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56850A - 一种输送泵结构以及粉料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输送泵结构以及粉料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56850A
CN110356850A CN201910639901.8A CN201910639901A CN110356850A CN 110356850 A CN110356850 A CN 110356850A CN 201910639901 A CN201910639901 A CN 201910639901A CN 110356850 A CN110356850 A CN 1103568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conveying
check
valves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3990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春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YANSHAN FUNKE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YANSHAN FUNKE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YANSHAN FUNKE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YANSHAN FUNKE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3990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56850A/zh
Publication of CN1103568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568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3/00Conveying materials in bulk through troughs, pipes or tubes by floating the materials or by flow of gas, liquid or foam
    • B65G53/34Details
    • B65G53/40Feeding or discharging devices
    • B65G53/48Screws or like rotary convey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3/00Conveying materials in bulk through troughs, pipes or tubes by floating the materials or by flow of gas, liquid or foam
    • B65G53/34Details
    • B65G53/40Feeding or discharging devices
    • B65G53/50Pneumatic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Transport Of Granula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输送泵结构以及粉料输送装置,涉及粉料输送技术领域。粉料输送装置包括喂料斗和输送泵结构。输送泵结构包括输送主体、喷射主体、配重主体、连接部件以及支撑部;输送主体的出料口安装有止回阀;喷射主体与输送主体连接,输送主体内部的物料能够通过止回阀进入到喷射主体内部;连接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止回阀连接,第二端与配重主体连接;支撑部能够为连接部件提供转动支点,配重主体能够对止回阀形成阻力使得止回阀具有靠近输送主体的出料口的趋势。其通过配重主体对止回阀形成阻力使得物料在输送主体内部形成料塞,改善喷射主体内的气流反流的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输送泵结构以及粉料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粉料输送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输送泵结构以及粉料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粉料输送泵主要用于粉料的输送。为了提高输送泵能够承受的背压,有的会对输送泵的出口处配装单向阀,但是输送泵出口的气体会逆着粉料的流动方向流动,气流的逆向流动会影响系统输送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送泵结构以及粉料输送装置,其通过配重主体对止回阀形成阻力使得物料在输送主体内部形成料塞,改善喷射主体内的气流反流的情况。
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输送泵结构,包括输送主体、喷射主体、配重主体、连接部件以及支撑部;输送主体的出料口设置有止回阀;喷射主体与输送主体连接,输送主体内部的物料能够通过止回阀进入到喷射主体内部;连接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止回阀连接,第二端与配重主体连接;支撑部能够为连接部件提供转动支点,配重主体能够对止回阀形成阻力使得止回阀具有靠近输送主体的出料口的趋势。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输送主体的出料口设置有止回阀,物料能够从输送主体内部通过止回阀进入到喷射主体内部,即意味着喷射主体内部的物料不能通过止回阀进入到输送主体内部。投入的物料运动至输送主体的出料口,由于连接部件的第一端与止回阀连接,连接部件的第二端与配重主体连接,且支撑部能够为连接部件提供转动支点,配重主体与止回阀形成杠杆结构,配重主体能够对止回阀形成阻力,阻碍止回阀打开,物料持续输送至输送主体的出料口,物料一边流向喷射主体,一部分由于止回阀的作用而堆积在输送主体的出料口。