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52420U - 一种多极耳电芯、多端子电池及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极耳电芯、多端子电池及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52420U
CN208352420U CN201820915384.3U CN201820915384U CN208352420U CN 208352420 U CN208352420 U CN 208352420U CN 201820915384 U CN201820915384 U CN 201820915384U CN 208352420 U CN208352420 U CN 2083524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battery core
negative electrode
sides
cover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1538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斌
龙绘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Zenio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Taf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Taf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Taf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Taf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Taf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Taf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Taf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91538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524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524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524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动力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极耳电芯,包括由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通过卷绕或叠片形成的电芯,所述正极片两侧设置有若干个对应的正极耳,所述负极片两侧设置有若干个对应的负极耳;所述正极片两侧的正极耳经卷绕或叠片后形成电芯两侧的正极耳组;负极片两侧的负极耳经卷绕或叠片后形成电芯两侧的负极耳组。本实用新型两侧设置有多个极耳,并由多个极耳卷绕或叠片形成极耳组,减少了电芯内阻,增强了电芯的过流能力,同时还降低了电芯的厚度,提高了电池的散热能力,增强了电池的安全性。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多端子电池和电池模组。

Description

一种多极耳电芯、多端子电池及电池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动力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极耳电芯、多端子电池及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锂离子动力电池作为新一代的绿色高性能电池已经普遍应用于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产业中,而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不断提升和电动汽车产业的不断推广,人们对电动汽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而影响电动汽车续航能力的主要是电动汽车中锂离子动力电池包的能量密度。因此,提高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显得十分重要,在电池所用化学体系不变的情况下,要提升电池包的能量密度,增大单电芯的体积是目前方向之一。
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电动汽车不得不把底盘设计得较为低矮,而单电芯需要配合电动车底盘通常也会设计得越来越扁平,现有技术中常规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电芯的厚度大约在10mm~60mm之间,而在单电芯体积增大和电芯厚度减少的情况下,电芯长度和宽度相对会增大,从而导致电芯工作时在极片上通过的电流密度也越来越大,这样电池在工作时升温也相对较快,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多极耳电芯,该多极耳电芯过流能力强,降低电芯内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极耳电芯,包括由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通过卷绕或叠片形成的电芯,所述正极片两侧设置有若干个对应的正极耳,所述负极片两侧设置有若干个对应的负极耳;正极片两侧的正极耳经卷绕或叠片后形成电芯两侧的正极耳组;负极片两侧的负极耳经卷绕或叠片后形成电芯两侧的负极耳组。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极耳电芯的改进,所述正极耳的厚度为3~20μm,所述负极耳的厚度为3~20μm。若正极耳或负极耳的厚度低于3μm,则极耳太薄,达不到降低电芯内阻的效果,若正极耳或负极耳的厚度高于20μm,则极耳太厚,会影响制作电芯的厚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极耳电芯的改进,所述正极片的厚度为30~100μm,所述负极片的厚度为50~150μm。若正极片厚度小于30μm或负极片的厚度低于50μm,则会使电池容量无法达到要求,放电电流变小,若正极片厚度大于100μm或负极片厚度大于150μm,则会使电芯的内阻增大,同时也会影响电芯的厚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极耳电芯的改进,所述电芯的厚度为5mm~30mm。常规的电芯厚度一般为10mm~60mm,而本实用新型能够使电芯的厚度做到原来一半左右,在电池能量密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电芯的过流能力,降低了电芯的内阻。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极耳电芯的改进,所述电芯的厚度为8mm。该厚度能使电芯的效果达到最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极片两侧设置有多个对应的正极耳和负极耳,并且该正极耳和负极耳经过卷绕或叠片后形成电芯的正极耳组和负极耳组,同时,电芯的厚度能够控制到常规厚度的一半,极大地降低了电芯的内阻,增强了电芯的过流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还提供了一种多端子电池,该多端子电池放电能力强,散热效果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端子电池,包括电芯、容纳所述电芯的外壳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壳两端的盖板,所述盖板包括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至少一个设置有防爆阀,且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正极端子和至少一个负极端子,所述正极端子与所述电芯的正极耳组电连接,所述负极端子与所述电芯的负极耳组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两端均设置有盖板,每个盖板均设置有正极端子与负极端子,而且每个正极端子与负极端子分别与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电芯上的正极耳组和负极耳组对应连接,增强了电池的放电能力,同时由于电芯厚度降低到常规电芯的一半,因而本实用新型的厚度也能做得比原来的要小,加强了电池的散热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三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该电池模组能提高电池的成组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模组,包括若干个多端子电池通过串联和/或并联形成的电池组,所述电池组的两侧设置有侧板,所述电池组的两端设置有端板,所述盖板与所述侧板之间形成有与所述防爆阀对应的泄压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模组的改进,所述侧板安装有连接电路且设置有与所述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相对应的电连接点,使多端子电池更加容易装配,提高了电池模组的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由若干个多端子电池通过串联和/或并联形成电池组,然后再与模板上的电路连接,充分利用了模组的空间,同时,由于组成该电池模组的电池厚度降低,相应的电池高度和宽度则有了提升的空间,因而电池模组也可以做得比原来更大,提高了电池的成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4~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多端子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池模组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池模组的侧视图。
