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80517A -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传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传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80517A
CN110380517A CN201810321446.2A CN201810321446A CN110380517A CN 110380517 A CN110380517 A CN 110380517A CN 201810321446 A CN201810321446 A CN 201810321446A CN 110380517 A CN110380517 A CN 1103805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module
circuit
identification code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2144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80517B (zh
Inventor
杜帅林
周健
廖永恺
徐雪聪
谭凯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to CN20181032144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80517B/zh
Priority to US16/367,286 priority patent/US11025304B2/en
Publication of CN1103805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05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805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05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9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data transfer in combination with power transf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1Dispersed gener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02J50/1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of the resonant typ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5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additional energy repeaters between transmitting devices and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8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the exchange of data, concerning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transmitting devices and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 H02J7/35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with light sensitiv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H02J2300/22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 H02J2300/24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of photovoltaic origin
    • H02J2300/26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of photovoltaic origin involvin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control for photovoltaic sour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数据传输方法,该系统包括:第一处理模块根据预设配置信息对第一通讯模块进行配置,并根据预设配置信息向驱动模块输入第一数字信号,使其根据第一数字信号和第一驱动信号生成第二驱动信号,并将第二驱动信号输入至第一电路,使其根据第二驱动信号控制第一电路的开关,此外,检测第二电路的功率信号,并根据功率信号得到预设配置信息,再根据预设配置信息对第二通讯模块进行配置,以使第二通讯模块和第一通讯模块的预设配置信息相对应。本发明提供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数据传输方法,在实现一对一通讯的情况下,降低了设备的结构复杂度。

Description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发射端对接收端进行无线功率传输,发射端和接收端需要进行控制信号和保护信号等的传输,由于发射端和接收端空间的隔离,需要采用无线通讯完成信号的传输。但是,在进行控制信号和保护信号等的传输过程中,进行通讯的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需要一一对应,否则会出现信息传输错位的现象,从而导致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无法运行。
为了实现发射端和接收端能够自动一对一通讯,现有技术中,是通过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均额外增加近距离通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简称NFC)电路,当发射端和接收端靠近时,通过NFC电路进行通讯,传输通讯模块有关的地址码等信息,从而发射端和接收端能够自动一对一通讯。或者,通过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均额外增加集成电路(IntegratedCircuit,简称IC),当发射端和接收端靠近时,通过IC芯片能够读取对方的信息,从而发射端和接收端能够自动一对一通讯。
然而,上述两种方式都需要增加额外的部件(NFC电路或IC)进行发射端和接收端的识别,且对于NFC电路和IC的放置位置有要求,从而使得发射端和接收端的结构复杂度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传输方法,在实现一对一通讯的情况下,以降低设备的结构复杂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包含无线电能传输电路、第一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其中所述无线电能传输电路包括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所述第一电路包含至少一开关: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包括第一通讯模块、第一处理模块及驱动模块,其中,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第一预设配置信息对所述第一通讯模块进行配置,并根据所述第一预设配置信息输出第一数字信号,并将所述第一数据信号输入至所述驱动模块;
所述驱动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字信号和第一驱动信号生成第二驱动信号,并将所述第二驱动信号输入至所述第一电路;
所述第一电路根据所述第二驱动信号控制所述至少一开关的导通和关断;
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包括第二通讯模块及第二处理模块,其中,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二电路的功率信号,并根据所述功率信号得到第二预设配置信息,根据所述第二预设配置信息对所述第二通讯模块进行配置,其中所述第一预设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预设配置信息相对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路包括逆变电路和发射线圈,所述第二电路包括接收线圈和整流电路;
其中,所述逆变电路与所述发射线圈连接,所述逆变电路还与所述驱动模块连接,所述接收线圈和所述整流电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还与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路包括接收线圈和整流电路,所述第二电路包括逆变电路和发射线圈;
其中,所述逆变电路与所述发射线圈连接,所述逆变电路还与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连接,所述接收线圈和所述整流电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还与所述驱动模块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电路的所述功率信号为交流电压信号或交流电流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包括配置信息生成模块、第一配置模块和第一转换模块;
所述配置信息生成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配置模块和所述第一转换模块连接,所述第一配置模块还与所述第一通讯模块连接,所述第一转换模块还与所述驱动模块连接;
其中,所述配置信息生成模块用于生成所述第一预设配置信息,并将所述第一预设配置信息分别传输至所述第一配置模块和所述第一转换模块;
所述第一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预设配置信息对所述第一通讯模块进行配置;
所述第一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预设配置信息通过转换协议转换为所述第一数字信号,并将所述第一数字信号输入至所述驱动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包括检测模块、第二转换模块和第二配置模块;
所述第二转换模块分别与所述检测模块和所述第二配置模块连接,所述检测模块还与所述第二电路连接,所述第二配置模块还与所述第二通讯模块连接;
其中,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二电路的所述功率信号,并根据所述功率信号生成第二数字信号,再将所述第二数字信号输入至所述第二转换模块;
所述第二转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数字信号通过转换协议解析得到所述第二预设配置信息,并将所述第二预设配置信息输入至所述第二配置模块;
所述第二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预设配置信息对所述第二通讯模块进行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预设配置信息包括预设通道标识;
所述配置信息生成模块还用于:
监听至少二个通道中每个通道的通讯负载,若所述通道中无通讯负载,则选择所述通道为预设通道;其中,所述预设通道标识用于标识所述预设通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预设配置信息包括预设通道标识和预设标识码,
其中,所述预设通道标识用于标识所述预设通道,所述第一通讯模块和所述第二通讯模块根据所述预设标识码识别通讯的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配置信息生成模块还用于:
在至少两个通道中固定一个通道,设置所述固定的通道为预设通道;或者,在所述至少两个通道中随机选择一个通道,并设置所述随机选择的通道为预设通道;
设置所述无线电能传输电路的标识码为所述预设标识码,且唯一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配置信息生成模块还用于:
根据所述预设标识码确定至少二个通道中每个通道的通讯负载,选择通讯负载少的通道为预设通道;
设置所述无线电能传输电路的标识码为所述预设标识码,且唯一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配置信息生成模块还用于:
根据通道标识和标识码产生M*N个配置信息;其中,M表示所述通道标识的个数,N表示所述标识码的个数;
A:从所述M*N个配置信息中选择一个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为H和L对应的配置信息,H为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的通道标识,L为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的标识码;
B:所述第一配置模块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配置所述第一通讯模块,所述第一通讯模块在所述通道H上发送第一数据信息,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包括第一配置信息的标识码L、第一序列号及第一标志位;
所述第一通讯模块在所述通道H上接收预设时间段内的多个第二数据信息,每一个所述第二数据信息均包括第二标识码、第二序列号及第二标志位,或者,所述第二数据信息包括第二标识码、第二标志位以及有效的通讯数据;
所述第一通讯模块根据第二数据信息得出第二配置信息,其中,第二配置信息的通道标识为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的通道标识H,第二配置信息的标识码为所述第二标识码;
其中,所述第一标志位用于标识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的占用情况,第二标志位用于标识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的占用情况;
C:比较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和所述第二数据信息,若所述第二标识码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的标识码相同,且每一个所述第二标志位标识所述第二配置信息未被占用,
则比较所述第一序列号和所述第二序列号,若满足比较原则,则选择第一配置信息为第一预设配置信息,设置H为所述预设通道标识,设置L为所述预设标识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配置生成模块,还用于:
在步骤C中,若所述第二标识码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的标识码相同,且至少存在一个所述第二标志位标识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已被占用,
则从所述M*N个配置信息中再次选择一个新的第一配置信息,并重复执行步骤B和步骤C。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配置生成模块,还用于:
在步骤C中,若所述第二标识码与所述配置信息的第一标识码不相同,则选择第一配置信息为第一预设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模块包括信号驱动模块和驱动信号产生模块;
所述信号驱动模块与所述驱动信号产生模块连接,所述信号驱动模块还分别与所述第一转换模块和所述第一电路连接;
其中,所述驱动信号产生模块用于产生所述第一驱动信号,并将所述第一驱动信号发送至所述信号驱动模块;
所述信号驱动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字信号和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生成所述第二驱动信号,并将所述第二驱动信号输入至所述第一电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模块包括检测电路、峰值电压保持电路、隔离电路及比较电路;
其中,所述检测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电路的所述功率信号,产生第一检测电压;
所述峰值电压保持电路电连接于所述检测电路,用于对所述第一检测电压实现整流和峰值保持,以产生第二检测电压;
所述隔离电路电连接于所述峰值电压保持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电压产生第三检测电压,其中所述第三检测电压和所述第二检测电压不共地;
所述比较电路电连接于所述隔离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检测电压以及基准电压,输出所述第二数字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所述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包括无线电能传输电路、第一控制单元及第二控制单元,所述无线电能传输电路包括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其中所述第一电路包含至少一开关,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根据第一预设配置信息对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第一通讯模块进行配置;
根据所述第一预设配置信息输出第一数字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数字信号和第一驱动信号生成第二驱动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二驱动信号控制所述第一电路的至少一开关的导通和关断;
检测所述第二电路的功率信号,并根据所述功率信号得到第二预设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预设配置信息对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第二通讯模块进行配置,其中所述第二预设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预设配置信息相对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检测所述第二电路的功率信号,包括:
检测所述第二电路的交流电压信号或交流电流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第一预设配置信息输出第一数字信号,包括:
将所述第一预设配置信息通过转换协议转换为所述第一数字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检测所述第二电路的功率信号,并根据所述功率信号得到所述第二预设配置信息,包括:
检测所述第二电路的所述功率信号,并根据所述功率信号生成第二数字信号;
将所述第二数字信号通过转换协议解析得到所述第二预设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预设配置信息包括预设通道标识,
监听至少二个通道中每个通道的通讯负载,若所述通道中无通讯负载,则选择所述通道为预设通道;其中,所述预设通道标识用于标识所述预设通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预设配置信息包括预设通道标识和预设标识码,
其中,所述预设通道标识用于标识所述预设通道,所述第一通讯模块和所述第二通讯模块根据所述预设标识码识别通讯的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至少两个通道中固定一个通道,设置所述固定的通道为预设通道;或者,在所述至少两个通道中随机选择一个通道,并设置所述随机选择的通道为预设通道;
并设置所述无线电能传输电路的标识码为所述预设标识码,且唯一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预设标识码确定至少二个通道中每个通道的通讯负载,选择通讯负载少的通道为预设通道;并设置所述无线电能传输电路的标识码为所述预设标识码,且唯一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通道标识和标识码产生M*N个配置信息;其中,M表示所述通道标识的个数,N表示所述标识码的个数;
A:从所述M*N个配置信息中选择一个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为H和L对应的配置信息,H为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的通道标识,L为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的标识码;
B: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配置所述第一通讯模块,所述第一通讯模块在所述通道H上发送第一数据信息,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包括第一配置信息的标识码L、第一序列号及第一标志位;
所述第一通讯模块在所述通道H上接收预设时间段内的多个第二数据信息,每一个所述第二数据信息均包括第二标识码、第二序列号及第二标志位,或者,所述第二数据信息包括第二标识码、第二标志位以及有效的通讯数据;
所述第一通讯模块根据第二数据信息得出第二配置信息,其中,第二配置信息的通道标识为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的通道标识H,第二配置信息的标识码为所述第二标识码;
其中,所述第一标志位用于标识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的占用情况,第二标志位用于标识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的占用情况;
C:比较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和所述第二数据信息,若所述第二标识码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的标识码相同,且每一个所述第二标志位标识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均未被占用,
则比较所述第一序列号和所述第二序列号,若满足比较原则,则选择第一配置信息为第一预设配置信息,设置H为所述预设通道标识,设置L为所述预设标识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步骤C中,若所述第二标识码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的标识码相同,且至少存在一个所述第二标志位标识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已被占用,
则从所述M*N个配置信息中再次选择一个新的第一配置信息,并重复执行步骤B和步骤C。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步骤C中,若所述第二标识码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的标识码不相同,则选择第一配置信息为第一预设配置信息。
