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99037A -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切换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切换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99037A
CN110399037A CN201910579292.1A CN201910579292A CN110399037A CN 110399037 A CN110399037 A CN 110399037A CN 201910579292 A CN201910579292 A CN 201910579292A CN 110399037 A CN110399037 A CN 1103990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ing command
posture
relativeness
electronic equipment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7929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覃辉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7929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99037A/zh
Publication of CN1103990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990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切换方法,包括:如果满足触发条件,确定切换指令集合,所述切换指令集合中至少包括一条切换指令;响应所述切换指令集合,将电子设备从第一姿态切换至第二姿态;其中,所述电子设备至少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相对关系能改变,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的第二相对关系能改变,所述第一相对关系和/或所述第二相对关系在所述第一姿态下和在所述第二姿态下不同。本申请同时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切换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信息显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设备及其切换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电子设备中各部件之间的相对关系比较固定,从而导致电子设备的使用姿态比较单一,使用场景受限。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切换方法,包括:
如果满足触发条件,确定切换指令集合,所述切换指令集合中至少包括一条切换指令;
响应所述切换指令集合,将电子设备从第一姿态切换至第二姿态;其中,所述电子设备至少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相对关系能改变,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的第二相对关系能改变,所述第一相对关系和/或所述第二相对关系在所述第一姿态下和在所述第二姿态下不同。
上述方案中,所述如果满足触发条件,确定切换指令集合,包括:
如果满足触发条件,从至少两个候选切换指令集合中确定目标切换指令集合;所述候选切换指令集合中包括对应所述电子设备的不同姿态的切换指令集合;
所述响应所述切换指令集合,将电子设备从第一姿态切换至第二姿态,包括:
响应所述目标切换指令集合,改变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第一相对关系或改变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的所述第二相对关系,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姿态切换到所述第二姿态。
上述方案中,所述响应所述目标切换指令集合,改变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第一相对关系或改变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的所述第二相对关系,包括:
响应所述目标切换指令集合,确定将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姿态切换至目标姿态,所述目标姿态包括所述第二姿态或第三姿态;其中,将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姿态切换至所述第二姿态包括改变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第一相对关系;将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姿态切换至所述第三姿态包括改变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的所述第二相对关系;
获得选择参数,至少依据所述选择参数,确定将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姿态切换至所述第二姿态。
上述方案中,所述切换指令集合中至少包括第一切换指令和第二切换指令,其中,所述第一切换指令用于改变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相对关系,所述第二切换指令用于改变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的第二相对关系。
上述方案中,所述切换指令集合中至少包括第一切换指令和第二切换指令,包括:
所述切换指令集合中至少包括有序的执行第一切换指令和第二切换指令;
其中,有序的执行所述第一切换指令和所述第二切换指令能将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姿态切换至所述第二姿态;且如果有序的执行所述第二切换指令和第一切换指令无法将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姿态切换至所述第二姿态。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至少包括:
第一本体,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相对关系能改变,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的第二相对关系能改变;
控制器,用于在满足触发条件的情况下,确定切换指令集合,所述切换指令集合中至少包括一条切换指令;响应所述切换指令集合,控制电子设备从第一姿态切换到第二姿态;
其中,所述第一相对关系和/或所述第二相对关系在所述第一姿态下和在所述第二姿态下不同。
