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25371A - 电子设备和模式切换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和模式切换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25371A
CN106325371A CN201510379405.5A CN201510379405A CN106325371A CN 106325371 A CN106325371 A CN 106325371A CN 201510379405 A CN201510379405 A CN 201510379405A CN 106325371 A CN106325371 A CN 1063253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titude
content
electronic equipment
under
display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7940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岩
夏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37940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25371A/zh
Priority to US14/854,837 priority patent/US10725725B2/en
Priority to DE102015116604.6A priority patent/DE102015116604A1/de
Publication of CN1063253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253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7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using display pane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2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sliding enclosures, e.g. sliding keyboard or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1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ormed by a plurality of foldable display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04Detection arrangements using opto-electronic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8Control and interface arrangements therefor, e.g. drivers or device-embedded control circuitr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6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by partitioning the display area of the touch-screen or the surface of the digitising tablet into independently controllable areas, e.g. virtual keyboards or men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23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local displays, e.g. CRT and flat panel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2Flexible digitiser, i.e. constructional details for allowing the whole digitising part of a device to be flexed or rolled like a sheet of pap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8
    • G06F2203/04803Split screen, i.e. subdividing the display area or the window area into separate subarea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80/00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9G2380/02Flexible displays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和模式切换方法。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部分;连接部分;和第二部分,通过所述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其中,基于所述连接部分,电子设备至少具有三种姿态,其中,第一姿态下,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第一相对位置关系;第二姿态下,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第二相对位置关系;第三姿态下,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第三相对位置关系,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所述第二相对位置关系和所述第三相对位置关系各不相同;且所述电子设备能通过第一方式从所述第二姿态切换至所述第一姿态,且能通过第二方式从所述第三姿态切换至所述第一姿态,所述第一方式与所述第二方式不同。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和模式切换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的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外形可多变的电子设备以及应用于电子设备的模式切换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近几年科技的高速发展,诸如手机之类的智能移动终端的使用体验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从早期的直板操作到如今的触屏操作,从早期的功能机到如今的智能机。无论是外形还是功能,移动终端无时不刻不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例如,为了满足用户的多种使用场景,现有技术中存在能够通过转轴,即通过转动的方式变换姿态的移动终端。但是,仍然期望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变换姿态的新型的移动终端。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情形,期望提供更加新颖的移动终端和模式切换方法,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部分;连接部分;和第二部分,通过所述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其中,基于所述连接部分,电子设备至少具有三种姿态,其中,第一姿态下,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第一相对位置关系;第二姿态下,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第二相对位置关系;第三姿态下,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第三相对位置关系,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所述第二相对位置关系和所述第三相对位置关系各不相同;且所述电子设备能通过第一方式从所述第二姿态切换至所述第一姿态,且能通过第二方式从所述第三姿态切换至所述第一姿态,所述第一方式与所述第二方式不同。
优选地,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一方式与所述第二方式不同包括:所述第一方式和所述第二方式下所述第二部分的运动方式不同。
优选地,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一部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连接部分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部分具有第五端和第六端,所述第五端与所述第四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能相对转动。
优选地,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在所述第一姿态下,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被所述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覆盖,在所述第二姿态下,由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第一面和所述连接部分的第一面组成的面被所述第二部分覆盖,在所述第三姿态下,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所述连接部分的第一面以及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面组成第一外表面,在所述第三姿态下,所述第一外表面为平面或近似平面。
优选地,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在所述第二姿态下,通过所述第一方式,所述第二部分受到所述第五端至所述第六端的方向上的分量的外力,并且所述外力大小满足第二预定条件,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二姿态切换到所述第一姿态;在所述第三姿态下,通过所述第二方式,所述第二部分受到从所述第六端向靠近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转动方向上的分量的外力,并且所述外力大小满足第三预定条件,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三姿态切换到所述第一姿态。
优选地,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在所述第二姿态下,通过所述第一方式,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之间进行相对平行运动,其中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夹角保持恒定且小于第二预定阈值,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二姿态切换到所述第一姿态;在所述第三姿态下,通过所述第二方式,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之间进行相对转动运动,其中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夹角不断减小,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三姿态切换到所述第一姿态。
优选地,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在所述第二姿态下,通过所述第一方式,所述第二部分在保持所述第六端与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的距离小于第一预定阈值的情况下运动,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二姿态切换到所述第一姿态;在所述第三姿态下,通过所述第二方式,所述第二部分在使得所述第六端与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的距离从第二预定阈值增大至一最大值然后减小至所述第一预定阈值以下的情况下运动,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三姿态切换到所述第一姿态。
优选地,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所述连接部分包括至少三个转动部件,所述至少三个转动部件的,所述至少三个转动部件的每一个具有一条自身转动轴,所述至少三个转动部件的各个自身转动轴相互平行,并且在一个转动部件上施加的外力在垂直于所述自身转动轴、且与所述一个转动部件的外表面相切的方向上的分量大小满足第二预定条件时,所述一个转动部件能够围绕所述自身转动轴转动。
优选地,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在所述一个转动部件转动时,其他转动部件相应地转动;或者在所述一个转动部件转动时,其他转动部件的至少一个不转动。
优选地,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所述连接部分由所述至少三个转动部件构成;或者所述连接部分包括两个转动部件组以及所述两个转动部件组之间的至少一个非转动部件,每个转动部件组包括至少两个转动部件。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还包括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至少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第一面上,其中,在所述第一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的第一未被覆盖部分和所述第二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的第二未被覆盖部分的面积不同。
优选地,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所述显示单元为可形变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至少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第一面所组成的区域上;或者所述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第一面、所述连接部分的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第一面所组成的区域上;并且所述第一姿态和所述第二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的一部分覆盖述显示单元的另一部分。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还包括:传感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或所述连接部分和/或所述第二部分中,用于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姿态切换和/或姿态切换的方式;以及处理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或所述连接部分和/或所述第二部分中,用于根据所述传感单元检测到的姿态和/或姿态切换的方式,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模式切换。
优选地,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所述处理单元包括显示控制子单元,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根据所述电子设备的模式切换,切换所述显示单元上的显示内容。
优选地,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一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的第一未被覆盖部分小于所述第二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的第二未被覆盖部分的面积。
优选地,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在所述第二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显示第三内容,当所述传感单元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通过第一方式从第二姿态切换到第一姿态时,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控制所述显示单元从显示所述第三内容切换至显示第一内容,第一内容为第三内容的一部分,且第一内容不同于所述第三内容的第一子内容,所述第一子内容是第一内容所在的区域在所述第二姿态下显示的内容;和/或在所述第三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显示第四内容,当所述传感单元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通过第二方式从第三姿态切换到第一姿态时,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控制所述显示单元从显示所述第四内容切换至显示第二内容,所述第二内容为预定内容,且所述第二内容与所述第四内容无关。
优选地,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在所述第二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五内容,当所述传感单元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通过第一方式从第二姿态切换到第一姿态时,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控制所述显示单元从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五内容切换至显示第一应用的第六内容,并且在所述第三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七内容,当所述传感单元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通过第二方式从第三姿态切换到第一姿态时,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控制所述显示单元从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七内容切换至显示非第一应用的第八内容,其中所述非第一应用的第八内容与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七内容无关。