本实施例采用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和数据传输方法,无需采用额外的外部设备即可使第二通讯模块和第一通讯模块的预设配置信息相同或相对应,从而使无线通讯模块的发射端和接收端于对应的通道内实现一对一通讯,成本降低,且降低了设备的复杂度。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的变化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选择第一配置信息的规则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公开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公开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实现发射端和接收端能够自动一对一通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该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包括无线电能传输电路、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第一控制单元生成预设配置信息,并通过无线电能传输电路将预设配置信息以功率信号的方式传输至第二控制单元,使得第二控制单元根据接收端的功率信号得到预设配置信息,再根据预设配置信息对第二通讯模块进行配置,以使第二通讯模块和第一通讯模块的预设配置信息相对应,从而根据该预设配置信息实现发射端和接收端的一对一通讯,并且降低了设备的复杂度。
下面以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1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1所示,该无线电能传输系统10可以包括:
无线电能传输电路101、第一控制单元102、第二控制单元103,其中无线电能传输电路101包括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第一电路包含至少一开关。
第一控制单元102包括第一通讯模块、第一处理模块及驱动模块,其中,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第一预设配置信息对第一通讯模块进行配置,并根据第一预设配置信息输出第一数字信号,并将第一数据信号输入至驱动模块;
驱动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数字信号和第一驱动信号生成第二驱动信号,并将第二驱动信号输入至第一电路;
第一电路根据第二驱动信号控制至少一开关的导通和关断;
第二控制单元103包括第二通讯模块及第二处理模块,其中,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检测第二电路的功率信号,并根据功率信号得到第二预设配置信息,再根据第二预设配置信息对第二通讯模块进行配置,以使第二通讯模块和第一通讯模块的预设配置信息相对应。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电路可以为无线电能传输电路101的发送电路,第二电路可以为无线电能传输电路101的接收电路,第一电路可无线传递功率到第二电路。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电路可以为无线电能传输电路101的接收电路,第二电路可以为无线电能传输电路101的发送电路,第二电路可无线传递功率到第一电路。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电路中的逆变电路可以为半桥逆变电路,也可以为全桥逆变电路。进一步地,第一电路还可以包括第一变压器和第一补偿电路;其中,第一变压器分别与逆变电路和第一补偿电路连接,第一补偿电路还与发射线圈连接;其中,第一补偿电路用于补偿发射线圈的无功能量,第一变压器用于实现电压的变换。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电路中的整流电路可以为全波整流电路,也可以为全桥整流电路;进一步地,第二电路还可以包括第二补偿电路和第二变压器;其中,第二补偿电路分别与接收线圈和第二变压器连接,第二变压器还与整流电路连接,第二补偿电路用于补偿发射线圈的无功能量,第二变压器用于实现电压的变换。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1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第一电路为无线电能传输电路101的发送电路,包含逆变电路和发射线圈,逆变电路电连接于发射线圈。第二电路为无线电能传输电路101的接收电路,包含接收线圈和整流电路,接收线圈电连接于整流电路。其中,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近距离接触时存在磁耦合。
其中,配置信息生成模块分别与第一配置模块和第一转换模块连接,第一配置模块还与第一通讯模块连接,第一转换模块还与驱动模块连接。配置信息生成模块生成第一预设配置信息,并将第一预设配置信息分别传输至第一配置模块和第一转换模块。第一配置模块根据第一预设配置信息对第一通讯模块进行配置。第一转换模块将第一预设配置信息通过转换协议转换为第一数字信号,并将第一数字信号输入至驱动模块,以使驱动模块根据第一数字信号和第一驱动信号生成第二驱动信号以驱动第一电路的至少一开关。
示例的,该第一通讯模块可以为蓝牙模块、Wifi模块或Zigbee模块等。
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预设配置信息包含预设通道标识,其中,预设通道标识用于标识预设通道。配置信息生成模块监听至少二个通道中每个通道的通讯负载,若监听到通道中无通讯负载,则选择该通道为预设通道。
在一实施例中,该转换协议为二进制转换、信号时间长度转换或信号占空比转换中的任一种。第一转换模块通过转换协议将第一预设配置信息转换为第一数字信号时,示例的,当第一预设配置信息包括通道标识时,对应的二进制转换协议为:将通道标识(channel)转换为二进制的脉冲信号。比如channel=N,将N转换为对应的二进制,如设定channel=10,则转换后的第一数字信号为1010的数字信号。示例的,当第一预设配置信息包括通道标识时,信号时间长度转换为将通道标识转换为对应时间长度的信号,比如channel=N,将N转换为N*Tunit(单位时间)时间长度的信号,如设定Tunit=10ms,channel=10,则转换后的第一数字信号为100ms的高电平或低电平。示例的,当第一预设配置信息包括通道标识时,信号占空比转换协议为:将通道标识转换为对应占空比的信号,比如channel=N,将N转换为占空比为N*Dunit(单位占空比)的信号,如设定Dunit=3%,channel=10,则转换后的第一数字信号为占空比为30%的脉冲信号,当然,本发明实施例只是以转换协议为二进制转换、信号时间长度转换或信号占空比转换中的任一种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代表本发明仅局限于此。
进一步地,该驱动模块包括信号驱动模块和驱动信号产生模块。其中,信号驱动模块与驱动信号产生模块连接,信号驱动模块还分别与第一转换模块和第一电路连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驱动信号产生模块产生第一驱动信号,并将第一驱动信号发送至信号驱动模块;信号驱动模块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数字信号和第一驱动信号生成第二驱动信号,并将第二驱动信号输入至第一电路,以使得第一电路根据第二驱动信号控制至少一开关,以向第二电路发送功率。
示例的,信号驱动模块产生的第一驱动信号可以为50%占空比,频率为某一固定设置频率的脉冲信号,但不限于此,占空比和频率亦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示例的,第一数字信号可作为信号驱动模块的使能信号,当第一数字信号为高电平时,使能信号驱动模块,信号驱动模块发送第一驱动信号至第一电路的开关管,控制其导通和关断;当第一数字信号为低电平时,禁止信号驱动模块,信号驱动模块输出低电平,关断第一电路的开关管。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当第一数字信号为低电平时,使能信号驱动模块,当第一数字信号为高电平时,禁止信号驱动模块。
第二控制单元103的第二处理模块第二处理模块在通过检测第二电路的功率信号,并根据功率信号得到第二预设配置信息,再根据第二预设配置信息对第二通讯模块进行配置,其中第一预设配置信息与第二预设配置信息相对应。如图2所示,第二处理模块包括检测模块、第二转换模块和第二配置模块,第二转换模块分别与检测模块和第二配置模块连接,检测模块还与第二电路连接,第二配置模块还与第二通讯模块连接。
其中,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第二电路的功率信号,并根据功率信号生成第二数字信号,再将第二数字信号输入至第二转换模块。
可选的,第二电路的功率信号为交流电压信号或交流电流信号,该第二电路的功率信号可以为接收线圈的电压信号、可以为补偿电路的电压信号、也可以为整流电路的开关管的电压信号;或者,该第二电路的功率信号可以为接收线圈流经的电流信号,也可以为整流电路中的电流信号等,当然,本发明实施例只是以此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代表本发明仅局限于此。
第二转换模块用于根据第二数字信号通过转换协议解析得到第二预设配置信息,如预设通道标识,并将该第二预设配置信息输入至第二配置模块。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转换模块对第二数字信号解析得到第二预设配置信息所采用的转换协议与第一转换模块将第一预设配置信息转换为第一数字信号所采用的转换协议为同一协议,第二转换模块对第二数字信号解析得到第二预设配置信息的过程与第一转换模块将第一预设配置信息转换为第一数字信号的过程为互逆的过程。
第二配置模块用于根据第二预设配置信息,如根据预设通道标识对第二通讯模块进行配置,由此,第二通讯模块和第一通讯模块均于该预设通道内传输或接收通讯数据,即可实现自动的一对一通讯。采用此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无需添加额外的外部设备,成本显著降低,且降低了系统的复杂度。
示例的,第二通讯模块可以为蓝牙模块、Wifi模块或Zigbee模块等,且与第一通讯模块相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检测模块可以包括检测电路、峰值电压保持电路、隔离电路及比较电路,请参见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模块30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检测电路301用于根据第二电路的功率信号,产生第一检测电压。
峰值电压保持电路302电连接于检测电路301,用于对检测电压实现整流和峰值保持,以产生第二检测电压。
隔离电路303电连接于峰值电压保持电路302,用于根据第二检测电压产生第三检测电压,其中第三检测电压和第二检测电压不共地。
比较电路304电连接于隔离电路303,用于根据第三检测电压以及基准电压,输出第二数字信号。
结合图3可以看出,该检测电路301可用于检测第二电路的主功率线路上的交流功率信号,得到第一检测电压Vac,该第一检测电压Vac经过隔直电容Cd滤除其中的直流量,然后经过整流桥整流,最后连接至由Cpeak和Rpeak组成的保持电路,以得到第二检测电压Vdet1;第二检测电压Vdet1经过隔离电路303,产生隔离的第三检测电压Vdet2,其中第三检测电压Vdet2和第二检测电压Vdet1不共地。比较器接收该电压Vdet2,将该电压Vdet2与一参考值Vref相比较,从而得到第二数字信号。其中该参考Vref为大于0且小于检测电压Vdet2幅值的某一值。
检测模块30输出第二数字信号之后,第二转换模块就可以根据第二数字信号通过转换协议解析得到第二预设配置信息,并将第二预设配置信息输入至第二配置模块,以使第二配置模块可以根据第二预设配置信息对第二通讯模块进行配置。
