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64675B - 单体电池、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单体电池、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64675B
CN110364675B CN201910544130.4A CN201910544130A CN110364675B CN 110364675 B CN110364675 B CN 110364675B CN 201910544130 A CN201910544130 A CN 201910544130A CN 110364675 B CN110364675 B CN 1103646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terminal
pole
negative electrode
positive
nega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4413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64675A (zh
Inventor
何科峰
江文锋
王信月
温爱鹏
朱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4413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64675B/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92731 priority patent/WO2020252802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3646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646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646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646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13Large-sized flat cells or batteries for motive or stationary systems with plate-like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5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having only flat construction elements, i.e. flat positive electrodes, flat negative electrodes and flat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4Connection of several leads or tabs of plate-like electrode stacks, e.g. electrode pole straps or bridg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单体电池、动力电池包和车辆,所述单体电池包括:壳体及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极芯;所述壳体具有多个面,至少有两个所述面上设有与所述极芯电连接并延伸出所述壳体外用于引出电流的电极端子,每个所述面上的所述电极端子均包括正极电极端子和负极电极端子;正极内连接片和负极内连接片,所述正极内连接片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面上的正极电极端子相连,所述负极内连接片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面上的负极电极端子相连,且所述正极内连接片和所述负极内连接片的表面均设有绝缘层。本申请的单体电池,单体电池的至少两个面上均设有两个电极端子,且两个面上极性相同的电极端子通过内连接片相连,极大地降低电池的内阻,增强过流效率。

Description

单体电池、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单体电池、具有该单体电池的动力电池包和具有该动力电池包的车辆。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大力发展,车载电池的性能要求也随之提高。其中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联合印发了《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我国动力电池目标,到2020年,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比能量大于300Wh/kg;系统比能量争取达到260Wh/kg;成本小于1元/Wh;使用环境从零下30℃到55℃;具备3C充电能力,2025年力争实现单体电池350Wh/kg。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采用增大电池的尺寸或体积,来提高电池容量和整个电池包的成组效率,是当前的一个主要设计方向。但是电池尺寸过大,电流通过集流体传达到极耳侧再经由极耳引出,会使电池极片内部靠近相对端部的集流路径过长,内阻增大,从而影响动力电池的大电流充放电性能、安全性能等。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单体电池,该电池设计有多个电流引出的极耳,使集流体的集流路径具有多向性,缩短电池内部的平均集流路径,降低电池内阻,对电池的大电流充放电性能、安全性能等都有极大的提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单体电池,包括:壳体及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极芯;所述壳体具有多个面,至少有两个所述面上设有与所述极芯电连接并延伸出所述壳体外用于引出电流的电极端子,每个所述面上的所述电极端子均包括正极电极端子和负极电极端子;正极内连接片和负极内连接片,所述正极内连接片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面上的正极电极端子相连,所述负极内连接片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面上的负极电极端子相连,且所述正极内连接片和所述负极内连接片的表面均设有绝缘层。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单体电池,单体电池的两个面上均设有两个极性不同的电极端子,且两个面上极性相同的电极端子通过内连接片相连,极大地降低电池的内阻,增强过流效率,提升单体电池的实用性能,利于扩大适用范围。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动力电池包。