优选地,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一应用的第六内容为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五内容的一部分,且第六内容不同于所述第五内容的第一子内容,所述第一子内容是第五内容所在的区域在所述第二姿态下显示的内容;或者所述第一应用的第六内容基于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五内容而生成,其中所述第六内容与所述第五内容不同。
优选地,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在所述第二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五内容,并且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进一步被配置为判断所述第一应用的类型;当所述传感单元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二姿态切换到第一姿态时,如果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判断出所述第一应用的类型为持续型,则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控制所述显示单元显示第一应用的第六内容,所述第六内容为所述第五内容的一部分,且第六内容不同于所述第五内容的第一子内容,所述第一子内容是第五内容所在的区域在所述第二姿态下显示的内容;如果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判断出所述第一应用的类型为非持续型,则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控制所述显示单元显示非第一应用的第八内容,其中所述非第一应用的第八内容与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五内容无关。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模式切换方法,应用于一电子设备,所述模式切换方法包括: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姿态切换和/或姿态切换的方式;以及根据检测到的姿态和/或姿态切换的方式,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模式切换;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部分;连接部分;和第二部分,通过所述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其中,基于所述连接部分,电子设备至少具有三种姿态,其中,第一姿态下,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第一相对位置关系;第二姿态下,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第二相对位置关系;第三姿态下,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第三相对位置关系,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所述第二相对位置关系和所述第三相对位置关系各不相同;且所述电子设备能通过第一方式从所述第二姿态切换至所述第一姿态,且能通过第二方式从所述第三姿态切换至所述第一姿态,所述第一方式与所述第二方式不同。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模式切换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电子设备的模式切换,切换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上的显示内容。
通过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和模式切换方法,向用户提供了更加新型的使用形态和使用模式,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在三种姿态之间切换,并且可以基于切换方式的不同来控制切换后显示的内容,从而电子设备的使用模式灵活多变且用户的使用体验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2A到2C是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之间切换过程的示意图;
图3是进一步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部分的示意图;
图4A到4C是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之间切换过程的示意图;
图5是进一步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连接部分的示意图;
图6A和图6B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第三姿态的示意图;
图7A到7C是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第一姿态和第三姿态之间切换过程的示意图;
图8A和8B是进一步图示配置有显示单元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9A和9B是进一步图示配置有传感单元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10A示出了当显示单元的外露区域(即未被覆盖部分)大时显示内容的示例,图10B示出了当显示单元的外露区域(即未被覆盖部分)小时显示内容的示例,而图10C示出了当显示单元的外露区域(即未被覆盖部分)小时显示内容的另一示例;
图1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12A到12C是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在不同姿态下的显示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第四姿态的示意图;以及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连接子输入单元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各个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提供以下参照附图的描述,以帮助对由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示例实施方式的理解。其包括帮助理解的各种具体细节,但它们只能被看作是示例性的。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对这里描述的实施方式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而且,为了使说明书更加清楚简洁,将省略对本领域熟知功能和构造的详细描述。
首先,将参照图1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可以是诸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个人数字助理、智能可穿戴设备等这样的电子设备。在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将以智能手机作为电子设备1的例子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包括第一部分10、第二部分20和连接部分30。换句话说,所述电子设备1中除了第一部分10和第二部分20之外的其他部分为连接部分30。所述第一部分10具有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所述连接部分30具有第三端31和第四端32,所述第三端31与所述第二端1212连接;所述第二部分20具有第五端21和第六端22,所述第五端21与所述第四端32连接,所述第二部分20至少能基于所述连接部分30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10转动。
其中,基于所述连接部分30,电子设备1至少具有三种姿态,其中,第一姿态下,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具有第一相对位置关系;第二姿态下,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具有第二相对位置关系;第三姿态下,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具有第三相对位置关系。这里,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所述第二相对位置关系和所述第三相对位置关系各不相同。
所述电子设备1能通过第一方式从所述第二姿态切换至所述第一姿态,且能通过第二方式从所述第三姿态切换至所述第一姿态,所述第一方式与所述第二方式不同。
在下文中,将具体描述所述连接部分30的配置,所述连接部分30可以由多个转动部件以及其间的非转动部件构成,其中实现所述连接部分30与所述第一部分10以及所述连接部分30与所述第二部分20之间连接的转动部件将统一视为所述连接部分30的构成部件。换句话说,所述电子设备1中除了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外的部分都被视为所述连接部分30。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此所使用的术语“端”指的是距第一部分10、第二部分20和连接部分30的各端面一定范围内的部分。
以下,将参照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所述电子设备1的所述连接部分30,以及在所述第二部分20至少基于所述连接部分30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10转动的情况下,所述电子设备1的姿态切换过程。
图2A到2C是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之间切换过程的示意图。具体地,图2A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第一姿态、图2C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第二姿态,而图2B则图示所述第一姿态和所述第二姿态切换过程中的任一姿态。
如图2A所示,在所述第一姿态下,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0被所述连接部分30和所述第二部分20覆盖。如图2C所示,在所述第二姿态下,由所述第一部分10的所述第一面100和所述连接部分30的第一面300组成的面被所述第二部分20覆盖。需要理解的是,在所述第一姿态和所述第二姿态下的覆盖包括完全覆盖以及部分覆盖。具体地,在所述述第二部分20足够短的情况下,在如图2C所示的第二姿态下,由所述第一部分10的所述第一面100和所述连接部分30的第一面300组成的面被所述第二部分20覆盖可以是所述第二部分20仅覆盖所述连接部分30的第一面300。
如图2B所示,在所述第一姿态和所述第二姿态切换过程中的任一姿态下,由于构成所述连接部分30的各个部件之间存在阻尼,使得该任一姿态为无需依赖外力保持稳定的姿态。基于相同的原因,在情况下,所述第一姿态和所述第二姿态同样为无需依赖外力保持稳定的姿态。本发明不限于此,所述第一姿态和所述第二姿态以及在所述第一姿态和所述第二姿态切换过程中的任一姿态可能是需要依赖外力保持稳定的姿态。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所述连接部分30的构造。
进一步地,如图2A到2C所示,在所述第一姿态和所述第二姿态下,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之间对应点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第一阈值L。需要理解的是,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之间对应点为垂直贯穿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所在面的直线在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所在面上的一对贯穿点。在如图2A到2C所示的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在所述第一姿态和所述第二姿态以及其间任一姿态下都能够处于近似紧密贴合。即,所述第一阈值L可能为5mm或者更小。
在一种情况下,在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姿态经由所述任一姿态向所述第二姿态切换的过程中,保持所述第二部分20的所述第六端22与所述第一面100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预定阈值。所述第六端22与所述第一面100的距离为所述第六端22上的任一点与其在所述第一部分10上的对应点之间的距离。
在另一种情况下,在所述第一姿态和所述第二姿态之间执行切换时,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0和所述第二部分20的第一面200之间的距离同样小于所述第一预定阈值。也就是说,在此情况下,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整体相对平行滑动以执行姿态的切换。以下,将通过参照附图描述所述连接部分30的构造,说明不同姿态切换过程与所述连接部分30的构造的对应关系。
此外,在如图2A到2C所示的姿态切换过程中,需要对所述电子设备的施加外力。具体地,在如图2A所示的所述第一姿态下,当所述第二部分20受到具有从所述第六端22至所述第五端21的方向上的分量的外力F,并且所述外力的分量大小满足第一预定条件时,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姿态切换到所述第二姿态。同样地,在如图2C所示所述第二姿态下,当所述第二部分20受到具有从所述第五端21至所述第六端22的方向上的分量的外力F,并且所述外力的分量大小满足第一预定条件,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二姿态切换到所述第一姿态。需要理解的是,在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二部分20施加的外力传递到所述连接部分30以克服所述连接部分30的各个部件之间的阻尼。以下,将通过参照附图描述所述连接部分30的构造,说明导致所述电子设备姿态切换的外力与所述连接部分30的构造的对应关系。
图3是进一步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部分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部分30可以包括至少三个转动部件301-30n(n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所述至少三个转动部件301-30n的每一个具有一条自身转动轴311-31n,所述至少三个转动部件301-30n的各个自身转动轴311-31n相互平行。例如,在一个转动部件301上施加的外力在垂直于所述自身转动轴311、且与所述一个转动部件301的外表面相切的方向上的分量大小满足第二预定条件时,所述一个转动部件301能够围绕所述自身转动轴311转动。在此,所述第二预定条件与所述至少三个转动部件301-30n的制造材料、制造工艺等条件相关。此外,当在所述至少三个转动部件301-30n的每一个上都不存在满足第二预定条件的外力时,所述至少三个转动部件301-30n相互之间可能由于阻尼存在而保持相互的稳定,从而保证所述电子设备1的所述第一部分10、所述第二部分20和所述连接部分30之间的相对稳定状态。
如上参照图2A到2C所示,在所述第二部分20上施加的用于导致姿态切换的外力是用于使得所述连接部分30中的至少一个转动部件满足上述第二预定条件而围绕其自身转动轴转动。由于在所述第二部分20上施加的外力向所述连接部分30中的至少一个转动部件传递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由于方向不同(即从所述第六端22至所述第五端21的方向可能不同于垂直于所述自身转动轴、且与所述一个转动部件的外表面相切的方向)以及其他损失,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可以是大于所述第二预定条件。
更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部分30可以仅由所述至少三个转动部件301-30n构成。此外,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在一个转动部件(例如,转动部件301)转动时,其他转动部件(转动部件302-30n)相应地转动。例如,所述至少三个转动部件301-30n为相互啮合的齿轮部件,当一个齿轮部件转动时,将带动所有啮合的其他齿轮部件以相同的线速度(在为相同半径的情况下,以相同的角速度)联动。可替代地,当所有的转动部件联动时,可能由于各个转动部件之前的接合方式以及摩擦损耗的不同,导致各个转动部件的转动速度(线速度和/或角速度)并不相同。此外,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另一个示例中,在一个转动部件(例如,转动部件301)转动时,其他转动部件的至少一个不转动,即不是所有的转动部件联动,而是存在至少一个非联动的转动部件。
在所述连接部分30中所有的转动部件联动的情况下,由于其中一个转动部件的转动将导致其他所有转动部件以相同或者不同的转动速度转动,从而在如图2A到2C的姿态切换过程中,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不能整体上保持相互平行滑动,而是会由于连接部分30中所有转动部件的转动存在起伏。与此不同的是,在所述连接部分30中存在至少一个非联动的转动部件的情况下,可能存在仅仅所述连接部分30中折叠区域的转动部件转动,而所述连接部分30中其他区域的转动部件非联动,从而实现在如图2A到2C的姿态切换过程中,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整体上保持相互平行滑动。
图4A到4C是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之间切换过程的示意图。具体地,图4A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第一姿态、图4C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第二姿态,而图4B则图示所述第一姿态和所述第二姿态切换过程中的任一姿态。
类似于上述图2A到2C图示的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如图4A所示,在所述第一姿态下,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0被所述连接部分30和所述第二部分20覆盖。如图4C所示,在所述第二姿态下,由所述第一部分10的所述第一面100和所述连接部分30的第一面300组成的面被所述第二部分20覆盖。
同样地,类似于上述图2A到2C图示的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一姿态和所述第二姿态切换过程中的任一姿态可以为无需依赖外力保持稳定的姿态或者需要依赖外力保持稳定的姿态。
