一降噪涂层14的周围限定出气泡的边界,以合理限定气泡的尺寸。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降噪涂层14的厚度为t1,其中,10μm≤t1≤100μm,或15μm≤t1≤70μm,或20μm≤t1≤50μm。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合理设置第一降噪涂层14的厚度,以使第一降噪涂层14即能够具有较好的降噪性能,又能够使第一降噪涂层14不至于过厚而导致成本增加。因此,优选地,可将第一降噪涂层14的厚度t1设置在10μm至100μm之间,进一步优选地,可将第一降噪涂层14的厚度t1设置在15μm至70μm之间,比如15μm至50μm之间,或20μm至50μm之间,比如40μm。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降噪涂层14为疏水涂层。
在该些实施例中,第一降噪涂层14为疏水涂层,这样可利用疏水涂层的疏水特性,使得壶体1底壁产生的气泡不易从壶体1的底部脱离,这样就使得壶体1产生的小而密集的小气泡能够在壶体1的底壁上的凹槽120内汇集成一个大气泡,而汇集成大气泡后,大气泡中的热量与水中的热量较为一致,因而使得大气泡能够在露出水面后再破裂,这样便可防止气泡在水中破裂而产生较大噪音。此外,疏水涂层使小而密集的小气泡汇集成一个大气泡后,便可有效减少小气泡的数量,减少小气泡在水中的破裂,因而也可进一步降低噪音。具体地,比如可通过硅涂层或氟涂层等来进行降噪处理,因为,硅涂层或氟涂层等来进行降噪处理的方式比较常见且比较成熟,因而易于实施。此外,该种降噪方式,疏水涂层能够使气泡在壶底12上的凹槽120内汇集变大,凹槽120能够准确地限定气泡的最大尺寸,而凸筋122又能够使气泡及时破裂或从壶底12脱离,这样便能够将疏水涂层与凸筋122和凹槽120结合在一起使用,以准确地控制气泡的大小,从而能够大幅度降低噪音,改善降噪效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7和图8所示,凸筋122上设置有第二降噪涂层16。
在该些实施例中,通过在凸筋122上设置第二降噪涂层16,使得整个壶底12的凹槽120和凸筋122上均覆盖有一层降噪涂层,这样便能够进一步降低产品的噪音。其中,优选地,可将第一降噪涂层14和第二降噪涂层16的材质设置为相同材质的涂层,这样在具体加工时,可将第一降噪涂层14和第二降噪涂层16一起加工成型,从而能够提高降噪涂层的加工速度,降低降噪涂层的加工难度。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降噪涂层14与第二降噪涂层16的厚度一致,或第二降噪涂层16的厚度为t2,其中,10μm≤t2≤100μm,或15μm≤t2≤70μm,或20μm≤t2≤50μm。
在该些实施例中,第一降噪涂层14与第二降噪涂层16的厚度一致能够使第一降噪涂层14和第二降噪涂层16能够一体加工成型。具体地,可将第二降噪涂层16的厚度t2设置在10μm至100μm之间,进一步优选地,可将第二降噪涂层16的厚度t2设置在15μm至70μm之间或20μm至50μm之间,比如40μm。
进一步,优选地,第二降噪涂层16为疏水涂层。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优选通过疏水涂层,比如硅涂层或氟涂层等来进行降噪处理,因为,通过疏水涂层,比如硅涂层或氟涂层等来进行降噪处理的方式比较常见且比较成熟,因而易于实施。此外,该种降噪方式,能够与凸筋122结合在一起使用,从而能够大幅度降低噪音,改善降噪效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5至图8所示,凹槽120上的第一降噪涂层14为一个连续性的涂层,或凹槽120上的第一降噪涂层14包括多个相互断开的涂层片段;和/或凹槽120上的第一降噪涂层14与凸筋122上的第二降噪涂层16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些实施例中,凸筋122之间的第一降噪涂层14为一个连续性的涂层,即是说凸筋122之间的第一降噪涂层14不间断设置,也就是说凸筋122之间的第一降噪涂层14为一体式结构,这样能够使第一降噪涂层14之间相互牵制,因而可防止降噪涂层脱落。此外,所有的第一降噪涂层14连续设置,也即不间断设置也能够使第一降噪涂层14的加工更加便利。当然,凸筋122之间的第一降噪涂层14也可相互独立设置成被多个凸筋122隔离设置的多个涂层片段,以使凸筋122之间的第一降噪涂层14之间能够相互断开设置,也即不连续设置。而在凹槽120的内底面和/或内侧面上设置有第一降噪涂层14,且凸筋122上设置有第二降噪涂层16时,可优选将第一降噪涂层14和第二降噪涂层16设置为一体式结构,这样能够使所有的降噪涂层一起加工而成,且被设置为连续而不断开的结构,因而能够降低降噪涂层的加工难度,减少加工成本。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降噪涂层14的接触角为θ,其中,90°≤θ≤150°,或95°≤θ≤110°,和/或第二降噪涂层16的接触角为θ,其中,90°≤θ≤150°,或95°≤θ≤110°。
