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39475A - 多针管阵列及具有其的注射针头和注射器 - Google Patents

多针管阵列及具有其的注射针头和注射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39475A
CN110339475A CN201910700857.7A CN201910700857A CN110339475A CN 110339475 A CN110339475 A CN 110339475A CN 201910700857 A CN201910700857 A CN 201910700857A CN 110339475 A CN110339475 A CN 1103394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bottom end
needle
injection
pipe arr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0085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39475B (zh
Inventor
岳瑞峰
王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70085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3947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394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394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394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394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5/32Needles; Details of needles pertaining to their connection with syringe or hub; Accessories for bringing the needle into, or holding the needle on,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tection of nee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61M2037/003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having a lume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61M2037/0046Solid microneedles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多针管阵列及具有其的注射针头与注射器,所述多针管阵列包括: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的顶端和底端中间均设有由等高侧壁围成的敞口池,所述顶端敞口池与底端敞口池通过通孔连通,所述通孔包括自上而下相连的顶端通孔和底端通孔;至少两个注射针管,每个所述注射针管的尾端经过所述顶端通孔穿入所述底端通孔,所述注射针管的尖端凸出所述固定部件的侧壁顶端并向上延伸,每个所述注射针管均有一一对应的所述通孔;胶层,所述注射针管外壁与通孔侧壁之间的空间内填充有胶层,适于将所述注射针管固定于所述通孔中。本发明的多针管阵列结构小巧、简单、坚固,制作工艺简便,成品率高,一致性与均匀性好且成本低,应用前景广泛。

Description

多针管阵列及具有其的注射针头和注射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与美容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多针管阵列及具有其的注射针头和注射器。
背景技术
作为注射器的关键部件,多针管注射针头主要用于将微量/小量的药液或美容护肤液向皮内或皮下实施无痛/微痛、均匀的快速注射,虽然针头上的针管数量通常只有2-16根,但其采用的金属针管非常纤细,直径往往小于0.25mm且凸出用于穿刺的针尖长度仅为0.5-2mm。由于人体的皮肤尤其是面部非常柔软且不平整,在针尖很短的情况下,为了保证注射均匀且不漏液,就要求针管之间的间距和针管阵列所占面积不能太大。