上述方案中,所述切换指令集合中至少包括第一切换指令和第二切换指令,其中,所述第一切换指令用于改变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相对关系,所述第二切换指令用于改变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的第二相对关系;
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有序的执行所述第一切换指令和所述第二切换指令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姿态切换至所述第二姿态;或者,在有序的执行所述第二切换指令和第一切换指令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无法从所述第一姿态切换至所述第二姿态;
其中,所述第一姿态下,所述第一相对关系为第一态,所述第二相对关系为第二态;所述第二姿态下,所述第一相对关系为第三态,所述第二相对关系为第四态;且所述第三态的所述第一相对关系不影响所述第二相对关系从所述第二态切换至所述第四态,所述第四态的所述第二相对关系影响所述第一相对关系从所述第一态切换至所述第三态。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本体具有自由端和具有开口的壳体,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所述第一部分距离所述自由端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部分距离所述自由端的距离,且所述第一部分距离所述开口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部分距离所述开口的距离;
所述控制器,用于如果有序的执行所述第一切换指令和所述第二切换指令,控制所述自由端能通过所述开口向所述壳体外伸展,或者,控制所述自由端能通过所述开口向所述壳体内收缩。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本体还包括形变部;
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形变部将所述第一本体分隔成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
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形变部基于温度发生形变,以改变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第一相对关系和/或改变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的所述第二相对关系。
上述方案中,还包括:检测装置,用于获取选择参数,所述选择参数用于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姿态切换到所述第二姿态。
所述控制器,用于依据所述选择参数,改变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第一相对关系,以控制电子设备从第一姿态切换到第二姿态。
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切换方法,包括第一本体和控制器,该第一本体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相对关系能改变,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的第二相对关系能改变;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满足触发条件的情况下,确定切换指令集合,所述切换指令集合中至少包括一条切换指令;响应所述切换指令集合,控制电子设备从第一姿态切换到第二姿态;其中,所述第一相对关系和/或所述第二相对关系在所述第一姿态下和在所述第二姿态下不同。如此,通过改变电子设备中各部分之间的相对关系来控制电子设备呈现不同的使用姿态,可以使得电子设备的使用场景不受限制,且提高电子设备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切换方法的流程实现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本体的结构组成示意图一;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二;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壳体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在折叠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为打开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本体的电路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姿态切换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本体的结构组成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申请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申请。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切换方法的流程实现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01,如果满足触发条件,确定切换指令集合,所述切换指令集合中至少包括一条切换指令;
本申请中,该方法主要应用于电子设备,例如,所述电子设备可以是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游戏机等装置。
该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接收来自输入装置的姿态切换请求,并且基于该姿态切换请求从至少两个候选切换指令集合中确定目标切换指令集合。
这里,该候选切换指令集合中包括对应该电子设备的不同姿态的切换指令集合。且该输入装置可以是包含开关按键的装置,还可以是键盘,鼠标,摄像头,扫描仪,光笔,手写输入板,游戏杆,语音输入装置、指纹采集装置中的任意一个。
例如,用户通过按压该电子设备上的“开机”键向该电子设备输入姿态切换请求,该电子设备在接收到该姿态切换请求时,基于所述姿态切换请求从至少两个候选切换指令集合中将与该姿态切换请求对应的切换指令集合确定为目标切换指令集合。
这里,与该姿态切换请求对应的切换指令集合至少可以包括开机指令或唤醒指令等。
当然,用户通过按压该电子设备上的“关机”键向该电子设备输入姿态切换请求,该姿态切换请求还可以是请求该电子设备进入关机状态的请求或进入休眠状态的请求等等。
本申请中,该电子设备还可以通过获得触发参数,并且在该触发参数满足触发条件的情况下,从至少两个候选切换指令集合中确定目标切换指令集合。