在该些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降噪涂层14和/第二降噪涂层16的接触角θ设置在90°到150°之间,进一步设置在95°到110°之间,能够合理设置降噪涂层对气泡的吸附力,从而能够使气泡更不易从壶底12脱离,这样便使得壶底12产生的小而密集的气泡能够在壶底12汇集成大气泡,进而便可合理地限定气泡的尺寸,以合理控制噪音。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至图11所示,加热装置2包括:导热盘22,设置在壶底12的外表面上;发热管24,设置在导热盘22远离壶底12的一面上;其中,凸筋122和凹槽120在壶底12上形成一区域,发热管24在壶底12上的投影位于区域内。
在该些实施例中,加热装置2包括导热盘22和发热管24,其中,导热盘22用于进行导热,而发热管24用于具体加热导热盘22进而加热壶底12。而凸筋122和凹槽120在壶底12上形成一区域,也即凸筋122和凹槽120设置在该区域内,此时,一方面可将区域设置为环形,即将凸筋122和凹槽120分布在一个环形区域内,当然,也可将凸筋122和凹槽120从壶底12中心开始向外分布。而发热管24在壶底12上的投影位于区域内,比如,在区域设置为环形时,发热管24在壶底12上的投影应位于环形区域的内轮廓线和外轮廓线内,而在区域从壶底12中心开始向外分布时,发热管24在壶底12上的投影应位于区域的外轮廓线内,此时,区域的内轮廓线为一个点,且优选与壶底12的中心对齐,这样使得凸筋122和凹槽120的设置区域能够完全覆盖在发热管24的安装区域上,而设置发热管24的部位处,气泡会比较集中,因而对应所有的发热管24的安装区域均设置凸筋122和凹槽120能够进一步降低噪音。
具体地,如图15和图16所示,在多个凸筋122位于一圆环形区域内时,圆环形区域的内径的D1应该小于发热管24的内径D3,而圆环形区域的外径的D2应该大于等于发热管24的外径D4。
其中,优选地,导热盘22为铝盘,而发热管可为铝管或铜管。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1所示,发热管24与导热盘22接触的面积为A,凸筋122的外表面的总面积之和为B,壶底12的内表面的面积为C,其中,A≤B≤C,和/或0.01≤B/C≤0.2,或0.02≤B/C≤0.1,或0.03≤B/C≤0.07。
在该些实施例中,多个凸筋122的外表面的总面积之和B大于等于发热管24与导热盘22接触的面积A小于等于壶底12的内表面的面积为C,这样能够使凸筋122的面积比较适中,因而能够进一步降低噪音。其中,具体地,可将多个凸筋122的外表面的总面积之和B与壶底12的内表面的面积C之比设置在0.01与0.2之间,进一步地可将多个凸筋122的外表面的总面积之和B与壶底12的内表面的面积C之比设置在0.02与0.1之间,更进一步地,可将多个凸筋122的外表面的总面积之和B与壶底12的内表面的面积C之比设置在0.03与0.07之间。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2至图14所示,凹槽120的内侧面与凹槽120的内底面之间的夹角为α,其中,90°≤α≤130°。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优选将凸筋122的侧面垂直设置,以使凸筋122的侧面与壶底12的内表面之间的夹角为90°,此时,凹槽120的内侧面与凹槽120的内底面之间的夹角α也为90°,当然,也可将凸筋122设置成上尖下宽的结构,比如三角形或梯形,此时,可使凸筋122的侧面与壶底12的内表面之间夹角大于90°,进而使得凹槽120的内侧面与凹槽120的内底面之间的夹角α也能够大于90°,但优选地,可将凸筋122的侧面与壶底12的内表面之间的夹角设置在大于等于90°小于等于130°的范围内,这样便可将凹槽120的内侧面与凹槽120的内底面之间的夹角α设置在大于等于90°小于等于130°的范围内。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6至图23所示,凸筋122的纵截面的形状为三角形或圆弧形、或梯形。
在该些实施例中,凸筋122的纵截面的形状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成三角形或圆弧形、或梯形等任意形状,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凸筋122在壶底12上通过缠绕成包括内外多层且内外多层相互间隔设置的凸筋盘,比如凸筋122在壶底上缠绕呈螺旋形的凸筋盘。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2和图24所示,凸筋122包括呈螺旋形地设置在壶底12上的螺旋形凸筋1222,凹槽120包括由螺旋形凸筋1222形成的螺旋形凹槽1202。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在壶底12上设置一个螺旋形凸筋1222,以便能够在壶底12上形成一个螺旋形凹槽1202,这样便可通过螺旋形凹槽1202和螺旋形凸筋1222来限定出气泡产生的边界,以限定出气泡的尺寸。