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52790B - 一种优质双孢蘑菇的人工选育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优质双孢蘑菇的人工选育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52790B
CN110352790B CN201910624529.3A CN201910624529A CN110352790B CN 110352790 B CN110352790 B CN 110352790B CN 201910624529 A CN201910624529 A CN 201910624529A CN 110352790 B CN110352790 B CN 1103527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oil
covering
cloth
soil cov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2452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52790A (zh
Inventor
吴少聪
袁滨
陈国平
张丹凤
柯丽娜
吴铜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Jinming Foo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Jinming Foo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Jinming Food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Jinming Foo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2452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5279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527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527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527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527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20Culture media, e.g. compost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40Cultivation of spawn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60Cultivation rooms; Equipment therefor
    • A01G18/64Cultivation containers; Lids therefor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优质双孢蘑菇的人工选育方法,突破传统双孢蘑菇的选育方法形式,预先制作多个不同厚度的覆土网层和单层隔土透水布;立体网布边缘设置多个均匀分布的挂绳;将填充完毕的覆土网层和单层隔土透水布相间隔逐层罗列在一起;将罗列的覆土网层进行烘干和杀菌消毒处理;对罗列的覆土网层由上至下进行喷雾润湿;第一支柱的上端形成有对倾斜箱进行限位的卡槽,悬挂横梁沿支架长度方向延伸并固定于第二支柱的上端,悬挂横梁上设置有多个供挂绳挂住的凸柱;倾斜箱包括多个沿支架长度方向排列的箱单体,箱单体的长宽尺寸与覆土网层的长宽尺寸相应;在发酵培养基的表面播种菌种;在将覆土网层覆盖在发酵培养基表面时,将单层隔土透水布撤掉。

Description

一种优质双孢蘑菇的人工选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蘑菇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优质双孢蘑菇的人工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又称白蘑菇、蘑菇、洋蘑菇,欧美各国生产经营者常称之为普通栽培蘑菇或纽扣蘑菇。双孢蘑菇是世界性栽培和消费的菇类,有“世界菇”之称,可鲜销、罐藏、盐渍。双孢蘑菇的菌丝还作为制药的原料。中国双孢蘑菇栽培最多的有福建、山东、河南、浙江等省。栽培方式有菇房栽培、大棚架式栽培和大棚畦栽等。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和不同季节可采取适合自己的栽培方式。分布极广泛,中国普遍栽培。不过随着双孢菇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已经实现了双孢菇的工厂化生产,通过对蘑菇房的环境控制可以实现一年四季不间断地生产。工厂化生产双孢菇可以对蘑菇房的温度、湿度、CO2浓度及通风量等进行精确的控制,从而给双孢菇提供了非常适宜的生长环境。目前规模较大的双孢菇工厂日产量可以达到上百吨,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近年来由于深层培养的研究成功,人们还可利用蘑菇菌丝体生产蛋白质、草酸和菌糖等物质。双孢蘑菇子实体中等大,菌盖宽5-12cm,初半球形,后平展,白色,光滑,略干渐变黄色,边缘初期内卷。菌肉白色,厚,伤后略变淡红色,具蘑菇特有的气味。菌褶初粉红色,后变褐色至黑褐色,密,窄,离生,不等长,菌柄长4.5-9cm,粗1.5-3.5cm,白色,光滑,具丝光,近圆柱形,内部松软或中实,菌环单层,白色,膜质,生菌柄中部,易脱落。生林地、草地、田野、公园、道旁等处。分布极广泛,中国普遍栽培。