具体地,该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检测该电子设备自身的受热温度,获得当前温度值,当该当前温度值达到预设最高温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该温度值满足触发条件,则从至少两个候选切换指令集合中将工作指令和/或开机指令作为目标切换指令集合。或者,当该温度值达到预设最低温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该温度值满足触发条件,则从至少两个候选切换指令集合中将休眠指令和/或关机指令作为目标切换指令集合。
本申请中,该电子设备还可以通过检测该电子设备在单次开机下的工作总时长,并在该工作总时长达到预设工作时长阈值的情况下,确定该工作总时长满足触发条件,则从至少两个候选切换指令集合中将休眠指令和/或关机指令作为目标切换指令集合。
例如,该电子设备的单次开机的预设工作时长阈值为6个小时,该电子设备获取到在单次开机下的工作总时长为7个小时,通过将该工作总时长与预设工作时长阈值进行比较,得到表征该电子设备在单次开机下的工作总时长已达到了预设工作时长阈值的比较结果,此时,为了防止该电子设备温度过热而导致对电子设备的损害,该电子设备会从至少两个候选切换指令集合中将休眠指令和/或关机指令作为目标切换指令集合,以便后续启动对该电子设备的休眠或关机操作。
本申请中,该电子设备还可以通过检测电子设备所在环境的环境参数,并在该环境参数表征当前人数较多、或者环境质量较差的情况下,确定该环境参数满足触发条件,则从至少两个候选切换指令集合中将休眠指令和/或关机指令作为目标切换指令集合。
例如,该电子设备可以检测自身的预设区域范围内的环境参数,当该环境参数表征在该预设区域范围内的人数达到了预设人数阈值,如50人,为了避免人数较多拥挤影响电子设备的正常使用或对电子设备造成损害,该电子设备会在此种情况下从至少两个候选切换指令集合中将休眠指令和/或关机指令作为目标切换指令集合,以便后续启动对该电子设备的休眠或关机操作。
或者,该电子设备可以检测自身的预设区域范围内的环境参数,当该环境参数表征在该预设区域范围内的湿气较大(如处于下雨环境)或温度较低(如处于冬天室外较长时间),则为了避免电子设备受到损害而影响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该电子设备会在此种情况下从至少两个候选切换指令集合中将休眠指令和/或关机指令作为目标切换指令集合,以便后续启动对该电子设备的休眠或关机操作。
步骤102,响应所述切换指令集合,将电子设备从第一姿态切换至第二姿态;其中,所述电子设备至少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相对关系能改变,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的第二相对关系能改变,所述第一相对关系和/或所述第二相对关系在所述第一姿态下和在所述第二姿态下不同。
本申请中,所述第一相对关系和/或所述第二相对关系在所述第一姿态下和在所述第二姿态下不同,可以是指:在电子设备处于第一姿态下时,第一相对关系可以表征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处于折叠状态,第二相对关系可以表征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处于折叠状态;在电子设备处于第二姿态时,第一相对关系可以表征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处于展开状态,第二相对关系可以表征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处于展开状态。
或者,在电子设备处于第一姿态下时,第一相对关系可以表征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处于折叠状态,第二相对关系可以表征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处于展开状态;在电子设备处于第二姿态时,第一相对关系可以表征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处于展开状态,第二相对关系可以表征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处于折叠状态。
或者,在电子设备处于第一姿态下时,第一相对关系可以表征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处于折叠状态,第二相对关系可以表征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处于展开状态;在电子设备处于第二姿态时,第一相对关系可以表征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处于展开状态,第二相对关系可以表征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处于展开状态。
或者,在电子设备处于第一姿态下时,第一相对关系可以表征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处于展开状态,第二相对关系可以表征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处于展开状态;在电子设备处于第二姿态时,第一相对关系可以表征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处于展开状态,第二相对关系可以表征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处于折叠状态。
本申请中,电子设备在响应该目标切换指令集合的情况下,可以改变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第一相对关系;或者,改变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第二相对关系,以使得电子设备从第一姿态切换到第二姿态。
本申请中,电子设备在响应目标切换指令集合的情况下,可以先确定将电子设备从第一姿态切换至目标姿态,这里,该目标姿态包括第二姿态或第三姿态;其中,将电子设备从第一姿态切换至第二姿态包括:改变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第一相对关系;将电子设备从第一姿态切换至第三姿态包括:改变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第二相对关系。
其中,第二姿态和第三姿态可以是相互匹配的姿态,比如第二姿态和第三姿态是相同的姿态,或者是对称的姿态等等。
具体地,电子设备在判断是改变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第一相对关系,还是改变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第二相对关系时,可以通过检测第一部分和/或第三部分当前是否被遮挡物遮挡,获取选择参数,如果该选择参数表征该第一部分当前被遮挡物遮挡和/或第三部分未被遮挡物遮挡的情况下,则改变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第二相对关系;如果该选择参数表征该第一部分当前未被遮挡物遮挡和/或第三部分被遮挡物遮挡的情况下,则改变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第一相对关系。
或者,电子设备还可以通过接收用户通过该电子设备上的相关按键输入的切换指令,基于该切换指令获取对应的选择参数,基于该选择参数确定是改变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第一相对关系,还是改变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第二相对关系。