众所周知,针管越细、越短就越难以实现对其进行准确、可靠且快速的操作与控制。面对纤细针管进行精准排列、定位与夹持等操控能力的限制,一方面,现有自动磨针机批量制造出的针管长度较长(>12mm),用其制作多针管针头时,就需要将针管长度的绝大部分(至少10mm)设置并固定在针座以内,这与采用单根针管的传统针头有明显的不同;另一方面,在多针管针头的组装制造过程中,如何将这些纤细、短小的针管准确、可靠、快速的排列整齐、分开、输运等都存在严峻的挑战,其中,在尺寸非常有限的同一个针座上如何能够实现对多根针管阵列的快速、准确的组装、定位和上胶固定更是面临空前的困难,因为只要其中一根针管没有准确就位或被胶堵塞就将成为废品,针管数量越多、间距越小、针尖越短,成品率无疑就越低。现有多针管注射针头通常是对传统单根针管注射针头结构的简单集成,一方面,为了便于组装,其针间距通常设置得很宽(5mm左右),由多个针管组装成的针头尺寸就必然很大,这样反而不利于实现注射的均匀性与便利性,且容易造成漏液;另一方面,为了避免上胶时堵塞针管,点胶时凸出的针尖通常比实际穿刺长度要长得多且需对所有针管逐一进行点胶,随后又需另外加装限高结构以减小能够凸出穿刺的针尖长度,这无疑又会明显增加整个结构的复杂度与成本、工效很低。此外,由于多个针管阵列占用面积较大、而针尖又很短,为了避免漏液,往往会在针座上另设有通过外界抽气就可以在针座与皮肤之间产生真空负压的结构,在使用时就需与抽气泵联用以将所有针尖通过吸压的方式刺入皮肤,这无疑会明显增加了使用成本并降低了操作的便利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针管阵列,其结构小巧、简单、坚固,制作工艺简便,成品率高,一致性与均匀性好且成本低。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针管注射针头。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针管注射器。
在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针管阵列。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多针管阵列包括: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的顶端和底端中间均设有由等高侧壁围成的敞口池,所述顶端敞口池与底端敞口池通过通孔连通,所述通孔包括自上而下相连的顶端通孔和底端通孔,所述顶部通孔的顶端横截面大于底部横截面,所述底端通孔呈圆柱形或者锥度不大于20度的倒锥台形,所述固定部件由塑料一体制备;至少两个注射针管,每个所述注射针管的尾端经过所述顶端通孔穿入所述底端通孔,所述注射针管的尖端凸出所述固定部件的侧壁顶端并向上延伸,每个所述注射针管均有一一对应的所述通孔;胶层,所述注射针管外壁与通孔侧壁之间的空间内填充有胶层,适于将所述注射针管固定于所述通孔中。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针管阵列,在敞口池底部向下设置有呈顶大底小的漏斗状的通孔,注射针管可以从顶端通孔处快速插入,实现对针管的粗定位,然后注射针管再插入底端通孔,实现对针管的精准定位。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针管阵列具有结构小巧、简单、坚固、制作工艺简便、成品率高、一致性与均匀性好且成本低等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多针管阵列还可以具有下列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顶端敞口池底部呈平面或中间下凹的曲面并设有连通所述顶端通孔的导流槽,且所述导流槽至少设在部分相邻的两个所述顶端通孔之间,所述顶端通孔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导流槽连通的导流槽口。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导流槽口的宽度不大于所述注射针管的外径;所述导流槽底设为平面或为槽口处最低的曲面。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顶端通孔由第一区和第二区的合集区域组成,所述第一区沿纵向的正投影与所述底端通孔重合;其中,所述第一区位于所述第二区内;或者所述第一区与所述第二区部分相交。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顶端通孔的横截面自上而下逐渐减小;或者所述顶端通孔具有自上而下连通的上通孔和中通孔,其中,所述上通孔的侧壁朝向外侧的倾斜角度为0~20°,所述中通孔的至少部分侧壁朝向外侧的倾斜角度为所述倒锥台锥角的1倍以上;所述导流槽口的深度不超过所述上通孔的底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固定部件的外壁上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凸起或者定位凹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固定部件侧壁顶端与所述注射针管的尖端之间的高度为0.5~3.5毫米,优选0.5~2.0毫米,更优选0.5~1.5毫米。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底端通孔的高度为0.3~2.5毫米,优选0.3~2毫米,更优选0.3~1.5毫米,所述底端通孔的高度不大于所述通孔总高度的1/3。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注射针管的尾端从底端通孔向所述底端敞口池开口方向伸出设定长度并具有针尖。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针管注射针头或注射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多针管注射针头或注射器包括:前面所述的多针管阵列,所述底端敞口池呈圆锥状或圆柱状并可形成注射筒或与注射筒前端凸起的注射接口匹配。