双孢蘑菇的栽培工艺已为公知,如中国发明专利CN201510810616.X公开一种一种双孢蘑菇栽培的覆土,所述覆土的厚度为3-6cm,优选5cm,并且用于覆盖于双孢蘑菇的发菌料。其中所述覆土包含泥炭,其中所述泥炭的含水量为60-65%,以通过增加第三潮菇产量的方式实现所述双孢蘑菇的增产。其中所述覆土包含泥炭,其中所述泥炭的含水量为70%,从而增大所述双孢蘑菇子实体的体积。其中所述覆土具有6.75%-7.05%的充气孔隙度,以增加所述双孢蘑菇的产量。其中所述覆土具有3.5%-6%的充气孔隙度,以得到较大的所述双孢蘑菇的子实体。其中所述覆土的pH值为7-7.5。包括以下步骤:(A)测定泥土的含水量;以及(B)根据不同的含水量要求加入预定量的水继续搅拌,获得所需含水量的覆土。其中所述覆土的泥土泥炭含水量为60-65%,以通过增加第三潮菇产量的方式实现所述双孢蘑菇的增产。其中所述覆土的泥土泥炭含水量为70%,以增大所述双孢蘑菇子实体的体积。其中所述步骤(B)的搅拌时间范围为5-20分钟,以得到较高的产量。其中所述步骤(B)的搅拌时间范围为40-120分钟,以得到较大的子实体。其中还包括步骤:测定所述泥土的PH值并且调整所述覆土的PH值为7-7.5。其中所述泥土成分是泥炭,并且通过加入石灰调整pH值。
再如中国发明专利CN201510011234.0公开一种一种用于栽培双孢蘑菇的覆土材料,由如下重量百分数的原料组成:泥土70~80%,蔗渣5~15%,滤泥2~8%,石灰0.5~1.5%,过磷酸钙0.5~1.0%。所述的泥土是稻田、小麦田或菜园耕作层土壤。所述的蔗渣为甘蔗糖厂甘蔗榨汁后剩下的渣滓。所述的滤泥为甘蔗糖厂的滤泥。包括如下步骤:(1)选料以及混料按照如下重量百分数称取并均匀混合所述原料:泥土70~80%,蔗渣5~15%,滤泥2~8%,石灰0.5~1.5%,过磷酸钙0.5~1.0%;
(2)灌水将充分混匀的所述原料置于发酵槽中,并向发酵槽灌水,直至水面高于土层4~8厘米;(3)发酵整个发酵过程要始终保持水面高于土层4~8厘米,灌水7~9天后,进行第一次翻土,翻土的方法为:翻动上下层土,互换位置,捣碎结块的泥土,混合均匀;再过7~9天,加石灰调pH至7.6~8.2,进行第二次翻土,翻土方法和第一次翻土方法相同;再发酵12~18天,即完成发酵过程;(4)制粒发酵结束后,将发酵槽中的水放干,待土表干裂起缝,再放入搅拌机,制成0.5~2.0厘米大小的土粒;(5)消毒将制好的土粒置于密闭容器中,并通入70~80℃的蒸气,持续7~9小时,然后自然冷却至常温,即得覆土材料。
再如中国发明专利CN201611125737.1公开一种双孢蘑菇高产覆土材料的配方,包含:第一主料,其为椰糠、木屑、珍珠岩、煤渣中的至少一种;第二主料,其为泥炭;以及辅料,其为石灰、石膏或碳酸钙。其中主料中各材料占主料总量中重量百分比分别为:所述椰糠为0~60%,所述木屑为0~60%,所述珍珠岩为0~80%,所述煤渣为0~60%,所述泥炭为20~90%,并且其中所述第一主料占主料总量中至少10%。其中所述辅料用于将所述覆土材料的pH值调至7.5左右。其中所述椰糠实施为椰子外壳纤维粉末。其中所述木屑的颗粒大小为10~20目。其中所述珍珠岩颗粒大小为3~5mm。其中所述煤渣的颗粒大小为10~40目。包括如下步骤:在双孢蘑菇的发菌料进行覆土处理时,使用如下的覆土材料:其包含第一主料、第二主料和辅料,其中所述第一主料为椰糠、木屑、珍珠岩、煤渣中至少一种;所述第二主料为泥炭;所述辅料为石灰、石膏或碳酸钙,其中主料中各材料占主料总量中重量百分比分别为:所述椰糠为0~60%,所述木屑为0~60%,所述珍珠岩为0~80%,所述煤渣为0~60%,所述泥炭为20~90%,并且其中所述第一主料占主料总量中至少10%。其中更进一步地包括步骤:(1)常规的一次发酵和二次发酵;(2)在二次发酵结束后,将双孢蘑菇麦粒种与二次料混合均匀,填料至菇架;(3)发菌14~17天后得到所述发菌料;(4)针对所述发菌料进行覆土处理;(5)覆土后,料温控制在25~27℃,相对湿度95~98%,并维持高浓度CO2促进菌丝在覆土中萌发;(6)覆土后4~7天浇水,使各处理的覆土材料的含水量接近其饱和含水量;(7)待菌丝长至覆土表面,将菇房空气温度逐渐降至16℃左右,增加通风,使二氧化碳浓度降至1200ppm以下,保持菇房相对湿度90%左右,诱导子实体形成;以及(8)维持上述二氧化碳浓度、相对湿度、空气温度,直至采收结束。其中在步骤(2)中,二次料装料量为100-110kg/m2。其中在步骤(4)中,覆土厚度3-6cm。
前述工艺与市场上其他蘑菇栽培选育工艺类似,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在操作上繁琐复杂,尤其覆土及覆土料和培养基的更换工序效率低下,不易进行高效人工选育,而且培养基和覆土层在实际生产中会随着时间和浇水等因素而发生移动,尤其是在斜面上培养时会出现更严重的移动情况,对菌丝及后续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不良影响,而且菌丝在发育成菇蕾和成熟菇过程中均可能会出现出菇不均和相互挤压变形等情况,对双孢蘑菇成品的身形造成非常大的不良损害。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进行灵活的拆装更换箱单体和覆土网层,人工操作更加便捷,双孢蘑菇培养参数易于比较,而且可确保发酵培养基和覆土料的均匀稳定分布,选育出优质的双孢蘑菇的优质双孢蘑菇的人工选育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优质双孢蘑菇的人工选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培养料,将培养料堆放成等腰梯形料堆进行第一次发酵,制成发酵料;