而螺旋形的设置,一方面使得凸筋122和凹槽120的设置比较有规律,因而能够使凸筋122和凹槽120在壶底12上分布的更加均匀。另一方面使得所有凸筋122能够连接为一体,及使得所有凹槽120能够连接为一体,因而使得凸筋122和凹槽120能够更便利地进行加工。同时,螺旋形凹槽1202能够使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呈螺旋形,即能够使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形成特定的螺旋形,从而在壶体1为透明时,用户便可观看到壶体1内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呈螺旋形,进而便可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凸筋122为环形凸筋,比如,凸筋122为多个相互独立设置的多边形凸筋或圆形凸筋或者其它不规则形状的环形的凸筋,具体而言,环形凸筋可包括多个呈同心设置的第一环形凸筋1224,这样多个第一环形凸筋1224能够形成同心环凸筋。当然环形凸筋还可包括多个相互不内套的第二环形凸筋1226。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6和图21所示,凸筋122包括由多个第一环形凸筋1224呈同心设置的同心环凸筋,凹槽120包括由多个同心环凸筋形成的环形凹槽1204和最内层的第一环形凸筋1224形成的第一凹槽1206。
在该些实施例中,也可在壶底12上同心设置多个第一环形凸筋1224,以在壶底12上形成一个同心环凸筋,此时,同心环形凸筋122的内外层的凸筋之间能够形成一环形凹槽1204,而最内层的凸筋便可形成一个普通的凹槽120,比如第一凹槽1206。该种设置,通过同心环同心排列,使得凸筋122和凹槽120的设置比较有规律,因而能够使凸筋122和凹槽120在壶底12上分布的更加均匀。同时,同心环凸筋能够使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呈同心环形,即能够使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形成特定的同心环形,从而在壶体1为透明时,用户便可观看到壶体1内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呈同心环形,进而便可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3所示,凸筋122包括多个呈S形设置的S形凸筋1228,凹槽120包括由相邻两个S形凸筋1228形成的S形凹槽1200。
在该些实施例中,也可在壶底12上设置多个S形凸筋1228,以通过多个S形凸筋1228形成多个S形凹槽1200。同时,S形凹槽1200能够使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呈S形,即能够使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形成特定的S形,从而在壶体1为透明时,用户便可观看到壶体1内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呈S形,进而便可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7至图20所示,凸筋122包括多个第二环形凸筋1226,多个第二环形凸筋1226在壶底12的内表面上均位于另一第二环形凸筋1226外,多个第二环形凸筋1226相互连接,或多个第二环形凸筋1226相互间隔设置,凹槽120包括在每一第二环形凸筋1226的内部区域内形成的第二凹槽1208。
在该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二环形凸筋1226在壶底12的内表面上均位于另一第二环形凸筋1226外,使得多个第二环形凸筋1226相互不内套,这样便能够通过第二环形凸筋1226的内壁面来围成一第二凹槽1208,此时,即相当于将一个凸筋的中部掏空以额外形成第二凹槽1208。该种设置,一个凸筋便能够形成一个第二凹槽1208,且第二凹槽1208的大小完全可通过第二环形凸筋1226来确定,因而通过第二环形凸筋1226便可准确地限定出第二凹槽1208的大小,从而即可准确的限定出产生气泡的边界,以准确地限定出气泡的尺寸。此外,该种设置,能够通过第二环形凸筋1226的内部围成第二凹槽1208,因而相比于实心凸筋而言,能够使凸筋122的宽度更窄,因而能够使产品的成本更低。
其中,多个第二环形凸筋1226即可相互连接,也可相互独立设置,但优选地,多个第二环形凸筋1226相互连接,且多个第二环形凸筋1226优选为多边形设置,这样使得所有的第二环形凸筋1226的所有边均能够与另一个第二环形凸筋1226连接,这样便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多个第二环形凸筋1226之间的间距,以便能够在壶底12上形成更多的第二凹槽1208。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凸筋122包括多个第二环形凸筋1226时,第二凹槽1208上设置有连通口。