当输送主体内部的物料累积到一定量时,止回阀打开的程度增加,更多的物料进入到喷射主体,当料塞的量减小到一定程度时,止回阀因受到配重主体的阻力打开程度又会减小,料塞的程度增加。在输送主体内部形成料塞能够避免喷射主体内的气流反流。需要说明的是,配重主体的配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支撑部为支撑轴,支撑轴穿设于喷射主体的壳体,连接部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支撑轴连接,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为连接部件的第一端,第一连接件与止回阀连接;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与支撑轴连接,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为连接部件的第二端,第二连接件与配重主体连接,支撑轴能够相对喷射主体的壳体转动。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配重主体带动第二连接件运动时,支撑轴能够旋转,从而带动第一连接件和止回阀靠近或远离输送主体的出料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壳体开设有安装孔,支撑轴穿设于安装孔,支撑轴的外壁套设有密封圈,密封圈安装于、支撑轴与安装孔的孔壁之间。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密封圈的密封作用,能够避免物料和气体从安装口泄露。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止回阀的阀瓣与第一连接件通过万向节连接,万向节的两个接头分别与第一连接件和阀瓣连接。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万向节将第一连接件和阀瓣连接,可以使得阀瓣的运动角度更加灵活。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输送泵结构还包括调节螺栓,调节螺栓穿设于第一连接件和阀瓣,阀瓣设置有面向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的抵持面,调节螺栓能够调节抵持面与第一连接件之间的间隙。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在万向节能够使得阀瓣运动角度的更加灵活的基础上,通过调节螺栓调节阀瓣的抵持面与第一连接件之间的间隙,可以将阀瓣的运动角度限制在某一范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喷射主体包括壳体以及喷射通道,支撑部安装于壳体;喷射通道包括依次连通的入口段、收缩段、喉道段、扩散段和输送直管段,喉道段与输送主体的出料口对应设置。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气流从入口段进入喷射通道,经过收缩段时,气流的流速增大、压力降低,气流在经过喉道段时流速进一步增大,压力进一步降低,气流经过扩散段时,流速减小、压力增加。则气流在喉道段的压力是相对较小的,低压能够产生吸附作用,使得从输送主体的出料口流出的物料能够与气流充分混合,气料混合物在扩散段流速增加,加速喷入输送直管段,该输送直管段为气料混合物提供一个加速喷入的空间,有利于气料混合物的收集,且能够减少气流的反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入口段和输送直管段均安装有压力传感器。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在入口段安装压力传感器可以检测到入口段的气流压力;在输送直管段安装压力传感器可以检测到输送直管段内的气料混合物的气流压力。通过检测这两处的气流压力,从而可以指导调控入口段的送气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输送主体包括内部具有安装空间的料仓座体、至少部分设置于安装空间内的螺旋轴以及与螺旋轴传动连接的传动机构,传动机构被构造成驱动螺旋轴旋转,料仓座体的底部开设出料口。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传动机构驱动螺旋轴在料仓座体中旋转,从而可以将料仓座体内的物料进行螺旋传送至料仓座体的底部,最后能够从料仓座体的出料口进入到喷射主体内。利用旋转的螺旋轴进行物料输送时,物料输送更加方便。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输送主体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口,螺旋轴的一端穿过安装口与传动机构传动连接,螺旋轴外壁套设有密封件,密封件被构造成密封螺旋轴与安装口的内壁之间的间隙。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在螺旋轴外壁套设有密封件,密封件能够密封螺旋轴与安装口的内壁之间的间隙,避免气流从安装口泄露,影响螺旋轴的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密封件为迷宫密封结构,密封件与输送主体连接且靠近安装口设置,密封件包括沿螺旋轴的轴向分布的多个环形密封齿,每个环形密封齿的轮齿与螺旋轴的外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任意相邻两个环形密封齿之间具有第二间隙,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连通,密封件开设有与第一间隙或第二间隙连通的充气口。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充气口向第一间隙或第二间隙充气,气体经过第一间隙时,气流受到节流作用,气流的压力和温度下降,流速增加。气流经过第一间隙后进入第二间隙,气体在第二间隙的体积增加,形成漩涡损失了能量,从而阻止气流向外泄露,形成非接触动密封。不管是向第一间隙充气还是向第二间隙充气,气体均有从第一间隙流向第二间隙的过程,因而均能形成非接触动密封。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粉料输送装置,包括喂料斗和上述的输送泵结构,喂料斗与输送主体的进料口连通。