(2)预先制作多个1.5-4cm不同厚度的覆土网层和多个与覆土网层长宽尺寸相应的单层隔土透水布,覆土网层包括立体网布和填充在立体网布中的覆土料;所述立体网布包括处于下方的下层网布,处于上方的上层网布,以及连接于上层网布和下层网布之间的支撑层;所述下层网布具有供菌丝穿过的下网孔,所述上层网布具有供菌柄穿过的上网孔,所述上网孔与下网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下网孔的直径小于上网孔的直径,所述上网孔的直径大于2cm,支撑层连接于上网孔和下网孔的边缘之间,支撑层与上下对应的上网孔和下网孔构成盛装覆土料的漏斗状的盛装碗,支撑层包括多个连接于上网孔和下网孔的边缘之间的线绳;上层网布和下层网布的至少其一边缘设置多个均匀分布的挂绳;
(3)将不同厚度的立体网布平放在平面处,利用人工或夹装装置对上层网布的边缘进行定位,将上层网布拉起,并保持下层网布与平面接触;然后将覆土料装于盛装碗中,使覆土料透过线绳之间的间隙而填充到相邻盛装碗之间,对盛装碗中的覆土料及整个立体网布进行支撑,制成多种厚度的覆土网层;然后将填充完毕的覆土网层和单层隔土透水布相间隔逐层罗列在一起,单层隔土透水布处于覆土网层的下方,同种厚度的覆土网层罗列在一起并用标记标示;
(4)将罗列的覆土网层进行烘干和杀菌消毒处理;
(5)对罗列的覆土网层由上至下进行喷雾润湿;
(6)准备培养箱;所述培养箱包括水平延伸长条形的支架,装于支架上且倾斜设置的倾斜箱,以及处于倾斜箱上端处用于悬挂覆土网层的悬挂横梁;支架包括支撑于倾斜箱下端下方的第一支柱,支撑于倾斜箱上端下方的第二支柱,以及连接于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之间的加固横梁;第一支柱的上端形成有对倾斜箱进行限位的卡槽,悬挂横梁沿支架长度方向延伸并固定于第二支柱的上端,悬挂横梁上设置有多个供挂绳挂住的凸柱;倾斜箱包括多个沿支架长度方向排列的箱单体,箱单体的长宽尺寸与覆土网层的长宽尺寸相应,箱单体内设有多个将箱单体分隔成多个盛装区域的隔板;
(7)在蘑菇培养室中,先将箱单体安装在卡槽上,然后将发酵料盛装于箱单体中进行第二次发酵,制成发酵培养基;
(8)待发酵培养基中的温度降至26-30℃,在发酵培养基表面每100平方厘米播种4-6g麦粒菌种;
(9)待菌丝成长到预期程度,将多种厚度的覆土网层一一对应覆盖在箱单体的发酵培养基表面,每个箱单体上覆盖一个覆土网层,每个培养箱排列多种厚度的覆土网层,并将每个覆土网层上的各挂绳挂在相对应的凸柱上进行固定;覆土网层覆盖在发酵培养基的表面,在搬运覆土网层时连带下方的单层隔土透水布一同搬运,在将覆土网层覆盖在发酵培养基表面时,将单层隔土透水布撤掉,将下层网布与菌丝对应,使覆土料通过下网孔与菌丝接触。
在所述步骤(3)中,罗列的覆土网层的数量为3-5层。
在所述步骤(2)中,所述单层隔土透水布、上层网布和下层网布为纤维编织布或无纺布。
在所述步骤(1)中,所述培养料包括主料和辅料,所述主料为麦秸与牛粪的混合物,所述辅料包括饼肥、尿素、碳酸钙、过磷酸钙和复合肥。
所述麦秸与牛粪按重量比为1-2:1-2;所述辅料的重量占培养料重量:1.5-2.5%,饼肥、尿素、碳酸钙、过磷酸钙和复合肥按重量比为2:1:1:1:1。
在所述步骤(1)中,所述培养料按重量百分比依次包括62-65%的玉米芯、33-36%的干牛粪、0.8-1.2%的过磷酸钙和0.8-1.2%的石灰粉。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优质双孢蘑菇的人工选育方法,突破传统双孢蘑菇的选育方法形式,制备培养料,将培养料堆放成等腰梯形料堆进行第一次发酵,制成发酵料,使培养料中的养分进行初步释放,等腰梯形的料堆首先更具稳定性,不易塌堆,而且内部氧气量和温度传导率更易掌控,确保发酵效果;预先制作多个1.5-4cm不同厚度的覆土网层和多个与覆土网层长宽尺寸相应的单层隔土透水布,覆土网层包括立体网布和填充在立体网布中的覆土料;所述立体网布包括处于下方的下层网布,处于上方的上层网布,以及连接于上层网布和下层网布之间的支撑层;所述下层网布具有供菌丝穿过的下网孔,所述上层网布具有供菌柄穿过的上网孔,所述上网孔与下网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下网孔的直径小于上网孔的直径,所述上网孔的直径大于2cm,上网孔的直径大于2cm,给菌柄的生长提供足够的空间;支撑层连接于上网孔和下网孔的边缘之间,支撑层与上下对应的上网孔和下网孔构成盛装覆土料的漏斗状的盛装碗,支撑层包括多个连接于上网孔和下网孔的边缘之间的线绳;上层网布和下层网布的至少其一边缘设置多个均匀分布的挂绳;首先覆土网层的厚度为1.5-4cm可确保菌丝上方覆盖的覆土料的厚度为1.5-4cm,确保出菇效果,其次多个不同厚度的覆土网层可进行比较参考,判断相应品种的双孢蘑菇在哪个厚度的覆土网层中生长更佳,进而确定在以后的大批量种植相应品种的双孢蘑菇时更宜采用此厚度的覆土网层;单层隔土透水布可在后续罗列覆土网层时将相应上方的覆土网层与下方的覆土网层隔离,在透水的基础上将上方的覆土网层中的覆土料隔离,确保上方的覆土网层中的覆土料不会过多流失,也不会使下方的覆土网层中的覆土料增多,始终符合最初覆土料量的标准设定;预先制作覆土网层,可预先对覆土网层进行维护处理,在菌丝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可直接在生产现场将覆土网层覆盖在菌丝上,避免现场临时覆土和对覆