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66508B - 用于车辆乘员约束系统的气囊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乘员约束系统的气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66508B
CN110366508B CN201880014503.0A CN201880014503A CN110366508B CN 110366508 B CN110366508 B CN 110366508B CN 201880014503 A CN201880014503 A CN 201880014503A CN 110366508 B CN110366508 B CN 1103665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bag
spacer
joining region
opposite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1450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66508A (zh
Inventor
克里斯蒂安·阿戈斯蒂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F Automotive Germany GmbH
Original Assignee
TRW Automotive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W Automotive GmbH filed Critical TRW Automotive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03665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665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665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665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4Expansion control features
    • B60R21/2338Teth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4Expansion control features
    • B60R21/2338Tethers
    • B60R2021/23382Internal tether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乘员约束系统的气囊(10),其具有:至少两个对置的织物层(12,14),其限定至少一个可填充气体的腔室(18);和至少两个间隔保持件(20a,20b,20c,20d),其在气囊(10)的充气状态中限定织物层(12,14)彼此之间的间距,其中间隔保持件(20a,20b,20c,20d)通过线构成,这些线在一个连结区域(22a,22b,22c,22d,24a,24b,24c,24d)中与一个织物层(12,14)连接、向着对置的织物层(14,12)的方向延伸并且在另外的连结区域(24a,24b,24c,24d,22a,22b,22c,22d)中与原本的或对置的织物层(14,12)连接。第一连结区域(22b,24a)和第二连结区域(22c,24d)在同一个织物层(12,14)上设置在一个共同的、在气囊(10)的充气状态中位于两个鼓起部(28)之间的收缩部(30)的区域中,与第一连结区域(22b,24a)连接的第一间隔保持件(20b,20a)及与第二连结区域(22c,24d)连接的第二间隔保持件(20c,20d)在侧视图中在腔室(18)内部的收缩部(30)的区域中交叉。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乘员约束系统的气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乘员约束系统的气囊,该气囊具有:至少两个对置的织物层,这些织物层限定至少一个可填充气体的腔室;和至少两个间隔保持件,这些间隔保持件与织物层连接并且在气囊的充气状态中限定织物层彼此之间的间距,其中,所述间隔保持件通过线构成,这些线在一个连结区域中与一织物层连接、向着对置的织物层的方向延伸并且在另一连结区域中与原本的或对置的织物层连接。
背景技术
例如由EP 1 080 996 A2已知了这种类型的气囊,该气囊是大面积的侧气囊、所谓的车窗安全气囊。在该气囊中,在充气状态中限定气囊厚度的间隔保持件通过气囊织物层本身的经纱或者纬纱构成。由于间隔保持件构造为线,所以其几乎不影响气囊内部的流动。
