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81557A -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81557A
CN110381557A CN201810333103.8A CN201810333103A CN110381557A CN 110381557 A CN110381557 A CN 110381557A CN 201810333103 A CN201810333103 A CN 201810333103A CN 110381557 A CN110381557 A CN 1103815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ying
cell
information
network element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3310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81557B (zh
Inventor
梁津垚
王瑞
曾清海
张宏平
戴明增
赵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33310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81557B/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81903 priority patent/WO2019196833A1/zh
Priority to JP2020555888A priority patent/JP2021519028A/ja
Priority to EP19784416.0A priority patent/EP3755056A4/en
Publication of CN1103815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1557A/zh
Priority to US17/028,705 priority patent/US20210007028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815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155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22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handling the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33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with transfer of context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6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specific QoS parameters for wireless networks, e.g. QoS class identifier [QCI] or guaranteed bit rate [GB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27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for a plurality of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s, e.g. multi-call or multi-bearer end-to-end data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26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agreed or negotiated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4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control information between different access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04W36/142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over the same radio air interface technolog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04W36/14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over a different radio air interface technology
    • H04W36/1443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over a different radio air interface technology between licensed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2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access point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切换处理过程。本文描述了一种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旨在提供一种方法,以支持用户设备在承载支持能力不同的网络侧设备或者网络之间进行切换。该方法包括: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中包含需要切换的N个承载的信息,当所述N大于M时,所述第一消息中的第一信元包含所述N个承载中的M个承载的信息,所述第一消息中的第二信元包含所述N个承载中的除所述M个承载之外的其他N‑M个承载的信息,其中,所述M为所述第一信元支持的最大承载数,所述第二信元为所述切换的目标网元不可识别的信元。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切换处理过程。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功能的不断升级以及业务类型的丰富,通信网络为同一个用户设备提供的承载数量需要进行提升,以便支持用户设备同时进行不同业务数据的传输。但网络侧设备需要逐步升级才能支持整网的承载数量提升。在这个升级的过程中,就会存在一部分网络侧设备可以支持更大数量的承载,而一部分网络侧设备只能支持较少的承载的混合组网的场景,用户设备就可能需要在不同支持能力之间的网络侧设备之间进行切换,如何支持这种类型的切换,是网络演进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文描述了一种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旨在提供一种方法,以支持用户设备在承载支持能力不同的网络侧设备或者网络之间进行切换。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中包含需要切换的N个承载的信息,其中,所述N小于或等于需要进行所述切换的源网元支持的最大承载数,当所述N大于M时,所述第一消息中的第一信元包含所述N个承载中的M个承载的信息,所述第一消息中的第二信元包含所述N个承载中的除所述M个承载之外的其他N-M个承载的信息,其中,所述M为所述第一信元支持的最大承载数,所述第二信元为所述切换的目标网元不可识别的信元。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M个承载中的任一个承载的优先级高于或等于所述N-M个承载中任一个承载的优先级。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N个承载的优先级信息。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M为所述切换的目标网元支持的最大承载数。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发送第一消息,包括:向所述切换的目标网元发送所述第一消息;或向所述切换的目标网元的控制网元发送所述第一消息;或向所述源网元的控制网元发送所述第一消息。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N小于或等于所述M时,所述第一信元包含所述N个承载的信息。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发送第一消息包括向所述切换的目标网元发送所述第一消息,所述第二信元用于触发所述目标网元对所述N个承载中的至少一个承载的全配置。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源网元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中包含需要切换的N个承载的信息,其中,所述N小于或等于所述源网元支持的最大承载数,所述第一消息中的第一信元包含所述N个承载中的M个承载的信息,所述第一消息中的第二信元包含所述N个承载中的除所述M个承载之外的其他N-M个承载的信息,其中,所述M为所述第一信元支持的最大承载数,所述第二信元为所述切换的目标网元不可识别的信元;释放所述其他N-M个承载;向所述切换的目标网元发送所述N个承载的信息。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M为所述目标网元支持的最大承载数。
