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36691A - 数据中心中设备的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和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数据中心中设备的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和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36691A
CN110336691A CN201910442211.3A CN201910442211A CN110336691A CN 110336691 A CN110336691 A CN 110336691A CN 201910442211 A CN201910442211 A CN 201910442211A CN 110336691 A CN110336691 A CN 1103366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cabinet
acquisition
identified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4221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36691B (zh
Inventor
丁志雄
宋铜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Fusion Digital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4221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3669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366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366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366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366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20/00Scenes; Scene-specific elements
    • G06V20/10Terrestrial sce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中心中设备的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和通信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数据中心的待识别机柜的图像;获取所述待识别机柜在所述数据中心的位置;根据所述待识别机柜的图像和所述待识别机柜在所述数据中心的位置,获取部署在所述待识别机柜上的至少一个设备的部署信息,以此提升了设备的部署信息的获取效率和准确性,进而提升设备的运维效率,减少运维人员暴露在数据中心高噪音高辐射的时间。

Description

数据中心中设备的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和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数据中心中设备的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和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数据中心管理软件承担了对数据中心的设备进行运维和管理的工作。通常地,在数据中心初建或扩容时,需要人工核查新上架的设备的部署信息,并手动录入到数据中心管理软件中。这里所说的设备的部署信息可以包括:设备的位置(即设备所在机柜、以及该设备所在机柜的具体位置)、设备的高度、设备的类型等。设备的类型包括交换机、服务器、防火墙等,而每种类型的设备又可以根据业务需求再进一步细化分类,例如,服务器按照类型又可以细分为:机架服务器、刀片服务器、高密服务器等。以机架服务器为例,该机架服务器又可以细分为不同型号等。
随着云计算及大数据相关领域的迅速发展,单个数据中心部署的设备越来越多,有些数据中心部署的设备规模从几千向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数量级别演进。因此,通过上述人工核查设备的部署信息的方式,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还易导致所获取的设备的部署信息的准确性较低。
因此,如何高效、且准确地获取数据中心的设备的部署信息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中心中设备的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和通信系统,能够高效、且准确地获取数据中心的设备的部署信息。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中心中设备的管理方法,该方法中,采集设备可以获取数据中心的待识别机柜的图像,以及,所述待识别机柜在所述数据中心的位置。然后,所述采集设备可以根据所述待识别机柜的图像和所述待识别机柜在所述数据中心的位置,获取部署在所述待识别机柜上的至少一个设备的部署信息。
通过该方法,采集设备可以基于自动识别的机柜位置和机柜的图像,获取部署在机柜上的设备的部署信息,提升了设备的部署信息的获取效率和准确性,进而提升设备的运维效率,减少运维人员暴露在数据中心高噪音高辐射的时间。在应用上述方法时,采集设备能够准确的识别和遍历数据中心的所有机柜,提高了识别精度。另外,在通过采集设备获取数据中心的设备的部署信息时,无需在数据中心部署过多的设备,也无需接入管理设备的管理网络。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采集设备在获取数据中心的待识别机柜的图像,可以根据所述采集设备在所述数据中心识别机柜的识别路线,确定是否完成所述数据中心的所有机柜的识别。例如,所述采集设备根据所述采集设备在所述数据中心识别机柜的识别路线,计算所述采集设备在数据中心的识别面积。然后,所述采集设备在所述识别面积与所述数据中心的面积相同时,确定完成对所述数据中心的所有机柜的识别。或者,所述识别路线的终点预设有结束标识符,这样,所述采集设备在所述识别路线上识别到所述结束标识符时,确定完成对所述数据中心的所有机柜的识别。通过该方式,可以确保采集设备能够遍历到数据中心所有的机柜,以自动获取数据中心中所有的机柜上的设备的部署信息,提高了遍历精度。
相应地,采集设备还可以通过如下方式,确保是否对一排的机柜是否识别完毕。例如,所述采集设备在当前排采集不到待识别机柜的图像时,若所述采集设备在当前排的识别路线的长度与预设的所述数据中心的长度一致,则所述采集设备确定完成对当前排的所有机柜的识别。或者,所述采集设备在当前排采集不到待识别机柜的图像时,若所述采集设备已识别到的当前排的机柜的数量与预设的所述数据中心的一排机柜的数量一致,则所述采集设备确定完成对当前排的所有机柜的识别。通过该方式,可以确保采集设备在遍历一排机柜时,能够确保当前排机柜的遍历精度,避免遗漏。
上述获取待识别机柜的位置分为无基准位置的场景,和有基准位置的场景。对于存在基准位置的场景,所述采集设备可以根据上一次识别到的机柜的位置,确定所述待识别机柜的位置。
对于无基准位置的场景,例如,采集设备首次采集到包括机柜的图像时,或者,数据中心的机柜未按照排和列的规则分布,则采集设备可以通过如下几种方式中任意一种,获取待识别机柜的位置:
第一种方式:所述采集设备从所述待识别机柜的图像中识别所述待识别机柜的位置标识。然后,所述采集设备根据所述位置标识,获取所述待识别机柜在所述数据中心的位置。
第二种方式:所述采集设备获取第一设备的序列号,所述第一设备为部署在所述待识别机柜中的任一设备。然后,所述采集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序列号,向网管设备发送第一获取请求,所述第一获取请求用于请求与第一设备的序列号关联的所述待识别机柜的位置。最后,所述采集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网管设备的第一获取响应,所述第一获取响应包括:所述待识别机柜的位置。可选的,所述采集设备获取第一设备的序列号包括:所述采集设备从所述待识别机柜的图像中识别所述第一设备的序列号。或者,所述采集设备设置有机械手臂和摄像头传感器,所述采集设备控制所述机械手臂从所述第一设备的边缘拖曳出卡片,并控制所述摄像头传感器采集卡片的图像,所述卡片包括所述第一设备的序列号信息;所述采集设备根据所述卡片的图像,从网管设备获取所述第一设备的序列号。
第三种方式:所述采集设备设置有机械手臂,所述采集设备控制所述机械手臂按压第二设备的设备单元识别灯UID灯,触发所述第二设备向网管设备上报UID事件,所述第二设备为部署在所述待识别机柜中的任一设备。然后,所述采集设备向网管设备发送第二获取请求,所述第二获取请求用于请求获取上报UID事件的设备所在的机柜的标识。最后,所述采集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网管设备的第二获取响应,所述第二获取响应用于指示上报UID事件的设备所在的机柜的位置。这样,所述采集设备将上报UID事件的设备所在的机柜的位置作为所述待识别机柜的位置。
第四种方式:所述采集设备根据所述数据中心的物理拓扑,确定所述待识别机柜与所述数据中心的原点的位置关系。然后,所述采集设备根据所述待识别机柜与所述原点的位置关系,确定所述待识别机柜的位置。
通过上述方式,可以确保采集设备在遍历数据中心的机柜时,能够准确的获取到机柜的位置。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采集设备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获取数据中心的待识别机柜的图像:所述采集设备获取第一图像,所述第一图像为所述数据中心第一位置的图像。然后,所述采集设备对所述第一图像进行处理,得到所述第一图像的二值图像。若所述第一图像的二值图像存在机柜,则所述采集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图像的二值图像为所述待识别机柜的图像。
示例性的,所述采集设备控制所述摄像头传感器采用全景模式采集所述第一图像。或者,所述采集设备根据所述待识别机柜的高度,调整所述摄像头传感器的高度,在所述第一位置通过所述摄像头传感器采集不同高度的图像,并将不同高度的图像进行拼接,得到所述第一图像。通过该方式,可以使采集设备根据数据中心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获取第一图像,确保所采集的图像的完整性。
示例性的,所述采集设备对所述第一图像进行图像拉伸处理,得到拉伸后的第一图像。然后,所述采集设备对所述拉伸后的第一图像进行滤波,得到滤波后的第一图像。最后,所述采集设备对所述滤波后的第一图像进行边缘信息提取,得到所述第一图像的二值图像。通过该方式,可以将第一图像转换成含有边缘信息的二值图像。虽然该二值图像仍是一副完整的图像,但是通过该二值图像,可以直观地获取机柜,以及,机柜上部署的设备的部署信息。