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针管注射针头或注射器结构小巧紧凑、制造工艺简单、适合自动化批量生产、成本低廉、使用灵活方便、实用性强,能够与各种类型的注射筒的接口直接相连,无需借助抽气泵等产生真空负压的手段或技术,就能够非常方便的将微量/小量的药液或美容护肤液通过阵列中的所有针尖向皮内或皮下实施无痛/微痛、均匀的快速注射。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多针管阵列的纵向截面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多针管阵列的纵向截面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固定部件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固定部件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多针管阵列的主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又一种固定部件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再一种多针管阵列的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再一种多针管阵列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再一种多针管阵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多针管注射针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多针管注射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固定部件;110:顶端敞口池;111:底端敞口池;120:通孔;121:顶端通孔;1211:顶端通孔的上段(上通孔);1212:顶端通孔的下段(中通孔);122:底端通孔;130:导流槽;131:导流槽口;140:定位凸起或凹槽;
200:注射针管;210:注射针管的尾端;220:注射针管的尖端;
300:胶层;
400:针座;410:顶盖;411:取液通孔;412:凸起或凹槽;420:侧壁;430:空腔;
500:取液针;
600:活塞;
700:推拉杆;
800:加药入口;810:保护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下面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底部”、“表面”、“上部”、“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连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提出了多针管阵列、多针管注射针头和多针管注射器,下面将分别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多针管阵列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多针管阵列。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见图1,该多针管阵列包括:固定部件100,固定部件100的顶端和底端中间均设有由等高侧壁围成的敞口池,顶端敞口池110和底端敞口池111通过通孔120连通,通孔120包括自上而下相连的顶端通孔121和底端通孔122,顶端通孔121的顶端横截面大于底端横截面,底端通孔122呈圆柱形或者锥角不大于20度(例如不大于15度、不大于10度、不大于5度、不大于3度或不大于1度)的倒锥台形,固定部件100由塑料一体制备;至少两个注射针管200,每个注射针管的尾端210经过顶端通孔121穿入底端通孔122,注射针管的尖端220凸出固定部件100的侧壁顶端向上延伸,每个注射针管200均有一一对应的通孔120;胶层300,通孔120内填充有胶层300,适于使注射针管200固定于通孔120中。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固定部件100(本发明中亦可称为定位夹壁)是一种由工程塑料或聚丙烯等常用塑料采用注塑等方法一体成型的具有两端开口的结构,高度可设为4-12毫米,其顶端的正中有一个0.5-3毫米深的敞口池110(如图1中虚线框所示),敞口池110的池底设有按照一定间距排列的通孔120。通孔120呈顶大底小的漏斗形结构,顶端通孔121开口的尺寸最大,这样便于将注射针管200从顶端通孔121开口处快速插入,主要用于实现对注射针管200的粗定位;底端通孔122为一段锥度很小(不大于20°)的圆锥形孔或圆柱形通孔,且底端通孔122开口的尺寸最小,这种结构的设置主要用于实现对注射针管200的精准定位。