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物料能够通过喂料斗投进输送主体内部,更加方便。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喂料斗设置有下料斜坡,下料斜坡开设有进气口,喂料斗的顶部设置有排气口。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下料斜坡的进气口充气,物料在下料斜坡形成流化床,则不同物性的物料都能够比较顺畅地进入输送主体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粉料输送装置中止回阀在第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Ⅱ区域的放大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粉料输送装置中止回阀在第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Ⅳ区域的放大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部件与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粉料输送装置;200-输送泵结构;210-输送主体;211-料仓座体;211a-安装部;2111-第二固定件;212-螺旋轴;213-传动机构;2131-驱动电机;2132-皮带轮;2133-传送带;214-密封件;215-气体密封管道;216-流量计;217-第一固定件;217a-连接板;217b-螺钉;220-喷射主体;220a-壳体;221-入口段;222-收缩段;223-喉道段;224-扩散段;225-输送直管段;230-配重主体;240-连接部件;241-第一端;242-第二端;243-第一连接件;244-第二连接件;250-支撑部;251-万向节;252-密封圈;260-止回阀;261-阀瓣;2611-抵持面;263-调节螺栓;271-第一压力传感器;272-第二压力传感器;273-第三压力传感器;400-喂料斗;410-下料斜坡;411-进气口;412-压力表;420-排气口;430-充气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输送泵结构200以及粉料输送装置10,其通过配重主体230对止回阀260形成阻力使得物料在输送主体210内部形成料塞,改善喷射主体220内的气流反流的情况。
请参看图1-图4,其中,图1和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粉料输送装置10。该粉料输送装置10包括喂料斗400和输送泵结构200。
本申请实施例的输送泵结构200包括输送主体210、喷射主体220、配重主体230、连接部件240以及支撑部250。喂料斗400与输送主体210的进料口连通,则可以通过喂料斗400向输送主体210内部投放物料,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喂料斗400设置有下料斜坡410,下料斜坡410开设有进气口411,喂料斗400的顶部设置有排气口420。
通过下料斜坡410的进气口411向喂料斗400内充气,物料沿着下料斜坡410运动会形成流化床,则不同物性的物料都能够比较顺畅地进入输送主体210内,从进气口411充入的气体则能够从喂料斗400的顶部的排气口420排出。
示例性地,下料斜坡410的进气口411处连接有充气管道430,通过充气管道430能够向进气口411充气。另外,充气管道430还安装有压力表412,通过压力表412可以检测向进气口411的通气压力。其中,压力表412检测到的通气压力为P0
输送主体210的出料口设置有止回阀260,喷射主体220与输送主体210连接,输送主体210内部的物料能够通过止回阀260进入到喷射主体220内部。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止回阀260是一种单向阀,输送主体210内部的物料能够通过止回阀260进入到喷射主体220内部,则意味着喷射主体220内部的物料不能通过止回阀260进入到输送主体210的内部。
参照图2和图4,连接部件24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241和第二端242,第一端241与止回阀260连接,第二端242与配重主体230连接;支撑部250能够为连接部件240提供转动支点,配重主体230能够对止回阀260形成阻力使得止回阀260具有靠近输送主体210的出料口的趋势。
由于支撑部250为连接部件240提供转动支点,则连接部件240与支撑部250共同形成一个杠杆结构。由于第二端242与配重主体230连接,第一端241与止回阀260连接,配重主体230与止回阀260形成杠杆结构,配重主体230能够对止回阀260形成阻力,阻碍止回阀260的打开。当投入输送主体210内部的物料持续运输至输送主体210的出料口时,物料一边流向喷射主体220,一部分堆积在输送主体210出料口。当输送主体210内部的物料累积到一定量时,止回阀260打开的程度增加,更多的物料进入到喷射主体220,当料塞的量减小到一定程度时,止回阀260因受到配重主体230的阻力打开程度又会减小,料塞的程度增加。在具有料塞的情况下,料塞能够阻碍喷射主体220的气流反流进入输送主体210内部。需要说明的是,配重主体230的配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只要能够在输送主体210内部持续形成料塞即可。
示例性地,支撑部250安装于喷射主体220的壳体220a。请参照图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支撑部250为支撑轴,壳体220a开设有安装孔,支撑轴穿设于壳体220a的安装孔,连接部件240包括第一连接件243和第二连接件244。第一连接件243的一端与支撑轴连接,第一连接件243的另一端为连接部件240的第一端241,第一连接件243与止回阀260连接。第二连接件244的一端与支撑轴连接,第二连接件244的另一端为连接部件240的第二端242,第二连接件244与配重主体230连接支撑轴能够相对喷射主体220的壳体220a转动。
