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44971A - 一种空滤引气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滤引气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44971A
CN110344971A CN201910723761.2A CN201910723761A CN110344971A CN 110344971 A CN110344971 A CN 110344971A CN 201910723761 A CN201910723761 A CN 201910723761A CN 110344971 A CN110344971 A CN 1103449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training pipe
air entraining
air
lower case
bl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2376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44971B (zh
Inventor
刘丹
陈国辉
朱忠华
邓瑞
任平
温敏
刘俊红
周伟
左乐
马增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91072376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4497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449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449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449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449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006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osition of elements of the air intake system in direction of the air intake flow, i.e. between ambient air inlet and supply to the combustion chamber
    • F02M35/10013Means upstream of the air filter; Connection to the ambient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091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details of intake ducts: shapes; connections;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4Intake manifol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空滤引气管,涉及汽车技术领域,所述空滤引气管包括引气管本体与引气硬管接口;引气管本体包括引气管上壳体与引气管下壳体;引气管上壳体与引气管下壳体之间卡接配合,并通过连接件相固定;引气管下壳体上还分别开设有与外界空气相连通的空气进气口、与空气进气口相对而设的发舱进气口以及朝向空滤器方向而设的引气硬管进气口;引气硬管接口设于引气管本体与空滤器之间;引气硬管接口的一端与引气硬管进气口相连,其另一端与空滤器的空滤接口相连。本发明提供的空滤引气管结构精简、节省成本、装配方便、使用寿命长,可实现完美的的引气、引流、挡雨雪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空滤引气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汽车发动机进气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空滤引气管。
背景技术
空滤引气管是发动机进气系统的空气进气通道。对于空滤引气管的设计,需满足以下几点要求:(1)缓解来自发动机的振动,同时降低进气噪声;(2)具有防雪防雨功能;(3)能够保持良好的自然风分配,以有效的优化发舱内的流场。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空滤引气管进气口设置在前端模块(FEM)左侧,且具有如下结构特征:(1)由于空滤器布置在发动机上方,进气口布置在前端模块上,两者有相对运动;为了缓解来自发动机的振动,并同时降低进气噪声,引气管的管路上增加了编织管结构;(2)由于增加了编织管结构,整个引气管的管身便设计有多个卡箍来固定对应管路接口;(3)由于进气口正对进气格栅,为了避免雨雪进入空滤内,引气管管口位置增加了挡雪板;(4)进气口固定点处还设置有缓振软垫和衬套,并采用两个螺栓固定。