示例性的,所述采集设备根据所述待识别机柜的图像和所述待识别机柜在所述数据中心的位置,获取部署在所述待识别机柜上的至少一个设备的部署信息,包括:所述采集设备根据所述待识别机柜的图像,以及,预设的设备模板库,获取部署在所述待识别机柜上的至少一个设备的部署信息,所述设备模板库包括至少一种类型的设备的二值图像。通过该方式,可以准确的获取到部署在所述待识别机柜上的至少一个设备的部署信息。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采集设备获取部署在所述待识别机柜上的至少一个设备的部署信息之后,所述采集设备还可以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设备的部署信息、当前存储的所述待识别机柜的设备的部署信息,确定是否存在待更新设备的部署信息,所述待更新设备为所述待识别机柜上新上架的设备或新下架的设备。然后,若存在所述待更新设备的部署信息,则所述采集设备向网管设备上报所述待识别机柜的待更新设备的部署信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网管设备基于所述待识别机柜的待更新设备的部署信息,自动对自己所存储的数据中心的设备的部署信息进行更新,以确保所存储的数据中心的设备的部署信息的准确性,也提高了更新效率,无需耗费人力参与更新数据中心的设备的部署信息,降低了人工成本。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中心中设备的管理方法,该方法中,网管设备可以接收采集设备上报的数据中心的待识别机柜的待更新设备的部署信息,所述待更新设备为所述待识别机柜上新上架的设备或新下架的设备。然后,所述网管设备根据所述待更新设备的部署信息,对当前存储的所述待识别机柜的设备的部署信息进行更新。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网管设备基于所述待识别机柜的待更新设备的部署信息,自动对自己所存储的数据中心的设备的部署信息进行更新,以确保所存储的数据中心的设备的部署信息的准确性,也提高了更新效率,无需耗费人力参与更新数据中心的设备的部署信息,降低了人工成本。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采集设备,所述采集设备可以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第二获取模块和第三获取模块。其中,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数据中心的待识别机柜的图像。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待识别机柜在所述数据中心的位置。第三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识别机柜的图像和所述待识别机柜在所述数据中心的位置,获取部署在所述待识别机柜上的至少一个设备的部署信息。
可选的,所述采集设备还包括:第一确定模块。其中,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采集设备在所述数据中心识别机柜的识别路线,确定是否完成所述数据中心的所有机柜的识别。例如,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采集设备在所述数据中心识别机柜的识别路线,计算所述采集设备在数据中心的识别面积,并在所述识别面积与所述数据中心的面积相同时,确定完成对所述数据中心的所有机柜的识别。或者,所述识别路线的终点预设有结束标识符,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识别路线上识别到所述结束标识符时,确定完成对所述数据中心的所有机柜的识别。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在当前排采集不到待识别机柜的图像时,若所述采集设备在当前排的识别路线的长度与预设的所述数据中心的长度一致,则确定完成对当前排的所有机柜的识别。和/或,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在当前排采集不到待识别机柜的图像时,若所述采集设备已识别到的当前排的机柜的数量与预设的所述数据中心的一排机柜的数量一致,则所述采集设备确定完成对当前排的所有机柜的识别。
可选的,所述第一获取模块,具体用于获取第一图像,所述第一图像为所述数据中心第一位置的图像;对所述第一图像进行处理,得到所述第一图像的二值图像;若所述第一图像的二值图像存在机柜,则确定所述第一图像的二值图像为所述待识别机柜的图像。
所述采集设备设置有摄像头传感器,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获取模块可以采用如下方式获取第一图像。例如,控制所述摄像头传感器采用全景模式采集所述第一图像;或者,根据所述待识别机柜的高度,调整所述摄像头传感器的高度,在所述第一位置通过所述摄像头传感器采集不同高度的图像,并将不同高度的图像进行拼接,得到所述第一图像。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获取模块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得到第一图像的二值图像。例如:先对所述第一图像进行图像拉伸处理,得到拉伸后的第一图像。然后,对所述拉伸后的第一图像进行滤波,得到滤波后的第一图像。最后,对所述滤波后的第一图像进行边缘信息提取,得到所述第一图像的二值图像。
上述获取待识别机柜的位置分为无基准位置的场景,和有基准位置的场景。对于存在基准位置的场景,则第二获取模块,具体用于根据上一次识别到的机柜的位置,确定所述待识别机柜的位置。对于无基准位置的场景,例如,采集设备首次采集到包括机柜的图像时,或者,数据中心的机柜未按照排和列的规则分布,则第二获取模块还可以通过如下几种方式中任意一种,获取待识别机柜的位置:
第一种方式:从所述待识别机柜的图像中识别所述待识别机柜的位置标识,并根据所述位置标识,获取所述待识别机柜在所述数据中心的位置。
第二种方式:可选的,所述采集设备还包括: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第二获取模块获取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为部署在所述待识别机柜中的任一设备)的序列号,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序列号,通过发送模块向网管设备发送第一获取请求,所述第一获取请求用于请求与第一设备的序列号关联的所述待识别机柜的位置。然后,通过接收模块接收来自所述网管设备的第一获取响应,所述第一获取响应包括:所述待识别机柜的位置。可选的,第二获取模块获取第一设备的序列号的方式可以包括:从所述待识别机柜的图像中识别所述第一设备的序列号。或者,当所述采集设备设置有机械手臂和摄像头传感器时,控制所述机械手臂从所述第一设备的边缘拖曳出卡片,并控制所述摄像头传感器采集卡片的图像,所述卡片包括所述第一设备的序列号信息。然后,根据所述卡片的图像,从网管设备获取所述第一设备的序列号。
第三种方式:可选的,所述采集设备还包括: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当所述采集设备设置有机械手臂时,第二获取模块可以控制所述机械手臂按压第二设备(所述第二设备为部署在所述待识别机柜中的任一设备)的设备单元识别灯UID灯,触发所述第二设备向网管设备上报UID事件。然后,通过发送模块向网管设备发送第二获取请求,所述第二获取请求用于请求获取上报UID事件的设备所在的机柜的标识。进而,通过接收模块接收来自所述网管设备的第二获取响应,所述第二获取响应用于指示上报UID事件的设备所在的机柜的位置,并将上报UID事件的设备所在的机柜的位置作为所述待识别机柜的位置。
第四种方式:根据所述数据中心的物理拓扑,确定所述待识别机柜与所述数据中心的原点的位置关系。然后,根据所述待识别机柜与所述原点的位置关系,确定所述待识别机柜的位置。
可选的,所述第三获取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待识别机柜的图像,以及,预设的设备模板库,获取部署在所述待识别机柜上的至少一个设备的部署信息,所述设备模板库包括至少一种类型的设备的二值图像。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采集设备还包括: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设备的部署信息、当前存储的所述待识别机柜的设备的部署信息,确定是否存在待更新设备的部署信息,所述待更新设备为所述待识别机柜上新上架的设备或新下架的设备。发送模块,用于在存在所述待更新设备的部署信息时,向网管设备上报所述待识别机柜的待更新设备的部署信息。
上述第三方面和第三方面的各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采集设备,其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各可能的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加赘述。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网管设备,所述网管设备包括:接收模块和处理模块。其中,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采集设备上报的数据中心的待识别机柜的待更新设备的部署信息,所述待更新设备为所述待识别机柜上新上架的设备或新下架的设备。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更新设备的部署信息,对当前存储的所述待识别机柜的设备的部署信息进行更新。
上述第四方面所提供的网管设备,其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二方面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加赘述。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指令时,指令使所述采集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各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中心中设备的管理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在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通信装置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各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中心中设备的管理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以上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各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方法的单元、模块或电路。该通信装置可以为采集设备,也可以为应用于采集设备的一个模块,例如,可以为应用于采集设备的芯片。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以上第二方面所提供的方法的单元、模块或电路。该通信装置可以为网管设备,也可以为应用于网管设备的一个模块,例如,可以为应用于网管设备的芯片。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中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中的方法。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系统,所述通信系统包括前述任一方面所涉及的采集设备和任一方面所涉及的网管设备。
