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81736B - 豆科植物生长促进剂 - Google Patents

豆科植物生长促进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81736B
CN110381736B CN201880015376.6A CN201880015376A CN110381736B CN 110381736 B CN110381736 B CN 110381736B CN 201880015376 A CN201880015376 A CN 201880015376A CN 110381736 B CN110381736 B CN 1103817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t
soyasapogenol
soybean
glycoside
s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1537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81736A (zh
Inventor
津野雄平
小川晃范
大西厚辉
藤松辉久
出口润
田之上明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8/006081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8159393A1/ja
Publication of CN1103817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17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817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17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F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e.g. FERTILISERS FROM WASTE OR REFUSE
    • C05F11/00Other organic fertilisers
    • C05F11/10Fertilisers containing plant vitamins or hormo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00Apparatus, or methods of use thereof, for testing or treating seed, roots, or the like, prior to sowing or plan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02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or more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04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or more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with one hetero atom
    • A01N43/14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or more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with one hetero atom six-membered rings
    • A01N43/16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or more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with one hetero atom six-membered rings with oxygen as the ring hetero atom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bryophyta, multi-cellular fungi or plants, or extracts thereof
    • A01N65/08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01N65/20Fabaceae or Leguminosae [Pea or Legume family], e.g. pea, lentil, soybean, clover, acacia, honey locust, derris or millettia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Natural Medicines & Medicinal Plant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Zoology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Dentistr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Botan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促进豆科植物生长的成分。本发明提供以大豆皂醇B的糖苷作为有效成分的豆科植物生长促进剂、以及采用大豆皂醇B的糖苷作为有效成分的豆科植物的生长促进方法。该大豆皂醇B的糖苷是大豆皂醇B的C‑22位为羟基,并且糖键合于该大豆皂醇B的C‑3位羟基的糖苷。

Description

豆科植物生长促进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促进豆科植物的生长的成分。
背景技术
大豆等豆科植物是作为食用、饲料用或油脂等的原料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栽培并且利用的重要的植物资源。世界上有各种种类的豆科植物被经常食用。这些豆科植物的产量增加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据报道,大豆在同一品种内的个体间,根的重量与产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非专利文献1)。增加根的重量即地下部分的重量,不仅直接关系到营养供给能力(源能)的增大,而且也有助于防止地上部分的倒伏,因此,作为有效增加豆科植物产量的方法值得期待。此外,作为豆科植物的特征性的地下部分的来源(氮供给源),广为人知有根瘤。在大豆中,显示出根瘤数量以及根瘤重量的增加与产量的增加有关(非专利文献2)。促进根瘤形成的技术在抑制化肥的使用的同时可以达成增收,因此,从构建可持续农业生产体系的观点来看也是值得期待的。
皂苷类是各种植物中所含的糖苷的一种,一直以来用作表面活性剂、乳化剂等。皂苷类的结构大致可分为三萜皂苷和类固醇皂苷,其种类极其多种多样。
皂苷类的多样的结构反映了其多样的生理活性。即,皂苷类对动植物产生各种生理作用,但其作用因结构不同而不同。例如,有报告显示,皂树皂苷(专利文献1)以及从丝瓜、人参、黄瓜、甜瓜或七叶胆中提取的皂苷(专利文献2)促进植物的生长或使产量增加。另外,还记载了来自茶树籽的皂苷促进VA菌根菌(泡囊丛枝菌根(Vesicular ArbuscularMycorrhizae))对植物的感染,该VA菌根菌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专利文献3)。
作为皂苷类的一种的大豆皂苷类,是齐墩果烷(Oleanan)型三萜皂苷的一种,是豆科植物所含的特征性的代谢产物。然而,大豆皂苷类中也有很多种类,而且它们的特性也大不相同。例如,在大豆皂醇B的糖苷中,糖键合于大豆皂醇B的C-3位羟基且C-22位是羟基的糖苷(所谓的B组大豆皂苷)与糖键合于大豆皂醇B的C-3位羟基且麦芽酚键合于C-22位羟基而成的糖苷(所谓的DDMP皂苷)的特性有很大差异。
在非专利文献3中,在实验控制的条件下,DDMP皂苷参与了发芽大豆中的活性氧的去除和根的伸长促进,但是有报告B组大豆皂苷对根的生长没有影响。非专利文献4报告了来自绿豆的粗皂苷促进了绿豆的发芽率和初期生长,但没有使产量增加。在非专利文献5和6中,报告了来自绿豆的B组大豆皂苷引起的绿豆的幼苗大小的降低,以及来自苜蓿的皂苷对小麦幼苗生长的阻碍。在非专利文献7~10中也报告了各种大豆皂苷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启示了其效果根据植物种类和大豆皂苷的结构而不同。例如,作为DDMP皂苷的大豆皂苷βg(也称为大豆皂苷VI或发色皂苷I)促进了莴苣胚根伸长,但有报告显示,该效果在B组大豆皂苷Bb(也称为大豆皂苷I)中较弱或未被发现。但是,DDMP皂苷在化学上不稳定,其制造需要严格的提取工序(非专利文献11)。因此,由于制造上和施用时稳定性的问题,DDMP皂苷在实际农业植物的栽培中的实用性极低。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2118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61-1580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8-23963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日本育种学会·日本作物学会北海道座谈会会报,1992,(31):64
(非专利文献2)作物研究所研究报告,2007,(8):49-108
(非专利文献3)种子的科学与生物技术,种子生理生物化学研究会(编辑),学会出版中心,2009,pp.106-112
(非专利文献4)Botanical Bulletin of Academia Sinica,1995,36(1):9-18
(非专利文献5)Advances in Plant Glycosides,Chemistry and Biology,Volume 6,Elsevier Science,1999,pp.105-130
(非专利文献6)Plant and Soil,1987,98(1):67-80
(非专利文献7)Physiol Plantarum,1995,93(4):785-789
(非专利文献8)Biologically Active Natural Products:Agrochemicals,CRCPress,1999,pp.248-272
(非专利文献9)Isoprenoid Synthesis in Plants and Microorganisms:NewConcepts and Experimental Approaches,Springer,2013,pp.405-424
(非专利文献10)Phytochem Rev,2013,(12):877-893
(非专利文献11)大豆蛋白质研究会会刊,1994,(15):36-40
发明内容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一种豆科植物生长促进剂,其中,以大豆皂醇B的糖苷作为有效成分,所述大豆皂醇B的糖苷是该大豆皂醇B的C-22位为羟基,并且糖键合于该大豆皂醇B的C-3位羟基的糖苷。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一种豆科植物的生长促进方法,其中,采用大豆皂醇B的糖苷作为有效成分,所述大豆皂醇B的糖苷是该大豆皂醇B的C-22位为羟基,并且糖键合于该大豆皂醇B的C-3位羟基的糖苷。
附图说明
[图1]大豆皂苷Bb对培土栽培大豆叶龄的影响。非施用区:大豆皂苷Bb非施用区,SSB:大豆皂苷Bb施用区。数据为各罐的平均值,误差条=标准偏差(n=4)。
[图2]大豆皂苷Bb对培土栽培大豆株高的影响。横轴的标签与图1相同。数据为各罐的平均值,误差条=标准偏差(n=4)。
[图3]大豆皂苷Bb对培土栽培大豆的侧芽数量的影响。横轴的标签与图1相同。数据为各罐的平均值,误差条=标准偏差(n=4)。*:P<0.05(vs非施用区)。
[图4]大豆皂苷Bb对培土栽培大豆的地上部分鲜重的影响。横轴的标签与图1相同。数据为各罐的平均值,误差条=标准偏差(n=4)。
[图5]大豆皂苷Bb对培土栽培大豆的地下部分鲜重的影响。横轴的标签与图1相同。数据为各罐的平均值,误差条=标准偏差(n=4)。*:P<0.05(vs非施用区)。
[图6]大豆皂苷Bb对根瘤菌材料施用下培土栽培的大豆叶龄的影响。根瘤菌:仅根瘤菌材料,根瘤菌+Gen:根瘤菌材料+染料木黄酮施用区,根瘤菌+SSB:根瘤菌材料+大豆皂苷Bb施用区。数据为各罐的平均值,误差条=标准偏差(n=4)。
[图7]大豆皂苷Bb对根瘤菌材料施用下培土栽培的大豆株高的影响。横轴的标签与图6相同。数据为各罐的平均值,误差条=标准偏差(n=4)。
[图8]大豆皂苷Bb对根瘤菌材料施用下培土栽培的大豆侧芽数量的影响。横轴的标签与图6相同。数据为各罐的平均值,误差条=标准偏差(n=4)。
[图9]大豆皂苷Bb对根瘤菌材料施用下培土栽培的大豆的地上部分鲜重的影响。横轴的标签与图6相同。数据为各罐的平均值,误差条=标准偏差(n=4)。
[图10]大豆皂苷Bb对根瘤菌材料施用下培土栽培的大豆的地下部分鲜重的影响。横轴的标签与图6相同。数据为各罐的平均值,误差条=标准偏差(n=4)。
[图11]大豆皂苷Bb对根瘤菌材料施用下培土栽培的大豆的根瘤数量的影响。横轴的标签与图6相同。数据为各罐的平均值,误差条=标准偏差(n=4)。
[图12]大豆皂苷Bb对根瘤菌材料施用下培土栽培的大豆的根瘤鲜重的影响。横轴的标签与图6相同。数据为各罐的平均值,误差条=标准偏差(n=4)。
[图13]含有大豆皂苷Bb的大豆皂苷制剂对根瘤菌材料施用下培土栽培的大豆的根瘤数量的影响。非施用区:仅培养土,根瘤菌:仅根瘤菌材料,根瘤菌+S50:根瘤菌材料+大豆皂苷制剂50ppm,根瘤菌+S100:根瘤菌材料+大豆皂苷制剂100ppm,根瘤菌+S500:根瘤菌材料+大豆皂苷制剂500ppm。数据为各罐的平均值,误差条=标准偏差(n=3~4)。
[图14]含有大豆皂苷Bb的大豆皂苷制剂对根瘤菌材料施用下培土栽培的大豆的根瘤鲜重的影响。横轴的标签与图13相同。数据为各罐的平均值,误差条=标准偏差(n=3~4)。
[图15]含有大豆皂苷Bb的大豆皂苷制剂对根瘤菌材料施用下培土栽培的大豆的叶龄的影响。横轴的标签与图13相同。数据为各罐的平均值,误差条=标准偏差(n=3~4)。
[图16]含有大豆皂苷Bb的大豆皂苷制剂对根瘤菌材料施用下培土栽培的大豆的株高的影响。横轴的标签与图13相同。数据为各罐的平均值,误差条=标准偏差(n=3~4)。
[图17]含有大豆皂苷Bb的大豆皂苷制剂对根瘤菌材料施用下培土栽培的大豆的地上部分鲜重的影响。横轴的标签与图13相同。数据为各罐的平均值,误差条=标准偏差(n=3~4)。
[图18]含有大豆皂苷Bb的大豆皂苷制剂对根瘤菌施用下培土栽培的大豆的地下部分鲜重的影响。非施用区:皂苷制剂非施用区,制剂:皂苷制剂施用区。数据为各盆的平均值,误差条=标准偏差(n=6)。*:P<0.05(vs非施用区)。
[图19]含有大豆皂苷Bb的大豆皂苷制剂对根瘤菌施用下培土栽培的大豆的籽粒数的影响。非施用区:皂苷制剂非施用区,制剂:皂苷制剂施用区。精制:制造例1的精制皂苷制剂施用区。数据为各盆的平均值,误差条=标准偏差(n=5)。
[图20]含有大豆皂苷Bb的大豆皂苷制剂对根瘤菌施用下培土栽培的大豆的籽粒鲜重的影响。横轴的标签与图19相同。数据为各盆的平均值,误差条=标准偏差(n=5)。
[图21]含有大豆皂苷Bb的大豆皂苷制剂(拌种)对根瘤菌施用下培土栽培的大豆的籽粒数的影响。非施用区:皂苷制剂非施用区,制剂:皂苷制剂施用区。数据为各盆的平均值,误差条=标准偏差(n=10)。
[图22]含有大豆皂苷Bb的大豆皂苷制剂(拌种)对根瘤菌施用下培土栽培的大豆的籽粒鲜重的影响。横轴的标签与图21相同。数据为各盆的平均值,误差条=标准偏差(n=10)。
[图23]含有大豆皂苷Bb的大豆皂苷制剂对根瘤菌施用下土壤栽培的大豆的籽粒鲜重的影响。非施用区:皂苷制剂非施用区,制剂:皂苷制剂施用区。数据为各盆的平均值,误差条=标准偏差(n=6)。
[图24]含有大豆皂苷Bb的大豆皂苷制剂与儿茶素并用对大豆地下部分干重的影响。非施用区:皂苷制剂非施用区,皂苷:皂苷制剂施用区,儿茶素:儿茶素制剂施用区,并用区:皂苷-儿茶素并用区。数据为各盆的平均值,误差条=标准偏差(n=4~5)。
[图25]含有大豆皂苷Bb的大豆皂苷制剂与磷酸铁的并用对大豆每株的荚重的影响。非施用区:皂苷制剂非施用区,皂苷:皂苷制剂施用区,磷酸铁:磷酸铁(III)施用区,并用区:皂苷-磷酸铁(III)并用区。数据为各盆的平均值,误差条=标准偏差(n=7~8)。
[图26]含有大豆皂苷Bb的大豆皂苷制剂与磷酸铁的并用对大豆的每荚的荚重的影响。横轴的标签与图25相同。数据为各盆的平均值,误差条=标准偏差(n=7~8)。*:存在显著性差异(vs非施用区)。
[图27]含有大豆皂苷Bb的大豆皂苷制剂与磷酸铁的并用对非耕地土壤栽培大豆的荚干重的影响。非施用区:仅土壤,并用区:皂苷-磷酸铁(III)并用区。数据为各盆的平均值,误差条=标准偏差(n=4~5).