本发明中的注射针管可以选用具有足够机械强度与良好生物兼容性的各种聚合物或金属的管材制备,最常用的是外径200~300微米的医用不锈钢毛细管,采用自动排管机与自动磨针机就有望大批量制备出12~13毫米以上长度且具有锐利针尖的纤细针管。根据实际需要,凸出用于刺入的针尖长度(即伸出固定部件侧壁顶端的针管长度,如图1中d1所示)通常可设定为0.5-3.5毫米,甚至0.5-2.0毫米或0.5-1.5毫米。针尖长度d1越短,刺入皮肤后造成的损伤与疼痛就越小,碰到神经的几率就明显降低,甚至不会产生痛感。对于传统注射器针头上的针管又粗又长,每个针座上只有单根针管且凸出于针座的针尖长度远远超过插入并固定在针座内的长度;与之相反,在多针管阵列中,针管的绝大部分应是插入并固定在定位夹壁中的。对于多针管阵列而言,一方面,针管的外径和间距越小、长度越长,对针管的定位精度的要求就越高;另一方面,凸出的针尖越短、间距越小,如何将液态胶黏剂快速加入到每个通孔内仅用于固定针管而不触及针尖以堵塞针孔,将面临空前的挑战。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顶端通孔的结构不作严格限定,只要整体上横截面积自上而下呈减小趋势即可,可以为如图1所示的顶端通孔121的横截面自上而下逐渐减小,也可以如图2所示的顶端通孔121自上而下包括横截面等宽的上段1211(几乎垂直向下,侧壁向外侧的倾斜角度为0~20°)和横截面逐渐减小的下段1212(具有倾斜角度,至少部分侧壁向外侧的倾斜角度为倒锥台锥角的1倍以上,例如2倍或多倍)。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顶端通孔121的坡度大于底端通孔122的坡度(顶端/底端通孔的侧壁与水平右向线之间的夹角视作坡度)。通过采用顶大底小、底端为一段锥度很小的圆锥形孔或圆柱形通孔的漏斗形通孔结构,就能够有效解决细长针管的定位精度问题。在一些实施例中,底端通孔122的锥度越小、长度越长、直径越接近针管的外径,对针管的定位精度就越高。由于注塑模具钢材强度的限制,通常对制作内径为500微米以下的孔的长度有严格的限制,否则模具的使用寿命就将明显下降,孔径越小、孔越长,寿命越短。在一些实施例中,采用的注射针管200外径最好不大于300微米、大部分实施列中的针管外径为180-250微米,即使制作尺寸稍大一点的底端通孔,为了保证注塑模具具有一定的使用寿命,设计的底端通孔122长度d2一般为0.3mm-2.5mm,通常为0.3mm-2mm甚至0.3-1.5mm,这样底端通孔的长度d2通常不到整个通孔d3长度的三分之一,甚至不足其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在图1中可以明显看出,顶端通孔121为锥度较大的漏斗形且其长度比底端通孔122的长度大得多。顶端敞口池110的池底可设计为平面形或更便于液态粘合剂流入通孔内的中间下凹的曲面形结构。设置深度d4为0.5-3毫米的顶端敞口池110有利于加注一次液态粘合剂就能完成对所有通孔120的填充,且不易使其触及针管尖端以堵塞针孔或溢出固定部件。液态粘合剂可以采用紫外固化胶、医用环氧树脂胶等常用的胶黏剂,其可在光照、加热等情况下迅速完成固化以将注射针管固定在定位夹壁上。在本发明实施列中,根据具体需要,注射针管200的两端都可以呈尖状,或者仅上端呈尖状,针尖的形状也可以不同,只要结构坚固、便于穿刺且不易堵塞管道即可。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定位夹壁100是一种圆柱管状结构,其顶端的正中有一个圆形的顶端敞口池110,顶端敞口池110的池底均匀分布有三个通孔120。顶端通孔121开口和底端通孔122开口均为同心的圆形,至少部分相邻两个通孔120之间通过导流槽130相连通,顶端通孔121侧壁上开设有与导流槽130相连通的导流槽口131。在前期大量的工艺实验中经常发现,上胶时为了避免堵塞针尖并节省胶的用量以降低成本,添加的液态粘合剂的量非常有限,这样即使设计了敞口池,添加的液态粘合剂在阵列通孔中的分布仍会很不均匀,甚至在有的通孔中根本没有流入一点液态胶黏剂,如果不逐一检查及时进行补胶,必然导致废品,所以工效不高、正品率较低。为此,通过细致分析与实验总结,本发明在顶端敞口池110底部设有连通顶端通孔121的导流槽130,且导流槽130至少设在部分相邻的两个顶端通孔121之间,顶端通孔121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导流槽130连通的导流槽口131,由此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整个导流槽的底部可以设计为平面或中间高、导流槽口处稍低的斜面。作为优选,导流槽口131的宽度小于针管的外径,这样在自动化的插管过程中,避免个别针管卡在导流槽口无法就位,从而造成废品。
由于通孔在固定部件100中具有特定的方位,只有首先固定固定部件的方位,在自动化生产过程中才能将排好的注射针管200准确插入顶端通孔121开口中。为此,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固定部件100的外侧壁上间隔设置至少两个,优选均匀分布三个定位凸起或者定位凹槽140。设置定位凸起或定位凹槽140的具体数量、结构与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定,通常是在能够满足需要的情况下,设置的数量尽量少且结构简单、尺寸小。