上述空滤引气管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众使用需求,但其整体结构复杂,装配困难,并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频繁的振动会导致编织管结构的使用寿命大大衰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滤引气管,旨在解决现有车用空滤引气管的结构复杂、装配困难、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空滤引气管,用于汽车空滤器,所述空滤引气管包括:
引气管本体,所述引气管本体包括引气管上壳体与引气管下壳体;所述引气管上壳体与引气管下壳体之间卡接配合,并通过连接件相固定;所述引气管下壳体上还分别开设有与外界空气相连通的空气进气口、与所述空气进气口相对而设的发舱进气口以及朝向空滤器方向而设的引气硬管进气口;
引气硬管接口,所述引气硬管接口设置于所述引气管本体与空滤器之间;所述引气硬管接口的一端与所述引气硬管进气口相连,其另一端与所述空滤器的空滤接口相连。
可选地,所述引气管上壳体与引气管下壳体之间具体通过暗扣组件、第一卡扣组件以及引气管上壳体固定螺栓进行固定配合。
可选地,所述暗扣组件包括暗扣卡挡部与暗扣卡合部;所述暗扣卡挡部形成于引气管下壳体的向上端面处,所述暗扣卡合部形成于引气管上壳体上与所述暗扣卡挡部相对应的位置,并与所述暗扣卡挡部卡合配合以限位;
所述第一卡扣组件包括第一卡挡部与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一卡挡部形成于引气管下壳体的外周壁上,所述第一卡合部形成于引气管上壳体上与所述第一卡挡部相对应的位置,并与所述第一卡挡部卡接配合以定位;
所述引气管上壳体固定螺栓安装于引气管上壳体与引气管下壳体之间,并与所述引气管上壳体与引气管下壳体上的螺栓孔相配合,以对所述引气管上壳体与引气管下壳体之间进行固定。
可选地,所述暗扣组件分布于引气管本体的前侧,所述第一卡扣组件分布于引气管本体的后侧,引气管上壳体固定螺栓分布于引气管本体的左右两侧。
可选地,所述引气硬管接口与引气硬管进气口之间卡接配合,并通过连接件相固定。
可选地,所述引气硬管接口与引气硬管进气口之间具体通过第二卡扣组件、定位组件以及引气管上壳体固定螺栓进行固定配合。
可选地,所述第二卡扣组件包括第二卡挡部和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二卡挡部形成于引气管下壳体上靠近引气硬管接口的向下端面处,所述第二卡合部形成于引气硬管接口上与所述第二卡挡部相对应的位置,并与所述第二卡挡部卡接配合以限位;
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形成于引气硬管接口上,且具体为一上下贯通的通孔;所述定位孔延伸至引气管上壳体与引气管下壳体之间,且与所述引气管上壳体与引气管下壳体上的两对应螺栓孔相配合,共同构成一容纳所述引气管上壳体固定螺栓的空间;
所述引气管上壳体固定螺栓对引气管上壳体、引气管下壳体与引气硬管接口之间进行固定。
可选地,所述引气管下壳体上还设有与前端模块安装对接的前端模块安装端;所述前端模块安装端与前端模块之间通过第三卡扣组件、第二定位组件以及引气管下壳体固定螺栓进行固定配合。
可选地,所述第三卡扣组件包括引气管下壳体左侧卡环、引气管下壳体右侧卡环、前端模块左侧卡环以及前端模块右侧卡环;其中,所述引气管下壳体左侧卡环、引气管下壳体右侧卡环分别成形于引气管下壳体上靠近所述前端模块处的左右两侧;所述前端模块左侧卡环、前端模块右侧卡环分别成形于前端模块上与引气管下壳体对接处,并且,分别与所述引气管下壳体左侧卡环、引气管下壳体右侧卡环卡接配合以限位;
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引气管下壳体定位扣、前端模块定位扣和前端模块定位孔;其中,所述引气管下壳体定位扣成形于引气管下壳体下端面处;所述前端模块定位扣成形于前端模块上与所述引气管下壳体定位扣相对应的位置,并与所述引气管下壳体定位扣卡接配合以定位;所述前端模块定位孔成形于前端模块定位扣侧方的前端模块上,且具体为一上下贯通的通孔;所述前端模块定位孔与所述引气管下壳体上的第二螺栓孔位置相对应,且与之共同构成一容纳所述引气管下壳体固定螺栓的空间;
所述引气管下壳体固定螺栓对引气管下壳体与前端模块之间进行固定。
可选地,所述空气进气口具体开设于引气管下壳体的左侧,空气进气口的外周设有所述引气管下壳体左侧卡环。
可选地,所述引气硬管接口与空滤接口的连接处具体为海绵连接,其内填充有海绵,可进一步缓解来自发动机的振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引气管上壳体、引气管下壳体与引气硬管接口的结构配合来替代传统空滤引气管,带了以下具体优势:
(1)装配方便:本发明的各个部件之间的装配尤为注重装配的准确性和安装的方便性,引气管上壳体与引气管下壳体之间、引气管下壳体与前端模块(FEM)之间,引气硬管接口与引气管本体之间的装配都首先用卡扣卡接固定,然后螺栓打紧,既可提高装配的效率,又能保证密封性;
(2)优化流场:本发明的引气管本体上设有空气进气口、发舱进气口与引气硬管进气口,并且,空气进气口与发舱进气口相对而设;当自然风进入空气进气口后,空气进气口与发舱进气口之间形成高压流速区,空气进气口与引气硬管进气口之间形成相对负压区;实际使用时,自然风通过前进气格栅后,再通过空气进气口进入引气管本体,接着,一部分进去发舱,参与发舱内部的流场循环,优化流场,另一部风进入空滤参与发动机燃烧循环;