又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源网元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中包含需要切换的N个承载的信息,其中,所述N小于或等于所述源网元支持的最大承载数,所述第一消息中的第一信元包含所述N个承载中的M个承载的信息,所述第一消息中的第二信元包含所述N个承载中的除所述M个承载之外的其他N-M个承载的信息,所述M为所述第一信元支持的最大承载数,所述第二信元为所述切换的目标网元不可识别的信元;根据所述N个承载的信息,确定可接受切换的承载和不可接受切换的承载;向所述源网元发送所述可接受切换的承载和不可接受切换的承载的信息。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消息,对所述可接受切换的承载进行全配置;向所述源网元发送所述可接受切换的承载的配置信息。
又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承载重映射指示,所述承载重映射指示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对没有承载的业务流进行承载重映射;根据所述承载重映射指示,将没有承载的业务流映射到有效承载上。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承载重映射的规则信息;所述将没有承载的业务流映射到有效承载上,包括,根据所述承载重映射的规则将没有承载的业务流映射到有效承载上。
又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置,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任一方面或任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方法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上述装置的结构中包括与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处理该装置执行上述方法中相应的功能。所述存储器保存该装置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所述存储器。
又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
又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
又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上述装置实现上述方面中所涉及的功能,例如,生成或处理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信息。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执行所述功能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所示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种可能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3a-图3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三种可能的切换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核心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本申请描述的技术可以适用于LTE系统以及后续的演进系统,例如,新空口(newradio,NR)系统、第五代移动通信(the 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5G)系统等,或其他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接入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尤其适用于存在切换,特别是存在承载支持能力不同的网元之间切换的通信系统。如图1所示,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应用场景示意图。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通过无线接口接入网络侧设备进行通信,也可以与另一用户设备进行通信,如设备对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或机器对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场景下的通信。网络侧设备可以与用户设备进行通信,也可以与另一网络侧设备进行通信,如宏基站和接入点之间的通信或者接入网设备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通信。本申请中,名词“网络”和“系统”经常交替使用,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其含义。网络侧设备可以包含接入网设备和核心网设备,接入网设备通常包括通过无线空口与用户设备进行通信或者为用户设备提供无线接入的设备,核心网设备通常包括用于提供用户设备连接、对用户设备的管理以及对业务完成承载,提供用户设备到外部网络的接口等功能的设备。
本申请所涉及到的用户设备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控制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终端(terminal)或终端设备(terminalequipment)等。为方便描述,本申请中,上面提到的设备统称为用户设备(UE)。
本申请所涉及到的网络侧设备包括基站(base station,BS)、网络控制器或移动交换中心等,其中通过无线信道与用户设备进行直接通信的装置通常是基站,所述基站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宏基站、微基站、中继站、接入点或射频拉远单元(remote radio unit,RRU)等。当然,与用户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也可以是其他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网络侧设备,本申请对此不做唯一限定。在不同系统中,具备基站功能的设备的名称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LTE网络中,称为演进的节点B(evolved nodeB,eNB或eNodeB),在第三代(the 3rdGeneration,3G)网络中,称为节点B(node B),在5G系统中称为gNB等。
在本申请中,基站可以属于上述定义的接入网设备,网络控制器或移动交换中心等可以属于上述定义的核心网设备,其中,与基站向连接并对该基站的业务或者连接进行控制和管理的设备,例如,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或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实体等也可以属于本申请中所定义的核心网设备,这些设备在本申请中定义为基站的控制设备。在本申请中,还使用“网元”来描述上述设备,例如,切换过程中源网元,可以是切换过程中的源接入网设备,例如源基站,切换过程中的目标网元,可以是切换的目标接入网设备,例如目标基站,再如,源网元的控制网元,可以是与该源网元相连接的核心网设备,例如MME、AMF、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分组数据网络网关(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P-GW)、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或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等,目标网元的控制网元,可以是与该目标网元相连接的核心网设备,例如MME、AMF、S-GW、P-GW、SMP或UPF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源(source)基站或者源网元是指在切换之前为用户设备提供服务的基站或网元,目标(target)基站或者目标网元是指用户设备需要切换到的基站或者网元,也就是说通过切换过程,为用户设备提供服务的网络侧设备从源基站(或源网元)变更成了目标基站(或目标网元)。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一些通用概念或者定义做出解释,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一些英文简称为以LTE系统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的描述,其可能随着网络的演进发生变化,具体演进可以参考相应标准中的描述。
本申请中所述的“数据”或“数据包”,通常情况下指业务数据或者承载业务数据的数据包,但也可以包括系统需要传输的信令、消息等内容,例如,参考信号、上下行控制消息等。
本申请中所述的承载(bearer),包括用户设备和基站之间建立的无线承载(radiobearer,RB),无线承载可以包括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和信令无线承载(signaling radio bearer,SRB)。本申请中所述的承载,还可以包括演进的无线接入承载(evolved radio access bearer,E-RAB),E-RAB是指用户面的承载,用于用户设备和核心网(core network,CN)之间传送语音、数据或多媒体业务。本申请中所述的承载,还可以包括演进分组系统(evolved packet system,EPS)承载,这是指用户设备至核心网P-GW的承载。本申请中所述的承载,还可以包括S5/S8承载,S5/S8承载是建立在S5/S8接口上的承载。本申请中所述的承载,还可以包括用户设备和核心网间其他类型的承载、S1接口上的承载等。示例性的,上述不同类型的承载之间可以是一一对应的,例如,1个DRB对应1个E-RAB以及1个EPS bearer。不同协议版本或者不同制式的网络可支持的承载数目可以不同,例如,LTE R14网络可支持的承载数目最大为8个,可以包括,LTE R14网络可支持的数据无线承载的数目最大为8个,NR R15网络可支持的承载数目最大为15个,可以包括,NR R15网络可支持的数据无线承载的数目最大为15个。由于可支持的数据无线承载的数目不同,可能造成网络可支持的所有承载(即数据无线承载和信令无线承载的总和)的数目不同。本说明书中所述的承载数目不同既可以指数据无线承载数目不同,也可以指信令无线承载数目不同,也可以指包括数据无线承载和信令无线承载的总承载的数目不同。本申请中所述的有效承载,是指用户设备当前留存的或者正在使用或者可以使用的承载。