图1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另外的侧气囊1的横剖视图,该气囊与由EP 1080 996A2已知的气囊类似。侧气囊1具有两个彼此对置的织物层2、3,这两个织物层限定可填充气体的腔室4。为了防止经充气的气囊变得过厚,并且为了限定填充气囊1所需的气体量,在织物层2、3上设置有多个间隔保持件5a、5b、5c和5d。
这些间隔保持件通过线构成并且在相应一连结区域6a、6b、6c和6d中与织物层2连接以及在一连结区域7a、7b、7c和7d中与织物层3连接。在此,线5a和5b以及线5c和5d在横截面中观察分别在腔室4的较大的鼓起部内部交叉。
如从图1中可以看到的那样,通过间隔保持件5a至5d、更确切地说通过间隔保持件5b和5c在连结区域6b和6c中的连结或者通过间隔保持件5a和5d在连结区域7a和7d中的连结在充气状态中产生收缩部8,该收缩部在两个鼓起部9之间处于气囊1上的中心处。在这些连结区域6b、6c以及7a、7d中由于间隔保持件5a至5d的连结之故导致较大的张力。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如下地进一步发展已知的气囊,即,使连结区域中的张力下降。
根据本发明,在文首述及类型的气囊中为此设定:第一连结区域和第二连结区域在同一个织物层上设置在一个共同的、在气囊的充气状态中位于两个鼓起部之间的收缩部的区域中,其中,与第一连结区域连接的第一间隔保持件以及与第二连结区域连接的第二间隔保持件在侧视图中在腔室内部的收缩部的区域中交叉。由于根据本发明第一和第二间隔保持件在收缩部的区域中交叉,所以两个间隔保持件不将收缩部区域中的织物层拉开、而是拉向一起,这由于力流改变之故降低了连结区域中的张力。因此,气囊在连结区域中或者之间不易泄漏甚至织物层撕裂。
优选地,第一和第二间隔保持件在从共同的织物层中出来后立即交叉。由此产生特别有利的力比例。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从织物层中出来”就此而论与“进入相应的织物层”同义,亦即在间隔保持件的情况中没有“优选方向”。“在从织物层中出来后立即”仅仅是指:间隔保持件在织物层附近交叉。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和第二连结区域在空间上彼此紧邻地设置在织物层上、特别是它们具有30mm的最大间距。因此一个收缩部产生于两个与其连接的鼓起部之间。若间隔保持件进一步彼此远离地设置,那么间隔保持件之间的织物也将鼓起。
优选地,第一和第二连结区域在气囊的充气状态中限定位于鼓起部之间的收缩部。
在一种特别优选的构造设计中,间隔保持件通过构成织物层的经纱和/或纬纱中的一些构成,这些经纱和/或纬纱对充气状态而言离开连结区域中的通过其配置的织物层构成的面、向着对置的织物层的方向延伸并且与对置的织物层的经纱和/或纬纱连接。使织物层局部相互交织的技术在此允许将间隔保持件定位在任意位置上。另外,各经纱和/或纬纱在它们起间隔保持件作用的区域中仅仅轻微地阻碍气囊内部的流动。因此,气体可在各线之间流过并且导致气囊快速展开。通过单件式相互交织的经济且可变的技术还能够经济地制造大面积的气囊。
特别地,间隔保持件没有需紧固在织物层上的部件、而是通过产生织物层本身的经纱和/或纬纱中的一些构成,这些经纱和/或纬纱对充气状态而言离开织物复合体,使得配置的织物层变得不完整。间隔保持件由此不是独立的、需紧固在织物层上的部件,而是织物层的整体的组成部分。在配置给间隔保持件的织物层中的该间隔保持件的连结区域中缺少构成该间隔保持件的经纱或者纬纱。织物层由此在这个区域中变得不那么气密。后者能够有意地用于为气囊外壁配置确定的透气性。
作为备选方案当然可考虑的是:将与织物层连接的不属于织物复合体的、独立的线用作间隔保持件、例如所谓的绒头纱(Polfaden)。同样地可以将构成间隔保持件的线与织物捆扎在一起、熔接或以其它方式连接。
在一种优选的改进方案中,至少一个织物层至少在间隔保持件的区域中被涂层、特别是通过在外侧施设的膜。由此能够在特别是通过织物层的经纱或者纬纱构成的间隔保持件的情况中阻止连结区域中的透气性变得过大。恰恰在应该尽可能长的、鼓起地填充的侧气囊的情况中,这样的例如利用膜的涂层是适宜的。这此外能够实现大量间隔保持件的设置,这是因为当外壁在间隔保持件的区域中只具有少量的线时,由于涂层之故对透气性而言不再是不利的。织物本身由此基本上仅构成支承结构,而通过所述涂层、特别是膜实现原本的气密性。
在一种优选的构造设计中,起间隔保持件作用的线离开通过其配置的织物层构成的面并且在构成相应的间隔保持件之后转入对置的织物层中。在此不重要的是:间隔保持件是通过织物层的经纱或者纬纱构成还是通过附加的线构成。
作为备选方案可考虑的是:所述线在构成间隔保持件之后重新转入配置给它们的织物层中,然而它们必须在间隔保持件的区域中与配置给对置的织物层的线连接。
优选地,每两个间隔保持件在气囊的充气状态中在横截面中观察通过如下方式构成X形,即,线从两个对置的织物层起向着相应另一个织物层的方向延伸。在经纱或者纬纱作为间隔保持件的情况中,两个对置的织物层的一些经纱或者纬纱向着对置的织物层的方向离开通过其配置的织物层构成的面。
在另外的构造设计中,线从两个对置的织物层起向着相应另一个织物层的方向延伸并且为了共同构成各织物层之间的间隔保持件而至少局部在相应的间隔保持件的区域中特别是通过交织相互连接。由此能够产生例如间隔保持件,该间隔保持件在横截面中观察构成X形、Y形或H形。