土进行处理,提高了现场生产效率;在将覆土网层覆盖在发酵培养基表面时,将下层网布与菌丝对应,覆土料装于盛装碗中,覆土料通过下网孔与菌丝接触,使菌丝上方均匀且稳定覆盖到覆土料,立体网布利用上层网布、下层网布和线绳可对覆土料的厚度和位置等进行限位和保持松散且均匀分布的状态,不易移动,尤其避免喷水后的土层移动对菌丝等造成的伤害,覆土料会透过下网孔与菌丝接触,菌丝可基于接触的覆土料沿着下网孔向上生长,穿过盛装碗并逐渐生长扩大体积,最终从上网孔长出,实现出菇,盛装碗可对在覆土料中发育的菌丝、蘑菇根等组织进行包裹限位,出菇更加均匀有序且牢固稳定,而且盛装碗上大下小,降低了多个菌丝进入同一盛装碗进行发育的概率,不易出现多个蘑菇在同一处出菇,产生堆叠而造成蘑菇受挤压变形的情况,提高双孢蘑菇身形上的质量;将不同厚度的立体网布平放在平面处,利用人工或夹装装置对上层网布的边缘进行定位,将上层网布拉起,并保持下层网布与平面接触;然后将覆土料装于盛装碗中,使覆土料透过线绳之间的间隙而填充到相邻盛装碗之间,对盛装碗中的覆土料及整个立体网布进行支撑,制成多种厚度的覆土网层;然后将填充完毕的覆土网层和单层隔土透水布相间隔逐层罗列在一起,单层隔土透水布处于覆土网层的下方,同种厚度的覆土网层罗列在一起并用标记标示,在存放和后续生产使用过程中起到标示作用,不易弄混不同厚度的覆土网层;此步骤可实现覆土网层的流水线产业化加工,提高了生产效率,尤其可在种植双孢蘑菇之前进行提前生产,大大提高了现场生产的效率,还可预先对覆土料进行多种复杂处理,确保覆土料的品质,进而提高双孢蘑菇的生产质量;在制作覆土网层过程中,利用人工或夹装装置对上层网布的边缘进行定位后,可直接通过机械或人工撒土的方式进行填充覆土料,使覆土料更加松散且高效;而且单层隔土透水布可在后续罗列覆土网层时将相应上方的覆土网层与下方的覆土网层隔离,在透水的基础上将上方的覆土网层中的覆土料隔离,确保上方的覆土网层中的覆土料不会过多流失,也不会使下方的覆土网层中的覆土料增多,始终符合最初覆土料量的标准设定;将罗列的覆土网层进行烘干和杀菌消毒处理,此步骤可消除杂菌和通过降低水分来减少杂菌的滋生,避免对双孢蘑菇菌种造成影响;对罗列的覆土网层由上至下进行喷雾润湿,在双孢蘑菇菌种发育成菌丝之前提前利用喷雾方式将覆土网层进行润湿处理,喷雾方式可保持覆土料的松散状态,不易因过湿而结团;准备培养箱;所述培养箱包括水平延伸长条形的支架,装于支架上且倾斜设置的倾斜箱,以及处于倾斜箱上端处用于悬挂覆土网层的悬挂横梁;支架包括支撑于倾斜箱下端下方的第一支柱,支撑于倾斜箱上端下方的第二支柱,以及连接于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之间的加固横梁;第一支柱的上端形成有对倾斜箱进行限位的卡槽,悬挂横梁沿支架长度方向延伸并固定于第二支柱的上端,悬挂横梁上设置有多个供挂绳挂住的凸柱;倾斜箱包括多个沿支架长度方向排列的箱单体,箱单体的长宽尺寸与覆土网层的长宽尺寸相应,箱单体内设有多个将箱单体分隔成多个盛装区域的隔板;在实际生产操作过程中,倾斜箱直接安装在卡槽中定位,拆装便捷;在覆盖覆土网层时,每个覆土网层的上端均通过挂绳挂在凸柱上进行定位,避免覆土网层沿着倾斜的箱单体向下滑动,定位效果更佳。倾斜设置的倾斜箱可使发酵料中的水分不易堆积,保持发酵料中水分均匀,光线照射和通风效果更好,增加散热面积和出菇量,且利于工作人员对蘑菇进行观察和管理操作;箱单体的多个盛装区域可分别对发酵料进行盛装,使发酵料在整个箱单体中受到限位而均匀且稳定的分布,避免发酵料随着时间和喷水等因素沿着箱单体向下滑动堆积,对菌丝及整个蘑菇的生长均造成影响;而且多个沿支架长度方向排列的箱单体可使每个倾斜箱均可一次性使用多种厚度的覆土网层,便于进行同种培养条件下双孢蘑菇生长状况的比较;而且当相应箱单体中的发酵培养基或相应的覆土网层中的覆土料受到污染或需要更换等情况出现时,可直接将相应的箱单体或覆土网层移除,再将新的装有发酵培养基的箱单体安装在相应的卡槽中,或覆盖上新的覆土网层即可,操作便捷,大大提高了双孢蘑菇的选育效率;在蘑菇培养室中,先将箱单体安装在卡槽上进行定位,然后将发酵料盛装于箱单体中进行第二次发酵,制成发酵培养基,使培养料中的养分进行充分释放,而且在短期内即可对菌种进行养分供应,不会造成养分流失;待发酵培养基中的温度降至26-30℃,在发酵培养基表面每100平方厘米播种4-6g麦粒菌种,此温度和菌种分散度利于菌种发菌;待菌丝成长到预期程度,将多种厚度的覆土网层一一对应覆盖在箱单体的发酵培养基表面,每个箱单体上覆盖一个覆土网层,每个培养箱排列多种厚度的覆土网层,并将每个覆土网层上的各挂绳挂在相对应的凸柱上进行固定;覆土网层覆盖在发酵培养基的表面,在搬运覆土网层时连带下方的单层隔土透水布一同搬运,在将覆土网层覆盖在发酵培养基表面时,将单层隔土透水布撤掉,将下层网布与菌丝对应,使覆土料通过下网孔与菌丝接触,单层隔土透水布可在搬运覆土网层过程中放置覆土料流失,保证覆土网层中的覆土料量符合标准设定;每个覆土网层的上端均通过挂绳挂在凸柱上进行定位,避免覆土网层沿着倾斜的箱单体向下滑动,定位效果更佳;整个此步骤可使菌丝上方均匀且稳定覆盖到覆土料,立体网布利用上层网布、下层网布和线绳可对覆土料的厚度和位置等进行限位和保持松散且均匀分布的状态,不易移动,尤其避免喷水后的土层移动对菌丝等造成的伤害,覆土料会透过下网孔与菌丝接触,菌丝可基于接触的覆土料沿着下网孔向上生长,穿过盛装碗并逐渐生长扩大体积,最终从上网孔长出,实现出菇,盛装碗可对在覆土料中发育的菌丝、蘑菇根等组织进行包裹限位,出菇更加均匀有序且牢固稳定,而且盛装碗上大下小,降低了多个菌丝进入同一盛装碗进行发育的概率,不易出现多个蘑菇在同一处出菇,产生堆叠而造成蘑菇受挤压变形的情况,提高双孢蘑菇身形上的质量;多个箱单体可使每个倾斜箱均可一次性使用多种厚度的覆土网层,便于进行同种培养条件下双孢蘑菇生长状况的比较;而且当相应箱单体中的发酵培养基或相应的覆土网层中的覆土料受到污染或需要更换等情况出现时,可直接将相应的箱单体或覆土网层移除,再将新的装有发酵培养基的箱单体安装在相应的卡槽中,或覆盖上新的覆土网层即可,操作便捷,大大提高了双孢蘑菇的选育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质双孢蘑菇的人工选育方法,其便于进行灵活的拆装更换箱单体和覆土网层,人工操作更加便捷,双孢蘑菇培养参数易于比较,而且可确保发酵培养基和覆土料的均匀稳定分布,选育出优质的双孢蘑菇。