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动力电池包,包括:电池包壳体;多个如上述任一种实施例所述的单体电池,所述单体电池安装于所述电池包壳体内。
本申请又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任一种实施例所述的动力电池包。
所述车辆、所述动力电池包和上述的单体电池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单体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单体电池的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动力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动力电池包1000,
单体电池100,
极芯1,正负极片11,正极片111,负极片112,正极极耳113,负极极耳114,隔膜115,第一正极电极端子21,第一负极电极端子22,第二正极电极端子23,第二负极电极端子24,正极内连接片25,负极内连接片26,
连接件1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单体电池100,该单体电池100的两个面上均设有两个电极端子,且两个面上两个极性相同的电极端子均通过内连接片相连,由此,可降低单体电池的内阻,提高过流能力。
如图1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单体电池100包括:壳体(图未示出)、极芯1、正极内连接片25和负极内连接片26。
极芯1位于壳体内,壳体具有多个面,且多个面中的至少两个面设有电极端子,电极端子与极芯1电连接,且电极端子延伸出壳体外,以用于引出电流,由此,便于单体电池100向外部充放电。
如图1、图2所示,每个面上的电极端子至少为两个,如图1所示,壳体的第一侧面(图2中左侧面)上的电极端子为两个,如图1所示,壳体的第二侧面(图2中右侧面)上的电极端子为两个,即壳体的相对的两个面上均设有两个电极端子,其中,两个面上的电极端子可正对设置,也可错开设置,这样,壳体包括至少四个电极端子,四个电极端子均可用于电流导通。当然,电极端子也可设于壳体的相邻的两个面上,如壳体的左侧面和前侧面均设有电极端子,或者壳体的右侧面和后侧面均设有电极端子,同样可实现极芯1与外部电流导通的作用。其中,电极端子可为柱状,也可为片状,具体可根据实际安装需求选择。
这样,在单体电池100安装使用时,极芯1可通过多对电极端子与外部电流导通,以缩短单体电池100与外部电流导通的路径,提高过流,降低阻抗,防止当单体电池100的结构尺寸满足本申请设计的范围时内阻过大,提高单体电池100设计的合理性,提升实用性。
多对电极端子的连接状态可灵活选择,在单体电池100组装成电池包时,多对电极端子与极芯1连接成多条电流流通路径,电流可选择性地由一侧的电极端子引出,而不必流经整个电池极片的集流路径,以缩短电流引出的路径,其中,部分电流流通路径可同时导通,也可单独导通,可根据实际用电状态进行选择,灵活性更佳。
在四个电极端子均电流导通时,实现双流路或多流路导通,可极大地降低单体电池100的内阻,提高单体电池100的过流能力,相比于单进单出,本申请的单体电池100的充放电效率更高,更利于节省用户的充放电时间,实用性更佳。
其中,每个面上的电极端子均包括正极电极端子和负极电极端子,其中,正极内连接片2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面上的正极电极端子相连,负极内连接片2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面上的负极电极端子相连。
这样,通过在两个正极电极端子之间设正极内连接片25,在两个负极电极端子之间设负极内连接片26,极大地降低了单体电池100的内阻,将单体电池100内部集流体的大内阻转换为内部连接片的小内阻,有效地提高单体电池100的过流能力,提高单体电池100及整个电池包的性能。
其中,正极内连接片25和负极内连接片26的表面均设有绝缘层,绝缘层可防止正极内连接片25与负极内连接片26直接接触,同时避免正极内连接片25与负极内连接片26和其他导电部件接触,防止单体电池100内部短路,绝缘层可为橡胶材料制成,由此,可提升单体电池100的安全性。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单体电池100,单体电池100的两个面上均设有两个极性不同的电极端子,且两个面上极性相同的电极端子通过内连接片相连,极大地降低电池的内阻,增强过流效率,提升单体电池100的实用性能,利于扩大适用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具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正对设置,第一端面上设有至少两个电极端子,第二端面上设有至少两个电极端子,壳体的第一端面设有两个电极端子,壳体的第二端面设有两个电极端子。其中,同一面上的部分电极端子用于与负载或电池电连接,以将单体电池100的电能引出供外部使用。
其中,第一端面上设有第一正极电极端子21和第一负极电极端子22,第二端面上设有第二正极电极端子23和第二负极电极端子24,正极内连接片25的第一端与第一正极电极端子相连,正极内连接片25的第二端与第二正极电极端子23相连,负极内连接片26的第一端与第一负极电极端子22相连,负极内连接片26的第二端与第二负极电极端子24相连。