当配重主体230带动第二连接件244运动时,支撑轴能够旋转,从而带动第一连接件243和止回阀260靠近或远离输送主体210的出料口。示例性的,第二连接件244和第一连接件243在支撑轴的相对两侧设置,其中,第二连接件244设置在壳体220a的外部,第一连接件243设置在壳体220a的内部。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设置成第一连接件243的轴线和第二连接件244的轴线之间具有大于0°且小于180°的夹角。可选地,夹角可以为45°~160°,夹角可以为45°~145°,夹角可以为60°~120°,夹角可以为90°~160°,夹角可以为60°~100°。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连接件243的轴线和第二连接件244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够实现第一连接件243、第二连接件244和支撑轴形成杠杆结构即可。
示例性地,第二连接件244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连接件244设置在第一连接件243的相对两侧,且两个第二连接件244与支撑轴的连接点到第一连接件243与支撑轴的连接点之间的距离相等,这样可以使得支撑轴受力更加平衡,转动更加平稳。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只设置一个第二连接件244,该第二连接件244与第一连接件243间隔设置。
为了减少支撑轴在转动时的物料泄漏,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案中,支撑轴的外壁套设有密封圈252,密封圈252安装于、支撑轴与安装孔的孔壁之间。通过密封圈252的密封作用,能够避免物料和气体从安装口泄露。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案中,止回阀260包括阀瓣261以及与阀瓣261连接的座体(图中未示出),止回阀260的阀瓣261与第一连接件243通过万向节251连接,万向节251的两个接头分别与第一连接件243和阀瓣261连接。由于万向节251的两个接头能够在一定角度转动,通过万向节251将第一连接件243和阀瓣261连接,则可以使得阀瓣261的运动角度更加灵活。
可选地,为了限制阀瓣261的运动角度,输送泵结构200设置有调节螺栓263,调节螺栓263穿设于第一连接件243和阀瓣261,阀瓣261设置有面向第一连接件243的第一端241的抵持面2611,调节螺栓263能够调节抵持面2611与第一连接件243之间的间隙。通过调节螺栓263调节阀瓣261与第一连接件243之间的间隙,可以将阀瓣261的运动角度限制在某一范围。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连接部件240设置成杆状体,杆状体的中部位置与支撑部250铰接,杆状体的相对两端分别与配重主体230和止回阀260连接。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照图1,输送主体210包括内部具有安装空间的料仓座体211、至少部分设置于安装空间内的螺旋轴212以及与螺旋轴212传动连接的传动机构213,传动机构213被构造成驱动螺旋轴212旋转,喂料斗400的出口与料仓座体211的进料口连通,料仓座体211的底部开设出料口,止回阀260设置于出料口。
其中,螺旋轴212包括转轴以及安装在转轴外壁的螺旋叶片,螺旋轴212主要用于输送输送主体210内部的物料。通过传动机构213驱动螺旋轴212在料仓座体211内旋转,从而可以将料仓座体211内的物料进行螺旋传送至料仓座体211的底部,止回阀260打开后进入到喷射主体220内。利用旋转的螺旋轴212进行物料输送时,物料输送更加方便。
示例性地,传动机构213包括驱动电机2131、皮带轮2132、传送带2133,螺旋轴212和驱动电机2131的动力输送轴均固定套设有皮带轮2132,传送带2133绕置于螺旋轴212上的皮带轮2132和驱动电机2131的动力输送轴上的皮带轮2132,驱动电机2131运行,安装在驱动电机2131的动力输出轴的皮带轮2132转动,该皮带轮2132转动,同时在传送带2133的作用下,螺旋轴212上的皮带轮2132转动带动螺旋轴212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传动机构213不限于采用驱动电机2131、皮带轮2132和传送带2133的结构。本申请对传动机构213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只要能实现驱动螺旋轴212旋转即可。例如,传动机构213可以是单独的驱动电机2131,驱动电机2131的动力输出轴通过轴承与螺旋轴212传动连接,驱动电机2131也可以驱动螺旋轴212转动。
另外,螺旋轴212也可以替换成其他物料输送结构。示例性地,在料仓座体211的内侧壁安装多个送料斜板,多个送料斜板交错分布在输送主体210的相对设置的两个内侧壁,送料斜板向下倾斜,通过该物料输送结构也可以实现对输送主体210内部的物料进行输送。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利用该物料输送结构则不用安装传动机构213。
其中,当设置有螺旋轴212时,螺旋轴212至少部分设置于安装空间内,也即是说,螺旋轴212可以完全设置于安装空间内;也可以是螺旋轴212的部分设置于安装空间内,另一部分延伸出安装空间。
输送主体210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口,当螺旋轴212的一部分延伸出安装空间时,螺旋轴212的一端穿过安装口与传动机构213传动连接,螺旋轴212外壁套设有密封件214,密封件214被构造成密封螺旋轴212与安装口的内壁之间的间隙。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密封件214为迷宫密封结构,密封件214与输送主体210连接且靠近安装口设置,密封件214包括沿螺旋轴212的轴向分布的多个环形密封齿,每个环形密封齿的轮齿与螺旋轴212的外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任意相邻两个环形密封齿之间具有第二间隙,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连通,密封件214开设有与第一间隙或第二间隙连通的充气口。