附图说明
图1为培养箱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立体网布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倾斜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培养箱11-支架111-第一支柱1111-卡槽112-第二支柱113-加固横梁12-倾斜箱121-箱单体13-悬挂横梁131-凸柱14-隔板
20-覆土网层2-立体网布21-下层网布211-下网孔22-上层网布221-上网孔23-支撑层231-盛装碗201-挂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本发明的一种优质双孢蘑菇的人工选育方法,如图1-3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培养料,将培养料堆放成等腰梯形料堆进行第一次发酵,制成发酵料,使培养料中的养分进行初步释放,等腰梯形的料堆首先更具稳定性,不易塌堆,而且内部氧气量和温度传导率更易掌控,确保发酵效果;
(2)预先制作多个1.5-4cm不同厚度的覆土网层20和多个与覆土网层20长宽尺寸相应的单层隔土透水布,覆土网层20包括立体网布2和填充在立体网布2中的覆土料;立体网布2包括处于下方的下层网布21,处于上方的上层网布22,以及连接于上层网布22和下层网布21之间的支撑层23;下层网布21具有供菌丝穿过的下网孔211,上层网布22具有供菌柄穿过的上网孔221,上网孔221与下网孔211一一对应设置,下网孔211的直径小于上网孔221的直径,上网孔221的直径大于2cm,上网孔221的直径大于2(具体可为2、2.5、3、3.5、4、4.5、5、5.5、6、7、8、9、10、11或12,依据双孢蘑菇品种和采收尺寸要求而定)cm,给菌柄的生长提供足够的空间;支撑层23连接于上网孔221和下网孔211的边缘之间,支撑层23与上下对应的上网孔221和下网孔211构成盛装覆土料的漏斗状的盛装碗231,支撑层23包括多个连接于上网孔221和下网孔211的边缘之间的线绳;上层网布22和下层网布21的至少其一边缘设置多个均匀分布的挂绳201;首先覆土网层20的厚度为1.5-4(1.5、1.7、2、2.2、2.4、2.6、2.8、3、3.2、3.4、3.6、3.8或4)cm可确保菌丝上方覆盖的覆土料的厚度为1.5-4cm,确保出菇效果,其次多个不同厚度的覆土网层20可进行比较参考,判断相应品种的双孢蘑菇在哪个厚度的覆土网层20中生长更佳,进而确定在以后的大批量种植相应品种的双孢蘑菇时更宜采用此厚度的覆土网层20;单层隔土透水布可在后续罗列覆土网层20时将相应上方的覆土网层20与下方的覆土网层20隔离,在透水的基础上将上方的覆土网层20中的覆土料隔离,确保上方的覆土网层20中的覆土料不会过多流失,也不会使下方的覆土网层20中的覆土料增多,始终符合最初覆土料量的标准设定;预先制作覆土网层20,可预先对覆土网层20进行维护处理,在菌丝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可直接在生产现场将覆土网层20覆盖在菌丝上,避免现场临时覆土和对覆土进行处理,提高了现场生产效率;在将覆土网层20覆盖在发酵培养基表面时,将下层网布21与菌丝对应,覆土料装于盛装碗231中,覆土料通过下网孔211与菌丝接触,使菌丝上方均匀且稳定覆盖到覆土料,立体网布2利用上层网布22、下层网布21和线绳可对覆土料的厚度和位置等进行限位和保持松散且均匀分布的状态,不易移动,尤其避免喷水后的土层移动对菌丝等造成的伤害,覆土料会透过下网孔211与菌丝接触,菌丝可基于接触的覆土料沿着下网孔211向上生长,穿过盛装碗231并逐渐生长扩大体积,最终从上网孔221长出,实现出菇,盛装碗231可对在覆土料中发育的菌丝、蘑菇根等组织进行包裹限位,出菇更加均匀有序且牢固稳定,而且盛装碗231上大下小,降低了多个菌丝进入同一盛装碗231进行发育的概率,不易出现多个蘑菇在同一处出菇,产生堆叠而造成蘑菇受挤压变形的情况,提高双孢蘑菇身形上的质量;
(3)将不同厚度的立体网布2平放在平面处,利用人工或夹装装置对上层网布22的边缘进行定位,将上层网布22拉起,并保持下层网布21与平面接触;然后将覆土料装于盛装碗231中,使覆土料透过线绳之间的间隙而填充到相邻盛装碗231之间,对盛装碗231中的覆土料及整个立体网布2进行支撑,制成多种厚度的覆土网层20;然后将填充完毕的覆土网层20和单层隔土透水布相间隔逐层罗列在一起,单层隔土透水布处于覆土网层20的下方,同种厚度的覆土网层20罗列在一起并用标记标示,在存放和后续生产使用过程中起到标示作用,不易弄混不同厚度的覆土网层20;此步骤可实现覆土网层20的流水线产业化加工,提高了生产效率,尤其可在种植双孢蘑菇之前进行提前生产,大大提高了现场生产的效率,还可预先对覆土料进行多种复杂处理,确保覆土料的品质,进而提高双孢蘑菇的生产质量;在制作覆土网层20过程中,利用人工或夹装装置对上层网布22的边缘进行定位后,可直接通过机械或人工撒土的方式进行填充覆土料,使覆土料更加松散且高效;而且单层隔土透水布可在后续罗列覆土网层20时将相应上方的覆土网层20与下方的覆土网层20隔离,在透水的基础上将上方的覆土网层20中的覆土料隔离,确保上方的覆土网层20中的覆土料不会过多流失,也不会使下方的覆土网层20中的覆土料增多,始终符合最初覆土料量的标准设定;
