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91478B - 一种锂电池安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锂电池安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91478B
CN110391478B CN201910710275.7A CN201910710275A CN110391478B CN 110391478 B CN110391478 B CN 110391478B CN 201910710275 A CN201910710275 A CN 201910710275A CN 110391478 B CN110391478 B CN 1103914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pack
output end
chip microcomputer
input end
single ch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1027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91478A (zh
Inventor
席守军
赵前程
蔡志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mart Star Shanghai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1071027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914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914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914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914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914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85Testing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5Control systems based on ambient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1Gases
    • H01M10/6563Gases with forced flow, e.g. by blow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电池安全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通过导热杆将锂电池内的温度传递至温度传感器内,通过温度传感器将数据反馈给第一单片机,当温度达到一定数值时,第一单片机启动散热风扇,通过散热风扇对锂电池内部进行散热,通过氢弗检测传感器对锂电池内产生的气体进行检测,并将检测信息传递至第二单片机,氢弗含量超出设定值时,第二单片机将控制第一单片机,通过第一单片机启动电加热管,通过电加热管温度升高将低熔点分隔板进行熔断,将碱性粉尘放置槽内的碱性粉尘进入锂电池内进行酸碱中和,避免锂电池内的电解液发生膨胀,通过第二单片机反馈给使用人员,使用人员通过转动按钮对锂电池进行断电保护。

Description

一种锂电池安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安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锂电池安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和全球变暖,人类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能源,而锂离子电池由于其绿色环保、具有较高的输出能量等特点,被人类关注并重视。锂离子电池是近二十几年来迅猛发展起来的一种高能电池。与其它二次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具有电压高、比能量高、功率高、循环寿命长、工作范围宽、环境污染小等优势。不仅在移动、通信设备上广泛应用,而且也逐步应用到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及电动工具等大型电动设备当中。但是由于锂电池的能量密度高,尤其是作为动力电源或储能设备的大型锂电池组在使用或存储时,个别单体电池发生故障,引起热失控之后很容易发生连锁反应造成整组电池起火熔烧,对用电设备以及周边环境造成极大的损害,在安全上存在较大的隐患。给使用者及周边人员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命威胁。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电池安全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第一电池组、第二电池组、第三电池组和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池组、第二电池组和第三电池组内均安装有等距的电极板,所述电极板的正负极均通过连接电线连接,所述第一电池组、第二电池组和第三电池组的顶端均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滑动连接有移动板,所述滑动槽和移动板上均设有螺纹槽且螺纹槽的位置相对应且连通,所述螺纹槽内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杆,所述移动板的上表面从左到右依次固定连接有通电装置、握把和散热风扇,所述移动板上设有接线槽,所述接线槽的位置与通电装置的位置相对应且连通,所述连接电线的输入端穿过接线槽与通电装置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握把上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固定连接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进气口穿过移动板分别位于第一电池组、第二电池组和第三电池组内,所述出气管的出气口与第二连接头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移动板上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位于握把和散热风扇之间,所述卡接槽内安装有导热杆,所述导热杆的顶端与温度传感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移动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单片机,所述第一单片机的输入端与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气体检测装置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气体检测装置的输出端与散热风扇、第一单片机和温度传感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气体检测装置的进气口与第一连接头的出气