[图28]含有大豆皂苷Bb的大豆皂苷制剂与磷酸铁的并用对非耕地土壤栽培大豆的籽粒干重的影响。横轴的标签与图27相同。数据为各盆的平均值,误差条=标准偏差(n=4~5)。*:存在显著性差异(vs非施用区)。
[图29]含有大豆皂苷Bb的大豆皂苷制剂对菜豆生长的影响。非施用区:仅营养液,10ppm:皂苷制剂10ppm施用区,100ppm:皂苷制剂100ppm施用区。数据为各盆的平均值,误差条=标准偏差(n=5)。
[图30]含有大豆皂苷Bb的大豆皂苷制剂对豌豆生长的影响。横轴的标签与图29相同。数据为各盆的平均值,误差条=标准偏差(n=5)。*:存在显著性差异(vs非施用区)。
[图31]大豆皂苷制剂的叶面散布产生的大豆的生长促进。非施用区:仅培养土,10ppm:皂苷制剂10ppm施用区,100ppm:皂苷制剂100ppm施用区。数据为平均值,误差条=标准偏差(n=14~15)。
[图32]大豆皂苷制剂的叶面散布产生的鹰嘴豆的生长促进。横轴的标签与图31相同。数据为平均值,误差条=标准偏差(n=10~11)。
[图33]在叶面散布有大豆皂苷制剂的豆科植物的根的摄影图像。A:大豆,B:鹰嘴豆。非施用区:仅培养土,10ppm:皂苷制剂10ppm施用区,100ppm:皂苷制剂100ppm施用区。
[图34]大豆皂苷制剂的叶面散布使大豆的根部增加。横轴的标签与图31相同。数据为平均值(n=14~15)。
[图35]大豆皂苷制剂的叶面散布使鹰嘴豆的根部增加。横轴的标签与图31相同。数据为平均值(n=10~11)。
具体实施方式
寻求作为重要作物的豆科植物的生产率的效率化,特别是产量的增加。本发明提供一种促进豆科植物的生长的成分。
一直以来,大豆皂醇B的糖苷,即该大豆皂醇B的C-22位为羟基,并且糖键合于C-3位羟基而成的糖苷(所谓的B组大豆皂苷)对豆科植物的生长产生的影响或效果不明确。然而,本发明者们发现,通过给予添加有该B组大豆皂苷的土壤、材料、水等进行栽培,会促进豆科植物的生长。
本发明的豆科植物生长促进剂促进豆科植物的生长,提高作为重要作物的豆科植物的生产率。
在本发明中,以B组大豆皂苷(即,大豆皂醇B的糖苷,并且是该大豆皂醇B的C-22位为羟基且糖键合于该大豆皂醇B的C-3位羟基的糖苷)作为有效成分,用于豆科植物的生长促进。
本发明的豆科植物的“生长促进”是指例如从豆科植物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重量的增加、侧芽数量的增加、产量的增加以及根瘤形成的促进(例如,根瘤数量的增加或根瘤重量的增加)中选择的任意一种以上。在本发明中,“产量”是指从花的数量、荚数、荚重、种子的单粒重、以及每株或单位面积的种子的总重量(所谓的种子收获量)的增加中选择的任意一种以上。本发明的豆科植物的“生长促进”优选是指从地下部分的重量的增加、侧芽数量的增加、产量的增加和根瘤形成促进中选择的任意一种以上,更优选是指产量的增加、特别是使每株或单位面积种子的总重量(所谓的种子收获量)增加。
在本说明书中,豆科植物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是指各豆科植物的植物体中的栽培基质(例如土壤、水、营养液、培养基等)的上表面以上的部分和以下的部分。
作为“豆科植物”,例如可以举出大豆(Glycine)属植物、菜豆(Phaseolus)属植物、鹰嘴豆(Cicer)属植物、豌豆(Pisum)属植物、兵豆(Lens)属植物、木豆(Cajanus)属植物、蚕豆(Vicia)属植物、花生(Arachis)属植物、苜蓿(Medicago)属植物、假含羞草(Neptunia)属植物、胡芦巴(Trigonella)属植物、四棱豆(Psophocarpus)属植物等,作为优选的例子,可以举出大豆属植物、菜豆属植物、鹰嘴豆属植物、豌豆属植物、兵豆属植物、木豆属植物、蚕豆属植物以及花生属植物,作为更优选的例子,可以举出大豆属植物、菜豆属植物、鹰嘴豆属植物、豌豆属植物,作为进一步优选的例子,可以举出大豆属植物。
作为大豆属植物的例子,可以举出大豆(Glycine max);作为菜豆属植物的例子,可以举出菜豆(Phaseolus vulgaris);作为鹰嘴豆属植物的例子,可以举出鹰嘴豆(Cicerarietinum);作为豌豆属植物的例子,可以举出豌豆(豆苗)(Pisum sativum);作为兵豆属植物的例子,可以举出兵豆(Lens culinaris);作为木豆属植物的例子,可以举出木豆(Cajanus cajan);作为蚕豆属植物的例子,可以举出蚕豆(Vicia faba);作为花生属植物的例子,可以举出花生(Arachis hypogaea);作为苜蓿属植物的例子,可以举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作为假含羞草属植物的例子,可以举出水含羞草(Neptuniaoleracea);作为胡芦巴属植物的例子,可以举出胡芦巴(Trigonella foenum-graecum);作为四棱豆属植物的例子,可以举出四棱豆(Psophocarpus tetragonolobus)。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应被本发明促进生长的豆科植物是选自大豆属植物、菜豆属植物、鹰嘴豆属植物、豌豆属植物、兵豆属植物、木豆属植物、蚕豆属植物以及花生属植物中的至少一种。在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应被本发明促进生长的豆科植物是选自大豆、菜豆、鹰嘴豆、豌豆、兵豆、木豆、蚕豆以及花生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应被本发明促进生长的豆科植物是选自大豆、菜豆及鹰嘴豆中的至少一种,尤其优选为大豆。
在本说明书中,B组大豆皂苷是下述式(I)所表示的、大豆皂醇B的C-22位是羟基,并且糖键合于该大豆皂醇B的C-3位羟基的大豆皂醇B的糖苷。在本说明书中,在大豆皂醇B的C-22位羟基上键合有2,3-二氢-2,5-二羟基-6-甲基-4H-吡喃-4-酮(2,3-dihydro-2,5-dihydroxy-6-methyl-4H-pyran-4-one)的糖苷(所谓的DDMP皂苷)不被分类为B组大豆皂苷。
Figure BDA0002187952090000091
式(I)中,R表示糖残基或者糖链。
式(I)中,作为R所表示的糖残基的例子,可以举出葡萄糖醛酸、半乳糖、葡萄糖、鼠李糖、阿拉伯糖等,作为R所表示的糖链的例子,可以举出鼠李糖(1→2)半乳糖(1→2)葡萄糖醛酸(1→3)、鼠李糖(1→2)阿拉伯糖(1→2)葡萄糖醛酸(1→3)、葡萄糖(1→2)半乳糖(1→2)葡萄糖醛酸(1→3)等。
作为式(I)所表示的化合物的例子,优选可以举出大豆皂苷Bb(也称为大豆皂苷I)、大豆皂苷Bc(也称为大豆皂苷II)以及大豆皂苷Ba(也称为大豆皂苷V),更优选可以举出大豆皂苷Bb。大豆皂苷Bb、大豆皂苷Bc以及大豆皂苷Ba的结构分别用下述式(II)、(III)和(IV)表示。
Figure BDA0002187952090000092
Figure BDA0002187952090000101
因此,本发明中使用的用于豆科植物生长促进的有效成分是大豆皂醇B的C-22位为羟基并且糖键合于该大豆皂醇B的C-3位羟基的大豆皂醇B的糖苷,优选为选自上述式(I)所表示的化合物中的一种以上,更优选为选自大豆皂苷Bb、大豆皂苷Bc以及大豆皂苷Ba中的一种以上,进一步优选为大豆皂苷Bb。
本发明中使用的B组大豆皂苷可以从大豆等豆科植物中提取或精制,或通过由大豆等豆科植物分泌生产来制备。例如,在从豆科植物中提取或精制的情况下,将干燥大豆等豆科植物的种子粉碎,然后用乙醇等溶剂提取,进一步根据需要通过柱或树脂精制来分离B组大豆皂苷。还例如,当由豆科植物分泌生产时,可以使用大豆等豆科植物的水培液中分泌的B组大豆皂苷。或者,也可以使用市售的B组大豆皂苷(例如,可以从ChromaDex,Inc.获得)。或者,也可以使用富含B组大豆皂苷的市售的大豆皂苷制剂(例如,从和光纯药工业(株)、Access One,Inc.、J-Oil Mills,Inc.、不二制油(株)、(株)常盘植物化学研究所、FAPJapan Inc.等可以获得)。
因此,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一种以B组大豆皂苷作为有效成分的豆科植物生长促进剂。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B组大豆皂苷在用于制造豆科植物生长促进剂中的用途。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B组大豆皂苷用于豆科植物生长促进的用途。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豆科植物生长促进的B组大豆皂苷。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了B组大豆皂苷的豆科植物的生长促进方法。
在本发明中,该生长促进优选是指选自地下部分的重量增加、侧芽数量的增加、产量的增加以及根瘤形成促进中的任意一种以上,更优选是指产量的增加、特别是使每一株或每单位面积的种子的总重量增加。
在本发明的豆科植物生长促进中,B组大豆皂苷可以以其单体使用,或者,也可以以含有B组大豆皂苷作为有效成分的组合物的形态使用。因此,由本发明提供的豆科植物生长促进剂的形态并不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该B组大豆皂苷单体,也可以是含有该B组大豆皂苷作为有效成分的组合物(例如,各种农业用或园艺用材料)。本发明的生长促进剂可以具有例如块状、粉末状、颗粒状、液状、凝胶状等任意的形态。
在以单体使用B组大豆皂苷时,只要将该B组大豆皂苷添加到土壤、培养基、无土栽培用溶液等用于栽培豆科植物的栽培基质中,或调制含有该B组大豆皂苷的水或添加剂,将该水或添加剂添加到该豆科植物用的栽培基质中即可。或者,调制包含该B组大豆皂苷的水或添加剂,将该水和添加剂提供给豆科植物的种子或植物体即可。
作为包含B组大豆皂苷作为有效成分的组合物的例子,例如,可以举出含有该B组大豆皂苷作为有效成分的栽培基质(例如农业用或园艺用的土壤、培养土、培养基、无土栽培用溶液、水等)、肥料、浇灌用水、根瘤菌材料等的微生物材料、土壤改良剂、农药、播种用材料、植物用补充剂(例如活化剂、营养剂等)等,但不局限于这些。
含有该B组大豆皂苷作为有效成分的肥料、微生物材料、土壤改良剂、播种用材料、植物用补充剂优选用于栽培豆科植物的土壤的改良。该肥料、微生物材料、土壤改良剂、播种用材料、植物用补充剂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当该肥料、微生物材料、土壤改良剂、播种用材料、植物用补充剂为固体时,可以为块状、粉末状、颗粒状等,但优选为粉末或颗粒。该肥料、微生物材料、土壤改良剂、播种用材料、植物用补充剂,除了含有B组大豆皂苷作为有效成分以外,还可以包含通常用于栽培豆科植物的肥料、微生物材料、土壤改良剂、播种用材料、植物用补充剂的成分。
作为该微生物材料,优选为根瘤菌材料。该根瘤菌材料中包含的根瘤菌的种类,可以根据栽培的豆科植物进行选择。以下的表1中例示了本发明中使用的根瘤菌制剂中可能包含的根瘤菌及作为其对象的豆科植物的例子。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配合在微生物材料中的微生物也称为微生物菌体。
[表1]
Figure BDA0002187952090000121
上面列出的根瘤菌种类可以对于各个对象豆科植物单独使用任意一种,或者将任意两种以上组合使用。例如,在上面提到的根瘤菌中,