需要注意的是,由图4A到4C图示的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与由上述图2A到2C图示的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不同在于,由于其所述连接部分30的构造不同与参照图3描述的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连接部分,所以从由图4A所示的第一姿态向由图4C所示的第二姿态的切换过程中,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不是近似紧密贴合地整体相对平行滑动,而是仅仅所述第二部分20的第六端22近似贴合所述第一部分10滑动。也就是说,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0和所述第二部分20的第一面200始终存在一定的第一夹角α,并且所述第二部分20与所述连接部分30始终存在一定的第二夹角β。
虽然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不是近似紧密贴合地整体相对平行滑动,但是如图4A到4C所示,在所述第一姿态和所述第二姿态下,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之间对应点之间的最大距离同样小于第一阈值。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的第一阈值将大于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阈值,例如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的第一阈值为1cm,其具体长度主要取决于所述连接部分30中的非转动部件60。同样地,在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姿态经由所述任一姿态向所述第二姿态切换的过程中,保持所述第二部分20的所述第六端22与所述第一面100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预定阈值。
此外,在如图4A到4C所示的姿态切换过程中,需要对所述电子设备的施加外力。具体地,在如图4A所示的所述第一姿态下,当所述第二部分20受到具有从所述第六端22至所述第五端21的方向上的分量的外力,并且所述外力的分量大小满足第一预定条件时,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姿态切换到所述第二姿态。同样地,在如图4C所示所述第二姿态下,当所述第二部分20受到具有从所述第五端21至所述第六端22的方向上的分量的外力,并且所述外力的分量大小满足第一预定条件,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二姿态切换到所述第一姿态。如上参照图2A到2C以及图3所已经描述的,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可以是大于所述第二预定条件。
图5是进一步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连接部分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部分30包括两个转动部件组40和50以及所述两个转动部件组之间的至少一个非转动部件60。每个所述转动部件组40和50包括至少两个转动部件401、402、501和502。如前所述,所述至少两个转动部件401和402(或者501和502)的每一个具有一条自身转动轴411和412(或者511和512),并且所述至少两个转动部件401和402(或者501和502)的各个自身转动轴411和412(或者511和512)相互平行。同样地,例如,在一个转动部件401上施加的外力在垂直于所述自身转动轴411、且与所述一个转动部件401的外表面相切的方向上的分量大小满足第二预定条件时,所述一个转动部件401能够围绕所述自身转动轴411转动。此外,当在所述两个转动部件组的40和50的每一个转动部件上都不存在满足第二预定条件的外力时,所述两个转动部件组的40和50中每一个转动部件的相互之间可能由于阻尼存在而保持相互的稳定,从而保证所述电子设备1的所述第一部分10、所述第二部分20和所述连接部分30之间的相对稳定状态。
同样地,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在一个转动部件(例如,转动部件401或501)转动时,其他转动部件(转动部件402或502)相应地转动。此外,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另一个示例中,在一个转动部件(例如,转动部件401)转动时,其他转动部件502不转动。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连接部分30全部由转动部件构成不同,由于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连接部分30中存在非转动部件60,不论其中转动部件全部为联动转动还是存在非联动转动的转动部件,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都不会在整个姿态切换过程中保持整体的相互平行滑动。
图6A和图6B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第三姿态的示意图。具体地,图6A图示上述所述连接部分30仅由所述至少三个转动部件301-30n构成的第一实施例的情况,图6B图示所述连接部分30包括两个转动部件组40和50以及所述两个转动部件组之间的至少一个非转动部件60的第二实施例的情况。如图6A和6B所示,所述电子设备还具有第三姿态,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0、所述连接部分30的第一面300以及所述第二部分20的第一面200组成第一外表面。在所述第三姿态下,所述第一外表面为平面或近似平面。具体地,在所述第一部分10、所述连接部分30以及所述第二部分20厚度严格相同,并且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连接部分30之间以及所述第二部分20和所述连接部分30之间充分相对转动到其间夹角为180度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外表面为平面。在所述第一部分10、所述连接部分30以及所述第二部分20厚度存在差别,或者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连接部分30之间以及所述第二部分20和所述连接部分30之间未充分相对转动,其间夹角小于180度(例如,在175-180度之间)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外表面为近似平面。
如上文中所述,图2A至图2C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通过第一方式的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之间切换过程的示意图,且图4A至图4C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设备通过第一方式的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之间切换过程的示意图。可见,尽管在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连接部分30的构造不同,但第一姿态与第二姿态之间切换的方式相同。此外,图7A至图7C示出了本发明的电子设备通过第二方式的第一姿态和第三姿态之间切换过程的示意图。在图7A-7C中,并未特别示出连接部分30的具体构造,换言之,在图7A-7C中,连接部分30既可以采用第一实施例的配置,也可以采用第二实施例的配置。具体地,具体地,图7A图示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第三姿态、图7C图示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第一姿态,而图7B则图示所述第三姿态和所述第一姿态切换过程中的任一姿态。通过图2A至图2C、4A至图4B与图7A至图7C的比较可清楚地看出,所述第一方式与所述第二方式不同包括:所述第一方式和所述第二方式下所述第二部分的运动方式不同。
接下来,将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所述第一方式下和所述第二方式下所述第二部分20的不同的运动方式。
首先,可以从受力方式不同的角度来考虑。
可以通过第一方式使得所述电子设备1在第二姿态与第一姿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二姿态下,通过所述第一方式,所述第二部分20受到所述第五端21至所述第六端22的方向上的分量的外力,并且所述外力大小满足第二预定条件,即:所述外力足以使得所述第二部分20经由所述连接部分30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10发生相对滑动,所述电子设备1从所述第二姿态切换到所述第一姿态。也就是说,此时,通过所述第一方式,所述第二部分20受到的是平行于所述电子设备1的第一面、且从第五端21指向第六端22方向的推力,换言之,将所述第二部分20朝着靠近所述第一部分10的方向滑动的推力,从而所述电子设备1从第二姿态切换至第一姿态。当然,另一方面,在所述第一姿态下,通过所述第一方式,所述第二部分20受到所述第六端22至所述第五端21的方向上的分量的外力,并且所述外力大小满足第二预定条件,即:所述外力足以使得所述连接部分30运动,所述电子设备1从所述第一姿态切换到所述第二姿态。也就是说,此时,通过所述第一方式,所述第二部分20受到的是平行于所述电子设备1的第一面、且从第六端22指向第五端21方向的推力,换言之,将所述第二部分20朝着远离所述第一部分10的方向滑动的推力,从而所述电子设备1从第一姿态切换至第二姿态。
可以通过第二方式使得所述电子设备1在第三姿态与第一姿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三姿态下,通过所述第二方式,所述第二部分受到从所述第六端22向靠近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转动方向上的分量的外力,并且所述外力大小满足第三预定条件,即:所述外力足以使得所述第二部分20经由所述连接部分30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10发生相对转动,所述电子设备1从所述第三姿态切换到所述第一姿态。也就是说,此时,通过所述第二方式,所述第二部分20受到的是与所述第二部分20的第一面呈一定夹角(优选地,夹角为90°)、且从所述第六端22向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转动方向上的推力,换言之,将所述第二部分20朝着靠近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的方向转动的推力,从而所述电子设备1从第三姿态切换至第一姿态。当然,另一方面,在所述第三姿态下,通过所述第二方式,所述第二部分受到从所述第六端22向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转动方向上的分量的外力,并且所述外力大小满足第三预定条件,即:所述外力足以使得所述第二部分20经由所述连接部分30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10发生相对转动,所述电子设备1从所述第一姿态切换到所述第三姿态。也就是说,此时,通过所述第二方式,所述第二部分20受到的是与所述第二部分20的第一面呈一定夹角(优选地,夹角为
90°)、且从所述第六端22向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转动方向上的推力,换言之,将所述第二部分20朝着远离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的方向转动的推力,从而所述电子设备1从第一姿态切换至第三姿态。
其次,可以从运动方向不同的角度来考虑。
可以通过第一方式使得所述电子设备1在第二姿态与第一姿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二姿态下,通过所述第一方式,所述第二部分20与所述第一部分10之间进行相对平行运动(实质上为完全平行或近似平行),其中所述第一部分10与所述第二部分20之间的夹角保持恒定且小于第二预定阈值,所述电子设备1从所述第二姿态切换到所述第一姿态。例如,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分20与所述第一部分10完全平行地相对运动,从而所述第一部分10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夹角保持恒定且为0。但是,在第二实施例中,在可允许的范围内,所述第二部分20与所述第一部分10近似平行地相对运动,此时,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夹角保持恒定且为α,当然α是小于第二预定阈值的值。另一方面,在所述第一姿势下,通过所述第一方式,通过所述第二部分20与所述第一部分10之间相反方向的相对平行运动,所述电子设备1从所述第一姿态切换到所述第二姿态。
可以通过第二方式使得所述电子设备1在第三姿态与第一姿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三姿态下,通过所述第二方式,所述第二部分20与所述第一部分10之间进行相对转动运动,其中所述第一部分10与所述第二部分20之间的夹角不断减小,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三姿态切换到所述第一姿态。另一方面,在所述第一姿势下,通过所述第二方式,所述第二部分20与所述第一部分10之间进行相反方向的相对转动运动,其中所述第一部分10与所述第二部分20之间的夹角不断增大,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姿态切换到所述第三姿态。
然后,还可以从运动过程中第六端22与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0的距离不同的角度来考虑。
可以通过第一方式使得所述电子设备1在第二姿态与第一姿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二姿态下,通过所述第一方式,所述第二部分20在保持所述第六端22与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0的距离小于第一预定阈值的情况下运动,所述电子设备1从所述第二姿态切换到所述第一姿态。当然,另一方面,在所述第一姿态下,通过所述第一方式,所述第二部分20在保持所述第六端22与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0的距离小于第一预定阈值的情况下运动,所述电子设备1从所述第一姿态切换到所述第二姿态。例如,可以在所述第二部分20与所述第一部分10完全贴合的状态下通过所述第一方式进行第二姿态与第一姿态之间的切换,此时,所述第六端22与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的距离为0。又如,也可以在仅所述第二部分20的第六端22与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0接触而所述第二部分20的其余部分不与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0保持接触,此时所述第六端22与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0的距离为一小值,且该小值在可允许的范围内,即小于第一预定阈值。
可以通过第一方式使得所述电子设备1在第三姿态与第一姿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三姿态下,通过所述第二方式,所述第二部分20在使得所述第六端22与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0的距离从第二预定阈值增大至一最大值然后减小至所述第一预定阈值以下的情况下运动,所述电子设备1从所述第三姿态切换到所述第一姿态。具体来讲,在所述第三姿态下,如果如上文中所述,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0、所述连接部分30的第一面300以及所述第二部分20的第一面200严格地共面,则通过所述第二方式从所述第三姿态向所述第一姿态切换时,最初所述第六端22与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0的距离为0,即第二预定阈值为0。然后,随着第二部分20向着靠近第一部分10的方向转动,二者的距离逐渐增大至一最大值,例如,最大值出现在第二部分20与第一部分10垂直时,然后,二者的距离逐渐减小至第一预定阈值,即最小值出现在第二部分20与第一部分10完全贴合或基本贴合时。在所述第三姿态下,如果如上文中所述,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0、所述连接部分30的第一面300以及所述第二部分20的第一面200非严格地共面,则通过所述第二方式从所述第三姿态向所述第一姿态切换时,最初所述第六端22与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0的距离为一非零的小值。另一方面,在所述第一姿态下,通过所述第二方式,所述第二部分20在使得所述第六端22与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0的距离从第一预定阈值以下增大至一最大值然后减小至所述第二预定阈值的情况下运动,所述电子设备1从所述第一姿态切换到所述第三姿态。
在上文中,为了便于理解,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解释了用于变换姿态的第一方式和第二方式的不同。然而,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任何其他可能的角度也可以类似地用来解释第一方式和第二方式的不同。
图8A和8B是进一步图示配置有显示单元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如图8A和8B所示,在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还包括显示单元70,所述显示单元70至少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10的所述第一面100。进一步地,如图8A和8B所示,在所述第一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70的第一未被覆盖部分701和所述第二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70的第二未被覆盖部分703的面积不同。
如图8A所示,在所述第一姿态下,在显示单元70的第一区域701能被感知的同时,显示单元70的第二区域702(如图8A中虚线所示)不能被感知。所述不能被感知可以是指当智能手机1处于第一姿态时,智能手机1的用户无法看见或看清显示单元70的第二区域702上显示的内容,或者也可以是指当智能手机1处于第一姿态时,智能手机1的用户无法对显示单元70的第二区域702进行触摸。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姿态下,显示单元70的第一区域701未被第二部分20遮挡,并且显示单元70的第二区域702被第二部分20遮挡。在如图3中所示的第一姿态中,第二部分20与第一部分10平行,因此显示单元70的第二区域702完全被第二部分20遮挡,而显示单元70的第一区域701未被第二部分20遮挡。由于第二部分20对第二区域702的遮挡,所以用户至少无法对第二区域702进行触摸。应注意的是,虽然图8A示出了第二区域702被第二部分20遮挡的情形,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并不必然推论得出显示单元70的第二区域702的显示内容不可见。例如,当第二部分20由诸如玻璃、透明塑料这样的透明材料制成时,在图8A所示的第一姿态中,用户依然可以透过第二部分20看见显示单元70的第二区域702上的显示内容。可选择地,当第二部分20由诸如半透明树脂这样的半透明材料制成时,用户依然可以透过第二部分20看见第二区域702上的显示内容,只是在该情形中,第二区域702上的显示内容辨识度不高。