本申请中,该目标切换指令集合中至少包括第一切换指令和第二切换指令,其中,该第一切换指令用于改变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相对关系,该第二切换指令用于改变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第二相对关系。
当该第一切换指令和第二切换指令是有序执行的指令时,如果该电子设备有序的执行第一切换指令和第二切换指令,可以先改变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第一相对关系,再改变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第二相对关系,以将该电子设备从第一姿态切换至第二姿态;且如果有序的执行第二切换指令和第一切换指令,则可以先改变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第二相对关系,而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第一相对关系则不会发生改变,从而无法将该电子设备从第一姿态切换至第二姿态。
例如,电子设备如果有序的执行第二切换指令和第一切换指令,则只能改变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第二相对关系,而会阻挡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第一相对关系发生改变,从而法将该电子设备从第一姿态切换至第二姿态。
本申请通过在满足触发条件的情况下,确定用于改变电子设备中各部分之间的相对关系的切换指令集合,从而基于该切换指令改变电子设备中各部分之间的相对关系,以将电子设备从第一姿态切换至第二姿态,例如将电子设备从展开姿态切换到折叠姿态,如此,能够使电子设备在不同场景下呈现不同的使用姿态,大大提高了电子设备的便携性和实用性。
图2为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本体201,包括第一部分2011、第二部分2012和第三部分2013;所述第一部分2011和所述第二部分2012的第一相对关系能改变,所述第二部分2012和所述第三部分2013的第二相对关系能改变;
控制器202,用于在满足触发条件的情况下,确定切换指令集合,所述切换指令集合中至少包括一条切换指令;响应所述切换指令集合,控制电子设备从第一姿态切换到第二姿态;
其中,所述第一相对关系和/或所述第二相对关系在所述第一姿态下和在所述第二姿态下不同。
例如,所述第一相对关系和/或所述第二相对关系在所述第一姿态下和在所述第二姿态下不同,表现为:
电子设备在第一姿态下,表征第一部分2011和第二部分2012的第一相对关系为第一态(如折叠态),第二相对关系表征第二部分2012和第三部分2013处于第二态(如折叠态)。电子设备在第二姿态下,第一相对关系表征第一部分2011和第二部分2012处于第三态(如展开态),第二相对关系表征第二部分2012和第三部分2013处于第四态(如展开态)。
或者,电子设备在第一姿态下,表征第一部分2011和第二部分2012的第一相对关系为第一态(如折叠态),第二相对关系表征第二部分2012和第三部分2013处于第二态(如折叠态)。电子设备在第二姿态下,第一相对关系表征第一部分2011和第二部分2012处于第三态(如展开态),第二相对关系表征第二部分2012和第三部分2013处于第二态(如折叠态)。
或者,电子设备在第一姿态下,表征第一部分2011和第二部分2012的第一相对关系为第一态(如折叠态),第二相对关系表征第二部分2012和第三部分2013处于第二态(如折叠态)。电子设备在第二姿态下,第一相对关系表征第一部分2011和第二部分2012处于第一态(如折叠态),第二相对关系表征第二部分2012和第三部分2013处于第四态(如展开态)。
本申请中,电子设备在响应目标切换指令集合的情况下,可以先确定将电子设备从第一姿态切换至目标姿态,这里,该目标姿态包括第二姿态或第三姿态;其中,将电子设备从第一姿态切换至第二姿态包括:改变第一部分2011和第二部分2012的第一相对关系;将电子设备从第一姿态切换至第三姿态包括:改变第二部分2012和第三部分2013的第二相对关系。
其中,第二姿态和第三姿态可以是相互匹配的姿态,比如第二姿态和第三姿态是相同的姿态,或者是对称的姿态等等。
本申请中,电子设备还包括:检测装置203,用于获取选择参数,所述选择参数用于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姿态切换到所述第二姿态。
所述控制器202,在判断是改变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第一相对关系,还是改变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第二相对关系时,可以依据该选择参数,改变所述第一部分2011和所述第二部分2012的所述第一相对关系,以控制电子设备从第一姿态切换到第二姿态。
例如,该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该检测装置203检测第一部分201是否被遮挡物遮挡,得到第一检测结果。当第一检测结果表征第一部分201未被遮挡物遮挡时,则改变第一部分2011和第二部分2012的第一相对关系,使得电子设备从第一姿态切换至第二姿态。如果第一检测结果表征第一部分201被遮挡物遮挡时,则判断第三部分2013是否被遮挡物遮挡,得到第二检测结果,当第二检测结果表征第三部分2013未被遮挡物遮挡时,则改变第二部分2012和第三部分2013的第二相对关系,使得电子设备从第一姿态切换至第二姿态。
这里,可以是被电子设备的外壳遮挡,或者是被第一本体201上的各部分之间遮挡。
本申请中,该电子设备还可以在当第二检测结果表征第三部分2013未被遮挡物遮挡的情况下,只改变第二部分2012和第三部分2013的第二相对关系,而使得第一部分2011和第二部分2012的第一相对关系无法改变,从而阻止电子设备从第一姿态切换至第二姿态。以防止误操作或异常操作而造成电子设备损坏(具体可参考图6中的相关描述)。
本申请中,所述切换指令集合中至少包括第一切换指令和第二切换指令,其中,所述第一切换指令用于改变所述第一部分2011和所述第二部分2012的第一相对关系,所述第二切换指令用于改变所述第二部分2012和所述第三部分2013的第二相对关系。
所述控制器202,用于在有序的执行所述第一切换指令和所述第二切换指令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姿态切换至所述第二姿态;或者,在有序的执行所述第二切换指令和第一切换指令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无法从所述第一姿态切换至所述第二姿态。
其中,所述第一姿态下对应的所述第一相对关系为第一态,所述第二相对关系为第二态;所述第二姿态下对应的所述第一相对关系为第三态,所述第二相对关系为第四态;且所述第三态的所述第一相对关系不影响所述第二相对关系从所述第二态切换至所述第四态;所述第四态的所述第二相对关系影响所述第一相对关系从所述第一态切换至所述第三态。
例如,当第一本体201处于折叠状态时,表征电子设备处于第一姿态;当第一本体201处于展开状态时,表征电子设备处于第二姿态。
其中,当第一本体201处于第一姿态时,第一部分2011和第二部分2012的第一相对关系呈“Z”字形、“S”形、“弓”字形或“V”字形的第一态。第二部分2012和第三部分2013的第二相对关系呈“Z”字形、“S”形、“弓”字形、“V”字形的第二态。