·作为大豆属植物用,优选为选自慢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属菌和中华根瘤菌(Ensifer(Sinorhizobium))属菌中的一种以上,更优选为慢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属菌。作为慢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属菌,优选为选自慢生大豆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高效固氮慢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 diazoefficiens)以及埃氏慢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 elkanii)中的一种以上,更优选为选自慢生大豆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以及高效固氮慢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diazoefficiens)中的一种以上。作为中华根瘤菌(Ensifer(Sinorhizobium))属菌,优选为费氏中华根瘤菌(Ensifer(Sinorhizobium)fredii);
·作为菜豆属植物、豌豆属植物、蚕豆属植物、兵豆属植物及木豆属植物用,优选为根瘤菌(Rhizobium)属菌。作为根瘤菌(Rhizobium)属菌,优选为选自豌豆根瘤菌(Rhizobium leguminosarum)、高卢根瘤菌(Rhizobium gallicum)以及贾氏根瘤菌(Rhizobium giardinii)中的一种以上,更优选为豌豆根瘤菌(Rhizobiumleguminosarum);
·作为鹰嘴豆属植物用,优选为中慢生根瘤菌(Mesorhizobium)属菌,作为中慢生根瘤菌(Mesorhizobium)属菌,优选为选自鹰嘴豆中慢生根瘤菌(Mesorhizobium ciceri)和地中海中慢生根瘤菌(Mesorhizobium mediterraneum)中的一种以上,更优选为鹰嘴豆中慢生根瘤菌(Mesorhizobium ciceri)。
·作为花生属植物用,优选为慢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属菌。优选的慢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属菌的种类与大豆属植物的情况相同。
此外,作为所述微生物材料,可以使用根瘤菌以外的微生物种的材料,或者也可以使用组合有根瘤菌和根瘤菌以外的微生物种而成的材料。作为根瘤菌以外的微生物种,例如可以举出植物生长促进根际细菌和植物生长促进菌类。作为该植物生长促进根际细菌,例如可以举出芽孢杆菌(Bacillus)属菌、假单胞菌(Pseudomonas)属菌、固氮螺菌(Azospirillum)属菌、伯克氏菌(Burkholderia)属菌、肠杆菌(Enterobacter)属菌、篮状菌(Talaromyces)属菌、节杆菌(Arthrobacter)属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属菌、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属菌、欧文氏菌(Erwinia)属菌、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属菌、沙雷氏菌(Serratia)属菌以及红球菌(Rhodococcus)属菌;作为该植物生长促进菌类,例如可以举出青霉(Penicillium)属菌、木霉(Trichoderma)属菌、镰刀菌(Fusarium)属菌、茎点霉(Phoma)属菌、球囊霉(Glomus)属菌、无梗囊霉(Acaulospora)属菌、内养囊霉(Entrophospora)属菌、巨孢囊霉(Gigaspora)属菌、盾巨孢囊霉(Scutellospora)属菌、以及曲霉(Aspergillus)属菌。
含有该B组大豆皂苷作为有效成分的栽培基质、肥料、根瘤菌材料等微生物材料、土壤改良剂、农药、播种用材料、植物用补充剂可以通过在通常的栽培基质(例如农业用或园艺用的土壤、培养土、培养基、无土栽培用溶液、水等)、肥料、根瘤菌材料等微生物材料、土壤改良剂、农药、播种用材料、植物用补充剂(例如活化剂、营养剂等)等中添加B组大豆皂苷来调制。
上述的含有B组大豆皂苷作为有效成分的组合物中的B组大豆皂苷的浓度,例如,当该组合物为肥料、微生物材料、土壤改良剂、播种用材料、植物用补充剂等时,在该组合物的总量中,优选为0.000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0.005质量%以上,且优选为8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5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5质量%以下,或者在该组合物的总量中优选为0.0005~80质量%,更优选为0.0005~50质量%、0.0005~5质量%、0.0005~0.5质量%、0.005~80质量%、0.005~50质量%、0.005~5质量%或0.005~0.5质量%。或者,在该组合物是栽培基质的情况下,该组合物中的B组大豆皂苷的浓度在该组合物的总量中优选为0.01质量ppm以上,更优选为0.1质量ppm以上,且优选为100质量ppm以下,更优选为10质量pp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质量pp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质量ppm以下,或者在该组合物的总量中优选为0.01~100质量ppm、更优选为0.01~10质量ppm、0.01~5质量ppm、0.01~2质量ppm、0.1~100质量ppm、0.1~10质量ppm,0.1~5质量ppm或者0.1~2质量ppm。
本发明的用于豆科植物生长促进的B组大豆皂苷的使用量作为用于栽培豆科植物的所述栽培基质中的浓度,优选为0.01~100质量ppm,更优选为0.01~50质量ppm、0.01~20质量ppm、0.01~13质量ppm、0.1~10质量ppm、0.1~5质量ppm或者0.1~2质量ppm即可。例如,每1升栽培基质容量的B组大豆皂苷的使用量优选为0.01~100mg,更优选为0.01~50mg、0.01~20mg、0.01~13mg、0.1~10mg、0.1~5mg或0.1~2mg即可。土培豆科植物时,每10公亩土地,优选以0.001~10kg,更优选以0.001~5kg、0.001~2kg、0.001~1.3kg、0.01~1kg、0.01~0.5kg或0.01~0.2kg的量,在土壤中添加B组大豆皂苷即可。即,在含有上述B组大豆皂苷作为有效成分的组合物,例如肥料、微生物材料、土壤改良剂、播种用材料、植物用补充剂等情况下,该组合物的使用量依赖于包含在该组合物中的B组大豆皂苷的浓度。假设该组合物中包含的B组大豆皂苷的浓度为0.005质量%时,该组合物每10公亩土地的使用量优选为20~200,000kg,更优选为20~100,000kg、20~40,000kg、20~26,000kg、200~20,000kg、200~10,000kg或200~4,000kg。
在本发明中,作为豆科植物的栽培方法,可以列举水培、喷雾栽培、砂培、砂砾栽培等无土栽培、土培、水土培等,其中优选土培。土培优选使用农业用或园艺用的土壤或培养土。土培中使用的土壤或培养土,优选进行过团粒化处理等土壤改良。另外,作为用于土壤或培养土的团粒化处理的土壤改良剂,优选为以日本特开2017-190448号公报中记载的碱处理木质素作为有效成分的土壤改良剂。
从环境稳定性的观点出发,本发明中的豆科植物的栽培优选为室内栽培,但从确保收率的观点出发,更优选为室外栽培。在用任一方法进行栽培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豆科植物的生长促进方法中,均采用B组大豆皂苷(单体、或以上述的含有B组大豆皂苷作为有效成分的组合物的形态)作为有效成分。具体而言,将豆科植物与该B组大豆皂苷一起栽培。在该本发明的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优选将该B组大豆皂苷添加到培养基质(例如,土壤、培养土、培养基、无土栽培用溶液、水等)中。如果通过常规步骤以含有该B组大豆皂苷的培养基质栽培豆科植物,则可以获得B组大豆皂苷产生的豆科植物的生长促进效果。例如,在土培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将通常施用于豆科植物的肥料、根瘤菌材料等添加到土壤中,再向其施用该B组大豆皂苷。或者,在将B组大豆皂苷以肥料、微生物材料等的形态使用时,不需要另外添加肥料或微生物材料等,但也可以与其他肥料、微生物材料等的添加相结合。如果通过常规步骤用添加有制得的该B组大豆皂苷的土壤栽培豆科植物,则可以获得B组大豆皂苷的生长促进效果。在无土栽培的情况下,只要将该B组大豆皂苷加入营养液中即可。优选在播种之前将该B组大豆皂苷添加到栽培基质中,但也可以在播种后添加,或者可以在播种之前和播种之后都添加。
或者,在本发明的方法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该B组大豆皂苷优选通过涂布或涂抹到播种前的种子(例如作为拌种)来赋予。如果通过常规步骤用栽培基质栽培添加有该B组大豆皂苷的种子,则可以获得B组大豆皂苷产生的豆科植物的生长促进效果。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向所述播种前和/或播种后的栽培基质(例如土壤、培养土、培养基、无土栽培用溶液、水等)中添加该B组大豆皂苷与向播种前的种子涂布或涂抹该B组大豆皂苷相结合。
在本发明的方法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该B组大豆皂苷也可以通过直接散布、喷雾或涂布到豆科植物的植物体上(例如,叶面散布)。如果按常规步骤栽培添加有该B组大豆皂苷的豆科植物,则可以得到B组大豆皂苷产生的豆科植物的生长促进效果。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向所述播种前和/或播种后的栽培基质(例如土壤、培养土、培养基、无土栽培用溶液、水等)中添加该B组大豆皂苷或者将该B组大豆皂苷涂布或涂抹到播种前的种子,与该B组大豆皂苷直接散布、喷雾或涂布到该豆科植物的植物体相结合。
利用本发明的方法的豆科植物的栽培期优选为从种子播种开始20天以上,更优选至种子可以收获的时期。但是,至种子可以收获的时期所需的时间因豆科植物的种类、栽培环境而异。
在本发明中,B组大豆皂苷也可以与用于豆科植物生长促进的其他成分,例如选自植物的必需营养素、类黄酮、有机酸、氨基酸、肽、核苷、核苷酸、核酸碱基、糖、一元醇、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食品添加剂、微生物提取物、植物激素、nod因子即脂壳寡糖、合成脂壳寡糖、壳寡糖、甲壳素化合物、亚油酸或其衍生物、亚麻酸或衍生物、卡里金(Karriki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衍生物、甜菜碱化合物、酚类化合物等中的一种以上并用。这些其他成分可以包含在含有上述B组大豆皂苷的组合物中,或者,也可以分别施用于豆科植物。这些其他成分的使用量只要是不抑制B组大豆皂苷产生的豆科植物生长促进效果的量即可。