如图1所示,固定部件100的底端设置有底端敞口池111,采用这种结构,一方面可以使纤细的注射针管底端始终处于悬空状态,能够有效避免针管的堵塞,另一方面也可以用于与注射筒相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底端敞口池111可以呈圆柱形(如图8所示),也可以呈圆锥形(如图9所示)。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顶端通孔121由上通孔1211和中通孔1212串联而成。其中,上通孔1211位于通孔120的顶端一侧且侧壁陡峭(几乎垂直向下,侧壁朝向外侧的倾斜角度不大于20°),中通孔1212位于上通孔1211与底端通孔122之间且具有倾斜平滑(具有倾斜角度,至少部分侧壁朝向外侧的倾斜角度为倒锥台锥角的1倍以上,例如2倍或多倍)的侧壁,主要用于引导注射针管能够顺利进入底端通孔122。上通孔1211的尺寸最大,设计的长度往往大于整个通孔长度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二。在一些实例中,导流槽130的深度通常设计的较深,但原则上导流槽的槽底高度不低于上通孔1211的底部高度,否则导流槽口会开到具有倾斜侧壁的中通孔1212中,如果插入的针管尾端落到此区将无法自动进入底端通孔122中。另外,为了便于液体粘合剂可以由一个通孔流入另一个通孔,导流槽底设为平面或为槽口处最低的曲面。采用这种上、中通孔与底端通孔的结构配置并与较深的导流槽设计相结合,不仅更有利于使穿过顶端通孔开口的细长针管能够顺利进入到底端通孔实现精准定位,一次只需加入较少的液态粘合剂就能使其通过导流槽流入所有通孔的中通孔内并最终固定插入的针管,而且可使与之相关的注塑模具零件的机械强度明显增加、寿命大幅度提高,从而能够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结合如图2和图3所示的一些实施例中,上通孔1211是侧壁陡峭的圆锥形通孔或圆管形通孔,中通孔1212是具有预定锥度的圆锥形通孔,即整个通孔具有对称轴。制造这种通孔结构的注塑模具较为简单,但在进行多针管阵列的组装过程中时常会出现如下现象:即将针管尾端210在底端通孔122处定位后,在随后加入液态粘合剂时如果不小心让其在顶端通孔121开口处触碰到了针管,由于粘性的作用很容易将纤细的针管200拉向通孔120的边缘,这样固化后就无法保证多针管阵列的均匀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顶端通孔121由第一区A和第二区B的合集区域组成,第一区A沿纵向的正投影与底端通孔122重合;其中,第一区A位于第二区B内,具体地,第一区A可以为第二区B的同心圆(如图4和5所示)、偏心圆或内切圆;或者第一区A与第二区B部分相交(如图6所示)。
在图4所示的俯视图及其对应的主视图5中,第一区A位于第二区B内且为第二区B的内切圆。顶端通孔121的顶端开口处呈圆形,注射针管200垂直向下穿过顶端通孔121,并且注射针管200的侧壁与顶端通孔121相内切。虽然敞口池110内三个通孔120的顶端通孔121开口均为圆形,但是其与底端通孔122开口几乎是相切的,即每个通孔均设有从顶端至底端具有相同或相近陡峭侧壁的圆弧段,上通孔1211、中通孔1212和底端通孔122在底端的投影在圆弧段处几乎是重合的,说明插入后的针管200将被固定在顶端通孔121开口的边缘;另一方面,圆弧段被设置在紧邻敞口池底的四周以使针管能够紧邻顶端边框。另外,这三个通孔120共用了一个导流槽130,这样更有利于液态粘合剂在各通孔之间的自动快速分配。进一步结合图5可以更直观地看出,在敞口池110内的两个通孔120中紧邻顶端边框处分别垂直凸出了一个针尖220。实验证明,采用这种结构一方面可以改善由前述加入液态粘合剂过程可能造成多针管阵列的不均匀性问题,但并不能彻底消除该问题;另一方面,由于针管200紧邻顶端边框,将这种多针管阵列刺入柔软的皮肤时,能够确保将所有针管刺入由顶端边框限定的针尖长度,无需再通过外界抽气在针座与皮肤之间产生真空负压,从而可以明显提高使用的便利性、降低了使用成本并减小了器械尺寸。
在图6所示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区A与第二区B部分相交。虽然敞口池110内的四个通孔分别位于紧邻正方形顶端边框102的4个顶角,但与图4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不同,圆弧段(即第一区A中不与第二区B重合的部分)在顶端通孔开口10311处明显向外凸出形成近似半圆形,这样插入的针管进入通孔后还将借助这个很长的半圆形圆弧段进行自动的精确定位,实验证明采用这种结构的针管一旦精确定位就难以轻易改变位置,可望从根本上解决加入液态粘合剂等工艺过程可能造成多针管阵列的不均匀性问题。
在图7所示的一些实施例中,2×3个(可以为2×N个,N为≥2的整数)针管被均匀固定在长方形敞口池110内紧邻池边的通孔中,这些针管能够刺入皮肤的最大深度均可由其紧邻的顶端边框的位置限定,在设定凸出的针尖长度为最大刺入深度情况下,仅靠顶端边框的限位作用就完全可以确保阵列中的所有针管刺入的深度相同,操作过程将变得非常简单。
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固定部件100的底端敞口池111呈圆锥形,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底端敞口池111呈圆柱状,注射针管的尾端210从底端通孔122向底端敞口池111开口方向伸出设定长度并具有针尖。
多针管注射针头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针管注射针头。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多针管注射针头包括前面所述的多针管阵列。
下面参考图8-图10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多针管针头。
在图8和图9的实施例中,该多针管阵列即可视作多针管针头,即设有圆柱形或圆锥形的底端敞口池111可以与注射器前端凸起的接口相配合。