当电子设备处于第二姿态时,第一部分2011和第二部分2012的第一相对关系呈“一”字形的第三态。第二部分2012和第三部分2013的第二相对关系呈“一”字形的第四态。
当第一部分2011和第二部分2012的第一相对关系处于“一”字形的第三态时,第二部分2012和第三部分2013可以从“Z”字形、“S”形、“弓”字形、“V”字形的第二态切换为“一”字形的第四态。但是,当第二部分2012和第三部分2013处于“一”字形的第四态时,则阻挡第一部分2011和第二部分2012从“Z”字形、“S”形、“弓”字形、“V”字形的第一态切换至“一”字形的第三态。如此,可以防止异常打开电子设备而导致电子设备损坏的情况发生。
本申请中,第一本体201可以是形状记忆合金材质的组件,所述的形状记忆合金种类包括Ag-Cd、Au-Cd、Cu-Al-Ni、Cu-Zn合金等,优选Cu-Al-Ni、Ag-Cd合金。
如图3所示,该第一本体201还包括形变部2015,且该形变部2015可以具有多个,所述第一本体201通过所述形变部2015将所述第一本体201分隔成所述第一部分2011、所述第二部分2012和所述第三部分2013。所述控制器202,用于控制所述形变部2015基于温度发生形变,以改变所述第一部分2011和所述第二部分2012的所述第一相对关系和/或改变所述第二部分2012和所述第三部分2013的所述第二相对关系。
具体地,所述控制器202在控制所述形变部2015基于温度发生形变时,具体可以在该形变部2015内设置一电路,当该电子设备上电,电流通过该电路时,使得该形变部形变。
本申请中,电子设备还可以对形变部2015的形变温度进行预设,当在检测到电子设备的当前温度值达到预设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形变部2015发生形变,以改变所述第一部分2011和所述第二部分2012的所述第一相对关系和/或改变所述第二部分2012和所述第三部分2013的所述第二相对关系。
如图3所示,当改变所述第一部分2011和所述第二部分2012的所述第一相对关系和/或改变所述第二部分2012和所述第三部分2013的所述第二相对关系,使得第一本体201处于折叠态时,多个形变部2015彼此交错设置,如此可以使得形变部2015的形变效果最佳。
本申请通过基于温度形变的形变部来改变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第一相对关系,和/或改变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第二相对关系,能够避免通过外力来改变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第一相对关系,和/或改变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第二相对关系,在外力的力度不可控的情况下而导致电子设备损坏的情况发生。
本申请中,该电子设备还包括:能源接口(图中未示出),设置于所述壳体204内,用于给所述第一本体201提供电能;通过所述能源接口提供的电能,电流通过第一本体201内的电路导致所述形变部2015发生形变。
如图4所示,本申请中,所述第一本体201还可以具有自由端2014。所述第一部分2011距离所述自由端2014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部分2012距离所述自由端2014的距离。
控制器202在有序的执行第一切换指令和第二切换指令的情况下,控制自由端2014沿第一方向伸展或收缩,以先改变第一部分2011和第二部分2012的第一相对关系,再改变第二部分2012和第三部分2013的所述第二相对关系;或者,在有序的执行第二切换指令和第一切换指令的情况下,控制自由端2014无法沿所述第一方向伸展或收缩,使得第二部分2012和第三部分2013的所述第二相对关系先改变,且阻挡第一部分2011和第二部分2012的所述第一相对关系发生改变。
如图4和图5所示,本申请中,电子设备还包括具有开口2041的壳体204,开口2014的大小大于等于第一本体201在处于折叠态的情况下,第一本体201上两个形变部2015之间的距离,该两个形变部2015相对设置,所述控制器202设置于所述壳体204内;所述第一部分2011距离所述开口2041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部分2012距离所述开口2041的距离;
所述控制器202,用于如果有序的执行所述第一切换指令和所述第二切换指令,控制所述自由端2014能通过所述开口2041向所述壳体204外伸展,或者,控制所述自由端2014能通过所述开口2041向所述壳体204内收缩。
如图6所示,本申请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一挡板205,所述挡板205设置于所述壳体204上且靠近所述开口2041处;
这里,该挡板205具体可以是一屏蔽门。
所述控制器202,还用于在所述自由端2014通过所述开口2041由所述壳体204内向所述壳体204外伸展、且所述自由端2014在所述壳体204内、距离所述开口2041的第一距离处于预定距离范围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挡板205从所述开口2041的第一侧收缩到所述开口2041的第二侧,以敞开所述开口2041;
或者,在所述自由端2014通过所述开口2041由所述壳体204外向所述壳体204内收缩、且所述自由端2014在所述壳体204内、距离所述开口2041的第二距离处于所述预定距离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挡板205从所述开口2041的第二侧伸展到所述开口2041的第一侧,以遮挡所述开口2041;其中,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相反。
如图6所示,第一本体201在壳体204内呈折叠态,此时表征电子设备为第一姿态,当控制器202有序的执行第二切换指令和第一切换指令的情况下,控制器202会先改变第二部分2012和第三部分2013的第二相对关系(如图6中虚线部分所示),而虚拟部分以下的第一部分2011和第二部分2012由于壳体204的阻挡,使得该第一部分2011和第二部分2012的第一相对关系无法改变。从而第一本体201无法从壳体204内伸出壳体204外,即第一本体201无法从折叠态切换到展开态,此时,表征该电子设备也无法从第一姿态切换到第二姿态。
本申请中,该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图中未示出),设置于所述壳体204内、且靠近所述开口2041处,用于感测所述第一本体201的受热温度,其感知温度范围为35~50℃,优选为40-45℃。
挡板205与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感测到的受热温度,确定第一本体201上的自由端2014逐渐通过开口2041由壳体204内向壳体204外的方向伸展时,控制所述开口2041处的挡板205从所述开口2041的第一侧收缩到所述开口2041的第二侧,以敞开所述开口2041;或者,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感测到的受热温度,确定第一本体201上的自由端2014逐渐通过开口2041由壳体204外向壳体204内的方向收缩时,从所述开口2041的第二侧伸展到所述开口2041的第一侧,以遮挡所述开口2041;其中,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相反。