(4)将罗列的覆土网层20进行烘干和杀菌消毒处理,此步骤可消除杂菌和通过降低水分来减少杂菌的滋生,避免对双孢蘑菇菌种造成影响;
(5)对罗列的覆土网层20由上至下进行喷雾润湿,在双孢蘑菇菌种发育成菌丝之前提前利用喷雾方式将覆土网层20进行润湿处理,喷雾方式可保持覆土料的松散状态,不易因过湿而结团;
(6)准备培养箱1;培养箱1包括水平延伸长条形的支架11,装于支架11上且倾斜设置的倾斜箱12,以及处于倾斜箱12上端处用于悬挂覆土网层20的悬挂横梁13;支架11包括支撑于倾斜箱12下端下方的第一支柱111,支撑于倾斜箱12上端下方的第二支柱112,以及连接于第一支柱111和第二支柱112之间的加固横梁113;第一支柱111的上端形成有对倾斜箱12进行限位的卡槽1111,悬挂横梁13沿支架11长度方向延伸并固定于第二支柱112的上端,悬挂横梁13上设置有多个供挂绳201挂住的凸柱131;倾斜箱12包括多个沿支架11长度方向排列的箱单体121,箱单体121的长宽尺寸与覆土网层20的长宽尺寸相应,箱单体121内设有多个将箱单体121分隔成多个盛装区域的隔板14;在实际生产操作过程中,倾斜箱12直接安装在卡槽1111中定位,拆装便捷;在覆盖覆土网层20时,每个覆土网层20的上端均通过挂绳201挂在凸柱131上进行定位,避免覆土网层20沿着倾斜的箱单体121向下滑动,定位效果更佳。倾斜设置的倾斜箱12可使发酵料中的水分不易堆积,保持发酵料中水分均匀,光线照射和通风效果更好,增加散热面积和出菇量,且利于工作人员对蘑菇进行观察和管理操作;箱单体121的多个盛装区域可分别对发酵料进行盛装,使发酵料在整个箱单体121中受到限位而均匀且稳定的分布,避免发酵料随着时间和喷水等因素沿着箱单体121向下滑动堆积,对菌丝及整个蘑菇的生长均造成影响;而且多个沿支架11长度方向排列的箱单体121可使每个倾斜箱12均可一次性使用多种厚度的覆土网层20,便于进行同种培养条件下双孢蘑菇生长状况的比较;而且当相应箱单体121中的发酵培养基或相应的覆土网层20中的覆土料受到污染或需要更换等情况出现时,可直接将相应的箱单体121或覆土网层20移除,再将新的装有发酵培养基的箱单体121安装在相应的卡槽1111中,或覆盖上新的覆土网层20即可,操作便捷,大大提高了双孢蘑菇的选育效率;
(7)在蘑菇培养室中,先将箱单体121安装在卡槽1111上进行定位,然后将发酵料盛装于箱单体121中进行第二次发酵,制成发酵培养基,使培养料中的养分进行充分释放,而且在短期内即可对菌种进行养分供应,不会造成养分流失;
(8)待发酵培养基中的温度降至26-30(具体可为26、27、28、29或30)℃,在发酵培养基表面以每100平方厘米播种4-6(4、4.5、5、5.5或6)g麦粒菌种,在发酵培养基的表面播种菌种,此温度和菌种分散度利于菌种发菌;
(9)待菌丝成长到预期程度,将多种厚度的覆土网层20一一对应覆盖在箱单体121的发酵培养基表面,每个箱单体121上覆盖一个覆土网层20,每个培养箱1排列多种厚度的覆土网层20,并将每个覆土网层20上的各挂绳201挂在相对应的凸柱131上进行固定;覆土网层20覆盖在发酵培养基的表面,在搬运覆土网层20时连带下方的单层隔土透水布一同搬运,在将覆土网层20覆盖在发酵培养基表面时,将单层隔土透水布撤掉,将下层网布21与菌丝对应,使覆土料通过下网孔211与菌丝接触,单层隔土透水布可在搬运覆土网层20过程中放置覆土料流失,保证覆土网层20中的覆土料量符合标准设定;每个覆土网层20的上端均通过挂绳201挂在凸柱131上进行定位,避免覆土网层20沿着倾斜的箱单体121向下滑动,定位效果更佳;整个此步骤可使菌丝上方均匀且稳定覆盖到覆土料,立体网布2利用上层网布22、下层网布21和线绳可对覆土料的厚度和位置等进行限位和保持松散且均匀分布的状态,不易移动,尤其避免喷水后的土层移动对菌丝等造成的伤害,覆土料会透过下网孔211与菌丝接触,菌丝可基于接触的覆土料沿着下网孔211向上生长,穿过盛装碗231并逐渐生长扩大体积,最终从上网孔221长出,实现出菇,盛装碗231可对在覆土料中发育的菌丝、蘑菇根等组织进行包裹限位,出菇更加均匀有序且牢固稳定,而且盛装碗231上大下小,降低了多个菌丝进入同一盛装碗231进行发育的概率,不易出现多个蘑菇在同一处出菇,产生堆叠而造成蘑菇受挤压变形的情况,提高双孢蘑菇身形上的质量;多个箱单体121可使每个倾斜箱12均可一次性使用多种厚度的覆土网层20,便于进行同种培养条件下双孢蘑菇生长状况的比较;而且当相应箱单体121中的发酵培养基或相应的覆土网层20中的覆土料受到污染或需要更换等情况出现时,可直接将相应的箱单体121或覆土网层20移除,再将新的装有发酵培养基的箱单体121安装在相应的卡槽1111中,或覆盖上新的覆土网层20即可,操作便捷,大大提高了双孢蘑菇的选育效率。
优选地,在步骤(3)中,罗列的覆土网层20的数量为3-5层,多层覆土网层20罗列在一起可使各覆土网层20种的覆土料不会过多流失,还可使覆土网层20更加平整,易于后续覆盖操作,但覆土网层20不易罗列过多,当超过5层后会使最下层的覆土网层20中的覆土料受到过大压力而过于紧实,松散度降低,不利于菌丝向上发育,覆土网层20设置3-5层为较佳选择。
为了确保单层隔土透水布、立体网布2的透水透气和柔韧性等特性,优选地,在步骤(2)中,单层隔土透水布、上层网布22和下层网布21为纤维编织布或无纺布,单层隔土透水布可确保对罗列的覆土网层20喷雾时的透水性,而保证下方的覆土网层20也会被润湿;上层网布22和下层网布21在对覆土料进行柔性约束的同时也更容易铺平和与发酵培养基紧密接触,确保菌丝与覆土料接触。
优选地,在步骤(1)中,平滑地面为水泥或瓷砖地面,易于清洁,确保培养料中不会掺入过多杂质;为了确保发酵效果和养分全面,培养料包括主料和辅料,主料为麦秸与牛粪的混合物,辅料包括饼肥、尿素、碳酸钙、过磷酸钙和复合肥。