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中心中设备的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和通信系统,采集设备可以基于自动识别的机柜位置和机柜的图像,获取部署在机柜上的设备的部署信息,提升了设备的部署信息的获取效率和准确性,进而提升设备的运维效率,减少运维人员暴露在数据中心高噪音高辐射的时间。在应用上述方法时,采集设备能够准确的识别和遍历数据中心的所有机柜,提高了识别精度。另外,在通过采集设备获取数据中心的设备的部署信息时,无需在数据中心部署过多的设备,也无需接入管理设备的管理网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中心中设备的管理方法所涉及的应用场景一;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中心中设备的管理方法所涉及的应用场景二;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中心中设备的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中心的机柜分布示意图一;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中心的机柜分布示意图二;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中心的机柜分布示意图三;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中心的机柜分布示意图四;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中心的机柜分布示意图五;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图像示意图一;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图像示意图二;
图1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采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网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采集设备;2:网管设备;3:机柜;4:设备;5:交换机;
11:摄像头传感器;12:支撑件;13:机械手臂;14:驱动轮;15:轨道;
131:机械手;132:关节;133:探针;1321:末端关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对本申请的理解,下面先对本申请所涉及的应用场景和采集设备进行说明和介绍。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中心中设备的管理方法所涉及的应用场景一。如图1所示,本申请所涉及的应用场景包括:设置在数据中心的采集设备1、网管系统(也可以称为数据中心设施运维系统)中的网管设备2、位于数据中心的机柜3(部署有至少一个设备4)。
网管设备2通过数据中心的交换机5与机柜3上的设备4有线连接,通过数据中心管理软件对数据中心的设备4进行运维和管理。网管设备2与采集设备1连接,用于获取设备4的部署信息。
采集设备1可以包括:处理器(图中未示出)、存储器(图中未示出)、摄像头传感器11、支撑件12、机械手臂13等。
可选的,采集设备1的摄像头传感器11可以通过可旋转结构(图中未示出)设置在支撑件12上,以通过可旋转结构改变摄像头传感器11的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进而改变摄像头传感器11的拍摄角度。或者,采集设备1的支撑件12为可伸缩的支撑件12,以通过改变支撑件12的高低,来改变摄像头传感器11的拍摄角度。或者,采集设备1的支撑件12为可伸缩的支撑件12、且摄像头传感器11可以通过可旋转结构(图中未示出)设置在支撑件12上,以通过改变支撑件12的高低,以及,可旋转结构的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改变摄像头传感器11的拍摄角度。
机械手臂13可旋转的设置在支撑件12上。机械手臂13可以包括:机械手131、机械臂132和探针133。其中,机械臂132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关节。探针133用于执行按压机柜上的设备的单元识别灯(unit identification light,UID)按钮的操作。如图1所示,探针133可伸缩的内置于机械臂132的末端关节1321内。探针133可以从末端关节1321伸出。可选的,探针133可伸缩的内置于容纳装置内,探针133可以从容纳装置伸出,该容纳装置可以固定于末端关节1321的外侧壁上。可选的,探针133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设置在机械手臂13上,例如,探针133还可以设置在机械手131上等,本申请对探针133所在的位置不进行限定。另外,上述探针133也可以采用其他任一能够按压设备的UID按钮的结构实现,对此不再一一赘述。应理解,当上述机械臂132包括一个关节时,该关节可以为可伸缩式的关节,即该关节可以伸缩,以改变机械臂132的长度,进而调整机械手131和/或探针133的位置,使机械手131和/或探针133可以对位于机柜中不同位置的设备进行操作。
采集设备1的处理器,用于控制采集设备1的动作,以及,对采集设备1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
采集设备1的存储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处理的结果,以及,处理器处理数据过程中的中间数据等。
采集设备1的处理器控制采集设备1的动作包括但不限于下述内容:
1、调整摄像头传感器11的拍摄角度,使摄像头传感器11可以采集到机柜3图像。
2、控制机械手臂13,以使机械手臂13能够对设备做基本的点击、拖拽、点亮设备的UID灯等操作。
3、控制采集设备1在数据中心移动,具体地:
如图1所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采集设备1还可以包括驱动电机(图中未示出)和驱动轮14,采集设备1的处理器通过驱动电机可以驱动采集设备1的驱动轮14转动,以使采集设备1可以在数据中心移动。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中心中设备的管理方法所涉及的应用场景二。如图2所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采集设备1还可以配置导轨装置,该导轨装置的轨道15根据数据中心的机柜3排布设置。采集设备1通过该导轨装置,可以在数据中心移动。该导轨装置的轨道15可以设置在数据中心的地面上,或者,该导轨装置的轨道15可以设置在数据中心的天花板上,或者,该导轨装置的轨道15可以悬空设置,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图2示出的是以导轨装置的轨道15设置在的数据中心的天花板上为例的示意图。本申请对该导轨装置的结构不进行限定,例如,上述导轨装置可以为任一能够通过轨道15驱动采集设备移动的装置。
应理解,图2重点示意采集设备如何通过导轨装置移动,对采集设备1的其他部件并未详细画出和描述,关于采集设备1的其他部件在采集设备1中的位置,以及连接方式,可以参见图1中的描述,其实现方式类似,对此不再赘述。
如前述所说,网管设备2与采集设备1连接。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上述采集设备1还可以包括无线收发模块。这样,采集设备1可以通过无线收发模块与网管设备2进行交互。该无线收发模块例如可以为wifi模块、红外、蓝牙或者其他类型的通信模块。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上述采集设备1通过有线网络与网管设备2连接。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采集设备1还可以兼具其他功能。例如,采集设备1上还可以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烟雾报警器、有毒气体传感器等,以使采集设备1还可以监控数据中心的环境。
参照图1或图2,机柜3和安装在机柜3中的设备的特征如下所示:
机柜3:用于存放设备,同一机柜3中可以一个或多个设备,机柜3可以对所存放的设备提供保护,屏蔽电磁干扰。通过机柜3,可以确保数据中心的设备有序且整齐地排列,便于维护。机柜3的尺寸可以按照电子工业联盟发布的标准(EIA-310)设定,机柜3的高、宽有一系列的典型数值。例如,标准中约束机柜3的U位高度为44.5mm。机柜3的底部边沿处或者柜门通常会粘贴有用于标识该机柜3的条形码或者机柜3编号,便于维护人员寻找机柜3。
设备:设备的前面板有一些固定的配置,以设备为服务器为例,服务器的前面板设置有挂耳板、电源按钮、UID灯、硬盘、视频传输标准(video graphics array,VGA)口、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等中一项或多项。其中,UID用于定位机柜3上的设备。例如,可以通过按压UID按钮,或者,通过控制该前面板的软件远程控制UID灭或UID亮。这里所说的控制该前面板的软件例如可以是单板管理控制器(baseboard managementcontroller,BMC)软件。
基于上述所描述的采集设备,以及,机柜和设备的特征,下面结合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者相似的概念或者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中心中设备的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涉及的是采集设备如何获取设备的部署信息的过程。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S101、采集设备获取数据中心的待识别机柜的图像。
S102、采集设备获取待识别机柜在数据中心的位置。
S103、采集设备根据待识别机柜的图像和待识别机柜在数据中心的位置,获取部署在待识别机柜上的至少一个设备的部署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采集设备可以在数据中心巡检,采集数据中心中各机柜的图像。然后,采集设备可以根据所采集的机柜的图像,以及,该机柜在数据中心的位置,进一步识别该机柜上的至少一个设备的部署信息,以实现自动获取数据中心的设备的部署信息。这里所说的设备的部署信息可以包括设备的位置(即设备所在机柜、以及该设备所在机柜的具体位置)、设备的高度、设备的类型等中至少一项。应理解,上述所说的巡检还可以称为遍历,即采集设备可以在数据中心中移动,以遍历数据中心所有的机柜,进而可以获取数据中心中所有设备的部署信息。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中心的机柜分布示意图一。结合图4可知,目前,数据中心中的机柜大多按照排和列的规则分布。即,数据中心的机柜分布分为X-Y-U,X-Y表示机柜在数据中心的位置,其中,X表示机柜在数据中心的第几排,Y表示机柜在数据中心的第几列,U表示机柜的U位高度。因此,上述采集设备在数据中心巡检时,可以采用逐排识别的方式采集机柜的图像。采集设备遍历数据中心所有设备的具体识别轨迹可以采用如下方式中任意一种或多种方式:
方式一,采集设备可以按照列的移动方向(例如面对机柜从左至右的移动方向),从数据中心一个角落的机柜(即原点)开始,对同一排的机柜依次进行图像采集和图像识别。当采集设备识别完该排的机柜。然后,采集设备可以按照排的移动方向,移动至下一排,并采用相反的列的移动方向(例如面对机柜从右至左的移动方向),对下一排的机柜进行识别,以此类推,直至遍历完数据中心中所有排的机柜。示例性的,在采用该方式进行识别时,采集设备的识别线路例如可以如图4中虚线所示的路线。
方式二,采集设备可以以首次识别到的机柜作为起点,按照列的移动方向和排的移动方向逐排进行图像采集和图像识别。在识别完毕后,采集设备可以返回至该首次识别的机柜所在的位置,按照相反的列的移动方向和排的移动方向再次逐排进行图像采集和图像识别,直至遍历完所有机柜的。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中心的机柜分布示意图二,假定采集设备首次识别到的机柜为2-3,则采集设备的识别路线可以如图5所示。
方式三,采集设备可以以首次识别的机柜作为起点,按照预设的列的移动方向对当前排的机柜进行图像采集和图像识别。在该移动方向的机柜识别完毕后,采集设备可以返回至该首次识别的机柜,按照相反的列的移动方向对该排剩余的机柜次进行图像采集和图像识别,直至完成当前排所有机柜的识别。然后,采集设备可以移动至下一排,并采用相同的方式对下一排的机柜进行识别。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中心的机柜分布示意图三,假定采集设备首次识别到的机柜为2-2,则采集设备的识别路线可以如图6所示。