优选地,连接部分30具有转动轴(图8A中未示出),并且第一部分10和第二部分20在垂直于转动轴的方向上长度不同。假设第一部分10在垂直转动轴的方向上的长度为L1,第二部分20在垂直转动轴的方向上的长度为L2,并且L1>L2。在该情形中,当用户将第二部分20沿连接部分30的转动轴相对于第一部分10转动时,第二部分20无法将第一部分10完全遮挡,即用户能够感知显示单元40的第一区域41。
应注意的是,虽然上文描述了第一部分10的长度L1大于第二部分20的长度L2,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第一部分10的长度L1可以小于第二部分20的长度L2。在该情形中,由于连接部分30在垂直于转动轴的方向上也具有一定的长度,所以第二部分20仍可以相对于第一部分10转动来遮挡第一部分10的部分区域,从而使用户能够感知显示单元70的第一区域701。此外,在该情形中,用户还可以通过使第一部分10沿连接部分30的转动轴相对于第二部分20转动的方式,来最终实现由第一部分10的第一表面100与第二部分20的第二表面200处于平行或相对平行的状态,从而使设置在第二部分20上的显示单元的一部分区域能够被感知。
此外,还应注意的是,为了便于对第一姿态进行更好地说明,在图8A中将第二区域702示出为被第二部分20和连接部分30遮挡,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文实施例的描述和教导可以得出,第二区域702可以仅被第二部分20遮挡,而不被连接部分30遮挡。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还示出显示单元70仅设置在第一部分10的第一表面100上,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显示单元70还可以设置在第一部分10的第一表面100和连接部分30的第一表面300上,或者设置在智能手机1的第一外表面(由第一部分10的第一表面100、连接部分30的第一表面300和第二部分20的第一表面200组成)上。
如图8B所示,在第二姿态下,显示单元70的第三区域703未被第二部分20遮挡,并且显示单元70的第四区域704被第二部分20遮挡。与上文所描述的第一姿态类似,由于第二部分20对第四区域704的遮挡,所以用户至少无法对第四区域704进行触摸。虽然图8B示出了第四区域704被第二部分20遮挡,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并不必然推论得出显示单元70的第四区域704的显示内容不可见。例如,当第二部分20可以由透明材料制成,或者可以由半透明材料制成,如此,用户依然可以透过第二部分20看见第四区域704上显示的内容。如图8B中所示,由于第二部分20在第二姿态中所遮挡的第一部分10的区域小于第一姿态,所以显示单元70的第三区域703大于第一区域701。
虽然在上文参照图8A到8B所描述的情形中,第三区域703大于第一区域701,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第三区域703可以小于第一区域701。例如,如上文所述,在第一部分10的长度L1小于第二部分20的长度L2的情形中,当用户转动第一部分10并使其遮挡第二部分20时,由于第一部分10无法完全遮挡第二部分20,所以设置在第二部分20上的显示单元的一部分区域能够被感知,可将显示单元的这部分区域视为第三区域,并且该第三区域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小于第一区域701。
此外,还应注意的是,为了便于对第二姿态进行更好地说明,在图8B中将第四区域704仅示出为被第二部分20遮挡,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文实施例的描述和教导可以得出,第四区域704可以被连接部分30遮挡(即被第二部分20和连接部分30遮挡)。此外,如上文所述,显示单元40还可以设置在第一部分10的第一表面100和连接部分30的第一表面300上,或者设置在智能手机1的第一外表面上。
更进一步地,如图8A和8B所示,所述显示单元70为可形变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70至少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10的所述第一面100和所述第二部分20的所述第一面200所组成的区域上;或者所述显示单元70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10的所述第一面100、所述连接部分30的所述第一面300和所述第二部分20的所述第一面300所组成的区域上。在如上参照图2A到2C以及图4A到4C描述的所述第一姿态和所述第二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70的一部分覆盖述所述显示单元70的另一部分。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输入单元(图中未示出),其至少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面。这里,第二面是与上文中所述的第一面相对的一面。也就是说,一般而言,第一面是指电子设备1的正面(通常为显示单元所在的一面),而第二面是指电子设备1的反面。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可以将第一输入单元设置在第二部分的第二面的部分区域上,然而,实际上,其可以设置在第二部分的整个第二面上。所述第一输入单元例如可以为触控单元,例如,触摸板。具体地,在第一示例中,所述第一输入单元可以仅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面。在第二示例中,所述第一输入单元可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面、以及所述连接部分的第二面中的至少一部分。换言之,所述第一输入单元可以跨第二部分、连接部分这两部分而设置。在第三示例中,所述第一输入单元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面、所述连接部分的第二面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面。换言之,所述第一输入单元可以跨所述第一部分、所述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这三部分而设置。
同样,需要指出的是,在跨两个部分或三个部分设置所述第一输入单元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输入单元可以包括相应的两块或三块触摸板,也可以仅包括一整块触摸板。
此外,可选地,所述电子设备还可包括:第二显示单元(未示出),至少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面。类似地,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可以仅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面,也可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面和所述连接部分的第二面,还可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面、所述连接部分的第二面和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面。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哪种设置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面的所述第一输入单元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可以以层叠方式设置。也就是说,在所述第一输入单元为触控单元的情况下,可以在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面上设置触摸显示单元。
此外,可选地,所述电子设备还可包括:第二输入单元,至少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类似的,所述第二输入单元可以仅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也可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和所述连接部分的第一面,还可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所述连接部分的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面。
同样,需要指出的是,无论哪种设置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的所述第二输入单元与上文中所述的显示单元70可以以层叠方式设置。也就是说,在所述第二输入单元为触控单元的情况下,可以在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上设置触摸显示单元。需要指出的是,在以层叠方式设置第二输入单元与显示单元70时,所述显示单元70不会影响所述第二输入单元采集输入,所述第二输入单元也不会影响所述显示单元70被观看者所感知到。
图9A和9B是进一步图示配置有传感单元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如上参照图1到图8B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具有多种不同工作姿态(诸如,第一姿态、第二姿态和第三姿态),并且如图8A和8B所示,在不同的工作姿态下,布置在所述电子设备上的所述显示单元70会被不同地遮挡,从而存在不同的外露区域。因此,所述电子设备多种不同工作姿态可以对应于不同的工作模式,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模式为所述显示单元70提供不同的显示内容。
因此,所述电子设备可以进一步包括传感单元(未图示),其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10和/或所述连接部分30和/或所述第二部分20中,用于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姿态切换和/或姿态切换的方式;以及处理单元(未图示),其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10和/或所述连接部分30和/或所述第二部分20中,用于根据所述传感单元检测到的姿态切换和/或姿态切换的方式,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模式切换。
具体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A所示,所述传感单元包括感光单元80,所述感光单元80包括与所述显示单元70的发光单元阵列对应设置的光线检测阵列,用于依据所述光线检测阵列中满足预定亮度阈值的区域,确定所述显示单元的外露区域,从而确定所述电子设备的姿态切换。这是因为在所述电子设备的不同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被所述连接部分30和/或所述第二部分20不同地遮挡,从而具有不同的外露区域。只有布置在所述外部区域下的光线检测阵列的部分将感测到满足预定亮度阈值的光线进入,而被遮挡的光线检测阵列的另一部分感测到的光线不满足预定亮度阈值。因此,感测到满足预定亮度阈值的光线检测阵列的部分即对应于所述显示单元70在当前姿态下的外露区域。
此外,所述感光单元80还可以进一步判断感测到满足预定亮度阈值的光线检测阵列的部分的数量是逐渐增大还是急剧增大。如果所述感测单元80判断出感测到满足预定亮度阈值的光线检测阵列的部分的数量是逐渐增大的,则应认为是通过第一方式进行姿态切换。另一方面,如果所述感测单元80判断出感测到满足预定亮度阈值的光线检测阵列的部分的数量是急剧增大的,则应认为是通过第二方式进行姿态切换。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B所示,所述传感单元包括弯曲检测子单元90,设置在所述连接部分30中,所述弯曲检测子单元90用于根据所述连接部分30的状态来确定所述电子设备的姿态。例如,所述弯曲检测子单元90可以是一个角度传感器,其感测所述连接部分30当前弯曲角度。通过预先设置所述第一部分10、所述连接部分30、所述第二部分20的具体尺寸,在感测到所述连接部分30当前弯曲角度后,可以据此确定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姿态。
此外,所述弯曲检测子单元90还可以进一步检测所述连接部分30中包括的转轴的转动。具体来讲,如上文中所述,所述连接部分30可以包括多个转轴。例如,如果所述弯曲检测子单元90检测到所述多个转轴之中仅部分转轴转动而其余转轴不转动,并且转动的转轴部分是依次变化的(如,当前时刻是311、312、313,而下一时刻是312、313、314),则应认为是通过第一方式进行姿态切换。另一方面,如果所述弯曲检测子单元90检测到所述多个转轴之中的全部转轴均转动,则应认为是通过第二方式进行姿态切换。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包括显示控制子单元(未图示),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根据所述电子设备的模式切换,切换所述显示单元上的显示内容,从而为用户适应地提供最好地适配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模式的显示。
例如,在所述第一姿态下,所述处理单元能通过第一指令集中的指令响应所述第一输入单元的输入。在所述第二姿态下,所述处理单元能通过第二指令集中的指令响应所述第一输入单元的输入。所述第一指令集与所述第二指令集至少部分不同。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三姿态时,依据第三指令集中的指令响应第一输入单元的输入。
具体地,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响应于对所述第一输入单元的输入,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显示内容改变。
更具体地,在所述第一姿态下,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可以响应于对所述第一输入单元的滑动输入操作,改变所述第一显示单元上的显示内容。另一方面,在所述第二姿态下,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可以响应于对所述第一输入单元的点击输入操作确定相应的字符,并在所述第一显示单元上显示所述字符。
图12A和图12B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在不同姿态下的操控方式和显示内容的示意图。
如图12A所示,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姿态下。在所述第一姿态下,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第一未被覆盖部分和所述第一输入单元的朝向一致,并且,所述第一未被覆盖部分具有相对较小的面积。在此第一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70上显示一显示内容。此时,如果通过所述第一输入单元接收到第一方式的操作(例如,滑动输入操作),则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响应于所述滑动输入操作,通过第一指令集中的指令对显示单元70的显示进行相应的改变。例如,在所述显示内容为第一通知消息的情况下,所述显示控制单元可以响应于所述滑动输入操作,将第一通知消息切换为第二通知消息。
此外,可选地,在如图12A所示的第一姿态下,如果通过所述第一输入单元接收到与第一方式不同的第二方式的操作(例如,点击输入操作),由于第一指令集中可能不包含与第二方式操作相对应的指令,则所述处理单元可以不进行处理。
如图12B所示,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姿态下。在所述第二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70的第二未被覆盖部分和所述第一输入单元的朝向也是一致的,并且,所述第二未被覆盖部分具有相对较大的面积。在此第二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70上所显示的显示内容比如图12A所示的第一姿态下的显示内容更多,信息量更大。此时,如果通过所述第一输入单元接收到第二方式的操作(例如,点击输入操作),则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响应于所述点击输入操作,通过第二指令集中的指令对显示单元70的显示进行相应的改变。
此外,在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面上还设置了第二显示单元从而形成触摸显示单元的情况下,所述触摸显示单元上可以显示字符阵列,所述字符阵列的每个位置指示用户进行触摸输入后所对应的输入字符。具体地,在图12B中,以所述字符阵列为虚拟键盘的情况进行了图示。此时,如果通过所述触摸显示单元接收到对所述虚拟键盘的点击输入操作,则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可以确定相应的字符,并在所述显示单元70上显示所述字符。也就是说,在此第二姿态下,用户可以进行诸如字符编辑输入的操作。
此外,可选地,在如图12B所示的第一姿态下,如果通过所述第一输入单元接收到与第二方式不同的第一方式的操作(例如,滑动输入操作),由于第二指令集中可能不包含与第一方式操作相对应的指令,则所述处理单元可以不进行处理。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虽然上面以滑动输入操作和点击输入操作这两种不同方式的操作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而是,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所述显示单元70能够在不同姿态下显示不同的内容,所述第一输入单元能够在不同姿态下接受不同方式的输入操作,并且所述处理单元能够以不同指令集中的指令进行响应。此外,在所述第一输入单元与可选的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层叠以形成触摸显示单元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姿态下,可以禁用所述第二显示单元,以使得所述触摸显示单元仅作用为触摸板,从而能够节省所述电子设备的电力。在所述第二姿态下,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可以显示与第二姿态的操控方式相应的内容,例如虚拟键盘等,从而能够辅助用户输入。也就是说,在不同姿态下,所述触摸显示单元所支持的功能不同。
具体地,在第一示例中,如上所述,所述传感单元感测表示所述电子设备的姿态的参数。只要所述传感单元感测到所述电子设备的姿态有变化,所述处理单元就相应改变对所述第一输入单元的输入的响应方式。例如,只要所述传感单元感测到所述电子设备切换到所述第二姿态,所述处理单元就改变对所述第一输入单元的输入的响应方式,例如,通过第二指令集中的指令来响应。进一步地,如果在之前的姿态下第二显示单元被禁用,则所述处理单元可以触发开启所述第二显示单元。