在该些实施例中,在凸筋122包括多个第二环形凸筋1226时,可在第二环形凸筋1226上设置一个缺口,这样便能够使相邻两个凹槽120之间能够形成一个连通口,以使每一第二环形凸筋1226围成的第二凹槽1208能够与该第二环形凸筋1226之外的区域连通,这就使得多个第二环形凸筋1226之间的第一降噪涂层14不会被第二环形凸筋1226隔开,从而便能够将第一降噪涂层14设置成一体,从而在加工时,可将第一降噪涂层14一体加工成型,以降低加工难度,提高第一降噪涂层14的加工速度。其中,连通口的数量和宽度可任一设置。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9和图20所示,凸筋122包括多个第二环形凸筋1226时,多个第二环形凸筋1226包括正多边形凸筋,每一正多边形凸筋的内部均形成一正多边形凹槽,正多边形凹槽的正多边形的边数为m,其中,3≤m≤10,或5≤m≤7。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优选将多个第二环形凸筋1226中的每一凸筋均设置为正多边形凸筋,比如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或其它正多边形,但优选地,正多边形凸筋的边数m优选在3-10之间,进一步地,m可设置在5-7之间,这样使得第二环形凸筋1226的边数不至于过多,从而使得第二环形凸筋1226的结构较为简单,因而能够降低第二环形凸筋1226的加工难度。
其中,优选地,如图19和图20所示,多个正多边形凸筋之间没有设置间隙,该种设置使得所有的第二环形凸筋1226的所有边均能够与另一个第二环形凸筋1226连接,这样便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多个第二环形凸筋1226之间的间距,以便能够在壶底12上形成更多的第二凹槽1208。
其中,第二环形凸筋1226还可为圆形或椭圆形或者是其它不规则形状,比如云朵形。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4所示,凸筋122包括呈螺旋形地设置在壶底12上的螺旋形凸筋1222时,壶底12的内表面上从螺旋形凸筋1222的中部至螺旋形凸筋1222的边缘还设置有第一连接筋124,第一连接筋124的宽度为b1,其中,0.1mm≤b1≤5mm,或0.1mm≤b1≤1.0mm,或0.2mm≤b1≤0.5mm;凸筋122包括由多个第一环形凸筋1224呈同心设置的同心环凸筋时,壶底12的内表面上从同心环凸筋的中部至同心环凸筋的边缘还设置有第二连接筋,第二连接筋的宽度为b2,其中,0.1mm≤b2≤5mm,或0.1mm≤b2≤1.0mm,或0.2mm≤b2≤0.5mm。
在该些实施例中,在凸筋122包括螺旋形凸筋1222时,可在螺旋形凸筋1222的径向方向上设置第一连接筋124,以使内外层的凸筋能够通过第一连接筋124相互连接,这样便能够提高螺旋形凸筋1222之间的连接强度。其中,第一连接筋124的宽度可优选与螺旋形凸筋1222的宽度一致,比如第一连接筋124的宽度b1可优选设置在0.1mm至5mm之间,或进一步设置在0.5mm至1mm之间,第一连接筋124的高度可优选设置在0.1mm至1mm之间,更进一步地,可设置在0.2mm至0.5mm之间。其中,第一连接筋124的数量为多个,比如2个或4个,这样能够从多个方向上对螺旋形凸筋1222进行加强。同理,在凸筋122包括同心环凸筋时,可在同心环凸筋的径向方向上设置第二连接筋,以使内外层的凸筋能够通过第二连接筋相互连接,这样便能够提高同心环凸筋之间的连接强度。其中,第二连接筋的宽度可优选与同心环凸筋的宽度一致,比如第二连接筋的宽度b2可优选设置在0.1mm至5mm之间,或进一步设置在0.5mm至1mm之间,第二连接筋的高度可优选设置在0.1mm至1mm之间,更进一步地,可设置在0.2mm至0.5mm之间。其中,第二连接的筋的数量为多个,比如2个或4个,这样能够从多个方向上对同心环凸筋进行加强。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7至图23所示,凸筋122之间能够形成的最大内接圆的直径为d,其中,3mm≤d≤10mm,或5mm≤d≤8mm。
在该些实施例中,凸筋122之间能够形成的最大内接圆的直径为d,这里最大内接圆的定义为凸筋122的轨迹能够形成最大的内接圆的直径,比如,在凸筋122包括多个第二环形凸筋1226时,比如凸筋122包括多个多边形凸筋或多个圆形凸筋时,最大内接圆为能够在该第二环形凸筋1226包围的空间内画出的最大的圆,而在凸筋122包括螺旋形凸筋1222和多个第一环形凸筋1224同心设置的同心环凸筋时,最大内接圆为内外相邻两层凸筋122之间能够形成的最大圆,这里说明一下,在壶底12的中部没有设置凸筋时,此时,最内层的凸筋围成的区域的大小不受上述最大内接圆的限定,即凸筋在壶底的中部可形成较大的空余空间,该空余空间的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但优选地该空余空间的外边缘的边界线应该位于发热管的内径的内侧。而通过将最大内接圆的直径d设置在3mm-10mm之间,或进一步设置在5mm-8mm之间,能够合理地限定出凸筋122的围成的边界的大小,以准确地限定出凹槽120的大小,从而能够合理限定出气泡产生的大小,以合理限定气泡的尺寸,从而可降低产品的噪音。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凹槽120的内底面和凹槽120的内侧面上均设置有第一降噪涂层14。