特别优选地,构成间隔保持件的线然后在气囊的充气状态中在横截面中观察通过如下方式构成X形,即,构成间隔保持件的线从对置的织物层起相对聚拢地和相互离开地延伸并且最后转入对置的织物层中。在此也可以使用经纱或者纬纱,亦或也可以使用附加的线、所谓的绒头纱。当然也可将构成间隔保持件的线与织物捆扎在一起、熔接或通过其它方式连接。
作为备选方案在此也可考虑的是:使配置给不同织物层的线在腔室内部中相互交织,然后使它们返回到其原本的织物层中。
如已经在文首述及的那样,气囊优选是具有一个或多个腔室的大面积的侧气囊,其中,织物层为了构成腔室和/或外周而单件式地相互交织,并且在至少一个腔室中设置有间隔保持件。通过间隔保持件,即使在多个具有小横截面的腔室的情况中也能够再次减小气囊的厚度并且减少到对于约束来说必要的尺寸。通过单件式相互交织的经济且可变的技术,还能够经济地制造大面积的气囊。
附图说明
由下文借助附图对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中获得另外的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已充气的头部侧气囊的横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头部侧气囊的横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辆乘员约束系统的气囊10,该气囊是大面积的头部侧气囊。
气囊10具有两个对置的织物层12、14,这两个织物层在其外周16的区域中相互交织为一体的。由此构成腔室18,该腔室受到织物层12、14的限制并且在触发情况中可填充气体。作为所示出的构造设计以外的备选方案,气囊10当然也可以具有多个腔室。
在气囊10的内部中或者在腔室18的内部中设置有总共四个间隔保持件20a、20b、20c和20d,这些间隔保持件在所示出的气囊10的充气状态中限定织物层12、14相互间的间距。
间隔保持件20a至20d分别通过多根线构成,这些线在所示出的横剖视图中相继设置并且在连结区域22a、22b、22c或者22d中与织物层12连接。
间隔保持件20a至20d从这些连结区域22a至22d起向着对置的织物层14的方向延伸并且在那里在连结区域24a、24b、24c和24d中与该织物层连接。
在气囊10中通过间隔保持件产生总共四个鼓起部26或者28,其中,在两个中间的鼓起部28之间具有一个收缩部30,在该收缩部的区域中,配置给第一间隔保持件20b的第一连结区域22b以及配置给第二间隔保持件20c的连结区域22c处在同一个织物层12上。
在所述对置的织物层14上,在收缩部30的区域中产生类似的情况,在此,第一间隔保持件20a与第一连结区域24a连接,而第二间隔保持件20d与第二连结区域24d连接。
在此,与同一个织物层12或者14连接的间隔保持件20b和20c或者20a和20d在从共同的织物层12或者14中出来之后立即在腔室18内部中的收缩部30的区域中相应交叉。
连结区域22b和22c或者24a和24d在此在空间上彼此紧邻地设置在相应的织物层12或者14上、特别是它们相对彼此具有60mm的最大间距。
通过间隔保持件20b和20c或者20a和20d在从相应配置的织物层12或者14中出来之后立即交叉,在连结区域中发生张力降低,由此极为有效地防止了织物层12、14的提高的泄漏甚至撕裂。
另外,从图2中可以看到:第一和第二连结区域22b和22c或者24a和24d在气囊10的充气状态中限定位于鼓起部28之间的收缩部30。
间隔保持件20a至20d在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通过构成织物层12或者14的经纱和/或纬纱中的一些构成,这些经纱和/或纬纱在相应的连结区域22a至22d或者24a至24d中离开通过其配置的织物层12、14构成的面、向着对置的织物层14或者12的方向延伸并且与这个对置的织物层14或者12的经纱和/或纬纱连接。
特别地,起间隔保持件20a至20d作用的线在构成间隔保持件之后转入对置的织物层中。在此,间隔保持件20a至20d没有需紧固在织物层12、14上的部件、而是通过产生织物层12或者14本身的经纱和/或纬纱中的一些构成,这些经纱和/或纬纱离开织物复合体,使得配置的织物层12、14变得不完整。
为了阻止连结区域22a至22d或者24a至24d中的升高的泄漏,织物层12、14在外侧上被涂层、更确切地说通过在外侧施设的膜32,该膜在图2中仅仅在连结区域22a至22d或者24a至24d的区域中简略示出。
每两个间隔保持件、即间隔保持件20a和20b以及20c和20d在气囊10的充气状态中和在横截面中观察通过如下方式构成X形,即,线从两个对置的织物层12、14起向着相应另一个织物层14或者12的方向延伸。
作为备选方案也可考虑的是:线从两个对置的织物层12或者14起向着相应另一个织物层的方向延伸并且为了共同构成织物层12、14之间的间隔保持件至少局部在相应的间隔保持件的区域中特别是通过交织相互连接。在间隔保持件20a和20b的情况中意味着:这些间隔保持件在交叉区域34中相互交织。这样的设计为单件式的间隔保持件则在气囊10的充气状态中在横截面中观察通过如下方式也构成X形,即,线从对置的织物层起相对聚拢地又相互离开地(aneinander vorbei)延伸并且最后转入对置的织物层中。