这样,通过在第一正极电极端子21和第二正极电极端子23之间设正极内连接片25,在第一负极电极端子22和第二负极电极端子24之间设负极内连接片26,极大地降低了单体电池100的内阻,将单体电池100内部集流体的大内阻转换为内部连接片的小内阻,有效地提高单体电池100的过流能力,提高单体电池100及整个电池包的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极芯1上设有极耳,电极端子通过极耳与极芯电连接,以便于通过极耳将极芯内的电能由电极端子引出。其中,极芯1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上延伸出多个第一极耳,多个第一极耳形成第一极耳组,第二端上延伸出多个第二极耳,多个第二极耳形成第二极耳组,极芯1的第一端形成有第一极耳组,极芯1的第二端形成有第二极耳组,其中,第一端面上的电极端子与第一极耳电连接,第二端面上的电极端子与第二极耳电连接。如图1所示,每个面上均设有正极电极端子和负极电极端子,极芯1的第一端延伸出多个第一极耳,多个第一极耳形成至少两组第一极耳组。
第一极耳组为至少2个,第二极耳组为至少2个,其中,第一极耳组包括正极极耳组和负极极耳组,第二极耳组包括正极极耳组和负极极耳组,且正极极耳组与正极电极端子连接,负极极耳组与负极电极端子连接。
第一端面上的正极电极端子与第一极耳组中的正极极耳组相连,第一端面上的负极电极端子与第一极耳组中的负极极耳组相连,第二端面上的正极电极端子与第一极耳组中的正极极耳组相连,第二端面上的负极电极端子与第一极耳组中的负极极耳组相连。
第一端面上设有第一正极电极端子21和第一负极电极端子22,第二端面上设有第二正极电极端子23和第二负极电极端子24,这样,第一端面上的第一正极电极端子21与极芯1的第一端的正极极耳组相连,第一端面上的第一负极电极端子22与极芯1的第一端的负极极耳组相连。第二端面上的第二正极电极端子23与极芯1的第二端的正极极耳组相连,第二端面上的第二负极电极端子24与极芯1的第二端的负极极耳组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单体电池100包括:壳体、极芯1、正极内连接片25和负极内连接片26。
其中,壳体具有容纳腔,壳体用于安装内部储电元件,壳体的两端均具有端板,端板用于封闭壳体两个端部,以使容纳腔内部密封,进而保证壳体内的储电元件工作状态、工作环境稳定,保证单体电池100具有良好的运行状态。
端板上设有用于与外部电连接的电极端子,端板包括分别设于壳体两端的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储电元件位于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之间,且储电元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端板、第二端板上的电极端子电连接。这样,便于储电元件通过第一端板、第二端板上的电极端子实现充放电的作用。
其中,如图3所示,每个端板均设有至少两个电极端子,即壳体的两个端板均设有至少两个电极端子,这样,单体电池100的两端均设有至少两个电极端子,且两个电极端子间隔开布置。
如图3所示,电极端子贯穿端板,即电极端子的两端分别位于端板的两侧,其中,电极端子的第一端位于壳体内,以使电极端子的第一端与容纳腔内的储电元件电连接,电极端子的第二端位于壳体外。电极端子的第二端用于与外部的用于设备电连接,这样,可将单体电池100内的电能输出给外部的用电设备。或者电极端子的第二端与相邻的单体电池100连接,以将多个单体电池100串联,进而使多个单体电池100同时充放电,提高电池包的使用效率。
其中,第一端板设有第一正极电极端子21和第一负极电极端子22,第一正极电极端子21和第一负极电极端子22贯穿第一端板,第二端板设有第二正极电极端子23和第二负极电极端子24,第二正极电极端子23和第二负极电极端子24贯穿第二端板,第一正极电极端子21、第一负极电极端子22、第二正极电极端子23和第二负极电极端子24均用于与外部电连接。这样,储电元件可通过一对正负极电极端子与外部电连接,也可通过两对正负极电极端子同时与外部电连接。
这样,增加电流引出的路径的数目,在两对正负极电极端子中的一对故障时,另一对可作为备用。由此,单体电池100设计四个电极端子,可降低单个电极端子的尺寸,降低单个电极端子的密封和制造难度,同时提高过流能力,可提高单体电池100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且单体电池100可实现双向引出,极大地降低电池的内阻,增强过流效率。
极芯1容纳于壳体内,极芯1作为壳体内的储电元件,用于向外部充放电。需要说明的是,极芯1为多个极片叠置形成,多个极片包括正极片111和负极片112,多个正极片111和多个负极片112错开设置,且正极片111和负极片112之间设有隔膜115,且隔膜115的面积大于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的面积,以使正极片111和负极片112相互不干涉,增强极芯1的安全性能。
极芯1的两端均设有正极极耳113和负极极耳114,即极耳包括正极极耳113和负极极耳114,正极极耳113与对应的正极电极端子相连,负极极耳114与对应的负极电极端子相连,其中,电极端子伸入端板的一端与对应的极耳电连接。这样,极芯1的一端通过正极极耳113与正极电极端子电连接,极芯1的另一端通过负极极耳114与负极电极端子电连接,由此,可使得极芯1与外部的电路电流导通。
极芯1、极耳和电极端子均具有较大的过流面积,以使单体电池100具有极佳的充放电能力,进而提高对外部用电设备的电能输出效率,同时增强自身充电效率,节省用户所需的充放电时间,降低时间成本,便于用户使用。
如图1所示,极耳、极芯1均具有较大的接触面,在电极端子、极耳和极芯1安装配合时,极耳与电极端子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极耳与极芯1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这样,即提升了电极端子、极耳和极芯1三者之间的过流效率,同时极耳、极芯1和电极端子易于实现安装固定,且能够长期保持稳定的接触状态,提高装配效率的同时延长使用寿命,降低单体电池100的设计精度和工艺难度,增大过流能力。
如图3所示,正极内连接片25与第一正极电极端子21和第二正极电极端子23均相连,即第一正极电极端子21与第二正极电极端子23之间可通过正极内连接片25实现过流,负极内连接片26与第一负极电极端子22和第二负极电极端子24均相连,即第一负极电极端子22和第二负极电极端子24可通过负极内连接片26实现过流,增大单体电池100的过流能力。