本申请中所述的业务流(traffic flow),是对用户设备发起的上行数据,或,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描述。业务流被映射在承载上,在网元之间的接口上进行传输。本申请中所述的没有承载业务流,是指因为切换或者承载断链等原因造成的,没有可以映射的承载的业务流。
本申请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又一种可能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2所示,用户设备20处在接入网设备10和接入网设备11的覆盖重叠区域,此时,用户设备20可能需要在接入网设备10和接入网设备11之间进行切换。接入网设备10和接入网设备11可以直接通过X2接口进行信令交互,从而支持切换的完成,也可以通过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信令交互支持切换的完成。其中X2接口是指基站之间进行通信的接口。在图2a中,接入网设备10和接入网设备11连接在相同的核心网设备30下,核心网设备30对接入网设备10和接入网设备11的接入和业务进行控制和管理。在图2b中,接入网设备10连接在核心网设备30下,接入网设备11连接在核心网设备31下,核心网设备30对接入网设备10的接入和业务进行控制和管理,核心网设备31对入网设备11的接入和业务进行控制和管理。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切换可以是,不同制式网络之间的切换,或者,同一制式不同协议版本网络之间的切换。例如,可以是LTE和5G网络之间的切换,或者,LTE系统中支持不同协议版本的网元或网络之间的切换,或者,LTE和LTE/5GC(接入网使用LTE协议,核心网使用5G协议的系统)网络之间的切换,或者,LTE/5GC和5G网络之间的切换,等等。
图3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切换流程示意图。该切换过程中,源基站直接通过X2接口与目标基站进行信令交互支持切换的完成。
源基站确定其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需要进行切换,则发送切换请求给目标基站,该切换请求中包括需要切换的承载的信息,对该用户设备的配置信息等内容。该配置信息包括上述需要切换的承载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空口资源的配置信息等。该切换请求可以是handover request(HO request)信令。
目标基站接收到切换请求后,会回复切换请求确认给源基站。该切换请求确认中可以包括目标基站可以接受的承载的信息,不可接受的承载的信息,以及目标基站给用户设备的配置信息等。这些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目标基站对可以接受的承载提供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空口资源的配置信息等。该切换请求确认可以是handover request acknowledge(HO request ACK)信令。
源基站根据切换请求确认中接收到的信息,向该用户设备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连接重配置消息,该消息基于目标基站提供的配置信息,对用户设备进行重新配置,也即,将目标基站提供的配置信息发送给用户设备。该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可以是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信令。
源基站将用户设备与源基站之间的承载所使用的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acket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的序列号(sequence number,SN)和超帧号(hyperframe number,HFN)通知给目标基站,以便目标基站实现与用户设备的同步。该PDCP SN和HFN信息可以通过SN status transfer信令发送。
用户设备根据接收到的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与目标基站进行同步,并实现接入到目标基站,包括用户设备发送上行同步信号,目标基站给用户设备配置上行资源、时间提前量(timing advance,TA)等过程。
上述过程完成后,目标基站会进一步与其控制网元(未在图3a中示出),例如MME,进行通信,实现承载信息的更新,目标基站还会与源基站进行信令交互(未在图3a中示出),以实现资源的释放等。
图3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切换流程示意图。该切换过程中,源基站与目标基站连接于相同的控制网元下,源基站和目标基站通过该控制网元进行信令交互支持切换的完成。其中,当控制网元为MME时,基站与MME的接口为S1接口,当控制网元为AMF时,基站与AMF的接口为NG接口,当然该控制网元也可以是其他完成如下流程中控制网元功能的网络侧设备,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不失一般性的,下文以控制网元为MME为例,进行流程的说明。
源基站确定其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需要进行切换,则发送切换请求给MME,该切换请求中包括需要切换的承载的信息,对该用户设备的配置信息等内容。该配置信息包括上述需要切换的承载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空口资源的配置信息等。该切换请求可以源基站与MME之间的S1接口上的handover required(HO required)信令。
MME将上述需要切换的承载的信息,源基站对该用户设备的配置信息等内容通过切换请求发送给目标基站。该切换请求可以目标基站与MME之间的S1接口上的handoverrequest(HO request)信令。
目标基站接收到切换请求后,会回复切换请求确认给MME。该切换请求确认中可以包括目标基站可以接受的承载的信息,不可接受的承载的信息,以及目标基站给用户设备的配置信息等。这些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目标基站对可以接受的承载提供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空口资源的配置信息等。该切换请求确认可以是handover request acknowledge(HOrequest ACK)信令。
MME将上述目标基站可以接受的承载的信息,不可接受的承载的信息,以及目标基站给用户设备的配置信息等通过切换命令发送给源基站。该切换命令可以是handovercommand(HO command)信令。
源基站根据切换命令中接收到的信息,向该用户设备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 control,RRC)连接重配置消息,该消息基于目标基站提供的配置信息,对用户设备进行重新配置,也即,将目标基站提供的配置信息发送给用户设备。该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可以是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信令。
源基站将用户设备与源基站之间的承载所使用的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acket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的序列号(sequence number,SN)和超帧号(hyperframe number,HFN)通过MME通知给目标基站,以便目标基站实现与用户设备的同步。该PDCP SN和HFN信息可以通过SN status transfer信令发送。
用户设备根据接收到的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与目标基站进行同步,并实现接入到目标基站,包括用户设备发送上行同步信号,目标基站给用户设备配置上行资源、时间提前量(timing advance,TA)等过程。
图3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切换流程示意图。该切换过程中,源基站与目标基站连接于不同的控制网元下,源基站和目标基站通过源基站控制网元以及目标基站控制网元进行信令交互支持切换的完成。源基站控制网元或者目标基站控制网元的类型,以及与基站之间的接口可以参考图3b所对应的流程中的说明。当源基站控制网元和目标基站控制网元均为MME时,则简称为源MME和目标MME,源MME与目标MME之间的接口为S10接口。
图3c所对应的切换流程与图3b所对应的切换流程的不同之处在于,源基站将切换请求(例如,HO required信令)发送给源MME,源MME通过S10信令将需要切换的承载的信息,源基站对该用户设备的配置信息等内容发送给目标MME,目标MME通过切换请求(例如,HOrequest信令)将上述信息发送给目标基站。
目标基站江切换请求确定发送给目标MME,目标MME将切换请求确定中的目标基站可以接受的承载的信息,不可接受的承载的信息,以及目标基站给用户设备的配置信息等内容通过S10信令爱送给源MME。源MME再将上述信息通过切换命令发送给源基站。