上述实施例是以第一电路作为发送电路,第二电路作为接收电路为例说明。但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电路可作为接收电路,第二电路可作为发送电路为例说明。请参见图4所示,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1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第一电路为无线电能传输电路101的接收电路,包含接收线圈和整流电路,接收线圈电连接于整流电路。第二电路为无线电能传输电路101的发送电路,包含逆变电路和发射线圈,逆变电路电连接于发射线圈。其中,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近距离接触时存在磁耦合。需要说明的是,在该无线电能传输系统10中,第一控制单元102和第二控制单元103的实施例方式可参见上述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本发明实施例不再进行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10,包括:无线电能传输电路101、第一控制单元102、第二控制单元103,无线电能传输电路101包括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第二控制单元103包括第二通讯模块及第二处理模块,第一控制单元102包括第一通讯模块、第一处理模块及驱动模块,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第一预设配置信息对第一通讯模块进行配置,并根据第一预设配置信息向驱动模块输入第一数字信号;驱动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数字信号和第一驱动信号生成第二驱动信号,并将第二驱动信号输入至第一电路的整流电路;第一电路的整流电路根据第二驱动信号控制其开关管的导通和关断;此外,第二处理模块检测第二电路的功率信号,并根据功率信号得到第二预设配置信息,再根据第二预设配置信息对第二通讯模块进行配置,以使第二通讯模块和第一通讯模块的预设配置信息相同或相对应,从而根据该预设配置信息实现发射端和接收端的一对一通讯,并且降低了设备的复杂度。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以第一电路包括逆变电路、补偿电容C1和发射线圈Lt,第二电路包括接收线圈Lr、补偿电容C2、中心抽头的变压器及整流电路,第一预设配置信息包括预设通道标识2为例,请参见图5所示,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10的结构示意图。在该无线电能传输系统10中,配置信息生成模块产生第一预设通道信息,该第一预设配置信息包括预设通道标识2,并将该预设通道标识2发送给第一配置模块和第一转换模块。第一配置模块根据该第一预设配置信息对第一通讯模块进行配置,通过设置对应的寄存器将第一通讯模块的通道信息设置为2,示例的,第一通讯模块以Wifi的方式进行通信,且在第一配置模块配置将其配置完成之后,第一通讯模块在通道信息2对应的通道2上发送或接收通讯数据。
相应的,第一转换模块在接收到该第一预设配置信息之后,根据转换协议生成第一数字信号。以转换协议为二进制转换协议为例,第一转换模块根据二进制转换协议对第一预设配置信息包括的预设通道标识2进行转换,得到第一数字信号,并将该第一数字信号传输至信号驱动模块。示例的,通道标识为4位二进制,每一位对应的时间为10毫秒,预设通道标识2进行二进制转换后,得到的二进制码为0010。在一实施例中,为了接收端能够实现正确的检测,可以增加起始位,即在二进制码的最前面增加时间长度为5ms的1和5ms的0的起始位,当接收端检测到该起始位时,后面的数据即为传输的有效信息,从而可以避免因数据丢失导致的数据错误。
驱动模块包括驱动信号产生模块和信号驱动模块,驱动信号产生模块产生第一驱动信号。信号驱动模块根据第一数字信号和第一驱动信号生成第二驱动信号,以对应控制逆变电路的开关管M1、M2、M3、M4的导通和关断。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6所示,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的变化示意图。如图6,第一数字信号可作为信号驱动模块的使能信号,当第一数字信号为高电平(如1)时,第二驱动信号为第一驱动信号,用于驱动逆变电路的开关管M1-M4的导通和关断;而当第一数字信号1为低电平(如0)时,第二驱动信号,为低电平,开关管M1-M4处于关断状态。可选的,该第一驱动信号的频率为300kHz,占空比为50%。
对应地,如图5和图6,第二控制单元103的检测模块检测整流电路的开关管M6两端的电压Vds作为检测电压Vac。如图6所示,于逆变器驱动被使能时,Vds为频率300kHz,占空比为50%,0/2Vout的方波,该方波信号经过隔直电容Cd、整流电路、峰值保持电路、以及比较器得到高电平;当逆变电路的驱动被禁止时,整流电路的开关管M6的电压Vds为一直流电压,经过隔直电容Cd、整流电路、峰值保持电路、以及比较器得到低电平,从而得到第二数字信号。因此,如图6所示,第二数字信号与第一数字信号均为对应于二进制码0010的数据。本实施例中,第二转换模块根据第二数字信号以及第一转换模块采用的转换协议,解析出第二预设配置信息,如预设通道标识2。第二配置模块根据第二转换模块输出的预设通道标识2对第二通讯模块进行配置,以将第二通讯模块的通道信息设置为2。示例的,第二通讯模块以Wifi的方式进行通信,且在第二配置模块配置将其配置完成之后,在通道信息2对应的通道2上发送和接收通讯数据。由此,第二通讯模块和第一通讯模块的通讯通道相同,可实现发射端和接收端的一对一通讯,并且降低了设备的复杂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通过配置信息生成模块生成第一预设配置信息时,在上述实施例中,仅以第一预设配置信息包括预设通道标识为例进行说明,但在实际应用中,无线供电系统中会存在多台无线电能传输系统10同时工作,但因为通道的数量有限,无线电能传输电路101的数量受到限制。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预设配置信息和通讯的数据中加入标识码的方式,利用标识码(ID)以区分通讯数据内容的标识,来判断是否是本身需要的数据。由此,可实现同一通道上多台无线电能传输系统10同时工作,并对通讯数据进行区分。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预设配置信息可包括预设通道标识和预设标识码。其中,预设通道标识用于标识预设通道,而预设标识码包含在通讯的数据中,第一通讯模块和第二通讯模块通过读取预设标识码,并与自身的标识码进行对比,如相同时,则确认该通讯数据为可接受的通讯数据,以实现同一通道上多台无线电能传输系统10同时工作,并对通讯数据进行区分。
示例的,配置信息生成模块可采用如下三种方式来确定第一预设配置信息,具体如下:
方式1、配置信息生成模块可以在至少两个通道中固定一个通道,设置固定的通道为预设通道;或者,在至少两个通道中随机选择一个通道,并设置随机选择的通道为预设通道;并设置无线电能传输电路101的标识码为预设标识码,且唯一设置。
在方式1中,当第一预设配置信息包括预设通道标识和预设标识码时,需要分别确定预设通道标识和预设标识码,在确定预设通道标识时,可以固定一个预设通道,也可以随机选择一个预设通道,从而确定该预设通道的标识即为预设通道标识。
而在确定预设标识码时,由于无线电能传输电路101的标识码是唯一的,即同一个无线电能传输电路101的发射端和接收端对应同一个序列号,因此,可以将该无线电能传输电路101的标识码确定为该预设标识码。
方式2、根据预设标识码确定至少二个通道中每个通道的通讯负载,选择通讯负载少的通道为预设通道;并设置无线电能传输电路101的标识码为预设标识码,且唯一设置。
在方式2中,在确定预设通道标识时,因为通讯数据中包含各自接收端/发送端的标识码,配置信息生成模块根据监听标识码的数量来监听各个通道的负载情况,并选择通讯负载少的通道为预设通道,从而确定该预设通道的标识即为预设通道标识。
同样的,在确定预设标识码时,由于无线电能传输电路101的标识码是唯一的,因此,可以将该无线电能传输电路101的标识码确定为该预设标识码,从而确定第一预设配置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以上两种方法中,该无线电能传输电路101的标识码可以是无线电能传输电路101的序列号,或者是为建立通讯而专门设置的标识码。
方式3、根据通道标识和标识码产生M*N个配置信息;其中,M表示通道标识的个数,N表示标识码的个数。
A:从M*N个配置信息中选择一个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为H和L对应的配置信息,H为第一配置信息的通道标识,L为第一配置信息的标识码。
B:第一配置模块根据第一配置信息配置第一通讯模块,第一通讯模块在通道H上发送第一数据信息,第一数据信息包括第一配置信息的标识码、第一序列号及第一标志位。
第一通讯模块在通道H上接收预设时间段内的多个第二数据信息,每一个第二数据信息均包括第二标识码、第二序列号及第二标志位,或者,第二数据信息包括第二标识码、第二标志位以及有效的通讯数据。
所述第一通讯模块根据第二数据信息得出第二配置信息,其中,第二配置信息的通道标识为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的通道标识H,第二配置信息的标识码为所述第二标识码。
其中,第一标志位用于标识第一配置信息的占用情况,第二标志位用于标识第二配置信息的占用情况。
C:比较第一数据信息和第二数据信息,若第二标识码与第一配置信息的标识码相同,且每一个第二标志位标识第二配置信息未被占用,即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相同,且未被占用,则比较第一序列号和第二序列号,若满足比较原则,则选择第一配置信息为第一预设配置信息,设置H为预设通道标识,设置L为预设标识码。
示例的,比较原则可以为最小的序列号占用,即比较第一序列号和第二序列号的大小,若第一序列号小于第二序列号,则确定第一序列号占用;或者比较原则可以为最大的序列号占用,即比较第一序列号和第二序列号的大小,若第一序列号大于第二序列号,则确定第一序列号占用。
此外,在步骤C中,若第二标识码与第一配置信息的标识码相同,且至少存在一个第二标志位标识第二配置信息已被占用,即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相同,且已被占用;则从M*N个配置信息中再次选择一个新的第一配置信息,并重复执行步骤B和步骤C。
或者;在步骤C中,若第二标识码与第一配置信息的标识码不相同,即第一配置信息与第二配置信息不同,则选择第一配置信息为第一预设配置信息。
示例的,在方式3中,可以通过标志位的高低确定通道和序列号是否被占用,当标识位置高时,则确定通道和序列号被占用;或者当标识位置低时,则确定通道和序列号被占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重新选择新的第一配置信息时,可以参见图7所示,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选择第一配置信息的规则示意图。结合图7可以看出,在选择第一配置信息时,可以先顺序遍历通道,再遍历标识码;示例的,若存在15个通道,至少3个标识码时,可以先选择第0个通道和第0个标识码对应的配置信息为第一配置信息,若第0个通道和第0个标识码不满足上述条件,则重新选择第1个通道和第0个标识码对应的配置信息为第一配置信息,若第1个通道和第0个标识码不满足上述条件,则再次选择第2个通道和第0个标识码对应的配置信息为第一配置信息,以此类推,当第15个通道和第0个标识码不满足上述条件,则重新选择第0个通道和第1个标识码对应的配置信息为第一配置信息,若第0个通道和第1个标识码不满足上述条件,则再次选择第1个通道和第1个标识码对应的配置信息为第一配置信息,以此类推,以确定第一配置信息。
请参见图8所示,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10的结构示意图。在该无线电能传输系统10中,配置信息生成模块产生第一预设配置信息,该第一预设配置信息包括预设通道标识2和预设标识码3,并将该预设通道标识2和预设标识码3发送给第一配置模块和第一转换模块;第一配置模块根据该第一预设配置信息对第一通讯模块进行配置,通过对应的寄存器将第一通讯模块的通道信息设置为2,并将需要通讯的数据中的预设标识码设置为3,同时将通道2的占用标志位设置为高(假设定高为被占用),示例的,第一通讯模块以Wifi的方式进行通信,且在第一配置模块配置将其配置完成之后,在通道信息2对应的通道2上发送通讯数据,同时,也可以在该通道2上接收数据。