口连接,所述气体检测装置的输入端与第一单片机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池组上通电装置的输出端与第二电池组上通电装置的输入端卡接,所述第二电池组上通电装置的输出端与第三电池组上通电装置的输入端卡接,所述第三电池组上通电装置的输出端与气体检测装置的输入端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通电装置包括接线盒、第一输电线和第二输电线,所述接线盒位于移动板上且固定连接,所述接线盒上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内转动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两端分别与转动按钮和通电调节头固定连接,所述通电调节头位于接线盒内,所述通电调节头上设有输入端和输出端,且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相隔90°,所述第一输电线的输出端位于接线盒内且固定连接,所述接线盒内固定连接有第三输电线,所述第三输电线和连接电线的输出端通过切换开关与第二输电线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输电线、第一输电线和连接电线之间相隔90°,所述第三输电线、第一输电线和连接电线的位置与通电调节头的位置相对应且接触连接,所述第二输电线的输入端穿过接线盒与连接电线的输出端接触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气体检测装置包括盛放箱,所述盛放箱内固定连接有三个氢氟检测传感器和抽气泵,所述氢氟检测传感器的进气口与抽气管的出气口连接,所述抽气管的进气口穿过盛放箱与第一连接头的出气口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头的进气口与第二连接头的出气口连接,三个氢氟检测传感器的出气口分别通过输气管与抽气泵的进气口连接,所述抽气泵出气口的位置与盛放箱排气口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盛放箱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单片机、电压检测电路模块和电源开关组,所述电源开关组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源开关组的输出端与第二单片机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单片机的输入端与氢氟检测传感器和第一单片机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压检测电路模块的输入端与第三电池组上的通电装置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压检测电路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二单片机的输入端电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移动板上和握把的底端均设有碱性粉尘放置槽且相互连通,所述碱性粉尘放置槽内固定连接有电加热管和低熔点分隔板,所述电加热管的位置与低熔点分隔板的位置相对应,且电加热管位于低熔点分隔板内,所述电加热管的输入端与气体检测装置的输出端电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握把上设有防滑橡胶套。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出气管上设有过滤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导热杆将锂电池内的温度传递至温度传感器内,通过温度传感器将数据反馈给第一单片机,当温度达到一定数值时,第一单片机启动散热风扇,通过散热风扇对锂电池内部进行散热,通过氢氟检测传感器对锂电池内产生的气体进行检测,并将检测信息传递至第二单片机,氢氟含量超出设定值时,第二单片机将控制第一单片机,通过第一单片机启动电加热管,通过电加热管温度升高将低熔点分隔板进行熔断,将碱性粉尘放置槽内的碱性粉尘进入锂电池内进行酸碱中和,避免锂电池内的电解液发生膨胀,通过第二单片机反馈给使用人员,使用人员通过转动按钮对锂电池进行断电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内部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后侧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通电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通电装置剖面图;
图6为本发明的气体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气体检测装置剖面图。
图中:1-第一电池组、2-第一单片机、3-紧固螺杆、4-移动板、5-通电装置、501-接线盒、502-第一输电线、503-转动按钮、504-第三输电线、505-第二输电线、506-通电调节头、507-切换开关、6-气体检测装置、601-盛放箱、602-第二单片机、603-电源开关组、604-抽气泵、605-第一连接头、606-抽气管、607-氢氟检测传感器、608-输气管、609-电压检测电路模块、7-散热风扇、8-防滑橡胶套、9-握把、10-第二连接头、11-温度传感器、12-连接电线、13-电极板、14-出气管、15-导热杆、16-低熔点分隔板、17-电加热管、18-第二电池组、19-第三电池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电池安全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第一电池组1、第二电池组18、第三电池组19和气体检测装置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池组1、第二电池组18和第三电池组19内均安装有等距的电极板13,所述电极板13的正负极均通过连接电线12连接,所述第一电池组1、第二电池组18和第三电池组19的顶端均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滑动连接有移动板4,所述滑动槽和移动板4上均设有螺纹槽且螺纹槽的位置相对应且连通,所述螺纹槽内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杆3,所述移动板4的上表面从左到右依次固定连接有通电装置5、握把9和散热风扇7,所述移动板4上设有接线槽,所述接线槽的位置与通电装置5的位置相对应且连通,所述连接电线12的输入端穿过接线槽与通电装置5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握把9上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固定连接有出气管14,所述出气管14的进气口穿过移动板4分别位于第一电池组1、第二电池组18和第三电池组19内,所述出气管14的出气口与第二连接头10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移动板4上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位于握把9和散热风扇7之间,所述卡接槽内安装有导热杆15,所述导热杆15的顶端与温度传感器1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