上述切换请求、切换请求确认以及切换命令中所包含的信息以及可能的信令形式可以参考对图3b的描述。图3c中其他的流程与图3b中一致,不再赘述。
图3a-图3c中所示的切换流程,以基站为例进行切换流程的描述,不失一般性的,图中的基站还可以是其他类型的网络侧设备或者网元,例如,其他用于与用户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接入网设备或者接入网网元。接入网设备(图3a-图3c中以基站为例)所对应的控制网元,可以是与该接入网设备相连接并对该接入网设备的连接和业务进行控制和管理的网络侧设备,例如,可以是核心网设备,如MME或AMF等。
图3a或图3b所示的切换流程,可以应用于图2a或图2b所示的应用场景中,图3c所示的切换流程,可以应用于图2b所示的应用场景中。
随着网络功能的不断升级以及业务类型的丰富,通信网络为同一个用户设备提供的承载数量需要进行提升,以便支持用户设备同时进行不同业务数据的传输。但网络侧设备需要逐步升级才能支持整网的承载数量提升。在这个升级的过程中,就会存在一部分网络侧设备可以支持更大数量的承载,而一部分网络侧设备只能支持较少的承载的混合组网的场景,用户设备就可能需要在不同支持能力之间的网络侧设备之间进行切换。这种切换可以基于上述图3a-图3c所示的任一种切换流程来进行。一种可能的场景下,源基站可能已经经过升级或者支持较新的协议版本,从而可以为同一个用户设备提供较多的承载数,而目标基站可能未经升级或者只能支持较老的协议版本,只能为同一个用户设备提供较少的承载数。例如,用户设备从支持较新协议版本的4G基站向只能支持较老协议版本的4G基站切换,或者用户设备从5G基站向只能支持较老协议版本的4G基站切换。在这种情况下,目标基站无法支持源基站为用户设备提供的承载数量,如何支持这种类型的切换,是网络演进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应用在上一段落所述的场景,并结合图3a-图3c所示的任一种切换流程来使用。当图4所示的方法应该在图3a-图3c所示的任一种切换流程中时,图4中的源网元可以是源基站,该方法中所涉及到的目标网元,可以是目标基站。当图4所示的方法应用于图3a所示的切换流程中时,其中的第一消息接收网元,可以是图3a中的目标基站。当图4所示的方法应用于图3b所示的切换流程中时,其中的第一消息接收网元,可以是图3b中的控制网元。当图4所示的方法应用于图3c所示的切换流程中时,其中的第一消息接收网元,可以是图3c中的源基站控制网元。当然,图4中的源网元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网络侧设备,例如接入网设备或接入网网元,第一消息接收网元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网络侧设备,例如接入网设备、接入网网元、核心网设备或核心网网元等,目标网元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网络侧设备,例如接入网设备或接入网网元。下文以源网元和目标网元均为基站,第一消息接收网元为目标基站、MME或源MM为例进行说明。
记N为源基站为用户设备提供的且需要进行切换的有效承载的个数,其中,N可以是当前源基站为用户设备提供的所有的有效承载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图4所示的方法包括,源基站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中包含需要切换的N个承载的信息,其中,所述N小于或等于需要进行所述切换的源网元支持的最大承载数。当所述N大于M时,所述第一消息中的第一信元包含所述N个承载中的M个承载的信息,所述第一消息中的第二信元包含所述N个承载中的除所述M个承载之外的其他N-M个承载的信息,其中,所述M为所述第一信元支持的最大承载数,所述第二信元为所述切换的目标网元不可识别的信元。结合上述场景,当源基站可以支持较新的协议版本但目标基站不能支持较新的协议版本时,源基站和目标基站之间直接交互的信令,或者通过MME交互的信令中,可以包含源基站可以支持(或者说可以识别),但是目标基站不能支持(或者说不能识别)的信元,以及源基站和目标基站都可以支持(或者说都可以识别)的信元。而源基站很可能并不知道目标基站对承载的支持能力,基于这种情况,当源基站需要通知目标基站需要切换的承载的时候,源基站可以将需要切换的承载分
成两组,一组承载的信息放在第一信元中,这个第一信元可以是老版本协议定义的信元,无论目标基站是否可以支持较新的协议版本,都可以识别该第一信元,而将另一组承载的信息放在第二信元中,这个第二信元可以是新版本协议定义的信元,当目标基站不能支持较新的协议版本时,则目标基站不能识别该第二信元,但目标基站仍可以根据第一信元中的承载的信息进行切换的后续流程。
在源基站需要切换的承载数N大于第一信元所能支持的承载数M的时候。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当图4所示的方法应用于图3a所示的流程中时,所示第一消息可以是图3a中的切换请求。
该切换请求中的第一信元可以是HO request中的E-RABs To Be Setup List信元,或RRC Context信元,或E-RABs To Be Setup List信元和RRC Context信元组合。其中,E-RABs To Be Setup List信元用于提供承载的标识、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等承载信息,RRC Context信元中包含切换准备信息,其中包含了源基站给用户设备配置的空口信息,例如,DL-DCCH-Message信息。E-RABs To Be Setup List信元和RRCContext信元均尽可以支持M个承载信息的传递,以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i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TS 36.423(version f00,Release 15)中对E-RABs To Be Setup List信元和RRC Context信元定义为例,M的取值为8,即第一信元中最多可以支持8个承载的信息。
该切换请求中的第二信元可以是按照E-RABs To Be Setup List信元,或RRCContext信元进行设计,具体包含的内容可以参照3GPP TS 36.423(version f00,Release15)中对E-RABs To Be Setup List信元和RRC Context信元定义。不同的是,第二信元需与第一信元使用不同的信元名称或者信元标识,以与第一信元进行区分。例如,当第二信元与E-RABs To Be Setup List信元采用相同的设计时,其名称可以定义为E-RABs To BeSetup List Ext,当第二信元与RRC Context信元采用相同的设计时,其名称可以定义为RRC Context Ext,其中RRC Context Ext中与DL-DCCH-Message信息功能相同的信息可以定义为DL-DCCH-Ext-Message。所述第二信元也可以是按照E-RABs To Be Setup List信元和RRC Context信元进行设计,例如,包含上述的E-RABs To Be Setup List Ext信元和RRCContext Ext信元。第二信元所支持的最大承载数,可以根据系统需求进行涉及,例如当第一信元支持的最大承载数为8,新版本协议定义的最大承载数为15时,第二信元所支持的最大承载数可以定义为7(即新版本协议定义的最大承载数与第一信元支持的最大承载数的差值)。
可以理解的,上述第一信元和第二信元的名称和具体设计仅为举例,还可以有其他的命名和设计方式,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相应的,目标基站接收源网元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中包含需要切换的N个承载的信息,其中,所述N小于或等于所述源网元支持的最大承载数,所述第一消息中的第一信元包含所述N个承载中的M个承载的信息,所述第一消息中的第二信元包含所述N个承载中的除所述M个承载之外的其他N-M个承载的信息,所述M为所述第一信元支持的最大承载数,所述第二信元为所述切换的目标网元不可识别的信元,并根据所述第一信元中的N个承载的信息,确定可接受切换的承载和不可接受切换的承载,并向所述源网元发送所述可接受切换的承载和不可接受切换的承载的信息。
可选的,所述可接受切换的承载和不可接受切换的承载的信息,可以通过图3a中的切换请求确定来发送。
例如,切换请求确定可以是3GPP TS 36.423(version f00,Release 15)所定义的HO ACK信令,其中的E-RABs Admitted Item信元用于传递可接受切换的承载的信息,E-RABs Not Admitted List信元用于传递不可接受切换的承载的信息。
可选的,目标基站还可以通过该切换请求确定向源基站发送可接受的承载的配置信息。例如,切换请求确定可以是3GPP TS 36.423(version f00,Release 15)所定义的HOACK信令,该信令中的所包含的DL-DCCH-Message信息,用于传递目标基站针对可接受的承载给用户设备提供的配置信息。
可选的,目标基站根据所述第一消息,对所述可接受切换的承载进行全配置,并向所述源网元发送所述可接受切换的承载的配置信息。因为第一消息中存在目标基站不能识别的第二信元,目标基站可以获知当前自己对承载的支持能力与源基站不同,因此可以对可接受切换的承载进行全配置。本申请中所述的全配置的作用是刷新源基站给用户设备的配置信息,使用户设备接收由目标基站配置的完整信息,可以释放源基站给用户设备配置的信息,防止用户设备侧携带目标基站不识别的信元。
在另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当图4所示的方法应用于图3b或图3c所示的流程中时,所示第一消息可以是图3b中的源基站发送给MME的切换请求或者图3c中源基站发送给源MME的切换请求。
可选的,第一信元可以是HO required中的E-RABs Information Item信元、或RRCContainer信元,或者E-RABs Information Item信元和RRC Container信元。E-RABsInformation Item信元和RRC Container信元的具体定义和涉及可以参照3GPP TS36.423(version f00,Release 15)中的定义。
