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60693A - 温度调节风扇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温度调节风扇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360693A CN110360693A CN201910768453.1A CN201910768453A CN110360693A CN 110360693 A CN110360693 A CN 110360693A CN 201910768453 A CN201910768453 A CN 201910768453A CN 110360693 A CN110360693 A CN 11036069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r
- heat
- air
- water
- tempera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 F24F5/001—Compression cycle typ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 F24F5/0035—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using evapor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4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haracteris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thermo-electric units or the Peltier effec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1/00—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 F25B21/02—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using Peltier effect; using Nernst-Ettinghausen effec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9/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 F25B9/02—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using Joule-Thompson effect; using vortex effect
- F25B9/04—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using Joule-Thompson effect; using vortex effect using vortex effe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温度调节风扇及其控制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温度调节风扇的制冷制热效率低的问题,该温度调节风扇包括壳体;湿帘组件,湿帘组件包括设置于气流通道内的蒸发单元、以及管路连接的水箱、水泵和分液器,水泵可被控制地将水箱中的储水通过分液器喷淋至蒸发单元;换热组件,换热组件包括通过管路连通的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压缩机,第一换热器位于气流通道内,第二换热器位于气流通道外,换热组件管路中制冷剂的流向可逆;与第一换热器配合的第一集水器以及与第二换热器配合的第二集水器,第一集水器和第二集水器连通至水箱;气流驱动组件,用于将进风口进入的气流经气流通道驱动至出风口吹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家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温度调节风扇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传统的风扇已经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使用需求,带有温度调节功能的风扇逐渐被广泛应用。现有的温度调节风扇通常设置有水箱,水箱里设置有水泵,由水泵抽取水箱中的常温水并且将水输送到水帘上方,通过水帘蒸发吸热,降低周围空气的温度,再由电机驱动风轮转动产生风,带动降温后的空气吹出箱体,达到降温的目的。
但是,现有的温度调节风扇主要是通过水在水帘上蒸发过程中吸收热能,即在焓值不变的条件下,吸收空气显热,使空气的干球温度降低,实际的降温效果差,经过风轮吹出去的风温度与室温无太大差别,仍然不是冷风,并不能很好的达到降温的目的;在制热模式下,则一般通过电加热管或者PTC材料进行辅助加热,存在能耗高且安全性差等问题。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制冷制热效率更高的温度调节风扇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制热效率更高的温度调节风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温度调节风扇,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腔室,所述壳体上具有与所述腔室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形成有气流通道;