在第二示例中,如上所述,所述电子设备可包含第一姿态、第二姿态和第三姿态。当所述传感单元感测到所述电子设备的姿态有变化时,所述处理单元判断改变之前的姿态是否为指定姿态。仅当所述电子设备从指定姿态切换至另一姿态时,所述处理单元才相应改变对所述第一输入单元的输入的响应方式。例如,所述处理单元仅当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姿态切换至所述第二姿态时,才改变对所述第一输入单元的输入的响应方式,例如,通过第二指令集中的指令来响应。进一步地,如果在之前的姿态下第二显示单元被禁用,则所述处理单元可以触发开启所述第二显示单元。
在第三示例中,当所述传感单元感测到所述电子设备的姿态有变化时,所述处理单元进一步判断在改变之前的姿态下所述电子设备上是否有特定应用正在运行。仅当在改变之前的姿态下所述电子设备上有特定应用正在运行,所述处理单元才相应改变对所述第一输入单元的输入的响应方式。例如,所述处理单元仅当所述电子设备从某一姿态改变至第二姿态、并且改变之前的姿态下正运行支持字符输入的应用时,所述处理单元才改变对所述第一输入单元的输入的响应方式,例如,通过第二指令集中的指令来响应。进一步地,如果在之前的姿态下第二显示单元被禁用,则所述处理单元可以触发开启所述第二显示单元。
此外,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三姿态下,控制在第五区域上显示第三界面。其中,所述第五区域是在第三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中能被观看者感知的区域。所述第三界面至少包括第一子界面和第二子界面。此外,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还可以用于在所述第二姿态下控制第三区域上显示第二界面,所述第二界面只包括第三子界面。其中,所述第三区域是在第二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中能被观看者感知的区域。并且,所述第五区域大于所述第三区域。换言之,与包含至少两个子界面的第三界面不同,所述第二界面仅由单个子界面组成。稍后还将结合具体示例详细描述第二界面和第三界面。
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响应于所述传感单元所生成的表示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二姿态改变为第三姿态的触发信号而将所述第二界面切换为所述第三界面,或响应于表示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三姿态改变为第二姿态的触发信号而将所述第三界面切换为第二界面。
以下,将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不同应用场景。
在第一场景中,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姿态下,并且所述显示单元的第三区域上显示第二界面。所述第二界面为聊天应用的聊天界面。当所述传感单元感测到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二姿态改变为第三姿态时,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相应地将所述第二界面切换为第三界面。所述第三界面为所述聊天应用的与聊天界面不同的另一界面,例如显示地图并进行位置共享的共享界面。所述共享界面可具有第一子界面和第二子界面。所述第一子界面例如为用于加入共享和退出共享的操作区域。所述第二子界面例如为显示共享内容的共享区域。也就是说,在此第一场景中,在所述第二姿态下,显示某一应用的第一调用界面。当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二姿态切换为所述第三姿态时,显示同一应用的与所述第一调用界面不同的第二调用界面。由此,用户能够方便地在应用的多个界面之间进行切换,充分利用应用的多种功能,改进了用户体验。
在第二场景中,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姿态下,并且所述显示单元的第三区域上显示第二界面。所述第二界面为聊天应用的聊天界面。当所述传感单元感测到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二姿态改变为第三姿态时,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相应地将所述第二界面切换为第三界面。所述第三界面为所述聊天应用的另一界面,例如扩展聊天界面。所述扩展聊天界面可具有第一子界面和第二子界面。所述第一子界面例如对应于所述第二姿态下的聊天界面。所述第二子界面例如为用于进行共享的共享界面。也就是说,在此第一场景中,在所述第二姿态下,显示某一应用的第一调用界面。当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二姿态切换为所述第三姿态时,显示同一应用的第二调用界面,并且所述第二调用界面中的第一子界面对应于所述第一调用界面。由此,用户能够方便地在应用的多个界面之间进行切换,且切换前后的界面之间具有功能上的连续性,改进了用户体验。
在第三场景中,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姿态下,并且所述显示单元的第三区域上显示第二界面。所述第二界面为聊天应用的聊天界面。当所述传感单元感测到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二姿态改变为第三姿态时,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相应地将所述第二界面切换为第三界面。所述第三界面为与所述聊天应用不同的另一应用的界面,例如导航应用的界面。所述导航应用的界面可具有第一子界面和第二子界面。所述第一子界面例如为实景导航界面。所述第二子界面例如为平面地图导航界面。也就是说,在此第一场景中,在所述第二姿态下,显示某一应用的第一调用界面。当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二姿态切换为所述第三姿态时,显示与此应用不同的另一应用的第二调用界面。由此,用户无需退出应用就能够方便地在多个应用之间进行切换,改进了用户体验。
在第四场景中,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姿态下,并且所述显示单元的第三区域上显示第二界面。所述第二界面为聊天应用的聊天界面。当所述传感单元感测到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二姿态改变为第三姿态时,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相应地将所述第二界面切换为第三界面。所述第三界面包含第一子界面和第二子界面。所述第一子界面为与所述聊天应用不同的另一应用的界面,例如导航应用的界面。所述第二子界面为与所述聊天应用不同的又一应用的界面,例如备忘录界面。也就是说,在此第一场景中,在所述第二姿态下,显示某一应用的第一调用界面。当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二姿态切换为所述第三姿态时,显示包含与此应用不同的另外两个应用的应用界面的第二调用界面。由此,用户无需退出应用就能够方便地在多个应用之间进行切换,改进了用户体验。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以从所述第二姿态切换至所述第三姿态为例描述了上述几种场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上述场景也可以同样地应用于从第三姿态切换至第二姿态的情况。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在上面描述的各种场景中,可以以各种方式设计各个界面的布局、显示方向和尺寸。
在第一示例中,可以如下设计第一子界面与第二子界面之间的布局。具体地,当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二姿态切换到第三姿态时,所述显示控制单元可以控制在所述第二姿态所对应的第三区域内显示所述第一子界面,并在所述第五区域中除所述第三区域之外的区域内显示第二子界面。这对于如上所述的第二场景尤为有利。也就是说,不仅能够使得切换前后的界面之间具有功能上的连续性,而且能够使得切换前后的界面之间具有显示上的连续性,从而进一步改进了用户体验。
在第二示例中,可以参考所述电子设备的姿态而确定显示界面的显示方向。也就是说,即便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诸如重力传感器的传感单元并具有自适应改变显示方向的功能,也可根据所述电子设备的姿态而确定是否启用此功能。具体地,在此示例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可包括用于感测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运动参数的第二传感单元。所述第二传感单元例如为重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的传感器。所述空间运动参数例如为所述电子设备的加速度等的参数。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姿态下时,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不响应所述空间运动参数改变所述第二界面的显示方向。另一方面,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三姿态下时,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响应于所述空间运动参数改变所述第三界面的显示方向。也就是说,在此示例中,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姿态下时,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方向被“锁定”,也可以理解为所述电子设备根据空间运动参数自适应改变显示方向的功能被禁用。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三姿态下时,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方向不被“锁定”,也可以理解为所述电子设备根据空间运动参数自适应改变显示方向的功能被启用。
在第三示例中,在如上所述的第二示例的基础之上,所述电子设备可以进一步根据空间运动参数确定所述第三姿态下第一子界面和第二子界面的布局。具体地,在此示例中,在所述第三姿态下,所述处理单元响应于表示所述电子设备竖直的第一空间运动参数,将所述第一子界面和所述第二子界面显示为垂直排列;响应于表示所述电子设备水平的第二空间运动参数,将所述第一子界面和所述第二子界面显示为水平排列。由此,在第三姿态下可以根据电子设备的空间运动参数而控制第一子界面和第二子界面的布局,以使其更好地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改进用户体验。
此外,如上文中所述,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输入单元,至少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面;第二显示单元,至少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面;其中,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面的所述第一输入单元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以层叠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二姿态下,所述第二显示单元上显示字符阵列(例如,虚拟键盘),所述字符阵列的每个位置指示用户进行触摸输入后所对应的输入字符,所述处理单元响应于对所述第一输入单元的点击输入操作确定相应的字符,并在所述第二界面中显示所述字符。由此,在第二姿态下,用户可以在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方向被“锁定”的情况下方便地进行字符输入操作,从而提高了输入效率,改进了用户体验。
如图12B所示,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姿态下。在所述第二姿态下,由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第一面和所述连接部分的第一面组成的面被所述第二部分覆盖,并且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未被遮盖部分对应于所述第三区域。所述第三区域上显示聊天应用的聊天界面。
此外,在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面上还设置了第二显示单元从而形成触摸显示单元的情况下,如图12B所示,所述触摸显示单元上显示字符阵列(例如,虚拟键盘),所述字符阵列的每个位置指示用户进行触摸输入后所对应的输入字符。此时,如果通过所述触摸显示单元接收到对所述虚拟键盘的点击输入操作,则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可以确定相应的字符,并在所述显示单元70上显示所述字符。也就是说,在此第二姿态下,用户可以进行诸如字符编辑输入的操作。
此时,如果传感单元感测到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二姿态改变为第三姿态并生成相应的触发信号,则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响应于所述触发信号而将所述第二界面切换为所述第三界面,如图12C所示。在图12C中,所述电子设备不仅从第二姿态改变为第三姿态,还从垂直方向改变为水平方向。由此,所述第五区域上显示包括第一子界面和第二子界面的第三界面,并且所述第三界面以水平方向显示,其中第一子界面和第二子界面显示为水平排列。
在上文中描述了电子设备1的三种姿态。然而,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电子设备1还可以具有第四姿态。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第四姿态的立体图。如图13所示,在第四姿态下,第一部分10的第二面110与第二部分20的第二面210相对。具体而言,第四姿态可以是第二部分20的第二面210与第一部分10的第二面110接触的状态,也可以是第二部分20的第二面210与第一部分10的第二面110的距离小于规定阈值的状态。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四姿态时,依据第四指令集中的指令响应第二输入单元采集的输入。第二输入单元可以包括第一子输入单元、第二子输入单元以及连接子输入单元。在连接部分30上包括连接子输入单元(未示出),用于采集用户的输入操作。优选地,在第一部分10和第二部分20上也可以分别具有第一子输入单元(未示出)和第二子输入单元(未示出)。第四指令集可以是使得连接子输入单元独立于第一子输入单元和第二子输入单元采集指令。作为一个示例,可以响应于连接子输入单元采集的输入控制第一子显示单元和/或第二子显示单元的显示。其中,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可以包括第一子显示单元,连接部分30的第一面可以包括连接子显示单元,第二部分20的第一面也可以包括第二子显示单元。例如,电子设备1在进行视频播放功能时,可以通过对连接子输入单元的滑动调节音量;在进行图像显示功能时,可以通过对连接子输入单元的滑动控制图片的缩放;在进行电子书阅读功能时,可以通过对连接子输入单元的滑动控制翻页等。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1的连接子输入单元的立体图。如图14所示,电子设备1在第四姿态时,连接部分被弯曲,从而面向用户的第一面会形成沿转轴方向的细条区域。此时,连接子输入单元230优选包括触摸传感器,并且电子设备的处理单元判断所述触摸感应单元的输入,当判断结果表明输入为沿转轴方向的滑动输入时,执行上述的各种处理。这样,可以仅识别沿转轴方向的滑动输入,从而能够避免误操作。
又如,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当如图2A到2C图示的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一姿态和所述第二姿态切换过程中或者图4A到4C图示的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一姿态和所述第二姿态切换过程中,如图8A和8B所示,在不同的姿态下,布置在所述电子设备上的所述显示单元70会被不同地遮挡,从而存在不同大小的外露区域。具体地,如图8A所示,在第一姿态下,电子设备可以具有较小的外露区域701。当显示单元70不可以被分区域控制或被分区域逐渐点亮时,在传感单元检测到电子设备正在从第一姿态向第二姿态切换的过程中,例如,当如图9A所示的感光单元80的感测到满足预定亮度阈值的的光线检测阵列部分在逐渐增增大时或者当如图9B所示的弯曲检测子单元90感测到连接部分30的弯曲角度发生改变时,显示控制子单元可以控制显示单元70的显示内容不发生改变,即,在整个姿态切换过程中,显示控制子单元可以控制显示单元70保持仅点亮显示区域701,并且仅在显示区域701中有显示内容。当传感单元检测到整个姿态切换过程结束后,即,电子设备进入第二姿态后,此时,电子设备具有较大的外露区域702,然后,显示控制子单元才控制显示单元70整体点亮整个外露区域702,并且在整个显示区域702显示更加丰富全面的界面内容。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还可以当传感单元检测到整个姿态切换过程结束的预定时间后,即,当传感单元检测到电子设备进入第二姿态并且保持预定时间后,显示控制子单元才控制显示单元70整体点亮整个外露区域702,并且在整个显示区域702进行显示。所述预定时间可以由系统缺省设置,或者由用户给根据使用需要进行设置,例如,一般地,可以将上述的预定时间设置为1秒钟。
类似地,当传感单元检测到电子设备从第二姿态向第一姿态切换时,显示控制子单元可以首先控制显示单元70的显示内容保持不变,即,在整个姿态切换过程中,显示控制子单元控制显示单元70保持点亮整个显示区域702,并且在整个显示区域702中有显示内容。当传感单元检测到整个姿态切换过程结束后,即,电子设备进入第一姿态后,电子设备仅仅具有较小的外露区域701,此时,显示控制子单元可以控制显示单元70仅仅点亮外露区域701,并且仅在显示区域701显示简单的信息和/或即时消息。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还可以当传感单元检测到整个姿态切换过程结束的预定时间后,即,电子设备进入第一姿态并且保持预定时间后,显示控制子单元才控制显示单元70的点亮区域改变为较小的外露区域701,并且仅在显示区域701显示简单的信息和/或即时消息。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中,电子设备1的显示单元70还可以具有被显示控制子单元控制来被分区域控制显示内容以及被分区域逐渐点亮的功能。此时,在传感单元检测到电子设备正在从第一姿态向第二姿态切换的过程中,例如,当如图9A所示的感光单元80感测到满足预定亮度阈值的光线检测阵列的部分在逐渐增增大时或者当如图9B所示的弯曲检测子单元90感测到连接部分30的弯曲角度发生改变时,可以根据感光单元80的满足预定亮度阈值的的光线检测阵列的部分的位置或者根据所述第一部分10、所述连接部分30、所述第二部分20的具体尺寸以及连接部分30当前弯曲角度,计算出第一部分10的显示单元的外露区域增加的面积,每当传感单元检测到所述第一部分的显示单元的外露区域增加预定面积时,显示控制子单元可以控制第一部分的显示单元70的点亮显示单元70的当前外露区域,并且,显示控制子单元可以控制显示单元70的显示内容依据显示单元70的外露区域大小的增加而逐渐丰富。当传感单元检测到整个姿态切换过程结束,即,电子设备进入第二姿态时,显示控制子单元控制显示单元70整体点亮整个外露区域702,并且在整个显示区域702显示界面内容。其中,所述预定面积可以由系统缺省设置,或者由用户给根据使用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可以将上述的预定面积设置为4平方厘米。