第二信元可以采用与E-RABs Information Item信元、或RRC Container信元,或者E-RABs Information Item信元和RRC Container信元相同的设计方式。不同的是,第二信元需与第一信元使用不同的信元名称或者信元标识,以与第一信元进行区分。例如,当第二信元与E-RABs Information Item信元采用相同的设计时,其名称可以定义为E-RABsInformation Item Ext,当第二信元与RRC Container信元采用相同的设计时,其名称可以定义为RRC Container Ext,其中RRC Container Ext中与DL-DCCH-Message信息功能相同的信息可以定义为DL-DCCH-Ext-Message。所述第二信元也可以是按照E-RABsInformation Item信元和RRC Container信元进行设计,例如,包含上述的E-RABsInformation Item Ext信元和RRC Container Ext信元。第二信元所支持的最大承载数,可以根据系统需求进行涉及,例如当第一信元支持的最大承载数为8,新版本协议定义的最大承载数为15时,第二信元所支持的最大承载数可以定义为7(即新版本协议定义的最大承载数与第一信元支持的最大承载数的差值)。
由于目标基站不支持第二信元或者说只能支持较少的承载(或者说,只能支持第一信元所支持的最大承载数),所以,图3b中的MME或者图3c中的源MME或者图3c中的目标MME需要在向目标基站传递需要切换的承载的信息时,释放掉第二信元中的承载,仅将第一信元中的承载信息传递到目标基站。具体的,在图3b中,该释放可以由MME进行。在图3c中,当目标MME也不支持第二信元或者说只能支持较少的承载(或者说,只能支持第一信元所支持的最大承载数)时,该释放可以由MME进行。当目标MME可以支持第二信元时,源MME可以不对第二信元进行处理,将第一信元和第二信元中的承载信息都发送给目标MME,由目标MME进行上述释放的动作。可选的,MME之间可以通过S10接口信令交互各自的能力信息,以便获知彼此的承载支持能力。基站和MME之间可以通过运营管理(operations and management,OAM)功能,或者信令交互等方式获知彼此的承载支持能力。
也就是说,第一消息的接收网元(如,图3中的控制网元)接收源网元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中包含需要切换的N个承载的信息,其中,所述N小于或等于所述源网元支持的最大承载数,所述第一消息中的第一信元包含所述N个承载中的M个承载的信息,所述第一消息中的第二信元包含所述N个承载中的除所述M个承载之外的其他N-M个承载的信息,其中,所述M为所述第一信元支持的最大承载数,所述第二信元为所述切换的目标网元不可识别的信,释放所述其他N-M个承载,并向所述切换的目标网元发送所述N个承载的信息。
结合上述任一个具体的示例,可选的,所述M个承载中的任一个承载的优先级高于或等于所述N-M个承载中任一个承载的优先级。以便目标网元或者控制网元可以保留优先级较高的承载。
可选的,源基站还可以接收所述N个承载的优先级信息。该优先级信息可以是源基站的控制网元发送给源基站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优先级信息可以是QoS分类识别码(QoS class identifier,QCI)、分配保持优先级(allocation and retention priority,ARP)、业务保证速率(Service Guarantee Bit Rate,S-GBR)等可以表征或者用于确定承载的优先级的信息。可选的,源基站根据以上至少一项优先级信息确定承载信息在信元上的配置,例如,源基站根据QCI信息,将承载按照QCI从高到低依次配置在第一信元及第二信元上。
例如,源基站在承载建立的时候就获知该承载的优先级信息,例如,可以接收MME发送的E-RAB setup request信令,该信令中的E-RAB Level QoS Parameters信元可以用于指示承载的优先级信息。
可选的,所述M为所述切换的目标网元支持的最大承载数。第一信元所支持的最大承载数可以定义为目标网元所支持的最大承载数,以便更好的提升整个网络的兼容性。
可选的,在源基站需要切换的承载数N小于或者等于第一信元所能支持的承载数M的时候,源基站可以将所述N个承载的信息都配置在第一信元中。可选的,当第一消息是源基站直接发送目标基站(图3a所示的流程)时,所述第二信元用于触发所述目标网元对所述N个承载中的至少一个承载的全配置。在这种情况下,第二信元中可以不包含任何信息,或者包含至少一个承载的信息,该至少一个承载可以是所述N个承载中任意的至少一个。
相应的,目标网元接收源网元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中包含需要切换的N个承载的信息,其中,所述N小于或等于所述源网元支持的最大承载数,所述第一消息中的第一信元包含所述N个承载中的M个承载的信息,所述第一消息中的第二信元包含所述N个承载中的除所述M个承载之外的其他N-M个承载的信息,所述M为所述第一信元支持的最大承载数,所述第二信元为所述切换的目标网元不可识别的信元,根据所述N个承载的信息,确定可接受切换的承载和不可接受切换的承载,向所述源网元发送所述可接受切换的承载和不可接受切换的承载的信息。可选的,目标网元根据所述第一消息,对所述可接受切换的承载进行全配置,并向所述源网元发送所述可接受切换的承载的配置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当源网元和目标网元可支持的最大承载数相同时,仍然可以使用上述第一信元和第二信元。具体的,源网元和目标网元都支持较新版本的协议或者说都支持较大的最大承载数时,源网元放在第一信元中的承载信息和第二信元中的承载信息都可以被目标网元所识别,目标网元可以根据第一信元和第二信元中的承载的信息确定可接受以及不可接受的承载,并按照图3a-图3c中的任一种流程完成切换。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户设备进行承载重映射的方法。
用户设备接收承载重映射指示,所述承载重映射指示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对没有承载的业务流进行承载重映射,并根据所述承载重映射指示,将没有承载的业务流映射到有效承载上。
具体的,用户设备所使用的承载,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中断或者断链,用户设备就可能会有一部分业务流因为没有承载而无法传输。或者,在切换过程中,在用户设备连接到目标基站上之后,由于目标基站不能支持源基站的所有承载或者目标基站没有接收所有识别出的承载,用户设备就可能会有一部分业务流因为没有承载而无法传输。此时,用户设备可以进行上述承载重映射,将没有承载的业务流映射到当前有效的承载上进行传输。该承载重映射指示可能是源基站发送给用户设备的,也可以是目标基站发送给用户设备的。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用户设备收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信令时,用户设备可以根据目标网元的空口配置,并根据网络侧设备的指示(例如,NAS信令),将业务流重新映射。此时,切换流程可能还未完全完成。例如,基站向MME发起路径切换请求(例如,path switch request信令)可与用户设备重映射业务流同时进行。
可选的,用户设备还可以接收承载重映射的规则信息,所述将没有承载的业务流映射到有效承载上,包括,根据所述承载重映射的规则将没有承载的业务流映射到有效承载上。
上述承载重映射指示和/或承载重映射的规则信息可以是预先约定的,也可以是通过信令发送的,例如空口信令或者非接入层(non-access stratum,NAS)。例如,核心网通过NAS信令指示用户设备进行承载重映射,而用户设备进行承载重映射的规则预定义在协议中。承载重映射的方法可以是:用户设备原本将业务流1,2,3(业务流的标识分别是1,2,3)顺序依次映射到承载1,2,3(承载的标识分别是1,2,3)上,由于承载重新配置为承载2,3,4,用户设备根据承载重映射指示信息和/或承载重映射的规则信息,可以进行如下承载重映射:将业务流2,3映射到新的承载2,3上,将业务流1重新映射到新承载4上。
上述承载重映射的方法,可以与图4所对应的实施例结合使用。
针对前文所述的系统中存在承载支持能力不同的网元的场景,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承载重建的方法,以便用户设备在不同支持能力的网元之间进行切换。
源网元可以通过核心网之间的信令交互或者基站之间的信令交互或者邻区配置信息等,获知其他网元的承载支持能力,再结合用户设备的测量信息等判断当前是否需要进行切换,以及目标网元的承载支持能力。根据上述信息,源网元可以触发核心网重建承载,核心网重建的承载个数可以和目标网元的承载支持能力相同或少于目标网元的承载支持能力,使业务流无损切换。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当目标网元无法支持源网元当前提供的承载数时,源网元可以向核心网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核心网将N个承载上的数据映射到M个承载上,所述N为大于M的整数。可选的,N为源网元需要切换的承载数,M为目标网元支持的最大承载数。可选的,该过程可以与图4所示的方法结合使用,例如,源网元首先通知核心网进行承载重建,如果承载重建无法完成,或者经过重建后,源网元需要切换的承载数仍然比目标网元所支持的最大承载数多,则可以进一步使用图4所提供的方法。
在另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当目标网元所支持的承载数大于当前需要切换的承载数时,在切换之后,目标网元可以向核心网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核心网将N个承载上的数据映射到M个承载上,所述N为小于M的整数。可选的,所述N为完成切换的承载数,M为目标网元支持的最大承载数或者大于N的整数。经过上述承载重建,用户设备的业务流可以映射到更多的承载上,以便为业务提供更灵活的配置和管理。可选的,该过程可以与图4所示的方法结合使用。