湿帘组件,所述湿帘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气流通道内的蒸发单元、以及管路连接的水箱、水泵和分液器,所述水泵可被控制地将所述水箱中的储水通过所述分液器喷淋至所述蒸发单元;;
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包括通过管路连通的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器位于所述气流通道内,所述第二换热器位于所述气流通道外,所述换热组件管路中制冷剂的流向可逆;
与所述第一换热器配合的第一集水器以及与所述第二换热器配合的第二集水器,所述第一集水器和第二集水器连通至所述水箱;
气流驱动组件,用于将所述进风口进入的气流经所述气流通道驱动至所述出风口吹出。
一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组件包括与所述压缩机配合设置的四通阀,所述换热组件可被控制地通过所述四通阀控制所述管路中制冷剂的流向。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或第二换热器为翅片管式换热器。
一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组件还包括节流元件;其中,当所述温度调节风扇工作在制冷模式时,经所述第二换热器冷凝的制冷剂可被所述节流元件控制地流入所述第一换热器。
一实施例中,所述节流元件为节流阀。
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温度调节风扇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设定的工作模式,所述工作模式包括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
根据所述工作模式,控制所述换热组件管路中制冷剂的流向。
一实施例中,在制冷模式时,控制所述换热组件管路中制冷剂自压缩机压缩后依次流经所述第二换热器和第一换热器。
一实施例中,在制热模式时,控制所述换热组件管路中制冷剂自压缩机压缩后依次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温度调节风扇中设置换热组件,该换热组件包括配合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并且第一换热器被设置于温度调节风扇的气流通道内,这样,根据温度调节功能的需求不同,可以控制冷媒流经换热组件中各个换热器的顺序,相应控制第一换热器与外界实现冷量或热量的交换功能,从而实现对气流通道内空气的冷却或加热功能,实现温度调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温度调节风扇一实施方式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2至图4为本申请温度调节风扇一实施方式中蒸发单元不同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温度调节风扇一实施方式中半导体制冷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至图11为本申请温度调节风扇不同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图1,介绍本申请温度调节风扇100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温度调节风扇100包括壳体(图未示)、湿帘组件(未单独标示)、涡流制冷组件20、温度控制组件30、换热组件(未单独标示)、雾化组件60、以及气流驱动组件71。
壳体用于大致构成温度调节风扇100的整体外观,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包括操控面板、滚轮结构、提持把手等物理结构的设置(上述结构图未示),控制面板可以是与温度调节风扇100内部的电路或控制组件连接,以供操作者实现对温度调节风扇100的功能调控或设定,关于这部分涉及温度调节风扇100的功能调控或设定将在下文的实施方式中进行叙述,而壳体上的选择性的其他物理结构由于并未涉及本申请的发明要点,故在此不进行详细地展开。
壳体内部形成有腔室,腔室用于容纳上述的湿帘组件、涡流制冷组件20、温度控制组件30、换热组件、雾化组件60、以及气流驱动组件71,壳体上具有与腔室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形成有气流通道(图未示)。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气流通道并非是在物理结构上形成的限定,也即,该气流通道并非与腔室内的其他空间具有严格的分隔或界限,而只是说明在腔室内存在一气体流通路径,用于供外界的空气自壳体进风口进入腔室、并又自壳体出风口流出腔室,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空气循环。