Claims (15)

1.用于车辆乘员约束系统的气囊,该气囊具有:
至少两个对置的织物层(12,14),这些织物层限定至少一个可填充气体的腔室(18),和
至少四个间隔保持件,其包括第一间隔保持件(20b)、第二间隔保持件(20c)、第三间隔保持件(20a)、第四间隔保持件(20d),这些间隔保持件与所述织物层(12,14)连接并且在所述气囊(10)的充气状态中限定各织物层(12,14)彼此之间的间距,其中,所述间隔保持件通过线构成,这些线在连结区域中与一织物层(12,14)连接、向着对置的织物层(14,12)的方向延伸并且在另外的连结区域中与所述对置的织物层(14,12)连接,
其中,第一连结区域(22b)和第二连结区域(22c)设置在同一个织物层(12,14)上,而第三连结区域(24a)和第四连结区域(24d)设置在对置的织物层上,这些连结区域设置在一个共同的、在气囊(10)的充气状态中位于两个鼓起部(28)之间的收缩部(30)的区域中,其中,第一连结区域(22b)与第三连结区域(24a)在所述气囊的径向上对置,而第二连结区域(22c)与第四连结区域(24d)在所述气囊的径向上对置,并且
其中,与所述第一连结区域(22b)连接的第一间隔保持件(20b)以及与第二连结区域(22c)连接的第二间隔保持件(20c)在侧视图中在腔室(18)内部中的收缩部(30)的区域中交叉,并且与所述第三连结区域(24a)连接的第三间隔保持件(20a)以及与第四连结区域(24d)连接的第四间隔保持件(20d)在侧视图中在腔室(18)内部中的收缩部(30)的区域中交叉,其中,所述第一间隔保持件(20b)在与所述第二间隔保持件(20c)交叉之后在向着对置的织物层的延伸中又与所述第三间隔保持件(20a)交叉,并且所述第二间隔保持件(20c)在与所述第一间隔保持件交叉之后在向着对置的织物层的延伸中又与所述第四间隔保持件(20d)交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其特征在于:第一间隔保持件(20b)和第二间隔保持件(20c)在从共同的织物层(12,14)中出来后立即交叉。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囊,其特征在于:第一连结区域(22b)和第二连结区域(22c)在空间上彼此紧邻地设置在织物层(12,14)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囊,其特征在于:第一连结区域(22b)和第二连结区域(22c)具有60mm的最大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囊,其特征在于:第一连结区域(22b)和第二连结区域(22c)在气囊(10)的充气状态中限定位于各所述鼓起部(28)之间的收缩部(30)。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保持件(20a,20b,20c,20d)通过构成织物层(12,14)的经纱和/或纬纱中的一些构成,这些经纱和/或纬纱对充气状态而言离开连结区域(22a,22b,22c,22d,24a,24b,24c,24d)中的通过其配置的织物层(12,14)构成的面、向着对置的织物层(14,12)的方向延伸并且在那里与所述对置的织物层(14,12)的经纱和/或纬纱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保持件(20a,20b,20c,20d)没有需紧固在织物层(12,14)上的部件、而是通过产生织物层(12,14)本身的经纱和/或纬纱中的一些构成,这些经纱和/或纬纱对充气状态而言离开织物复合体,使得配置的织物层(12,14)变得不完整。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囊,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织物层(12,14)至少在间隔保持件(20a,20b,20c,20d)的区域中被涂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织物层(12,14)至少在间隔保持件(20a,20b,20c,20d)的区域中通过在外侧施设的膜(32)被涂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囊,其特征在于:起间隔保持件(20a,20b,20c,20d)作用的线离开通过其配置的织物层(12,14)构成的面并且在构成相应的间隔保持件(20a,20b,20c,20d)之后转入对置的织物层(14,12)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气囊,其特征在于:每两个间隔保持件(20a,20b,20c,20d)在气囊(10)的充气状态中在横截面中观察通过如下方式构成X形,即,所述线从两个对置的织物层(12,14)起向着相应另一个织物层(14,12)的方向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线从两个对置的织物层(12,14)起向着相应另一个织物层(14,12)的方