为了确保发酵效果和养分比例合理,优选地,麦秸与牛粪按重量比为1-2(1、1.3、1.6或2):1-2(1、1.3、1.6或2);辅料的重量占培养料重量:1.5-2.5(1.5、1.8、2、2.2或2.5)%,饼肥、尿素、碳酸钙、过磷酸钙和复合肥按重量比为2:1:1:1:1。
优选地,在步骤(1)中,平滑地面为水泥或瓷砖地面,易于清洁,确保培养料中不会掺入过多杂质;为了确保发酵效果和养分全面,培养料按重量百分比依次包括62-65(62、63、64或65)%的玉米芯、33-36(33、34、35或36)%的干牛粪、0.8-1.2(0.8、0.9、1、1.1或1.2)%的过磷酸钙和0.8-1.2%的石灰粉。
优选地,当选中相应品种的双孢蘑菇在相应厚度的覆土网层20生长最佳后,利用此相应厚度的覆土网层20进行扩大生产。
本发明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Claims (6)

1.一种优质双孢蘑菇的人工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培养料,将培养料堆放成等腰梯形料堆进行第一次发酵,制成发酵料;
(2)预先制作多个1.5-4cm不同厚度的覆土网层和多个与覆土网层长宽尺寸相应的单层隔土透水布,覆土网层包括立体网布和填充在立体网布中的覆土料;所述立体网布包括处于下方的下层网布,处于上方的上层网布,以及连接于上层网布和下层网布之间的支撑层;所述下层网布具有供菌丝穿过的下网孔,所述上层网布具有供菌柄穿过的上网孔,所述上网孔与下网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下网孔的直径小于上网孔的直径,所述上网孔的直径大于2cm,支撑层连接于上网孔和下网孔的边缘之间,支撑层与上下对应的上网孔和下网孔构成盛装覆土料的漏斗状的盛装碗,支撑层包括多个连接于上网孔和下网孔的边缘之间的线绳;上层网布和下层网布的至少其一边缘设置多个均匀分布的挂绳;
(3)将不同厚度的立体网布平放在平面处,利用人工或夹装装置对上层网布的边缘进行定位,将上层网布拉起,并保持下层网布与平面接触;然后将覆土料装于盛装碗中,使覆土料透过线绳之间的间隙而填充到相邻盛装碗之间,对盛装碗中的覆土料及整个立体网布进行支撑,制成多种厚度的覆土网层;然后将填充完毕的覆土网层和单层隔土透水布相间隔逐层罗列在一起,单层隔土透水布处于覆土网层的下方,同种厚度的覆土网层罗列在一起并用标记标示;
(4)将罗列的覆土网层进行烘干和杀菌消毒处理;
(5)对罗列的覆土网层由上至下进行喷雾润湿;
(6)准备培养箱;所述培养箱包括水平延伸长条形的支架,装于支架上且倾斜设置的倾斜箱,以及处于倾斜箱上端处用于悬挂覆土网层的悬挂横梁;支架包括支撑于倾斜箱下端下方的第一支柱,支撑于倾斜箱上端下方的第二支柱,以及连接于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之间的加固横梁;第一支柱的上端形成有对倾斜箱进行限位的卡槽,悬挂横梁沿支架长度方向延伸并固定于第二支柱的上端,悬挂横梁上设置有多个供挂绳挂住的凸柱;倾斜箱包括多个沿支架长度方向排列的箱单体,箱单体的长宽尺寸与覆土网层的长宽尺寸相应,箱单体内设有多个将箱单体分隔成多个盛装区域的隔板;
(7)在蘑菇培养室中,先将箱单体安装在卡槽上,然后将发酵料盛装于箱单体中进行第二次发酵,制成发酵培养基;
(8)待发酵培养基中的温度降至26-30℃,在发酵培养基表面每100平方厘米播种4-6g麦粒菌种;
(9)待菌丝成长到预期程度,将多种厚度的覆土网层一一对应覆盖在箱单体的发酵培养基表面,每个箱单体上覆盖一个覆土网层,每个培养箱排列多种厚度的覆土网层,并将每个覆土网层上的各挂绳挂在相对应的凸柱上进行固定;覆土网层覆盖在发酵培养基的表面,在搬运覆土网层时连带下方的单层隔土透水布一同搬运,在将覆土网层覆盖在发酵培养基表面时,将单层隔土透水布撤掉,将下层网布与菌丝对应,使覆土料通过下网孔与菌丝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质双孢蘑菇的人工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3)中,罗列的覆土网层的数量为3-5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优质双孢蘑菇的人工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2)中,所述单层隔土透水布、上层网布和下层网布为纤维编织布或无纺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质双孢蘑菇的人工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中,所述培养料包括主料和辅料,所述主料为麦秸与牛粪的混合物,所述辅料包括饼肥、尿素、碳酸钙、过磷酸钙和复合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优质双孢蘑菇的人工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麦秸与牛粪按重量比为1-2:1-2;所述辅料的重量占培养料重量:1.5-2.5%,饼肥、尿素、碳酸钙、过磷酸钙和复合肥按重量比为2:1:1: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质双孢蘑菇的人工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中,所述培养料按重量百分比依次包括62-65%的玉米芯、33-36%的干牛粪、0.8-1.2%的过磷酸钙和0.8-1.2%的石灰粉。