其中,1-正极片;11-正极耳;11’-正极耳组;2-负极片;21-负极耳;21’-负极耳组;3-电芯;4-外壳;5-盖板;51-第一盖板;52-第二盖板;53-防爆阀;54-正极端子;55-负极端子;6-多端子电池;7-电池组;71-侧板;72-端板;73-泄压通道;8-电池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多极耳电芯,包括由正极片1、隔膜和负极片2通过卷绕形成的电芯3,正极片1两侧设置有若干个对应的正极耳11,负极片2两侧设置有若干个对应的负极耳21;正极片1两侧的正极耳11经卷绕后形成电芯3两侧的正极耳组11’;负极片2两侧的负极耳21经卷绕后形成电芯3两侧的负极耳组21’。
优选的,正极耳11的厚度为3~20μm,负极耳21的厚度为3~20μm。
优选的,正极片1的厚度为30~100μm,负极片2的厚度为50~150μm。
优选的,电芯3的厚度为5mm~30mm。
优选的,电芯3的厚度为8mm。
实施例2
如图3~5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包括由正极片1、隔膜和负极片2通过叠片后形成的电芯3,正极片1两侧设置有若干个对应的正极耳11,负极片2两侧设置有若干个对应的负极耳21;正极片1两侧的正极耳11经叠片后形成电芯3两侧的正极耳组11’;负极片2两侧的负极耳21经叠片后形成电芯3两侧的负极耳组21’。
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对比例采用的是只有一侧由多个极耳卷绕形成极耳组的结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对比例2
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本对比例采用的是只有一侧由多个极耳叠片形成极耳组的结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这里不再赘述。分别对实施例1~2和对比例1~2的电芯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见表1。
表1实施例1~2和对比例1~2的电芯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
由表1的测试结果可知,在固定温度20°和能量密度相同的前提下,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锂离子电子具有更低的内阻,同时,本实用新型在工作相同时间内温度提升得更慢,散热性能优异,更加安全可靠。
实施例3
如图6~7所示,一种多端子电池,包括电芯3、容纳电芯3的外壳4以及设置于外壳4两端的盖板5,盖板5包括第一盖板51和第二盖板52,第一盖板51和第二盖板52均设置有防爆阀53,且第一盖板51和第二盖板52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正极端子54和至少一个负极端子55,正极端子54与电芯3的正极耳组11’电连接,负极端55子与电芯3的负极耳组21’电连接。
实施例4
如图7~8所示,与实施例3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一盖板51设置有防爆阀53,而第二盖板52不设有防爆阀53。
其他结构与实施例3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5
如图9~10所示,一种电池模组,包括若干个多端子电池6通过串联和/或并联形成的电池组7,电池组7的两侧设置有侧板71,电池组7的两端设置有端板72,盖板5与侧板71之间形成有与防爆阀53对应的泄压通道73。
优选的,侧板71安装有连接电路且设置有与正极端子54和负极端子55相对应的电连接点。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优选实施方式,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方式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多极耳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正极片(1)、隔膜和负极片(2)通过卷绕或叠片形成的电芯(3),所述正极片(1)两侧设置有若干个对应的正极耳(11),所述负极片(2)两侧设置有若干个对应的负极耳(21);所述正极片(1)两侧的正极耳(11)经卷绕或叠片后形成电芯(3)两侧的正极耳组(11’);所述负极片(2)两侧的负极耳(21)经卷绕或叠片后形成电芯(3)两侧的负极耳组(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极耳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耳(11)的厚度为3~20μm,所述负极耳(21)的厚度为3~2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极耳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片(1)的厚度为30~100μm,所述负极片(2)的厚度为50~15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极耳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3)的厚度为5mm~30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极耳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3)的厚度为8mm。
6.一种多端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芯(3)、容纳所述电芯(3)的外壳(4)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壳(4)两端的盖板(5),所述盖板(5)包括第一盖板(51)和第二盖板(52),所述第一盖板(51)和第二盖板(52)至少一个设置有防爆阀(53),且所述第一盖板(51)和第二盖板(52)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正极端子(54)和至少一个负极端子(55),所述正极端子(54)与所述电芯(3)的正极耳组(11’)电连接,所述负极端子(55)与所述电芯(3)的负极耳组(21’)电连接。
7.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由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端子电池(6)通过串联和/或并联形成的电池组(7),所述电池组(7)的两侧设置有侧板(71),所述电池组(7)的两端设置有端板(72),所述盖板(5)与所述侧板(71)之间形成有与所述防爆阀(53)对应的泄压通道(7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71)安装有连接电路且设置有与所述正极端子(54)和负极端子(55)相对应的电连接点。
CN201820915384.3U 2018-06-13 2018-06-13 一种多极耳电芯、多端子电池及电池模组 Active CN2083524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15384.3U CN208352420U (zh) 2018-06-13 2018-06-13 一种多极耳电芯、多端子电池及电池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15384.3U CN208352420U (zh) 2018-06-13 2018-06-13 一种多极耳电芯、多端子电池及电池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52420U true CN208352420U (zh) 2019-01-08