针对前文所述的系统中存在承载支持能力不同的网元的场景,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即,根据源网元和目标网元支持的承载个数不同(或者,能力不同,或者,无法读取扩展信元等情况)取消切换或拒绝切换。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对用户设备或网络侧设备实现复杂度有要求,或者,对用户设备的耗电有要求的场景。例如,在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Internet of Things,NB-IOT)、机器类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场景中,用户设备不能支持过高复杂度的功能,也需要尽量省电,因此可以避免复杂的流程,所以系统可以不支持NB-IoT或MTC用户终端在支持不同承载数目的网络间的切换。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结合图4所示的方法,当目标网元或者源网元的控制网元或者目标网元的控制网元识别出第一消息中包含目标网元所不支持的信元时,可以拒绝当前的切换。即,不再进行切换请求确认以及之后的流程,而是可以通过在目标基站反馈的切换请求拒绝信令(例如,HO request reject)中,携带原因(cause),该原因用于指示由于基站能力不同因此拒绝切换。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例中,结合图4所示的方法,源网元接收到切换请求确认之后,可以根据目标网元反馈的可接受切换的承载以及不可切换的承载,判断目标网元是否可以识别需要切换的所有的承载,例如当目标网元反馈的可接受切换的承载以及不可切换的承载不包括当前需要切换的承载时,则可以认为目标网元没有识别出所有需要切换的承载。此时,源网元可以取消切换,即,不再进行RRC连接重配置以及之后的流程,而是向目标网元发送切换取消或者切换终止的指示,例如,发送切换取消(例如,handover cancel信令)消息,该指示中可以携带具体的原因,例如,携带partial handover原因,或者,携带DiffBearerNum原因,指示由于双方可支持的承载数不同,或者,由于双方的能力不同,所以源终止切换。可以理解上,上述承载取消切换或者拒绝切换原因的信令,以及具体原因的命名等均可以根据系统需求进行涉及,上述信令以及原因名称仅做举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对符号序列所做的编号,如“第一”、“第二”等等,仅为了描述清晰,不构成限定。不同实施例中相同编号的消息或者信元可以是相同的信元也可以是不同的信元。
上述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分别从各个网元本身、以及从各个网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各个网元,例如源网元、目标网元、控制网元、用户设备等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接入网设备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
可选的,该接入网设备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的源网元或者目标网元,该源网元或者目标网元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网络侧设备或装置,也可以是与其他网络侧设备集成在一起的功能实体或装置,其具体的实现形式可以包含芯片系统、分立器件、集成电路等。
在一个示例中,该接入网设备包括与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502,该处理器502被配置为支持接入网设备完成上述实施例中源网元(例如源基站)所执行的处理过程。可选的,所述接入网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503,该存储器503用于存储用于所述源网元的程序代码和数据。可选的,所述接入网设备可以包括通信单元504,所述通信单元504用于支持接入网设备完成上述实施例中,源网元所进行的,接收其他网络侧设备(例如,控制网元或目标网元)的信令和/或数据,以及向其他网络侧设备发送信令和/或数据的功能。可选的,所述接入网设备还可以包括收发器501,该收发器501用于支持接入网设备完成上述实施例中源网元所进行的,向用户设备发送信令或数据的功能以及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信令和/或数据的功能。
在另一个示例中,该接入网设备包括与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502,该处理器502被配置为支持接入网设备完成上述实施例中目标网元(例如目标基站)所执行的处理过程。可选的,所述接入网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503,该存储器503用于存储用于所述目标网元的程序代码和数据。可选的,所述接入网设备可以包括通信单元504,所述通信单元504用于支持接入网设备完成上述实施例中,目标网元所进行的,接收其他网络侧设备(例如,控制网元或源网元网元)的信令和/或数据,以及向其他网络侧设备发送信令和/或数据的功能。可选的,所述接入网设备还可以包括收发器501,该收发器501用于支持接入网设备完成上述实施例中目标网元所进行的,向用户设备发送信令或数据的功能以及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信令和/或数据的功能。
具体的,在图5对应的示例中,本申请所涉及的接入网设备的结构中包括收发器501,处理器502,存储器503以及通信单元504。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核心网设备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
可选的,该核心网设备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的控制网元或源基站控制网元或目标基站控制网元,例如,MME或AMF。该核心网设备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网络侧设备或装置,也可以是与其他网络侧设备集成在一起的功能实体或装置,其具体的实现形式可以包含芯片系统、分立器件、集成电路等。
在一个示例中,该核心网设备包括与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602,该处理器602被配置为支持核心网设备完成上述实施例中控制网元(例如源基站)所执行的处理过程。可选的,所述核心网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603,该存储器603用于存储用于所述控制网元的程序代码和数据。可选的,所述核心网设备可以包括通信单元601,所述通信单元601用于支持核心网设备完成上述实施例中,控制网元所进行的,接收其他网络侧设备(例如,源网元或目标网元)的信令和/或数据,以及向其他网络侧设备发送信令和/或数据的功能。
具体的,在图6对应的示例中,本申请所涉及的核心网设备的结构中包括通信单元601,处理器602以及存储器603。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实现用户设备功能的一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可选的,该装置可以是一个用户设备,也可以是用户设备中的一个功能模块或者功能实体,例如,可以是用户设备中的芯片、芯片系统、分立器件、集成电路等。
在一个示例中,该装置包括与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703,该处理器703被配置为支持该装置完成上述实施例中用户设备所执行的处理过程。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704,该存储器704用于存储用于所述装置的程序代码和数据。可选的,所述装置可以包括发射器701和接收器702,用于支持所述装置完成上述实施例中,用户设备所进行的,与网络侧设备的信令交互和/或数据交互的功能。可选的,当所述装置为芯片或者芯片系统时,所述发射器和接收器的具体实现形式可以体现为输入输出接口,例如,可以是电路形式或者芯片管脚形式的输入输出接口。
具体的,在图7对应的示例中,本申请所涉及的实现用户设备功能的一种装置的结构中包括发射器701、接收器702、处理器703以及存储器704。
用于执行本申请上述任意一种设备或装置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于一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上述任一种设备或装置的存储器还可以集成在处理器的内部。
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以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是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上述任一种设备或装置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上述任一种设备或装置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4)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中包含需要切换的N个承载的信息,
当所述N大于M时,所述第一消息中的第一信元包含所述N个承载中的M个承载的信息,所述第一消息中的第二信元包含所述N个承载中的除所述M个承载之外的其他N-M个承载的信息,其中,所述M为所述第一信元支持的最大承载数,所述第二信元为所述切换的目标网元不可识别的信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个承载中的任一个承载的优先级高于或等于所述N-M个承载中任一个承载的优先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收所述N个承载的优先级信息。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为所述切换的目标网元支持的最大承载数。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第一消息,包括:
向所述切换的目标网元发送所述第一消息;或
向控制网元发送所述第一消息。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N小于或等于所述M时,所述第一信元包含所述N个承载的信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第一消息包括向所述切换的目标网元发送所述第一消息,所述第二信元用于触发所述目标网元对所述N个承载中的至少一个承载的全配置。
8.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源网元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中包含需要切换的N个承载的信息,所述第一消息中的第一信元包含所述N个承载中的M个承载的信息,所述第一消息中的第二信元包含所述N个承载中的除所述M个承载之外的其他N-M个承载的信息,其中,所述M为所述第一信元支持的最大承载数,所述第二信元为所述切换的目标网元不可识别的信元;
释放所述其他N-M个承载;
向所述切换的目标网元发送所述N个承载的信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为所述目标网元支持的最大承载数。
10.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源网元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中包含需要切换的N个承载的信息,所述第一消息中的第一信元包含所述N个承载中的M个承载的信息,所述第一消息中的第二信元包含所述N个承载中的除所述M个承载之外的其他N-M个承载的信息,所述M为所述第一信元支持的最大承载数,所述第二信元为所述切换的目标网元不可识别的信元;
根据所述N个承载的信息,确定可接受切换的承载和不可接受切换的承载;
向所述源网元发送所述可接受切换的承载和不可接受切换的承载的信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消息,对所述可接受切换的承载进行全配置;
向所述源网元发送所述可接受切换的承载的配置信息。
12.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承载重映射指示,所述承载重映射指示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对没有承载的业务流进行承载重映射;
根据所述承载重映射指示,将没有承载的业务流映射到有效承载上。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承载重映射的规则信息;
所述将没有承载的业务流映射到有效承载上,包括,根据所述承载重映射的规则将没有承载的业务流映射到有效承载上。
14.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与存储器耦合,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
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中包含需要切换的N个承载的信息,
当所述N大于M时,所述第一消息中的第一信元包含所述N个承载中的M个承载的信息,所述第一消息中的第二信元包含所述N个承载中的除所述M个承载之外的其他N-M个承载的信息,其中,所述M为所述第一信元支持的最大承载数,所述第二信元为所述切换的目标网元不可识别的信元。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M个承载中的任一个承载的优先级高于或等于所述N-M个承载中任一个承载的优先级。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执行所述指令,以实现:接收所述N个承载的优先级信息。
17.如权利要求14-16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M为所述切换的目标网元支持的最大承载数。
18.如权利要求14-17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第一消息,包括:
向所述切换的目标网元发送所述第一消息;或
向控制网元发送所述第一消息。
19.如权利要求14-18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执行所述指令,以实现:当所述N小于或等于所述M时,所述第一信元包含所述N个承载的信息。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第一消息包括向所述切换的目标网元发送所述第一消息,所述第二信元用于触发所述目标网元对所述N个承载中的至少一个承载的全配置。
21.如权利要求14-20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属存储器。
22.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与存储器耦合,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权利要求8-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属存储器。
2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3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810333103.8A 2018-04-13 2018-04-13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3815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33103.8A CN110381557B (zh) 2018-04-13 2018-04-13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PCT/CN2019/081903 WO2019196833A1 (zh) 2018-04-13 2019-04-09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JP2020555888A JP2021519028A (ja) 2018-04-13 2019-04-09 通信方法および装置、システム、ならびに記憶媒体
EP19784416.0A EP3755056A4 (en) 2018-04-13 2019-04-09 COMMUNICATION PROCESS, DEVICE AND SYSTEM AND STORAGE MEDIA
US17/028,705 US20210007028A1 (en) 2018-04-13 2020-09-22 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apparatus,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33103.8A CN110381557B (zh) 2018-04-13 2018-04-13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81557A true CN110381557A (zh) 2019-10-25
CN110381557B CN110381557B (zh) 2021-09-21

Family

ID=68163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33103.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381557B (zh) 2018-04-13 2018-04-13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007028A1 (zh)
EP (1) EP3755056A4 (zh)
JP (1) JP2021519028A (zh)
CN (1) CN110381557B (zh)
WO (1) WO2019196833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30909A (zh) * 2020-05-09 2021-11-0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承载释放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095978A (zh) * 2020-06-22 2022-0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终端设备的方法及设备
WO2022082688A1 (zh) * 2020-10-22 2022-04-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32711A1 (zh) * 2019-05-23 2020-11-2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业务切换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9879A (zh) * 2007-04-30 2008-1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重定位方法、通信系统及无线网络控制器
WO2013033883A1 (zh) * 2011-09-05 2013-03-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处理切换的方法、移动性管理网元、无线接入网元和系统
CN103428768A (zh) * 2012-05-16 2013-1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方法、基站、接入点和用户设备