湿帘组件包括设置于气流通道内的蒸发单元11,以及管路连接的水箱14、水泵13和分液器12,水泵13可被控制地将水箱14中的储水通过分液器12喷淋至所述蒸发单元11。蒸发单元11通常具有较高的热交换效率,喷淋在其上的水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空气的热量,从而使得周围的空气被冷却,这部分被冷却的空气经由气流通道被送出吹风口,进一步实现出风温度的降低。
蒸发单元11的至少部分为金属材质,金属材质具有较高的热交换效率,因此可以提供相对更高的热交换效率。具体地,蒸发单元11可以为金属蜂窝纸,蜂窝纸具有多孔的蜂巢阵列排布结构,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显著地增加蒸发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
参图2,一实施例中,蒸发单元11还可以是包括彼此复合的金属蜂窝纸111和纸质蜂窝纸112,金属蜂窝纸111和纸质蜂窝纸112的复合层数及复合形式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选择,以三层复合结构为例,可以是依次复合的金属蜂窝纸111、纸质蜂窝纸112、以及金属蜂窝纸111(如图3);又或者,是依次复合的纸质蜂窝纸112、金属蜂窝纸111、以及纸质蜂窝纸112(如图4)。
一实施例中,由于加工工艺上的可操作性,金属蜂窝纸111的比表面积大于纸质蜂窝纸112的比表面积,也即金属蜂窝纸111上的蜂巢阵列排布结构的密度要大于纸质蜂窝纸112,以提供更高交换效率的可能性。并且,金属蜂窝纸111的材质可以根据设计的需要进行选择,例如是铝制蜂窝纸、铜制蜂窝纸、或合金蜂窝纸;蜂窝纸上蜂巢阵列单元的形状也可以根据需要地被制作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等。
气流驱动组件71的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合适的排布,例如设置于蒸发单元11和进风口之间,并与蒸发单元11临近设置。在温度调节风扇100工作时,气流驱动组件71可以将进风口进入的空气经气流通道驱动至出风口吹出,同时,这部分空气在流经蒸发单元11时被快速冷却,实现出风温度调节的功能。气流驱动组件71包括风轮以及可被控制地驱动风轮的风机,风轮临近蒸发单元11设置。当然,气流驱动组件71还可以替换为其他合适的形式,例如无叶扇等。
涡流制冷组件20包括涡流制冷管,该涡流制冷管至少可被控制地使其冷端21或热端22吹出的气流送入气流通道中。涡流制冷管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一个或多个,涡流制冷组件20还包括与涡流制冷管气体连通的空气空气压缩机23,该空气空气压缩机23用于提供所述涡流制冷管经压缩的空气。只用输入通用压力的压缩空气,通过涡流制冷管的转换,可以在其一端产生冷空气(也即所说的冷端21,在干燥空气的前提下最低温度可达-46℃),另一端产生热空气(也即所说的热端22,最高温度可达127℃)。
涡流制冷管的冷端21气流可以弥补蒸发单元11组件冷却效率不足的缺陷,而热端22气流相对于传统的电加热管或PTC加热材料,具有能效低且安全性佳等优势。具体的结构上,涡流制冷管由喷嘴、涡流室、分离孔板和冷热两端管组成。工作时压缩气体在喷嘴内膨胀,然后以很高的速度沿切线方向进入涡流制冷管。气流在涡流制冷管内高速旋转时,经过涡流变换后分离成总温不相等的两部分气流,处于中心部位的气流温度低,而处于外层部位的气流温度高,调节冷热流比例,可以得到最佳制冷效应或制热效应。
温度调节风扇100还包括与涡流制冷管配合设置的排气通道(图未示),排气通道被设置为在涡流制冷管冷端21或热端22其中之一将吹出的气流送入所述气流通道时,将涡流制冷管冷端21或热端22其中另一吹出的气流送出壳体。
在具体的设置中,壳体上可以是设置有一开口,并可与涡流制冷管冷端21或热端22的其中择一配合,以实现对应端吹出的气流被送出壳体。又或者,与该壳体上的开口还可以配套设置有物理的通风管路,用于对应接收涡流制冷管冷端21或热端22吹出的气流,并使得这部分气流尽可能地不逸散在壳体的腔室内,避免影响腔室内的温度。
在对应的温度调节风扇100的控制方法中,首先获取设定的目标温度和工作模式,所述工作模式包括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再根据目标温度和工作模式,控制涡流制冷管的冷端21和热端22中的对应端将吹出的气流送入所述气流通道中,并通过所述气流驱动组件71驱动至所述出风口吹出。
具体地,若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则控制将涡流制冷管的冷端21吹出的气流送入所述气流通道;和/或,若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则控制将涡流制冷管的热端22吹出的气流送入所述气流通道。在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时,该方法还进一步包括判断涡流制冷管的最大制冷量是否小于目标温度所需的制冷量;若是,控制水泵13将所述水箱14中的储水通过所述分液器12喷淋至所述蒸发单元11,以提高制冷效率。
该控制方法还进一步包括获取设定的目标湿度;判断设定的目标湿度是否大于当前环境的空气湿度;若是,控制所述水泵13将所述水箱14中的储水通过分液器12喷淋至所述蒸发单元11。