相应的,第一转换模块在接收到该第一预设配置信息之后,根据转换协议生成第一数字信号。以转换协议为二进制转换协议为例,第一转换模块根据二进制转换协议对第一预设配置信息包括的预设通道标识2和预设标识码3进行转换,得到第一数字信号1,并将该第一数字信号1传输至驱动模块。示例的,通道标识为4位二进制,标识码为8位二进制,且通道标识对应的二进制在高位,标识码对应的二进制在低位,每一位对应的时间为10毫秒,预设通道标识2和预设标识码3进行二进制转换后,得到的二进制码为001000000011。在一实施例中,为了接收端能够实现正确的检测,可以增加起始位,即在二进制码的最前面增加时间长度为5ms的1和5ms的0的起始位,当接收端检测到该起始位时,后面的数据即为传输的有效信息,从而可以避免因数据丢失导致的数据错误。
驱动模块包括驱动信号产生模块和信号驱动模块,驱动信号产生模块产生第一驱动信号1。信号驱动模块根据第一数字信号1和第一驱动信号1生成第二驱动信号2,以对应控制逆变电路的开关管M1、M2、M3、M4的导通和关断。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数字信号1可作为信号驱动模块的使能信号,当第一数字信号1为高电平(如1)时,第二驱动信号2为第一驱动信号1,用于驱动逆变电路的开关管M1-M4的导通和关断;当第一数字信号1为低电平(如0)时,第二驱动信号2为低电平,开关管M1-M4处于关断状态。可选的,该第一驱动信号的频率为300kHz,占空比为50%。
对应地,第二控制单元103的检测模块检测整流电路的开关管M6的电压,当发射端的逆变电路的驱动被使能时,接收端的开关管M6的电压为:频率300kHz,占空比为50%,0/2Vout的方波,该方波信号经过隔直电容Cd、整流电路、峰值保持电路、以及比较器得到高电平;当发射端的逆变电路的驱动被禁止时,接收端的开关管M6的电压为一直流电压,经过隔直电容Cd、整流电路、峰值保持电路、以及比较器得到低电平,从而得到第二数字信号2,即对应于二进制码0010 00000011的数据。将第二数字信号输入至第二转换模块,第二转换模块根据第二数字信号2以及第一转换模块采用的转换协议,解析出第二预设配置信息,即预设通道标识2和预设标识码3,并将该预设通道标识2和预设标识码3输入至第二配置模块,以使第二配置模块可以根据第二转换模块输出的预设通道标识2和预设标识码3对第二通讯模块进行配置,以将第二通讯模块的通道信息设置为2,预设标识码为3及通道2的占用标识位设置为高。示例的,第二通讯模块以Wifi的方式进行通信,且在第二配置模块配置将其配置完成之后,在通道信息2对应的通道2上发送通讯数据,该通讯数据可以包括有效的控制数据、预设标识码,如预设标识码3及通道2的占用标识位,从而使得第二通讯模块和第一通讯模块的预设配置信息相同,从而根据该预设配置信息实现发射端和接收端的一对一通讯,并且降低了设备的复杂度。
另外,当第二通讯模块或第一通讯模块需要接收控制数据时,由于控制数据中均包含预设标识码,所以第二通讯模块或第一通讯模块可对比自身的标识码和预设标识码,如相对应或相同,则确定该控制数据为需要接受的控制数据,同一通道上多台无线电能传输系统10同时工作。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应用于如图1到图8所示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包括无线电能传输电路、第一控制单元及第二控制单元,无线电能传输电路包括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其中第一电路包含至少一开关,请参见图9所示,该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包括:
S901、第一控制单元的第一处理模块根据第一预设配置信息对第一控制单元的第一通讯模块进行配置,并根据第一预设配置信息向第一控制单元的驱动模块输入第一数字信号。
S902、驱动模块根据第一数字信号和第一驱动信号生成第二驱动信号,并将第二驱动信号输入至无线电能传输电路的第一电路。
S903、根据第二驱动信号控制第一电路的至少一个开关的导通和关断。
S904、第二控制单元的第二处理模块检测第二电路的功率信号,并根据功率信号得到第二预设配置信息,再根据第二预设配置信息对第二控制单元的第二通讯模块进行配置,其中第一预设配置信息和第二预设配置信息相对应。
可选的,第一电路包括逆变电路和发射线圈,第二电路包括接收线圈和整流电路。
其中,逆变电路与发射线圈连接,逆变电路还与驱动模块连接,接收线圈和整流电路连接,整流电路还与第二处理模块连接。
可选的,第一电路包括接收线圈和整流电路,第二电路包括逆变电路和发射线圈。
其中,接收线圈和整流电路连接,整流电路与驱动模块连接,逆变电路与发射线圈连接,逆变电路还与第二处理模块连接。
可选的,第二控制单元的第二处理模块检测第二电路的功率信号,可以包括:
第二控制单元的第二处理模块检测第二电路的交流电压信号或交流电流信号。
可选的,第一控制单元的第一处理模块根据第一预设配置信息对第一控制单元的第一通讯模块进行配置,并根据第一预设配置信息向第一控制单元的驱动模块输入第一数字信号,可以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的配置信息生成模块生成第一预设配置信息,并将第一预设配置信息分别传输至第一处理模块的第一配置模块和第一处理模块的第一转换模块。
第一配置模块根据第一预设配置信息对第一通讯模块进行配置。
第一转换模块将第一预设配置信息通过转换协议转换为第一数字信号,并将第一数字信号输入至驱动模块;转换协议为二进制转换、信号时间长度转换或信号占空比转换中的任一种。
可选的,第二控制单元的第二处理模块检测第二电路接收到的功率信号,并根据功率信号得到第二预设配置信息,再根据第二预设配置信息对第二控制单元的第二通讯模块进行配置,可以包括:
第二处理模块的检测模块检测第二电路的功率信号,并根据功率信号生成第二数字信号,再将第二数字信号输入至第二处理模块的第二转换模块。
第二转换模块根据第二数字信号通过转换协议解析得到第二预设配置信息,并将第二预设配置信息输入至第二处理模块的第二配置模块。
第二配置模块根据第二预设配置信息对第二通讯模块进行配置。
可选的,第一预设配置信息包括预设通道标识,第一处理模块的配置信息生成模块生成第一预设配置信息,包括:
配置信息生成模块监听至少二个通道中每个通道的通讯负载,若通道中无通讯负载,则选择通道为预设通道;其中,预设通道标识用于标识预设通道。
可选的,第一预设配置信息包括预设通道标识和预设标识码,其中,第一预设通道标识用于标识预设通道,第一通讯模块和第二通讯模块根据预设标识码选择通讯的数据。
可选的,配置信息生成模块在至少两个通道中固定一个通道,设置固定的通道为预设通道;或者,在至少两个通道中随机选择一个通道,并设置随机选择的通道为预设通道;并设置无线电能传输电路的标识码为预设标识码,且唯一设置。
可选的,第一处理模块的配置信息生成模块生成第一预设配置信息,可以包括:
配置信息生成模块根据预设标识码确定至少二个通道中每个通道的通讯负载,选择通讯负载少的通道为预设通道;并设置无线电能传输电路的标识码为预设标识码,且唯一设置。
可选的,第一处理模块的配置信息生成模块生成第一预设配置信息,可以包括:
配置信息生成模块根据通道标识和标识码产生M*N个配置信息;其中,M表示通道标识的个数,N表示标识码的个数。
A:从M*N个配置信息中选择一个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为H和L对应的配置信息,H为第一配置信息的通道标识,L为第一配置信息的标识码。
B:第一配置模块根据第一配置信息配置第一通讯模块,第一通讯模块在通道H上发送第一数据信息,第一数据信息包括第一标识码、第一序列号及第一标志位。
第一通讯模块在通道H上接收预设时间段内的多个第二数据信息,每一个第二数据信息均包括第二标识码、第二序列号及第二标志位,或者,第二数据信息包括第二标识码、第二标志位以及有效的通讯数据。
所述第一通讯模块根据第二数据信息得出第二配置信息,其中,第二配置信息的通道标识为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的通道标识H,第二配置信息的标识码为所述第二标识码。
其中,第一标志位用于标识第一配置信息的占用情况,第二标志位用于标识第二配置信息的占用情况。
C:配置信息生成模块比较第一数据信息和第二数据信息,若第二标识码与第一配置信息的标识码相同,且第二标志位标识第二数据信息未被占用,即第一配置信息与第二配置信息相同,且未被占用,则比较第一序列号和第二序列号,若满足比较原则,则选择第一配置信息为第一预设配置信息,设置H为预设通道标识,设置L为预设标识码。
可选的,该数据传输方法还可以包括:
在步骤C中,若第二标识码与第一配置信息的标识码相同,且第二标志位标识第二数据信息已被占用,即第一配置信息与第二配置信息相同,且已被占用,则配置信息生成模块从M*N个配置信息中再次选择一个新的第一配置信息,并重复执行步骤B和步骤C。
可选的,该数据传输方法还可以包括:
在步骤C中,若第二标识码与第一配置信息的标识码不相同,即第一配置信息与第二配置信息不同,则配置信息生成模块选择第一配置信息为第一预设配置信息。
可选的,驱动模块根据第一数字信号和第一驱动信号生成第二驱动信号,并将第二驱动信号输入至无线功率传输电路的第一电路,可以包括:
驱动模块的驱动信号产生模块产生第一驱动信号,并将第一驱动信号发送至驱动模块的信号驱动模块。
信号驱动模块根据第一数字信号和第一驱动信号生成第二驱动信号,并将第二驱动信号输入至第一电路。
可选的,第二处理模块的检测模块检测第二电路的功率信号,并根据功率信号生成第二数字信号,可以包括:
检测模块的检测电路根据第二电路的功率信号,产生第一检测电压。
检测模块的峰值电压保持电路电连接于检测电路,并对第一检测电压实现整流和峰值保持,以产生第二检测电压。
检测模块的隔离电路电连接于峰值电压保持电路,并根据第二检测电压产生第三检测电压,其中第三检测电压和第二检测电压不共地。
检测模块的比较电路电连接于隔离电路,并根据第三检测电压以及基准电压,输出第二数字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所示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示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以及有益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发明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限制。

Claims (26)

1.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包含无线电能传输电路、第一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其中所述无线电能传输电路包括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所述第一电路包含至少一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包括第一通讯模块、第一处理模块及驱动模块,其中,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第一预设配置信息对所述第一通讯模块进行配置,并根据所述第一预设配置信息输出第一数字信号,并将所述第一数据信号输入至所述驱动模块;
所述驱动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字信号和第一驱动信号生成第二驱动信号,并将所述第二驱动信号输入至所述第一电路;
所述第一电路根据所述第二驱动信号控制所述至少一开关的导通和关断;
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包括第二通讯模块及第二处理模块,其中,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二电路的功率信号,并根据所述功率信号得到第二预设配置信息,根据所述第二预设配置信息对所述第二通讯模块进行配置,其中所述第一预设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预设配置信息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路包括逆变电路和发射线圈,所述第二电路包括接收线圈和整流电路;
其中,所述逆变电路与所述发射线圈连接,所述逆变电路还与所述驱动模块连接,所述接收线圈和所述整流电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还与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路包括接收线圈和整流电路,所述第二电路包括逆变电路和发射线圈;