这样,通过在第一正极电极端子21和第二正极电极端子23之间设正极内连接片25,在第一负极电极端子22和第二负极电极端子24之间设负极内连接片26,极大地降低了单体电池100的内阻,将单体电池100内部集流体的大内阻转换为内部连接片的小内阻,有效地提高单体电池100的过流能力,提高单体电池100及整个电池包的性能。
其中,正极内连接片25和负极内连接片26的表面均设有绝缘层,绝缘层可防止正极内连接片25与负极内连接片26直接接触,同时避免正极内连接片25与负极内连接片26和其他导电部件接触,防止单体电池100内部短路,绝缘层可为橡胶材料制成,由此,可提升单体电池100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正极内连接片25和负极内连接片26均设于极芯1和壳体之间,这样,正极内连接片25和负极内连接片26均位于壳体内,即正极内连接片25和负极内连接片26不占用壳体外部的空间,使得单体电池100的整体体积较小,便于单体电池100的安装与布置,且正极内连接片25和负极内连接片26安装于内部连接两个电极端子所需的长度较小,可节省正极内连接片25和负极内连接片26的整体长度,减少所耗费的生产材料。
其中,正极内连接片25和负极内连接片26分别设于极芯1的相对的两侧,这样,正极内连接片25和负极内连接片26可对极芯1的两侧起到保护作用,以有效地防止极芯1的结构受到破坏,避免极芯1结构异常,提高单体电池100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便于长期使用,且不影响两个电极端子之间的电流导通。
其中,如图1所示,极芯1包括多对正负极片11,每对正负极片11向同一端引出正极极耳113和负极极耳114,相邻的两对正负极片11各自向不同端引出正极极耳113和负极极耳114,如图1所示,极芯1包括多对正极片111和负极片112,正极片111和负极片112之间设有隔膜115,隔膜115可将正极片111和负极片112有效地间隔开,以使正极片111和负极片112均保持正常的电流流通状态,防止正极片111和负极片112相互干涉,避免正极片111和负极片112接触短路,提高单体电池100的安全性。其中,隔膜115的面积大于正极片111、负极片112,这样,隔膜115可将正极片111和负极片112有效地隔绝。
如图2所示,正极片111的两端均电连接有正极极耳113,正极极耳113与正极电极端子电连接,负极片112的两端均电连接有负极极耳114,负极极耳114与负极电极端子电连接。多对正负极片11沿单体电池100的厚度方向层叠设置,如图1所示,极芯1包括至少2对正负极片11,2对正负极片11中的1对正负极片11中的正极片111与另1对正负极片11中的负极片112相邻设置。
单体电池100由多个正极片111和多个负极片112交叉叠置,增加单体电池100的电池容量,且便于实现电芯的电流引出,正极片111的两个正极极耳113均可用于与正极电极端子电连接,负极片112的两个负极极耳114均可用于与负极电极端子电连接,这样,可提高极芯1的过流能力,增强单体电池100的充放电效率。
每对正负极片11中的正极极耳113和负极极耳114沿单体电池100的宽度方向错开设置,这样,可避免正极极耳113和负极极耳114的布置位置过于集中,防止正极极耳113和负极极耳114接触短路,提供单体电池100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中的至少一个设有引出片,引出片设于朝向极芯1的一侧,引出片与对应的极耳及电极端子直接电连接,即引出片的内端与极耳电连接,引出片的外端与电极端子电连接,这样,极芯1可与电极端子通过极耳、引出片实现电连接,这样,通过设置引出片可减少因电极端子或极耳长度过短导致的接触不良,保证极耳、电极端子均与引出片有效地接触,提高单体电池100的电流导通的稳定性,便于长期使用。
其中,极耳的宽度为引出片与极耳的接触宽度,且引出片的宽度不小于极耳的接触宽度,由此,引出片与极耳的过流宽度为极耳本身的宽度,且极耳的宽度较大。这样,可保证引出片与极耳之间具有极佳的过流效率,提高单体电池100的过流能力。
正极内连接片25的横截面积为30mm2-100mm2,厚度为0.8-2.0mm,宽度为15-125mm,负极内连接片26的横截面积为20mm2-60mm2,厚度为0.8-2.0mm,宽度为10-75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极芯1中的极片还包括:集流体。
其中,极耳与集流体一体化,极耳和集流体为铜箔或铝箔经模切形成,由此,一方面极耳快速成型,降低工艺成本,另一方面极耳与集流体一体化电流的传输性能更好,且极耳的形状可按实际需求模切,易于结构成型,可灵活使用。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极芯1的极片包括集流体,集流体包括含有电极材料覆盖区和绝缘材料覆盖区,其中绝缘材料覆盖区在极耳与电极材料覆盖区之间,且绝缘材料覆盖区具有绝缘材料层,这样,通过绝缘材料层可将极耳与电极材料覆盖区绝缘间隔开,避免二者接触短路,提高极芯1电流引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单体电池100还包括:防爆阀。
其中,防爆阀设于壳体,如防爆阀设于壳体的端板,且防爆阀位于两个电极端子的外侧,防爆阀可作为单体电池100的卸压装置,用于在单体电池100内的压力异常、过高时卸压,以使容纳腔内的压力保持在较为安全的范围内,这样,可防止单体电池100的内部压力过大致整体膨胀变形,提高单体电池100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动力电池包1000。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动力电池包1000,包括:电池包壳体和多个上述实施例中的单体电池100。
其中,单体电池100安装于电池包壳体内,多个单体电池100依次排布设置,多个单体电池100的上端和下端均保持平齐。这样,多个单体电池100的电极端子可通过连接件101串联起来,多个单体电池100可同时充放电,提高动力电池包1000的充放电效率,提高动力电池包1000的电池容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单体电池100为n个,n个单体电池100并排串联设置,第k-1个单体电池100的第一负极电极端子22与第k个单体电池100的第一正极电极端子21相连,第k个单体电池100的第一负极电极端子22与第k+1个单体电池100的第一正极电极端子21相连,2≤k≤n-1,n≥3,即单体电池100至少为3个,这样,n个单体电池100通过负极电极端子、正极电极端子的电连接依次连接为一个整体,相邻两个单体电池100的正极电极端子和负极电极端子通过连接件101电连接。