通过涡流管、湿帘组件以及气流驱动组件71的协作,可以实现冷热多种模式、多种风量以及湿度的组合工作模式。这里再示范性地说明这些组合工作模式中的部分。
制冷模式:
①需要更大风量,更大制冷量时。
空气空气压缩机23、水泵13和气流驱动组件71全部运行,水泵13将水箱14中的水分送入分液器12,并均匀地喷洒在蒸发单元11上,蒸发单元11吸收周围环境空气的热量,并将周围环境空气的温度降低,得到温度稍低的空气;同时,空气空气压缩机23将压缩空气送入涡流制冷管进行分离,低温冷空气从冷端21送出,与经过蒸发单元11温度稍低的空气混合吹出,达到降温的目的,而经过涡流制冷管分离的高温空气从热端22吹出并送出壳体。
②需要大冷量,低风量时。
水泵13与气流驱动组件71不运行,空气空气压缩机23运行,将压缩空气送入涡流制冷管进行分离,低温冷空气从冷端21送出,达到降温的目的,而经过涡流制冷管分离的高温空气从热端22吹出并送出壳体。
在风量不足时,可以控制气流驱动组件71配合启动,以补充风量。
③需要大风量,小冷量时。
空气空气压缩机23不运行,水泵13与气流驱动组件71运行,水泵13将水箱14中的水分送入分液器12,并均匀地喷洒在蒸发单元11上,蒸发单元11吸收周围环境空气的热量,并将周围环境空气的温度降低,得到温度稍低的空气,并经气流驱动组件71送出出风口。
制热模式:
①需要大风量,大热量时。
气流驱动组件71和空气空气压缩机23同步启动,水泵13不启动,空气空气压缩机23将压缩空气送入涡流制冷管进行分离,高温湿热空气从热端22送出并进入气流通道,经气流驱动组件71从出风口吹出,而经过涡流制冷管分离的低温空气从冷端21吹出并送出壳体。
②需要大热量,对风量无要求时。
空气空气压缩机23启动,水泵13不启动,气流驱动组件71根据需要选择性启动和运行功率。空气压缩机23和水泵13的配合模式在这里不再赘述。
③需要制热制湿时。
空气压缩机23、水泵13和气流驱动组件71同时启动,涡流制冷管热端22送入气流通道的热气流与蒸发单元11附近的湿气混合,在气流驱动组件71的作用下一起送出出风口。
温度控制组件30与水箱14配合用于调节水箱14中的储水温度。通过调节水箱14的储水温度,可以进一步增加温度调节风扇100的制冷制热效率。这里的温度控制组件30包括半导体致冷器。半导体致冷器可被控制地使其热端与水箱14配合以加热所述水箱14中的储水;和/或,半导体致冷器可被控制地使其冷端与水箱14配合以冷却所述水箱14中的储水。
由于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温度控制组件3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电加热片(图未示),该电加热片用于与水箱14配合以辅助加热水箱14中的储水;并且,半导体致冷器可以包括多个的半导体致冷片。半导体致冷片通常包括若干个彼此间隔串联的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以图5为例,当电流通过时,N型半导体中的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向下移动,在下端与电源的正电荷聚合放热,P型半导体中的空穴在电场作用下向下移动,在下端与电源的负电荷聚合放热;同时,电子与空穴在上端分离,分离时吸收热量。如此,半导体致冷器整体上具有了一个冷端以及与冷端相对的热端。
在对应的温度调节风扇100的控制方法中,首先获得设定的目标温度和工作模式,工作模式包括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再根据目标温度和工作模式,控制半导体致冷器的热端与水箱14配合以加热所述水箱14中的储水;或,控制半导体致冷器的冷端与水箱14配合以冷却所述水箱14中的储水。
具体地,若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则判断所述设定的目标温度与环境温度之间的差值是否大于预设值;若是,则控制半导体致冷器的冷端与所述水箱14配合以冷却所述水箱14中的储水。这里半导体致冷器用于补充蒸发单元11制冷效率的不足。若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则控制半导体致冷器的热端与所述水箱14配合以加热所述水箱14中的储水。
换热组件包括通过管路连通的第一换热器41、第二换热器42和压缩机44,第一换热器41位于气流通道内,第二换热器42位于所述气流通道外,其中,换热组件管路中制冷剂的流向可逆。与第一换热器41配合有第一集水器51,以及与第二换热器42配合有第二集水器52,第一集水器51和第二集水器52连通至水箱14。
通过控制换热组件管路中制冷剂的流向,可以决定第一换热器41和第二换热器42中的一个起到冷凝作用、以及其中另一起到蒸发作用。从而控制位于气流通道内的第一换热器41冷却/加热周围空气。
具体地,换热组件包括与压缩机44配合设置的四通阀43,换热组件可被控制地通过四通阀43控制管路中制冷剂的流向。换热组件还包括节流元件;其中,当温度调节风扇100工作在制冷模式时,经第二换热器42冷凝的制冷剂可被节流元件45控制地流入所述第一换热器41。这里的节流元件45可以是节流阀。当冷媒经过节流元件45时,流动截面积骤减,使得冷媒流速变大,从而压力和温度下降,高温高压的冷媒从而被节流元件45控制地节流为低温低压冷媒。
第一换热器41和第二换热器42的形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示范性地,可以是采用翅片管式换热器。并且,气流驱动组件71和气流驱动组件72还可以示范性地分别用于配合第一换热器41和第二换热器42以提高换热效率。