方式四,采集设备可以按照预设的列的移动方向(例如面对机柜从左至右的移动方向),从数据中心一个角落的机柜(即原点)开始,对同一排的机柜依次进行识别。当采集设备识别完该排的机柜后,采集设备可以原路返回至该排的起点,然后移动至下一排,并继续采用预设的列的移动方向,对下一排的机柜进行识别,以此类推,直至对数据中心中所有排的机柜识别完毕。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中心的机柜分布示意图四,示例性的,在采用该方式进行识别时,采集设备的识别线路例如可以如图7中虚线所示的路线。
方式五,数据中心的过道上预先铺设有轨迹,采集设备可以内置有轨迹扫描装置(例如红外扫描装置),以使采集设备根据预设轨迹移动,以对数据中心的机柜进行识别。
方式六,采集设备中预置有数据中心的地图,采集设备可以通过该地图制定识别路线,并基于识别路线来对数据中心的机柜进行识别。或者,采集设备可以根据用户在该地图上选择的识别路线,对数据中心的机柜进行识别。在该实现方式下,采集设备可以在对数据中心的机柜进行识别时,在地图上标记自己的识别轨迹,从而可以根据识别轨迹,来判断是否对数据中心的所有机柜完成了识别。
在采用上述方式一至方式五对数据中心的机柜进行遍历时,采集设备可以通过如下几种方式来确保是否对当前排的所有机柜完成了识别,具体地:
方式A:采集设备中预置有数据中心的宽度和长度。假定,机柜的排列是按照数据中心的空间分布,即,每一排机柜的宽度均与数据中心的长度有关。则采集设备在对某一排进行机柜识别时,采集设备在该排采集不到机柜的图像时,可以进一步结合数据中心的长度,来判断是否完成了该排机柜图像的采集。例如,若所述采集设备在当前排的识别路线的长度与预设的所述数据中心的长度一致,则确定完成对当前排的所有机柜的识别。若所述采集设备在当前排的识别路线的长度小于预设的所述数据中心的长度,则确定还未完成对当前排的所有机柜的识别。
方式B、采集设备中预置有一排机柜的数量,采集设备在对某一排进行机柜识别时,采集设备在该排采集不到机柜的图像时,可以进一步已采集的当前排的机柜的数量,以及,预置的一排机柜的数量,判断是否完成了该排机柜图像的采集。例如,若所述采集设备已识别到的当前排的机柜的数量与预设的所述数据中心的一排机柜的数量一致,则确定完成对当前排的所有机柜的识别。若所述采集设备已识别到的当前排的机柜的数量小于预设的所述数据中心的一排机柜的数量,则确定未完成对当前排的所有机柜的识别。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采集设备还可以结合方式A和方式B判断是否完成了该排机柜图像的采集。在该实现方式下,上述采集设备可以在满足任一情况时,确定完成了该排机柜图像的采集。或者,上述采集设备可以在满足两种情况下,确定完成了该排机柜图像的采集。例如,在对某一排进行识别时,若该排并未布满机柜,则采集设备在采集不到机柜的图像时,若所述采集设备已识别到的当前排的机柜的数量小于预设的所述数据中心的一排机柜的数量,但所述采集设备在当前排的识别路线的长度与预设的所述数据中心的长度一致,采集设备仍然可以确认完成对当前排的所有机柜的识别。
在采用上述方式一至方式五对数据中心的机柜进行识别时,采集设备例如可以通过如下几种方式,确认已完成数据中心的所有机柜的识别:
方式1:采集设备预设有数据中心的面积(或者能够计算数据中心面积的参数,例如数据中心的长和宽),因此,采集设备可以根据自己的识别路线来估算是否完成数据中心的所有机柜的识别。例如,所述采集设备根据所述采集设备在所述数据中心识别机柜的识别路线,计算所述采集设备在数据中心的识别面积;所述采集设备在所述识别面积与所述数据中心的面积相同时,确定完成对所述数据中心的所有机柜的识别。
方式2:按照采集设备的识别路线,在采集设备的识别路线的终点预先设置结束标识符。这样,采集设备在识别到该结束标识符时,可以确定完成数据中心的所有机柜的识别。
方式3:采集设备可以采用现有的室内定位方式,例如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的方式,在巡检时对数据中心进行地图构建。当完成数据中心的地图构建时,确定完成数据中心的所有机柜的识别。
方式4:采集设备预设有数据中心的机柜的数量,因此,采集设备可以根据自己所识别到的机柜的数量,估算是否完成数据中心的所有机柜的识别。例如,若所述采集设备已识别到的机柜的数量与预设的所述数据中心的机柜的数量一致,则确定完成数据中心的所有机柜的识别。若所述采集设备已识别到的机柜的数量小于预设的所述数据中心的机柜的数量,则确定未完成数据中心的所有机柜的识别。
在采用上述任一方式对数据中心的机柜逐排进行识别时,采集设备可以将上一次识别到的机柜的位置作为参考位置(即基准位置),来确定当前待识别的机柜的位置。即,采集设备根据采集的图像识别到待识别机柜时,可以判断该待识别机柜与上次识别到的机柜(坐标为(X,Y))是否位于同一排,同一列。若位于同一排、但不同列,则确定该待识别机柜的位置为(X,Y+1)。若位于同一列,但不同排,则确定该待识别机柜的位置为(X+1,Y)。其中,X为排,Y为列。应理解,这里反映机柜的位置的坐标沿用的是数据中心的坐标系。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坐标系的坐标来标识该机柜的位置,对此不进行限定。可以理解,上述所说的机柜的位置即为部署在机柜中的设备的在位。
对于无基准位置的场景,例如,采集设备首次采集到包括机柜的图像时,或者,数据中心的机柜未按照排和列的规则分布,则采集设备还可以通过如下几种方式中任意一种,获取待识别机柜的位置:
第一种方式:通过读取机柜上的条形码,获取机柜的位置。
如前述所述,机柜的底部边沿处或者柜门通常会粘贴有用于标识该机柜在数据中心的位置的条形码或者编号(即位置标识)。该条形码或编号可以反映出机柜的位置,因此,采集设备可以采用图像识别的方式,从包括该机柜的图像中识别该待识别机柜的位置标识(即条形码或编号),进而根据该位置标识获得该待识别机柜的位置。在该场景下,可以将该待识别机柜的位置作为下一待识别机柜的基准位置。
第二种方式:通过安装在机柜上的第一设备(机柜上的任一设备),获取机柜的位置。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网管设备记录有机柜的位置,以及,已经部署在机柜中的设备的序列号之间的映射关系。因此,采集设备可以通过图像识别,识别安装在机柜上的第一设备的前面板上的第一设备的条形码,以获取该第一设备的序列号。然后,采集设备可以基于该第一设备的序列号,与网管设备进行交互,获取该第一设备所在的机柜的位置。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当第一设备的边缘处设置有含有第一设备序列号的卡片时,采集设备可以通过图像识别,确定第一设备的边缘处的位置。然后,采集设备可以控制机械手臂从第一设备的边缘处拖曳该卡片,并控制所述摄像头传感器采集卡片的图像,以通过对该卡片进行图像识别,获取第一设备的序列号。进而,采集设备可以基于该第一设备的序列号,与网管设备进行交互,获取该第一设备所在的机柜的位置。例如,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序列号,向网管设备发送第一获取请求,所述第一获取请求用于请求与第一设备的序列号关联的所述待识别机柜的位置;接收来自所述网管设备的第一获取响应,所述第一获取响应包括:所述待识别机柜的位置。
应理解,当机柜中部署有多个设备时,采集设备可以随机选择一个设备作为第一设备执行上述动作,或者,采集设备可以采用遍历的方式,逐一获取每个设备的序列号,并基于该序列号从网管设备侧获取该机柜的位置。即,将每个设备分别作为第一设备。例如,机柜中部署有3个设备,分别为设备1、设备2和设备3,则采集设备可以先通过上述方式,获取设备1的序列号,并基于该序列号与网管设备进行交互,获取该机柜的位置。若该设备1为新上架的设备,即,网管设备侧还未录入该设备的部署信息,则网管设备向该采集设备反馈无位置信息的指示信息。采集设备则可以进一步地获取设备2的序列号,并基于该序列号与网管设备进行交互,获取该机柜的位置。若通过该设备2获取到该机柜的位置,则采集设备可以不再执行获取设备3的序列号的动作。
第三种方式:通过安装在机柜上的第二设备的UID(机柜上的任一设备,可以与前述第一设备为同一设备),获取机柜的位置。
采集设备可以控制机械手臂按压该机柜上第二设备的UID按钮,点亮该第二设备的UID,以使该第二设备可以向网管设备上报UID事件。同时,采集设备可以向网管设备发送第二获取请求,以请求上报UID事件的设备所在的机柜的位置。网管设备在接收到该第二获取请求后,可以根据当前上报UID事件的第二设备与机柜的位置的映射关系,向采集设备发送第二获取响应,以指示上报UID事件的设备所在的机柜的位置。采集设备可以将第二获取响应所指示的上报UID事件的设备所在的机柜的位置作为该机柜的位置。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采集设备向网管设备发送请求时,若网管设备侧接收到多个设备上报的UID事件,则网管设备可以向采集设备发送请求重新点亮UID的指示信息。在该场景下,采集设备可以再次按压该第二设备的UID按钮,点亮设备的UID,并通过上述方式从网管设备侧获取该机柜的位置。可选的,采集设备可以等待预设时长(例如15s)后,再次控制机械手臂执行按压该第二设备的UID按钮的操作,以避免与其他设备上报的UID事件冲突。
对于当机柜中部署有多个设备时,可以沿用前述通过序列号获取机柜的位置时所使用的遍历方式,即,将每个设备分别作为第二设备,对此不再赘述。
第四种方式:采集设备自行对该机柜的位置进行定义,并根据识别的物理拓扑结果,获取该机柜的位置。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中心的机柜分布示意图五。如图8所示,采集设备可以根据预设的机柜位置的设置规则,获取机柜的位置。以图8中填充有斜线的机柜为例,可以将该机柜的位置定义为(x,y)。采集设备在对数据中心巡检完毕后,可以获取数据中心的机柜分布的物理拓扑。然后,采集设备可以基于数据中心的原点的位置,获取填充有斜线的机柜的实际位置。以图8中填充有圆点的机柜为原点为例,假定该原点的位置为(1,1),通过原点与填充有斜线的机柜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得出该原点的位置为(x-1,y-2),进而得出x等于2,y等于3。即,填充有斜线的机柜的位置为(2,3)。
应理解,对于无基准位置的场景,采集设备还可以通过上述任一种方式,获取待识别机柜的位置。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采集设备也可以先通过第一种方式,尝试获取待识别机柜的位置。在未获取到待识别机柜的位置时,进一步通过第二种方式,尝试获取待识别机柜的位置,以此类推。
接下来,结合附图再对采集设备在巡检过程中,如何采集图像进行说明:
以42U标准机柜尺寸为例,该机柜高为2米,一般摄像头的等效焦距为28mm到38mm。也就是说,使用摄像头采集该机柜的图像时,需要与机柜保持1.5m的距离。但是,数据中心内的两排机柜之间的间距可能会小于1.5m,导致采集设备无法采集到完整机柜的图像。那么针对该情况,以数据中心的第一位置(即数据中心的任一位置)为例,采集设备可以通过如下几种方式采集第一位置的第一图像:
第一种采集方式:分段拍摄图像。
采集设备可以按照数据中心所使用的机柜的U位高度,针对第一位置进行分段采集,即在所述第一位置采集不同高度的图像。例如,以机柜的U位高度为44.5m为例,采集设备可以调整所述摄像头传感器的高度,使摄像头传感器的高度位于0-15m之间,采集该位置高度0-15m之间的图像;然后采集设备调整所述摄像头传感器的高度,使摄像头传感器的高度位于15m至30m之间,采集该位置高度15m至30m之间的图像;最后,采集设备调整所述摄像头传感器的高度,使摄像头传感器的高度位于30m至45m之间,采集该位置高度30m至45m之间的图像。进而,采集设备可以对在该位置采集的所有图像进行拼接,以获取该第一位置的第一图像。
第二种采集方式:采用全景模式采集第一图像。
采集设备可以控制所述摄像头传感器使用全景模式,针对一个位置自上到下/自下到上的方式拍摄,以获取该第一位置的第一图像。
如前述所说,机柜的尺寸在电子工业联盟发布的标准(EIA-310)里面有规定。即,机柜的高、宽有一系列的典型数值。另外,机柜的前视图为矩形。因此,采集设备可以基于机柜的特征,从所采集的第一图像中识别出机柜。