(3)结构精简、成本低、使用寿命长:一方面,由于整体采用了上下壳体的设计理念,且各部件之间的结构连接方便且稳固,本发明便无需继续采用传统的编织管结构与卡箍结构;另一方面,由于空气进气口与发舱进气口之间形成高压流速区,空气进气口与引气硬管进气口之间形成相对负压区,进入引气管本体的雨雪与杂物将直接进入发舱,而不会进入空滤,可有效实现挡雨雪的作用,因此本发明便无需继续采用额外的挡雪板结构;据此,本发明既可精简结构,又可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延长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空滤引气管结构精简、节省成本、装配方便、使用寿命长,可实现完美的的引气、引流、挡雨雪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市场上主流的空滤引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空滤引气管的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空滤引气管的实施例的引气管上壳体与引气管下壳体的爆炸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空滤引气管的实施例的引气管下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空滤引气管的实施例的引气硬管接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空滤引气管的实施例的引气管下壳体与引气硬管接口在装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空滤引气管的实施例的空滤引气管与空滤器联用时的爆炸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空滤引气管的实施例的空滤引气管与前端模块联用时的爆炸结构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空滤引气管的实施例的空滤引气管与前端模块联用时的另一视角爆炸结构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空滤引气管的实施例的空滤引气管内自然风走向原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 引气管本体 173 前端模块左侧卡环
11 引气管上壳体 174 前端模块右侧卡环
12 引气管下壳体 18 第二定位组件
121 空气进气口 181 引气管下壳体定位扣
122 发舱进气口 182 前端模块定位扣
123 引气硬管进气口 183 前端模块定位孔
13 暗扣组件 19 引气管下壳体固定螺栓
131 暗扣卡挡部 191 第二螺栓孔
132 暗扣卡合部 2 引气硬管接口
14 第一卡扣组件 21 第二卡扣组件
141 第一卡挡部 211 第二卡挡部
142 第一卡合部 212 第二卡合部
15 引气管上壳体固定螺栓 22 定位组件
151 螺栓孔 221 定位孔
16 前端模块安装端 3 空滤器
17 第三卡扣组件 31 空滤接口
171 引气管下壳体左侧卡环 4 前端模块
172 引气管下壳体右侧卡环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空滤引气管进气口设置在前端模块(FEM)左侧,且如图1所示,具有如下结构特征:(1)由于空滤器布置在发动机上方,进气口布置在前端模块上,两者有相对运动;为了缓解来自发动机的振动,并同时降低进气噪声,引气管的管路上增加了编织管结构;(2)由于增加了编织管结构,整个引气管的管身便设计有多个卡箍来固定对应管路接口;(3)由于进气口正对进气格栅,为了避免雨雪进入空滤内,引气管管口位置增加了挡雪板;(4)进气口固定点处还设置有缓振软垫和衬套,并采用两个螺栓固定。上述空滤引气管结构复杂,装配困难,并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频繁的振动会导致编织管结构的使用寿命大大衰退。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滤引气管,用于汽车空滤器3,图2至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空滤引气管的实施例。请参阅图2与图7,所述空滤引气管包括引气管本体1和引气硬管接口2。引气管本体1包括引气管上壳体11与引气管下壳体12,引气管上壳体11与引气管下壳体12之间卡接配合,并通过连接件相固定。引气管下壳体12上分别开设有与外界空气相连通的空气进气口121、与空气进气口121相对而设的发舱进气口122以及朝向空滤器3方向而设的引气硬管进气口123。引气硬管接口2设置于引气管本体1与空滤器3之间;引气硬管接口2的一端与引气硬管进气口123相连,其另一端与空滤器3的空滤接口31相连。
请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引气管上壳体11与引气管下壳体12之间具体通过暗扣组件13、第一卡扣组件14以及引气管上壳体固定螺栓15进行固定配合。
其中,暗扣组件13分布于引气管本体1的前侧,具体包括暗扣卡挡部131与暗扣卡合部132;暗扣卡挡部131形成于引气管下壳体12的向上端面处,暗扣卡合部132形成于引气管上壳体11上与暗扣卡挡部131相对应的位置,并与暗扣卡挡部131卡合配合以限位。
第一卡扣组件14分布于引气管本体1的后侧,具体包括第一卡挡部141与第一卡合部142;第一卡挡部141形成于引气管下壳体12的外周壁上,第一卡合部142形成于引气管上壳体11上与第一卡挡部141相对应的位置,并与第一卡挡部141卡接配合以定位。
引气管上壳体固定螺栓15分布于引气管本体1的左右两侧,且分别安装于引气管上壳体11与引气管下壳体12之间,与引气管上壳体11、引气管下壳体12上的螺栓孔151相配合,以对引气管上壳体11与引气管下壳体12之间进行固定。