在对应的控制方法中,首先获取设定的工作模式,工作模式包括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再根据工作模式,控制所述换热组件管路中制冷剂的流向。在制冷模式时,控制换热组件管路中制冷剂自压缩机44压缩后依次流经第二换热器42和第一换热器41;在制热模式时,控制换热组件管路中制冷剂自压缩机44压缩后依次流经第一换热器41和第二换热器42。
当温度调节风扇100工作在制冷模式时,制冷剂在压缩机44中被压缩,并进入第二换热器42中冷凝,经过节流元件节流后,进入第一换热器41与空气换热,使得第一换热器41周围的空气被冷却,制冷剂换热完成后再次进入压缩机44中形成一次循环。在此过程中,由于制冷剂在第一换热器41中蒸发换热时会降低第一换热器41的温度,使其低于空气露点温度,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第一换热器41表面凝结,形成冷凝水回流至第一集水器51,并通过管路回收到水箱14中,补充水箱14中的储水。并且,由于回流水的温度较低,可以进一步增强温度调节风扇100的制冷效率。
当温度调节风扇100工作在制热模式时,制冷剂在压缩机44中被压缩,并进入第一换热器41中冷凝,与第一换热器41周围空气换热,使得第一换热器41周围的空气被加热,制冷剂经过节流元件45节流后,再进入第二换热器42中蒸发,制冷剂换热完成后再次进入压缩机44中形成一次循环。类似地,在此过程中,第二换热器42由于充当蒸发功能,其表面会产生冷凝水,并通过第二集水器52回收到水箱14中,补充水箱14中的储水。
在制冷和制热模式下,都可以选择性地启动水泵13,以相应地在制冷模式下提高制冷效率、在制热模式下提高出风的湿度,改善温度调节风扇100的工作效率和功能体验。
并且,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制冷模式还是制热模式下,本申请的温度调节风扇100都可以回收部分空气中的冷凝水补充水箱14的储水,从而延长温度调节风扇100的有效工作时间。
雾化组件60可被控制地将接收到的水雾化并送入气流通道中。这里,温度调节风扇100还进一步包括与水箱14和水泵13管路连接的分液器61,该分液器61可被控制地将水箱14中的储水输送至雾化组件60。并且,在水泵13的泵液方向上,分液器61位于分液器12的上游,分液器61还可被控制地将水箱14中的储水输送至分液器12。
温度调节风扇100还包括与蒸发单元11和/或雾化组件60配合的第三集液器62,该第三集液器62用于收集蒸发单元11和/或雾化组件60的回流水,并且该第三集液器62同样连通至水箱14。
雾化组件60将接收到的水雾化并送入气流通道的位置位于出风口和蒸发单元11之间,或者,雾化组件60将接收到的水雾化并送入气流通道的位置位于进风口和蒸发单元11之间。雾化模组具体地可以是包括雾化喷嘴,或者超声波雾化器,且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通过增设的雾化组件60,一方面,雾化的水滴会在空气中吸收一部分热量,降低出风温度;另一方面,雾化的水滴也会显著地增加出风中的空气湿度,改善出风体验,舒适度更佳。
需要理解的是,这里给雾化组件60和湿帘组件供液的方式只是示范性地,在一些替换的实施方式中,温度调节风扇100还可以是包括彼此并联或串联的第一供液通路和第二供液通路,第一供液通路用于给蒸发单元11供液,第二供液通路用于给雾化组件60供液,以实现类似的功能。在供给顺序上,水箱中的储水可以是同时分别地供给蒸发单元11和雾化组件60,又或者,是先经过雾化组件60后多余的水进入蒸发单元11进行蒸发,又或者,是经过蒸发单元11后多余的水进入雾化组件60进行雾化等,在实际的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具体的结构布置,此处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涉及气流驱动组件71、水泵13、雾化组件60、四通阀43、空气压缩机23等的控制可以是通过常规的控制模块集成实现,控制模块可以是包括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 Unit,MCU)的集成电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是,微控制器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 sing Unit,CPU)、只读存储模块(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储模块(Random Access Memory,RAM)、定时模块、数字模拟转换模块(A/DConverter)、以及若干输入/输出端口。当然,控制系统也可以采用其它形式的集成电路,如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 cuits,ASIC)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