具体地,在图8所示的一些实施例中,多针管阵列中有两个针管200,定位夹壁100的圆锥管形底端敞口池111能够与现有各种注射筒前端凸出的注射接口相互配合,只需一次就同时完成对多针管阵列与多针管注射针头的组装,使用时可作为一次性注射针头非常方便地安装到注射筒前端凸出的注射接口上实施注射。
在图9所示的一些实施例中,定位夹壁100的底端敞口池111为内径约为10毫米、长约8毫米的圆柱形套筒,多针管阵列中三个针管200的两端均具有针尖,其中凸出顶端边框用于刺入皮肤的针尖长度为1-2毫米,向下伸入圆柱形套筒内的针管尾端长度约为4-7毫米,只需一次就能同时完成对多针管阵列与多针管注射针头的组装。如作为胰岛素注射笔用一次性注射针头,使用时可直接通过按压的方式将圆柱形套筒111安稳地套在胰岛素注射笔一端的预灌装药液瓶的接口上,同时,圆柱形套筒111内的针尖将刺穿瓶口处的密封橡胶垫而与药液接触。通过设定胰岛素注射笔的注射剂量并按压预灌装药液瓶后端的活塞推杆,就能将定量的药液通过针管200实施无痛、快速且均匀的皮下注射。
下面参考图10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又一种多针管注射针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多针管注射针头,包括:针座400,该针座400包括:顶盖410;以及侧壁420,该侧壁420与顶盖410的边缘相连,共同形成中空且开口向下的套筒;前面所述多针管阵列,该多针管阵列密封固定于与开口相对的顶盖410外壁上。
在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针座400是上有顶盖、下面敞口的圆柱状塑料套筒,在顶盖410的上方设有一体成型的圆环状或方环状的定位凸起或定位凹槽412,在定位凸起或定位凹槽的中心设有一个穿过顶盖与下面的圆柱状塑料套筒连通的取液通孔411。将外径为400微米、长约7毫米的取液针500的尾端插接并通过粘合剂密封、固定在取液通孔411内,取液针500的针尖向下伸入柱状套筒内;将具有2根针管的多针管阵列安装在定位凸起上或定位凹槽412内处并采用粘合剂固定,顶盖与固定部件底部敞口池可形成空腔430结构,使液体可以从取液针500经该空腔430流入注射针管200中。与图9用法类似,该针头也可用作胰岛素注射笔用一次性注射针头。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前面针对多针管阵列所描述的特征和优点,同样适用于该多针管注射针头,在此不再赘述。
多针管注射器
下面参考图11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的多针管注射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见图11,该多针管注射器包括:前面所述的多针管注射针头;活塞600,该活塞600密封滑动设置于底端敞口池111的空腔中;推拉杆700,该推拉杆700的一端与活塞600相连,另一端带有推手柄且伸出空腔开口;以及加药入口800,该加药入口800开设于边框的侧壁上。
在图11所示的一些实施例中,多针管阵列定位夹壁100的底端敞口池111一体制作成设定直径与长度的注射筒111,筒内放置有活塞600和与其连接的推拉杆700。传统注射器中的单根针管又粗又长,利用抽拉活塞的方法很容易将药瓶内的药液吸入注射筒111内。与其不同,由于多针管注射器前端凸出的针尖非常纤细、短小,继续采用上述方法添加药液并不太容易。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可以在注射筒111后端的侧壁上设一加药入口800与入口保护塞或帽810,这样就可以首先利用传统注射器非常便捷的将注射液通过加药入口800注入多针管注射器中,然后再进行无痛、均匀、快速的皮内/皮下注射。
总之,本发明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在使用与制造中存在的问题与弊端,不仅针尖尺寸与针间距均能做得很小且整个结构简单、坚固、紧凑、安全、可靠,用胶少、成品率与一致性高、成本低,能够非常方便的实现面向皮下/皮内的高通量、无痛、均匀地快速注射,而且可以全部采用现有成熟的医用材料和安全可靠的制造工艺进行自动化大批量生产,用胶少、成品率与一致性高,成本得到明显降低。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多针管阵列,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的顶端和底端中间均设有由等高侧壁围成的敞口池,所述顶端敞口池与底端敞口池通过通孔连通,所述通孔包括自上而下相连的顶端通孔和底端通孔,所述顶部通孔的顶端横截面大于底部横截面,所述底端通孔呈圆柱形或者锥度不大于20度的倒锥台形,所述固定部件由塑料一体制备;
至少两个注射针管,每个所述注射针管的尾端经过所述顶端通孔穿入所述底端通孔,所述注射针管的尖端凸出所述固定部件的侧壁顶端并向上延伸,每个所述注射针管均有一一对应的所述通孔;
胶层,所述注射针管外壁与通孔侧壁之间的空间内填充有胶层,适于将所述注射针管固定于所述通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针管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端敞口池底部呈平面或中间下凹的曲面并设有连通所述顶端通孔的导流槽,且所述导流槽至少设在部分相邻的两个所述顶端通孔之间,所述顶端通孔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导流槽连通的导流槽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针管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口的宽度不大于所述注射针管的外径;