具体装配时,首先将引气管上壳体11与引气管下壳体12的暗扣组件13卡住,前暗扣共计有两个,然后安装上下壳体的第一卡扣组件14,此时引气管本体1基本定位准确,最后通过左右两个引气管上壳体固定螺栓15打紧即可。
请参阅图4至图7,在本实施例中,引气硬管接口2与引气硬管进气口123之间具体通过第二卡扣组件21、定位组件22以及引气管上壳体固定螺栓15进行固定配合。
其中,第二卡扣组件21包括第二卡挡部211和第二卡合部212;第二卡挡部211形成于引气管下壳体12上靠近引气硬管接口2的向下端面处,第二卡合部212形成于引气硬管接口2上与第二卡挡部211相对应的位置,并与第二卡挡部211卡接配合以限位。
定位组件22包括定位孔221;定位孔221形成于引气硬管接口2上,且具体为一上下贯通的通孔;定位孔221延伸至引气管上壳体11与引气管下壳体12之间,且与引气管上壳体11、引气管下壳体12上的两对应螺栓孔151相配合,共同构成一容纳引气管上壳体固定螺栓15的空间。此时,引气管上壳体固定螺栓15对引气管上壳体11、引气管下壳体12与引气硬管接口2之间进行固定。
具体装配时,首先将第二卡挡部211和第二卡合部212对应卡接在一起(共3个接口),然后将定位孔221定位在引气管上壳体11与引气管下壳体12上的两对应螺栓孔151之间,当上下可以装配时,共用引气管上壳体固定螺栓15将三者同时固定。
请参阅图8至图9,在本实施例中,引气管下壳体12上还设有与前端模块4安装对接的前端模块安装端16;前端模块安装端16与前端模块4之间通过第三卡扣组件17、第二定位组件18以及引气管下壳体固定螺栓19进行固定配合。
其中,第三卡扣组件17包括引气管下壳体左侧卡环171、引气管下壳体右侧卡环172、前端模块左侧卡环173以及前端模块右侧卡环174;引气管下壳体左侧卡环171、引气管下壳体右侧卡环172分别成形于引气管下壳体12上靠近所述前端模块4处的左右两侧;前端模块左侧卡环173、前端模块右侧卡环174分别成形于前端模块4上与引气管下壳体12对接处,并且,分别与引气管下壳体左侧卡环171、引气管下壳体右侧卡环172卡接配合以限位。
第二定位组件18包括引气管下壳体定位扣181、前端模块定位扣182和前端模块定位孔183;引气管下壳体定位扣181成形于引气管下壳体12下端面处;前端模块定位扣182成形于前端模块4上与引气管下壳体定位扣181相对应的位置,并与引气管下壳体定位扣181卡接配合以定位;前端模块定位孔183成形于前端模块定位扣182侧方的前端模块4上,且具体为一上下贯通的通孔;前端模块定位孔183与引气管下壳体12上的第二螺栓孔191位置相对应,且与之共同构成一容纳引气管下壳体固定螺栓19的空间。引气管下壳体固定螺栓19对引气管下壳体12与前端模块4之间进行固定。
具体装配时,先将引气管下壳体左侧卡环171与前端模块左侧卡环173、引气管下壳体右侧卡环172与前端模块右侧卡环174分别对应卡接在一起,然后将引气管下壳体定位扣181与前端模块定位扣182扣接在一起,最后将前端模块定位孔183与引气管下壳体12上的第二螺栓孔191位置对应,并通过引气管下壳体固定螺栓19打紧即可。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空气进气口121具体开设于引气管下壳体12的左侧,空气进气口121的外周设有所述引气管下壳体左侧卡环171。
此外,本实施例中,引气硬管接口2与空滤接口31的连接处具体采用海绵连接,即,将其内填充海绵,可进一步缓解来自发动机的振动。
本实施例的有益之处:
(1)装配方便:各个部件之间的装配尤为注重装配的准确性和安装的方便性,引气管上壳体11与引气管下壳体12之间、引气管下壳体12与前端模块4(FEM)之间,引气硬管接口2与引气管本体1之间的装配都首先用卡扣卡接固定,然后螺栓打紧,既可提高装配的效率,又能保证密封性;
(2)优化流场:引气管本体1上设有空气进气口121、发舱进气口122与引气硬管进气口123,并且,空气进气口121与发舱进气口122相对而设;如图10所示,当自然风进入空气进气口121后,空气进气口121与发舱进气口122之间形成高压流速区,空气进气口121与引气硬管进气口123之间形成相对负压区;实际使用时,自然风通过前进气格栅后,再通过空气进气口121进入引气管本体1,接着,一部分进去发舱,参与发舱内部的流场循环,优化流场,另一部风进入空滤器3参与发动机燃烧循环;
(3)结构精简、成本低、使用寿命长:一方面,由于整体采用了上下壳体的设计理念,且各部件之间的结构连接方便且稳固,本实施例便无需继续采用传统的编织管结构与卡箍结构;另一方面,由于空气进气口121与发舱进气口122之间形成高压流速区,空气进气口121与引气硬管进气口123之间形成相对负压区,进入引气管本体1的雨雪与杂物将直接进入发舱,而不会进入空滤器3,可有效实现挡雨雪的作用,因此实施例便无需继续采用额外的挡雪板结构;据此,实施例既可精简结构,又可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延长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空滤引气管结构精简、节省成本、装配方便、使用寿命长,可实现完美的的引气、引流、挡雨雪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空滤引气管,用于汽车空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滤引气管包括:
引气管本体,所述引气管本体包括引气管上壳体与引气管下壳体;所述引气管上壳体与引气管下壳体之间卡接配合,并通过连接件相固定;所述引气管下壳体上还分别开设有与外界空气相连通的空气进气口、与所述空气进气口相对而设的发舱进气口以及朝向空滤器方向而设的引气硬管进气口;