移动板4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单片机2,所述第一单片机2的输入端与温度传感器11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气体检测装置6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气体检测装置6的输出端与散热风扇7、第一单片机2和温度传感器11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气体检测装置6的进气口与第一连接头10的出气口连接,所述气体检测装置6的输入端与第一单片机2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一单片机2为89C51芯片,该第一单片机2被广泛使用,管脚的具体连接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参考技术手册得知,属于公知常识,所述第一电池组1上通电装置5的输出端与第二电池组18上通电装置5的输入端卡接,所述第二电池组18上通电装置5的输出端与第三电池组19上通电装置5的输入端卡接,所述第三电池组19上通电装置5的输出端与气体检测装置6的输入端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通电装置5包括接线盒501、第一输电线502和第二输电线505,所述接线盒501位于移动板4上且固定连接,所述接线盒4上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内转动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两端分别与转动按钮503和通电调节头506固定连接,所述通电调节头506位于接线盒501内,所述通电调节头506上设有输入端和输出端,且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相隔90°,所述第一输电线502的输出端位于接线盒501内且固定连接,所述接线盒501内固定连接有第三输电线504,所述第三输电线504和连接电线12的输出端通过切换开关507与第二输电线505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输电线504、第一输电线502和连接电线12之间相隔90°,所述第三输电线504、第一输电线502和连接电线12的位置与通电调节头506的位置相对应且接触连接,所述第二输电线505的输入端穿过接线盒501与连接电线12的输出端接触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气体检测装置6包括盛放箱601,所述盛放箱601内固定连接有三个氢氟检测传感器607和抽气泵604,所述氢氟检测传感器607的进气口与抽气管606的出气口连接,所述抽气管606的进气口穿过盛放箱601与第一连接头605的出气口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头605的进气口与第二连接头10的出气口连接,三个氢氟检测传感器607的出气口分别通过输气管608与抽气泵604的进气口连接,所述抽气泵604出气口的位置与盛放箱601排气口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盛放箱601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单片机602、电压检测电路模块609和电源开关组603,所述电源开关组603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源开关组603的输出端与第二单片机602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单片机602的输入端与氢氟检测传感器607和第一单片机2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压检测电路模块609的输入端与第三电池组19上的通电装置5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压检测电路模块609的输出端与第二单片机602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二单片机602为89C51芯片,该第二单片机602被广泛使用,管脚的具体连接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参考技术手册得知,属于公知常识。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移动板4上和握把9的底端均设有碱性粉尘放置槽且相互连通,所述碱性粉尘放置槽内固定连接有电加热管17和低熔点分隔板16,所述电加热管17的位置与低熔点分隔板16的位置相对应,且电加热管17位于低熔点分隔板16内,所述电加热管17的输入端与气体检测装置6的输出端电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握把9上设有防滑橡胶套8。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出气管14上设有过滤网。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工作人员将第一电池组1、第二电池组18和第三电池组19进行串联,第一电池组1上第二输电线505的输出端与第二电池组18上第一输电线502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二电池组18上第二输电线505的输出端与第三电池组19上第一输电线502的输入端电连接,进行供电,通过电压检测电路模块609对第一电池组1、第二电池组18和第三电池组19的输出电压进行检测,并将检测信息传递至第二单片机602,通过第二单片机602对电压数据进行分析并记录,通过导热杆15对第一电池组1、第二电池组18和第三电池组19内的温度传递至温度传感器11内,通过温度传感器11将接收到的温度信息传递至第一单片机2内,通过第一单片机2启动散热风扇7对锂电池内部进行散热,避免电池组内部温度过高影响正常使用,工作人员将第一连接头605与第二连接头10连接,使出气管14与抽气管606连通,通过抽气泵604对第一电池组1、第二电池组18和第三电池组19内部产生的气体进行抽取,通过氢氟检测传感器607对抽取的气体进行检测,并将检测信息传递至第二单片机602,其中一个电池组内的氢氟含量超出设定数值时,通过第二单片机602控制第一单片机2,通过第一单片机2启动电加热管17,通过电加热管17产生的热量将低熔点分隔板16熔断,使碱性粉尘放置槽内的碱性粉尘进入锂电池内进行酸碱中和,通过散热风扇7对碱性粉尘进行分散,使碱性粉尘与电解液能更快融合,避免锂电池内的电解液发生膨胀,第二单片机602将数据反馈至数控终端提示工作人员,工作人员通过转动按钮503转动通电调节头506使第一输电线502与第三输电线504连通,通过切换开关507使第三输电线504与第二输电线505连通,继续供电,通过电压检测电机模块609对剩余的电池组的电压进行检测,并与之前记录的数据进行对比,当电压符合要求时,可继续使用,当电压降低时,需要工作人员重新添加电池组进行补充电压。
本发明涉及的电路连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的惯用手段,可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到技术启示,属于广泛使用的现有技术。
本文中未详细说明的部件为现有技术。