向延伸并且为了共同构成各织物层(12,14)之间的间隔保持件而至少局部在相应间隔保持件的区域中相互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线为了共同构成各织物层(12,14)之间的间隔保持件而至少局部在相应间隔保持件的区域中通过交织相互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气囊,其特征在于:构成间隔保持件的线在气囊(10)的充气状态中在横截面中观察通过如下方式构成X形,即,构成间隔保持件的线从对置的织物层(12,14)起相对聚拢地又相互离开地延伸并且最后转入对置的织物层(14,12)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是具有一个或多个腔室(18)的大面积的侧气囊,其中,所述织物层(12,14)为了构成腔室(18)和/或外周(16)而单件式地相互交织,并且在至少一个腔室(18)中设置有间隔保持件(20a,20b,20c,20d)。
CN201880014503.0A 2017-01-20 2018-01-11 用于车辆乘员约束系统的气囊 Active CN1103665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7101085.8A DE102017101085A1 (de) 2017-01-20 2017-01-20 Gassack für ein Fahrzeuginsassen-Rückhaltesystem
DE102017101085.8 2017-01-20
PCT/EP2018/050659 WO2018134114A1 (de) 2017-01-20 2018-01-11 Gassack für ein fahrzeuginsassen-rückhalte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66508A CN110366508A (zh) 2019-10-22
CN110366508B true CN110366508B (zh) 2022-05-31

Family

ID=609722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4503.0A Active CN110366508B (zh) 2017-01-20 2018-01-11 用于车辆乘员约束系统的气囊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565651B2 (zh)
CN (1) CN110366508B (zh)
DE (1) DE102017101085A1 (zh)
WO (1) WO201813411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0108400B3 (de) * 2020-03-26 2021-08-12 Global Safety Textiles Gmbh OPW-Luftsack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654490A1 (de) * 1996-12-17 1998-06-25 Petri Ag Airbag, insbesondere Seitenairbag
WO2001036184A1 (en) * 1999-11-17 2001-05-25 Milliken & Company Inflatable fabric with peel seams
CN201058592Y (zh) * 2007-07-13 2008-05-14 锦州锦恒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帘式气囊内拉紧装置
JP2008120326A (ja) * 2006-11-15 2008-05-29 Seiren Co Ltd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16370B (en) 1996-08-20 2000-05-31 Autoliv Dev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a safety device
DE19707347C2 (de) * 1996-12-17 2001-03-01 Petri Ag Airbag, insbesondere Seitenairbag
US6296276B1 (en) 1999-09-01 2001-10-02 Trw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s Gmbh & Co. Kg Gas bag
DE10045344B4 (de) 1999-09-23 2014-03-27 Trw Automotive Gmbh Gassack
US6299965B1 (en) * 1999-11-17 2001-10-09 Milliken & Company Inflatable fabrics comprising peel seams which become shear seams upon inflation