引气硬管接口,所述引气硬管接口设置于所述引气管本体与空滤器之间;所述引气硬管接口的一端与所述引气硬管进气口相连,其另一端与所述空滤器的空滤接口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滤引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气管上壳体与引气管下壳体之间具体通过暗扣组件、第一卡扣组件以及引气管上壳体固定螺栓进行固定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滤引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暗扣组件包括暗扣卡挡部与暗扣卡合部;所述暗扣卡挡部形成于引气管下壳体的向上端面处,所述暗扣卡合部形成于引气管上壳体上与所述暗扣卡挡部相对应的位置,并与所述暗扣卡挡部卡合配合以限位;
所述第一卡扣组件包括第一卡挡部与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一卡挡部形成于引气管下壳体的外周壁上,所述第一卡合部形成于引气管上壳体上与所述第一卡挡部相对应的位置,并与所述第一卡挡部卡接配合以定位;
所述引气管上壳体固定螺栓安装于引气管上壳体与引气管下壳体之间,并与所述引气管上壳体与引气管下壳体上的螺栓孔相配合,以对所述引气管上壳体与引气管下壳体之间进行固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滤引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暗扣组件分布于引气管本体的前侧,所述第一卡扣组件分布于引气管本体的后侧,引气管上壳体固定螺栓分布于引气管本体的左右两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滤引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气硬管接口与引气硬管进气口之间卡接配合,并通过连接件相固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滤引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气硬管接口与引气硬管进气口之间具体通过第二卡扣组件、定位组件以及引气管上壳体固定螺栓进行固定配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滤引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扣组件包括第二卡挡部和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二卡挡部形成于引气管下壳体上靠近引气硬管接口的向下端面处,所述第二卡合部形成于引气硬管接口上与所述第二卡挡部相对应的位置,并与所述第二卡挡部卡接配合以限位;
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形成于引气硬管接口上,且具体为一上下贯通的通孔;所述定位孔延伸至引气管上壳体与引气管下壳体之间,且与所述引气管上壳体与引气管下壳体上的两对应螺栓孔相配合,共同构成一容纳所述引气管上壳体固定螺栓的空间;
所述引气管上壳体固定螺栓对引气管上壳体、引气管下壳体与引气硬管接口之间进行固定。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空滤引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气管下壳体上还设有与前端模块安装对接的前端模块安装端;所述前端模块安装端与前端模块之间通过第三卡扣组件、第二定位组件以及引气管下壳体固定螺栓进行固定配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滤引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卡扣组件包括引气管下壳体左侧卡环、引气管下壳体右侧卡环、前端模块左侧卡环以及前端模块右侧卡环;其中,所述引气管下壳体左侧卡环、引气管下壳体右侧卡环分别成形于引气管下壳体上靠近所述前端模块处的左右两侧;所述前端模块左侧卡环、前端模块右侧卡环分别成形于前端模块上与引气管下壳体对接处,并且,分别与所述引气管下壳体左侧卡环、引气管下壳体右侧卡环卡接配合以限位;
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引气管下壳体定位扣、前端模块定位扣和前端模块定位孔;其中,所述引气管下壳体定位扣成形于引气管下壳体下端面处;所述前端模块定位扣成形于前端模块上与所述引气管下壳体定位扣相对应的位置,并与所述引气管下壳体定位扣卡接配合以定位;所述前端模块定位孔成形于前端模块定位扣侧方的前端模块上,且具体为一上下贯通的通孔;所述前端模块定位孔与所述引气管下壳体上的第二螺栓孔位置相对应,且与之共同构成一容纳所述引气管下壳体固定螺栓的空间;
所述引气管下壳体固定螺栓对引气管下壳体与前端模块之间进行固定。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滤引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气管下壳体的空气进气口具体开设于引气管下壳体的左侧,空气进气口的外周设有所述引气管下壳体左侧卡环。