如单体电池100为5个,5个单体电池100并排串联设置,第2个单体电池100的第一负极电极端子22与第3个单体电池100的第一正极电极端子21相连,第3个单体电池100的第一负极电极端子22与第4个单体电池100的第一正极电极端子21相连。这样,5个单体电池100通过负极电极端子、正极电极端子的电连接依次连接为一个整体,相邻两个单体电池100的正极电极端子和负极电极端子通过连接件101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动力电池包1000具有维修模式。
在维修模式中,若第k个单体电池100故障,则第k-1个单体电池100的第二负极电极端子24与第k+1个单体电池100的第二正极电极端子23相连,这样,第k个单体电池100故障时,将第k个单体电池100停止运行,以防止故障状态蔓延,同时将第k-1个单体电池100与第k+1个单体电池100电连接以使整个动力电池包1000能够继续正常使用。
如动力电池包1000包括5个单体电池100,其中,第3个单体电池100处于故障,此时,第3个单体电池100均处于停止运行的状态,第2个单体电池100的第二负极电极端子24与第4个单体电池100的第二正极电极端子23电连接。这样,5个单体电池100中的4个仍保持正常的运行状态。
由此,在多个单体电池100中的一个故障时,只需将其越过即可,其他单体电池100均能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无需移除故障的单体电池100,后期单独更换即可,维修成本较低,使用费用低。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动力电池包1000,动力电池包1000的单体电池100故障时,其他单体电池100仍可正常使用,保证车辆始终具有稳定的动力输出,提升整车的实用性和安全性,且动力电池包1000维修方便。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8)

1.一种单体电池(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及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极芯(1);
所述壳体具有多个面,至少有两个所述面上设有与所述极芯(1)电连接并延伸出所述壳体外用于引出电流的电极端子,每个所述面上的所述电极端子均包括正极电极端子和负极电极端子;
正极内连接片(25)和负极内连接片(26),所述正极内连接片(2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面上的正极电极端子相连,所述负极内连接片(2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面上的负极电极端子相连,且所述正极内连接片(25)和所述负极内连接片(26)的表面均设有绝缘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电池(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上均设有电极端子,所述第一端面上的电极端子包括第一正极电极端子(21)和第一负极电极端子(22),所述第二端面上的电极端子包括第二正极电极端子(23)和第二负极电极端子(24);
所述正极内连接片(25)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正极电极端子(21)相连,所述正极内连接片(25)的第二端与第二正极电极端子(23)相连,所述负极内连接片(26)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负极电极端子(22)相连,所述负极内连接片(26)的第二端与第二负极电极端子(24)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体电池(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芯(1)上设有极耳,所述第一正极电极端子(21)、所述第一负极电极端子(22)、所述第二正极电极端子(23)和所述第二负极电极端子(24)分别通过所述极耳与所述极芯(1)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体电池(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芯(1)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上延伸出多个第一极耳,多个所述第一极耳形成第一极耳组,所述第二端上延伸出多个第二极耳,多个所述第二极耳形成第二极耳组;
所述第一端面上的电极端子与所述第一极耳电连接,所述第二端面上的电极端子与所述第二极耳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体电池(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组为至少2个,所述第二极耳组为至少2个;
所述第一极耳组包括正极极耳组和负极极耳组,所述第二极耳组包括正极极耳组和负极极耳组,所述极芯(1)的第一端的所述正极极耳组与所述第一正极电极端子(21)连接,所述极芯(1)的第二端的所述正极极耳组与所述第二正极电极端子(23)连接,所述极芯(1)的第一端的所述负极极耳组与所述第一负极电极端子(22)连接,所述极芯(1)的第二端的所述负极极耳组与所述第二负极电极端子(24)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体电池(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分别位于所述极芯的两端,所述极芯(1)的两端均设有所述极耳;