通过充气口向第一间隙或第二间隙充气,气体经过第一间隙时,气流受到节流作用,气流的压力和温度下降,流速增加。气流经过第一间隙后进入第二间隙,气体在第二间隙的容积增加,形成漩涡损失了能量,从而阻止气流向外泄露,形成非接触动密封,密封效果好,避免物料投入时产生的气流从安装口泄露。需要说明的是,物料投入时产生的气流能够从喂料斗400的排气口420排出,不影响物料进入输送主体210内部。
需要说明的是,当密封件214为迷宫密封结构时,密封件214可以安装在安装口的内壁与螺旋轴212的外壁之间,密封件214也可以贴近安装口安装在安装口的上方或者下方。
为了方便向充气口充气,示例性地,可以通过在充气口连接气体密封管道215,通过气体密封管道215向充气口充气。可选地,在气体密封管道215安装第一压力传感器271和流量计216。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271能够检测到气体密封管道215的气体压力。通过流量计216能够检测到气体密封管道215内的气流流量,以此来确认气体密封管道215的通畅,保证密封效果。其中,第一压力传感器271检测的气体压力为P1。由之前的描述可知,压力表412检测到的通气压力为P0。示例性地,P1为P0的1.2~1.5倍,从而可以更好地保证密封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密封件214也可以选择其他类型,例如旋转密封圈,其又称为旋转轴唇形密封圈。
由于物料在螺旋轴212的螺旋叶片输送的过程中会产生相对运动和摩擦,螺旋轴212和料仓座体211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磨损。为了增加输送泵结构200的使用寿命,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螺旋轴212和料仓座体211均采用耐磨材料制成。示例性地,耐磨材料可以选择硬质合金/铸钢复合材料、硅铝合金或球磨铸铁。
另外,为了方便更换,本实施例的螺旋轴212和料仓座体211均设置为可拆卸式。示例性地,螺旋轴212由多个连接段组成,相邻的两个连接段通过第一固定件217连接固定。第一固定件217包括连接板217a和多颗螺钉217b,多颗螺钉217b均与连接板217a连接,且多颗螺钉217b分别与相邻的两个连接段连接,螺钉217b穿过连接板217a与每个连接段连接,即可实现将相邻的两个连接段连接固定。
示例性地,料仓座体211包括多个座体,每个座体均具有外凸的安装部211a,相邻的两个座体通过第二固定件2111连接固定。第二固定件2111包括螺栓和螺母,螺栓依次穿设于相邻设置的两个座体的安装部211a,并利用螺母进行锁紧。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喷射主体220包括设置在壳体220a内的喷射通道,喷射通道包括依次连通的入口段221、收缩段222、喉道段223、扩散段224和输送直管段225,喉道段223与输送主体210的出料口对应设置。
在入口段221向喷射通道内喷射气流,气流动入口段221进入收缩段222时,气流的流速增大、压力降低,气流在经过喉道段223时流速进一步增大,压力进一步降低,气流经过扩散段224时,流速减小、压力增加。则气流在喉道段223的压力是相对较小的,低压能够产生吸附作用,使得从输送主体210的出料口流出的物料能够与气流充分混合,气料混合物在扩散段224流速增加,加速喷入输送直管段225,该输送直管段225为气料混合物提供一个加速喷入的空间,有利于气料混合物的收集,且能够减少气流的反流。示例性地,输送直管段225的长度大于3m。
另外,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在同一时间段内,喂料斗400处的物料投入量与入口段221的通气量的比值为3~5,即固气比为3~5。
固气比高,粉料输送装置10的输送能力大,消耗气量小。当固气比过高,例如,当固气比大于5时喷射通道易发生堵塞,同时喷射通道中压力损失较大。固气比偏小,例如当固气比小于3时,粉料输送装置10的输送能力低,耗气量大,料气分离时脱气量较大,不利于节能减排。因而,本实施例选择固气比为3~5。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入口段221安装有第二压力传感器272,输送直管段225安装有第三压力传感器273。通过在入口段221安装第二压力传感器272可以检测到入口段221的气流压力。在输送直管段225安装第三压力传感器273可以检测到输送直管段225内的气料混合物的气流压力。通过检测这两处的气流压力,从而可以指导调控入口段221的送气量。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根据物料输送能力、距离要求设置输送气流的量、压力和喷射通道各段的管径。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粉料输送装置10的工作原理进行介绍:
通过喂料斗400向输送主体210内部投放物料,通过充气管道430向下料斜坡410的进气口411充气,物料沿着下料斜坡410运动会形成流化床,则不同物性的物料都能够比较顺畅地进入输送主体210内,从进气口411充入的气体则能够从喂料斗400的顶部的排气口420排出。
传动机构213驱动螺旋轴212转动,将从下料斜坡410输送来的物料螺旋输送至输送主体210的底部,到达止回阀260的上方。物料一边流向喷射主体220,一部分在输送主体210底部能够形成料塞。由于止回阀260的打开程度会受到配重主体230的阻力作用,当输送主体210内部的物料累积到一定量时,止回阀260打开的程度增加,更多的物料进入到喷射主体220;当料塞的量减小到一定程度时,止回阀260因受到配重主体230的阻力打开程度又会减小,料塞的程度增加。在具有料塞的情况下,料塞能够阻碍喷射主体220的气流反流进入输送主体210内部。
在入口段221向喷射通道内喷射气流,气流在喉道段223产生吸附作用,从输送主体210的出料口流出的物料能够与气流充分混合,气料混合物在扩散段224流速增加,加速喷入输送直管段225,然后进入下一工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输送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重主体;
输送主体,所述输送主体的出料口设置有止回阀;
喷射主体,所述喷射主体与所述输送主体连接,物料能够从所述输送主体内部通过所述止回阀进入到所述喷射主体内部;
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止回阀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配重主体连接;以及