与上述示例相类似地,当传感单元检测到电子设备从第二姿态向第一姿态切换时,例如,当如图9A所示的感光单元80感测到满足预定亮度阈值的光线检测阵列的部分在逐渐增减少时或者当如图9B所示的弯曲检测子单元90感测到连接部分30的弯曲角度发生改变时,可以根据感光单元80的满足预定亮度阈值的的光线检测阵列的部分的位置或者根据所述第一部分10、所述连接部分30、所述第二部分20的具体尺寸以及连接部分30当前弯曲角度,计算出第一部分10的显示单元的外露区域减少的面积,每当传感单元检测到所述第一部分的显示单元的外露区域减少预定面积时,显示控制子单元可以控制第一部分的显示单元70的仅仅点亮显示单元70的减少后的当前外露区域,并且,显示控制子单元可以控制显示单元70的显示内容依据显示单元70的外露区域大小的减少而逐渐简化。当传感单元检测到整个姿态切换过程结束,即,电子设备进入第一姿态时,电子设备仅仅具有较小的外露区域701,此时,显示控制子单元可以控制显示单元70仅仅点亮外露区域701,并且仅在显示区域701显示简单的信息和/或即时消息。其中,如上所述地,所述预定面积可以由系统缺省设置,或者由用户给根据使用需要进行设置。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姿态切换时显示内容切换的不同示例。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所述第一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的第一未被覆盖部分小于所述第二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的第二未被覆盖部分的面积。
作为第一示例,假定在所述第二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70显示第三内容。当所述传感单元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1通过上文中所述的第一方式从第二姿态切换到第一姿态时,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控制所述显示单元70从显示所述第三内容切换至显示第一内容。
由于如上文中所述,所述第一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的第一未被覆盖部分小于所述第二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的第二未被覆盖部分的面积。因此,第一姿态下能够显示的第一内容必然少于第二姿态下能够显示的第三内容。这里,第一内容为第三内容的一部分,且第一内容不同于所述第三内容的第一子内容,所述第一子内容是第一内容所在的区域在所述第二姿态下显示的内容。也就是说,第一内容虽然是第三内容的一部分,但绝不是简单地对第三内容原样不动地裁切,而是对于第三内容中各项的重新精简组合。也就是说,通过第一方式从第二姿态切换到第一姿态,可以将电子设备切换至一更精简的操作模式。
例如,图10A示出了当显示单元70的外露区域(即未被覆盖部分)大时显示内容的示例,而图10B示出了当显示单元70的外露区域(即未被覆盖部分)小时显示内容的示例。如图10A和图10B所示,第三内容可以是包括播放控制按钮(包括播放、暂停、快进等)、播放进度条、歌词、专辑封面等的完整内容,而第一内容可以是仅包括播放控制按钮及播放进度条的精简内容。当然,在第一内容中,需要对播放控制按钮及播放进度条重新布局。
通常认为,用户在通过第一方式从第二姿态变换到第一姿态时期望继续对电子设备进行操作的可能性较大,并且由于显示单元执行显示的有效面积减小,因此变换显示到精简内容的显示以便于用户的进一步操作。
另一方面,假定在所述第一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70显示第一内容。当所述传感单元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1通过上文中所述的第一方式从第一姿态切换到第二姿态时,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控制所述显示单元70从显示所述第一内容切换至显示第三内容。
作为第二示例,假定在所述第三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70显示第四内容。当所述传感单元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1通过上文中所述的第二方式从第三姿态切换到第一姿态时,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控制所述显示单元从显示所述第四内容切换至显示第二内容。
与第一示例中第一内容与第三内容相关不同,在第二示例中,所述第二内容为预定内容,且所述第二内容与所述第四内容无关。通过第二方式从第三姿态切换到第一姿态,可以将电子设备切换至一功耗更低和/或操作更少的操作模式。例如,图10A示出了当显示单元70的外露区域(即未被覆盖部分)大时显示内容的示例,图10C示出了当显示单元70的外露区域(即未被覆盖部分)小时显示内容的另一示例。如图10A和图10C所示,第四内容也可以是包括播放控制按钮(包括播放、暂停、快进等)、播放进度条、歌词、专辑封面等的完整内容,而第二内容可以是锁屏界面。
通常认为,用户在通过第二方式从第三姿态变换到第一姿态时期望不再对电子设备进行操作的可能性较大,因此直接将电子设备切换到锁屏模式且显示单元显示锁屏界面可以有效地降低功耗。
另一方面,假定在所述第一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70显示第二内容。当所述传感单元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1通过上文中所述的第二方式从第一姿态切换到第三姿态时,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控制所述显示单元从显示所述第二内容切换至显示第四内容。
在上文中,分别以两个独立的示例示出了通过第一方式在第一姿态与第二姿态之间切换的情况和通过第二方式在第一姿态与第三姿态之间切换的情况。然而,也可以将第一示例和第二示例进行组合,即在一个示例中,包括通过第一方式在第一姿态与第二姿态之间切换的情况和通过第二方式在第一姿态与第三姿态之间切换的情况。
作为第三示例,假定在所述第二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70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五内容。当所述传感单元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1通过第一方式从第二姿态切换到第一姿态时,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控制所述显示单元70从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五内容切换至显示第一应用的第六内容。并且假定在所述第三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70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七内容。在第三示例中,关注的是在第二姿态和第三姿态下显示相同应用的情况下通过不同方式(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切换到第一姿态后显示内容将有所不同。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二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的第二未被覆盖部分的面积小于第三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的第三未被覆盖部分的面积,因此即使在第二姿态下和第三姿态下都显示相同的应用,该相同应用的内容也将略有不同。因此,在上文中,以第一应用的第五内容和第一应用的第七内容来对二者进行区分。当所述传感单元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1通过第二方式从第三姿态切换到第一姿态时,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控制所述显示单元70从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七内容切换至显示非第一应用的第八内容,其中所述非第一应用的第八内容与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七内容无关。例如,所述非第一应用的第八内容可以是锁屏界面。
这样,由于用户在通过第一方式从第二姿态变换到第一姿态时期望继续对电子设备进行操作的可能性较大,并且用户在通过第二方式从第三姿态变换到第一姿态时期望不再对电子设备进行操作的可能性较大,因此通过将显示控制子单元配置为:当通过第一方式从第二姿态切换到第一姿态时,将显示内容从第一应用的第五内容切换到第六内容,其中第六内容与第五内容相关,以便于用户的进一步操作,并且通过将显示控制子单元配置为:当通过第二方式从第三姿态切换到第一姿态时,将显示内容从第一应用的第七内容切换到非第一应用的第八内容,以便于有效降低功耗。
对于第一应用的第六内容,可以通过如下两种方式来生成。与上文中所述的第一示例类似地,所述第一应用的第六内容可以为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五内容的一部分,且第六内容不同于所述第五内容的第一子内容,所述第一子内容是第五内容所在的区域在所述第二姿态下显示的内容。即,第一应用的第六内容可以与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五内容部分地相同。
另外,可替代地,所述第一应用的第六内容也可以基于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五内容而生成,其中所述第六内容与所述第五内容不同。例如,所述第一应用为一购物应用,且在第二姿态下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五内容为商品信息。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第一方式从第二姿态切换到第一姿态时,所显示的第一应用的第六内容为对应该商品的条形码。
可见,在通过第一方式切换之后,第六内容可以与第五内容地相同,也可以完全地不同。但是,不论第六内容是否与第五内容相同,二者都是相关的。相比之下,在通过第二方式切换之后,与第八内容与第七内容不但不同而且无关。
作为第四示例,假定在所述第二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70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五内容。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进一步被配置为判断所述第一应用的类型。并且,基于所述第一应用的类型,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控制切换后显示的内容。
具体来讲,当所述传感单元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1从第二姿态切换到第一姿态时,如果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判断出所述第一应用的类型为持续型,如音乐播放器、导航等应用,则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控制所述显示单元70显示第一应用的第六内容,所述第六内容为所述第五内容的一部分,且第六内容不同于所述第五内容的第一子内容,所述第一子内容是第五内容所在的区域在所述第二姿态下显示的内容。例如,如果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判断出所述第一应用的类型为持续型,则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控制显示第一应用的精简界面,在所述精简界面中,选择完整内容的一部分显示。举例来讲,第一应用为音乐播放器,在从第二姿态切换到第一姿态后,第一内容改变为从包括播放控制按钮(包括播放、暂停、快进等)、播放进度条、歌词、专辑封面等完整内容中选择出的一部分内容,如播放控制按钮和播放进度条。或者,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控制所述显示单元70也可以显示第一应用的第六内容,所述第六内容基于所述第五内容产生且与所述第五内容不同。例如,如果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判断出所述第一应用的类型为持续型,则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也可以重新生成第一应用的精简界面。举例来讲,第一应用为导航应用,在从第二姿态切换到第一姿态后,第一内容改变为箭头导航,这里的箭头导航完全不同于之前显示的完整导航内容。
另一方面,如果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判断出所述第一应用的类型为非持续型,则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控制所述显示单元70显示非第一应用的第八内容,其中所述非第一应用的第八内容与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五内容无关。例如,如果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判断出所述第一应用的类型为非持续型,则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控制显示锁屏界面。
这样,由于在当前运行的应用为持续型应用的情况下从第二姿态变换到第一姿态时期望继续对电子设备1进行操作的可能性较大,并且在当前运行的应用为非持续型应用的情况下从第二姿态变换到第一姿态时期望不再对电子设备进行操作的可能性较大,因此通过将显示控制子单元配置为:当在当前运行的应用为持续型应用的情况下从第二姿态切换到第一姿态时,将显示内容从第一应用的第五内容切换到第六内容,其中第六内容与第五内容相关,以便于用户的进一步操作,并且通过将显示控制子单元配置为:当在当前运行的应用为非持续型应用的情况下从第二姿态切换到第一姿态时,将显示内容从第一应用的第五内容切换到非第一应用的第八内容,以便于有效降低功耗。
作为第五示例,假定在所述第二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70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五内容。与第四示例中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进一步被配置为判断所述第一应用的类型不同,在第五示例中,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进一步被配置为判断正在执行的操作的类型。并且,基于正在执行的操作的类型,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控制切换后显示的内容。也就是说,即使当前正在运行的应用的类型为持续型应用,但是当前并未执行持续型操作(如,执行音乐播放、执行导航等操作),那么仍将显示切换到非第一应用的第八内容。
具体来讲,当所述传感单元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1从第二姿态切换到第一姿态时,如果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判断出操作类型为持续型,如执行音乐播放、或执行导航等操作,则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控制所述显示单元70显示第一应用的第六内容,所述第六内容为所述第五内容的一部分,且第六内容不同于所述第五内容的第一子内容,所述第一子内容是第五内容所在的区域在所述第二姿态下显示的内容。例如,如果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判断出操作类型为持续型,则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控制显示第一应用的精简界面。或者,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控制所述显示单元70也可以显示第一应用的第六内容,所述第六内容基于所述第五内容产生且与所述第五内容不同。例如,如果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判断出所述第一应用的类型为持续型,则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也可以重新生成第一应用的精简界面。
另一方面,如果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判断出操作类型为非持续型,则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控制所述显示单元70显示非第一应用的第八内容,其中所述非第一应用的第八内容与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五内容无关。例如,如果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判断出操作类型为非持续型,则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控制显示锁屏界面。
这样,由于在当前执行的操作类型为持续型的情况下从第二姿态变换到第一姿态时期望继续对电子设备1进行操作的可能性较大,并且在当前执行的操作类型为非持续型的情况下从第二姿态变换到第一姿态时期望不再对电子设备进行操作的可能性较大,因此通过将显示控制子单元配置为:当在当前执行的操作类型为持续型的情况下从第二姿态切换到第一姿态时,将显示内容从第一应用的第五内容切换到第六内容,其中第六内容与第五内容相关,以便于用户的进一步操作,并且通过将显示控制子单元配置为:当在当前执行的操作类型为非持续型的情况下从第二姿态切换到第一姿态时,将显示内容从第一应用的第五内容切换到非第一应用的第八内容,以便于有效降低功耗。
接下来,将参照图11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模式切换方法的具体过程。如图1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模式切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1101中,检测电子设备的姿态切换和/或姿态切换的方式。如上所述,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部分;连接部分;和第二部分,通过所述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其中,基于所述连接部分,电子设备至少具有三种姿态,其中,第一姿态下,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第一相对位置关系;第二姿态下,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第二相对位置关系;第三姿态下,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第三相对位置关系,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所述第二相对位置关系和所述第三相对位置关系各不相同;且所述电子设备能通过第一方式从所述第二姿态切换至所述第一姿态,且能通过第二方式从所述第三姿态切换至所述第一姿态,所述第一方式与所述第二方式不同。可以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或所述连接部分和/或所述第二部分的传感单元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姿态切换和/或姿态切换的方式。此后,处理进到步骤S1102。
在步骤S1102中,根据检测到的姿态切换和/或姿态切换的方式,控制电子设备的模式切换。此后,处理进到步骤S1103。