所述第一端板设有第一正极电极端子和第一负极电极端子,所述第二端板设有所述第二正极电极端子和所述第二负极电极端子,所述第一正极电极端子、所述第一负极电极端子、所述第二正极电极端子、所述第二负极电极端子贯穿对应的端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体电池(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中的至少一个的朝向所述极芯(1)的一侧设有引出片,所述引出片与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中的至少一个对应所述极耳及对应电极端子直接电连接,所述引出片与对应所述极耳的接触长度为所述极耳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单体电池(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内连接片(25)和所述负极内连接片(26)均设于所述极芯(1)与所述壳体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单体电池(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内连接片(25)和所述负极内连接片(26)分别设于所述极芯(1)的相对的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单体电池(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芯(1)包括多对正负极片(11),每对所述正负极片(11)向同一端引出正极极耳(113)和负极极耳(114),相邻的两对正负极片(11)各自向不同端引出正极极耳(113)和负极极耳(114)。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单体电池(100),其特征在于,多对所述正负极片(11)沿所述单体电池(100)的厚度方向层叠设置,每对所述正负极片(11)引出的所述正极极耳(113)和所述负极极耳(114)沿所述单体电池(100)的宽度方向错开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单体电池(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内连接片(25)的横截面积为30mm2-100mm2,厚度为0.8-2.0mm,宽度为15-125mm;所述负极内连接片(26)的横截面积为20mm2-60mm2,厚度为0.8-2.0mm,宽度为10-75mm。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体电池(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芯中的极片还包括:集流体,所述极耳与所述集流体一体化。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体电池(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芯(1)的极片包括集流体,所述集流体含有电极材料覆盖区和绝缘材料覆盖区,所述绝缘材料覆盖区在所述极耳和所述电极材料覆盖区之间,所述绝缘材料覆盖区覆盖有绝缘材料层。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电池(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爆阀,所述防爆阀设于所述壳体,且位于所述正极电极端子和所述负极电极端子的外侧。
16.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单体电池(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容纳有单个所述极芯(1)。
17.一种动力电池包(1000),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包壳体;
多个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单体电池(100),所述单体电池(100)容纳于所述电池包壳体内。
18.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具有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动力电池包(1000)。
CN201910544130.4A 2019-06-21 2019-06-21 单体电池、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Active CN1103646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44130.4A CN110364675B (zh) 2019-06-21 2019-06-21 单体电池、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PCT/CN2019/092731 WO2020252802A1 (zh) 2019-06-21 2019-06-25 单体电池、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44130.4A CN110364675B (zh) 2019-06-21 2019-06-21 单体电池、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64675A CN110364675A (zh) 2019-10-22
CN110364675B true CN110364675B (zh) 2020-10-20

Family

ID=68217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44130.4A Active CN110364675B (zh) 2019-06-21 2019-06-21 单体电池、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64675B (zh)
WO (1) WO202025280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10052984A (ko) * 2019-11-01 2021-05-11 에스케이이노베이션 주식회사 배터리시스템
CN114361674A (zh) * 2020-09-30 2022-04-15 南京泉峰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包
CN114335853A (zh) * 2020-09-30 2022-04-12 南京泉峰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包