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能够为所述连接部件提供转动支点,所述配重主体能够对所述止回阀形成阻力使得所述止回阀具有靠近所述输送主体的所述出料口的趋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为支撑轴,所述支撑轴穿设于所述喷射主体的壳体,所述连接部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轴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为所述连接部件的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止回阀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轴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为所述连接部件的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配重主体连接,所述支撑轴能够相对所述喷射主体的所述壳体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支撑轴穿设于所述安装孔,所述支撑轴的外壁套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安装于所述支撑轴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回阀的阀瓣与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万向节连接,所述万向节的两个接头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阀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泵结构还包括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阀瓣,所述阀瓣设置有面向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所述第一端的抵持面,所述调节螺栓能够调节所述抵持面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的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输送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主体包括壳体以及喷射通道,所述支撑部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喷射通道包括依次连通的入口段、收缩段、喉道段、扩散段和输送直管段,所述喉道段与所述输送主体的所述出料口对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主体包括内部具有安装空间的料仓座体、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内的螺旋轴以及与所述螺旋轴传动连接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被构造成驱动所述螺旋轴旋转,所述料仓座体的底部开设所述出料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送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主体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口,所述螺旋轴的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口与所述传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螺旋轴外壁套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被构造成密封所述螺旋轴与所述安装口的内壁之间的间隙。
9.一种粉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喂料斗和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输送泵结构,所述喂料斗与所述输送主体的进料口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粉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喂料斗设置有下料斜坡,所述下料斜坡开设有进气口,所述喂料斗的顶部设置有排气口。
CN201910639901.8A 2019-07-15 2019-07-15 一种输送泵结构以及粉料输送装置 Pending CN1103568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39901.8A CN110356850A (zh) 2019-07-15 2019-07-15 一种输送泵结构以及粉料输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39901.8A CN110356850A (zh) 2019-07-15 2019-07-15 一种输送泵结构以及粉料输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56850A true CN110356850A (zh) 2019-10-22

Family

ID=68219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39901.8A Pending CN110356850A (zh) 2019-07-15 2019-07-15 一种输送泵结构以及粉料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5685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17439A (zh) * 2019-11-06 2020-02-21 黄山神剑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螺旋进料式成品密相气输送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499063A (en) * 1975-01-09 1978-01-25 Waeschle Maschf Gmbh Separator for pneumatic conveyor apparatus