应当理解的是,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涉及到的温度调节风扇的物理结构、湿帘组件、涡流制冷组件20、温度控制组件30、换热组件、雾化组件60、以及气流驱动组件71等都是以组合的形式实现对应的功能,在此前提下,各组件及其中构成单元的具体配合方式以及相对的位置关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具体的设置,而并非限于附图或实施方式中示出的一个/几个方式。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本申请的温度调节风扇还可以是部分而非全部地包括上述实施方式中提及的各个组件/结构,从而对应地实现所需要的部分的功能。以下给出几个具体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参图6,温度调节风扇100a包括壳体、湿帘组件、以及气流驱动组件71a。湿帘组件的蒸发单元11a的至少部分为金属材质,具体地,蒸发单元11a可以为金属蜂窝纸,蜂窝纸具有多孔的蜂巢阵列排布结构,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显著地增加蒸发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
类似地,蒸发单元还可以是包括彼此复合的金属蜂窝纸和纸质蜂窝纸,金属蜂窝纸和纸质蜂窝纸的复合层数及复合形式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选择,以三层复合结构为例,可以是依次复合的金属蜂窝纸、纸质蜂窝纸、以及金属蜂窝纸;又或者,是依次复合的纸质蜂窝纸、金属蜂窝纸、以及纸质蜂窝纸。
也即,本实施例中主要涉及对蒸发单元11a部分的改进,而可以不涉及其他。
实施例2
参图7和图8,温度调节风扇100b包括壳体、湿帘组件、涡流制冷组件20b、以及气流驱动组件71b。涡流制冷组件20b包括涡流制冷管,该涡流制冷管至少可被控制地使其冷端21b或热端22b吹出的气流送入气流通道中。涡流制冷管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一个或多个,涡流制冷组件20b还包括与涡流制冷管气体连通的空气压缩机23b,该空气压缩机用于提供所述涡流制冷管经压缩的空气。
图7和图8示出的是涡流制冷管的不同端与排气通道配合的示意图,涡流制冷管的冷端21b气流可以弥补湿帘组件中蒸发单元11b冷却效率不足的缺陷。温度调节风扇100b还包括与涡流制冷管配合设置的排气通道,排气通道被设置为在涡流制冷管冷端21b或热端22b其中之一将吹出的气流送入所述气流通道时,将涡流制冷管冷端21b或热端22b其中另一吹出的气流送出壳体。
在具体的设置中,壳体上可以是设置有一开口,并可与涡流制冷管冷端21b或热端22b的其中择一配合,以实现对应端吹出的气流被送出壳体。又或者,与该壳体上的开口还可以配套设置有物理的通风管路,用于对应接收涡流制冷管冷端21b或热端22b吹出的气流,并使得这部分气流尽可能地不逸散在壳体的腔室内,避免影响腔室内的温度。
也即,本实施例中主要涉及增设的涡流制冷组件,而可以不涉及其他。
实施例3
参图9,温度调节风扇100c包括壳体、湿帘组件、温度控制组件30c、以及气流驱动组件71c。温度控制组件30c与水箱14c配合用于调节水箱14c中的储水温度。通过调节水箱14c的储水温度,可以进一步增加温度调节风扇100c的制冷制热效率。这里的温度控制组件30c包括半导体致冷器。半导体致冷器可被控制地使其热端与水箱14c配合以加热水箱14c中的储水;和/或,半导体致冷器可被控制地使其冷端与水箱配合以冷却所述水箱中的储水。
也即,本实施例中主要涉及增设的与水箱配合的温度控制组件30c,而可以不涉及其他。
实施例4
参图10,温度调节风扇100d包括壳体、湿帘组件、换热组件、以及气流驱动组件71d。换热组件包括通过管路连通的第一换热器41d、第二换热器42d和压缩机44d,第一换热器41d位于气流通道内,第二换热器42d位于气流通道外,其中,换热组件管路中制冷剂的流向可逆。与第一换热器41d配合有第一集水器51d,以及与第二换热器42d配合有第二集水器52d,第一集水器41d和第二集水器42d连通至水箱14d。
通过控制换热组件管路中制冷剂的流向,可以决定第一换热器41d和第二换热器42d中的一个起到冷凝作用、以及其中另一起到蒸发作用。从而控制位于气流通道内的第一换热器41d冷却/加热周围空气。
具体地,换热组件包括与压缩机44d配合设置的四通阀43d,换热组件可被控制地通过四通阀43d控制管路中制冷剂的流向。换热组件还包括节流元件45d;其中,当温度调节风扇100d工作在制冷模式时,经第二换热器42d冷凝的制冷剂可被节流元件45d控制地流入所述第一换热器41d,以在第一换热器41d中蒸发吸热,降低周围空气温度。这里的节流元件45d可以是节流阀。
第一换热器41d和第二换热器42d的形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示范性地,可以是采用翅片管式换热器。
也即,本实施例中主要涉及增设的换热组件以及配合设置的第一集水器51d和第二集水器52d,而可以不涉及其他。
实施例5
参图11,温度调节风扇100e包括壳体、湿帘组件、雾化组件60e、以及气流驱动组件71e。雾化组件60e可被控制地将接收到的水雾化并送入气流通道中。这里,温度调节风扇100e还进一步包括与水箱14e和水泵13e管路连接的分液器61e,该分液器61e可被控制地将水箱14e中的储水输送至雾化组件60e。并且,在水泵13e的泵液方向上,分液器61e位于分液器12e的上游,分液器61e还可被控制地将水箱14e中的储水输送至分液器12e,以供湿帘组件的蒸发单元11e蒸发换热。
温度调节风扇100e还包括与蒸发单元11e和/或雾化组件60e配合的集液器62e,该集液器62e用于收集蒸发单元11e和/或雾化组件60e的回流水,并且该集液器62e同样连通至水箱。