相应地,设备的前面板有一些固定的配置。另外,设备的前视图为矩形。因此,采集设备可以基于设备的这些特征,从包括机柜的图像中识别出机柜上所安装的设备的部署信息。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采集设备可以采用如下图像识别的方式,进行图像识别,获取机柜上的设备的部署信息,具体地:
首先,需要对第一图像做如下预处理:
第一步:图像拉伸处理:
受拍摄角度的影响,采集设备通过上述方式所采集的第一图像可能是从仰视的角度得到的第一图像,或者,从俯视的角度得到的第一图像,而并非是平视的角度得到的第一图像。因此,采集设备还可以在拼接之前,或拼接之后对第一图像进行拉伸处理,以确保所得到的第一图像是平视角度的第一图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确保后续识别的准确性。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若所述第一图像中存在机柜,则采集设备可以根据机柜的尺寸,以及,机柜上的每个u位的尺寸,对图像进行拉伸处理,以确保所得到的拉伸处理后的图像中所显示的机柜的尺寸比例为正确的比例。
第二步:对拉伸处理后的第一图像进行滤波:
基于通风散热的考虑,安装在机柜上的设备的前面板通常会设计成网格形状。因此,拉伸处理后的第一图像会包括网格或波纹状的像素块。为避免这些像素块影响第一图像的质量,进而影响第一图像识别的准确性,可以对拉伸处理后的第一图像进行滤波。
例如,采集设备可以采用下述公式(1)所示的高斯滤波算法,对拉伸处理后的第一图像进行滤波处理:
其中,(x,y)为像素点坐标(在第一图像处理中可认为是整数),σ是标准差。h(x,y)为像素点的权重分布。
第三步:对滤波后的第一图像进行边缘信息的提取: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采集设备可以采用Canny边缘检测算法提取边缘信息:
因第一图像的边缘信息主要集中在高频段,因此,采集设备可以采用Canny边缘检测算法的双阈值法(一个低阈值、一个高阈值),在高阈值第一图像中把边缘链接成轮廓,当到达轮廓的断点时,通过Canny算法在断点的8邻域点中寻找满足低阈值的像素点,再根据此点收集新的边缘,直到整个图像边缘闭合。
在使用Canny算法时,可以采用如下述(2)所示索贝尔(Sobel)算子运算图像亮度函数的灰度之近似值:
第一图像中像素点的梯度G可以采用如下公式(3)获取:
通过公式(3)即可确定像素点是否为边缘点。若像素点的G大于预设阈值,则可以认为该像素点(x,y)为边缘点。
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将第一图像转换成含有边缘信息的二值图像。虽然该二值图像仍是一副完整的图像,但是通过该二值图像,可以直观地获取机柜,以及,机柜上部署的设备的部署信息。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图像示意图一,以存在机柜的第一图像为例,假定机柜上安装的设备为服务器,则通过上述方式所得到的二值图像可以如图9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受数据中心照明环境的影响,采集设备所采集的第一图像的质量可能较差,导致第一图像的整体灰度值和对比度较低,无法准确的从第一图像中提取出边缘信息。因此,维护人员可以通过在设备和机柜的边缘粘贴标志物(例如荧光条)作为第一图像采集的形状控制点。这样,采集设备在从第一图像中提取边缘信息时,可以基于形状控制点来识别形状(位置、高度、宽度等),从而提升识别的准确性。
基于上述所得到的二值图像,采集设备可以根据标准机柜的比例和尺寸判断二值图像中是否存在机柜。若存在,则根据设备的尺寸(通常为1U、2U、4U、6U、8U不等)判断是否为设备及设备在机柜内的摆放位置。采集设备中可以预置有设备的模板库。这里所说的模板库可以包括不同类型的设备模板(也可以称为不同类型的设备的二值图像)。采集设备可以采用模板识别的方式,对二值图像与模板库中的设备模板进行比对,比较二值图像和各设备模板中图像中像素点的重合度,以及,尺寸的重合度,当二值图像中某一u位的设备的像素点的重合度和模板库中的一个设备模板中像素点的重合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且尺寸相同时,确定该设备模板为标识机柜上的该u位设备的设备模板,进获取机柜上安装在该u位的设备的类型,其中,预设阈值可以根据业务需求利用历史数据确定,也可以由维护人员根据经验值确定。可以理解,上述所说的像素点的重合度包括但不限于:轮廓的重合度,设备的前面板上固定配置的重合度。以设备为服务器为例,服务器的前面板设置有挂耳板、电源按钮、UID灯、硬盘、VGA口、USB接口等中一项或多项。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使用识别模型,来实现上述识别设备的动作。该识别模型可以为:使用所有类型的设备的二值图像,以及,人工对该二值图像所标注的设备的类型,训练得到的模型。上述识别模型例如可以为随机森林模型、支持向量机(supportvector machine,SVM)模型、神经网络模型等任一种。在该实现方式下,采集设备可以直接将所得到的二值图像输入至该识别模型,得到输出结果,该输出结果可以表征机柜上的哪个U位上安装了什么类型的设备。可选的,在使用该识别模型时,采集设备还可以使用历史识别的二值图像和识别结果对该识别模型进行自适应学习和优化,以提高该识别模型的识别准确性。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图像示意图二,以图9所示的二值图像为例,则对该二值图像识别,所得到的设备的部署信息可以如图10所示。
采集设备在识别到机柜上安装的设备的部署信息后,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式进行处理:
1、采集设备将识别到的设备的部署信息发送给网管设备,由网管设备基于该识别的设备的部署信息,以及,网管设备自己存储的该机柜上的设备的部署信息进行比较。以图10中标号为40的位置为例,网管设备识别的比较结果可以如下所示:
结果1:网管设备存储的该机柜上的设备的部署信息显示标号为40的位置处无设备,但是,采集设备上报的设备的部署信息显示标号为40的位置处存在设备,说明该机柜发生设备上架事件,因此,网管设备可以存储采集设备发送的标号为40的位置的设备的部署信息。
结果2:网管设备存储的该机柜上的设备的部署信息显示标号为40的位置处有设备,但是,采集设备上报的设备的部署信息显示标号为40的位置处无设备,说明该机柜发生设备下架事件,因此,网管设备可以从自己所存储的该机柜的设备的部署信息中,删除标号为40的位置的设备的部署信息。
结果3:网管设备存储的该机柜上的设备的部署信息显示标号为40的位置处有设备,采集设备上报的设备的部署信息显示标号为40的位置处存在设备,且两者的设备的部署信息相同,则网管设备可以不做任何处理。
结果4:网管设备存储的该机柜上的设备的部署信息显示标号为40的位置处有设备,采集设备上报的设备的部署信息显示标号为40的位置处存在设备,且两者的设备的部署信息不同,说明该机柜该位置处发生了设备下架事件和设备上架事件。因此,网管设备可以从自己所存储的该机柜的设备的部署信息中,删除标号为40的位置的设备的部署信息,并存储采集设备发送的标号为40的位置的设备的部署信息。
2、采集设备在识别到机柜上的设备的部署信息后,采集设备与网管设备进行交互,获取网管设备侧存储的该机柜的设备的部署信息。然后,采集设备可以基于自己识别的设备的部署信息,以及,网管设备侧存储的该机柜上的设备的部署信息进行比较。当比较结果显示存在设备上架和/或设备下架时,采集设备可以将上架或下架的设备的部署信息发送给网管设备,由网管设备更新网管设备侧存储的设备的部署信息。
可选的,上述网管设备还可以建立该设备的部署信息与设备的序列号的映射关系。这样,当设备从一个机柜转移到另一机柜时,网管设备可以基于所记录的设备的部署信息与设备的序列号的映射关系,可以获知该设备的轨迹信息。
上述实施例描述的是以采集设备采用图像识别的方式,识别到机柜上的设备的部署信息后,如何使用所识别的设备的部署信息,更新网管设备所存储的设备的部署信息,以确保网管设备侧存储的设备的部署信息的准确性。通过上述自动更新设备的部署信息的方式,可以提高更新设备的部署信息的效率。在另一实施例中,上述采集设备也可以在采集到图像后,直接将图像发送给网管设备,由网管设备执行上述图像识别,以及,基于所识别的设备的部署信息,进行设备的部署信息的更新,其实现方式和技术原理类似,对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采集设备和/或网管设备,还可以基于识别出的每个机柜的设备的部署信息,以及,采集设备的识别路线,构建数据中心的机柜的物理分布拓扑。相比现有技术中,用户需要手动核对和编辑机柜的物理分布拓扑,本申请的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获取效率。
可选的,上述采集设备除了可以对数据中心中的机柜进行遍历,获取机柜上部署的设备的部署信息之外,采集设备还可以兼顾对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例如,当某一设备出现故障,需要更换时,采集设备可以根据网管设备侧发送的维护指令,对该设备进行维护操作,该维护操作包括但不限于:重启该设备、更换该设备的硬件、检查该设备的硬件等。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上述采集设备的动作还可以由运维人员通过终端设备来完成。例如,运维人员在数据中心通过终端设备采集到部署了设备的机柜图像后,可以将该图像发送给网管设备,由网管设备进行前述实施例所描述的处理动作,获取设备的部署信息。或者,运维人员可以通过终端设备自行对所采集的图像进行图像识别,获取设备的部署信息后发送给网管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终端设备可以安装有与数据中心管理软件配套的APP,以使运维人员可以通过终端设备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通常地,数据中心中设备上架及资产盘点和核查时,设备的部署信息都是由运维人员人工核查,并在网管设备侧手动更新,导致设备的部署信息的维护效率较低且易出错。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的部署信息处理的方法,能够自动采集和录入设备的部署信息,提高了设备的部署信息的获取效率,录入效率以及准确性,进而提升了运维人员的运维设备的效率,减少了运维人员暴露在数据中心高噪音高辐射的风险。
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中心中设备的管理方法,采集设备可以基于自动识别的机柜位置和机柜的图像,获取部署在机柜上的设备的部署信息,提升了设备的部署信息的获取效率和准确性,进而提升设备的运维效率,减少运维人员暴露在数据中心高噪音高辐射的时间。在应用上述方法时,采集设备能够准确的识别和遍历数据中心的所有机柜,提高了识别精度。另外,在通过采集设备获取数据中心的设备的部署信息时,无需在数据中心部署过多的设备,也无需接入管理设备的管理网络。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虽然均以采集设备如何在数据中心遍历机柜为例,对采集设备如何识别数据中心中机柜上的设备的部署信息进行了说明和介绍。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采集设备也可以根据网管设备发送的针对某一机柜的采集指令,采用前述所说的图像识别方法,针对该机柜进行识别,以获取该机柜上的设备的部署信息。在该场景下,该采集指令可以携带有用于标识该机柜的位置的指示信息,以使采集设备可以根据该指示信息,移动至该机柜处并进行采集。
上文中结合图1至图10,详细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中心的设备方法,下面将结合图11至图14,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对数据中心的设备进行管理的通信装置、采集设备、网管设备和通信系统。