在该些实施例中,通过在凹槽120的内底面和凹槽120的内侧面上均设置第一降噪涂层14,使得凹槽120的整个内表面上均能够覆盖有降噪涂层,从而能够进一步增强凹槽120的降噪性能,以进一步降低噪音。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凸筋122通过CNC加工而成,或凸筋122通过激光雕刻而成,或凸筋122通过蚀刻工艺加工而成、或凸筋122通过拉伸冲压工艺加工而成。
在该些实施例中,凸筋122可通过多种加工方式加工而成,具体地,比如通过CNC加工而成或通过激光雕刻而成或通过蚀刻工艺加工而成或通过拉伸冲压工艺加工而成。但优选地,可通过拉伸冲压工艺加工而成,这样能够使凸筋122的加工更加简单。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壶体1为不锈钢制成,这样使得壶体1具有较好的强度且不易生锈。
其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外壳3,壶体1设置在外壳3内,加热装置2设置在外壳3内,壶体1的底部;底座4,设置在外壳3外,外壳3能够拆卸地安装在底座4上,能够为加热装置2等供电以及对外壳3、壶体1进行支撑。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通过底座4来为产品供电,而外壳3用于对壶体1进行保温以及隐藏保护。
其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手柄5,设置在外壳3上;壶盖6,盖装在壶体1的壶口上,用于打开或关闭壶体1的壶口。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液体加热容器为电水壶,这样便可通过该电水壶进行烧水。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壶体,所述壶体包括壶底,所述壶底上形成有凸筋和凹槽,所述凹槽由所述凸筋围成;
加热装置,位于所述壶底的外表面上,用于加热所述壶体,所述壶底与所述加热装置连接的面为金属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降噪涂层,所述第一降噪涂层至少设置在所述凹槽的内底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筋的顶部与所述凹槽的底部之间的最大高度差h1大于所述第一降噪涂层的厚度t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筋的顶部与所述凹槽的底部之间的最大高度差为h1,其中,0.03mm≤h1≤2mm,或0.1mm≤h1≤1.0mm,或0.1mm≤h1≤0.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筋的宽度为e,所述凹槽的宽度为a,其中,0.1mm≤e≤1.0mm,3mm≤a≤10mm或5mm≤a≤8mm;或0.1mm≤a≤1.0mm,3mm≤e≤10mm或5mm≤e≤8m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筋与所述第一降噪涂层之间的高度差为h2,其中,0mm<h2≤1mm,或0.05mm≤h2≤0.5mm,或0.1mm≤h2≤0.3mm;和/或
所述第一降噪涂层的厚度为t1,其中,10μm≤t1≤100μm,或15μm≤t1≤70μm,或20μm≤t1≤50μm;和/或
所述第一降噪涂层为疏水涂层。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筋上设置有第二降噪涂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降噪涂层与所述第二降噪涂层的厚度一致,或所述第二降噪涂层的厚度为t2,其中,10μm≤t2≤100μm,或15μm≤t2≤70μm,或20μm≤t2≤50μm;和/或
所述第二降噪涂层为疏水涂层。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上的所述第一降噪涂层为一个连续性的涂层,或所述凹槽上的所述第一降噪涂层包括多个相互断开的涂层片段;和/或
所述凹槽上的所述第一降噪涂层与所述凸筋上的所述第二降噪涂层为一体式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降噪涂层的接触角为θ,其中,90°≤θ≤150°,或95°≤θ≤110°,和/或所述第二降噪涂层的接触角为θ,其中,90°≤θ≤150°,或95°≤θ≤110°。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
导热盘,设置在所述壶底的外表面上;
发热管,设置在所述导热盘远离所述壶底的一面上;