雾化模组60e将接收到的水雾化并送入气流通道的位置位于出风口和蒸发单元11e之间,或者,雾化模组60e将接收到的水雾化并送入气流通道的位置位于进风口和蒸发单元11e之间。雾化模组60e具体地可以是包括雾化喷嘴,或者超声波雾化器,且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也即,本实施例中主要涉及增设的雾化组件60e,而可以不涉及其他。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8)
1.一种温度调节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腔室,所述壳体上具有与所述腔室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形成有气流通道;
湿帘组件,所述湿帘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气流通道内的蒸发单元、以及管路连接的水箱、水泵和分液器,所述水泵可被控制地将所述水箱中的储水通过所述分液器喷淋至所述蒸发单元;;+
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包括通过管路连通的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器位于所述气流通道内,所述第二换热器位于所述气流通道外,所述换热组件管路中制冷剂的流向可逆;
与所述第一换热器配合的第一集水器以及与所述第二换热器配合的第二集水器,所述第一集水器和第二集水器连通至所述水箱;
气流驱动组件,用于将所述进风口进入的气流经所述气流通道驱动至所述出风口吹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调节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包括与所述压缩机配合设置的四通阀,所述换热组件可被控制地通过所述四通阀控制所述管路中制冷剂的流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调节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或第二换热器为翅片管式换热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调节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还包括节流元件;其中,当所述温度调节风扇工作在制冷模式时,经所述第二换热器冷凝的制冷剂可被所述节流元件控制地流入所述第一换热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度调节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元件为节流阀。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温度调节风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设定的工作模式,所述工作模式包括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
根据所述工作模式,控制所述换热组件管路中制冷剂的流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温度调节风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制冷模式时,控制所述换热组件管路中制冷剂自压缩机压缩后依次流经所述第二换热器和第一换热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温度调节风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制热模式时,控制所述换热组件管路中制冷剂自压缩机压缩后依次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768453.1A CN110360693A (zh) | 2019-08-20 | 2019-08-20 | 温度调节风扇及其控制方法 |
US16/686,557 US11473792B2 (en) | 2018-12-28 | 2019-11-18 | Temperature-regulating fan |
PCT/CN2019/128079 WO2020135452A1 (en) | 2018-12-28 | 2019-12-24 | Temperature-regulating fan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768453.1A CN110360693A (zh) | 2019-08-20 | 2019-08-20 | 温度调节风扇及其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360693A true CN110360693A (zh) | 2019-10-22 |
Family