在步骤S1103中,根据电子设备的模式切换,切换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上的显示内容。
作为第一示例,假定在所述第二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70显示第三内容。当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1通过上文中所述的第一方式从第二姿态切换到第一姿态时,控制所述显示单元70从显示所述第三内容切换至显示第一内容。
由于如上文中所述,所述第一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的第一未被覆盖部分小于所述第二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的第二未被覆盖部分的面积。因此,第一姿态下能够显示的第一内容必然少于第二姿态下能够显示的第三内容。这里,第一内容为第三内容的一部分,且第一内容不同于所述第三内容的第一子内容,所述第一子内容是第一内容所在的区域在所述第二姿态下显示的内容。也就是说,第一内容虽然是第三内容的一部分,但绝不是简单地对第三内容原样不动地裁切,而是对于第三内容中各项的重新精简组合。
另一方面,假定在所述第一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70显示第一内容。当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1通过上文中所述的第一方式从第一姿态切换到第二姿态时,控制所述显示单元70从显示所述第一内容切换至显示第三内容。
作为第二示例,假定在所述第三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70显示第四内容。当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1通过上文中所述的第二方式从第三姿态切换到第一姿态时,控制所述显示单元从显示所述第四内容切换至显示第二内容。
与第一示例中第一内容与第三内容相关不同,在第二示例中,所述第二内容为预定内容,且所述第二内容与所述第四内容无关。
另一方面,假定在所述第一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70显示第二内容。当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1通过上文中所述的第二方式从第一姿态切换到第三姿态时,控制所述显示单元从显示所述第二内容切换至显示第四内容。
作为第三示例,假定在所述第二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70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五内容。当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1通过第一方式从第二姿态切换到第一姿态时,控制所述显示单元70从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五内容切换至显示第一应用的第六内容。并且假定在所述第三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70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七内容。在第三示例中,关注的是在第二姿态和第三姿态下显示相同应用的情况下通过不同方式(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切换到第一姿态后显示内容将有所不同。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二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的第二未被覆盖部分的面积小于第三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的第三未被覆盖部分的面积,因此即使在第二姿态下和第三姿态下都显示相同的应用,该相同应用的内容也将略有不同。因此,在上文中,以第一应用的第五内容和第一应用的第七内容来对二者进行区分。当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1通过第二方式从第三姿态切换到第一姿态时,控制所述显示单元70从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七内容切换至显示非第一应用的第八内容,其中所述非第一应用的第八内容与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七内容无关。例如,所述非第一应用的第八内容可以是锁屏界面。
作为第四示例,假定在所述第二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70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五内容。所述模式切换方法进一步包括判断所述第一应用的类型。并且,基于所述第一应用的类型,控制切换后显示的内容。
另一方面,如果判断出所述第一应用的类型为非持续型,则控制所述显示单元70显示非第一应用的第八内容,其中所述非第一应用的第八内容与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五内容无关。例如,如果判断出所述第一应用的类型为非持续型,则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控制显示锁屏界面。
作为第五示例,假定在所述第二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70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五内容。与第四示例中进一步判断所述第一应用的类型不同,在第五示例中,所述模式切换方法进一步包括判断正在执行的操作的类型。并且,基于正在执行的操作的类型,控制切换后显示的内容。也就是说,即使当前正在运行的应用的类型为持续型应用,但是当前并未执行持续型操作(如,执行音乐播放、执行导航等操作),那么仍将显示切换到非第一应用的第八内容。
另一方面,如果判断出操作类型为非持续型,则控制所述显示单元70显示非第一应用的第八内容,其中所述非第一应用的第八内容与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五内容无关。例如,如果判断出操作类型为非持续型,则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控制显示锁屏界面。
迄今为止,已经参照附图详细描述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和应用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模式切换方法。通过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和模式切换方法,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在三种姿态之间切换,并且可以基于切换方式的不同来控制切换后显示的内容,从而电子设备的使用模式灵活多变且用户的使用体验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一系列处理不仅包括以这里所述的顺序按时间序列执行的处理,而且包括并行或分别地、而不是按时间顺序执行的处理。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全部通过软件来实施。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对背景技术做出贡献的全部或者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以上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21)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部分;
连接部分;和
第二部分,通过所述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
其中,基于所述连接部分,电子设备至少具有三种姿态,其中,第一姿态下,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第一相对位置关系;第二姿态下,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第二相对位置关系;第三姿态下,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第三相对位置关系,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所述第二相对位置关系和所述第三相对位置关系各不相同;
且所述电子设备能通过第一方式从所述第二姿态切换至所述第一姿态,且能通过第二方式从所述第三姿态切换至所述第一姿态,所述第一方式与所述第二方式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方式与所述第二方式不同包括:
所述第一方式和所述第二方式下所述第二部分的运动方式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部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
所述连接部分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第二端连接;
所述第三部分具有第五端和第六端,所述第五端与所述第四端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能相对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在所述第一姿态下,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被所述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覆盖,在所述第二姿态下,由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第一面和所述连接部分的第一面组成的面被所述第二部分覆盖,在所述第三姿态下,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所述连接部分的第一面以及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面组成第一外表面,在所述第三姿态下,所述第一外表面为平面或近似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在所述第二姿态下,通过所述第一方式,所述第二部分受到所述第五端至所述第六端的方向上的分量的外力,并且所述外力大小满足第二预定条件,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二姿态切换到所述第一姿态;
在所述第三姿态下,通过所述第二方式,所述第二部分受到从所述第六端向靠近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转动方向上的分量的外力,并且所述外力大小满足第三预定条件,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三姿态切换到所述第一姿态。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在所述第二姿态下,通过所述第一方式,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之间进行相对平行运动,其中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夹角保持恒定且小于第二预定阈值,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二姿态切换到所述第一姿态;
在所述第三姿态下,通过所述第二方式,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之间进行相对转动运动,其中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夹角不断减小,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三姿态切换到所述第一姿态。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在所述第二姿态下,通过所述第一方式,所述第二部分在保持所述第六端与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的距离小于第一预定阈值的情况下运动,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二姿态切换到所述第一姿态;
在所述第三姿态下,通过所述第二方式,所述第二部分在使得所述第六端与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的距离从第二预定阈值增大至一最大值然后减小至所述第一预定阈值以下的情况下运动,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三姿态切换到所述第一姿态。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连接部分包括至少三个转动部件,所述至少三个转动部件的,所述至少三个转动部件的每一个具有一条自身转动轴,所述至少三个转动部件的各个自身转动轴相互平行,并且在一个转动部件上施加的外力在垂直于所述自身转动轴、且与所述一个转动部件的外表面相切的方向上的分量大小满足第二预定条件时,所述一个转动部件能够围绕所述自身转动轴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在所述一个转动部件转动时,其他转动部件相应地转动;或者在所述一个转动部件转动时,其他转动部件的至少一个不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连接部分由所述至少三个转动部件构成;或者所述连接部分包括两个转动部件组以及所述两个转动部件组之间的至少一个非转动部件,每个转动部件组包括至少两个转动部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到10的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还包括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至少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第一面上,
其中,在所述第一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的第一未被覆盖部分和所述第二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的第二未被覆盖部分的面积不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显示单元为可形变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至少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第一面所组成的区域上;或者所述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第一面、所述连接部分的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第一面所组成的区域上;并且
所述第一姿态和所述第二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的一部分覆盖述显示单元的另一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还包括:
传感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或所述连接部分和/或所述第二部分中,用于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姿态切换和/或姿态切换的方式;以及
处理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或所述连接部分和/或所述第二部分中,用于根据所述传感单元检测到的姿态和/或姿态切换的方式,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模式切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单元包括显示控制子单元,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根据所述电子设备的模式切换,切换所述显示单元上的显示内容。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的第一未被覆盖部分小于所述第二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的第二未被覆盖部分的面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在所述第二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显示第三内容,当所述传感单元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通过第一方式从第二姿态切换到第一姿态时,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控制所述显示单元从显示所述第三内容切换至显示第一内容,第一内容为第三内容的一部分,且第一内容不同于所述第三内容的第一子内容,所述第一子内容是第一内容所在的区域在所述第二姿态下显示的内容;和/或
在所述第三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显示第四内容,当所述传感单元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通过第二方式从第三姿态切换到第一姿态时,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控制所述显示单元从显示所述第四内容切换至显示第二内容,所述第二内容为预定内容,且所述第二内容与所述第四内容无关。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在所述第二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五内容,当所述传感单元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通过第一方式从第二姿态切换到第一姿态时,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控制所述显示单元从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五内容切换至显示第一应用的第六内容,并且
在所述第三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七内容,当所述传感单元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通过第二方式从第三姿态切换到第一姿态时,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控制所述显示单元从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七内容切换至显示非第一应用的第八内容,其中所述非第一应用的第八内容与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七内容无关。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应用的第六内容为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五内容的一部分,且第六内容不同于所述第五内容的第一子内容,所述第一子内容是第五内容所在的区域在所述第二姿态下显示的内容;或者