其中,所述逆变电路与所述发射线圈连接,所述逆变电路还与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连接,所述接收线圈和所述整流电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还与所述驱动模块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路的所述功率信号为交流电压信号或交流电流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包括配置信息生成模块、第一配置模块和第一转换模块;
所述配置信息生成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配置模块和所述第一转换模块连接,所述第一配置模块还与所述第一通讯模块连接,所述第一转换模块还与所述驱动模块连接;
其中,所述配置信息生成模块用于生成所述第一预设配置信息,并将所述第一预设配置信息分别传输至所述第一配置模块和所述第一转换模块;
所述第一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预设配置信息对所述第一通讯模块进行配置;
所述第一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预设配置信息通过转换协议转换为所述第一数字信号,并将所述第一数字信号输入至所述驱动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包括检测模块、第二转换模块和第二配置模块;
所述第二转换模块分别与所述检测模块和所述第二配置模块连接,所述检测模块还与所述第二电路连接,所述第二配置模块还与所述第二通讯模块连接;
其中,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二电路的所述功率信号,并根据所述功率信号生成第二数字信号,再将所述第二数字信号输入至所述第二转换模块;
所述第二转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数字信号通过转换协议解析得到所述第二预设配置信息,并将所述第二预设配置信息输入至所述第二配置模块;
所述第二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预设配置信息对所述第二通讯模块进行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配置信息包括预设通道标识;
所述配置信息生成模块还用于:
监听至少二个通道中每个通道的通讯负载,若所述通道中无通讯负载,则选择所述通道为预设通道;其中,所述预设通道标识用于标识所述预设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配置信息包括预设通道标识和预设标识码,
其中,所述预设通道标识用于标识所述预设通道,所述第一通讯模块和所述第二通讯模块根据所述预设标识码识别通讯的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生成模块还用于:
在至少两个通道中固定一个通道,设置所述固定的通道为预设通道;或者,在所述至少两个通道中随机选择一个通道,并设置所述随机选择的通道为预设通道;
设置所述无线电能传输电路的标识码为所述预设标识码,且唯一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生成模块还用于:
根据所述预设标识码确定至少二个通道中每个通道的通讯负载,选择通讯负载少的通道为预设通道;
设置所述无线电能传输电路的标识码为所述预设标识码,且唯一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生成模块还用于:
根据通道标识和标识码产生M*N个配置信息;其中,M表示所述通道标识的个数,N表示所述标识码的个数;
A:从所述M*N个配置信息中选择一个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为H和L对应的配置信息,H为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的通道标识,L为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的标识码;
B:所述第一配置模块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配置所述第一通讯模块,所述第一通讯模块在所述通道H上发送第一数据信息,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包括第一配置信息的标识码L、第一序列号及第一标志位;
所述第一通讯模块在所述通道H上接收预设时间段内的多个第二数据信息,每一个所述第二数据信息均包括第二标识码、第二序列号及第二标志位,或者,所述第二数据信息包括第二标识码、第二标志位以及有效的通讯数据;
所述第一通讯模块根据第二数据信息得出第二配置信息,其中,第二配置信息的通道标识为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的通道标识H,第二配置信息的标识码为所述第二标识码;
其中,所述第一标志位用于标识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的占用情况,第二标志位用于标识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的占用情况;
C:比较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和所述第二数据信息,若所述第二标识码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的标识码相同,且每一个所述第二标志位标识所述第二配置信息未被占用,
则比较所述第一序列号和所述第二序列号,若满足比较原则,则选择第一配置信息为第一预设配置信息,设置H为所述预设通道标识,设置L为所述预设标识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置生成模块,还用于:
在步骤C中,若所述第二标识码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的标识码相同,且至少存在一个所述第二标志位标识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已被占用,
则从所述M*N个配置信息中再次选择一个新的第一配置信息,并重复执行步骤B和步骤C。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置生成模块,还用于:
在步骤C中,若所述第二标识码与所述配置信息的第一标识码不相同,则选择第一配置信息为第一预设配置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包括信号驱动模块和驱动信号产生模块;
所述信号驱动模块与所述驱动信号产生模块连接,所述信号驱动模块还分别与所述第一转换模块和所述第一电路连接;
其中,所述驱动信号产生模块用于产生所述第一驱动信号,并将所述第一驱动信号发送至所述信号驱动模块;
所述信号驱动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字信号和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生成所述第二驱动信号,并将所述第二驱动信号输入至所述第一电路。
1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包括检测电路、峰值电压保持电路、隔离电路及比较电路;
其中,所述检测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电路的所述功率信号,产生第一检测电压;
所述峰值电压保持电路电连接于所述检测电路,用于对所述第一检测电压实现整流和峰值保持,以产生第二检测电压;
所述隔离电路电连接于所述峰值电压保持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电压产生第三检测电压,其中所述第三检测电压和所述第二检测电压不共地;
所述比较电路电连接于所述隔离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检测电压以及基准电压,输出所述第二数字信号。
16.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所述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包括无线电能传输电路、第一控制单元及第二控制单元,所述无线电能传输电路包括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其中所述第一电路包含至少一开关,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根据第一预设配置信息对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第一通讯模块进行配置;
根据所述第一预设配置信息输出第一数字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数字信号和第一驱动信号生成第二驱动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二驱动信号控制所述第一电路的至少一开关的导通和关断;
检测所述第二电路的功率信号,并根据所述功率信号得到第二预设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预设配置信息对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第二通讯模块进行配置,其中所述第二预设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预设配置信息相对应。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所述第二电路的功率信号,包括:
检测所述第二电路的交流电压信号或交流电流信号。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预设配置信息输出第一数字信号,包括:
将所述第一预设配置信息通过转换协议转换为所述第一数字信号。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所述第二电路的功率信号,并根据所述功率信号得到所述第二预设配置信息,包括:
检测所述第二电路的所述功率信号,并根据所述功率信号生成第二数字信号;
将所述第二数字信号通过转换协议解析得到所述第二预设配置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配置信息包括预设通道标识,
监听至少二个通道中每个通道的通讯负载,若所述通道中无通讯负载,则选择所述通道为预设通道;其中,所述预设通道标识用于标识所述预设通道。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配置信息包括预设通道标识和预设标识码,
其中,所述预设通道标识用于标识所述预设通道,所述第一通讯模块和所述第二通讯模块根据所述预设标识码识别通讯的数据。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至少两个通道中固定一个通道,设置所述固定的通道为预设通道;或者,在所述至少两个通道中随机选择一个通道,并设置所述随机选择的通道为预设通道;
并设置所述无线电能传输电路的标识码为所述预设标识码,且唯一设置。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预设标识码确定至少二个通道中每个通道的通讯负载,选择通讯负载少的通道为预设通道;并设置所述无线电能传输电路的标识码为所述预设标识码,且唯一设置。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通道标识和标识码产生M*N个配置信息;其中,M表示所述通道标识的个数,N表示所述标识码的个数;
A:从所述M*N个配置信息中选择一个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为H和L对应的配置信息,H为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的通道标识,L为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的标识码;