其中,所述凸筋和所述凹槽在所述壶底上形成一区域,所述发热管在所述壶底上的投影位于所述区域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管与所述导热盘接触的面积为A,所述凸筋的外表面的总面积之和为B,所述壶底的内表面的面积为C,其中,A≤B≤C,和/或0.01≤B/C≤0.2,或0.02≤B/C≤0.1,或0.03≤B/C≤0.07。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的内侧面与所述凹槽的内底面之间的夹角为α,其中,90°≤α≤130°;和/或
所述凸筋的纵截面的形状为三角形或圆弧形、或梯形。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筋包括呈螺旋形地设置在所述壶底上的螺旋形凸筋,所述凹槽包括由所述螺旋形凸筋形成的螺旋形凹槽;和/或
所述凸筋包括由多个第一环形凸筋呈同心设置的同心环凸筋,所述凹槽包括由多个同心环凸筋形成的环形凹槽和最内层的第一环形凸筋形成的第一凹槽;和/或
所述凸筋包括多个呈S形设置的S形凸筋,所述凹槽包括由相邻两个所述S形凸筋形成的S形凹槽;和/或
所述凸筋包括多个第二环形凸筋,多个所述第二环形凸筋在所述壶底的内表面上均位于另一所述第二环形凸筋外,多个所述第二环形凸筋相互连接,或多个所述第二环形凸筋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凹槽包括在每一所述第二环形凸筋的内部区域内形成的第二凹槽。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筋包括多个第二环形凸筋时,所述第二凹槽上设置有连通口;
所述凸筋包括多个第二环形凸筋时,所述多个第二环形凸筋包括正多边形凸筋,每一所述正多边形凸筋的内部均形成一正多边形凹槽,所述正多边形凹槽的正多边形的边数为m,其中,3≤m≤10,或5≤m≤7;
所述凸筋包括呈螺旋形地设置在所述壶底上的螺旋形凸筋时,所述壶底的内表面上从所述螺旋形凸筋的中部至所述螺旋形凸筋的边缘还设置有第一连接筋,所述第一连接筋的宽度为b1,其中,0.1mm≤b1≤5mm,或0.1mm≤b1≤1.0mm,或0.2mm≤b1≤0.5mm;
所述凸筋包括由多个第一环形凸筋呈同心设置的同心环凸筋时,所述壶底的内表面上从所述同心环凸筋的中部至所述同心环凸筋的边缘还设置有第二连接筋,所述第二连接筋的宽度为b2,其中,0.1mm≤b2≤5mm,或0.1mm≤b2≤1.0mm,或0.2mm≤b2≤0.5mm。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筋之间能够形成的最大内接圆的直径为d,其中,3mm≤d≤10mm,或5mm≤d≤8mm。
17.根据权利要求2和3中任一项或6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的内底面和所述凹槽的内侧面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一降噪涂层。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筋通过CNC加工而成,或所述凸筋通过激光雕刻而成,或所述凸筋通过蚀刻工艺加工而成、或所述凸筋通过拉伸冲压工艺加工而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8/100364 WO2019205354A1 (zh) | 2018-04-26 | 2018-08-14 | 液体加热容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388326 | 2018-04-26 | ||
CN2018206116378 | 2018-04-26 | ||
CN201820611637 | 2018-04-26 | ||
CN2018103883264 | 2018-04-26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403464A true CN110403464A (zh) | 2019-11-05 |
Family
ID=6679493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411160.3A Pending CN110403464A (zh) | 2018-04-26 | 2018-05-02 | 液体加热容器 |
CN201820644243.2U Active CN208988508U (zh) | 2018-04-26 | 2018-05-02 | 液体加热容器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644243.2U Active CN208988508U (zh) | 2018-04-26 | 2018-05-02 | 液体加热容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10403464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79336B (zh) * | 2019-06-28 | 2024-10-01 | 厦门佰顺兴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热水壶加热底盘及其制造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15150A (zh) * | 2005-08-18 | 2007-02-21 | 施特里克斯有限公司 | 电液体加热器 |