图1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采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采集设备可以包括:第一获取模块11、第二获取模块12和第三获取模块13。其中,
第一获取模块11,用于获取数据中心的待识别机柜的图像。
第二获取模块12,用于获取所述待识别机柜在所述数据中心的位置。
第三获取模块13,用于根据所述待识别机柜的图像和所述待识别机柜在所述数据中心的位置,获取部署在所述待识别机柜上的至少一个设备的部署信息。
继续参照图11,可选的,所述采集设备还包括:第一确定模块14。其中,第一确定模块14,用于根据所述采集设备在所述数据中心识别机柜的识别路线,确定是否完成所述数据中心的所有机柜的识别。例如,所述第一确定模块14,具体用于根据所述采集设备在所述数据中心识别机柜的识别路线,计算所述采集设备在数据中心的识别面积,并在所述识别面积与所述数据中心的面积相同时,确定完成对所述数据中心的所有机柜的识别。或者,所述识别路线的终点预设有结束标识符,所述第一确定模块14,具体用于在所述识别路线上识别到所述结束标识符时,确定完成对所述数据中心的所有机柜的识别。
可选的,所述第一确定模块14,还用于在当前排采集不到待识别机柜的图像时,若所述采集设备在当前排的识别路线的长度与预设的所述数据中心的长度一致,则确定完成对当前排的所有机柜的识别。和/或,所述第一确定模块14,还用于在当前排采集不到待识别机柜的图像时,若所述采集设备已识别到的当前排的机柜的数量与预设的所述数据中心的一排机柜的数量一致,则所述采集设备确定完成对当前排的所有机柜的识别。
可选的,所述第一获取模块11,具体用于获取第一图像,所述第一图像为所述数据中心第一位置的图像;对所述第一图像进行处理,得到所述第一图像的二值图像;若所述第一图像的二值图像存在机柜,则确定所述第一图像的二值图像为所述待识别机柜的图像。
所述采集设备设置有摄像头传感器,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获取模块11可以采用如下方式获取第一图像。例如,控制所述摄像头传感器采用全景模式采集所述第一图像;或者,根据所述待识别机柜的高度,调整所述摄像头传感器的高度,在所述第一位置通过所述摄像头传感器采集不同高度的图像,并将不同高度的图像进行拼接,得到所述第一图像。
可选的,第一获取模块11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得到第一图像的二值图像。例如:先对所述第一图像进行图像拉伸处理,得到拉伸后的第一图像。然后,对所述拉伸后的第一图像进行滤波,得到滤波后的第一图像。最后,对所述滤波后的第一图像进行边缘信息提取,得到所述第一图像的二值图像。
上述获取待识别机柜的位置分为无基准位置的场景,和有基准位置的场景。对于存在基准位置的场景,则第二获取模块12,具体用于根据上一次识别到的机柜的位置,确定所述待识别机柜的位置。对于无基准位置的场景,例如,采集设备首次采集到包括机柜的图像时,或者,数据中心的机柜未按照排和列的规则分布,则第二获取模块12还可以通过如下几种方式中任意一种,获取待识别机柜的位置:
第一种方式:从所述待识别机柜的图像中识别所述待识别机柜的位置标识,并根据所述位置标识,获取所述待识别机柜在所述数据中心的位置。
第二种方式:可选的,所述采集设备还包括:发送模块15和接收模块16。第二获取模块12获取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为部署在所述待识别机柜中的任一设备)的序列号,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序列号,通过发送模块15向网管设备发送第一获取请求,所述第一获取请求用于请求与第一设备的序列号关联的所述待识别机柜的位置。然后,通过接收模块16接收来自所述网管设备的第一获取响应,所述第一获取响应包括:所述待识别机柜的位置。可选的,第二获取模块12获取第一设备的序列号的方式可以包括:从所述待识别机柜的图像中识别所述第一设备的序列号。或者,当所述采集设备设置有机械手臂和摄像头传感器时,控制所述机械手臂从所述第一设备的边缘拖曳出卡片,并控制所述摄像头传感器采集卡片的图像,所述卡片包括所述第一设备的序列号信息。然后,根据所述卡片的图像,从网管设备获取所述第一设备的序列号。
第三种方式:可选的,所述采集设备还包括:发送模块15和接收模块16。当所述采集设备设置有机械手臂时,第二获取模块12可以控制所述机械手臂按压第二设备(所述第二设备为部署在所述待识别机柜中的任一设备)的设备单元识别灯UID灯,触发所述第二设备向网管设备上报UID事件。然后,通过发送模块15向网管设备发送第二获取请求,所述第二获取请求用于请求获取上报UID事件的设备所在的机柜的标识。进而,通过接收模块16接收来自所述网管设备的第二获取响应,所述第二获取响应用于指示上报UID事件的设备所在的机柜的位置,并将上报UID事件的设备所在的机柜的位置作为所述待识别机柜的位置。
第四种方式:根据所述数据中心的物理拓扑,确定所述待识别机柜与所述数据中心的原点的位置关系。然后,根据所述待识别机柜与所述原点的位置关系,确定所述待识别机柜的位置。
可选的,所述第三获取模块13,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待识别机柜的图像,以及,预设的设备模板库,获取部署在所述待识别机柜上的至少一个设备的部署信息,所述设备模板库包括至少一种类型的设备的二值图像。
继续参照图11,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采集设备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17,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设备的部署信息、当前存储的所述待识别机柜的设备的部署信息,确定是否存在待更新设备的部署信息,所述待更新设备为所述待识别机柜上新上架的设备或新下架的设备;
发送模块15,用于在存在所述待更新设备的部署信息时,向网管设备上报所述待识别机柜的待更新设备的部署信息。
应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采集设备可以通过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实现,或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device,PLD)实现,上述PLD可以是复杂程序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al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 array logic,GAL)或其任意组合。也可以通过软件实现图3所示的设备管理方法时,采集设备及其各个模块也可以为软件模块。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采集设备可对应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并且采集设备中的各个单元的上述和其它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3中的各个方法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1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网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网管设备可以包括:接收模块21、处理模块22。其中,
接收模块21,用于接收采集设备上报的数据中心的待识别机柜的待更新设备的部署信息,所述待更新设备为所述待识别机柜上新上架的设备或新下架的设备;
处理模块22,用于根据所述待更新设备的部署信息,对当前存储的所述待识别机柜的设备的部署信息进行更新。
需要说明的是,应理解以上发送动作实际实现时可以为发送器,而其余模块可以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以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第一获取模块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上述设备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代码的形式存储于上述设备的存储器中,由上述设备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以上第一获取模块的功能。此外这些模块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所述的处理元件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模块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
例如,以上这些模块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等。再如,当以上某个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代码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代码的处理器。再如,这些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
图1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器31(例如CPU)、存储器32;存储器32可能包含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存储器32中可以存储各种指令,以用于完成各种处理功能以及实现本申请的方法步骤。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电源33、通信总线34、通信端口35。通信总线34用于实现元件之间的通信连接。上述通信端口35用于实现通信装置与其他外设之间进行连接通信。
可选的,当上述通信装置为采集设备时,上述存储器32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当处理器31执行指令时,指令使通信装置的处理器31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采集设备的动作,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摄像头传感器、机械手臂等中至少一个。其中,所述摄像头传感器用于支持所述采集设备进行图像采集,所述机械手臂支持采集设备能够对设备做基本的点击、拖拽、点亮设备的UID灯等操作。
可选的,当上述通信装置为网管设备时,上述存储器32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当处理器31执行指令时,指令使通信装置的处理器31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管设备的动作,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图1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采集设备41和网管设备42。其中,采集设备41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采集设备的动作,网管设备42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网管设备的动作,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另外,图14中采集设备41和网管设备42也可以对应图1所以的采集设备1和网管设备2。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可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8)