上述虽然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而不具备创造性劳动的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Claims (4)

1.一种锂电池安全装置,包括第一电池组(1)、第二电池组(18)、第三电池组(19)和气体检测装置(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池组(1)、第二电池组(18)和第三电池组(19)内均安装有等距的电极板(13),所述电极板(13)的正负极均通过连接电线(12)连接,所述第一电池组(1)、第二电池组(18)和第三电池组(19)的顶端均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滑动连接有移动板(4),所述滑动槽和移动板(4)上均设有螺纹槽且螺纹槽的位置相对应且连通,所述螺纹槽内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杆(3),所述移动板(4)的上表面从左到右依次固定连接有通电装置(5)、握把(9)和散热风扇(7),所述移动板(4)上设有接线槽,所述接线槽的位置与通电装置(5)的位置相对应且连通,所述连接电线(12)的输入端穿过接线槽与通电装置(5)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握把(9)上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固定连接有出气管(14),所述出气管(14)的进气口穿过移动板(4)分别位于第一电池组(1)、第二电池组(18)和第三电池组(19)内,所述出气管(14)的出气口与第二连接头(10)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移动板(4)上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位于握把(9)和散热风扇(7)之间,所述卡接槽内安装有导热杆(15),所述导热杆(15)的顶端与温度传感器(1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移动板(4)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单片机(2),所述第一单片机(2)的输入端与温度传感器(11)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气体检测装置(6)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气体检测装置(6)的输出端与散热风扇(7)、第一单片机(2)和温度传感器(11)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气体检测装置(6)的进气口与第一连接头(10)的出气口连接,所述气体检测装置(6)的输入端与第一单片机(2)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池组(1)上通电装置(5)的输出端与第二电池组(18)上通电装置(5)的输入端卡接,所述第二电池组(18)上通电装置(5)的输出端与第三电池组(19)上通电装置(5)的输入端卡接,所述第三电池组(19)上通电装置(5)的输出端与气体检测装置(6)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气体检测装置(6)包括盛放箱(601),所述盛放箱(601)内固定连接有三个氢氟检测传感器(607)和抽气泵(604),所述氢氟检测传感器(607)的进气口与抽气管(606)的出气口连接,所述抽气管(606)的进气口穿过盛放箱(601)与第一连接头(605)的出气口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头(605)的进气口与第二连接头(10)的出气口连接,三个氢氟检测传感器(607)的出气口分别通过输气管(608)与抽气泵(604)的进气口连接,所述抽气泵(604)出气口的位置与盛放箱(601)排气口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盛放箱(601)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单片机(602)、电压检测电路模块(609)和电源开关组(603),所述电源开关组(603)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源开关组(603)的输出端与第二单片机(602)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单片机(602)的输入端与氢氟检测传感器(607)和第一单片机(2)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压检测电路模块(609)的输入端与第三电池组(19)上的通电装置(5)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压检测电路模块(609)的输出端与第二单片机(602)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移动板(4)上和握把(9)的底端均设有碱性粉尘放置槽且相互连通,所述碱性粉尘放置槽内固定连接有电加热管(17)和低熔点分隔板(16),所述电加热管(17)的位置与低熔点分隔板(16)的位置相对应,且电加热管(17)位于低熔点分隔板(16)内,所述电加热管(17)的输入端与气体检测装置(6)的输出端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装置(5)包括接线盒(501)、第一输电线(502)和第二输电线(505),所述接线盒(501)位于移动板(4)上且固定连接,所述接线盒(501)上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内转动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两端分别与转动按钮(503)和通电调节头(506)固定连接,所述通电调节头(506)位于接线盒(501)内,所述通电调节头(506)上设有输入端和输出端,且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相隔90°,所述第一输电线(502)的输出端位于接线盒(501)内且固定连接,所述接线盒(501)内固定连接有第三输电线(504),所述第三输电线(504)和连接电线(12)的输出端通过切换开关(507)与第二输电线(505)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输电线(504)、第一输电线(502)和连接电线(12)之间相隔90°,所述第三输电线(504)、第一输电线(502)和连接电线(12)的位置与通电调节头(506)的位置相对应且接触连接,所述第二输电线(505)的输入端穿过接线盒(501)与连接电线(12)的输出端接触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9)上设有防滑橡胶套(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14)上设有过滤网。