WO2014026831A1 (en) * 2012-08-13 2014-02-20 Ip.Access Limited Network elements,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s therefor
CN103607739A (zh) * 2007-06-19 2014-02-2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切换命令的递送
EP3065429A1 (en) * 2013-10-28 2016-09-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group communication, having robust mobility
CN106792936A (zh) * 2016-12-08 2017-05-31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保持业务连续性的pgw切换方法及通信设备
WO2017171506A1 (en) * 2016-04-01 2017-10-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enb equipment for supporting seamless handov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87606B (zh) * 2010-09-02 2015-10-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承载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KR102143792B1 (ko) * 2014-01-29 2020-08-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단말의 이동성을 보장하면서 효율적으로 세션을 관리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5917727B (zh) * 2014-01-30 2019-12-13 夏普株式会社 用户设备、演进节点b及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9879A (zh) * 2007-04-30 2008-1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重定位方法、通信系统及无线网络控制器
CN103607739A (zh) * 2007-06-19 2014-02-2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切换命令的递送
WO2013033883A1 (zh) * 2011-09-05 2013-03-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处理切换的方法、移动性管理网元、无线接入网元和系统
CN103428768A (zh) * 2012-05-16 2013-1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方法、基站、接入点和用户设备
WO2014026831A1 (en) * 2012-08-13 2014-02-20 Ip.Access Limited Network elements,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s therefor
EP3065429A1 (en) * 2013-10-28 2016-09-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group communication, having robust mobility
WO2017171506A1 (en) * 2016-04-01 2017-10-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enb equipment for supporting seamless handover
CN106792936A (zh) * 2016-12-08 2017-05-31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保持业务连续性的pgw切换方法及通信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EC: "Handling of ProSe Authorized IE for S1AP and X2AP", 《3GPP TSG- RAN WG3 MEETING #87 R3-150164》 *
刘颖等: "AAL2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无线接入网中的应用", 《电子科技》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30909A (zh) * 2020-05-09 2021-11-0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承载释放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630909B (zh) * 2020-05-09 2023-07-2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承载释放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095978A (zh) * 2020-06-22 2022-0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终端设备的方法及设备
CN114095978B (zh) * 2020-06-22 2023-03-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终端设备的方法及设备
WO2022082688A1 (zh) * 2020-10-22 2022-04-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519028A (ja) 2021-08-05
US20210007028A1 (en) 2021-01-07
WO2019196833A1 (zh) 2019-10-17
EP3755056A1 (en) 2020-12-23
CN110381557B (zh) 2021-09-21
EP3755056A4 (en) 2021-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25106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ontro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nd user terminal supporting dual connectivity
RU2767981C2 (ru) Способ обработки информации и соответству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US20200260325A1 (en) Radio access network node, core network node, radio terminal, and methods therefor
CN109076383A (zh) 用于由终端配置双连接的方法及其装置
US10772144B2 (en) Switching of flow separation for new radio in dual connectivity
US11115880B2 (en) Path switch method between LTE and 5G node
CN107925931A (zh) 基站及其方法
WO2018165996A1 (zh) 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07645779A (zh) 一种数据发送、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210007028A1 (en) 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apparatus,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CN107113535B (zh) 用于pros直接发现的承载管理
CN103716885A (zh) 一种本地承载管理方法及设备
US11240700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ccess network device
WO2019206314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3782644B (zh) 回程链路的信息传输方法及系统、代理设备、接入设备
CN111345066A (zh) Pdcp版本改变的处理
CN105103636B (zh) 一种中继节点RN、宿主基站DeNB及一种通信方法
CN113810989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3987124A (zh) 一种配置调度的方法及设备
CN104797009B (zh) 双连接网络中的无线承载释放方法及系统
CN102958122A (zh) 群组切换时的承载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20203446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2351460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JP2022527921A (ja) 通信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8810889A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