CN201910723761.2A 2019-08-06 2019-08-06 一种空滤引气管 Active CN1103449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23761.2A CN110344971B (zh) 2019-08-06 2019-08-06 一种空滤引气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23761.2A CN110344971B (zh) 2019-08-06 2019-08-06 一种空滤引气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44971A true CN110344971A (zh) 2019-10-18
CN110344971B CN110344971B (zh) 2021-01-12

Family

ID=68184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23761.2A Active CN110344971B (zh) 2019-08-06 2019-08-06 一种空滤引气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4497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098101U (zh) * 2012-12-31 2013-07-31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系统引气管总成
CN104061095A (zh) * 2013-03-18 2014-09-24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发动机的进气装置及具有该进气装置的汽车
CN104110335A (zh) * 2014-07-10 2014-10-22 浙江恒勃汽摩部件有限公司 具有防雪结构的汽车进气管结构
CN204003187U (zh) * 2014-06-19 2014-12-10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引气管装置及汽车
CN208816257U (zh) * 2018-09-21 2019-05-03 上和汽车部件(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进气管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098101U (zh) * 2012-12-31 2013-07-31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系统引气管总成
CN104061095A (zh) * 2013-03-18 2014-09-24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发动机的进气装置及具有该进气装置的汽车
CN204003187U (zh) * 2014-06-19 2014-12-10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引气管装置及汽车
CN104110335A (zh) * 2014-07-10 2014-10-22 浙江恒勃汽摩部件有限公司 具有防雪结构的汽车进气管结构
CN208816257U (zh) * 2018-09-21 2019-05-03 上和汽车部件(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进气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44971B (zh) 2021-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49101B (zh) 一种中冷系统及其构成方法
CN202220859U (zh) 一种节流截止阀
CN110344971A (zh) 一种空滤引气管
CN205448129U (zh) 雾气流通结构及雾化扇
CN201588688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
CN207568684U (zh) 一种带导流的排气挠性节
CN213331318U (zh) 一种新型egr阀连接管总成结构
CN208118891U (zh) 一种汽车空调箱密封结构
CN211737324U (zh) 集成式汽车空气滤清器系统
EP0787613A3 (en) Air intake devic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219789842U (zh) 一种空调进风口密封处理结构
CN208294598U (zh) 发动机气缸盖罩
CN207437236U (zh) 一种降噪型节气门体密封圈
CN203009121U (zh) 一种乘用车发动机顶置空气滤清器
CN207316366U (zh) 发电机组及其通风部件
CN213684688U (zh) 一种能够增加叶轮进口风量的风机进气箱
CN218935478U (zh) 水龙头套
CN2670765Y (zh) 防风雨罩
CN209176790U (zh) 一种车辆
CN209414019U (zh) 一种汽车空滤的消音进气管
CN219523838U (zh) 一种混动车型前保中支架和导风板一体式结构
CN216185503U (zh) 发动机装饰罩以及车辆
CN214577468U (zh) 一种发动机用进气管
CN211166329U (zh) 一种小型推土机空调排风管路系统
CN213331221U (zh) 一种发动机曲通系统防结冰结构及发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