作为该植物的必需营养素,例如可以举出氮、磷、钾、钙、硫、镁、硼、氯、锰、铁、锌、铜、钼、镍等;作为该类黄酮,例如可以举出染料木苷、大豆苷、染料木黄酮、大豆苷元等;作为该有机酸,例如可以举出柠檬酸、草酸、阿魏酸、咖啡酸、苹果酸、丙二酸、番石榴酸(piscidic acid)、麦根酸(Mugineic acid)、脱羟基麦根酸、羟基麦根酸、乙酸、丁酸等;作为该氨基酸,例如可以举出丝氨酸、脯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半胱氨酸、色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酰胺、天冬氨酸、谷氨酸、5-氨基乙酰丙酸等;作为该肽,例如可以举出谷胱甘肽、糖肽、大豆蛋白分解物、来源于植物的多肽等;作为该核苷,例如可以举出肌苷、鸟苷、尿苷等;作为该核苷酸,例如可以举出肌苷酸、鸟苷酸、尿苷酸等;作为该核酸碱基,例如可以举出次黄嘌呤、鸟嘌呤、尿嘧啶等;作为该糖,例如可以举出海藻糖、蔗糖、葡萄糖、麦芽糖等;作为该一元醇,例如可以举出月桂醇、鲸蜡醇、硬脂醇、油醇等;作为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例如可以举出聚氧乙烯油基醚、聚氧乙烯月桂基醚、聚氧乙烯硬脂基醚等;作为该食品添加剂,例如可以举出壳聚糖等;作为该微生物提取物,例如可以举出酵母提取物等;作为该植物激素,例如可以举出吲哚-3-乙酸、吲哚-3-丁酸、萘乙酸、萘氧基乙酸、苯乙酸、2,4-二氯苯氧基乙酸、2,4,5-三氯苯氧基乙酸、玉米素、激动素、苄基腺嘌呤、噻苯隆、赤霉素、独脚金内酯、茉莉酸、茉莉酸甲酯等;作为该nod因子即脂壳寡糖,例如可以举出NodRM、NodRM-1、NodRM-3、美国专利第5,175,149号和第5,321,011号记载的BjNod-V(C18:1)、BjNod-V(Ac,C18:1)、BjNod-V(C16:1)以及BjNod-V(Ac,C16:0)以及WO2010/049751中记载的Myc因子等;作为该合成脂壳寡糖,例如可以举出WO2005/063784中记载的合成LCO化合物、以及美国专利第5,545,718号所记载的AcNodRM-1及AcNodRM-3等;作为该壳寡糖,例如可以举出低聚-N-乙酰基葡萄糖胺等;作为该甲壳素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甲壳素、壳聚糖等;作为该亚油酸或其衍生物类,例如可以举出亚油酸等;作为该亚麻酸或其衍生物类,例如可以举出亚麻酸等;作为该卡里金,例如可以举出盐酸盐、氢溴酸盐等;作为该酰基-高丝氨酸内酯衍生物,例如可以举出N-酰基-L-高丝氨酸内酯、N-己酰基-L-高丝氨酸内酯、N-(3-氧代辛酰基)-L-高丝氨酸内酯等;作为该甜菜碱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N,N,N-三甲基甘氨酸、肉碱等;作为该酚类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甲酚或氯酚等。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用于豆科植物生长促进的B组大豆皂苷与儿茶素类并用。本说明书中的儿茶素类是指选自儿茶素(C)、没食子儿茶素(GC)、儿茶素没食子酸酯(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以及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中的至少一种。儿茶素类可以从由山茶(Camellia)属植物(例如中国小叶种(C.sinensis var.sinensis)、普洱茶(C.sinensis var.assamica)等)制造的茶叶、葡萄、可可豆或它们的加工品等中提取。或者可以将市售的茶提取物或儿茶素制剂作为儿茶素类使用。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用于豆科植物生长促进的B组大豆皂苷与磷酸铁(III)(FePO4)并用。
本说明书中引用的所有专利文献、非专利文献及其他刊物其全部在本说明书中作为参考被引用。
作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本说明书还公开了以下的物质、制造方法、用途、方法等。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
[1]一种豆科植物生长促进剂,其中,以大豆皂醇B的糖苷作为有效成分,所述大豆皂醇B的糖苷是该大豆皂醇B的C-22位为羟基,并且糖键合于该大豆皂醇B的C-3位羟基的糖苷。
[2]根据[1]所述的豆科植物生长促进剂,其中,优选还含有选自植物的必需营养素、类黄酮、有机酸、氨基酸、肽、核苷、核苷酸、核酸碱基、糖、一元醇、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食品添加剂、微生物提取物、植物激素、nod因子即脂壳寡糖、合成脂壳寡糖、壳寡糖、甲壳素化合物、亚油酸或其衍生物、亚麻酸或衍生物、卡里金、酰基-高丝氨酸内酯衍生物、甜菜碱化合物以及酚类化合物中的一种以上,更优选还含有儿茶素类或磷酸铁(III)。
[3]根据[1]或[2]所述的豆科植物生长促进剂,其中,优选为豆科植物用的农药、肥料、微生物材料、土壤改良剂、播种用材料或植物用补充剂的形态。
[4]根据[3]所述的豆科植物生长促进剂,其中,优选所述微生物材料是根瘤菌材料。
[5]根据[3]或[4]所述的豆科植物生长促进剂,其中,优选含有所述糖苷0.0005~80质量%。
[6]根据[1]或[2]所述的豆科植物生长促进剂,其中,优选为豆科植物用的栽培基质。
[7]根据[6]所述的豆科植物生长促进剂,其中,优选所述栽培基质为土壤、培养土、培养基、无土栽培用溶液或水。
[8]根据[6]或[7]所述的豆科植物生长促进剂,其中,优选含有所述糖苷0.01~100质量ppm。
[9]根据[1]~[8]中任一项所述的豆科植物生长促进剂,其中,生长促进优选为选自地下部分重量的增加、侧芽数量的增加、根瘤形成的促进以及产量增加中的任意一种以上,更优选为产量增加。
[10]一种糖苷在用于制造豆科植物生长促进剂中的用途,其中,所述糖苷是大豆皂醇B的糖苷,并且是该大豆皂醇B的C-22位为羟基,且糖键合于该大豆皂醇B的C-3位羟基的糖苷。
[11]根据[10]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豆科植物生长促进剂优选还含有选自植物的必需营养素、类黄酮、有机酸、氨基酸、肽、核苷、核苷酸、核酸碱基、糖、一元醇、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食品添加剂、微生物提取物、植物激素、nod因子即脂壳寡糖、合成脂壳寡糖、壳寡糖、甲壳素化合物、亚油酸或其衍生物、亚麻酸或衍生物、卡里金、酰基-高丝氨酸内酯衍生物、甜菜碱化合物以及酚类化合物中的一种以上,更优选还含有儿茶素类或磷酸铁(III)。
[12]根据[10]或[11]所述的用途,其中,优选所述豆科植物生长促进剂是豆科植物用的农药、肥料、微生物材料、土壤改良剂、播种用材料或植物用补充剂。
[13]根据[12]所述的用途,其中,优选所述微生物材料是根瘤菌材料。
[14]根据[12]或[13]所述的用途,其中,优选所述豆科植物生长促进剂含有所述糖苷0.0005~80质量%。
[15]根据[10]或[11]所述的用途,其中,优选所述豆科植物生长促进剂是豆科植物用的栽培基质。
[16]根据[15]所述的用途,其中,优选所述栽培基质为土壤、培养土、培养基、无土栽培用溶液或水。
[17]根据[15]或[16]所述的用途,其中,优选所述豆科植物生长促进剂含有所述糖苷0.01~100质量ppm。
[18]根据[10]~[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生长促进优选为选自地下部分重量的增加、侧芽数量的增加、根瘤形成的促进以及产量增加中的任意一种以上,更优选为产量增加。
[19]一种糖苷用于豆科植物生长促进的用途,其中,所述糖苷是大豆皂醇B的糖苷,并且是该大豆皂醇B的C-22位为羟基,且糖键合于该大豆皂醇B的C-3位羟基的糖苷。
[20]根据[19]所述的用途,其中,优选所述糖苷与选自植物的必需营养素、类黄酮、有机酸、氨基酸、肽、核苷、核苷酸、核酸碱基、糖、一元醇、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食品添加剂、微生物提取物、植物激素、nod因子即脂壳寡糖、合成脂壳寡糖、壳寡糖、甲壳素化合物、亚油酸或其衍生物、亚麻酸或衍生物、卡里金、酰基-高丝氨酸内酯衍生物、甜菜碱化合物以及酚类化合物中的一种以上;更优选为儿茶素类或磷酸铁(III)并用。
[21]根据[19]或[20]所述的用途,其中,优选所述糖苷包含于豆科植物用的农药、肥料、微生物材料、土壤改良剂、播种用材料或植物用补充剂中。
[22]根据[21]所述的用途,其中,优选所述微生物材料是根瘤菌材料。
[23]根据[21]或[22]所述的用途,其中,优选所述农药、肥料、微生物材料、土壤改良剂、播种用材料或植物用补充剂含有所述糖苷0.0005~80质量%。
[24]根据[19]或[20]所述的用途,其中,优选所述糖苷包含于豆科植物用的栽培基质中。
[25]根据[24]所述的用途,其中,优选所述栽培基质为土壤、培养土、培养基、无土栽培用溶液或水。
[26]根据[24]或[25]所述的用途,其中,优选所述栽培基质含有所述糖苷0.01~100质量ppm。
[27]根据[19]~[2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生长促进优选为选自地下部分重量的增加、侧芽数量的增加、根瘤形成的促进以及产量增加中的任意一种,更优选为产量增加。
[28]一种豆科植物的栽培方法,其中,采用大豆皂醇B的糖苷作为有效成分,所述大豆皂醇B的糖苷是该大豆皂醇B的C-22位为羟基,并且糖键合于该大豆皂醇B的C-3位羟基的糖苷。
[29]一种豆科植物的生长促进方法,其中,采用大豆皂醇B的糖苷作为有效成分,所述大豆皂醇B的糖苷是该大豆皂醇B的C-22位为羟基,并且糖键合于该大豆皂醇B的C-3位羟基的糖苷。
[30]根据[28]或[29]所述的方法,其中,优选所述糖苷与选自植物的必需营养素、类黄酮、有机酸、氨基酸、肽、核苷、核苷酸、核酸碱基、糖、一元醇、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食品添加剂、微生物提取物、植物激素、nod因子即脂壳寡糖、合成脂壳寡糖、壳寡糖、甲壳素化合物、亚油酸或其衍生物、亚麻酸或衍生物、卡里金、酰基-高丝氨酸内酯衍生物、甜菜碱化合物以及酚类化合物中的一种以上;更优选为儿茶素类或磷酸铁(III)并用。
[31]根据[28]~[3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优选包括:将所述豆科植物与所述大豆皂醇B的糖苷一起栽培。
[32]根据[31]所述的方法,其中,优选包括:向栽培基质中添加所述大豆皂醇B的糖苷作为有效成分;以及用得到的添加有该糖苷的栽培基质栽培所述豆科植物。
[33]根据[31]所述的方法,其中,优选包括:在播种前的豆科植物种子上涂布或涂抹所述大豆皂醇B的糖苷作为有效成分;以及用栽培基质栽培该种子。
[34]根据[31]所述的方法,其中,优选包括:在豆科植物的植物体上散布、喷雾或涂布所述大豆皂醇B的糖苷作为有效成分;以及用栽培基质栽培该植物体。
[35]根据[32]所述的方法,其中,优选向所述栽培基质中添加所述大豆皂醇B的糖苷包括:向该栽培基质中添加含有该糖苷作为有效成分的农药、肥料、微生物材料、土壤改良剂、播种用材料或植物用补充剂。
[36]根据[33]所述的方法,其中,优选向所述豆科植物种子上涂布或涂抹所述大豆皂醇B的糖苷包括:向该种子涂布或涂抹含有该糖苷作为有效成分的农药、肥料、微生物材料、土壤改良剂、播种用材料或植物用补充剂。
[37]根据[34]所述的方法,其中,优选在所述豆科植物的植物体上散布、喷雾或涂布所述大豆皂醇B的糖苷包括:向该植物体散布、喷雾或涂布含有该糖苷作为有效成分的农药、肥料、微生物材料、土壤改良剂、播种用材料或植物用补充剂。