如图7所示,本申请中,该电子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201上的柔性屏206;所述柔性屏206和所述第一本体201之间设置有隔热层(图中未示出),通过所述隔热层能够阻止第一本体201上的热能向柔性屏206传导。
这里,该隔热层具体可以是柔性塑料,如隔热硅胶、硅脂、树脂、皮革等,能够进一步防止形状记忆合金构成的第一本体201的温度对柔性屏206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本申请中,所述柔性屏206能够在改变所述第一部分2011和所述第二部分2012的第一相对关系,和/或改变所述第二部分2012和所述第三部分2013的第二相对关系的情况下从第一姿态切换到第二姿态。
例如,柔性屏206从折叠态切换到展开态。
本申请中,该电子设备还包括:驱动芯片(图中未示出),设置于壳体204内,用于在所述柔性屏206为展开态时,根据所述柔性屏206的显示模式控制所述柔性屏206的显示画面。
如图7所示,第一本体201可以具有两个,两个第一本体201分别设置于柔性屏206的两侧,并与柔性屏206的两个侧边连接,以形成用于支撑柔性屏206的框架。其中,两个侧边相对设置。通过在柔性屏206的两个侧边设置第一本体201,可以提高柔性屏206在展开或折叠时的稳定性。
本申请中,该柔性屏206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柔性屏和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s)柔性屏。所述柔性屏206的基底材料包括聚酰亚胺(PI)、聚碳酸酯(PC)、聚醚砜树脂(PES)等。
本申请中,从美观和结构强度上考虑,由形状记忆合金构成的第一本体201的厚度可以为0.5-3mm,将柔性屏206两侧的前后端包覆,且单边包覆宽度为2-10mm,优选为3-5mm。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本体的电路示意图,如图8所示,
第一本体上的各部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形变部)的外表面被柔性绝缘塑料包覆,包括PVP、PVC、PET等,且各部分之间通过导线连接而形成回路。在开通电子设备的电源时,电流在形状记忆合金构成的第一本体中的回路中通过,第一本体从第三部分向第一部分依次被加热,在电流到达第一部分时,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的形变部基于温度的升高产生形变,柔性屏幕随形状记忆合金的第一本体展开而展开,形成展开的显示屏幕,如图5所示;在断开电子设备的电源时,关断形状记忆合金构成的第一本体中的回路中的电流,第一本体从第一部分向第三部分依次停止加热,在第三部分的温度降低到预设温度后,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之间的形变部产生形变,柔性屏幕随形状记忆合金的第一本体折叠而收缩,至到被收回电子设备的壳体内。
本申请中,形变部在形变使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呈折叠状态时的曲率半径为1~12mm,优选4~8mm。通电加热达到形变温度后,形变部逐渐伸展开,呈竖直状,以使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由折叠状态切换到展开状态。
其中通电加热的过程为第一本体中的电路从第一部分向第三部分依次开始通电加热,加热间隔为0.5~2s,优选为0.5~1s,电路通电电流为0.001~0.1A,电压为1~5V。停止使用关闭电源时,停止为第一本体加热,第一本体的电路从第三部分向第一部分停止加热,时间间隔为0.5~2s,优选为0.5~1s。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姿态切换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
步骤901,通过电源接口开启电源;
步骤902,柔性屏两侧框架上的温度升高而发生形变;
步骤903,壳体上的开口自动打开;
步骤904,柔性屏随着两侧的框架展开而展开;
步骤905,柔性屏完全展开;
步骤906,关闭电源;
步骤907,柔性屏两侧框架上的温度降低而再次发生形变;
步骤908,柔性屏随着两侧的框架折叠而折叠;
步骤909,柔性屏完全收纳到壳体内;
步骤910,壳体上的开口自动关闭。
本申请通过基于温度形变的形状记忆合金作为柔性屏的框架,通过温度驱动的形状记忆合金实现伸展或收缩,从而带动柔性屏打开或折叠,完全不需要外力,而且在形状记忆合金的框架伸展开以后可以通过温度保持,其结构比较简单且便于携带。同时,还能有效减少柔性屏被异常打开而导致柔性屏幕被损坏的情况发生。
如图10所示,本申请中,所述第一本体201还包括第一连接轴A、第二连接轴B和动力机构(图中未示出);
所述第一部分2011和所述第二部分2012之间通过第一连接轴A连接,所述第二部分2012和所述第三部分2013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连接轴B连接。所述控制器202还用于控制所述动力机构转动;所述动力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部分2011通过所述第一连接轴A相对于所述第二部分2012转动,以改变所述第一部分2011和所述第二部分2012之间的所述第一相对关系,和/或驱动所述第三部分2013通过所述第二连接轴B相对于所述第二部分2012转动,以改变所述第二部分2012和所述第三部分2013之间的所述第二相对关系。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切换方法,包括:
如果满足触发条件,确定切换指令集合,所述切换指令集合中至少包括一条切换指令;
响应所述切换指令集合,将电子设备从第一姿态切换至第二姿态;其中,所述电子设备至少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相对关系能改变,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的第二相对关系能改变,所述第一相对关系和/或所述第二相对关系在所述第一姿态下和在所述第二姿态下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如果满足触发条件,确定切换指令集合,包括:
如果满足触发条件,从至少两个候选切换指令集合中确定目标切换指令集合;所述候选切换指令集合中包括对应所述电子设备的不同姿态的切换指令集合;
所述响应所述切换指令集合,将电子设备从第一姿态切换至第二姿态,包括:
响应所述目标切换指令集合,改变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第一相对关系或改变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的所述第二相对关系,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姿态切换到所述第二姿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所述响应所述目标切换指令集合,改变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第一相对关系或改变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的所述第二相对关系,包括:
响应所述目标切换指令集合,确定将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姿态切换至目标姿态,所述目标姿态包括所述第二姿态或第三姿态;其中,将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姿态切换至所述第二姿态包括改变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第一相对关系;将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姿态切换至所述第三姿态包括改变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的所述第二相对关系;
获得选择参数,至少依据所述选择参数,确定将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姿态切换至所述第二姿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切换指令集合中至少包括第一切换指令和第二切换指令,其中,所述第一切换指令用于改变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相对关系,所述第二切换指令用于改变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的第二相对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所述切换指令集合中至少包括第一切换指令和第二切换指令,包括:
所述切换指令集合中至少包括有序的执行第一切换指令和第二切换指令;
其中,有序的执行所述第一切换指令和所述第二切换指令能将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姿态切换至所述第二姿态;且如果有序的执行所述第二切换指令和第一切换指令无法将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姿态切换至所述第二姿态。
6.一种电子设备,至少包括:
第一本体,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相对关系能改变,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的第二相对关系能改变;
控制器,用于在满足触发条件的情况下,确定切换指令集合,所述切换指令集合中至少包括一条切换指令;响应所述切换指令集合,控制电子设备从第一姿态切换到第二姿态;
其中,所述第一相对关系和/或所述第二相对关系在所述第一姿态下和在所述第二姿态下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切换指令集合中至少包括第一切换指令和第二切换指令,其中,所述第一切换指令用于改变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相对关系,所述第二切换指令用于改变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的第二相对关系;
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有序的执行所述第一切换指令和所述第二切换指令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姿态切换至所述第二姿态;或者,在有序的执行所述第二切换指令和第一切换指令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无法从所述第一姿态切换至所述第二姿态;
其中,所述第一姿态下,所述第一相对关系为第一态,所述第二相对关系为第二态;所述第二姿态下,所述第一相对关系为第三态,所述第二相对关系为第四态;且所述第三态的所述第一相对关系不影响所述第二相对关系从所述第二态切换至所述第四态,所述第四态的所述第二相对关系影响所述第一相对关系从所述第一态切换至所述第三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一本体具有自由端和具有开口的壳体,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所述第一部分距离所述自由端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部分距离所述自由端的距离,且所述第一部分距离所述开口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部分距离所述开口的距离;
所述控制器,用于如果有序的执行所述第一切换指令和所述第二切换指令,控制所述自由端能通过所述开口向所述壳体外伸展,或者,控制所述自由端能通过所述开口向所述壳体内收缩。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一本体还包括形变部;
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形变部将所述第一本体分隔成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
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形变部基于温度发生形变,以改变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第一相对关系和/或改变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的所述第二相对关系。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还包括:检测装置,用于获取选择参数,所述选择参数用于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姿态切换到所述第二姿态;
所述控制器,用于依据所述选择参数,改变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第一相对关系,以控制电子设备从第一姿态切换到第二姿态。
CN201910579292.1A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切换方法 Pending CN1103990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79292.1A CN110399037A (zh)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切换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79292.1A CN110399037A (zh)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切换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99037A true CN110399037A (zh) 2019-11-01

Family