所述第一应用的第六内容基于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五内容而生成,其中所述第六内容与所述第五内容不同。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在所述第二姿态下,所述显示单元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五内容,并且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进一步被配置为判断所述第一应用的类型;
当所述传感单元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二姿态切换到第一姿态时,如果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判断出所述第一应用的类型为持续型,则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控制所述显示单元显示第一应用的第六内容,所述第六内容为所述第五内容的一部分,且第六内容不同于所述第五内容的第一子内容,所述第一子内容是第五内容所在的区域在所述第二姿态下显示的内容;如果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判断出所述第一应用的类型为非持续型,则所述显示控制子单元控制所述显示单元显示非第一应用的第八内容,其中所述非第一应用的第八内容与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五内容无关。
20.一种模式切换方法,应用于一电子设备,所述模式切换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姿态切换和/或姿态切换的方式;以及
根据检测到的姿态和/或姿态切换的方式,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模式切换;
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部分;连接部分;和第二部分,通过所述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
其中,基于所述连接部分,电子设备至少具有三种姿态,其中,第一姿态下,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第一相对位置关系;第二姿态下,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第二相对位置关系;第三姿态下,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第三相对位置关系,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所述第二相对位置关系和所述第三相对位置关系各不相同;
且所述电子设备能通过第一方式从所述第二姿态切换至所述第一姿态,且能通过第二方式从所述第三姿态切换至所述第一姿态,所述第一方式与所述第二方式不同。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模式切换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电子设备的模式切换,切换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上的显示内容。
CN201510379405.5A 2015-06-30 2015-06-30 电子设备和模式切换方法 Pending CN1063253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79405.5A CN106325371A (zh) 2015-06-30 2015-06-30 电子设备和模式切换方法
US14/854,837 US10725725B2 (en) 2015-06-30 2015-09-15 Electronic device and mode switching method
DE102015116604.6A DE102015116604A1 (de) 2015-06-30 2015-09-30 Elektronische Vorrichtung und Moduswechselverfahr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79405.5A CN106325371A (zh) 2015-06-30 2015-06-30 电子设备和模式切换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25371A true CN106325371A (zh) 2017-01-11

Family

ID=57582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79405.5A Pending CN106325371A (zh) 2015-06-30 2015-06-30 电子设备和模式切换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725725B2 (zh)
CN (1) CN106325371A (zh)
DE (1) DE10201511660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99037A (zh) * 2019-06-28 2019-11-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切换方法
CN111782066A (zh) * 2020-06-30 2020-10-1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797070S1 (en) * 2015-03-09 2017-09-12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phone
US11284003B2 (en) 2015-07-29 2022-03-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User terminal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9936138B2 (en) * 2015-07-29 2018-04-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User terminal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10965796B2 (en) * 2016-12-16 2021-03-30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US20180186543A1 (en) * 2016-12-29 2018-07-05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ackaging Article with Three-Dimensional Loop Material
USD922344S1 (en) * 2018-08-21 2021-06-15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phone
USD922343S1 (en) * 2018-08-21 2021-06-15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phone
TWD200859S (zh) 2018-10-19 2019-11-11 南韓商樂金顯示科技股份有&#x9 顯示器
TW202036214A (zh) * 2019-03-26 2020-10-01 日商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及其工作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89958A1 (en) * 2008-05-23 2009-11-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mode switch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obile terminal
CN102097048A (zh) * 2009-12-04 2011-06-15 索尼公司 显示装置和控制显示装置的方法
TW201516762A (zh) * 2013-07-02 2015-05-0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資料處理裝置
CN104714627A (zh) * 2013-12-11 2015-06-1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15093801A1 (ko) * 2013-12-16 2015-06-25 주식회사 세네카 플렉시블 디스플레이장치용 힌지모듈
CN204808127U (zh) * 2015-06-30 2015-11-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01272828A2 (en) * 2000-08-09 2002-03-04 Si Han Kim Case for portable display devices
KR100713483B1 (ko) * 2005-08-05 2007-04-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연성 재질을 이용한 슬라이딩 타입 휴대 단말기
CA2693322C (en) * 2007-07-19 2019-03-12 Heng Kah Choy Dual screen presentation notebook computer
US8539705B2 (en) * 2008-08-13 2013-09-24 Edward Bullister Crossfold electronic device
US8860765B2 (en) * 2008-09-08 2014-10-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obile device with an inclinometer
US9009984B2 (en) * 2008-09-08 2015-04-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anel electronic device
KR101482125B1 (ko) * 2008-09-09 2015-01-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기 및 그 동작방법
JP2010218102A (ja) * 2009-03-16 2010-09-30 Sony Corp 電子機器
JP5707694B2 (ja) * 2009-12-04 2015-04-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制御方法
US20110241998A1 (en) * 2010-03-30 2011-10-06 Mckinney Susan Flexible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US8928552B2 (en) * 2010-12-01 2015-01-06 Sony Corporation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and display control method and display control program thereof
TWI438740B (zh) * 2011-04-13 2014-05-21 Wistron Corp 可撓式電子裝置
US9176535B2 (en) * 2011-06-03 2015-11-03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Flexible display flexure assembly
KR101943357B1 (ko) * 2012-06-01 2019-01-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것의 제어방법
KR102027555B1 (ko) * 2012-12-05 2019-11-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컨텐츠 디스플레이를 위한 방법 및 그 방법을 처리하는 전자 장치
KR102097361B1 (ko) * 2013-02-01 2020-04-0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가요성 디스플레이 장치를 구비한 모바일 기기 및 이의 동작 방법
US9348362B2 (en) * 2013-02-08 2016-05-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lexible portable terminal
KR102081932B1 (ko) * 2013-03-21 2020-04-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102070776B1 (ko) * 2013-03-21 2020-01-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102099358B1 (ko) * 2013-04-22 2020-04-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것의 제어 방법
KR101547640B1 (ko) * 2013-09-16 2015-08-27 (주) 프렉코 가이드부재를 갖는 플렉시블 디스플레이장치
KR102210632B1 (ko) * 2014-06-09 2021-02-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벤딩 오퍼레이션을 실행하는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102228857B1 (ko) * 2014-09-05 2021-03-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휴대 전자기기
US10254863B2 (en) * 2014-12-19 2019-04-09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US9864410B2 (en) * 2014-12-29 2018-01-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oldable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KR102378601B1 (ko) * 2015-01-13 2022-03-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모듈
KR102343656B1 (ko) * 2015-01-15 2021-12-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89958A1 (en) * 2008-05-23 2009-11-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mode switch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obile terminal
CN102097048A (zh) * 2009-12-04 2011-06-15 索尼公司 显示装置和控制显示装置的方法
TW201516762A (zh) * 2013-07-02 2015-05-0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資料處理裝置
CN104714627A (zh) * 2013-12-11 2015-06-1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15093801A1 (ko) * 2013-12-16 2015-06-25 주식회사 세네카 플렉시블 디스플레이장치용 힌지모듈
CN204808127U (zh) * 2015-06-30 2015-11-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99037A (zh) * 2019-06-28 2019-11-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切换方法
CN111782066A (zh) * 2020-06-30 2020-10-1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725725B2 (en) 2020-07-28
DE102015116604A1 (de) 2017-01-05
US20170003756A1 (en) 2017-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25371A (zh) 电子设备和模式切换方法
JP6463795B2 (ja) グラフィカルユーザインターフェース装置においてテクスチャを用いる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06325373A (zh) 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CN202854722U (zh) 用于无线控制装置的系统
CN105224273B (zh) 显示处理方法、显示处理装置和电子设备
JP5694204B2 (ja) グラフィカルユーザインターフェース装置においてテクスチャを用いる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06325728A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3116438A (zh) 运行多个应用的移动设备以及关于其的方法
CN106325374A (zh) 电子设备和显示处理方法
CN106325700A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1681226A (zh) 用于输入接口的方法、设备、模块、装置和计算机程序
EP2360564A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information display method
CN104871117A (zh) 尤其用于计算机或类似装置的输入设备以及相应的图形用户界面系统
CN204808129U (zh) 一种电子设备
JP5986001B2 (ja) 立体ハンドラー運用方法及びこれを支援する端末機
CN106325369A (zh) 电子设备及模式切换方法
CN204808127U (zh) 电子设备
CN205121414U (zh) 电子设备
CN204926055U (zh) 电子设备
CN105843539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04808205U (zh) 电子设备
CN203759667U (zh) 一种双触摸屏移动终端
CN204808128U (zh) 电子设备
CN102455800B (zh) 多功能控制器的控制方法
CN204808206U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