[38]根据[35]~[3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优选所述农药、肥料、微生物材料、土壤改良剂、播种用材料或植物用补充剂含有所述大豆皂醇B的糖苷0.0005~80质量%。
[39]根据[31]~[3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优选所述栽培时,所述栽培基质中的所述糖苷的浓度为0.01~100质量ppm。
[40]根据[31]~[3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优选所述栽培的栽培基质为土壤、培养土、培养基、无土栽培用溶液或水。
[41]根据[29]~[4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生长促进优选为选自地下部分重量的增加、侧芽数量的增加、根瘤形成的促进以及产量增加中的任意一种,更优选为产量增加。
[42]根据[28]~[4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优选采用碱处理木质素进行过团粒化处理的土壤或培养土作为栽培基质。
[43]根据[28]~[4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优选所述糖苷与微生物菌体或微生物材料并用。
[44]所述[1]~[43]的任一项中,所述大豆皂醇B的糖苷优选为上述式(I)所表示的化合物,
(该式(I)中,R为糖残基或者糖链;优选为选自葡萄糖醛酸、半乳糖、葡萄糖、鼠李糖以及阿拉伯糖中的糖残基,或者选自鼠李糖(1→2)半乳糖(1→2)葡萄糖醛酸(1→3)、鼠李糖(1→2)阿拉伯糖(1→2)葡萄糖醛酸(1→3)以及葡萄糖(1→2)半乳糖(1→2)葡萄糖醛酸(1→3)中的糖链);
所述大豆皂醇B的糖苷更优选为选自大豆皂苷Bb、大豆皂苷Bc以及大豆皂苷Ba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为大豆皂苷Bb。
[45]所述[1]~[44]的任一项中,所述豆科植物优选为选自大豆属植物、菜豆属植物、鹰嘴豆属植物、豌豆属植物、兵豆属植物、木豆属植物、蚕豆属植物以及花生属植物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选自大豆、菜豆、鹰嘴豆、豌豆、兵豆、木豆、蚕豆以及花生中的至少一种。
[46]所述[7]、[16]、[25]以及[40]的任一项中,优选所述土壤是使用碱处理木质素进行过团粒化处理的土壤或培养土。
实施例
以下,根据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地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实施例1
(大豆皂苷Bb对大豆生长产生的效果)
在填充了约65g培养土(Takii含水单元培养土TM-1,Takii种苗株式会社)的Leonard罐(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1983,29:97-100)中灌注100mL自来水之后,将大豆(品种“绿碧”、Kaneko Seeds Co.,Ltd.)各2粒埋入距培养土表面约1cm的深度进行播种。将溶解于50mM TAPS缓冲液(pH7.7)的20μM大豆皂苷Bb(大豆皂苷I,ChromaDex,Inc.)溶液1mL,使用微量移液器滴加在覆盖种子的培养土上。该培养土中的大豆皂苷Bb浓度约为0.3ppm(质量ppm,以下相同)。作为对照(大豆皂苷Bb非施用区),按照同样的步骤施用50mM TAPS缓冲液(pH7.7)。
在人工气象器(LPH-350SP,(株)日本医化器械制作所)中进行植物栽培。光照条件为光照期(光强度130μmol/m2/s)16小时/暗期8小时,温度为光照期26℃/暗期20℃,湿度为50%。水的补给通过适当(7~10天1次左右)在罐的下部适量追加自来水来进行。从播种开始24天后,测定生长指标(叶龄、株高、侧芽数量、地上部分鲜重、地下部分鲜重)。各生长指标中,针对大豆皂苷Bb非施用区(对照)和大豆皂苷Bb施用区分别求出各罐的2个植物个体的平均值,然后算出4个罐的平均值(n=4)。在大豆皂苷Bb施用区和非施用区的显著性差异检验中,使用了Student的t检验。
测定结果如图1~5所示。图中的“SSB”表示大豆皂苷Bb施用区,“非施用区”表示大豆皂苷Bb非施用区。在大豆皂苷Bb施用区中,发现了统计学上显著的侧芽数量的增加(相对于非施用区约为2.7倍)以及地下部分鲜重的增加(相对于非施用区约为2.2倍)(图3和5)。另外,虽然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发现了地上部分鲜重的增加倾向(约1.1倍)(图4)。对于叶龄和株高,大豆皂苷Bb施用区和非施用区无显著性差异,添加大豆皂苷Bb没有导致数值降低(图1及图2)。通过施用大豆皂苷Bb,由此与大豆种子收获量增加有关的生长指标即地下部分重量(参见非专利文献1)发现有显著的增加,因此,期待通过向大豆施用大豆皂苷Bb,能够增加大豆的种子收获量。
实施例2
(大豆皂苷Bb对大豆生长产生的效果:并用根瘤菌材料)
向填充了培养土(Takii含水单元培养土TM-1,Takii种苗株式会社)的Leonard罐灌注100mL自来水后,用抹刀将根瘤菌材料(“Dr豆太郎(注册商标)”(出光兴产(株))散布在罐中的培养土上,使其厚度成为5mm左右。此处将大豆(品种“绿碧”、“Kaneko Seeds Co.,Ltd.”各2粒埋入到距培养土表面约1cm的深度进行播种。使用微量移液器将在50mM TAPS缓冲液(pH7.7)中溶解的20μM大豆皂苷Bb(大豆皂苷I,ChromaDex,Inc.)溶液1mL滴加在覆盖种子的培养土上。该培养土中的大豆皂苷Bb浓度约为0.3ppm。作为阴性对照,只使用了50mMTAPS缓冲液1mL,另外,作为根瘤形成促进的阳性对照,同样地施用了20μM的染料木黄酮(Gen)溶液1mL(关于染料木黄酮的根瘤形成促进作用,参照如下:Plant and Soil,1997,192:141-151;Secretions and Exudates in Biological Systems 27-48,Signaling andCommunication in Plants 12,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2012)。
植物的栽培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播种开始24天后测定生长指标(叶龄、株高、侧芽数量、地上部分鲜重、地下部分鲜重、根瘤数、根瘤鲜重)。各生长指标在各个试验区,求出各罐的2个植物个体的平均值,然后算出4个罐的平均值(n=4)。区间的显著性差异检验中使用了Tukey-Kramer法。
测定结果如图6~12所示。各图中的+Gen表示染料木黄酮施用区,+SSB表示大豆皂苷Bb施用区。另外,在图6~12中,在通过组间的显著性差异检验,以风险率不足5%发现平均值间有显著性差异时,附加相互不同的字母(a,b,c)来表示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仅大豆皂苷Bb施用区相对于非施用区(只有根瘤菌材料),地下部分鲜重在统计学上显著增加(约1.5倍)(图10)。虽然没有显著的变化,但在大豆皂苷Bb施用区和染料木黄酮施用区,地上部分鲜重相对于非施用区显示出增加的倾向(图9)。进一步,在非施用区中几乎没有发现的侧芽在大豆皂苷Bb施用区和染料木黄酮施用区,每个个体平均发现1个(图8)。根瘤数量仅染料木黄酮施用区在统计学上显著的增加(约1.7倍),但大豆皂苷Bb施用区也呈良好的值(约1.3倍)(图11)。在根瘤重量方面,虽然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大豆皂苷Bb施用区和染料木黄酮施用区均发现有增加的倾向(图12)。叶龄和株高在3个区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通过添加大豆皂苷Bb而值没有降低(图6和7)。通过施用大豆皂苷Bb和根瘤菌材料,发现了与大豆种子收获量增加有关的生长指标即地下部分重量(参照非专利文献1)的显著性增加,以及同样与种子收获量增加有关的根瘤数量和根瘤重量(参照非专利文献2)的增加倾向,因此,通过向大豆施用大豆皂苷Bb和根瘤菌材料,期待能够增加大豆的种子收获量。
实施例3
(含大豆皂苷Bb的大豆皂苷制剂对大豆生长产生的效果:并用根瘤菌材料)
将含有约10%(w/w)的大豆皂苷Bb的大豆皂苷制剂(“皂苷,来自大豆”;和光纯药工业(株))添加到根瘤菌材料(“Dr豆太郎(注册商标)”(出光兴产(株))中,使其成为一定浓度(0ppm、50ppm、100ppm或500ppm)。向填充了培养土(Takii单元培养土TM-1,Takii种苗株式会社)的Leonard罐中,从底面给水一夜后,在罐中的培养土上散布添加了大豆皂苷制剂的根瘤菌材料约2g(湿重),使其厚度均匀。该培养土中的大豆皂苷Bb浓度为0.15~1.5ppm。作为对照(非施用区),准备只有培养土的罐。此处将大豆(品种“Yuagari Musume”、KanekoSeeds Co.,Ltd.)各1粒埋种在距表面约1cm以内的深度进行播种。
植物的栽培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但是,7~10日1次左右,在罐的下部适当追加用去离子水稀释10倍的无氮培养基(Biochem J,1971,125:1075-1080)。播种开始28天后,测定生长指标(叶龄、株高、侧芽数量、地上部分鲜重、根瘤数量、根瘤鲜重)(n=4;大豆皂苷仅100ppm,n=3)。区之间的显著性差异检验中使用了Tukey-Kramer法。
测定结果如图13~17所示。图中的+S50、+S100、+S500分别表示大豆皂苷制剂50ppm、100ppm、500ppm施用区。另外,在图13~17中,在通过组间的显著性差异检验,以风险率不足5%发现平均值间有显著性差异时,附加相互不同的字母(a,b,c)来表示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仅用培养土培育的非施用区的大豆中没有发现根瘤的形成。只施用了根瘤菌材料时,每植物个体发现形成了2个左右的根瘤。相对于此,通过施用添加大豆皂苷制剂的根瘤菌材料,根瘤数量在统计学上显著地增加,增加至仅根瘤菌材料施用区的3倍以上(图13)。同样地,在添加大豆皂苷制剂的根瘤菌材料施用区,与仅根瘤菌材料施用区相比,每个植物个体的根瘤鲜重在统计学上也显著地增加(图14)。根瘤数量及根瘤鲜重在大豆皂苷制剂50ppm添加区均发现有最大的增加。关于叶龄、株高、地上部分鲜重等其他生长指标的项目,虽然没有显著的变化,但在大豆皂苷制剂添加区发现有增加的趋势。通过施用添加了大豆皂苷制剂的根瘤菌材料,发现与大豆种子收获量增加有关的生长指标即根瘤数量和根瘤重量(参照非专利文献2)有显著的增加,因此,通过向大豆施用添加有大豆皂苷制剂的根瘤菌材料,期望能够增加大豆的种子收获量。
实施例4
(含有大豆皂苷Bb的皂苷制剂的生长促进效果)
大豆种子使用“Fukuyutaka”(从日光种苗(株)购入)。在10cm见方的深型盆中填充约1.5L培养土(Takii含水单元培养土中期肥效型:蛭石=1:1(体积比)),在距培养土表面约1cm的深度播种种子各3粒。
另外,在YM(Yeast Extract Mannitol)培养基(K2HPO4 0.5g、MgSO4·7H2O 0.2g、NaCl 0.1g、Yeast Extract 0.4g、Mannitol 10g、蒸馏水1L(pH6.8))中加入1.5%的琼脂(和光纯药工业(株))配置琼脂培养基,使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 NBRC14783T株生长。将生长的根瘤菌接种一铂环于配制在50mL容积的试管中的5mL YM培养基中,并在30℃下以250rpm的振荡速度振荡培养24小时。将得到的根瘤菌培养液接种1mL于配制在容积500mL的坂口烧瓶中的相同组成的YM培养基100mL中,振荡培养约72小时。使用微量移液器,将菌体的浊度OD600的值增殖至0.3左右的根瘤菌培养液1mL从上述播种的种子的上方滴下接种。