GB2445785A (en) * | 2006-12-21 | 2008-07-23 | Richards Morphy N I Ltd | Noise reduction in fluid heating vessel |
CN203815243U (zh) * | 2014-01-21 | 2014-09-10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低噪音开水加热容器 |
CN106473595A (zh) * | 2015-08-28 | 2017-03-08 |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电水壶 |
CN106473596A (zh) * | 2015-08-28 | 2017-03-08 |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电水壶 |
-
2018
- 2018-05-02 CN CN201810411160.3A patent/CN110403464A/zh active Pending
- 2018-05-02 CN CN201820644243.2U patent/CN208988508U/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15150A (zh) * | 2005-08-18 | 2007-02-21 | 施特里克斯有限公司 | 电液体加热器 |
GB2445785A (en) * | 2006-12-21 | 2008-07-23 | Richards Morphy N I Ltd | Noise reduction in fluid heating vessel |
CN203815243U (zh) * | 2014-01-21 | 2014-09-10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低噪音开水加热容器 |
CN106473595A (zh) * | 2015-08-28 | 2017-03-08 |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电水壶 |
CN106473596A (zh) * | 2015-08-28 | 2017-03-08 |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电水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988508U (zh) | 2019-06-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612540U (zh) | 一种均温锅具 | |
JP3233118U (ja) | 湾曲型保温コップ | |
CN208988508U (zh) | 液体加热容器 | |
CN110403461A (zh) | 液体加热容器 | |
CN110403460A (zh) | 液体加热容器 | |
JP2010099140A (ja) | 調理・湯沸かし器具 | |
CN208988507U (zh) | 液体加热容器 | |
CN209106981U (zh) | 液体加热容器 | |
WO2024120142A1 (zh) | 一种米饭烹饪器具 | |
CN208988505U (zh) | 液体加热容器 | |
CN104706201A (zh) | 可控制油烟的炒锅 | |
CN208551132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7385513U (zh) | 一种不倒圆底烧瓶 | |
WO2019205354A1 (zh) | 液体加热容器 | |
JP2003250698A (ja) | 電磁調理用容器 | |
CN208677017U (zh) | 电热煮饭器 | |
CN208892247U (zh) | 上内胆和烹饪器具 | |
CN207168398U (zh) | 一种汤锅 | |
RU128972U1 (ru) | Чайник, нагреваемый на кухонной плите | |
CN206026015U (zh) | 一种不粘锅 | |
CN208808135U (zh) | 电热煮饭器 | |
CN110002106A (zh) | 一种方便面盒 | |
CN212489419U (zh) | 一种泡茶装置 | |
CN208677018U (zh) | 内锅及具有其的电热煮饭器 | |
CN203576284U (zh) | 能快速且均匀地进行加热的导热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