CN201910710275.7A 2019-08-02 2019-08-02 一种锂电池安全装置 Active CN1103914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10275.7A CN110391478B (zh) 2019-08-02 2019-08-02 一种锂电池安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10275.7A CN110391478B (zh) 2019-08-02 2019-08-02 一种锂电池安全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91478A CN110391478A (zh) 2019-10-29
CN110391478B true CN110391478B (zh) 2020-09-11

Family

ID=68288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10275.7A Active CN110391478B (zh) 2019-08-02 2019-08-02 一种锂电池安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914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36319B (zh) * 2020-12-28 2022-02-15 滁州学院 一种电动自行车电池温度补偿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760588U (zh) * 2014-01-24 2014-08-06 浙江宝仕电源有限公司 一种易维护铅酸蓄电池
CN104733663A (zh) * 2013-12-19 2015-06-24 陕西荣基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能除酸性气体的电池柜
CN107516720A (zh) * 2017-09-29 2017-12-26 刘锋 一种锂离子电池组结构
CN109818091A (zh) * 2019-01-25 2019-05-28 深圳瑞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
CN208970582U (zh) * 2018-09-04 2019-06-11 福建艾密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对电池快速降温的电动汽车用电池箱
CN110011000A (zh) * 2019-05-08 2019-07-12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772099D1 (de) * 1986-05-20 1991-09-19 Sanyo Electric Co Geschlossene zelle mit sicherheitsventil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US9843077B2 (en) * 2013-03-29 2017-12-12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rocessing fluorine-containing electrolyte solutio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33663A (zh) * 2013-12-19 2015-06-24 陕西荣基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能除酸性气体的电池柜
CN203760588U (zh) * 2014-01-24 2014-08-06 浙江宝仕电源有限公司 一种易维护铅酸蓄电池
CN107516720A (zh) * 2017-09-29 2017-12-26 刘锋 一种锂离子电池组结构
CN208970582U (zh) * 2018-09-04 2019-06-11 福建艾密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对电池快速降温的电动汽车用电池箱
CN109818091A (zh) * 2019-01-25 2019-05-28 深圳瑞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
CN110011000A (zh) * 2019-05-08 2019-07-12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91478A (zh) 2019-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432440B1 (en) Charger for vacuum cleaner and fast charging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CN102005733B (zh) 电池组及其功能停止方法
CN201017967Y (zh) 一种带有自充功能的锂电系统
US11890739B2 (en) Battery charger
US11646596B2 (en) Portable power station having multiple battery modules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 portable power station having multiple battery modules
WO2018019127A1 (zh) 一种大功率便携式电动工具用锂电池包
WO2023071162A1 (zh) 自加热控制电路和系统
CN205385310U (zh) 电池充电箱
WO2022177318A2 (ko) 리튬이온 배터리 모듈
WO2021083149A1 (zh) 充电方法和充电系统
CN110391478B (zh) 一种锂电池安全装置
CN110504503B (zh) 一种汽车用启动电池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6505703A (zh) 一种无人机的地面充电设备
CN108923511A (zh) 可连续循环启动的超级电容电池应急启动电源
CN201559182U (zh) 交直流两用电动工具的充电装置
CN103192731A (zh) 一种太阳能补偿的电动车电池车载充电加热装置
CN202663159U (zh) 移动电源
WO2021051317A1 (zh) 一种电池及可移动平台
CN103165960B (zh) 一种用于电动车电池的加热保温系统
CN112531848B (zh) 一种电池包及其控制方法
WO2021115330A1 (zh) 电动车
CN209822823U (zh) 一种bms电路板
CN206775185U (zh) 带通信功能的移动电源
CN218919999U (zh) 一种多功能储能电源
CN214850595U (zh) 一种锂电池充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06

Address after: Room 512-57, No. 1, Lane 70, Haiji 6th Road, Lingang New Area, 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1306

Patentee after: Smart star (Shanghai)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11100 shimatou, Yuhu District, Xiangtan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