接着,配制溶解在Milli-Q水中的500ppm的大豆皂苷制剂(“大豆皂苷80”,AccessOne,Inc.)溶液,使用微量移液器从种子的上方滴加各0.2mL该溶液(作为大豆皂苷制剂添加0.1mg,作为该培养土中的浓度相当于约0.067ppm。另外,该培养土中的B组大豆皂苷的浓度,由后述的制造例1中定量的大豆皂苷制剂中的含量换算,相当于约0.015ppm)。阴性对照只滴加了菌液(“非施用区”)。出芽后,将大豆幼苗以每盆1株的方式进行间苗。光照条件设定为16小时/暗期8小时。温度设定为25℃。水的补给通过适当将自来水底部给水来进行。种子播种开始31天后,测定地下部分鲜重、根瘤数量、根瘤鲜重(n=6)。
Student的t检验的结果发现,在皂苷制剂施用区相对于非施用区,有约46%的显著(风险率不足5%)的地下部分鲜重增加(图18)。根瘤数量在皂苷制剂施用区中,相对于非施用区发现有增加约19%的倾向,另外,根瘤鲜重在皂苷制剂施用区相对于非施用区发现有增加约6%的倾向。
实施例5
(含大豆皂苷Bb的大豆皂苷制剂对大豆产量产生的效果:通过土壤灌水的施用)
大豆种子使用“Fukuyutaka”(从日光种苗(株)购入)。在1/5000公亩的Wagner盆中填充约4L培养土(Takii含水单元培养土中期肥效型:蛭石=1:1(体积比)),在距培养土表面约1cm的深度播种种子各3粒。将皂苷制剂(“大豆皂苷80”,Access One,Inc.)50mg或后述的制造例1中制作的5mg精制皂苷制剂分别悬浮于100mL的自来水中,灌注在培养土表面(该培养土中,皂苷制剂及精制皂苷制剂的浓度分别为约12.5ppm和约1.25ppm,并且由制造例1的定量结果(表7)换算的B组大豆皂苷的浓度相当于约6.1ppm和约0.9ppm)。作为阴性对照,同样地只灌注自来水100mL(“非施用区”)。使用微量移液器,从播种的种子的上方滴加与实施例4同样的配制的根瘤菌(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 NBRC14783T株)的1mL菌液。出芽后,将大豆幼苗以每盆2株的方式进行间苗。光照条件设定为播种开始到第47天为光照期16小时/暗期8小时,第48天以后为光照期12小时/暗期12小时。温度为光照期26℃/暗期20℃,湿度为50%。水的补给通过2~4日1次,适量灌注自来水来进行。播种开始126天后,测定每盆的籽粒数及重量(n=5)。
多重检验(Tukey-Kramer法)的结果,在皂苷制剂以及精制皂苷制剂的任一种的施用区,关于籽粒数以及重量,虽然没有发现相对于非施用区的显著的差异,但是单位盆的籽粒鲜重相对于非施用区显示出增加的倾向(图19、图20)。另外,根据种子的干重算出的每10公亩的收获量(平均值±标准偏差)如表2所示。相对于非施用区,皂苷制剂50mg施用区的收获量以平均值计增收27%。另外,在施用了精制皂苷制剂5mg的试验区,增收13%。另外,对于荚数及籽粒数,没有发现由于施用皂苷制剂而产生的显著的增加。另一方面,在皂苷制剂50mg施用区,每一粒的籽粒重量增加了27%,施用皂苷制剂引起的收获量增加被认为主要是因为每一粒的籽粒重量的增加引起的(表3)。
[表2]
Figure BDA0002187952090000291
[表3]
Figure BDA0002187952090000292
实施例6
(含大豆皂苷Bb的大豆皂苷制剂对大豆产量产生的效果:通过拌种的施用)
大豆种子使用“绿碧”(Kaneko Seeds Co.,Ltd.)。向1/5000公亩的Wagner盆中填充约4L培养土(Takii含水单元培养土中期肥效型:蛭石=1:1(体积比)),在距培养土表面约1cm的深度播种种子各3粒。播种时,将皂苷制剂的粉体(“大豆皂苷80”,Access One,Inc.)25mg或50mg直接施用在种子上(在该培养土中,各皂苷制剂的浓度分别为约6.25ppm和约12.5ppm,并且,由后述的制造例1中的定量结果(表7)换算的B组大豆皂苷的浓度相当于约3.1ppm和约6.1ppm)。阴性对照中未添加皂苷制剂(“非施用区”)。使用微量移液器,从播种的种子的上方滴加与实施例4同样地配制的根瘤菌(根瘤菌Bradyrhizobiumjaponicum NBRC14783T株)的1mL菌液。出芽后,将大豆幼苗以每盆1株的方式进行间苗。光照条件设定为播种开始到第13天为光照期16小时/暗期8小时,第14天以后为光照期12小时/暗期12小时。温度为光照期26℃/暗期20℃,湿度为50%。水的补给通过2~4日1次,适量灌注自来水来进行。播种开始73天后,测定每盆的籽粒数及重量(n=10)。
多重检验(Tukey-Kramer法)的结果,在皂苷制剂25mg和50mg施用区的任一个中,关于籽粒数以及重量,相对于非施用区都没有发现显著性差异,但是籽粒鲜重相对于非施用区有增加的倾向(图21、图22)。另外,根据种子的干重算出的每10公亩的收获量(平均值±标准偏差)如表4所示。相对于非施用区,皂苷制剂25mg和50mg施用区的收获量以平均值计分别增加9%和12%。
[表4]
Figure BDA0002187952090000301
实施例7
(含有大豆皂苷Bb的大豆皂苷制剂对大豆产量产生的效果:通过田土中的土壤混合的施用
大豆种子使用“Fukuyutaka”(从日光种苗(株)购入)。在1/5000公亩的Wagner盆中填充以7:5的重量比添加“瑞穗化成肥料8号”(SunAgro Co.,Ltd.)和“Good phosphorus-potassium肥料”(Kotobuki Co.,Ltd.,Moji factory)并调整为N:P:K=3.5:6:6(换算为kg/10公亩)的荒木田土,接着将皂苷制剂(“大豆皂苷80”,Access One,Inc.)50mg直接添加到土壤表面后,将表层数cm用刮刀混合(在该培养土中,皂苷制剂的浓度约为12.5ppm,并且作为由后述的制造例1中的定量结果(表7)换算的B组大豆皂苷的浓度相当于约6.1ppm)。阴性对照中未添加皂苷制剂(“非施用区”)。在距培养土表面约1cm的深度播种种子各3粒。使用微量移液器,从播种的种子的上方滴加与实施例4同样地配制的根瘤菌(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 NBRC14783T株)的1mL菌液。出芽后,将大豆幼苗以每盆1株的方式进行间苗。光照条件设定为播种开始到第13天为光照期16小时/暗期8小时,第14天以后为光照期12小时/暗期12小时。温度为光照期26℃/暗期20℃,湿度为50%。水的补给通过2~4日1次,适量灌注自来水来进行。播种开始90天后,测定每盆的籽粒的重量(n=6)。
皂苷制剂50mg施用区的籽粒鲜重,虽然相对于非施用区没有显著性差异(Tukey-Kramer法),但是发现有增加约20%的倾向(图23)。根据种子的干重算出的每10公亩的收获量如表5所示。相对于非施用区,皂苷制剂50mg施用区的收获量平均增收17%。
[表5]
Figure BDA0002187952090000311
实施例8
(含有大豆皂苷Bb的大豆皂苷制剂和土壤改良剂碱处理木质素的并用对大豆产量产生的效果)
调查使用了经过团粒化处理的土壤,并且施用皂苷制剂时的大豆的产量增加性。大豆种子使用了“Yuagari Musume”(Kaneko Seeds Co.,Ltd.)。栽培土壤中,使用了将荒木田土与膨润土混合成95:5的比率,并添加“瑞穗化成肥料8号”(Sun Agro Co.,Ltd.)且调整为N:P:K=6:6:6(换算为kg/10公顷)的土壤。对该土壤添加0.05质量%具有土壤改良作用的碱处理木质素(按照后述的制造例2(省略了日本特开2017-190448号公报的说明书中的制造例1的工序中的一部分的方法)制得的,以下简称为AL),搅拌混合使土壤团粒化。把该团粒化后的土壤(+AL土壤)和未进行利用AL的团粒化处理的土壤(-AL土壤)分别在直径18cm的聚乙烯盆中填充约2L。距各土壤表面约1cm的深度播种2粒大豆种子。另外,仅对+AL土壤,直接添加皂苷制剂(“大豆皂苷80”,Access One,Inc.)50mg到土壤表面,混合表层数cm(该土壤中,皂苷制剂的浓度为约25ppm,且作为由后述的制造例1的定量结果(表7)换算的B组大豆皂苷的浓度相当于约12.3ppm)。在露天的自然光下栽培,供水采用自来水,适当进行使得各盆均等。对播种开始14天后出芽2株的植物进行间苗作业,调整成每1盆1株。播种开始111天后测定每株的荚数(n=8)。
结果如表6所示。采用-AL土壤栽培的试验区的每株的荚数平均为14.8个,相对于此,对+AL土壤施用皂苷制剂50mg栽培的试验区的每株的荚数平均为16.6个,增产约12%。
[表6]
Figure BDA0002187952090000321
实施例9
(含有大豆皂苷Bb的大豆皂苷制剂和儿茶素的并用对大豆生长产生的效果)
对填充了约65g的培养土(Takii含水单元培养土TM-1,Takii种苗株式会社)的Leonard罐(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1983,29:97-100)从底面给水一夜后,将大豆(品种“Fukuyutaka”、日光种苗(株))各1粒埋入距表面约1cm以内的深度进行播种。另外,在YM(Yeast Extract Mannitol)培养基(K2HPO4 0.5g、MgSO4·7H2O 0.2g、NaCl 0.1g、Yeast Extract 0.4g、Mannitol 10g、蒸馏水1L(pH6.8))中加入1.5%的琼脂(和光纯药工业(株))配制的琼脂培养基中,使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 NBRC14783T株生长,将其接种一铂环于配制在50mL容积的试管中的5mL YM培养基中,并在30℃下以250rpm振荡培养24小时。然后,将该根瘤菌培养液接种1mL在调制于容积500mL的坂口烧瓶中的YM培养基100mL中,在30℃下以120rpm进行振荡培养,使菌体增殖至OD600为0.3左右。将得到的1mL根瘤菌培养液从上述播种的种子的上方滴加接种。对于皂苷制剂(“大豆皂苷80”,AccessOne,Inc.)和儿茶素制剂(“儿茶素混合物,来自绿茶”;和光纯药工业(株);儿茶素含量80%),分别配制100ppm的水溶液及各自的终浓度调整为100ppm的皂苷-儿茶素混合水溶液,从上述播种的种子的上方滴加200μL(“皂苷区”、“儿茶素区”及“并用区”);该培养土中,皂苷区及并用区的皂苷制剂的浓度均为约0.16ppm,且作为由制造例1的定量结果(表7)换算的B组大豆皂苷的浓度相当于约0.076ppm)。作为对照,准备了只滴加根瘤菌培养液的情况(“非施用区”)。
植物的栽培采用人工气象装置(LPH-411SP,(株)日本医化器械制作所)进行。光照条件为光照期(光强度130μmol/m2/s)12小时/暗期12小时,温度为光照期25℃/暗期20℃,湿度50%。水的补给通过在Leonard罐的下部适当地追加自来水(3天1次左右)来进行。播种开始26天后,测定生长指标(叶龄、株高、地上部分干重、地下部分干重、根瘤数量、根瘤鲜重)(非施用区和皂苷区为n=5,儿茶素区和并用区为n=4)。
地下部分干重的测定结果如图24所示。另外,在图24中,通过区间的显著性差异检验(Dunnett法),以风险率不足5%在平均值间发现有显著性差异时,附加相互不同的字母(a,b)来表示区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与非施用区相比,皂苷区及儿茶素区中地下部分干重增加(分别增加约22%和约45%)。进一步,并用区的地下部分干重相对于非施用区显示显著的增加(增加约64%,显著性水平5%以下),且比皂苷区及儿茶素区增加。关于其他的生长指标,没有发现两剂并用带来的显著的变化。由于地下部分的重量是与大豆种子收获量增加有关的生长指标(参照非专利文献1),因此,通过并用大豆皂苷制剂与儿茶素,有望能够进一步增加大豆的种子收获量。