Family

ID=648838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15384.3U Active CN208352420U (zh) 2018-06-13 2018-06-13 一种多极耳电芯、多端子电池及电池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52420U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17423A (zh) * 2019-06-21 2020-12-2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WO2020252802A1 (zh) * 2019-06-21 2020-12-2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单体电池、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WO2020252804A1 (zh) * 2019-06-21 2020-12-2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WO2020252803A1 (zh) * 2019-06-21 2020-12-2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单体电池、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WO2021057632A1 (zh) * 2019-09-25 2021-04-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支持高功率快充的电池模组、充电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2787021A (zh) * 2019-11-01 2021-05-11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电池系统
US20210226305A1 (en) * 2020-01-20 2021-07-22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 Electrode assembly and battery
WO2023230880A1 (zh) * 2022-05-31 2023-12-0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17423A (zh) * 2019-06-21 2020-12-2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WO2020252802A1 (zh) * 2019-06-21 2020-12-2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单体电池、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WO2020252804A1 (zh) * 2019-06-21 2020-12-2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WO2020252803A1 (zh) * 2019-06-21 2020-12-2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单体电池、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WO2021057632A1 (zh) * 2019-09-25 2021-04-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支持高功率快充的电池模组、充电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2787021A (zh) * 2019-11-01 2021-05-11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电池系统
CN112787021B (zh) * 2019-11-01 2024-01-30 Sk新能源株式会社 电池系统
US20210226305A1 (en) * 2020-01-20 2021-07-22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 Electrode assembly and battery
CN114865240A (zh) * 2020-01-20 2022-08-05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
WO2023230880A1 (zh) * 2022-05-31 2023-12-0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352420U (zh) 一种多极耳电芯、多端子电池及电池模组
CN108598354A (zh) 一种多极耳电芯、多端子电池、电池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CN207611809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US20230048047A1 (en) Electrode sheet, winding battery core, and battery
CN216311911U (zh) 一种全极耳大圆柱形电池结构件
CN208336372U (zh) 电极极片、电极组件及二次电池
CN108832049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锂电池锂电芯组件
CN218448361U (zh) 卷绕式电芯、电池、电池组件及用电装置
CN218783074U (zh) 一种电芯及电池
CN208622845U (zh) 一种高性能叠片式锂离子电池
CN217588983U (zh) 一种中间出极耳式正极片、电芯及电池
CN217426789U (zh) 负极片的制备系统、电芯层叠体的制备系统、电芯和电池
CN205385075U (zh) 一种高安全性的铝电解电容器型钴酸锂锂离子电池
CN212848718U (zh) 一种圆柱电池
CN201478402U (zh) 锂系列二次电池卷芯及锂系列二次电池
CN220604731U (zh) 高功率钠离子叠片电池
CN219476934U (zh) 电池及电池组
CN214625189U (zh) 电池盖板
CN219123266U (zh) 一种电芯及电池
CN217334189U (zh) 一种电池
CN109713371B (zh) 三元锂电池
CN211017298U (zh) 一种新型镁电池发电模组
CN216015607U (zh) 一种湿法锂离子电池隔膜
CN221009018U (zh) 多极耳电芯及电池
CN219759677U (zh) 卷芯及具有该卷芯的电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26

Address after: 215500 room 808, No. 1, Southeast Avenue, Changshu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u, Suzhou, Jiangsu

Patentee after: Jiangsu Zhengli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000 Dalang Town, Dongguan, Guangdong province Xiangshan Pine Hill Village Xiangshan Industrial Park Jiayuan Road No. 9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TAF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TAF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TAF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