所述导流槽底设为平面或为槽口处最低的曲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针管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端通孔由第一区和第二区的合集区域组成,所述第一区沿纵向的正投影与所述底端通孔重合;
其中,所述第一区位于所述第二区内;或者
所述第一区与所述第二区部分相交。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针管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端通孔的横截面自上而下逐渐减小;或者
所述顶端通孔具有自上而下连通的上通孔和中通孔,其中,所述上通孔的侧壁朝向外侧的倾斜角度为0~20°,所述中通孔的至少部分侧壁朝向外侧的倾斜角度为所述倒锥台锥角的1倍以上;
所述导流槽口的深度不超过所述上通孔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针管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的外壁上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凸起或者定位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针管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侧壁顶端与所述注射针管的尖端之间的高度为0.5~3.5毫米,优选0.5~2.0毫米,更优选0.5~1.5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针管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端通孔的高度为0.3~2.5毫米,优选0.3~2毫米,更优选0.3~1.5毫米,所述底端通孔的高度不大于所述通孔总高度的1/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针管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针管的尾端从底端通孔向所述底端敞口池开口方向伸出设定长度并具有针尖。
10.一种多针管注射针头或注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多针管阵列,所述底端敞口池呈圆锥状或圆柱状并可形成注射筒或与注射筒前端凸起的注射接口匹配。
CN201910700857.7A 2019-07-31 2019-07-31 多针管阵列及具有其的注射针头和注射器 Active CN1103394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00857.7A CN110339475B (zh) 2019-07-31 2019-07-31 多针管阵列及具有其的注射针头和注射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00857.7A CN110339475B (zh) 2019-07-31 2019-07-31 多针管阵列及具有其的注射针头和注射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39475A true CN110339475A (zh) 2019-10-18
CN110339475B CN110339475B (zh) 2024-02-09

Family

ID=68183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00857.7A Active CN110339475B (zh) 2019-07-31 2019-07-31 多针管阵列及具有其的注射针头和注射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39475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72169A (ja) * 2000-12-07 2002-06-18 Fanuc Ltd マイクロ注射針
JP2011045565A (ja) * 2009-08-27 2011-03-10 Nanbu Plastics Co Ltd 薬液注入装置
CN102327656A (zh) * 2011-10-18 2012-01-25 清华大学 一次性阵列式微型注射针头
CN102971026A (zh) * 2010-06-30 2013-03-13 泰尔茂株式会社 药剂注射装置和药剂容器
JP2013094224A (ja) * 2011-10-28 2013-05-20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127586A (zh) * 2011-11-25 2013-06-05 清华大学 金属针管阵列元件及由其形成的一次性阵列式注射针头
KR20150018336A (ko) * 2013-08-09 2015-02-23 노현미 피부시술용 멀티니들모듈