实施例10
(含有大豆皂苷Bb的大豆皂苷制剂和磷酸铁的并用对大豆产量产生的效果)
大豆种子使用“绿碧”(Kaneko Seeds Co.,Ltd.)。向1/5000公亩的Wagner盆中填充约4L培养土(Takii含水单元培养土中期肥效型:蛭石=1:1(体积比)),在距培养土表面约1cm的深度播种种子各3粒。将皂苷制剂(“大豆皂苷80”,Access One,Inc.)50mg、磷酸铁(III)四水合物(纯正化学(株))0.75mg,及其混合物分别悬浮在100mL自来水中灌注于培养土表面(分别为“皂苷区”、“磷酸铁区”及“并用区”;该培养土中,并用区及皂苷区中的皂苷制剂的浓度约为12.5ppm,且作为由制造例1的定量结果(表7)换算的B组大豆皂苷的浓度相当于约6.1ppm)。作为对照,同样地只灌注了自来水100mL(“非施用区”)。使用微量移液器,从播种的种子的上方滴加与实施例4同样配制的根瘤菌(根瘤菌Bradyrhizobiumjaponicum NBRC14783T株)的1mL菌液。出芽后,将大豆幼苗以每盆1株的方式进行间苗。光照条件设定为播种开始到第21天为光照期16小时/暗期8小时,第22天以后为光照期12小时/暗期12小时。温度为光照期26℃/暗期20℃,湿度为50%。水的补给通过2~4日1次,适量灌注自来水来进行。播种开始86天后收获荚(荚中包括籽粒。以下相同),测量每株(盆)的荚鲜重以及每个荚的荚鲜重(每1个荚的平均重量)(仅并用区为n=7,其他为n=8)。处理区间的多重检验使用Williams检验。
测定的结果,每株的荚鲜重在皂苷区和磷酸铁区分别相对于非施用区增加约10%,进一步,并用区中相对于非施用区显著地增加(增加约12%,显著性水平5%以下)(图25)。另外,每荚的荚鲜重在磷酸铁区及并用区相对于非施用区明显地增加(增加约10%,显著性水平5%以下)(图26)。
实施例11
(含有大豆皂苷Bb的大豆皂苷制剂和磷酸铁的并用对非耕作地土培大豆的产量产生的效果)
大豆种子使用“绿碧”(Kaneko Seeds Co.,Ltd.)。向1/5000公亩的Wagner盆内填充土壤(花王(株)栃木工厂内采集的未进行施肥等的非耕作地土壤)约4L,在距培养土表面约1cm的深度播种种子各3粒。将皂苷制剂(“大豆皂苷80”,Access One,Inc.)50mg以及磷酸铁(III)四水合物(纯正化学(株))的混合物悬浮在100mL的自来水中,灌注到土壤表面(“并用区”;该土壤中的皂苷制剂的浓度约为12.5ppm,且作为由制造例1的定量结果(表7)换算的B组大豆皂苷的浓度相当于约6.1ppm)。作为对照,同样地只灌注了自来水100mL(“非施用区”)。光照条件设定为光照期16小时/暗期8小时。温度为光照期26℃/暗期20℃,湿度为50%。水的补给通过2~4日1次,适量灌注自来水来进行。播种开始83天后收获荚(荚中包括籽粒。以下相同),在100℃下干燥一夜,测定每盆的荚干重及籽粒的干重。除去每个处理区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计算出测定项目的平均值(并用区为n=5,非施用区为n=4)。在处理区间的显著性差异检验中使用了Student的t检验。
测定的结果,并用区的每盆的荚干重相对于非施用区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增加了约30%(图27)。另外,在籽粒干重方面,并用区相对于非施用区,明显地增加(增加约240%,显著性水平5%以下)(图28)。
实施例12
(皂苷制剂对大豆以外的豆科植物的效果)
将菜豆(品种“软荚无蔓”;日光种苗(株))及豌豆((品种“红花无蔓绢荚豌豆”;从日光种苗(株)购入)的种子在填充了约4L培养土(Takii含水单元培养土中期肥效型:蛭石=1:1(体积比))的育苗箱(345mm×270mm×高75mm)中,分别播种于距培养土表面约1cm的深度。播种开始8天后,从培养土中拔出各幼植物体,用流水冲洗根,一个个地移入填充了50mL的稀释到规定的5倍浓度的Hoagland营养液(使用Hoagland Modified Basal SaltMixture(PhytoTechnology Laboratories公司)调制)的50mL容积的螺旋管中。该螺杆管中的Hoagland营养液中添加了以终浓度计为0ppm(“非施用区”)、10ppm(“10ppm施用区”)或100ppm(“100ppm施用区”)的皂苷制剂(“大豆皂苷80”,Access One,Inc.)(该营养液中的B组大豆皂苷的浓度,作为由制造例1的定量结果(表7)的换算浓度相当于0ppm、约4.9ppm及约49.1ppm)。对于各施用区,分别准备了菜豆和豌豆各5个检体。植物的栽培在人工气候装置内进行,光照条件为光照期16小时/暗期8小时,温度为光照期26℃/暗期20℃,湿度为50%。营养液每隔七天更换为不含皂苷制剂的新的营养液。移至营养液中开始14天后,进行地上部分鲜重和地下部分鲜重的测定。处理区间的多重检验使用了Dunnett检验。
测定的结果,菜豆中皂苷制剂10ppm施用区和100ppm施用区的地下部分鲜重均相对于非施用区增加了约1.3倍(图29)。另外,对于豌豆,在皂苷制剂10ppm施用区中,相对于非施用区,地下部分鲜重明显地增加(增加约20%,显著性水平5%以下),100ppm施用区也发现了约15%的增加(图30)。地上部分鲜重方面,豌豆的皂苷施用区相对于非施用区发现增加了18%以上(图30)。
实施例13
(皂苷制剂的叶面散布对大豆及鹰嘴豆的生长促进效果)
在填充了约4L培养土(Takii含水单元培养土中期肥效型:蛭石=1:1(体积比))的育苗箱(纵270mm×横345mm×高75mm)中,将大豆(品种“Fukuyutaka”,从日光种苗(株)购入)及鹰嘴豆(品种不明(卡布里(Kabuli)型),从日光种苗(株)购入)的种子分别播种到距培养土表面约1cm的深度。播种时,使大豆种子以约1cm的等间隔成为纵5个×横9个的配置,使鹰嘴豆种子以约1cm的等间隔成为纵4个×横9个的配置。育苗箱设置在搪瓷盆上,并通过适当地向搪瓷盆供给自来水来进行供水。栽培在人工气象装置内进行,光照条件为光照期16小时/暗期8小时,温度为光照期26℃/暗期20℃,湿度为50%。关于大豆,以纵5个×横3个的植物体群作为1个单位。关于鹰嘴豆,以纵4个×横3个的植物体群作为1个单位。将两种植物种类的各3个单位用于下述的叶面散布处理(由于存在没有出芽的个体,因此,作为实际的样本数在后述的n=10~15的范围内)。
叶面散布中,作为处理液,采用在含有以终浓度计为0.05质量%的Approach BI(花王(株))作为铺展剂的水溶液中添加有以终浓度计为0ppm(“非施用区”)、10ppm(“10ppm施用区”)或100ppm(“100ppm施用区”)的皂苷制剂(“大豆皂苷80”,Access One,Inc.)的处理液。在各植物品种播种开始13天后,将这些各处理液用喷雾器喷雾到各单位的地上部分(约5mL/单位)(对于适用的皂苷制剂的浓度,其包含在各单位的培养土中时,作为由制造例1中的定量结果(表7)换算的B组大豆皂苷的浓度相当于约0.018ppm和0.18ppm)。在喷雾时,在单位之间用纸隔开,以防止处理液向不同的单位的飞散。
叶面散布处理开始9天后,测定各植物个体的地上部分鲜重(关于大豆,非施用区为n=14,10ppm施用区为n=15,100ppm施用区为n=14;关于鹰嘴豆,非施用区为n=11,10ppm施用区为n=10,100ppm施用区为n=11)。处理区间的多重检验使用Dunnett检验。
此外,拍摄了各植物品种的从育苗箱底面生长的根的外观。根据拍摄的图像,利用开源图像分析软件ImageJ对各施用区的根的伸长区域的面积(生根)进行了如下分析,并进行了数值化。首先,利用ImageJ的“Split Channels”功能对摄影图像进行RGB分割。使用制作的“red”图像,将图像中的分析区域(育苗箱的纵向(270mm)以及横向(345mm))利用宽度3像素(pixel)的线分别等间隔地分割,作为由各线的交点形成的区域,分为共计1536个。图像中的1像素(pixel)的长度在大豆图像中相当于0.013cm,在鹰嘴豆图像中相当于0.012cm。将各区域中的亮度在阈值以上的区域判定为根。用于识别根部的该软件上的亮度的阈值(“Threshold”的项目)对于大豆设定为106-255,对于鹰嘴豆设定为116-255。阈值的设定按照常规的方法,一边通过目视确认图像上选择适当的范围一边进行(参考文献:田岛,根的研究23(3):75-81(2014))。根据亮度数据,通过实施“Analyse Particles”测量根的生长区域的面积,此时,该软件中的“Size”的项目为0-100000(cm2),“Circularity”的项目为0.01-1.00。根据测定结果,求出非施用区的生根为1时的相对值。
测定的结果,对于大豆,在10ppm施用区中相对于非施用区,地上部分的鲜重显著地增加(增加约7%,显著性水平5%以下)(图31)。另外,对于鹰嘴豆,在10ppm施用区和100ppm施用区中,相对于非施用区,地上部分鲜重显著地增加(增加约30%,分别在显著性水平5%以下和1%以下)(图32)。关于生根,与非施用区相比,大豆、鹰嘴豆在皂苷施用区都观察到生根的增加(图33A、B)。对于各植物品种,对每个施用区的生根进行数值化,其结果,在大豆中,观察到相对于非施用区,在10ppm施用区中有约2.3倍的生根的增加,在100ppm施用区中有约3.1倍的生根的增加(图34),另外,在鹰嘴豆中也观察到相对于非施用区,10ppm施用区有约2.1倍的生根的增加,在100ppm施用区有约2.9倍的生根的增加(图35)。
制造例1
1)皂苷制剂的精制
将大豆皂苷制剂(“大豆皂苷80”,Access One,Inc.)4.99g溶解于40v/v%乙醇300mL中,离心并回收上清液。将合成吸附剂HP-20(三菱化学)500mL填充到玻璃柱中,用乙醇活化,用40v/v%乙醇进行平衡化,将上清液施用于平衡化后的柱,用1000mL的40v/v%乙醇,接着用1000mL的60v/v%乙醇,最后用1000mL的99.5v/v%乙醇洗脱。将各洗脱液减压浓缩,接着冷冻干燥。由于在60v/v%乙醇洗脱组分中转移了比较多的B组大豆皂苷,因此,由60v/v%乙醇组分进行B组大豆皂苷的精制。将冷冻干燥后的60v/v%乙醇组分0.87g再溶解于60v/v%乙醇200mL中,向其中加入活性炭(白鹭P,大阪气体化学)1.0g,用搅拌器搅拌1小时。用PTFE过滤器过滤,将滤液减压浓缩后再冷冻干燥,得到粉体的精制皂苷制剂。按以下的步骤对大豆皂苷制剂及所得到的精制皂苷制剂中的B组大豆皂苷的含量进行定量。
2)通过LC-MS对B组大豆皂苷进行定量
<LC-MS分析条件>
HPLC装置和质谱装置分别使用了Shimadzu Nexera UHPLC系统(岛津株式会社)和TripleQuad 4500系统(AB Scix Co.,Ltd.)。柱采用Capcell Core C18(2.1×50mm,2.7μm)和保护柱Capcell Core C18(2.1×5mm,2.7μm)(株式会社资生堂)。洗脱液使用A:0.1v/v%甲酸水,B:乙腈,梯度条件为0分钟~1分钟(10v/v%B)→1分钟~7分钟(1v/v%B~47.5v/v%B)→7分钟~9分钟(47.5v/v%B~85v/v%B)→9分钟~9.01分(85v/v%B~100v/v%B)→9.01分~10分钟(100v/v%B)→10分钟~10.01分(100v/v%B~10v/v%B)→10.01分~11分钟(10v/v%B)。流速为0.5mL/分钟。检测方法采用MRM法(多反应监测),极性以正模式进行。
<试剂种类>
作为标准产品(产品编号、获取途径),作为B组大豆皂苷采用大豆皂苷I(P2505,株式会社常磐植物化学研究所)、II(NP-000100,AnalytiCon Discovery)以及V(P2506,株式会社常磐植物化学研究所),分别制作标准曲线。
<样品>
实施例3中使用的大豆皂苷制剂(“皂苷,来自大豆”;和光纯药工业(株))。实施例4中使用的大豆皂苷制剂(“大豆皂苷80”;Access One,Inc.)