B: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配置所述第一通讯模块,所述第一通讯模块在所述通道H上发送第一数据信息,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包括第一配置信息的标识码L、第一序列号及第一标志位;
所述第一通讯模块在所述通道H上接收预设时间段内的多个第二数据信息,每一个所述第二数据信息均包括第二标识码、第二序列号及第二标志位,或者,所述第二数据信息包括第二标识码、第二标志位以及有效的通讯数据;
所述第一通讯模块根据第二数据信息得出第二配置信息,其中,第二配置信息的通道标识为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的通道标识H,第二配置信息的标识码为所述第二标识码;
其中,所述第一标志位用于标识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的占用情况,第二标志位用于标识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的占用情况;
C:比较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和所述第二数据信息,若所述第二标识码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的标识码相同,且每一个所述第二标志位标识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均未被占用,
则比较所述第一序列号和所述第二序列号,若满足比较原则,则选择第一配置信息为第一预设配置信息,设置H为所述预设通道标识,设置L为所述预设标识码。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步骤C中,若所述第二标识码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的标识码相同,且至少存在一个所述第二标志位标识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已被占用,
则从所述M*N个配置信息中再次选择一个新的第一配置信息,并重复执行步骤B和步骤C。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步骤C中,若所述第二标识码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的标识码不相同,则选择第一配置信息为第一预设配置信息。
CN201810321446.2A 2018-04-11 2018-04-11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传输方法 Active CN1103805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21446.2A CN110380517B (zh) 2018-04-11 2018-04-11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传输方法
US16/367,286 US11025304B2 (en) 2018-04-11 2019-03-28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21446.2A CN110380517B (zh) 2018-04-11 2018-04-11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传输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80517A true CN110380517A (zh) 2019-10-25
CN110380517B CN110380517B (zh) 2022-10-21

Family

ID=68162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21446.2A Active CN110380517B (zh) 2018-04-11 2018-04-11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传输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025304B2 (zh)
CN (1) CN1103805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92647B2 (en) * 2017-11-14 2021-01-12 Wits Co., Ltd.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 with data communication provision
US11070091B2 (en) * 2019-09-26 2021-07-20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orporate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based on transmitter coil voltage sensing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29066A1 (en) * 2009-11-30 2013-09-05 Broadcom Corporation Wireless power system with selectable control channel protocols
US20160056966A1 (en) * 2014-08-21 2016-02-25 Energou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to Control a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by Configuration of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Control Parameters
CN106130193A (zh) * 2016-09-05 2016-11-16 青岛鲁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和无线电能传输控制方法
KR20170002903A (ko) * 2015-06-30 2017-01-09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다중 모드 무선 전력 송신 방법 및 그를 위한 장치
CN107124047A (zh) * 2017-06-27 2017-09-01 青岛鲁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其射频通信方法
KR20170115267A (ko) * 2016-04-07 2017-10-17 한국과학기술원 구조물 모니터링용 센서를 위한 전력 및 데이터의 동시 무선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시스템
US20170353054A1 (en) * 2014-11-18 2017-12-07 Lg Electronics Inc.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wireless power recep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00016B1 (en) * 2000-09-08 2005-05-31 Applera Corporation Polymorphisms in known genes associated with inflammatory autoimmune disease, methods of detection and uses thereof
JP2006201959A (ja) 2005-01-19 2006-08-0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プリントシステム及びプリント端末装置並びに画像保存システム及び画像保存装置
US8390249B2 (en) * 2009-11-30 2013-03-05 Broadcom Corporation Battery with integrated wireless power receiver and/or RFID
US9177715B2 (en) * 2010-11-23 2015-11-03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ductive wireless signaling
JP5703823B2 (ja) * 2011-02-21 2015-04-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送電装置、送電方法および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JP5703822B2 (ja) * 2011-02-21 2015-04-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送電装置、送電方法および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KR101830960B1 (ko) * 2011-08-18 2018-02-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일체형으로 구비된 엔에프시 안테나와 비접촉 충전 코일의 구분 장치 및 그 방법
KR102020869B1 (ko) * 2011-08-24 2019-09-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전력을 이용한 통신 시스템
US20130058379A1 (en) * 2011-09-05 2013-03-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in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JP2013219845A (ja) 2012-04-04 2013-10-24 Toyota Industries Corp 給電装置と充電装置、給電方法と給電プログラム
US9444509B2 (en) * 2012-09-27 2016-09-13 Intel Corporation Non-blocking power management for on-package input/output architectures
US9601930B2 (en) * 2012-09-28 2017-03-21 Broadcom Corporation Power transmitting device having device discovery and power transfer capabilities
US9520638B2 (en) * 2013-01-15 2016-12-13 Fitbit, Inc. Hybrid radio frequency / inductive loop antenna
KR20140124709A (ko) * 2013-04-17 2014-10-27 인텔렉추얼디스커버리 주식회사 무선 전력 전송 장치 및 무선 전력 전송 방법
KR102082415B1 (ko) * 2013-05-27 2020-02-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전력 전송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04469989B (zh) * 2013-09-17 2019-08-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客户终端设备及其接入方法
US9548795B2 (en) * 2013-10-25 2017-01-17 Htc Corporation Method of identifying wireless power receiver in wireless power system