US20070040368A1 (en) * 2005-08-15 2007-02-22 Safety Components Fabric Technologies, Inc. One-piece woven airbag with tethers
US20070200329A1 (en) 2006-02-27 2007-08-30 Key Safety Systems, Inc. Woven air bag with integrally woven 3-D tethers
JP5204912B1 (ja) 2012-04-23 2013-06-05 住商エアバッグ・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袋体
JP6352914B2 (ja) 2013-07-09 2018-07-04 住商エアバッグ・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
JP6376704B2 (ja) * 2016-02-19 2018-08-22 住商エアバッグ・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袋体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654490A1 (de) * 1996-12-17 1998-06-25 Petri Ag Airbag, insbesondere Seitenairbag
WO2001036184A1 (en) * 1999-11-17 2001-05-25 Milliken & Company Inflatable fabric with peel seams
JP2008120326A (ja) * 2006-11-15 2008-05-29 Seiren Co Ltd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
CN201058592Y (zh) * 2007-07-13 2008-05-14 锦州锦恒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帘式气囊内拉紧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66508A (zh) 2019-10-22
WO2018134114A1 (de) 2018-07-26
US20190381969A1 (en) 2019-12-19
DE102017101085A1 (de) 2018-07-26
US11565651B2 (en) 2023-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07969B2 (en) One-piece woven airbag
US8622424B2 (en) Motor vehicle safety device
CN113511165B (zh) Opw气囊
CN113511164B (zh) Opw气囊
CN101437994B (zh) 织物的接缝结构
JP7177286B2 (ja) Opwエアバッグ
WO2007100377A1 (en) Woven airbag with integrally woven tethers
KR20140010441A (ko) 일체형 직조 에어백
CN110366508B (zh) 用于车辆乘员约束系统的气囊
JP4261231B2 (ja) エアバッグの改良
EP2769885B1 (en) An air-bag
US7766369B2 (en) Air-bag
US7597346B2 (en) Multi-chamber airbag
JP2017193319A (ja) エアバッグ
JP2021530391A (ja) 自動車両の安全ベルト装置のためのベルトストラップ
JP2010520381A (ja) エアバッグ用ファブリックおよびそのファブリックを採用したエアバッグ
US9873401B2 (en) Airbag fabric including aperture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the same
JP4451068B2 (ja) エアバッグ製織方法
GB2383304A (en) One-piece woven airbag
US20240336218A1 (en) Airbag with at least three layers, said airbag being woven into a part
JP2019119363A (ja) エアバッグ
JP2019182117A (ja) エアバッグ
JP6703624B2 (ja) 車両用エアバッグ
JP2010036897A (ja)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モジュール
JP2015202856A (ja) 袋織エアバッ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