上述1)中得到的精制皂苷制剂
<定量>
根据标准曲线对各样品中所含的大豆皂苷I、II及V进行定量。由定量值算出的各制剂中的B组大豆皂苷的总量(质量%)如表7所示。
[表7]
Figure BDA0002187952090000391
制造例2
按照日本特开2017-190448号公报的记载,通过下述工序1和2,制造了成为土壤团粒化剂的碱处理木质素(木质素分解物)。
<工序1>
作为草本类生物量,将甘蔗渣以干燥质量计为30g放入玻璃瓶中,加入1.6质量%氢氧化钠水溶液,使得固体成分含量达到10质量%。用高压锅将玻璃瓶在95℃下加热6小时,得到反应物。
<工序2>
使用400目SUS筛网和布氏漏斗对工序1中得到的反应物进行了减压过滤。用300mL的90℃的离子交换水清洗残渣。收集滤液和清洗液,用1.0M盐酸调节至pH4,得到含有木质素分解物的悬浊液。
对工序2中得到的悬浊液进行了离心分离。离心分离采用日立工机株式会社制造的“himac CR 20G III”,在10000rpm、20分钟的条件下进行。离心分离后,去除上清液,加入离子交换水300mL,并进行搅拌。随后,再次在与上述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离心分离,进行水洗。进行2次水洗,将得到的沉淀物冷冻干燥,得到粉体状的碱处理木质素(木质素分解物)。

Claims (19)

1.一种豆科植物的生长促进方法,其中,
采用大豆皂醇B的糖苷作为有效成分,所述大豆皂醇B的糖苷是该大豆皂醇B的C-22位为羟基,并且糖键合于该大豆皂醇B的C-3位羟基的糖苷,
所述豆科植物是选自大豆以及鹰嘴豆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豆科植物的生长促进是指产量的增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包括将所述豆科植物与所述大豆皂醇B的糖苷一起栽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
包括:
向栽培基质中添加含有所述大豆皂醇B的糖苷作为有效成分的农药、肥料、微生物材料、土壤改良剂、播种用材料或植物用补充剂;以及
在得到的添加有该糖苷的栽培基质中栽培所述豆科植物。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
包括:
在播种前的豆科植物种子上涂布或涂抹含有所述大豆皂醇B的糖苷作为有效成分的农药、肥料、微生物材料、土壤改良剂、播种用材料或植物用补充剂;以及
用栽培基质栽培该种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
包括:
在豆科植物的植物体上散布、喷雾或涂布含有所述大豆皂醇B的糖苷作为有效成分的农药、肥料、微生物材料、土壤改良剂、播种用材料或植物用补充剂;以及
用栽培基质栽培该植物体。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农药、肥料、微生物材料、土壤改良剂、播种用材料或植物用补充剂含有所述大豆皂醇B的糖苷0.0005~80质量%。
7.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在所述栽培时,所述栽培基质中所述大豆皂醇B的糖苷的浓度为0.01~100质量ppm。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大豆皂醇B的糖苷是大豆皂苷Bb。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豆科植物为大豆。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作为栽培基质,使用用碱处理木质素进行过团粒化处理的土壤或培养土。
11.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大豆皂醇B的糖苷与儿茶素类或磷酸铁(III)并用。
12.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大豆皂醇B的糖苷与根瘤菌并用。
13.一种糖苷在用于制造豆科植物生长促进剂中的用途,其中,
所述糖苷是大豆皂醇B的糖苷,并且是该大豆皂醇B的C-22位为羟基,且糖键合于该大豆皂醇B的C-3位羟基的糖苷,
所述豆科植物是选自大豆以及鹰嘴豆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豆科植物的生长促进是指产量的增加。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途,其中,
所述豆科植物生长促进剂是农药、肥料、微生物材料、土壤改良剂、播种用材料或植物用补充剂,并且含有所述大豆皂醇B的糖苷0.0005~80质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途,其中,
所述豆科植物生长促进剂是栽培基质,并且含有所述大豆皂醇B的糖苷0.01~100质量ppm。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途,其中,
所述大豆皂醇B的糖苷为大豆皂苷Bb。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途,其中,
所述豆科植物是大豆。
18.根据权利要求13~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
所述豆科植物生长促进剂还含有儿茶素类或磷酸铁(III)。
19.根据权利要求13~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
所述豆科植物生长促进剂还含有根瘤菌。
CN201880015376.6A 2017-03-01 2018-02-20 豆科植物生长促进剂 Active CN1103817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37925 2017-03-01
JP2017037925 2017-03-01
JP2017-223958 2017-11-21
JP2017223958 2017-11-21
PCT/JP2018/006081 WO2018159393A1 (ja) 2017-03-01 2018-02-20 マメ科植物生育促進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81736A CN110381736A (zh) 2019-10-25
CN110381736B true CN110381736B (zh) 2021-12-28

Family

ID=66670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5376.6A Active CN110381736B (zh) 2017-03-01 2018-02-20 豆科植物生长促进剂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045983A1 (zh)
JP (1) JP7182365B2 (zh)
CN (1) CN110381736B (zh)
BR (1) BR112019018103A2 (zh)
CA (1) CA30550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78284A (zh) 2017-10-17 2020-06-12 花王株式会社 植物生长促进剂
US11632960B2 (en) 2017-10-17 2023-04-25 Kao Corporation Plant growth promoter
JP7351740B2 (ja) * 2019-12-23 2023-09-27 花王株式会社 土壌菌叢改善剤
JP7290234B2 (ja) 2021-07-29 2023-06-13 株式会社ブリングアウト 報告作成支援装置及び報告作成支援方法
CN113717905B (zh) * 2021-11-01 2022-01-18 渤海水产科技(滨州)有限公司 菌株rd4及其应用
JP7295591B1 (ja) * 2022-07-07 2023-06-21 株式会社Agri Smile 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CN115517144B (zh) * 2022-10-21 2023-03-17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 一种高油大豆的栽培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40720A (ja) * 2001-07-30 2003-02-13 Tokachi Nogyo Kyodo Kumiai Rengokai 根粒菌の接種資材及び接種方法及び根粒菌が接種された種子
CN1668561A (zh) * 2002-07-18 2005-09-14 宝生物工程株式会社 治疗药
JP2009073772A (ja) * 2007-09-21 2009-04-09 Kao Corp 植物活力剤組成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07933B2 (ja) 2000-09-19 2007-04-18 独立行政法人科学技術振興機構 根粒菌接種資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60216367A1 (en) * 2005-03-24 2006-09-28 Her Majesty The Queen In Right Of Canada, The Minister Of Agriculture And Agri-Food Insecticidal extract from legume plants and method of preparing the same
JP4098338B2 (ja) 2006-07-20 2008-06-11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ウェハ移載装置および基板移載装置
US9039803B2 (en) 2012-03-07 2015-05-26 Empi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lc Lignin-based multipurpose fertilizer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40720A (ja) * 2001-07-30 2003-02-13 Tokachi Nogyo Kyodo Kumiai Rengokai 根粒菌の接種資材及び接種方法及び根粒菌が接種された種子
CN1668561A (zh) * 2002-07-18 2005-09-14 宝生物工程株式会社 治疗药
JP2009073772A (ja) * 2007-09-21 2009-04-09 Kao Corp 植物活力剤組成物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llelochemical activity of naturally occurring compounds from mungbean(Vigna radiate L.) plants and their surrounding soil";Chang-Hung Chou等;《Bot.Bull.Acad.Sin.》;19951231;第36卷;第9-1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81736A (zh) 2019-10-25
CA3055061A1 (en) 2018-09-07
BR112019018103A2 (pt) 2020-03-24
JP7182365B2 (ja) 2022-12-02
US20200045983A1 (en) 2020-02-13
JP2019081746A (ja) 2019-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81736B (zh) 豆科植物生长促进剂
JP2017534671A (ja) 微生物組成物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US20220000121A1 (en) Use of penicillium sclerotiorum in preparation of plant growth regulator or inducer
WO2018159393A1 (ja) マメ科植物生育促進剤
Varalakshmi et al. Evidence for production of Indole-3-acetic acid from a fresh water cyanobacteria (Oscillatoria annae) on the growth of H. annus
Khan et al. Development of root system architecture of Arabidopsis thaliana in response to colonization by Martelella endophytica YC6887 depends on auxin signaling
Upadhyaya et al. A cell wall extract from Piriformospora indica promotes tuberization in potato (Solanum tuberosum L.) via enhanced expression of Ca+ 2 signaling pathway and lipoxygenase gene
WO2021112139A1 (ja) ヒヨコマメの根粒形成促進剤
Vejsadova et al. Influence of inoculation with Bradyrhizobium japonicum and Glomus claroideum on seed yield of soybean under greenhouse and field conditions
El-Gengaihi et al. Alkylamides of Echinacea purpurea L. as influenced by plant ontogony and fertilization
CN107278575B (zh) 一种经过土壤改良的烤烟有机种植方法
Kapri et al. Influence of GA3 and BA (Benzyladenine) on flowering and post-harvest parameters in lily
JPS59101408A (ja) 植物生長調整剤
Yücesan et al. Cardenolide estimation in callus-mediated regenerants of Digitalis lamarckii Ivanina (dwarf foxglove)
Raifa et al. Increasing the active constituents of sepals of roselle (Hibiscus sabdariffa L.) plant by applying gibberellic acid and benzyladenine
CN111344414A (zh) 利用豆科植物培养根的香豆雌酚生产方法
CN112314626B (zh) 一种提高连作丹参种苗活力生物刺激素的应用
Wan et al. Isoflavonoid accumulation pattern as affected by shading from maize in soybean (Glycine max (L.) Merr.) in relay strip intercropping system
Kim et al. Revegetation of barren lakeside land through growth enhancement of Xanthium italicum by rhizobacteria
Mahmoud et al. Boosting biochemical composition of stevia plant using biochar loaded with beneficial microorganism strains.
EP3085679A1 (en) A complex mineral fertilizer comprising the rhizobium leguminosarum microorganism, production process and uses thereof
CN105145099A (zh) 药用菊花的种植方法
CN109836190A (zh) 一种利用生防细菌制备生防菌肥及消除甜瓜连茬障碍的方法
Dashti et al. Soybean production and suboptimal root zone temperatures
JP2018024629A (ja) ソヤサポニン類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