US9196964B2 (en) * 2014-03-05 2015-11-24 Fitbit, Inc. Hybrid piezoelectric device / radio frequency antenna
US10084343B2 (en) * 2014-06-13 2018-09-25 Empi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lc Frequency changing encoded resonant power transfer
US10312746B2 (en) * 2014-06-23 2019-06-04 Htc Corporation Power providing equipment, mobile device, operating method of mobile device
US10340738B2 (en) * 2014-06-25 2019-07-02 Koninklijke Philips N.V. Wireless inductive power transfer
US9590525B2 (en) * 2014-07-03 2017-03-07 Eaton Capital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s using load feedback
KR102295182B1 (ko) * 2014-07-29 2021-09-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류-직류 변환 회로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전력 관리 칩 패키지
US10320228B2 (en) * 2014-09-08 2019-06-11 Empi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lc Power coupling device
US10069324B2 (en) * 2014-09-08 2018-09-04 Empi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upling power to devices
CN104283293B (zh) 2014-09-29 2016-06-29 深圳市泰金田科技有限公司 谐振-移频实现汽车无线充电的方法及系统
CN105576729A (zh) * 2014-10-17 2016-05-11 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 蓝牙键盘供电系统
KR102274730B1 (ko) * 2014-11-26 2021-07-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에서의 정보 전송 방법
JP6337797B2 (ja) * 2015-02-13 2018-06-0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無線給電制御システム、無線給電制御装置、無線給電制御方法、及び指向性情報生成方法
CN104701998B (zh) * 2015-03-27 2020-08-18 南京矽力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谐振型非接触供电装置、电能接收端和控制方法
JP6632308B2 (ja) * 2015-10-13 2020-01-22 ローム株式会社 ワイヤレス送電装置、その制御回路および制御方法、充電器
JP6624887B2 (ja) * 2015-10-29 2019-12-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電子機器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2534961B1 (ko) * 2016-05-04 2023-05-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전력 송신기 및 무선 전력 수신기와 그 동작 방법
WO2018070003A1 (ja) * 2016-10-13 2018-04-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非接触電力伝送装置、及び非接触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JP6945188B2 (ja) * 2016-11-30 2021-10-0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無線給電ユニット、送電モジュール、受電モジュールおよび無線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JP7005151B2 (ja) * 2017-03-01 2022-0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給電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148304B2 (en) * 2017-04-28 2018-12-04 Dell Products L.P. Broadband intelligent antenna system (BIAS)
US10599444B2 (en) * 2018-01-09 2020-03-24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Extensible input stack for processing input device data
TWI665842B (zh) * 2018-06-13 2019-07-11 金碳洁股份有限公司 無線充電的電源管理系統及其方法
US10470279B1 (en) * 2018-12-21 2019-11-05 Abl Ip Holding Llc Wireless lighting control system with universal driver control interfac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29066A1 (en) * 2009-11-30 2013-09-05 Broadcom Corporation Wireless power system with selectable control channel protocols
US20160056966A1 (en) * 2014-08-21 2016-02-25 Energou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to Control a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by Configuration of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Control Parameters
US20170353054A1 (en) * 2014-11-18 2017-12-07 Lg Electronics Inc.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wireless power recep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KR20170002903A (ko) * 2015-06-30 2017-01-09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다중 모드 무선 전력 송신 방법 및 그를 위한 장치
KR20170115267A (ko) * 2016-04-07 2017-10-17 한국과학기술원 구조물 모니터링용 센서를 위한 전력 및 데이터의 동시 무선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시스템
CN106130193A (zh) * 2016-09-05 2016-11-16 青岛鲁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和无线电能传输控制方法
CN107124047A (zh) * 2017-06-27 2017-09-01 青岛鲁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其射频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80517B (zh) 2022-10-21
US11025304B2 (en) 2021-06-01
US20190319674A1 (en) 2019-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04729B2 (en)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 and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method
JP6465880B2 (ja) バス上にパルス電力とデータを供給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JP6393415B2 (ja) 無線誘導電力伝送
EP3817238B1 (en) Amplitude-shift keying demodulation for wireless chargers
KR920002268B1 (ko) 파우어라인 통신장치
KR102438626B1 (ko) 무선 전력 전송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EP2820742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ly charging multiple wireless power receivers
CN110224448A (zh) 无线电力传送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TW201401707A (zh) 無線電力供應系統中通訊用之系統與方法
CN106464016A (zh) 无线感应功率传输
CN110380517A (zh)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传输方法
CN107534324B (zh) 利用时隙化通信的感应无线电力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2598606B (zh) 通信系统和通信终端
JP3140936B2 (ja) 双方向同時通信方法とその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通信方法を用いたプログラマブルコントローラ
CN103916105A (zh) 用于rs通信的转换端子极性的装置
CN101278473A (zh) 电力传输系统的控制和诊断
JP3328227B2 (ja) 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
CN112217296A (zh) 一种无线充电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KR101425434B1 (ko) 무선 전력 전송 네트워크 및 무선 전력 전송 방법
JPH04216297A (ja) 電力線通信システム
CN209072487U (zh) 一种基于高频逆变电源传输通道的信号传输装置
CN214900868U (zh) 一种数据传输电路、控制设备与智能家电
CN216819835U (zh) 单线隔离通讯装置及系统
JP2010078197A (ja) 通信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WO2012064037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of wireless pow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