CN201910624529.3A 2019-07-11 2019-07-11 一种优质双孢蘑菇的人工选育方法 Active CN1103527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24529.3A CN110352790B (zh) 2019-07-11 2019-07-11 一种优质双孢蘑菇的人工选育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24529.3A CN110352790B (zh) 2019-07-11 2019-07-11 一种优质双孢蘑菇的人工选育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52790A CN110352790A (zh) 2019-10-22
CN110352790B true CN110352790B (zh) 2021-08-31

Family

ID=68218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24529.3A Active CN110352790B (zh) 2019-07-11 2019-07-11 一种优质双孢蘑菇的人工选育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5279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73894A (zh) * 2020-12-09 2021-04-20 福建省荣佳菇业有限公司 一种优质高产双孢蘑菇选育装置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03767B3 (fr) * 1986-09-17 1988-11-10 Gillard Philippe Procede de culture de champignons sur un compost ensemence de mycelium et recouvert d'un materiau apte a favoriser la fructification du mycelium
JP2003265041A (ja) * 2002-03-18 2003-09-24 Shindo Seni Kogyo Kk 植生基盤材等に用いるマット
CN2581512Y (zh) * 2002-08-30 2003-10-22 李兰英 加筋网
TW201101990A (en) * 2009-07-08 2011-01-16 zhen-zheng Huang Plant media
CN105123162B (zh) * 2015-06-29 2017-12-12 苏州翠浔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根矮化苦草培育、定植的方法
CN207978456U (zh) * 2018-01-05 2018-10-19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华北林业实验中心 用于干旱地区幼苗种植的保水毯
CN208415279U (zh) * 2018-07-06 2019-01-22 西华大学 土木工程用护坡防水土流失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52790A (zh) 2019-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48562B (zh) 一种天麻有性繁殖的高产栽培方法
CN103404266B (zh) 一种白及的繁殖方法
CN102318547B (zh) 霍山石斛试管苗的架空栽培方法
KR100953950B1 (ko) 미생물 및 식물 생육이 용이한 식생기반재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3597996B (zh) 一种大黄快速育苗方法
CN109588211A (zh) 一种羊肚菌的栽培方法
CN105165513B (zh) 一种果园套种香菇的生产方法
CN102187777A (zh) 植栽土壤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58099A (zh) 芹菜苗的工厂化培育方法
CN106212103A (zh) 一种提高杜鹃花育苗效果基质的制作方法
CN111788989A (zh) 苹果林下套种大球盖菇的方法
CN105900723B (zh) 一种珠子参的育苗方法及栽培方法
CN105340507A (zh) 一种佛甲草屋顶绿化种植方法及屋顶绿化种植结构
CN101926265B (zh) 一种高温蘑菇的栽培方法
CN109496686A (zh) 一种百香果套种食用菌的方法
CN112154858A (zh) 一种羊肚菌室内周年栽培方法
CN109105167A (zh) 一种大棚有机蔬菜的种植方法
CN111448941A (zh) 一种免放营养袋种植羊肚菌的方法
CN110352790B (zh) 一种优质双孢蘑菇的人工选育方法
CN104012393B (zh) 蔬菜栽培营养料床及蔬菜栽培方法
CN113179854A (zh) 一种盐碱地棚室栽培羊肚菌的方法
CN105075668B (zh) 一种促进羊肚菌菌核形成的转化袋及羊肚菌栽培方法
CN106358657A (zh) 一种桑园周年间作套种种植方法
CN110692429A (zh) 一种猕猴桃套种食用菌的套种装置及其套种方法
CN109601358A (zh) 一种铁皮石斛的种植床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