CN113782806A (zh) * 2021-09-08 2021-12-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池和电子设备
CN113921966A (zh) * 2021-09-30 2022-01-11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及电子装置
CN116207447A (zh) * 2021-11-30 2023-06-02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装置、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及设备
WO2023230880A1 (zh) * 2022-05-31 2023-12-0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98285A (zh) * 2010-12-20 2013-05-08 株式会社Lg化学 具有多方向引线-接片结构的二次锂电池
CN108630995A (zh) * 2017-03-21 2018-10-09 株式会社东芝 二次电池、电池包以及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05390B2 (ja) * 2005-03-09 2012-12-26 日立ビークル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大電流放電用薄形二次電池及び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1887958B (zh) * 2010-06-24 2012-07-04 朝阳立塬新能源有限公司 双端引出式低内阻储能器件
JP2012054197A (ja) * 2010-09-03 2012-03-15 Nec Energy Devices Ltd ラミネート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5303608U (zh) * 2015-10-26 2016-06-08 乐视移动智能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电池电芯
KR102137699B1 (ko) * 2017-02-23 2020-07-2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버스바를 적용한 배터리 셀
CN208352420U (zh) * 2018-06-13 2019-01-08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极耳电芯、多端子电池及电池模组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98285A (zh) * 2010-12-20 2013-05-08 株式会社Lg化学 具有多方向引线-接片结构的二次锂电池
CN108630995A (zh) * 2017-03-21 2018-10-09 株式会社东芝 二次电池、电池包以及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64675A (zh) 2019-10-22
WO2020252802A1 (zh) 2020-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64675B (zh) 单体电池、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CN110265616B (zh) 单体电池、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KR101041153B1 (ko) 이차전지 및 그 모듈
JP7312276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動力電池パック及び車両
WO2020252803A1 (zh) 单体电池、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CN216213945U (zh) 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CN219303812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12117426B (zh) 单体电池、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CN112117425A (zh) 单体电池、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CN110911172B (zh) 一种软包超级电容器模组
CN112117399B (zh) 单体电池、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CN111668435A (zh) 车载电池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2117423B (zh) 电池模组、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CN103620821A (zh) 用于在蓄电池单元的至少三个端子之间建立导电连接的连接器
CN112117424B (zh) 单体电池、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CN102544418A (zh) 共壳体锂离子电池组
CN111668434B (zh) 电池模组和具有其的车辆
KR20220100923A (ko) 배터리, 배터리 모듈, 배터리 팩, 및 전기 차량
CN219534819U (zh) 一种双负极耳锂离子电池
CN107278339B (zh) 电池单池和电池系统
CN110931879A (zh) 一种新型柱状锂离子电池
CN216389529U (zh) 一种新型电芯结构
CN219226369U (zh)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19476934U (zh) 电池及电池组
CN103531851A (zh) 圆柱型铅酸双极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