ID=683225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79292.1A Pending CN110399037A (zh)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切换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9903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40395A (zh) * 2020-06-30 2020-09-0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切换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30225A (zh) * 2014-11-24 2016-06-01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5677084A (zh) * 2015-12-30 2016-06-1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显示处理方法
CN106325371A (zh) * 2015-06-30 2017-01-1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和模式切换方法
US20180074553A1 (en) * 2015-03-23 2018-03-15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system
CN109388193A (zh) * 2018-10-18 2019-02-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屏伸展长度的获取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9857200A (zh) * 2019-02-28 2019-06-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30225A (zh) * 2014-11-24 2016-06-01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US20180074553A1 (en) * 2015-03-23 2018-03-15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system
CN106325371A (zh) * 2015-06-30 2017-01-1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和模式切换方法
CN105677084A (zh) * 2015-12-30 2016-06-1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显示处理方法
CN109388193A (zh) * 2018-10-18 2019-02-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屏伸展长度的获取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9857200A (zh) * 2019-02-28 2019-06-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未来架构师》节目组: "《未来架构师 上》", 31 May 2018, 桂林:漓江出版社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40395A (zh) * 2020-06-30 2020-09-0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切换方法
CN111640395B (zh) * 2020-06-30 2022-07-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切换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65393B (zh) 一种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291395B (zh) 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CN101501701A (zh) 用于导航、认证、通电和旋转的综合控件
JP2017138846A (ja) 情報処理装置、その表示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が実行可能なプログラム
TW201305808A (zh) 電子裝置,其控制方法,以及程式
US20140108832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operation control method
CN108073285B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CN111864914B (zh) 电子设备组件及充电控制方法、电子设备的充电控制装置
CN110399037A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切换方法
CN101520683A (zh) 一种计算机温度的控制方法及计算机
US9223364B2 (en) Heat dissipation control system for portable electrical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6751432B2 (ja) 電子機器、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0187092A (ja) 電子機器、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1669142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at accurately detect human faces
JP2019008527A (ja) 情報処理装置、生体認証制御方法、及び生体認証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10515462A (zh) 一种智能可穿戴设备中应用的控制方法、装置
CN108509020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378198A (zh) 指纹识别方法和智能终端
US20220366722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CN105022454A (zh) 一种智能调速式风扇散热笔记本电脑
JP7218397B2 (ja) 電子機器、及び制御方法
US11435833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CN114278979B (zh) 冷暖送风设备和冷暖送风设备控制方法
CN105956446A (zh) 可进行用户身份验证的智能计算机装置
JP7223833B1 (ja) 電子機器、及び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