1.一种数据中心中设备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采集设备获取数据中心的待识别机柜的图像;
所述采集设备获取所述待识别机柜在所述数据中心的位置;
所述采集设备根据所述待识别机柜的图像和所述待识别机柜在所述数据中心的位置,获取部署在所述待识别机柜上的至少一个设备的部署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采集设备根据所述采集设备在所述数据中心识别机柜的识别路线,确定是否完成所述数据中心的所有机柜的识别。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设备根据所述采集设备在所述数据中心识别机柜的识别路线,确定是否完成所述数据中心的所有机柜的识别,包括:
所述采集设备根据所述采集设备在所述数据中心识别机柜的识别路线,计算所述采集设备在数据中心的识别面积;
所述采集设备在所述识别面积与所述数据中心的面积相同时,确定完成对所述数据中心的所有机柜的识别。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路线的终点预设有结束标识符,所述采集设备根据所述采集设备在所述数据中心识别机柜的识别路线,确定是否完成所述数据中心的所有机柜的识别,包括:
所述采集设备在所述识别路线上识别到所述结束标识符时,确定完成对所述数据中心的所有机柜的识别。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采集设备在当前排采集不到待识别机柜的图像时,若所述采集设备在当前排的识别路线的长度与预设的所述数据中心的长度一致,则所述采集设备确定完成对当前排的所有机柜的识别。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采集设备在当前排采集不到待识别机柜的图像时,若所述采集设备已识别到的当前排的机柜的数量与预设的所述数据中心的一排机柜的数量一致,则所述采集设备确定完成对当前排的所有机柜的识别。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设备获取所述待识别机柜在所述数据中心的位置,包括:
所述采集设备从所述待识别机柜的图像中识别所述待识别机柜的位置标识;
所述采集设备根据所述位置标识,获取所述待识别机柜在所述数据中心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设备获取所述待识别机柜在所述数据中心的位置,包括:
所述采集设备获取第一设备的序列号,所述第一设备为部署在所述待识别机柜中的任一设备;
所述采集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序列号,向网管设备发送第一获取请求,所述第一获取请求用于请求与第一设备的序列号关联的所述待识别机柜的位置;
所述采集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网管设备的第一获取响应,所述第一获取响应包括:所述待识别机柜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设备获取第一设备的序列号,包括以下方式中任意一种或多种:
所述采集设备从所述待识别机柜的图像中识别所述第一设备的序列号;
所述采集设备设置有机械手臂和摄像头传感器,所述采集设备控制所述机械手臂从所述第一设备的边缘拖曳出卡片,并控制所述摄像头传感器采集卡片的图像,所述卡片包括所述第一设备的序列号信息;
所述采集设备根据所述卡片的图像,从网管设备获取所述第一设备的序列号。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设备设置有机械手臂,所述采集设备获取所述待识别机柜在所述数据中心的位置,包括:
所述采集设备控制所述机械手臂按压第二设备的设备单元识别灯UID灯,触发所述第二设备向网管设备上报UID事件,所述第二设备为部署在所述待识别机柜中的任一设备;
所述采集设备向网管设备发送第二获取请求,所述第二获取请求用于请求获取上报UID事件的设备所在的机柜的标识;
所述采集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网管设备的第二获取响应,所述第二获取响应用于指示上报UID事件的设备所在的机柜的位置;
所述采集设备将上报UID事件的设备所在的机柜的位置作为所述待识别机柜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设备获取所述待识别机柜的位置,包括:
所述采集设备根据所述数据中心的物理拓扑,确定所述待识别机柜与所述数据中心的原点的位置关系;
所述采集设备根据所述待识别机柜与所述原点的位置关系,确定所述待识别机柜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设备获取所述待识别机柜的位置,包括:
所述采集设备根据上一次识别到的机柜的位置,确定所述待识别机柜的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设备获取数据中心的待识别机柜的图像,包括:
所述采集设备获取第一图像,所述第一图像为所述数据中心第一位置的图像;
所述采集设备对所述第一图像进行处理,得到所述第一图像的二值图像;
若所述第一图像的二值图像存在机柜,则所述采集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图像的二值图像为所述待识别机柜的图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设备对所述第一图像进行处理,得到所述第一图像的二值图像,包括:
所述采集设备对所述第一图像进行图像拉伸处理,得到拉伸后的第一图像;
所述采集设备对所述拉伸后的第一图像进行滤波,得到滤波后的第一图像;
所述采集设备对所述滤波后的第一图像进行边缘信息提取,得到所述第一图像的二值图像。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设备设置有摄像头传感器,所述采集设备获取第一图像,包括:
所述采集设备控制所述摄像头传感器采用全景模式采集所述第一图像;或者,
所述采集设备根据所述待识别机柜的高度,调整所述摄像头传感器的高度,在所述第一位置通过所述摄像头传感器采集不同高度的图像,并将不同高度的图像进行拼接,得到所述第一图像。
16.根据权利要求13-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设备根据所述待识别机柜的图像和所述待识别机柜在所述数据中心的位置,获取部署在所述待识别机柜上的至少一个设备的部署信息,包括:
所述采集设备根据所述待识别机柜的图像,以及,预设的设备模板库,获取部署在所述待识别机柜上的至少一个设备的部署信息,所述设备模板库包括至少一种类型的设备的二值图像。
17.根据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设备获取部署在所述待识别机柜上的至少一个设备的部署信息之后,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采集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设备的部署信息、当前存储的所述待识别机柜的设备的部署信息,确定是否存在待更新设备的部署信息,所述待更新设备为所述待识别机柜上新上架的设备或新下架的设备;
若存在所述待更新设备的部署信息,则所述采集设备向网管设备上报所述待识别机柜的待更新设备的部署信息。
18.一种数据中心中设备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网管设备接收采集设备上报的数据中心的待识别机柜的待更新设备的部署信息,所述待更新设备为所述待识别机柜上新上架的设备或新下架的设备;
所述网管设备根据所述待更新设备的部署信息,对当前存储的所述待识别机柜的设备的部署信息进行更新。
19.一种采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设备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数据中心的待识别机柜的图像;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待识别机柜在所述数据中心的位置;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识别机柜的图像和所述待识别机柜在所述数据中心的位置,获取部署在所述待识别机柜上的至少一个设备的部署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设备还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采集设备在所述数据中心识别机柜的识别路线,确定是否完成所述数据中心的所有机柜的识别。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采集设备在所述数据中心识别机柜的识别路线,计算所述采集设备在数据中心的识别面积,并在所述识别面积与所述数据中心的面积相同时,确定完成对所述数据中心的所有机柜的识别。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路线的终点预设有结束标识符,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识别路线上识别到所述结束标识符时,确定完成对所述数据中心的所有机柜的识别。
23.根据权利要求20-22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在当前排采集不到待识别机柜的图像时,若所述采集设备在当前排的识别路线的长度与预设的所述数据中心的长度一致,则确定完成对当前排的所有机柜的识别。
24.根据权利要求20-22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在当前排采集不到待识别机柜的图像时,若所述采集设备已识别到的当前排的机柜的数量与预设的所述数据中心的一排机柜的数量一致,则所述采集设备确定完成对当前排的所有机柜的识别。
25.一种网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管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采集设备上报的数据中心的待识别机柜的待更新设备的部署信息,所述待更新设备为所述待识别机柜上新上架的设备或新下架的设备;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更新设备的部署信息,对当前存储的所述待识别机柜的设备的部署信息进行更新。
26.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
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指令时,指令使所述采集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中心中设备的管理方法。
2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在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通信装置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中心中设备的管理方法。
28.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9-24任一项所述的采集设备和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网管设备。