SU917814A1 (ru) * 1980-11-12 1982-04-07 Всесоюз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Комплексных Проблем Машиностроения Для Животноводства И Кормо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ий раздатчик сыпучих кормов
CN201195641Y (zh) * 2008-04-21 2009-02-18 大庆科美达采油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流体物料风力输送装置
CN203332977U (zh) * 2013-06-18 2013-12-11 常州市宇通干燥设备有限公司 干燥设备用重力式负压出料器
CN103813859A (zh) * 2011-09-19 2014-05-21 罗克伍尔国际公司 淋流阀组件及通过该淋流阀组件供应颗粒材料的方法
CN104210853A (zh) * 2013-06-04 2014-12-17 宁夏嘉翔自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文丘里喷射器
CN204643166U (zh) * 2015-04-08 2015-09-16 青岛永隆化学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量固体物料输送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499063A (en) * 1975-01-09 1978-01-25 Waeschle Maschf Gmbh Separator for pneumatic conveyor apparatus
SU917814A1 (ru) * 1980-11-12 1982-04-07 Всесоюз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Комплексных Проблем Машиностроения Для Животноводства И Кормо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ий раздатчик сыпучих кормов
CN201195641Y (zh) * 2008-04-21 2009-02-18 大庆科美达采油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流体物料风力输送装置
CN103813859A (zh) * 2011-09-19 2014-05-21 罗克伍尔国际公司 淋流阀组件及通过该淋流阀组件供应颗粒材料的方法
CN104210853A (zh) * 2013-06-04 2014-12-17 宁夏嘉翔自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文丘里喷射器
CN203332977U (zh) * 2013-06-18 2013-12-11 常州市宇通干燥设备有限公司 干燥设备用重力式负压出料器
CN204643166U (zh) * 2015-04-08 2015-09-16 青岛永隆化学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量固体物料输送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17439A (zh) * 2019-11-06 2020-02-21 黄山神剑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螺旋进料式成品密相气输送装置
CN110817439B (zh) * 2019-11-06 2021-08-06 黄山神剑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螺旋进料式成品密相气输送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003683B1 (en) Vertical-shaft rotary valve
AU2018259465B2 (en) Pneumatic conveying feeder and transfer pipe connecting structure
CN100416111C (zh) 一种气动喷射泵
CN101550950B (zh) 一种气动旋转喷射污泥泵
CN110356850A (zh) 一种输送泵结构以及粉料输送装置
CN106144603B (zh) 一种适用于粒状固体颗粒气力输送的复合式发料器
CN210558002U (zh) 一种气力输送增气加速装置
CN103359460B (zh) 用于抽吸固体进料进和/或出固体进料泵的系统
CN109681261A (zh) 多通道井下瓦斯快速抽取装置
JPH0587090A (ja) 遠心ポンプ
US5042256A (en) Turbine shaft fuel pump
CN110104437A (zh) 一种旋风输送入料装置
US7568642B2 (en) Single motor blower
CN107601056A (zh) 一种并联双转子气力输送给料机
CN1017039B (zh) 高速螺旋文氏管系统和散料运输法
CN107537335B (zh) 一种喷嘴、混合器及供料系统
CN206199202U (zh) 一种制粒机的滚筒
JPS58202215A (ja) 種々の材料の搬送方法および装置
CN211733135U (zh) 一种外旁通下引式发送器
CN208702711U (zh) 挖泥泵
CN207312649U (zh) 一种并联双转子气力输送给料机
JP2597009B2 (ja) 粉体加圧供給装置
CN114906622B (zh) 电磁与先导气联合的自适应密封的旋转给料器
CN103343975B (zh) 喂料机
CN215241490U (zh) 一种高速雾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