US20160114144A1 (en) * 2013-07-08 2016-04-28 Toppan Printing Co., Ltd. Hollow needle device
KR20170074151A (ko) * 2015-12-21 2017-06-29 주식회사 삼웅테크 깊이조절이 용이한 멀티 주사 바늘 조립체
US20180264204A1 (en) * 2017-01-26 2018-09-20 Allergan Industrie Sas Needle array device
CN211751769U (zh) * 2019-07-31 2020-10-27 清华大学 多针管阵列及具有其的注射针头和注射器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72169A (ja) * 2000-12-07 2002-06-18 Fanuc Ltd マイクロ注射針
JP2011045565A (ja) * 2009-08-27 2011-03-10 Nanbu Plastics Co Ltd 薬液注入装置
CN102971026A (zh) * 2010-06-30 2013-03-13 泰尔茂株式会社 药剂注射装置和药剂容器
CN102327656A (zh) * 2011-10-18 2012-01-25 清华大学 一次性阵列式微型注射针头
US20140257190A1 (en) * 2011-10-18 2014-09-11 Tsinghua University Disposable Array-Type Micro Injection Needle Head And Pre-Filling Injector Thereof
JP2013094224A (ja) * 2011-10-28 2013-05-20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127586A (zh) * 2011-11-25 2013-06-05 清华大学 金属针管阵列元件及由其形成的一次性阵列式注射针头
US20160114144A1 (en) * 2013-07-08 2016-04-28 Toppan Printing Co., Ltd. Hollow needle device
KR20150018336A (ko) * 2013-08-09 2015-02-23 노현미 피부시술용 멀티니들모듈
KR20170074151A (ko) * 2015-12-21 2017-06-29 주식회사 삼웅테크 깊이조절이 용이한 멀티 주사 바늘 조립체
US20180264204A1 (en) * 2017-01-26 2018-09-20 Allergan Industrie Sas Needle array device
CN211751769U (zh) * 2019-07-31 2020-10-27 清华大学 多针管阵列及具有其的注射针头和注射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39475B (zh) 2024-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58691B2 (en) Disposable array-type micro injection needle head and prefilled syringe
JP5123745B2 (ja) ペースト状または半固体状の調剤を投与するための注射器
CA2631882C (en) Microneedle adapter for dosed drug delivery devices
RU2546417C2 (ru) Блок инъекционной иглы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инъекции лекарственного препарата
CN103341228B (zh) 一种预灌装注射器
US6379328B1 (en) Disposable syringe
CN106669025B (zh) 空心金属微针阵列以及注射针头、注射器、预灌装注射器
CN209809034U (zh) 适配器、容器组件和注射器组件
CN103127586B (zh) 金属针管阵列元件及由其形成的一次性阵列式注射针头
KR20190033517A (ko) 폼 투여용 주사기
CN211751769U (zh) 多针管阵列及具有其的注射针头和注射器
CN110339475A (zh) 多针管阵列及具有其的注射针头和注射器
CN202314366U (zh) 带双针混药嘴的双阀盖
JP2020096957A (ja) 注射器アセンブリ
KR200481330Y1 (ko) 사용 확인이 가능한 일회용 주사기
WO2014006552A2 (en) Syringe extension
CN203408309U (zh) 一次性多针管注射针头及包括该注射针头的预灌装注射器
CN205145137U (zh) 一种配药注射器
CN219049537U (zh) 一种便于抽取药液的配药装置
CN211383150U (zh) 一种新型的输液港
CN215780590U (zh) 一种医用多头注射装置
KR101711090B1 (ko) 안전필터 기능을 갖는 일회용 주사기
CN104587553A (zh) 静脉用药配液针具
CN220588692U (zh) 精密过滤注射器
CN211050520U (zh) 一种防污染注射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