CN201910442211.3A 2019-05-24 2019-05-24 数据中心中设备的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和通信系统 Active CN1103366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42211.3A CN110336691B (zh) 2019-05-24 2019-05-24 数据中心中设备的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和通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42211.3A CN110336691B (zh) 2019-05-24 2019-05-24 数据中心中设备的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和通信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36691A true CN110336691A (zh) 2019-10-15
CN110336691B CN110336691B (zh) 2021-06-22

Family

ID=681391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42211.3A Active CN110336691B (zh) 2019-05-24 2019-05-24 数据中心中设备的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和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36691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92327A (zh) * 2020-05-08 2020-06-16 成都派沃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机房巡检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598121A (zh) * 2020-03-31 2020-08-28 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机柜设备检测方法
CN113472559A (zh) * 2020-03-31 2021-10-0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设备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2179323A1 (zh) * 2021-02-25 2022-09-01 京东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设备盘点系统、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CN115278063A (zh) * 2022-07-08 2022-11-01 深圳市施罗德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巡检方法、巡检装置及巡检机器人
CN115687023A (zh) * 2022-12-08 2023-02-03 深圳阿塔基科技有限公司 互联网大数据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52122A2 (en) * 2012-04-06 2013-10-10 Flir Systems, Inc. Electrical cabinet infrared monitor
CN104811501A (zh) * 2015-05-19 2015-07-29 沃科合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服务器定位方法及装置
CN207139822U (zh) * 2017-09-12 2018-03-27 北京中油瑞飞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数据中心巡检机器人
JP2018152043A (ja) * 2017-03-13 2018-09-27 廣達電腦股▲ふん▼有限公司 データセンターの装置位置データを決定するシステム
CN109214251A (zh) * 2017-07-05 2019-01-15 清华大学 用于机房监控的图像识别装置及方法
CN109299670A (zh) * 2018-09-04 2019-02-01 浙江梧斯源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图像识别的机房设备管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52122A2 (en) * 2012-04-06 2013-10-10 Flir Systems, Inc. Electrical cabinet infrared monitor
CN104811501A (zh) * 2015-05-19 2015-07-29 沃科合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服务器定位方法及装置
JP2018152043A (ja) * 2017-03-13 2018-09-27 廣達電腦股▲ふん▼有限公司 データセンターの装置位置データを決定するシステム
CN109214251A (zh) * 2017-07-05 2019-01-15 清华大学 用于机房监控的图像识别装置及方法
CN207139822U (zh) * 2017-09-12 2018-03-27 北京中油瑞飞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数据中心巡检机器人
CN109299670A (zh) * 2018-09-04 2019-02-01 浙江梧斯源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图像识别的机房设备管理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98121A (zh) * 2020-03-31 2020-08-28 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机柜设备检测方法
CN113472559A (zh) * 2020-03-31 2021-10-0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设备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472559B (zh) * 2020-03-31 2022-06-2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设备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598121B (zh) * 2020-03-31 2023-05-30 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机柜设备检测方法
CN111292327A (zh) * 2020-05-08 2020-06-16 成都派沃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机房巡检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179323A1 (zh) * 2021-02-25 2022-09-01 京东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设备盘点系统、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CN115278063A (zh) * 2022-07-08 2022-11-01 深圳市施罗德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巡检方法、巡检装置及巡检机器人
CN115687023A (zh) * 2022-12-08 2023-02-03 深圳阿塔基科技有限公司 互联网大数据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36691B (zh) 2021-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36691A (zh) 数据中心中设备的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和通信系统
US11528582B2 (en) Assisting execution of manual protocols at production equipment
CN112258567B (zh) 物体抓取点的视觉定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7194323A (zh) 车辆定损图像获取方法、装置、服务器和终端设备
CN102457680B (zh)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CN107368776A (zh) 车辆定损图像获取方法、装置、服务器和终端设备
CN108647553A (zh) 模型训练用图像的快速扩充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A2928174C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omated device pairing
CN105956518A (zh) 一种人脸识别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06111928A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he detection 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events during motion actions
CN107615336A (zh) 视觉系统中托盘槽类型和试管类型的基于位置的检测
CN108107226A (zh) 基于ppc软体的aoi多工位系统及方法
CN110376998A (zh) 生产现场监控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9085535A (zh) 货架电子标签的定位系统及方法
CN108700912A (zh) 通过增强现实操作设备的方法和系统
CN109363701A (zh) 一种调整扫描机架干涉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9636786A (zh) 一种图像识别模块的验证方法和装置
CN107426289A (zh) 一种巡飞无人机跟踪目标选取同步装置及方法
CN112687022A (zh) 一种基于视频的智能楼宇巡检方法及系统
CN110163084A (zh) 操作员动作监督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7610260B (zh)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考勤系统及考勤方法
CN202976181U (zh) 基于物联网和3d gis的桥梁管理系统
CN110458108A (zh) 手工操作实时监控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396997B (zh) 一种光影沙盘智能交互系统
CN112766438A (zh) 资产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22

Address after: 450046 Floor 9, building 1, Zhengshang Boya Plaza, Longzihu wisdom Island, Zhengdong New Area,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per fu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