ID=68224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768453.1A Pending CN110360693A (zh) | 2018-12-28 | 2019-08-20 | 温度调节风扇及其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360693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135452A1 (en) * | 2018-12-28 | 2020-07-02 | Jmatek (Zhongshan) Ltd. | Temperature-regulating fan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84960A (zh) * | 2008-09-28 | 2010-03-31 | 深圳市联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分体式水冷空调扇装置及其制冷方法 |
CN105333583A (zh) * | 2015-11-16 | 2016-02-17 | 浙江理工大学 | 一种屋顶机雨水、冷凝水、化霜水利用装置 |
CN109798614A (zh) * | 2018-12-28 | 2019-05-24 | 杰马科技(中山)有限公司 | 具有铜管换热系统的冷风扇 |
-
2019
- 2019-08-20 CN CN201910768453.1A patent/CN11036069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84960A (zh) * | 2008-09-28 | 2010-03-31 | 深圳市联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分体式水冷空调扇装置及其制冷方法 |
CN105333583A (zh) * | 2015-11-16 | 2016-02-17 | 浙江理工大学 | 一种屋顶机雨水、冷凝水、化霜水利用装置 |
CN109798614A (zh) * | 2018-12-28 | 2019-05-24 | 杰马科技(中山)有限公司 | 具有铜管换热系统的冷风扇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135452A1 (en) * | 2018-12-28 | 2020-07-02 | Jmatek (Zhongshan) Ltd. | Temperature-regulating fan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481475U (zh) | 模块化制冷设备 | |
JP3114448U (ja) | 全熱回収エアコンユニット | |
CN106196380A (zh) | 一种制冷剂过冷热量再利用热回收空气处理机组 | |
CN102425822A (zh) | 新风空调 | |
JPH07145743A (ja) | ガスタービン用燃焼空気予冷システム | |
CN205383723U (zh) | 一种节能型蒸发冷却式中央空调机组 | |
CN110748970A (zh) | 空调系统以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 |
US11473792B2 (en) | Temperature-regulating fan | |
CN110748969A (zh) | 空调系统以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 |
CN102353112B (zh) | 填料式再循环紧凑型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 |
CN112378004B (zh) | 空气调节装置 | |
CN109595704A (zh) | 一种高效泳池热泵除湿机及其工作方法 | |
CN105737302A (zh) | 基于干空气能的中央空调 | |
CN207486957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10360693A (zh) | 温度调节风扇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2229003B (zh) |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0360691A (zh) | 温度调节风扇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0360692A (zh) | 温度调节风扇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6606030U (zh) | 车辆空调设备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1146705U (zh) | 空调系统 | |
CN108105917A (zh) | 组合式空调 | |
CN104406321B (zh) | 一种供热加湿、供冷一体热泵装置 | |
CN106091142A (zh) | 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 |
CN207094827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06234954U (zh) | 闭式间接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联合运行的冷水机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